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2024-09-0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精选10篇)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1

学习

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新课标第一网

学习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察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行讨论。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28+4=2、探索算理。

竖式计算:(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已经有所认识,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认识的竖式算法)

在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3、比较讨论算法的简便性。

一、二两种方法,比较直观,需借助实物,所以三、四、五的计算方法较为可取。

三、实际应用。

1、完成教科书第49页的“试一试”第(1)题。

学生在书中独立试着完成。

在此基础上组织交流和讨论,只要学生所说的答案符合要求,就应给予肯定。

2、“试一试”的第(2)题。

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四、总结。 学生活动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

(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

(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

(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

(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2=30,30+2=32。

方法四:8+4=12,20+12=32。

方法五:28

+4

32

根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请学生汇报:

(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2)、加号写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一点,横线要用尺子画,要画直。

(3)、从个位开始计算,先算8加4等于12,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再算十位上2加1等于3。

板书设计

图书馆

《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共有多少本?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2

(共13题;

共13分)1.(1分)找规律填数。

(1)0,2,4,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9,6,3。

(3)0,2,4,1,2,3。

(4)1,2,3,9,6,3。

2.(1分)5比12少_______,13比4多_______。

3.(1分)13-8=_______想:把13分成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减8等于_______,_______加_______等于_______,13减8等于_______。

4.(1分)妈妈买回13个桃子,吃了一些后还剩下6个,吃了_______个。

5.(1分)_______比11少5,14比_______多5。

6.(1分)树上有13个苹果,落下了6个,还剩_______个。

7.(1分)3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_______,16是由_______个十和_______个一组成的。

8.(1分)给每只小动物1个桃子,还差_______个。

9.(1分)7再添上_______就是15,5加_______等于14。

10.(1分)一个数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_______位,第二位是_______位。

11.(1分)比最小的两位数大3的数是_______,比最大的一位数小6的数是_______。

12.(1分)在横线上填上“>”“﹤”或“﹦”。

16_______15        7_______16        9_______10        19_______20 5_______15         7+8_______8+7    18_______20       9+6 _______9+2 3+8_______ 8-3      7_______ 7-6       9 _______8       9+5_______ 9+6 13.(1分)按规律填数。

①_______、9、_______、_______、12、_______、14、_______ ②18、_______、14、_______、_______、8、_______ 二、判断。

(共5题;

共10分)14.(2分)比10多1的数是9。()15.(2分)17前面的数是18,后面的数是16。()16.(2分)7+6>7-6。()17.(2分)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18.(2分)9和11的中间是12。()三、选择。

(共5题;

共10分)19.(2分)从18开始往前数,第3个数是()。

A.17     B.16     C.15     20.(2分)下面哪个算式的结果大于15()。

A.10+5     B.15-5     C.7+9     21.(2分)比12小5的数是()。

A.7     B.17     C.6     22.(2分)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的数是()。

A.13     B.31     C.4     23.(2分)树上有12只鸟,飞走了3只后,树上还剩()只鸟。

A.15     B.10     C.9     四、计算。

(共4题;

共31分)24.(5分)口算。

13-6=        12-8=       13-7=          5+8= 14-9=        9+9=        12+5=         13-3= 0+10=       20-5=        18-6=          14+6= 11-5=        17-9=        6+13=         15-7= 25.(1分)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数。

11-_______=8           3+_______=15           15+_______=20 _______+6=14           _______-9=7            _______-5=10 16-_______=4            8+_______=11          4+_______=19 26.(20分)看图列式计算。

(1)(2)(3)(4)27.(5分)连线。

五、解决问题。

(共4题;

共20分)28.(5分)果园里有桃树16棵,梨树7棵,果园里的梨树比桃树少几棵? 29.(5分)趣味运动会上,“齐心协力”需要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组成一队参与活动。现在场上有11名学生和8位老师,还缺几位老师? 30.(5分)爸爸买水果用去了13元钱,买菜用去了7元钱。爸爸买水果比买菜多用了几元钱? 31.(5分)参考答案 一、填空。

(共13题;

共13分)1-1、1-2、1-3、1-4、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二、判断。

(共5题;

共10分)14-1、15-1、16-1、17-1、18-1、三、选择。

(共5题;

共10分)19-1、20-1、21-1、22-1、23-1、四、计算。

(共4题;

共31分)24-1、25-1、26-1、26-2、26-3、26-4、27-1、五、解决问题。

(共4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3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继续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混合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学  习

重  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经常和爸爸、妈妈聊天吗?

师:今天小象和象妈妈在聊天呢,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聊些什么,好吗?

二、巩固练习。

1、象妈妈的年龄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小象和象妈妈的身边,老师请两位小朋友扮演小象和象妈妈,模仿他们说话。

师:两位小朋友演的可真好。从它们的对话中,大家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看来收获的信息还真多。那么谁知道象妈妈有多少岁?谁能用一个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师:能说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吗?

2、小黄的身高

师:刚才大家出色的表现被小猴看到了,现在他也想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它的挑战吗?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是量身高的现场。

今天小猴给3只小鹿量身高,从现场的对话里,大家知道了哪些信息?

师:大家从现场获得这么多的信息可真了不起。现在小猴就要考考大家,请小朋友估计一下,小黄可能有多高?小猴给我们四个选的答案

师:大家能从他们的对话里提出其他一些问题吗?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一会儿我们比一比哪组的问题提得又多又好,哪组解决问题解决的最好。

3、跷跷板

师:通过过那个才激烈的提问比赛,相信大家的脑子有些累了。借助我们就轻松轻松,和小熊一起玩跷跷板的游戏吧。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跷跷板的现场,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算式表示的是每只小熊的体重。

师:大家看得很认真,现在你们能根据小熊们的体重,帮助其他3组的小熊画出跷跷板吗?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大家过的愉快吗?说说看,在今天的课堂上你学会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有

生:好

生:(小象)我3岁了,您多大了?

生:(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生:小象已经3岁了。

生:象妈妈在小象出生时已经29岁。

生:象妈妈32岁。29+3=32(岁)

生:因为小象出生时,象妈妈29岁,我们可以把刚出生的小象当成0岁。现在小象已经3岁了,0+3=3岁,所以象妈妈也要加3岁,就是29+3=32岁。

生:愿意。

生:我知道小花的身高是92厘米。

生:我知道小点的身高是73厘米。

生:小黄的身高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生:独立思考

反馈

生:我看到了4组小熊,一共有8只。

生:每只小熊身上都有算式。

生:能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4

学  习

目  标 1、在具体情景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学  习

重  点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发法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讲述小兔拔萝卜的故事

2、出示主题图:板书课题  拔萝卜

二、分析情境,提出问题

1、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解决问题

三、探索算法

1、提问:36+23=?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竖式计算:

36

+23

---

59

说说在进行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给小伙伴们提个醒

小结算法: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4、口算或竖式计算:43+25

四、试一试。

1、36-23=?你能自己算出来吗?试试看

五、巩固练习

2、判断正误:森林医生

1、讲啄木鸟的故事

2、请找出每个树林中竖式计算的错误原因并改正。

3、看图列式

(1)、你能说说这道题的意思吗?

(5)、第5题提问解答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获得的信息解决书上的两个问题吗?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谁会解决?

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 生 活 动

一共有多少个萝卜?

小黑兔比小白兔多拔几个?

小白兔比小黑兔少拔几个?

如何列式计算?

方法一:摆小棒计算

方法二: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

方法三:先算30+20=50  6+3=9  50+9=59

方法四:先算36+20=56再算56+3=59

方法五:先算23+6=29 再算29+30=59

方法六:列竖式计算

2、交流方法

1、独立完成练一练1、2题,集体反馈。

3、交流,讲评。

(2)、独立列式解答

(3)、你从这道题中知道了什么新知识?

(4)、口算

1、请用口算或竖式计算,完成第二题

交流校对,并选几道说说口算方法

学生组内完成并汇报。

板书设计

拔萝卜

一共拨了多少根萝卜?

