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2024-05-20

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共7篇)

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篇1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G CORP

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新建厂房工程 职业危害防止措施

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三星视界移动新建厂房项目部

二零一一年一月三十日

一、危险源的预防措施

(一)管道防腐场生产安全:

(a)专业电气施工员进行电气线路及配电设施的设计,并由专业电工进行敷设安装,电源电线须按TN-S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电动设备须进行重复接地,同时仍须装设漏电保护。

(b)配电箱柜要有门锁,防止任何人均可开启,同时配电箱中要留有足够数量的插座,以备临时用电方便,防止违章乱扯乱接临时线路;保险丝须按标准选用,严禁用铝丝、铜丝代用。(c)防腐场车间钢架须纳入接地保护,且接地点不少于两处。

(d)防腐场沥青热加工有有毒气体产生,现场施工人员除按规定配戴防毒面具外,应在场地内设两台强力风扇,以排除或减少有毒气体。同时有利于夏季防暑降温。

(e)除锈工段为了减少锈尘对施工人员产生可能的伤害,现场人员须在施工中戴防尘口罩,并设风机进行排尘,以减少空气中锈尘浓度。

(f)防腐涂敷工段施工中,所有人员应使用防护手套,脚盖、围裙等劳动保护用品,防止沥青飞濺灼伤、烫伤施工人员手脚。

(g)为了防止沥青熬制中发生火灾,现场须设置泡沫灭火器,同时在易于取用的距离和场地内设立消防用砂池。

(二)施工临时用电:

管道施工由于是在野外,使用自备电源,故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条防护措施。1)发电机配电箱应按“一机一闸一漏电”原则进行保护。

2)现场配电箱严禁作临时存放工具用,以防止工具碰触闸刀触点造成短路,发生烧机和伤人事故。

3)发电机须由专人负责开停机和维护,配电箱要有锁。

4)管沟内排水用潜水泵放入或取出时,严禁用电源线作为提升绳索,须用专用绳索捆住泵体进行,以防止电线断裂造成触电和烧机事故发生。

5)工地施工临时照明及施工机具用电必须经专业电工架设,严禁非专业电工乱拉乱扯;且架设的电气线路必须具备有防水功能。

6)手持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电源线、插头、开关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作空载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使用。

7)凡投入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在使用前均须检测外壳、手柄等与电机的绝缘参数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8)临时用电线路及配电箱设计敷设图见附件(共五张)

(三)X射线探伤的防护:

1)离射线源安全距离(10M)外设立警示线,并设醒目的警告牌,派专人职守于警示线外。

(四)试压及通球试验:

1.试压及通球试验均用压缩空气进行,故在管线端口盲板封堵处易发生危险,在试验前要对焊接质量、盲板材质进行检查;重点检查盲板是否选用与管材相同的压力等级,焊接是否按焊接工艺施焊。

2.试压前要在盲板处(管线径向)30米设置警戒线,不准非施工人员进入管道径向区域内。3.试压检查人员在巡视中要与管线保持3M以外的安全距离,且严禁站在盲板(管道径向)处。试压中要设立统一的指挥系统,总指挥只能有一人,严禁多人指挥。

4.试压、通球在升压和通球吹扫时,须在升压点及收发球装置处设立安全警戒线,当处理通球故障时必须停止空压机运行,同时排气降压。

5.试压中要设立应急小分队和救护用车,以备应急之用;同时须保证试压中通信联络的畅通,通讯工具应选用无线对讲机进行。

(五)防尘措施

(1)湿式作业防尘,即以湿式作业为主的防尘措施办法和在干法生产条件下,采取的密闭·通风·除尘措施办法。特点是,防尘效果可靠,易于管理,已为厂矿广泛应用,如石粉厂的水磨石英,陶瓷厂、玻璃厂的原料水碾、湿法拌料,机械制造工业中的水力清砂、水爆清砂等。

(2)密闭·通风·除尘,干法生产(粉碎、拌料等)容易造成粉尘飞扬,可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系统。是由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组成。

1.井下防尘

即以湿式作业,加强通风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防尘措施:湿式凿岩;放炮后喷雾降尘10min;运矿过程湿式作业;加强通风,24h连续作业的矿井,全面通风的主风扇连续运转,保证作业面足够通风量,独头作业面和全面通风达不到的作业面,应安设局部通风设备。辅助性防尘措施,入风巷道、回风巷道设水幕,以净化风源和被粉尘污染的空气;冲洗巷道壁、通风筒保持清洁,防止二次扬尘;井下接尘工人必须配用防尘口罩。

2.露天矿防尘

露天矿的防尘主要有以下措施:

(1)控制主要发尘源。钻孔作业是露天矿主要尘源,可采取湿式钻孔或干式捕尘的办法。矿区的碎矿作业可使作业场所粉尘浓度达到每立方米几百毫克以上,可以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办法减少和杜绝作业工人接触粉尘的机会。

(2)司机室(钻机、电铲、汽车均有司机室)由于受钻孔和运输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的影响,司机室内的粉尘浓度也很高,因此应加强对司机室的防护。

(3)运输过程中的防尘。

3.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卫生标准

防尘措施的目的是使粉尘浓度降至卫生标准以下,《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GBZ 2—2002)中列出47种粉尘的容许浓度。我国的粉尘容许浓度已将过去的最高容许浓度(MAC)改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六)工业毒物危害治理措施

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剧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

常用的控制措施有:

(1)密闭、通风排毒系统。

(2)局部排气罩。

(3)排出气体的净化。

(4)个体防护:接触毒物作业工人作业规定个人卫生制度和操作规程,如不准在作业场所吸烟、吃东西,班后洗澡,不准将工作服带回家中等等。保护自身也避免家人受害。作业场所保护用品有防腐服装,防尘口罩和防毒面具。

(七)物理因素治理措施

控制辐射源的质和量。外照射防护的基本方法有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通称“外防护三原则”。内照射防护的基本防护方法有围封隔离、除污保洁和个人防护等综合性防护措施。

(三)非电离辐射的控制与防护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对高频产生源进行屏蔽。微波辐射的防护直接减少辐射源、屏蔽辐射源、个人防护及安全规则。红外辐射线的防护重点是对眼睛的保护,生产操作中应戴绿色防护镜。紫外辐射的防护必须佩戴专用的防护用品。激光的防护应使用吸光材料。个体防护用品及安全教育与制度等。

