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2024-06-11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3篇)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一、基础方面:(适用范围:全级)

1、老师在备课及上课中,要做到以下的要求:结合课标及考试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新教材,并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编排,认真写好教案,查阅资料,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采用“ 情境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活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基础知识,要指导学生在课文中圈划内容,对于单元,则着重构建知识体系,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树立整体意识。

2、早晚读:在读科时间,老师要提前布置学生读书的内容,并在读书期间多巡视,以监督学生的读书状况,另外,可在读科时间结束的前10分钟,让学生之间互相提问或老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抽背以检查读书的效果。

3、周日及周三的晚自修: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课前布置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练习,并检查完成情况。

4、周日的自习:除学校安排上课外,其余时间都是进行限时测试,并要求学生上交,老师作批改。

5、作业安排:在选修阶段,必须做到每课2份练习,每单元一份练习,并在课程结束前打印,以便让学生得到及时的练习。

6、每次段考结束后,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并制订下一阶段的目标。

7、要求每位老师多听课,并在听课后要进行评课。

二、提高方面:

1、进行分层练习:在平时的单元测试中,设置选做题,普通班可做可不做,但重点班则全部做。

2、针对尖子生,教师应在上课时多提问这部分学生,在段考后要求每位教师分别找相关的学生进行谈话,帮助学生分析在考试中暴露出的问题,并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3、针对后进生的问题,通过检查学生的笔记,要求掌握基础,做到答题规范化。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2

一、吃透教材, 了解学生学情

新学期伊始, 教师每教授一个新班级, 拿到课本, 就应该在上学期考试成绩的基础上,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准备领悟新课标的精神, 及时转变旧的教学观念和模式。 此外最重要的是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熟悉教学, 吃透教材, 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闭门造车, 而要积极参加科组和年级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大家一起取长补短, 交流思想, 寻求共同进步。

教师备教材的同时应该备学生, 对学生基础不同的班级, 备课时教师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排名靠前的优等生, 教师要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不但要学习眼前的知识, 更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掌握自主学习方法。 对处在班级中间的中等生而言, 教师要教给他们高效学习方法, 有些态度很好, 很想努力学好, 但是花了跟别人一样, 甚至更多的时间, 却不能获得一样的成绩, 致使他们自信心受挫, 对学习历史失去兴趣。 而对于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后进生来说, 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吸引他们对历史学习投入更大的精力。

二、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已不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 历史教师应灵活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 并在实践中不断运用、不断创新。 尤其高二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要深入理解教材更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以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高考考纲对历史课程学习提出的要求是: 要具备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论证能力、合理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简洁通畅的文字表达能力。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教师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一是设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理解、表达能力, 二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高二年级是基础年级的重要环节, 要为高三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1.比较学习法

很多学生不是不喜欢历史, 而是不喜欢记忆繁多的历史知识点, 为此, 教师应有计划性地教给他们学习方法。 如世界近代史不仅阶段划分明显, 而且几条线索非常清楚: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的开展, 资产阶级思想运动, 殖民扩张即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独立运动等知识在各个阶段基本都有涉及, 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习时注意比较、归纳、概括, 找出其中共同点和不同点。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运动有十七八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848年欧洲革命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不同阶段发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资本主义发展, 但资产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决定了不同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具体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务、革命的进程、革命的结局和影响有所不同。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和方法

历史知识既有客观性, 又有主观性。 客观性指史实是客观的, 主观性指结论具有主观性。 历史结论时教材编写者对史实的解读, 具有十分明显的个人意识, 学生学习时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思想, 不能“只唯书”, 而要学会思考。

史实虽然具有客观性, 但不是绝对的历史真实, 也存在谬误。 例如, 列宁指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腐朽的资本主义, 而今帝国主义却是垂而不死, 还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再如, 经济危机以前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现象,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造成的。 而几年前从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 哪个国家能逃脱经济危机的厄运?

