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2024-05-19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精选7篇)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1

注意事项:

1.本卷共三大题16小题,满分60分。化学与物理的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S=32Zn=6

5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

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选项序号填入下面的答题表内。

.......1.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成功落月,我国航天事业又取得巨大进步。下列变化属 于化学变化的是

A、嫦娥三号关机后在月面软着陆B、嫦娥三号被月球引力捕获

C、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发动机点火D、玉兔号月球车在月面自主行走

2.“全面营养,杜绝偏食”是科学健康的饮食理念。下列食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鸡鱼肉蛋.B.土豆馒头C.新鲜蔬菜D.各种水果

3.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安徽省级文明城市,下列措施中与改善空气质量无关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减少烟尘排放

B

.减少学生户外运动,避免呼吸道疾病

C

.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和管理

D

.加快车辆

油改气,减轻尾气污染

4.在氮的一种氧化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5”,那么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A. 5O2NB.N2O5C.O5N2D.N2O

55.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26.“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B.小孩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C.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D.用纯碱可除去面团发酵产生的酸

7.天津某公司在南京作业时丢失放射源“铱-192”事件引发全国关注,下列关于铱元素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原子核内中子数为77

C.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2.2D.铱的元素符号为IR298、苯酚是实验室一种常用有机物,苯酚的化学式为C6H6O,下列关于苯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6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B.苯酚属于有机化合物 C.苯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4 9.推理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推理结果,其中错误的是()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

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B.①② 叙述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B.随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增大更明显 C.30℃时,甲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0%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C.①③D.①②③

10.右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

11、(6分)太阳能路灯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环境的污染,是实现“低碳生活”的一种典型措施。请你根据图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示的物质属于金属材料的有(一个即可,填序号,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2)图示物质中属于非金属单质的是(填名称);不锈钢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请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证明铝比铜活泼。12.(8分)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部分装置。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中仪器①的名称: __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应选用________和________装置(填字母)来制取并

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操作方法是:。(3)一同学往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如右框图所示),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所以第(2)小题中氧气的验满方法(填“可靠”或“不可靠”)。13.(8分)Fe3O4可用于医疗器械、电子等工业。某兴趣小组从工厂采集废液(含FeSO4和

少量MgSO4),进行Fe3O4的制备实验。【阅读资料】

(1)25℃时,氢氧化物沉淀的pH范围如右表。(2)制备Fe3O4的实验流程如下:

【回答问题】

(1)FeSO4中阳离子的符号为;往废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生成沉淀的化学

式为。将pH控制在9.6 的目的是。(2)操作a的名称为。该操作除试剂外,还需要的用品有:一些玻璃仪器、带

铁圈的铁架台、等。

(3)溶液1所含溶质有(至少写2种)、。(4)推测Fe(OH)2 和Mg(OH)2两种物质中,碱性较强的是。14(7分)课本中有一问:为什么汗水有咸味?学习小组同学对此开展探究。【提出问题】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根据生活经验推测,汗水中产生咸味的物质可能是。【查阅资料】用铂丝蘸取少许含有钠元素的溶液(或物质)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会呈现黄色火焰。

【制订计划】为了证明咸味物质是猜想中的物质,一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含有阴离子,二是要证明汗水溶液中有阳离子。

【进行实验】证明阴离子的实验:向汗水溶液中滴加溶液,再加入少量

稀硝酸,振荡,仍有白色沉淀产生。

证明阳离子的实验:。【结论】经上述实验证明,汗水中的咸味物质就是猜想中的物质。【分析与交流】证明阴离子存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反应。

15.(5分)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图乙是对图甲实验装置的“微型”化改进后的装置。

31(1)写出实验室制CO2的化学方程式:。(2)图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实验中的作用相当于图甲中的和。(3)采用“微型”实验装置具有的优点是。(4)为证明CO2能与NaOH反应并对生成物进行检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

三、本大题共6分。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2

1.试题适应了时代的变化

2007年的试题紧扣新课程标准, 立足语篇, 题型多样, 增加了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考查考生的语用能力。反映了近年来社会生活和时政方面的多项信息和热点话题;语境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寓思想道德于试题中, 体现了语言教学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原来可能枯燥的试题赋予了新的活力。

2.试卷对教学的导向

摆脱题海、减轻负担、狠抓基础、突出能力是今年中考试题的总导向。题干简洁明了, 考点突出, 体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考点回归基础的要求, 不出偏题、难题和怪题, 这对于遏制初中英语教学中过度讲练语法和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二、试题分类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

1.听力理解题——强调双基, 立足语境, 提高能力

听力理解主要测试考生理解口头英语的能力:获取重要的事实信息, 理解话题中隐含的意思, 归纳话语的主旨大意。

不仅有要求听懂隐含意思, 从而推断言下之意, 填补信息差的试题, 还有要求听懂语篇大意, 归纳主旨的题目。不同角度的问题, 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点, 覆盖面广, 基本涵盖了初中阶段所学的疑问句式 (what, who, which, where, how long , why, how much) , 体现了话题的多样性。

2.单项填空题——注重基础, 突出重点, 强化语用

单项选择部分的试题主要对考生的基础知识进行检测, 但是所有的基础知识题都有一定的语境, 注重考查考生在理解语境的基础上, 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考查项目基本覆盖了大纲要求的绝大部分初中阶段的重点语法内容。题干简洁明快, 精练娴熟, 直击要害, 不偏不怪。

① 动词仍是重点

本题中考查动词的有6题, 占40%的分值, 其中动词时态占3题, 情态动词1题, 同义词区别1题, 非谓语动词1题, 主要考查动词时态、情态动词、同义词区别、非谓语动词等。

②考查词性全面

词性分布看, 动词占6题, 名词1题, 冠词1题, 形容词1题, 代词1题, 副词1题, 连词2题, 对话2题。不难看出这些常见语法现象是每年的必考项目, 今年更趋向于从语境中来考查词性的正确使用, 语境更显得简单而直接。

③对话体现真实语境

单项填空在考查动词、形容词、副词中不但在语境中考查其用法, 而且还通过以对话形式让学生对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提出的在“用中学”的理念。

