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片音乐赏析

2024-06-13

电视片音乐赏析(精选8篇)

电视片音乐赏析 篇1

——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赏析

有人说宫崎骏的成功,是因为有了久石让的音乐;就如同周星驰魅力后有石斑瑜的配音一样。其实,很难说是久石让选择了宫崎骏,还是宫崎骏造就了久石让。总之,这两个人的结合不得不说是日本动画电影界一个深远的影响。

我很爱看动漫,特别是宫崎骏的作品,不仅是因为其影片精彩的情节,梦幻瑰丽的画风,还有每部电影中的音乐总能带给我无限的喜悦与感动。

比如宫崎骏和久石让合作的第一部影片《风之谷》,这应该算是让“久石让”这个名字响彻世界的第一声吧。当时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特别喜欢娜乌西卡被解救,包裹在虫王金黄色触须里的这个片段,梦一般迷离。结合着久石让为其配的《娜乌西卡的安魂曲》中由小女孩哼唱的中的《远去的日子》这部分,让我以为这是虫王的声音,大自然的音乐,孩童般可爱,纯洁,善良,更烘托出了人与大自然和谐,战争结束时的那份欢悦,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我似乎感受到了一轮新日闪耀着升起。娜乌西卡是整部动画的灵魂人物,她的情绪她的想法以及她的情感都是由这些音乐表现出来的。她是希望与勇敢的化身,善于用心去捕捉心灵的歌声,在人类与虫族之间架起心的桥梁,而久石让的音乐却架起了人与人心灵间的桥梁。创造音乐,用音乐去倾诉,用音乐去沟通,这便是久石让的音乐触动人心,震撼人的情绪厉害之处。

久石让创作的另一首曲子《the girl who fell from the sky》以让人落泪的优美曲调和动人心弦的美妙音律闻名世界,《天空之城》这部动漫大片都成为其代名词,它忧伤地流淌在喧闹的手机铃声里,空灵孤清的音乐盒里,浮躁却渴望平静的人们的心里。每一次听到它时,不管是在人流浮动的饰品店拨弄着音乐盒,还是夜晚时分走在稀稀落落人流的小道上听着校园广播,都会觉得它本身即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凄美。在茫茫人海中,在颠沛旅途中,在夜深人静时,甚至在鼎沸的街市,当耳边响起它清脆的旋律,心是静的,少了纷争与烦躁,只剩下满心的宁静与祥和,仿佛整个世界都是纯洁无瑕。当然还是在看这部动漫时感触最深的,听着这样纯美的音乐,会完全忘了这仅仅只是一部电影。曾一度陶醉在音乐的氛围之中,它的确具有能够撩拨起心中久已尘封的魔力。一个人在深夜听着这样的音乐,似乎回到了那个神话科幻的世界,在那片蔚蓝天空中,慢慢走进了自己的抒情空间。

宫崎骏所有的动画作品中,我还是最喜欢充满奇幻色彩的《千与千寻》,这部片子看了不下5遍。每次观赏每次都似在经历了一次冒险,都似在重新认识自己,找寻自己,询问自己是否迷失了。

千寻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辗转里,见证着身边的一幕幕失落的影像。她与我们都在不断攀爬的人生旅途中被世界所遗忘,丢掉了记忆,丢掉了姓名,忘记了回家的路。

第一次看这部影片的时候,也是第一次认识宫崎骏,那是在初中暑假一次意外地观看电视中,那时候只觉得这部仅仅是关于千寻在成长过程中的一系列神奇经验。第二次观看是在高中了吧,我看到了人类的迷失和大自然的矛盾,那时候似乎很喜欢关于“在追寻中迷失自我,忘记回家的路”这样的题材,感慨颇多,深深地爱上这部动画片,爱上宫崎骏动画。大学里一次又一次在开心或失落或无聊的时候,搬出这部影片来安慰,放松自己。人类在苦苦追寻生存出路的时候,却都无不意外地迷失在歧途,开始在精神流失的过程里丧失希望。要寻找回真正的自我,做最后的救赎,只能寄希望于千寻那样纯洁而无邪的童心。纷争,欺骗,贪婪,懒惰,利用,自私,虚伪„„成人世界里的一切丑陋的侧面,都在孩子那洁净的心灵面前黯然失色。自己有这么多感想不仅仅是动画情节的共鸣吧,其中的背景音乐也很好地带我进入了那个亦忧亦喜的情境,融入,感染。

一部好电影的配乐,必定是与电影的诉求和所要表达的主题相互契合。只有当音乐与电影这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承现出共同的主题时,才会长让心里的某个情绪,某个思想产生共振。配乐就是这样可以给电影赋予灵魂,它们总是有这样一股吸引力,能演奏出人们心灵深处的呼唤,释放出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久石让不仅仅只与这部宫崎骏的影片配合得相当精致,这可能是因为久石让和他的音乐一样“充满童心,又能阐释哲理”。

《千与千寻》的音乐与画面,就象是一个人完整的一生,辗转来去,一点一点地寻回我们曾经失落的东西。久石让的音乐在淡淡的忧伤中充满关怀,温暖,人性,如春风轻柔地抚平人们心中的伤痕。另外,其音乐元素也十分丰富,对古典音乐的追求更加鲜明,表现手法也非常老练,显示了久石让扎实精致的一贯风格,也展现出久石让以简单琴音捕捉复杂情感的独到功力。优雅而美丽的琴音里不时伴随着剧情坠入调皮、可爱、奇趣、踌躇、犹疑、不安、感伤的思绪而辗转起伏,并无时无刻不与掌握惊险奇异冒险历程的管弦乐交互融合。

