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2024-07-31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精选8篇)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篇1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1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应用情境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把抽象化的地理知识更加具体生动地传达给学生,简化地理知识难度,吸引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

在教学中要设置好教学疑问,只有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能够积极主动地而进行动脑思考,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创设问题情境模式,引导学生能够产生自主探究的好奇心,从而把自己已经掌握和学习的知识点充分地调动起来。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性地选择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问题情境模式并不是单纯的进行课堂提问,而是需要通过提问来让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在学习《中东丰富的石油》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们来讨论一下,在石油枯竭之后,我们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石油肯定也会有开采空的一天。中东是石油最大的输出国之一,如果中东没有了石油,那么中东的经济会变成什么样子?通过以上这几个问题,好像乍一看跟教材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分析,学生们能够了解困扰中东地区多年的经济问题是什么。通过问题的思考让学生掌握事物之间的利弊关系。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国家可以在石油枯竭之后大力发展其他行业,争取通过其他行业的发展来带动国家经济的提升。

2、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新鲜感,把教和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拥有更多的视听冲击力,吸引了更多的初中学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学习人教版的《河流》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布置好课前小任务,在网络中自己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河流资源,简单地分析一下我国的河流分布情况以及水资源的相关图片信息。在网络当中包含有我国大量的河流信息,可以应用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来选择有用的材料,制作成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跟学生们一起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不同的学生学习角度和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是不同的,有的学生通过展示出各个地区的年降水量来分析我国水资源的地域分布情况;有的学生则是根据我国的水利枢纽工程来分析水流资源和水库的实际作用。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寻找有效信息,能够有效让学生养成保护水资源的良好观念。

3、课堂教学创设生活情境模式

初中地理教学跟我们生活实际联系非常密切,需要把教学知识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现象结合在一起,让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识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直观形象。通过生活实际来引导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点的趣味性,并能够灵活地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点来帮助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多种问题。在学习《交通运输线的布局》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交通运输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们寻找青藏铁路修建的相关视频,让学生们观看视频中展示出来的:“在高原上建铁路会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困难?”学生们通过观看教学视频之后开始自行学习讨论,提升了课堂教学气氛。一部分学生通过开发青藏高原的资源角度入手,展开了积极的想象;还有的学生则是从民族团结的角度进行探究。应用多媒体信息还能够给学生们展现出生活当中的热点问题,提升教学跟生活实际的结合度,促进了初中地理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

4、创设故事情境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本当中存在很多有趣的小故事和小典故,因此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给学生们找寻相关的趣味故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在学习《石油、天然气》这一课程时,可以给学生讲述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的百慕大三角的故事。在百慕大三角一带经常会发生船只和飞机神秘失踪事件,最近科学家们在附近海底发现了天然气,从而推测出是天然气泄露降低了海水的密度,导致船只的沉降。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故事情境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探究意识。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2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xx年版)》明确指出:美术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公民。可见,小学美术欣赏课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等目标。美术欣赏课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图像识图素养的基础上,还要对美术作品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评价、表达,并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即审美判断素养与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

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培养学生的美感,形成审美观念,还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不仅能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又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但是,现今小学美术欣赏课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方法枯燥;课堂气氛不活跃;欣赏课内容局限于教材 。主要原因在于:社会、教师、家长各方面,对孩子美术欣赏不够重视,更多的关注了孩子艺术技能训练。在美术欣赏课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因为各种因素,忽略了美术欣赏课教学技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最终,使美术欣赏课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喜欢,教学效果也不好。因此, 我在教学中思考,美术欣赏课应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一项重要措施。

美术欣赏课使学生在形象感受与理解之中来回碰撞,从中让学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教师要全方位引导学生进行艺术欣赏活动,创造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美术欣赏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索出一套培养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法,对以往的美术欣赏教学课进行改革。

情景教学教学心得体会3

通过情境教学专题学习,我认为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非常适用,教师应在自己的教学中积极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引导他们观察生活。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教师要恰当选择情境教学法,问题情境、任务情境、游戏情境、真实情境、虚拟情境、故事情境、模拟情境、协作情境等情境教学法应结合学生和教材有机使用。通过学习我还明白了使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主题意义进行理解,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情境创设有助于反映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助于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联想,便于学生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改造,易帮助学习者对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3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将学生置于某种特定的氛围中,形成一种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移情效应。

