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2024-06-26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精选8篇)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篇1

女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性别因素的影响也很大,在这个时候,要做的事情不是逃避现实,而是给自己准确定位,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用人单位面试官最不喜欢的求职者有两种:一种是“只要单位要我,让我干什么都行”的人;第二种是要高职位、高薪水,但是能力和岗位需求明显有差异的人。对于第一种连自己是谁、想干什么都不知道的学生,用人单位不会愿意要,哪怕你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而第二种,对于知道自己是谁、但是不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单位也不会要。

企业会说,这样的学生可能会不稳定、可能抱怨很多、可能缺乏团队精神,所以不符合企业要求。但是大学生在求职的时候也有一肚子委屈:“用人单位总是说我没有工作经验,那我想既然什么也干不了,索性你看我能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可是用人单位还是不接受。”“用人单位都希望我们自信,能干,我想在用人单位面前表现好一些,所以把自己夸大了一些,可是他们也不接受。”“有些单位问我想要多少工资,我说了,他们又说我要得太多,我不说,又说我不知道自己的价值。”

女大学生遇到的挫折更多

“求职的时候,把自己表现得像男孩子一样,他们说我形象不好;把自己打扮得像个淑女,又会说我娇气。”“应聘文秘也需要男士,应聘工程师也需要男士,应聘教师也需要男士,真的不知道女士还能从事什么工作!”

今天,女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为了让用人单位接收自己,想出了五花八门的方法,明星照、职业装、录像带,试图突出自己的优势,获得就业机会。但是,这些方法收效甚微,不是方法不好,而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我们发现学生的简历没有清晰的定位,面试中的表现也没有清晰的定位。在求职过程中,定位是求职的基础。如果没有合适的定位,很难在竞争中获得自己的位置。

定位是什么?

职业定位有两层含义:

一、确定自己是谁,适合做什么工作;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篇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 高校规模的扩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的说法, 从表面上看似乎有些道理, 但仔细分析却有不少“两难问题”。

从毕业生数量看, 近十几年来逐年增加。2000-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分别为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5万、413万、495万、550万、611万、630万、660万、680万、699万;2014年更是达到727万, 为2000年的7倍, 增长速度之猛为世界罕见。从单纯的数量角度看, 大学生是多了。但从满足人民群众上大学特别是上好大学的愿望看还不够。2014年高考报名人数为939万人, 预计招收698万, 这意味着还有240多万学生有着上大学的梦想但却不能圆大学之梦。

从适应产业需要的角度看, 大学毕业生就业应当与产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在这方面虽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 但还是可以感觉到,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是集中在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这些行业企业的一些岗位从人职匹配来讲, 未必真的需要大学毕业生;但技术含量较高的关键岗位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的人才却又凤毛麟角。因此, 可以说, “大学毕业生数量既多又少”。

大学生数量的迅速增加是从1999年的扩招开始的。由此断言, “大学生就业难都是扩招惹的祸”表面看似乎有道理, 但也不尽然。一方面,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其实在20多年前就已经出生了。他们上大学与否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如果不上大学, 他们三四年前就已加入社会就业大军了。上大学至少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延缓了就业时间, 二是提高了就业能力。

现在全国每年新增就业机会1000万人左右, 参与竞争的就业人员主要是700万左右的大学毕业生、700万左右的中职毕业生、几十万的复转军人, 以及伴随着城镇化进程而产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伴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发展而出现的企业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相比较而言, 大学毕业生是最具竞争优势的就业人群。从这个角度看, 大学既起了人才储备的“蓄水池”作用, 同时又发挥了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的“加速器”作用。在我国新增就业人口中,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比例, 已从本世纪初的不足20%提高到目前的55%, 新增就业人口的人力资本有了十分明显的增长, 这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成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4年5月发布的报告也认为, 近20年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飞速发展的高等教育提升了本国劳动力素质、吸引了更多国际投资, 从而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因此, 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说, 扩招是利国、利民、利就业的大好事!

实事求是地讲,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在扩招之前同样存在。每逢就业季, 从各级政府到普通百姓都为之着急, 政府也持续下发文件部署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但那时的就业难和今天的就业难观念不同、方式不同。那时是计划分配、体制内就业。今天已经转为市场导向的自主择业。可见, 思想观念及体制、政策的变化在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就业,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以及学生共同努力。就高等教育自身而言, 要坚持稳规模、调结构、提质量。

现在大学的招生规模与《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2020年达到毛入学率40%的目标相比, 由于高等教育学龄人口自2008年 (1.25亿人) 以来不断下降, 到2020年时高等教育学龄人口约为8250万人, 因此, 保持规模基本稳定, 就能实现预期目标, 也能较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求学愿望。当前, 与规模问题相比, 毕业生的结构性问题明显突出。以工学本科为例, 现在每年毕业生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0%左右, 达百万人, 工科是人数及占比最大的学科门类。由于我国是制造业大国, 近年来又强调实体经济的发展, 因此, 工学类专业的就业率普遍较高, 即使在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就业率仍有所上升, 大部分专业的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另一个重要门类是医学, 每年毕业生总数超过20万人, 约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6%, 而且医药卫生人才特别是基层卫生人才总量不足, 需求量很大。但是, 由于配套政策、体制、观念等多种原因, 医学本科生的就业率并不高。在人文社会学科中, 各学科门类并不平衡。有的门类, 如艺术学, 本科毕业生超过25万人, 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8%左右, 但各种形式的灵活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教育, 2013年高职院校数已达1321所, 多于本科院校数的1170所;就毕业生而言, 高职毕业生321万人, 高于本科毕业生的304万人。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由于高职教育强调坚持就业导向培养人才、根据需求调整专业, 总体就业率持续提高。但19个专业2012年的毕业生数量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以及就业率并不平衡, 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围绕产业转型及时调整专业结构的机制。

当然, 教育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在思想观念上, 不能用狭隘的专业对口的思想为指导;在操作方法上, 不能简单使用行政命令的方式, 要更多地发挥信息服务、舆论引导等柔性操作的作用。