《无脸男》这是专门为影片中一个神秘的配角无脸男量身定制的音乐,他是一个非常寂寞、孤独的原始精灵,内心单纯、简单,就像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无脸男在得不到小千的友谊,开始大吃大喝甚至吞噬他人的时候,整个音乐也慢慢的给人一种厚重感,直至转变成怪异的狂想曲。最终在千寻的帮助下,无脸男吐光了自己所有的“欲望”,又变回了原来的模样。

随后影片中我最爱的曲子之一《第六站台》一点一点地慢慢响起,优美舒缓,钢琴奏出的忧郁气氛的主题,通过管弦乐队模糊轻盈的渲染,立刻弥漫一片,将人带入遐想梦幻的沉思中。有一些疲倦的、像是要步入黄昏的太阳,映衬在没过铁轨的水面上,远远地驶来一列两节的火车。千寻乘坐的列车在蓝色的大海中驶过,踏上旅程,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千寻望着窗外的景象,陷入了浓浓乡愁之中。车内回响着钢琴变奏曲《海》,有种凄美的孤寂感,音乐将画面的气氛烘托到极致,思念,迷茫,惆怅,充满诗意。当列车慢慢离开沼原,天色变暗,车内灰暗的灯光下,与无面男毫无对话的坐着,千寻望着前方,目光无比坚定,给人明确的真实之感。脑子里回想起锅炉爷爷对小玲所说的“这是爱啊”,才反应过来她的成长,她的勇敢,一系列莫名的难过感伤由然而生。也许为她在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的道路上一个人坚强,孤单地成长而感到心疼,同时却又欣慰着。

影片中我最喜欢,让我最感动的一幕是千寻帮白龙想起了他被夺走的名字的时候,两个人喜极而泣,相视而笑,手牵着手飘在空中,飞向来的地方„„每当看到千寻对白龙说:“那条河叫琥珀川„„”,同时伴随着《重新开始》这曲子的时候,我总是呆滞着,脑子一塌糊涂:迷失得太久,终于找会自我的激动;漂流迷路于异乡,终于找到回家的路的开心,难过,感动等等复杂的情绪微妙着,绪绪袭来。一切即将重新开始,一切即将回归。

影片结尾响起的依旧是开头那首《那个夏天》,而在这里,它却换了另一个名字《归日》。突然来到这个世界,虽然这里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城镇,里面的人们多是势利小气的,但却不乏心地善良的好人,像白龙,小玲,锅炉爷爷和钱婆婆。在这个夏天发生的故事,充满刺激又伴随温馨,是现实社会所不可能存在的。现在的千寻找回了自己最重要的父母,成功地蜕变,她学会了坚强。同样的曲调说明千寻同样在回忆以前,然而不同的是,现在的她对未来已经不再迷茫。穿过隧道之后他们便完全脱离了那个世界,这个好似一场梦的世界,千寻知道它是真实存在的,正如最后转身的一刹那发光的头绳一样,真实的存在。

电视片音乐赏析 篇2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拨动学生的心灵琴弦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通过艺术活动来表现人的情感, 触及人的心灵, 让听者与之产生情感共鸣。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让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保持下去, 这样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 从而使教育产生最大的效果。

(一)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要让学生在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这是不容易的。很多课堂都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尽心尽力地讲解, 但是学生只是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思路, 没有形成自己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反而陷入形式主义僵化的模式中, 这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因此, 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氛围,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赏析音乐作品, 完成欣赏要求,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 从而激发对音乐赏析课的兴趣,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我们知道, 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 尤其是音乐欣赏课, 更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倾听习惯。但是, 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发现, 很多学生不能专注地倾听音乐, 非常容易走神, 或是做一些小动作, 或是思想神游天外, 或是泛泛而听, 这些都不能真正实现音乐鉴赏的目的。因此, 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让学生专心致志地倾听音乐作品, 品味作品中的情感内涵, 找到作品的闪光点, 并得出自己的见解。

(三) 利用多媒体激发学习兴趣

目前, 多媒体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 音乐赏析更是经常用到。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学习情境, 丰富多彩的内容调动了学生的感官,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 兴致高昂地进行音乐赏析。比如, 欣赏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沃尔塔瓦河》时, 教师可以先用幻灯片以图片的形式来介绍作曲家的照片、创作经历及代表作 (简历) , 再介绍捷克国家的地理环境, 如沃尔塔瓦河是贯穿捷克最大的一条河流, 由南至北流经大面积国土, 两岸风景如画, 然后将作品主题旋律谱例与主奏乐器图文并茂地设置在一张幻灯片上, 做好链接后点击此处可以直接聆听该主题, 让学生一目了然, 这种身临其境般的赏析, 自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音乐赏析奠定基础

要想让学生触及音乐作品的内涵并提升鉴赏能力, 除了对音乐作品中存在的主题、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以及配器等各种音乐手法的全面分析外, 还需要学生以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艺术综合修养为基础。因此, 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体做法如下。

(一) 介绍音乐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对音乐作品的赏析, 离不开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以及作者的经历等知识, 如果剥离了这些, 单纯地欣赏音乐作品, 有时可能不能真正地触及作品的灵魂, 甚至南辕北辙, 相差甚远。因此, 在赏析音乐作品之前, 教师必须要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相关资料, 包括作者经历、曲风、历史背景等, 让学生对作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赏析, 必然能够让学生产生不一样的感悟, 从而更好地碰触作者的创作心理, 取得良好的鉴赏效果。

