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2024-08-03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精选8篇)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1

语言是交际工具、思维工具和学习工具,成为现代社会高素质人才可缺少的基本能力。幼儿期是语言发展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发展语言,不仅是幼儿获得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发展心理,尤其是发展思维的重要前提。重视儿童语言的发展,是近年来国际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趋向。幼儿期的语言教育也成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纲要》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认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词汇,而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幼儿园是儿童规范语言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儿童语言交流的最重要和最频繁的发生地。幼儿生活在幼儿园里,不可避免地要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语言发展的水平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幼儿通过参与环境的活动才能更好掌握语言,在与环境互动中才能实现发展语言的目的。环境就是一位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作用。因此,在幼儿园创设支持性的大语言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凡是一切能让幼儿主动活动的机会和条件,都可以成为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环境。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就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常规要求都有利于激发、支持幼儿语言发展的游戏和多种活动,对幼儿的各种要求和行为做出支持、反映,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教师是幼儿语言学习环境的支持者、建构者、协助者。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创设是全方位、立体化,具有和谐关系的一个整体结构,包括显性环境和隐性环境的创设。立足幼儿长远发展,着眼提高幼儿语言整体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最优发展。在具体操作中,处处体现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从物质语言环境、活动语言环境、心理语言环境以及交往语言环境几个方面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

一、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语言环境

在幼儿园创设良好的语言教育物质硬环境,为幼儿创设自主听录音、看动画的现代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物质设施;为幼儿创设各类听、说、读、练的语言区角环境;为幼儿创设富有情趣的各种语言适宜刺激。在宽松的氛围中,让幼儿充分动手、动口、动脑,得到语言的练习机会和迁移运用,生动激发个性,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进一步得到语言的锻炼和发展。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建立园图书馆、设立图书角,汉字化的生活环境,幼儿小书房,在班级教室里进行环境美化,真正让幼儿园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同时投放幼儿感兴趣的玩具、物品等适宜双向交流的多种开放性活动材料,让他们边探索边学习。如在语言区域环境创设中,我们重视图书的添置,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水平的图画书、儿童刊物、卡片等,给幼儿读书、讲故事,让图书成为幼儿语言物生活环境的必要组成部分,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好奇和感情。幼儿能从图书中感受到语言发展的“营养”,在学习欣赏文学语言同时,激发表达自己的愿望,发展其语言能力。

二、创设灵活多样的活动语言环境

1、学科领域整合语言教育

创设真实丰富的语言活动情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从而增长其见识,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在实施主题综合教育中,我们不仅关注每周的语言教育活动,更重视在音乐、美术、计算、体育、科学等其它学科领域中整合语言领域目标。如小班学习5以内物体的点数时,可以让幼儿观察鱼缸里的鱼,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进行语言表达:金鱼要干什么?孩子有的说:金鱼在吹泡泡;有的说:金鱼在游戏;有的说:金鱼在游来游去。在此基础上,让幼儿一起数一数有几只金鱼。正在数数时,一名幼儿闭上眼睛,用肚脐眼对着鱼缸数金鱼,有些孩子好奇地跟着学。我看见了随机让幼儿闭上眼睛,用肚脐眼看看缸里有几条金鱼。小朋友都说看不见。于是,我又请孩子睁开眼睛数金鱼,数出了鱼缸里一共有5条鱼。我对孩子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外,并没有忽视孩子对用肚脐眼看金鱼的细节,从肚脐眼有什么用,引发了幼儿探索人体奥秘的主题活动。幼儿在活动中提问特别积极,生成了许多新的主题。在幼儿生成的主题中,孩子们学会提出许多个为什么,我便引发孩子自己去探索、交流、讨论、寻找答案,孩子们在丰富的活动又回答了许多个为什么,语言得到充分锻炼。这一过程不但在整合了计算、科学、语言等学科教育目标,丰富了幼儿的语言经验,还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日常生活渗透语言教育

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语言发展的途径,主要还是渗透于日常活动中进行的语言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使用语言来学习语言。我们应充分挖掘一日生活中语言教育途径,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支持性语言环境,让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发展语言。如进餐时,让幼儿说出餐具的名字、报上菜名;晨间户外活动时,让幼儿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说说自己有什么新发现;上楼梯时,让幼儿说“上”与“下”,“高”与“低”等反义词。

渗透在日常活动和学科领域的语言教育十分随机,没有固定的教学过程和模式,需要教师在领域活动中注意观察和倾听幼儿的谈话,对和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住处进行较敏感的捕捉,了解幼儿的语言水平,语言要求、语言习惯,通过建立个案、分析、反思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设计相关的语言活动。

3、丰富幼儿生活内容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和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观察和倾听幼儿对话,捕捉幼儿语言发展契机。积极提供能激发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的生活情境,引导他们观察接触自然,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增长知识。让幼儿多看、多听、多学、多说,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在生活情境中注意倾听别人的言语,乐意与人交往。如我经常带幼儿走出校门去商店、公园、社区,从多种场合观察、体验、丰富和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增加学习和表达的愿望。春天来了,我带幼儿去找春天,让幼儿园描述看到的春天美好景色,人们的心情怎样?自己有什么感受、体验?以此丰富幼儿词汇,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语言环境

宽松和谐、充满爱心、支持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可以消除幼儿心理压力,使儿童进入积极的、主动的学习状态。在幼儿获得充分被尊重,能接纳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有效调动让幼儿喜欢说、愿意说、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

1、为幼儿提供更多畅所欲言的机会,这是语言教育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切入点,在宽松的心理氛围中,采用生动活泼的教育形成,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支持和引导幼儿表达愿望,让幼儿畅所欲言。如孩子对超市里买东西咸兴趣,我在区域活动里设立“小星星超市”活动区,投放材料,启发幼儿以顾客与售货员阿姨的角色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孩子们可以再现生活情境,无拘无束地交谈,不断调整组织语言结构。如果扮演售货员阿姨的孩子对顾客不够热情,同伴会提出抗议:“售货员阿姨是笑着说话的,说话很热情。”于是,“售货员阿姨”尽力模仿热情地说话,热心地介绍产品。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

2、提倡敢说先于正确

幼儿的语言由于受其发展水平及理解水平的影响,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教师不要急于或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打击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倡“敢说先于正确”,相信孩子在交往过程中越说越准确,越说越完整。另外,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语言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我们要全面看待幼儿。根据不同幼儿需要、兴趣,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

四、创设平等互动的交往语言环境

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语言能力发展是一种不可抑制的人类特性。当幼儿想表达时,消极词汇变成积极词汇,发展语言成为可能。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前提,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交往中得到时一步锻炼。

