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国学经典

2024-07-03

五年级国学经典(精选8篇)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1

1、《老人与海鸥》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活跃,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2、《跑进家来的小松鼠》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译文:有钱的人房间装饰得很华丽,有仁德的人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

3、《最后一头战象》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就先要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4、《金色的脚印》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终,明确它们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18、《十六年前的回忆》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译文:君子有个大原则,就是必须用忠诚信义来争取民心,骄横奢侈就会失去民心。

5、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译文:创造财富有个大原则: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创造得迅速,使用得舒缓,这样国家财富就可以经常保持充足。

《中庸》

17、《和田的维吾尔》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译文:天赋予人的品德叫做“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做“道”,使人修养遵循道就叫做“教”。

21、《一夜的工作》

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译文:喜欢向别人请教,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消除消极的东西,而宣扬人们的善行;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恰当的做法施行于人民。

9、《学奕》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译文: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24、《鲁滨孙漂流记》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论语》

6、《月光曲》《学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学习知识而又能经常去复习、练习,不也是很令人高兴的事么?有朋友远道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么?

5、《伯牙绝弦》、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竭尽全力了吗?和朋友交往免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知识,是否用心认真地复习?

3、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花言巧语、假装和善的脸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的!

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的东西确立了,仁道也就产生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行仁的根本吧!

9、《学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承认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惘,无所收获;只是思考而不读书,有时就会空想,疑惑不解。

7、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三十岁开始自立,四十岁面对一切事情都能明白其中之理而不被迷惑,五十岁了解宇宙自然之理,六十岁时对别人所说的话能分清是非,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随意而为,但一切行为都不会超越规矩准则的。

8、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君子亲密团结而不想到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亲密团结。

22、《卖火柴的小女孩》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已经做过的事就不要再解释了,已经完成的事就不要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就不必再追究了。

23、《凡卡》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君子晓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财利。

7、《蒙娜丽莎之约》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译文:腐朽的木头不可用以雕刻,腐土一样的墙壁是不可以被粉刷的。

9、《两小儿辩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明而喜爱学习,向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并不感到耻辱。

25、《汤姆索亚历险记》三思而后行。

每件事情都要经过多次考虑,然后才去行动。

28、《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人一路同行,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向他们学习,不好的地方自己如果有就要改正。

10、《匆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消逝的时间,像流水一样呀!日日夜夜一刻不停地流去。

18、《十六年前的回忆》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却不可以强使一个男子汉的志向改变。

24、《鲁滨孙漂流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如果不是天气寒冷,就不会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少落叶的。

12、《顶碗少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聪明的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孟子》名句欣赏

29、《我最好的老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译文: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0、《为人民服务》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译文: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18、《十六年前的回忆》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

译文:天降的灾祸还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无法逃脱的。

5、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译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译文: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5、《藏戏》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译文: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21、《一夜的工作》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译文: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天下的共同原则。

5、《伯牙绝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译文: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18、、《十六年前的回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译文:富贵不能使我的思想迷乱,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节操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14、《北京的春节》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

译文:我爱人家,人家却不亲近我,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仁爱还不够吗?我管理人家,人家却不受我的管理,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智慧和知识还不够吗?我有礼貌地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那得反问自己,自己的敬意还不够吗?

1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译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家必先有自己被攻打的原因,别人才攻打它。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所喜欢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欢的,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鱼去取得熊掌。生命是我所喜欢的,义也是我所喜欢的,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拥有,就舍弃生命去取得大义。

19、《灯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 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诗经》名句欣赏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译文: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中小洲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对象。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译文:紧紧拉着你的手,愿意白头偕老。

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译文:一天不见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秋长啊!

16、《各具特色的民居》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译文:我已决心离开你,去那理想新乐土。

7、《蒙娜丽莎之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河畔芦苇白茫茫,夜来清露凝成霜。我所思念的那个人,正在河水的那一方。

6、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译文:心中这样爱着他,为什么不大胆向他/她诉说?爱情的种子深埋心中,何时能忘,不受折磨?

《尚书》名句

1、静言庸违,象恭滔天。译文:花言巧语,阳奉阴违,貌似恭敬,实际上对上天轻慢不敬。

2、侮慢自贤,反道败德。

译文:轻慢众人,妄自尊大;违反正道,败坏德义。

3、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译文:没有经过验证的话不轻信,没有征询过众人意见的谋略不轻用。

4、视远惟明,听德惟聪。

译文:能看到远处,才是视觉锐利;能听从好话,才是听觉灵敏。

5、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译文:就好像把网结在纲上,才能有条理而不紊乱。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译文:玩弄人会丧失德行,玩弄物会丧失抱负。

7、为山九刃,功亏一篑。

译文:譬如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只差一筐土,还是不算完成。

《礼记》名句

1、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译文:傲慢不可滋长,欲望不可放纵,高洁的志向不可满足,享乐之情不可无尽。