(八)防暑降温措施

主要是隔热、通风和个体防护。暑季供应清凉饮料具有特殊意义。

二、安全健康管理职责

项目经理职责

1.认真贯彻施工安全健康方针,实现安全健康目标。

2.确保施工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杜绝重大健康事故发生,确保全体人员不受伤害。

3.确保伤害事故能得以及时救治。

4.对其负责的工程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在项目上贯彻落实,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必须将安全防护设备、设施的实施同时纳入计划。5.负责按照国家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和负责体系,并领导其有效运行。贯彻执行企业制订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确保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6.组织对项目各类安全人员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

7.组织项目安全生产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设备、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抢救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

8.及时报告项目发生的安全事故,负责安全事故现场保护和伤员救护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9.对项目部施工安全健康管理负总责任。

项目技术负责人职责

(1)负责项目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过程控制。

(2)负责审核(审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施工方案》、《安全交底》。

(3)负责组织(参加)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

(4)监督、指导项目各职能部门和员工开展贯标工作。

(5)指导安全技术文件、记录和相关资料的收集、建档管理。

施工员职责

(1)认真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规定,对所管辖班组(特别是外包工队)的安全生产负直接领导责任。

(2)认真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操作规程,针对生产任务特点,向班组(包括外工队)进行书面安全交底,履行签认手续,并对规程、措施交底要求执行情况经常检查,随时纠正违章作业。

(3)经常检查所辖班组(包括外工队)作业环境各种电气、设备、脚手架、设施,尤其是井字架和塔吊的安全防护装置都要及时纠正解决,对重点特殊部位施工,必须检查专业人员及各种设备施工技术状况是否符合安全技术措施,并监督其执行,做到不违章指挥。

(4)定期和不定期组织所辖班组(包括外工队)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接受安全部门或人同的安全监督检查,及时解决提出的不安全问题。

(5)对分管项目应用的新材料、新工艺、新传述严格执行申报、审批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停止使用并上报有关部门或领导。

(6)发生因工伤亡及未遂事故要保护现场,立即上报。

安全员职责

(1)努力学习、热情宣传,严格贯彻和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规程。(2)经常检查、监督本单位施工区域内的安全工作,对严重违章违制,冒险作业有权先行停止其工作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

(3)监督检查施工方案(作业设计)的执行情况。

(4)执行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对安全生产搞得好的集体和个人,建议领导给予奖励。

(5)协助做好工伤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工作,按事故报告规程规定填报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

(6)参加本项目编制的年、季、月生产计划中的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参加生产会议。

班组长职责

(1)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合理安排班组人员工作,对本班组人员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负责。

(2)坚持班组安全日活动,经常组织人员学习规程,监督班组人员正确合理使用个人劳保用品,不断提高自保能力。

(3)认真落实安全交底,坚持做好班前活动,不违章指挥,冒险蛮干。

(4)经常检查班组作业现场安全生产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上报有关领导。

(5)认真做好新工人的岗位教育。

(6)发生因工作伤亡未遂事故,保护好现场,立即上报有关领导。

三、职业安全健康检查制度

(a)按公司文件精神,及时对焊工、防腐工等进行职业病预防检查;定期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体检,预防传染病。

(b)安全员要经常深入工地,巡视检查施工点的不安全因素;若发现情况要及时警告,立即纠正。对于严重违规的地点及人员,要下停工令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能继续施工。(c)安全员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用文字形式报告项目部主管领导;领导批复后要追踪处理结果,并记录在案。

(d)安全员对施工计划及实施有权进行监督,当发现生产与安全有冲突时,生产应服从安全这个前提。安全员有否决权。

(e)工会对项目部的安全措施进行监督,并随时提出合理的整改意见。协助施工班组开展班前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号召全体人员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f)项目部每周要组织一次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编写成安全简报。以及时通报近期的安全生产情况。

(三)项目部对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规定

(a)对电工、焊工、起重工等,必须持有效上岗证,才能上岗操作。(b)能掌握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c)能掌握“三宝”的正确使用方法。

(d)能正确使用本工种、岗位所涉及的工具和设备。

(e)能对工具、设备环境以及劳动用品穿戴进行自查,能熟悉自身的劳 动安全保护。(f)能掌握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电气等伤害的一般预防措施和发生危险情况时的应急自救办法。

(二)防止机械伤害的管理规定

(1)设备和工作场地应清洁,现场毛料、零件、工具等应堆放整齐,道路畅通无阻。(2)对有毒害的作业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通风设备应有专人维护,易燃品用后及时送仓库妥善保管。

(3)坚持持证上岗制度,严禁违章操作。

(4)操作人员要穿好工作服,扎紧袖口,女工戴好工作帽,头发放在帽内。(5)机械加工操作人员严禁戴手套操作。

(6)操作人员班前开车空转,下班或中途停电时,关闭开关。(7)对设备、构件、操作机构、导线要经常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使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时状态,使操作机构灵活好用,各元件声音正常,无闪烁放电和异常振动。(8)设备的防护罩、配电装置、继电保护、接地等安全措施齐全可靠。(三)对施工现场上下、行走安全管理规定(1)不准从正在起吊、运吊中的物体下通过。(2)不准从高处物主下跳或奔跑作业。

(3)不准在没有防护的内墙和外墙等建筑物上操作。(4)不准站在小推车等不稳定的物体上操作。

(5)不准攀登起重臂、绳索、脚手架、井字架、龙门架和随同运料的吊盘及吊装物上下。(6)不准进入挂有“禁止出入”或没有危险警示的区域、场所。(7)不准在重要的运输通道或上下行走通道上逗留。

(8)未经允许不准私自进入非本单位作业区或管理区域,尤其是存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9)严禁无照明设施,无足够采光条件的区域、场所内行走,逗留。(10)不准无关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重要场所应设置人员值班。(四)开挖土方、电缆沟、管沟的安全规定

(1)开挖前应了解地下的各种设施位置以确保无危险情况下施工。(2)不宜雨季施工,施工时作好地面和地下的排水设施。(3)使用时间较长的临时性挖方,土坡坡度要根据工程地质和土坡高度,结合当地同类土体的稳定坡度值确定。

(4)开挖过程中如发现滑坡、地下水涌出流时,应暂停施工,并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五)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新人必须经过安全教育,方可进入操作岗位。