1、建构良好的师幼语言交往环境

在创设支持性环境中,教师与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交流过程的共同体。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开放的,互相分享、互相协作的。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平等交流者。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蹲下来,用真诚的眼光同孩子交流,仔细倾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给孩子不断地鼓励、支持,在交谈中建立浓厚的感情。孩子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没有压力无拘无束,有话就愿意说、敢说、喜欢说。如有一名小班新生,刚入园时不爱讲话,整天沉默寡言,需要什么就用动作表示,想喝茶就用手指指茶杯,想小便就双脚乱串,小脸通红。我在满足他需要的同时,耐心地与他交谈,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孩子从亲近老师开始愿意说话,喜欢说话。

2、构建互动的同伴语言交往环境

《新纲要》指出:“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流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之间的语言交流,具有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群体互动的优势。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同伴之间说话,引导幼儿扩展说话内容,让幼儿在同伴群体中互相了解、模仿、讨论、扩展。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学会表达,积极采纳,共同修正完善语言,建立一种轻松、积极、良好、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

在幼儿园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对幼儿进行完整语言教育的有效途径。幼儿在最自然,最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运用、发展语言,促进认知、思维、社会化进程的共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4。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5月第1版。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2

一、支持性语言环境

支持性语言环境是指在教育过程中, 成人为幼儿提供的有利于激发、支持幼儿游戏和各种活动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以及对幼儿的各种要求和行为做出的支持、反应, 能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环境。在支持性语言环境中, 教师要具有多支持鼓励、多接纳表扬、多关注信任的意识, 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对支持性语言环境作用的认识

(1) 日常生活中创设支持性环境的依据。我们应该看到, 幼儿学习语言几乎没有什么自觉的学习目的, 或者说, 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在学习语言。他们是在游戏中,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无意识地学习语言, 所以我们要重视专门语言教学以外的各种教学契机, 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自然地学习语言。

(2) 支持性语言环境是开展日常语言教育活动的载体。《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因此在为幼儿创设支持性语言环境时, 要重视利用一天生活的各个环节, 以及各环节的刺激和强化作用, 帮助幼儿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 愿意说、乐于说、敢于说、有话会说。

三、如何创建支持性语言环境

1. 创建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基础前提

(1) 观察、倾听, 奠定基础。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东西, 发展他们, 不去用学校里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 鼓励独立工作———进行创造。”教师要在日常活动中, 善做有心人, 认真倾听幼儿的谈话, 并在此基础上对幼儿语言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捕捉, 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幼儿语言的学习, 而且为支持性环境的创设奠定基础。教师通过观察、倾听, 可以在幼儿最自然的状态下, 了解幼儿的水平, 及时调整自己的指导方法, 并且在观察的同时选择典型的案例加以记录, 通过建立个案, 分析、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 设计相关的语言活动。

(2) 注重教师的示范、指导。在幼儿园一天活动中,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 尤其语言方面更是幼儿直接学习模仿的对象。可以说教师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发展水平。因此, 教师在日常活动的指导与交流中, 要重视自身语言表述的正确、用词的恰当, 使语言富于表现力、感染力, 从而成为幼儿语言学习的榜样。同时, 在指导的过程中, 要注意指导用语符合幼儿的水平及年龄特点。依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观念, 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水平, 选择使用不同的指导用语, 不断丰富、扩展语言词汇, 逐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理解水平。

2. 为幼儿创设安全的语言交流环境

(1) 允许“错误”, 提倡“敢说先于正确”。由于幼儿的语言受其认知发展水平以及理解水平的影响, 经常会出现“错误”, 这种错误大多数是无意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应采取宽容的态度, 提倡“敢说先于正确”, 允许幼儿暂时说得不准确、不完整。在活动的设计、组织上, 要有意识地从幼儿的需要、兴趣出发, 让幼儿通过轻松愉快的活动, 得到语言上的纠正与训练。

(2) 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幼儿成就感和价值感。在支持性环境的创设过程中, 教师与幼儿是平等的、开放的关系, 是构建快乐学习和轻松交流的共同体。教师在参与过程中, 要扮演沟通者、倾听者、支持者和交流者等角色, 要将有效的沟通建立在幼儿的生活上, 鼓励幼儿自己选择话题, 畅所欲言, 并善于倾听、了解幼儿谈话, 在适当的时候给予积极回应与适时指导, 使幼儿对谈话内容有胜任感与控制感, 增强说话的信心。

(3) 教师的适时介入, 是支持性语言环境创设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幼儿日常的语言交往要留有自主空间, 要学会选择时机介入幼儿的话题, 进行适时指导。在幼儿之间的交往过程中, 首先应为幼儿提供愿意说、乐于说的机会, 引导幼儿围绕感兴趣的话题自由表达, 相互学习。同时, 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同伴的讲话, 帮助幼儿进行主动建构语言的实践。

(4) 做出适宜的评价。评价是支持性环境创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日常活动中, 教师对幼儿语言发展的评价应是积极的、适宜的, 要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和引导, 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的表现, 让幼儿拥有一个积极、自信、温暖的环境。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3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表达感情、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这就要求社会成员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由此看来,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所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学家怀特说:“在促进幼儿早期教育方面,最有效的做法就是创设良好的环境”。幼儿的一天生活之中蕴涵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一天中的各种教育途径,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支持性语言环境,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发展语言。

一、创设公共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良好的公共环境是帮助幼儿发展语言的基本条件。因此,在环境创设上要体现每面墙壁、每个角落、每节台阶都会“说话”,积极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温暖、关爱、民主的园所环境,达到孩子与环境互动的特点。如:楼梯墙面用毛线、果壳、吸管等材料制作的图画,让幼儿焕然一新;走廊上的“童话故事”,让幼儿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里;“京剧脸谱吊饰”让幼儿了解了京剧脸谱的种类,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青花瓷吊饰”让幼儿了解了青花瓷的悠久历史;“风筝吊饰”展示了各式各样的风筝,为幼儿了解认识风筝提供了环境氛围……这些走廊文化让幼儿在赏心悦目的同时,也激发了滔滔不绝的谈论激情,教师通过观察、询问,引发幼儿进行讨论,了解幼儿的需求和兴趣,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教育所期望的语言经验。

二、创设室内外语言环境一体化,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环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在一日生活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室内外语言环境的整体效应,创设丰富多彩的融生活、学习、游戏为一体的语言环境,如:教师有计划的将语言教学与随机的语言教育、室内外语言环境结合起来,随时把握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来引发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如:环境的创设注意发挥环境暗示作用。如在洗手池边张贴洗手的步骤图及儿歌,让幼儿既了解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又让幼儿在洗手的同时掌握了儿歌;衣帽柜前张贴整理衣物的步骤图及儿歌,让幼儿在朗诵儿歌的同时就整理好了衣物;在离园前、午休前给幼儿讲故事,日常活动时让幼儿说儿歌、唱歌、讲讲自己的家及喜闻乐见等,为幼儿积极创造了倾听和表达的机会,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得到提高。

