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之公园

2024-09-12

景观设计之公园(精选12篇)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1

一、现状概述及分析

1、区域位置分析

秋思园位于 XX 市的中间部分, 是在市文化用地和建设局旁, 是唯一的一个公园。

2、场地现状分析

根据对方提供的规划设计条件,公园的用地面积约为 1200平方米(不包括公园 门口专用停车场 , 东至建设局办公用地, 西至文化馆用地, 整个用地比较完整。公园实际的规划用地面积约为 1200平方米。其中有体育娱乐中心 , 和老年活动地 区的蒙古包 , 还有小孩子的乐园 —— 儿童乐园.每一处地方都是按照其所有的要求 来的,按照低挖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的,进行规划全园。

3、周边环境 公园西临文化馆用地,南临城市主要道路,东部与建设局办公 用地相邻,其他部分与城市道路相邻,其中该地的中部有着一条河流。其中,公 园东北角的住宅区将会对公园产生直接影响。此外, 在基地内还可以看到远处城 市的高层建筑。详见 “ 现状图 ”。

4、现状分析 根据公园的区域位置、场 地现状和周边环境, 在规划设计之前对基地的用地适宜性、使用者人群、公园对 外交通和外部视觉景观等做出了详细的分析, 以便使公园规划功能合理健全、景 观优美并与城市环境有机结合。

东北部的建筑群将按照设计的需要进行拆迁, 由于没有任何的历史意义, 而且这 样的建筑群让人感到杂乱的情绪, 使人感到厌恶。至于河道我们按照设计的需求, 进行扩展延伸的地方, 我们将挖河成湖, 源头和河尾只是将改建, 其他没有改变。原来的梨园我们将实行保留,但由于需要,我们也将把它铲平,改做其他用。至 于此地中的农田, 我们也将其改掉, 不保留, 因为保留我们的公园将会是一片湿 地,所以为了减少工作量把它改做其他。

二、规划社计依据 1.秋思园规划设计条件书。2.1:1000场地现状地形图。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CJJ48— 92。4.关于秋思园规划方案的修改意见以及变更规划用地边界的通知。5.关于同意秋思园规划最终方案。

三、规划目标(公园性质

根据上述分析, 本规划将秋思园定性为具有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城市和满 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综合性城市开放空间。

四、规划原则

1、场地性原则:体现场地的原有的内涵和特色。

2、功能性原则:满足市民休闲、娱乐、游览的需求。

3、生态原则:强调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

4、经济原则:充分利用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考虑公园的经济效益。

五、总体设计思想

秋思园是开放的城市空间, 它是线索也是故事, 讲述了人与自然的交流、人与人 的交流以及人与城市的交流。它以特殊的符号、场景、实物和空间来使人、城市、和自然融为一体。

人与人的交流,人与自然的交流:

特别按原有线路修建了一条公园景观主路, 把拆迁住房的红砖经过处理作为该路 面的主要铺装材料。路两侧按现状条件和规划意向的不同分别布置了三个场景, 展示在该地区生活工作的人的历史遗迹。

在一些比较悠远的地方建了老年的活动区, 用蒙古包的形式出现, 同时该处也是 公园中一个集中的休闲、娱乐和交流空间。

在某些地方可以用做烧烤的好地方, 绿地占据了主要地区, 可以和朋友们在一起 观光和娱乐, 称的上为一个好地方。

2、功能性 — 功能合理的综合性市级公园(人 与人的交流

(1开放性城市公共空间

规划中, 公园设围墙和大门, 及次入口和专用入口, 通过对不同性质空间的特殊 处理来达到吸引人流和限制人流的作用,并方便管理和游览人员的出入。

(2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需求层次的使用者的需求 通过对场地现状和 使用者人群的分析,规划的秋思园功能有以下几方面:体育活动、休闲:以体育 活动场地、器械等来满足康体休闲活动的需要。与水相关的系列活动:满足划船、钓鱼、戏水、科普教育等活动的需要。综合性活动:提供观景展览、烧烤、餐饮、喝茶、晨练等活动的场所和设施。

3、生态性 — 尊重自然过程,因地制宜(人与自然的交流

(1 充分利用场地的特殊位置和现状条件, 在场地中部规划大面积水体、湿地、强化该公园在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

(2利用地形将驳岸完全自然化,将道路在需要时做成栈桥,人在芦苇丛、花 丛、树丛中行走。

(3充分利用乡土树种,强化生物多样性,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4、经济性

(1充分利用原有地形、植被、水体和拆迁建筑物,力求减少工程量和造价。(2在材料的运用上力求经济美观相结合,在环境维护中力求减少维护费用。(3通过经营性项目如:划船、卡丁车赛车等增加经济效益。

六、总体布局

1、功能结构

根据场地特色、使用者活动内容、公园周边环境及公园对外交通等情况, 将公园 分成五个大的功能区:(1娱乐休闲区

根据 XX 市规划局提供的《秋思公园规划设计条件书》的要求,在公园西北部, 以双悦亭为核心,有占地面积约为 100平方米的娱乐休闲区。在主入口的附近, 人们可以在很累的情况下, 在期间可以自由的进行娱乐, 由于双悦亭是古典的建 筑, 可以在那里思考许多烦心的事, 想通了事情就可以继续的向前走了。可以说 这里也是人们散心的好地方。

用于住宅开发用地用掉了居民最方便使用的原公园用地的东北部, 所以位于公园 西北部设置少量体育设施, 形成娱乐休闲区。里面有不少的体育设施, 还有的是 广场中心有个游泳池, 可以进行水上的娱乐。如果游泳池不够的话, 在另一个娱 乐区有更广泛的水上游乐场,可以让人们游的更欢。

(2儿童游乐区

位于公园入口相对的部位,由广场群、大型疏林草地组成,是人流最为集中,儿 童进入公园很容易可以找到的一个区域。中间有小孩子玩的卡丁车赛车场, 蹦蹦 床,儿童练胆活动园,等等的娱乐项目。在该功能区南部,设计了一系列与公园 南北轴线相呼应的城市观景林带。公园整体结构受到破坏的影响;强化儿童游乐 区 的突出地位;同时,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冲击和空间体验。其间还有进行密林设计, 可以让带孩子来的家长或是爷爷奶奶们进行休息、看孩 子。可以双方面间顾,和乐不为。