单项填空题带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牢固掌握词汇语法和句型, 明白基本语法, 注重在语境中灵活运用;分析考纲, 把握方向, 避免难题、怪题。

3.完型填空题——前后连贯, 分析归纳, 首尾呼应

完型填空题考查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 文章设空的词中有11个为实词, 4个虚词, 以考查实词为主。实词中超过半数涉及对名词 (3题) 与动词 (4题) 的考查, 其次是考查形容词 (2题) 和副词 (1题) 及代词 (1题) 。试题基本上遵循了“突出语篇, 强调应用, 注重实际”的设计思路。试题内容前后连贯, 并首尾呼应, 明显增加了学生通过上下文来理解语篇的题目。15个小题中大多数需要考生逾越句子层面进行理解和推断, 设问突出考查整句或对上下文乃至全篇的理解。本题能充分反映出考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考查导向明显地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 能有效地引领英语教学。

完型填空给我们的启示是:

(1) 做完型填空必须先通读一遍整篇文章的意思, 跳过空格快速理解文章, 抓住中心是前提。

(2) 注意常用词、词组和固定搭配的积累, 掌握一定量的同义词和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辨析, 比如:voice, sound, noise, cry 的区别等。

(3) 精选习题, 不断总结。教师对学生要进行解题技巧的指导和点拨, 有计划、有步骤, 由简到难、由短到长地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

4.阅读理解题——题材广泛, 时代性强, 重视信息的获取

阅读理解题包括3个语篇, 内容涉及中学生的理想、追求、奋斗、人生和人类的无所畏惧精神和亲情。该阅读理解题主要考查“考试说明”中提出的理解主旨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作出简单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等。

综观3篇阅读文章, 具有以下特点:

(1) 内容新颖, 话题广泛, 具有实用性、时代性, 可读性强。

(2) 文章中出现的生词都注上了中文, 为考生理解语篇扫清了障碍。

(3) 试图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注重情感态度”这一课程目标, 使考生“在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 能理解语言隐含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单词拼写题——常用、语境

单词拼写题不仅考查考生基础词汇的掌握, 而且涉及基本的词法和句法知识, 有些单词还需要考生在语境中加以考虑, 而且要注意义、性、形的一致, 体现适当的区分度。考查的10个单词中, 3个动词 (1个是非谓语动词) , 2个名词 (1个单数名词和1个复数名词) , 2个副词, 1个序数词, 1个介词, 1个形容词, 都在考试大纲要求的范围之内, 都属于常用词。有7道题需要涉及到词形的变化, 但是学生在这题中失分还是不少。这就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

夯实基础, 熟记考纲词汇, 注重语境, 全面考虑。考虑单词形、义、性的一致, 并要做到拼写准确、书写规范。

6.词语填空题——基础、综合

词语填空题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尤其是灵活运用能力。很多学生非常怕做这个题目, 也是每次考试的失分所在。

词语填空题的核心是准确理解整篇文章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或所反映的中心思想, 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汇和相应的语言知识进行交际和应用。因此在做这类题时, 必须先读通、读懂全文, 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动词的时态、语态的正确构成与运用, 名词、代词的单复数, 同一单词不同词性的相互转换, 各种从句的运用以及英语中的习惯表达法等等。

今年的考题中, 总体来说不难, 被选中的单词中有5个单词不用变形, 如:under, at , if , sorry, letter, 这给考生减轻了负担, 其他单词的词性转换的难度也不很高, 分别是her→hers, be→ were, hurry→ hurried , cry→ crying, polite→ politely。

7.任务型阅读——灵活、实用

任务型阅读是一道主观题, 它考查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只要求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去完成一项任务或解决一个问题,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获取信息或整合信息、判断推理及书面表达能力。而本题是5个摘自英语词典中的例句, 句中的斜体字是考生不熟悉的单词, 然后每题给出了三个不同解释, 让考生找出最合适的选项。旨在考查考生对句子的正确理解。这就要求考生能从句中的关键词或相关的信息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应该说, 本题比较简单, 考生得分率较高。

8.书面表达题——真实、开放、自主

书面表达题属于半开放式作文。“环保小卫士活动”这一话题的设计非常真实, 贴近考生的实际生活。试题的设计为考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留出了较大的空间, 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见解和语言表达能力来叙述自己的观点,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而且这一话题给考生提供了相关的信息和语言点, 为组织起一篇完整的文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同时也降低了难度,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让考生写出活动以后的感受更体现了注重考生运用语言来做事的能力。

书面表达题的主要目的是考查考生个人用词的准确度, 表达的清晰度和行文的连贯度。只要教师平时注重基本句型的训练, 课堂上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 厚积薄发, 定能使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总体来看, 2007年绍兴市初中英语学业考试的试题难度仍偏低, 知识覆盖面为一般广度, 考生只需有扎实的基础就可以答出较理想的成绩。对优秀生和中等生的区分度不是很高。试题对初中英语教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培养, 不追求偏难怪题起到导向作用。有利于减轻考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因此针对中考导向, 今后考生在复习中应做到以下几点:重视课本夯基础, 掌握技巧解难题, 把握方向应中考, 踏实勤奋争高分。

参考文献

[1]孙云珍, 2006年浙江省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9期.

[2]徐欣幸, 2006年上海市高考英语试卷评析,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11期.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3

依据《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以及《2010年安徽省中考考试纲要》的要求,以及芜湖市考生的实际情况,2010年芜湖市的中考英语试题继续遵循循序渐进,稳中创新的规律和趋势,试卷特点总结如下:

1.试卷总体保持平稳,覆盖面广,侧重对“双基”的考查;

2.突出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查;

3.选材新颖性,有时代感,突出地域特色;

4.更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二、试题分析

为了更清晰分析各题答题状况,我们随机抽取了180份试卷,现按题型分述如下:

(一)听力部分

听力测试以考查学生对口语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进行预测、提取、整理、理解、判断等能力。本题有5大题,30分。该部分选用真实的语言材料,题材内容反映真实的生活,涉及天气、交通、饮食、学校课程等学生熟悉的话题。听力材料设置的情景丰富、真实。语音语调纯正、语速适当、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总体得分率为74.3%。错误较多地集中在10、11、16、20、22、25几个小题。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不准确、没有理解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在对听力材料进行信息转换成文子的时候,写出正确的词或词组的能力弱。

(二)语言知识与运用

1.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恰当灵活地使用词汇、语法和语用知识的能力。考查的目的已从过去单纯考查某一语法项目或知识点转向考查学生在不同语境下合理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单项选择总体得分率为46.7%,其中得分率较低的是32、34、42、43,45,49等题。

32. - How soon will the manager come back?

