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2024-05-10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精选8篇)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篇1

二、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若干问题

(一)固定资产前期管理规划不强,导致后续运营成本增大

固定资产前期管理,指港口的码头或设备等资产,从规划开始,经过选型、招标、设计、安装(建造)等均要符合规划要求和生产需要。一旦投资规划等前期管理过程缺乏市场调研,没能购置到最新最好的资产,固定资产很可能达不到使用要求、不能预期投产或不符合生产需要,将导致使用资产无法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效益,资产后期管理工作祸患无穷,大大增加后期的运行成本。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相符现象严重,实物管理缺失

资产账簿设置不健全,仅凭资产财务账管理实物,没有建立明细实物台账和卡片;维修、调拨、报废等审批流程不清晰;固定资产未统一编号和粘贴标识;对于堆场、库场、隔离网、道路等地点或面积不断变化的资产,缺乏跟踪管理,无法核实现有状态,与财务账一一核对;没有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资产出现损坏或丢失,没有及时更新资产管理台账和进行账务处理。

(三)日常管理仍为手工方式,缺乏计划性和针对性“,以养代修”意识不强

1.虽然有“以养代修”意识,实际上难以操作和执行。现代科技高速发展带来了设备维护思路的改变,港口企业基本形成“预防为主,以养代修”的意识,但是由于行业高度竞争性、缺乏有利管理工具、意识未得到全面贯彻,设备管理往往忙于作业,无暇顾及原定的保养维修计划。

2.设备管理,诸如库存管理、保养管理、跟踪管理等仍使用传统手工工具,或单个功能实现信息化,未对接所有设备管理功能,导致有计划无法时时跟进、实施,较难实现固定资产全面信息化管理。

(四)没有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评价考核体系

虽然部分港口企业开始重视基础数据采集和分析,并建立了单机核算体系。但是这一核算方式仅建立初步雏形,不成体系,例如不同公司有不同核算方式,港口行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还未形成;成本单机核算是对历史成本的平均分摊,仅为事后统计分析,对设备运行效率和效益的诊断结果不具有太大指导意义;资产效益评价指标以定性评价为主,指标单一,无法全方位衡量固定资产的利用率、效果和效率。

(五)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内控不到位

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过于集中,由一个部门或岗位即担任实物管理又担任账务管理;或同时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维修等多个职能,没有设定不相容岗位相互监督。另外,也存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过于分散,各部门各自为政,相互阻碍,固定资产整体产出效率偏低。

(六)对固定资产和运行成本核算没有考虑港口特殊性,未能正确反映当期经营损益,会计信息失真

资产使用多年前的历史成本计价,未能时时反映当期固定资产真实价值;资产减值准备计量难度较大,容易导致人为调节利润;折旧政策和年限没有行业统一标准,随意性较强;后续维修维护成本等计量随意资本化,导致资产叠加,虚增资产规模,不能正确反映真实损益水平。

三、加强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由于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的以上特征和存在的问题,港口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主要定义为: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应用信息化管理工具,建立运行效率标杆,跟踪和管理固定资产的整个生命和生产周期,在保障固定资产有效运行前提下,降低资产运行成本。

(一)建立“1+3”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基础

“1+3”指通过建立一个健全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明晰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审批流程等三个管理基础,从而建立三层管理、交叉监督的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架构。第一层:将固定资产实物和账务分开管理;第二层:对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分为公司整体固定资产管理和部门固定资产使用管理;第三层:对公司整体固定资产管理,按照港口企业不同种类的资产和技术专业性,分为设备资产管理、IT资产管理和其他资产管理。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事前规范、事中控制环节及事后评估与分析

1.港口资产的前期管理是资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决定了港口企业每年运营成本的高低。因此应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制度。财务部门应参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过程管理,参与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审,严格审查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控制制度,首先要服从于港口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防止过高标准的投资采购;其次要充分考虑生产、技术、财务、安保等各方要求,统筹选取性价比高的采购,防止资源浪费;再次要全程严格监控规划、招标、设计、采购等每一个环节,防止不合理支出和利益输出行为,防止不合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通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增加、减少、维修、更新改造、盘点、投资资金等规定严格审批流程,监督相关费用发生,健全责任人奖惩制度,完善有效的事中管理机制,建立对固定资产定期进行清查盘点等基本管理制度。对于机械设备要在企业全面灌输“以养代修”日常管理理念,通过完善设备诊断技术和使用成熟的经验数据,提前预估和消灭设备隐患。

(三)实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后评估和责任追踪制度,建立固定资产使用效率评价体系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周期管理应包括前期研究、决策、建设、运营、后评价等各个环节。后评价方法为逻辑框架法,即通过投入、产出、直接目的、宏观影响4个层面对项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方法。对已经完成的投资项目所进行的一种系统而又客观的分析评价,通过与原科研报告的产能、效率、效益进行全方面的评估和比较,反映实际运营与科研决策的差距、问题,总结经验,并将后评估成果迅速反馈,加以运用。该成果既可用于调整投资计划和在建项目,完善已建成项目;还可直接复制到类似新项目;同时也是企业重大投资决策失误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

2.从固定资产技术状态、成本效益及发展变动趋势等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固定资产财务质量评价体系,以监督和考核各单位固定资产的营运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收益能力和发展能力。

3.通过单机成本核算建立单机效率和运行成本标杆,以便设备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发现设备使用和管理的问题,为设备使用及维修管理的规范化提供了依据和分析基础,提出了改善意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进而提高港口企业的效益。具体方法:(1)成本归集对象:岸桥、门机、场桥、正面吊、堆高机、拖车6类;(2)成本归集项目:直接成本,指可以全部或大部分直接归集到机械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人工、外判劳务、职工福利、材料、燃料、电费、维保费、折旧费8个成本项目;营运间接费用,是指全部或大部分不能直接归集到机械上的生产经营成本,包括保险费、劳保费、消防安全费、事故损失费、租赁费、疏浚费、物业管理费等7个成本项目。(3)成本归集方法:以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装卸机械)的项目,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对象中;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对象(装卸机械)的项目,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项目中,再采取一定的方法按分摊系数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间接费用按当月实际发生或承担的金额归集到具体成本项目中,再按分摊系数分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中。