2、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译文: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3、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译文:那些能博闻强记而且能礼让,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称之为君子。

4、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译文:能知道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人。

8、《我的舞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译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为好的器具;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6、《月光曲》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译文:善于唱歌的人,能让人沉浸在他的歌声中;善于教学的人,能让人继承他的志向。

7、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译文:开头虽然只有毫厘的差别,到后来却错到千里那么远了。

《易经》名句

27、《千年梦圆在今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译文:天道刚健,君子以天为法,故而自强不息。

26、《跨越百年的美丽》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译文:君子以学习来积累知识,以多问来明辨是非,以宽容待人,以仁心行事。

13、《手指》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译文:两

人同心,像刀那样锋利,可以切断金属。同心的话,像兰花那样幽香。

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译文:道行不通时就得变,变了之后就会豁然开通,行得通则可以长久。

5、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天下人要归同一个地方,只是道路不同;达到同一个目的,只是思虑多种多样。

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译文:不积累善行达不到成名,不积累恶行达不到灭身。

7、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见善就向他学习,有过就改。

《左传》名句

1、多行不义,必自毙。译文:多作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我灭亡。

3、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恶行中最大的恶。

4、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译文: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存,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露出来受寒。

5、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译文:哪个人没有犯过错误呢,有了过错但能够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6、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译文:举荐人才,不要把有道德的人遗漏;赏赐爵禄,不要忘记有功劳的人。

7、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译文:处于安乐的环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想到了就有防备,有了准备就会免遭祸患。

11、《桃花心木》末大必折,尾大不掉。

译文:树梢大于树干,树就要折断;尾巴大了就一定不能摇摆灵活。

11、《桃花心木》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2

沈阳市皇姑区珠江五校是国学经典教育在区域内的首倡者, 历经十年磨一剑, 不断实践与反思, 让珠江五校在与经典文化同行的路上成为文化育人的最大受益者。

两年·春种——校园文化催生特色

走进新世纪, “小升初”考试被取消, 对于教学高质量的珠江五校, 没有了考试成绩领先的杠杆与美誉, 学校发展何去何从?不用考试衡量教育成果, “素质教育”在哪里?

2003年初, 春天带来校园的万物生机, 程林校长带来“会说话”的石头与墙壁。在萌动的绿草映衬中写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文化石端然挺立, “厚德楼”内的孔子塑像和“龙文渊”展板穿越千年, “行知楼”、“明志楼”……于无声处, 国学经典教育氛围渐渐浓厚。

从校园文化解说词, 到教师自编的《赏经》教材, 简易国学课程行走在珠五。学生在文化石前大声诵读“弃燕雀之小志, 慕鸿鹄以高翔”, 在成语展板前聆听“凿壁偷光”“划粥割齑”。在央视的百家讲坛红遍华夏之前, 老师们的“国学讲经坛”已在珠五窖酿了坛坛好酒。

师生们一面惊喜地发现, 教育不仅是教教材, 不仅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夯实, 不仅是听说读写、作业考试, 更是文化的绵延, 思想的对接, 民族精神的传承;一面在《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学习热潮过后, 梳理着叠叠困惑:国学经典的涵盖领域如何界定?教师文化积淀的深浅与国学经典的厚重如何交融?不同学年如何优化国学课程?怎样实施国学教学评价?走出课堂诵读, 国学精神落脚何处?

同时期的实验学校大抵面临同样困境, 对此, 珠江五校没有浅尝辄止, 而是坚持知行合一, 从“专家引领”到“文化自修”、“关注课内”、“拓展课外”、“完善体系”等五方面入手, 让国学教育成为珠五的精神底色。

五年·夏花——教育实践夯实特色

《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 恒久之至道, 不刊之鸿教也。”其中的“经”便是每个民族都有的传承自己文化印记的载体, 在中国, 这一载体便是“国学”。“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 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它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历史、地理、政治、经济, 旁及书画、音乐、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诸多方面。国学文化是中国的根, 也是中国的魂。国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005年, 国学课程正式纳入珠江五校课表, 每周两课时。为避免对国学经典遴选的错误与解读的偏颇, 学校加入中国教育学会孔子研究会, 并成为中国教育学会国学实验基地。学校选派多名教师参加国学课程研修班, 参照孔子学会的《国学经典读本》修订校本教材。随着国学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入, 教材多元化、教法多样化、活动立体化、评价生活化的“四化”模式, 让珠五的国学教育步步深入。

