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2024-07-02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精选8篇)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1

一、教育学1、2、“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连续性、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6、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

28、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心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30、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

31、编写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遵循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稳定性和时代性结合:系统性和可接受性结合。

34、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中心环节);(4)巩固知识;(5)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1)备课;(2)上课(中心环节);(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5、教学原则:(1)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3)因功勋气两只教学原则。

36、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44、德育原则: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知尊正积集)5个结合德育原则;因输德育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38、常用的教学方法:(1)以说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④读书指导法。(2)以看为主的教学方法:(3)以实练为主的教学方法:①练习法;②实验法:⑧实习作业法;④实践活动法。(4)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5)以情感:①欣赏教学法;②情境教学法。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4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43、活动与交往是形成学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础。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三种。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50、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

二、心理学

5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5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6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61、兴趣: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6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广博性、稳定性、效能性。

6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6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70、知觉的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71、注意的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心理活动的组织特性。

73、间接性与概括性是思维的两大基本特征。

74、思维的种类:(1)根据凭借物与思维形态划分: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是否遵循逻辑规则分:非形式逻辑思维、形式逻辑思维。(3)根据指向性和答案不同分:集中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75、思维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76、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77、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1)提出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

78、启发是从其它事物能够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对解决问题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79、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心理倾向),又称心向。

81、理解是学生对教材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理解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

82、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

83、想象的种类:(1)有无目:有意想象、无意想象:(2)内容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分:再造想象、创造想象;(3)根据想象活动与现实的关系分:幻想、理想、空想。

84、良好思维品质的特性:(1)广阔性与深刻性。(2)独立性与批判性。(3)逻辑性。(4)灵活性和敏捷性。(5)创造性。

85、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

86、记忆的分类:(1)根据内容与对象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90、良好的记忆品质有: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准备性

91、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93、高原现象:在操作技能练习到中期,会出现成绩进步的暂停顿现象。95、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份,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

97、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恐惧;情绪按强度的持续时间可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98、克服内外困难是意志最重要的特征。100、巴甫洛夫性格。

101、性格是一个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气质形成得早,表现在先;而性格形成得晚,表现在后。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部分。

102、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自我意识正确;人际关系协调;性别角色分化;社会适应良好;情绪积极稳定;人格结构完整。其它标准还有: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标准、“未来新人类”标准。

103、心理咨询:行为矫正法——华生;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104、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适度。

【3】简述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 1教育要适应自然

2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原则、方法 3 “泛智教育

【6】20世纪以后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呈现出那些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成熟过程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 【10】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 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11】我国建立学制的依据

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 4人口发展状况5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 【13】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基础教育 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14】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16】简述教师应如何热爱学生?

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3要全面关怀学生4要关爱全体学生 5对学生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17】简述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1尊师爱生2民主平等3教学相长4心理相容 【18】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19】如何建立教师的威信?

1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2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3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4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5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21】试述教师职业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师与研究的关系看,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社区型的开放型教师

【22】教学4个统一规律?(直接间接、主体主导、知识智力、知识德育)【23】教学的基本特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4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4】教学基本任务?

1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智能3体力4审美情趣和能力5思想品德,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25】班级授课制(主要是老师给大帮学生讲)的局限性

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

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 3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4教学内容和教学的方法的灵活性有限 【27】教学方法选择的基本依据 1教学任务2教学内容3学生年龄特征 【28】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

学生角度:1注意力集中2思维活跃3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4个别学生得到照顾 【29】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整体性原则4指导性原则 【30】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2确定问题3自主学习4协作学习5效果评价 【31】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功能,从整体上调节,控制着教学活动的进行,保证着教学活动向预定的目标前进并最终达到该目的 1诊断教学问题2提供反馈信息3调控教学方向4检验教学效果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领域,有效地调动教学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助于改进教学管。【32】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少年儿童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34】简述德育教育新形势

1社区德育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3德育基地4业余党校 【35】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是什么?

1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4少年儿童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2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3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36】试述德育的任务

1正确的政治方向2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3基本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4品德能力和品德心理品质

【37】试论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 知、情、意、行的提高过程这一基本规律

1知,包括品德知识和品德判断两个方面2情,即品德情感3意,即品德意志4行,即品德行为5知、情、意、行几个因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排斥,其中 知 是基础,行,是关键6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在发展方向和水平上又具有不平衡性,因具有多种开端 【38】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1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民主管理程度低 【39】班级管理的功能有哪些?

1有助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治自理 【40】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1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正常的班集秩序4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41】论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班主任肩负着全面管理班级的职责,是学校教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的素质直接决定班级的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班集体全体成员的整体水平,从而决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班主任的素质极为关键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班主任是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3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42】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2课外、校外教育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4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43】简述如何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 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①学校与宣传部门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②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和保持经常性联系 ③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的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联系 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44】简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2学科活动3科技活动4文学艺术活动5文娱体育活动6社会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45】试述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样化,要富于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46】课外,校外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是对少年儿童因材施教,发展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3有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4德育的重要途径 【47】简述教育研究的意义

1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49】什么是教育研究?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教育研究是人们为了获得对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认识而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教育研究的特点有:客观性,科学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可检验性 【50】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教师和研究人员针对实践中的问题,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以改进教育工作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它将教育理论和鉴于时间融为一体,将教育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大致分为循环渐进的四个环节

1计划:主要是明确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行动计划2行动;主要是实施行动项目,对行动的监控、调整3考察:主要是观察、记录、访谈、问卷、收集背景资料4反思:主要是调整描述结果、分析解释原因、评价行动、构想纠正失误克服困难的新行动计划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2

由于传统的教学法过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不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针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时数普遍偏少和学生专业兴趣淡薄的实际情况, 结合当前素质教育的精神,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充分和学生的互动, 总结出一套中医基础理论综合教学法,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具体介绍如下: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多媒体教学是现在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主要是借助录像、幻灯、投影、视频、网络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多媒体手段, 将传统的老师→学生二者之间知识交互转变为老师→多媒体→学生三者之间知识交互。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板书和口授讲解, 利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 其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递大量的信息, 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节约了大量课堂教学时间, 使得学生接受知识的兴奋点不再仅仅停留在老师身上;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 许多内容比较抽象, 初学的学生难以理解, 而多媒体教学改变恰恰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板书讲授的呆板和教条化, 使得许多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条理化、清晰化, 有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难点内容。如在进行经络教学中, 可先给学生放映经络学的教学录像, 然后再结合板书对经络知识难点进行详细讲解,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 运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 避免出现学生跟不上授课进度的现象;另外, 老师也要注意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 避免粗制滥造。