(四)引入领先的资产管理工具,借鉴成功的资产管理经验

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为EAM系统(企业资产管理系统),我国的宁波港、上海SCT等港口企业已成功上线,该系统串联资产的维护计划和跟踪管理、备品备件管理、采购供应商管理、维护成本控制和资金占用管理、资产使用和运营成本深度钻取分析等各个功能,实现高度集成,并可时时展现动态数据和分析结果,通过标杆建立提供事前预警。

(五)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财务核算制度,谨慎合理使用公允价值理念,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

1.建立港口企业的后续支出资本化标准,防止随意资本化行为,真实反映资产价值,要求后续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原值20%以上,同时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才能将后续支出资本化。账务处理上,应将替换掉的资产原值及已计提的累积折旧转入固定资产清理,然后将新替换资产的价值添加到固定资产成本中。

2.由于港口企业一般属于长期经营,原有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已无法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公允价值的规范运用,可以真实有效反映资产带给企业的真实利益。尤其在对于港口并购、非货币性交易等经营行为中,大胆谨慎使用公允价值,既要反映企业真实价值,又要防止任意使用公允价值调节利润。因此要着重于现在和未来,根据港口企业地理位置、作业装卸类别、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价值,港口行业也要构建港口企业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良好环境,完善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制度,使用客观的第三方评估公司等。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篇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国际贸易增长明显增速, 给港口物流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 随着美国总统轮船公司等大型外资物流企业的涌入, 我国港口物流企业必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提高港口物流企业资产使用效率, 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已成为港口物流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课题。本文拟从资产规模、资产结构两方面对港口物流企业资产运营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选取20家港口物流企业, 对其资产经营绩效进行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港口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企业资产运营效率整体较低。本文认为盘活存量资产、优化资产结构、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体系是提高港口物流企业资产运营绩效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假设

(一) 资产规模与企业绩效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 合理的规模生产能带来企业产品单位成本下降, 由此获得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 随着港口企业上市公司资产规模的扩大, 这些企业应产生相应的规模经济效应。

(二) 资产的不同配置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即资产结构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具体包括: (1) 流动资产比率同企业的绩效成负相关关系。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构成。由于流动资产流动性好、风险小、收益低。因此, 假设流动资产比率同企业的绩效成负相关关系。 (2) 固定资产比率同企业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必备条件。当企业的固定资产正常使用且利用率较高时, 往往能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当固定资产闲置时, 由于固定成本费用不变, 由此将会给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港口企业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在核心业务发展上的固定资产投资数额是巨大的。假设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没有闲置且固定资产内部结构合理, 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的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3) 长期投资比率同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 长期投资的形成是企业实力的象征。不管其初始投资时出于何种目的, 但至少说明企业有了充裕的剩余资本需要释放。当企业投资于债券, 将可以获得固定的利息, 并为今后的发展积累必要的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则意味着企业运用资本运作手段, 走上了资本扩张之路, 将获取超额利润。因此, 本文假设长期投资结构比率同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4) 无形资产比率同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无形资产是一种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因此, 拥有无形资产的企业, 其获取超额利润能力就强, 经营业绩较高。

(三) 资产负债率同企业绩效成正相关关系

根据权衡理论, 代理成本、税收成本、破产成本将导致业绩较好的公司倾向于更高的负债融资比率。因此, 资本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四) 资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严格的线性关系

为了研究的方便, 假设其关系表现为近似的线性相关关系, 并可以通过线性函数关系表达。

二、研究设计

(一) 样本选取

本文以截止到2008年7月4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23家港口物流类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以其公布的2007年度的截面数据作为分析依据, 数据主要来源于新浪财经网、巨潮资讯网。为了减少异常值对分析的影响, 剔除了自2005年以来经营业绩有亏损的3家上市公司, 最终确定了20家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 具体见表1。

(二) 指标选择

资产运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 而最能体现股东财富的财务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 本文选用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资产运营绩效的衡量标准, 将之作为因变量。根据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净资产收益率等于权益乘数和资产净利率的乘积, 权益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资产负债率, 而资产净利率的大小又与资产营运能力大小紧密相关。也就是说, 在模型建立时不仅要考虑资产结构这一因素对绩效的影响, 还要分析资本结构、资产营运能力等影响因素。因此, 本文选择了流动资产比率 (X1) 、固定资产比率 (X2) 、长期投资比率 (X3) 、无形资产比率 (X4) 、公司规模 (X5) 代表企业资产结构指标, 作为解释变量;用资产负债率 (X6) 代表企业的资本结构、用销售净利率 (X7) 代表企业的获利能力、用总资产周转率 (X8) 代表企业的营运能力, 将这三个指标作为控制变量。具体见表2。

(三) 模型构建

为了研究公司绩效与公司资产结构、资产规模之间的关系, 根据以上分析, 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 Y代表因变量净资产收益率, βi为解释各自变量的回归系数, Xi为各自变量, 当i=1、2、3、4时, 分别代表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长期投资比率、无形资产比率, ε为随机误差项。

模型 (1) 用来检验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模型 (2) 用来检验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由于资产结构是由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等资产构成的, 为了防止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因此分别进行检验。

三、实证分析

(一) 描述性统计

通过对我国港口物流上市公司2005年~2007年资产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 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资产主要由固定资产构成。从表3中可以看出, 三年间港口物流上市公司资产结构从高到低的排序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中, 固定资产比率三年的均值为62.69%、流动资产为25.07%、长期投资为8.01%、无形资产为3.41%。显示了固定资产在企业资产的构成中明显地占主体地位, 这符合港口企业的行业特征。但是, 各上市公司之间固定资产结构存在较大差异。2007年港口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结构比重最高达到86.33%, 最低为18.56%。