(3)乙炔瓶与氧气瓶的距离应保持5M以上,与明火距离应保持10 M以上,氧气瓶与减压器上严禁沾油。

(4)焊接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进行电、气焊割前,应该清除焊接处所有的易燃物,要保护焊割处周围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受损坏。

(5)机械设备防护装置一定要齐全有效。

(6)起重设备和垂直运输机械必须有限位保险装置,不准“带病”运转,不准超负荷作业,不准在运转中维修保养。

(7)各种缆风绳、钢丝绳必须符合规定要求。6级以上强风及雷雨天禁止露天吊装。

(8)脚手架材料及搭设必须符合规程要求。施工前要有方案、技术安全交底,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9)搭设梯子等必须有防滑措施或有专人保护。(10)做好“四口”、“五临边”防护。

(11)电动机械和电动手持工具要有可靠接地或接零,并设漏电保护装置。(12)在天然光线不足的地方或者夜间施工,都应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13)在潮湿的环境和容器中施工,应设有36V以下独立供电气安全照明及通风、防雷措施。(14)现场用电必须符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15)搬迁或移动用电设备及电气施工,必须切断电源并挂牌或派人监护,严禁带电作业。严禁无电上岗人员独立操作,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16)管沟下管时,管沟内不准站人。

(六)施工安全管理纪律:

(1)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2)2M以上的高处,悬空作业,无安全设施的,必须戴好安全带,扣好保险钩。(3)高处作业时,不准往上或往下乱抛材料和工具等物件。

(4)各种电动机械设备,必须有可靠有效的安全接地接零和防雷装置,方能开动使用。(5)不懂电气和机械的人员严禁使用和维修机电设备。

(6)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必须完好,扒杆垂直下方不准站人。(7)遵守劳动纪律,服从指挥,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本工种作业。(8)严禁酒后上班,不得在禁止烟火的地方吸烟动火。

(9)严禁赤脚或穿高跟鞋,拖鞋进入现场空作业不得穿硬底和带钉易滑的鞋靴。

(10)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任何人都有责任制止他

四、职业病防护用品

第十五条(使用防护用品要求)

用人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应当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的防护用品。

第十六条(防护用品分类)

根据防护用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功能和作用,用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个人防护用品主要有以下五类:

(一)呼吸器官防护用品类;

(二)眼、面防护用品类;

(三)听觉器官防护用品类;

(四)皮肤保护用品类;

(五)其他用品类。

第十七条(购置防护用品要求)

用人单位在购置防护用品产品时,为保证防护用品的质量和防护用品符合国家标准和卫生要求,购置防护用品的产品应当符合下列内容:

(一)产品名称、型号;

(二)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

(三)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应当同时载明防护性能、适应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检测单位应当具有国家有关部门的检测资质,检测内容:应当有检测依据及防护效果的结论。

用人单位不准使用没有生产企业、没有产品名称、没有资质服务机构效果检测报告的防护用品产品。

第十八条(建立防护用品责任制)

用人单位应当建立防护用品管理责任制,并采取下列管理措施:

(一)设置防护设施用品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兼)职防护用品管理员;

(二)制定并实施防护用品管理规章制度;

(三)定期对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好防护用品。

第十九条(使用要求)

用人单位在使用防护用品时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选用的防护用品应当能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损害;

(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配发足够数量的防护用品;

(三)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签订防护用品使用责任书。

第二十条(培训和指导)

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篇2

1 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产生的原理

两种不同性质的物体相互磨擦,紧密接触或迅速剥离都会产生静电,其是一个物体失去电子带有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荷。如果该物体与大地绝缘,则电荷无法泄漏,停留在物体的内部或表面而呈相对静止状态,这种电荷就称静电。

油品在收发、输转、灌装过程中,油品分子之间和油品与其他物质之间的摩擦,会产生静电,其电压随着摩擦的加剧而增大,如不及时导除,当电压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两带电体之间调火(即静电放电)而引起油品爆炸着火。

静电电压越高越容易放电。电压的高低或静电电荷量大小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灌油流速越快,摩擦越剧烈,产生静电电压越高;空气越干燥,静电越不容易从空气中消除,电压越容易升高;油管出口与油面的距离越大,油品与空气摩擦越剧烈,油流对油面的搅动和冲击越厉害,电压就越高;管道内壁越粗糙,流经的弯头阀门越多,产生静电电压越高。油品在输转中含有水分时,比不含水分产生的电压高几倍到几十倍;非金属管道,如帆布、橡胶、石棉、水泥、塑料等管道比金属管道更容易产生静电;管道上安装滤网其栅网越密,产生静电电压越高。稠毡过滤网产生的静电电压更高;大气的温度较高(22-40℃),空气的相对湿度在13-24%时,极易产生静电;在同等条件下,轻质燃料油比润滑油易产生静电。

2 油品储运中的静电现象分析

油品储运中,不论是接接卸、调合、贮存,还是输转、泵装、运输,哪一个过程的油品都始终处于流动、磨擦中。因此,静电中每个中间环节都是客观存在的,有时条件具备,一个静电火花就会使一座油罐,一个装车台,一辆油罐车,瞬间发生着火爆炸。认清静电其中规律,正确操作,防患于未然。

2.1 油品输转过程管线会产生静电:

油品在管线输转过程中,因磨擦会有大量静电产生。静电大小随流速增加而增大,而且和管道内壁粗糙度,管路中阀件,弯头多少有关。实践证明,当流量增加时,管线内静电电流增加值远远超过泵内静电电流增加值。

2.2 油品流经过滤器时会产生静:

为保证产品质量,有些油品如航煤,在进成品罐和出厂过程中,都要流经过滤器,这时都要产生很高静电,有时会增加10~100倍,而且不同材质的过滤器产生静电大小与不相同。

2.3 油品灌装过程中产生静电危害性最大:

成品油经泵在向铁路油罐车、油罐车或油轮中装油时,都会产生静电。静电大小和装油流速,鹤管口位置高低、鹤管口形状、答官材质等有关。装油流速太快,如用大鹤管,其流速大于5m/s。就会产生万伏静电电位。高位式喷装车,因喷,磨擦也会产生很高静电,而低位液下装车则产生较小静电。

实践表明,由于油品装车产生静电引起爆炸着火的事例最为突出。

2.4 油罐收油及调合过程会产生静电:

油罐收油时,特别是罐底有水杂,油品由于搅动,磨擦会产生静电,而且随进油时间增长直到油罐快满时,油面静电位值才达到最大值。另外,油品在经过喷嘴或风搅情况下,也会使油品产生很高静电。当油罐接地不好,罐内有异物时,极易静电打火引起油罐着火爆炸。

2.5 运送油品的车船运输过程也会产生静电:

油品装入铁路油罐车、汽车油罐车或油轮、油驳后,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料在罐体或舱内剧烈摇晃、冲击、磨擦,也会产生很高静电。当电荷聚集到一定程度发生放电时,也很容易引起油气闪爆,造成车船烧毁,这种事例也履见不鲜。

2.6 易燃石油气体进罐及灌装时产生静电危害更大:

易燃石油气体压力高,流速快,在进罐或装车、装船、装瓶过程中,由于和罐壁、胶管或油舱剧烈磨擦会产生很高静电。在设备接地不良情况下,因静电火花也极易引爆瓦斯,使设备、容器爆炸着火,所造成危害及后果十分严重。

3 静电危害及其引起事故原因

静电危害通常有三点:静电火花导致着火爆炸;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危及人身安全。在油品储运过程中,静电最大危害还是导致可燃气体着火爆炸。通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积聚起来的静电荷,所形成的静电场均应有足够大静电强度。2、静电放电时,火花能量应达到或大于周围可燃物最小着火(引燃)能量,且有合适的火花间隙。3、在放电间隙及其周围存在着爆炸混合物,其浓度或含量已在爆炸范围内。

4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

防止静电危害基本措施主要有两条。一是防止并控制静电产生,二是静电产生后予以中和或导走,限制其积聚。在油品储运系统通常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4.1 防止人体产生静电油品储运系统大多都是易爆易爆作业区域,因此严禁穿用由化纤材料制成的衣服、围巾和手套到危险区操作,而且禁止在危险区场所脱掉衣服。禁止用化纤抹布擦试机泵或油罐容器。所有登上油罐和从事燃料油灌装作业的人员均不得穿着化纤服装(经鉴定的放静电工作服除外)。上罐人员登罐前要手扶无漆的油罐扶梯片刻,以导除人体静电。

4.2 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在石油产品中加入防静电添加剂,可增加油品的导电性能和增强吸湿性能,加速静电泄漏,减少静电聚集,消除静电危害。

4.3 做好设备接地,消除导体上的静电设备可靠接地是消除静电危害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一切用于储存、输转油品的油罐、管线、装卸设备,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及时把静电导入地下,并应经常检查静电接地装置技术状况和测试接地电阻。油库中油罐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包括静电及安全接地)。立式油罐的接地极按油罐圆周长计,每18m一组,卧式油罐接地极应不少于二组。

4.4 安装静电消除器。静电消除器又叫静电中和器,它是消除或减少带电体电荷的装置。

4.5 减少静电的产生A向油罐、油罐汽车、铁路槽车装油时,输油管必须插入油面以下或接近罐底,以减少油品的冲击和与空气的摩擦。B在空气特别干燥、温度较高的季节,尤应注意检查接地设备,适当放慢速度,必要时可在作业场地和导静电接地极周围浇水。C在输油、装油开始和装油到容器的四分之三至结束时,容易发生静电放电事故,这时应控制流速在1m/s以内。D船舶装油时,要使加油管出油口与油船的进油口保持金属接触状态。E油库内严禁向塑料桶里灌轻质燃料油,禁止在影响油库安全的区域内用塑料容器倒装轻质燃料油

摘要:在油品储运系统, 因雷击、静电引起火灾、爆炸事故已经发生多起。雷击事故多发生在钢筋混凝土地下原油罐, 静电事故多发生在油品装车台或油罐收油过程。因此, 熟悉雷击、静电有关知识, 认清其产生原因和对储运生产与经营的危害, 吸取教训,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做好防止雷击、静电工作, 以消除火灾和爆炸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油品储运,静电,措施

参考文献

[1]《油品储运》.北京职安健科有限公司.

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篇3

【关键词】接触网检修施工;防止电磁影响;安全技术措施

0.前言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发展,电气化铁路建设特别是双线电气化建设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济南供电段已顺利接管了京九、荷兖日、蓝烟线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对确保设备高压带电、维修高空作业、列车高速运行状态下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新接管的线路全部是双线电气化线路,对于V形天窗停电检修施工时,带电运行接触网线路在停电接触网、电力检修线路上产生感应电严重威胁作业安全。由于作业环境的变化,如何保障作业安全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高压触电与感应触电的区别

1.1高压触电

接触网、变电所、电力线路、配电所等高压设备带电运行时,在其电源侧设有能快速切断短路电流的继电保护装置,当人体与带电部分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规定,将人体与带电体的空气击穿形成电弧对人体放电时,电源侧的保护装置动作,带动断路器(或空气开关)跳闸,瞬时切断电源,多数情况下人体能与带电设备脱开。所以发生高压触电时,人体造成电弧烧伤多,电击直接死亡的较少。

1.2感应触电

在停电检修的电线路形成的感应电流回路中,无任何保护装置,只要回路闭合或存在通路,感应电流就一直存在,当人体一旦触及,发生感应触电时,线路不具备自动切断感应电的能力,触电人员自行脱离电源的能力也已丧失,而其周围作业人员也不易察觉,感应电将会长时间通过人体,造成人体肌肉萎缩,多数情况下人体与带电体不能脱离,直接造成电击死亡。因此,感应电对人体的安全危害更大,更隐蔽,需引起高度重视。

2.消除感应电的方法

V形天窗中,由于一行停电接触网与带电接触网平行,所以受感应电影响区段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至关重要。

2.1区间作业

已停电接触网处在较强的交变电磁场中,在两端对地绝缘或一端接地另一端对地绝缘状态下,电磁感应电压高达 2~3 kV,检修施工时应先在作业范围内两端接地,消除大部分电磁感应影响后再进行施工。接地线间距可按照危险影响容许标准(国际6830-86规定:由电感应引起的流经人体的电流允许有效值为15 mA)和公式(1)计算确定。

L=(1)

式中,I为人体碰触架空导线时流经人体的电感应流允许值,mA;U为接触网额定电压,V;P为架空导线对电影响的屏蔽系数,P=0.75;b为接触线高度现取6.45m;K为线路系数,取值1.88(双线),1.13(单线);a为两线间距,一般不大于5.5 m。