二、增设实验课,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而难懂, 尤其是对于初学中医的学生, 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医知识的理解, 有必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引入一些现代科学实验研究方法和手段。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增设实验课的优势在于:利用现代科学对中医理论的抽象概念和理论进行验证, 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 获取感性认识,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 可以拓宽视野, 增强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如在我校开设的——寒温刺激对血液运行影响的动物实验, 其目的就是通过观察小鼠尾静脉血管在受到寒温不同的刺激下, 血行的不同变化, 加深学生对寒热性质及特点的理解, 验证中医“血得温则行, 遇寒则凝”的理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避免枯燥的填鸭式的教学, 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借助病案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教学, 教师比较重视理论的传授, 忽视了病案教学的重要性, 其实病案教学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病案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引入与中医基础理论有密切相关的临床诊治成功病例, 通过讲解, 使学生能通过临床实例来理解理论, 反过来进一步诱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认识问题, 加深对中医基础理论掌握。如在讲到“气能摄血”的时候, 引入了一个典型病例:张某, 女, 35岁, 月经淋漓不尽, 量少色淡, 同时伴有面色苍白, 气短乏力, 声低懒言, 舌薄白, 脉细。如果单纯的应用止血药的话, 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 按照病案记载在止血方药中加了大量补气之品后, 病人连服20剂, 彻底治愈。说明气能摄血, 补气可以达到止血的目的。这样讲解的话, 抽象的理论知识, 在经过实例佐证以后, 学生更容易理解。经过几千年的临床验证, 中医学确实是一门医学科学, 而且其实践性是很强的, 所以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要遵循中医本身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通过病案教学叫学生学会运用中医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另外, 我们在综合教学过程中还添加了课后作业一环节, 学生通过在线答题, 自我检验, 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及时在线作答, 这样教师科可以实时了解和把握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 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3

关键词:即兴伴奏 音乐理论 钢琴 运用

(一)和声理论在即兴伴奏中的运用

和声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的骨架,和声选配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歌曲整体伴奏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完美性。当歌曲伴奏者拿到一首歌曲时,所要做的第一步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视唱了解歌曲的调式调性、思想内容、风格、速度、结构等等,力求在伴奏前在头脑中预先构思完成和声的音响效果。只有经过了精心的构思、合理的布局,才能使音乐富于层次感,充满活力。

不同的功能的转位是从和声连接声部进行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但在即兴伴奏中可以自由得多。”所以在选择和声来为歌曲配伴奏的时候,和声功能关系要在即兴伴奏的应用中既严格又灵活,既有效果又要弹奏方便。

(二)曲式结构知识在即兴伴奏中的运用

钢琴即兴伴奏过程中,成功的伴奏需要对歌曲曲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样在弹奏时才能很好地把握歌曲整体的框架,使之具有合理的整体布局。即要很好地掌握歌曲的前奏、间奏和尾声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只有这样才能把歌曲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

以《我爱你,中国》的引子部分为例,前奏的速度和节奏都非常的自由,前奏一出来把人带到了一个崭新而高远的境界。间奏部分,在一段强烈的高潮过后,歌曲的再现部再度出现了深情平静的情绪,接下来是尾声。双手交替的分解和弦从低到高产生了热烈欢腾的效果,表现了人们的欢庆场面,使’科学的春天来到了’这一主题在尾声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最后两个中音区与低音区有力的和弦,加强了结束感,也给人一种坚定果断、充满信心的感觉。”

(三)调式调性理论在即兴伴奏中的运用

对调式调性的了解和掌握是钢琴即兴伴奏成功的重要部分,尤其是在演出过程中,即兴伴奏的随意性决定歌曲风格的差异,无论是西洋音乐还是民族音乐,钢琴伴奏者都必须能够即兴的选择合适的调式调性进行伴奏,尤其是在今天,西洋调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技巧方法时,民族调式的应用以及不同调式的转换,在即兴伴奏中更需要格外的掌握。

以我国特有的五声性调式歌曲的即兴伴奏为例:如湖南民歌《卖饺子》,这首民歌直到终止时才明确是徵调式,而从开始到结束前,旋律中较强调的是宫、羽、角三个音,但调式不能确定,假如我们把结束音改为宫、羽或角音也很自然,但实际却变成宫调式、羽调式或角调式,所以说这类曲子的调式具有同宫各调式间的游移性。所以在掌握这些乐曲的即兴伴奏时,需要掌握五声性和弦的基本结构;清角(fa)、变宫(xi)、变徵(升fa)、闰(降xi)等偏音的处理;还有和旋的选配等。

(四)音乐织体在即兴伴奏中的运用

在钢琴的即兴伴奏过程中,对于一首歌曲可以选择多种织体进行选配,但必须考虑选择的音型是否与歌曲内容情绪,风格,速度相适应。如进行曲风格歌曲,可应用坚定有力的柱式和弦;对于欢快风格的歌曲,可选用半分解式、全分解式和弦式的跳跃音型;而对于抒情风格歌曲,则可选用全分解、半分解式比较缓慢的柱式音型等。伴奏者在拿到一首新歌曲时,必须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好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得选择好适合歌曲思想内容、风格的伴奏音型。通常的伴奏织体基本形式有三种,即:和弦式伴奏织体、分解和弦式织体、带低音和弦式织体,掌握这些知识并加以运用,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成功起着决定作用。

三、结论

钢琴的即兴伴奏,要求伴奏者必须以自身的智慧与灵感在极短的时间内构思出合乎逻辑的伴奏方案,为歌曲即兴编配伴奏织体,保证演唱的顺利进行。因此,钢琴的即兴演奏需要演奏者加强日常的练习和实际运用,除去基本的专业技能,还要注意视听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运用,这样才可能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如鱼得水,融会贯通。

参考文献:

[1]杨通八.初级和声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姚艺.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有助于提高钢琴演奏的表现力[J].西华大学学报.2006,(05).

[3]李重光.基本乐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姚爱莲.钢琴音乐织体与钢琴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3,(01).

[5]刘聪,韩冬.钢琴即兴伴奏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6]刘贵久.如何弹好钢琴即兴伴奏[J].齐鲁艺苑,2000,(02).

[7]徐慧林,林棣华.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出版社,2013.

[8]冯德钢.歌曲钢琴即兴伴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9]谢哲邦.钢琴即兴伴奏实用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10]唐昌菲.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

[11]华萃康.调式、和声理论中的对应关系[J].中国音乐,1991,(03).

[12]刘进.音、诗、画的完美结合——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民族特性及演奏艺术[J].鄂州大学学报.2005,(05).