36+23=59(根)

3  6

+  2  3

5  9

答:一共拨了 59根萝卜。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5

学习

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学习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计算,提高学生计算速度。

教材32页第一题,第二题。

二、图画应用题。

三、游戏:小熊投篮。你观察到了什么?小熊投中了哪几个篮?连一连。

四、接着画:

观察:发现图中的奥秘后请独立做一做。

五、写算式。得数是37的加、减法算式。

总结:说说本节课你学的开心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教时计时。

第二题指名学生班演,全班学生纠正。

这是小明今天所走的路线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明从家到学校,再到少年宫,共走了多少米?

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少年宫少走多少米?

全班交流汇报。

完成教材32页第四题。

学生先说一说图中的奥秘后独立做一做再全班反馈。

学生组内完成后全班汇报,看看哪个小组写的多。

板书设计

练习三

小明从家到学校,再到少年宫,共走了多少米?

42+35=77(米)

小明从家到学校比从家到少年宫少走多少米?

54-42=12(米) 教学反思

课题 练习三 教时 (34)

学习

目标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复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学习

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填空:

1、一个加数是40,另一个加数是23,和是()。

2、被减数是82,减数是20,差是()。

3、一个数加上32就是57,这个数是()。

4、比57大23的数是()。

5、比大小。(34页第8题)

74+440+793-3090-30

二、解决问题。

(1)书33页第7题。

妈妈有100元钱,要习一套衣服,可以怎么买?

(2)书34页第9、10题。

(3)可能是什么数?书35页第11题。

三、数学游戏:神奇的算式。

11+1122-11

12+2133-21

13+3144-31

……

总结: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后说一说每题是怎么想的。

学生认真读题中的信息,

小组合作说一说方法。

全班汇报,集体订证。

学生独立思考并说一说理由。

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说规律。

板书设计

练习三

11+1122-11

12+2133-21

13+3144-31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6

学  习

目  标 1、让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  习

重  点

理解观察、测量、图形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复习观察与测量

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一棵大树高10厘米   小明的身高是110米    房子高3厘米   一支铅笔长15米

(2)让学生判断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3)反馈时,师可强调:通过这四道题,我们可以发现,表示一个较长物体或较高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米做单位;表示一个较短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则以厘米为单位。

2、复习厘米和米的进率。

师:大家刚才表现的不错,接着老师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1米等于多少厘米吗?

3、复习测量的方法。

(1)用尺子测量数学书一条边的长度。

(2)让学生根据所看到,指出错误的地方,并请一生上来纠正。

(3)反馈时,师可强调:两物体的长度或高度一定要把尺子的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4)让学生做第5题。

(5)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6)学生独立完成。

(7)集体交流。

4、复习观察物体。

(1)将一辆玩具小汽车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从各个面进行观察。

(2)请学生说说从不同的面,你看到了什么?

(3)让学生做第7题。

二、复习图形和统计

1、复习有趣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过哪些有趣的图形?

师:说得真棒!现在我们以同桌为小组,进行“你拿我说”的游戏。

(1)七巧板游戏。

A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七巧板,用七巧板拼成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品。

B生同桌小组互动活动,后反馈

(2)让学生完成第6题。

2、小小储蓄罐(第13题)

师:小朋友们,你有储蓄罐吗?你知道储蓄罐有什么用吗?

师:xx同学说的真好。小明也有一个小猫储蓄罐,我们一块去看看,号码?

三、课时小结

学 生 活 动

生:1米=100厘米

生: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形。

帮助学生弄懂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生:我有一个小猪储蓄罐,它可以帮我把平时没有用的钱存起来,等有用的视乎再拿出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总复习(四) 教时                  51

学  习

目  标 1、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进行数学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  习

重  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喜欢观察身边的事情吗?

师:今天咱们就进行一场“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愿意参加吗?

二、“生活有心人”的大赛

师:在今天的比赛中,老师设置了6道难关。现在我们就先过第一关吧。

1、明明的文具。(第2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师:大家顺利的过了第一关,接着我们要过第二关了,大家有信心吗?

2、畜牧场的小动物。(第9题)

师:小朋友们再次闯关结束,大家还想继续吗?就让我们接着闯第三关吧。

3、夏令营(第10题)

师:大家又顺利的闯过了第三关。现在我们就一起轻松轻松,去商店逛逛吧,看看在那儿会有怎样的问题等着我们。

4、商店购物(第12题)

师:小朋友们的表现越来越出色了,接着我们要闯第五关了,大家还要继续努力呀。

5、大象搬木头。(第16题)

师:大家的表现老师十分地满意,现在我们要闯今天的最后一关了。

6、套圈游戏。(第17题)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题目。

(2)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3)帮助学生看懂题意。

三、课时小结

师:今天我们进行了“生活有心人”的比赛,大家表现得十分出色让老师很满意。希望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好吗?

四、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喜欢。

生:愿意。

(1)让学生说说从题中能获得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获得的信息提问题。

(3)集体交流。

生独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7

学习

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学习

重点 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新课标第一网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再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3、填一填

四、总结

这堂课你感觉学什么最难。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学生活动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手臂或身高等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再进行测量。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p17第4题。

板书设计

去游乐园

1米=100厘米,1m=100cm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8

学  习

目  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继续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混合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学  习

重  点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    程    与    方    法

教  师  活  动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爸爸、妈妈经常给你们买玩具吗?

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超市逛逛,你们想不想学着自己给自己买玩具呢?

二、巩固练习

1、买玩具

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超市一楼的玩具专柜,大家都看到了哪些玩具?

师:除了这些以外,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师:大家观察得很认真,你们想买吗?

师:现在老师给每个小朋友20元钱,大家先好好想想可以买那些玩具,然后再去买玩具。大家准备好了吗?那咱们就开始吧。

i. 生独立思考,后互动。

ii. 反馈。

师:大家都买到玩具了吗?

师:很好,不过这些玩具暂时还不属于大家,小朋友们要回答老师三个问题,如果都回答正确,玩具才能送给你,谁愿意先试试?

2、比体重

师:通过刚才的买玩具活动,老师发现咱们班小朋友的购物能力也很强,以后你们就可以跟着爸爸妈妈自己买玩具了,接着我们要上二楼的鱼类专柜,去看看那儿的鱼,好吗?

师: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鱼类专柜,从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对6条鱼进行了观察,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能帮助老师把这6条鱼按照最便宜到最贵的顺序排排吗?我们一起比一比,看谁最快把这6条鱼的顺序排好。

师:鱼的顺序大家都排好了吗?谁愿意第一个汇报你的结果。

师:大家的方法都很不错,接下来我们该去三楼的猜猜乐园,大家听到了设呢么?

师:大家熟悉这首歌吗?

师:今天猜猜乐园请来了3个数字王国的小朋友,大家想猜猜他们是谁吗?

师:我们一起听听他们是怎么说得?请大家翻开课本66页找到第4题。

师:从他们的话里,你获得哪些信息?

师:大家获得的信息还挺多,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我们试试有哪个小组最先猜出这三个数。

三、课时小结

师:火星游戏大家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的超市旅游要结束了,小朋友在这次的旅游中学到了什么?

四、布置作业

学 生 活 动

生:经常。

生:想

生:我看到了玩具枪、小汽车、布娃娃、机器人

生:我还知道每个玩具的价钱。

生:我看到了6条鱼,它们都长得不一样。

生:我发现每条鱼的价钱。那条鱼身上算式的结果最大,就表示哪条鱼最贵,那条鱼身上算式的结果最小,就表示哪条鱼最便宜。

(1) 生独立做题。

(2) 反馈。

生:听到了《猜猜我是谁》这首歌

生:想

生:第一个数比38大17

生:第二个数减去13就是60

生:第三个数加上20就是52

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9

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单元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理解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多样化,初步发展估算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计算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是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教学种借助直观模型,在操作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提供多样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单元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根据情境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能根据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选择适当的方法,能正确的、迅速的计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学习课时: 图书馆 2课时 摘苹果 1课时 练习四 2课时 阅览室 2课时 跳绳 2课时 练习五 2课时 教学内容 图书馆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二 自主学习,体会算理。1.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1)学生尝试计算。(2)独立列式。2.探索算理。(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3)列竖式: 2 8 + 1 4 3 2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1)学生试着画一画,再算一算,说一说。(2)根据情境图,列出算式。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2)利用数线计算进位加法。补评: 四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69页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五 课堂作业。

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六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图书馆

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 2 8 + 4 = 3 2(本)8+4=12 28+2=30 20+12=32 30+2=32 2 8 + 4 =3 2(本)8 + 1 4 3 2 答: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有32本。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摘苹果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发展估算意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境图。

(1)引导学生理解图意,说说图中都有哪些数学信息。2.估一估,这个箱子装得下吗? 学生试着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的估算方法。学生可能的方法:

(1)把两个数中的一个数看成整十数。

①把17估成20,38不变,20+38=58,58<60。②把38估成40,17不变,40+17=57,57<60。(2)把两个数都看成整十数:把17估成20,把38估成40,20+40=60,60=60。二 探究学习,体会算理。1.尝试解决“一共有多少个苹果?”(1)列式计算。

(2)全班交流算法。说算法同时借助小棒说明自己是怎么想的。

(3)问题:这道题,在竖式计算时从哪位开始加方便呢?为什么?