三、创设探索的语言环境,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在活动和交往中发展,又是在活动和交往中体现出来的。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和交往方式。伴随游戏,幼儿不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识世界、处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区角游戏就是一个小社会:娃娃家里,有爸爸妈妈亲切交谈的情景、忙碌做饭的情景、有边耐心地喂娃娃吃饭和边说些有趣儿歌的情景;小医院里,小医生很负责地摸摸病人的额头,听听病人的肚子,询问病人的情景;理发店里理发师忙着为客人介绍发型,边请客人洗头发;商店里营业员们忙着推销商品,讲述着商品的优点,让顾客试穿衣服等。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交流,学习表达。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与游戏紧密结合起来。如:有段时间,我们班孩子迷上了跳绳和剪纸。午睡起床后,以家豪为首的男孩子和以甜甜为首的女孩子分别邀请我参加跳绳和剪纸。男孩们说:“老师,我们一起去跳绳吧,多有意思呀。”女孩说:“不行不行,老师要教我们剪纸呢。”怎么办?让孩子们自己解决吧。男孩,女孩商量后,决定举手表决,红旗代表跳绳队,红花代表剪纸队,哪队举手人多,老师就参加哪队的活动。结果黑板上显示有18人举手同意红旗队,15人同意红花队。跳绳队欢呼雀跃。女孩子们沮丧着急,但女孩子们一商量就找了两个代表去跟男孩子谈判,“我们给你们喊加油,当拉拉队,你们就玩一会行吗?跳绳可累呢。”男孩说:“不行,不行。”女孩们又说:“那你们就玩十分钟吧。”终于男孩大度的说:“行,行,照顾你们女孩子。”问题孩子们自己解决了。

四、与幼儿共同创设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让幼儿与其产生积极的“对话”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相关研究也表明:只有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才能被称的上是有价值的环境。

例如:“十一”长假结束了,来园后幼儿迫不及待地向老师、小伙伴讲述自己外出游玩的有趣经历。于是老师和幼儿在语言区的墙面张贴了幼儿在假期游玩的照片。有牛牛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去了大连的动物园,看到了大象、老虎、狗熊等自己喜爱的动物,还欣赏了海豚表演;浩浩小朋友和妈妈去了北京观看了天安门、到了游乐园。不仅坐了海盗船、还玩了疯狂老鼠、激流勇进、碰碰车;甜甜小朋友和父母去了信阳南湾湖,游了鸟岛、茶岛……有的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自己快乐的心情。于是,一幅幅有动物、风景的照片及幼儿绘画等作品呈现在墙面上,我与幼儿共同命名为“十一真快乐”,这样的主题墙饰极大吸引了幼儿的讲述兴趣,使讲述的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受到了幼儿的欢迎。主题墙面的环境创设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学习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在墙面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

五、各领域教学中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

在艺术活动中,请幼儿讲讲自己画的画。特别是到中班下学期,我就会启发孩子自己制作图书:图书有封面、封底、页码,形状有苹果形的、香蕉形的,还有自己画的插图,自己编的故事内容。(文字请父母或老师记录)孩子们很喜欢自己制作的图书,并且互相津津有味的讲述。

安静的欣赏完一段音乐后,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感觉。记得欣赏完民乐合奏“高山流水”后,一个叫坤坤的小男孩说:“我听完这个曲子后,好像看到了一个开满了荷花的池塘,池塘里有小鱼游来游去,还有圆圆的月亮映在池塘里,可美了。”

再如情景表演,这既生动形象,又是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的表演活动。在幼儿学会一个故事后,老师会和孩子一起准备一些头饰,道具,并和孩子一起表演,孩子们很感兴趣。这样一遍遍复述故事内容,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4

——谈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心得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泾园幼儿园 刘雅琴

《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们深入地学习了《指南》后,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该领域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教育建议则给我们的老师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具有非常大的指导、引领作用。

《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如何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今天我就语言领域如何创设语言环境,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我们的想法和做法:

一、臻选趣味适宜的图书

《指南》中建议:提供一定数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富有童趣的图书。当幼儿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时,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我们要把握关键词:趣味 适龄 适时

1、趣味

我们在为幼儿选择图书时,立足于幼儿立场,提供童谣、故事和诗歌等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鼓励他们自主选择。我们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想,用心地选择捕捉贴近孩子经验的具有有趣形象的阅读内容。比如:《好忙的蜘蛛》里那只坚持不懈忙碌织网的蜘蛛;《好饿的毛毛虫》里那只不停地吃呀吃的毛毛虫;《100只狼和1只猪》里那群愚笨的狼和聪明的猪;《胖国王》里那个气喘吁吁终日喊着要减肥的国王。这些故事形象正好与孩子好奇、好探究的心理吻合,故事中的小动物也是孩子希望了解和特别喜爱的形象。

2、适龄

我们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趣味适宜的图书:对于小班孩子来说,选择一些内容生动有趣、情节简单,形象突出,画面清晰,背景简单的单幅图书,同时装订牢固,便于幼儿反复翻阅。我们为小班的幼儿选择一些以图为主的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儿童画报、童话故事、趣味性强的画册等。如小班的故事:《五只小猫呼呼呼》、《云朵面包 》、《好饿的小蛇》、《小黄和小蓝》等,以情感、认知教育为主,故事文字要句型短小,语意清楚,这类趣味故事深受小班孩子的喜爱。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知识面扩大了,语言能力也有所提高。我们为中班的幼儿选择有一定情节,故事内容有启发性的,画面的要求是生动活泼,主客体分明,背景不要太复杂的图书,适合中班的有:《好朋友》、《一口袋的吻》、《爷爷一定有办法》、《两条彩虹》;大班的幼儿已具备探究心理,爱独立思考、寻求答案,他们喜欢较长的情节复杂的故事,内容要富有想象力、创造性,推理判断性强的故事,也可选择一些知识类的故事,满足他们的探究心理,适合大班的又有:《搬过来搬过去》、《一根羽毛也不能动》、《勇气》、《美丽的梦想》等。这些儿童 文学作品有利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大班的孩子特别喜欢。