教材是死的, 人是活的, 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适应自己, 又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是既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分数提高的教学方法。 今后教学中, 教师要加倍努力探索, 争取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 成为更优秀的教师。

三、教学反思

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构建高效历史教学课堂外, 还要注重课外教学反思。 没有反思, 就没有进步。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可见反思的重要性。

邓小平同志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堂历史课成功与否, 历史教学意义和价值如何实现, 最终评价标准是什么, 都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反思体现, 要反思学生在这堂课上到底学习了什么, 掌握了多少, 是否对历史课有了更大的兴趣, 这样才有利于后续历史课程学习。

反思不是指简单通过一套试卷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记住了多少, 而是通过总结反思看学生在哪些内容上还存有遗漏, 哪些内容掌握比较扎实, 这样复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重点识记薄弱的部分, 长远的说, 有利于高三复习时有所侧重, 节约时间, 提高效率。

面对新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施新课程的理念、精神? 如何实施? 这是历史教师要思考的问题, 未来我们将面临更多、更重的工作任务, 挑战也更大。 努力学习、深入钻研、寻找对策及今后努力方向是每一个历史教师最重要的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教育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科学, 需要每一位历史教师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

摘要:在中国社会应试教育模式背景下, 高中生面临沉重的课业负担, 高考的警钟时刻在他们脑海里回响。学校、家长尤其注重语文、数学、外语等主课, 而比较忽视历史、地理这样的副科。如何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中守住自己国家的文化传统, 如何对当代青少年进行优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历史课的重要任务, 也是每一位历史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二历史,教学方法,教学反思,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张汉林.高中课堂有效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周健.中学历史有效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4 (17) .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3

关键词:高二年级;历史教学;实践和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5-011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74

新课程改革指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高二年级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教师要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高三备考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目前我国高二历史教师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需要教师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础。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合理的情境是重要的途径。合理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遵守两大原则:第一,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第二,带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思维性。这样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变得轻松快乐。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情境中,切实体会和理解教学内容,情境越吸引人,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效率自然也越高。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人的图片或者百家争鸣的小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学生对这方面知识均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踊跃发言。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他们提倡的思想吗?”“他们处在哪个年代?当时还有哪些主流思想呢?”这样的提问式情境教学法能够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

二、巧用合作讨论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空间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讨论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讨论法要求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工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学习和讨论学习。这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提升学习能力。但是,在合作讨论法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将学生按照一定的互补性原则进行分组,如成绩较好的和一般的一组,性格内向和外向的一组等。其次,教师要注意以适当的方式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许多教师在采用合作讨论法教学时会发现,课堂氛围的凝重或者枯燥均会导致讨论的效果减半,因此,教师在合作讨论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讨论的引导,方式、方法、内容都要尽量丰富一些,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对比是历史学科经常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先引导学生对中国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对西方思想进行同样的分析,最后让他们对中西双方进行比较。这样一来,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愉快,既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又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非常有助于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

三、采用分层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一个班集体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弱。传统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是一视同仁的,给学生布置的任务也是难度一致,这种教学方式最终会导致这样的现象:任务难度过高,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压力,自信心丧失;任务难度较低,学生能力较弱的学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没有挑战性,学习积极性不强。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在一个班集体中,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分层教学法,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展开分层教学,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有进步和发展。如教师启蒙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了解运动的背景,以及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人物的代表作。而对于学生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启蒙运动的思想,并对比中国思想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得到了锻炼,学习能力弱的学生也不至于因为学习压力大而厌恶学习。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学科知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界的应用更加广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丰富学生的历史学科知识,构建更加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促进学生的历史学习。课堂中采用一些图片画面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进行学习,教学效果更为突出,而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形成完成的历史知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通过对知识的系统了解主动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可以促进他们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对历史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充分的知识拓展,但是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教师应该灵活采用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提高他们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传统历史教学的弊端,也了解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提高高二年级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并做到以下四点:第一,创设合理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二,巧用合作讨论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讨论空间;第三,采用分层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历史学科知识。这样便可以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 杨超.高中课改后的高校历史专业教学新思路探索——兼议中西比较教学法的应用[J].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3] 宫富春.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赤子:上中旬,2015(23).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4