(3水上活动区

位于公园南部,以曲折有致的水面(起蓄洪作用为核心。周围以堤、岛、港、河湾、码头、栈桥等围绕,形成各种形态的水景和植物景观,满足划船、钓鱼、探险、野餐、烧烤和湿地景观观赏等多种需求。详见 “ 功能结构分析图 ”。

(4老年活动区

老年活动区是位于东面的次入口附近的地方,那里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 不会很吵闹, 很适合老年人来此进行娱乐休息。其建筑主要为蒙古包的形式来突 出。老年人与人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了, 但由于儿女都没有空去陪伴他们, 所以用 蒙古包的形式来突出,可以让所有的老年朋友一起聊天,下棋 …… 欢乐无穷。(5最后说的是最南部的休息区。游至全园,有点累了,刚好这里可以是休息 的最好地方,在休憩之余,我们还可以在这里烧烤,垂钓,等等的娱乐,观赏着 风景。这里也是全园绿荫最好的地方。

2、景观和空间格局

本公园的景观格局和空间格局可以概括为以直线形和弧线形景观轴贯穿起来的 空间系列。

3、景观视觉分析(1对外(城市视线的开与合

公园四周视线有开有合, 体育娱乐休闲区在视线和空间上半开放;有一次入口对 新开河视觉完全开放;老年活动区和一体育娱乐区则通过地形和植物加以围合。(2内部视觉体验的多样性

景观轴同时也是视线廊道。空间的闭合与开放, 场景的不同, 动静的不同等都给 人以丰富的视觉享受。

(3借景和框景 远处城市高层建筑群会成为公园的借景和对景,而主要园 路则成为一个景框, 从而和水体形成一系列的观景平台, 透过主要园路, 可以远 远地看到建设局的高楼群, 从而将城市景观引入公园。此外, 在综合活动区内规 划的城市观景林带也极大地强化了这种关系。

4、道路系统规划(1道路系统

弧线形景观路:也即是公园环路,规划路宽为 5米。为公园主路,沿公园边界内 布置,自由舒展,连接和贯穿各功能区和多个景观(功能节点,该路在住宅开 发用地中作为主路使用。是一条供市民散步和慢跑的道路。在部分地段做成堤、桥。局部道路加宽可以通行机动车。

方便游人快速抵达各景区和景点。路面铺装较为独特(砖铺地面, 铁路及步行路 结合等。次要线路:宽为 2.5米,个主要园路里分出来,绕至个景点,可以从 一景点走至另一景点。在连接中有水便以栈桥的形式来完成。

广场式林荫道:将道路宽至 10米,以广场式铺装和大树种植形成林荫路与林荫 广场相结合的道路形式。在住宅区内做成绿色通道, 以保持公园与外部的良好联

系。小径(直线形和自由式 :路宽 1.5米,连接各景点。栈桥:宽 2.5米。一高 架栈桥斜穿水面, 轻盈活泼, 局部柳枝夹道, 与高架铁路的恢弘稳重形成鲜明的 对比,并方便易达,是水中的观景走廊。而斜伸入水的小栈桥则是钓鱼、观景的 好去处。

(2广场

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入口设置入口广场。运动场、儿童游戏场与林下广场相结合。宗教广场则做成圆的坏绕形状,形成广场系列。

(3停车场

在公园主要入口公两侧设置战地约 0.8公顷的专用停车场。其他入口则在林下布 置小型自行车停车场。

5、对外交通和内部游览分析

为了便于开放式公园的管理, 本规划根据人流来向分析, 将入口分成主入口、次 入口和一般入口,公园周边规划成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在交通上 ,通过地形 变化、植物种植和水体分隔等来阻止游人随意进入公园。

6、种植规划

植物种植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针阔叶混交林以樟子松、雪柳为主体树种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分布在个 景点周围以及其他用以分隔空间的区域内。

(2城市观景林带以新疆杨为主体树,强调其挺拔的姿态。(3行道树以黄檗、臭椿为主体树,结合道路所在地区景观进行布置。

(4广场庭荫树以黄檗为主体,遮荫和观赏性相结合。

(5滨水植物以柳树为主体(乔木的湿生植物区,以丛生柳树、芦苇、白茅 为主体,配以观赏性湿生、水生植物如千屈菜、鸢尾、荷花、睡莲等。

7、水系格局

分为自然式水体和人工水体。

在场地西南角用暗管(必要时用水泵将新开河河水引入。沿长大铁路挖水渠, 将水引到场地个部, 再经大水面从水体西北角最低处流回新开河。该水体系人工 开挖,起蓄洪作用。该水体可部分深入到住宅开发用地种。采用自然式堤岸,沿 岸水草丛生,形成生态型的湿地景观。

此外, 在某些广场等分别设计了小型的人工水景。有旱喷泉、涌泉、滚水、溪流、池塘等供人观赏和儿童戏水。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2

关键词:体育景观,景观设,功能空间,低碳

0 引言

当前人们越来越崇尚健康休闲的生活方式, 渴望在轻松的氛围、优美的环境中抛开压力, 自由的放松。体育公园正是顺应这种潮流, 为全民健身活动及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又推动城市整体形象的提升。

体育公园:“一种既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体育运动设施、又能供市民进行各类体育运动竞技和健身, 还能提供良好的游憩环境的特殊公园。”[1]该类公园能够有机地结合绿地与运动, 不仅为人们提供自然、舒适、优美的运动环境, 而且对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环境生态效益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正适合现代城市的需求[2]。

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展开, 并且作为2015年第一届青运会武术套路项目的比赛场馆;体育公园的建设势在必行。在这一背景下, 本项目组成员对连江县体育公园建设进行景观绿化设计, 为人们提供一块园林生态运动空间, 同时也为中小型城市体育公园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1 项目概况与现状分析