近年来, 港口企业加大集装箱、油品、散矿和煤炭泊位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投入, 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在建工程项目。通过表4可以看出, 20家港口物流企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在建工程项目。2007年在建工程占固定资产比重行业平均值为21.44%, 占总资产比重行业平均值为13.92%。然而, 企业之间的建设进度、建设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 如宁波海运的在建工程项目占总资产的比重为61.81%。这些在建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后, 将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流动资产在港口物流企业亦占据了重要地位, 港口物流企业的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应收款项、存货构成。据统计, 2007年港口物流企业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平均值为62.50%、应收款项为18.52%、存货为5.24%, 其中应收账款平均比重为15.00%。各企业对资产的管理、驾驭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相应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存在较大的区间, 见表5。

(二) 回归分析

根据研究假设, 利用回归分析模型分别对港口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进行回归分析。

(1) 资产规模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根据模型 (1) 对港口物流上市公司2007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得出结果如表6所示。

首先, 对模型 (1) 的回归方程进行显著性检验, 由于F=11.26592且Significance F很小, F统计值显著, 而R Square达到了0.750265, 意味着解释变量对自变量的解释程度较高, 说明该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其次, 对回归系数显著性的检验, 发现除了资产规模 (X5) 外, 其余各变量的P-value值均小于ɑ=0.05, 说明除了资产规模 (X5) 变量外, 其余变量均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 可以认为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对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没有充分发挥规模效应, 与假设一不符。

(2) 资产内部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回归分析。由于根据模型 (1) 回归系数的检验, 发现港口企业的资产规模对经营绩效未能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因此, 在对资产内部结构进行回归分析时, 首先对模型 (2) 进行了修正, 即将资产规模 (X5) 这一自变量从模型中删除, 即模型 (2) 修正为:

其次, 再将流动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比率、长期投资比率、无形资产比率分别代入修正后的模型 (2) 进行回归分析, 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从表7中可以看出, 在不同解释变量下, 所有回归方程的Significance F值均很小, R Square均在0.74以上, 说明该回归方程通过显著性检验;但是, 对回归系数显著性的检验, 发现除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这些控制变量的P-value值均小于ɑ=0.05外, 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等解释变量的P-value值均大于ɑ=0.05, 解释变量未能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因此, 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资产内部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与假设二不符。

综合以上统计分析表明:当前我国港口物流上市公司的资产规模、资产结构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港口物流企业没有实现规模经济, 存在资产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根据分析结果, 本文对港口物流企业的资产管理提出以下建议: (1) 加强资产管理, 优化资产结构。当前港口物流企业的资产规模与绩效之间没有呈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资产利用率不高, 企业存在大量的闲置或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资产, 没能产生应有的效益;二是资产结构不合理, 能有效提供经济效益的资产数量、质量不足。因此, 企业应经常分析研究资产变化情况, 加强资产管理, 优化资产结构,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的使用绩效。 (2) 充分挖掘现存资产的潜能, 努力盘活存量资产。从各模型的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显示, 流动资产比重和固定资产比重的回归系数均为负值, 显示了这两项资产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有较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例如在2007年度中, 港口物流企业的货币资金占流动资产的平均比重达62.50%, 而同期交易性金融资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仅为1.03%, 巨额货币资金的存在虽然降低了财务风险, 但同时也降低了收益。 (3) 科学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合理控制固定资产增长规模。随着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港口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港口生产所需的设备、场所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但是, 如果港口物流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入若与港口的生产规律及港口生产规模不相适应, 则不仅不能给企业来带来效益, 还可能使企业产生负效益。因此, 企业必须结合自身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港口发展规划等因素, 合理地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规模, 充分发挥其使用潜力。

参考文献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思考 篇3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组织工作,涉及许多管理部门,必须由多个部门共同联手参与管理。一般来说,在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权集中在财会部门,负责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计划的编报、执行和监控,完善固定资产的卡片管理与规范会计核算,监督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以及接受稽核部门的监督。行政部门、信息科技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完善固定资产的登记备案及领用制度,监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各项业务的终端,负责合理确定固定资产计划需求,妥善使用和保管领用的固定资产,接受监督。同时,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较强的技术性工作,固定资产管理应配备有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的专职人员。固定资产管理一旦失控,其所造成的损失将远远超过一般的商品存货等流动资产。

2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日常工作中,因为没有严格的考核指标,未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效益、分配挂钩,形成了基层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局面。二是固定资产管理混乱,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帐簿或不设明细帐卡;不严格对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建帐;不按要求及时准确地进行登记,或记录不能反映固定资产品名、数量和金额的增减变化。在财务管理上,造成固定资产资金不足,固定资产实际使用情况也不清楚。三是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损失。主要表现是没有建立比较系统的、有章可循的管理制度,长期资产不核对,库存不清点,资产状况不清,造成有的公用设备被私人无偿使用或长期占用,资产及设备物资丢失等现象。四是固定资产维护保养不及时。有些企业只重眼前利益,为减少成本支出,节省维修费,该修的设备不修,拼设备,拼产量,导致固定资产提前报废,严重破坏了企业的发展后劲。有些企业已闲置的设备没有专门的地方存放,有的存放在角落里无人看管,任凭零件被私拆私卸;有的放置在露天地里,任凭风吹雨淋。另外,有些设备保养不及时,造成一些能用的设备提前报废。五是投资、担保方面的失误,造成资产流失或损失。主要表现是市场法律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弱而导致的盲目投资、无据借贷、非法担保、高风险担保等。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企业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现在有些领导只抓市场营销,只重视经营利润,却忽视了对生产产品所依赖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使固定资产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外,企业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是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另一个原因。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能不同、分工不同,又缺乏相互的牵制机制,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再者,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及会计部门的经办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漏洞视而不见、不负其责,也加重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3.1 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各级领导人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重要性的认识,要扭转重流动资产管理、轻固定资产管理的倾向,这就要求单位领导、职能部门认真宣传学习固定资产知识、法律法规等,充分提高思想认识,努力打破旧框框,及时完善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协调各部门管理,为实现固定资产使用与管理的高效率性奠定可靠的基础。