促进质量提升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话题。当前迫切要求高校增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责任意识, 提高对社会需求的量和质的敏感度和反应能力, 创新教育方法, 提高育人质量。既要为大学生当下的就业服务, 又要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牢基础。事实上, 当前适度超前的高等教育规模在为大学生奠定专业发展基础的同时也为拓展其自身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中国独有的问题, 而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国际劳工组织发布的《2013全球青年就业趋势》报告称, 全球经济复苏速度缓慢, 为年轻人创造就业岗位寥寥。2012年, 全球15岁到24岁青年人的失业率为12.4%, 到2018年可能上升到12.8%。有的国家因对此解决不妥而影响社会稳定。解决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在就业问题上面临的困境在考验着各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一般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我觉得高校, 特别是一般的本科院校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很明确, 就是服务地方经济, 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就很好。老的本科院校, 像部属院校, 就业也不会有问题。在就业形势不好的时候, 毕业生会调整就业预期, 去挤占原来属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就业岗位。真正就业有困难的是那些一般本科院校, 因此, 相关部门应关注这部分学校的毕业生就业问题。

另外, 目前公布高校的离校就业率 (截止8月底) 是有问题的, 这时的就业率只有70%左右, 会给社会带来恐慌。但这个数据并不能真实反映大学生就业状况, 因为有一大批毕业生是在下半年找到工作的, 截止年底的就业率在90%以上, 这是真实的就业情况。总体来讲, 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应是和全社会的就业状况基本吻合的。再说经济增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美国有2%的经济增长率就不错了, 有4%就算很好了, 中国现在能维持在7%, 从社会发展方式转型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来说, 应该是有利于大学生就业的, 因为转型后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会更旺盛。但高校大众化时代的“突然降临”, 政府、学校、家长以及学生, 总体在观念上不适应, 仍然认为进了大学就应该是精英, 就能够享受1999年之前大学生的那种精英待遇, 要留北京、进大企业、进国家机关。这种观念上的不适应也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

最近我跟有关部门连续做了几次调研, 反映的情况基本上有如下三种:第一, 有的学生无业可就, 这是少量;第二, 有的学生有业不就;第三, 有些用人单位有业难就。

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727万人, 比上年增加28万人, 增幅约4%, 其中研究生55万人 (比上年增加3万人) , 本科生345万人 (比上年增加20万人) , 高职高专生327万人 (比上年增加5万人) 。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不足:据3月份教育部对30个省份1189家企业调查, 5省份有效需求同比下降约7个百分点;毕业生就业意愿强烈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岗位, 东部地区同比减少约13.6%, 西部地区同比减少约12.2%;外资企业2014年招聘岗位东部地区同比减少约8.9%, 西部地区同比减少约7.9%。总体形势比较平稳, 但是结构性的问题依然存在, 同时一些难以估计的因素、不可控因素增加, 所以我们用“复杂严峻”这样的词判断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形势。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经济增速放缓。2014年第一季度出口和投资增速有所回落, 如广东省一季度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23.1%, 黑龙江省一季度能源工业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 对这些省份的毕业生就业影响较大。受产业结构调整影响, 钢铁、煤炭、航运、矿业、冶金等行业用人需求下降, 给整体就业形势带来挑战。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今年理工科类毕业生男女比例约为6∶4, 文科类毕业生男女比例为3∶7, 文科类女大学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专业供需存在不平衡现象, 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多集中在工科类专业, 文史类专业需求相对不足。如上海市3月底统计, 财经类、政法类、文史类、艺术体育类毕业生就业遭遇需求偏少、要求偏高、起薪偏低、单位缺乏吸引力等问题。部分艺术院校由于文艺院团改革影响, 毕业生签约逐年减少, 灵活就业率偏高。三是就业环境有待改善。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就业歧视等问题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户口审批较往年晚、地方机关事业单位招考主要集中在下半年进行, 延缓了毕业生就业。四是部分毕业生不急于签约。今年毕业生当中90后占主体, 这些学生在知识获取度、价值观、对工作的认识等方面和以往毕业生不同, 很多学生觉得家里不指望我工作, 所以并不急于签约。今年这种现象多于往年。4月份北京高校有就业意向但仍在观望的毕业生约占24.1%, 有的省份超过30%。五是不就业人数增多。部分毕业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 没有就业意愿;有的毕业生由于考研、出国受挫, 选择不就业, 全力准备来年再考, , 高校学生称之为“二战”;还有些学生因为多种原因没有把握就业机会, 成了求职“毕剩客”。

针对大学生就业的现实状况, 社会各界包括教育部门和高校有责任帮助毕业生迈好人生第一步。首先要拓宽就业渠道, 主动走出去请进来, 拓展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的渠道, 实施项目带动, 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大学生村官”等基层就业项目, 着力推进毕业生到省会以下城市和县 (市) 就业, 引导毕业生合理分流。其次要做好就业服务, 引导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加快建立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高水平就业工作队伍, 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充分发挥校园市场主渠道作用, 使学生不出校门就能找到工作。第三要坚决反对就业歧视, 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 严禁发布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性别、户籍、学历等歧视性条款的需求信息, 严禁发布虚假和欺诈等非法就业信息。第四要鼓励自主创业, 鼓励高校设立校级创业基金, 为大学生提供低成本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企业孵化服务, 邀请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投资人担任创业导师, 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模拟创业、创新创业竞赛等实践活动, 加快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绿色通道”。第五要加强困难帮扶, 通过“一对一”帮扶、精准帮扶、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服务等形式, 扩大受益面。要特别重视加强政策宣传, 切实释放政策红利, 利用好手机短信、微信等平台, 让每一位毕业生都了解政策、用好政策。第六要抓好就业反馈, 建立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结构调整, 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 增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构建高校大就业工作格局, 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

1.“招生-培养-就业”三位一体,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北京科技大学积极构建有效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 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企业用人信息反馈, 及时调整学科结构, 不断优化专业设置。学校每年制作《毕业生就业状况年度白皮书》, 详细解读当年毕业生就业状况, 并把这些数据作为制定招生、培养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招生计划编制过程中, 学校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 根据各省对不同领域人才需求投放相应专业的招生计划。每年的教学计划“执行版”都要根据用人单位反馈意见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结果进行微调。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 学校实行了“无门槛”转专业制度, 完全放开对学生转专业的限制。除材料、金融等个别专业外, 申请转入其他专业的学生, 可以百分之百满足。2013年全校转专业人数为239人。学校研究制订了《北京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及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每年根据本科招生、就业、教学过程基本状态数据, 对各专业进行评估”, 把“当年招生调剂志愿率、转专业申请转出率、就业率”3个指标作为实施专业整改、减少招生、停止招生直至撤销专业的标准。根据此办法, 2014年学校有1个专业被要求整改, 1个专业停止招生。而与之不同的是, “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毕业生工程实践经验丰富、毕业生供不应求。为此, 学校决定2014年新增设能源与动力 (卓越工程师计划) 、自动化 (卓越工程师计划) 2个本科招生专业。