(二) 联系其他学科, 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

现代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 从不把分科知识看成孤立的体系, 反而认为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就必须要注重多学科的综合培养, 音乐教学同样如此。众所周知, 音乐与美术、文学、历史、诗歌等领域的联系十分密切。鉴于此, 教师在教授学生音乐知识时, 应与其他学科知识建立有机的联系, 让学生形成比较稳定的审美心理特征, 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修养, 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和艺术表现能力。比如, 在欣赏一些中外民族民间音乐作品时, 教师要对这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进行相应的介绍, 将音乐与人文、地理结合在一起进行听赏、分析、体验, 这样就能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个性赏析

随着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 居于主体地位, 发挥主体作用, 已经成为教育界人士的共识。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个性赏析。

(一) 精心设置问题环节,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独特”味道

俗话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同样如此。不同的学生因为经历的不同、心态的不同, 就会产生不同的音乐感知。因此, 教师一方面要精心设置问题环节, 让学生正确地感受音乐作品的特点以及共同情绪, 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 感受音乐作品的独特味道;另一方面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自由地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 通过互相交流产生更深层次的感悟, 形成独特的鉴赏体验。

(二) 引导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创作”

青年学生思维活跃, 新奇的想法很多, 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二次创作。如改编主题节奏、将主题重新发展、换用不同的乐器配器演奏等, 让学生在不同的形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这样既能领略作品的丰富内涵, 又能拓展作品的外延, 提升音乐能力。

(三) 鼓励学生写听后感或是乐评

在鉴赏学生印象深刻或是感触颇深的音乐作品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听后感或是乐评, 表达自己听后的情感变化, 或者对作品本身进行评价, 或者将音乐所传达的内涵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提出自己的观点等, 这样,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表达出来, 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提升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四、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之音乐赏析 篇3

关键词:音乐剧《巴黎圣母院》;音乐;赏析

中图分类号:J6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47-01

一、别具一格的音乐素材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的最重要的创作原则便是将旋律之美发挥到极致,唯其如此,才能使音乐剧藉着音乐的翅膀得以致远,得以腾飞”。 与传统音乐剧强调美声唱法不同,作曲者把流行音乐因素载入到《巴黎圣母院》的基本音乐架构中,在强烈的摇滚旋律的包装之下,其乐曲具有震慑人心的魅力。《巴黎圣母院》的音乐素材来源于:

(一)城市歌谣曲。

城市歌谣曲“香颂”(chanson)在法文中其实就是“歌曲“的意思,唯美的曲调、抒情与叙事兼备的表达方式,充分体现了法国文化和语言中特有的细腻和精致。如剧中的名曲《美人》、艾丝梅拉达唱的《菲比斯》、百合唱的《我十四岁的年华全都给你》,以及艾丝梅拉达和百合二人的重唱《他灿烂如太阳》,都属于香颂。

(二)吉普赛音乐。

吉普赛音乐在剧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本剧中的吉普赛人来自西班牙的安达鲁西亚,第一幕中艾丝美拉达诉说身世的《吉普赛人》(有人翻译为《波希米亚人》),不仅有西班牙佛拉门哥音乐的基调,还有印度的西塔尔琴的音色。再如第一幕中的《艾斯美拉达,你明了》是吉普赛首领克洛潘演唱的,其中的那种较为尖锐的变化音旋律则是来自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这种音调在剧中还常用来刻画紧张和不祥的场景,如菲比斯在去“爱之谷”的路上与神甫对唱的《那人是谁》。这些充分体现了吉普赛音乐的表现力。

(三)教堂音乐。

教堂音乐元素也在剧中塑造戏剧环境,且常以背景伴唱的方式出现。如艾丝美拉达第一幕中的《圣母颂》、神甫在第二幕中的独白《遇见你之前我是个幸福的人》。教堂音乐在剧中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其中作用不容忽视。

除以上的基调性音乐元素外,在剧中的对话场面和神甫角色中还使用了少量的宣叙性唱腔,如第一幕中菲比斯于神甫在“爱之谷”。

二、丰富多彩的音乐旋律

音乐是音乐剧之体、之形,之外貌,音乐剧需要把旋律美完全展现出来,才能使剧作内涵得以充分的诠释。《巴黎圣母院》的旋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音乐风格的多样化;二是音乐音调高低的不同。

传统音乐剧重视美声唱法,而在《巴黎圣母院》中,作者却把流行音乐植入其中,这使其音乐风格多样化。第一幕《吉普赛人》中,以吉普赛音乐的方式诉说着爱斯梅拉达的身世,此段吉普赛音乐,既有西班牙的风格,又有西亚的色彩。这些音乐元素在其它地方也有所展现,如加西莫多的一些唱段。这种音乐展现了此剧的异域风采。另外,还有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如第一幕中《爱斯梅拉达,你明了》其中较为尖锐的音乐。这种尖锐的声音配合快速的节奏,为音乐剧营造了紧张的氛围。第二,香颂歌谣的使用平添了法国文化细腻精致的情调。香颂是法国流行音乐的一种,它把唯美的曲调、浪漫的抒情与大胆的叙事相结合。本剧中爱斯梅拉达唱的《菲比斯》、《他灿烂太阳》都属于这种艺术。还有教堂音乐元素的加入,也为音乐剧平添了欧洲异域风情。这在音乐剧中虽不多见,并且也不是主要的形式,甚至更多的是背景伴唱,但是它的点染就为音乐剧增加了色彩。这样多风格浑然一体的音乐剧,尤如七种色彩构成的阳光,让《巴黎圣母院》的旋律更加丰富,更加优美,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音调高低的不同,为音乐剧增添了旋律美。在《巴黎圣母院》的原著中,作者开篇介绍了小说发生的时代背景。而在音乐剧中通过诗人甘果瓦的吟诵,把观众带入到了情境之中。此时,剧作以简单的吉他和弦琶音做为伴奏。刚开始的部分,其语调平直;随着情感的迸发,调音与音域节节高升,至演唱时,又突然扬起,正当高声吸引人时,语音又缓缓下降,每个乐句好像一道闪电划过天空。在此过程中,音乐每反复一次,高昂激越的情绪就会再一次扬起。音乐剧就是在这种音调的高高低低中引入剧情。