1.1 地理区位及用地概况

连江县体育公园项目包括体育场、综合馆、游泳馆及二集中体校, 规划选址于火车站北侧、站前大道西侧, 总用地面积197335m2 (折合296亩) , 总建筑面积57675m2。该项目建筑容积率为0.26, 建筑密度为23.9%, 绿地率为30%, 绿地面积59201m2 (图1) 。

场地距东南侧动车车站直线距离为3.5公里左右, 距西北侧高速出口距离约为10公里, 距县城中心为8公里左右, 区位交通便利, 方便可达。

1.2 问题分析

通过对连江县城市建设相关资料的了解以及对体育公园用地现状的详细调查分析, 总结了景观设计需要解决四个主要问题:

1.2.1 场地西侧为含光寺, 场地景观设计如何能和含光寺获得有效的景观呼应关系, 同时如何延续场地本生的文化脉络?

1.2.2 基地范围北侧毗邻敖江, 上位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将北侧滨河用地定义为G1城市级绿化用地;如何在景观设计时实现北侧优质江景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2.3 上位规划的用地布局中, 场地东南侧用地为城市级仓储用地, 远期势必多为大型货运聚集地, 环境品质相对较低;场地通过景观手法如何实现对外围影响的屏蔽和对园区内部景观品质的提升?

1.2.4 场地南侧的用地远期将作为居住用地, 站前街和场地南侧道路的交通压力较大;未来场地除了赛期的使用强度, 景观设计应考虑更多的是常情况下本地居民的休闲健身活动使用。

2 总体构思与设计理念

2.1 总体构思

“活力、共享、绿色、延续”策略。

反映时代的面貌, 带动周边场地的价值。公园应该成为城市的一块绿色的斑块, 应是敖江绿带在城市中有效的延伸。作为城市公园的本质应该是有一种共享的场地精神, 应包容周边的一切, 使公园的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公园作为城市的的职能体, 应该充分尊重城市的脉络, 延续场地的文脉。

为了体现体育特色和连江特色, 在部分功能区中适当融合一些体育文化元素, 将其分散、穿插、融合在各个绿地当中, 以提高公园的文化内涵。采用“生态绿心”的思路, 在场地四周布局密集的高大乔木林形成一个“绿色生态环”, 将体育公园坐落在城市森林中, 营造其生态形象。

2.2 设计理念

体育公园要注重“参与性”, 注重通过对体育文化的表达来传达体育文明。创造多样性的生境, 营造多样的植物群落, 并把人的活动隐于绿色中, 努力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公园从市民的享用角度出发, 提供多种体育活动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 创造丰富的空间, 构筑休闲运动平台, 满足市民游憩、活动的多种需求。

体育公园的特色是“运动”。因此, 景观设计中应充分体现体育公园运动特色, 为各年龄层次的市民提供运动的场所和配套设施,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融合体育文化, 创造出运动的特色。在城市公园中进行积极的体育运动, 能使人们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获取生理和心理的平衡。

同时在体育公园景观设计中, 广泛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概念, 从造同材料的选择、碳汇林的营造、后期的维护成本等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突出低碳、绿色、环保、节能的设计理念。作为体育为主题的公园, 公园形象的提升源于生态环境的美, 公园主题的表达源于对体育文化的诠释, 创造出具有体育文明的公园景观意境。

3 总体布局与景观设计

根据功能性, 将公园分为主题景观广场区、绿色康体健身区、轴线水景景观区、北侧入口景观区、城市休闲游憩区、南侧入口景观区及停车场区域。

景观设计主题为:活力“绿岛”;城市绿肺, 活力之环。

因此我们在设计上通过代表连江沿海多岛的地域特点、奥运的五环元素、代表活力的红飘带、动感音乐旱喷, 形成具有代表连江特色的体育文化公园 (图2) 。

活力绿岛的布置即有效的解决赛事疏散与非赛事的休闲相结合, 同时丰富了场地的空间结构, 营造多样的生态环境空间, 增强市民的停留与休闲, 又有效的与建筑呼应, 达到国家倡导的绿色生态理念。

提取文脉元素, 创造独特的景观风貌, 使活力能更加与体育健身的主题要素所契合, 不单单从功能与景观效果对场地进行提升, 更加可以从文化层面强化场地精神, 提升场所归属感, 让连江体育公园成为连江新城的一张崭新名片。

4 五大特色

4.1 绿地系统

绿地系统优势:活力绿岛的布置即有效的解决赛事疏散与非赛事的休闲相结合, 同时丰富了场地的空间结构, 营造多样的生态环境空间, 增强市民的停留与休闲, 又有效的与建筑呼应, 达到国家倡导的绿色生态理念。

4.1.1 分散式的绿地设置方式, 溶解了硬化面积过大的广场, 使绿地的边缘效应增大, 为场地提供了均质化的绿化空间。

4.1.2 绿地不仅是对体育公园的服务, 更加是对周边居民的服务, 使其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首选去处。

4.2 铺装系统

绿色的“岛屿”浮在层层的水波之中, 设计元素取材于枯山水景观;铺装效果不单单体现了现代感的场地景观, 更加有设计内涵及景观趣味。北部区域形成多元化的活动场地, 如羽毛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及儿童活动区等;另外构建一条康体慢跑道, 连接所有活动场地, 在完善可达性要求的前提下, 突显全民抗体健身的运动诉求。

4.3 水体系统

多样化的景观水景, 安静的水面、雾化的景观、活力的喷泉, 矩形的轴线对应了西方的含光寺古塔, 水面像一面镜子将远处的古塔倒影在水面之中;夜晚五颜六色的喷泉提升着连江的活力。

生态湿地:北部区域形成的生态化湿地是场地外的滨江绿地有效的延续, 同时采用中水回用的方式, 结合湿地净化打造生态景观水景。设计力求将自然环境景观融入场地之中, 结合周边的运动场所, 让人们在运动健身的同时可以感受在城市中的绿色自然是生态湿地, 跟人们亲水近水的可能。

