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学生写字

2024-07-04

怎样教学生写字(共8篇)

怎样教学生写字 篇1

前 言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在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

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有毛笔和硬笔书法两种,二者渊源甚深,互相推动,互为借鉴。

单就硬笔书法艺术来说,早在三千七百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使用属于硬笔的刀子和锥子,在甲骨上刻写了秀美的文字。特别是十九世纪美国人沃特曼发明钢笔,由于它方便适用而风靡世界。

不久,日本在一八八七年即出版了硬笔书法课本。一九六一年又成立了硬笔书法方面的团体,建立了硬笔书法大学等专门研究机构,为硬笔书法艺术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青少年朋友:“华夏”标志着中华民族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举世著称。今天,人人都在使用钢笔,遗憾的是在这世界著称的美誉之下,我们有的人不注重自己精神文明的修养,不重视代表着一个人每天的行动和语言——文字的书写,忽视写字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例如,中小学生多数人在写字时歪脖曲背,头部太低,不少同学拿笔不正确,缺乏对间架结构的正确掌握,养成不好的写字习惯。其中有的人写“王”象个“五”,写“话”象个“活”;写“发”象个“友”;写“无”象个“元”;写“对”象个“时”;写“口”划“○”。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中小学生是这样,青年职工更为突出。有的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写不好。

据教育部门介绍:八五年我省报考高等院校的人,由于答卷写得不工整,字形潦草难认而受到不同程度扣分的人是很多的。由此看来,因写字不好而影响成绩,实在太可惜了。

“知识本身是内涵的,写字是知识的外衣。”我们要认识到写字的优劣对自己的前途是有直接关系的。明确这一点,对怎样写好钢笔字树立信心,培养兴趣,是十分必要的。

爱因斯担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对写字感兴趣了,拿起笔来就愉快,写起字来就自然。

钢笔已成为世界通用的现代书写工具,所有工作人员,尤其学生,每天都得使用钢笔,其实用的广泛,不论是国内或国外,都远已超过毛笔,这是人人公认的。

艺术追随时代,书法追随时代。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征途中,象春风拂过广袤的原野,学习、交流硬笔书法的热潮已经来到我国亿万人民之中。

狄德罗说得好:“精神的活跃,想象的浩瀚,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有志者事竞成。”,“志不强者智不达。”愿每个青年朋友勤动笔,勤思考。热爱是你的动力,勤奋是你的成果,在你耕耘奋进的土地上,绝不会一无所获。

概 说

硬笔书法——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是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用特有性能的书写工具所写出的一种线条造型艺术。简练的钢笔线条造型,具有近现代最普遍的实用价值。

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能使观赏者象欣赏好的绘画、诗歌、雕塑等一样,联想到美的生活情趣,令人赏心悦目。

硬笔书法在艺术样式上,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在我国艺林中占有独特地位。

推本溯源,自从有历史记载的商朝后期,便出现了相当成熟的甲骨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软笔,后来长期盛行软笔。到了近现代,硬笔又普遍流行,趋于实用地位。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包括商朝甲骨文、两周金文、秦篆、汉隶、唐宋楷行草书这些书体繁复、流派众多的艺术瑰宝,涌现了王羲之,颜真卿,怀素等许多杰出的书法家,留下《兰亭 1 序》,《自书告身》,《自叙帖》这样千古不朽的珍贵遗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

中国出法在世界上影响广泛而深远。公元754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带去了“王右军真迹行书,小王真迹行书三帖”,从此,中国书圣王羲之的名字,传遍东瀛。

一八八○年,杨守敬东渡日本,又带去了汉魏、隋、唐的碑帖一万三千余册,使中国的碑文也传到日本。从此,崇尚北碑的风气在日本也昌盛起来。

酷爱书法的日本“嵯峨天皇”的老师“空海”等,他们先后来到中国,学习中国书法,在中国留学期间,曾被授予“五笔和尚”称号。这些都是中国书法对外影响的光辉例证。

汉字的本质特征和它鲜明的个性,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所比拟不了的,它也并不比任何拼音文字落后。它的优美的字形,又表现在传统书法的笔力上,笔力的雄健,就是审美的标准。毛笔是这样,钢笔也是这样。

历史的惯性往往存在某种偏见,如有的人认为离开毛笔字便无书法而言,这种看法是不现实的。所谓书法,简单地说,就是书写法则。

毛笔有它根据本身性能所形成的书写法则。同样,钢笔也有自己形式色彩和工具特殊的书写效果——钢笔书写法则(中国文化部前顾问江丰讲话)。

为什么我国古代作品中的鸿篇巨著那么少,而西方国家动辄能写出百万乃至上千万字的作品?为什么我国当代作品规模又越来越大?这无疑与书写工具的进步有着直接关系。

毛笔提倡“锥画沙”笔势,钢笔不能,这是因为两者构造和性能以及书写手法不同,但钢笔可用不同方法写出具有30毫米大的字形来,其优美姿态,刚劲效果,都不亚于毛笔。随着硬笔不断改进,书写理论逐渐完善,理想的效果将会达到更多更完美的艺术境地。

今年五月,在辽宁现代硬笔书法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研究会主席,原副省长谈立人同志,省教育工会主席宋廷章同志对硬笔书法实用性作了精辟论述。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会长沈延毅的讲话都给我们以很好开导。

电视讲座以后,很多同学来信要求把讲稿“怎样写好钢笔字”印成册子。为此,就我所积累的钢笔书写知识,用问答形式写在下面,同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一、写字的字体已经成形,能不能改,怎样改法?

答:能改,而且用不多久。很多同志认为:写字已经成形,年龄已经渐大了,不能改了„„,这种看法不对。要知道,写好字并不是什么难事,也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极其好学,只要你方法对头,改正旧的写字习惯。具体地说,在你练写的时候,必须端正写字的姿势和执笔方法,这是首要条件。

现在列举先人练字二例,现结合本身体会,谈谈这个问题。

大家知道,中国书圣王羲之,他先从卫铄学书,之后又多见先代名家钟繇等名著,遂改变初学。正是他,继往开来,把古朴的书体变成娇美流畅的今体,对楷、行、草书均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是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历史功绩。

再说颜真卿,他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法。他参用了篆书笔意,写出了端庄雄伟的楷书。是他开创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

我本身先从钟绍京的楷书摹法,后又从欧阳询、黄自元的楷书得法,在行书上追学黄若舟的笔法,自感距离尚远,自己仍须努力。但不论你写的字成形多少年,都是可以改的。

有的同志提出:写钢笔字摹仿毛笔字帖行吗?实践证明,可以,其效果一样。

写好钢笔字和毛笔字,不论年龄大小,不论你写字是否成形,只要勤字当头,下定决心,认识到对工作对前途有着相关的重要性,经过一番努力,是能写好的。

起步虽晚犹可追,古往今来,有许多三十而立后学成才的名师。宋朝的梁颢,八十二岁才考上进士,他咏道:“也知少年登科好,争夺龙头属老成。”明朝李贽,弃官就学,立志 2 著书的时候已是五十四岁了,他的名著《焚书》,《藏书》先后在六十四岁和七十三岁时完成的。

成就的取得,不在于年龄大小,关键在于志向和恒心。

二、写字应当从何学起?

答:先要选好你所理想的字帖,又要考虑是否近似你所写的字形,选好了,先看上几遍,分析其中字形要点和结构的规律。这叫“意在字先”,然后用透明白纸先描摹,后临摹,熟记每个字中的关键部位。具体步骤分述如下:

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据在中学讲课所见,一个有五十人的班级里,就有四十五人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大学里也是这样,正是这个缘故,这些同学写出的字,钩不象钩,捺不象捺,笔画全是平拖堆砌。

前已说过,写字好坏,在姿势和执笔上有绝对关系。如同木工锯木一样,如果姿势和拿锯不正,即便“线条”画得再直,你也要锯歪的。这和写好字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学书法的步骤应当怎样安排?

答:先从楷书基本笔画学起,即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一个字好比一台机器,基本笔画练好,等于把“零件”加工好;练好偏旁部首,就好比开始“组装”;练整个字形,就等于进入“总装”。就是说,先学“分解”,后学“连贯”。所以说,楷书是基础,而基本笔画则是基础的基础。

在练写基本笔画时,要分类去练。如练写“丶”时,要把丶、丿、丶、丨等分别练好,然后后再写“连贯”,进行组合。

一般的规律:练楷书先练基本笔画;再练笔画顺序;三练偏旁部首;四练字形结构;五练分行布局。

汉字的“点”画写时要加重,如石坠地。什么样的部位需要什么样的点,要做到“意在笔先”。如“宀”上头的点按钟绍京、欧阳询的写法,用短小竖势书写是比较有力的。

四、为什么说学字必先练楷书?

答:大家知道,幼儿开始走路时,必先学站立,站稳了才能学迈步,步子熟了,才能快步走,然后跑起来。

这和练字的三部曲一样,先练楷;再练行;三练草。历代书家一致主张,只有练好楷书,基础牢了,再写行、草就容易了。只有练好楷书,写出的字,才能笔不浮滑,体不支离。

五、先学楷书需要多久呢?

答:只要你选好字帖,每天坚持写两页,持之以恒,两个月就可以收效。至于练写的方法,仍是先描摹,后临摹,然后对照找差距。对难写的字,要分别记下来,专门突破。

当你练有成效的时候,你就自然产生了兴趣:越写越爱写,越看越高兴!这就是你成功 3 的开始。

六、写行书已经习惯,再练楷书能成吗?