音乐剧的序曲,尤其是音乐的情感营造了悲剧的气氛,这与小说中原著描写巴黎圣母院的情形相似。小说中巴黎圣母院高耸入云,在巴黎圣母院的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刻着几个大写的希腊字母―ANKH(宿命)。小说以这种隐喻的方式告诉观众,故事结局是悲剧。音乐剧则以音乐的节奏和诗人吟唱与之暗合。暗示在命运面前,人类终将无能为力,暗示在那个时代,在宗教思想的束缚下,即使是人类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爱与美都只能以悲剧而结束。

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

音乐剧之所以取代了“轻歌剧”,是因为音乐剧更直接、更新颖的表现现实生活。音乐通俗流畅但不乏高度思想性,脚本也富有高度艺术性和戏剧性。《巴黎圣母院》改编于大文豪雨果的同名小说,具有高度的社会思想性,剧情深刻反映了封建主义制度的腐朽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多元的音乐素材具有浓厚的民间韵味,法国的“香颂”、“吉普赛音乐”、“教堂音乐”等凝结了高度的音乐思想,运用于剧中,充分的表现出戏剧魅力。音乐的思想性与戏剧思维达到完美的契合。

音乐剧也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来强化悲剧效果。鲁迅说“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性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性的特殊效果在于引起人们的“怜悯和恐惧之情”,唯有“一个人遭遇不应该遭遇的厄运”,才能达到这种效果。爱斯梅拉达作为美的化身,却是非常的纯真,她把法比逢场作戏的感情当作真正的爱情。当音乐剧中爱斯梅拉达以优美的旋律表明自己对法比的无限深情时,观众内心也为这种情感所感动,同时也为女主人公的未来而担忧。此时,我们既为她的悲剧行为而同情,也为她不应有此劫难而怜悯恐惧。女主人公的真、善、美与社会现实的假、恶、丑形成了强烈对比,其悲剧性也更加强烈。

参考文献:

[1][法]雨果:《巴黎圣母院》,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2]陶辛:《〈巴黎圣母院〉音乐解读》,《歌剧艺术》,2003年第1期。

[3]张前、王次熠:《音乐美学基础》,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版。

电视节目赏析 篇4

《中国达人秀的引进和本土化》

2012.12.04

中国达人秀的引进和本土化

《中国达人秀》是迄今为止国内购买海外模式制作的众多电视节目中最成功的个案,连续三季打破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收视纪录。节目通过给予普通人表演机会,体现对每一个平凡梦想的尊重和鼓励;通过在国内外的巡回演出及招募,成为全国省级卫视中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综艺节目。

“真人秀”作为一种节目形态,已经逐渐被人们所熟悉,并且得到了大众和电视从业者的普遍关注。中国内地的电视娱乐节目,在经历了仿效台湾综艺节目的阶段之后,似乎自从受到“超女”模仿《American Idol》的启发后,将模仿的对象锁定在电视节目制作水准雄踞世界首位的美国节目身上:中央台的《开心辞典》是模仿美国的《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绝对挑战》是模仿《The Apprentice》;湖南卫视的《我是冠军》,也是明显抄袭多年蝉联艾美奖最佳真人秀奖的节目《The Amazing Race》„„国内数不胜数的对美国节目的明显效仿行为,似乎已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从业者屡试不爽的成功捷径。一种新的电视节目样式的出现,有着深刻的历史及社会动因,是社会及文化的缩影。“真人秀”节目形态的产生,体现了大众文化需求的发展与变迁,真正体现了大众在文化消费中的地位变迁,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电视媒体的必然走向。

然而,一味的抄袭模仿不仅容易受到知识产权纠纷的困扰,而且容易因水土不服与中国文化联系不紧密而无法受到市场和观众的认可。因此,花重金直接从外国整套的引进并请专业团队使其本土化成为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

真人选秀节目要看到绝活

对于真人选秀节目究竟应该让观众看到些什么,《中国达人秀》的总导演金磊表示:“第一季的时候,我们着重展现了一些参赛选手背后的故事。而今年我们第二季的‘达人秀’则不是简单地在讲故事,更重要的是真正展现出一些民间的绝活,这更能增加我们节目的厚度。”而对于真人选秀节目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舞台,金磊表示:“其实这个舞台是给普通人成功的机会,给沉默者宣泄的渠道,也是给电视台展示的平台。”

第一季:偏离“达人”定义主打励志情感 2010年,上海东方卫视从英国引进一档平民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秀》,并改良为《中国达人秀》一炮打响,勇夺全国综艺节目收视冠军,迅速成为一种综艺现象。

但和版权方《英国达人秀》相比,第一季的节目似乎偏离了“达人”的定义,取而代之的是励志、情感。如“断臂钢琴家”刘伟、“孔雀哥哥”姜仁瑞、“鸭脖夫妇”周彦峰、许娜、“袖珍天籁童声”朱洁等,无不催人泪下。其中,“孔雀哥哥”、“鸭脖夫妇”等,原本要被淘汰,但是因为故事感人,从而“起死回生”被留下。有网友惊呼,这不是《中国达人秀》,而是上海版的《感动中国》。