3.2 严格界定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管理等权限

企业应将固定资产的采购、审批、使用、管理等权限交由不同的部门办理,责权利在制度上明确,在形式上分开,在执行中相互制约,避免某一部门利用权利代办全部工作,制度一经制定必须严格遵守,并与各单位的考核机制相结合,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责任意识。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奖罚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的单位或个人给予合理奖励,对管理不善的单位或个人,要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进行处罚。

3.3 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工作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及固定资产使用单位要指定专人或兼职人员负责固定资产使用及账务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总台账、流动账、分类汇总账,定期更新,且内容要齐全、准确,以便掌握本单位资产的总体情况。二是管理及使用部门定期与财务部门进行账务核对,做到账账相符,及时掌握资产的使用年限、已提折旧年限、资产原值、累计折旧、资产净值等资产价值情况,并与资产在用状况结合全面了解资产价值、实物状况。三是定期清查资产,掌握资产使用状态,做到账实相符,填制固定资产盘点表,由相关人员签字后存档;若有问题,依据资产清查资料及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及时按相关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并进行账务处理。四是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使用单位应建立在用固定资产维修保养记录,对在用设备按实际需要,有计划地进行定期保养检修,使设备处于良好状态。3.4 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固定资产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经常变化,是动态的。其表现为固定资产的增值、减值、调拨、租赁、转让、拆除、重组、报废等。这方面必须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对上述行为规定明确的工作程序,使各项业务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作为企业资产管理部门应慎重对待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对增减原因进行详细认真的调查、分析,以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增减原由明晰。同时,还要做好资产优化清理工作。即将有用的资产予以保留,将无用的或利用率较低的、留用价值不大的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优良率。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理工作首先要掌握固定资产的基本情况,分清哪些是良性资产,哪些是不良资产。优良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管好、用好、维护好这部分资产至关重要。对于那些利用率较低或常年闲置的资产要尽快通过变价出售等方式予以盘活,以达到所有资产都能有收益。

3.5 建立科学的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程序

首先,企业在购置固定资产前应认真做好调研和技术经济论证工作,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应从技术先进性、经济可行性出发,认真做好市场调研,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市场需求,慎重决策。同时,建立投资管理责任制度,强化投资风险的约束机制,明确由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生产经营全过程负责,承担风险。对造成决策失误的领导追究其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从而促使企业决策深入调研,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避免由于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3.6 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企业的固定资产规模较大,种类繁多,各项管理工作仅靠传统的手工统计,已无法适应工作的要求,这样势必会影响到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因此,企业应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来管理固定资产。企业可以采用条码技术,通过条码信息介质,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全程跟踪,从而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实现固定资产的电子化管理与实时监控。这样,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就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各项固定资产使用和变动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冬艳.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0).

煤炭港口企业事故危害及对策 篇4

南京港第三港务公司

王虎峰

安全生产一直是港口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港口安全生产风险系数较高,如何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保证港口的和谐平安发展是当前港口企业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当前煤炭港口企业,特别是一些年代比较久远的老码头,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式是严峻的,下面将以南京港第三港务公司(后文以三公司简称)为例,分析当前煤炭港口企业存在哪些事故危害,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来解决当前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困难。

一、煤炭港口事故危害因素分析

根据作业特点,煤炭港口企业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以下类型:

1、机械伤害

皮带机系统转动部位、卸船机、装船机、取料机等大型装卸设备行走,在生产及维修作业时如果防护措施不到位就可能导致危害事故发生。

2、高处坠落

皮带机系统的斗轮机、装船机及翻车机等部位落差较高,如果作业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极有可能造成高处坠落事故。

3、车辆伤害

厂区内机动车辆种类较多:火车、内燃机车、货车等,在弯道、股道口及卸车作业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管理规定,就可能发生车辆伤害事故。

4、触电

在设备检修作业及雨天装卸及抢修作业中,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劳保用品没有按要求穿戴,就容易发生触电。

5、淹溺

码头临水作业及清舱作业上下船时,安全措施不到位、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落水,而又未穿救生衣就可能造成淹溺。

6、火灾

机械维修、皮带机托辊、滚筒转动部位摩擦集热、运输中产生的粉尘、油库、氧气乙炔库等,如防范措施不到位,都有发生火灾的可能。

7、环境(粉尘、噪音)生产场所条件、作业空间、恶劣的气候等,因防范措施不到位、劳保用品穿戴不齐全,都可能导致职业危害事故发生。

二、煤炭港口安全管理主要问题

1、人员老化

三公司年代较久,人员老化现象尤为严重。目前,大部分港口单位都以外用工为主要劳动力,三公司由于效益不好、原有职工基数较大等原因,生产一线大部分岗位仍由公司正式职工承担工作任务,部分岗位人均年龄甚至超过50岁。在2010年底组织的部分职工体检中,200余名生产一线职工除6名职工身体基本健康外,其余职工多患有“三高”疾病。年龄老化、身体原因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隐患,近年发生的多起人身伤害事故的间接原因都和年龄偏大,身体不灵活有关。

2、职工安全意识不强

生产一线职工文化水平较低安全意识不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很难被一线人员很好地理解并在生产作业中完全落实到位。虽然近年来公司加大了安全教育的力度,但仍有一些职工存在侥幸、麻痹心理,甚至可以说是麻木,“三违”现象严重,重复性违章时有发生。如在2011年对违章人员的处罚中,因翻车机二层作业未带安全带的共有8人次,因未断电上皮带进行维修、清扫作业的共有4人次。同时还有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问题,对身边出现的违章行为视而不见,2011年全年因安全管理不到位受到连带处理的共有班长6人次,队长5人次。

这些对自身及他人安全麻木不仁的行为,给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3、设备陈旧

由于三公司是老企业设备状况较陈旧,因此设备存在着安全隐患较高。2010年在设备安全隐患整改上共计花费40余万元,可见设备的隐患整改对安全工作的重要,存在的设备隐患如不及时消除,极易造成人身伤害和机械安全事故。