3、适时

符合幼儿实际生活经验,符合当前情景的阅读内容才能使幼儿产生共鸣。如对于初入园的小班孩子,常常会因不适而出现焦虑、哭闹等现象,此时我们就选择了《我也想要抱一抱》、《魔法亲亲》、《一口袋的吻》这样专门为了帮助孩子解决分离焦虑而写的趣味故事,引导孩子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我们通过趣味性的故事活动,逐渐帮助小班的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当发现有孩子特别喜欢观察操场上的蚯蚓时,老师适时跟孩子一起阅读《蚯蚓的日记》这个故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图画书,以日记方式,写出了小蚯蚓的观察及思考。从小蚯蚓的观点看世界,记录了学校、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生活点滴,同时也在幽默地传达有关不同生物和地球的相关知识。帮助孩子培养乐观、正向的态度,及多元思考的习惯。根据孩子的兴趣点,适时提供阅读内容,使孩子在阅读故事中获得了最初的科学经验。我们还应追随主题开展,适时地不断地更新、丰富幼儿感兴趣的图书,为幼儿提供多种领域的内容,有科学的、社会的、健康的等方面,涉及的范围广泛。和他们一起查阅图书资料,让他们感受图书的作用,体会阅读的乐趣,获得多元发展。

二、创设支持幼儿阅读的物质环境

《指南》中建议:提供相对安静的地方,尽量减少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我们要把握关键词:安静 舒适 互动

我们为幼儿创设语言区游戏环境,营造快乐语言阅读氛围。选择远离热闹的游戏区域,利用活动室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的一个角落,设立特色语言区,放置图书架、软垫、铺一块地毯,投放多样化的可供幼儿选择取放的图书,让幼儿一坐下来,就有一种安静舒适的感觉,能较好地让幼儿专注于书,不受其它事物干扰,保证幼儿自主阅读。

我们在语言区内为幼儿创设潜移默化地学习与自己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创设趣味互动的语言操作材料,如故事盒、接龙、排图讲述、手偶、指偶、纸袋故事表演、猜谜、连连看、我演你来猜、趣味语言游戏等,并随着主题发展不断更新语言区内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进行游戏,充分感受语言的蕴意,真正享受语言活动的乐趣。

三、创设宽松自主的语言心理环境

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主的语言心理环境很重要。

《指南》中建议: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都应认真地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谈论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他们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我们要把握关键词:认真倾听 积极回应 交流互动

成人对幼儿阅读行为的关注和赞赏,是幼儿获得持续阅读行为的最佳动力。鼓励幼儿积极地表述阅读到的内容和知识,教师都需要仔细倾听,表示赞赏的表 情与动作的鼓励。

我们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自由活动中的交流往往更利于幼儿情绪情感的表达。晨间活动中利用孩子自主建构的时间,老师来到孩子们中间,听听他们谈论的话题、了解疑惑和感兴趣的话题。除了自由活动交谈机会,在集体教学活动活动中,教师也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充分表达的机会,在活动中多听取孩子的想法的意见,尽可能多的创造幼儿交流表达的机会。

我们每个班还创设了特色语言栏目,如:“大嘴说新闻”、“电台新闻播报”栏目中,每天请幼儿当小播音员,为大家讲一个好听的故事、一件开心的事、一则新闻或朗读一首儿歌等等。又如大班将语言特色栏目“开心农场电视台”设立在自主性游戏中讲评环节中。《指南中》中建议: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激发书写的愿望。游戏过程中我们就让幼儿将游戏中的快乐事、遇到的困难、销售情况及推出新品的设想与构思用绘画、标志记录的方法进行记录,激发幼儿的书写愿望。以“开心农场电视台”节目播报的形式,将当天整个游戏情况进行了串联。引导幼儿结合记录讲述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的快乐事或是困难,从服务满意度的角度点评每个游戏区服务员的顾客满意情况,同时评出当天的销售小能手和明星产品;负责人介绍自己即将推出新品的设想与构思等。利用节目播报,使幼儿主动参与讲评中,给幼儿创造更多的语言交流机会。

支持幼儿发展的班级墙饰创设思考 篇5

支持幼儿发展的班级墙饰创设思考

南京市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 马瞬琴

每一天,孩子们都在班级环境中活动着,发展着,成长着。为幼儿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支持幼儿发展的良好班级环境,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幼儿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要以幼儿的眼光理解世界,为幼儿创设一个纯洁善良、充满爱意、富有童趣,能让幼儿充分发展的班级环境。幼儿园的班级墙饰创设应由教师和幼儿合作互动,共同创造,并在自己班级的墙面上表现、展示出来。班级墙饰创设是班级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墙饰创设方面谈几点思考。

一、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原则

总体来说,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纳入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幼儿园要进行价值筛选,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班级墙饰创设能否全程动态地支持幼儿的发展。幼儿园骨干团队带领大家研讨,根据幼儿园的办园方向、办园特色和具体的课程内容,提出设计框架,统一认识,统一要求,全园对教育环境的创设理念达成高度一致。在每学期结束后或开学前,由各班级自主选择规划,写出班级墙饰设计方案,经年级组论证,提出修改建议,解决班级实际制作过程中的困难,再由班级实施制作。以下几个原则我认为是必须遵循的。

1.园本性原则――幼儿园墙饰能直接反映出幼儿园的园本文化,体现幼儿园的办园目标,展现幼儿园的特色,每个班级墙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园不同的文化品位和格调。

2.理解性原则――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理解幼儿的独特需要和潜能的基础上,尊重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欣赏幼儿的天性和创造能力。在合理规划的班级墙面空间中,动态呈现全班幼儿共同探索和分享活动的过程和成果。

3.可控性原则――班级墙饰是一种高结构性的组合,是由专业的幼儿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师必须有效地调控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尽可能地将最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内容组织到环境之中,以获取最大的教育效益。

4.协调性原则――幼儿园内班级众多,各班选择的内容和材料如何具有班级特点,平行班之间如何体现教育内容的丰富多彩,这就需要幼儿园进行整体协调,以更好地展现幼儿园的文化内涵。

5.经济性原则――低成本、高效益是对墙饰创设的经济性原则最好的解释。从当地实际出发,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自然物和安全适用的废弃物料进行制作,是我们大力提倡的。因地制宜、勤俭节约,一直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针。

二、幼儿园班级墙饰创设的特点

当今世界,儿童教育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关注儿童的发展和学习状况,注重引导孩子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关注、参与和体验,鼓励孩子进行猜测、想象、观察、操作、验证,注重孩子的操作过程。我们要重新认识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教育功能和价值,要将班级环境创设作为幼儿园实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的重要途径,作为幼儿园实施课程内容的重要手段。我认为决定幼儿园班级环境质量的关键是幼儿教师。在创设墙饰的实践过程中,以下五个特点是教师需要认真把握的。

