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感动的电影

2024-08-06

令人感动的电影(精选7篇)

令人感动的电影 篇1

在诗人的反复渴求下,像丁香一样的姑娘出现了,美丽的像丁香花一样淡雅。这也正符合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知识分子的心态,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追求这种难以捕捉的理想。在诗中,诗人用了“哀怨、彷徨、惆帐”等一系列的词汇来形容丁香姑娘的神情,又用了默默的走进、叹息一样的目光进一步的渲染这种理想。结尾丁香一样的姑娘,最后消失了,这恰恰显现的是革命青年们的革命理想在遭受了灭顶之灾后的失落。然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诗人默默的送这丁香姑娘远去时候的眷恋与依依不舍,“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诗的最后一句,此处与开篇遥相呼应,不仅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美,而且还传达出另一层深意:即使在心中充满了感伤,即使丁香姑娘已经远去,但是作为一名革命青年,诗人依旧在不懈地追寻着,这也正是体现革命青年的执着。

诗人用了雨、巷、丁香以及油纸伞几个典型的物象,传达出了忧伤寂寞的情绪。在迷蒙的细雨中,打着油纸伞寻找似幻似梦的丁香姑娘,也正是说明物象能使人置身于朦胧的意境中,产生别样的反响并体会出不言而喻的意蕴。不得不说《雨巷》这首诗凄凉却不凄惨,在舒缓的节奏中,在悠扬的叹息中,余韵深远。

(作者单位:锡山教师进修学校)

沈从文先生的中篇小说《边城》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历来高中语文课本中必选的小说篇目。今年执教《边城》,为了让学生对这篇小说的情节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我和学生们共同观看了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镜头感动了我,但最令我难忘的则是影片中的三张面孔。我认为这三张面孔正好可以体现湘西古老质朴的人性美,承载沈先生对美好人性理想状态的追求,故略作陈述,与大家交流。

第一张面孔是爷爷那老泪纵横的脸。这副让人揪心的面孔出现在爷爷听了杨马兵转达了天保大老对翠翠的倾心后,回到家和翠翠的谈话时———爷爷在说明了天保大老的心意后,忽然又想起翠翠父母的悲惨爱情,不禁老泪纵横。这张面孔不仅很好地体现出爷爷为翠翠的终身大事一刻不停的操心,还体现出爷爷对翠翠未来生活无比的担心,将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孙女的焦虑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张老泪纵横的面孔诠释了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亲人之间无私的爱。

第二张面孔是顺顺那堆满笑容的脸。顺顺是茶峒的船总,所谓船总,是掌管着某河流主干线船只运输、物流配送的大权的,在茶峒这种小地方,应该身份显赫、地位尊贵,完全可以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可是小说中的顺顺却跟我们的想象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高高在上的姿态,反而亲切和蔼得就像我们的邻家大叔一样。在他的身上我们看不到丝毫的霸权的做派,能看到的只是一颗邻里人的宽阔豪爽、仗义疏财的仁慈之心和一种平等待人的和蔼姿态。顺顺的这种美好姿态通过影片中他第一次出场,热情邀请老船夫上楼喝酒的那张堆满笑容的面孔集中呈现出来。身居要职却没有任何架子,每当想起,就让人觉得温暖。虽然后来在二老的婚事问题上顺顺也有世俗的一些想法,但这并不影响他的人性光辉。如果说沈从文所歌颂的边城人性美的第一个方面———亲人之间无私的爱,是比较常见的,那么像顺顺一样邻里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则是很难得的了,更不要说当有着身份和等级的差别时。或许茶峒人的这种可贵的人际关系用来体现边城人性美更有说服力。因此,我把它看成诠释边城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邻里之间淳朴的友爱。

第三张面孔是傩送在面对艰难的选择时,呈现给观众的那张坚毅沉着的脸。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这种为了爱情宁愿遵循内心召唤而不在意任何物质因素的情节其实并不匮乏,但是与其他老套的情节不同的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傩送只是个刚满十六岁的孩子。面对家人的压力,社会的压力,他能义无反顾地放弃碾坊,选择渡船,实属难能可贵!“或许我的生命里注定只能有只渡船吧”,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和他那坚毅沉着的面孔一样让人怀念……他和翠翠之间的爱情不仅纯洁,而且坚贞。傩送的这张面孔有力地诠释了边城人性美的第三个方面———情人之间勇敢的爱。