4 、一定的社会行为总是伴随行为发生所依赖的情境。如果要求学习者理解这种社会行为,最好的方法是创设同样的情境,让学生具有真实的情境体验,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事物本身。

情景教学法的几点心得:

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它能使师生之间关怀问辩、亲密无间、循循善诱、相互熏陶、教学相长,使师生沉浸于一种丰富、和谐、温暖、纯洁、博爱的氛围之中,是一种人文关怀的理念体验。教师创设情境教学其目的在于:

(1)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使教学具直观化、形象化,更具震撼人心的作用;

(3)启迪学生思维,拓展学生视野等。

情景教学法意在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有机地整合到新规则中去,激发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和碳酸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它的诸多优点:

1、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兴趣。

2、实现学生平等参与。

3、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篇2

1 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感促进认知原理。情感促进认知原理是情境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对认知活动起阻碍和抑制作用。情境教学法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认知事物,让学习成为快乐的事情。

认识的直观原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师通过创建生动的场景,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让学生从形象的直观去感知和理解抽象的知识,构架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有助于推动学生认知能力的形成。

思维的相似原理。由于任何事物之间都有同一性和普遍性。教师可以人为地、有意识地创设及优化一个客观情境,提供感知对象,让学生与情境中的形象相融合,提高学生相似性记忆的能力,扩展及强化学生大脑中的知识单元。

无意识和有意识的认知原理。情境教学也是利用人脑对事物具有的无意识和有意识感知的心理潜能,完成适应和改造的教学过程。我们所处的环境能被我们有意识地感知到,包括有意注意、有意记忆、有意回忆和有意体验等,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目前,无意识心理感知是我们认知环境的主要能力,其包括无意感知、无意识记、无意体验等,是主体对客体的不自觉的认识,是人脑不可缺少的反映形式,最终与内心体验相统一。运用洛扎诺夫教育法的概念,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无意识地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有意识地接受教学和教育。

2 情景教学的实施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灵活地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调动师生间的互动气氛。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是无处不在的,无论是真实的或模拟的,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通过情境设计,导入主题词,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情境设计,创立问题情景,呈现问题,逐渐地扩展问题,再带动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及总结,从而掌握问题的核心,具体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图画再现情境。用图画展示形象,再现理论情境,即把理论内容形象化。此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更能创设直观情景。多媒体课件能把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艺术编排,形象地演示给学生,使基础知识的讲解更详尽,表现力更丰富,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表演体会情境。即利用身体语言创设情境,它能使学生获得最直观、最形象、最真切的感受。教师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扮演某个角色,亲自体验,能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自然、更深刻。

语言描述情境。在情境创建后,教师如果带着感情色彩进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情境会更加鲜明,更能提高学生的主观感受,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的导向作用。

故事创设情境。故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语言知识。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同时也符合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和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特点。

问题创设情境。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可让学生产生一种有目的想达到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心理状态,此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

3 情景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

医学教学比较适合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因为医学不是机械化和模式化的科学,对医学知识的掌握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体验和经验的积累。但医学教学内容往往是枯燥的,如果按照教材单以语言表述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能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则极大丰富了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起来。

故事创设情境的运用。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故事的形式描绘一个真实的病例,如某高校一优秀的学生因恶心、呕吐、胸闷及不能平卧就诊,让学生根据已学到的医学知识思考此患者可能患有什么疾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还是心血管疾病?经过课堂上的争论,最终经过鉴别诊断分析,引入主题词,其实该学生罹患尿毒症。以此开始这节课的教学,增加了学生对这一疾病的初步认识,这是利用了认识的直观原理和思维相似原理,以故事创建情景,学生会深刻领悟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

言语描绘和表演体会情境的运用。引入主题后,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情境设计。例如,结合这一疾病的临床表现(乏力、面容灰暗、头晕等),指导学生如何问诊(言语描绘情景的建立),扮演医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表演体会情景的建立)。同时,加强师生的互动性,反过来让学生扮演医生,重复上述情景体验,如此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这一疾病的诊断要领。

