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2024-07-04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精选12篇)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1

学校买白粉笔50盒,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12盒,用去彩色粉笔15盒,还剩彩色粉笔多少盒?

10.草地上有白兔15只,灰兔12只,黑兔比白兔少7只。黑兔有多少只?

11.桌子上有梨34个,苹果18个,橙子31个,桌子上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12.树林里有15只鸟,黄昏时飞来了26只,晚上又飞走了38只,森林里还有多少只鸟?

13.立新菜场第一天上午卖出白菜49棵,下午卖出白菜37棵,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出25棵。第二天卖出多少棵?

14.上衣96元,运动裤76元,一副羽毛球拍78元,买一套衣服要多少元?

15.萝卜80斤,茄子比萝卜多12斤,卖掉茄子40斤,茄子还剩多少斤?

16.桃树32棵,梨树比桃树多30棵,梨树有多少棵?

17.一辆公共汽车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29人。这时车上大约有乘客多少人?

18.一班和二班共有78个学生。一班40个学生,二班比三班少4个学生。二班和三班各有多少个学生?

19.石桥区小学买白粉笔80盒,买的彩色粉笔比白粉笔少35盒。一共买粉笔多少盒?

20.装运一批水果,第一车装35筐,第二车比第一车多装43筐,第二车装运几筐?

21.每张圆桌坐8人,每张方桌坐4人,8张圆桌和1张方桌可以坐多少人?

22.食品店原来有44瓶橘子水,又运来2车橘子水,每车8瓶,现在一共有橘子水多少瓶?

23.科技书3包,每包9本。故事书比科技书多18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24.从大盒里拿出8个苹果放到小盒里,大盒里的苹果还比小盒里多4个。原来大盒里有多少个苹果?

25.食堂做肉包子8个,做的菜包子是肉包子的3倍。做的肉包子与菜包子一共多少个?

26.小红有45张画片,小明比她多23张,小明有多少张?

27.二(3)班买来故事书67本,买来科技书24本,买来的故事书比科技书多多少本?

28.商店第一天卖出服装53套,第二天比第一天少卖35套,第二天卖出多少套?

29.食堂每天吃9棵白菜。一个星期共吃了多少棵白菜?

30.教室里有3个同学,又进来9个男生和9个女生,现在一共有几个同学?

31.做一件衬衣,正面要钉5粒扣子,每只袖口分别钉2粒。做一件这样的衬衣共要钉多少粒扣子?

32. 一根短绳长6米,一根长绳的长度是短绳的3倍,这根长绳长多少米?

33.马路两边种树,一边种了8棵,一边种了9棵,两边一共种了多少棵?

34. 小明拼装一辆玩具赛车用了27分,小亮用了34分,小明比小亮快多少分?

35. 果园里有7行苹果树,每行有8棵,一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36. 停车场停着3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

37.小明有28块糖,小红的糖的块数是小明的3倍,小红有多少块糖?

38.商店里有7盒铅笔,圆珠笔的盒数是铅笔盒数的8倍,圆珠笔有多少盒?

39.大雁有43只,鹅比大雁少19只,鸭比鹅多39只,鸭有多少只?

40. 明明、兰兰和乐乐给校园里的小树苗浇水,每人浇6棵,一共浇了多少棵?

41. 有24盒花,送给幼儿园一些后还剩8盒,送给幼儿园多少盒?

42.小刚做了9个蜻蜓标本,小英做的蝴蝶标本的个数是小刚的4倍。

(1)小英做了多少个蝴蝶标本?

(2)小英做的蝴蝶标本比小刚做的蜻蜓标本多多少个?

43.工人叔叔已经修好了16把椅子,还要修8把,一共要修多少把椅子?

44.红、黄、蓝三种汽球各有9个,一共有汽球有多少个?

45.友谊路小学的学生分两批看电影,每批6个班,一共有多少个班?

46. 白兔有7只,黑兔的只数是白兔的5倍,黑兔有多少只?

47.红花有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6倍,黄花有多少朵?

48. 妈妈买了4个蛋糕,每个蛋糕7元, 30元钱够吗?

49.梨树有58棵,桃树比梨树少22棵,苹果树比梨树多15棵,枣树有36棵。 你能提出两个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吗?

50.小海用8厘米长的尺子量数学书面的边长,正好量了三次,数学书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51.小红每天做8朵红花,做了3天。她要把红花奖给6个小朋友,平均每人多少朵?