1.教育性――班级的每一平方米的墙面都应发挥其教育功能,墙饰的创设是在幼儿园整体教育目标的指引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的.特点精心设置的,要有利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2.适宜性――不同的年龄班应有不同的墙饰内容呈现,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别差异,选择符合幼儿需求并有发展价值的教育内容作为墙饰内容。

3.参与性――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让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参与其中,用他们喜欢的、独特的方式表现自己,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艺术性――墙饰的艺术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发挥墙饰的审美作用,让幼儿感受到墙饰的色彩美、装饰美、结构美,让幼儿获得审美愉悦;二是幼儿喜欢展示自己的艺术成果,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认知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5.情趣性――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幼儿时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幼儿非常愿意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体会墙饰创作的审美愉悦。

三、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内容来源

幼儿园墙饰内容来源十分广泛,从教育目标方面来看,促进幼儿发展的体、智、德、美各方面内容都能选择;从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方面来看,各领域、学科、主题活动的相关内容均可选择;从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看,每天的身体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及所涉及的内容均可选择。因此,我们很难给幼儿园班级墙饰作恰当的组织分类。

墙饰内容的选择受教师的观念、人格、专业水平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教师的价值观和专业信念。作为教师要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息――老师关心的是什么?老师认为有趣的、值得做的、值得花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是什么?老师赞同和欣赏的行为是什么?自己的班级正在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现在正在进行的活动是什么?将要进行的活动是什么?活动的程序和进程是什么样的?如此多的内容如何在班级墙面上展示呢?

园长、教师、家长是环境教育的选择者,而教师是班级环境中墙饰内容选择的主要责任人。教师是否能作出正确、自主、明智、有远见的内容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幼儿园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水平。

四、幼儿园班级墙饰的块面设置

在实际设计和制作墙饰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对自己班级的墙面大小、位置以及适合的内容了然于心,将墙面进行分割,选择出一个大块面作为主墙,其他则分成若干块副墙。按内容的不同主要分成以下四个块面:

1.大、小主题墙――上墙的内容一般会有主题。一般来说这是班级的主墙饰,大、小主题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展示的重点和形式可多样化。

2.各种作品展示墙――全体幼儿的多种作品的分时展示。幼儿作品在班级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它既是孩子工作的成果,也是教师审美教育的体现。

3.家园联系墙――一般设置在班级门口,一方面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活动进程、要求,另一方面便于家园双方的互动交流。

4.生活游戏墙――反映幼儿生活中的规则、习惯等。

每块墙面之间要处理好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全面与特色的关系、丰富与单一的关系、广度与深度的关系。

五、墙饰中幼儿的自主表达方式

现代幼儿墙饰设计和制作越来越体现出以幼儿为主体的专业化、操作化、过程化和精细化的特点。在我们认为高质量的班级墙饰中,很多的块面都体现出了以上特点。尤其明显的是,每个块面上,都是以幼儿为主体的表达方式。目前比较多的幼儿园都在运用以下的几种表达方式。

1.调查――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通过提问、观察、倾听和记录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资料,深入探究问题,获得真实经验的过程。(墙饰展示是调查的重要方式)

2.交流――教师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明确自己的问题和疑问,鼓励同伴相互交流,共同活动,建构知识。(墙饰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的展示是幼儿与教师交流的常态内容)

3.搜集――墙饰展示中涉及的主题或问题是发动幼儿参与活动的良好契机,让幼儿搜集相关的信息材料能激发幼儿的自主意识,搜集的过程是教师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支持幼儿有效地与环境互动,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的过程。

4.图表――幼儿亲手制作的图表在墙上展示能让幼儿体验成功感,日常生活游戏中的规则图、生活中小制作的流程图、幼儿自主设置的目标进程图表(自然物的生长情况、跳绳、拍球数量)等都可以成为展示内容。

5.照片――让幼儿围绕主题提供照片展示是常规方法。关键是设计让幼儿自主参与的生成照片,让照片具有过程性和教育性。如在“寻找春天”的主题里,春天哪些花开了?每个孩子去找一种花拍下来,给大家讲一讲,这是什么花,是什么样的。

6.作品――孩子在幼儿园完成的作品数量是很多的,教师选择上墙的幼儿作品一定要注意整体性,作品展示的背景很重要,要特别注重美感,便于更换。

六、墙饰制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墙饰的设置、制作、上墙时,教师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定好班级墙饰的整体色调。每个班级最好要有自己独特的色调,至少是年级组之间不一样,体现出班级特色。

2.预设主题墙的生长性块面,反映活动进程的板面,要注意方便更换。在班级墙饰制作中,纸板、布艺包板、软木板等材料自然、安全,十分方便内容的更换。

3.墙面上出现的文字、数字的格式一定要规范。

4.凡是上墙的内容均要注重美感。幼儿每天生活在班级环境之中,美的墙饰能让孩子真实地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让孩子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

5.幼儿教学活动时面对的墙面要留白,以防刺激过多,影响幼儿学习。

6.墙饰内容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相背的内容建议不涉及。如英语教学、识字教学、幼儿之间的横向评比表等。

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 篇6

刘静

内容提要:

1、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教育资源相结合

2、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有助于幼儿和谐发展

3、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

关键词:班级环境 创设

意大利教育学家瑞吉欧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新《纲要》对环境创设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优质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是幼儿园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每一位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班级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与班级环境的互动中得到发展,更是每个一线教师都应该关心的话题。

目前,班级环境创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布置相对静态、单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装饰的多,实用的少;教师仍是环境创设的主角,环境的设计、制作以教师为主,缺少幼儿的参与;环境创设的有意性、教育性不强,不能与当下活动、幼儿需要紧密结合;活动区材料的丰富性、实用性、适宜性不足,更多体现成人意志,很难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忽视良好心理环境的营造。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要寻找教师与教师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联系点,如何用环境来达到相互交流的欲望,寻找家园共育的支点,这也是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应该体现的方面。

本文针对上面存在的问题从“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教育资源相结”、“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有助于幼儿和谐发展”、“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三方面谈我园及本人在实践中对班级环境创设的几点看法和做法: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教育资源相结合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要与班级主题紧密结合

班级环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环境创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创设班级主题墙,体现主题网络的特点,让孩子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之中,每一个主题中都有孩子作品的呈现,流动便于取放的环境创设,让孩子自己感受到进步,体验成长乐趣,同时,也给孩子之间相互交流创设平台,相互欣赏,共同进步。在每一个班的门口,都留有孩子的作品展示架,每一个学期孩子的作品,在展示完之后,都会放到总展示架上,按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孩子可以自己翻一翻,家长也可以自己翻一翻,从作品中,来真实的体验孩子在幼儿园的成长。每一学期末,都会将孩子的作品,针对性的装入孩子的个人成长档案,当孩子在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一本很珍贵的幼儿园生活学习活动资料,里面装点孩子成长的足迹,其中有老师的评价,由家长的心声,希望能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二)班级特色装饰