图画再现情境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功能,课件制作的版面要简洁,避免出现大段文字,多以图或画展示;利用色彩突出教学内容,但切忌杂乱;尽量再现临床上真实的诊疗物品,如听诊器、血尿样标本、人的大体标本和局部标本、心电图机、B超机、治疗用的血液透析机等。如临床诊断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血液透析机的原理、操作过程,让学生对所直观的物体产生心理感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映在大脑中,形成稳固的知识单元。

问题创设情境的运用。作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要在学生一切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例如,学生在以往的媒体上了解到尿毒症病人需要透析或换肾,教师以此为基点,提出问题“尿毒症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每个治疗方法的原理及利弊?”诱导和激发学生发挥想象力,再逐一解答上述问题,比如血液透析机的工作原理,它能给病人带来什么益处,换肾的机理及病人的获益等,这样改变学生纯理论的记忆方法,让学生进行体验式感知。

最后,根据上述一系列情景创立,教师引导学生以医生的角色独立进行全程诊疗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具有独立诊断疾病的能力。

上述的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情境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情感促进认知原理,以激发学生健康的、积极的情感,加强师生的教学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知活动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更自然、更容易、更深刻。

4 情景教学在医学教学中的运用体会

经过多年的临床医学教学运用情景教学模式的实践,感受到情景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非常集中,求知欲望浓烈;经过情景教学,很多学生对临床医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为在每一章节的教学后学生都能主动地提出问题,并且能有条理地表述这一章节的特征。由此证明,情景教学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但在情景教学中,要求教师需不断地开拓思维,经常接受绘画、艺术、色彩、文学等方面的熏陶,精炼言语和形体表达能力。否则,情景教学则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育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冯卫东,王亦婧.情景教学策略[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小白.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37.

生活情景融入数学教学的体会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生活情景 促进 学生 体会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也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把数学融入生活,用生活情景促进数学教学。

一、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1.发掘教材中的生活化学习资料:在新教材的编排中,穿插了一些供学生阅读的短文,即“读一读”栏目。我们在教学时,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发表学习心得,上台演讲等。这些材料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把握数学与生产实际密不可分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了解我国在数学上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发掘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材料:校园、家庭、社会环境都是学生生活的场所,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关注、留心、了解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中的数学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收集、整理、应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二、使教学过程生活化

1.导入课题要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相结合: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若能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出数学问题,诱发学习需要,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例如:在“解斜三角形”的新课导入中,我设计了以下情景:“一天,一位老农在河岸徘徊,路人问知:老农想知道河对岸一铁塔的高度,苦于无法,又不忍离去。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办法,帮助一下老农,怎么样?”同学们听后跃跃欲试,但又拿不出可行的具体方案。我抓住这一情景,因势利导地说,我们只要学好解斜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就有能力帮他了却心愿了。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

2.例题生活情景化: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很难尽善尽美地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时,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教学状况,对教材中一些学生不熟悉的、不感兴趣的内容及其情节和数据做适当的调整、改编,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教学“概率”时,我将例题变成一道联系班级实际的应用题:“在我校刚举行的高二年级拔河比赛中,规定每队胜一场得二分,负一场得一分,每场比赛都要分出胜负。试计算我们班想在全部22场比赛中得到40分的概率。”由于学生亲身体验了拔河比赛的全过程,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很快就融入到讨论问题的氛围中。 

3.以学生生活情景设置练习题:“学以致用”,明确指出了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数学练习必须架设起“学”与“用”之间的桥梁,把练习题目设置成学生熟知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探究,在情景中获求知识,在情景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述函数内容时,我编写了以下练习:我校新校区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折计价;乙商家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折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较优越些请说明理由。通过此题的练习,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加深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 

三、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课外数学应用能力

数学只有应用于实际,才会变得富足而有生气,才能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习的乐趣,进而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课外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1.开设生活化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发展数学。例如:在学习了“等比数列”之后,让学生分组去收集,整理,计算,体会“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作用”。使他们意识到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让学生设计并剪制匀称美观的轴对称及中心对称图案,适当地用在黑板报、宣传栏上,用在主题班会的布景上,或运用轴对称及中心对称知识设计建筑物造型、家居饰物,改变自己房間的局部布局等。 

3.写数学学习心得和数学知识小论文:如在学习了“等差数列”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写写《储蓄的计算》,学了“函数及其图像”后,让学生写一写《一天的气温变化与函数》等。这样做不仅使学生学到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应用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数学心得写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感受与得失,反映学习过程中的喜悦与困惑,便于师生间更好的交流。

4.制作数学学习周报:制作数学学习周报可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有趣的小报形式中去,让学生轻松地学知识;也可以借机鼓励那些学得一般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构思、排版、绘画等各方面的能力,最终达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篇4

——谈《如梦令》的教学

今天教学《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邀请了实习生来听课。课后,实习生主动找我谈听后感,总结了很多优点,说学到了很多。最后他提出了一个疑惑,问我:“诗词教学,如何把握情与景的关系?”