2.“学校-企业”目标一致, 积极搭建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竞争力。实践经验短缺是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最大的障碍, 而提高招聘效率、选拔适合本企业发展的人才也是企业招聘的难题。在双方目标一致的基础上, 学校2008年开始推行“大学生预就业实习计划”, 每年邀请100多家单位进校园召开实习生双选会, 鼓励学生体验职场, 在岗位上检验所学, 提高就业竞争力。2014年实习生双选会共有来自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IT等行业的160家单位参加, 提供实习生岗位3000多个, 覆盖本科生所有专业。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检验所学、顺利就业, 越来越多的企业也能提前观察、选拔培养适合企业所需的员工。

同时, 学校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与一批大型企业和设计院建立了新型实践教学的合作机制, 聘请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管担任兼职教师或导师, 以企业实际的工程项目为载体, 实行学生深入企业实践的教学模式, 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有效接轨。

3.“教育-服务-引导”并重,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学校将就业引导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贯穿学生服务的各环节。通过开展年轻校友回母校为学弟学妹做报告、组织毕业生到企业一线参观、观看励志话剧展演等形式, 增强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勇气, 鼓励毕业生树立“用我所学、报效祖国”的就业观, 并把个人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起来, 到最适合自己成长成才的地方成就未来事业。

近几年虽然国家冶金行业不景气, 大部分企业都压缩了毕业生招聘的规模。但是我校毕业生到钢铁冶金行业就业的比例并没有减少, 稳定在派遣毕业生总人数的1/4。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也更合理, 毕业生的眼睛已经不再只是盯着“北上广”, 不再只是盯着大型央企、公务员岗位, 选择回家乡、到西部、到中小微企业、到农村、到部队等基层岗位就业的人数逐年增加, 2013年达到50%。

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拓展了大学生就业空间

我们国家长期存在一种“离乡教育”现象, 就像歌曲《隐形的翅膀》所唱:“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 给我希望, ……, 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有风就飞多远吧……”于是外地飞到北京, 北京飞到国外。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在2013年进行了一次高校毕业生调查, 发现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 52%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33%在地级市, 只有11.2%在县, 2.2%在乡镇, 1.5%在农村。绝大部分大学生离开家乡到城市去了。

大学生就业政策要精准定位。从以往的经验看, 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就业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重点之一是发展中小城市, 这为大学生就业拓展了空间。为此, 应该引导高等学校尤其是职业院校在中小城市布局, 让优质教育在中小城市设立分支机构, 通过户籍制度、养老保险、轨道交通等改革, 增加中小城市就业吸引力。有一个词叫“盈科而进”, 水填满一个坑, 就会往下一个坑走, 现在大城市的“水”已经满了, 下一个方向就是地级市、县级市, 所以教育政策也要随之发生变革调整:教育指导思想要变, 应该鼓励毕业生回到故乡就业, 积极参与家乡建设, 在家乡建设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改变高等学校布局结构, 有条件的县市要增设高等学校或者分校, 引导这些高校通过产学研结合服务当地建设。目前, 苏州市每个县和区都有自己的大学, 这一经验很值得研究和推广;要改革招生结构, 应该允许这些地方高校招收合理比例的本地学生, 使这些高校能更好地履行“社区学院”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篇3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定位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c)-0215-01

1 大学生就业中自我定位现状

1.1 大学生就业现状

1999年,我国出于保证经济发展的人才供给、增加消费拉动内需、满足社会的上大学意愿等原因,实行了高等院校大规模扩招。2005—2014年,高校毕业生由338万激增至702万,但是毕业生就业情况却在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最低点。2008年后,产业转型所带来的就业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了各专业就业不平衡问题。

根据2005—2010年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显示,2012年本科毕业生分学科初次就业率排名依次为军事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理学、文学、教育学、农学、法学、历史学、哲学。

1.2 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定位现状

自我定位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知己,即认识自己,包括优势分析与劣势分析。通过优势分析,明白大学教育学到了哪些,学科外又擅长什么,有什么能力是具有竞争力的;通过劣势分析则可以认识到自己缺乏哪些能力。第二:知彼。知彼即对就业市场进行挖掘。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了解各个行业的薪酬水平,行业发展前景等。第三:定位合适的工作。合适的工作主要包括行业合适、就业地点合适、就业回报合适、发展前景合适等问题。

国内一批学者在2012年9月对广东20所高校进行了一次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的调查,调查以3600人为样本,调查中,对将来就业没有明确规划的学生占到了53.21%。

2 大学生就业中自我定位存在的问题

2.1 定位于大中型城市

当今大学生在择业地域上普遍存在聚集中部城市与大型城市的现象。每年毕业生大量涌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东部沿海区域也是很多人的就业意向地。调查显示,北京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地区,高达25.31%的大学毕业生选择在北京就业,其次为广东省,比例为22.04%。

由于大城市基础设施良好,产业发展先进,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大学生觉得只有在大城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就业地域倾向格局导致东部大城市毕业生人满为患,竞争激烈,进一步加剧就业压力。而中西部地区则出现空城现象。人才流通的不平衡扩大东西发展差异,进一步引发大学生就业地域倾向不平衡,形成恶性循环。

2.2 定位于大中型企业

在就业行业方面,各大国企和政府机关,外企,名企仍然是大学毕业生的热门意向企业,而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得到国家政策支持的中小型民营企业则遭遇冷落。

在就业领域方面,热门领域依然是金融、法律、公务员等风险较低的企业,而制造业、冶金、农林业则供不应求。

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大学生在择业上倾向选择大型名企或者俗称为“铁饭碗”的国有企业与政府机关。银行,法律则被认为是体面的工作。一大批大学毕业生涌入这些热门行业,导致就业供过于求,人满为患。而诸如制造业,农林业等实践需求较高的行业则出现人才缺乏现象。

2.3 缺乏良好心态

大学生就业中自我定位的心理状态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眼高手低;二、就业消极情绪。大学扩招以来,大学精英教学转为了大众教育,导致国民素质普遍提高,就业市场要求提高。

其次,就业前景消极在大学生中引起了普遍的就业惶恐症。大量的大学毕业生由于害怕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不敢尝试在就业市场中销售自己,最终变为“啃老族”。另一方面,在经过几次求职失败经历后失去信心,大学毕业生易出现病急乱投医行为。

3 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自我定位偏差

3.1 合理定位就业地域

首先,大型城市由于先期的过度开发,资源储备将尽,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利用。相反,中小型城市由于前期开发相对较少,资源储备丰富,发展后劲充足。且现有政策支持已经逐渐转向中小型城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发展重心向中小城市转移。因此,长远来看,中小型城市就业回报丰厚,前途一片光明。