这学期我在高二的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439,442,443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

446班和447班是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今年12月的学术水平考试。本年级使用人民教育版教材,语文课每周六七节课,七节自习课,外加六周考试。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和部分选修一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四有四节课,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历史第三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和措施

必修3讲述了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

1、进一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在知识转移、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部继承、发展、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吸收;加强历史学习的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运用适当的习题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

要求理科生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日常工作,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坚持备课,做到每节课都准备重点难点,了解学术情况,找到切入点;认真准备每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而宜,突出重点,开展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复习作业,每个单元看一遍,说明每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更深入,理科的教学内容只是掌握基本事实,所以教学时间有差异。

(3)加强教学研究和讨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既加强了基础,又加强了历史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联系地看待问题。习题评价从审题入手,掌握解题规律。(2)积极探索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丰富知识和题库。

(4)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习、如何总结整理知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2、集体备课

同代历史高二有三位老师。为了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我们决定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同时为备课小组一起做好教学提供建议。

3、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各阶段的考试,认真命题,认真阅卷,认真点评。

高二下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改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现将本期工作初步计划如下:

一、文科班教学计划:

1、继续完成选修一教学,继续以知识的概括归纳为重心

2、完成选修三教学,侧重在材料的运用、比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上

3、进行必修一、二、三的学业测试复习,兼顾知识时空线索的梳理

二、理科班教学计划:

1、以练习促复习,通过对考纲知识的一一训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迎考

2、通过综合训练和解题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实现考前冲刺

三、备课组要求

1、落实学业测试复习资料:(1)按考纲知识点合作编写知识提要;(2)按考纲知识点每本书命制练习试卷,作为要点解读的补充;(3)要点解读要督促学生落实。

2、补差与提高:(1)对学习有一些欠缺的学生,要一一督促检查其复习,尽可能地提高及格率;(2)为了争取更高的优秀率,加强对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3、加强分工与合作:(1)分工明确:每位老师在备课、提要编写、练习编排等方面要有明确而细致的分工,各负其责;(2)合作紧密:彼此间加强学习与交流,在加强集体备课的同时,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办公室交流等加强沟通,并相互学习,彼此听课,注意资料的共享与彼此配合的及时和到位。

4、高度关注新课改动态:(1)了解各省的新课程教学经验,积极吸收教改成果;(2)及时关注湖南省学业水平测试的相关信息,并积极反映一线意见;(3)高度关注新课改下的湖南高考走向与形势,不因为学业测试而忽视高考。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内容 篇6

1、总体要求

在文科班完成选修一和选修二的历史教学与选修一的前五个单元的教学;

在理科班完成必修三的教学。复习备学业水平测试。

2、任务

在文科班要让绝大多数学生熟练掌握本学期所学历史的主干知识、熟练掌握解析历史各种题型的方法。

在理科班要力求生动透彻地教学,以吸引学生听课、理解历史重点与难点。

二、对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文科班的同学对高一所学的历史知识已相当生疏,解析历史材料题的能力仍然不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欧洲的宗教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临时约法》。

教学难点:宗教改革、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每堂新课前提问前一课的主干知识。

2、每一单元都要进行测试,细致评讲。

3、讲透每一课,不做夹生饭。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7

一、课题确定的背景

1. 文科班生源特点:女生多, 基础差。

(1) 男女生比例:与理科班相比, 文科班女生相对居多, 我所教高二 (2) 班学生53人, 其中女生31人; (3) 班学生51人, 其中女生28人。

(2) 学习基础与学习心理障碍:文科班的学生属于心理上的弱势群体, 大部分是在高一学习中对数理化生等理科学科产生畏惧后选报文科的, 这使部分学生的心理上有一种被淘汰感, 自信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还有部分学生信奉“背多分”, 错误地认为“多背题”就能学好文科。这种片面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导致了他们在后来的学习中事倍功半, 效率甚低, 出现厌学和考试焦虑等症状。

问题:如何引导学生, 特别是女生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提高学习成绩?