情景交融是理解诗词的重要教学手段,而且,在我看来,情景,不能只局限于诗词本身的情与景,还应包括课堂教学的情与景,师生互动的情与景,如此交融,学生感悟更深。本课情景交融在各环节处理如下:

一、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由连环问“诗仙、诗圣、诗鬼、诗魔分别是谁?”迅速调动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入词圣李煜,进入词的世界。

对于词,学生已经接触过,因此,对于词与诗最明显的区别——上下句字数不对等,学生能马上说出。

对于新引出的“词国女皇李清照”,有两大任务,一是根据预习进行简介,二是根据她所处年代南宋进行拓展思维,能想起什么信息。

在这一环节,完成了检查预习和了解历史背景两个任务,特别是针对李清照设计的“南宋联想”任务,让学生知道李清照与岳飞、陆游同朝,都经历了金兵进犯、国破家亡的历史,并结合简介,让学生简单了解了李清照的人生历程及诗词成就,还复习了练习二中李清照的五绝《夏日绝句》,猜想是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这样,在学生头脑中,一个经历丰富、造诣高超的女诗人形象已经初步形成,为进一步的学习做了情感铺垫,完成了第一个情景交融。

此中,“南宋联想”是我满意的小细节。

二、初读感知

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数量不少,但是能读出诗词的韵味,还是真需要情与景双管齐下之后方可达成感情朗读的目标。

初读,要求是读准字音,根据初步理解读出节奏和感情;感知,根据关键的字词解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学生在自我练习之后的齐读,没有读错字,但节奏偏快,于是就引导:“吟诗是件美事,要不古人为何摇头晃脑呢?不急不缓,娓娓道来,那才有韵味。”——我觉得此时是第二次情景交融,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吟诗状,感觉渐入佳境,味道逐渐品出。

此中,我满意的小细节是对“兴”的理解,由学生谈理解,第一个学生说是高兴,所以读第四声,立刻被第二个学生纠正应该是“兴致”的意思。进而我补充,“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说‘尽兴’,比如,你游戏玩了那么久,尽兴了吗?也就是兴致尽了吗?常有‘尽兴而归’,而此处是——‘兴尽”,一样的意思。”

三、想象感悟

根据字词解释理解诗歌表面意思,不是难事,难的是理解诗歌的意境,也就是体会诗歌的情景交融。诗中有画,必然需要学生丰富合理的想象。此处,我用了先总后分的教学模式,先让学生通过朗读自悟,找出词中描绘的几个画面,然后再逐个铺展开来,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引用近似情景诗句,体会作者情感,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描绘出了词中各物的动态变化,在描绘过程中,感悟到了词美、景美、作者的心情美。

此环节,我比较满意的是找词眼说理由,学生一致认为是“醉”,说理由,用了“因为……所以……”这个关联词进行,将三幅画面再次串联,形成动态的感受,再让学生说作者当时的心情,“愉快、快乐、高兴、尽兴、陶醉、沉醉……”丰富而贴切。

四、感情诵读

朗读的进步,标志着学生感悟的深入,利用竞赛形式,先让同桌比赛,进而进行班内pK。此时有个小插曲,一开始自告奋勇者不多,只举了五只手,我含笑说道:“恩,老师在等第六只手,谁举让谁读!”戏剧性的画面出现了,已经举了一只手的一位男生,在我话音刚落时就举起了另一只手,立即成为班里举起的第六只手!我被他的热情所感动了,于是就把第一个机会给了他。之后班里就热情涌动,情绪高涨地进行完了朗读和背诵。没有过多的点拨或点评,学生能积极参与、投入诵读,就是教学情景交融的最好体现。

此环节,自由选择背诵是我比较满意的地方,学生表现有分层,自信的孩子是站着背的,坐着的孩子当然也加入了感情背诵的行列,只是,他们行为比较含蓄,但声音却不低沉!