(4)总结提升。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请学生把几种算法进行小结。教师完善。2.算一算,说一说。

(1)学生试着计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2)师生一起进行小结。

列竖式计算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满十向前一位进1 补评: 三 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1、2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独立计算,再引导学生观察每组算式中加数与和,说一说上下两题之间的联系,找一找变化规律。四 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5题。

(1)学生准备6张写有班级和人数的卡片,先尝试把能坐一辆车的两个班安排在一起。

(2)交流想法:学生可能会说把人数最多的和最少的班级安排在一起。

(3)把班级人数抽象出来,让学生试着用线连一连。五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一练”第4、5题。六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板书设计: 摘苹果

把38看作40,17+40=57,装得下。

把38看作40,17看作20。40+20=60装得下。一共摘了多少个苹果? 3 8 + 1 7= 5 5(个)3 8 + 1 1 7 5 5 答:一共摘了55个苹果。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四 课时 2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以及计算的正确率。进一步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与要求。

2.培养学生对知识应用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通过练习,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好习惯。

教学重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1.算一算

9+18= 38+36= 44+36= 72-31=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3题。(1)学生先独立思考,弄清题意。

(2)分别计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把得数相同的小动物连在一起。

(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课件出示课本第73页第5题。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试着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课件出示课本第74页第7题。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如20与某数的和在65—75之间,才算打中。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三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73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完成课本第73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四 拓展练习。

1.完成课本第74页第6题。补评: 在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2.完成课本第74页第8题。(1)教学时说清游戏规则。

(2)指名两名学生示范,再组织全班进行游戏。五 课堂作业

课本第73页第4题。六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阅览室 课时 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1.出示:“阅览室”的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数学问题。

(2)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在小组中讨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学生可能提出:

(1)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2)故事书还剩多少本?(3)连环画还剩多少本?……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给予鼓励 二 自主学习,探索算理。

1.以“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为例。(1)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

(2)让学生尝试计算,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2.探索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补充,帮助。(1)借助小棒。补评: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3)10-7 =3,20 + 3 = 23。(4)3 0 7 2 3 答:儿童画报还剩23本。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解决有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主题图(小东、小红和小亮在跳绳),并配上解说:今天,小东、小红和小亮利用课间操的时间进行了一场跳绳比赛,老师把比赛结果制作成了一张统计表,请大家看看,说说你从统计表中得到了那些数学信息。学生看表 二 探索新知,从问题情景中探索算法。1.根据数学情景和信息,提出相关问题。

在小组中说说,从统计表中你可以向大家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汇报:

小东比小红多跳几下?小亮比小红多跳几下?小红比小东少跳几下?小红比小亮少跳几下?

或者提出小东和小红共跳了几下?小亮和小红共跳了几下? 小东和小亮共跳了几下? 学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解决。2.合作探究小红比小亮多跳多少下?(1)学生独立列式。(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40-28=)本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2)估计40-28的得数大约是多少?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28看成30,40-30=10; ②把28看成20,40-20=20。

(3)上面哪些估算方法把差估计大了?哪些把差估计小 补评:

了?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可能想法:

①把差估计小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30,减去的多了,剩下的就少了。

②把差估计大了,本来要减28,却减了20,少减了,剩下的就多了。

说明正确的结果应该比10大,比20小。3.探究算理。

(1)尝试计算“40-28”的得数是多少?(2)交流算法。①40-20=20,20-18=2 ②40-30=10,10+2=12 ③用竖式计算 4 02 8 1 2 答:小红比小亮多跳12下。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跳绳 课时 2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掌握100减两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3.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快速口算下列各题。

48-15= 91-3= 34-22= 23-5= 56-34= 42-9= 47-27= 72-7= 2.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 自主学习,探究算理。1.课件出示“100-48=?”。

(1)学生自己探索,说一说应该怎么算,学生可能会有以下算法。

①从100中减去40再减去8;

②把48看成50,“100-50”,多减了2再加上2; 2.拨一拨,再试着用竖式算一算。(1)说一说计算时的困难在什么地方。

(2)要求学生在计数器上把借的过程演示出来,边说、边拨。(3)让学生对照竖式,联系拨的过程,说说怎样借数。为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过程从哪位借了数,就可以这一位上面点上退位点,做个标记,以免忘掉。三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0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完成课本第80页第2题。

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再列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自己 补评: 是怎么算的。

3.完成课本第80页第6题。以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四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第7题。

可以让学生找出每种动物运动员的数量,思考怎样分配合适。五 课堂作业

课本第80页第4、5题。七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跳绳

1004 8 教学内容 练习五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学游戏,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

2.培养学生仔细检查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巩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将所学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具体的问题中。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用小棒或计数器做一做,再用竖式算一算。90-47= 57-19= 100-28=

集体订正。二 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81页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得数对不对,再学着分析错误的原因。2.完成课本第82页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做题,然后请做得快的学生介绍经验。3.完成课本第83页第8题。

练习时,可先计算出结果写在鱼尾上,再将3个得数进行比较,比较时,要提示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弄清排列顺序。三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完成课本第82页第4题。(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题意。(2)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2.完成课本第82页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四 拓展练习。

完成课本第83页第9题。

本题是开放题,学生可能有不同的买法,只要总价不超过50元。

补评: 五 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83页第10题。六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再一次巩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够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老师相信,你们的收获一定也很多,请把你的收获告诉给你的爸爸、妈妈还有小伙伴们。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单元反思:

教学内容 总复习

(一)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分类与梳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2、提高学生的整理、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对知识进行整理,回顾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区分各个类型计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师:这节课老师又要带小朋友去数学王国了,你们高兴吗?要进大门,必须做出这些题目,你想试试吗?

课件出示题目:14-5=

16-9=

13-4=

12-8=

11-6=

9-6=

3+5=

7+4=

5+8= 学生口答完,师:大门开了,看,智慧爷爷来迎接我们啦!

二、知识整理。

师:智慧爷爷要带我们去一个美丽的大草坪,哎哟,草坪上有很多的卡片,很杂乱,我们去捡起来,让大草坪重新美丽,好不好?原来这些卡片上是些计算题呀,没关系,我们能把它们算出来。让我们小组合作,每人做3题,把它们算出来。(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师:这些题目都是属于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1、请小朋友把这些卡片分成两大类。(学生自主分类)

分完之后,请小组代表(两人)到投影上展示,并分别说一说每一类相同的地方,即分类标准。可能有两种答案:(1)加、减

(2)两位数与一位数

两位数与整十数

2、把每部分进行再分类。

3、观察一下,还有哪些是可以分成两种情况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请同学就各种小类型分别举例出题,指名说答案和计算过程,板书括号里的内容。

5、师:100以内的加减法除了这些类型之外,我们还学过哪些类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指名举例,并计算出来,说出计算方法。

练一练:看谁跑得快: 你能很快说出下面各题得数的十位是几吗? 31+6=□7

75-6=□9

74-20=□4 54+9=□37-8=□9

35+30=□5

三、综合练习。

1、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每人一张练习纸,上面是100以内的口算题)

师:小朋友们真棒,智慧爷爷带我们到智慧乐园去玩一玩。连线。

2、我们先来到射击场,这些目标球上都有一个算式,请你说出算式的得数,如果正确,就能把球射中。小射手的本领大不大,谁想来试一试?(学生做题)

3、飞上太空。

这个游戏更好玩了,是飞上太空,只要你做对这些题目,就能坐上这架小飞机,飞到太空遨游了,谁来试试?

