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2024-08-11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通用8篇)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篇1

一、解释名词: 1.甲骨文 2.西周宗法制 3.淝水之战 4.建安七子 5.安史之乱 6.乡官制度: 7.发昌机器厂: 8.幼童留美:

二、选择题:

1.属于猿人阶段的我国原始人类有:北京人;〔 〕山顶洞人;〔 〕元谋人;〔 〕大汶口人;〔 〕蓝田人。〔 〕

2.我国制造铜器造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 〕父系氏族公社。〔 〕

3.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秦穆公;〔〕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齐桓公。〔 〕 4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是商鞅;〔 〕李悝;〔〕韩非;〔 〕申不害。〔 〕 5.《春秋》也叫做《左氏春秋》;〔 〕《春秋经》。〔〕

6.公元89年带兵打败北匈奴的是霍去病;〔 〕窦固;〔 〕班超;〔 〕窦宪。〔 〕

7.我国的造纸术约在公元3、4世纪传入日本;〔 〕北非;〔 〕欧州;〔 〕阿拉伯诸国;〔 〕朝鲜。〔〕

8.南朝时著名学者钟嵘;〔 〕刘勰;〔〕谢灵运〔 〕编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

三、论述题:

1、试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2.结合史实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工业。3.比较并分析晚清史上的几次变法。四.简要回答

“拜上帝教”的特点及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练习题答案

一、解释名词: 1.甲骨文

商朝的文字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称之为“甲骨文”。内容多记占卜之事,也叫“卜辞”。从文字结构来看,除了象形以外,还包括形声、会意、假借几种类型,说明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情况,为我们保存了极可宝贵的原始的文献资料。

2.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族制系统。其具体内容是: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又是全姬姓宗教的首领,掌握全国最高的政权和族权。每世天子都是以嫡长子继承父位,为下一代天子。天子的同母弟和庶兄弟都受封为诸侯,每世诸侯也是由嫡长子继位,为下一代诸侯。他们诸兄弟被封为卿大夫,每世卿大夫也是嫡长子继位,为下一代卿。他的诸兄弟为士,士的长子仍为士,其余诸子为平民。周天子为天下的大宗,诸侯相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卿大夫相对诸侯来说是小宗,而在其本族是大宗。简言之,宗法制就是嫡长子继承父位,别子受封。宗法制确定了奴隶主贵族内部的各种等级区别,形成了各种名分,是在贵族间解决财产、权位的一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3.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王苻坚率八十多万大军,想一举灭掉东晋。东晋宰相谢安派谢石、谢玄领八万精兵,决战于淝水,历史上称为“淝水之战”。结果,东晋以少胜多,苻坚败回北方,不久前秦就瓦解了。此后,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4.建安七子

指东汉献帝时,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干、应玚等七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因献帝年号为“建安”,故称之“建安七子”。其中王粲《七哀诗》和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是建安七子的代表作品。5.安史之乱

唐玄宗后期,重用李林甫、杨国忠,政治腐败,武备松驰;节度使在其辖区内军政、民政、财政无所不统,成为地方割据势力。755年,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在范阳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是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叛军攻占洛阳、长安,黄河流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经过8年战争,才被唐将郭子仪、李光弼等平定。它成为唐朝由盛至衰的转折点,此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

6.乡官制度: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任用地方人士为县以下各级基层组织的职事人员,以管理基层人户和有关各项事务的制度。乡官是对基层各级职事人员的统称。

乡官的起源甚早,据《周礼•地官》记载,周代已设有比长、闾胥、族师等职名,分别掌管基层五家、二十五家及百家的事务。春秋战国时期进入封建社会后,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基层的需要,进一步发展为完备的乡官制度。乡官以基层组织的人户编制为基础,层层设置,下达人户,上统于县令,成为封建行政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7.发昌机器厂:是近代第一家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它最初只是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有四五个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1866—1894年,上海、广州、天津、汉阳先后创办的机器制造厂共16家,主要业务是船舶修造,少数兼造轧花车、缫丝车等。

8.幼童留美:晚清由容闳率领的120名幼童(平均年龄抵美时为12岁半),肩负为中国寻求富国强兵的使命,于1872年(同治十一年),由政府官费派赴美国留学,乃空前创举.原计划本以20年为期,后因清廷保守主义抬头,在1881年(光绪七年),全体留美幼童奉召辍学归国。当时幼童中得于耶鲁大学毕业者,仅詹天佑及欧阳庚二人,其余仍在大学和中学。然而在归国的120名幼童中,有成功向美国交涉返还庚子赔款1500万美元的驻美公使梁诚;有促成辛亥革命、南北议和的唐绍仪;有修成京张铁路的詹天佑;有复旦大学创办人前面提及的唐绍仪等.当年120名幼童是未完成学业,被迫返华。但他们返华后都洁身自好,力争上游。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这批留美幼童们为中国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海军及高等教育都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不负所学,为国奉献。他们是美国名校的第一代中国留学生。他们不仅学业成绩优异,而且他们分住在新英格兰地区美国接待家庭,与美国家庭共同生活,水乳交融,对促进民族感情贡献良多,影响源远流长。中国幼童留美,首开中美教育交流的先河,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极具重要性的一页,弥足珍贵。

二、选择题:(请在正确的答案处划√)1.属于猿人阶段的我国原始人类有:北京人;〔√〕山顶洞人;〔〕元谋人;〔√〕大汶口人;〔〕蓝田人。〔√〕 2.我国制造铜器造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父系氏族公社。〔√〕

3.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诸侯是秦穆公;〔〕吴王阖闾;〔〕越王勾践;〔〕齐桓公。〔√〕 4我国古代法家的创始人是商鞅;〔〕李悝;〔√〕韩非;〔〕申不害。〔〕 5.《春秋》也叫做《左氏春秋》;〔〕《春秋经》。〔√〕

6.公元89年带兵打败北匈奴的是霍去病;〔〕窦固;〔〕班超;〔〕窦宪。〔√〕 7.我国的造纸术约在公元3、4世纪传入日本;〔〕北非;〔〕欧州;〔〕阿拉伯诸国;〔〕朝鲜。〔√〕 8.南朝时著名学者钟嵘;〔〕刘勰;〔√〕谢灵运〔〕编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文学理论巨著。

三、论述题:

1、试述秦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战国时华夏族与其他各族,已形成民族大融合。秦统一后,开始建立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18年秦派大将军蒙恬率军北征匈奴,收回河套地区,置34个县,迁中原人口,到此垦殖,并修直道通咸阳,加强两族人民经济、文化的融合和交流。公元前214年秦征服越族,先后置闽中、会稽、桂林等郡,又迁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加速了民族融合并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统一西南夷,修五尺道,促进巴蜀乃至中原和西南夷地区的民族间的往来,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重大作用。从此,秦建立了“东到大海,西到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封建国家。