作者简介: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4

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理论综合科目代码:725 适用专业:教育学

注意:所有答案一律写在专用答题纸上,否则无效。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

教育学原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共有4个选项,请选择其中正确的一项,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 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 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 2.教育目的的四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

A.培养目标 B.教学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育总目的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 B.示范性 C.公共性 D.模糊性

4.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5.20世纪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B、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C、康德 《教育学讲授纲要》 D、凯洛夫 《教育学》

6.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7.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形成班级集体的核心力量。

本科目共

此为第页 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规章制度 B、班级的学生干部 C、学风 D、科任教师 8.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学制是下列哪一个学制?()。

A、“壬戌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9.第一个提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是()。A、赫尔巴特 B、杜威 C、夸美纽斯 D、康德 10.《学记》中“学不躐等”,主要体现了()。

A、循序渐进 B、温故而知新 C、藏息相辅 D、长善救失 11.关于“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教育思想的创立者是()。A、巴班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12.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 13.“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5.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6.以下教育类型中,不属于纵向教育结构的是()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17.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本科目共

此为第页 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8.“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19.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20.班级管理常见的几种模式()。

A、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C、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D、制度管理、交叉管理、教师管理、目标管理

二、判断改错题(请判断下列各题对错,对的请打√,错的请打×,并将错误的地方改成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20分)2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孟禄。()22.遗传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3.“国家的教育制度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造就公民。”反映了个人本位论的教育价值观。()

24.活动课程的优点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问题出发而编写的课程。()25.教学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和简捷性的特点。()

26.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练习法。()

27.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的教导工作。()28.根据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本科目共

此为第页 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29.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的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叫榜样法。()

30.对学生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的德育原则叫长善救失原则。()

三、名词解释(请给下列名词解释其含义,每题5分,共计20分)31.教育中介系统 32.教学原则 33.学校德育 34.教学评价

四、简答题(请简要回答下列各题,每题6分,共计30分)35.简要陈述现代教育的特征是什么。

36.简要陈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什么。37.简要陈述德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38.简要陈述教师的权利有哪些。

39.简要陈述教育的政治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请结合教育学有关理论,对下面问题展开论述,共计50分)4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何种教学原则,请你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该原则。

教育心理学(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1930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达到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本科目共

此为第页 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后常常表现出积极学习的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A.网络学习B.人类学习C.机器学习D.动物学习5.下列哪种学习的复杂程度比概念学习高?()

A.规则学习B.信号学习C.辨别学习D.连锁学习6.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认知同化的过程 B.信息加工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D.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7.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对他的批评,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8.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

A.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B.有意义的发展学习 C.有意义的接受学习D.接受学习和发展学习

9.有一种学说认为,学习是个体利用智慧对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该学说的创立者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苛勒 D.加涅

10.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称为()。A.支架式教学 B.情境教学 C.探索学习D.合作学习

11.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学生完成较容易的作业时,老师应使其心理紧张程度控制在()。

A.较高水平B.较低水平C.非常低的水平 D.中等水平12.概念教学中为了防止学生出现概括不足,需要给学生呈现()。A.正例 B.规则 C.反例 D.变式 13.比较适合新手教师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是()。A.特殊的课堂设计 B.基本的课堂设计 C.暂时的课堂设计 D.全班讨论 14.学业求助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本科目共

此为第页 湖北师范学院2016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A.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15.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二、举例说明下列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16.实验法 17.图式 18.归因 19.同化 20.潜伏学习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1.简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 22.如何应对教师的职业倦怠?

23.什么是迁移?教学中如何促进正迁移的发生?

24.什么是学习策略?以一个具体的学习策略为例说明其对学习的重要性。

四、案例分析题(共20分)

2015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将美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各方面,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加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相融合,与各学科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挖掘不同学科所蕴涵的丰富美育资源,充分发挥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深入挖掘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美育价值。大力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和课外校外实践活动,将相关学科的美育内容有机整合,发挥各个学科教师的优势,围绕美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25.美育与美育心理有何关系?(8分)

26.教育审美化的含义是什么?教育审美化有何条件和作用?(1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7.试论学习与个体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28.以学生的学习为例,论述功能固着、定势、酝酿效应对解决问题的影响。

本科目共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分。共40分)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A.辅助作用 B.主导作用 C.强化作用 D.促进作用

2、新课程强调教师向学生学习,倾听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这主要要求师生之间建立的关系是()。A.民主平等 B.尊师爱生 C.心理相容 D.教学相长

3、我们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头脑中浮现出草原上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象,这是()。A.空想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包括()。A.文化科学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B.教育理论知识、班级管理知识 C.学科专业知识、教学能力 D.文化科学知识、教学技巧

5、某现任教师,因故意犯罪被判三年有期徒刑,其教师资格()。A.可以保留

B.自动丧失,不能再获取 C.撤销,三年后再获取 D.撤销,五年后再获取

6、英国心理学家艾萨克根据内倾一外倾和稳定一不稳定两个维度对人的()加以区分。A.性格 B.品格 C.思维 D.智力

7、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A.教育政策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B.教育价值取向 C.教育模式 D.教育方法

8、遵循“创设情境一确定问题一自主学习一协作学习一效果评价”基本程序的教学模式的是()。A.范例教学模式

B.抛锚式教学模式微信号*** C.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

此资料由云众教育提供

9、()指出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A.奥苏伯尔 B.卡特尔 C.霍兰德 D.斯普兰格

10、下列选项体现趋避冲突的是()。A.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B.人心不足蛇吞象 C.前怕狼后怕虎

D.吃药治病又怕药苦

11、儿童有了改正错误行为的表现,家长取消限制其玩游戏的禁令,这属于()。A.消退 B.惩罚 C.泛化 D.负强化

12、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冲动型 B.沉思型 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

13、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包括()。A.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B.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C.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合作教育学理论、素质教育理论

14、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之一是()。A.爱岗敬业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B.爱国守法 C.关爱学生 D.终身学习

15、“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6、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7、对于学生课堂上玩MP4,下列较好的教育方式是()。A.大声喝止。公开批评 B.毫不留情,罚站上课 C.不闻不问,任其自然

D.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

18、当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于主动向教师提问时,教师耐心解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这种做法属于行为改变方法中的()。A.强化法 B.示范法 C.消退法

D.行为塑造法

19、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

20、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D.垂直迁移

21、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各方面的差异很大,为了使教学不脱离实际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贯彻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2、我国新课程改革不倡导的教学观念是()。A.教学过程的课程创生与开发 B.教学过程的封闭与专制 C.教学过程的人文关怀