3×8÷6=4(朵)答:平均每人4朵。

52.妈妈买了3个茶杯用去24元,爸爸买了4个碗用去36元。茶杯和碗哪个贵?贵多少?

24÷3=8(元) 36÷4=9(元)

8<9 9-8=1(元) 答:碗贵,贵1元。

53、三年级有25人用一条船过河,每次只能坐5人,要几次才能过完?

25÷5=5(次)答:要5次才能过完。

54.有4只小兔,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现在每2只小猴分成一组去抬东西,可以分成几组?

4×3=12(只) 12÷2=6(组)答:可以分成6组。

55.3个小动物吃了12个苹果,7个小动物要吃多少个苹果?

12÷3=4(个) 7 ×4=28 (个)答: 7个小动物要吃28个苹果。

56.一本故事书24页,小红每天看6页,几天看完?这本故事书小明8天看完,每天要看几页?

24÷6=4(天)答:4天看完.24÷8=3(页)答:每天要看3页。

57.小东有4元,小明的钱的小东的3倍。小明买6个本子刚好把钱用完,每个本子几元?

4×3÷6=2(元)答:每个本子2元。

58.小朋友吃早餐,每6人坐一张桌子,要坐2张桌子,一共有多少人?

6×2=12(人) 答:一共有12人。

59.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15个,谁写得多?多几个?

3×6=18(个) 18>15 18-15=3(个)

答:小明写的多,多3个。

60.小明和小红写字,小明写了3行,每行6个,小红写了4行,每行5个,两人一共写了多少个?

3×6=18(个) 4×5=20(个)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2

一、目的明确,有的放矢

练习总是和教学如影随形,设计的练习是为了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什么知识、培养哪方面的能力、突出什么重点、攻破哪个难点,等等,教师要一一考虑到.因此,新授课的设计练习时必须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使学生掌握基本功;练习课的练习设计应以知识与技能训练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数学活动课的练习设计应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时,我安排了三节课.第一节课是和学生共同探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安排的课堂练习就是看图求各图形的表面积,同时改变题目为主要形式,旨在学生能熟练运用计算公式解题,形成基本的解题技能.第二节课是变式练习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饼干盒贴标签、楼房的下水管用料、长方体的水槽、长方体的玻璃鱼缸等,把对表面积的理解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既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题的技能.第三节课是动手活动课:表面积的变化.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议一议,发现其中的规律,既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新颖有趣,注意趣味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趣味性练习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练习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

例如,学习“圆周率”后,我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学习“统计图”后,我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喜欢上的科目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向相应的科任老师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等,做到教学相长……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练习,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三、重视差异,注重人文

以往的练习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课堂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要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练习,增加练习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让每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个性.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整理与练习课时,设计了以下一组题:一张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铁皮,张师傅用它来做一个高是1分米的无盖铁皮盒,你知道这个铁皮盒的容积有多大吗?大部分孩子想到在铁皮的四个角剪下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然后求出长方体的容积.少部分孩子探讨出“容积最大是多少”,尽量不浪费材料:剪下4个长为6分米,宽为1分米的小长方形,以边长6分米的正方形作为底面,四个小长方形作为侧面.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孩子们争着让我出难题考考他们……

四、注重实践,体现综合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的整体性,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练习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题:

给你以下5种型号的纸板,你能作出多少个不同的长方体或正方体?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3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练习设计

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形成许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分类、归纳、总结、假设、类比以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进行数学练习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其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一、类比思想方法的应用

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是指对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具有相同属性的数学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够对相似的知识点进行区分学习,避免混淆知识点。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教师就需要将相似的知识点设计在一起,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看到相似的题目的时候,学生就会去思考这些知识点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会主动进行总结,然后教师在对练习进行讲解和总结的时候,学生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来进行听讲,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克与千克”这部分知识点,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需要将这两个单位的练习设计在一起,这样学生在练习时,就会对这两个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分析。如果教师将这两个单位的练习分开设计,就会降低学生的类比的思维方式。教师可以设计成一盒口香糖55(),一袋洗衣粉180(),一桶洗衣液2(),一盒饼干200(),一个苹果150(),一箱苹果5(),一袋面粉10()等这些练习题,让学生在括号上填“克”或者“千克”。学生在进行练习的时候,就会去思考为什么一个苹果用“克”来作为单位,而一箱苹果用“千克”来作为单位,“克”和“千克”究竟在生活中如何来进行应用,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又是怎样的,在这样的练习题解答过程中,学生的类比数学思维方式就得到了提升。在以后进行“升和毫升”、“分米和毫米”等这种具有相似性的知识点的练习设计,教师也需要将类比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其中,让学生在进行题目解答的时候,不仅仅是单纯地填单位,而是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填,找到不同单位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学生对比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都得到了提升,再遇到陌生的题目,学生便会将类比的数学思想应用到其中。