4.4 植物系统

(1) 生态化原则

从生物多样性、稳定性角度培育并完善植物群落;逐步发现一些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易于管理的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良树种, 本项目规划设计中以这些植物为主体, 同时引进相近地域的其它适宜品种。

(2) 科学化原则

以生态观点指导建立植被群落, 达到水体恢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恢复及自然环境自我调节、自我维护、自我修复的目标。

(3) 景观化原则

设计中融入景观美学理论, 注意林缘线、林冠线的设计, 彩叶、开花树种的搭配。

(4) 因地制宜原则

以乡土植物为主, 根据场地周边植被现状特点和功能分区, 分别进行设计和处理。

4.5 设施系统

设施特点:

(1) 布局优化

按照使用者对服务设施的不同要求, 确定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 科学布点, 形成网络;

(2) 环境优化

小型配套设施点状分布, 镶嵌于绿色背景中, 成为优美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3) 重要节点

配合重要景观节点布置服务设施, 提高整体园区品质。

5 结束语

连江体育公园是将观赏性和体育运动结合起来, 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运动空间。连江体育公园的景观设计突出体育主题的特色, 将场地特色及文化脉络结合在自然生态景观中。本设计的意义在于进行中小型城市体育公园类型的设计尝试。从另一角度上说, 建设体育公园也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符合人们康体健身、享受生活、回归生态的美好愿望。

参考文献

[1]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79—80.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3

荷兰水工作室公司的设计师科恩-奥瑟斯(Koen Olthuis)最新设计了“海洋之树”,这是一种多层复合结构,包括着多层绿色栖息地。这个放置在水域的公园将为鸟类、蜜蜂、蝙蝠和其他小型动物提供宝贵的生存环境,这将为城市环境带来积极的绿色效应。

同时,这项“海洋之树”设计还为水生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繁殖环境,奥瑟斯提出这项设计是由于非常难以在陆地城市环境扩展公园区域,他相信河流、海洋、湖泊和海港等开放区域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奥瑟斯提议使用类似石油钻塔的海上技术来建造“海洋之树”,甚至认为石油公司应当为城市捐赠“海洋之树”,从而展现石油公司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关注。

这种巨大的海面漂浮塔将通过水下线缆系泊在海底,依据所在位置来调节海洋之树的高度和入水深度。奥瑟斯说:“在水下,海洋之树可为小型水栖生物提供栖息环境,在气候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配备人工珊瑚礁。这种美丽的设计提供了一种环境保护解决方案,同时不会占用陆地宝贵的空间,海洋之树栖息的生物将影响该系泊区域周围数英里的环境。

水工作室公司表示,海洋之树在未来两年之内将完全实现,目前一家保密客户已表达对这一方案非常感兴趣。

(来源:腾讯科技)

作文 浣花溪公园之游 篇4

11月12日,天空万里无云。我和爸爸妈妈 兴高采烈的来到浣花溪公园游玩,我来到大门,衩惊得目瞪口呆,里面这些都是我喜欢玩的,有音乐船、飞机……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座弯弯曲曲的`小桥上,两岸的青草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气息,令人陶醉。

走过小桥,我们来到清澈见底的大湖边。湖水波光粼粼,几只白鹤时而俯首掠过湖面,时而展翅高飞,湖对岸还有一群白鹤在树梢上歇息,我心想:这里的环境真好呀!连白鹤都在这里安家了。不一会儿,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享受美好时光,在这里悠闲的唱歌,一阵微风吹过,湖边的银杏叶纷纷飘落下来,在空中翩翩起舞,好像仙女下凡。旁边还有几棵披着“长发”的柳树,让我不禁想起了一首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涤。

朝阳公园之恐龙园作文350字 篇5

朝阳公园之恐龙园

四四班:李志飞 辅导老师:刘萌萌

提起恐龙大家都很熟悉,可是,真正见过恐龙的`人没几个,今天,我就带大家去看一看恐龙。

走进恐龙园,第一眼就看见了非常奇异的景象。里面有原始树木,原始森林,还有一些原始动物。

春天,有很多恐龙还没有睡醒,过了一会儿恐龙才睡醒,有些恐龙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水。水龙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澡。

夏天,翼龙在天上飞,一不小心被霸王龙吃了。霸王龙吃了翼龙之后,特别的热,于是到树下乘凉了。河里,水龙在嬉戏,三角龙在打架,甲龙在山顶上叫。

秋天,恐龙园里的景色还是那么绿,还是那么漂亮,马门溪龙伸着脖子吃树上的水果,霸王龙在四处寻找食物,翼龙在天空中打架。

冬天,到处都是皑皑白雪许多恐龙都冬眠了,只有霸王龙和其他霸王龙还没有冬眠。

盐渎公园之游的作文400字 篇6

今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盐渎公园。

我们先来到了三国水战城的冒险场地。里面冒险的游戏可多了,有独木桥,踩木过河,奥运五环......其中最有有冒险力我也有喜欢的游戏还是奥运五环。这个游戏的是一座桥,中间有五个圈,和北京奥运上的五环一样。桥的`地下就是一条小河,没有任何东西在地下,掉下去就会成落汤鸡的,可我就是想要玩有冒险力的游戏,于是我就登上了冒险之路。先上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害怕,可到了五环里就惨了。在我前面的袁鸣到了第一环里没东西带着这她可就没辙了,只好再爬上去。我也进入了第一环里,我对地下看了看有点毛骨悚然,因为环里的每一根柱子上涂的都是油漆,所以走的时候要很慢,稍不留神就会掉下去。按着这个原理在通过第一二三这三环的时候很顺利,眼看快要走到顶了,可再走到优质前还要爬过一条杠,再通过的时候没有东西抓着,只有靠自己。于是我就抓着要通过的那一条杠,然后慢慢的翻过去,再染过去的时候我脚一滑差点没掉下去,要不是我拎一只脚站得稳我早就掉下去了,到了桥头我很高兴,因为我战胜了危险,赢得了胜利。