其次,尽管东部地区以及大中型城市薪资水平相对较高,基础设施完善,但是相伴而来的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成本高。中小型城市的基础设施日渐完善,生活成本相对较低,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因此,在就业地域选择上,中小城市事实上是一匹“黑马”。

再次,除了大学生需要认清现有城市发展前景外,国家与政府部门也需要积极推进中小城市以及中西部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规划,为大学生合理定位就业地域提供支持与引导。

3.2 选择合适就业领域

大学生对诸如金融,管理,计算机等地趋之若鹜导致了该行业人才拥堵现象,加剧了就业竞争。而产业结构的转型扩大了高新技术行业的人才需求,包括电子科技,制造业自动化,农林牧机械化等,使原有的冷门行业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高薪产业。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需克服传统观念的束缚,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适应产业转型的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就业领域。

此外,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就业的另一个选择。现今国家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在财政以及行政上发布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大学生应该发挥自身的创新优势,利用良好契机,积极创业。

3.3 保持乐观就业心态

乐观的心态是面对激烈就业市场竞争的基础。大学生的积极心态离不开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的支持。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了解就业前景,并引导学生客观的认识自己,发掘就业机会;指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高校应该在平时的课程当中有意识地开展创业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了解创业的基本要求,形成积极的创业心态。

4 结语

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偏差普遍存在,对就业地域、就业领域的有限认识以及消极的就业心态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但是通过合理的选择就业地域,回归中小型城市建设;认清产业变化格局,投身新兴产业发展;保持乐观心态,培养积极创业意识可引导大学生在就业中正确定位,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晓婷.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大学生就业走势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1(1).

[2]周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自我定位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7).

就业中的自我定位 篇4

摘要: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明确自身优势,自我定位,更好地选择职业,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关键字:定位; 选择; 就业

很多大学生找工作的时候,常常缺乏定位,自我认知不清,定位不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我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我们一定要有对自己的一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和自我定位。知道自己更擅长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这就好像一个产品一样,你认为你可以卖给所有的企业,最后你可能很难卖出去。

我们未踏入社会,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只是停留在表面,这些可能只是你随想出来的,是否适合这职位、这行业发展是否好,要经过亲身经历才能确定。有人说,毕业后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养活自己,不是职业,更不是事业,其实,这是一个误区。第一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职业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我们选择工作的时候,不能抱着暂时养活自己的心态,也不能说今天干的不是自己的事业,也不是职业,所以先就业才是根本,冷静,谨慎认真的选择才是根本。

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在信息不对称导致实际就业供需矛盾。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大学生没能及时获取相应的信息及大学生发布了应聘信息但由于种种原因用人单位没有获取。造成就业困难,延长了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相互搜寻的过程。信息渠道的局限导致了信息获取不及时。我们应在学习之余,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及就业过程,调查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有哪些变化,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从个人素质条件进行重点培养,以符合用人单位的标准;同时根据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扬其长、避其短,做出合理的选择和决策,顺利就业,或根据自身能力及兴趣、爱好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自主创业。

在定位的时候,自我能力认识不足,所学知识与现实要求不匹配。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大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的能力范围,造成就业的盲目性。我们应该通过自我评估,正确深刻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才能对就业做出最佳抉择,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才是大学生就业的最终目标。一方面不应过分强调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利益,要把自己的职业理想提高到较高的境界;另一方面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个人的工作潜能和个性特点,扬其长、避其短,充分发挥个人的独特作用。

对于就业定位,很多人会感到迷茫,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我们因为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职业目标的制定是需要从大学生个人价值观进行分析考虑的问题。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非常时期,往往会有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因此进行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对毕业后的计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对于第一份职业的期待,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这些选择仅仅局限在个人理想职业目标,缺乏对现实就业情况的了解,存在理想发展方向和现实形势不相符的问题,导致在实际

选择中的盲目、犹豫不决,不利于就业目标的实现。

大学生处于从依赖向独立、从学生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在这种氛围下,大学生择业的心态趋于“现实化”,这种“现实化”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很少考虑自己的理想、兴趣、特长、优势、潜力等自身条件。在一定程度上,这必将影响到大学生对将来职业的选择和未来人生发展的定位。我们应该更多地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找应对措施。首先是调整心态,在校学习期间增强兴趣的广度,善于控制和调整消极情绪情感,培养意识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韧性,正直坦率,谦虚谨慎,将择业观与人生目标联系。

由于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压力,大学生在踏上找工作之途后,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如何在就业中自我定位,就显得很格外重要了。

1.确立自身优势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对自己进行全面的分析,通过自我剖析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用己之长,避己之短,才能对自己的职业或岗位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自己的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和合理规划。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2.发现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明确选择方向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方向的选择应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即选择自己所爱的原则(你必须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是热爱的,从内心自发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的原则(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千万别当职业的外行),择世所需的原则(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和择己所利的原则(应该本着“利己、利他、利社会”的原则,选择对自己合适、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4.扬长避短

有的毕业生存在过分的自卑心理,总认为自己技不如人,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去比,因而不敢主动地推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成功人生的诀窍就是经营自己的长处!因此,在人生之旅上,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谋生的话,那后果肯定不会理想的,他可能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故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发挥自己一技之长。首先你不要过多地考虑这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能不能使你成名,而是应该把最能发挥你个人优势的职业作为首选,因为,你若能发挥自己的特长,钱是可以慢慢积累的;经营自己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而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大学生村官应这样自我定位 篇5

返回首页

了解最新考试资料

大学生村官应这样自我定位

观点.透视:

大学生村官自我定位要走好“三步曲”

大学生村官是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党政机关培养和储备来自工农一线后备人才的重要来源。大学生选择到村任职,必选做好自我定位,走好“三步曲”,才能实现锻炼成才的目的。

坚定理想信念,走好第一步。立志是人生之要、成才之本。大学生自愿选择到农村工作,就是立志要在农村这片广阔天地里干出一番事业。做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村官,第一步必须要有远大理想。这是大学生村官前进的方向,也是成功的保障。大学生村官如果失去了理想信念,就会迷失方向,空度年华,碌碌无为,荒废青春。因此,大学生村官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扛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困难面前不后退,挫折面前不气馁,压力面前不动摇,越是面临艰苦生活、复杂环境,越要坚定自己的人生选择,越要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越不能动摇理想信念。