二、统计归纳思想方法的运用

数学知识在形成定理公式的时候,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统计的过程。学生学习定理公式有时候会觉得很简单,对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来进行定理公式的统计总结,让学生自己参与到统计过程中,在统计过程中来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在练习设计中渗透统计思想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习状况来进行练习的设计,低年级的统计任务相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对统计归纳的过程产生兴趣,而在对高年级的统计任务进行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让学生不仅能够在统计过程中收集数据,还需要让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数据好坏,让学生了解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了解统计的价值。这样学生以后对某一个问题产生兴趣,也能够主动来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宽阔起来,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在探究过程中也会将数学思想渗透在其中。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中低年级(一、二年级)数学内容的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来统计“班级里不同学生喜欢的童话书”,在统计过程中,学生就会了解到《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以及《安徒生通话》等这些故事书,学生在统计过程中会充满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升,课堂学习气氛也会变得活跃起来。而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班级里面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班级同学的身高或者班级同学出生的年月进行统计,学生在统计结束之后还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归纳,找到这些数据所蕴涵的规律,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方差,制作柱状图或者饼状图,找到统计数据所蕴涵的信息。通过这样的统计过程,学生就会对统计有直观的感受,了解到统计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一些不容易发现的信息通过统计能够显现出来。经过这样不断的统计数学思想的渗透,学生以后遇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也会主动将统计的数学思想运用到其中。

三、归纳转化数学思想的运用

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主要是指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能够将难点问题转化成容易的问题,从而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归纳转化是很重要的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也需要将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到其中。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往往是学生遇到陌生的题目的时候进行使用,通过转化数学思想就能够将陌生的题目转化成熟悉的内容,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归纳转化思想的应用能力得到提升,看到陌生的题目不会产生恐惧感,而是对题目充满信心,这对于学生整个数学学习都是很重要的。教师在练习设计中渗透归纳转化的思想,要由浅入深地来进行渗透,这样才能够提升学生归纳转化能力。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设计一些学生没有见过的图形,但是这些多边形都可以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图形,学生在对多边形进行拆分转化,最终得到答案,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一种成就感,以后遇到更加复杂的多边形,学生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转化,学生的思维也会越来越灵活。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公式”,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直接告诉学生公式,但是教师在进行这方面的练习设计的时候,让学生对“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学生会利用归纳转化的思想,将梯形分割成熟悉的长方形、三角形,利用熟悉的公式来进行推导转化,很快就能够得到梯形的面积公式。再比如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师可以将“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与“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题目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对“整数的加减运算”和“小数的加减运算”进行回忆,对二者运算的异同进行比较、归纳以及转化,将有关小数的运算转化成整数的运算,这样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就会大大提升运算速度,学生的归纳转化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数形结合数学思想的运用

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将数学文字表述和数学图形结合起来理解问题的方式,通过图形能够将问题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有时候题目中出现的一些图形还会引起学生的解题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时候,就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进来。让学生学会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表现出来,抓住图形中最为本质的东西。学生在刚开始进行数学学习的时候,往往意识不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此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反复练习中学生的这种数学思维方式就会提升。

比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分数”这部分内容,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一小时可以耕地1/2公顷,那么请问1/5小时可以耕地多少公顷”,学生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往往会被里面各种分数迷惑住,思维理不顺,从而产生挫败感,但是如果此时教师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入,在图形表示出“1/2公顷的1/5”,就是将一整块土地先分成两份,然后将其中的一份再分成五份,那么1/5小时就耕种1/10公顷的土地(如图1所示)。经过这样直观的转化,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就会变得明晰,再遇到类似的题目,学生也会主动将数学文字转化成图形,很快解出答案。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涉及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矩形、三角形、圆、圆锥以及圆柱等图形的时候,学生需要条件反射般地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应用到其中,这样就能够大大提升解题的效率。涉及“统计”的知识,学生也需要想到数形结合的方式,提升统计结果的直观性,使统计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将数学思想方法和练习设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是未来数学改革的趋势,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练习题 篇4

1、玩具厂生产2214只熊猫玩具,原计划每天生产210只,生产了4天后,剩下的要在6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只?