1. 教材多元化。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 单一的《论语》《诗经》《大学》渐渐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渴望, 编撰一套具有珠五特色的国学教材成为学校文化发展的必然。在广泛征求一线教师意见的基础上, 学校确定了国学教材编写的主题思路为“养德、明志、启思、导行”, 内容选择上体现“兼容并蓄, 择善从之” (既有百家思的汇聚, 又有民族文化的精华, 包括儒、道、墨、名等各家思想, 56个民族的文化累积, 外来文化的吸纳与发展, 文学、艺术、绘画、书法、建筑、农业等辉煌成就……) , 形式上以“仁”“义”“礼”等思想内容为主体, 将国学与礼仪、国学与赏经、国学与演讲、国学与数学、国学与艺术、国学与体育有机结合, 使本次教材的编写呈现出与众不同的亮点。

确定编写思路后, 学校组织“精兵强将”, 成立6个编写小组, 相关教师从研究性学习入手, 结合教学经验与学生特点编写教材初稿。学校聘请家长中相关专业研究人员成立“国学学术委员会”, 由他们审定教材, 并本着边实践边调整的方略, 将6年定为一个实验周期。2011年9月, 饱含教师心血的国学系列教材正式结集印刷。

为丰富国学教学内容, 我们在国学课程中鼓励个性化的班本特色学习, 如韵文诵读类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幼学琼林》《中华童铭》《千字文》《百家姓》《唐诗·宋词·元曲》;常识普及类的《文字的奥秘》《对联》《三十六计》《中国京剧与脸谱》《中国古代建筑》《国学常识积累》等。

在学科教学中, 学校也要求教师渗透国学思想。语文课在低年级诵读古典诗词、高年级鉴赏古典名著;音乐课经典诵唱、古乐赏析;美术教师将书法、国画引入课堂;体育教师创编了“篮球君子操”“竖笛君子操”, 将健身运动与民族文化的精髓融为一体。

10年间, 国学教材成为珠江五校国学教育的重要载体, 其高质量的编写水平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央精神文明办主任、中宣部副部长王世明在视察时对珠江五校的《国学教育立人系列校本教材》给予了高度关注。这部涉及学校教育教学方方面面的系统校本教材, 将填补国内基础教育尚无“多元一体的完整国学教材”的空白。

2. 教法多样化。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诵读国学, 学校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论语》《大学》《孝经》《道德经》等国学精粹积累部分, 低年段以熟读成诵、不求甚解为主;中年段在诵读的基础上,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感悟, 然后背诵;高年段在背诵的基础上, 加入反思和批判性学习, 辩证地接纳古代先贤的观点和学说。

班本特色部分, “韵文诵读类”班本特色的教学与“国学精粹积累部分”大体相同, 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积累, 建议采用“国学小讲坛”每日晨读等方式学习;“常识普及类”班本特色坚持“自主”“合作”“探究”, 建议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做好小课题选题指导、研究过程跟踪、研究成果展示等工作。

推荐常用教学模式为:复习导入—配乐诵读—故事理解—联系生活—熟读成诵—总结升华—内容拓展—导行实践。“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授之以法”是我们指导学生国学学习的不二法门。

3. 活动立体化。

学校还将国学教育贯彻到学生的每日常规, 以此涵养“净敬之气”, 培养学生的君子雅行。如一年级以“温良恭俭让”为主题开展入学教育, 中高年级以“传承儒雅之风, 学做少年君子”“文明志愿者在行动”为主题, 落实学生“自主成长、自我管理”的目标。我们还把传承国学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以英雄中队的社会实践为途径, 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 培养责任感, 锻造精进之气, 健身励志。如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契机, 组织学生访问福利院、参加社区公益活动等。

与此同时, 学校精心打造古筝、二胡、京剧、书法、国画、围棋等自主选修课程, 充分发挥校园网站、广播站、社会实践基地的作用,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让国学文化的薪火在珠五学子身上发扬光大。

4. 评价生活化。

国学育人评价不在于一张试卷、一个分数, 而在于对文化长期熏陶而生成的一个人的整体气质的动态评价。

在校园, 每一个给老师的标准敬礼都是学生用行动阐释“礼仪之道”;在家中, 每一个关爱父母的举动都是孩子用心灵注解“孝心之道”;每年6月和12月的国学积累月, 都有铿锵的国学交响乐在校园回荡;每学年一次的“国学经典烛照童心”国学小讲坛擂主争霸赛, 选手们都展示着引经据典、满腹经纶的本领和成果。

伴随着国学状元班的评选, “与人为善”“仁者爱人”“止于至善”的德行准则润物无声地滋养着学生的心灵。

三年·秋实——国学立人孕育特色

近三年, 珠江五校发展成为拥有203位教师, 3800多名学生的皇姑区教育旗舰校。在郑斌校长的带领下, 学校提出“优质教学立名, 艺术教育立校, 国学教育立人”的办学思想。在珠五国学教育底色下, 将“立人”作为学校工作的主旋律, 用国学文化孕育珠五的个性与风采。

1.吐故纳新, 全面注释“国学文化立人”的内涵。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 气象氤氲, 绵延悠久。上下五千年, 几经兴衰考验, 依然熠熠生辉, 是中国人极为宝贵的精神纽带和思想资源。对于国学文化的传承, 首先是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传承。在中华文化价值体系中,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和合中庸、经世致用等思想历久弥新。