坚持勤奋学习,迈出第二步。大学生村官基本上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农门,缺乏对农村社会的了解,缺乏艰苦环境的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大学生到村任职,必须学会取长补短,不耻下问,要充分发挥自己思维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接受新事物的特长,弯下腰来向农民群众学习,静下心来向书本学习,扑下身子向实践学习。特别要向当地农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学习他们的创造精神,学习他们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的优良品德,不断提高做好农村工作、服务农民群众、改进农业技术的实际本领。要在向农民群众的学习中,贴近农民群众,拉近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增强与农民群众的感情。

大胆探索实践,放开第三步。理想是实践的目标,学习是实践的基础。大学生村官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组织的认可,必须沿着既定的方向,将所学、所想、所思,付诸于鲜活的实践。大学生村官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要打头阵、挑大梁、攻难关、攀高峰,就要发扬年轻人奋发有为的冲劲、力争上游的拼劲和锲而不舍的韧劲,深入到农民群众家中,深入到田间地头,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说农家话,坚持从小事做起,从群众最需要的事做起,脚踏实地、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真心实意、竭尽所能为农民群众服务,努力成为农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放心人,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绩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

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大学生村官定位“三要三不要”

一要有志不要冲动。大学生村官有志干事值得肯定,但一定要冷静思考、周密运筹,不盲目冲动,具体应做到三个结合、三个不干,即:要与村里实际情况相结合、与上级发展要求相结合、与群众致富需求相结合,损害村子和农民利益的事不干、与本村发展思路不合拍的事不干,超出群众承受能力的事不干。

二要有为不要越位。大学生村官要有所作为,必须理顺四种关系,即:对群众是人民公仆,要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对村级班子是副职,要到位不越位,补台不拆台;对所在乡镇是一名村干部,要服从乡镇党委领导;对组织人事部门而言,作为一名到村任职大学生,要当好“村官”,先要做好“村民”。

三要有情不要徇私。大学生村官与村组干部一同工作,与村里群众一同劳动,结下真诚的友谊,一定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摆正公与私、理智与感情、少数与大多数的关系,摒弃“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庸俗权力观,坚决不动用村里公共资源为个别人谋取利益。

大学生村官在自身定位上应做到“五不走”

大学生村官身处农村一线,困难和挑战都不少,若想迅速适应农村的生活和工作,就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合适的定位,具体来说,应做到“五不走”:

生活上要围绕“不走读”进行定位。当前,不少大学生村官并不在农村居住,一些条件好的村官会选择在城区买房或租房,还有部分村官直接住在所在镇的办公楼里,更有一部分家在本地的村官干脆住在家里,形成了“走读”现象,其结果是影响了大学生村官与村两委以及村民打成一片,造成一种外来人的印象,不利于村官作用的发挥。所以,大学生村官就应该坚持吃住在农村,努力与农村的生活融为一体。

目标上要围绕“不走神”进行定位。如今,部分大学生村官根本没有把农村当成自己的舞台,而仅仅看成是“跳板”,因而在工作上存在糊弄推诿、得过且过的问题,有的干脆与村支书打个招呼,专职去备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研究生,要不就去帮家里经商或忙别的事,而这种“走神”现象无疑与大学生村官选拔的初衷相违背。作为大学生村官,要相信“艰难困苦、玉汝以成”,把精力集中到服务农村发展上,将农村作为自己的练兵场,练就吃苦耐劳的精神、统筹兼顾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技巧。

工作上要围绕“不走穴”进行定位。目前,不少地方的大学生村官事实上成了所在镇的“免费雇员”,一直被镇里借用。而村官有时又“欢迎”或渴望这种走穴,因为镇里对村官的考核和工作安排握有话语权,一旦借用,势必会给个说法。这样,就造成了人与岗长期脱离,村官对农村工作毫无帮助。因此,大学生村官要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大力借助农村平台开展工作,对镇一级的迎来送往和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可能帮助多一些理性对待,多从了解农村实情、促进自身实干的角度谋划将来,通过目前的服务和“牺牲”换来未来的长远发展。

学习上要围绕“不走形”进行定位。一些大学生村官在学习上存在着“实用主义”的倾向,什么对自己的发展有利就学什么,对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不去了解,对本地农村的相关规定不去掌握,对全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去关注,从而造成了工作上的“两眼一抹黑”。所以,大学生村官要有所为,就必须在学习上下功夫,围绕上级所讲、村民所想、两委所虑强化理论学习,当参谋、作助手、搞服务,切实发挥理论信息员、经验播报员、政策解读员的作用。

创新上要围绕“不走样”进行定位。谁都渴望将工作开创出新局面,但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和衡量创新性工作的利与弊,不能盲目、盲从、盲动,要避免拍脑瓜子决策或一窝蜂上马,事前针对创新的方式方法多多征求村两委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多多对比其他村的做法经验,做到心中有数、脚下有路、创新有度,切实保障创新工作不脱离设想的轨道、不走样。

方法.探索:

大学生村官正确定位要做到“三弘扬三找准”

首先,要弘扬志愿者精神,找准思想定位。大学生村官带有一定的志愿者性质,因此在迅速融入农村同时,先做好“村民”再当好“村官”,而且要树立长期扎根基层的思想准备。要摒除思想上自我定位过高、工作怕吃苦、依赖心理强等问题,不断地矫正自我,锤炼自我,在思想上自觉地把自己定位成志愿者,在工作和生活中大力弘扬志愿者精神。

其次,要弘扬主人翁精神,找准工作定位。大学生村官要有一种荣誉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肩负责任。要以主人翁的姿态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协调好周围的关系。要摒弃被动应付、得过且过、跟班辅助思想,要弘扬主人翁精神,在工作上自觉把自己定位于基层工作者,做到身处基层更要心系基层,把自己的远大抱负与农村一线的实际相结合。

最后,要弘扬初学者精神,找准生活定位。弘扬初学者的学习精神,通过向书本、网络学习科技、法律、政策、方针等方面知识;通过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学习业务知识和基层经验,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各方面能力。要正确处理和利用好业余时间,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做一个有品味的大学生村官。

找准定位做好十种角色 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一要当好农村政策宣传员。要认真学习、准确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将这些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宣传资料、口头讲解等方式使群众明白和领会,并将其作为自己干事创业的行动指南,引导群众依靠政策发展致富。

二要当好发展经济助推员。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利用自己文化水平高、市场意识强的优势,立足本村实际,积极申报有特色的创业项目,认真筹备,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推动农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要当好党建活动组织员。要以创建“优秀党支部”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党建创优活动,以党建促稳定、促发展,发挥好党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高他们的理论素养,使基层党员干部成为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