2、永乐花园一套89.7平方米的住房,售价35.8万元,张先生准备按揭购房(向银行贷款购房)。按银行规定,还贷时首期应付房价的三成,张先生首期应付多少钱?

3、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4、一堆煤,甲单独运要8小时运完,乙单独运要6小时运完,甲乙合运3小时后,还剩下40吨煤没运,这批煤共多少吨?

5、在爱国储蓄活动中,小明把500元存入银行,定期3年,年利率4.14%。到期时,小明可以获得利息多少元?

6、科学考察船计划每小时行驶25千米,48小时到达预定海域进行科学实验。如果要提前8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行驶多少千米?

7、一种收录机,原来每台售价150元,现在降价1/5,降价后每台售价多少元?

8、甲车从A地到B地行完全程需要10小时,乙车从B地出发5小时可行全程的.1/3。如果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几小时后相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题 篇5

1、印刷厂4小时印书8540本,照这样计算,再印5小时共可印书多少本?

2、水果店运来苹果2480千克,是运来的香蕉的4倍,运来的香蕉比桔子少307千克。水果店运来水果一共多少千克?

3、工厂要加工零件7200个,前8天加工4800个,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要加工多少天才能完成?

4、从甲地乘火车去乙地,乘每小时行99千米的慢车去需要13小时,如果换乘快车,每小时比乘慢车快44千米,乘快车去只需要多少小时?

5、装配车间将9360个小皮球装箱,每6个装一盒,每12盒装一箱,一共装多少箱?

6、汉威体育用品厂原计划每小时生产羽毛球拍300个,6小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小时比原计划多生产60个,几小时就能完成任务?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6

班别:姓名:

1、打字员小蝶每分钟打字73个,小蝶1小时可以打字多少个字?

2、修路队5个工人6天修路900米,平均每个工人每天修路多少米?

3、商场运来大米和面粉各80袋,每袋大米重35千克,每袋面粉重20千克,运来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

4、刘大伯家有1940千克水稻,每25千克装一袋,至少需要多少只袋子将这些水稻装起来?

5、修一条长3000米的水渠,原计划60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60米,实际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6、同学们排队做操,如果每行站24人,需要站36行;如果每行站32人,需要站多少行?

7、一套服装,上衣80元,裤子65元。①8套这样的服装要多少元?②69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三性” 篇7

一、情境性———激发数学练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练习如果仅仅是数学知识点, 小学生在练习的时候肯定会缺乏兴趣。而在数学练习中加入情境成分, 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数学练习的兴趣, 从而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因此, 在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利用情境辅助的形式把枯燥的数学练习生动化, 这样, 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情感的产生。

例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时, 我结合生活实际给小学生呈现了这样一道题: 学校有一块长方形绿地, 长7 米, 宽6. 42 米。 (1) 这一块长方形绿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如果要在这块长方形绿地里建一个最大的圆形水池, 这个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 工人要在这个圆形水池的周围围上栏杆, 需要多少米的栏杆?

在这个具体的生活化情境中, 把圆的周长与面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合到其中, 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数学练习的兴趣。这样的数学练习比让小学生仅仅做圆的周长与面积的题目要好得多, 并且, 在这个过程中, 不仅落实了相关的数学知识点, 更为重要的是, 在这个过程中, 有效地让小学生感知到了圆的周长与面积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层次性———提升数学练习的效率

数学结论只有通过练习巩固才能实现提升和拓展, 从而实现深化思维训练“面”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练习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数学练习的表面上, 而应该对数学练习题进行充分挖掘, 这样, 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解题效率的提升。从而让小学生在数学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有效的数学知识, 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 在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 我给学生出示了如下的练习: 一次数学竞赛, 全班学生的平均分为70 分。已知及格人数是不及格的4 倍, 及格学生的平均分为80 分, 求不及格学生的平均分是多少?

在这个题目中, 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 (1) 我们应该将哪个设为未知数? (2) 通过题目信息, 我们能得到什么样的等式? (3) 如何计算出结果?通过问题的指引, 学生很快得出:班平均分×5=及格平均分×4+不及格平均分, 因此可以将不及格的平均分设为x, 那么可以得到等式80×4+x=70×5, 解出x=30分。

在学生初步熟悉和掌握这样的分析计算方式之后, 我接着给学生安排了以下的练习作业进行巩固:

( 1) 父亲今年50 岁, 儿子今年14 岁, 问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5 倍?