- ________ about three days.

A. For B. After

C. In D. During

这是一道常见题,由问答句可知,“经理将过三天后回来”。学生并没有正确理解在将来时中“过……”的正确用法。本题得分率伟28.8%。

34. - Are you _____ American or English?

- English. We are working in Wuhu.

A. a B. /

C. the D. an

答案选B。只有12%的学生得分。34%的学生选的是D。错误在对American和English词义用法了解不准确。

42. ______ hard and you'll make progress in English.

A. Work B. To work

C. Working D. Worked

28%的学生选择了正确答案A。学生对祈使句的判断及句子构成理解运用不够。

43. - How much _______ the pair of shoes.

- Twenty dollars _______ enough.

A. is;is B. is;are

C. are;is D. are;are

选择正确答案A的学生占27.7%。选错的同学主要是对the pair of shoes,twenty dollars也应视为单数不理解。

45. - Where ___ the dictionary? I can't see it.

- I ________ it right here a moment ago. But it's gone.

A. did you put;have pu

B. have you put;put

C. had you put;have put

D. were you putting;had put

22.3%的学生选择正确答案B。错误原因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不能在语境中分析、运用这两种时态。

49. - Are you going to the party ____ at Smith's home this evening?

- I will if I am free.

A. holding B. held

C. to hold D. to be held

29.3%的考生选择了正确答案D。20%的学生选择A,26.7%选择B,22%选择C。错误原因是没有理解动词不定式做定语的用法。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各方面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补充所缺的词,既可考查学生对词的搭配、习惯用法、语法结构的掌握情况,又可以考查学生的语篇理解和逻辑推理能力。本题有两篇文章,A篇简述一对夫妻没有遵守诚信的故事。B篇讲述作者一家如何保护环境的。共设了20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总体得分率为58.8%。本题的20个考点中,9题是参看本句能直接选出答案的,11题是必须根据上下句、上下文,通过语篇分析才能确定答案。其第61、63、64、66、70题得分率较低。其中61题为在上下文中考察有关turn短语意义辨析,63题考察上下文中any、all、neither、both不定代词的用法。64题对上下文逻辑判断人物关系的考察。66题是对stop to do sth.和stop doing sth.在上下文中的用法辨析。70题考察pay、value、cost和price的名词意义辨析。考生对在情景中辨析词义的能力较弱。

3.补全对话

补全对话考查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表达的语言能力,特别是在真实语境中沟通信息、表述事物与表达感情、发表观点和意见的能力。该题所选语言材料是两个学生谈论暑假计划——去世博旅游的对话。这一大题得分率较高,为72.7%。71、75两题因设置了干扰项得分相对略低。

(三)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考查学生理解不同题材的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学生阅读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及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概括能力。阅读理解题有六种常见的能力考查形式:

①理解文章中的具体信息(包括图文转换的信息);

②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③理解文章的主旨要义;

④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

⑤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⑥理解作者的基本态度和观点。

本题共有4篇短文,20个小题,满分40分,总体得分率为74.3%。本题体裁多样,题材广泛,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所选素材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教育意义,可读性强。

其中77、78、84、87、91、93题属于具体信息获取、简单理解,考生得分较高,而79、85、86题属于较复杂的信息获取、主旨大意的概括及判断推理,考生得分较低。这说明考生能较好地获取文章的表层意义,但对文章深层次意義的理解力能较弱。

(四)写

1.单词拼写

单词拼写是根据首字母及汉语提示,完成句中单词的拼写,使句意通顺。该题型2008年开始增设,安徽省和芜湖市一直延用。该题所考查的词都是课标词汇。本题共5小题,满分5分。总体得分率为11.3%。96题Passengers或拼写错误或忽略的复数形式,得分率为2.27%。97题fly的过去分词flown拼写成flied,得分率为9.09%。98题traditional拼写错误较多,得分率为5.68%。99题考查单词pronounce的动名词形式,题得分率为1.13%。100题correctly相对比较简单,得分率相对较高,为38.64%。本题总体得分率全卷最低。除了设题难度较大之外,也反映出考生词汇拼写和运用的不足。

2.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与技能、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信息沟通、再现生活经历、描述周围事物、发表意见和观点的能力。书面表达给学生提供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愿望的空间,既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又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本题是一道半開放题,让学生写出离校前能为母校做些什么。题目给了一些提示,也鼓励考生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感想。总体得分率为38.8%。

本题考生得分差距较大,满分1人,0分28人。得分率高的作文表达不仅内容丰富紧扣主题,行文也准确流畅。得分率低的作文主要表现在以下:

①所写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偏题走题;

②多处拼写、句点、语法错误,不能成句成篇;

③中国式英语,甚至整篇摘抄试卷前面语篇中的片段;

④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字迹不清楚;

⑤一字不写,交白卷。

三、思考

通过对试卷结构、题型以及考生考试成绩的深入分析,用新课程理念反思教学,以下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一)英语学习两极分化依然存在

从抽样试卷的考生成绩可以看出考生两极分化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困难,没有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前的英语教学还存在不足。英语教学工作要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更进一步突出学生主体,面向每一个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阻止两极分化严重的趋势。

(二)学生书面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从考生得分情况来看,单词拼写和书面表达这两大题较其它客观性试题平均得分分列倒数第一、第二,远低于其它各大题平均得分。说明教师忽视词汇教学中词汇运用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靠考前猜题,让学生大量背范文。忽视英语思维训练,语篇结构能力的培养。单词复习也只是停留在听写层面。

(三)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从语篇考察结果分析得出,考生获取具体信息、理解表层意思能力较强,而对主旨大意的概括,言下之意的理解、较复杂的推理判断能力较弱。上下文逻辑关系推理的能力也有待提高。从语言知识的考察分析也可看出,考生在语境中辨析、运用词汇、语法的能力需要加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不懈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逐步训练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