2. 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思考:教师如何利用历史学科的人文性, 帮助学生实现课程理念追求的目标,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历史上女性的地位。

在历史上, 女性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母系氏族社会, 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主导着整个社会事务, 这可以说是历史上女性的黄金时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母权制被推翻, 女性的黄金时代就过去了。到了封建社会, 由于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 女性几乎完全被排斥在社会公共生活之外, 但是仍然不乏一些杰出的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她们的智慧和才能, 如王昭君、武则天、文成公主、李清照等。到了近代, 中国女性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要求自身的解放, 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新中国成立后, 妇女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女性平等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来。

启示:虽然历史上,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过程中, 在男权欲的不断膨胀中, 女性逐渐地丧失了社会地位, 但一些杰出的女性, 如出类拔萃的政治家武则天, 20世纪的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最杰出的女性宋庆龄, 豪气四射的革命家秋瑾等, 都是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典范, 她们的人生轨迹向世人揭示了女性角色的完美。能否从历史女性人物身上探寻她们的心路历程, 获取人生智慧, 找到激励学生不断奋发进取的精神养料?

4. 高中历史教材的不足。

以目前所用的高中历史教材 (人民版) 为例:必修三册课本中共出现历史人物411人, 其中女性仅10人:李清照、慈禧、胡蝶、阮玲玉、宋庆龄、江青、勃朗特三姐妹、撒切尔夫人。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共有23个历史伟人, 没有一个女性, 仅有两张孙中山与宋庆龄合影的照片。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 出现的女性仅有北魏孝文帝的祖母冯太后。

危害:这种状况必然造成学生对历史问题认识的偏差。即历史是男人的历史, 女人在其中没有一席之地。这种带有性别偏见的教材非但不能反映社会变迁中的女性角色, 为文科班女生提供可供效仿的楷模, 反而对文科班女生的自我认识造成障碍。

5. 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研究问题性质的学习活动, 归纳起来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指学科教学中的研习活动, 强调学生要探究、自主学习,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指一种专题式的研究学习活动,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内容和社会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 在开放的情况下, 多渠道获取知识, 并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项目学习活动。本课题属于第二种。

思路:利用研究性学习开展“历史上的女性人物”主题研究学习活动, 既可弥补现行教材的不足, 又可充分挖掘历史上女性人物素材, 为文科班女生提供可供效仿的女性楷模, 提高文科班女生的自我认识, 帮助她们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塑造健全的人格, 培养坚强的意志, 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的实施

1. 准备阶段。

(1) 选择课题:针对历史教科书中女性人物的缺少和事件的匮乏, 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历史上的女性人物的资料, 并分类。

第一类, 神话中顶天立地、刚强不屈的英雄形象:女娲、精卫;

第二类, 现实生活中的英雄形象:冯夫人、秋瑾、赵一曼;

第三类, 女政治家、军事家:冯太后、花木兰、武则天、梁红玉、穆桂英、孝庄皇太后、宋庆龄、邓颖超、宋美龄、吴仪、撒切尔夫人、希拉里;

第四类, 文化领域作出贡献的: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第五类, 教子有方的典范:孟母、岳母;

第六类, 被“妖魔化”的女性:妹喜、妲己、褒姒、杨玉环;

第七类, 被誉为“美女”的女性: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个历史人物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2) 成立课题组:以4到6人为宜, 同一兴趣的人组成一个小组, 能力互补。针对同一人物可以有不同的课题组, 以便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研究结论, 使学生形成不同的角度看待、评价历史人物的观念。

(3) 指导学生制定课题计划: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的范围、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角度和深度;明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明确研究的方法及步骤。

2. 实施阶段。

主要是采取文献研究模式:

(1) 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查阅书刊杂志等方式获取所需信息资料, 综合整理信息进行判断, 得出相应的结论。

(2) 初步的交流:学生们将通过收集资料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组内充分交流。

3. 总结交流阶段。

(1) 结题指导与成果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选择合适、最能反映研究成果的形式, 将研究结果以报告或论文的形式展示出来。