由公式(1)计算得出,在带回流线接触网区间施工时,两端接地的地线间距约为1 700 m(单线)或 1000 m(双线),因此需将作业范围控制在1 700 m(单线)或 1000 m(双线)内,且两端良好接地。因此硬性规定两组地线间距大于1000m时必须增设接地线。

在接触网上作业及在作业车、梯车平台上作业时,作业人员始终处于电磁感应影响的低压环境中,当作业人员与腕臂底座、下锚补偿及拉线等与大地沟通的处于零电位金属配件接触时,感应电流可能会通过人体向配件泄漏,击伤作业人员。为确保人身安全,可采用增加临时接地线和直接接钢轨两种防护方式。

当腕臂底座、下锚补偿器及拉线没有做单独接地时,由于混凝土支柱能夠承受3 000 V的电压,下锚拉线的锚柱又做了防腐处理,可以认定它们在低压状态下是绝缘的,但由于它们处在相邻既有接触网的交变电磁场中,也感应了一定的电荷,如果施工前不做放电处理,施工作业人员将会被电击伤(如5 m以内未接地的金属栏杆,通过实地测量,瞬时最大感应电压可达 500 V),因此必须进行接地处理。

2.2车站作业

全场停电时,应做好作业范围内供电线的验电接地工作。部分停电时,验证软横跨、咽喉区、开关的电分段性能,确保停电范围内无泄漏电流,作业过程中应保证作业人员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应尽量用全场停电天窗点进行检修施工,减少触电隐患。)

作业完毕后,应清理作业现场,拆除所有临时接地线,并查看接地部分与带电部分的绝缘距离。恢复送电后,梯车推行、料具搬运和车辆运行时要确保作业人员、车辆与带电设备间的安全距离。

3.接触网检修施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由于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在接触网设计中的大量采用,导致接触网线材和配件材质的多样性。检修施工作业中,特别时接触网改造作业中因在既有接触网结构中增加了新的结构,则新旧结构在机械设备、电磁电气连接感应防护方面是否合理至关重要,针对上述方面,应采取以下有效的防护措施:

3.1增加等电位线

当新增结构与既有接触网间绝缘距离不能满足要求,且新旧结构间形不成电流通道时,应增加等电位线,防止新旧结构间放电,如新增软横跨与既有接触网间、既有软横跨与新增股道的接触网间均属此类情况。

3.2增加股道间电连接

锚段关节改造、新增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同时悬挂时,新旧结构间存在电流通道,必须加装电连接线,且其截面不小于该股道接触线截面。如车站换线作业时,新架接触网部分已投入运营,则新旧接触网的衔接部位必须加装临时电连接,或增加股道间电连接,保证电能在新旧接触网间良好传递。

3.3减少接触电阻

所有新增等电位线、电连接线必须与接触网结合紧密,线夹安装牢固,并刷涂电力复合脂;等电位线线径不小于 50 mm ,电连接线线径不小于120 mm ,减少连接处的接触电阻。

3.4考虑铜铝过渡

当电能在不同材质间传递时,为避免不同导电介质间存在较大阻抗,产生高热烧熔接触网线材及配件,应采用铜铝过渡线夹。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既有电气化铁路区段,改扩建线的接触网施工或双线“V”型天窗作业,必须先将非带电接触网在两终端接地,作业段两端增加接地点,地线间距:有回流线时约1.7km(单线)或1km(双线),地线电阻应符合规定。另外,在作业区段有回流线时,在回流线上也应加挂地线。对与接触网同杆架设的电力线,在电力线停电进行检修作业时,可按上述论述的方法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本文从确保施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探讨了一些浅显的经验,若想更好地解决既有线电气化铁路检修施工电气安全问题,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电气化铁道通信防护工程设计手册[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2.

[2]李学林.防止电磁影响的接触网安全施工措施的研究[J].电气化铁道,2001,(1):26-29.

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 篇4

⑴氨作业工人应进行作业前体检,患有严重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哮喘以及冠心病者不宜从事氨作业。

⑵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

⑶在使用氨水作业时,应在作业者身旁放一盆清水,以防万一;在氨水运输过程中,应随身携带2~3只盛满3%硼酸液的水壶,以备急救冲洗;配制一定浓度氨水时,应戴上风镜;使用氨水时,作业者应在上风处,防止氨气刺激面部;操作时要严禁用手揉擦眼睛,操作后洗净双手。

⑷预防皮肤被污染,可选用5%硼酸油膏。

⑸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

⑹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

⑺应急救援时,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

⑻发生泄漏时,将泄漏钢瓶的渗口朝上,防止液态氨溢出。

⑼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

⑽使用、运输和贮存时应注意安全,防止容器破裂和冒气。

⑾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

(12)人对氨的嗅觉阈为0.5~1mg/m³。氨对人的危害见表。

(13)中毒表现 氨中毒临床表现见表

分级 临床表现

轻度中毒

眼、鼻、咽部有辛辣感,流泪、咳嗽、喷嚏、咳痰、咳血、胸闷、头痛、头昏、乏力(液氨溅入眼内,应立即拉开眼睑使氨水流出,并及时用清水清洗)临床检查有眼结膜、鼻和咽黏膜充血,肺部可听及干啰音

重度中毒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篇5

太原市热达工程有限公司

2017年12月

职业危害防治措施目录

(一)水泥作业防护措施

(二)电焊作业防护措施

(三)防水作业防护措施

(四)噪音防护措施

(五)振动防护措施

(六)粉尘防护措施

太原市热达工程有限公司 职工职业危害监护管理办法

为了监督国家有关职工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落实情况,根据公司《职工职业危害监护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本细则适用于公司管理体系所涉及的全部职工(包括临时工和劳务工)职业安全危害的监护管理

一、有害工种的职业危害监护

1、公司确定的有害作业的范围包括:水泥作业、电气、焊作业、防水及防腐作业、油漆作业,项目部应建立有害作业人员台帐。

2、对以上从事有害作业的人员,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从事本种作业必备的基本知识,了解对人类的健康危害及预防措施。