五、对比延伸

选了李清照的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让孩子们明确了词牌名的含义——有填词模式,字数相对固定;也稍加了解词意,得出此词有哀怨,如黛玉葬花般的怜惜之情。

最后出示了《声声慢》,让孩子们找词眼,一下子都找到了——愁,她愁什么?为何愁?学生联系李清照的经历,确定是后期作品,那肯定是为国为民而愁。

从而得出,诗词为境而生,文章也应由心而发,写作,要真!

此环节,我比较满意的细节是自己的朗读,由刚才的沉醉而欢转为蹙眉而忧,为学生迅速把握词的感情基调奠定了基础。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篇5

刘毅伟老师从多角度阐述了提高教育智慧的方法及必要性。其中她举的关于著名学者斯霞老师巧设情景,让学生轻而易举地牢记汉字“灭”的形和义的例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全班学生面前点燃一支拿在手里的火柴,任其熊熊燃烧。眼看火焰就要烧及手指,全班学生惊呼,“快弄灭!快弄灭!”不慌不忙的老师把火柴头放在讲台上,拿起一块儿板擦顺势一压,火就“灭”了。于是老师胸有成竹地在黑板上写下了“灭”。

试问,经历了这样形象的教学过程学生还会轻易地忘记“灭”这个字吗?这种方法是否比直白地告诉学生“灭字是火上加一横,回去写十遍”来得有效呢?

想想看,我们繁重的实际教学任务是多么需要多一些巧妙设计有效情景教学的教育智慧啊!

高中英语教学中有一个难点就是对“让步”状语从句的理解和掌握。一开始我严格地把语法书中该从句常启用的引导词及结构上的注意问题一字一板地告诉给学生。第二天进行复习性提问时,学生也能够用恰当的引导词造出呈让步关系的主从复合句。但是课下有一个女同学问了我一个问题,“老师,对于时间或原因状语从句我很容易就理解了它们的含义和功能,但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昨天我们见得那些从句要被称作让步状语从句?”我愣了一下,想想自己阅读的诸多语法书中确实没有专门介绍过这个问题,但我觉得对“让步”两个字的理解对该从句的透彻把握真的很重要。于是我对她说,“你让我想一想,今天晚自习的时候咱俩针对这个问题详细地谈一谈吧!”下午我坐在办公室中盯着手中的多个包含让步状语从句的例句,发现主从句一般翻译为“虽然……但是;即使……还是;无论……仍然”也就是说从句虽然叙述了一个情况或条件,但主句内容的存在或发生不受其影响;换句话说就是从句的内容要为主句的内容“让步”。唉,也真难为给这种从句起名字的语法研究者了。晚上我给那位女同学这样解释了一下,她表示清楚多了。那天晚上回到家我又多准备了一些更典型的表示让步关系的例子,并润色了一下自己的教学语言。第二天我在课堂上向全班同学阐述了“让步”的含义。

心理情景剧的心得 篇6

的确,剧本表演的真的很不错,演员们表演的很卖力。有洒水的,有撒花的,甚至还有撒人民币的。最后结尾处几个“你会跪的”,愉悦而深刻的告诉了我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该做。

毕竟,我们只是学生,不是专业演员,表演中也有欠妥之处,但这几个剧本还是给了我不少感触。

先说说别人班的。

“十字路口”,是人生的选择,寓意深长。剧中三种不同的选择,决定了3种命运。我还记得其中有一句荒诞的话:“我有的是钱,我就可以任性。”有钱真的可以任性吗?只是我们的青春是无价的,是钱换不来的,难道我们能用这任性吗?在青春几年中要做有意义的事,不然就会跪的。不过我从中也得知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之前做错事,只要能该,就是好样地。就像哪个在挥霍青春时猛地发现自己错了的那个人,结局会不是一样还可以吗?要知错就改啊!