(2) 成绩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方法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 小组的评价与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

三、课题实施的成效

1. 从研究性学习的角度看:

学生获得了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组织撰写研究成果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学会了分享和合作。

2. 从文科班学生历史学习能力角度看:

学生分析史料能力、客观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能力等得到大大提高。

3. 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角度看:

男女平等观、科学生育观等得到加强。

4. 更为重要的是, 从文科班女生人格发展角度看:

学生在研究、分析中心灵得到净化, 受到熏陶, 自信心得到增强, 鼓起刻苦奋进、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勇气。

5. 效果检验。在总结会上, 我设计了一组材料:

(1) 有人将“夏之亡归于妹喜, 殷之亡归于妲己, 周之亡归于褒姒, 唐之乱归于杨玉环”, 你认为合理吗?

(2) (92高考)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唐女祸》中说:“开元之治, 几于家给人足, 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结合你对唐朝由盛转衰原因的认识, 分析评论赵巽的这一观点。

(3) 历史女性为何多此命运?今天的女性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结果:以上问题迎刃而解, 有位女生在发言中说:“只有独立的人, 懂得保护尊严和独立生存的权利, 才不会把自己变成别人的物品和工具。”

摘要:教学实践证明, 自信心的增强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是促进学生学习成功的一对翅膀。如何将这两者融合于教学之中呢?新课程提倡研究性学习, 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本文从文科班学生特点、历史学科特点、高中历史教材的不足等五个方面论证开展“历史上的女性人物”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以及本课题实施的过程和成效。

关键词:课题,研究性学习,历史女性人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高二语文诗词鉴赏教学尝试 篇8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教学 选修 备课

高中的诗歌类教学现阶段却面临尴尬境地。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 卷面分值较低,高考仅占8分。学生不愿意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多得两三分的分值。

2. 教学效果很不明显。诗歌题不是能够通过老师讲解答题方法,学生多加练习就能提高分数的。由于题材广泛,与古代历史风俗文化关系紧密,如果没有花大量的时间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学生是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的。

3. 学生对诗歌鉴赏很少能提起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过于强调解诗的方法,过于强调语文工具性的一面,或者是形成了固定的教学套路,从而忽略掉了诗歌本身的韵味,使学生无法体会到诗歌的美感,从而提不起学习诗歌的兴趣。再加上诗歌语言和内容毕竟与现实脱节,学生很难单凭学习就能体会理解作者的情感,无法产生共鸣,所以很容易产生厌弃的情绪。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教学时间里稍微学有所成呢?笔者在唐宋诗词章节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合理利用选修教材

(一)选择同一作者的其它篇目来进行教学,巩固学生对该作者风格特点的理解

例如在讲《琵琶行》时,讲到白居易的写作风格是浅白易懂,许多学生虽然听说过白居易写诗时要改到让打水的老农妇都听得懂才罢休这么一个故事,但琵琶行虽然语言优美,叙事简洁,写景状物独到,却并不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浅白这一特点。因此笔者专门选择选修教材中《卖炭翁》一诗来让学生体会。笔者安排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规定任务为:第一遍正音,第二遍读懂故事内容,第三遍思考老翁和黄衫儿的人物形象,只看注释一思考白居易的写作目的,第四遍带着情感朗读。再补充白居易的语言:“文章合因时而作,歌诗合因事而作”,学生就已经将白居易的浅白易懂的风格、以天下为己任的性格牢牢刻画在脑子里了。

(二)选择同一题材的相关篇目来进行教学,巩固学生对该题材艺术价值的认识

必修第三册中,有两首咏史怀古诗,分别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写王昭君的)和李商隐的《马嵬》(写杨贵妃)。笔者就趁机将两首诗连在一起讲,结合选修教材中“咏史怀古”单元,希望学生对这类题材的诗歌有个整体的了解,于是选取了这一单元的王安石的《明妃曲》与《咏怀古迹》进行对照讲解,希望告诉学生对于咏史诗不能从单一方面去考虑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同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要结合诗歌作者的心理客观的思考。