4、踩地鼠。

(1)54+6=50

()(2)73-20=7()(3)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50,和是54。

()(4)23+30>

53()

5、智慧果。

师:想吃美味的智慧果吗?开动脑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果实里的算式对了,就能把它们摘下来。谁先来试试?

()+62=68()-40=53 76-()=70 54-()>50

四、全课总结。

师:小朋友们喜欢开动脑筋,在玩中又复习了知识,收获可真多。你觉得你在数不学王国里哪些地方表现很出色,或者你觉得哪个小朋友很出色呢?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总复习

(二)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能正确、熟练地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在本学期结束时,要求学生每分钟能正确计算8道左右,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口算:(出示口算卡片)

40+30 45+7 69-50 97-6 30+65 9+36 53-8 84+7 91+5 24-9 8+37 96-80

二、提出问题后再列式计算:

(1)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 64-18=46(元)(2)铅笔盒比书包少多少钱? 64-18=46(元)(3)铅笔盒和书包相差多少钱?64-18=46(元)(4)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

三、用竖式计算:

85 98 + 37-35 +15-89 ——— ——— ——— ———

59 100 9 84 46 66 64-59 +27-48 +28 ———— ———— ———— ————73 18 92

四、在○里填上=>或< 34+29 ○29+34 53-36○54-36 49-37○49-36 67+38○67+3

4补评: 板书设计:

书包比铅笔盒多多少钱? 64-18=46(元)书包和铅笔盒一共多少钱?64+18=82(元)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总复习

(三)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用图画呈现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和反思。

教学过程:

一、有趣的图形。

(1)图中有14个长方形。(2)7个正方形。(3)3个三角形。(4)10个圆形。

2、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二、100以内加减法

(二)1、33+42 65-49 45+56 86-34 47+48 98-89 61+33 74-55 26+35 89-54 63+17 38+34 45+37 77-49 75+25

2、兔比羊多6只,羊有37只,牛比羊少18头。

提问题:(1)兔子有几只? 37+6=43(只)

(2)牛有几头? 37-18=19(头)

(3)图和牛相差多少?43-19=24(只)

(4)兔比牛多几只? 43-19=24(只)

(5)牛比兔少几头? 43-19=24(头)

3、(1)需要(2)两车,还有(4)个空座位。

(2)学生共需要(90)元,老师共需要(12)元。

4、13+34+45=92 97-39-27=31 65-56+11=20 44+33-55=22 补评: 板书设计:

小白兔看到的是房屋的侧面。

小山羊看到的是房屋的正面 13+34+45=92 97-39-27=31 65-56+11=20 44+33-55=22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总复习

(四)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复习近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教学重点:整理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图形

教师:我们在这本书中认识了哪些图形?

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师:下面哪些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用多媒体课件出示)?

学生判断。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它们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

学生说自己的理由。

教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最容易混淆?

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师: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呢?

学生:长方形整个图形要长一些,而正方形方方的,四条边一样长。

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用你们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区分一下这些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然后把这些图形的个数填在横线上。

学生完成后,抽学生回答图中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全班集体订正。

补评: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总复习

(五)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2.通过引导与交流来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3.培养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回顾的能力,培养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进而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灵活解题 教学难点:拓展思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65-12= 27+11= 61+29= 92-42= 12+80= 33+57= 75-20= 35-11= 28+52= 96-16= 38+22= 47-11= 36+54= 70-25= 35-14= 40+30= 81+15= 69-50= 84-14= 96-80=

二、填空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56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2、100里面有()个十,100里面有()个一; 7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在()填上“<”、“>”或“=”。

54+38()38+54 43-26()42-26 69-47()69-46

三、看图提出“三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解答。

兔比马多8只 马有45只 鱼比兔少3只 你的数学问题:

① ;列式: ; ② ;列式: ; ③ ;列式: ;

四、想一想,连一连。

五、应用题。

1、一年级有98个同学去旅游。第一辆车只能坐40人,第二辆车能坐55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2、一年级有56人参加游园比赛。在第一轮比赛中,有28人走了,又来了37人参加第二轮比赛。现在有多少人参加游园比赛?

3、一双球鞋的价格是72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比一双球鞋的价格便宜了48元。一双布鞋的价格是多少元?

4、三个同学跳绳。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总数 小红 25下 28下 30下 小花 21下 26下 95下 小明 24下 29下(1)小红三次一共跳了多少下?列式:(2)小花第三次跳了多少下?列式: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下册教案(全册)加与减(二)图书馆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 篇10

小数的意义(一)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一)第2—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人民币单位和长度单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及其十进制分数与小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2、过程与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进行操作来体会分数与小数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小数的意义的过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实际操作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事先布置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全班交流。

2、教师引入:在老师身上藏着一些小数呢~出示课件:体重48.5千克;身高1.57米;眼镜的厚度0.003米。

师提问:谁能来读一读这些小数,读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尝试读数,并思考。

3、再次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有关小数的信息,写出小数。教师并强调写小数时应注意什么。

4、师揭题:看来同学们既会读小数,又会写小数了,那这些小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具体感知小数的意义。

1、师引导并提问:1.11元是什么意思,1.11米是什么意思,请同学利用附页1,做一做,并进行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汇报。

(二)建立模型,体会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千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 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 数表示是0.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000份,用分数表示千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 是 0.001米。

5、小结。师生共同总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一句话概括: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一题。

让学生说一说1.39里面的“3”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独立连线,教师巡视,最后反馈汇报,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3题。

(1)结合习题中给出的例子,让学生说一说题中涂色部分可以分成那两个部分,为 什么可以用1.3表示。

(2)学生独立完成后面两个数字的填写。

3)反馈回报。指明说一说用什么数可以表示涂色部分,为什么可以用这个数表示,(最后集体订正。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3页“练一练”中的第2、4题。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一)1一位小数:十分之几 =0.1 10 1 两位小数:百分之几 =0.01 100 1 三位小数:千分之几 0.001 1000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二)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探究怎样把几厘米用米作单位和怎样把几克用千克作单 位,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质量等,感受小数在日常生 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探究单位换算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能进行简单的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谈话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的第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2、师引导并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36厘米等于多少米,(板书课题:小数的意义 二)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厘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分组讨论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

观察米尺,说一说你的发现。学生观察米尺,教师巡视指导。师问:1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1生汇报: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100 师: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呢,小组内讨论交流。

36生讨论后汇报:36厘米用分数表示是米,用小数表示是0.36米。100(2)交流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师过渡:知道了36厘米还可以用0.36米表示,那么黑板的长2米36厘米用“米”作单位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汇报:将2米写在整数部分,36厘米是0.36米,那么2米36厘米就是

2.36米,黑板长2.36米.2、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第二幅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和第

一幅情境图相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质量单位的换算和长度单位的换算的方法是一样的。因为1 12千克=1000克,鹌鹑蛋的质量是12克,等于千克,也就是0.012千克;500克等1000500于千克,也就是0.500千克。1000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2)小组活动,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师参与活动。(3)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一练”第5题。思考:0.3时写成分数是多少小时,表示什么意思, 3生回答:0.3时写成分数是时,表示将1时平均分成10份,3份就是0.3时。10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5页“练一练”2、3、4题。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二)111厘米=米=0.01米 1克=千克=0.001千克 1001000 361236厘米=米=0.36米 12克=千克=0.012千克 1001000 课后反思: 小数的意义(三)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三)第6—8页 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认识小数各个数位的计数单位及进率关系。

2、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教学重点:小数意义及性质的理解。教学难点:小数计数单位及进率的理解。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出示自读目标

通过图片我们知道,北京地铁的最高运行速度约为22.222米/ 秒,你知道这个小

数每一位数表示的意义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板书: 小数的意义(三)(一)在计数器上拨出22.222,并说一说其中的“2”分别表示的意义。(二)区别数位与计数单位。