四要当好文明生活传播员。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横幅及标语等形式,引导群众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赌博等陋习,抵制邪教势力侵蚀,净化农村风气;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和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传播乡风文明。

五要当好环境卫生监督员。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我们要自觉担负并认真履行环境卫生“监督员”职责,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文明卫生公约等村庄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卫生评比制度;经常化组织群众性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开展卫生保洁评比竞赛,使群众自发参与环境卫生的清扫和保洁,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传染病防治工作,广泛宣传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知识。

六要当好科技信息推广员。首先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带头学好一两门实用技术,并将其传授给村民,并且收集整理最真实、可靠、适用的创业项目和技术方案,按照农户+协会的模式,大力发展推广;利用农家书屋和远程教育平台,组织群众学习致富信息和实用技术。

七要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在积极宣传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充发挥自己在群众中威望高、办事公道的优势,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发现苗头性问题,应主动上门进行化解,掌握不稳定因素,要及时制止,并上报镇综治委。防止不稳定因素滋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八要当好远程教育播放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基层党建、农民发展致富方面的信息资源优势,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通过远教平台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学习农村实用技术,使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群众长期得实惠,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意识和本领,更好地发挥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带头作用。同时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和档案的收集整理及记录等工作。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九要当好中心工作突击员。及时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接收速度快的优势,认真学习,当好学习实践活动的“辅导员”,使学习活动在基层不走样,效果不降低,积极协助并督促村两委抓好整改落实,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使群众切实感受到学习实践活动带来的实惠。

最后要当好农家书屋管理员。保持活动室的整洁,管理好公共财物,当好农家书屋的“馆长”。制定农家书屋管理制度和借阅制度,完善服务功能,定期向村民和学生开放,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村文化环境,充分发挥农家书屋在农村文化建设的抓手作用、在农村精神文件建设的主阵地作用和帮助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作用。

大学生村官抓好自我定位应树立“四种”意识

一是学习意识。大学生村官要始终坚持学习,尤其是要学深学透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虚心向基层干部群众学习,汲取农村基层一线的智慧和力量,做到先当“村民”后当“村官”。当前就是要紧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认认真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积极学以致用。

二是责任意识。面对千头万绪的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要充分认识到“村里的任何小事里装着都是大责任”,本着对群众和组织高度负责的原则,积极弘扬“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精神,在全面参与和负责村两委会的各项工作中做到持之以恒,真正养成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三是发展意识。大学生村官要牢固树立发展农村经济、带领群众致富作为第一要务的观念,努力在深入调研、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利用自身在知识、观念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当好参谋与助手,踏踏实实协助村两委发展现代农业、培养新型农民,推动村庄发展。

四是奉献意识。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带有一定的志愿者性质的大学生村官,要积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满怀为民和感恩之心,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实事、小事做起,热忱帮助群众排忧解难,在真情奉献与服务中不断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经验.交流:

大学生村官自我定位应突出“三个方面”

作为大学生村官,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应该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把握好自己。基层干部的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老百姓的思想意识相对落后,基层还存在着一些坏的风气。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我们一定要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把握好自己,不要被一些坏风气同化了,相反我们还要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群众,努力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广阔的农村大地。

二是突出当个好学生。我们从开始会说话就到了校园里,学习了十几年,都是在学理论,真正的社会实践缺乏,更不用提基层工作实践。基层干部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基层的百姓则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在村级管理、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事务这些方面,我们要努力向当地干部学习、向老百姓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是突出做个好帮手。大学生村官要积极、不畏劳苦地协助村里的干部做好一切工作,要接触基层的各个方面工作,全方位地了解基层和学习基层工作方法,并融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力所能及地提出建设性方案,把自己培养成基层工作的多面手。同时,我们更要做好村两委干部和群众的好帮手,用自己的知识,促进科技、法律和文明之风在农村传播,为建设富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大学生村官在角色定位上要争作“四种人”

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肩负着党和人民的深切希望,大学生村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上各显其能、尽展风采,着力做好新农村建设中的“四种人”。

做基层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到村任职大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年轻、有文化、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和适应工作环境快的特点,深入到群众当中,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村和农民生产生活状况,时刻关注广大群众的所想、所愿和所盼。要充分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广大群众服务,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脚踏实地地为广大群众做好事,办实事。

做农民创业致富的领路人。大学生村官要增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注重发挥自己知识层次高、眼界宽广、信息灵通等优势,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服务。努力寻找农村脱贫致富的最佳项目,通过自己领办、创办一些种养加工等方面的经济实体或帮扶一些农村能人大户做大做强等办法,利用这些创业典型的示范效应,影响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创业致富奔小康的队伍中来,以早日实现经济薄弱村脱贫致富的目标。

做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在工作中要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要大力发扬敢闯敢试精神,积极投身基层,接受基层艰苦生活的考验和锻炼;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尽快熟悉农村情况,从最受农民欢迎的具体事做起,要把自己作为农民的一分子,虚心向农民学习,与农民交朋友;要通过艰苦的工作环境和处理复杂的农村工作不断地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知识全面、本领过硬、群众信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整理by啊木 QQ:907208006 最新全国各地公务员考试资料尽在淘宝http://60264610.taobao.com 做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要认识到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同时也是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迫切需要。大学生村官要深刻领会各级党委的良苦用心,深刻理解到村工作的重要意义,珍惜人生难得的机遇和挑战,把农村作为施展才华的大舞台,砺练人生的大学校,实现抱负的主阵地,做到个人理想与实现人生价值相结合,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做好本职工作相结合,真正从思想上融入群众,融入环境,融入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不断为推动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关于大学生自我定位的调查报告 篇6

——以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为例

调查背景

乔治?肖伯纳有过这样一段名言:“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职业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职业既不像家庭那样成为我们出生后固有的独特的社会结构,也不像货架上的商品,可以供我们随意挑选。它更像一位朋友或一位合作伙伴一样。既存在,又不一定在眼前;与其结识不乏机缘,但更需要自我的设计和自我的奋斗。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为自己职业发展着想,大学生们有必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确定自己能干的工作也即优势所在,明确切入社会的起点,其中最重要的是明确自我人生目标,即给自我定位。自我定位,规划人生,就是明确自己“我能干什么?”、“社会可以提供给我什么机会?”、“我选择干什么?”等问题,使理想可操作化,为介入社会提供明确方向。

调查目的(意义):

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在校大学生的自我定位趋势,帮助大学生正视自己的现在,不断完善自己; 向学校提供相关信息,校方可以“对症下药”,更好地引导大学生,促进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

调查对象: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 调查的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调查

调查计划:

1,确定调查的主题;