教师们比较细的地方也想到了,那就是幼儿园室内配合区角的装饰。例如:根据自然角位置特点,教室前窗的上方装饰成森林,隐隐约约的树叶之间有老虎在走动,猴子在树枝玩耍,还有小猫在休息,缠绕的喇叭花,相互辉映,进入教室有一种置身森林绿色的感觉,与下面的自然角相互辉映,比较自然,便于孩子进行观察。根据班级图书角的位置,在图书角的上方,设置葫芦架,绿绿的树叶,葫芦娃在看书,与下面的图书角相互辉映。班班有大布帘,在保护墙壁的同时,大布帘的装饰与班级的主题墙,共同建构班级的室内环境。同时,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室门口也进行了装饰,并给自己的班级取名字,例如:根据自己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命名自己班级的名字,大班开展关于绳的系列活动,于是他们把门口装饰成一只小蜜蜂在跳绳,并与大树回应,取名“跳跳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取名字,小班把教室门口装饰上串串红樱桃,取名为“红果果班”,比较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应着对班级区角的超市装饰为“红果果超市”,富有童真童趣,自然和谐一体的环境创设本身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充满吸引力,让孩子有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进而积极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

(三)家园互动栏的创设搭建家园互动的平台

家园互动栏,给予家长、幼儿园班级之间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传达教育信息,书写教育体会。老师们把家园联系栏的名称取得比较有创意,也很特别,例如:爸爸、妈妈看过来,家园碰碰车;迎奥运家园直通车,装饰得比较新颖别致。温馨的提示,亲切的话语,都会让家长忍不住看一看,班里今天又会有什么事情,家园联系栏给予家长很多的方便,使家园联系更加密切。

(四)区角材料要做到与教育主题相结合

教师可根据建构式活动教材中提及的对环境创设的要求,来投放丰富区角材料,做到区角与教育主题相结合,并作为孩子对教育活动的延伸部分,使孩子保持对某一活动主题的持久兴趣,并给予孩子区角活动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进一步探索、巩固我们的教育活动。例如:小班主题《小不点儿》,活动目标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正在慢慢的长大,教师就对这一主题的区角材料结合活动主题整体考虑,首先在娃娃家的创设中,让孩子从家带自己小时候的帽子、衣服、袜子等并用挂钩挂在娃娃家中,孩子在区角活动中自己进一步的感受已经长大了;同时让孩子带自己小时候的一张照片与现在的照片进行比较,教师制作像框与箭头,让孩子自己亲身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在美工区中教师投放动物从小到大的图片,进一步然孩子感知,每一种生物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多角度、多方面体验到每一个人的成长都有一个过程。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 创设要有助于幼儿和谐发展

(一)幼儿树立小主人意识,自主创设班级环境

树立“幼儿是环境的主人”的观念,将环境创设视作“和幼儿一起创造充实的生活”(引自日本97年“全国幼教课程研究会”对环境创设的定位)当我们开展“春天来了”的主题活动时,我向孩子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欢迎春姑娘来到我们班里?于是孩子们开始各显神通,积极地参与到收集材料,布置环境的活动中。有的孩子带来了各种盛开的鲜花,有的带来了捕捉到的小昆虫,有的带来了小金鱼,还有的画了一幅幅漂亮的画。不少幼儿还不约而同地带来了他们和爸爸妈妈外出踏春拍摄的照片,兴奋地讲述着他们的种种趣事,还兴奋地喊着:“老师,快点把照片贴上去呀!”于是,我就引导他们分工协作,画的画,剪的剪,折的折,贴的贴,就这样,一派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象就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孩子们都开心地笑了。

我发现:凡是幼儿自主创设的环境,就是幼儿最感兴趣,最乐意参加活动的地方。每当看到孩子们直愣着双眼,专注地看着自己或同伴笔下创造的压扁的大脑袋、裂开的大嘴巴等画面,久久不愿意离去时,我由原先的担忧与不安变为了现在的欣赏与坦然。我不再担忧孩子们作品的粗糙和稚嫩,展示在墙面上会不会让人觉得可笑和难看。而恰恰相反,我觉得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特有的审美特点,敦实、稚拙的形象会令他们产生更多的关注与怜爱。

(二)以兴趣为出发点,洞悉幼儿生活,努力生成、创设幼儿关注、喜爱的班级环境

刚入园的幼儿对自己的家庭较为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开心宝宝”的这个主题活动中,我先引导幼儿观察自己家中有谁?有些什么?爸爸妈妈喜欢做什么?等等。然后与幼儿一起收集“家”中的一些物品(例如,照片、娃娃喜欢玩的玩具、喜欢吃的糖果等),最后营造了温暖的“娃娃家”,让孩子们在“家”中感到安全、自由、有玩伴、能活动。

随着幼儿不断发展,他们有条件也有能力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应关注幼儿的发现,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环境创设应蕴含在幼儿的发现、关注点上。在班级区域的设置上,我们留有幼儿自发形成的观察区,即幼儿觉得有趣、奇怪的物品都可以放置这个区中进行观察。

实录一:蜗牛为什么爱吃树叶?

一个 雨天,我带领幼儿在幼儿园中散步,当孩子们看到草中有许多蜗牛吃着嫩嫩的树叶时,他们提出“为什么树叶是蜗牛的粮食?”“树叶中有些什么营养才会让蜗牛吃得这么肥?”“这种树叶是什么植物,它是不是蜗牛的粮食呢?”于是几个幼儿围在一起对植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我发现幼儿生成的这一问题十分有价值,植物是幼儿生活中十分熟悉、接触频繁,又十分丰富、易于收集和观察的材料。于是我就有意识地在自然角里放了一些植物,还带领幼儿去幼儿园看其它植物,接着幼儿们也陆续从家中带来了许多植物。一时间,教室里像个“植物园”,教师以欣赏的态度和幼儿一起看植物,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提问,让幼儿积极讨论,发表意见,把个别幼儿的兴趣引伸为大家的兴趣,让幼儿对进一步探索“植物”产生了可能。

实录二:是球还是虫?