( 2) 一条船在两个码头之间航行, 顺水行全程要4 小时, 逆水行全程要5 小时, 已知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 千米。问这条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这样的问题设计, 既能提升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有效地实现了对数学结论的提升和拓展。

三、开放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目前的数学教材中, 大多数习题都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 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 教师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 并结合教材的内容, 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 且以此为切入点, 促进学生学习的开放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例如, 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这一课时, 在完成了课本的巩固练习后, 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题: 把2、3、4、5 四个数字填入方框中, 组成一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竖式, 并计算。并且还要求学生用1 分钟的时间, 看谁写的算式又对又多。然后让学生独立的书写竖式, 并且进行计算。时间到后, 让学生把他们写的算式抄到黑板上, 师生逐一进行检查, 然后要求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这样, 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按第二个因数分成好几类, 也可以按是否进位分类。最后让学生思考这样的竖式, 一共可以写出多少个?

这样的练习设计, 既体现了学生的全体参与, 又体现了学生的差异性, 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设计;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84-1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是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铺垫性练习——渗透实用性

铺垫作为新课教学的一个环节,不但可以激活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知识基础,而且可以为学生学习新知“铺路架桥”,有效分散学习难点。为了加强铺垫性练习的实用性,教师对铺垫性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要根据数学知识演进的脉络,在准确把握新旧知识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围绕新知识在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固定点”或“生长点”,选择恰当的方法,巧妙地把学生带进新知情境,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提供一个良好的认知起点。

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时,教师在铺垫环节可以安排一些有关整数、小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口算题,使学生在复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基本算理,从而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提供强有力的经验支撑。这里的铺垫目的明确,摒弃了华而不实的成分,实实在在引导学生寻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

二、巩固性练习——加强应用性

一方面,巩固性练习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点的理解、接受的基本情况,对本堂课教学目标完成的基本面有大致了解。教师可以及时吸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有利于教师本人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尽可能合理的方式方法去适应自己所面对的全班学生。另一方面,课堂练习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地了解自己有没有达到学习要求,有些问题在听课时还不容易暴露,通过课堂练习,学习的效果如何,马上就能暴露出来,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传授效果,容易形成教与学的良性循环。还可以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特别强化训练,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设计时应根据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练习。

如,六年级学生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就设计了以下练习:小明家新房要装修,出示示意图(图略),比例尺为1∶100。

(1)要求量出必要数据算出墙面的粉刷面积(门窗除外)。

(2)粉刷墙面每平方米是15元,粉刷整套房子需要多少钱?

(3)如果每桶墙面漆350元,能刷50平方米,则刷完整套房子,大约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装修费?

(4)如果小明爸爸每天的工资是100元,大约要做多少天才能付清这笔装修费?

这样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学习兴趣。(2)使学生感到父母挣钱实在是不容易,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到学有所用,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发展性练习——增强实践性

学生通过学习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最终目标就在于学以致用。在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还能使学生真正体会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这类作业可结合某一教学单元或某个研究专题进行,根据具体内容,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采取多人合作的形式。

例如:在“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中,让学生搜集自己班男、女生的身高、体重情况,通过收集、描述、分析数据(男、女生的性别差异,遗传因素和营养结构等诸多因素)的过程,得出自己班学生的成长情况,并制订出适合自己的一套健身计划与合理的营养计划,这样既渗透了保健知识的教育,又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又如:组织学生观看一个经常交通堵塞路口的车流量的录像,要求学生对通过的机动车辆、行人数量作一个统计,并让学生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制成统计图表,然后列出路口中出现的问题:(1)此路口经过的汽车较多;(2)路口经过的摩托车、自行车载客多;(3)有的行人与机动车混杂在一起,有安全隐患。根据调查的情况,学生们制订出了许多的改进措施。这时,我就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联想到我们学校大门向南约50米处的十字路口来往车辆多,人口密集,我们小学生应该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然后再播放整治以后的路口情况,这时同学们的热情更高涨了,有的甚至喊出来“我的建议被采纳了。”这一节课结束时,同学们还兴致勃勃,他们都兴奋地说:“数学知识可真的有用。”由此看来,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的甜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用到了统计知识,体验到问题的出现需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学生在经历统计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学习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体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9

2、小明身上的钱可以买12枝铅笔或4块橡皮,他先买了3枝铅笔,剩下的钱可以买几块橡皮?