D.教学过程的师生交往与互动

23、教师期望效应是由()研究发现的。A.皮格马利翁 B.勒温 C.罗森塔尔 D.夸美纽斯

24、德育原则是有效地进行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A.基本规律 B.基本方法 C.基本途径 D.基本要求

25、胡老师抱怨她班上的学生:“当他们违反纪律时,我对他们大喊大叫,但他们却越来越不像话!”对学生这种不良行为的增加可以用行为主义的()理论观点来加以解释。A.正强化 B.负强化 C.给予惩罚 D.消退

26、某人经常问自己: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该个体正处在()。A.信任感对怀疑感阶段 B.主动感对内疚感阶段 C.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

27、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28、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方法是()。A.锻炼法 B.实践法 C.示范法 D.说服法

29、在听觉实验中,将一只手表放在离被试耳朵2 cm的地方,被试能听到“滴答”声,当手表移到8 cm处时,被试仍能听到时强时弱的声音,这属于()。A.注意的起伏性 B.注意的周期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性

30、为了形成教育合力,班主任要加强与家长、任课教师和有关社会人士的联系协作。因此,班主任应当具备的相应基本素质是()。A.高尚的思想品德 B.坚定的教育信念 C.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D.善于待人接物

31、心理学家研究认为,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倾向成分 D.认知与情感成分

32、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A.生活老师 B.任课老师 C.班主任

D.学校管理干部

33、根据《水浒传》的描述,在头脑中再造出武松打虎的情景的过程,就属于()。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D.幻想

34、根据耶基斯一多德森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学生学习较容易的任务时.应尽量使学生紧张一些

B.在学生学习较复杂的任务时,应尽量创设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 C.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尽量心平气和的慢慢引导 D.不论学生任务难易都应保持同样的动机水平

35、不管光线明与暗,我们都认为红旗是红色,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6、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叫()。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37、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多次重复背诵学习内容,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38、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为()。A.传递一接受教学模式 B.自学一辅导教学模式 C.引导一发现教学模式 D.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

39、“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40、采用座右铭激励学生属于()。A.自我教育法 B.标准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41、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规律制定的,所以二者没有区别。()

42、情绪智力即情商,是影响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43、对在学校教育与管理之外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可以免责。()

44、对于大多数学习而言,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

45、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

46、德育过程与品德形成过程相同。()

47、慎独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指的是教师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经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48、教导主任对各个任课教师起联系和纽带的作用。()

49、教师职业化就是要获得教师资格证。()

50、谈话法就是启发式,讲授法就是注入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51、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__________、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2、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看,决定教育规模和建设的是__________发展水平。

53、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__________、学生和课堂情境。

54、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__________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5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七条规定,教师的聘任应当遵循双方地位__________的原则。由学校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56、教师应享有的基本物质利益权利是__________。

57、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__________权。

58、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__________。

59、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西方教育史称为科学__________之父。

60、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61、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的共同点。

62、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63、简述多元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64、简述思维过程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6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做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已进入()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没做任何评价,学生以后不再举手回答问题,这种现象是()A.正强化

B.负强化 C.惩罚

D.消退

4、看见路上的垃圾绕道走开,这是()

A.正强化 B.逃避条件作用 C.惩罚 D.消退

5、归因研究者分析行为原因时,不包括的维度是()

A.内-外 B.强--弱 C.稳定--不稳定 D.可控--不可控

6、学生之所以能运用课堂所学的定理和规则解决课后的具体问题,是因为学习中发生了()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7、个体难以陈述清楚,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叫操作性知识,也叫()

A.感性知识 B.理性知识 C.陈述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8、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

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9、学生能轻快演奏《二泉映月》,这说明其演奏技能已达到()阶段。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0、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学习就进入到了()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11、以下哪种学习策略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12、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

13、凭借经验和直觉选择解法的假设方式称之为()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14、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这是()A.从众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15、以下哪种情况属于肯定性训练()

A.消除敏感反应 B.消除肌肉紧张 C.呈现厌恶刺激 D.公开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16、在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中,()是最高水平的认知领域学习目标。A.知识 B.应用 C.评价 D.综合

17、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从众

18、人们将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的所要测量信息的程度,称之为()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常模

19、下列不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区别的是()A.专家教师课时计划以学生为中心,细节考虑周到 B.专家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C.专家教师注重回顾先前知识 D.专家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

20、对一个插班的新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就同一内容连续讲了10遍,学生还没有掌握好。若要改变这种教学状况,此时教师最需要反思的是自身的()A.表达能力 B.知识水平C.诊断学生学习困难的意识 D.组织能力

二、填空题

1、加涅根据学习结果将学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忘的动机说是________提出来的。

3、学生的创造多属于________。

4、心理教育的对象以________学生为主。

5、影响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________。包括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课堂里的人际关系等等。

三、简答题

1、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它能力相应会有所提高。就象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2、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3、结合教学实际,试述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怎样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

5、学生小王总是在快要考试时才会花很多时间看书,平时几乎从不花时间复习老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复习时,小王总是课本上有什么内容就看什么内容,什么内容在前就先看什么,什么内容在后就后看什么,以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请你结合学习策略与方法方面的内容来给小王提出一些建议。

四、论述题

1、如何科学地组织复习?

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

2、【育萃专家解析】D。特点是能理解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演,能提出假设,能进行命题的转换。

3、【育萃专家解析】D。被强化过的行为再次出现时不予强化以降低反应发生的概率。

4、【育萃专家解析】B。

5、【育萃专家解析】B。维纳归因有三个维度,没有强弱维度。

6、【育萃专家解析】(A.顺向迁移;)C.一般迁移。

7、【育萃专家解析】D。

8、【育萃专家解析】D。程序性知识。

9、【育萃专家解析】D。动作具有轻快感。

10、【育萃专家解析】D。

11、【育萃专家解析】A。谐音联想法是一种记忆术,属精细加工策略。B和C是复述策略,D是组织策略。

12、【育萃专家解析】A。精细加工策略。关键词法是一种记忆术,属于精细加工策略。

13、【育萃专家解析】C。启发式。也叫冒险式,凭直觉来解答问题。有可能很快就能解决,但也有可能解决不了。

14、【育萃专家解析】C。

15、【育萃专家解析】D。

16、【育萃专家解析】C。超越原定内容,并需要基于明确标准的判断。

17、【育萃专家解析】B。

18、【育萃专家解析】B。

19、【育萃专家解析】A。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不考虑细节。

20、【育萃专家解析】C。

二、填空题

1、【育萃专家解析】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

2、【育萃专家解析】弗洛伊德。

3、【育萃专家解析】类创造。类创造指创造的产品并非社会首创,但对个体来说具有一定的意义。

4、【育萃专家解析】正常。

5、【育萃专家解析】群体动力;群体规范、课堂气氛。

三、简答题

1、【育萃专家解析】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认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训练,而且得到训练的官能可以自动迁移到其他活动中去,迁移是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能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