(三)选择同一历史背景的相关篇目来进行教学,扩展学生对同一历史的认识,从而对文学有了纵向的把握

必修四中选择了柳永的望海潮,描写北宋杭州的繁华生活,在讲课时,笔者提到宋代罗大经提到的南宋时(1158年)金主完颜亮阅读了《望海潮》后,遂起投鞭之意这么个轶事。而选修中有姜夔的《扬州慢》,正是描述1176年金主攻陷扬州后的萧条景象,于是根据这个故事引入《扬州慢》进行比较阅读,将繁华之景与衰败之景一一对照,更加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

二、备课环节要饱和

(一)备课时跳出诗歌本身,查询研究资料,对诗人所处时代、诗人生平做到真正的了解

例如准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学生对于陶渊明的生活最初的认识就是:陶渊明终于放弃官职,回归美丽的田园,他的田园生活虽然不是良田千顷,但至少算得上富农阶层,他生活闲适,在农活外,还常常喝点小酒,写点小诗。但经过大量查阅前人的论文,笔者知道上述想象与事实完全不符合。

第一不符合的是,陶渊明这次辞官归隐不是第一次了,而是第五次了。我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材料:“除了第一次担任江州祭酒不知道做官年限外,第二次担任桓玄幕僚只干了三年,第三次担任镇军参军只干了一年,第四次担任建州参军只干了五个月,这次也就是最后一次担任彭泽县令只干了不到三个月。”通过这样的史实能够让学生直接了解到陶渊明有多么厌恶官场。从前讲课时,讲到陶渊明逃离官场是因为社会黑暗,但怎么黑暗,笔者在这里为学生找到了这样的材料:“魏晋人物,虽曰尚清高,但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一面招权纳货,陶渊明却真个不要,此其所以能够高于晋宋人也。”来表现时代的黑暗和陶渊明的可贵,还找到了当时官宦王衍的真实事例来证明。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写景的诗句感受到陶渊明笔下美好的田园后,才告诉大家陶渊明的隐居生涯是非常艰苦的,他常常饿得几天没饭吃,但即使饿得躺在床上起不来,也不答应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邀请,甚至连檀接济的肉,也不顾饥饿扔掉。这时,学生才真正对陶渊明隐居志向的坚定有所体会,有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这样评价他:“陶渊明这二十年的隐居生涯,其实是一部精神抗争史,是高洁品性战胜荣华富贵的诱惑得到胜利的人生记录。”

(二)诗歌教学不能光讲课本内容,更要与文化历史风俗联系在一起,需要将教学目标设定到这一个高度

提高目标的高度,会使你的教学文化与文学兼容并蓄,教学上更有深度,更能增加学生对作者对历史对中国文化的深切认识,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在根本上提高古诗词鉴赏水平。

在唐宋诗词的教学中,笔者在备课和选修课教学等环节,做了多方面的尝试。笔者今后将继续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分小组学习和预习能力,如何将诗词文化与高考培养等方向继续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最终希望在学生的成绩中有所表现。

高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9

这学期高二的时候我在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9、10、11班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一班和二班是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明年通过学术水平考试。今年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年,用的是人教版的新教材。语文文科班,一周四节课,目前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选修一部分新的教学内容,理科班,一周两节课,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历史必修三。

二、教学目标和措施

必修3讲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包括中外。它涉及古代、近代和不同的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内容不容易掌握和理解。

首先,在教学中,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人、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教学中的双重作用,迅速提高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二历史教学水平,完成教学目标,这一时期采取的主要措施如下:

1、进一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对教师的要求:做导师要在知识转移、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讨论,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部继承、发展、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吸收;加强历史学习的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运用适当的习题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要求理科生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狠抓学风建设,管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注重日常工作,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坚持备课,做到每节课都准备重点难点,了解学术情况,找到切入点;认真准备每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而宜,突出重点,开展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复习作业,每单元读一遍,说明每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深入细致,理科的教学内容只是掌握基本事实,所以教学时间是有差异的。(3)加强教学研究和讨论:(1)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探索高效的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既加强了基础,又加强了历史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联系地看待问题。习题评价从审题入手,掌握解题规律。(2)积极探索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丰富知识和题库。(3)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习、如何总结整理知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2、坚持集体备课