尽管如此,刚从海外克隆过来的《中国达人秀》还是凭借着“观众的视觉新鲜感”,横扫当年的综艺节目,稳坐收视第一交椅。

第二季:才艺比重加大评委频繁更迭话题十足

除了富有才艺特质的选手,明星、热点名人的助阵是《中国达人秀》第二季的另一大亮点。

首先,评委的频繁更迭、话题十足。和第一季的周立波、高晓松、伊能静“铁三角”评委组合相比,第二季达人秀的评委因为种种偶然因素,屡次更迭,成了一个热点话题。2011年5月9日晚高晓松因酒驾在北京被拘,栏目组决定由台湾著名音乐制作人陈耀川代替高晓松担任第三期评委的工作。5月19日,中国达人秀组委会又投票决定黄舒骏代替高晓松成为《中国达人秀》的评委。6月26日、7月3日的人民大会堂巡演,著名媒体人杨澜又代替新婚的黄舒骏客串评委。评委的更换并没有影响收视,相反,热点话题人物的加盟,使得节目更有看点、更有卖点。

其次,明星助阵、人气暴涨。用明星来提升节目的人气,是本季《中国达人秀》的一大特色。6月26日、7月3日的人民大会堂巡演,著名球星姚明出人意料地来到现场,担任观察员,并拥有10分的权力。决赛盛典,达人秀节目组还远渡重洋,邀请苏珊大妈,录制了达人秀的口号;邀请《英国达人》第五季的街舞达人Razy·Gogoner、超高人气明星李宇春、偶像派明星韩庚到场表演,让那个盛典直播现场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第三是才艺比重加大,煽情因素减少。第二季的《中国达人秀》节目外拍短片的比重大大减少,煽情的因素大大减少。在海选中,尽管有不少选手频频打出“感人牌”,却仍因才艺不过关被评委说“NO”。

第三季:热度褪去倪氏煽情风格雷人

曾经在第一季和第二季取得辉煌最高收视率,捧出过如鸭脖夫妇、无臂钢琴师、菜花甜妈等不少草根偶像的《中国达人秀》。然而到了第三季,其热度便开始消退,无论是评委本身还是选手质量都不再吸引更多关注度。特别是“达人秀第三季倪萍”却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在《中国达人秀》第三季评委席上,倪萍除了对选手一口一个“孩子”外,还将选手献上的鲜花插到后颈衣领中,并说“把你们六个年龄加起来和我同岁”,十分雷人。《中国达人秀》第三季为什么要请倪萍担任评委?总导演金磊表示这主要是为了吸引北方观众的关注,同时加入普通老百姓视角。

决赛概况

2011年7月10日盛典上海收视率32.6%,份额72.6%。(全国缺贵阳、武汉、长沙、大连数据,)CSM25城市收视率为5.947,份额32.61排名全国第一(打破了中国达人秀第一季全国收视5.70)

第二季达人秀“吸金”近3亿 创单期冠名费之最

“达人秀”以收视黑马之姿傲视国内其他众多选秀节目,第二季还未播出便十分火爆,深受广告商们青睐。东方卫视副总监透露,第二季《中国达人秀》共有11期,冠名费加上插入广告收益接近3亿,“第二季的广告收入在各方面显然是一个奇迹,这也出乎了大家的预料。”据了解,此次冠名费达到8000余万元,刷新了国内电视节目单集冠名费纪录。而江苏卫视26期的《非诚勿扰》冠名费是4000多万,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一年的冠名费为1.3亿。此外,“达人秀”第二季连带周末三天15秒广告套餐是26万多,成为该类广告中的佼佼者,“按照一个半小时节目内有7段广告位,广告总计时长21分钟来算。总体来说,插播广告收益每期在1000万左右,11期将超过2亿元。”

启示

从中国达人秀来看,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英国达人秀》它更突出的是现场震憾的一面,而《中国达人秀》则更像是百姓的心灵鸡汤。因为每个普通人都有精彩的一面,让他们充分地展现出来,就好像是当代中国的全民励志书,这样就更容易被百姓接受。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它很好地把握了继承与变革的关系,并在节目选题与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也为“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典范。同时,本土化之后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热度下降、盈利下滑的情况,这是就必须对节目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与创新。至于效果如何就看相关团队的智慧了。

电视片音乐赏析 篇5

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烈·洛伊·韦伯根据TS艾略特的诗集谱曲的音乐歌舞剧。剧中故事来自于TS艾略特于1939年出版的市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自1981年5月11号首次演出以来,在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猫》曾以11种语言在26个国家演出将近9千场,至今仍是纽约百老汇及伦敦最卖座的音乐剧,该剧于1983年获得包括最佳音乐剧在内的7项托尼奖。剧中主题曲《回忆》(memory)更成为音乐剧音乐经典。

《猫》讲述了杰里科猫族每年都要举行的一次聚会,每年在这个时间众猫们会在这一年一度的盛大聚会上挑选一只猫升天,以获得新生。于是,在舞会上形形色色的猫依次登场,各显身手;或歌或舞或嬉戏,用歌声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最后,当年曾经光彩照人今日却无比邋遢的“魅力猫”以一曲《回忆》打动了所有在场的猫儿,并获得猫儿们的推举成为可以升入天堂的猫,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人间悲喜剧”,诉说着爱与宽容的主题。