答:没问题,而且还快呢。因为你对字形的结构已有一定的印象,在书写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手指和腕部更有一定的素养,只要方法改变一下,纠正你原来拿笔和运笔姿势,按着楷书的基本体系,坚持练下去,那么,在半年的时间就可收效。

七、要想写好每个字,其重点应当掌握哪些?

答:第一要掌握笔力,这里指的是该用力的笔画就要用力;不该用力的就要轻笔过渡。例如写国、红、真、钢等字,轻重分得清,看起来就会给人以美感。

一般来说,写“丶、一、丨、丶(捺)”等笔画着笔应用力,其它稍轻些。但一个字中的个个笔画不能都用力。比如,写“人、大、天”等字的撇画应当轻,捺画应当重。相反,撇画写成重,捺画写成轻也可以,总之不能平均用力。

八、有人说,基本笔画好练,间架结构难写,是这样吗?

答:说起来好象很难,实际上只要你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是很容易的。

比如,你首先练好了基本笔画之后,就有基础功底了。所说方法找准,路子对头,指的是在结构上分清是独体字,还是合体字。

如果是独体字,就要掌握字的中心和重心。例如“上、下、千、十”等字全是独体字,这就要掌握它的重心:横画稍长,竖画稍短,而竖画必须居中而下(楷书)。

如果是合体字,则要分清是左右结构;还是上下结构;是左中右结构,还是上中下结构,是半包结构,还是全包结构。

弄清这六个区别,再按字的定义和组织规律去掌握。这样,就可写出一个完美而秀丽的字形来。

例如:“好”“妈”属于左右结构;“幸”“素”属于上下结构;“常”“掌”属于上中下结构;“匠”“医”属于半包结构;区别这些不同的结构定义,就好办了。

比如:幸、素二字的上下两竖,注意居中对齐;常掌二字是个长形体势,不要写太长,稍加紧缩;好妈二字是个左右结构,左边稍小,右边稍大些,只要掌握好疏密得当,参差有序,不就好看了吗?相反,不分字形,疏密不当,一宽一窄,线条轻重不分,那就难看了。

九、有人说,要想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才行,是这样吗?

答:不是。实践证明,那样要多走弯路。为什么?道理很清楚:因为汉字的结构规律完全一样,只是字形大小书写工具及手法不同,两先学哪一种都行。

继承和临摹古人作品,应力求形似,神似,但不能丢开个人的风格。

有些人对怎样写好字过于神秘化,也有的人把写好字说成是天生的„„。事实上,不论写毛笔字还是写钢笔字,都不需要十年或二十年。不客气地说,毛笔字我只练了两年。当我把两年后写的字联拿给一位书法编辑看时,所得到第一句评语是:“你的字起码有十年的功夫”。这位编辑问我:“你都跟谁学过?”我说:“没跟谁学过”。事过三个月之后,我写的字联在一本杂志上选登了。

此事使我联想到,多少人和书法资料都一再声称:要想写好字,没有十年以上和更多的年头是练不成的„„。又说,写好字是天才等等。这些论断是不符合实际的。事实上,只要字帖选好,方法对头,下定恒心,用不上一年的时间就可取得成效,请同学们试试看。

有的人提倡写好钢笔字必先练好毛笔字,实际不必要,因为你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同时掌握两种笔法。

十、怎样安排好字形有大小?

答:中国汉字有大有小,形状各异,不论用毛笔或钢笔,写出的大小不能完全一样,我们管它叫“参差有序”。

具体要求:笔画多的写细稍收缩,笔画少的写粗稍扩散。要写得大小匀称,不要象棋子不分大小一律排列。例如:“腾”字同“小”字;“口”字同“国”字;“工”字同“骞”字。

十一、写字讲究呼应,这指什么说的?

答:要想把字写得生动活泼,就得注意线条的往来和笔势的呼应。笔画相间有呼应,句间的开头和末尾也讲究呼应,这样的写法是为了避免机械式和堆砌现象。我们经常提到的“笔断而意连”,使点画互相间的声势具有连贯性,这种声势好比幼儿伸手喊妈妈,妈妈伸手接幼儿的那种动作。

《书筏》中说:起笔为呼,收笔为承。反之,如果写完一笔再考虑下一笔,中断笔间势能,那就是《续书谱》所批评的:“图写其形,末能涵容,皆支离而不贯,其结果多成珠子,字形当然活不起来”。

所以要使字写得生动活泼,情趣诱人,呼应二字是不能忽视的。

十二、据说横竖有原则写法,是这样吗?

答:是的,这是当代书法家邓散木说的,邓老讲得有道理。写“横”要稍斜,左边低,右边高,其斜度约在5-7度上下。不要低于5度。不要高于7度。这是因为人的两眼视觉并不平衡,如果把“横”画写成平直,那么,由于两眼的错觉,看上去右端的末尾似乎倒下去了,很不自然。

汉字的“竖”画比较重要,在一字当中起着栋梁作用。虞世南在《笔随论释行》(引王羲之语)说:“为竖必弩,贵战而雄。”故写竖画要刚劲有力。如中、牛、千、山等字。

十三、练字用什么样纸好?应注意些什么?

答:用方格本较好,因为它有一定的方格,对你练写的字形在规范上有一定的约束。在练写时要按行按序进行,每写完一页,就要分析一下,看看差距在哪?每写完一本,也要留存起来,以鉴别对照,衡量进步的程度。在练写时,切不能无规律地东写一个,西写两个,这样的练字会影响你掌握章法和布局。

按着次序练写,一能练好章法,二能安排好整篇布局,更会帮你养成写好行序的好习惯。如果任意乱写一通,那你在正式写作时,虽然字形本身写得尚好,但全篇布局肯定不规整,这是个大事。

十四、写字在快慢上有关系吗?

答:关系很大。写字在行笔快慢上有极大关系,字形的优美,线条的神韵,大部在快速行笔中体现出来。呼应的连贯笔势也是在快速运笔中体现。慢笔写出的字是没有神韵的。

大家知道,一些快速行笔的人写出的字形和篇章,不拘泥,不呆板,具有高昂的气势!这就是他们运用了“一气呵成”的良好效果。

要想快速行笔,达到满意的效果,除了要对字形本身结构具有素养之外,更重要的是执笔要正,并尽量往上些。

书写每个字要按照字的基本定义去构思,信指而书,信腕而行,不要做作,不要修饰。“笔劲洞达美而韵,书贵瘦硬方有神”。这就是写字在快慢上应当体现的一面。

十五、书写基本笔画时,应注意哪些?

答:(1)写“点”重如石,形断而意连;

(2)写“横”要稍斜。一字有两“横”上“横”要仰势,下“横”写俯势;

(3)“竖”画粗而壮,写直不要歪;

(4)“撇”之发笔利,“捺”之发笔扬;

(5)“折”的发笔缓,“钩”之发笔冲。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 5 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十六、学字非得模仿古人的字体吗?

答:是的,这是一个继承传统的问题。但是时代在前进,事物在发展,各种艺术总是要不断创新,因此也不能一味照搬古人的,应当取其精华。

明代的陈洪绶说:“谓学者,竟言钟王,顾古人何师?撷诸家法意,自创一体”。苏轼在“画论”中也提到:“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王羲之变隶法为行楷后称“书圣”;张旭变二王草法为今草称“草圣”。如果照古人一翻再翻,千人一体,千字一面,那就说谈不上书法艺术的发展。脱其窠臼,创出新貌,没有个性创新,就等于失去其生命力了。这是两种书法在发展上的必然趋势。

十七、怎样选择字帖?

答:这要看你对哪种字体感兴趣,也要看你的字近似哪种,然后就可定下来。如果选不到理想的钢笔字帖,也可选毛笔的字帖。如“灵飞经小楷字帖”,欧阳询的“三十六法”,黄自元的“九十二法”,这些秀丽端庄,遒媚劲健的楷书虽属毛笔字帖,但它的字形和大小,都可做学习钢笔字的范本。

十八、衡量一个字、一篇文章应从哪些方面来评价?

答:第一要看字的“笔力”;第二要看字形和间架结构规律的掌握;第三要看全篇手法和布局。

“笔力”分布怎样,结构相间的疏密程度是否适当,字间、行间、开头、结尾等,条理是否分明。

要知道,真正的书法功底还要注重在挺拔雄劲的楷书上面。

十九、怎样才能掌握好章法和布局?

答:书写文章时,不能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应当看准一句,接连不停地写下去。这样的写法,能使字序整齐,气韵丰满。如果看一个写一个会产生字间、行间以致整个篇幅的不规则现象,这虽然是个小事,但对衡量作品的整个格调是很主要的。

钢笔字横写居多,要边写边向左方看齐,竖写时边写边向上部看齐。

字的大小,一般在5×8mm的宽高度,字间的距离应占一个字的一半,行间距离应占一个字的宽度。

字形写得虽好,但章法和布局安排不当,是要降价三分的。因此必须重视对章法布局的安排,要在平常写作时养成好的习惯。

二十、怎样体现书法艺术美感?这种美感从何而来?

答:书法艺术是运用联想来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萌发,其中包括“形、神”两方面。

书法“形”的美主要运用点线、结构、疏密、轻重、行笔的缓急组成形象的“字形”,以这形式的美、力度的美、结构的美唤起人们的情趣和美感!