2.结合史实评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传统工业。

回答要点: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瓦解,19世纪60~70年代,清政府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启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进程。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资本投资机器工业的限制,民族机器工业在若干行业尤其是棉纺织、面粉等业中获得了显著发展。早期工业化发展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内部传统手工业的命运大致有两种结局。一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进行生产的城乡手工业,既已无力抗拒外国商品的侵袭,只能步步退却,销路日见萎缩,逐渐破产;二是丝茶手工业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在外国资本和买办商人资本的控制下,变成出口原料的加工手工业从而依附外国的命运。但在若干手工业行业中,传统手工业得到了发展,出现了原始工业化现象,并与工业化在一个长时期内共存,构成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3.比较并分析晚清史上的几次变法。

回答要点:

一、洋务运动背景、内容、目的及评价;

二、戊戌变法背景、内容、目的及评价;

三、清末新政背景、内容、目的及评价。

四.简要回答

答.“拜上帝教”的特点及其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作用。

回答要点:中国清代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吸收基督教教义而成立的特殊基督教组织。19世纪中期,洪秀全受基督教布道书《劝世良言》的影响,在家乡广东花县组织拜上帝会,并模拟《劝世良言》写成《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书,作为该会教义,同时又制定了宗教仪式与会规。并将此作为组织管理农民起义队伍的手段。拜上帝会虽曾得益于基督教,但在许多方面与基督教大相径庭。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组织形式,以会员为基本力量,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建立了太平天国。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篇2

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并立的政权。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特殊的历史阶段, 由于受到列强的侵略, 中国社会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 近代中国出现的一些政权也带有一些特殊的色彩。

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后建立的一个农民革命政权, 1853年定都南京, 改南京为天京, 正式与清政府对峙。尽管它还属于一个旧式的农民政权, 但时代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承担着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受西方思想的影响, 利用西方基督教义创立拜上帝教来组织发动起义;其领导人在后期还提出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与这两个政权并立的还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建立的殖民统治机构———联军委员会, 为侵略者维护殖民统治秩序的广东巡抚衙门———这是中国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

辛亥革命时期:1911年武昌起义后, 革命派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并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再次建立了与清政府并立的政权, 但这个政府是一个由革命派、旧官僚、立宪派组成的联合政府, 受其影响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政府而独立。1912年,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这个政府的成立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与封建腐朽的清政府的对峙, 是一个代表世界发展潮流的势力与守旧落后势力的对峙。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共两党正式合作, 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25年7月1日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它以反帝反封为己任, 目标直指北洋军阀, 是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而后随着北伐战争的顺利进行, 革命势力由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国民政府也由广州迁到武汉, 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国民革命威震全国。这一时期, 孙传芳、吴佩孚被打垮, 张作霖主持北京政府;国共合作潜伏着失败的危机;国民党内部也发生了分化, 形成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和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年是特殊的一年, 国共合作破裂后, 大革命失败, 这一年曾出现短期的三个政权并存———张作霖把持的北京政权, 南京国民政府和武汉国民政府。1927年下半年, 中国共产党为挽救革命, 发动了多次起义, 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国共对峙时期。1928年, 国民党宁汉合流, 组成新的南京国民政府, 这年年底统一了全国。值得注意的是, 这时的国民政府也只能是形式上统一中国, 至少有三方面可以说明: (1) 国民党新军阀连年混战, 国民政府的军令、政令不统一; (2) 遍布各省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与国民党政权尖锐对立; (3) 帝国主义还直接占领、控制租界, 成为国中之国, 这是中国社会性质决定的, 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解决。1931年, 在中国共产党粉碎国民党三次反革命“围剿”后, 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正式形成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局面。

由于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 不到半年时间, 东北沦陷。于是, 1932年的中国形成了三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在东三省, 日本扶植傀儡溥仪成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 它是一个傀儡政权;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 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的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它是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抗日战争时期:有四个并立的政权———重庆国民政府 (南京政府迁往重庆后得名) ;“伪满洲国”;南京伪国民政府;延安抗日民主政权。在此期间, 四个政权并不是和平相处。抗战时期, 蒋介石玩弄既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 既想反共又不敢与之破裂的反动的两手政策, 制造反共摩擦;汉奸政权为日本帝国主义维持秩序, 屠杀爱国人士;而共产党既要打击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又要对付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 以斗争求团结, 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因此, 这一时期斗争形势错综复杂。

中国古代史创新习题设计 篇3

A.龙B.虎C.狗D.鸡

2.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朱元璋当了皇帝后,曾把孟子从先贤祠中撤出,这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③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4.下列春秋时期文化中,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是()

A.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B.孟子“政在得民”的思想

C.韩非子“以法为本”的思想D.我国历法已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

5.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四书五经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却经常挨饿

6.188年,刘焉由益州刺史专任益州州牧,此时的刘焉不可能 ()

A.级别不高,但可以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

B.是地方最高军政长官

C.统属若干郡县

D.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

7.三年之丧自西汉中叶始见推行,东汉则行丧三年为常事,甚有加倍服丧者,甚至有行服二十余年者。那么,造成这种变化的体制性原因可能是()

A.从东汉开始,儒家孝悌等伦理观念普及全国深入民间

B.在中国历史上,东汉人的道德伦理素质最高

C.东汉察举尤重孝廉一科

D.东汉皇室开始重视儒家的孝悌文化,上行下效

8.班固称许西汉某位学者:“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其起。”此学者是 ()

A.主父偃B.司马迁C.董仲舒D.孔子

9.郦道元的《水经注》记水不分南北,将南北看作一个完整的地理单元,甚至在事关封建政权的正统地位的年号时也是南北朝并称。这反映出郦道元

()

A.是一个严谨的地理学家 B.勇于反抗北朝的残暴统治

C.向往南朝先进发达的经济文化 D.渴望天下一统

10.古代史上,黄河下游河道经常改道,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下游河道却较为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黄河流域政局安定统一B.中原经济发展繁荣

C.因畜牧业的发展,黄土高原等北方地区植被等环境状况有所好转

D.黄河上游的河西走廊等地区农耕业得到长足发展

11.某位皇帝下诏说:“今诸用简者,皆以黄纸代之。”这位皇帝处于()

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北宋时期

12.梁启超称赞某僧人说:“横雪山而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外国史学家承认这位僧人是:访问过印度尼西亚的中国人的第一个。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该僧人是法显