音乐剧《猫》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的音乐剧,主要在于它将经典的舞美元素舞蹈元素、音乐元素、完美地糅合在了一起。在舞台美术方面,《猫》剧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人物的化装,全剧共有36只猫,为了表现猫的不同地位和性格特征,他们的化装全按各个猫儿的形象特征来设计,上面逼真地绘出了不同年龄、性别的猫的肤色和皮毛花纹,每个演员都被画成了一个与其身份相符的猫脸,再配上30多个不同色泽和质感的假发,以及多达250多套服装,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如领袖猫”、“魅力猫”、“保姆猫”、“摇滚猫”、“犯罪猫”等等。其次情境式舞台美术造型音乐剧《猫》整体舞台美术设计基本是追求气氛渲染,用气氛使得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剧情,这是《猫》剧独一无二的带给观众一种情境式的观剧体验。当观众走进剧场的时候,立刻被剧场内用现实物体组成的近乎梦幻的环境布景所包围,而且这些布景还延伸至二楼的观众席,形成一个超大的舞台美术立体空间,营造出浓烈的剧情氛围,使观众产生能动性感染,将思维意识直接拉进剧中,产生迫切的期待感,从而奠定了良好的演出效果。

光怪陆离的舞台上,堆满了巨型的垃圾,令人眼花缭乱的舞台灯光追逐着一只只奇形怪状的“猫”。这些猫或坐或立,或舞或唱,讲述着一桩桩猫世界的酸甜苦辣。众猫的舞蹈动作重视独特性,既没有沿袭既有风格,也没有套用现成的方法。每个猫角色的动作都显露其独特的个性,让观众从猫的举手投足窥见人的俯仰行止。舞台上姹紫嫣红,纷然杂陈:每只猫儿无论在举手、劈腿、摆头、跳跃等的舞蹈动作上或是歌曲的颂赞上,都是简洁俐落,整齐而画一,还有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群猫厮打的写生画面,有三十年代好来坞风格的谐谑模仿,有哀怨的社交舞的流风遗韵,轻松活泼的踢踏舞,凝重华丽的芭蕾舞,激情动感的爵士舞和现代舞,或通俗或古典,或旧或新,或嬉皮或优雅,令人目不暇接、但同时又交相辉映,刻画出猫的性格。而猫的性格,又很象看《猫》的人类的性格,可谓别具匠心,不拘一格。尤其是那段长达十几分钟的“杰里克舞会”的舞蹈,场面宏大,激情澎湃,让人深深融入其中,如痴如醉。仿佛观众自己与猫为伍了。

音乐剧是以戏剧为基石,以音乐为灵魂,以舞蹈为重要表现形式,将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在一部音乐剧作品中,戏剧,音乐舞蹈通常不是

电视剧剧本范文赏析 篇6

团块结构

团块结构,顾名思义,它的情节是横向发展的,是同纵向发展的条式结构大相径庭的。它几乎全剧没有明显的大高潮,因为它不是以外部冲突为依据,而是依据人物意识活动进行结构的。还有一些剧作,全剧没有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也没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更看不到冲突对立到底的人物。有的只是几个生活片断或几组不规则的情节。这些剧作,在场景之间毫无因果依存关系,在结构上显得很不规则,然而它又“形散而神不散”,段落之间却具有十分讲究的必然内在联系。通常都不分场和幕,所以称其为无场次戏剧。这是由不同题材内容和不同作家的构思所形成的。 团块结构,当前流行的有如下两种形式: 1、散方式结构。这种戏剧结构类似文学的一种体裁――散文的结构形式。这类剧作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高度集中的矛盾冲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又自然而然地结束。它不仅强调生活的纪实性,而且强调情感的真实性,偏重于抒发人物的真实情感。它写事写人只选取几个看似零散的侧面,但却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这类剧作的结构特点之一是场与场之间没有必然的依存关系;特点之二是没有强烈的高潮和结束;特点之三是没有完整的的故事情节和一个中心事件;特点之四是按照生活本身的时序横向发展,很少用“闪回”,属于时序结构。 2、心理结构。这类剧作的戏剧结构就是依据人物的意识活动来进行结构的一种形式。它在叙述方式上不同于条式结构,也不同于散文式结构,后二者一般均按时间顺序进行。心理结构则是根据人物的心理活动变化,把过去、当下和未来相互穿插起来进行。所以也叫时间交错式结构。它的特点:其一,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物内在感情的剖析,以达到刻画人物的目的。它也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甚至没有激动人心的矛盾冲突,更谈不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戏剧高潮。甚至连时间顺序也不规则,更多的是人物意识活动。其二,追求叙述上的主观性。把现实和过去交织起来,以此进行布局和剪裁。 这种结构之所以不遵循时间顺序,把如今和过去互相穿插起来,并能让观众理解,是依据了这样一条原理:人物心理活动(回忆、联想、梦幻等)是不受时间、空间约束的。格式

电视片音乐赏析 篇7

一、中学音乐赏析教学存在的问题

音乐赏析教学在我国实际教学操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课堂多出现老师自己讲、学生光听或纹丝不动的状况, 出现学生不愿对音乐深入思考的懒惰现象。