四、建议

(一)改革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改变过度使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设计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的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任何一种教材都不能尽善尽美,只有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现有教材进行重新编排、整合、增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影像等各种课程资源为学生开拓视野,拓展学用渠道。

(二)加强双基训练,创设地道、丰富的语言环境,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语言知识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语言知识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及话题等五个方面。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前提,也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语言的教学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知识层面,语言的学习目的是运用,所以语言知识的教学应在具体、真实、合理的语境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即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灵活应变的能力。往往有些考生对单词、语法、句型背得很很熟,但题目稍微有点变动,就不能灵活应变了。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思维,要巧妙设置情境,让学生透过情境去分析推理,提高学生观察辨别、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把日常的每一节英语课都科学地设计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最佳途径。

(三)重视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策略

突破应试模式、跳出题海战术,重视学习过程,把良好学习习惯、适合自己学习策略的培养溶于日常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训练他们的学习策略。调动他们的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使他们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从而获得更多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培养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四)加强课外阅读,开扩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除了课本的阅读材料之外,课标要求五级水平即初中毕业水平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15万字。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扩大词汇量和信息量,关注时代性和生活性较强的语言材料,注重不同学科知识间的横向联系,教师指导学生不断提高阅读技能,加强理解的准确性和提升阅读速度训练,启发学生用英语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全面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教育部. 中考命题指导[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C:12O:16Na:23Cl:35.5Ba:137

一.选择题(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红纸剪成窗花B.冰块制成冰雕C.泥土烧成瓷器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2.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的瑰宝。人们能够闻到茶香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间隔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近日,中国部分地区雾霾笼罩,人们加重对环境污染的担忧。“空气污染指数” 是我国城市空气

质量日报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计入的各项污染物除可吸入颗粒外,还应包括的气体是

A.SO2O2NO2B.SO2CO2NO2C.SO2N2NO2D.SO2CONO

24.下列食物中富含糖类的是

A.馒头B.清蒸鱼C.炖牛肉D.清炒芹菜

5.科学家发现,在液晶电视等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三氟化氮(NF3)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1.7万倍。

NF3中氟元素为-1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A.-3B.0C.+1D.+

36.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

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7正确的是

8.以下是小凯同学在四月份参加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完成某实验的操作过程示意图,其中实验操作

9.下列“家庭小实验”能成功的是

①用铅笔芯的粉末使锁的开启变灵活 ②在煤炉上放一盆水来防止煤气中毒 ③用盐酸、澄清石灰水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④用食醋和纯碱作用,生成的气体使燃着的蜡烛熄灭 ⑤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A.①③④⑤B.①③C.②②④D.②③④⑤

10.如下图所示,两个甲分子反应生成三个乙分子和一个丙分子,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的种类在化学反应中发生了改变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 C.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D.乙分子中含有一个A原子,一个B原子 11.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均是30%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从0℃至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温,甲先达到饱和 12.下列各组物质,能共同存在于水溶液中的是

A.BaCl2、Na2SO4、Ca(OH)2B.MgCl2、CuSO4、NaNO3C.AgNO3、BaCl2、K2SO4D.CaCl2、K2CO3、NaNO31

314.制作“叶脉书签”需要配制100g12%的NaOH溶液(水的密度为1g/mL)。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前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右偏转,可调节游码B.在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取12.0gNaOH固体

C.将准确称取的NaOH固体直接倒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D.选用100mL量筒量取88.0mL的水

15.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待测的数据是13

C.c物质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a、d的质量比为1︰

416.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BCD A.向盐酸中不断加水

B.一定质量的镁在密闭的容器内燃烧

C.等质量的铁和镁同时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盐酸中 D.某温度下,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3分。)

15.(4分)判断下列符号中数字“2”所表示的意义,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①Ca②NO2③2NO④MgO⑤2PO4

2+

2(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2)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3)表示元素化合价的是;(4)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16.(6分)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元素周期表中显示的信息如图所示:

(1)锶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2)锶元素的原子序数为,相对原子质量为。

(3)氧化锶的化学式是,氧化锶与水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锶并放出大量热,请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7.(3分)目前农村正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技员对某土地检测后给出了施肥配方,配方中主要有KNO3、K2SO4、NH4NO3、NH4HCO3等物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2)取上述配方中的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与石蕊溶液作用显红色。则这种溶液的PH7。(填“>”、“<”或“=”)

(3)NH4NO3和NH4HCO3肥料不能与(填“碱性”或“酸性”)物质混合施用。18.(5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以下生活中的问题:

(1)人被蚊虫叮咬后皮肤会红肿痛痒,这是由于蚊虫在被叮咬的皮肤内注入了少量的酸性物质所

致。在被咬的皮肤上涂少许下列生活用品中的(填序号),痛痒便会消失。A.香油B.肥皂水C.纯碱水D.糖水

(2)下列服装主要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A.羊毛衫B.涤纶连衣裙C.腈纶运动衣D.纯棉T恤

(3)工厂常用稀盐酸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4)农村部分家庭饮用的井水含大量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给生活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

用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19.(5分)根据图

1、图2中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1)分析图1,P点处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A 填“>”、“<”或“=”);取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溶液温度从t℃降低到10℃,溶液中溶质析出的质量AB(填“>”、“<”或“=”)。

(2)分析图2,要使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①;②。

(3)10℃时,A、B、C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

22.(12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上图中带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制取二氧化碳可以用B作发生装置,其收集装置通常是(填字母代号),请写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若在F中加入(写名称)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口进入(填a或b)。

(3)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代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前,盛氧气的集气瓶中应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23.(10分)化学兴趣小组对实验室的某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老师告诉他们废液中可能含有:NaOH、Na2CO3、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废液的组成,该小组同学做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

(1)小军观察到废液为无色溶液,于是他判断废液中一定没有。(2)小敏取出适量废液,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红色,她判断废液一定含有NaOH。但是小旻提出质疑。他认为小敏的判断不一定正确,他的理由是。(3)为了证明小旻的判断,小军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废液中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并不断振荡。观察到有生成,说明废液中一定有碳酸钠。

(4)静置后,取步骤(3)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小军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废液中一定没有。【实验反思】