电影的感动:伊朗的另一面 篇2

中央戏剧学院

电影电视系副教授 博士

2006年秋,伊朗著名导演马基迪因为“国际导演拍北京”的校园行活动来到中央戏剧学院。说到马基迪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他的《小鞋子》曾在CCTV-6播出,感动了许多中国观众。

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朗不允許开设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因此,餐馆和电影院就成为公众娱乐的地方。20世纪末,伊朗电影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现代的人文意识而在国际影坛引起注目。可以说,他们的电影是把西方的电影意识和自己的民族传统结合得最为自然和成功的。《小鞋子》便是其中之一。

马基迪在访问中说:“创作这个剧本的灵感是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听说一对兄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共用一双鞋的故事,当我听说这个故事后我就觉得这是电影剧本的非常好的故事。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我就把兄弟改成了兄妹,在剧本创作过程中展现贫穷带来的影响,贫穷也有感人的一面……”

这是一部简单、干净的电影,但简单化的手法带来的却是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该片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提名,参加了18个国际电影节,荣获了11项国际大奖,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在美国创下了近100万美元的票房。这是有史以来伊朗电影在美国的最佳票房纪录。而这部影片的投入在当时只花了10万美元。

20世纪末,新兴的伊朗电影不仅给亚洲新电影注入了令人兴奋的强心剂,也令包括好莱坞在内的国际影坛为之侧目。说起伊朗电影,还不能不提(另一位著名导演)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1997年由他自编自导并担任制片人和剪辑师的影片《樱桃的滋味》获得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法国新浪潮导演戈达尔在戛纳这样说过:“电影始于格里菲斯(1875~1948年,美国默片时代的著名导演,作为电影艺术奠基人的地位举世公认),终于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在很多人心目中,阿巴斯已成为今日伊朗电影的代表,他那充满伊斯兰宗教精神、人道主义关怀与东方美学趣味的影片,受到了普遍欢迎。

新伊朗电影是在国际政治风云突变和革命后新伊朗政府对非伊斯兰教艺术和娱乐业严格审查的情况下出现的。1979年霍梅尼的伊斯兰革命成功,电影生产因此一度中断。许多电影人因“腐蚀公众”罪遭起诉,政府下令重新审查所有以前公映的影片,结果有90%的作品(约2000部)被禁演。不久后,新政府则转而认为电影是最为有力的意识形态武器,开始倡导“伊斯兰的、反帝国主义的”电影创作。

马基迪说:“伊朗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在电影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电影中也向世界展示了伊朗的文化。”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伊朗电影开始复苏,逐步回到了1979年伊斯兰革命前的水平,电影学校、电影协会等民间电影团体大量出现。其中以成立于1974年的伊朗青年电影协会影响最大,此外,还有阿巴斯在1969年就创立的卡伦青少年教育学院电影系和著名的“马克马巴夫家庭电影作坊”。

而在题材方面,能够获得政府审查通过的电影题材极其有限,所以伊朗盛产以儿童片为主的“纯情”艺术片。对此,马基迪坦承:“我一共拍了六部长片,《小鞋子》是第三部。”目前,伊朗的电影审查制度分为四个步骤:第一,剧本必须通过审查;第二,申报演员和剧组人员名单,申请拍摄许可;第三,样片送审,决定影片的命运:通过,要修改还是被禁;最后,导演、制片人申报银幕许可,影片被分为A、B、C三级以决定电影的发行渠道和宣传方式。伊朗的电影分级是与欧美电影分级不同的,它与电影内容无关,而是电影质量的分级。因而A级电影可以在官方的电视台上发布广告,在最好的院线的最佳时间上映;C级则被禁止在电视上播广告,也只有较差的、少量有限的影院在非高峰时间放映。

谈到伊朗电影的现状时,马基迪指出:“伊朗每年出产影片80部,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商业片,约为50到60部;第二类是在政府指导下拍摄的影片,导演由政府选定;第三类是每年10到15部左右的由独立电影人拍摄的,这类电影在国外赢得较多声誉。”可见,如今伊朗的电影界还是十分活跃的。80余部影片,平均成本15万美元左右,活跃影坛的导演接近300位,其中10位在国际影坛上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感动人心的好电影 篇3