书法“神”的美,指的是线条组合后总体的外貌。它不是象几何学里那样机械式的配合,而是书家以唯物的、运动着的气势和本能,发自热爱生活的审美理想。“壮则雄健以嵑嶫,丽则绮靡以清遒”。这就是书法“神”美的应有体现。

古人说,情之喜、怒、哀、乐各有分数,它体现在书者的广阔胸怀中。喜则气和而字舒;怒则气愤而字险;哀则气郁而字敛;乐则气平而字丽。书者内心蕴含着生命激发的意念,洋溢于字里行间震撼着欣赏者的心灵,从而引起共鸣。

我国书法艺术“形神”兼备,气势生动!正是这种美,中国的书法艺术价值已被世界所重视。一九七七年四月美国耶鲁大学举办的首届国际书学史讨论会上,就有《中国书法对现代画家的影响》的论文。

具有典型东方美并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书法艺术,其影响之大,可窥一斑了。

二十一、今后在写字上应注意哪些?

答:要注意“识、简、连、美”四个方面,这是原副省长,辽宁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朱川同志提倡的,这四个字,对今后硬笔书法规范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识”指的是写出的字要准确,清晰易辨。既然文字是代表无声语言的符号,表达一个人的心意和行动,那么,这个符号写出来就得叫人认识。如果写得七扭八歪,谁也不认识,日子久了,连自己也不认识了,这种字还有什么用处呢?

“简”指的是按国家规定的简化字去写。要知道,汉字由繁向简发展、不断辗转演变已不是现在的事。从秦始皇统一文字并做了规范以后,小篆变隶书,草书变楷书,汉末的草书又变成楷书的草体。字体的不断简化是汉字发展的规律。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物资文明和精神文明,人们对汉字书写效率要求更高。因此简写汉字的提法就十分必要了。但提倡写简化汉字,不是乱来的。

“连”指的是用连写的笔势写出的字,简单地说,就是快写的连笔字。

不论行书或草书,都必须有规范性的约束,不是无规律地乱来。重复地说,写出的字,必须叫人看得懂,领会其意,不给别人为难才行。

“美”是指一个字写出后的最高要求。书法美的表现形式是以线条造型美,而不是以象形美。

比如写个“鱼”字,欣赏者如果根据这个“鱼”字象不象自然界里的“鱼”而判断它美不美,这就混淆了美的含义。

评价字形美不美,应摒弃汉字古老的原型,而是以其线条造型所体现的“形、神”为依据。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汉字象形性的古老写法已不被人们所重视。如果有人认为象形性强的甲骨文是美的,那么,没有象形性的楷书就不美了,这显然不符合中国书法史的实际情况。

线条本身的美,来源于造型。毛笔字表现在“筋、骨、血、肉、神、气、韵、味”(朱川语)上,钢笔亦如此。

这种美不是牵丝拖沓或牵强做作,而是线条整体自然美,它通过“形、神”的具体化所表现出来的。

钢笔楷书笔画的特点与写法(图)

下面具体介绍各种笔画的写法:

(一)横 横画要写平稳,因为横在一个字中起平衡作用,横不平,则字不稳。横有长、短之长横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向右较轻,收笔略向右按一下,整个笔画呈左低右高、向下俯势的形态。由于人的视觉的错觉,横画不能写成水平,而应写成左低右高,收笔时稍按 一下笔,使笔画变重些,这样,看起来才显得平稳。所以,人们常说的“横平竖直”,不是指横水平书写,而是要求看卜去平稳的意思。如图:

短横的写法是,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行笔大约写到长横的一半时停笔即收。笔画稍向右上仰。如图:

(二)竖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如图: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见下图: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见下图:

(三)撇 撇画在一个字中很有装饰性,如能写得自然舒展,会增加字的美感,有时还与按画相对称起着平衡和稳定重心的作用。撇有斜撇、竖撇、短撇之分。斜撇的写法是,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左下行笔,收笔时出尖。如图:

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竖撇,下笔稍重,由重到轻向下行笔,行至撇的长度三分之二处,向左下撇出,收笔时出尖尖。如图:

短撇,写法同斜撇,只是笔画较短。短撇在字头出现时,笔画形态较平,如“干、反、禾、后丢”等字;短撇在字的左上部位出现时,笔画形态较斜,如“生、禾、失、朱”等字。如图:

(四)捺 捺画粗细分明,书写难度较大。捺有斜捺和平捺之分。斜捺,下笔较轻(轻落笔),向右下由轻到重行笔,行至捺脚处重按笔,然后向右水平方向由重到轻提笔拖出,收笔要出尖。如图:

平捺,写法同斜捺,但下笔时先要写一小短横,然后再向有下(略平一些)方向行笔。如图:

(五〕点 点画在—个字中就如同人的眼睛一样重要,是一个字的精神体现。点画有右点、左点、竖点和长点之分。右点,轻下笔,由轻到重向右下行笔,稍按后即收笔,不能重描,一次成画。写点关键要有行笔过程,万不可笔尖一着纸就收笔。如图:

左点.写法基本同有点,但行笔方向往下略向左偏一些,收笔时要顿笔。如图:

竖点,实际上是有点的变形,当点在字头居中出现时,人们习惯将点的收笔处与下面笔画连接起来,因此,这种点形态比较直。如图:

长点,是在右点的基础上变长,行笔应慢一些。如图:

(六)提 提画写法是,下笔较重,由重到轻向右上行笔,收笔要出尖。提画在不同的字中角度和长短略有不同。书写时应该注意区别。如图:

(七)竖钩 下笔写竖.到起钩处,稍停向左上钩出,出尖收笔,钩的尖角约为45度,出钩的部分要短一些。如图:

(八)弧弯钩 下笔稍轻,由轻到重向右下弧弯行笔,到起钩处略顿笔向左上钩出,收笔要出尖。书写时下笔处和起钩处上下应在一条垂直线上。如图:

(九)戈钩 下笔梢重,向右下弧直行笔,到起钩处向上钩出,收笔要出尖。写戈钩关键是要呆持一定的弧度,大直、太弯都会影响整个字的美感。如图:

(十)卧钩 下笔稍轻,先向有下(笔画由轻到重),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钩要出尖,但不宜过大。如图:

(十一)竖弯 下笔写短竖,再圆转向右水平方向写短横,收笔稍重。如图:

(十二)竖弯钩 在竖弯的基础上,收笔时向上方钩出,笔画比竖弯要长一些。如图:

(十三)竖提 下笔写竖,到适当处略顿笔向石上写斜提,一笔写成,提的收笔处出尖。如图:

(十四)横钩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如同:

(十五)横折 下笔从左到右写横,到折处稍顿笔再折笔向下写竖。注意横要平,竖要直,折要一笔写成,中间不可间断。折处不能写成“尖角”,也不能顿笔过大,形成“两个角”。如图:

(十六)横析钩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折向下,有时稍稍向左倾斜一点,到起钩处略顿笔后向左上方钩出,一笔写成。如图:

(十七)横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后向左下写撇。注意横要稍向有上斜一点,撇要出尖,笔写成。如图:

(十八)撇折 下笔写短撇,个出尖顿笔后折向右上写提,注意折处要顿笔,收笔要出尖。如图:

(十九)撇点 下笔写撇,不出尖顿笔后折向有下写长点,收笔较重。注意上部撇和下部长点的角度要恰当。如图:

(二十)横折弯钩 下笔写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尔后圆转向右写横,到起钩处略顿笔向上钩出。注意弯处要圆转,下面的横要平,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一)竖折 下笔写竖(有长、短之分),顿笔后向右写横,收笔较重。注意竖要直,横要平,一笔写成。如图:

(二十二)竖折折钩 下笔写短竖,顿笔折向右写横,再顿笔折向左下写竖钩。注意竖钩既不能太直,也不能太斜,钩要小,要出尖。如图:

(二十三)横折提 下笔写短横,顿笔折向下写竖,再顿笔向右上写斜提。注意提要短一些斜一些,要出尖。如图:

(二十四)横折折撇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小短横,最后折向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二十五)横撇弯钩 下笔写短横,转折处略顿笔后写短撇,接着笔尖不离纸写小弯钩,钩的方向往左上。如图:

(二十六)横折折折钩 下笔写短横,右边稍高些,略顿笔折向左下写短撇,不出尖,不要太长,再折向右写短横,再折向左下写弯钓。注意最后的弯钩要稍有弧度 如图:

(二十七)横折弯 下笔写短横,略顿笔折向下写短竖,再圆转向右写短横,收笔较重。如图:

(二十八)竖折撇 下笔写斜竖,略顿笔折向有写短横,再顿笔向左下撇出,要出尖。如图:

从上面介绍的28种基本笔画的书写方法可以看出,汉字笔画书写的运笔规律,一般是,横、竖、撇的起笔较重,点、撩的起笔较轻;转折处要略顿笔,稍重、稍慢;提和钩,开始要略顿笔、稍重,尔后逐渐转为轻快,收笔出尖;撇、撩雌出尖。所有笔画都是一笔写成,不能重描。这些笔画在组成汉字时,有的形状会略有变化,因此,在书写时,要注意多观察,把笔画形状写准确。(完)

钢笔楷书笔画书写要领(图)