学校从对国学精神的理解入手, 将“立人”的实践轨迹确定为立言、立行、立德。在学校教师中开展“立人”文化的研讨, 在广大家长中进行“立人”文化的调研。结合校情, 修订“国学文化立人”的文化内涵, 即:

基于此, 学校重新梳理、明确办学理念和管理理念, 重新规范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修改校徽、校歌歌词、网站设计风格等, 让国学文化立人的灵魂与精髓融入学校的点滴细节。

2.涵心养性, 方寸空间凸显国学的表现与存在。

珠江五校是皇姑区政府、皇姑区教育局投入资金重建的皇姑教育旗舰校, 是2011年政府为百姓做的10件好事之一。2012年9月学校回迁, 校舍庄严、厚重, 设备设施先进、齐备, 宽敞的教室、绿化的操场, 让师生赏心悦目, 乐学其中。

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让一花一木, 一墙一屋都成为育人的同盟, 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煞费苦心。“1475”工程, 是珠五人共同的蓝图与梦想:

“1”是指珠五校园建设围绕一个主题:薪火相传, 写意珠五。

“4”是指教学楼4个楼层按照4个板块整体规划, 也是校园文化最铿锵的律动——

一楼:书海徜徉, 学而不倦。 (将经典读物、儿童读物在走廊的书架开放式陈列, 让书籍成为学生成长的土壤。图书漂流是珠江五校流动的风景线)

二楼:国学长廊, 贵和尚合。 (用展板、塑像、格言的方式将国学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 如名人简介、成语故事、四大发明、名人名言等, 让学生耳濡目染于瑰丽的国学殿堂, 将见贤思齐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

三楼:星汉灿烂, 瑰丽艺术。 (艺术教育立校是珠江五校的特色之一, 三楼围绕天籁之音乐之美、婀娜多姿舞之美、书法绘画境之美、巧夺天工建筑美展开)

四楼:科技创新, 格物成器。 (从四大发明到火箭登月, 无处不彰显智慧之美, 倡导创新精神, 也是对国学文化的最佳传承方式)

“75”代表75个班级, 各班自主设计班级文化, “我的地盘我做主”。班主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与家长委员会的代表共同商议班级文化建设方案。国学小讲堂、英雄旗帜代代传、勇夺智慧星、今天你进步了吗、书法绘画作品展等设计, 让班级建设个性鲜明。

学生漫步校园, 善学、仁爱、和美、创新时时相伴, 传统文化沁入身心, 携一路清新, 徜徉于求学的乐土。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3

仁者、勇士、智者,世间三才

原典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可使出费;勇士轻难,不可惧以患,可使据危;智者达于数、明于理,不可欺以诚,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直者,积于曲;有余者,积于不足也。此其道术行也。

译文

不能用金钱来诱惑那些仁人君子,因为真正的仁人君子必然不看重金银珠宝,反而可以让他们捐出资财;不能用祸患来恐吓那些勇敢的壮士,真正的勇士自然会轻视危难,反而可以让他们镇守危地;一个有智慧的人,通达礼教,明于事理,不可假装诚信去欺骗他们,反而可以给他们讲清事理,让他们建功立业。这就是所谓仁人、勇士、智者的“三才”。因此说,愚蠢的人容易被蒙蔽,一个不肖之徒容易被恐吓,贪图便宜的人容易被引诱,所有这些都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一旦“道数”得到实行,就可以由微弱积累成强大,由弯曲积累成直壮,由不足积累成有余。

《姥姥语录》选读:我不敢为她送行

文/倪萍

我不敢为她送行

姥姥说:“有了人便有了一切……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

哥哥又来电话了:“妹妹,姥姥明天就火化了,你要不要来看最后一眼……来不来……来吗……我们等不等你……说话呀!”

我其实是说话了,哥哥没听见。是啊,不出声儿的话,谁能听见?哥哥挂了电话,他知道我哭了。因为是第三个电话了,第三次不出声的哭。

嗓子被热泪堵着,脑子被姥姥搅成了一团。想去又不敢去,不去又知道这真是最后的一眼,是真正意义上与姥姥见的最后的一面。

“看一眼”,天哪!这是人间最看不得的一眼了。

理智与情感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你才知道它们是粘在一起的,根本掰不开。行为到了“生离死别”这个一生只能用一次的四个字上,可思维是不听脑子指挥的。

“看一眼”,看什么?看着姥姥被大火烧了?

姥姥一辈子最怕火了。白皙的皮肤,瘦小的身躯,只有九十斤的姥姥,一堆儿女,十间大房子,这一辈子不一直在燃烧自己吗?姥姥是从里往外烧,慢火熬着自己,暖着别人,连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这个小脚老太太一直把自己烧得周身通透,连骨头都要焦了才无奈地躺下,这一躺就要被“规定动作”彻底燃烧了……燃烧了还被戴上美丽的花环叫“生生不息”,我怎么不信啊?怎么这么不情愿啊!