三国水战城的水可以称得上是一大奇观,那水好像一条腾空而非的龙,在天空中漫天遨游,旁边的几条小水柱在一旁正好在一旁装饰着飞龙让它显得更是栩栩如生,蔚为壮观。水柱发出的水声就像是龙的叫声,好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7

2000年10月,杭州西溪湿地首先作为风景区的概念进入保护的进程[1];2004年1月《杭州市西溪湿地保护区总体规划》完成,同年一期保护工程启动。一期保护工程2005年竣工并同时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2007年,针对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其中将保护范围确定为公园保护区、外围保护带、周边景观控制区三个圈层(图1),同时确立了“与‘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的规划原则和“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 的发展目标。

本文研究涉及的区块在外围保护带的东翼(以下简称“东翼”),东至紫金港河道(外围保护带边界),西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南至天目山路,北至文二西路,总面积约0.99平方公里。“东翼”与城市联系紧密,是迄今在外围保护带中建设投入最大、建设强度最高的区块(图2)。历时14年的建设,该区块的开发已基本完成。本文对该区块14年来开发建设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期望揭示出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博弈与纠结,同时也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

2.“东翼”开发建设演进过程分析

本文借用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和“廊道”的概念,对“东翼”开发建设演进的过程进行分析。

“斑块”指与周围环境在外貌或性质上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空间单元[1]。斑块又分自然斑块与人工斑块两种类型 [2],本文分析中的“斑块”凸显的是建筑在区块中的图底关系(图3)。

“廊道”指线性或带状结构的空间单元, 如道路与线性的景观 [2]。廊道又分自然廊道和人工廊道两种类型 [3],本文分析中的“廊道”凸显的是道路与线性的景观在区块中的图底关系(图4)。

2.1斑块的演进过程

“东翼”区块内的自然斑块主要是池塘、 绿地等。从图5的比较中可见,在该区块开发建设的演进过程中,自然斑块已基本被人工斑块所取代。

“东翼”区块内的人工斑块根据建筑功能的不同,可分为居住、文教、会展、商业、 酒店、办公和其他市政配套等不同性质的斑块。图6和图7显示的是2000年以来根据建设项目的演进状况。前者显示了不同性质的斑块的构成比例;后者显示的是各种斑块的形态与分布状况。由此可以得到如下的结论:

(1)2000年建设之初,首先出现的斑块是居住建筑,且其构成比例始终在斑块的演进中是最高的。

(2)紧随居住建筑的开发出现的是文教与其他市政配套的斑块,2006年之后,这两种斑块的演进基本停止。

(3)2009年的斑块图显示,酒店、会展、商业的高强度开发,导致区块内斑块的类型明显增多。出现这样的状况主要是由于 “西溪天堂”项目的建设。“西溪天堂”项目2008年初启动,短短两年时间内,因该项目的建设新增的斑块占到“东翼”斑块总量的20% 以上。

(4)至2013年,办公斑块成形,其形成最晚,且构成比例最小,仅占“东翼”斑块总量的1%。

2.2廊道的演进过程

“东翼”区块内的自然廊道包括带状水体与公共绿地,多数是由早期湿地斑块和廊道嬗变而来(图8)。目前区块内的自然廊道呈现以下特征:带状水体与湿地公园内的水系和周边的城市河道(紫金港、沿山河) 相连,宽度一般不超过20m;公共绿地主要沿城市道路和水系两侧分布,宽度在10M至60M不等,主要分布在紫金港河西岸、天目山路北侧和紫金港路两侧。

“东翼”区块的人工廊道主要是各级城市道路和小区内部的道路。其中对区块的建设开发影响较大的城市道路有天目山路、紫金港路、文二西路、文三西路和紫荆花路等, 它们共同构成了“三横两纵”的人工廊道结构(图9)。

图10显示,区块内人工斑块的蔓延与这些人工廊道的建设时序高度关联。人工廊道“三横两纵”结构的演进时序进程是:

(1)天目山路为城市快速路,最早与该区块连接。

(2)文三西路与文二西路均为城市次干道,延伸至区块内部。

(3)紫荆花路为城市支路,与“东翼” 一河之隔,并通过文二西路、文三西路、天目山路和4座小桥与“东翼”联系,廊道的接口数量多、通达性好。

(4)紫金港路为城市快速路,宽度较大, 建设较晚。湿地公园规划初期以紫金港路作为湿地公园东侧边界。2007年湿地公园规划修编对这一边界进行调整,将道路西侧的“西溪天堂”地块从湿地公园范围中排除。

3.“东翼”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上述斑块与廊道的演进过程的分析,我们得出该区块开发建设存在两个问题:

3.1“突破边界”——人工斑块的蔓延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初期,规划利用紫金港路作为湿地公园东侧的边界,紫金港路及其两侧公共绿地共同形成的廊道宽度较大,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可作为城市与湿地公园之间的缓冲带,控制城市建设向湿地公园蔓延。但是,2008年后“西溪天堂” 的建设,造成人工斑块“突破”这一廊道进一步向湿地公园延伸,最终吞噬了面积约为26公顷的自然斑块。这样的结果是城市建设破坏了湿地保护初始确立的红线要求(图11),原本廊道的既是景观通廊又是保护屏障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保证,城市开发进入了湿地保护的核心区。

3.2“硬化边界”——人工斑块的冲撞

14年的开发建设,造成该区块与湿地公园之间的边界由自然柔软的状态逐步演变为规整生硬的状态,边界原本调节城市与湿地的柔性作用逐渐丧失。例如,作为湿地公园边界之一的紫金港路东侧,快速建成大量的居住建筑,条形均质建筑布局和较高的建筑密度,使湿地公园的东侧边界出现了封闭、 单调、僵硬的建筑界面(图12、图13); 再如,这些新建的居住建筑高度不断增加,在湿地公园东面形成僵硬高耸的城市天际线 (图14)。这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对湿地公园的周边景观带来巨大的知觉冲击,对湿地公园与城市空间的渗透性都造成无法挽回的巨大破坏,严重削弱了湿地公园的景观品质。

4.结语

通过以上对“东翼”开发建设演进过程及其中显现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当初确立的“与‘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有机衔接”的规划原则和“建立与城区和谐共美、互利互依的共生关系”发展目标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城市建设与湿地保护的博弈最终前者占了上风,人工要素对湿地资源的侵蚀和冲撞始终贯穿在“东翼”建设的全过程。如果在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的建设中任由这样的状况继续存在,西溪湿地自然灵动的景观格局和独特的价值将在未来逐步被削弱,后果不堪设想!

