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孝道的作文

2024-07-04

谈孝道的作文(精选14篇)

谈孝道的作文 篇1

我们要学会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他们用纯洁的父爱和母爱,为我们遮风避雨,给了我们一片洋溢着爱和温暖的成长原野;我们要感恩社会,是一次次陌生而热情的帮助给予我们一缕缕温暖,是一个个陌生而真诚的微笑给予我们挑战生活的信心……

试问,是谁赐给我们生命?是父母;是谁含辛茹苦的把我们养大成人?是父母;是谁在困难时刻伸出双手?是父母;是谁教会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是父母;是谁用无私的奉献和付出,启蒙着我们?没错,又是父母!父母的爱像朝阳的光辉,沐浴着我们;父母的爱像春天里的雨水,滋润着我们;父母的爱又像那枝叶茂密的大树,保护着我们……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父母默默地为我们操劳。如果你很细心,就会发现父母的脸上多了一丝皱纹,父母的头上多了一丝银发。父母对我们的爱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在父母生病的时候,你是否跟他们说过一句慰问的话语,让他们在你的温暖下好起来?在父母遇到困难时,你是否向他们伸出援手,把他们从困难的深坑里拉出来?在父母遭到别人唾骂的时候,你是否站出来,为他们解围,使他们能感到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好女儿(儿子)而感到骄傲?。“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所谓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老师,孝敬长辈。假如你连孝都没有,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又何能谈上顶天立地、闯出一番天地呢?

谈孝道的作文 篇2

一、孝道文化的内涵分析

孝的基本内涵十分丰富, 最直接的表现是敬老养老、事亲善行。其核心思想主要有:其一, 强调个人在家庭中的道德责任。其二, 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其三, 强调“泛爱众”的伦理公德。爱人就是行善, 行善就是德行, 德行就是人的本质。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就是大忠大孝, 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孝是一颗永远闪耀着人伦道德之光的璀璨明珠, 我们应该以科学民主的精神在中小学理直气壮地大力提倡“孝道”教育。

二、孝道教育的现状和机遇

现在孝道教育存在诸多误区, 一是以说教为主, 很多家长和老师采取教条式的说教, 要孩子这样做、那样做, 结果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情绪。 二是在“应试教育”以升学为第一要务的影响下, 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三是传统文化教育流于形式, 虽然许多中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但倡导者众, 身体力行者寡。

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对加强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了整体设计。孝道是立德树人、培养健全人格的活水源头, 是实现学生道德社会化的前提和基础。当前, 我们应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出发, 重新审视传统孝道对学校德育的优势作用, 从孝道文化中吸取营养, 融合现代文明, 重构德育价值体系。

三、以孝道文化思想作为中学生德育价值重构的内容

德育价值的核心在于塑造人、发展人。我们应该借鉴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德育理念, 将孝亲敬老, 感恩图报;悌亲睦友, 和谐人际;立身行事, 齐家治国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 作为德育价值重构的内容, 并在德育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出一些保护孩子天性, 开发孩子慧性, 培养孩子慈心的育人之道。

1. 从 “全体”的角度出发构建生命教育。“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即生命教育之根本是要让学生以“孝”为出发点而保全自己的身体, 珍视生命, 懂得自尊自爱, 不让自己的品格、节操受辱, 是孝行的起码要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孤儿院、敬老院等, 让他们体会生命的可贵和意义, 从而培养对他人及社会的爱心。

2. 从 “事亲”“尊亲” 的角度出发, 构建感恩教育。要学生知道赡养父母、尊敬父母、感恩父母这是“孝”的精神实质。自古以来, 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教育学生不仅报父母之恩, 而且要秉承这种观念对待他人, 对待社会。通过“一封家书”“我的人生账单”等有意义的活动, 让每个学生体会到父母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 并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 回报亲恩。

3. 从 “ 承志” “ 立身” 的角度出发, 构建理想责任教育。 凡为国家民族建功立业的人, 给父母带来了荣耀, 这也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大力弘扬责任感教育, 从小处着手, 培养学生对父母负责, 对自己负责, 对他人负责, 对社会负责。

4. 从 “ 认知” “ 情感” 的角度出发, 构建孝道课程体系。通过开设孝道文化校本课程, 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孝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 了解传统孝道, 汲取孝道精华。在认知和感悟中增强中学生的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使他们心底蕴藏的善良道德意愿、道德情感焕发出来。不仅把传授孝道知识同陶冶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 而且在实践中使学生最终形成了现代孝道观。

浅谈幼儿的“孝道”教育 篇3

关键词:幼儿 孝道 教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开启人类心灵的金钥匙,孝心开了,百善都开。所以,“孝道”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根基,我们应该加强“孝道”教育,让儿童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的耳朵就是录音机,他们的眼睛就是摄影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录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模仿着我们的举止。所以作为师长,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言行来实践孝道,作力行孝道的示范者。

例如,家长常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父母购置衣服;买当季的水果给父母尝鲜,利用节假日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跟他们谈谈心,帮老人家捶捶背,做点家务事,趁父母年轻还走动自如,常挤时间陪父母外出旅游,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群众活动等等。长辈的这些“孝道”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必定能在幼儿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寓教于乐,启迪孝心

大家知道,心动才会有行动。要孩子实践孝的行为,必须先启迪他们的孝心。那么,如何启迪孩子的孝心呢?

