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马戏团演出有感

2024-07-06

观马戏团演出有感(共6篇)

观马戏团演出有感 篇1

赵帆 土木工程院 100605127

电话:***

今天在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观看了卓别林大师的精彩影片《马戏团》。这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影片,作为享誉世界的大师级人物,卓别林以其卓越的演技及伟大的人格深深地征服了一代人。

其实看电影和看电视的意义完全不同,这就牵扯到电视和电影的区别了。电视的时效性很强,能够很快的提供世界各地的新闻信息。像于老师上课给我们看的那些新闻资料,这些都只能在电视上放映。这是电影所不具备的能力。但是电视的拍摄方式,拍摄成本以及拍摄要求和电影又有本质的区别。不仅如此,我们看电影的地点不同,也影响着我们对电影的真实感受。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如果在宿舍用的笔记本看电影,先不说音响和画面这些对我们的影响,就是舍友之间简单的问话也会打断我们的观影,从而打断我们的思考。我们是在教五楼阶梯教室看的电影,这就避免了我们受到一些打扰。非常感谢于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机会,让我们不用花钱就能够享受和在电影院一般的待遇。也感谢这次课我没有缺席,要不然我就错过了这次非常棒的电影。

影片刚刚开始的时候,出场的是卓别林大师甚是滑稽的表演,卓别林大师一如既往地用其丰富的表情和滑稽的动作加上情节让我们大家哈哈大笑。大家看的打都十分开心。是发自心底的开心,不含任何造假的成分里头。但是讲诉的确实一个贼和一个穷人以及警察的故事。让我有点纳闷,为嘛这与电影的名字没有丝毫关联呢?直到他们跑进了马戏团,我才知道,正餐终于要来了。我静静地等待下面的电影情节。

主角进入马戏团工作了,遇见了待遇不好的女主角,在女主角告知他:他是马戏团的台柱的时候。卓别林已其精湛的演技,演绎了一个生活在底层的老百姓对生活的挣扎。主角即使知道自己是台柱,也似乎并不相信自己真的有那么大的能力,使得马戏团的生意蒸蒸日上。所以在同老板的讲价上显得底气十分不足。在这里,我深深地为主角悲哀,同时也为那些依旧生活在生活底层的老百姓悲哀。

影片快要到最后的时候,来了一个走钢丝的演员。那个演员似乎过的很好,一定程度上,我希望主角会过的比他好。可是电影毕竟不能满足每个人的愿望,不然就不能表达它想表达的东西。就像生活一样,毕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毕竟不是让每个人都满意的。在影片的最后,女主角还是选择了走钢丝的那位演员。我不想说什么,只是心里真的很难受。想象一下自己如果是主角的话,亲手把自己喜欢的女人送进别人的怀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折磨。只是主角是小人物,他没有办法给予那个演员所能给予她的幸福。这就是小人物的悲哀!连追求自己的幸福的权力都没有。

最后一幕,大师在夕阳的余晖下,朝着马车挥一挥手,一辆辆马车从他的身边奔驰而去,却没有一辆他能上去的。他被遗弃了····被马戏团,被生活所遗弃了。小人物的悲哀在此刻显露无疑。几乎所有人都拍起了手掌,但是没有一个人笑出声。那是因为大家都看懂了大师想要表达给我们观众的东西。悲哀地笑不出来。

观马戏团演出有感 篇2

在艺术领域, 既然文化上升为一种产业, 那必然这一概念就要包含两层意味, 即一方面这种文化需要以盈利为基础, 另一方面又要赋予极为丰富的教育意义与传播导向。自然, 这种文化产业下所带来的种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具体而言, 它有以下这么几种表现形式:

一、以地域特色为基础, 传播历史文化

文化产业的形成通常与一个地区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特色紧密相连。一般而言, 发展历史悠久、民族气息浓郁、人文景致独特的地区更易于这一产业的形成, 如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文化历史名 (古) 城以及各种区域性的地理要塞等等。水上实景演出《蒙》的创编和展现正是在我国历史著名的革命老区——临沂 (属于沂蒙老区或叫沂蒙山区范围) 予以形成。因此整场演出无论从表演形式还是从文化内涵来看都可以说极具地方传奇色彩和历史教育意义, 使人在感受、铭记历史的同时, 也能让人原汁原味的领略沂蒙精神所带给人的那份真实与朴素。可以说这样的影响和传播力量是潜移默化的, 观众在这种环境中不经意间获得熏陶, 并且将这种熏陶转化为内心的认同感, 如此循环往复, 这种独特的地域历史文化便得到广泛传播也就成为可能。

二、以特定场地为布局, 营造文化氛围

在各种大型文化演出活动过程中, 场地的选择和舞美的布置通常是保障演出能否真正创造价值效益的关键要素之一。有时为了实现特定的演出需要和烘托文化氛围, 场地的利用通常又与普通舞台表演似的文艺演出显得与众不同, 比如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的露天广场或空地、以特定历史建筑为依托的庭院或剧场、以富于民族或乡村气息的山寨、人家等等。这种特定场地的优化与布局往往最容易吸引观众并使其置身于其中, 在带给观众最真实的审美同时, 也促进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建设和经济增长。我们通过观看《蒙》的宏大演出不难发现, 其演出场地不乏借助了名称中的“沂水”为衬托, 整场演出各种“水幕”千姿百态的变化可谓其一大亮点;且整个露天表演场地通过人工假山的修建显得极其宽广而又不失“蒙山”之雄伟, 观众犹如置身于山水之中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艺术洗礼, 可以说值得留念与回味。

三、以现代科技为依托, 实现感官触动

如果说场地、平台是基础, 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继续挖掘与改造可以说又显得格外关键。当今,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常常与现代科技运用紧密相连, 如声、像、光三位一体的结合, 灵活多变的机械舞台, 虚拟3D空间的营造以及借助道具实现观众与舞台的互动等等。这些科技手段的运用一方面可以突破舞台场地局限, 更加有效地提升演出的观赏和传播价值;另一方面可以全面调动观众感官触动, 在欣赏绚丽多彩的舞美效果同时, 也使其即刻产生一种文化观念上的认同感, 易于接受和理解。当然, 科技成本的投入也可增加演出所获得的额外利润, 这是一种实现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在《蒙》的演出现场我们可以看到, 整场演出中各种光效、声效、电子大屏的利用以及升降舞台的配合可以说几乎在所有节目的表演形式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当然实际带来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也是令人惊叹和震撼的, 观众可以完全被其所折服、所打动。

四、关于文化产业中的艺术价值问题思考

文化产业经济下带来的成效可以说是显而易见的, 但大规模的文化产出不免也会引起人们对艺术价值存在问题的深思和探讨。笔者认为, 在如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下, 各种文化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往往受市场环境的驱使, 通常使用各种手段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最大化, 这样就使其文化所包含的本身艺术成分大大降低, 如程式化的演出流程、大规模的舞台道具配合等等, 这样不仅给观众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审美疲劳, 同时这种如同“快餐”式的文化形象表演将难以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蒙》的演出不免也暴露了以下几个令人思考的小问题:

首先, 舞台焦点并不突出, 视觉呈现过于分散。舞台焦点是什么?是灯光、水幕、大屏幕还是演员表演?但我想可以说前大半部分占了整场演出的主要部分, 况且从视觉效果来看, 在这样一个巨大的舞台场地下演员又是显得如此得渺小, 观众往往被更具抢眼的、凌乱的舞台灯光、声像所吸引, 传统意义上舞台表演成分被不同程度上的削弱和淡化。