说道这,我又想起了另一个班表演的剧本。讲的一个女孩在堕入“深渊”时,她最好的朋友拉她回正轨的故事。将一个连续早退的同学拉回正轨需要多大的力啊!而正式她的朋友,让她认识到现实,勇于面对过错,改过自新,最终和朋友一起考上了一个理想的大学。这才是真正的友谊!常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交一个好朋友真的很重要。

换一个话题,再说一下本班的。感情真的很真挚,确实很好。母子情深,在剧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父母的确为我们做了很多,我们怎么能不为他们想一想呢?学习是自己的事,不让父母操太多心才是王道。当然,我觉得最出彩之处在于我们确实应该换位思考一下。这样很气愤的是也许因此平淡,而这正是我们交往所必须的。无论是与父母,老师,同学乃至以后遇到的其他人,在对他们发怒前,换个角度,换位想一想别人的感受,这样相处才会更融洽,当然愤怒也消失很多了。

情景教学心得体会 篇7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1. 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 可以将各种不同的信息资料, 如数据、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地集合在一起, 使抽象的图形、数字, 呆板的文字, 变成赏心悦目的画面,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所呈现的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壮丽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充满生机的鸟的天堂、神奇的火烧云等, 是学生没有听过、没有见过或没有真正去注意过的。通过课件展示, 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 获得审美的享受。这种学习, 形色共现, 声情并茂, 也增加了学生阅历, 能取得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教学《火烧云》一课, 我让学生欣赏了天空红霞飞舞, 瞬息万变, 目不暇接的奇妙景观。学生的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真被大自然的美景震撼住了, 学习热情高涨。我又建议学生运用作者的观察方法去观察自己喜欢的其它自然景观, 并充分展开想象, 然后记录下来。学生还真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美景。

2. 利用课件形象、直观, 化静为动的特点, 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多媒体课件化静为动的特点,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 更能有效突破重难点。如教学《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一课时, 四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并不熟悉, 对非洲版图和南美洲版图不了解, 所以讲解起来很费劲。而采用多媒体课件就非常直观的把板块拼图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看到真是这样啊, 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有利于激活课堂

合理的利用课件教学, 使抽象的语言文字, 通过图文声并茂的呈现出来, 引发学生兴趣, 激活课堂教学。农村学生, 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 也由于农村家长的认识不足, 很少有机会出去旅游。而多媒体的使用, 让学生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例如, 教学《观潮》一课时, 我给学生展示了潮来时的情景, 人山人海的画面, 还让学生观赏了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通过视觉的感官, 学生真正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又如, 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一课时, 展示了雅鲁藏布大峡谷奇异的景观;教学《火烧云》一课时, 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没有发现的绚丽景色;教学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课时, 展示了庐山优美的风光;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 介绍了当时旧中国的背景资料, 展示“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等图片, 让学生不光从文字上体会, 更亲眼目睹当时社会情况, 从内心更深的体会到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并对学生进行“落后就要挨打”的爱国主义教育, 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 从小做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样, 教师不必再苦口婆心的讲解, 引导学生体会主旨, 学生早已义愤填膺, 各抒己见, 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三、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改革了课堂结构, 更有利于小组合作探究

新型课堂结构使教师由“讲师”变成“导师”, 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和指导者。信息技术进入语文课堂, 不仅使师生能更好地利用课程资源, 还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 促进合作学习提供了不可多得便利条件。例如, 我在教《少年闰土》时, 出示了学习卡片。

《少年闰土》小组合作探究

———智爬问号山

各组组长组织本组同学速读课文, 完成以下练习:

1.“我”和闰土第一次见面时, 闰土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描写闰土给我留下的印象。)

2. 课文除了写闰土, 还写了谁?两人之间有什么不同?

3. 两个孩子感情怎样? (你从课文的哪些段落读出来的?)

4. 为什么我这样一位少爷会对一个忙月的儿子感情这么深? (哪句话告诉我们的?)

5. 闰土告诉“我”哪些希奇的事?重点写的是哪几件?你从哪些文字中了解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小组讨论完成后, 由小组成员上台讲解, 教师再配合课件讲解。这样,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借助课件创设的合作学习的重要形式, 是新型课堂结构的一个缩影。