二、自主阅读,小组交流(一)自主学习完成P6第一部分

(一)组内交流,教师点拨(二)认识数位顺序表

自主阅读,进一步认识小数计数单位

(三)讨论理解“满十进一”

低一级的单位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为什么呢,说说你的理解。

三、巩固提高 完成P7页1、2 题

四、作业

完成《小练习册》

1、2题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出示自读目标 师:课前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谁来汇报一下,老师也做了调查,小豆豆文具店一支钢笔标价是2.5元,另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为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交流讨论 完成课本P7 1(0.6和0.60谁大,涂一涂,比一比

2(在下面两幅图中涂出相等的两部分,并写出相应的分数和小数。独立尝试 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涂法和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3.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小数的基本性质)

三、独立练习巩固提高

1、独立练习:P8 3、4、6题

2、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四、课堂小结: 课上到这,同学们有哪些新的学习体会,还有什么问题,今天的知识你是怎样掌握 的,能让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学习心得吗,(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节本课内容。)

五、课后作业

完成第8页5题

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三)

小数的基本性质 课后反思: 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材9-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能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进行知识迁移。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寻找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数感。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整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与小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的异同。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4.0.307的3在()位上,表示();7在()位上,表示()。5.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比较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的大小。

1、在一次跳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0.69 ? 0.8

2、引导:运用转化法和画图法可以比较小数的大小,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呢,(运用计数单位的有关知识比较大小)(二)比较整数部分不同的小数的大小。

1、三位选手跳远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小组内说说你的方法。

(),(),()

2、引导:因为2.97比3.13和3.08都小,我们知道:整数部分小的那个数就小,那3.13和3.08如何比较呢,(三)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 部分相同,就从 部分的 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1.在数轴上找到9.8和10.1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5分米 ,()米 37厘米 ,()米 5元4角 ,()元 150克 ,()千克 4.?0.?7 在?里填数字,使它分别符合下列要求:(1)使这个数最大,这个数是();(2)使这个数最接近31,这个数是()。板书设计: 比大小 0.8,0.69 3.13,3.08,2.97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课后反思: 买 菜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能够主动收集生活中的小数信息,提出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数学问题。

过程和方法:会主动联系并提取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并会 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会类比迁移、联想建构的学习方法,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思想,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充满热情c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点对齐”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11页“买菜”情景图)l 师:通过这个情景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不少,老师包里正好有4元零钱,看看能不能够买一把油菜和一把芹菜? 师:大家怎么算的? 师:大家说得有道理。老师还有个问题,老师想买一把芹菜和一把油菜,售货员收了3.66元,对吗?请大家和老师一起研究这个问题吧。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25+2.41= 3.66—1.25=

2、在计算前,先让学生估算计算结果,并说一说是怎么估算的。

3、学生自主探究算法,并在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1)分步计算。

可将整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将得数相加。如:1+2=3 0.25+0.41=0.66 3十0.66=3.66 所以:1.25+2.41=3.66 3—1=2 0.66一0.25=0.41 2十0.41=2.41 所以:3(66—1.25=2.41(2)涂一涂。学生利用方格纸涂一涂并进行计算。(3)列竖式计算。(指两名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1(2 5 3.6 6 + 2(4 1 + 1.2 5 3(6 6 2(4 l 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5小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思考: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使学生理解,小数如减法计算中,只有将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能对齐)

三、课堂活动,巩固应用

1、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1题。(1)指名板演。(2)集体订正。

2、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3、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要先求出亮亮站在凳子上的高度:1.45+0.4=1.85(米),然后再根据题意,求出爸爸的身高:1 85-0.05=l.8(米)。

4(课本第12页“练一练”第6题。(1)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先求出半箱苹果的质量:46.6—24.3=22.3(千克),然后求出一箱苹果的质量:22.3+22.3=44(6(千克),最后求出箱子的质量:46.6-44.6=2(千克)(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你能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2、回家后请帮爸爸妈妈算一算在超市购买商品的总价吧。

五、板书设计 买 菜

两种菜各一把一共多少元? 售货员收的钱对吗? 1.25+2.41=3.66(元)3.66一1.25=2.41(元)答:两种菜各一把一共3(66元。答:售货员收的钱对。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先对齐各数的小数点,再按照整数加减法进行笔算。

课后反思: 比身高

教学内容:教材第13—1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进位加、退位减的算法,能正确计算小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出示)1.口算。

0.3,0.4, 0.2,0.6, 1.4,1.5, 0.33,1.25, 0.9-0.7, 5.8-2.6, 2.列竖式计算。4.89,2.64, 3.61+1.37, 回答:计算小数加减法一定要把 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二、合作探究。

1、仔细阅读课本13页例题的图片。2.说一说图片中有哪些信息。

3.根据图片中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鹿妈妈高多少米, 列式: ? ,()答: 在小组内交流这道题的计算方法,看看你们都一样吗,(2)小黑高多少米, 列式: ? ,()提示:“6是一个整数,如果想把它改写成一位小数,就要给它补上“小数点”和“十分位”,那么在十分位上写,不会改变原来的大小,所以6就等于。

竖式计算: 答:

4、方法总结。

(1)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2)哪一位相加满十就要向 进一;哪一位不够减就要向 借1,位数不够的,在小数的 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

(3)确定好小数点的位置。

三、当堂训练

1.计算。2.列竖式计算。

0.93,0.47 , 8.17+6.94 , 8.25+1.55 , 10,2.45 , 0.56,0.307 , 2.34,1.067 , 2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价格如右表。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比身高

2.4+1.7= 2.4-0.8= 6.0-2.4= 课后反思: 歌手大赛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

行运算。

能力目标: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运算。教学方法: 对比、练习、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疑

1、生活中我们经常和小数打交道,如:在歌咏比赛中,我们要得出某位小朋友的

得分就必须把评委评出的:专业得分与综合素质得分相加。(像这样的小数加减法你会

做吗,)

2、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学习:歌手大赛(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互动解疑

1、看课本第18页上面“歌手大赛”教学情境图。

2、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分,3、讨论:怎样计算呢,4、探究得出:(1)第9号选手总分:(板书)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 = 总分 8.65,0.40 =(分)(2)高多少分, 高分,低分=(),()=()

5、怎样列竖式计算, 8.65 9.43,0.40 , 9.05 9.05 0.38

6、怎样写出综合算式呢, 讨论得出:(板书)9.43,(8.65,0.40)=9.43,9.05 =0.38(分)答:高出0.38分。

三、启思导疑

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运算的顺序如何, 在计算小数加、减时要注意数位与数位,小数点之间要相互对其,运算时从左至右,如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四、实践运用

1、试一试: 4.6+12.3+5.8 15-(1.2+3.9)

2、星期天,笑笑要去书店买书,再去看望外婆,然后回家。(1)笑笑一共要走多少千米,(2)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书店

1.6KM 0.85KM 笑笑家 2.1KM 外婆家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会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歌手大赛

(竖式计算)(综合算式:)8.65 9.43 9.43,(8.65,0.40),0.40 , 9.05 =9.43,9.05 9.05 0.38 =0.38 课后反思: 图形分类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图形第一课时图形分类。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对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 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你们的老朋友,你们想见见吗,展示各种图形。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二、自主探究,认知图形的特点

1、小组合作,分一分学具

师:你把他们分成两类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分并汇报分的情况)生: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平面图形分。哪吗平面图形还可以怎样分,(生动手再分平面图形,交流为什么这样分,)汇报:把圆分成一类,其他的平面图形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你还能再接着来分吗,(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分法)汇报:三角形单独分为一类。

师小结:这是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展示图形,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

行四边形。

1、认知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师:用螺丝固定后: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师:再来拉拉看,指令:变小,变大,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师: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

个特性的情况吗,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2、认知三角形的稳定性

试一试三角形。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师: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学生回忆并汇报生活中见到应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的例子,如:大桥,电

线杆,电动伸缩门等。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安排

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板书设计: 图形分类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平行四边形不稳固 三角形具有稳固性 课后反思: 三角形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22—23页 教学目标:

1、让每位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给三角形分类的过程,认识并识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了解各种类型三角形的特点。

2、通过观察、比较、归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地、主动地进行思考、归纳和相互讨论,激发其更加积极主动学习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体会每一类三角形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三角形卡片若干张