5《美丽人生》

6《小鞋子》

7《黑暗中的舞者》

8《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

9《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10《悲伤电影》

11《情书》

12《玛丽和马克思》

13《情不自禁》

14《可可西里》

15《霸王别姬》

16《外婆的家》

17《天使之城》

18《if only》

19《我是山姆》

20《面纱》

21《辛德勒的名单》

电影感动作文 篇4

今天中午刚进教室,就听同学告诉我说要看电影了,我很高兴,可不一会儿又让我陷入了沉思...... 老师带着我们全班同学来到了食堂,刚坐下电影就开始播放了,原来是打仗的影片,我们个个看得都很入神,中日两军打仗,一开始,我还感觉到很好玩,几个中国孩子经常在一起玩耍,他们胆子很大,也很勇敢,一起去偷日军的千里马和重机枪,连长看到孩子们平安无事的回来了,还取得了这么大的收获,很是惊奇,连连夸奖他们干得好。 不过后来的场面让我泪流满面。一天,连长突然接到一个重要命令,攻破日军的军营。连长亲自带领两个班冲向敌人,但因日军的武器先进,我军的子弹都打光了,两个班的战士全部牺牲,最后那几个孩子和几个伤员也都牺牲了,只有那个小女孩活了下来。电影最后是以一张英雄合影结局。 这张英雄的合影久久留在我的脑海中,我们现在生活在和平年代,不能忘记烈士们用生命换来的这个美好的生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建设我们的祖国!

那曾让我感动的一部电影 篇5

那曾让我感动的一部电影希望是美好的,也许是人间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题记

我并不是一个影迷,但《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的的确确打动了我。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位名叫安迪的银行家被误判谋杀了自己的妻子及其情夫来到肖申克监狱终生监禁,在安迪对于法律公正的幻想破灭之后,他开始为自己的自由努力,终于在十九年后成功穿越了自己费尽心力挖成的秘密通道,重获自由。刚开始,我与剧中瑞德的想法一样,安迪看起来体质要比其他犯人都要弱再加上身份落差得太大,他肯定是最难承受监狱第一晚的人。可是,我们都错了,安迪不是最难以忍受监狱的第一个,而且他反倒成为了心中最具有希望的那一个。起初,我根本不明白安迪的希望是什么又来自何处,直到影片慢慢进行,直到结局的到来。

肖申克监狱的高墙隔开了一切,无期的监禁,无望的日子,狱中的人们的精神被一点点腐蚀,灵魂在逐步扭曲,心灵渐渐变得麻木起来。以至于将刑满的布鲁斯放出监狱,他反倒选择了自杀。偌大的肖申克摧毁了其他的囚犯,却没有摧毁安迪,安迪改变了肖申克。当他不顾一切到广播室播放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时,几乎所有的犯人都惊呆了。这对于他们来说,简直是天外之音。囚禁了这么多年,却从来没有一位囚犯想到去偷偷播放一首音乐,因为他们已经体制化了。令我难忘的是安迪凭借自己的.智慧为狱友们赢来了喝啤酒的机会,所有人在楼顶上喝着啤酒,安迪倚靠在矮墙边,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就好像是划破黑暗的黎明。世界终究是属于聪明人的,当安迪在哪个雷雨交加的夜晚爬出500码的污粪管道,滚到了小溪里,然后朝着自由的方向奔去。他的信念与毅力让我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与之相比。

其实,生活中的苦难也如肖申克监狱,失去信心、失去希望的人在苦难中渐渐沉沦堕落,迷失了自我;而少数像安迪一样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放弃理想,不放弃那份希望,追逐着自由与幸福。在这样的情况下,得到自由纵然很难,但有了这些屈辱的对比,才更能体现出它原有的炫目光泽不是吗?

令人感动的电影 篇6

教学中的困惑

从小就经常担任主持人,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的张赤,好像从那时起就注定了一定会和舞蹈结下不解之缘。一次在广州的比赛之后,她收到了来自广州、沈阳和北京的三所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张赤选择了来到北京,从那时起,她就扎根在了北京。

2003年毕业以后就选择留校教学的张赤,到今年已经有整整13年的教龄了。其实在成为真正的教师以前,张赤和很多学跳舞的学生一样,每个寒暑假都会在外地或者回家教课。“刚刚毕业的时候,才19岁,自己选择了留在学校做专职拉丁舞教师,父母也觉得做教师比较稳定。”