1. 师资问题

第一, 中学音乐课程内容通常集中于上个世纪中期的音乐, 内容陈旧, 而如今的学生都是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孩子, 时代差异导致理解有障碍。同理, 很多教师也不能很好地把握教材。再加上部分音乐教师并不是音乐专业出身, 可能只是因为爱好音乐加上学校工作的安排, 就被推上了讲台, 根本不能对音乐审美教学持有严谨的态度。两者综合导致老师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亦无法很好地传授音乐知识。第二, 教师对音乐认识感知不到位, 教学观念存在偏差。音乐赏析本是为了陶冶其情操、净化其心灵、帮助塑造其完美人格, 但由于教师认识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美感的传递, 只是一味传授音乐技巧和理论, 或是仅仅进行音乐欣赏而不传递任何音乐常识。这些类似问题都是由于教师没有透彻理解与落实音乐教学理念的精髓, 没有平衡好音乐欣赏审美与音乐知识传授的关系。

2. 背景问题

第一, 我国的音乐教学受传统束缚较大, 对中国音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课程改革多年, 但思想还是不够解放, 诸多人认为音乐在学科中属于“副科”, 无法与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被“一视同仁”, 仿佛只是一个中学教育中用来轻松愉悦的辅助教学工具。不仅是学校不重视, 就是学生家长也根本不会过问音乐教学。音乐教育在人们心中地位微不足道。第二, 音乐教学的考核评估体系不完善, 导致引导效果不佳。虽进行新课程改革, 音乐教学考核标准仍是弹性很大, 过重强调学生自主性。而对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仍是音乐期末考试一次总结性评价, 形式单调不具备全面指导性, 不利于思维的多元化发展。第三, 学生鱼龙混杂, 难以协调教学。学生有着各自不同的家庭背景, 对音乐的认识了解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音乐课堂上, 众多学生分享有限的教学资源, 很难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问题下引发的音乐赏析教学误区

1. 单纯言传型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音乐欣赏教学应当以听为主,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用心聆听, 充分发挥想象。但有的教师却总是以语言来讲解甚至将自己的观点强硬地灌输给学生, 导致学生并没有留下对音乐美的记忆。音乐主要由旋律等音乐元素经人听觉中枢处理在人大脑中激发由图画、语言构成的联想以及记忆等多种大脑活动而形成难以言表的情感,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2. 凭借技巧型

部分教师音乐修养比较高, 专业知识也精深, 但仿佛并未深刻理解音乐赏析教育的真谛, 总在不知不觉中把音乐课堂变成自己展示才华的舞台, 并未替学生考虑, 效果自然不好。还有部分老师不追求对音乐的整体把握, 习惯把音乐拆分成段落去解析其中的技巧, 这样一来, 音乐赏析成为技术理论课, 毫无美感可言。

3. 纯欣赏型

眼下大多数音乐课堂都以给学生播放音乐的形式展开, 将音乐知识从音乐体系中独立了出去。这样的教学令学生处在一个被动的地位, 没有足够的音乐知识去支撑学生的思考, 学生会像无头苍蝇一般去思考, 长期这样会使学生失去兴趣, 不利于音乐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学音乐赏析教学的调整对策

1. 教育机构的整体改革

教育机构应带头作出改变, 突破传统, 重视音乐教学, 提升音乐教育的地位, 使其与语文英语数学等“主科”平起平坐。教育赋予人观念, 应从根本做起纠正人们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教育机构应重新编写教材、设置课程, 让陈旧的音乐课生动起来, 一边迎合当下学生的口味, 设置不同类型的流行热门音乐赏析;一边将音乐专业知识与技巧传授给学生, 在娱乐的同时让学生学到当堂应掌握的知识。与之配合的是应当革新考核系统, 使考核形式不局限于“期末考试”而是更加“多样化”。应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 形成层层监督, 进而有利于提供依据对学生进行长期指导。

2. 优化师资队伍

教育部门应规范音乐教学的教师队伍, 逐渐将不具备专业知识的业余老师淘汰掉, 并且对老师授课进行考核, 单纯学术型与单纯欣赏型的授课方式都应予以否决, 以选拔出综合素质佳的老师进行授课。

3. 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1) 重视学生的领悟。音乐是作者情感的结晶。音乐欣赏的最终目的不是让学生熟记知识甚至将学生培养成音乐家作曲家, 而是借助音乐欣赏使学生对音乐有深层感受, 培养其音乐审美素养进而做到以审美育人。换言之, 音乐欣赏注重的是学生在欣赏中获得了什么, 而非欣赏作品表达了什么。音乐作品只是一个媒介, 教师需要运用语言结合各种音乐元素激发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 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真正从音乐中获得自己的感悟, 明白音乐欣赏的意义。

(2) 适当开展课堂表演活动。音乐欣赏课不是一味让学生静静地听, 这样会显得特别强调清静, 而忽视了必要的互动, 整个课堂的气氛会比较压抑沉闷, 这是违背科学研究所得的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应当注意欣赏活动与课堂表演活动的结合,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期待,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审美愉悦体验, 达到审美育人的目的。

(3) 用音乐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音乐欣赏教学大多是一种主客体无法交流的教学。通过音响播出的音乐不如现场演奏更能激起学生的审美兴趣、想象与共鸣。让音乐与学生交流有两种形式:第一, 由老师先介绍作品, 再为学生现场演奏, 这样学生的审美心理活动将处于积极的状态, 能给学生留下比较好的现场效果。并且老师在演奏时也是在与学生交流, 能增进学生对老师的亲切感, 易于授课。第二, 组织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这样一种方式给学生提供演绎情感的机会, 学生在演绎的同时倾注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并在体验中欣赏着自己的情感与音乐结合后迸发出的美妙。这样的教学将会持续燃烧学生对音乐的激情, 真正实现审美育人。