4、焦炭作业安全风险高

近年来焦炭作业量逐年上升,在未来几年的时间将会三公司主要业务。焦炭作业的安全风险系数较高,尤其是在清理竹笆子和割网作业时,公司制定了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加大了监护力度,但由于其作业工艺复杂、难度大,所以总体工作时的安全风险依然是较高的。

5、交叉作业易发生事故

虽然近年来装卸作业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作业水平逐步增加,但在清仓作业、库场作业以及设备的维修抢修中,广泛存在人机交叉作业,基本上是立体交叉的作业空间、存在着作业视线、步调等默契性等问题,这就给生产作业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煤炭港口安全管理对策

安全管理的目的是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险、危害因素,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及企业财产不受损失。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应以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改善作业环境为主要对策。

1、基础建设的安全对策

1)人员的合理安置分流。针对人员年龄老化问题,对于符合内部退养条件的,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优惠条件鼓励其退养,并有计划的引进外用工充实到生产一线主要工作岗位;对于身体不适现岗位工作的职工给予相应的岗位调动;对于体检中发现的“三高”人员,由班长监督,要求其按时服药,确保其身体保持正常水平。

2)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在对上岗员工组织三级安全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操作规程及事故案例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技术比武,增强生产、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提高操作技能。

3)完善安全操作规范。推行标准化作业,根据现场工作特点,科学制定操作规程和规范,明确现场作业人员工作前、工作中、工作结束的每个环节应该怎样做,使每名作业人员做到工作有程序、有标准。

4)严格现场安全监管。现场检查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能否落实的保证。管理人员要加大现场“三违”现象查纠力度,坚决杜绝和制止现场作业中的违章行为,一线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可以大大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5)提高整体管理水平。鼓励各单位、部门之间加强交流,敢于暴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杜绝同类问题重复发生现象,制订完善安全管理考核制度,明确要求、赏罚分明,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6)培育企业安全文化。以“把安全转化为每名员工的自觉行动”为企业安全理念,建立员工正确的安全观,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形成:“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哲学观、“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价值观、“安全是企业最大效益”的综合效益观。

2、设备管理的安全对策

尽最大努力解决设备、设施、工具缺陷,实现其本质安全,是现场安全对策的主要内容。

1)在引进新设备和老设备更新改造时,落实“三同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保证作业人员和设备安全。

2)加强作业前、中、后的设备巡查,严格设备交接制度的执行,规范填写设备安全检查表并定期组织检查,及时发现设备存在异常或隐患并立即落实整改。

3)严格执行维修保养制度,特别是加强设备的定期保养润滑,保证设备及安全防护设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坚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以班组为单位查找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可以整改的立即整改,并于每月的月底将发现的隐患整改状况情况报至安全部门,由安全落实相关部门限期整改,并跟踪落实整改情况。

3、现场操作的安全对策

1)交接中明确作业计划、任务、注意事项和设备状况。禁止设备带病作业。遇有特殊情况,要经设备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后,监护作业。

2)现场启动皮带机要向调度室中控汇报,按指令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及公司的各项安全管理规定。

3)焦炭作业尽量安排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以外用工居多,制定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并定期组织焦炭作业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推广好的工作方法,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把焦炭作业作为公司“事故隐患控制点”来加强安全监控,常抓不懈,确保安全作业。

4)设备维修、处理故障和清理漏斗时,必须由专人先到配电房停送电,同时有专人现场进行监护,高处作业要挂好安全带。停电时需悬挂警示牌,停复电前都需向调度室汇报,确保安全方可操作。

5)维修完毕试机前,试机人员应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是此次维修部位的状况和维修人员撤离或避开危险区域状况,检查完毕后,方可启动试机。每次启动设备前都应按要求打铃警示。

4、作业环境的安全对策

现场环境是保证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主要条件。根据港口煤炭装卸生产特点,改善岗位工作环境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作业现场和港区交通道路的照明。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光源,按照国家标准,保证有足够的照度,为装卸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2)在整个装卸设备系统以及堆场安装防尘喷淋设备,并成立防尘班严格按照防尘制度进行防尘作业,同时还配备了洒水车在厂区道路上进行防尘。

港口企业设备检修管理制度 篇5

为加强设备管理,协调与生产的关系,保证维修计划得以兑现,实现生产过程的控制,科学组织生产、维修,制定本规程: 设备检修联系制度

1、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前将次日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制定好。

(2)技术组组长每日下午2:00将制定好的设备保养维修计划汇报部门经理、副经理。(3)由部门经理通过生产调度会申请维修,讲明要维修的设备、部位、维修时间等,提出设备停放位置的要求。

(4)部门经理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通知与会人员当日生产调度会的设备维修安排情况。(5)各班组需将批准的项目按EAM检修工单的要求作好工作前准备,需要运行岗位人员配合的,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提出要求,由值班长通知次日值班长安排值岗人员配合。对于需要动火、断电的维修工作,维修人员需要在日生产维修例会上说明,提前办理动火证及停、送电手续。

(6)维修班长接到维修指令后,要遵“五同时”的要求,安排好安全工作。维修工作开始前与值班长联系,讲明本班组的维修项目、具体部位、哪些关联设备不许动。值班长把设备状况上报业务部当班值班主任。

(7)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维修班长(或临时负责人)必须通知当班值班长,由值班长指定岗位人员配合维修,维修班长(负责人)向岗位值岗人员说明具体维修项目及注意事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断电、拉急停、放锚定器等),然后才能实施维修工作。(8)维修过程中需要起动皮带机系统,维修负责人要通知值班长,由值班长联系岗位值岗人员,岗位值岗人员通知中控广播后机侧操作起动。其它单机的起动,由维修负责人通知岗位值岗人员,由值岗人员操作起动。其它人无权起动设备。

(9)在一台设备上多点维修,各项目共同指定一个总负责人。维修过程中需要协调或起动设备时,由总负责人负责协调。

2、非计划维修联系制度

(1)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临时故障由值班长组织维修需要向业务部说明的由值班长向业务部值班主任说明情况。(2)由于设备故障复杂值班长无法组织处理的值班长联系技术员由技术员对故障进行处理。(3)对于超过2小时的故障值班长必须及时通知部门经理、副经理。(4)运行与维修发生矛盾由经理组织协调确保维修生产两不 误。