晨间活动时,孩子们在轮胎里发现了一个个“小球”,仔细一看这些个“小球”还会在水里游戏。“老师,这些是什么?”“圆圆的像个小球。”“不对,不对,像个西瓜„„”一时间,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兴趣正浓。这时,我找来了一个瓶子,把这些“小球”请到了班内的自然角。孩子们还给他们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西瓜虫。

(三)班级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形式来自幼儿,并呈现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透过班级环境创设,可了解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看到幼儿学习的过程,看到不同幼儿在同一个活动中的个体反映,环境创设中幼儿们的学习热点。同时,也由幼儿的“关注点”、“发展情况”、“个体反映”、“学习热点”等再一次引发新的班级环境创设的主题、内容及形式。例如,我们在开展 “一起玩”主题活动时,与幼儿一起布置了一个“玩具之家”,那里面的各种各样玩具都是小朋友从家里带来的。小朋友可以到“玩具之家”里找“玩具”朋友做游戏,当玩具没人整理时,“玩具”要找自己的小主人。在这个活动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幼儿对车特别感兴趣,但又不认识。于是,我们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区角——“汽车制造厂”,以满足幼儿的兴趣,求知欲。

三、教师在班级环境创设中,应充当怎样的角色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班级环境的创设中,教师应以这三“者”为指导,同时注重自己的教养态度和管理方式。

(一)聆听幼儿的心声,与幼儿共同布置班级环境

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环境的主人,教师首先要观察、了解、聆听幼儿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追寻他们的兴趣点。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渗透物化教育目标,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班级墙饰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环境,不是必然成为幼儿教育的因素的,只有当它进入幼儿的认知和情感世界,并被作为幼儿认识和体验的对象和材料后,才能真正成为幼儿教育因素。而且,它还要随着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而改变,只有这样,幼儿才能不断受益。为此,我们更换主题墙饰时,我们总是会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商量,听听孩子们的想法和见解,再将教师的想法与他们进行交流、分享,达成一致共识,最后我们共同分工、分头寻找材料。如在主题“亲亲小动物”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设计了“小动物的家”,鱼的家在河里,鸟的家在树梢,老鼠的家在洞里等等,每个小动物有各自的家,小朋友帮小动物找到家后,才可到小动物家做客。通过幼儿有目的地与墙饰环境“交往”、“互动”,使环境转化为适合幼儿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教育作用。孩子们在参与环境布置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刺激,获得各种情景体验,知识启迪,满足了幼儿对动态环境的好奇和求知欲,促进身心和谐的发展。

(二)注重环境创设过程中幼儿主体性发展

陈鹤琴指出:“通过儿童的思想和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认识,也更加爱护”,环境对幼儿的影响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环境要素是客观的,是被认识的对象,而幼儿则处于主体地位。环境要素的教育价值能否实现,要受到主体状态的制约,当幼儿积极主动地作用于环境要素时,环境要素对幼儿的影响就增大,反之就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幼儿是班级的主人,在我们班的环境创设过程中,总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是起指导和修饰的作用。例如在创设“西瓜灯节”的主题环境时,经过师幼的共同商量,最终决定,由老师写“西瓜灯节”这几个字,幼儿收集有关“西瓜灯节”报刊杂志的图片,画各种各样的西瓜灯或者拍摄照片。由于幼儿间有个体差异,但我更注意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是否倾注了感情,只要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创设过程中去,哪怕他画得拍得不太好,在我的眼里,都是一幅幅充满情感,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所以,我们让每个幼儿的作品都上墙,让每个幼儿都动动脑筋,参与到班级环境的创设。

总之,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应当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有目的的通过环境地创设和利用,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创造,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真正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是我们幼教工作者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实践、探索、总结经验,吸取、收集先进的信息。让环境追随幼儿,使幼儿的身心更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书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江苏教育出版社; 2.《幼儿园教育》李季湄、肖湘宁;

3.《学前教育原理》刘焱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4.《早期教育》、《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等各类相关杂志上相关资料;

环境创设与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 篇7

一、创设与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相适宜的物质环境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语言的发展往往需要动作的帮助, 他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物体的直接接触。可以说, 物质环境是幼儿语言学习和探究的刺激物。为此我努力将幼儿可获得的经验蕴涵在物质环境中, 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主动地获得语言的发展。

1.改变教学活动模式, 创设宽松的教育教学活动环境。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 我园很多小班幼儿从未上过托儿所, 孩子们怕生, 不愿开口说话, 按照以往的语言教学活动模式, 则是老师唱独角戏, 幼儿就是老听众。为了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 结合小班幼儿叙述活动带有很强情景性的特点, 我开展了情景教学模式的语言教学活动。例如:为了帮助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礼貌用语, 我创设了《小鸭过生日》的系列情景场面, 通过这些生动活泼, 富有生气的活动场面吸引幼儿, 使他们主动愉快地融入活动情境之中,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沟通交流, 学习语言。

2.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使幼儿有话可说。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 没有丰富的生活, 就没有丰富的语言。有丰富的生活环境, 有丰富的生活经验, 幼儿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 思维大多由行动引起, 一般先做后想, 或者边做边想。根据这些特点, 我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 小班尤其是入园初期的孩子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游戏, 毛茸茸的动物、娃娃、各种玩具家具, 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特点,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们对家庭的依赖。许多孩子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快地进入角色, 扮演妈妈的像模像样地照顾孩子, 扮演宝宝的缠着妈妈撒娇。许多词汇就在不知不觉中丰富和运用了。

我还利用农村幼儿园的天然优势, 常常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听听看看。春天到了, 我们看嫩绿的柳条, 粉红的桃花, 听蜜蜂嗡嗡的采蜜声, 青蛙呱呱的捉虫声。回园后再组织活动, 例如:我们开展了一次《春天的歌》的语言活动, 小朋友“有感而发”, 积极性非常高, 他们能学着用简单的语句, 将以前看到的听到的有关春天的景色描述出来, 在活动中, 他们再次体验到春天的美, 也体验到语言的美。

为进一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 我还经常带领他们到社会中接触事物, 回来后组织“逛超市”系列活动、“马路上的车辆”系列活动。在活动中, 孩子们获得相应的知识, 感受并产生交流的愿望。他们乐于同售货员阿姨聊天, 乐于同停靠在路边休息的卡车司机聊天……孩子们的语言能力得到提高, 人也变得活泼开朗起来。

3.把握 生活中的 每 个 环 节 , 使 之 成 为 幼儿 语 言 发展 的 大教材。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 每个生活环节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把握和充分利用生活活动中的各个环节, 可以使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技能的同时, 得到相应的语言发展, 每一个生活环节都有相应的词汇可以丰富给幼儿。例如:学习正确的方法洗手, 其中就有“洗手”、“擦”、“搓”、“肥皂”、“毛巾”等词汇。还可以通过一首首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儿歌, 使幼儿掌握洗手的基本步骤。幼儿可以一边洗手一边念儿歌, 既巩固洗手的方法, 又发展语言, 一举两得。