汉字的特点是由笔画组成的,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结构单位。钢笔楷书的笔画是以单线条为其表现形式。由于汉字结构的干变万化,不同的笔画表现的线条形态不同,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中又表现为不同形态的线条。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直与弧。一般横、竖为直;撇、捺、钩为弧。书写时,做到直如线,弧如弓,直而不僵、弧而不弱。弯与折。一般带有弯的笔画,如竖弯、竖弯钩的弯处为弯;折画的折处为折。书写时,弯处要圆转,用提笔;折处要折中带圆,用顿笔。做到弯而不软,折而无死角。

长与短。这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由于字的结构需要决定的。如长横相对短横为长,短横相对长横为短;长竖相对短竖为长,短竖相对长竖为短;长撇与短撇也是同理。等等。粗与纫。这也是笔画之间相比较而言的,是因笔尖用力大小不同而形成的。如横、竖下笔和收笔较重,线条粗;行笔较轻,线条较细,带有尖状的笔画,如撇、钩、捺、提画的下笔和行笔较重,线条较租;收笔时(捺画的下笔处)用提笔,线条细、出尖。

斜与正。这是指汉字笔画形态的可变性。同一种笔画在不同结构类型的字中形态会发生一些变化,以求得结构的平稳。比如撇画,在“人”字中写成斜撇,而在“月”字中就要写 成竖撇;横画在“上”字中要平,而在“七”字中就要写成左低右高的斜横。这样“七”字的笔画才均匀,重心才平稳。

上述笔画的这些特点,反映了钢笔楷书线条的丰富性、可变性,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汉字笔画线条的动态美和力度美,为钢笔书法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楷书,首先要从练习笔画开始,笔画书写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字的结构效果。笔画好比零件,结构好比装配,笔画写得笔笔过硬,装配成字,就容易做到个个合格。钢笔楷书的笔画书写的要求,主要可概括为三个字,这就是“写、挺、准”。写,就是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下笔(或重或轻)、行笔(轻一些,线条或直或弧或弯)、收笔(或顿笔或轻提出尖)三个步骤,不能乎拖或平划。在汉字的基本笔画中,横画比较能代表各种笔画的运笔过程。其道理在于:千万条笔画,生于一点,以点成画,积画成字。比如一点延伸到右方就是横,横垂直向下就是竖,横向左下就是撇,向右下就是撩,等等。只要掌握了写横的基本要领,即:重下笔——轻行笔——重收笔,其它笔画也离不开这条运笔路线,只是用力部位和形态不同而已。横画运笔路线,见下图:

书写笔画时,是写,还是平拖平划,笔画表现出的效果是不同的。见下图:

挺,就是要将笔画写得挺拔、刚劲、有力。体现笔画“挺”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带有横或竖的笔画要乎、要直,笔画不能上下或左右颤抖,做到直如线。二是带有“弧”或“弯”的笔画不能出现折弯,应圆转自如,做到弯如弓。见下图:

准,就是每写一个笔画之前要看准下笔的位置,这主要指在临摹字帖过程中,一要看准字帖上字的笔画在格子中间的位置;二要看准笔画的形态,同一种笔画在不同字的结构当中或在同一个字的不同部位有长、短、横势、竖势、斜势等不同的表现形态,应看准、写准; 三要看准笔画的粗细,是重下笔还是轻下笔,收笔是顿笔还是出尖,要看准、写准。做到位置准确、长短适宜、租细恰当。见下图:

硬笔楷书教学实用技法讲解要诀

硬笔书法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在教学中应把实用性放在第一位,提高教学指导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如何使学生能快速掌握硬笔书法技法是每个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传统书法理论的宝库中提炼所适合的精华,总结出楷书书写技法,对高深的专业术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

写好硬笔楷书,主要抓好两方面即用笔和结字(间架结构),硬笔楷书的用笔主要是写好基本笔画,另外要了解掌握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下面分别简述之。

基本笔画书写要领

在传统的书法教学中,总是把基本笔画的写法要求说得很繁杂深奥,学生一开始就会对书法练习失去兴趣。本人用简单易记的口诀归纳为:“横上斜,竖挺直;撇捺出锋,点要快”。解释如下:

“横上斜”:由于人们的视觉误差,横画一般要向右上方稍斜一点,这样容易得势。打破“横平竖直”的误人子弟的俗念,让学生一击顿悟,改变原有的书写笔法。

“竖挺直”:竖常为一字之脊梁,要使一个字立如松,书写时必须做到挺直,但要注意曲中见直。竖有悬针、垂露之分。不仅要告诉学生如何写好悬针和垂露,还要告诉他们如何运用。本人发现悬针常会用于一字之中的末笔,收笔出锋,而垂露则要停顿后转入下笔。

“撇捺出锋”:撇捺为一字之翼,只有出锋飘逸才能有灵动之美。书写时注意撇捺要对称,不宜一高一低。撇捺又如人体之手或足,有一波三折之美,捺画一定要写出捺脚而出锋之。

“点要快”:点为一字之眼,一个小点其中也蕴含起落的节奏,要想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书写时要点到为止,眼到手到,强调一个快字。不能拖拉,写成一短线段。书写时要凌空而入,腾空而起,似小鸡吃米,时起时落。

点有斜点、竖点、左点、撇点之分。其中唯有撇点用笔时要先重后轻,其它则先轻后重。

另外,在基本笔画练习时,加强起笔、行笔、收笔三步曲的节奏感培养。要求学生边写边在心里默数一、二、三,这样容易见效。

间架结构书写要领

间架结构的研究古今之述备矣。本人结合学生的特点,删繁就简,编成口诀式的顺口溜,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永记不忘,收效显著。

“字如其人”,字的外形美与人体美有相同之处。人体有体腔和四肢组成,人体美有动静之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行如风,这些形体美无不与字的外形美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习字时要松紧相宜,更应突出紧凑。

对复杂的间架结构规律本人用如下几句精炼为:“左右靠得紧,上下要对齐;笔画不打架,均匀来安排;相同笔画不一样,一字之中有重点”。简释如下:

“左右靠得紧”:凡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左右相互避让,中间笔画要靠紧,两边笔画可以向外伸展。左偏旁写得小点,右边要突出。包括左、中、右结构也是如此,如:板、话、江、徐、树、微等字。

“上下要对齐”:上下结构的字要做到上下重心对齐,不论上宽下窄,还是上窄下宽,其重心要在一条线上。对于重心的确定本人认为:对称的字的重心线在中间的笔画上,如:重、宝、南、画等字重心线在竖画上;又如窗、家、图等字的重心在点画上。不对称的字的重心在交叉点,如:各、要、含、命等字。

“笔画不打架”:楷书的点画要分布有序,错落有致,不重叠交叉。如人之面目五官端正,眉目清楚。书写时注意笔画避让,避免出现笔画重叠和交叉的败笔。容易出现败笔的字如:给、米、拾等字。

“均匀来安排”:指一字之中笔画分布均匀,间隔相近,松紧一致。如“量”字,各横画之间间隔要均匀;“州”字竖画间隔均匀,“杉”字三撇之间要匀称变化。

“相同笔画不一样”:书法讲究自然美,一幅作品中字与字或笔画与笔画之间都存在差异,好象一片森林中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一棵树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如相同的笔画注意长短、方向的区别。如“美”各横长短不一,“徐”字撇画方向不一等。

“一字之中有重点”:任何事物都有主次之分,书法也讲究主次分明。一字之中总有一至三个突出的重点笔画,这些笔画一般要求写得舒展挺拔,为了重点突出,一般要把其它笔画写得更收敛一些。如:

三、见、除、永、命等字。

常用书法术语简释

了解和掌握常用书法专业术语,有利于克服通病,摆脱不良的俗气,提高硬笔书法的艺术性。

“一波三折”:指捺画在书写时从起笔、行笔、收笔的表现形状似水波一样,起伏波澜。也是我们在练习基本笔画所要求的那样表现一、二、三的节奏感。

“燕不双飞”:指一字之中若有两个捺(点)画时,一般要进行处理,只保留一个捺画,其中一个捺画要写成点。书法中经常把捺写成点,这也与忌雷同的要求一致。如:森、资、集、资、然等字。

“曲中见直”:指在书写竖画时不是一味地笔直,而是涩进中求挺直。好象人体的背一样虽然有弯弓但感觉是挺直的,这样能表现出一定的力度,否则,虽直尤斜。如:中、市、不、生、来等字。

“雷同”:在一字之中,其意等同于“相同笔画不一样”; 在一幅作品之中,指相同的字要避免笔法完全一致,力求变化,但整体风格要讲究统一和谐。

“透气”:指一字之中每个封闭的空间要自然留出空隙,保持互通,这样才能气息顺畅。好比是建筑设计中各房间都有门窗一样,使空间内外相互通达。如:口、目、中、国、通等字。

“笔断意连”:指一字之中笔画的来龙去脉要交代清楚,笔画之间自然联系、顾盼有情。如:心、城、书、学等;在一幅作品之中,要一气呵成,气息流畅。

书法是一门历史久远、高深莫测的艺术,关于书法的理论研究前人己尽完备。对硬笔书法今人也有从各个侧面、各个角度的研究,但未免实用精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实用有效的角度,总结上述观点。不求完备,但求精到。若有失误,敬请指正。