(一)护蛋实验,“体验”母爱

在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让孩子了解母亲从怀孕到生产养育整个过程,体会母亲的恩德,使他们懂得知恩报恩。我们让小班幼儿做“护蛋”的游戏,交给孩子每人一个鸡蛋,要求他们保护鸡蛋半天。结果,孩子保护鸡蛋的意识不到几分钟就忘记了,渐渐地就会蹦蹦跳跳,一不小心鸡蛋马上就破掉了,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我们让中大班的幼儿做“准妈妈”的游戏。林悦小朋友说:“我吊一个书包在自己的肚子上扮准妈妈,怀孕的妈妈真累,走路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还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通过游戏,教师让孩子思考:自己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吊上一个书包连一个下午都坚持不了,而母亲保护这么大的一个孩子,而且保护了十个月,那是多么辛苦啊!怀胎到后期,躺着也不舒服,睡觉也睡不好。十月后还要生产,那更是辛苦,而且特别痛苦。可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疼痛置之脑后,生产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这就是我们伟大母亲的恩德!孩子生下来后养育更辛苦,又要哺乳,又要给孩子换尿布,哄孩子不哭不闹睡好觉,还要料理家务,母亲自己每天休息不到几个小时,又困又累,相当辛苦。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去体悟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从而培养他们感念母亲的恩德。接着,我们引导孩子要知恩报恩,懂得要当一个孝子来报答母亲的恩德。

(二)庆祝生日,感恩母爱

学校可以每月开展一次生日庆祝会,组织全班孩子为当月出生的小朋友庆祝,进行“感恩母爱,争做好孩子”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妈妈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开展生日庆祝活动可改为感恩母亲生育的活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能促使孩子带着感恩的心爱父母,爱家庭。

教师可以问孩子:“什么是生日?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什么是十月怀胎?我们生日的时候妈妈怎么样?是谁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这样,孩子就知道是母亲忍着巨大的痛苦才把我们带到世上,父母辛勤劳动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是小朋友的生日,小朋友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纪念自己的生日呢?”然后,教师可让孩子充分地讨论。有的孩子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最痛苦,我要为妈妈捶捶背。”受启发后,孩子都想方设法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椅、洗碗;妈妈回家时给妈妈递拖鞋,倒水给妈妈喝;吃饭时把好的食物送到妈妈的碗里;挨妈妈的批评时不顶嘴;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争取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让父母高兴……孩子真诚的表态,句句带动着全班小朋友的孝心,作为教师,我及时加以肯定,使孩子懂得要养父母之心,长父母之志,要让父母高兴,不做父母不高兴的事,不让父母伤心,要学会守纪律,克服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适应集体的需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讲述孝行,启迪孝心

教师要向孩子讲述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如小黄香温席、孟宗哭竹生笋、黄庭坚涤亲溺器等;向孩子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陈进梅孝老爱亲,3岁“坚强妞”照顾瘫痪父亲,12岁少年邵帅捐髓救母,北京市爱心的哥魏勇多年照顾空巢重病老人,21岁孟佩杰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悉心照料着养母“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等感人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教师向孩子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内容,鼓励孩子回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周围的人听,以此强化孝道教育,巩固教育效果,扩大教育范围,启迪孩子的孝心。

三、抓住契机,强化孝行

从婴儿“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无私的,父母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述说不完的。教师必须通过引导使孩子知道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当孩子的“孝”心打开时,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孝”的行为。如下雨天,孩子会对父母说:“妈妈(或爸爸、奶奶、爷爷),请您把雨伞挪过你那边,为了我,您身体已被雨淋湿了。”“奶奶(爷爷),您小心点,我来扶您!”“妈妈,我是男子汉,让我来保护您!”孩子知道妈妈工作很累,学着给妈妈按摩,帮妈妈盖被子;吃饭时懂得长者先幼子后,能把好吃的食物先送给爷爷奶奶享用……当发现孩子孝的言行时,长辈应及时给予肯定,强化孩子的这种孝道意识。

幼儿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做好孝道教育,让孩子懂得爱自己的父母,爱同伴,爱教师,进而引发爱人民、爱祖国的情感——这就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

谈孝道作文800字「优秀」 篇4

谈孝道作文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世界自有人类活动以来,“孝”一直是

维系人类存在、传承与发展的根本纽带;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是动物演化成为人类最为光辉的人性。因而,就有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的典故流传至今。动物尚存“天孝”,何况人类呢?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什么是孝?中国最早的解释是:善事父母为孝。孔子也说过:孝敬父母乃仁德之根本。概而言之,孝就是子女对父母、后辈对长辈的一种尊敬和责任,是一种善行和美德。

朋友,你看过古代的《二十四孝图》吗?你听过“董永卖身葬父、子路借米孝敬父母、花木兰代父从军、许世友四跪慈母、孔繁森忠孝两全”这些故事吗?古往今来,从来不缺孝感动天的事例。

陈斌强是浙江省金华市冷水镇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为照顾好患严重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五年来,他每周都会用一条布条“绑着”母亲在自己的身后,骑电瓶车30公里,往返于县城与乡下的道路上,风雨不改。面对入围“感动中国”人选,陈斌强说:“照顾父母是份内的事,比起其他人做的伟大事情我显得很平凡”。