2、【育萃专家解析】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3、【育萃专家解析】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来说,模象直观效果优于实物直观,要先用模象直观,突出事物本质后,再用实物直观来调动学生兴趣。(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运用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等等来进行教学。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前,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观察过程中,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和技巧;观察后,要及时写出观察报告。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看,更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4、【育萃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5、【育萃专家解析】要点:没有正确使用学习策略。他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不会管理自己的资源;复习时间也不合理,不符合复述策略的要求;对自己的复习也没有作出合理计划,更不会监控和调节,对自己是个学习者的意识和控制不够,不符合元认知策略。

小王首先应该学习有关学习策略的知识,了解对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学习策略,然后主动将这些策略指导自己的学习。

四、论述题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7

2012年11月,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独立成篇地系统论述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同时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结合目前我国各地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存在忽视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 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实践中建设生态环境的成功经验, 现代意义上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目标多元型、生态环境友好型及乡村可持续型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 必须要“尊重自然、尊重环境”的土地伦理视角去审视此项工作, 要改变“人类征服者”角色, 应该以“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成员”的姿态, 在实施中必须加强土地利用的生态伦理观, 加强生态工程建设, 注重增加生态环境效益, 以此指导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工作, 促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基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相关基础理论, 对农用地整治和农村居民点整治中涉及的生态工程进行研究, 试图为推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健康持续发展、建设乡村生态文明和美丽乡村提供参考。

1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基础理论

1.1 土壤学原理

土壤学是研究土壤的组成、理化及生物特性、形成和演变、分类和分布、肥力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科学, 其目的是为合理利用土壤、防止退化和提高肥力水平等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万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养育功能的发挥。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必须注重保护、恢复和提高土壤的养育和涵养功能, 做到保证农业优先、生态优先, 不仅仅要实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还要加强土壤保护、培肥和改良, 努力提高土地生产力和提升生态文明水平[2]。因此, 在实践中, 必须运用土壤学原理, 指导实施中的土壤保护、培肥和改良工作。其中, 对土壤保护主要是通过工程技术和生物措施, 防止土壤出现潜育化、石漠化、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退化现象;培肥土壤主要是通过物理及生物措施, 改善理化性状, 提高保水、气、肥、热等能力及土壤复合胶体的品质, 改善团粒结构, 降低耕作层土壤体积质量和增加孔隙度, 进而提高土壤肥力[3];对土壤进行改良主要是通过采取相应的物理或化学措施, 针对不良的性状和障碍因素, 对瘠薄型、盐碱化型、干旱缺水型等中低产田进行改造, 以消除或减弱土壤障碍因素[4]。

1.2 地学原理

地学主要是以地壳和地表地貌形态、地球资源与环境为研究对象。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所涉及到的农业资源与环境因子如土壤、水、大气、生物等都是地球的组成部分, 都是地球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 是由各种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因此, 在实践中要实现合理开发利用各种农业资源, 就必须要保护好农业生态系统, 弄清楚各种农业资源与环境因子的形成过程、机理、分布及其演变规律, 这就要求在实践中充分运用地学原理。首先, 地学原理为农地整治工程主导内容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很多问题和地质地貌条件直接相关, 如华北的盐碱地、南方的冷浸田、矿区农田坍陷、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等, 在解决上述问题时要依据各区域地质地貌条件, 例如我国粮食主产区农地整治以高标准基本农田整理为主导工程, 煤炭基地以土地复垦为主导工程, 西部生态脆弱区以生态建设和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为主导工程[5]。其次, 应充分运用地学原理指导农地整治实施过程, 如修建梯田工程。通过修筑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 拦蓄雨水, 增加土壤水分, 防治土壤流失, 达到保土、保水及保肥目的, 在实践中同改进农业耕作技术结合, 能大幅度提高产量, 从而为山区改造坡地、保持水土, 为全面发展山区和丘陵地区农业生产创造有利条件[6]。

1.3 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 包括数以百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途径很多, 主要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保护和维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域生物多样性是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目标, 也是衡量整治区域生态环境效应的重要指标。因此, 在实践中, 应充分运用生物多样性保护原理, 在土地平整、村庄整治及未利用地开发等过程中对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加以就地保护, 尽可能维持田、林、溪、渠、塘等生态系统功能, 并通过采取合理的工程技术措施设置人工生物生境,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整治区域生态系统的扰动, 从而为当地生物提供稳定的栖息空间和生存环境, 以满足被保护物种生存与繁衍的需要[8,9,10]。

1.4 景观生态学原理

“斑块—廊道—基质”的景观结构理论揭示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区域内乡村景观中农田、村庄、防护林带、溪流、坑塘等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如“斑块”中农田、林网等具有重要的生态涵养功能;“廊道”则是连接各斑块的线状地物, 如乡村道路、林带、沟渠等具有连通、为生物提供栖息地等功能;“基质”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大、连通性最好且在景观中起着控制作用的景观要素, 具有重要的美学功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对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利用方式的再组织和再优化过程,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伴随着大规模的农地整理、未利用地开发、村庄及工矿废弃地复垦等一系列活动的实施, 往往会引起区域内原有的斑块、廊道和基质景观的显著变化。因此, 需要从建设乡村生态文明视角出发, 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 对乡村生态景观的恢复在大、中尺度上, 必须要考虑土地利用的系统性、整体性, 充分考虑可能引起的生境破碎化, 针对区域内具有生态功能的景观必须加以保留、恢复甚至要通过人工设置生物生境等措施来实现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从而实现土地整治与景观生态的和谐发展[8,9,10]。

1.5 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生态农业是一种多层次、多内涵的农业, 因此农业生态工程是基于系统论, 以环境科学为基础, 遵循生态学、经济学原理, 采取系统工程的方法,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 以期获得较高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具有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的多层次、多结构和多功能的综合农业工程系统[11]。构建功能完备的综合农业工程系统必须考虑以下三项原则: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践情况来确定本地区的主导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农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在农业生态工程建设中必须扩大对农业系统的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 加强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交换, 提高农业生态工程的有序化, 以增加农业系统的产出。基于农业生态工程原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实践中需要将生态学原理与经济建设以及生产实际结合起来, 实现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和现代工程技术的系统配套, 其目标是使农业具有强大的自然再生、生态再生和社会再生的能力。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稻田养鱼鱼养稻, 稻谷增产鱼丰收”的稻鱼共生生态工程;农田整治过程中植防护林以改善农田小气候以及秸秆还田、种植绿肥以增加土壤肥力与改善土壤结构等;以种植、养殖、加工、经营业为主的农业庭院生态工程, 通过生物链, 形成集农户生产、生活和生态要素于一体的复合网络体系。