3、加工一批零件,×天和第二天各完成了这批零件的2/9,第三天加工了80个,正好完成了加工任务,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4、电视机厂五月份计划生产电视机5000台,实际生产了6000台,超额完成百分之几?

5、一种电脑原价6800元,现降价1700元,降价百分之几?

6、一段路,甲走完全程需20分钟,乙走完全成需15分钟,甲的速度是乙速度的百分之几?

7、一份稿件,原计划5天抄完,结果只用4天就抄完了,实际工作效率比计划提高了百分之几?

8、从甲堆煤中,取出1/5给乙堆,这时两堆煤重量就相等了,原来乙堆煤的重量比甲堆煤的重量少百分之几?

9、六(1)班有男生32人,女生28人。六(2)班人数是六(1)班的95%,六(2)班有多少人?

10、一条围巾,如果卖100元,可赚25%,如果卖120元,可赚百分之几?

11、买来足球55个,买来的篮球比足球少20%,买来篮球多少个?

12、一堆沙子,×次运走40%。第二次运走30%,还剩下48吨。这堆沙子有多少吨?

13、一个面粉厂,用20吨小麦能磨出13000千克的面粉。求小麦的出粉率?

14、在100克水中,加入25克盐。这盐水的含盐率是多少?

15、某种菜籽出油率为33%,要想榨出100千克菜籽油。至少要多少千克菜籽。

16、李师傅加工200个零件,经检验4个是废品,合格率是多少?照这样计算,加工700个零件,不合格的有多少个。

17、小红的爸爸将5000元钱存入银行活期储蓄,月利率是0.60%,4个月后,他可得税后利息多少元?可取回本金和利息共有多少元?

18、王老师每月工资1450元,超出1200元的部分按5%交纳个人所得税。王老师每月税后工资是多少元?

19、一种篮球原价180元,现在按原价的七五折出售。这种篮球现价每只多少元?每只便宜了多少元?

20、李丹家去年收玉米300千克,前年收玉米249千克,去年比前年的玉米增产了几成?

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应用题练习题

(1)水果店一天运进苹果、香蕉、梨共390千克,苹果的重量是梨的1.5倍,香蕉的重量是梨的3/4,三种水果各运进多少千克?

(2)一缸水,用去1/2和5桶,还剩30%,这缸水有多少桶?

(3)有一快棱长20厘米的正方体木料,刨成一个底面直径的圆柱体,刨去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钢管长10米,第一次截去它的7/10,第二次又截去余下的1/3,还剩多少米?

(5)两个小组装配收音机,甲组每天装配50台,第一天完成了总任务的10%,这时乙组才开始装配,每天装配40台,完成这批任务时,甲组做了多少天?

(6)修筑一条公路,完成了全长的2/3后,离中点16。5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7)师徒两人合做一批零件,徒弟做了总数的2/7,比师傅少做21个,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8)两队修一条公路,甲队每天修全长的1/5,乙队独做7.5天修好。如果两队合修2天后,其余由乙队独修,还要几天完成?

(9)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2/5,第二次取出总数的1/3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两次共取出多少袋?

小学数学应用题练习 篇10

(一)1、看线段图,先标出中间条件,再列式解答.

2、解答下面各题.

①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如果买的羽毛球再添4个就与篮球和足球的个数和同样多.买羽毛球多少个?

②学校买来篮球30个,足球16个.买羽毛球的个数是篮球与足球个数差的3倍.买羽毛球多少个?

③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剩下的要在8天内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④一本书有200页,小明看了96页.看了的比没看的少几页?

⑤小力今年10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4倍.3年后,爸爸多少岁?

3、提高题:

a.一幢六层楼,每层之间有20级楼梯,从楼下走到5层,要走多少级楼梯?

b.在一道减法算式中,已知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100,那么被减数是多少? 参考答案 1、14+13=27(棵)27-8=19(棵)答:(略)

2、① 30+16=46(个)

46-4=42(个)

答:(略)

② 30-16=14(个)

14×3=42(个)

答:(略)

③ 200一96=104(页)

104÷8=13(页)

答:(略)

④ 200-96=104(页)

104-96=8(页)

答:(略)

⑤ 10×4=40(岁)

40+3=43(岁)

答:(略).

3、a.思路分析:因为1--5层之间一共有4个间隔,所以从1层到5层走了4个20级,即80级.