十二岁的青岛少年王鑫为了挽回身患白血病母亲的.生命,勇敢地为母亲移植了造血干细胞。王鑫捐髓救母的行动感动了青岛许多群众。人们自发为王鑫一家捐款,以表达对“孝子”的由衷敬佩。

然而令人心酸的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时常发生一些虐待老人、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或许,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但我认为,无论如何,这都不能成为人们不孝的理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总有一天,我们也会为人父、为人母,也将老去,又何以以身教子,传送亲情?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伟大的。辛苦奔波几十年,儿女长大成人后,在天南地北有了自己的家。而年迈的父母,总是在他们熟悉的老家,默默地为儿女祈祷。他们不贪图大鱼大肉、大富大贵,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的一声温暖的问候、一个祝福的电话都会令他们心满意足。而这些你又做到了吗?

谈孝道的议论文 篇5

本该其乐融融,一家人团坐话家常的家庭聚会上,儿女们却一个个远去。他们说:“他们有自己的苦衷。现代社会,工作压力也大,节假日只想好好的休息;对于这些繁琐无聊的家庭聚会,自己不感兴趣也懒得参加。”而我对此却不以为然。参加宴会不仅仅是心中怀孝,还是一种礼仪。礼仪是形式,但背后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把本来单调的事情变得不一样,也可以把这一天变得和其他日子不同。所以,我们中国人向来都是孝顺而重礼仪的。我们要躬身实践,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意即吾人行事应该处处约束自己使自己合于理法。尽孝道便是一种体现。我们要做到敬亲,即要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真挚与爱。而这种爱则是一次次的克服己欲、敬爱父母中休养出来的。它使我们不会因为个人感受而拒绝参加家庭宴会;它也使我们更贴近君子,变成了我们高尚品行的内在依据。这正如曾子所说:“民之本曰孝。夫仁者,仁此者也;义者,义此者也;礼者,礼此者也;强者,强此者也。”

所以,成为一个孝顺的人吧!

然而,如今有不少人认为,参加不参加是自己的意愿,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喜好而让自己劳神伤力。究其原因,是现代发达社会下,中西文化接触中产生的矛盾。矛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确的处理矛盾。他们只效仿西方自由主义的思想毛皮,而不去真正理解西方礼仪的全部底蕴。所以,他们不会去参加父母的宴会,而会去要求父母参加自己的家宴,并且会去要求父母参加自己的重要聚会。他们忘记了中国其实是礼仪之邦,忘记了曾子交给我们的孝道。渐渐地,他们像邯郸学步那样,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走路方法。

谈孝道的作文 篇6

国庆长假期间,我不仅外出欣赏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收获了点点滴滴的感动。

还记得在公交车上,我看见三位小学生模样的人在玩游戏,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小朋友上了车,她们环望四周,发现没有座位,只好站着。这时两位小学生模样的人站起来了,嘴里还说着:“阿姨,您坐吧!”中年妇女连连道谢。我不禁想到,为什么大人每次都教育我们要孝敬长辈,可他们自己往往就做不到呢?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孝敬天下所有的长辈。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社会上的所有人,都像孝顺自己的父母一样孝顺其他老人,那么社会该多么和谐啊!

那天在爬山途中,我遇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他的妈妈说:“我实在爬不动了,我们下山去吧。”小男孩坚定地对他妈妈说:“不行,我们一定要爬到山顶,不能半途而废!妈妈,我们一起加油!”就这样,一路上只要他妈妈喊累了,他就鼓励他的妈妈,最后他们终于到达了山顶。我不禁感叹:为什么大人每次都教育我们做事要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可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呢?我觉得作为父母,作为成年人,他们有时也会疲惫,有时也会放弃,而我们作为子女,需要在他们疲惫时,打算放弃时,给他们鼓励,给予他们陪伴。孝顺不仅是一种行为,更应是精神上的支持。

谈孝道的作文 篇7

一、一张问卷, 原因浮出水面

首先, 我设计制作了调查问卷, 针对当前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长辈与晚辈”的“矛盾与战争”做了具体的梳理和归类, 让孩子们以不记名的形式“实话实说”。调查结果发现———“顶撞父母、最烦做家务、不知如何体贴父母、嫌弃父母没本事”这四种现象居多, 其中超过65%的学生在家里经常顶撞父母, 对父母发脾气, 甚至摔门而去。

通过深入的家访、谈心,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1.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孩子在父辈心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许多家庭以“地球必须围绕太阳转”的心态来养育子女。

2. 现代媒体、网络的普及让孩子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多元化、模糊化。

3. 一些富裕的家庭没耐心管孩子;

一些贫困的家庭没精力管孩子。所以, 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在缺乏沟通与理解的情况下, 矛盾与冲突不断上演。