2 农用地整治中的生态工程

2.1 表土剥离再利用与客土改良

农用地整治中一般会实施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林工程等措施, 如果涉及到对耕作层的破坏, 则需要通过采取表土剥离方法对耕作层加以保护, 并将剥离后的耕作层土壤转移到其他耕地或新增耕地上进行再利用。在实践中, 需因地制宜, 应该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特点和农业生产条件, 对剥离区与覆土区的供需匹配情况加以评价, 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开展此项工作[12]。另外, 客土改良也是在农用地整治中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的有效方法。所谓的客土改良是指将其他地方的富含有机质的塘泥、草炭土、沼泽土、泥炭土及易风化物等搬运到待改良的土壤如沙土上, 经过掺和, 调整土壤的物理组成, 从而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特别是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 土壤有机质含量会明显增加, 进而提高土壤的保肥供肥性能和土壤的生产力[13]。

2.2 乡村生物多样性保护

(1) 绝对保护核心区。绝对保护核心区的建立要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要强调区域的面积和临近关系。当生物栖息地斑块很小时, 保护面积的微小增加会导致生物物种的大幅度增加, 而当栖息地斑块很大时, 其面积的进一步扩大只能增加少量的物种。根据这一特点, 一般认为保护区的面积每减少10%, 物种数量将损失30%。因此, 结合我国农用地整治实践, 从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角度出发, 笔者认为不能盲目开发利用生态湿地、生态涵养水源地及生态脆弱的未利用地, 整治中涉及到上述对象时要严格遵循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 建立绝对保护核心区, 构建大尺度生态网络体系[14,15]。

(2) 缓冲区。建立缓冲区主要是从中小尺度上来提高整治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景观服务功能。针对农用地整治区域景观单元主要是农田、村庄、防护林带、田间道路、溪流和坑塘等, 笔者认为, 在实践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原有景观要素构建缓冲区, 例如保留原有的树林和水塘, 并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以提高自然、半自然生境质量。另一方面可以沿着重要廊道 (河流、道路) 周边设置人工缓冲区, 其重点是要找准生态关键位置, 如在农田和农道之间适当保留或设立“生态过渡区”。另外还需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考虑, 尽可能地减少缓冲区边界的平直化, 增加边界的弯曲度, 因为过多的平直化边界会减少斑块间的接触面积, 可能会降低斑块间能流、物流的程度, 不利于保蓄能量、养分和生物[16]。

(3) 廊道。廊道的联系、辐射和生态保育功能使其成为促使未来生物多样性进化的重要景观结构。根据上述功能, 在农用地整治过程中, 农田景观中的水域、沟渠、林带等可以为动物提供生境, 还可以作为缓冲带, 起到防护隔离和生物廊道的作用。因此, 在整治中保留或恢复上述廊道, 使其与本土生物进化的轨迹相适应。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要遵循河流的自然形态, 保持其纵向的蜿蜒和横向形态的多样性, 以提高河流水系的自我修复功能[17];二要保护好原有的灌溉体系, 尽可能避免用混凝土浇筑的沟渠, 以维持水中生物对水体的自净功能[18];三要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建立集防护、生态景观及经济效益与一体的农田防护林, 因地制宜地增加灌丛、树篱, 为鸟类等生物提供栖息和觅食场所;四要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设计农路路线, 避免大面积挖填土方, 尽可能用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态型道路材料建设路基路面, 适当采取人工护坡措施如种植豆科等绿肥植物加固。

(4) 恢复栖息地。人工设置一定区域的恢复栖息地是一种代价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在整治区域内关键的部位引进乡土栖息地斑块, 作为孤立栖息地之间的“跳板”, 或增加一个适宜于保护对象的栖息地, 这样可以大大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例如保护农田中残存的原生植被斑块和小水塘对保留原生物种、提供栖息地具有重要作用[19];在河流、小溪周围归整出2-3m的洼地作为农田边界, 保护自然界天然的湿地环境;建立乔灌草结合的水道生态修复和自然驳岸[20];用爆破碎石建设生态岛屿, 设置人工鸟巢[8]。

2.3 农田生态林工程

农田生态林是将一定组成和结构的树种成带状或网状配置在农田四周所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 是调整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而在农田景观中构建的具有多功能的人工森林生态系统[21,22,23]。农用地整治中的农田生态林工程应以建设高产稳产农田为中心, 同时要正确处理好林、田、路、渠之间的关系, 农田生态林工程的具体模式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点—线—面”结合, 即按照整治区域的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 坚持为农业生产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建成以四旁植树绿化为“点”, 以基干林带、田间道路林带为“线”、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农田防护林为“面”, 融合生态需求和景观需求为一体的综合农田生态林体系[24]。二是“生态—经济”结合, 即通过农林复合生态工程技术的运用实现生态、经济效益的结合, 如实施泡桐与农作物立体种植, 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时间、空间和光热资源, 有效控制风沙, 改善农田小气候, 起到保肥、保苗和保墒作用, 保障农田稳产高产, 林茂粮丰。三是“生态—景观”结合, 即从生态化与景观化相结合角度出发, 对整治区域农田生态林的合理空间布局、最优植被结构、最佳景观特色及最优景观功能区等加以逐一设计, 以提升农田生态林的生态和景观效益, 从而有利于维持农田生态林生态景观结构和功能[22]。