怎样教学生写字 篇2

一、养成学生正确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的良好习惯

教育学生正确执笔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时常发现, 各种类型的错误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十分普遍, 而且年龄越小, 错误率越高。有的学生将笔杆用力压在食指与中指上, 使中指受力过大, 以致磨出硬硬的茧子。有的捏笔时手指距笔尖太近, 甚至捏到了笔的尖端。从写字姿势看, 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身体靠着桌边, 有的身子不正, 眼睛距纸面太近。

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执笔手法和写字姿势:一、二年级一定要让学生用铅笔写字, 因为学生的字没有成形, 字的笔画不到位, 便于纠正修改。两脚平放地上, 身体坐正, 两臂平放桌面, 左手按纸, 右手执笔, 纸要放正。腰背挺直, 头和身稍向前倾, 不向左右偏斜;眼睛和纸面相距一市尺左右, 胸部离桌沿一拳左右, 大拇指与食指捏笔, 中指托住笔, 无名指与小指自然弯曲靠在中指下面, 靠在食指根部与虎口之间的位置, 手离笔尖一寸。另外, 我们要告诉学生写字姿势的重要性, 端正的写字姿势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练得一手漂亮的字, 还可以防止近视和驼背等不良后果的产生。

二、训练学生准确把握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

在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中, 我们要求学生能够做到笔顺正确、笔画清楚, 字形规范、字体端正, 结构匀称、行款整齐、大小适当, 整洁美观, 还要有一定的顺序。这些都是需要反复训练, 掌握要领, 形成习惯。

汉字被称为方块字, 每个汉字都有一定的结构和书写顺序。在学习写字时, 第一个要讲的就是汉字的间架结构, 这是写好汉字的必要条件。一个字的“间架结构”包括了各种部首和其他各部分之间的整体组合, 也包括了各笔画之间的具体搭配。学生刚开始学写字, 一般是以描红和临写为主。我们一定要指导学生掌握语文教材上的几种笔顺规则: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中间后两边、先左右后中间、先里头后封口。在教授学生写字的时候, 老师应该先留出几分钟的自主思考时间, 让学生自己对这个汉字的结构特点进行思考, 然后提问, 让学生说说思考结果, 这个字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笔画应该写在田字格的哪个位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可以帮助他们掌握字形结构, 学会写字的方法, 对以后的写字教学大有益处。

三、引导学生掌握好写字训练的松弛之度

写字练习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老师再多的讲解, 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苦练之中。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长期地写字训练很容易让他们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写字训练时, 要掌握好松弛度, 让学生能够专心苦练的同时, 不丢失或者少丢失对学写汉字的兴趣。

1. 在写字教学初期, 我们都会运用字帖来指导学生学写规范

字, 在指导学生描红字帖之前, 要让他们养成先观察后下笔的习惯, 而不是不经过思考, 拿来就写, 这样达不到练习的目的, 起不到提高的作用。例如我们的苏教版教材中, 每篇课文后都为学生提供了习字的描红帖, 所以, 在教学时, 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资源, 先让学生读帖, 在视觉上对生字产生熟识感, 一遍遍观察, 之后再让学生描写。

2. 在写字教学时, 掌握质和量的关系。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应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制定教学计划, 从易到难, 让他们每日的写字训练中有量的基础, 但不能以量求质, 超出学生承受范围的写字训练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可能会导致事倍功半。

四、引领学生开展多种形式体验书写乐趣

小学生的学习弱项是不易持之以恒, 但他们的另一个特点便是好奇心很强, 兴趣很容易被调动起来。针对学生的这个特点,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小活动来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1. 从故事中学写字。

我们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外查阅的, 把自己知道的有关于某个汉字、某个词以及汉字背后的小故事讲述给其他同学听。这样既可以增加学生们对汉字的印象和对汉字文化的了解, 还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同时, 当学生在大家面前讲述故事时, 也是对其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 进而使其体会到自信和快乐。

2. 从游戏中学写字。

我们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有趣的小游戏, 寓教于乐,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写字。如开展一个猜字抢答小比赛, 通过对某个字结构特征或者含义的表述, 让学生猜答;还可以开展拼字卡片的游戏, 把汉字拆开, 成为一个个长短不一、胖瘦不同的“零件”, 让学生进行“安装”, 在游戏中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组合规律。

3. 从赞扬中学写字。

我组织同学们在班级的一角开辟了展示专栏, 每周更新, 将本周中最优秀的写字作品展示给大家。当得到同学和家长们的啧啧赞许声时, 受表扬的学生总是会露出最开心的笑容。这种表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在展示中得到肯定, 产生进取的信心和决心。此外, 我经常组织同学们参加各种形式的写字比赛。小学生的好胜心比较强, 参加比赛能让他们有求学向上的动力, 还可以看到很多优秀的作品, 激励他们进步。

摘要:学生写一手规范、整齐、美观的字, 不仅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基础技能, 还可以陶冶情操, 提升文化素养。提高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有效性, 必须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兴趣, 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引导学生,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怎样提高写字教学的实效 篇3

内容选择策略

1.练字先练姿,姿势训练应是每堂写字课必练的内容。良好的写字姿势不仅是写好字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就坐姿来说,臀部与板面之间充分接触,不使板凳翘起腿来;上身自然挺起,离桌边约一拳距离;两腿下垂自然分开,双脚踏实地接触地面;两肩齐平,不耸肩;头部略向前倾,不歪视;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呼吸自然放松。

正确的执笔姿势应当是大拇指的指头、食指的指头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将笔的前端夹紧,夹笔的部位离笔尖大约一寸左右,笔杆紧靠在右手的虎口处。握笔的手应该自然灵活,不向胸口勾腕,或将手握成一个拳头,死死地将笔抓在手中。

良好的运笔姿势要做到,落笔要根据字的笔划有轻有重,有起有伏;在速度上有徐有疾,还要讲究运笔的顺逆。

在教学中,针对低年级学生小肌肉关节不发达特点,可通过做写字手指操、手腕操,促进其书写的灵活性。

2. 先识后写,以写促识。20分钟写字训练内容应选择语文教材上刚学过的生字、生词。字体要入楷书,高年级可以入行书。学生把字写好了,生字也巩固了,真是一举两得。

从写字的量来说,每节20分钟写字课以练写3个左右的生字为宜。就拿识字量较多的二年级来说,每学年识写600字左右,以每周练15个生字计算,一学年约练660多字。因此不存在课后字表中生字练写不完的问题。实践证明,在具体练写某一字时,以5、6遍最好。

根据每个字的不同特点,来确定训练的重点。不能求全贪多,而应有所侧重。

教学指导策略

先入格后出格。教师在低年级进行范字指导时,要在字格中示范——入格;到了高年级可以脱离字格进行范字指导——出格,逐渐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汉字的书写布局能力。从学生角度讲,遵循从描红、仿影、临帖,到在无字格中自由书写,这就是学生练字的“先入格后出格”。

从出格到入格。在写字教学中,可以解决字的关键笔画、难写部位的写法,培养学生观察的深刻性。当教师展示无格范字(出格),学生观察,头脑中形成格中“字象”,然后在格中写下来“入格”。再观察教师格中的范字,通过对比找出书写差距,以此提高学生观察的准确性。

2. 议与练。在写字教学中要做到边议边练,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议—练—再议—再练。学生练字前,先观察,然后说说该字的结构、难写的偏旁、笔画以及在格中的位置等,以达到练前心中有数。这比教师反复讲解如何书写,更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练了几个字后,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所写的字中,哪个字比较漂亮,哪个字写得不好,不好在哪儿?

学生敢于说出书写的不足,说明他具备了一种“批判”的眼光来对待写字,初步具备了“鉴”字能力。教师也从学生的议中,得到反馈信息,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调整教学策略。

3. 书写氛围情境化。笔者常把写出的字当作造出活生生的“人”。比如“葛”字,学生常好把最后一画封死口,教师为此设计了这样的语句:怎样让“葛”字中的人呼吸畅通呢?我们把末笔的起笔、收笔处不接触到其他笔画就可以了。再如教写“村”:左边的“木”字很懂礼貌,把“捺”这条腿收回来变成“点”,让出位置给“寸”站立。

4. 书写过程清晰化。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把字写正确,还要求学生把字写“美观”。这个“美”体现在字要有神韵、有力度。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把字写美,就要把每一笔画、部件书写到位。在用笔起、行、收过程中,有提与按、转与折、快与慢;部件的穿插、搭配都要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过程。教学上,可让学生用书空的办法,跟随教师进行动态的描写,也可采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演示笔画的形成、部件的搭配过程。

书写评价策略

1.批改符号化。运用恰当的批改符号,可以使书写批改做到有针对性,提高信息反馈的实效性。

如,在字上画一个“0”表示好字;用“×”表示错字;用“\”、“/”分别表示字左歪、右斜;用“口”圈在字外,表示字太大;在字上画“口”表示字太小;在字上方或下方画“——”表示字偏下或偏上写了。

当学生看到这些具有特定意义的符号,便知道哪些字写得好,哪些字写得不够好,不好在什么地方也一目了然。

2. 评比经常化。教师通过巡视发现把字写得好的或进步较快的学生,提出表扬,并拿出他们的字当堂进行展评,不仅具体生动地激发全班学生的写字兴趣,而且有助于书写质量的提高。此外,还要进行阶段评比。笔者采用颁发“喜报”的形式,定期向家长汇报孩子的书写进步情况,调动家长积极参与写字教学的热情,有力地推动全班学生写字水平的提高。