四、信息技术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除了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外, 还应具有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日积月累学有关动物的成语时, 在学生交流了常见的、常用的成语后, 我布置课下再搜集有关动物的成语。学生纷纷参与, 充分利用网络, 查出了许许多多的成语。然后, 我又让学生把这些成语分类。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还锻炼了整理信息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从阅读方面来说, 现代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使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从而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从习作方面来说, 习作能力可以说是一个人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让学生心中有物, 下笔有神。在习作教学中, 通过多媒体和网络, 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 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 从而全面提高学生习作的能力。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要求写一处自然景观, 我把学校组织的学生旅游的照片制成课件, 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好像又重又一遍一样, 这样学生就更有话可说。第二单元通过课件出示一篇例文, 配合图片讲述怎样观察, 观察的过程中你发现了那些新奇的事情, 哪些地方让你感到有兴趣……这样使每个学生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让学生在一边学习一边无拘无束的谈话中, 捕捉习作的内容, 激起习作的欲望。

当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还需不断探索。在教学中, 一味依靠课件, 会让课件牵着鼻子走, 不是辅助教学, 而是限制了教学;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会成为屏幕前的屏障。利用课件, 有助于启发想象, 但是利用不好, 也会使学生的思维堵塞, 折损想象空间。过度的上网查阅资料, 会使学生懒于动脑。加之, 网上的信息浩如烟海, 良莠不齐, 如不正确引导、利用, 学生所学也只能如坠云里雾里。

英语情景教学初探 篇8

一、游戏教学

新教材把词汇知识分散在各个部分,有构词知识、英语释义、习惯用法等。除了用适当的教具,实物,图片等设计情景教词汇外,我对每单元词汇部分都加以整理,对于生词以多种游戏形式展开学习。以SESB 2B Unit 11 Reading的生词为例,我先确定若干目标词汇,让学生把这些词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兼类词(兼有名词和动词或形容词)分类,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学过的词替代这些目标词汇,做法是: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每组每个学生都要积极思考进行抢答,每答对一个,我就在黑板上画一个苹果,接着我又让学生在大小不同的语境中使用这些目标词汇。这种游戏竞争形式促使学生做好每节课课前预习工作,使语言在学生头脑中潜移默化地烙下印记,使语言融于情景之中,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二、形象化教学

外语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教师在教授语法的过程中应尽量使语言练习具有交际价值,使学生做到边练、边用、边表达思想,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变成近乎实际的交际活动。这种生动活泼的交际活动,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使他们将所学的语言知识深印脑海,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在一定场合下比较确切地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例如,为了让学生正确使用You’d better (not)do sth. 这一句型,笔者曾给学生设计了这样的情景:I can’t sleep well at night. We are good friends. Could you give me some advice? 这时,学生争先恐后地给我出主意:You’d better go to see the doctor and take some medicine. You’d better not overwork at night. Try to go to bed earlier. You’d better count the number until you fall asleep...听了这些,我也很自然地说:“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advice. I’ll follow some of your advice and I hope I will be able to sleep better tonight.”

三、对话表演情景

把新的文字转化为情景对话,通过表演呈现情景,让学生认知新的语言。高中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可以编成剧本,如The Necklace (SESB 1B Unit 15), The Merchant of Venice (SESB 2B Unit 19) 等。当我教SESB 2B Unit 19 The Merchant of Venice时,我设计将综合技能(Integrating skills)和阅读两部分连起来上,我事先让几位学习积极性较强的同学课前认真熟读课文,把内容改成剧本;然后把全班分成几个演出小组,分别担任导演,道具,旁白,Antonio, Portia, Shylock, Bassanio 和Duke;再从旁指导学生进行排练,纠正不规范的语言,设计合适人物个性的动作。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角色,全班同学都兴致勃勃地欣赏、表演。学生在表演中得到很大的乐趣,许多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Let me try!”争先恐后要扮演角色。

四、音乐伴随情景

悦耳动听的音乐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直接让学生欣赏相关的音乐、歌曲,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如我在上SESB 1A Unit 11 The Sounds of the World 时,先用PPT 播放Ricky Martin 唱的The Cup of Life来导入本课话题Music,然后再放6小节音乐: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Rock music,Classical music,Country music,Rap,并要求学生回答:What kinds of music are they?兴趣所致,学生能流利地表达观点。同时我还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难易不同的问题,让程度较差而又喜欢音乐的学生学唱这些英文歌曲,让英语程度较好的学生听后指出歌曲的subject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练习了听力和口语,无形中提高了英语素质。

五、利用图画烘托情景

上一篇:钢琴伴随我一生作文下一篇:原谅我是一枚开心果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