我问姥姥:你能承受吗?

我问自己:我能面对吗?

年轻的姥姥曾不怕火,灶膛里的火不旺了,姥姥敢把头伸进去用嘴吹火,一口气进去,一团火苗又把姥姥送出来。锅里顿时就冒热气了,姥姥的眉毛被燎去了一半儿,只为省根火柴。少了半个眉毛的姥姥好看又好笑。姥姥的办法是大师级的,小手指头蘸着灶膛上的烟灰往眉上一抹,都不用照镜子,一对儿弯眉又回到姥姥的脸上。

姥姥家里也曾遭遇过火灾,那是姥爷亲手点燃的大火。失去儿子的姥爷神情有些恍惚,他总觉得小舅没死,在蚊帐里睡觉,他把家里所有的蚊帐都拿出来烧了。舅舅们要去扑火,姥姥不让:“烧吧,烧了他心就熨帖了(舒服了)。蚊子咬几口死不了人,儿子咬爹,那个疼是谁也替不了的。”“有了人便有了一切”,毛主席的许多指示在姥姥的生活中都是座右铭,“多贵的东西都赶不上人贵”。蚊帐在那个年代是家里的大件呀,被烧的七顶蚊帐都是妈妈从青岛买来的化纤尼龙有顶有边的好蚊帐,姥姥说她连眼皮儿也不抬地让姥爷烧。

蚊帐被烧成了一堆儿一堆儿的灰,姥姥一堆儿一堆儿地打扫着。姥爷的神情一天天坏起来,姥姥一天天地害怕火了。火柴一盒一盒地被姥姥揣起来,出远门儿的时候姥姥都装在口袋里,再后来姥姥睡觉都把火柴揣在身上,因为姥姥知道,失去儿子的父亲心痛的火种随时都会被点燃,更何况那些年姥爷基本上是用酒精支撑着生命,无情的大火随时都会吞噬这位可怜的烈士之父。

火化,多么文明的举动。

烧了,多么可怕的行为。

这回烧的既不是眉毛也不是蚊帐,是整个的姥姥。

大火要烧着你了!姥姥你受得了吗?会疼的!

我原以为痛苦提前说出来,有准备了,苦就变淡了;我原以为聪明的姥姥提前明白了关于人生的死,轮到自己死就不必害怕也无需担当了。錯了,一点用也没有!这也许就是生命的魅力,不管你是谁,将要结束生命时都会害怕,都会眷恋生命,眷恋你曾无数次地抱怨过的这个社会、这个家、这里的人、这里的一切。人世间的许多“真理”,不经过实践的检验,你永远不要说这是真理。只有死过的人才有权利说死到底是解脱还是捆绑,可是哪个死人回来说过?都是活着的人在煞有介事地说。多么没有道理啊!多么让人信不起啊!

拿起电话,拨着哥哥的号码却不敢按下“OK”键。

开始收拾箱子了,订机票了。

去跟导演请假,又是说了半天一个字没说出来。

我像孤儿一样,无助地站在导演面前,好像这个世界上我不再有亲人了。不至于吧?都快五十岁的人了,应该清醒地知道,死去的人是不知道疼的,可我是活人啊,我知道疼啊!

我过不去这个坎儿,为什么养育了我们一辈子的姥姥要被我们烧了呢?我无知,但谁知道呢?

我终于是没去。

哥哥说,抬着姥姥的遗体从六层下楼梯去火葬场的时候,担心殡床太长在楼梯拐弯处不好拐。结果他看见拐弯的时候姥姥把腿蜷起来了,很自然地拐过去了。真神了!哥哥还说,那天的姥姥特别漂亮,满脸的笑容。

哥哥是个最实在的国家干部,说话最诚实,怎么会迷信呢?他是真的看见了,我也真的相信了。姥姥死了都怕麻烦别人。

姥姥说:“麻烦别人自己心里是苦的,帮着别人自己心里是甜的。给人一座金山是帮,给人一碗水喝也是帮。你帮了别人,早晚人家也会帮你,不信你试试?这一辈子你试不出来,下一辈子你孩子也能试出来。”

哥哥说去的人很多,和姥姥有关的人都去了。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4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意

【北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南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增广贤文》

(一)第1则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第2则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第3则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第4则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第5则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第6则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流水下滩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第7则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第8则

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第9则

为人莫做亏心事,半夜敲门心不惊。

第10则

当时若不登高望,谁信东流海洋深。

两人一条心,有钱堪买金。一人一条心,无钱难买针。

第11则

莺花犹怕春光老,岂可教人枉度春。

第二单元

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秋山

【唐】张籍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钟山即事

【北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增广贤文》

(二)第12则

黄金无假,阿魏无真。

第13则

客来主不顾,应恐是痴人。

第14则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

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第15则

闹里有钱,静处安身。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第16则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第17则