2.4 坡改梯工程

在坡耕地上进行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是防治水土流失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问题, 而修筑梯田是改造坡耕地及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性措施。一般坡度在20。以下且土层较厚的坡耕地均应修成梯田, 并且要做到田、路、渠、林相结合。在丘陵、山区农用地整治实践中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实施坡改梯工程:一是“坡改梯+坡面综合治理”, 在实践中要对地形条件、坡度、土地利用方向、土层厚度、水土流失程度、田块规整度通盘考虑, 综合加以治理, 修筑大小适宜的梯田。一般是在坡面上每隔一定距离沿着等高线开沟、筑埂, 把坡面分割成若干等高带状的坡段, 用以截短坡长, 拦蓄部分地表径流, 减轻土壤侵蚀[25]。二是“坡改梯+培肥地力”, 即将坡改梯同培肥地力相统一, 实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 如采用生物用地技术, 在实践中可以如通过种植绿肥作物养地, 如种植紫云英、猪屎豆等;还可以通过秸秆还田、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 提高土壤肥力。三是“坡改梯+生态经济发展”, 主要是在丘陵山区应将坡改梯工程作为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 实践中应将“坡改梯—防治水土流失—生态建设—土地可持续利用—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 对整治区域进行集中连片地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一方面要注重山区水土保持、田间工程建设和生态环境改善, 开展以土地平整和坡改梯田为中心的农田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丘陵山区的农业资源禀赋优势, 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名优特果品生产基地和生态涵养林、水源涵养林等[26]。

2.5 土壤固碳工程

(1) 物理工程。土壤是个不能忽视的巨大的碳库, 土壤碳库具有较强的固碳能力。农用地整治过程必然会对整治区域农田的土壤碳循环平衡带来影响。而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可能降低土壤的固碳能力。因此, 为了达到不破坏乃至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含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效果, 在整治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持耕作层地力, 可以采用适当的物理措施如表层熟土剥离与回填、深耕与深翻进行土壤固碳。其中, 表层熟土剥离与回填一般是对质地构型为均质型壤土、均质砂壤土、均质黏土和均质砾壤土的土壤进行表土剥离, 剥离厚度一般在15cm—30cm之间, 表层熟土剥离后要依次实施地基平整和地基整理, 再进行客土回填, 回填的客土再通过适当增加有机肥加以改良[27]。另外, 农用地整治中应将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农田防护林工程因地制宜地结合起来, 通过灌溉渠道、排水沟道的设计施工对整治后的农田及时进行灌溉, 保土保肥, 同时通过林网建设来提高农田水土保持能力, 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 实现土壤固碳量的有效增加[28]。

(2) 生物工程。种植绿肥和秸秆还田是农用地整治中增加土壤固碳量的有效生物措施。其中, 绿肥是能够翻耕到土里作为肥料用的绿色植物, 种植绿肥可以为土壤提供养分, 促进土壤中难溶性养分转化, 直接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活动, 进而达到土壤固碳作用。农业生产实践已经表面种植豆科绿肥作物可以增加耕作层含水量和降低土壤体积质量, 起到很好的土壤固碳作用。秸秆还田主要包括机械化还田、覆盖还田和快速腐熟还田等。通过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改善耕作层土壤团粒结构, 提高耕作层的保水、保气、保肥、保热等能力, 降低耕作层土壤体积质量和增加土壤孔隙度及通透性, 从而直接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状, 加速土地养分循环, 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和积累[29]。

3 农村居民点整治中的生态工程

3.1 农户庭院生态工程

沼气是处理农村有机废弃物 (水) 最为经济和实用的一种手段, 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性环保工程。因此, 在农村居民点整治中, 可以采用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户庭院生态工程模式。该模式是以农户庭院为依托, 以农户种养为产业, 沼气综合利用为纽带, 实现种植、养殖与农村清洁能源使用的紧密结合, 使农户生产、生活和生态要素构成一个复合的网络体系。该模式的具体运作如下:农户在庭院中设置一个水池, 供居民养鱼, 同时利用楼梯间储存及加工用房将鸡舍、猪舍与生活用房分离, 以利于卫生。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的立体空间, 根据不同功能分区设置四层空间, 即“沼气池—猪舍—鸡舍—葡萄架”, 院内空闲地还可以种植蔬菜、瓜果。鸡粪混合其他饲料后供猪吃, 猪粪进入沼气池, 沼气池的废料养鱼, 鱼池的水浮莲可以喂猪, 这样就形成了一条生态链, 既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利用, 又达到了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立体开发的效果, 有效地促进了农户庭院经济发展。

3.2 生态乡村聚落工程

(1) 节地工程。结合城镇牵引型、中心村集中型、居民点整合型、居民点改造型等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在生态乡村聚落规划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生态环境条件, 借鉴我国传统的住宅聚落布局, 同时吸收现代住宅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应结合当地经济条件, 本着“合理布局、集中安排”的原则合理确定农户住宅的标准和公共建筑的数量、标准, 尽可能节约占地。尤其是农户居住建筑的规划布置要根据当地气候、用地条件和使用要求, 确定建筑的标准、类型、朝向和间距等, 努力做到节约用地、降低成本。

(2) 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工程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结合不同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 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 采用现代科技手段, 合理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领域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使其与乡村聚落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结合体。生态建筑的形式主要有节能型生态建筑和仿生型生态建筑等[30]。其中, 节能生态型建筑是在新建居民点建设中使用低能耗的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以及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等清洁能源等[31];仿生型生态建筑是将建筑设计成与自然界某种植物相似, 使建筑既具有植物的特有结构形式, 又能与自然融为一体。

教育教学综合理论基础知识 篇8

关键词:艺术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式

以美术史、设计史、美术概论、工艺美术史等为主的艺术理论课程是美术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借鉴与创造的重要源泉,也是研究艺术文化、培养价值观念的人文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现实情况却是理论课程在综合院校长期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主观方面看,是学生对理论课的学科性质与功能认识不清,从客观方面来看,理论课从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也急需改革与完善。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现阶段艺术院校理论教学所面临的困境,谈一下自己的认识,希望能够引起同行和学生的重视。