同代历史高二有三位老师。为了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我们决定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同时为备课小组一起做好教学提供建议。

3、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各阶段考试,认真命题,认真阅卷,认真评阅。

4、关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进度及时、保质、保量完成预定的同步训练教材(学习方法大视野);老师通常会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作业。

浅谈在高二数学创新教学和总结 篇10

一、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做好高二数学知识教学,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

1.立足于新课标和新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

高二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不等式证明、圆锥曲线等,对高二学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因此,我在教学中,放慢起始进度,然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时,多由实例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课本例题,然后再变式训练,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归纳及举例说明。

2.重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高中数学比初中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在教学中我尽量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

3.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我在教学中注重“导”与“学”,“导”就是我在学生自学时做好引导,开始我列出自学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怎样寻找疑点和难点,怎样归纳,怎样尝试做练习,然后逐步放手;“学”就是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课前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带着问题专心听讲,课后通过复习,落实内容才做习题,作业错误自行订正,这样使学生开动脑筋,提高成绩,而学生有了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高中数学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认真总结归纳。我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我在教学中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我具体是这样做的:①引导学生养成认真制定计划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从盲目的学习中解放出来。②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保证学生听课时有针对性。③引导学生学会听课,要求积极思考,做好适当的笔记,尽量理解;④引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要反复阅读课本,回顾课堂上老师所讲内容,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记忆。⑤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有点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不加思索地请教老师同学。⑥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会贯通。⑦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有关报刊和资料的习惯,以进一步充实大脑,拓宽眼界。我把加强学法指导寓于新课讲解、作业评讲、试卷分析等每一教学活动中。

三、 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

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我首先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学困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讲数学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由于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二学生,特别是女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高二历史教学计划 篇11

1. 语言因素。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造成高二学生英语阅读障碍的语言因素。其中,语言知识主要是指学生对于词汇以及语法的掌握情况。而语言技巧指的是学生对于阅读技巧的掌握以及运用。当前,语言知识缺乏以及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已经成为了高二学生阅读能力无法快速提升的最主要的因素。学生的词汇量少,使得学生无法理解整段甚至是整篇阅读材料的含义。

2. 非语言因素。

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大,并且也具有一定的知识面,那么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也能够通过推断和已知的信息来正确的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但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却是影响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非语言因素。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如果心情舒畅,没有任何压力,那么其能够很快的获取相关的信息。而如果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且非常的不自信,那么其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障碍。这表明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阻碍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3. 阅读方法的障碍。

阅读方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调查发现,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存在一些不当的阅读方法。例如:学生主要以单词为单位来进行英语阅读,或者是对阅读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不能够直接去体会阅读内容。另外,在阅读过程中不能够集中注意力。这些不良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语篇分析对于高二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语篇分析法主要指的是从语篇的角度将文章作为一个篇章结构来进行分析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们将理解不知停留在对于词和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于文章的结构、中学思想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语篇教学方法能够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能够知道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章信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逐句分析来理解文章内容,而语篇分析法主要使学生能够对阅读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掌握文章的结构模式和语言手段。这也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对语言的形式特点进行分析,还要能够分析段落所要表达的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语篇教学法在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 语篇分析教学阶段。语篇分析教学的第一阶段涉及到了对于课外背景知识以及体裁结构的教学。这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课文的形式和内容,为理解阅读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必须掌握的知识,包含了文章的创作背景、作者背景以及文化背景等。相比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对于学生的阅读水平更具有影响力。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刚开始就应当加强对于课外内容的背景知识的介绍。语篇通过有着一定的意念功能,具有一定的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介绍课外的文体和篇章模式来指导学生分析课外的结构,使学生能够掌握课外的写作体裁和组篇方式。体裁结构使教学环节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只有理解了课外的整体框架才能够在思路清晰的情况下理解整篇文章。在这之后,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分析课外的各个层次,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语篇分析的第二阶段是对于字词句、段落层次以及推理的教学和训练。这个阶段是要是学生能够寻找到课外中的信息逻辑关系以及句子与段落之间的链接方式。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外的内涵,真正的了解词汇、句子以及段落的作用和意义。