在上课前的几分钟内,带领学生对屋子里的人进行分类,学生们想到按性别分、按发型分、按年龄分、按视力分、按身份分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既活跃了现场气氛,也为教学三角形的分类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师(出示一个三角形卡片):同学们看,这是一个三角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你能说说它的各部分名称吗,二、探究新知 ?出示主题图

1、导入:(出示由三角形组成的轮船图案):请同学们再看,这是什么, 师:对,这是由三角形组成的轮船的图案,同学们仔细看,这些三角形一样吗, 师:那么你们能对这些三角形分类吗, 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的分类》。(板书课题)

2、研究分类标准

?师:刚才我们将屋子里的这些人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你打算按什么标准给这些三角形分类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想的, ?三角形的分类

1、三角形的分类

师:老师也同意你们的观点,下面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来对这些三角形进行分类。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发的信封,请小组长分好工,一起合作完成这个活动。开始吧。

2、学生汇报

?将研究的分类结果展示到黑板上。?学生汇报如何根据角的特征将三角形分类

师:同学们分好了吗,先请这个小组派同学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对这些三角形分类的,3、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学习定义

组1:我们组通过观察和测量,发现这些三角形有的三个角都是锐角,有的有一个角是直角,有的有一个角是钝角。所以我们将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分为一类,把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分为一类,把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分为一类。师:你说的真好。和他们组分的一样的举手, 恩,实际啊在数学上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也是这样分类的。(师指着按角分的三角形逐一说)像这样,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锐角三角形(板书);像这样,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做——直角三角形(板书);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我们就把它叫做——钝角三角形(板书)。

什么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呢,请你练习说一说。谁来汇报, ?做一做

依次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三角形、一个钝角三角形,请学生判断是什么三角形。

?认识三种三角形的特点 a.三种三角形角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b.三角形角的共同特点

师:所以一个三角形至少有几个锐角,最多有几个锐角, ?做一做

师:让我们来做个小练习。请同学们拿出题卡,完成第一题(根据角的特征对三角形分类)。

?小结,板书韦恩图。

师:(师指黑板)同学们,刚才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了分类。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哪一个三角形是在这三种情况之外的, 师:那么,在三角形这个大家庭中,根据角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它分为哪几类,(生说师画图)

4、学生汇报 师: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三角形分成这样三类。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同学是怎样分的。请这个小组也派一名同学到前面来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对这些三角形分类的, 组2:通过测量,我们发现有的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有的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所以我们组这样进行分类:将三条边都相等的分为一类,有两条边相等的分为一类,其他的分为一类。

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认识等腰三角形

师:还有哪些同学是这样分的,同学们分得真仔细。

(师手指等腰三角形)同学们,象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板书)?学习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来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请同学们看屏幕。

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它的腰,另一条边叫做它的底;两条腰之间的夹角叫做它的顶角,腰与底之间的夹角叫做它的底角。

同学们看,等腰三角形有几个底角,这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动手研究研究。

师:有没有不一样的方法, 师:谁来说说看你可以根据什么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做一做

出示等腰直角三角板、红领巾、底角为75度的等腰三角形和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让学生逐一判断是否是等腰三角形。

?认识等边三角形,了解它的特点 师:同学们,其实底角为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种特殊情况。它的顶角也是60度,它的三条边都相等。象刚才同学们找出的4号、6号三角形都是这种情况。象这样,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它等边三角形。

谁能完整地说说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师:也就是说,根据三角形边的特点可以把三角形分为两类,一类是不等边三角形,一类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画图)?做一做

师:你能从一些三角形中分辨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吗,请拿出题卡,完成第二题。

三、看书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找到了给三角形分类的标准,并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对三角形进行了分类。

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在数学书24、25页,请同学们打开书看一看。

四、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填空

1、()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2、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三角形。

?判断下面说法正确吗

1、一个三角形里有一个锐角,必定是锐角三角形。()

2、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是锐角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里至少有两个锐角。()

4、等腰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边三角形。()?信封游戏

猜猜看,信封里藏的是什么三角形, ?折纸游戏

你能用长方形纸折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吗,五、全课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共同研究了三角形的分类。谁再来说说怎样对三角形分类, 师:其实,只要找到了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对生活中很多事物进行分类。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尝试尝试。

板书设计: 三角形分类

锐角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按角分 直角三角形 按边分 钝角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内容:第24—26页《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探索并发 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并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及创新意识和探究精 神,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同时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乐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等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探 索并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并能应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掌握探究方法(猜想,验证,归纳总结),学会用“转化”的数学 思想探究三角形内角和。

教学用具:表格、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

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一些知识,谁能介绍一下呢, 生回忆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分类,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等内容。

2、引入

三角形具有稳定形,三角形家族是一个团结的家族,但今天家族内部却发生 了激励的争论。播放课件,提问:它们在争论什么,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内角和)讲解:三角形内两条边所夹的角就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内角。每个三角形都有 三个内角,这三个内角的度数加起来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一)提出问题:

1、你认为谁说得对,你是怎么想的,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比较一下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呢,(二)探索与发现

1、初步探索,提出猜想。

(1)量一量?了解活动要求:(屏幕显示)A、在练习本上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并标注。(测量时要认

真,力求准确)B、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计算三角形内角和。C、讨论:从刚才的测量和计算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生回顾活动要求)?、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你们测量了几个三角形,它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从测量和计算 结果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在180左右。)(2)提出猜想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和计算发现了三角形内角和都在180度左右,那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测一下:三角形内角和是否相等,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板书:猜测)

2、动手操作,验证猜想

这个猜想是否成立呢,我们要想办法来验证一下。(板书验证)引导:180跟我们学过的什么角有关,我们课前准备了各种三角形纸片,你能不能利用这些三角形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一个平角呢,(1)、小组合作,讨论验证方法。(2)分组汇报,讨论质疑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 A、撕拼的方法

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3个角拼成了一个平角,所以三角形内角和就是180。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否都能得出相同的结论呢, B、折一折的方法 把三角形的角1折向它的对边,使顶点落在对边上,然后另外两个角相向对折,使它们的顶点与角1的顶点互相重合,也证明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讨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 C提问: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3、回顾两种方法,归纳总结,得出结论。(1)课件演示:两种方法的展示。(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3)总结方法,齐读结论

我们通过动作操作,折一折,拼一拼,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转换成了一个平角,成功的得到了这个结论,让我们为自己的成功鼓掌~齐读结论。(板书:得到结论)(4)解释测量误差

为什么我们刚才通过测量,计算出来的三角形内角和不是180呢, 那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操作等各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实际上,三角形内角和就等于180。

(三)、回顾问题: 现在你知道这两个三角形谁说得对了吗,(都不对~)为什么,请大家一起,自信肯定的告诉我。生:因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齐读)

三、巩固深化,加深理解。25页试一试)(小结: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虽然不同,但是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四、回顾课堂,渗透数学方法。

1、总结:猜想—验证—归纳—应用的数学方法。

2、介绍: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结论的由来;数学领域里还未被证明的其它猜想,如哥德巴赫猜想、霍启猜想、庞加莱猜想等。

3、课堂延伸活动:探索——多边形内角和 板书设计: 探索与发现(一)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猜想 验证 得出结论 应用 课后反思: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内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

1、课件、实物投影仪。

2、为每个小组准备5cm、6cm、7cm、12cm的纸条各一根。

3、一张三角形图。

4、米尺或三角板。

5、活动记录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老师想问一问,你们班的同学谁最高,请这位同学到台前来,请你来跨一大步,看看能跨多远。

师:有人说他一步能跨两米多,你们信吗, 师:学习了三角形边的知识我们就知道了。

课件出示什么是三角形,教师强调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那么下列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课件出示)

二、实践操作,探究学习

1、围三角形小游戏。

师: 再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要用纸条围三角形,需要几根,那如果给你三根纸条,你能围出三角形吗,(学生回答。)一定能吗,(学生回答。)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做一个围三角形的游戏。请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分别用课前准备的纸条围一围,看谁能围得又快又规范。