二、一张信笺, 家长如梦方醒

“可怜天下父母心”, 众多父母为养育子女不惜一切代价, 然而事与愿违, 孩子的表现总有悖于自己的初衷, 这让许多家长心痛不已。于是, 我写了“致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信中这样写道: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 当我们面对空白的画板时, 该怎样为孩子写好人生的每一笔呢?在此, 我们诚恳的向您提供三条教育新理念, 希望您认真的阅读, 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1. 亮出最优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 都有希望做得最好的心理, 但是一个“懒”字, 会让他的优点暗淡无光, 最终变成一个庸人。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 若要力挽狂澜, 使他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请告诉您的孩子第一句话———亮出最优点!从现在做起, 从自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时时处处展示你最优秀的一面, 因为优点是展示自我的招牌, 是未来竞争的王牌。

2. 学会负责:

抄别人作业蒙混老师、沉迷游戏忘记回家、走思、好动、喜欢顶嘴……这些看似无所谓的现象几乎天天发生, 好吃、贪玩、懒惰、自私……这些小毛病更是比比皆是。蚁穴虽小, 却可溃千里之堤。所以请您告诉孩子第二句话———学会负责。责任感是从点滴小事中培养出来的。只有在平凡的消失中学会对自己负小责, 才可对他人、对国家、对民族负大责。负责是“爱”的真正体现, 只有具备这种“爱”的孩子, 才会与亲人风雨兼程、相濡以沫, 才会与他人同甘共苦、肝胆相照。

3. 机会意味着生存:

名家谈孝道 篇8

{孝道信仰的回归问题}

记者:孝道信仰文化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为什么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孝道回归问题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肖群忠: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孝道信仰自古就被看作是人类全部道德情感的自然源头,这是一种人类最原始的家庭关系。从主体自身首先面临的人际关系中,由自身或家庭再到他人、以至团体、国家、社会德性主义的伦理思考方式,必然得出孝为道德的源头的观念。因此,人们还是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做人之基本美德,从一个人是否遵守孝道信仰,就可以“两岁看小,七岁看老”。另外,从传统德性主义和义务主义的道德思维方式的角度看,孝道仍然可以成为德性伦理的高尚人格和人际义务的精神源头。

至于孝道问题为什么会逐渐引起人们重视?我想还是和我国的国情有关的,按目前中国人口的结构比例来看,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我们现有的养老方式,还只是家庭化的,没有达到政府型主导的大规模、社会化行为。所以,现在很多家长与子女间的家庭矛盾成为了社会问题。比如,家长在对子女教育问题上失去权威性和根本的信任,子女不再愿意承担赡养老人的家庭义务。如今,中国现代社会亲情的流失,造成了中国现代家庭中的孝道问题的突现,也因此很受人们的关注。

{对传统孝道文化的超越态度}

记者:请问应该如何正确弘扬传统儒家孝道信仰?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应该抱着什么样的态度?

肖群忠:“孝”字从字义上来理解,其实就是“教之所由生也”。因为孝也是要教的,所以林语堂先生对“教”的解释就采用了观其结构而解析其意的方法。他说:“‘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由此也可见孝道教育在传统中国的社会教化和学校教育中的根源和首要作用。但是面对回归孝道文化的社会热潮,我们学者还是要有一种理性和科学对待的态度,我的观点就是,对传统的孝道信仰要有区别的弘扬。

在儒家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信仰文化是居于首德地位的。儒家虽讲“仁”是全德之名,但又认为“仁”是从“孝”的爱和亲情中升华出来的。因为封建社会是家族社会,而孝道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伦理基础。传统的政治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确都和“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就叫做“泛孝”。孝道在理论上的泛化是在《孝经》中完成的,它被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被泛化成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社会各阶层人的首要的和无所不包的道德。这种孝的泛化又在汉代,被“以孝治天下”、“举孝廉”,设孝经博士等政治、教化、乡治等制度予以确认和强化。因此,正如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我们所讲的现代的孝道,主要指的还是亲情上的孝道,可以说孝道情怀是人类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础,只要有血缘关系存在,那么爱敬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是德性和义务产生的精神渊薮。人也正是在父母的爱中学会了反哺和奉献。现代社会的孝道信仰其实就是要保持这种所谓的人民性,人民性的精华就是和封建政治的“泛孝”脱离了,完全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

我们要对传统文化有一种超越的态度,而不是全盘拿来。现在,我们所要回归孝道文化的信仰,其实就是回归其中的某一种价值观念。

现代孝道文化的价值

{如果中国没有孝道}

记者:作为从事应用伦理学方面的专家,您曾经提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道德素养。”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现在社会上兴起的孝道文化重建运动,可以说也是您所倡导的增加公民道德素养中所大力弘扬一部分。请问您是怎样看待这个现代的孝道文化的?