如何上好音乐赏析课 篇8

【关键词】初中音乐;欧洲古典音乐;中国古典音乐;赏析

一、“纯音乐”欣赏

“纯音乐”欣赏的含义就是对音乐美的欣赏,它是把音乐当做一种流动的音响形式来欣赏的。音乐作为“美”的听觉艺术,是其构成内容主要有两部分,即形式美与内容美。形式美作为外在的音乐美,体现在音乐创作时所采用精美流畅的结构形式以及在表演时所传递的优美动听的声音。

人们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全面的感知音乐中所蕴含的要素,如音色、音高、力度、音乐结构等等。正如古代论中所说:“六律具存而莫能辩者,无师旷之耳也。”要想更好的感知音乐之中存在的美以及理解音乐所蕴含的思想启示,音乐音响与形式的欣赏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作为音乐的外在美,它往往以简单易懂的直接因素展现在观众的面前,即使是对非专业的人员外,其美的欣赏也不是神秘的、遥不可及的,相反,“纯音乐”欣赏方式往往能最有效、最直接的去感受音乐中所具有的别样美。

“纯音乐”的欣赏方式不仅构成了对音乐形式美的欣赏,而且为听众带来了听觉上的享受以及心灵上的舒畅。但是“纯音乐”欣赏只是基础中的基础,单一的“纯音乐”欣赏并不能全面、有深度的懂得音乐,它应该与想象联想、自身经历与社会状态等要素向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欣赏的完美境界。

二、情感体验式的欣赏

情感表达是所有艺术作品素要体现的重要内容之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在自己的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音乐中的情感表现包括甜蜜的、伤感的、回忆的、安静的、激情的,这也是音乐独特魅力的所在。

三、欧洲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等古典音乐家的音乐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说到欧洲古典音乐,我们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基督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社会的政治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有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欧洲音乐开始进入了文艺复兴时期,因为当时的欧洲政治不稳定,教廷的威信与势力开始衰弱,资产阶级开始出现,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的新思想,音乐开始宣扬以人为本的思想,所以在各个领域里都开始了文艺复兴运动,不得不提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亨德尔。即使你不认识亨德尔,也绝对在圣诞节或万圣节听过庄严的《哈利路亚大合唱》,这首由万人齐声同唱、人人都能朗朗唱出一小段的曲子,正是亨德尔所谱写的。从1600年开始,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巴洛克时期,那时候不仅产生了像巴赫、亨德尔等伟大的作曲家,而且歌剧、协奏曲、奏鸣曲等题材相继被创造发展出来了。

1750年巴赫逝世后,欧洲复调后继无人,乐风转向简洁实用的主调,那时候,出现了三位音乐大师:“乐圣”贝多芬,“神童”莫扎特,以及“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音乐的主题也从延续几个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变成富有丰富哲理内涵的古典音乐。在1827年贝多芬逝世后,结束了严谨的古典主义时期。当时的欧洲正在接受浪漫主义的洗礼,当时的作曲家把作曲当做抒发内心情感的手段,对音乐的审美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了炫技等音乐表现手法,如当时的帕格尼尼、李斯特等就是红极一时的演奏家。音乐表现、风格也日趋丰富,出现了一些以民族音乐语言进行创作的民族作曲家,如芬兰的西贝柳斯,挪威的格里格,俄罗斯的五人强力集团等,都是民族乐派的伟大作曲家。

四、中国古典音乐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我们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了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用唢呐表演的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等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我们加深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和对祖国的爱。

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音乐形式是Rap,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代表。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菊花台》,这首曲子结尾用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演奏。

五、教材简析

1.选择教材

《伏尔加船夫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俄罗斯民歌。它的速度徐缓,旋律朴实,为b小调调性,适合男低音演唱。基本格调为忧郁、深沉。歌中一再重复的劳动号子动机:“53630|”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采用了(pppppp)哎嗨哟嗬的处理方法。全曲深刻揭示了在沙俄统治下劳动人民的痛苦呻吟和向往光明的理想。

《黄河船夫曲》由著名诗人光未然作词,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作曲,创作于1939年3月,为《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的第一个乐章,是一首混声合唱曲,全曲快速、高昂、激动,表现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体现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战决心和必胜的信念。

2.教学思路

本课从学生创编、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入手,继而欣赏与分析讨论具有“劳动号子”风格特点的两首民歌,通过学生的感受、体验、探索、想象和鉴别等多种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及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力和表现能力。

3.教具准备

VCD、投影、磁带、黑板等。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

(2)欣赏伏尔加流域的风光图片,感受人们的美好生活;

(3)提问:被俄罗斯人民称为“母亲河”的是哪一条河流;

(4)播放VCD。

设计意图:通过视觉语言,感受、体验两种不同的情绪,为新课教学作好情感铺垫。

5.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并且大胆表现作品

(1)视觉启示:看图讨论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色彩、人物的面部表情及劳动状态,以及表现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有声音表现画面情景:①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表现船工们的劳动;②老师创编,引出动机。

(3)引出“劳动号子”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创编“劳动号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感知劳动号子的特点,总结归纳出号子概念,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有人从事古典的音乐创作,有人从事现代的音乐创作。每一种音乐都有它的听众群体,没有高雅或低俗之分。但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研究古汉语、文言文,为什么?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今天所用,但更多地还是要学习现代语言,使用现代语言。音乐其实也是一种语言,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我们对待音乐也应该像对待语言一样,可以欣赏古典音乐,研究古典音乐,然后取其精华,创作出更好的、符合更多现代人口味的现代音乐。

参考文献:

[1]方芳.让流行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2)

上一篇:农机局2009年机关效能建设工作方案下一篇:本寨小学图书室工作计划0708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