3、建立必需的规章制度,并定期检查其落实情况。

4、配备必需的健康防护和劳保用品,除发放“三宝”等通用防护用品外,电气焊工增加阻燃耐高温工作帽、眼护具,油漆工增加防护具,搅拌司机增加口罩等。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执行物质采购管理办法的规定,项目部应有劳动防护用品发放纪录。

5、对从事有害工种的作业人员应每年进行健康检查。

二、建立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

1、项目部在施工前必须制定预防紧急情况发生的应急预案,并建立应急响应领导小组和小分队。

2、紧急情况范围包括:中毒、中暑、有害化学物品泄露、触电、高空坠落、坍塌、机械伤害、地震、防汛、暴雨、大风等。

3、应急预案应传达到所有应知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防护知识的培训,必要进进进演练。

三、施工现场的卫生管理

施工现场应建合各种卫生管理和生活设施,设置固定的垃圾存放点,建设符合卫生条件的厕所、食堂,配备必备的设施,炊事人员要进行健康检查,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配备保健急救人员及急救器材、药品,建立职工活动场所及抽烟室等,具体执行《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规定。职工宿舍及卫生条件应符合要求。

四、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保护

1、对处在“四期”期间的女职工应采取特殊的劳动保护措施,予以适应的照顾和保护。执行国务院颁发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2、不得安排未成年人从事劳动;

3、对女职工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五、建立健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制度、选拔群监中,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六、监督检查

1、公司配合安全检查科对各项目部执行本实施细则的情况,每年进行两次检查或抽查。并严格按照《项目部管理体系检查评分表(职业危害监护)》进行考核。

2、公司根据项目部施工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或抽查。

3、项目部把日常管理和阅读工作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自查。

4、对查出的问题要求采取纠正措施予以改正,必要时由检查人开具问题整改通知单,并对进整改结果予以验证。附件一:水泥作业防护措施 附件二:电气焊作业防护措施 附件三:防水防腐作业防护措施 附件四:噪音防护措施 附件五:振动防护措施 附件六:粉尘防护措施

㈠水泥作业防护措施

水泥是建筑施工中主要的建筑材料,是一种水硬性胶结材料,通过水化热而产生强度,但是它对人身体有一定的伤害,如“皮肤伤害、眼睛伤害、粉尘对肺的伤害等”,所以在施工过程中,水泥作业人员必须带好劳动保护用品,如手套、胶鞋、眼镜等,特别是在浇注混凝时,持振捣棒的工作人员,必须带好绝缘手套、绝缘鞋、眼镜和安全带,以免触电发生危险。

在市区内施工,大量使用混凝土时,要求使用商品混凝土,以减少搅拌时的扬尘;在市外施工,施工现场建立搅拌站时,要搭设封闭式的搅拌棚,搅拌棚内的落地灰要及时清理,搅拌机工作人员要带好防尘口罩、眼镜,必要时,搅拌机上要安装切实可行的喷淋雾和其他除尘装置,方可进行作业,对常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身体。

㈡电焊作业防护措施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都与焊接安全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焊接作业不但工作量大,而且在焊接作业中,要与各种易燃易爆气体、压力塞和电气设备接触,同时还会产生有毒气体、有害粉尘、孤光灼伤、高频电磁场、噪声和辐射等,所以在焊接现场有可能发生爆炸、火灾、烫伤、中毒、触电和高空坠落等伤害事故,焊工也可能引起矽肺等慢性中毒,血液疾病、电光性眼炎和皮肤病等职业危害,因此,必须强调焊接安全技术措施。

焊接分类,焊接是指通过适当物理、化学过程,使两个分离的固体间产生原子和分子结合,而连成一体的方法,焊接方法有几十种之多,可归纳为三大类:

①熔化焊,主要包括气焊、电弧焊和药渣焊等。②压力焊,主要包括接触焊、煅焊、摩擦焊、冷压焊等。

③钎焊,就是将熔点低于焊件的焊料合金(称钎料),放在焊件的结合处,与焊件一起加热到钎料熔化并渗透充填到连接的缝隙中,通过熔化的钎料与未熔化的焊体表面间的相互溶解和扩散,从而使焊件凝结在一起。

气焊气割作业

乙炔(C2H2)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气体,是由电石(CaC2)与水反应而生成的,乙炔是可燃气体,它与空气混合燃烧时产生的火焰温度可达2350℃,乙炔与氧气混合燃烧温度可达3000-3300℃,因此能迅速熔化金属进行焊接与切割,乙炔是一种具有爆炸危险的气体,在使用中,必须要按施工规范操作安全技术进行,并带好防护保护,目前禁止使用低压浮桶式乙炔发生器,因安全性能差。并应按装回火器,一旦在气焊气割过程中,发生回火时,能有效地阻止火焰回燃,防止乙炔发生器爆炸的安全装置。

手工焊作业

手工电弧焊是利用焊条与焊件之间的电弧热使焊条金属与焊件熔化形成焊缝的一种焊接方法,在施工中手工电弧焊除弧光电热引起火灾爆炸,灼烫及有害物质造成与气焊相同的危害外,最突出的伤害是触电事故。所以在施工中,要穿带好绝缘手套,绝缘鞋、眼鏡、焊帽子等劳动保护用品。

手工电弧焊机

一般直流焊机空载电压为40-90伏,交流焊机在60-80伏。焊工在更换焊条时,要直接接触电极,空载电压又高于安全电压,因而有触电的危险。手工电弧焊操作人员,接触电的机会较多,电焊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焊机组导线绝缘损坏等原因,造成机壳带电,会造成触点的事故。在容器内、管道内或金属物体中焊接时,周围都是导体更增加了触电的危险性,所以在手工焊接时必须做好安全防护工作,要经专业主管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

㈢防水作业防护措施

改性沥青油毡SBS防水油毡是一种新型的防水材料,一般采用热熔法施工,热熔油毡铺贴宜三人一组,一人持喷枪加热,一人展铺油毡,另外一个用压辊滚压接缝处理,热熔铺贴前应排好铺贴的顺序,弹好基准线,按弹击的线铺贴,铺贴时用加热器具的喷嘴烘烤热熔油毡的底面积和基层,距离应适当,在油毡宽幅内均匀加热,加热时应控制好火焰的大小和移动速度,使热熔油毡面层熔化,呈光亮黑色珠状,不得过份加热,不得烧坏胎体增强材料,边烘烤、边向前展开油毡并用压辊滚压,应注意排除油毡下面的空气,使之平展,不产生皱折,当采用铝箔、铝箔表面层热熔油毡时,所用的压辊应用橡塑材料包裹,以免破坏箔面,油毡搭接部位以渗出适量的热熔胶为准,对渗出的热熔胶应随时即用橡皮刮板刮封接口,辅贴油毡时应注意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准确,不可产生扭曲,接缝边部和节点部位可用喷灯熔接补强处理。