2,设计好调查方案(内容、目的及调查对象);

3,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话题;

4,实施调查(发放、回收问卷,进行实地调查);

5,整理、统计、分析;

6,撰写调查报告;

7,对报告进行完善和修改;

调查内容

1.明确自身优势

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能力大小,给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这就需要进行自我分析。通过对自己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自身,根据过去的经验选择、推断未来可能的工作方向与机会,从而彻底解决“我能干什么”的问题。只有从自身实际出发、顺应社会潮流,有的放矢,才能马到成功。要知道个体是不同的、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找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并发扬光大。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让自己的才华更好地为招聘单位所识;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绝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

(1)我学习了什么?在学期间,我从学习的专业中获取些什么收益;参加过什么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和升华了哪方面知识。专业也许在未来的工作中并不起

多大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自身的职业方向,因而尽自己最大努力学好专业课程是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可否认知识在人生历程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会得到满意的结果。

(2)我曾经做过什么。即自己已有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如在学期间担当的学生干部,曾经为某知名组织工作过等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就及经验的积累,获得过的奖励等。经历是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往往从侧面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潜力状况,因而备受招聘组织的关注,同时这也是自我简历的亮点所在和重要组成部分,绝对忽视不得。对一应聘者来说,经历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许多事情只有经历过,才可能有深刻体会。判断一个人的才能,只有在实践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其长处与不足。

(3)我最成功的是什么。我做过很多事情,但最成功的是什么?为何成功的,是偶然还是必然?是否自己能力所为?通过对最成功事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自我优越的一面,譬如坚强、果断、智慧超群,以此作为个人深层次挖掘的动力之源和魅力闪光点,形成职业规划的有力支撑;寻找职业方向,往往是要从自己的优势出发,以己之长立足社会。

2.发现自己的不足

(1)性格的弱点。人无法避免与生俱来的弱点,必须正视,并尽量减少其对自己的影响。譬如,一个独立性强的人会很难与他人默契合作。而一个优柔寡断的人绝对难以担当组织管理者的重任。卡耐基曾说:“人性的弱点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正确的认识,认真对待,尽量寻找弥补、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趋于完善。”因此要注意安下心来,多跟别人好好聊聊,尤其是与自己相熟的如父母、同学、朋友等交谈。看看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与你的预想是否一致,找出其中的偏差,这将有助于自我提高。

(2)经验与经历中所欠缺的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由于自我经历的不同,环境的局限,每个人都无法避免一些经验上的欠缺,特别是面对招聘单位纷纷打出数年工作经验条件的时候。有欠缺并不可怕,怕的是自己还没有认识到或认识到而一味地不懂装懂。正确的态度是:认真对待,善于发现,并努力克服和提高。

3.进行社会分析

(1)社会分析。社会在进步,在变革,作为即将出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应该善于把握社会发展脉搏。这就需要做社会大环境的分析: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自己所选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中的变化情况,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市场占有及发展趋势等;对这些社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有助于自我把握职业社会需求、使自己的职业选择紧跟时代脚步。

(2)组织分析。这应是个人着重分析的部分,组织将是你实现个人抱负的舞台,西方关于职业发展有句名言“你选择了一个组织,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特别是现代组织越来越强调组织文化的建设,对员工的适应生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应对你将寄身其中的组织的各个方面做详细了解: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只有两者之间拥有较多的共同点,才是个人融入组织的最佳选择。

(3)人际关系分析。人际关系分析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将与哪些人交往;其中哪些人将对自身发展起重要作用;工作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上下级、同事及竞争者,对自己会有什么影响,如何相处、对待等等。

4.明确选择方向

通过以上自我分析认识,我们要明确自己该选择什么职业方向,即解决“我选择干什么”的问题,这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职业方向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方向的选择应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即选择自己所爱的原则(你必须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是热爱的,从内心自发地认识到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热爱它,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做出一番成绩),择己所长的原则(选择自己所擅长的领域,才能发挥自我优势,注意千万别当职业的外行),择世所需的原则(所选职业只有为社会所需要,才有自我发展的保障)和择己所利的原则(应该本着“利己、利他、利社会”的原则,选择对自己合适、有发展前景的职业)。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篇7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角色定位

(一)发挥共青团干部队伍优势,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正能量

大学生处于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过渡的特殊群体,往往会根据自我需要、价值追求对某项活动产生是否接受或接受效果是否明显的内在依据,同时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多维度的观察、评价与思考,从而获得不同的心理体验,产生不同的心理需要。这些不同层次、不同指向和不同强度的需要都将作为一种驱动力[1]。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就是驱动力的现实显现。原因在于大学生成长阶段的生活体验、价值判断和社会透视能力,尚达不到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往往根据就业过程中的阶段驱动力去选择,因此出现考公务员热,宁愿留在大城市沦为“蚁族”,也不愿意到基层一线或艰苦偏远地区就业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诚然,大学生就业的“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与“城市与农村,大城市与小城市之间的劳动力市场存在着二元分割,工作发展机会,薪资福利差距较大”[2]有关系,但同时也反映出大学生在就业中的驱动力和价值观念尚存在着偏差。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种现实存在,而媒体对于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供需矛盾、性别歧视、考公务员热和“蚁族”现象的过渡关注和渲染,使得本来对择业就困惑重重的青年学生更加辨识不清方向,更无从谈起从社会学的角度将个人择业和发展与社会结构问题相联系。因此,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驱动力和认知偏差尚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正能量。

高校共青团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繁荣校园文化的重要工作部门,一方面可以发挥团干部队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运用新媒体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在交流和沟通中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传递大学生就业正能量;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干部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者,在活动的设计中融入传递大学生就业观念正能量的思想,并依靠自身的工作队伍网络,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扩大活动的受益面。

(二)整合有效资源,服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优势不在于能够提供多少岗位,不在于能够筹集多少资金,更不可能出台多少政策……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最根本的是在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和竞争力方面下工夫。”[3]因此,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进程中,需把握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服务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如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结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构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并将其分为五个维度,即基本胜任能力、沟通能力、适应能力、群体效果和影响能力,基本胜任能力维度涵盖阅读、写作和计算,沟通能力维度有听说能力,适应能力维度包括问题解决和创造性思考,群体效果维度指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和协商能力,影响能力维度表述为理解组织文化和分享[4]。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已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众多高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明确了自身的发展定位,如建设高水平一流大学、建设研究型大学、建设研究教学型大学的目标,但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人力资源市场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对于满足社会需求和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模型缺乏系统的构建。因此,高校共青团应针对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特点,协同学校相关部门,有效把握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将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校园品牌文化活动为载体,在提升学生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的同时,锤炼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大学生素质拓展项目,培养学生的抗压和抗挫折能力,形成坚毅人格品质,整体提升学生就业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学生的就业愿望、满足社会需求和实现自身人身价值的有机协调统一。