二、营造适合小班幼儿语言发展的精神环境

精神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教育因素, 也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重要标志是使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与心理自由感, 使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心理学研究表明, 当幼儿产生心理安全感和获得心理自由时, 最利于语言及思维的发展与表现。而营造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的核心是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表达和交流, 在这些人际关系中, 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是最为重要的。

1.建立平等亲密的师幼关系。

心理学家认为: 心理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主要条件。在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环境中, 幼儿的心情轻松愉快, 无压力感, 他们较自在地与周围环境产生交流, 自然地发展其语言, 老师应用积极的语言引导幼儿, 多支持、多肯定、多接纳、多表扬、多鼓励。在活动中, 老师应多关注, 多信任及多给幼儿自由, 多让幼儿自主。在与幼儿交谈时我尽可能蹲下来靠近幼儿, 使新入园的幼儿感受到亲密的师生之情。为了更好地与幼儿交流, 我常与幼儿进行亲密的身体接触。例如:当与幼儿谈话时轻轻地摸着他的肩或背, 有些胆小的幼儿只要一坐上老师的膝盖, “勇气”便油然而生。小班幼儿对成人的语言语调十分敏感, 为了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我尽量控制音量和语速, 用轻柔的语气语调与他们交流。

2.建立温馨和谐的亲子关系。

生活在温暖和谐气氛中的幼儿, 容易形成积极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学习能力。语言是在一定环境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环境和心理因素的制约。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能激发幼儿的言语能力, 家长若平等地对待孩子, 尊重孩子, 关心他们的生活, 参与他们的游戏, 那么孩子就乐意社会。尤其当孩子主动地与家人说话时, 家长更应认认真真地听, 热情地与孩子交流。在幼儿的语言发展过程中, 家长要发挥示范榜样作用, 特别是小班幼儿正初在好模仿的阶段, 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幼儿学习倾听, 学习模仿。家长的语言要尽可能地做到发音准确、用词恰当、语言生动、表情丰富, 让幼儿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发挥支持鼓励作用, 培养孩子自信, 让孩子敢说;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 让孩子爱说;创造语言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多说;训练孩子思维, 让孩子会说。

浅谈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 篇8

【关键词】教学情景;教学活动

新《纲要》明确要求:“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而创设让幼儿“有话可说”的教学情境,是语言教学活动的关键。在实践中,我们有意识地通过现场实境、直观教具、角色扮演、音乐渲染、及多媒体手段等引导幼儿将情境与语言相结合,参与各类情境活动,诱发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让幼儿在情境中学习交往,操练和扩展自已的语言经验,从而实现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的目的。

一、利用真实物品创设教学情景

情境教育的直观性更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通过带入情境,把观察与思考结合起来,发展内部言语。”幼儿将看到的、观察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正是内部言语形成的过程。比如,上“糖果王国”这一活动时,我用各种糖果将活动室布置成一个充满童趣的“糖果王国”,让幼儿到“糖果王国”作客,与各种糖果做朋友,在这一情境中,幼儿在欣赏、摆弄、品尝中轻松自然地认识了各种糖果的名称、外形,感知了糖果的味道,并根据自己的体验对糖果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糖果的包装太精美了!”“糖果的种类许许多多。”“糖果的味道棒极了!”……又如在学习诗歌《圆圆圆》中,在仿编时,我把整个活动室布置成圆的世界(活动室四周张贴并摆放各种圆形的图片及实物),让幼儿在室内寻找圆的物品,并通过看图例体会诗歌中圆形物体进行仿编,幼儿的思维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的非常有趣也非常投入。孩子们朗诵着自己创编的诗歌,语言得到提高的同时,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相应的发展。

二、利用角色表演创设教学情景

在开展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因地制宜,恰当地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戏等引进活动之中,提供富有变化的道具,创设亦真亦幻的场景,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融教育与情景之中的一个多角度的语言环境。例如故事教学活动《小熊请客》,我请几个小朋友排练好小话剧进行表演,让孩子们观看,这种生动的角色表演引起幼儿的浓厚的兴趣。孩子们很容易地了解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及对话,学起来显得轻松愉快。在基本熟悉故事的基础上,我引导孩子进行角色表演,孩子们表演的兴致很高,语言表达也很流畅,这种表演情景的教学形式远比比枯燥的讲解更能吸引孩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语言教学中,儿歌、看图讲述等都可捕情置境,化静为动,让幼儿在愉快的表演中学说话。如在《丁丁穿鞋》的教学中,幼儿就在扮演爸爸妈妈、丁丁的游戏过程中学会了儿歌,而且活动过后还能自发表演呢。

三、利用艺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美”是教育的磁石。一段优美的旋律,一幅美丽的画面,往往给人以美的享受。在语言活动的教学实践中,我大胆地将图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引进了幼儿的语言情境中。实施主题活动《秋风吹呀吹》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去拾落叶,找秋天,有的幼儿用落叶拼贴成不同形象各种图案、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纸偶,还有的幼儿用树叶做成树叶拓画,孩子们边做边讲,生动地演绎着秋天的故事。

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它以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把听者带到特有的意境中。在语言教学中,把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听觉与视觉,会起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强化的作用。在语言活动《小树叶》中,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我根据散文情节进行配乐,请幼儿欣赏分辨音乐,在情境中创造音乐氛围,引导幼儿进入艺术境界,使得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显得更加容易而深刻。再如,根据孩子们都有带手帕的习惯,我们生成了“手帕里的故事”这一活动。在一段欢快的音乐后,在教师启发下幼儿居然编出了“动物狂欢节”、“快乐的节日”、“新年联欢会”等千奇百怪的故事。

四、利用悬念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强,对其未知事物进行开放性的质疑,能提高他们投入活动的兴趣,激发求知欲。教师在活动中巧妙设计悬念式情境,给幼儿留下质疑的空间,也是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发展语言的有效手段。开放式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我们经常创设的各种悬念式情境,如判断性问题有:“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他这样做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幼儿连贯叙述事物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创编故事《三只熊》中我就使用悬念式情境设置,效果很好。在活动这中,我为幼儿布置了一个三只熊脏而乱的家,幼儿一来到这个情境,就马上产生了疑问:“小熊的家怎么会这样?是谁弄的?”等幼儿讨论后,紧接着又是一个疑问:“三只熊回到家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他们会怎么样?”“怎样做才能让熊不生气?”等等一连串的疑问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预期”和“假设”,幼儿在活动尽情的想象、表达,编出来的故事比原版还丰富精彩,而且很快掌握了故事中“谁动过(喝过、睡过)……?”这一疑问句型。在悬念式情境中,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不仅乐意用语言积极表达,而且容易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上一篇:党支部关于对某某同志个人的评议意见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