让学生说说从这个小游戏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用三根纸条,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也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时候要全面、周到。师:那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什么情况下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能不能围成三角形和纸条的长短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当一当小小数学家,一起来研究一下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师:怎么研究呢,就用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

2、分组围一围。

师:每个组老师发了4根纸条,分别是5cm、6cm、7cm、12cm。每次从中选三根,可以怎么选,(抽生说一说)分组围一围,并将围的结果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上。

3、集体探究。

(1)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6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

(2)请一个同学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用长度分别为5cm、7cm、12cm的纸条围三角形。

师:这三根纸条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得出: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不能围成三角形。(3)课件再演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4)我们已经知道了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围成三角形,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大胆猜测一下,什么情况下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猜测: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课件出示)在旁边画上“,”(5)初步验证猜想: 教师:这个猜想对不对呢,这需要进行验证。看看具备这样的关系的三根纸条是不是能围成三角形。

演示:三根纸条分别为5cm、6cm、7cm,5cm,6cm>7cm。再演示用这三根纸条围三角形。

演示:三根纸条分别为6cm、7cm、12cm,6cm,7cm>12cm。再演示用这三根纸条围三角形。(6)再次验证,引发矛盾,突破难点。

出示思考题:有三条线段,其中两条线段的长度和大于第三条,这样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呢, 小组讨论一下,再抽生说一说。(结合课件记录表引导学生。)师:那么,这句话应该怎么改一改才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 引导学生推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去掉“,”,添上“任意”。)(7)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那么一个三角形的三边有什么关系呢, 出示课前准备的三角形图,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引导推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板书)

3、再让学生翻到课本第82页,看一看今天学的内容,找出重点,划上喜欢的符号,再读一读。

三、深化认知,联系实际,拓展应用

过渡语:我们今天学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现在我们就来应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1、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后面打?,不能围成的打×。(1)4cm、9cm、5cm(2)8cm、7cm、6cm(3)3cm、10cm、5cm

2、数学课本第82页例3

3、尽管草地不允许踩踏,但还是被人们踩出了一条小路,这是为什么,我们能不能用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5、出示姚明图片,身高:226厘米;腿长131厘米。(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布置成课后作业。)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为什么姚明一步能跨两米多,他一步能跨三米多吗,6、挑战自我。(如果时间不充足,就布置成课后作业。)(1)任何三条线段都能组成一个三角形。()(2)因为a+b>c,所以a、b、c三边可以围成三角形。()(3)以长为3cm、5cm、7cm、10cm、12cm的五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构

成()个三角形。

(4)你能用4根同样长的火柴棍围成一个三角形吗,5根呢,6根呢,四、全课小结。

五、布置课后作业:练习十四第4题。(第86页)

六、板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课后反思: 四边形分类

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四边形分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四边形边的特征,会给四边形分类。2(过程与方法: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

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我探索的意识和勇于

创新的精神。

教具准备:各种四边形(卡纸),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师:同学们,谁可以说说什么叫四边形, 师:请你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或见过哪些四边形,(板书:四边形)想好了就请给大家说一说。

师: 你能把这些四边形分一分类吗,这节课咱们根据四边形各自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

(揭示课题,出示课件标题页,同时板书:分类)

二、分类探究 活动一:分一分 1(观察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8个四边形,它们的边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自由发言。)、呈现如下图形。? ? ? ? ? ?? ? ? 2(分类

师:你能用聪明的小脑袋试着把它们分分类吗,分好后在四人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分法,并说说你这样分的理由。

(学生分组进行分类、探究,课件配以舒缓的音乐。教师巡视各组情况,重点指导学生说说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反馈

哪个组先来说一说你们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各是怎么分的, 学生通过视频展台演示分类方法,并说出每一组四边形的特点,再尝试给每一组四边形起一个名字。

师:还有哪个组有补充或有不同意见的,(允许各组分类方法多样化。)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提问:为什么这样分,你的理由是什么, 4(归纳

师:智慧老人看到大家得出了这么多种分法,他也带来了一种分法(课件演示),智慧老人为什么这么分呢,引导学生找出同一类图形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定义。在学生明确了以上各组图形的特征以后,教师重点指出: A组的图形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它们都是平行四边形。B组的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它们都是梯形。

C组的图形没有平行的边,就叫做四边形。(本课暂不研究)呈现分类结果: A类: ? ?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 ? B类: ?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 ? C类: ? 两组对边都不平行 ? 活动二:找一找,填一填(8分钟)1(生独立做完后汇报。

2(全班交流:你是根据什么特点这样分的,进一步体会这两种图形的特征。活动三:议一议(5分钟)(淘气在我们图形王国游玩的时候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

助他解决吗,)

小组讨论:平行四边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吗,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两组对边平行,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引导学生填一填集合图:(1)教师出示这个集合图,让学生讨论如何填。(2)教师指导完成。平

行 长方形 梯 四正方形 形 边 形

四边形

三、巩固新知 项目一:谁是拼图高手, 要求:挑选2个图形分别拼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项目二:小小魔术师(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剪法,个别展示。)教师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上述两项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对于优胜者给予表扬和奖励。

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课后反思: 买文具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借助面积模型,经历探索简单小数乘整数算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口算,并能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通过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转化方法的数学思维。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能够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乘整数的得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乘法。你们还记得吗,好,老师就考考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出示课件)7×2 =()+()=()5 + 5 + 5 =()×()=()8 + 8 + 8 + 8 + 8 + 8=()×()=()

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的()的()的简便运算。

师:恭喜你们,挑战成功~但是要摘取数学王国的皇冠,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在探究新知识前,我要带你们去个地方。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课件出示情境:文具店)。

师:熊妈妈的文具店开张了,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是什么文具, 师提问:那你能根据图中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三、探索新知

师:刚才我们从买文具情境中,提出了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就选其中一个问题,一起来研究研究。

(一)探究小数乘法的意义。

每块橡皮0.2元,买4块橡皮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师:我们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只列算式不计算)指名让学生说出算式。(0.2 × 4;0.2 + 0.2 + 0.2 + 0.2)师提问:大家看这算式,0.2是什么数,4是什么数? 师:对,这个是小数乘整数,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小数乘整数。(出示课题)师提问:大家再来看这乘法算式,你能说说这0.2 × 4 表示的意思吗, 师:对了,大家看这算式,那是怎样的数的和呢,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呢,师:小数的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探究算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然后进行交流算法。

师:小数乘法的意义我们已经知道了,你能算了吗,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4的得数,(0.2 + 0.2 + 0.2 + 0.2;师提问:谁愿意说说,你是怎么算出0.2× 0.2元=2角,4×2角=8角,8角=0.8元,0.2×4=0.8。)师:恩,我懂了,是4个0.2相加的和,就是我们0.2 × 4的意义,原来你运用的是小数乘整数的意义。(0.2 + 0.2 + 0.2 + 0.2)师:老师这,也有一种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板书)师:0.2元,老师想把它转化为整数,那老师要怎么办呢, 师:0.2元=2角,那2角 × 4是求4个什么,(提醒学生说完整)师提问:你能说说8角是几元吗, 师:好,你真棒,这位同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法的新问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那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算法吗, 师:那老师有一个朋友——笑笑,它非常不服气,他看到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他也想出了和你们不一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那我们一起来看看笑笑是怎么做的呢,(借助直观模型计算)师提问:笑笑用一个长方形代表1元,把它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元, 师:每块橡皮是0.2元,谁来说说笑笑应该涂几份呢,为什么, 师:一块橡皮涂2份,那4块橡皮要涂几份呢,谁来帮帮笑笑呢, 师:那8份就是几元呢,谁来说说, 师:好,说得很好。这位同学说的这个方法,就是把小数乘法的新问题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这种方法在数学上叫做转化。

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小数乘整数的方法,有这几种方法,第一种,我们是运用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来计算的;第二种则是把小数乘法的新知识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知识,用旧的知识推出新的知识;第三种则是借助面积模型,体会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三)自主探索

师:同学们,这些方法都学会了吗,好,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

提问:买3把尺子需要多少元,(出示课件)师:请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计算。(学生计算,教师巡视)指名让学生汇报。

四、深化运用,巩固新知。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买了什么文具,我们还可以买什么文具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解决这几道题。