二、检修计划的制定

设备执行预防性和改善性的计划检修。检修种类分(系统)装置和单体设备的大、中、小修理。

1、设备的小修,是对易损件或设备一般缺陷进行维护性的检查和修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检查紧固零件。(2)检查调整零件。

(3)检查润滑及冷却系统。(4)检查启动和传动装置。(5)修理或更换易损件。

(6)处理检查出来的缺陷排除故障更换填料和垫片等。

2、设备的中修,是对设备的某些主要部件进行检修并保持两次大修间的应有能力。设备中修的主要内容包括:(1)小修的全部内容。(2)修理或更换零部件。(3)修理或更换轴瓦。

(4)更换设备垫圈、密封填料盒和连接零件。(5)修理设备的衬里和防腐层。

(6)校正或更换磨损部件、管件和阀门。

(7)根据规定对设备间隙的调整和电气设备绝缘的安全试验。

3、设备的大修,是恢复和提高设备性能,改善设备技术状况的必要措施。设备大修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中修的全部内容。

(2)更换全部磨蚀的零件。

(3)检查和调整设备的中心线,改进设备的薄弱环节,更换部分或全部保温材料。(4)按规定对锅炉、压力容器、起重、电气等设备进行全面检 验。

(5)提高设备性能,完善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设备改造。

4、系统(装置)检修,是修理那些必须停车才能进行的项目(机动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公用工程、供电系统等),同时也是进行设备改造和节能、挖潜、改善环境保护措施的最好时机。系统(装置)检修,根据计划上报公司,由各部门共同承担。

5、制定检修计划的依据。(1)检修间隔期。(2)设备技术档案。

(3)设备运转的实际情况和状态监测、试验、鉴定结果。

6、设备的检修、检验、试验计划,根据设备部的安排,严格执行编制计划的程序和时间。(1)大修计划、设备更新计划由部门各主管技术人员制定上报设备部,起重设备的检验及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计划按照设备部计划安排执行。

(2)季度计划以计划为基础进行编制,如有变更或调整要履行报告手续。

(3)月份作业计划,以季度计划为基础进行调整,并编写施工计划和落实需用材料、配件和设备等。

(4)在编制施工计划的同时,要按规定分别提出设备、备品配件、人工等计划。

(5)检修计划确定后,要认真执行。计划的调整、变更必须报部门经理、副经理。按规定上报检修计划完成情况,把检修计划完成率等作为考核设备管理工作的主要依据。

三、检修准备工作

1、检修前必须落实各项准备工作。(1)组织工作落实。(2)施工项目落实。(3)技术措施落实。(4)设备、零部件落实。(5)各项材料落实。(6)人工落实。(7)施工图纸落实。(8)工机具落实。(9)施工方案落实。

(10)思想教育工作落实。

2、检修前必须向维修人员明确任务。(1)项目任务。(2)施工图纸。(3)质量标准。(4)设备零部件。(5)材料。

3、施工前必须把设备、备品、配件、材料、工机具运到现场,并按规定位置摆放好。

四、检修现场管理

1、施工现场必须具备下列图表和数据,并要做到规格化。(1)检修项目内容列表。(2)检修各项目时间安排

(3)检修注意事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2、检修工作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按照设备维护检修规程中的质量标准执行。

(1)对于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设备、备品、配件、紧固件、各种阀门、材料等,未经变更审批手续不得使用。

(2)检修完的设备、管道等都要达到完好标准,做到不漏油、不漏水、不漏气、不漏物料、不漏电。

(3)在施工中,对质量要实行“三级检查”即:检修人员自检、岗位操作人员检查、专业人员检查。

3、结合设备大、中修实行设备润滑保养或简单维修工作。4.检修。

(1)废机油采用漏斗和油桶接收,浸在油中的设备吊出油箱后应放在接收槽内,机油不得滴漏在设备和地面上。

(2)废油脂用塑料布接收,放到回收槽内,油脂不能落到设备和地面上。

(3)设备拆卸的零部件,按其拆卸的工艺顺序摆放,并用规格的塑料布垫好。拆开的设备和清洗后的零部件,用塑料布盖好,以防杂质、灰尘沾染。

(4)对于复杂设备,拆卸的零部件,做好标志,按规格大小或分量轻重,摆放在垫有方木的指定位置上,严禁沾土。

(5)拆卸的螺栓、螺帽、销钉、垫圈等小型零件,用零件盒盛装,禁止乱放、乱扔。(6)添加的润滑油,必须经过“三级过滤”。提油桶要求有滤网和防尘盖;如果设备上没有注油器,则采用装有滤网的注油漏斗。

(7)干油桶有防尘盖,向设备填加润滑油脂,采用刮油刀,禁止用手抹。(8)检修用工具、量具要整齐地摆放在塑料布上,各种精密量具用完后随时装入量具盒内。(9)施工材料、设备、备品、配件等按规格、类别整齐地摆放在指定位置上,严防沾土。

5、正确使用检修工具和专用工具。严禁不合理地撬、打、铲、咬。

(1)采用先进的专用工具。如:拆卸设备的联轴节,必须采用扳手,严禁用锤打;拆卸设备的端盖、压盖等,采用顶丝,严禁用扁铲剔、打;设备螺栓的拆、转,应采用合适的扳手。(2)使用工具一定要符合标准,严禁乱用。如螺帽的拆卸,使用合乎规定的扳手,不得用管钳子咬、扁铲剔和气焊割;测量技术数据,按规定要求,使用合格的量具。

(3)设备找正时,要合理地使用测量仪器,严禁只凭手摸、眼睛看。设备联轴节找正,一律采用千分表(百分表);无条件使用千分表(百分表)时,要利用钢板尺透光的方法来找正。

6、在检修中必须保护好防腐层、保温层、门窗玻璃、地坪、马路、树木和建(构)筑物等,严禁乱打、乱压、乱开孔或增加负荷。

7、检修现场要做到当班施工当班清理,交工验收前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8、系统(装置)检修建立现场调度指挥机构。负责调度、平衡综合进度和及时解决检修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五、维修安全控制规定