B.他是经陆上丝绸之路去印度的

C.他有可能是经海上丝绸之路回来的

D.该僧人是中国踏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13.安史之乱期间,滞留长安的杜甫写道:“朔方健儿好身手, 昔何勇锐今何愚。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这里的“朔方健儿” ()

A.服役期间,自备衣食和武器

B.普遍都是鲜卑族等少数民族人

C.长期隶属于统兵将领,是职业兵

D.无事时耕于野,其番上者,宿卫京师而已

14.前苏联考古学家曾在突厥墓葬里发掘出银壶、黄金制品,以及铁制的刀、剑、箭、马具,还有汉式铜镜、波斯绢布织物等等。这不能说明()

A.铁器已在突厥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

B.突厥同中原和中亚地区已存在贸易往来

C.突厥已经是发达的封建农业国家

D.突厥的手工业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

15.唐诗人温庭筠的《送渤海王子归国》:“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此诗反映的是()

A.南诏与唐朝关系密切B.粟末靺鞨与唐朝的密切关系

C.唐朝与新罗友好相处D.黑水靺鞨与唐朝友好往来

16.唐朝的中原人流行穿胡服,妇女喜欢穿男装,女装流行袒胸窄袖的款式。这反映了唐朝

A.少数民族服装开始传入中原 B.少数民族服装取代了汉族服装

C.妇女与男子的社会地位平等 D.社会风尚比较开放

17.白居易诗曰:“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太原、成都丝织业落后B.宣州丝织业技艺水平高

C.安史之乱以后,中国丝织业重心南移 D.南方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

18.下列是两句反映了唐朝经济现象的唐诗:①长安市中酒家眠;②夜静坊中有酒沽。其创作时间应该是()

A.①、②均为盛唐诗作B.①盛唐、②中唐

C.①、②均为初唐诗作D.①中唐、②盛唐

19.中国古代某一著名天文学家,在编订历书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最急,急则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一天文学家是()

A.甘德B.张衡C.郭守敬D.僧一行

20.唐末,长安城里的百姓()

A.不能在夜里到酒楼消费B.普遍的穿棉布衣服

C.会客人席地而坐,举杯共饮葡萄酒 D.可以观看女子马球比赛

21.一位生活在宋朝中后期的将领,其经历包括()

A.在地方任知府,遭通判告密而罢职

B.边关禁军不再随意调动,经过自己训练,战斗力大增

C.利用职务之便,调用禁军为己修宅

D.国家经常遭契丹进攻,而长期镇守幽云等地

22.宋元之际,诗人郑思肖隐居杭州,坐卧必向南,因自号:所南。其咏菊诗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下列对此评述不正确的是()

①此事必发生在1276年之后②表达了作者向往当时的南宋政权③表达了作者不仕蒙元的政治意向④郑思肖阻碍国家统一,是为民族罪人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23.下列关于明清时期西藏地区概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代通过卫所和僧官制度实现藏人治藏,整个明代西藏各派一心拥护中央政府

B.清代通过多种措施管理西藏,驻藏大臣的设置表明中央管理空前加强

C.明清时期的西藏高度自治,例如不用承担赋税义务

D.明代以后藏传佛教各派的实力以黄教为最,顺治和康熙册封的两位宗教领袖都属黄教

24.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理念和方式不包括()

A.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移民实边

C.以宗教为纽带,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

D.通过和亲,加强满蒙联系,巩固统治

25.“直隶等省废藩田产……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上,照常征粮”。实行这项措施的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康熙帝

26. 18世纪,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为不同,这表现在()

A.中国是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而英国则处在机器大生产阶段

B.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于地主之手,而英国的土地则分散在农民手中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英国则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中国是纯粹自然经济,而英国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

27.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数维哥达喜马,而我郑和以后竟无第二郑和。……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包括()

①非商业性贸易无补于社会发展②明朝缺乏从事大规模海外贸易的内动力③明朝不具备远航的技术和能力④明朝之后实行了闭关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8.《天工开物》出版以后曾经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四库全书》弃而不录,导致该书在中国几乎失传。在国外,却很早就有法、英、德、俄、意等国的节译本。导致《天工开物》一书在中国几乎失传的根本原因是()

A.八股取士B.自然经济

C.重农抑商D.中国传统文化重伦理轻科技

29.梁启超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实为剌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他评价的这位儒学大师应该是()

A.董仲舒B.朱熹C.李贽D.黄宗羲

30.乾隆时期,不可能存在的中央机构是()

A.南书房B.议政王大臣会议C.中书省D.内阁

3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地方官员由中央委派任命,地方服从中央

B.明朝改元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

C.汉初和明初都实行封国制度,对中央集权产生了威胁

D.汉、唐、明、清时期,都曾经存在过土司制度,但宋元时期则没有

32.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欲求超胜必须会通,……必若博求道艺之士,虚心扬榷,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徐光启

“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造之巧,实逾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术,具存深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今者西历所矜胜者不过数端,……孰知此数端者悉具旧法之中,而非彼所独得乎?……西人窃取其意,岂能越其范围? ——王锡阐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杨光先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中国人对西学的态度。对此你做何评价?

材料二为了传教,传教士撰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文化哲学的著作,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中国热”。中国儒家的理性主义、民本意识、宽容观念盛行一时。法国的伏尔泰对中国的科举制,德国的莱布尼茨对中华的大一统都向往不已。总之,中国几乎成了欧洲时代精英们心目中的理想天堂,其实这只是一种很有意义的误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欧洲掀起“中国热”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6—18世纪中西交流的特点。

参考答案:1.B2.A3.C4.D5.C6.A7.C8.C9.D10.C11.C12.D13.C14.C15.B16.D17.C18.B19.D20.D21.B22.D23.C24.A25.D26.C27.C28.B29.D30.C31.C

32.(1)

(2)背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兴起,启蒙思想家借鉴各种文明成果为反封建、反神学而斗争;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新航路开辟之后,中国文明传播到西方;西方传教士的介绍和西方开明思想家的积极学习。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篇4

第五专题(第六章)

1、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枣宜会战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2.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哪几个大学组成()

A、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B、复旦大学、南京大、浙江大学 C、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 D、南开大学、中央大学、北京大学 3.下列哪件事件发生在1936年()

A、一二九运动 B、八一宣言的发表C、瓦窑堡会议 D、西安事变 4.和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 没有关系的内容有()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5.下列对侵华日军的战斗行动,由国民党所属部队执行的是:

A、平型关大捷 B、雁门关伏击战C、夜袭阳明堡 D、昆仑关战役 6.抗日战争期间,提出“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口号的是 A、王明 B、博古C、李德 D、瞿秋白

7.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 8.抗战初期,国共两个战场的相同之处是()A、采用了相同的抗战路线 B、进行了积极抵抗 C、积极动员组织民众抗战 D、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9.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牺牲的最高将领()