13. 湿地公园东侧封闭、单调的建筑界面

摘要:本文选择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的东翼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和“廊道”的概念,对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开发建设的演进过程进行研究,揭示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外围保护带开发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8

“和平之夜”焰火晚会是大连世界和平公园庆祝开园系列活动之一。数万市民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世界和平公园广场,等候晚会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世界和平公园标志石揭幕仪式。世界和平公园标志石宛若一本正在阅读的世界和平典籍,由一只展翅振飞的和平鸽托起这部巨典。石雕上镌刻着前联合国秘书长布特罗斯·加利先生亲笔为大连世界和平公园题写的园名和加利先生的浮雕半身像,背面为世界和平公园的建园铭文。

揭幕仪式后举行了盛大的游园活动,公园内人潮涌动。在锣鼓声、礼炮声、欢笑声中,游人兴致勃勃参观了刚刚布展完毕的公园主楼展厅。展厅内陈列着百国元首和平圣诗、百国驻华大使亲笔签名的和平长卷、由10万只手工雕刻的和平鸽拼成的193个国家的国旗和地图并由此组成的“和平万岁”艺术巨作、百国和平主题纪念邮票以及由塞浦路斯共和国赠送的阿弗罗迪忒(爱与美的女神)雕像等珍贵展品。其中,和平长卷和和平鸽群雕已被收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纪录。

随着夜幕的降临,焰火表演开始了。一组组礼花在空中绽放,似百菊争艳,如金波万朵,照亮了和平公园的夜空。随着50米长的焰火爆布倾泄而下,整个晚会达到了高潮。所有参观的游人无不为大连增加了世界和平公园这一盛景而欢欣。

据悉,大连世界和平公园还将陆续举办以和平为主题的摄影、诗歌、绘画及卡拉OK大奖赛等系列活动。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9

本次实践教育服务活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达到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效果。活动包含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义务为消费者解答相关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和调查目前消费者对“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认识情况三个内容,以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现场进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问卷调查及收录和通过网络平台扩大“食品药品安全”等方式展开。

食品药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体现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科大践行团”选取了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这一题材,从日常购物、菜品搭配、饮食保健、食品药品质量检测和急救医疗常识等方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相关技巧并浅谈了其中的原理。其中陕西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务工作中心主任严青向群众介绍了食物中毒的特征与急救方法、秘书组副组长雷霄云向群众讲解了药品使用五先五后、学生党员唐雅君向群众药品与食品搭配禁忌、等赢得了围观群众热烈的掌声。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篇10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

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1、观景平台:在山顶相对开阔的地方开辟设置观景平台,其上构造钢架、张拉膜搭建的观景亭,供居民及游人休息、聊天、饮茶等使用,观景亭既考虑人与建筑的尺度,同时自身也是体现城市景观形象的小品。

2、观景亭:在近中心区的峭壁处建构两处膜结构亭,形状似展翅欲飞的仙鹤,游人可登高远眺,亦可在亭中休息,两亭之间遥相呼应,夜晚灯火通明,成为都市中的亮点。

(二)生态文化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西南部,这里林木茂盛、有一个村落和两处寺庙:上林庙和山塘庙,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宗教文化色彩。本区利用现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塑造地方文化景观。

1、上林庙博物馆

确保原上林庙寺院的环境氛围,保护其视线走廊和空间环境效果。在道及门区等视线敏感区避免设置大型构筑物及各种与景点氛围不和谐的元素;对已有影响景观的构筑物应予以拆除或改造。大力挖掘寺庙的历史文化内涵,修建上林庙博物馆,充实馆藏内容,全面展示上林庙的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充分体现中华古老的文化艺术风格与成就及道教的特点。

2、山塘庙

现状中是以杨家将为主题的宗教建筑,规划中建议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利用和改建,对所在的区域进行重新规划设计,保留部分原有的寺庙建筑,新增老年活动室,户外布置健身广场,放置健身器械,使整个区域的性质转向公共性,强化其宗教色彩,使之成为老年人活动场所。

3、山居风情度假村

增建各档次度假别墅,运用乡土性建筑材料如天然石材、木材等体现原始自然的建筑风格,外观协调统一、统中有变,室内装设施则各有特色,风格鲜明。别墅建筑为在此度假的游客提高质量的住宿条件,昼保留周围现有植物,在别墅周围点缀花灌木,以构成优美、恬静的别墅群。

在原有山地民居的基址上改建各档别墅,其风格外拙内秀,设施齐全,造型各弄,以古朴自然的造型将游客带入山野林间,倍享温馨。别墅依山势而建,3 有平台直挑入山谷中,别墅之间可由小路通达,改造村庄木屋条件,住宅内设卫生设施,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成为旅游综合服务区。

控制别墅度假村建筑规模,禁止肓目扩建乱建,保护现有的景观和植物资源,建立完善的电力给排水设施系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和破坏

(三)中心景观带

进一步完善北山公园中心景观带的植被建设,增强其城市绿带的功能,为市民创造一个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立意别致,造型典雅的综合性的休闲、娱乐、健身的场所,建立起联系两山之间的绿色桥梁。

(四)自然风景生态区

位于北部山体的东南部,景区内生态环境良好,有大量的自然野趣环境,规划在植物群落学和景观生态学的指导下,依据不同的景观规划要求,规划不同的植物群落,从而创造出不同景趣的景点。

1、自然风景园:

面向中心景观带的北山山坡,此处林地开多于合,林地山坡间有较多的空旷地,在此处沿坡向上开辟一道亮丽的透景线,将山下的景色一直延续到山顶,两侧宜建风景林带,以秋色叶为主,配以常绿阔叶乔木和针叶树,乔灌草结合形成高郁闭度的生态风景林。

2、台地园:

在山顶制高点开辟一跌落式台地园,层层台阶随山型跌落,在最高处设一石塔,成为全园的视觉中心,同时也成为城市中借景的对象。

3、生态竹林:

北部山体以北的山坡以竹林景观为特色,点缀秋色叶和针叶类植物,在园路交叉口和景观优美的地段设立景亭和弧廊等景观小品,成为游人观景休息,改造现有园路,使其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同时形成本区朴野、自然的景观特色。

(五)娱乐休闲景观带

本区是北山山脚近居民区沿线地势相对平坦的带型绿地,由于靠近居民区,规划中加强了娱乐休闲的功能。

1、水景广场(山底公园休闲区)

展示“水”主题,广场开敞、明朗、以水景环境小品、精致的铺装地面为表现对象,创造与人们心中温泉感觉相呼应的形象。

2、林荫水景道

将空旷的道路改造为步行与车行两部分,沿步行道利用旅游区经生态处理形成的中水,做一条景观水道,以林荫树与花草植物美化水道两侧的环境,并在适当地点修建一到两处表现本地特点的建筑文艺小品,作为点晴之笔激活居住区的环境。

3、体育游乐场

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及障碍等条件,结合自然材料(原木、绳索、废轮胎等)设计各项独特的游乐设施,让人们在其间跳跃、攀爬、摇荡,尽情游戏于天地之间。为山林增添不少野趣。由于该项目占地面积小,建议在施工时采用密集式运动设施,在狭窄的基地,以立体构筑方式将数项活动设立于一处。

4、采石场生态重建区

大力整治现有采石场,推平、推缓陡坡,利用石料修路、填坑,增加可建设用地,利用石料堆山障景,改变景区整体环境。设置各项游戏设施,使之成为宜人的休憩环境。

科学植树造林,改良区域气候。当整体环境有了大幅度改善后,本区将成为区域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但这是一项前期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长,需要下大力气,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作为规划建设的长期目标,必须加以重视并长期坚持。

二、绿化规划

(1)规划原则

生态环境保全原则:建设和维护本地区的生态平衡,育林、造林、保林、杜绝任何可能的破坏、毁林行径。绿化、美化、采花一体化,注意形成多种组合的形式各异的植物空间。

1、道路绿化:

2、公路绿化:选择枫香、黄山栾树、香樟等作为行道树,沿线种植,留出透景线。

3、游览道路沿线绿化:作为联系园内各点的通行用地,其绿化配置主要考虑对游人的引导及沿途相关景物的适时展示。种植方式上以自然式风景林带为主,强调路口绿化。

4、山林地绿化:在公园的山坡地及外围可视范围内营造风景林、防护林,选择乡土速生树种,快速形成森林景观,以良好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服务于其它景点。

5、树种选择:

(1)常绿乔木:柳杉、湿地松、马尾松、深山含笑、香樟、杜英、女贞、紫楠、浙江樟、香泡、棕榈、桂花、楷杷、杨梅、柑桔。

落叶乔木:青冈栎、杂交鹅掌揪、白玉兰、板栗、三角枫、枫杨、榔榆、柿树、银杏、麻栎、无患子、花榈木、苦槠、枫香、乌桕、黄连木、黄山栾树、鸡爪槭、罗汉松、水杉、珊瑚朴。

(2)灌木:木芙蓉、红叶李、山麻杆、六月雪、山茶、茶梅、栀子花、中华胡枝子、胡颓子、紫荆、紫薇、金钟、中华绣线菊、黄馨、腊梅、垂丝海棠、山茶、杜鹃、映山红、阔叶十大功劳。

(3)藤本:常绿油麻藤、凌宵、爬山虎、山葡萄、络石、辟荔。

(4)花卉地被:鸢尾、二月兰、红花苕子、白花三叶草、红花酢浆草、石蒜、葱兰、麦冬、玉簪

杜陵遗址公园保护与传承之浅议 篇11

【关键词】杜陵遗址公园 保护传承

(一)增强杜陵文化内涵的表现力

杜陵国家遗址公园在开发中主要以建设生态园林为依托,文物遗址展示位核心,大汉文化兼容并蓄、浑厚博大、质朴凝重,泱泱华夏,已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而我们也以汉人自称,增强汉文化内涵的表现力意义重大。

①举办汉字书写大赛

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优美最智慧的文字,是整个中华文明的载体。杜陵作为汉代汉宣帝刘询的陵墓,而汉代作为中华汉文化形成的主要标志时期,让汉字书写大赛进入到公园内,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经典的阅读,让人们积极参与到比赛中,让人们重视汉字,重视汉文化。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群众的积极性,多方面的参与汉字文化交流。注重汉文学人才的培养,提高全民汉字的书写水平。

②开设汉服饰制作工厂

汉代,服饰文化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衣服不仅仅御寒装饰,更能凸显一个人的地位及品位。依托杜陵的汉代文化历史背景,在园内开设汉服饰制作工厂,游客不仅能亲眼见证和亲身体验汉代服饰的制作工艺,同时还能感受到中国古代严格的衣着等级分级制度,游人还可以身着汉装拍照,盛装汉服参加宴会,体验古人的奢华与温暖,也可作为礼品,更可以将其收藏。

③仿制汉雕塑大赛

目前,杜陵国家遗址公园建立汉代文化雕塑展示区,而汉代最具代表性的石雕便是霍去病墓前的石雕,园内以汉代文化为主题,通过石雕、铜雕和新型材料雕像等视觉及汉文化音乐广播,在此基础上,建立仿制汉雕塑大赛,让游客在从视觉、听觉全方位角度体验汉文化雕塑文化的同时,还亲身参与到雕塑的制作中来,之后进行评选,对其作品建立雕塑展示区,游人不仅可以在了解参观,还可以亲手制作工艺品,体验各种雕塑产品制作过程,还进行义卖。