为了保证维修工作中的安全,落实安全责任,制定本规定。

1、从事维修工作必须指定维修负责人,不特指时,从事维修工作的班长是负责人。

2、维修负责人对现场维修的进度、安全控制负责,对维修工作具有指挥权。

3、维修负责人负责组织活前会,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负责工作联系;负责落实现场安全措施,确认无误才可开工。

4、从事维修工作需要设备动机配合时,要指定专人指挥,并执行设备操作口令标准。

5、设备维修必须按照要求,需停电和动火的,必须在履行停电、动火手续后方可开工。

6、在停机维修过程中,所修设备的岗位运行人员不得擅自离岗,特殊情况下需经值班长批准,并将有关情况和要求向替岗人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岗。

7、设备维修需要吊装作业时,必须由持证人员操作、指挥,禁止无证操作。

8、安全监护人只负责现场安全的监护检查,没有指挥权,其工作意图要通过现场负责人实现。现场负责人可以委托安全监护人指挥,此时,安全监护人负现场负责人的责任。

9、维修工作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维修人员维修皮带机系统,在到达现场拉急停后,应与中控调度员取得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对单机进行维修时,拉设备急停后,应与单机司机联系、核对并通报姓名,相互确认,以确保措施有效。

(2)维修人员维修完工后,要将现场清理干净,要解除急停,并告知值班长和操作人员。

六、维修结束的确认与运行

1、各维修班组维修结束,将采取的安全措施全部解除,试车确认正常后通知岗位人员。

2、岗位人员确认设备正常无误后,将维修情况报告值班长,由主管技术员通知值班长维修结束,值班长联系业务部值班主任报告设备维修结束。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篇6

关键词:本质安全;管理体系;港口企业;危险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深入,而港口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港口生产是由多工种、多环节的联合作业构成,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其安全影响因素较多,危险性也较高。港口企业如何合理构建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生产的安全进行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1“本质安全”的起源

“本质安全”的核心是使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狭义的“本质安全”是指设备和环境(硬件)的本质安全特性,具有失误安全功能和故障安全功能;广义的“本质安全”强调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机、环境、管理等诸要素的安全、可靠及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2国内外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篇7

关键词: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近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形势下实现了规模的不断扩大, 其固定资产的规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很多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和弊端, 这也成为很多煤矿企业难以克服的生产经营难题。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和生存。

一、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缺陷

首先,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基础浅薄。理论上讲,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应该定期进行清理, 并复核资产核实的结果。但是很多铁矿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不能进行有效地协调和沟通, 导致固定资产前清后乱, 固定资产清查成为一种形式, 没有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分散在各个部分, 归口部门分散, 处置固定资产过于随意, 缺乏有效地控制制度, 这使得固定资产清查每年都开展但是每年都清查不到位。很多企业没有针对固定资产开展专业的管理措施和制度, 导致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和模式往往只存在于纸上的规章制度中, 在实际运行中根本难以保障规定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其次, 铁矿企业资产管理水平较低。大多数企业内部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存在着重视资产购置但是轻视资产管理的现象, 近年来很多企业意识到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也每年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的清产核资。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依然不足, 大多数企业没有组织专门的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也没有针对固定资产建立岗位责任制度, 权责分配不明确, 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不清晰, 这是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很多员工根本没有岗位分离的意识, 对自身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应负的职责和所处的位置认识不清, 难以实现相互制约。

再次, 铁矿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缺席。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需要经历购买、使用、保管、报废和处置等管理环节, 而铁矿企业在各个管理环节中都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依据, 这导致固定资产在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随意性很大, 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制约机制, 固定资产浪费现象严重。企业并没有针对固定资产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 管理人员在调离和更换时不能进行有效地资产交接, 导致物随人走。

我国铁矿企业采取分条、分块的管理模式进行固定资产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固定资产管理者看似分布在企业的各个部分, 但是在实际管理中各个部门却都只是走走形式。在管理制度不明、权责不清晰的情况下,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往往相互指责、相互推诿, 完全缺乏责任感, 在管理工作中难以统一和协调, 专人专岗依然停留在计划层面。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海存在兼任和兼职现象。这导致了固定资产的管理缺乏有效性和整体性, 管理效果差强人意。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并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导致了配套设施和相关监督机构的缺失, 从而使得企业难以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

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第一,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基础的重点在于加强内部审计监管制度和内部监察制度, 规范资产管理。内部监督机制要做到周密、科学、可行, 避免资产流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该重视监督和检查作用的发挥, 对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资产的处置程序进行监督。在必要的时候企业可以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在实地盘点的基础上找到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基础。

第二,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素养。企业内部自上而下要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从思想和观念上意识到固定资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经营和管理中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其中, 固定资产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科学有效地管理体制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引领下才能及时发现, 并找到根源。固定资产管理应该尽量地使固定资产管理得到增值。

第三, 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铁矿企业规定资产采购应该实行统一采购和统一规划, 交由采购部门统一管理, 各个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应该明确自身的管理责任, 在固定资产安装、验收、日常使用、减值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如果固定资产有拆卸、改建、转移和转让的管理需求, 那么一定要事先经过批准, 处置固定资产也必须遵循先报批后处置的根本原则。原则上固定资产应该半年进行一次盘点。科学化和制度化的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体现。

最后, 推行固定资产冬天管理, 实施固定资产即时监督。固定资产管理监督应该和审计、财政以及社会监督工作紧密相连, 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充分结合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各自的优越性, 以日常监督为主、以专项检查为重点, 实现对固定资产全过程、多方位的监督。铁矿企业应该致力于寻找固定资产管理新方法, 结合现代网路技术优势, 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网络化, 将固定资产从产生采购需要到购买、使用、修理和报废的全过程纳入网络管理体系之中, 使得监督实现严格和严密, 让固定资产管理走上科学化道路。

总而言之, 铁矿企业应该建立严格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在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中使得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走向正规划和制度化, 实现全过程管理, 遵循法制化原则, 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性和效率最优化。

参考文献

[1]王国兴.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2) :90-91.040.