A、谢晋元、项英 B、蔡廷锴、项英C、张自忠、左权 D、张自忠、吉鸿昌 10.卢沟桥事变发生的时间()

A、1936年8月 B、1937年7月C、1937年5月 D、1945年1月 11.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12.日军在中国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进攻发动的是()

A、辽沈战役 B、豫湘桂战役C、淮海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3.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抗日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A、共产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正规战 D、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 1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西安事变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15.制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确立全面抗战路线的是哪次会议()A、遵义会议 B、宁都会议C、赣南会议 D、洛川会议 16.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国性抗战的新时期是在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卢沟桥事变爆发后C、一二八事变爆发后 D、华北事变爆发后 17.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曾组织远征军去哪个国家作战 A、越南 B、缅甸C、泰国 D、朝鲜

18.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是 A、战略防御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决战阶段 19.抗日战争中,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C、枣宜会战 D、豫湘桂战役 20.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发表《八一宣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21.毛泽东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这个命题是在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22.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卢沟桥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淞沪抗战 23.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抗日战争进入:

A.战略决战阶段 B.战略相持阶段

C.战略反攻阶段 D.战略进攻阶段 2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六三运动

C.一二九运动 D.卢沟桥事变 25.九一八事变后,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的是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民主同盟 D.中国民主建国会 26.“九一八”事变发生在:

A.沈阳

B.上海

C.哈尔滨

D.北京 27.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的日期是:

A.9月18日 B.8月15日 C.7月7日 D.12月7日 2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土地

B.消灭富农C.征收富农多余财产 D.减租减息 2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实行的政权形式是

A.联合政府 B.“三三制”政权 C.共产党*** D.国共作政府 30.1936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以下哪个口号 A.逼蒋抗日 B.反蒋抗日 C.联日反蒋 D.逼日反蒋 31.七七事变后,新加坡成立了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其主席是: A.陈嘉庚

B.黄炎培

C.马叙伦

D.陈其尤

32.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集中华北持久抵抗,特别注意确保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D.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33.下列哪一项不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意义、作用的正确表述

A.使中国的抗战变为全民族的抗战

B.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 C.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D.消除了国共两党之间的阶级矛盾 3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A.让资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

B.独立自主 C.让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

D.随时变化 35.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是

A.开赴抗日前线,与日军决一死战;

B.既抗日又反蒋; C.在敌后发动抗日游击战,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

D.生产自救 36.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主要由谁来具体领导? A.王明

B.周恩来

C.王若飞

D.郭沫若

37.1939年7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三大口号,不是三大口号的是 A.坚持抗战到底.反对中途妥协

B.巩固国内团结.反对内部分裂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力求全国进步.反对向后倒退

38.1941年5月中共中央批准颁布的、全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根据地建设的基本方针的文件是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C.《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D.《五四指示》 39.纠正王明右倾错误,进一步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六届七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40.1944年4月--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的作战,这次战役是 A.昆仑关战役

B.豫湘桂战役

C.太原战役

D.台儿庄战役 4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党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A.军事打击为主

B.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 C.纯粹的政治诱降

D.政治诱降为主,军时打击为辅 42.面对日本的大举侵略,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是: A.蒋介石

B.张学良

C.汪精卫

D.何应钦 43.日本占领中国东北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哪一地区?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北地区 44.全民族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是

A.台儿庄战役 B.平型关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45、1945年4月,作为中国解放区代表的董必武出席了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联合国制宪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国民党正面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B.昆仑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豫湘桂战役 2.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坚持、扩大和巩固,共产党制定的策略总方针是 A.发展进步势力

B.争取中间势力

C.孤立顽固势力 D.全民族抗战 3.下列选项属于日本的侵华政策的有:

A.以战养战

B.以华制华

C.奴化教育 D.三光政策 4.抗日战争开始后.西南联合大学是由哪几个大学组成 A.北大

B.复旦

C.清华

D.南开 5.中共1942年开展的整风运动 内容有

A.反对主观主义

B.反对宗派主义

C.反对官僚主义

D.反对党八股

6.抗日战争分为哪三个阶段

A.防御阶段

B.相持阶段

C.决战阶段

D.反攻阶段 7.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倡导组建的统一战线有: A.革命统一战线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D.爱国统一战线 8、1937年8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下设 A.一一五师

B.一二○师 C.一二五师

D.一二九师 9、1939年1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五中全会确定的方针 A.防共 B.限共C.溶共 D.反共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专题练习题答案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5:ACDCD 6-10 ADBAB 11-15:DBCAD 16-20:BBBCD 21-25:DABCB 26-30:ABDBA 31-35:AADBC 36-40:BCCCB 41-45:DADBD

二、多项选择题

1.AB 2.ABC 3.ABCD

4.ACD

5.ABD 6.ABD 7.ABC

8.ABD

中国近代史纲要习题及答案 篇5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一、单项选择 1、1978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揭批“四人帮”运动还在开展

B.清查“四人帮”的帮派体系工作开始着手 C.国家的正常秩序需要恢复

D.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2、决定恢复邓小平在1976年被撤销的一切职务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二中全会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错误理论与实践的会议是()A.中共十大

B.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4、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强调的是()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

D.“两个凡是”

5、实际上成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A.《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华国锋在中共十一大上的讲话

C.邓小平关于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讲话

D.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6、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伟大转折的会议是()A.中共十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二大

7、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在()A.中共十一大上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D.中共十二大上

8、首次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文献是()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9、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是()A.把邓小平写入党章

B.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决定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

D.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0、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在()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1、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是()A.依法治国

B.以德治国

C.发展市场经济

D.建设精神文明

12、香港、澳门的回归,使“一国两制”()A.开始酝酿 B.正式提出

C.从科学构想变成现实 D.完成历史使命 13、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世界卫生组织

D.世界银行

14、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A.《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D.《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5、2005年起,确定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了一场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A.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B.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活动 C.反腐败斗争

D.党风廉政建设活动

16、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主线是()A.党的思想建设和理论建设 B.党的组织建设和纪律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17、到2006年,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四位,进出口贸易总额跃居第三位,外汇储备()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18、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法律是()A.《对外贸易法》 B.《反分裂国家法》 C.《行政许可法》

D.《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二、多项选择 1、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在于它()A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B成为拨乱反正的思想先导 C成为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D为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改革开放的起步主要表现在()

A.拨乱反正的推进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农场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D.对外政策的调整 3、1978年后我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形式是()A.包产到组 B.包产到户 C.包干到户 D.统分结合

4、为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中央于1980年5月决定设立经济特区,它们是()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5、1979年3月,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提出了我国实现现代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它们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1987年中共十三大()