安全注意事项,在较大的屋面或无女儿墙屋面施工时,屋面防水作业面的周边应搭设防护栏杆,挂安全网,在地坑施工时,地上要架设防护杆警示牌,并挂好安全网,带安全帽,并在施工作业现场附近配备灭火器材和其它相应的防火设施,现场作业面的周围不准堆放易燃易爆易损层面工程的物品,现场施工人员应穿平底鞋,不得穿带跟,带钉的鞋,以免损伤油毡及根状保温材料,影响施工质量,施工人员应佩戴防护用具,如安全带、安全帽、防护眼镜、工作服、防护手套等相应的防护用具,涂刷反射涂料或铝箔油毡施工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热熔法施工辅贴油毡的操作人员,应佩戴防火手套和防护面具,在施工前制订安全防护措施,针对具体的工程提出适应的方案,方案的确定根据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规定执行。

(四)噪声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1、什么是生产性噪声?

在建筑工地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音调,无规律的杂乱声音,被人们称为生产性噪音,这些噪音不仅对工作听觉系统有损害,可以造成职业性难听(噪声聋),而且对神经、血管系统也有不良作用,因此,国家把它列为规定的职业病之一。

2、生产性噪音对人身有什么危害?

在建筑工地噪声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职业性耳聋:呈浙进性听力减退,直到两耳轰鸣和听觉失灵。②爆炸性耳聋:是指一次高强度的噪声,(往往大于130-160dB)引起的听觉损伤,表现为鼓膜损伤,以及拌有脑震荡等。③噪声对人及其他系统的影响,除上述影响外还可能引起植物神经紊乱,胃肠功能紊乱等。噪声可以引起听力减退,这种减退是渐进性的,人初期进入噪声环境中,常感到听力减退、烦恼、难受、耳鸣等,少数人可能有前庭症状,如眩晕、恶心或呕吐,这些症状在脱离噪声环境后即可缓解或消除,上述症状又复出现且随时间的延长症状加重,逐渐出现听觉疲劳,如两耳轰鸣、听觉失灵、发生听力丧失,成为噪声聋。

噪声除影响听力减退外,还可能引起高血压、心脏病等,噪声还会分散人们的注意力,所以往往造成各种意外事故的根源。

3、预防噪声危害的管理办法

建筑安装企业的噪声治理,主要有三个方面,消除和减少生产中的噪声源、控制噪声的传播,加强个人防护。

①控制和减弱噪声源:从改革工艺入手,以无声的工具代替有声的工具,如用液压机代替锻造机,用液压铆钉机代替风 动铆钉机,用焊接代替铆接。②控制声的传播:合理部局,新建改建扩建的企业在总体设计时,要合理布局,把高噪声的车间、作业场所与其它车间分隔开来,在有噪声的各种机械上装置消声器。③作好个人防护:要进行反复的宣传教育,使广大职工认识噪声的危害和治理噪声的重要性,自觉作好个人防护。

(五)振动的危害与防护措施

1、振动的来源

振动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运动的现象。振动按其接触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等,在生产中的振动原因主要有:①风动工具:如铆钉机、凿岩机、风铲、风钻和捣固机械等;②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锤、电锯、电砂轮等。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以局部振动为主,局部振动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关节及听觉器官都会有损害,可能引血压、心率和脑血管血流图异常,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骨节变形、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听力下降及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强烈振动,影响还可以引起肢端血管痉挛,上肢周围神经末稍感觉障碍等,全身振动一方面可以出现局部振动病症状,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头眩晕,呕吐、恶心、耳聋、胃下垂、焦虑等症状。

3、振动的防护

局部振动的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设备工艺的改革,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代替有振动危害的旧工艺,如采用液压、焊接、高分子粘合剂等先进工艺取代风动、铆接的旧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振动危害,发放带有保暖和防振层的劳动防护用品,所以要注意保暖,经常进行手部温水浴和手部按摩,以减少发病机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振动病患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六)粉尘的危害及防护

粉尘对人体、对生产、对产品的质量,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对经济效益都有影响,危害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粉尘的产生量,粉尘的性质以及尘源的周围情况等,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如果工人作业的地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粉尘,这些粉尘就会随着空气吸入肺内,长期在这样的环境内作业,吸入肺部的粉尘量越来越多,当达到一定的数量时,就会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病变,尤其是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搅拌站,因水泥粉尘吸入肺部的数量较多,肺部病变,并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

防止粉尘的综合措施:

①用机械或自然风压作动力,将尘气从作业场所抽出去,进行除尘净化后排空。

②用水湿式作业,用水消除粉尘,在搅拌站内喷雾、洒水、及时清理工作现场的落地灰。

③密闭尘源,采用各种形式的密闭罩,将粉尘产生源密封起来,也是防止粉尘外逸扩散的有效措施。

④个人防护,是防尘技术实施中重要的辅助措施,也是粉尘进入人体的最后屏障,尤其是在其它防尘措施跟不上的情况下,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尤为重要,教育职工在工作中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⑤技术革新,改革工艺设备,减少粉尘的产生。

⑥各级领导要把防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水泥生产的职业危害与预防措施 篇6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呻.0%,成品水泥含1.2—2.6%。长期吸人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人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福射。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可损伤听力。

一、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二、当前水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

(一)粉尘危害。

水泥生产企业工人易患矽肺病,矽肺又称硅肺,是尘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它是由长期吸入大量含有游离二氧化硅所引起,以肺部广泛的结节性纤维化为主的一种疾病。因为水泥生产行业的特殊性,生产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长期接触粉煤灰、煤渣、矿粉、石子粉、石膏等原料,在此过程中,工人易吸入各种粉尘,从而患上矽肺病。

(二)噪声危害。

主要来源于所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如破碎机、球磨机、干燥机、包装机等所发出的机械性噪声。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变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