一、主观方面原因

学生对理论课的认识存在误解有三点原因。第一就是招生制度。在考试制度上,现行的艺术类高考由专业考试和六月份全国统一的文化课考试两部分组成,在专业课目考试中,各学校名称虽有不同,但考试内容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素描、色彩以及创作,以技术性测试为主,没有涉及艺术常识。因此,针对专业考试的各种培训办应运而生,课程设置极具功利性,学生只要经过几个月单一石膏像和瓶罐蔬果的组合,就能够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对于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绘画知识却茫然无知。为了选择好的培训班,很多学生走南闯北拜师学艺,过早的进入社会,养成了放荡不羁与玩世不恭的生活习惯与性格。在录取制度上,现行的政策是文化课成绩过线,按专业成绩由高到低录取,而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也仅为提档线的60%,远远低于其他类别的同级院校,这就形成了文化课基础不好就学艺术的社会共识。因此,现行招生制度重“技术”,轻理论的倾向,无形中从源头上造成学生对美术理解的狭隘和偏僻,认为美术就是技术性的绘画,学了美术就一定要成为艺术家、画家,完全忽视了美术教育对人的整体素养的提升,导致学生彻底放弃了文化课的学习。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误导,在进入大学,尤其是综合性院校重“技术”而轻理论的大环境下没有得到根本的扭转,很少有学生将绘画、设计与以美术史、设计史、美术概论、工艺美术史等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依然停留在“技术”层面,重视手上功夫的训练而轻视内在艺术修养的提高,技术越来越好,人文素养越来越低,形成了艺术院校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美术是一门由美术原理、美术批评、美术史与美术创作共同构成,具有多重效应的人文学科,理论课程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所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以美术史为例,在不同历史时期,都有辉煌的艺术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技术史(绘画材料的演变)、美学史乃至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部分内容,既注重美术与人类文化、观念的探讨,又注重美术风格、样式的演变和人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会涉及到历史、美学、考古等诸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历史概念和人文背景。而随着大学扩招,使得部分文化课成绩偏低的学生通过这条途径能够进入高等教育,对偏重理论阐述的理论课如同听“天书”一般,产生了畏难心理,这种缺少共鸣与对话的教学环境也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二,课程安排。理论教学一般安排在刚进入大学的一二年级,作为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则安排在三四年级,造成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割裂。刚刚进入大学校门的一年级学生,对专业发展和课程设置还没有全面的认识,既没有进行过实践操作,也不知道理论课程与专业课有什么样的关系,因而对理论教学接受能力较低,教学也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第三,教学评价。就学科评价而言,对于艺术专业的质量评价立足于技能水平和最后作品的呈现,作为孕育专业技能的理论课程,价值只能隐藏其中并通过作品得以体现,并不能直接作为衡量的标准。就课程评价而言,艺术理论课程的教学评价都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按照不同比例构成。这种考试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规范、整齐划一,最大的缺点就是教条,考试答案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能够通过突击性的死记硬背或作弊取得高分,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理论课堂也就没有约束力和吸引力。

以上三方面的原因,给学生造成一种错觉,即理论教学是无用的,从而产生本能上的远离和排斥。这样以来,理论课程的教学就变得事半功倍,一方面是教师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一方面却是学生对已学知识的一知半解,能够讲清楚的寥寥无几,有些快毕业的学生,连一些诸如包豪斯、工艺美术运动、后现代主义等基本知识都搞不清楚,更不要说艺术对人整体素养的提升。

二、客观方面原因

第一,课程建设的边缘化。艺术理论课程建设的边沿化,首先表现在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以作为美术院系基础理论课的美术史为例,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似乎都未曾做过明确的规定,至今没有一个指导性的教学大纲,也很少召开有关的会议对此进行专门的研讨,以达成某些共识。全凭授课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①“美术基础理论研究似乎还没有真正以‘美术为基本范畴,来建立起独特的、有机的学科理论”。②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没有明确的学科理论,当然也就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全凭个人自由发挥,这就造成了课程教学的无序和随意,课程功能大打折扣。其次是师资建设的边缘化。艺术理论学科有自己独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特点,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所涉及的领域也特别广。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艺术理论教师,不仅要具备绘画知识,还要了解美术其它门类,诸如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应该掌握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和历史学、文化学、美学等课程的内容,还要具有国际视野,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融会贯通,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既专业又通俗。从这个意义上讲,艺术理论是高校艺术学科中门槛最高、最难胜任的一门课,合格的理论教师应当是融和各方面知识为一体的杂家。但现实情况是,在整个高校艺术学科体系中,理论课师资建设都长期被忽略甚至边沿化,很少有进修和培训机会。在有些院校理论课由专业教师兼任,或由其它专业方向调配而来,这些教师本身并不具备其应有的专业理论素养,又缺乏相应的培训措施,自然就很难奢谈学科建设了。最后是教材建设的边缘化。教材是教学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教材的编写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美术史教材编写为例,在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年里,美术史教材在内容和体例上几乎没有实质性的改变,没有脱离上世纪80年代 “西方中心论”的局限,西方理论体系与思维模式仍然是重要的依据和参照。也没有针对具体专业编写特定的教材,在内容上力求全面,包含绘画、书法、建筑、雕塑、民间美术等各个门类的内容,基本上是面向所有美术专业的通识教材。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除少数几种外,大都编写随意,除了分章列节记述各时期美术现象、流派、美术家及作品等知识外,便是一些概念化的审美语言。在范围的涉列上,以传统、主流、精英美术为主,既忽略了有2000年历史的民族民间美术,也忽略了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既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上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不相称,也与文化的民族性与本土化格格不入,无法满足学生与时俱进的求知欲望。

第二,课程设置的随意化。据笔者调查的几个院校中,对理论课程的态度可谓众说纷纭,差异明显,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理论课程设置的随意。这种随意首先表现在课程设置常常因人设课,而并没有因课选人。比如,有的院校因为人事编制的原因,将名额留给了急需的专业教师,因为没有相应的专业理论教师,长期以来通过外聘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当然是机动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使得本应该是专业必修课的美术史课程,逐渐滑向选修课边缘。更有甚者,有的院校干脆就不开美术史,或者为完成教学工作量,谁没有课谁就上理论课。这种随意性明显偏离了理论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思维水平,提供设计思想智慧等目的的初衷。其次,表现在教学课时的安排上,由于课程改革对课时的压缩,专业课的教师感觉课时相对紧张,很多课程教学才刚刚看到初步效果就结束了。因此,在讨论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看似和专业无关的理论课程常常成为被压缩,甚至取缔的对象。最后,表现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因为要考虑资源的有效利用,每学期课程安排,先是全校性通识课程,然后是院系专业课程,理论课插空安排,基本上就在学生注意力不佳的时间段。

第三,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按照现代教育理论,有效的学习模式应该是建立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活动,在主动探索、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强调问题提出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但由于我们国家基础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主导作用,学生并没有形成足够可以支撑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长期以来理论课教学只能沿用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性教学方式,即教师课堂讲授、学生随堂听讲,虽然采用现代化的PPT课件,也会根据需要穿插视频、参观考察等教学手段,但这种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课堂教学仍然是教师表演的独角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造成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三、结语

艺术理论教学目前存在的困境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高考制度带来的先天缺陷,也与课程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教学目标、课程建设、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评价等都密切相关。只有正确认识艺术理论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段,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制度,艺术理论课程就一定能够发挥起应有的重要作用。

注释:

①奚传绩.一门不该被边缘化的课程[J].齐鲁艺苑,2007(01).

②周绍斌.由美术理论教学反观近三十年美术理论形态之发展,美术观察,2008(02).

上一篇:在春天的田野中播种友谊作文下一篇:长期股权投资典型练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