教学生怎样修改作文 篇4

一晃眼,孩子们上四年级了,他们写好了作文,只知道改错别字,还不知道怎样把语句修改通顺,不知道如何让语言靓起来。针对以上情况,我在全班作了一次示范。

孩子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念一篇王博颖同学写的《秋天的落叶》。现在,大家一起跟随他,看看该怎么来修改作文。

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开头的:“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大家说说他写得怎么样呢?于是就有同学回答了,写得好,开篇点题,还用了一个中心句,让人知道他主要写落叶的漂亮的特点。不错!但老师现在把它改成这样子,大家听听,对比一下,看看哪个好:“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大家都说老师改得好,那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呢?接下来我就告诉同学们,在《壮丽的青春》一课,大家学了短句,这里用的就是短句。你看,开篇“秋天来了”点明了季节特征,“满地都是落叶”写出了落叶的数量和气势,“真是漂亮极了”写出了人对落叶喜爱的情感。这三个短句合起来就比“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显得要生动、具体得多,语言和情感也要体现得更充分一点。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第二段,他是这样写的:“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听到这里,大家能一眼看出作者的观察点的变化吗?不能吧!学过了写游记类文章要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用方位词去体现观察点的变化,我们就要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呢。现在那我们就来加一加:“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

在这里,如果用我看见雾中树的感受作为过渡的话,就能承上启下,从雾中树的精神过渡到我被激起了积极向上的精神,接下来可以用几个短句来表达,于是把“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改成“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样加上心理描写和神态、动作描写,就把感觉写得生动具体了,好像我们真的跟着他们一起在爬山一起在感受呢。

这篇文章主要是写秋天的落叶,现在已经写到了叶子是从不怕寒冷的挺拔的树上落下来的,那叶子是怎样飘落下来的呢?小作者是这样写的:“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学了那么多的描写手法,为什么不用呢?可以加上些比喻、拟人,把叶子是在什么情形下怎样从树飘到地面的写得生动些,这样才能突出秋天落叶的美。因为开头写到雾,所以这里可以根据雾的特点用雾的渐渐散去作为过渡,也为进一步观察落叶作下铺垫。所以这样改:“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

秋天落叶的美到底美在哪里?小作者没有作进一步的描述,只是对看落叶进行了心理描写,又和妈妈一问一答你在做什么,然后就回家了。要写出落叶的漂亮就要对它的形态、色彩作

具体的描写,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给它赋予人的思想去写。所以我启发他自己想象:“什么颜色的叶子落在什么地方,给谁带去了什么。”因此,后来就改成了这样:“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

这是从总体上来写落叶的姿态和色彩美,根据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就该对单独的一片落叶进行观察了。要观察一片叶子,就可以从我们最爱的活动踩落叶过渡到捡落叶,再到看落叶,想象叶子落下前在春、夏、秋时的样子,从侧面烘托下落叶的漂亮。因此,接下来这样改:“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接下来,小作者描写了看落叶的心理活动,然后写了和妈妈问答他在做什么后就回家了。这样子写虽然触及了主题,但没有深化主题。一篇文章之所以能感染人,就在于他的立意,在于它所突出的主题思想。小作者已经受到了雾中树叶那种不畏冷寒,经烈日历风雨后依然顽强生长精神的感染,还亲眼目睹了树叶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贡献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是,这种感受他没用语言去突出、深化出来,我把这两段顺序换了下,先接着上文看叶子出神的想象来写和妈妈之间的问答,借妈妈之口说出有哲理的话,从而引起我的思考,再写心里是怎么想的,最后点题。这样改了之后,主题思想凸显了,也留出一个空间任由读者去思考,去想象。

全文改了以后就成了以下这样:

《秋天的落叶》

秋天来了,满地都是落叶,真是漂亮极了!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过山脚下长长的石阶,来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远远望去,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仿佛也受到了感染,疲惫一扫而光,立刻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地奋力向上攀爬,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金辉楼。这时,我发现雾渐渐散了,千万缕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树梢,在林间小道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一阵秋风吹过,叶子迫不及待地离开了大树妈妈温暖的怀抱,乘着秋风,飘飘悠悠地开始了快乐之旅。红叶子像一封封电报,片片催着小燕子快快去南方过冬;黄叶子飘落在地上,像一个个小蚂蚁做操的运动场;绿叶子飘浮在池塘里,给小鱼们撑起了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秋风中跳起了庆丰收之舞。我们走在蓬松的落叶上,就好像走在为大地妈妈铺的地毯上。在沙沙声中,我俯下身子,捡起一片落叶,把它对着阳光细细玩赏,想象它春天毛茸茸的样子,想象它夏季知了把它当舞台演出的繁华,想象它经烈日历风雨的分分秒秒„„

妈妈看见我,说:“孩子,你怎么了?”我说:“妈妈,你看这些树像一个个母亲,又像一个个高大的战士,我在想自己也变成落叶的感受呢。”妈妈笑了,摸着我的头,亲切地说:“好孩子,你愿意变成落叶被人踩成泥土去护花吗?你愿意被人点燃取暖吗?傻孩子,走吧!”我依依不舍地跟妈妈下山了。

一路上,我看见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心想:不管刮风下雨,不管闪电雷鸣,不管烈日高照,树叶还是依然顽强生长,直到生命的尽头也要再为人们作最后的贡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附原文如下:

《秋天的落叶》

秋天的落叶真是漂亮。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到化凤山公园去玩。我们走到了化凤山的半山腰,看见雾里的树是那么的挺拔,像一列列战士站在冰凉的雾中。我看见了树木,我也挺着身子向上走,直到看见了金辉楼。我们穿过金辉楼来到了一片树林里。现在雾已不再有了,阳光穿过树梢,像利剑从树缝里射下来。又走了一段路,来到落叶满地的地方。我们看着这些树叶,心想:我们要有像树一样的精神。想着想着,我们的心里好像也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怎样教学生写字 篇5

品着醇香的咖啡,听着醉人的音乐,又一次开始了我的班主任个案写作之旅。酝酿好了无数个开头,思索了无数个精彩的片段,但我居然无从入笔,是感悟太多,还是„„我又酩了一口醇香的咖啡,突然想起我们虎林校门口的紫藤架下那句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是呀,“教会学生做人”不就是我们班主任毕生的追求吗?今天我愿与你们一起分享我班主任之旅中的几个教会学生做人的小故事。

班主任工作要讲究艺术 ——一小堆垃圾事件带给我的思考

清晨,走进教室,我习惯性地环顾了一下四周,昨晚的值日工作做得不错,但当我注视到最后面没人坐的台板内时,那里赫然有一小堆垃圾在台板内躺着。这又是谁干的呢?谁的胆子那么大,居然在教室里还吃零食,这可是我明文规定不允许的。我当时真的很生气!我甚至想好了一百句教育孩子的话,但就在那一瞬间,我责问自己:这样处理会有什么好结果吗?学生会记住教训吗?学生会心服口服吗?我真的差点犯了一个大错。我灵机一动,把垃圾收在一张纸片上,放到讲台上,环视了一下教室:同学们正用诧异地眼神注视着我:“老师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笑嘻嘻地说:“别猜了,这堆垃圾是老师从后面台板内理出的,老师想,有时我们学生会偶尔把老师的叮咛抛到了脑后,但问题的关键是:错了,你们知道该怎么做?”同学们齐声回答:“知错就改。”“太棒了,不愧是杨老师的学生。但老师知道,承认自己的错误也是需要勇气的。老师给你们机会,相信扔垃圾的同学会到老师那里认领的,现在离上课还有5分钟,老师在办公室里等你们。” 话音刚落,我人还未离开教室,沈佳亮就走在了我的前面,向办公室走去。我随后走进办公室,笑眯眯地看着他轻声问道:“怎么样,有什么话要跟老师说?”“我是来认领垃圾的。”他低着头轻轻地说道。“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何尝不值得表扬呢?今天老师非但不批评你,还要表扬你„„”“老师,这里面的糖纸是我的,但锅巴不是我扔在里面的„„”“你去吧,今天的事情希望你在自主比较本上有所反思„„”

我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刚刚的兴奋早已没了,原来垃圾还没认领完毕,会是谁扔的呢?他有那份勇气来承认吗?