其次, 人员调动过于笼统, 演员队伍不够专业。一场晚会或演出, 演员可以说是核心。《蒙》的演员阵容虽然庞大, 但看得出非专业演员成分居多。此外, 由于演出频率的增加以及急于完成演出任务的需要, 各种程式化的表演手段, 如跑场子、走队形、跳场舞等仅仅以烘托、渲染舞台气氛为主, 各个动作设计所要传达的内涵和情感几乎无法很好的展现;况且部分群众演员因缺乏必要的专业训练在演出中消极状态、应付情景表演的现象时常发生, 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使节目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成分大大减低, 即我们无法确切分析它的表现形式, 无法定位它所属的艺术风格以及无法领悟到作品所要体现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简言之, 这样的表演仅仅取悦于观众外在, 而非真正打动于观众内心。

最后, 演出模式固定不变, 艺术影响有待提高。文化演出既然与商业相挂钩, 那它就不可避免带来一些商业模式下的运营弊端, 其中突出表现就是演出模式的固定不变性。《蒙》在演出过程中所有的安排设计 (如主题音乐、视频、灯光、水幕、布景等等) 似乎是一次性定形, 虽然前期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和资金投入但后期只需按照这一固定的演出模式、顺序进行串联、表演即可。当然频繁的演出过程中也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必要的节目调整或删减但我们说其整体框架和思想可以说是固定不变的。这样以来观众往往会形成一种审美疲劳感, 自然, 演出的时效性和艺术影响力也会受到不同程度上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 这种带有商业性质的文化演出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 应更加注重对整体演出策划和节目质量的不断提高, 可在一段时间循环演出结束后利用现有条件、环境进行各方面的大调整、大变化, 如重新改造的舞美、重新编排的舞蹈 (剧情) 、重新设计的服装道具等等。只有这样, 其演出带来的艺术价值才能形成广泛而又持久的认可。

观马戏有感 篇3

最近的气候总是让人摸不透,忽冷忽热。今晚,我的心情亦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吧。

初入戏棚,但见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空气中弥漫着动物身上所散发出的异味,可许多人竟若无其事地在大吃大嚼,嗑瓜子的声音似乎比夏天的蛙鸣还密,这景象让我近乎窒息。我和妹妹不愿与这些人“同流合污”,便从工作人员手中取过两把塑料椅,靠着铁丝网坐了下来。哈哈,没想到能找到如此“雅座”!

在漫长的等待中,广播里总算传来了主持人的声音:“请欣赏第一个节目——狮虎大战!”印象中的东北虎凶猛残暴,非洲狮坚牙利齿,可是当它们迈出铁笼的那一刹那,我怔住了:这哪里是虎和狮啊?它们如猫狗一样温驯,丝毫不及狐狸的威风。

老虎和狮子在场地上溜达着,它们的眼神里写满了无奈和乞求。再看那锯断的牙齿,那被切除的“利爪”,那残缺的尾巴,我的心灵再次被震颤了:它们本应无拘无束地生活在原始森林中,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驰骋,可現在却身陷囹圄,在那根带电的鞭子下,驯服地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它们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呢?它们撼天动地的力量呢?它们火炬般的眼睛呢?它们桀骜不驯的性情呢?一切都荡然无存。可是,在它们心灵的最深处,一定有那茂密的丛林,一定有那广袤的草原,一定有那峻峭的山岗!

马戏仍在继续,观众仍在哄笑,我仍在沉思……

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初二(20)班

点评:

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文章,写的是观看一场马戏的“感受”。文章运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写自己最近的心情“忽冷忽热”,并点明心情如此或许是看了马戏的缘故,进而引出了对那场马戏的回忆。初入戏棚时的场面描写,展现了“让我近乎窒息”的景象;老虎和狮子出笼的一刹那,颠覆了“我”意识中的威风形象;狮虎表演时“无奈和乞求”的眼神,引起了“我”的沉思。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对比的运用更能表现出“我”内心深处与众不同的感受。