陈瑛:现在社会主义讲究的是市场经济,孝道文化趋于淡化,这是必然的趋势。因为,现代家庭已经不是一个必然的生产单位,也不是一个教育单位。生产关系、家庭社会经济关系等等也都改变了,完全超出了家族的范围。对于孝道文化的传承有些淡化也是必然的。过去的孝道文化过分强调了子对父的片面性义务,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五?四”的时候提出过反帝反封建的口号,孝道文化也曾经是受到冲击的一部分,因为中国过去对孝道的刻画的确太过分了,比如“二十四孝”图等,对孝道的宣扬已经到了非常残忍非常没有人性的地步。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认为现代的孝道也是应该有所改变的,这是必然的一个趋势。首先,我们应该肯定过去,“五?四”以后或解放以后孝道文化的流失,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某些人的意志而转移的,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中国相当长远的将来,家庭还应该是讲究孝道的。家庭还是一个生活单位,还肩负着经济、教育等一些方面的职能。因此孝道还应该存在,但是不能和过去完全一样,过去讲究的是一种孝道文化中的等级观念,而现在讲究的则更多的是一种平等的理念。在中国古代其实讲究的也是双方平等的比如“父慈子孝”,只不过在封建的社会越来越极端,慢慢地就走向片面了。另外,我之所以认为孝道文化还应该存在,主要是从社会经济关系的角度上看,家庭还是一个教育单位,比如孩子什么都不懂,而长辈对下一代还有一个教育的义务,有抚养的义务。从这个角度上看,子女对父母的“孝敬”,还是应该有的。所以现代的孝道应该和古代的孝道有所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义务。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没有孝道这个社会的伦理关系就会陷入僵局。孝道这是维系家庭与家族的一个很重要的精神支柱,因此中华民族历来讲孝道。

{孝道是否可以被替代}

记者:那么您认为现代孝的义务主要有哪些?它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可以被其他社会职能所取代?

陈瑛:孝道的最大义务就是赡养问题,也就是当长辈年纪大了以后应该有一种抚养的义务。用孔子的话说,一个是“身养”,一个是“心养”。“身养”是什么呢?“身养”就是在经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一定要尽到赡养的义务。“心养”指的则是应该让长辈尽量心情舒畅,并体谅长辈精神上的孤独和其他一些精神上的需求,让他们尽量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说孝道还是要尽量继承我们祖先谈到过的孝文化中符合现代发展的那一部分,并且赋予他们一些新的意义。

我认为孝道还不是别的社会职能可以代替的,不管社会怎样分工变化,亲情总还是应该有的。建立在爱情、亲情基础之上的关系,仍然是我们生活稳定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比如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要家庭和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孝应该是永恒的。

{如何看待正在弘扬的孝道文化}

记者:那么从继承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您是怎样看待现在正在弘扬的孝道文化呢?

孝道的初中作文 篇9

一天,我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回家后,我看奶奶正要煮饭,就对奶奶说:“我来帮您煮饭!”奶奶不满地说:“这,你是弄不好的。”

“我会煮饭,我真的会煮饭。”我迫不及待地回答,奶奶只好由我了。

吃饭了,奶奶把菜端上来,有鱼、白菜、鸡翅膀。我看奶奶总是吃白菜,根本不吃鱼和鸡翅膀,很吃惊。

我想:奶奶光吃白菜不行,还得吃点别的。我就吃了一点鱼,装作难受的样子,故意说:“不好吃。”

“不好吃,给我。”奶奶不慌不忙地说。

我忙用筷子夹起鱼,放在奶奶碗里。我说:“我不爱吃,就给您吃。”

奶奶惋惜地说:“别人说吃鱼尾巴,就跑得快;吃鱼眼睛,眼睛就亮;多吃鱼,人会变机灵。你怎么就不吃呢?”

我趁机夹了一个鸡翅膀,放在奶奶碗里。奶奶叹了声气,说:“你不吃,你买来干什么?不能白白浪费呀!”我撒娇似地说:“您一直吃白菜,也不行,总得吃点肉。”

吃完饭,奶奶刚准备去洗碗,我就跑过去对奶奶说:“我会洗碗,让我来洗吧!”奶奶说:“你弄不好的,不把碗摔破了。”我说:“我暑假在妈妈那里,经常洗碗,从来没有摔破过。”奶奶说:“好,好,你就别把摔破碗了。”我拿着碗就去洗了。

中华孝道的作文 篇10

一进大门,只见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且葱绿,显得生机勃勃。那些花儿红的似火,黄的赛金,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绿如翡翠。小鸟在树林里叽叽喳喳地唱着动听的歌儿,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们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思恩广场的净瓶喷泉。瞧!一个巨大无比的白色净瓶矗立在水池中央。一阵轻风徐来,我仿佛看到了观音菩萨手里拿着净瓶,身上穿着雪白的衣裳,挥洒着甘露。风过了,她停止了挥洒,静静地站在那里。随着音乐响起,顿时,喷泉的水哗哗的流,水池里溅起了一朵朵水花。这么多的水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水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顺着水泥路向东上山,一座雄伟的先祖庙堂雄踞山腰。三面环山,像半个圆环拥着,远远看去,仿佛一只神勇无比的巨鹰准备飞上蓝天。走进庙堂,香火缭绕,深色的木鱼和古钟坐落在庙堂两旁,像两个庄严的勇士保卫着先祖庙堂。人们一个个静心、止语、闭目,诚心怀念自己的亲人。妈妈对我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民族历史的佳话。”

转了个弯,我们来到弯弯的净心池。温暖的阳光照在水面上,仿佛是一面硕大的明镜。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小鱼儿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这些小鱼儿真聪明啊!我拿起一小块面包向鱼儿扔去,它们看见面包,争先恐后地游来抢夺。我又扔了一小块饼干,其中一条黑背穿条鱼“蹭”的一下就抢走了。喂完食,我轻轻一拍手,它们排列整齐一起跟着我走,好像要争着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江南石窟的如来佛像,还去看了蓼莪禅寺的千年古井、正法明大殿的哼哈二将……