莫信直中直,须防仁中仁。

第18则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第19则

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第20则

守口如瓶,防意如城。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再三须重事,第一莫欺心。虎身犹可近,人毒不堪亲。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第21则

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第三单元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增广贤文》

(三)第22则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平生莫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第23则

士者国之宝,儒为席上珍。

第24则

若要断酒法,醒眼看醉人。

第25则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

第26则

积金千两,不如明解经书。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仓廪虚兮岁月乏,子孙愚兮礼义疏。

同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茫茫四海人无数,哪个男儿是丈夫。美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

第27则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庭前生瑞草,好事不如无。

第28则

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百年成之不足,一旦败之有余。

第29则

人心似铁,官法如炉。善化不足,恶化有余。

第30则

水至清则无鱼,人太察则无谋。

知者减半,愚者全无。

第31则

是非终日有,不听自然无。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第四单元 竹枝词(其一)

【唐】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竹枝词(其二)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增广贤文》

(四)第32则

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总不如。

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第33则

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但看三五日,相见不如初。人情似水分高下,世事如云任卷舒。

第34则

会说说都是,不会说无礼。磨刀恨不利,刀利伤人指。求财恨不多,财多反害己。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有福伤财,无福伤己。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第35则

若登高必自卑,若涉远必自迩。

三思而行,再思可矣。

第36则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小时是兄弟,长大各乡里。嫉财莫嫉食,怨生莫怨死。人见白头嗔,我见白头喜。多少少年亡,不到白头死。

第37则

墙有缝,壁有耳。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第38则

贼是小人,智过君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贫穷自在,富贵多忧。

第39则

不以我为德,反以我为仇。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第40则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第41则

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第42则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第五单元

题张司业

【北宋】王安石

苏州司业诗名老,乐府皆言妙如神。看似寻常实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泛舟

【南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增广贤文》

(五)第43则

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第44则

人生一世,草木一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转眼便是白头翁。月到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

第45则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第46则

路逢险处须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

第47则

药能医假病,酒不解真愁。

第48则

人贫不语,水平不流。

第49则

击石原有火,不击乃无烟。为学始知道,不学亦枉然。

第50则

深山毕竟藏猛虎,大海终须纳细流。

第51则

惜花须检点,爱月不梳头。大抵选他肌骨好,不搽红粉也风流。

第六单元 春游湖

【北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移家别湖上亭

【唐】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湖上暮归

【元】赵孟頫

春阴柳絮不能飞,雨足蒲芽绿更肥。正恐前呵惊白鹭,独骑款段绕湖归。

《增广贤文》

(六)第52则

受恩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莫待是非来入耳,从前恩爱反成仇。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无处下金钩。

第53则

休别有鱼处,莫恋浅滩头。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第54则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

第55则

三十不豪,四十不富,五十将近寻死路。

生不认魂,死不认尸。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第56则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念念有如临敌日,心心常似过桥时。

第57则

英雄行险道,富贵似花枝。人情莫道春光好,只怕秋来有冷时。

第58则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

第59则

但将冷眼观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第60则

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5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领略中华经典的深邃神韵,淋浴传世经典的璀璨,特拟定本学期国学经典教学工作计划。

1、2、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备好课。熟悉教案,让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便于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充分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制定国学经典要义诵读表,严格要求,检查每个学生对经典要义的背诵情况,对于课堂上无法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积极课外监督、辅导。

五年级国学经典 篇6

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学习国学,让我更进一步的了解孔子及其他教育家、思想家的学说。

细品《论语》,颇有感触。《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论语》中关于修德的言论,最具概括性且易于遵循的有:“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益者三乐,损者三乐”。孔子认为:血气未定的年少之时,不要沉浸于女色;血气方刚的成年时期,不要与人争斗:而到血气既衰的老年,不要贪得无厌。一个人遇事不要主观臆测,不要盲目武断,不要固执己见,不要自以为是。孔子还认为,和正直,诚实守信,博学多才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和谄媚的人,虚伪阴险的人,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同时他还认为,如果以适度的礼乐来节制自己,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以拥有很多贤德的朋友为快乐,对人是有益的,而以骄奢淫逸,游荡忘返,宴饮荒淫为快乐,对人则是有害的。这些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把这几句话牢记在心,时时警醒自己,应该说在修身行事方面就不会有大的过错了,作为机关工作人员,更是要牢记不忘,并依此行事,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也希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国学经典——创新德育之路 篇7