观演出有感 篇4

今天,我观看了心灵之声演出团的演出。一开始,我们都嘲笑残疾人,有的同学还说:“残疾人怎么能上台演出呢?”据今天看来,我们错了。

我们刚坐定,十来个穿着红色唐装的小姐和几个看起来十分年轻的小伙子,熟练又轻巧的扭起了秧歌,他们挥舞着手中的红绸子,把它们弄成各种各样的形状,踏着小碎步,喜气洋洋的扭着腰,像一朵朵鲜红的牡丹绽放在舞台上。可是,他们即听不到音乐,也说不出话来,就连动作,也要人指挥。

这时,一个戴着墨镜的矮叔叔被一个小姐扶着走到麦克风那,我很奇怪,他眼睛都瞎掉了,还想干什么?他竟然拿着葫芦丝!!!我心想:你一个盲人,还吹什么葫芦丝呀!!简直天方夜谭!可是,只见他把葫芦丝一吹,我们就入了迷,悠扬的乐曲好似那月光;好似那湖水;好似那片薄薄的雾,轻轻柔柔。似乎,我们不是在烈日下听他吹奏,而是沐浴在温柔的月光下。姑娘们舞动着裙子,像仙女一样美丽。可惜很快就结束了。

尤其是那千手观音更为精彩,姑娘们身着金装,有规律的伸着手,像有很多手一样,很是漂亮。

观残疾人演出有感作文 篇5

观残疾人演出有感作文

。我整个中午都在想:“是什么样的残疾人?表演什么样的节目呢?”

到了下午,我带着这两个问题来到了学校看演出。演出开始了,我的迷团才解开了。有的缺一条腿,有的没有双臂,有的是盲人,还有的是高位截瘫。有一位是在六岁时被高压电到了双手,截去了双臂。我想:“他就应该是表演脚写字吧。”我本来以为是铅笔和钢笔写字,没想到是用毛笔写字,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一般人用手来写还写不好呢,他用脚写作文人网 你也可以投稿,写的却十分好。

还有一位是地震时被砸成了高位截瘫的。他唱歌真有气势,尤其是他唱的“好汉歌”。

观马戏五年级作文 篇6

外婆送了我一个“六一节”礼物—俄罗斯马戏团贵宾席演出门票!我们很高兴在“六一节”当天观看马戏。

马戏开场,我看见一个魔术师推着一个笼子出来了,一个浓妆艳抹的俄罗斯金发姑娘在笼子里钻进钻出。魔术师用灰布一张、一抖,神了!那金发姑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威风凛凛的棕色毛发的雄狮,全场掌声雷动。

魔术师退场了,接下来是一个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和一个小伙子表演起空中杂技来,我问旁边的妈妈:“绳子会断吗?”妈妈笑了笑、摇摇头回答:“它跟钢丝一样坚固”。正说着,俄罗斯姑娘用脚钩住小伙子的手,来了一个“空中劈叉”,然后又收起脚,用手钩住绳子,一落,像蝴蝶一样飘下来稳稳地落在气垫上。全场掌声雷动,无不为马戏团的精彩演出而鼓掌。

中间节目还有:杂技“飞天”、小狗表演、铁爪逃脱、心灵感应……压轴好戏是:马术。

一位身穿黄衣服的金发姑娘骑着一匹棕色的.漂亮骏马出来了,突然她一个跃起,空中旋转360度又稳稳的坐在马背上,向热情的观众挥手致意,她那甜美的微笑感染了观众,我和大家热烈的挥舞着手中的荧光棒,俄罗斯姑娘和马退场了,接着二位扎着红头巾、身穿红色表演服、全身都很喜庆装扮的中国小伙子骑着骏马跃出来了,小伙子从一边的马背爬到另一边的马背上。待他坐稳后,又一个中国小伙子站在他的肩上坐着各种高难度动作,最后竟然站了起来,让我紧张的屏住了呼吸,特别是有一匹骏马没有跑稳,一个踉跄,差一点就摔倒了,让我揪心不已,我心里在担心马的脚肯定很疼吧。

上一篇:描写中秋团圆夜的作文下一篇:2015关于中国梦宝岛情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