港口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企业固定资产;问题及解决

一、当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领导管理意识薄弱,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企业领导最关心的就是“原、产、销、存”,那就是原材料能够合理地购进、安全生产、良好的销售、略微的库存,这种状态是领导最满意的,在财务指标上领导十分重视收入、成本、现金这些敏感的会计科目,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在这种“重钱轻物”的指导思想下,就导致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或者流于形式,企业的上上下下,无论是主管领导还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以及其他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都是不削一顾,认为固定资产既跑不了,也飞不了,只是记账而已,谁都可以管理。

2.相关业务人员综合素质极差

在上述领导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理念下,管理固定资产的工作就是那些财务业务能力不强,或者只有会计证不懂账务处理的人员管账,或者让办公室的人员兼管,或者库工兼管,这样的人员管理这样重要的固定资产,其结果可想而已,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却实实在在地存在着。

3.核算的基础不健全

大家都知道企业的固定资产,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他们的固定资产应该与它们的管理规模相匹配,是它们物质基础的象征,所以企业应该严格加强固定资产的核算方面规章制度。但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填写不全或者不及时填写,过后又不补,固定资产的折旧千篇一律地按照直线法进行摊销,另外固定资产的账本不全,有的干脆不建立明细账等等,这样管理使有的固定资产早已经没有实体,但是账上还在计提折旧;有的固定资产正在使用,账上却没有记载等等,这种管理结果是固定资产在库的、待用、无用的随处可见。

4.使用上无人管理,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下

企业抓的好,管理是关键。在企业领导不抓固定资产的管理下,在工作人员业务素质低下、责任心不强的情况下,在记录不详核算不准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在使用上更是无人管理。固定资产成了“大小王”随意地从这个车间就被借用到哪个车间,使用无记录,维修不及时,特别是某些国有企业,一些设备被拆除的、闲置的、没有提完折旧的固定资产特别多,再加上对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也不及时,所以这些资产多年沉睡在被人遗忘的角落里,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率极低。还有许多企业的领导非常大度,将自己认为无用或在用的固定资产随意赠送与转让,固定资产被前任领导随意借给关系单位,后任领导对此置之不理,财务上也是继续做帐,这种相关法律法规成了纸上谈兵,流于形式。此现象在某些企业特别是国企早以上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他们认为固定资产实务没有了,做个账务处理,交个申请报告即可。这种“驴群不对马嘴”的管理方式损害了企业的利益,损害了国家的资产,却喂肥了一些“硕鼠”。

5.缺少内控管理机制,更缺少监督机制

国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早已规定了企业的固定资产资产管理实施办法,但是许多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还是我行我素,在实际工作中,从基层的主管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再到其他职工都缺乏监督意识与监督力度,等于内部无人监督,监督是纸上谈兵、是文件、是挂在墙上的规章制度、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已;主管部门也很少下基层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指导,并对下属单位的购置、使用、处置固定资产的申请总是给予批准,同时也很少对基层的固定资产进行联查、清查,核对账簿,这样等于上级对基层的监督无效,这是引起固定资产管理混乱、丢失正常、购进方便、出借随便的主要原因。

二、针对以上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措施

1.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完善管理制度

首先要加强领导者对本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与责任感。成立以主要领导为首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定期地对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联查,从而加强全体员工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其次是应该派专人对固定资产进行专项管理,并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爱岗敬业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执业道德,同时企业拿出一定的职工教育培训费,让他们去先进单位学习工作经验与管理水平,使之不断地与外界接轨,让他们多学习最新的会计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是从根本上抓好固定资产管理的第一步。

2.建立健全核算体系

既然国家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有明确规定,那么企业就应该在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相关业务骨干的努力下,全体职工的共同关注下,按照国家的会计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固定资产核算体系,使固定资产从现有资源的优化组合到对新固定资产的购进,再到有效合理的使用,从使用到报废乃至处置每个环节都账目清晰,核算准确,真实地反映了固定资产在本单位的运行轨迹。这也是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最起码的要求。

3.挖掘固定资产的潜力,促进固定资产的经营效率

首先在上述健全的核算体系下,重点核算好固定资产的完好率、使用率、利用率等等,并对上述进行综合指标体系进行分析,使现有的正在运转的经营设备发挥其最佳效果。另外对哪些报废的积压的、闲置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核算摸底,如果经查可以继续使用,那么不但提高了企业资产的使用率还能加速企业资金的周转,如果的确是无使用价值,这种情况就应该积极地进入资产市场,按照最近的市场情况及时地处理这些资产,这样加速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4.充分发挥部门之的协调效率,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使用和完整性

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的规模之大,管理之难这是有目共睹的,所以只靠固定资产的专门管理人员或某一个部位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企业必须发挥协同效益,如财务科、设备科、技术部、大修组、基层使用单位等共同的管理,使这些部门做到相互协调、相互制约,这样才能避免在用设备无人管理与维修,闲置设备满天飞,最终导致企业资金周转紧张,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发展。

5.强化监督机制,做好全方位的监督管理工作

首先应该强调的监督是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如果没有监督就谈不上科学的管理。其次从企业的领导做起,让他们带头重视并狠抓监督这一重要环节,同时赋予监督部门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以确认他们的工作地位,让监督部门将经常性监督与不定期监督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做好固定资产盘点、清查、使用、完整等项监督工作,在监督过程中一视同仁,如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决不护短,该罚的罚,该奖的奖,奖罚分明;其次在上级监督方面,也应定期与不定期地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抽查,以及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案,督促其整改并监督其落实情况,使制度有的放矢。最后通过企业上下的共同努力,实现二者监督的有机地结合。最终达到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以确保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同时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企业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配置、合理地使用企业资金、加速企业正常运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的前提,也是提高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收益的强有利措施,更是企业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利举措。

参考文献:

[1] 赵芳.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科技投资,2014

上一篇:婚姻家庭咨询师基础知识下一篇:汽车暑期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