解: 5-1=4 20×4=80(级)

答:要走80级楼梯.

b.思路分析:由题中可知:被减数+减数+差=100,而减数加差就是被减数.因此,100是2个被减数的和.

解: 100÷2=50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练习题(3)

31、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3×20 = 60(元)

答:人要60元。

32、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够吗?

8× 29 = 232(元)

250元>232元

答:带250元钱够了。

33、每瓶矿泉水2元,买20瓶需要多少钱?

2×20 = 40(元)

答:买20瓶需要40元。

35、每箱苹果30千克,8箱有多少千克?

30×8 = 240(千克)

答:8箱有240千克。

36、一盒胶卷能照36张相片,3盒胶卷大约能照多少张相片?

36×3≈120(张)答:3盒胶卷大约能照120张相片。

37、湖边种着4排柳树,每排有62棵。一共约有多少棵?

62×4≈240(张)

答:一共约有240棵。

38、一篇文章400字,小丁叔叔平均每分钟打53个字,8分钟能打完吗?

53×8≈400(个)

答:8分钟能打完。

39、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钱?

90×4 = 360(元)

答:一共用了360元。

40、动物园有一只东北虎重213千克。一头野牛的体重是东北虎的3倍。这头野牛大约有多重?

213×3 = 639(千克)

答:这头野牛大约有639千克。

41、公园道路两边放花,每一边放342盆,两边一共放多少盆?

342×2 = 684(盆)

答:两边一共放648盆。

42、一栋楼房共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住18户。这栋楼房共住多少户人家?

18×6 = 108(户)

答:这栋楼房共住108户人家。

43、每箱饮料有24瓶,9箱一共多少瓶?

24×9 = 216(瓶)

答:9箱一216少瓶。

44、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

634×8 = 5072(人)

答:运动场最多可以坐5072人。

45、电影院每天放映4场电影。每场最多卖278张票。每天最多可以有多少人看电影?

278×4 = 1112(人)

答:每天最多可以有1112人看电影。

46、亚运会入场仪式上群众分为四个方阵,每个方阵128人,一共有多少人?

128×4 = 512(人)

答:一共有512人。

小学数学练习优化策略探究 篇1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33-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教师需要布置一定的课堂或课后练习。但若要真正发挥练习的功效,则需要教师多设计趣味性、生活化、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乐于练习、主动练习。

一、练习趣味化,“玩”中体验

让学生主动练习、有效练习,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由他们的兴趣爱好入手,避免机械模仿、单一练习,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趣味新颖的练习,吸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玩”中练习,在“玩”中运用知识、巩固知识。

首先,根据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将练习融入到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数学游戏之中,如开火车、找朋友、猜谜语、笔算(口算)接力赛等趣味游戏,让学生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在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练习。如,在教学苏教版数学《统计和概率》有关知识点时,教师可设计转转盘、掷骰子、抛硬币、玩扑克等趣味游戏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加深理解。又如,计算教学,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口算速度,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关的数字卡片,引导学生展开“找朋友”的竞赛游戏,看看哪个同学找得最快最准确。

其次,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练习题,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自编应用题,比比谁编写得又快又对,解题方法最多。或者还可布置一些操作性练习,让学生情绪高涨,主动参与。如,在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和圆锥》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与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圆柱体,然后一边指着圆柱体一边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特点,并讲讲如何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这样,通过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数学练习,满足学生多变、喜欢新鲜、喜欢玩乐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主动完成任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二、练习生活化,运用中巩固

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沟通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学会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后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设计富有生活情境的数学练习和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首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练习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探寻数学信息,找出组成数学题的条件,灵活编写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也丰富学生生活经验,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挂钟上的数学:周六下午,明明在家做作业。当他做第一道题时,挂钟正好是4点钟。当他做完数学、语文作业时,再看挂钟,此时挂钟的短针与长针正好重叠在一起,成了一条直线。同学们,你们能算出明明做作业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吗?这样,将认识钟表和加法计算等知识结合起来,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提升了其解题能力。

其次,根据学生实际,布置调查、观察类的练习活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对生活的作用,认识数学的生活价值,教师可布置一些课外实践调查类作业,使其走出课堂,留心生活,关注社会,自主发掘数学知识。如,教学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以教室屋顶与墙壁为装修对象,要求学生结合长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教室的面积,设计适宜的装修方案,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实际应用。