A.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B.比较系统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完整地概括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制定了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

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8、1996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强调()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9、2000年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做到()A.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代表中国革命的胜利

10、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提出了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指导方针,即()

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11、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其中包括()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大力建设创新国家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除了生产发展,还有()A.生活宽裕

B.乡风文明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13、我国外交工作的基本部署是()A.大国是关键

B.周边是首要

C.发展中国家是基础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14、为保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中央政府严格执行的方针是()A.“一国两制”

B.“港人治港”

C.“澳人治澳”

D.高度自治

三、简答题

1、简述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2、简述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3、简述中共十三大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4、简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5、简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

7、简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容。

8、简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9、简述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

10、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1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

1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及其影响。

四、辨析题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2、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3、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五、论述题

1、试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试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3、试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4、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

5、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材料题

第1题 材料1:

„„社会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地方还是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才能够逐步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前进,顺利地进行新的伟大的长征。

——摘自《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材料2:

一九七八年开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过几天我们要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这将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全会。前一次三中全会重点在农村改革这一次三中全会则要转到城市改革,包括工业、商业和其他行业的改革,可以说是全面的改革。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虽然城市改革比农村复杂,但是有了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对城市改革很有信心。农村改革三年见效,城市改革时间要长一些,三年五载也会见效。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议公布后,人们就会看到我们全面改革的雄心壮志。我们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当然不是“文化大革命”那样的革命。

——摘自邓小平1984年10月10日会见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时的谈话,《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1-82页。材料3:

当谈到办经济特区的问题时,小平同志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从深圳的情况看,公有制是主体,外商投资只占1/4,就是外资部分,我们还可以从税收、劳务等方面得到益处嘛!多搞点“三资”企业,不要怕。只要我们头脑清醒,就不怕。我们有优势,有国营大中型企业,有乡镇企业,更重要的是政权在我们手里。有的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人连基本常识都没有。

——摘自《深圳特区报》1992年3月26日《东方风来满眼

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

3、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第2题、材料1:

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材料2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0月12日)。

材料3: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怎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附第十章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D

2、B

3、C

4、A

5、D

6、C

7、D

8、C

9、B

10、C

11、A

12、C

13、B

14、C

15、A

16、D

17、A

18、B

二、多项选择

1、ABCD

2、ABCD

3、BC

4、ABCD

5、ABCD

6、BCD

7、ABC

8、ABCD

9、ABC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

14、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 参考答案:

1978年开始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 6 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简述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简述中共十三大阐述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 参考答案:

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简述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 参考答案:

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战略是: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个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5、简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参考答案:

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6、简述科学发展观的地位和作用 参考答案: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7、简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主要内 容

参考答案:

2003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8、简述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 参考答案: 2005年11月,胡锦涛在英国伦敦金融城发表演讲,系统阐述了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在国际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永远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主要依靠自己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交流,努力实现互利共赢。

9、简述中共十七大关于党的建设的部署 参考答案:

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10、简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前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参考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11、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做的三件大事及其影响。参考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以来,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做了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第二件大事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 8 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件大事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世界上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四、辨析题 1、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在粉碎“四人帮”以后,广大干部和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方针和政策,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但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彻底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的要求和愿望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支持和领导了这个讨论,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批评“两个凡是”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上的错误,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号召打破精神枷锁,使思想来个大解放。这场讨论,是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了思想理论准备。

2、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

3、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4、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参考答案:

这个论断是正确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 9 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五、论述题

1、试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参考答案: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这次全会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恢复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开始了系统清理重大历史是非的拨乱反正。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我国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试述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决议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顺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活的灵魂作了概括,强调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决议》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决议还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意义:《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它推进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对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试述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参考答案: 主要内容:

(一)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要力争经济发展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要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四)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要按照干部“四化”的标准,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进班子。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腐败。

(五)我们搞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最终会多起来,社会主义经过某些挫折将会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意义: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它在国际国内政治**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科学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经验,明确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和全国人民,对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4、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意义。参考答案: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其中包括“社会更加和谐”。2004年9月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作了全面论述,深刻充满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决定》首次将“和谐”列入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决定》提出了到2010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思想的提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协调、均衡,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5、试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参考答案:

(一)历史进程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十六大,受命于重大历史关头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在国内外政治**、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面前,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续引领改革开放的航船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十六大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基本经验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取得这些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主要成就: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祖国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二)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六、材料分析题 第1题

问题: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2、为什么说改革是一场革命?

3、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

2、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它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2题 问题: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怎样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现代史练习题 篇6

(一)新中国风雨六十年: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1949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10分)

图一:开国大典 图二:农民加人农业合作社 图三:深圳经济特区

(1)图

一、图二记录的历史事件各有什么标志性意义?(4分)

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农民加人农业合作社标志着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2)深圳被外国人称为“一夜崛起之城”,它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深圳的变化说明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3)邓小平说:“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开放是中国历史经验的总结。汉唐实行开放政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活力旺盛,生机勃勃出现了汉唐盛世。明清闭关自守,几乎断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社会日益僵化与落后,结果导致近百年遭到外国侵略的屈辱。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开放是各国立足于世界的时代要求。

(二)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1)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政策发生怎样的变化?

①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__土地改革 运动。②(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__社会主义___改造。

③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 大跃进 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逐步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析 1958年,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4)概括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或为了农民的利益等。(5)你认为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①要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

(6)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和所见所闻,就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一项合理化建议。

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加农民收入; 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视农村教育和医疗; 保护农村耕地,注重环保等。

(三)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

200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在三幅图下面写上人物简评(注:每个人物简评字数不得超过50字)。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图三是“铁人”王进喜。(写简评,能够体 现出这些人物的先进事迹和艰苦创业、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即可。)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走上富强的道路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时期。

图四 鞍山大型轧钢厂 图五 武汉长江大桥 图六 大庆油田建成 图七 上海浦东开发区

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 图七是改革开放时期。(3)【感悟篇】:

①六十年来,我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也走过弯路。1958年在“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出现了哪些失误?为什么?

弯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又急于求成,缺少经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当然,建国以来许多工业从无到有,高新科技长足的发展,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

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言之有理也可)

(四)民主与法制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很重视民主政治的建设,但也走了不少弯路。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二 叶剑英首先拍案而起,说:“你们把党搞乱了,把政府搞乱了,把工厂、农村搞乱了!你们还嫌不够,还一定要把军队搞乱!这样搞,你们想干什么?”徐向前激愤地拍着桌子说:“军队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支柱。你们这样把军队乱下去,还要不要这个支柱!”

──上述两则材料均选自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1)材料一所说的内容出自哪部文件?该文件是哪一年由什么机构制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材料二中的“你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干什么”?他们的行为与材料一内容规定是否相符?说明了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出现了什么问题?