不仅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碱溶液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溶液中解离出了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呢?小军他们又设计了下面三个实验,请你和他们一起探究。

①实验Ⅰ可以证明______________。

②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溶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渐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产生__________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32-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五.(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7分。)

24.(3分)2012年11月,某鬼酒被媒体曝出塑化剂含量超标高达260%,食品塑化剂事件再次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塑化剂C24H38O4属于(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2)塑化剂C24H38O4的中C、O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塑化剂C24H38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25.(4分)将100gNa2CO3溶液和153.7gBaCl2溶液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滤液的质量为

234g。求:

上海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 篇5

一、文言文(共30分)

(一)默写(10分)

1. 考生注意:请任选5句,多选按答题的前5句计分。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夹岸数百步……

(2) ,各领风骚数百年。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4)问渠那得清如许? 。

(5)人生自古谁无死? 。

(6)左刻“ , ”,石青糁之。

(7)日上,正赤如丹, ,或曰,此东海也。

(8)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 , ……

(二)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 肉食者鄙 ( ) 2.全石以为底 ( )

(三)从下列A、B、C三组中选择一组,完成4~6题(6分)

A组:供使用H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4.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6. 请用―个成语概括本文的主旨。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供使用S版教材的考生完成。

童区寄传(节选)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4.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6. 请用一个成语或四个字的词语概括区寄的特点。 (2分)

C组:供使用二期课改教材(试验本)的考生完成。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4. 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文学家 (人名)。(2分)

5.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驴不胜怒,蹄之。

6.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的内容。 (2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7~10题(10分)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èn):卧席。④濡(rú):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7.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 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现代文(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5分)

为你打开一扇门

①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求知和阅世的过程,就是打开这些门的过程;打开这些门,走进去,浏览新鲜的景物,探求未知的天地,这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也是一个乐趣无穷的过程。只要你对门里的世界有探索和了解的愿望,这些门一定会在你面前洞开,为你展现新奇美妙的风景。

②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两个字:文学。

③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④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情感。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亲近丈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11. 本文围绕文学展开论述,第③段主要论述了 ;第④段主要论述了 。(4分)

12. 第④段中“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中的“这”指的是 。从文中看,要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不仅要有 ,更要有 。(6分)

13. 理解第①段,仿照第②段,在横线上填人词语(除“文学”外),并简述打开“这扇门”的意义。(文字中必须含有下列词语中的3个。)(5分)

乐趣无穷 新奇美妙 千姿百态 大有裨益 潜移默化

这些门中,有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这扇门上写着: 。

意义: 。

(二)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25分)

我的老师

①春天又到了。

②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蓝天上,―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引得无数的人仰望天穹,让自己的心也飞上云端。

③这时候,我就会情不自尽地想起我的刘老师,想起他放入天空的风筝。

④刘老师教我们历史课。他有一条强壮的右腿,而左腿从膝以下全部截去,靠一根被用得油亮的圆木棍支撑。有一次,他讲课讲到女娲造人的时候,笑着对我们说:“女娲用手捏泥人捏得累了,便用树枝沾起泥巴向地上甩,甩到地上的泥巴也变成人。由于女娲甩的力量太大了,有的人甩丢了腿和胳膊。我就是那时候被她甩掉了一条腿的。”教室里自然腾起一片笑声,但笑过之后,每个学生的心头都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

⑤他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根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为我们讲课。写板书的时候,他用木棍撑地,右腿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粗壮的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师,一天不知道要这样跳跃旋转多少次。而他每次的一转,都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

⑥他的课讲得极好。讲到历代的民族英雄,他慷慨陈词,使我们激动得落泪。讲到祖国近代史上受屈辱的岁月,他常常哽咽,使我们沉重地低下头去。后来,我考入大学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

⑦他喜欢在课堂上让学生们述说自己学习的心得。倘若有同学说得流畅、深刻,他便静静地伫立在教室一角,微仰着头,眯起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品味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长舒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大声地说:“好!满分!”倘若有同学说得不好,他便瞪大眼睛,关切地瞧着同学,一边细声说:“别紧张,想想,想想,再好好想想。”一边不住地点头,好像那每一次点头都能给学生一些鼓励。这情景,今天想起来,依旧那么清晰,那么亲切。

⑧然而,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刘老师每年春天放风筝的情景。

⑨当一天的功课做完,暮色还没有笼罩校园上空的时候,常常有成群的学生到操场上来看他放风笋。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然而,他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让学生远远地擎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扯动手中的线绳,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直窜入云霄。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脸上飘起得意十足的稚气,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那时候,我常常站在他旁边,看着他的脸,我觉得他不是一位老人,而是一个同我一样的少年。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样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

⑩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但他仍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永远陪伴着我的心,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14. 请从第②段中找出与画线句“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白云戏耍”的修辞方法相同的句子: (2分)

15. 第③段画线词语“情不自尽”中的错别字是 ,其正确的写法是 。(2分)

16. 阅读④―⑦段,完成下表。(10分)

刘老师在课堂上的具体表现

学生在课堂上的感受或反应

刘老师的品质特点

刘老师笑谈残腿

(3)

(1)

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4)

(2)

学生沉浸其中,时而激动,时而悲痛。

(5)

刘老师赞赏、鼓励学生。

学生受到鼓舞,感到亲切。

17. 为什么刘老师放风筝的情景留给“我”的印象最深? (6分)

答:(1)

(2)

18. 将第⑩段与下面一段文字作比较。你认为哪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更好?为什么?(70字左右)(5分)

答:

离开他已经近三十年了,倘使他还健在,一定退休了。也许,他这时候仍在放风筝……我曾见过一位失去了一条腿的长者,年复一年地被断腿钉在床上,失去了活动的自由。我希望刘老师不至于如此,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表现他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然而,倘使不幸他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不,他不会的。他将永远在我的记忆里行走、微笑,用那双写了无数个粉笔字的手,放飞一架又一架理想的风筝。那些给了我数不清的幻梦的风筝将陪伴着我的心,永远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第二部分 写作(50分)

19. 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变化着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

请以“充满活力的岁月”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1. 文中不能出现与考生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

2. 不能使用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试题答案

第一部分 阅读

一. 文言文

(一)