13年来,张赤的教学经验在一步步积累,然而对学生了解得越多,困惑也就渐渐多了起来。张赤说,这么多年的教学,她觉得最难平衡的,是学生的一些心理状态。比如很多学生既怕训练枯燥,又想即刻把花样玩得流畅,作为教师,张赤当然深知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不会把花样玩得好,但是如何让学生明白这一点并且愿意接受,却让她犯了难:“这时候就会很纠结,如果选择跟学生交流的方式,那么很多学生虽然听得明白,但是到上课的时候还是会凭着自己的感觉走;而如果按照学生的想法去实践,又会耽误了他们的学习。”

其实这些让张赤困惑的事情,学生们随着年龄的成长就会逐渐明白,这是她作为老师的良苦用心。但是张赤却希望学生们能够越早明白越好,因为早一天明白,他们也许就能为自己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给学生“严厉的爱”

目前在北京华嘉专修学院(体育舞蹈学院)任教的张赤,是以非常严厉的形象出现在学生们的眼中的。“这一代的孩子,生活相对都比较幸福,所以他们怕吃苦。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很严厉,虽然有时候也会稍微幽默一下,但是幽默是有分寸的,他们毕竟还是一群孩子,如果一直对他们幽默,可能这节课真的就‘幽默’地结束了。”张赤认为,作为成熟的职业教育者,自己还是要在学生的各个方面做正面的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讨学生们一时的喜欢”,毕竟她最终还是希望这些学生们能在生活的道路上走得更精彩。

如果还能为电影感动 篇7

一家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家里,都等待抓紧时间安葬父亲就可以继续回到自己的悲喜或者忙碌中去,不想父亲却留下为自己服丧七天的遗言。关于亲情、爱情的一处悲喜剧就这样拉开了大幕。

服丧七天,兄弟们之间有机会回味成长的快乐;母亲和子女有机会重温亲情的难忘。重回故乡的红男绿女,开始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和初恋情人旧情复发的,有和老朋友重燃激情的。在七天短暂而漫长的时间里,忙碌的一家人,放下包袱,忘却了自我世界的烦恼,面对自己的内心,叩问自己的灵魂,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

七天后,老大因为不孕不育而导致的家庭危机化解,因为老二告诉试图勾引他的嫂子—没有爱情比没有孩子更害怕;老二和前妻化解了背叛的仇恨,重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老三老四也都不同程度的找寻到自己的心灵安放点,包括空巢的母亲也拥有了自己的爱情依靠。

服丧结束,一家人匆匆散去,但明显每个人因为这短暂的停留和重聚,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彼此观望的眼神中,多了温情和柔软。当我们忙碌于发财,晋升和欲望的时候,我们触手可及的亲情究竟被遗落在哪里。

看影片让人触动的是:忙碌对于现代人心灵的腐蚀和摧残。忙碌,让大家无暇顾及身边的风景,无暇去感受亲情的呵护,无暇体味爱情的温暖。

导演安静的把人和人情感交际的纠结和彷徨,浓缩在家庭环境的界定范围中。人物之间无法逃避,因为有亲情的链接;而当彼此直面现实的时候,就必须撕裂自己业已形成的面具,拷问自己,剖析灵魂,最终“把心安顿好”。

另一部影片《欢迎你来北方》,讲述的也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法国南部邮局的小经理被调到谁都不愿意去的“寒冷的,落后的”北方。不想在北方,却找到了真正的友谊和真诚相待的朋友。整部影片看完会让人想起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的风格“含泪的微笑”。你会被陌生人之间从敌视到熟稔到信赖的戏剧性变化热泪盈眶,一如在看《服丧七日情》时,你会被主角们跨越心灵隔阂后的温暖而心情起伏。

生活忙碌,很多时候我们花费宝贵的时间走进影院,带着挑剔的眼光审视影片的优劣。但是一部影片中最能抓人的往往是情感部分的呈现。以《银河护卫队》为例,不管技术怎么发展,画面怎样壮美,吸引我们的是两个卡通人物形象树人格鲁姆和浣熊火箭的友谊和扶持。

试想,你有多久没有回顾自己的脚步,有多久没检验自己的生活了。匆忙如丧家犬般的生活,很容易让我们鼠目寸光,功力浮躁。通过银幕内外的故事演绎,带给我们长久的心灵抚慰。

上一篇:《家》学生读书心得下一篇:“跳蚤市场”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