①林彪、江青一伙; ②阴谋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③不相符,破坏了人民民主权力,造成国家混乱。④说明了我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3)材料二中的现象在何时得到纠正?试举两例说明这一时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有什么成就?有什么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成就:①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为刘少奇平反);②颁布实施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或其它单行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

意义:①反映了我国法律建设取得显著成就;②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们共识;③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4)民主政治建设给我们的启示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或只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或只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才能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建设和谐社会。等等……

题例:

一、辨析题: 1、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错误:新中国诞生,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由:新中国诞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2、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错误: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理由:建国初期的土改是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剥削制度,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度; 1956年的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才废除了我国的土地私有制度,建立了土地公有制。3、1953年春天,小王乘坐国产喷气式飞机到武汉观光:他看到武汉农村正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武汉城里的人们正谈论着工业化建设的热门话题。(1)错误:乘坐国产喷气式飞机。

理由:国产第一架喷气式飞机1956年才试制成功;

1953年工业化建设才刚开始,喷气式飞机还没有制成。

(2)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

理由:人民公社化运动时1958年兴起的;

1953年掀起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4、1953年春天,小王从报纸上了解到上海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的集会盛况。错误: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

理由:1953年,社会主义改造才刚开始;

上海各界群众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应该是在1956年底。

5、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1)错误:福建,广东。

理由:福建,广东两省是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

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安徽省。(2)错误:土地私有

理由:包产到户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农民长期承包国有土地;

各农户只有使用权、经营权,没有所有权(或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才归农民私有)。

6、福建的泉州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错误:泉州是经济特区。

理由:泉州属于沿海经济开发区中的闽南三角区;

福建只有厦门才是经济特区。

二、材料题

1、顺口溜,作为时代的歌谣,往往能折射出一个时代的影子,留下一个时代的烙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农民头上三把刀,租子重、利钱高、苛捐杂税像牛毛。”

②“农民脚下三条路,逃荒,上吊,坐监牢。”

——解放前农村流行的顺口溜

(1)材料一描述的现象,在解放后通过什么事件得到彻底改变,使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2分)

材料二:①“队长催人做工吹破嘴,找人做工跑断腿。”

②“头遍哨子不买帐,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 ③“出工人等人,做工人看人,收工人挤人,评工人骂人。”

——人民公社时期流行于农村的顺口溜

(2)材料二反映了农村出现了什么状况?(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4分)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 改革开放时期的顺口溜

(3)材料三反映了农民的喜悦心情,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该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2分)参考答案:

1、(1)1950-1952年土地改革。(2分)

(2)出现的状况:农民不愿意干活儿,没有生产积极性。(2分)

原因:农村人民公社时期,搞“共产风”,吃大锅饭,集中劳动,统一分配(或分配实行平均主义)。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一年辛苦劳动,收入很少,因此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言之有理即可)(4分)

(3)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连年丰收。(2分)(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国情出发,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才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2分)2、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含义的重要会议,他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1)在这次会议以前,由于“左”的指导思想,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一些严重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有哪些?(3分)

(2)这次会议后,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2分)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材料二

(3)比较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说明深圳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2分)发生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1980年深圳 今日深圳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1分)围绕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成就,你有什么感想?

参考答案:2.(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分)“文化大革命”。(1分)。(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分)使农业生产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2分)。(3)由落后的小城镇发展为繁华的现代化城市。(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深圳建立了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2分)。(4)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2分)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发人深省的往事】 958年几千万人开始大炼钢铁,不仅钢铁厂开足马力,土高炉也遍地开花,到了10月底就达到了几百万座。„„1 958年夏秋之际,各地纷纷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1)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是什么?主要失误之处体现在哪里?(4分)

【回味无穷的话语】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邓小平文选》

(2)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4分)

(3)请举出一个1980年建立的经济特区。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什么?(4分)

(4)2011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3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事件,某班将举行“改革开放33周年”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征文要求体现这33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下列史实不能列入征文范畴的是(1分)()A.超额完成“一五”计划,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经济走向世界 C.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扩大对外贸易

D.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展现出多样化的风姿鼓舞人心的数据

(5)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参考答案:(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或急躁冒进。(言之有理即可)(2)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写出任意一个即可)。邓小平理论。(4)A(5)说明改革开放使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或改革开放,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三、综合题

1、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村、农业和农民的问题。下列历史照片记录了建国后农村一段时期的变革,请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合作社 图二 社员在集体耕种

图三 浮夸风

图四 社员在公共食堂吃饭(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开始于什么时候?它给我国农村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1953年。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

(2)图

三、图四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发生在什么时期?你相信图三报道中说的吗?为什么?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不相信,图片中反映的是浮夸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从历史中收获感悟,你认为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浅谈中国近代史学习的方法与意义 篇7

关键词:中国近代史,政治史,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现实与历史

一、中国近代政治史应受到关注

(一) 政治史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末期, 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备受青睐, 精彩迭出, 其中政治史研究尤为关键。文化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举足轻重, 但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 历史研究的主要力量都在描写政治, 政治是国家脊梁, 是历史的灵魂, 经济是国家的基础, 但无论如何发展, 经济总要受到政治的约束, 文化自然也受政治的制约, 深入的研究, 文化只能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而政治史的研究, 其地位无可取代。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曾撰文《文明的冲突》, 影响深远, 文章对文化备加推崇。此文否定了经济, 肯定了文化在国际上的冲突。文化的地位当然重要, 不过政治的影响更为严重。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 亨廷顿继续加力, 写成了一本书《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来完善学说。在书中, 除了他一如既往地肯定了文化的因素, 对文化进行了更深刻的论证外, 他强调了“海湾战争是冷战后文明间发生的第一次资源战争”, 通过了多种案例提出了政治对历史的影响, 说明了战争因素虽起源于文化冲突, 但是更多地起源于政治利益。在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当中, 大部分人轻视政治史研究, 推其根源, 有些研究者片面的以为中国近代史所描述的无非是阶级斗争史。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边曾经明确指出, 所有的历史全部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一点无可非议, 是“构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列宁同志对此也进行过描述, 说阶级关系至关重要, 没有阶级关系, 谈何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历史, 必须重视政治史的研究, 这个问题现在已经达成共识。

(二) 研究弱化的原因

历史研究者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没有做深一步的研究, 主要的原因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研究成果堪称辉煌, 沿着前面的步伐, 亦步亦趋, 固步自封。如果要作出新的发现, 研究起点极高, 匪朝伊夕所能成就。但是实际上我们深入的研究表明,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都有我们没有研究彻底的;有众多的问题有待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发现, 有些问题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有些问题的研究可能北辙南辕;据一个例子来说, 国父孙中山先生, 近几年来不断地发现他更多的革命资料, 包括很多生活、学习、思想方面的信息, 我们都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 时至今日, 研究先生的思想也有很大的分歧,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因此仍然缺乏一部极具学术价值、颇有分量的传记。