1.课本“练一练”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2(课本“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3(课本“练一练”第3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

五、回顾小结,质疑问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交流,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数学的魅力大不大,希望同学们能用你们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

板书设计: 买文具

乘法:求几个相同小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课后反思: 小数点搬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35--37小数点搬家.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小数点搬家”这一童话故事,使学生探索出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能灵活运用探索出的规律。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同学们,我们班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大家先鼓掌表示对他们的欢迎~除了这些老师,还有些朋友想参加今天的学习,大家欢迎她们的到来。(贴小娃娃)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

问:同学们,这里总共有多少个娃娃,用数几表示,这个红娃娃又可以用几来表示呢,红娃娃1是娃娃总数10的多少呢,娃娃总数又是红娃娃的多少,2、大家说的真好,下面还有几组数,看看它们是如何变化的,二、童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屏幕上现在出现的是多少,(285)(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85。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

瞧~又来了一位好朋友。我们来瞧瞧它到底有多大本领吧

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8的中间(28.5),再跳到2和8的中间(2.85),最后又跳到了2的前面,(0.285)小数点说:“我在285的数字之间跳来跳去,挺有趣的。你们知道吗,我在搬家的时候,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小数点让原来的285一会儿变成了28.5,一会儿变成2.85,0.285,看来小数点的本领还真的呀~我们就一起去蚂蚁餐厅看看“小数点搬家”给餐厅带来的变化吧~

(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三、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一)观看动画:(动画)蚂蚁开了一家餐厅,标价,4.00,小数点觉得很奇怪“没有客人,这可怎么办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4的前面(,0.4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吧~”小数点又往左再搬到了一次家(,0.04)。餐厅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

(二)分析探讨,找出规律

师:小数点向哪边搬家的,蚂蚁餐厅从一个客人都没有,到现在生意比以前更兴隆。这是为什么呢,(生说)师: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回来后,快餐价格的具体变化。这些变化是不是有一定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 1.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2.小数点移动后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 3.小组汇报。

汇报交流,在得出大致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老师小结归纳: 1小数点向左移动 1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10 1小数点向左移动 2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100 1小数点向左移动 3 位,这个数将缩小到原来的;1000 来了这么多客人,蚂蚁真开心呀,可月底一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时,快餐价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让学生先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

试一试

小数点向右移动1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 2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小数点向右移动3 位,这个数将扩大到原来的 1000 倍;„„ 师:谁来说说小数点向右搬家的变化,为什么后面写着省略号,你能再填一句吗,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了小数点右移,原来的数就会扩大(板书:右移扩大),小数点左移,原来的数就会缩小(板书:(左移缩小)。

四、综合应用

通过刚才小数点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数点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规律,小数点真是个神奇的小家伙,我们在学习中应如何应用它呢,1、下面的数与0.285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2.85 2850 28.5 0.0285 0.00285

2、我会摆

11618缩小到原来的(61.8);缩小到这个数的(0.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10100 倍(6.18);扩大到这个数的1000倍(6180)强调:小数点无论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都用0补足。

3、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 扩大到原来的 ,倍;如果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4、0.09×10= 0.09×100= 0.09×1000= 53.8×10= 53.8×100= 53.8×1000= 3.1?10= 0.82?10= 0.71?100= 5.12?100= 356.1?1000=

5、我会选:(1)、把8.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2)、把一个小数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可以通过把小数点()得到。(3)、把0.06的小数点去掉,这个数就()1(4)、把最大的三位数缩小到原来的,得()1000

6、我会算: 3.9×100= 71.2?100= 18.5?10= 0.84×100= 0.6×1000= 23?1000=

7、判断对错~(1)0.56×1000=560()(2)4.7?10=0.047()(3)0.85×100=850()

(4)3.69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数扩大20倍。()(5)去掉1.04的小数点,这个数就扩大100倍。()

五、故事《小数点的悲剧》总结并结束本课

六、作业:数学课本37页第七题。板书设计: 小数点搬家

左移缩小 小数点 右移扩大 缩小到原数的(一位)扩大到原来的10 倍 10 1 缩小到原数的(两位)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100 1 缩小到原数的(三位)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1000 课后反思: 街心广场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第四课时教材38-39页。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究关系的过程,渗透观察,比较的能力。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

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和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具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迁移知识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看这组题目,看谁的反应最快。0(34()=34 5300()530 27()=0.027 3.06()=30.6 6()=0.06 0.143()=143 生口答。(教师指一个小组来口答。)师:同学们完成得真好~现在我们来看0.34×100=34这道题目,谁来说一说为什么要乘以100,6?100=0.06为什么要除以100, 师: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吗, 师:他说得真好,这就是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点搬家的规律进行运算的。

(意图:利用旧知识,为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做迁移,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课件:街心广场的平面图)师:接下来,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幅街心广场的平面图,说一说从图中,你获得

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师:还有吗,(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提高了学生收集信息,并利用信息提出不同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师:同学们的问题真多,现在我们准备来解答这三个求面积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

算在课堂练习本上。(学生做,老师巡视)(学生做完后,老师指名汇报。)师:你来汇报一下街心广场的面积怎么求, 师:花坛的面积怎么求,你来回答。

师:嗯,很好~请你再说一说每块地砖的面积怎么求,。(该学生列出算式但是回

答不出得数)(停顿一下)好的,没关系,谁让帮他~愉婷你来。师:欣慰同学,你明白了吗, 师:好的~有几个同学的结果和愉婷同学一样,(看学生的举手情况)嗯,同学们,这是一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是新知识,我们还没有学过,但已经有同学能正 确计算出它的结果了,谁来说一说,计算0.3×0.2时,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计算出0.3×0.2的积, 0.3米=3分米 0.2米=2分米 2223×2=6(分米)6分米=0.06米 2 所以0.3×0.2=0.06(米)(板书在黑板左边)师:你真棒~懂得用单位换算的方法,把小数转化成整数来计算。同学们,转化

可是数学中一种经常用到的好方法~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用竖式(师板书竖式)0(3 × 0(2 0(0 6 0.3×10=3 3×0.2=0.6

0.2 +0.2+0.2 =0.6 所以0.3×0.2=0.06(米2)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关于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除了可以用单位换算的方法

来计算,还有新的方法等着我们一起去探索,下面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像0.3×0.2这样的小数乘法中,乘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事先写好,贴上黑纸,撕开)

三、观察比较,初定结论

师:同学们,让我们回过头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

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点击出现三个面积横式。)请同 学们在小组内把你的发现说一说。(黑板上板书三个竖式事先写好,贴上黑纸,撕开)(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教师巡视)师:老师将这三个长方形面积计算的算式用竖式呈现出来。首先让我们先来比较一

下前两个竖式,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师:有不同意见吗,这里又用到了什么规律,是什么引起了积的变化, 师:嗯,看来学了知识同学们都懂得应用。还有要补充的吗, 师:反过来比较,你发现了什么,3要如何变成30,2要如何变成20,6呢, 师:有其他看法吗,接下来我们再来比较一下后面这两个竖式,你发现了什么, 1师:为什么积要缩小到原来的呢,你发现了什么,同学们讨论一下。100(让学生小组内先讨论,再进行汇报。)师:还有谁要补充的吗,是根据前面的结果推理出来的。同学们,你们的想法和这

个同学一样吗,(一样)同学们是什么引起积的变化,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请注意看,你发现了什么,(老师用手遮位了小数乘法竖式中的小数点和0,让学生通过这个小小的动作感受一下小数乘法的计算可以通过转化成整数乘法的方法来计算,再结合小数点的移动来得出正确的结果)学生发现了算式变成了整数乘法,就明白了原来小数乘法可以先用整数的方法计算,再根据乘数的变化得出积的变化规律。

让学生说一说。

师:是这样的吗,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得到了一个结论,要质疑这个结论是否正确,最好的办法就是验证一下。

三:质疑验证,巩固应用

1、完成课本43页试一试

师:请同学翻开书本43面,完成试一试的题目,用这个结论来试一试,你发现了什么,与同学进行交流。

让学生分小组完成这道题目,并汇报。师:接下来我们来汇报一下。

上一篇:主题班会微型课下一篇:网络广告新形势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