一、用国学文化浸润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习惯,树立崇高理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情感,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富有同情心憎恶丑行”。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教化力量,先后打造了“崇正门”、“养正桥”、“启智池”、“孔子像”等八大国学知识景观,营造了“一草一木都育人,一砖一石会说话,块块匾牌吸眼球”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在健康、浓郁的国学氛围中茁壮成长。如,“养正桥”设计就是紧扣“童蒙养正”主题,将《弟子规》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八个部分石刻于桥廊,共32栏,八章节每章节插图一幅,分别是母子读书、父教子图、勤学图、叠被图、孔融让梨、孟子识字、黄香温席、教子图等。“启智池”的设计以“天道酬勤,志存高远”等励志求学名言精选。“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充满诗意和美感的校园环境就如“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对学生优良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可谓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用国学文化提高德育实效性

德育显现在学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学校的各项活动都应当实现其应有的德育目标。因此,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提高德育实效性至关重要。

国学经典在教育内容上有着思想智慧与人文精神内涵,浓度极高,在教育方式上具有较强的形式美感,它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形成良好美德、优雅气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把国学经典教育纳入课程管理,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并编制了国学教材。为了有效推进国学经典教育工作,学校群策群力打造国学研讨课、示范课,探究出了有效的国学教育课堂模式。通过熟读成诵,读中感、读中悟,古文与现代文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素养,修炼了品质。

三、用国学文化让学生晓道德知礼仪

国学经典的核心是以德育人,学生每天诵读着“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须静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等经典,短期内对学生的“三修”即“修言”、“修心”、“修行”,虽然无立竿见影之功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孩童时养成的“童子功”必将成为他们一生做人、行事的准则。怎样诵读国学经典?校内,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值周老师向同学们推荐一句经典,结合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进行讲解、诵读。每天课间操前,学校组织全体学生经典诵读三遍后再做操。每天利用上午晨会、下午上第一节课前10分钟由班级组织诵读经典。校外,放学回家睡觉前20分钟,要求家长与学生一起诵读经典,一起重温忠孝礼仪。如此一来,“向真、向善、向美”成了师生、家长的共同体验。学校向学生推荐诵读的内容为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笠翁对韵》;四年级《千字文》;五年级《论语》;六年级《大学》等一些国学经典。

四、用国学文化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兴趣

活动是喜爱的源泉,活动是兴趣的根本。只有将国学经典教育生动化、活动化,才能提高学生对国学的热爱,做到知行合一。

1. 开展常规活动。

听一听。每天下午的校园广播时间播放国学经典诗文或国学经典音乐。唱一唱。将国学经典谱上适合学生演唱的曲子演唱。写一写。学生每周至少抄写一篇国学经典的书法作品或是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读书笔记,在学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画一画。给古诗配图或将国学经典中的故事进行绘画。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比一比。每学年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抄写比赛、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和班级黑板报比赛。演一演。举办读书汇报演出。各班级收集本班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形式有国学经典吟诵、童谣、快板、文艺表演、故事演讲等。赛一赛。学校阶段性开展班级诵读会、年级诵读会、诵读擂台赛和国学文化节活动,学期末评选“国学秀才”“国学进士”“国学榜眼”“国学探花”“国学状元”等。

2. 举办特色礼仪活动。

一年级新生入学时,举办“开笔礼”仪式,通过“三拜孔子”“朱砂启智”“开笔破蒙”等仪程,对一年级新生进行启蒙教育,意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书写少年中国梦”,让学生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长大后做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的人。六年级学生毕业时,为他们举办“成童礼”仪式,以“告别童年、感恩老师、感谢父母、励志成才”为活动主题,通过诵读《孝经》,朗诵《父母赞歌》,拥抱父母,行谢师礼,写感恩卡等仪式,表达对父母和教师的感恩之情。通过“走进少年时代”宣誓,学生们带着昂扬的斗志走出陪伴了他们六年的母校,为小学阶段的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我看国学经典 篇8

尤其堪忧的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重“现代之学”而轻“传统之学”,导致我们原本可以代代相传的祖宗遗训逐渐丧失市场,风尚媚俗,德性沦落,人心不古。重塑中华文化的昔日辉煌,需要国学的坚持与弘扬。

国学是蕴含道德光辉和人生智慧的丰饶土壤

翻阅一本本传统经典,犹如进入一个个澄明的世界,一切来自凡尘的怅然、烦躁、私欲被暂时抛开,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仿佛清风拂面。读着读着,慢慢地,你会被从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哲理所折服,会被那一束束闪烁的道德光辉所感动。在不觉不知中,在一句句文字的指引下,走进我们祖先所生活的年代,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感受他们的人生智慧。你会拍案称奇:祖先们太了不起了!连珠妙语道尽人生之真谛!从古代的蒙学读本《幼学琼林》《笠翁对韵》《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到四书五经,再到子集史册,应有尽有:论为人,论求学,论治国,论做官,论处事⋯⋯大概正源于此,《论语》《三国》《孙子兵法》甚至在国外广为流传,大有“墙内开花墙外香”之势。如《菜根谭》的序言中提到:日本企业界在经营管理上继学习运用中国的《孙子兵法》《三国演义》之后,又形成了企业家争相竟读《菜根谭》的新热潮。《菜根谭》成为日本企业界经营管理的“指南”,业务推销的“参谋”,企业家修身养性的“教材”。连外国人都看中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这一丰饶的土地,我们自己没有理由不去用心经营她,推广她,让我们的后辈,一代一代从这块丰饶的土壤中汲取营养。