(三) 关注重大事件

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政治史息息相关, 一直以来都是政治史的关键内容, 当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只是中国近代政治史的一部分而已, 不过它具有代表性, 起到了说明近代政治史性质的作用, 研究、学习中国近代史, 首先要关注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其意义非常重大, 不容忽视, 当然, 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军事、外交彼此桴鼓相应, 相互补充, 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都有认真研究的必要, 作为一个研究者, 不能够厚此薄彼。

二、微观研究、综合研究相得益彰

多年以来人们对历史的研究有细化倾向, 专注于某一方面研究具体的问题, 成果喜人, 收获巨大, 一方面说明了成绩, 另一方面暴露了弱点。对历史的过于细化的研究, 无法纵观全局, 容易脱离大背景, 从大的方面讲觉解决不了宏观方面问题, 中国一百多年, 斗转星移人事繁多, 研究细致固然说明了认真的程度, 但还是要全盘考虑, 注意开展综合的研究, 要胸有成竹。划分过于精细, 难以做整体的研究, 对历史研究人才的培养也是一种失误, 难打造高屋建瓴的人才。中国优秀的历史人物众多, 他们很多人学富五车, 饱读诗书, 同时又有深厚的儒释道思想, 如果对他们的研究过于细化, 肯定会失之一隅。如果研究全面, 必然要涉及多方面的学问, 对研究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几乎达到了“通识博学”, 当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 所作的研究自然也能够出类拔萃超人见地。

三、现实与历史的辨别

历史继往开来, 现实和历史一脉相连。历史研究者生活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 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必然要成为将来的历史。在现实社会当中, 有千千万万的历史问题引发我们研究者的思考, 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摆在眼前:现实和历史之间的同异。问题虽然简单, 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混淆。举一个例子来说,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大量引进外资进行开发,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由此一些历史研究者中产生了错误的观念:近代中国一百多年中, 外国侵略着不断进攻中国, 侵略我们的土地, 倾销商品掠取原料不胜枚举。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 他们帮助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会促使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 如果当年没有将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会对中国的发展十分有利, 显然, 这是把历史和现实等同化了。要避免这种错误, 必须用历史的眼光去看待这个问题。西方列强侵略中国, 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掠夺了中国大量的财富, 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 给中国带来了非常大的损失, 人民因此水深火热。而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建立了新的国家, 由于祖国的强盛、中国人民的强大, 外国在中国的投资是在尊重中国国情、遵守中国的法律的情况下, 会驳回他们任何不合理的请求, 他们的投资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因此, 今非昔比, 不能够以古套今, 将历史与现实同等看待。

四、结语:历史教育意义重大

中国近代史练习题 篇8

()

A.人文主义者是封建势力的代表

B.当时法国的君主主张建立民主制度

C.当时的法国王权具有进步意义

D.当时法国君主和人文主义者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解析]当时欧洲世俗王权和人文主义者存在本质的差异,但都反对罗马教廷,主张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正确答案为c。

2参与制定1787年宪法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或内在的控制了。”这说明了

()

A.1787年宪法弱化联邦政府的权力

B.1787年宪法赋予联邦政府绝对的权力

c.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建立开明的专制制度

D.1787年宪法既加强政府的权力又防止政府独裁

[解析]人不是天使,故要加强政府的管理;政府不是天使,故要限制政府的施政行为。正确答案为D。

3.通过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不包括()

A.自由主义改革运动的逐步开展

B.I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

c.为应对农民涌入城市等问题,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逐渐加强

D.为应对经济危机,英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思潮是自由主义,故D不符合史实。正确答案为D。

4.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在北美生根开花?”这说明

()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由材料可知,历史学家强调的不是地缘条件而是社会制度;31业化可以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也可以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等其他模式实现。正确答案为C。

5.1854年《遐迩贯珍》月刊第十一号的编者按语说:“《遐迩贯珍》数号,每记花旗国与日本相立和约之事。”这里的“花旗国”最有可能是

()

A.England

B.America

C.Germany D.Russla

[解析]1853年美国侵入日本,始有日本与西方国家签订条约之事。正确答案为B。

6.马克思指出:“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材料中的“西方式的社会”的本质含义是

()

A.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B.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C.思想理性化、多元化

D.现代工业文明

[解析]注意:A、B、c三项只是现代工业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的具体表现。正确答案为D。

7.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科技革命的蓬勃开展

B.资本主义体制日趋成熟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和平与发展成为欧洲主流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战争阴霾笼罩欧洲,故D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答案为D。

8.20世纪初英国人说:“纵世界万国,与我断绝交易,我亦足以自供也。”这说明

()

A.英国的经济实力独占鳌头

B.英国的殖民地十分广阔

c. 英国实施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

D.英国的资本输出世界第一

[解析]A、G不符合史实,应排除;D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亦应排除;因为英国殖民地广阔,可以在殖民地得到广阔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所以认为足以自供。正确答案为B。

研究性学习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据此回答9~12题。

9.为了展示14—17世纪欧洲文明在各个领域里的重大成果,张涛同学设计了《神曲》、《蒙娜丽莎》、《君主论》三张卡片,你认为还应该补充下列哪一张卡片

()

A.《愚人颂》

B.《大卫》

c.《国家论》

D.《天体运行论》

[解析]注意:《愚人颂》和《神曲》、《蒙娜丽莎》和《大卫》、《君主论》和《国家论》分别同属文学、艺术、社会科学领域,《天体运行论》属于自然科学,正确答案为D。

10. 涨涛同学立志要为伏尔泰写传记,并草就了写作大纲,那么,你认为不能列入的传记标题是

()

A.上帝已死——彻底的反宗教者B.儒学功臣——中国文明的传播者

c.博学多才——有思想的文学家D.时代宠儿——开明君主的座上宾

[解析]注意:伏尔泰仍主张信仰上帝。正确答案为A。

11.张涛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不少地名非常相似,如荷兰有西兰省,大洋洲有新西兰;法国有奥尔良,美国有新奥尔良等。对此,你的解释是

()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

C.两者关系世代友好

D.欧洲列强进行的殖民活动所致

[解析]历史上,西方列强在对外殖民扩张过程中往往把被征服地区以自己国家的地名来命名,以显示自身的宗主国地位。正确答案为D。

12.张涛同学发现很多国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关“马”的词汇特别多,而且划分很细致;而现代常用文字中关于“马”的词汇少了很多,但关于“机”的词汇却多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生态恶化,物种消失