我在办公室焦虑不安了一节课,好不容易下课了,陶帅匆匆走进了办公室。“你有事吗?”我小心翼翼地问。“老师,台板里的锅巴是我扔的!”我当时真 1 的想抱住我的学生说:“你真是太棒了!”但我不能失态。我缓了一下情绪,笑着跟孩子说:“这节课肯定没上好,是不是在矛盾中度过,但老师真的想对你说,老师不会批评你,因为你的承认错误的勇气足够让老师表扬你了。”他憨厚地笑了„„

在傍晚的自主比较差异本上,陶帅情不自禁地写到:当老师发现昨天我乱扔的垃圾时,我心里七上八下,我到底该怎么做呢?去还是不去?下课铃声响起,我终于决定:我应该去,因为这件事是我做的,我就应该担起责任来,但当我说完后,老师非但没有责骂我,反而还表扬了我,我真是受益匪浅,我会牢牢记住这个教训的„„

我真庆幸自己没有用老办法去处理那堆垃圾,班主任工作是要讲究一点艺术的。

因为今天我终于明白了:“导”比“惩”更具有它的艺术魅力。

孩子,老师同样为你而喝彩

英语默写如期进行,对于今天的成绩我还是充满了期待:这是期中考试后的第一次默写,他们的士气怎样呢?我仔细翻阅着赵老师精心批阅的每一本默写本,就生怕漏了哪个精彩的本子。

“龚蔚娴100、施敏100、徐佳宝100、俞新华100、陶帅100„„”我无比欣慰,看来期中考试结束后,大家的学习干劲还真不错。我赶紧继续往后翻阅:黄晨煜100分。什么,他?100?我不会看花眼吧!斗大的红字清清楚楚地写着:100。

我真的无法想象他昨晚花了多长时间才换来这来之不易的100分呀。你要知道,英语对他来说一直是他的薄弱环节,以前的默写几乎一直在60分左右徘徊。但自从实施“今天谁又会赢”的活动后,他似乎找到了希望,他相信自己终有一天也能当上老大。无怪乎他在自主比较中这样写道:我今天又上个台阶了,80分那,也许别人还以为我不用功,其实我昨晚真的背了将近一个半小时,老师,我会登上老大的位置的„„我情不自禁在他本子上鼓励到:孩子,成功会属于你„„。真的没想到,今天他终于又有了质的飞跃——满分。意义非同一般。

我走进教室,总结今天班级所发生的点点滴滴。当总结到今天的英语默写时,我特意打了一下顿,我没有先表扬,而打趣到:今天谁能问心无愧地对老 2

师说:昨晚我所有的作业都尽力了,包括背英语。孩子们你瞅瞅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要站出来。我又鼓励到:只要你尽力了,你就是问心无愧的。终于有人站出来了,果然是他——黄晨煜,真的是黄晨煜。我故作惊讶地说:“说说看,你为什么说自己尽力了?”他腼腆地说道:昨晚我背13个英语单词与词组,我背了足足2个小时„„同学们的眼光刷地都投向了他,无不为之而震撼。我当时真是激动万分,随即讲道:今天英语默写黄晨煜默了100分,这100分远远大于施敏等同学的100分,同学们能理解这一道特殊的不等式吗?

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都在频频点头。

我当时真的几乎激动得想哭,为他的那份自信,更为他的那种精神„„ 难道他不值得喝彩吗? 孩子,老师为你而喝彩。

黑板檫得真干净

“这一周你们班的黑板檫得特别干净,简直是一尘不染,那个值日生真不错„„”任课老师对值日生赞不绝口,我狡黠地笑了笑,“是吗?谢谢你们的夸奖。”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周一的上午„„

我和往常一样,听到下课铃声,条件反射地向教室走去。我要用我的眼睛去看看哪些学生真正做到了文明休息。

似乎一切正常,有的在PK英语,有的在小声探讨数学题目„„但当我的视线回到黑板时,我惊呆了:黑板还没人檫。莫非他忘记了,要我提醒一下,我一看值日名单:吴磊。我刚要开口想提醒他,但我发现:好象事实并非如此,他的脸上分明写着:我不干。也许是迫于我的威严,也许是„„他还是从位置上走了出来,但走上黑板前的瞬间,他居然瞪了我一眼,他似乎极不情愿地擦着„„

“擦黑板确实是值日中最辛苦的,他也许觉得劳动委员的安排不妥,为什么最苦最累的活一定由我干„„也许„„”我猜测着他那阴沉着的脸的背后的想法„„难道就这样让他带着怨气来做值日吗?”

我的大脑在迅速地转动,在下课铃声响起时,我的头绪也理清了(这是我的工作习惯,找学生谈话,一定要备课,无效的谈话坚决不谈)。我快步向教室走去,我要和他聊聊。

我轻轻抚摩着他的手“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好的。”他一脸茫然。“美 3

国发生的一起大学枪击案,你知道吗?”他摇了摇头,我补充道:“一个韩国留学生由于他的长期郁闷等种种因素,居然枪杀无辜,32人的生命呀„„”他的注意力已经被我的故事所吸引,“在这32名无辜者中,有两位教授,其中一位教授完全可以自己逃脱的,但他没有,反而用自己的血肉之驱挡在教室门口„„”他听得入了神,我突然话锋一转:“吴磊,你说说看,假如老师也经历这样的事,在你看来,老师会怎么做呢?”“老师肯定也会挡在门口,为我们赢得时间„„”“为什么?”我的眼里放光了。“因为老师的心里装得满是我们„„”“是吗?”我受宠若惊。“那你爱老师吗?”“爱”他脱口而出。“既然你那么爱老师,那老师假如遇到困难,需要你帮助,你愿意吗?”我试探到。“我愿意!”他回答地如此爽快。我知道所有这一切都发自他的内心。“那现在老师遇上了一件麻烦事:班里最脏、最苦、最累的值日工作就是檫黑板了,现在没人愿意干,你愿意帮我这个忙吗?”他的脸一下子红了起来,他也终于明白老师今天一席交谈的本意了,他欣然点头:“我愿意,我愿意!”“孩子,”我趁热打铁,“老师刚刚在教室里早已发觉你的不对劲,是不是在埋怨:一个小组那么多人,为什么擦黑板的偏偏是我,劳动委员安排不妥当„„”他的脸更红了。“老师别说了,我知道错了„„”“值日工作本是我们的职责,我们怎么可以拈轻怕重呢?何况假如我有一个博大的胸怀,我还可以荣幸地对自己说:苦了我一个,幸福了一小组,再苦,我也值„„”

“老师,对不起,我真的懂了,谢谢老师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谢谢„„” „„„„

之后,当我走进教室时,他那无怨无悔、认真、仔细地插着黑板的背影时刻在我眼前闪现。

我又一次用我的智慧赢得了学生对我的爱。

„„„„

陶行知先生的至理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再次在我耳边回响,我愿经年累月、默默耕耘。把对学生持久的爱,汇成涓涓的细流,去滋润他们稚嫩的心田。看着自己的学生在一天天健康成长,看着他们战胜自己,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我感到无比欣慰。有什么事业能比“教人求真的事业”更伟大呢?

怎样教学生写字 篇6

应用题教学中怎样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四川茂县 何 梅

【摘 要】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学生常将数量关系给弄错。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感到最难的和最纠结的,但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应用题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弄清楚基本的数量关系;认真读题:仔细画图;理清对应的数量关系几方面去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题 分析 数量关系

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感到最头疼的就是学生常将数量关系给弄错。因为这一环节是学生感到最难的和最纠结的,但同时这一环节也是学生学习应用题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

一、搞清楚基本的数量关系

我们在教学应用题时,想让学生在解答应用题中不出错,首先我们要让他们弄清楚基本的数量关系,只有将每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搞明白,他们解答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在小学数学应用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一共有十一种:1.一已知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3、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4、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5、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6、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7、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8、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9、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11、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以上十一种数量关系,学生较难理解有:第2种(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第4种(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第10种(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在教学这几部分时可多作讲解。

二、认真读题

1.抓住关键词。每一个题目都存在的关键词。如果我们解题时抓住它们就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为分析数量关系找到突破口。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一共、还有、剩下、同样多、还差、比……多、比……少、平均、几倍、增多、一半等字词展开思维。如:五年级数学课本的一道练习题:8个工人一年可以生产机器3200,这个工厂一共有工人210人,一年可以生产机器多少台?问题:“这个工厂一共有工人210人,一年可以生产机器多少台?为此,启发学生动脑思考,讨论应该求什么?从而抓住关键词,准确快速地解决问题。

2.去掉多余条件。有时应用题给出的.已知条件比较繁杂,有的条件在求解时根本用不上,有时还会干扰学生解题思路,是多余的无用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时,要善于找关键词,对复杂的已知条件进行简化,敢于消去多余条件,使需要的条件更加明晰。如: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的一道练习题:奶奶今年63岁,孙子今年8岁。8年后,奶奶比孙子大多少岁?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要求:“奶奶比孙子大多少岁?只需要知道:“奶奶和孙子现在的年龄”这个条件就可以了。题中“8年”是多余条件,是解题的干扰因素,应该不管它。

3.找出隐含条件。有时应用题中,看似所给的题目缺少已知条件,根本无法解答,其实是出题者故意将条件隐藏起来了,没有用数字明确地告知我们。如果我们细心一点,(教学论文 )认真地读题,找出隐藏的已知条件就可以解答了。如:五年级的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五一班的男生人数占全班的,女生的人数比男生的多18人,问女生人数是多少?这道题中只告诉了我们男生人数占全班的,而没有告诉女生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条件找到隐含的条件,就是女生的人数占全班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了。

三、仔细画图

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为了使思路更清晰,常常采用画图的方法。图形更形象直观,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弄清应用题中的数量及他们的关系,还可以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和几何性来帮助分析,思考,甚至根据图形直接找出答案。如:一个学校操场上原来一个实心花阵,现在搬走12盆后,每行每列都少一盆,请问原来有多少盆花?如果单纯地从文字上来理解这道题,学生就很困难,不知道这个每行每列都少一盆是怎样的,但只要我们画出它的图形,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