然而,尽管有些学者、教育者也在“国学”领域有所涉及和探索,但他们垂青“国学”的原因,或是以怡情明志,或是作为教学手段的尝试,都尚处于初始阶段,是正如蜜蜂采蜜,而如何去酿出沁甜的蜜,却是一个艰苦复杂的过程。叶匡正先生说:“被媒体传播的国学都是基础常识,说到儒家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应该通过严肃的研究产生。”如果我们都甚少接触传统经典,或仅仅知道教科书上为数不多的古诗文,对传统经典缺乏深刻认识,还会有人潜心去研究、继承传统文化经典吗?“国学”这块原本丰饶的土壤恐将荒芜。

国学是完善人格的德育阵地

立“人”先立“德”。在这一点上,古人比我们多有远见。这可从古代众多的蒙学教材中感知出来。如《弟子规》“总序”写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开篇就定了个“道德教育”的纲:“首孝悌,次谨信。”而后 “爱众,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把“为人”的学问摆在“为学”之前。在后面的章节中,对“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作了细致入微的规定和指导,尽管有些做法在现今看来有唯诺迂腐之嫌,但可见当时道德规范之严明。而一本《三字经》则对学习之事做了详尽的阐述:开篇“苟不教,性乃迁”即道出受教育的重要性,接着说到怎样学,为什么学,“幼不学,老何为”“人不学,不知义”。重点说到该学什么——学礼仪孝悌、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六艺书法、四书五经、子集史册⋯⋯并且,这些蒙学教材字数工整,富有韵味,儿童在朗朗读书中,也深明了其中大义。

“现代之学”注重的是什么呢?无疑主要是分数和升学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见道德培养要从小开始。笔者从教二十年,所见小学德育现状如何呢?最主要的育人阵地——品德课程多为语文老师兼任,少有专职教师,如此只能压缩教学,在主授课之外“酌情”上几节。这其中有许多的无奈,但比之过去的重视童蒙养正,我们是不是该反思我们究竟有没有重视“德育”这块阵地的耕耘了呢?

国学是培养作家的通达大道

古代科举考试,“一文定终生”。一篇文章就决定个人的荣辱升迁,可见,能去参加科举考试的古代学子们都必是写文章的好手,即今日所谓的“作家”。也难怪,古代学子们打小就诵读唐诗宋词、《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这些经典文章不仅讲究格律,精炼动听,妙语连珠,还富有睿智,突破混沌,处处给人以豁然开朗之顿悟,且作文之章法也暗藏其中。尽管说文无定法,但对于学写文章之人,先仿效,再创新,任何时候都不失为一条写作的捷径。要学作诗,就读唐诗宋词,“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要学写议论文、哲理小品文等,就去读《论语》《孟子》《战国策》。要写散文,就读《鸣鹤在阴》《谋攻》《公输》《劝学》等诸子名文,还有《将相和》《出师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师说》《捕蛇者说》《岳阳楼记》《爱莲说》等名篇;要写小说,去读《世说新语》《吕氏春秋》和四大名著。古代学子天天浸润在这些经典美文中,才满腹经纶,才情睿智,“下笔如神”。

现在各大小书店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各级的教辅书,而各级各类的作文辅导书更是数不胜数,尽管如此,大部分在校学生依然觉得作文是个大难题,就算写出来的文章,也大都千篇一律,鲜有惊人之作。究其原因,缺乏生活观察和阅读积累固然是其一,但缺乏经典诵读,缺乏文字的敏悟,才是主因。

国学于我们的意义还远不止此,她应该和我国的京剧、国画、中医一样,成为国粹,应该让她代代相传。中山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博士、诗人徐晋如先生在答记者问时说:“可以说,国学从古以来即是精英之学,现在无数媒体却想把它变成大众化的学问,其结果只能是歪嘴和尚念经。我觉得,国学无法普及,也不应该普及。因为任何真正的知识都是无法普及的,你看孔子不早就发现了这样一条真理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和徐晋如先生的看法相反,依笔者的愚见,我们是有条件和能力将国学进行到底的。关键在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该如何调整。只要我们有了“普及国学”的理念,使“古代之学”与“现代之学”并行,哪怕“现代之学”重之,“古代之学”次之,二者相得益彰,我们的后世子孙身上,都必定会出现新的气象。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广东广州510631)

上一篇:四个太阳教案下一篇:长期在部队承诺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