B.传统文化的丧失和灭绝

C.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的转变

D.文字改革的必然结果

[解析]注意:“马”和“机”分别是畜力和机械力两种动力源的代表。正确答案为C。

历史是多样的,它只有道路,没有模式。据此回答13-14题。

13.同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迅速建立了共和政体,但人权建设步履蹒跚;法国的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但革命之初便颁布了《人权宣言》。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在独立之前的政治架构中没有君主传统,故能迅速建立共和政体

B.革命前的法国是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封建势力根深蒂固,故共和政体建立曲折反复

c.奴隶主阶级在北美独立战争中充当了领导角色,故不可能迅速解决人权问题

D.法国在革命之前封建等级制度森严,故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强烈

[解析]美国在独立之前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国王当然也是殖民地的君主了。正确答案为A。

14.与英国相比,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

()

①政府主导②有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⑨从外国引进技术④优先发展重工业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注意: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固然不错,但英国进行工业化的时候外部发展环境也非常之好。正确答案为B。

有比较才有鉴别。据此回答第15题。

1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相同的历史任务,即实现独立和近代化。但结果却截然不同,其原因有

()

①日本是在推翻了旧王朝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中国则依托旧政权②中华文明承载几千年的文化负担,而大和文明以学习其他文明为常事,文化负担小③两国最高统治者对改革支持与否④日本人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人没有这种要求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

[解析]日本推翻的是幕府统治而不是旧王朝,排除①;慈禧太后同样支持洋务运动,排除③;洪仁玕和早期维新派已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④。正确答案为D。

近代中国人的著述为我们了解世界近代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新颖的视角。据此回答16-18题。

16.19世纪初成书的《海录》记载某国:“由英吉利西行约旬日可到,……疆域稍狭,原为英吉利所分封,今自为一国,风俗与英吉利同。……其国出入多用火船,……无烦人力,而船自行驶。”对该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材料中的“某国”应该是指美国,当时美国疆域仅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故曰“疆域稍狭”

B.材料中的“分封”与我国先秦时期的分封不同,实质上是殖民统治

c.该国人基本上由英国移民而来,且以英语为国语,故曰“风俗与英吉利同”

D.材料反映的史实不会早于1807年,因为美国人在1807年才发明汽船

[解析]由教材中的《美国的领土扩张》图可知,19世纪初美国领土早已超出东部沿海十三个州了;注意:材料中的“火船”实际上就是富尔顿发明的汽船。正确答案为A。

17.第一位环游地球的中国人李圭曾参加美国举办的费城“万国博览会”。李圭在其游记中写道:“有美国者,……泰西强大国也,光绪二年为有国百年庆期。……(故)广治天下物产互相比赛,……曰‘赛奇公会”请根据材料判断,光绪元年是公元

()

A.1873年

B.1874年

C.1875年

D.1876年

[解析]美国于1776年成立,则其建国一百周年应该是1876年,是年为光绪二年,故光绪元年为1875年。正确答案为C。

18.承上题,李圭在这次博览会上不可能见到

()

A.蒸汽机

B.景泰蓝瓷器

c.柴油机

D.电灯

[解析]注意:柴油机发明于19世纪90年代,而电灯此时刚刚问世。正确答案为c。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圈地运动开始的时候,因失地而进城的农民被简单地看成流浪汉和“懒汉”,通过“血腥立法”,加以严惩。如1531年法令和1536年法令规定,所有健康的人,一旦被发现乞食,要被剥光衣服,绑在马车后,游街示众,同时鞭打至流血为止,然后遣返原籍。随着圈地运动的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的骤增,英国政府逐步认识到惩罚不如疏导,要进行疏导,首先要进行救济。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规定:每一个教区的有产者每年必须对教堂有一定数量的捐赠,然后再由教堂在一定的监督制度下分发给本教区的穷人。

(1)根据材料一,说明16、17世纪英国对待流浪农民的政策有何变化,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1834年新《济贫法》规定:贫困者必须进入济贫院;必须遵守严苛的工作纪律,进行繁重的劳动,以获得勉强维持生命的生活必需品。这是一种带有劳动改造性质的规定,其目的是培养受救济者的劳动习惯,使他们走出济贫院后能靠劳动谋生。院内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被称为“穷人的巴士底狱”,穷人宁可接受低薪的工作机会,非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到那里请求救济的。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特点。试分析造成这些特点的历史背景。

(3)与旧《济贫法》相比,英国新《济贫法》有何利弊?

材料三19世纪中期以后,英国的政治家致力于避免革命的发生。1909年,王室调查委员会发表了一份《关于济贫法的报告》。报告主张废除单纯从救济贫民着眼的济贫法,由国家从教育、就业、卫生、养老等方面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两年以后,劳合·乔治不顾各方面的强烈反对,在自由党与工党的支持下,依据报告的基本原则,提出并通过了《国民保险法》。

(4)根据材料,指出与《济贫法》相比,英国《国民保险法》的特点。试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历史背景。

(5)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英国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为?

参考答案:(1)变化:由惩罚到救济。主要原因: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失地农民骤增,严重冲击了英国的统治秩序,实行救济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2)区别:必须参加强制性劳动。原因:旧的济贫法有负面影响;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资产阶级不愿为社会救济而承担经济责任。

(3)利:鼓励参与劳动,惩罚懒惰行为;为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弊:资产阶级不能正确看待社会贫困者;资产阶级容易逃避社会责任;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4)特点:政府承担责任;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历史背景:经过两次工业革命,英国经济实力取得了重大发展;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英国的社会制度日趋成熟;工人阶级为争取阶级利益而英勇斗争;《济贫法》有负面影响。

(5)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政府必然进行更多的社会改革和社会立法来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经济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为英国政府积极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保障;英国政府的行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贫困等社会问题。

20.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读上图说明18世纪初西方列强在亚洲的殖民地的分布特点。

(2)读上图说明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末,西方列强在亚洲殖民地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3)面对西方文明的潮流,亚洲诸国或自我封闭,或竭力抵制,或积极拥抱。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亚洲人常见反应及其结果。

(4)看右图回答,与19世纪中期相比,20世纪初的亚洲民族解放斗争有何新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新变化的原因。

(5)综合以上各问,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参考答案:(1)分布在沿海地区;点状分布。

(2)变化:深入亚洲腹地;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原因: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对外扩张和殖民掠夺;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亚洲几乎被瓜分完毕。

(3)举例不必局限于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4)新变化:资产阶级领导;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终极目标。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资本主义逐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

上一篇:母亲井的阅读理解练习题下一篇:燃煤电站污染物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及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