◎ ◎ ◎ ●

◎ ◎ ◎ ●

◎ ◎ ◎ ●

● ● ● ●

这样一看就明白了是少了一行和一列,既然告诉我们搬走了12盆,那么就可以用12÷2=6 ,又因为列和行交叉的地方少算了一盆,所以6×(6+1)=42(盆)。

应用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时最常用的是线段图,我们要引导学生画好。

四、理清相对应的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指应用题中已知数量与已知数量,已知数量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要解答应用题必须先把题目告诉我们的数量搞清楚,只有搞清楚了及它们的数量关系才能根据运算的意义恰当的选择算法,把问题转化成数学算式,通过计算进行解答。如: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终点72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这道题要求总路程,但并没有告诉我们他们行了多少时间,那么我们必须要先求到时间才行。题中只告诉我们两车在离终点32千米处相遇,但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因为乙车的速度慢一些,这32千米实际正是它行的。那知道了:72÷48=1.5(小时)因为甲乙两车是同时相向而行,所以这个时间也是甲车行的时间,甲与乙相遇时行的路程就是56×1.5=84(千米)两地的距离是72+84=156(千米)

怎样教学生认识“0-9” 篇7

我在《可爱的校园》这一课的教学中, 先把新生带到校园内, 让新生一边看一边说找到了哪些“数”, 如“我们的操场上有8棵树”“我们的校园里有5间教室”等, 然后让新生观察教室有几个门、几扇窗户等, 最后出示情景图, 为新生提供充分的机会, 让新生轻而易举地说出图中有些什么。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新生看图说话的机遇, 培养新生看图数数、看图算数的能力, 这样既能激发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能提高新生认知能力, 也能开发智力。

呈现在学生眼前的信息一般是不规则的, 教新生数数就要引导他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地观察。在数数的过程中, 培养新生观察能力。在说数的过程中, 我引导新生用数的形式来描述图中的信息。如“图上有几棵树?”这样, 学生便开始数数。有些新生会漏数或多数, 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 我就让学生再数一数, 从中纠正错误。

在提高认识的练习中, 我采用“从学生的自己身体上找数”的教学方式, 这对学生认识数有较好的帮助。当然, 很多学生在认识数的符号与理解符号的意义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新生之间的基础也很不一样。一些新生能直接数数与读数, 但对数的认识、数的意义并不像数数那样自然顺畅。

一、一年级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特殊性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以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刚刚开始与抽象逻辑思维相互促进的过程。林崇德教授在《关于一年级小学生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指出:“6至7岁一年级小学生的概括水平和幼儿的概括水平差不多, 属于形象直观的概括水平。”所以我在学习中就依据“形象直观”的特性来引导他们建立数的概念。

我在学习一年级数学教材中体会到, 对“10以内数的认识”的编写思路是:先集中认识“1—5”各数, 之后单独安排学习第几、几和几、加减法。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 把“6、7、8、9”合在一起认识, “10”单独认识。

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我在教学生认识“0—9”这十个数字的过程中, 是这样做的:我把“0—9”这十个数字分成三组 (第一组是认识“1、2、3、0”;第二组是认识“4、5、6”;第三组是认识“7、8、9”) 进行教学比较好, 学生也易于接受。在认识第一组数字“1、2、3、0”时, 等学生把这一组的四个数字认识到熟能生巧, 对第二组数字“4、5、6”有渴求学习的程度时, 再进行认识“4、5、6”这三个数字的教学。依次类推, 等到学生把第二组数字“4、5、6”这一组的三个数字认识到熟能生巧, 对第三组数字“7、8、9”有渴求学习的程度时, 再进行“7、8、9”这三个数字的教学。这样, 对以后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就会轻而易举。

二、合理地使用数学模型、直观教具等必备工具, 使学生学会使用直观教具认识基数和序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都表明: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 有了教师的启发引导, 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有了直观教具的第一印象, 认识与理解数学符号 (不仅仅是“0—9”) 所代表的实际内容、实际意义就容易多了。

当今处在信息化时代, 一年级小学生最喜欢动态的课件展示, 教师一边展示实物, 学生一边数数。有时实物一个一个地出现, 有时两个两个地出现, 有时三个三个地出现, 有时全部出现……再加上奇妙的声像效果, 学生会学得轻松自在, 兴趣高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其认识论中曾指出:任何学习和任何记忆必须以某些早先存在的结构为基础形成。我在教学中广泛使用计数器、小磁板、卡片、小小木棒、图片等多种多样的直观教具, 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表示事物和数的表示意义, 从而形成数字的记忆。

我在教一年级小学认识“0—9”这十个数字中, 一开始是用“数小棒”“数手指”等方法进行的。随着时间推移, 我教会学生使用“在小磁板上摆印有动植物的图片”进行识数。这样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 直观地体会到数字是怎样按顺序出现的。但是在数数的过程中, 什么时候用什么样教具最合适, 还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改变, 这样才能让学生的学习有张有弛, 教与学会显得更加流畅、生动和有趣, 从而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数学,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比如, 我在对一年级的12名小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中, 教他们认识“4、5、6”的教学时, 我先让12名小学生把自己的6根小木棒摆成一排, 然后我问他们:“谁能拿出左边的4根小木棒?”12名小朋友很快把左边的4根小木棒拿在手上向我展示。接着我又说:“请小朋友们把手中的4根小木棒放回原处, 再从左边数一数, 第4根小木棒是哪一根?并拿出第4根小木棒。”大家想了一会儿, 有3个小朋友看着我还是拿出了第一次的4根小木棒。于是我就问小朋友:“小朋友, 4根小木棒和第4根小木棒一样吗?”这样一年级小学生能够清楚地区分第几和几个, 也就有了“数感”的最初意识。

教师应充分利用身边实物, 帮助学生做好基数和序数认识和理解。

一是对“1—9”基数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进行数数训练:门前的树上有几只小鸟、操场上停着几辆汽车、今天花坛里开了几朵花……当然也可以就地取材, 说说教室内有……

二是做好对序数含义的理解。充分利用课间活动的情境, 如课间做操排队第几是谁、座位在第几组第几位等。

三是对“1—9”数的大小比较的渗透。利用实物图、对应关系图, 认识“谁大于谁, 谁小于谁, 谁等于谁”, 以及“从小到大排列”或“从大到小排列”等知识点的学习。

从一年级小学生数数、说数中我发现, 一年级小学生认识“基数”要比认识“序数”容易些,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序数”资源, 让一年级小学生充分感知。

三、教学生数数和算数会用铅笔尖点数, 做到眼到、心到、铅笔尖到

我在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分组教学中, 教他们学习“6的组成”时, 我先出示5颗放在一起的珠子后, 提出要求“只用眼睛, 不用手, 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珠子”。学生用眼睛看着数, 并不由自主地用小手在“空中”指着。这样数的结果是, 三名小学生正确, 三名小学生数错。这时我让学生再数一遍, 并且允许他们动手用铅笔尖指着数, 他们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们伸出握着铅笔的小手, 用铅笔尖一个一个地点数。这样数的结果是, 六名都正确。我又提示到:“怎样数能数得更快些呢?”其中有三名学生说出“2个2个”的“对数”的办法。这时教师也要有效地引导一年级小学生由自然、直观的数数, 向高层次抽象的认数、算数过渡。

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篇8

一、作文要学会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这些总结,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积累”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资料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培养写作兴趣,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的习惯,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积累资料。

(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小学阶段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加强积累,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二、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

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就这样谆谆告诫初学者:“作家务必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个目光敏锐永不罢休的观察家——要把自己锻炼到观察简直成习惯,仿佛变成第二个天性。”

小学生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畏惧心理,原因是小学生平时不注意观察周围事物,更不愿意去多写周围事物的缘故。很多值得一写的事物,往往是小学生平时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的事物。由于他们不去注意,也有的则认为是极平常的小事, 不值得一写。因而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留下什么印象,所以一碰到作文时,有的面临题目,无从下笔;有的学生则马虎应付,三言两语;有的干脆拿《小学生作文选》中的文章乱抄一通,造成文不对题;还有的怕被老师发觉是抄袭来的作品,则把他人的文章改头换尾,断章断句,随意舍去,使得一篇本来是通顺的文章成了有头无尾或脱节、重复、矛盾重重。往往使老师批改时大费心思,大费精力。 如何使小学生提高作文的兴趣呢?关键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实践。要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习作,更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学生于生活中,对事物的感受、思维、评价;有较全面的了解,掌握大量的习作素材,提高写作的兴趣,就有待老师平时的多方面引导。在感受事物中指导小学生作文。在感受事物中指导小学生作文。小学生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所谓作文,简单地说,不外是立意、选材、构思、起草等几方面。因为小学生谈的东西不多,加上平时对周围的事物少于观察存忆,头脑单纯。所以对辅导刚刚起步学习作文的小学生,指导作文时,教师可以不必把“中心思想” “选材” “组材”等抽象的名词点明,如不然, 会使小学生感到作文神秘莫测,高不可攀。

三、培养学生写好作文,还必须要说真话

俗语说:“文如其人”见到一篇好的文章,就如同见到了文章的作者,一睹作者的精神风采,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需要。要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作文习惯,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学校乃至全社会都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其次生活本是作文的源泉。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 也就是说生活就好像一弘泉源,作文时取材于生活,内容来源于生活,我们的习作素材才会取之不尽,用之即有。写出来的文章就犹如潺潺溪水,有了生活的依靠,文章才会显得更加明朗,更加有味道,更加个性化,才会生生不息。

上一篇:英文移民信下一篇:中国美术鉴赏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