国外的“孝道” 篇11

韩国的“长子赡养制”

韩国道德传统受中国儒家文化影响至深,所以特别尊崇孝道。每逢中小学寒暑假,韩国各地学校都会举办忠孝教育讲座,向学生宣传忠、孝、礼等传统伦理道德。所以,韩国人从小就认为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一旦哪个不尽孝者被曝光,就将被社会所唾弃。

韩国自古就有长子负责赡养父母的规矩,并流传至今。如长子去世,则由次子赡养,以此类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城市化速度的加快,韩国也出现了子女共同赡养父母的趋势。据统计,目前仍有60%的韩国人认为父母应由长子负责赡养,而中国却只有28%。

过去,年迈的父母都和长子一家住在一起,所以四世同堂的家庭在韩国很常见。如今,这种大家庭正日益减少,父母的赡养费也不再由长子负责,而是子女均摊,但长子仍起着召集和组织的作用。笔者的一位韩国朋友梁先生就是家里的长子。他虽不与父母同住,但在赡养问题上一点也不含糊。每年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他都要招呼弟、妹给父母请安、送礼,平时则常到父母家帮助干一些生活杂事。春秋两季天气好时,他还要带父母出去郊游。有一年,梁先生在中国考察,正赶上春节,他放下所有工作,执意买机票飞回汉城,只是怕耽误正月初一召集全家给父母拜年。邻居看他从国外赶回来尽孝,都十分感动,称他为孝子,而他激动地说:“花钱是小事,尽孝却是大事,作为长子,我要给弟妹做个榜样。”

(陈劲松)

给老爸招聘酒友的英国孝子

年近九旬的杰克•哈蒙德是英国一位退休工程师。为了便于子女照顾,老人搬进了离儿子家不远的老年公寓居住。公寓里设施一应俱全,但老人却碰到一个新问题,就是没有熟人经常陪他到酒吧去喝上两杯。为了不让老人独自喝闷酒,儿子花钱在当地报纸刊登一则招聘陪酒者的广告,应聘成功者每小时将获得7英镑的酬金。

令哈蒙德父子吃惊的是,一个不起眼的广告竟吸引了众多应聘者。经过一番电话摸底,儿子为老爷子挑选了3名候选人前来“试喝”。最终,78岁的特雷沃尔•皮尤和58岁的亨利•罗森维京在众多应聘者中胜出,两人将分别陪老杰克喝酒谈天。

皮尤说:“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作。我和杰克都当过兵,有很多共同语言。”他表示会接受每小时7英镑的酬劳,但每次喝酒的钱和其他开销都由他承担。罗森维京则表示,自己喜欢和老人家边喝酒边聊天,因此不会收酬金。至于前来应聘的目的,他说是被老杰克儿子的孝行所感召,来捧捧场,顺便交个朋友。(张京)

德国:周末回家陪老人

德国是一个人口老龄化国家。很多德国老人和子女是分别居住的,但这并不妨碍家庭亲情的延续。每到周末,子女就会去看望父母,每次去的时候,总是手捧一束鲜花,还要带点小礼品。

笔者在德国探亲期间,目睹德国老人与子女融洽的亲情关系。我家邻居是位德国老太太,已是耄耋之年,行动十分迟缓,走路离不开拐杖。她有一个当历史教师的女儿,经常驾车来看望老人,推着轮椅带老人到附近一家超市购物。

德国城镇的超市很多,但规模都不大。超市允许老人和残疾人坐轮椅进入购物。超市货架之间的走道比较窄,老人轮椅所到之处,顾客都会主动让道,尽管彼此素不相识,也会热情地给老人送上一声亲切的问候。购物时,老太太不时让女儿停下,自己亲手挑选喜爱的食品。女儿乖乖停下,站在一边笑着看母亲选购,一般不帮忙。选购结束时,老太太手捧一大堆可口的食品,布满皱纹的脸上洋溢着笑意。当轮椅推到账台时,等待付账的长队自动让出空档,让老太太加塞儿。老太太点头示意,连声道谢。顾客们也用赞许的目光对女儿的一片孝心表示敬意。难能可贵的是,老太太的女儿懂得,让老人去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能让老人多动脑,多动手脚,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病大有裨益。

(张秉德)

美国:不让父母感到孤单是最大的孝顺

在美国,很多老人在年轻时就未雨绸缪,通过个人积蓄和投资收益、退休金以及社会保险收入等为自己的养老做好了准备,尤其是美国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实施的社会福利制度使养老问题更加社会化,所以老人们大都不缺钱花。对于父母来说,子女能“常回家看看”就是对他们莫大的精神安慰。

美国的子女都很看重父母的精神需求。有些人选择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与父母联络感情,有些则选择定期去看望父母,有时一周或半个月回去陪父母吃顿饭、聊聊天。当然,每天回去看望父母的也不少。

麦琪说,她每天都在为父母的身体操心,为他们的生活奔波,但她一点都不觉得苦,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幸福。她还说,在赡养老人方面,女儿应该承担更多。

20岁出头的黑人姑娘芭芭拉是家中最小的女儿,父母退休后收入不多,但能勉强糊口。芭芭拉每周回一次父母家,并坚持给父母生活费。她在接受采访时说:“钱多钱少不重要,关键是表达孝心。”她的两个哥哥也定期给父母零花钱,不过数量不一。芭芭拉说,他们兄弟姐妹之间没有约定各自的赡养义务,完全根据自己的能力看着办,即使不给也无所谓。