2. 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方法。

第一,学生可以通过略读来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章的标题来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问题,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来略读文章。第二,学生要通过细细品读来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文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疑问词how、when、what等来使学生进行分析和推理,通过问题得出结论,更进一步的了解文章。第三,教师需要对语篇进行重点分析,详细的讲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思想,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归纳以及段落大意的整理,列出课外的提纲。另外,学生们可以对主题句进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课外的主题思想来进行思考,通过合理的分析来获得问题的答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牛津高二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语篇分析理论不仅能够达到外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现外语教学的改革,还能够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功底,另一方面也要能够掌握其他领域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通过有效提高教师的个人综合素质来保证高二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月华.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2]孙嘉雯.语篇分析方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 篇12

本学期历史教学的各主要有必修三和选修一两大部分,完成了这两个部分,也就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内容。下面对这两块知识内容进行具体安排,同时也是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期中考试之前完成必修三这一模块。对于这一模块,在高一下学期时出于会考的需要,已对这块知识进行粗略地讲解,学生也已经对必修三进行了复习,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而对这一模块就不再使用导学案,重点是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索和内在联系,同时对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具体作如下安排:

第一周(8月27日—9月2日):完成专题三 第二周(9月3日—9月9日):完成专题四

第三周(9月10日—9月16日):进行专题三、四检测讲评

第四周、第五周(9月17日—9月30日):完成专题五、六及单元检测

第六周(10月1日—10月7日):国庆放假

第七周、第八周(10月8日—10月21日):完成第七、八专题、复习准备期中考试,同时,在上半学期利用晚自习时间,进行材料信息提取能力的训练。

二、期中考试结束后,进行选修一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模块学习。将严格使用导学案,认真批改,进度会有所减慢,具体如下安排:

第十一周(11月5日—11月11日):完成专题

一、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二周(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专题

二、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1月19日—11月25日):完成专题

三、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1月26日—12月2日):完成专题

四、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3日—12月9日):完成专题

五、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10日—12月16日):完成专题

六、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17日—12月23日):完成专题

七、并进行单元检测

第十一周(12月24日—12月30日):完成专题

八、并进行单元检测

三、考虑到诸多不稳定因素,可用三周左右作为机动时间,作为平时耽误和期末复习。在期中后,对自己的工作要求。

1、导学案提前一周发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动时间。

2、单元检测至少批改一半。

3、导学案认真批改。

以上就是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安排,我将努力按计划执行。

高二历史教师:冯智德

高二历史备课组计划 篇13

一、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是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次重大转轨,是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理念的转变,其次是课堂模式的改进,再者是评价制度的更新。课堂模式的改进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落实三维目标的主阵地。

本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以新课改为理念,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优化课堂教学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团结合作,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新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全面提高,为今后的会考和高考作好充分的准备,争取优异的成绩。

二、具体措施

1、本学期主要是选修二的内容,力求打好扎实的基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首先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科目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为高考作好准备.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备课组活动,每周一次,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节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编写统一学案,教案,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还要作好详细记录.

3、备课组内做到八统一:统一进度、统一学案,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统一听课、评课.

4、重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经常和学生联系,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意见,及时加以改进。

5、备好每一节课,写出详细的、规范的学案,教案。还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授课,每课都做出课件,并利用网上的丰富视频资料,再现历史事件,以便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6、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共同提高。

7、课改交流活动定期进行

8、本学期要多到高三听课,学习高三教师的优秀教学方法,取长补短,了解高考的最新动向,为下一学年作好准备.

上一篇:特教教师个人先进事迹下一篇:书记从严治党讲话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