二、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路径

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不应该被当成高校共青团的新工作和新任务,而是既有工作的一种延伸和拓展,是能够结合高校共青团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育人功能的。因此,高校共青团理应发挥自身组织严密、队伍齐整、载体丰富、平台充足的优势,依靠校园文化活动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助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扎实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彰显人生价值,在具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工作规划指导下,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工作中发挥优势、凸显功能、强化作用。

(一)着力实施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工程

大学生素质拓展的目标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以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核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全面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引领和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夯实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所要求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增强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据调查[5],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为用人单位看中的基本素质为知识素质,达到了90.3%,思想品质中分别为勤奋敬业精神(91.9%)、职业目标的专一性(84.9%)、团队协作意识(79.4%)。高校共青团是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校园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对在校大学生基本素质的提升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部、团中央明确提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6]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具有提高学生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助力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育人功效。因此,高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梦为主题,以新媒体方式为活动的传播媒介,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素质要求,精心培育,打造精品,树立品牌,追求特色,开展以体现大学生时代精神、思想品质、文化修养和团队协作意识的系列品牌活动,如文化艺术类讲座、展演、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展,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和竞赛作品,“三下乡”社会时间和志愿者服务等。通过活动的熏陶、濡染和启迪,形成和发展大学生在行为规范、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隐性内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展现自身的良好形象和气质,提升学生的组织协调、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创新实践等外显性基本素质和能力,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

联合国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到:“毕业生将愈来愈不仅仅只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7]“每一位掌握了创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学生,能够对任何工作环境产生重大价值。”[8]团中央在《关于和加强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促进青年创业就业,应着力从创业就业意识教育、创业平台建设、创业就业服务、创业园区建设和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五个方面构建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实现资源整合、工作融合和力量聚合,推进共青团促进青年创业就业。

作为高校共青团,应该按照团中央的工作要求,把握自身的工作任务和角色,着力协同学校开展相关部门开展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建设创业师资队伍,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等内容。而自身则在搭建大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上下工夫,开展系列的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遴选,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创青春”移动互联网创业专项赛、“创业吴江”青年精英创业大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通过创业大赛融入创业氛围;同时开展大学生创业技能培训,整理和完善大学生创业项目信息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相应的支持。校内以大学生模拟创业园为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对于较为成熟的项目,请校内外大学生创业导师进行规范指导,依托高校或地方的国家大学科技园或大学生创业园进行项目的孵化;同时,发挥大学生知识优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进行网上创业。通过系列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技能,进而推动大学生就业工作。

(三)扎实推进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

大学生就业难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人力资源在劳动力市场上分布不均衡,因而出现了部分岗位供求过剩和基层岗位人才难觅的现实存在。因此,引导高校毕业生将目光从一线城市、竞争激烈的岗位转入基层一线,对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缓解社会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国家部委联合推进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上述四项项目中有三项是团中央主导或协同推进的。作为高校内部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推进的共青团,除对政策的解读和广泛动员之外,还应在思想引导、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挖掘。

大学生就业自我定位 篇8

新就业形势大学生辅导员角色定位一、引言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中的特殊群体,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更加熟悉大学生的情况,而且更容易和大学生进行沟通,在参与就业指导工作方面有着更加明显的优势,因此,需要他们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

二、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辅导员的主要作用

首先,当前大学教育的普及化,使得高校毕业生大军数量非常庞大,人才供需的矛盾依然存在。正是大学生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势,使得他们不得不面对由“天之骄子”突然到就业压力的转变,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此时就需要辅导员的介入,对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心态进行指导和纠正,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同时,辅导员还能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渠道,并通过亲自对大学生进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的传授以及面试礼仪的讲解等,以提升他们在就业中的择业能力。同时,辅导员还可以帮助大学生对就业单位进行甄别,并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就业单位。

三、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新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宣传者

就业是许多大学生都要面临的一道人生关口,而如何能够让大学生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使之不仅能够符合国家的规定,而又不和个人理想的实现相冲突,也即是将个人的就业和国家的需求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就需要成为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宣传者,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的指导。具体来说,大学生辅导员一方面需要积极向毕业生宣传党和国家的就业方阵、政策以及与就业政策相关的人事制度,使他们能够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进行相应的择业活动,另一方面还需要结合当前个人、行业与国家的需求形势,让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当前的供需情况以及专业发展前景,使其可以及时对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整。

2.大学生择业技巧的指导者

根据目前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若要完成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就不可避免要接触到社会,在与社会人的联系和交往过程中,需要对人际关系进行处理等,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技巧就显得非常关键。而辅导员更应该发挥自身的作用,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求职准备,比如,如何进行笔试、如何有效地推销自己、如何与用人单位进行面谈等,使得毕业生能够掌握应聘、面试、礼仪的技巧等,避免大学生因为缺乏技巧而遭遇的求职障碍,继而帮助他们提升求职就业的成功率。

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者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指个人根据对自身的主观因素以及客观环境的仔细分析,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进行确定,并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以及教育计划,以及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自从他们进入到大学之后,就需要着手进行职业生涯的规划,并需要将这一过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之中,同时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辅导员主要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常情况下,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职业观、价值观、职业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通过辅导员的科学分析,使大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业素质,在综合考虑社会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地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

4.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和者

由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对于就业目标的实现也有着直接的关联,尤其随着面对着当前新的就业形势到来,大学生更容易出现主观上的不稳定性、不成熟性,再加上其他客观因素的制约,更容易使他们在择业时产生矛盾的心理。而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最好的“朋友”,非常熟悉大学生的专业水平、特长优势、就业意向以及心理特征,等等,能够更好地对他们的该种心理进行调和。辅导员可以在高度负责的态度喜爱,运用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有效的调试和疏导,帮助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充分的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以最终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从而以健康的心态参与到职场的战场竞争之中。

四、结束语

总之,目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人才供需之间的矛盾,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大学生辅导员作为长期工作在大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特殊群体,更加了解大学生的情况,而且更加便于和他们之间展开沟通。因此,若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就业指导中,并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中元.就业指导视阀下高校辅导员的职能错位与角色定位[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7,(02):16-17+21.

[2]朱冬梅.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与作用发挥[J].文教资料,2009,(36):154-156.

上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张丽莉社会实践观后感下一篇:仓储物流的现状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