记者在休斯敦养老院采访时,遇到前来探视母亲的弗里德先生。他说,他每天都来看望母亲。他认为,维系母子之间的这份亲情,让母亲永远不觉得孤单是最大的孝顺。

(顾小琪)

母亲节的来历

母亲节是由一位名叫贾维斯的妇女倡导,并由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发起创立的。

贾维斯夫人是一个有着10个子女的母亲,是美国一所教会学校的总监。她心地善良,极富同情心。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贾维斯夫人于1876年倡议创立一个纪念日,给战争中失去孩子的母亲以心灵的慰藉,同时寄托孩子们对过世母亲的哀思。可惜的是,这个美好愿望还没有实现,贾维斯夫人便与世长辞了。她的女儿安娜•贾维斯目睹母亲抚养自己和兄弟姐妹成人的辛劳,深感母亲的提议契合天理人心。因此,她写出了几十封信,发给美国国会、州长和妇女组织,提议创立母亲节。在她的一再呼吁下,从1907年开始,美国各地纷纷设立母亲节。

1914年,美国总统威尔逊郑重宣布,把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也就是贾维斯夫人的忌日,定为母亲节。美国政府还规定,母亲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悬挂国旗,以表示对母亲的尊敬。由于贾维斯夫人生前喜爱康乃馨花,到了母亲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在胸前戴上一朵康乃馨:母亲健在的,戴有色的,表示欢愉;母亲逝世的,戴白花的,表达哀思。

父亲节的由来

1909年,美国华盛顿州一位叫布鲁斯•多德的夫人,在庆贺母亲节的时候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有母亲节,为什么没有父亲节呢?

多德夫人早年丧母,父亲威廉•斯马特立志不续娶,父兼母职,一手把6个儿女抚养成人。多德夫人排行老二,是家里唯一的女孩。女性的细心特质,让她更能体会父亲的辛劳。当年他们在乡下经营农场,生活拮据,父亲白天辛苦地工作,晚上回家还要料理家务,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活。经过几十年的辛苦,儿女们终于长大成人,父亲却积劳成疾,于1909年溘然长逝。这年的母亲节,多德夫人参加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时却特别想念父亲,她知道父亲对儿女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一个母亲。

牧师听了多德夫人的故事,非常感动,支持多德夫人呼吁创立父亲节。1910年6月19日,在多德夫人的努力下,华盛顿州举行了全世界第一次父亲节聚会。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正式文件,将每年的6月第3个周日定为美国的父亲节,并成为美国永久性的国定纪念日。在多德夫人的建议下,在父亲节那天,人们为怀念已故去的父亲佩戴白玫瑰,父亲健在的则佩戴红玫瑰,以示感恩。

儒家孝道思想的历史渊源 篇12

关键词:孔子,孟子,孝道思想

一、《论语》中的孝道思想的基本内涵

《论语》中,孔子以对话、语录的文体详细地阐述了孝道思想。《论语》现存20节,492篇。其中,“孝”字共出现了十六次之多。《论语·学而》的开篇中以孝道观为基础去这样叙述“仁”。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为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是说为人处世对长者孝敬、平辈友爱,却喜欢顶撞领导的很少,不敢顶撞领导,却敢于推翻君上的人没有。有修养的人,从根本处着手,加强修养,基础牢固后则事业才有可能成功。做到“孝悌”,是成为“仁”的基础。显然,他们开创的以孝道为主导的思想。通过“仁”去体现孝道思想的普遍性与广泛性,使它成为孝道思想的核心,所谓百行孝为先,因此,我们可以将《论语》中的“孝”归为以下两大类。

1、赡养父母是百行孝为先的基础

《论语·学而》篇中,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是说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考虑自己的本质,即何为人的本质,人的本质的物质属性是什么?是父母的养育,父母在养育我的过程中为我付出努力的培养,在成才之后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报答父母?我们需要去努力地去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基出,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任何时候我们必须在衣食住行上保证父母的基本生活状态,从而可以敬到基本的孝道,当然,这仅仅是父母生存的基本,儿女职责的基本。论语中告诉我们如何孝敬父母,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孝养父母是要养好父母,尊敬父母。通过从日常行为的细节,比如:对待父母,姿态要恭敬,面容要微笑,顺从父母,不让父母烦恼,这就是孝。

2、敬爱父母是“孝”的核心

如何敬爱父母在《论语》中孔子做了大量的叙述。孔子说:“现在的所谓孝,就是说能够养活爹娘遍行了。至于狗马都能够得到饲养;若不存心严肃地孝敬地孝顺父母,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怎样去分别呢?”孔子的话虽然有些逆耳,但是我们不得不称这种教训实在是金玉良言。父母和子女产生的这种代沟是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思想观念和文化水平不同,看待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这一点是做子女应该体谅的,这就体现了敬爱父母必须要顺从父母。任何时候懂得与父母的沟通,懂得去孝敬他们。然而,孔子不仅要求人们在自己父母在世时敬爱,而且在其死后亦有相关礼仪要求。《论语·为政》篇中,子曰说:“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即葬、祭之礼。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在精神生活上敬爱父母。