三、练习层次化,兼顾全体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在设计练习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目与要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给每个学生主动练习的机会,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而不是统一标准,让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消。

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教师可根据课堂教学需求,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1)基础练习。即概念性基本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练习,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体验成功,加深理解,也检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如,要求正方体或长方体的表面积要知道哪些条件?根据已给数据能够求哪些面的面积?如何列式计算表面积?(2)变式练习。如在例题的基础上,变换提问角度或提问方式,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透彻理解知识,降低或减少认知错误。例如,杂货店售米用的木箱(上面无盖)。①要制作该木箱最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②若木箱外四周刷一层油漆(不刷底面),请算出刷油漆的面积。(3)提高练习或综合练习。即将几个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设计成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提高迁移与转化能力,完善认知结构。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练习的设计应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趣味性、生活化和层次化的练习,只有这样,练习才有效果,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大大提高,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策略探索 篇12

一、情境再现,回顾旧知

数学的教学,一般而言,是枯燥无味的。而进行数学知识的练习,更是枯燥得“雪上加霜”。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重视小学数学练习课的情景引入,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上数学练习课的兴趣。

例如,在上“商不变的性质”练习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课件,讲述“狐狸兄弟卖麦子”的故事。

狐狸四兄弟为了提高销量在自家门前贴出了促销广告,老大为了抢生意,说:小麦特价了,2千克卖8元钱。

老二一看老大的生意好,眼珠子一转说:20千克卖80元钱。

老三眼珠一转说:我这里小麦批发,200千克卖800元钱。

老四看大哥、二哥、三哥都搞活动,也在门前贴出牌子说:小麦甩卖,2000千克卖8000元钱。

如果你要买小麦,你会买谁家的小麦,为什么?

你能用我们上节课学的知识解释一下吗?

学生讨论后,列出算式:8÷2=480÷20=4,800÷200=4,8000÷2000=4。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虽然卖的斤数和钱数都在变化,但是每斤的价钱都是一样的。这是应用了我们上节课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得到的结论。

回顾:商不变的性质是什么?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看来,应用商不变的性质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我们做决定提供依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上一节商不变的性质的练习课。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在狐狸比赛卖小麦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的推导过程,把“商不变的性质”再次回归生活,将数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深化学生对“商不变的性质”的认识,并调动学生进行练习的积极性。而在实际教学中,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思路梳理,知识再认

思路梳理这一环节中能使学生对刚学的新知识加深印象,特别是对学生进一步弄清解题方法及计算方法大有好处,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这一练习所围绕的知识点。因此,在进行练习前应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再认。

例如,教学了100以内的数的认识后,在练习前,我出示了下面图片:

因为一年级学生对知识的梳理能力还有待于培养,教师有意识的出示自己整理的成果,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知识梳理成果的呈现方式,加强直观感受,让学生体会到教师梳理得简洁、全面、美观。

三、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本环节是练习课的主体部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分层练习,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能力。作为分层练习中的“分层”一是指习题分类,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基本练习、综合练习、提高性或扩展性练习;二是指因学生学习能力不一,做题的速度有差异,分为提高性或拓展性练习,是为调控练习时间,培养优等生数学能力的选做性练习。

练习一般要经过模仿,熟练与创造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技能初步形成阶段,题目是基本的,模仿性的;第二阶段是巩固阶段,有变式题、小型综合题。当这些技能达到一定程度的熟练后,就要转入第三阶段———技能的发展阶段,练习题注重综合性、灵活性。练习题的设计要遵循以上三个阶段,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水平,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之后都能获得成功的快乐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

例如,在上“图形的周长练习课”时,我用“乡村游”的情境,设计了三个练习。

练习一:走进开心农场,通过解决给开心农场围篱笆的问题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进行巩固。

练习二:走进农家乐小木屋,通过解决装木条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做题时不能一成不变的思考问题,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练习三:走进农家小院,再次解决围篱笆的问题,通过操作,讨论,让学生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再次感悟要灵活的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乡村游的情境串起整个练习过程,能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练习题选取的都是学生身边的、熟悉的素材,练习题的设计,遵循着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四、当堂检测,评价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检测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最优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设计实效性、层次性、挑战性、开放性的题目,既能检测学生对本课练习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能让学生消除对检测的紧张情绪,增强对数学课程的喜爱。

上一篇:东兴商厦生活广场酒店、管理用房工程标化汇报材料下一篇:非公党建指导站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