(三)高温(热辐射)危害。

水泥企业主要为回转窑的高温辐射危害,此环境中湿度较低,形成干热环境,人体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靠出汗,汗液蒸发散热,如通风不良,机体蒸发散热困难,就可能发生人体蓄热和水盐代谢紊乱现象。

三、对策措施

水泥生产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责任重大,实践证明,只有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采取强力措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才能确保从业人员不受职业病侵害。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职健)科室,具体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职业卫生监督和职业病防治工作。重点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主管部门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和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防治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性,算好经济账,加紧职业病防治网上申报工作、工人健康检查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逐步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工个人卫生防护制度。

2、企业成立以生产主管领导为首,行政部、生产部、医务室、工会等相关领导组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各部门、车间设立以主管领导为主的专(兼)职职业卫生管理组织,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企业安全员为职业卫生的专(兼)职监督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工作。

3、加大投入,按规定向职工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防护要求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针对粉尘和噪声危害,一方面为工人配置休息室、控制室,减少作业工人实际接触危害因素时间;另一方面为工人配备防尘口罩、耳塞、耳罩等个人防护用品,并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按照使用规则佩戴、使用,建立严格的督查制度,发现不按规定佩戴劳动防护用品的职工坚持教育与重罚并重的方式,全力整改安全隐患,确保从业人员健康。针对热辐射,因地制宜采取隔热、自然透风和局部透风等措施。同时,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工作条件,杜绝“跑、冒、滴、漏”,实行清洁化生产,从源头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

4、不断加强对企业粉尘、噪音和热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监控,定期邀请依法取得具有职业卫生监测评价资质的服务机构对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结果向职工公布。

5、建立健全企业职工的职业卫生档案和健康监护档案,并妥善保存;做好新职工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体检。对从事有害物质作业的人员,逐步实行轮换、短期脱离、缩短工时、进行预防性治疗或职业性疗养等措施。对患职业禁忌证和过敏症者,及时调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职工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职工了解熟悉本公司、本岗位的职业危害因素,并掌握职业卫生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和减少职业性危害。

防止职业危害的措施 篇7

1 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

护士经常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受感染的机会很多, 如意外遭受针刺伤或血液溅到破损的皮肤或眼睛内等, 均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及艾滋病毒, 孕期护士一旦职业暴露后, 有引起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1.2 化学性危害

1.2.1 化学消毒剂

用于消毒灭菌的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环氧乙烷、酒精、碘酒;用于浸泡标本的甲醛等均为挥发性的物质, 对皮肤粘膜、眼睛、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长期接触可引起过敏、皮炎、咽喉炎等, 甲醛还可以引起细胞突变、致畸、致癌。

1.2.2 全麻药物

全麻药物安氟醚、乙醚、笑气、氟烷等对呼吸道无刺激性, 是一种潜在的致突变、致癌物质, 职业接触麻醉性气体可使自然流产的危险性增高[1]。

1.2.3 化疗药物

有研究显示, 接触化疗药物的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体交换、畸变率和微核细胞率均较非肿瘤科护士明显增高, 淋巴细胞的DNA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 化疗科护士自然流产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 且胎儿先天性缺陷率高, 其不良结局随着接触化疗药物水平的增高而增多[2]。

1.3 物理性危害

1.3.1 放射线

放射线是绝对的致畸因子, 在胚胎发育的易感期接受放射线可引起胎儿畸形、死亡等。

1.3.2 电离辐射

医院内存在各种电离辐射, 试验研究证明,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引起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增加。小剂量可引起基因突变, 导致胚胎及胎儿发育缺陷。

1.3.3 噪声

医院内噪声主要来自呼吸机、监护仪、空调系统、负压吸引器等, 长期噪声刺激诱发出先天性缺陷及高频听力的丧失, 噪声可引起子宫、胎盘缺血, 导致胎儿缺氧, 使胎儿发育障碍[3]。

1.4 运动功能性危害

护士经常需要为患者翻身、叩背, 搬运患者外出检查, 搬运器械、布类等, 不正确的弯腰, 超时站立均可导致流产、下肢浮肿的发生。

1.5 心理因素的危害

护理工作忙碌而繁重, 打破作息规律的夜班以及潜在的各种感染危险, 容易产生疲劳、焦虑、害怕等身心问题。一旦出现HBV、HCV、HIV职业暴露, 更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危害, 这些心理危害因素将会影响胚胎的质量, 导致流产、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

2 防护措施

2.1 孕期护士应提高防护意识, 更多地学习相关的知识, 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 明确采取防护措施的重要性。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时要戴手套, 实行标准预防, 一旦发生针刺伤等职业暴露后, 须立即挤出伤口周围的血液, 用肥皂水和流动水反复冲洗, 用0.5%碘伏消毒, 注射免疫球蛋白与非孕期相同, 并进行相关的报告登记及跟踪监测。

2.2 孕期护士接触化学消毒剂时应戴口罩、手套, 必要时戴眼罩, 浸泡标本时戴手套, 标本袋严密密封, 盛装甲醛的容器应盖紧防止气体泄漏, 标本间应有排风设备, 定期检查麻醉机的性能, 防止气体泄漏。妊娠后尽可能避免接触全麻药物, 配制抗肿瘤药物时应合理使用手套、口罩和防护衣裤, 操作中手套一旦破损应立即更换, 工作后及时洗手更衣。正在待孕的护士必要时应暂时脱离接触抗癌药物的工作。

2.3 孕期护士应避免接触放射线和电离辐射, 避免接触超过85dB (A) 的噪声, 医院内要控制噪声, 要有隔音、消音措施, 布局要合理, 操作准确轻柔。

2.4 孕期护士要掌握相关的力学原理, 运用节力技巧, 避免运动功能性损伤的发生。

2.5 孕期护士要掌握好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 采取回避、疏泄、转移、放松、自我暗示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整, 保持心情愉快,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同事之间要互帮互助, 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理论水平。

2.6 护理管理者要关心体贴孕期护士, 营造以人为本的管理氛围, 在和谐的氛围中给予孕期护士以鼓励和帮助。

2.7 孕期护士要发挥熟识妊娠期一系列生理变化的优势, 妥善处理好日常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关系, 如发生妊娠期并发症时要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 多与产科医生沟通, 确保顺利度过整个孕期。

关键词:孕期护士,职业危害因素,防护措施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1241-1243.

[2]关艳华.护士职业危害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04) :95-96.

上一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秘书学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蓝鲸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