1. (1)忽逢桃花林 (2)江山代有才人出 (3)柳暗花明又一村

(4)为有源头活水来 (5)留取丹心照汗青 (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7)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8)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二)

2. 目光短浅(浅陋无知、鄙陋、没有见识)

3. 整块、完整

(三)

A组:

4. 宋欧阳修

5. 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艺熟练罢了(而已)(关键词:他,惟)

6. 熟能生巧

B组:

4. 唐柳宗元

5. 刺史就送给区寄衣裳,派差吏护送他回到乡里。(关键词:与,还)

6. 智勇双全(机智勇敢)

C组:

4. 唐 柳宗元

5. 驴子怒不可遏(忍不住发怒了),踢了老虎。(关键词:蹄,之)

6. 黔驴技穷

(四)

7. (1)迁移,搬动 (2)离开

8. 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 事物是在发展变化的,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对待不同的事物(或“人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正确的方法”;或“不要凭经验办事”;或“不要墨守成规”等)

二. 现代文

(一)

11.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12. 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广博(大量)的知识 丰富的感情

13. 略

(二)

14.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的腰身。(迎春花举起金黄的小嗽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命之歌。)

15. 尽 禁

16. (1)刘老师旋转着写板书。(2)刘老师动情地讲课。(3)学生心头泛起一股酸涩的感情,同时更增添了对刘老师的尊敬。(4)、(5)乐观向上、身残志坚、敬业爱生(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祖国(任答两点即可)

17. (1)年过五十的有残疾的老师,在放风筝时表现出生命的力量震憾了“我”。

(2)刘老师对生活有着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深深地感染了“我”。

18. 略。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有比较;语言流畅。

第二部分 写作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6

历史模拟试卷命题人:张长功

第一部分 选择题(3O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以下两幅图是我国远古居民的房屋,造成两处居民房屋如此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半坡居民房屋 河姆渡居民房屋 A.生活习惯

B.自然环境 C.气温 D.降水

2.“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会带来思想的解放,所以在动荡不安社会中,往往带来学术的繁荣,相反,在政治稳定的社会则往往会阻碍学术的发展”——《中国文化概论》

以下史实不能用来证明材料中观点的是

()A.春秋时期百家争鸣 B.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 C.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

3.秦始皇为了统一南方地区,采取了如下哪一措施()A.修筑万里长城 B.派蒙恬打击出击匈奴 C.修灵渠 D.将内地居民移居垦田戍边 4.以下哪一项措施不属于汉武帝时期()A.颁布“推恩令” B.大兴儒学教育 C.派张骞出使西域 D.设西域都护府 5.下面是几位初三学生画的三国形势简图,与当时实际情况比较符合的是()

A B C D 6.“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以下表述与材料表述较为一致的是

()A.大运河的开凿直接导致了隋朝的灭亡B.大运河的开通是为了解决水患的问题 C.大运河成为中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大运河的开通连通了我国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 7.讲述张学良传奇一生的历史剧《少帅》,今年在大陆热播该剧以自传的方式讲述了历史传奇人物张学良辉煌而又坎坷的一生。以下哪一情景不可能出现在剧中

()

A.西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东北三省沦陷 D.张学良指挥八路军抗日

8.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吸引了诸多外国人的关注。如果一位国际友人对中国的诗歌感兴趣的话,他最应该穿越到下列哪一时期()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唐朝

9.以下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战乱频繁 D.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

10.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加强对西藏地区管理的措施是

()

A.西汉时设西域都护府 B.元朝时设宣政院

C.清朝时设驻藏大臣 D.清朝时策封“**喇嘛”和“**额尔德尼” 11.如果给以下历史人物的事迹定一个标题的话,最恰当的是

()

A.近代化的探索 B.走向共和 C.开天辟地 D.变法图强

12.第三科技革命的标志性发明是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电子计算机

13.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二大”召开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中共“三大”召开 14.北伐战争中,以下哪支部队作战勇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

()A.新四军 B.叶挺独立团 C.新一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5.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过程中不断创新,一步步带领中国人民不断走向胜利,其中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哪里

()A.革命成功要以夺取大中城市为基础 B.通过武装斗争来取得革命胜利

C.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在革命中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16.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用哪一个词比较合适()A.三分抗日,七分发展 B.中流砥柱 C.生死攸关 D.开天辟地

17.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真实目的是()A.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B.创造暗杀毛泽东的机会 C.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D.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欺骗人民 18.右图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人民群众代表向毛泽东报喜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

C.工商业实现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D.大跃进实现亩产万斤 19.1948年10月上旬,蒋介石由东北返抵天津时,曾说:“华北将有大战,天津是最重要的地方......必须长期保住天津海口,以待国际变化。”材料中提到的大战主要指下面哪场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20.今年是文革结束40周年,必须牢记文革教训,警钟长鸣,防止悲剧重演,下面哪位领导人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

A.刘少奇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21.我国创造性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港人治港

22.《摩奴法典》实际上是婆罗门教的祭司根据吠陀经与传统习惯而编成的。这部法典最有可能包括下列哪一内容()

A.“禁止不同等级的人通婚” B.“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C.“信上帝,得永生” D.“安拉是宇宙最高的独一实在”

23.以下哪位科学家的研究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A.爱因斯坦 B.达尔文 C.牛顿 D.伏尔泰

24.以下哪一项比较符合对《人权宣言》的描述()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政体 B.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C.明确提出国家性质为社会主义国家 D.是大革命达到顶峰时期的产物

25.今年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下列事件不能体现出其对中国伟大贡献的是()A.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C.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D.带领中国人民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26.右图为《共产党宣言》的封面,它的发表标志着()A.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顶峰 B.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C.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D.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7.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交战双方争相使用了各种新式武器,这次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A.北非 B.欧洲 C.亚洲 D.美洲

28.以下哪一项属于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A.推动了中国的新民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B.推动了中国辛亥革命的胜利

C.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D.促成中国政府参加一战

29.中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作用是()

A.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 B.在多极化世界中,成为抗衡美国的重要一极 C.促成了两极格局结束,多极格局形成 D.在维护世界和平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30.右图反映的是哪

美国波音飞机组装经过 种国际形式()

A.政治多极化 B.区域一体化

C.经济全球化 D.全球一体化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大题,共40分)