二、《孟子》中孝道思想

孟母为了孟子的成长,三迁其家。潜移默化地激发了孟子的求知欲望,使他终于成为中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代儒学大师。孟子对孔子的孝道观既有继承又有所发展,他也认同早期儒家提出的孝道是成为“仁”的基础,认为只要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就会处理好其他方面的关系,他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孝道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

1、孝道思想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方面所起到的重大意义

孟子将孝道思想进一步发展,在《论语》中我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关于“家”的重要性,在“家”中“孝”又是如何体现的。然而,在《孟子·梁惠王》卷一,中“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斑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这是说加强学校文化思想教育,不断向年轻人灌输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必肩扛头顶着东西赶路了。七十岁的人穿上丝棉袄,吃上肉,百姓不挨冻受饿,做到这样却不能统一天下的,是绝不会有的。我们可以看到孝悌是人类特有的亲情,是从小培养起来的爱心,长大以后,扩展开来,便会爱他家,爱社会、爱国家。

《孟子·离娄》卷七中“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撤‘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通过读经典我们可以看到曾子是一个真正的孝子,不仅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基本的需要而且在精神上满足父母的要求,使父母惬意的生活。“未有仁而遗其亲者”、“未有义而后其君者”、“父母爱之,喜而不忘……如此,谓礼终矣。”等,在《孟子》中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到孟子的观点对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和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2、孝道思想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

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将孝道思想进一步发展,他们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治国思想理论。《孟子·离娄》卷七中,“天下大悦而将归己,视天下悦归己,犹草芥也,惟舜为然。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忠事亲之道而瞽瞍底豫,瞽瞍底豫而天下化,瞽瞍底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舜能够把天下人的归顺视若草芥,是因为舜明白只要天下人是幸福快乐的,那么归顺谁都一样。而舜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为天下人做一个榜样。舜的父亲是一个非常顽固的人,而舜按照侍奉父母的准则去做,最后得到天下人的认同,这就是孝道。所以,只有齐家才能治国,才能体现出所谓的“大孝”。关于治国的思想,在《孟子》中得以充分的显现,孟子对治国的论述还有很大篇章。以孝道思想治国,“以孝治天下”的国策,是与中国早期宗法制度有关,即以血亲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家与国的社会,使孝道思想成为衡量道德的标准,以此去推进社会的建设,经济的发展。因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孝道思想对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一切日常行为准则都需要有道德的规范,而一切道德的规范在于孝道思想的体现与传承,孔子和孟子的孝道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现今,我们吸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过程中,找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手段。充分的发挥孝道思想的作用。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弘扬我国千百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96.

[3]、刘泽民.孔子以孝释仁析[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10(9).

[4]、王文东.孝——在孔子与孟子之间[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6,第五期.

[5]、曾振宇.孟子孝论对孔子思想的发展与偏离[J].史学月刊,2007,第十一期.

与孝道的话题作文 篇13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律义务。虽然我们还是示成年人,还不需要赡养父母,但是决不能对父母大不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我们现在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现在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善事父母日孝。”如果我们现在不知道孝敬父母,长大了可能会在遗弃老人的跑道上出现“大名”,走上被告席。

现在,我们虽然不必“香九龄能温席”,但是从小懂得“鸦有反哺之孝,羊有跪乳之恩”的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父母“服其劳,忧其疾”是十分必要的。

高中关于孝道的作文 篇14

孝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往今來,孝文化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維繫家庭和睦,增強民族團結,穩定社會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無情未必真豪傑,憐子如何不丈夫。”……這些膾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們要孝老敬親,從小就要對父母、親人百般孝順和愛護,我們幾乎就是背着這些名言名句長大的。幼時,我們一定想:長大后一定要對父母和親人好,可是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動作令人髮指。我前不久在網上看到一則令人心酸的,又令人髮指的新聞:一位母親親手把兒子撫養大,她的兒子長大了,竟然覺得母親很礙事,便將母親掃地出門。無論颳風下雨,老母親只能一人流落街頭,靠乞討為生。看完后,我憤怒了:怎麼可以這樣?有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有,簡直衝破了做人的底線。這名男子的做法簡直有辱我們這個一直以來以孝聞名於世界的中華民族!

當然,世界上也不缺乏有孝心的人。看完下面這個故事,也許你會欣慰多了。

孫朋美,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只因為她的一片孝心,感動了千千萬萬個山東人。她剛嫁給丈夫時,丈夫就經常生病,以至生活不能自理。婆婆也愈漸年邁,從此,家庭中一切重擔就落在了她一個人身上。她每當幹完農活就趕緊回家,她知道,年邁的婆婆肯定會很擔心。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她無怨無悔地照料着年邁的婆婆和多病的丈夫,風雨無阻地撐起一個家。如今,她把婆婆照料地很好,丈夫的病也有所好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她的臉上充滿了美麗的笑容。這笑容,這孝心,有誰能不感動呢?

孝老愛親,也要我們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傳承一代又一代的美與愛。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盡量為父母做什麼:比如幫他們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幫他們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讓他們操心……這是我們每個子女都應該做的。

上一篇:护士急诊科试题下一篇:喜迎春节黑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