31.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的变革首先是思想层面的变革,然后是制度方面的变革,最后才是器物方面的变革,而近代中国则刚好相反。材料一:“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的,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而且更为糟糕的是,即使把这些东西买了回去,也就算了”。——德国首相俾斯麦 材料二:西欧国家和美国等国家轰轰烈烈的革命,急需海外提供大量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而中国清王朝正做着“天朝大国”的美梦,英国等国是不会放过这块能掠取财富的土地,这也是诱发鸦片战争的一个原因。——百度百科 材料三:下图。

图1:1842年《南京条图2:1895年增 约》开辟的通商口岸 辟的通商口岸

问题一:结合材料一分析,哪一事件可以证明俾斯麦说的“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1分)根本的改造指的是什么?(1分)哪一事件验证了俾斯麦“日本必胜,中国必败”的观点?(1分)

答:日本明治维新(1分);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走上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1分);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日本战胜(1分)。

问题二:材料二中提到的革命指什么事件?(1分)这一事件与鸦片战争的爆发有何联系?(1分)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1分)答:工业革命(1分);工业革命使英国强大起来,将侵略目标对准中国(1分);打开中国市场(1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图2是哪场战争后增辟的通商口岸?(1分)图2与图1相比,增辟的通商口岸有什么变化?(1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1分)答:中日甲午战争(1分);从沿海到内地(1分);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1分)。

问题四:图2事件标志着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哪一运动破产了?(1分)这一事件后又直接引发了哪一向西方学习的运动?(1分)答:洋务运动(1分);戊戌变法(1分)。问题五: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同样是向西方学习,中国和日本学习的结果却完全不同?(2分)

答:中国只学习西方的技术(器物),没有从根本上变革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1分)日本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全方位学习西方。32.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解放思想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翻开历史画卷,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解放的历史。材料一:西欧的中世纪是个特别“黑暗的时代”。基督教教会成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它建立了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把上帝当作绝对的权威。14世纪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材料二:“他们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申出国家的自然规律”

——马克思.材料三: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

材料四: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邓小平(附下图)

材料五: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2016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问题一:材料一中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是哪场运动?(1分)这场运动的先驱人物是谁?(1分)

答:文艺复兴(1分);但丁。问题二:马克思提到的他们发起了一场什么运动?(1分)他们和材料一中提到的人们都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哪一对象?(1分)答:启蒙运动(1分);天主教会(封建统治者,宗教神权)(1分)。

问题三:材料三提到的是什么事件?(1分)材料三中提到的两位先生,其中有一位“先生”是向材料二中提到的人们学习时提到的,这位“先生”指的是谁?(1分)答:新文化运动(1分);民主(1分)。

问题四:材料四中提到的深圳,在图中的哪一序号所示位置?(1分)深圳是在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后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1分)邓小平提到的深圳精神主要内涵是什么?(2分)答:②(1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1分)。问题五:材料五提到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之初,城市改革的重点是什么?(1分)答:国有企业改革。

问题六:通过以上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分)

答:思想的解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先导;国家发展要进行制度创新,改革落后的制度;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要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任答两点得2分)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鲁迅 材料一: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

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材料二:玄奘取经的路线是从都城出发,佛教最初是从西域传过来的,所以玄奘向西走,穿越河西走廊,过星星峡、流沙河(莫贺延碛),进入哈密,再穿越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登上帕米尔高原,到了中亚。玄奘才知道佛教发源于C处,于是又拐向南方。翻越兴都库什山达坂,进入C国。

材料三:中国将同各国一道,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尽早启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更加深入参与区域合作进程,推动亚洲发展和安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在亚信峰会上做主旨发言

问题一:依据材料一,图中A处是当时的哪个城市?(1分)B处是哪个国家?(1分)这条商路上运输的主要物品是什么?(1分)谁为这条商路的开通作出了巨大贡献?(1分)答:长安(1分);大秦(古罗马)(1分);丝绸、茶叶、瓷器(1分);张骞(1分)。问题二:西汉时为支持这条商路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这条商路在当时有什么作用?(2分)玄奘为什么选择走这条路去取经?(1分)C处是今天的哪个国家?(1分)答:设西域都护府(1分);沟通了欧亚两大洲,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2分);丝绸之路是当时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玄奘以为佛教诞生于西域地区(1分);印度(1分)。

问题三:图中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个朝代开通?(1分)在我国古代哪个时期最繁荣?(1分)郑和下西洋走的就是这条路,他的出发地D处是哪个城市?(1分)答:西汉(1分);宋元时期(1分);刘家港(1分)。

颍东区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二 篇7

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中, 都有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理念的“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这样的板块。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 在学业评价上与传统教学相区别的一大亮点。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将“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及探究”合二为一, 变成分值为13分的一个小板块———口语交际及综合探究。

一、试题的设计朴质中饱含深意

第7题:公共汽车上, 手拎一个大提包的你, 想要向里面走走, 你会对过道上的其他乘客说些什么?

本题看起来再简单不过了, 不就是个日常的对话嘛!其实, 从知识与技能上来说, 本题要求的是口语交际时能注意对象和场合, 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而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则是考查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文明得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南京, 有一个年轻人因没给老人让座而与老人及周围乘客发生争执, 有人拍下视频并将其上传到网上,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这个案例来看, 无论是在知识上, 还是在情感态度上, 日常乘车这样的小事并不是真正简单的小事。

第8题:在车上, 你遇见了小学同学兰兰。她的妈妈是你小学的班主任王老师, 你怎样跟兰兰打招呼, 并委托她转达对王老师的问候?

本题在第7题的基础上, 增加了难度, 除了文明得体地打招呼外, 还要委托同学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中转述能力的考查。与此同时, 转达对老师的问候, 也是“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 这个命题设计在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角度得到了丰富和拓展。

2009年10月1日, 我们将迎来伟大祖国六十华诞。这无疑是今年中考的一大热点。在综合探究部分中, 试题的设计以爱国主义为情感取向, 以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向群众推荐百首爱国歌曲为切入点, 第9题的“感慨今昔”环节是围绕今昔对比来设计采访问题, 设计意图是引导学生在题目背景材料下, 恰当地拟定采访话题。本题要求的是设计采访问题, 而不是“采访一位老人时你会说什么”, 这样既体现了语文学习与采访实践活动的结合, 又把该题与“口语交际”作了明确的区分。题干中的“鸡西市文化广场”是鸡西市区广大群众所熟知的, 也是逐渐为鸡西其他市县所了解的, 充分体现出了试题的乡土特色。同时, 题干中的“爱国歌曲大家唱”是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中2009年“激情广场大家唱”栏目的又一个新主题。这些巧妙的设计都自然地拉近了试题与考生的距离, 使考生对试题具有极强的亲切感。

第10题的“品味歌词”环节, 选取了人们所熟悉和喜爱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的《爱我中华》和香港歌手刘德华的《中国人》这样两首经典的爱国歌曲。“任选一首, 就内容或形式等方面来赏析歌词”的试题要求不仅体现了综合探究活动中的语文学科特点, 也为考生提供了非常人文化的自由选择度。从更为深远的角度来看, 本题的设计也为学生欣赏流行歌曲作了正面积极的导向———欣赏流行歌曲不应仅仅停留在对曲调的热衷, 对歌星形象的崇拜, 更要学会品味深情隽永的歌词。

第11题以爱国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中国》的歌词来引出题目要求, 清新而自然, 同时也将本板块试题的情感波澜推向了高潮。借助歌词中的“我们祝福你的生日, 我的中国”引出一个示例, 三个仿写题, 在内容上表达出对祖国母亲的美好祝福, 在形式上也将以前的单纯的仿写题巧妙地与综合探究题结合起来。

整个第二板块的五道题目看起来非常简单, 但每一道题的设计都蕴涵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的思考与立意。

二、试题很好地体现了评价与导向的功能

毋庸置疑,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评价与选拔功能是最直接、最敏感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试题也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我们日常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 对于“口语交际”部分的教学除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注意对象和场合, 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等方面的知识性原则外, 更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性练习。在第7题的答题中, 有的考生这样来作答:“各位朋友, 我要到车后面去, 请大家让一下, 不然我的提包会碰到你们的。”不知他是在演讲还是在威胁他人!第8题的回答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兰兰, 你好!见到你很高兴。请你代我向你妈妈问好。”很显然, 这样的回答既不符合“口语交际”的实际情形, 也缺少必要的文明礼貌。在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回答中, 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学生不仅“口语交际”知识不足, 而且还缺少对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中我们也能体悟出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 绝不能因感觉其浅显而忽略, 更不能仅仅停留在大量习题的操练上, 应当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实践和体验的契机, 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

在综合探究部分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如:在第11题的回答中, 有的考生这样写:“祝福您:如春天的小草, 生机勃勃。”这里以“小草”来比喻“祖国母亲”, 很显然是不恰当的。如果他能像“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 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 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能在平时多参加几次文学活动和班会活动的话, 肯定能轻松自如、流畅恰当地来作答。这依然会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是否真的为学生创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与探究的机会。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不仅仅能对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评价, 对日常教学策略进行折射与对照, 同时, 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的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方向等在很大程度上对非毕业学年的教与学都会产生巨大的导向作用。从鸡西市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的第二板块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几个导向:一是正面积极的情感态度取向, 二是突出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三是关注生活, 关注社会,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三、小板块给我们带来的大思考

思考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纲领, 其中的精髓必须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之中。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应该提倡”……这些重要的纲领性论述不应仅仅用在教师培训的理论学习中, 更应很好地贯彻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之中。

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语文的实践性无处不在, 语文的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作为母语, 语文无疑是学生学习各个学科的基础, 也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例如:七年级语文第二册 (人教版) 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一单元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 或记录作者成长的足迹, 或展示他人成长的历程。这样的学习内容, 很显然不应仅仅停留在对课文篇章句段的分析和练习上。作为语文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 引导学生认识自我, 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 积极面对生活。在这样的课堂学习实践活动中, 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口语交际、交流沟通、写作表达等多方面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 学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思想和心理的交流与沟通。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这样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往往被忽视掉, 把省下的时间留给所谓的最实用的知识传授。殊不知这样的处理恰恰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思考之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生动的、多元的。

那种只注重知识性操练, 关注考试分数的题海战术不仅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悖, 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的教学, 给我们的学生带来的是单调的、僵化的、机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习惯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语文教学应当是立体的:它不应当只停留在纸质的书本和练习册上, 电影、电视、网络、音乐、美术等, 都是语文教学难得的素材。语文教学应是生动的:学生富于个性的诵读、写作、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方式;语文教学应是多元的:师生的互动、校内外的联系、生活与实践的结合等, 都是语文教学和语文学习的多元化切入点。例如《雷电颂》的教学, 除了话剧常识、艺术手法、主题理解等知识的学习外,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排练小话剧的形式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主人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直观地感受作品中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再如教学苏轼的经典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 如果仅仅按照传统的简介作者及背景、疏通字词、朗读作品、分析内容和写法这一过程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话, 这个作品将平面化地被动地存留于学生的记忆中。而换一种生动的方式:学唱著名歌手王菲的通俗歌曲《明月几时有》, 甚至再加点即兴的表演, 恐怕一个有血有肉、浪漫多情的苏轼, 一首有声有色、脍炙人口的宋词便会永久地存留于学生美好的记忆之中。

思考之三: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要在夯实专业素养基础的同时, 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 不断开阔教育教学视野, 多方面地汲取专业营养。

“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有教科书”的语文教师, 很显然无法适应当前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的发展潮流。只有我们充实了, 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为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堂;只有这样, 才能更全面、更科学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评价与引导。中外名著、时文佳作、文史常识等方面的储备, 是语文教师看家的基本功;而时事新闻、书法绘画、体育音乐、影视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则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滋补品”。如果我们对NBA有所了解, 那么教学迈克尔·乔丹的《最出色的球员》时, 我们会游刃有余;如果我们对中国画的特点有所耳闻, 那么引导学生理解王维的“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的“诗中有画”将会水到渠成;如果我们了解电视风光片《话说长江》, 那么郦道元的《三峡》便不会再枯涩难懂……

上一篇:买面包范文一年级下一篇:党委办公室中层干部党性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