④举办传统节日博览会

汉代儒家独尊的地位确立以后,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对节日风俗也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通过传统文化产业的保护展现,可以进一步建立中国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创造一种独特的价值体系。在园区内定期举办传统节日博览会,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博览会当中,明白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加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节日的重视,为节日风俗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重视遗址公园的保护工作

大遗址具有遗产和资源的双重属性,必须秉承“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工作方针进行严加保护,实现合理利用和严加保护的相互促进。杜陵遗址公园将绿化植被保护与遗址本体展示保护相结合,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傳承,文物保护与旅游经济的双赢。杜陵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使用可以引进POE设计反馈方法,这种方法能让公众直接参与遗址公园建设,利于拓展思路,公众进行的有效监督,更科学合理的建设,逐步形成科学的考古程序和系统。

①开设遗址保护大讲堂

杜陵对于遗址保护方面,要充分发挥杜陵遗址的价值,努力加入到全国遗址保护工作中,增强游客体验遗址旅游的积极性与遗址保护意识。其次要利用自身优势,争取资源活化,使遗址资源由静态变为动态展示,由被动参观变为积极参与。在园里开设遗址保护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研究遗址公园保护方面的专家。。。。,让人们在亲身感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积极参与到遗址保护大讲堂中从而增强其遗址保护知识和遗址保护意识。

②成立考古保护研究所

将遗址保护与考古结合,通过促进考古成果的转化来不断丰富博物馆展出内容,借以实现博物馆的科研教育功能。因此,成立考古保护研究所是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所对考古的文物进行研究,揭示中国汉代文化遗址的内涵、特征、性质及相互关系,进而汉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进行全方位的考古学研究,探讨汉代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及规律,开展对汉代遗产的保护研究。

③加入考古遗址公园联盟

由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圆明园遗址、金沙遗址、周口店遗址等四家机构联合发起的中国考古遗址公园在西安成立,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与城市、与自然地和谐共生,其宗旨为在探索我国大遗址保护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国的大遗址保护事业,共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创新成果,建设东方大遗址保护和发展的联动平台。借助杜陵遗址公园的重要考古遗址及背景环境为主体,在考古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具有科研、教育、休憩等功能。加入了考古遗址公园联盟,与其他遗址公园共同发展,推动我国遗址公园的发展。

④开设模拟考古体验区

近年来,公众对考古新发现、考古探秘的关注率持续上升,在杜陵遗址公园内,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让游客认知考古、了解历史。通过开设汉模拟考古体验区,让游客模拟参与到考古活动中来,学习使用考古勘测工具,拿起铲子和刷子亲自下坑体验文物考古发掘的过程,在模拟考古坑里埋下博物馆藏馆的复制品,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考古挖掘,增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发挥考古学文化遗址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积极作用,实现考古的科学化和大众化。

⑤ 直播考古挖掘现场

在杜陵国家遗址公园按照考古挖掘的实际情况,对考古的挖掘现场进行直播,在进行直播的同时考古挖掘的专家来为游客进行详细的讲解,向广大游客普及考古知识,满足游客了解考古发掘工作的愿望,揭开神秘的杜陵遗址之谜。也意味着文物部门在向民众靠近。还可以推出独家的罪行考古成果纪录片,让游客更加详细的了解此次考古挖掘的历史背景。

⑥设立汉文学体验区

汉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汉代文学的独特贡献是开拓了辞赋、史传、乐府诗等新的文学领域。在杜陵国家遗址公园,设立汉文学体验区,将汉代的文学作品的副本进行展示,让游客进行阅览,充分了解汉代文学作品,让游客认识到不同的发展阶段汉代文学的不同形式。

【参考文献】

[1] 谢英豪,基于产业互动的西安地区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和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5

[2] 刘雷,陵园的对话——西安杜陵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

景观设计之公园 篇12

当前国际上对湿地的定义为: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静止或流动, 淡水、半咸水、咸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2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目的和理论

其目的在于了解湿地的种植方法, 恢复原有的湿地特性, 改良湿地植物的生存环境, 从而保护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为游客提供优美宜人的休憩环境, 让居民在都市生活中, 也可以身处大自然体会野外之美。其理论有:生态设计理论、湿地生态恢复、生态位理论、园林美学理论等。

3湿地公园植物的种植设计

湿地植物具有净化水体质量、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空气质量、改善大自然环境、改良土壤质量、调节生态系统平衡、景观美化、调节水分、保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 特别是保护生态区域原有湿地植物和恢复已经遭受破坏植物的生态结构, 是非常有必要的。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均可用于水面绿化, 这些植物应具有便于管理、适应能力强、抗逆性强等特点, 湿地植物应该根据湿地植物种类的习性进行种植。其管理的方法有除草、定期追肥、水位的调节和换水、及时分株、疏除、防治病虫害、防风防冻等方法。

4案例分析——以苏州菱湖渚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

4.1 区位与定位

菱湖渚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 地势东高西低, 整体向太湖倾斜, 除天后宫两侧地形较陡外, 其余地区地形相对平坦, 坡向:北侧以西北和北向为主, 南侧以西南和西向为主。气候:菱湖渚地处中亚热带边缘, 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明显、温和湿润、四季分明。临湖镇历年平均气温为16℃, 1 月最冷, 平均气温3.3℃, 7 月最热, 平均气温28.5℃。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150mm, 降水集中在4~9 月。公园定位以打造太湖自然生境的景观为目标, 呈现出大自然与人工交融的美丽肌理, 人与自然、动植物和谐的生态环境。

4.2 植物造景

4.2.1 入口广场种植区。位于入口广场区域, 承载举办园博会开幕式的功能, 种植设计满足观众观赏的功能需求和景观需求, 采用乔草的植物群落结构, 片植山桃、山杏, 形成满树繁花的景观, 林下片植耐阴春花地被。小广场上, 上层乔木选择枝高冠大的枫香, 形成通透的视线通道;下层地被为缀花草坪。植物景观季相:春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山桃、山杏;灌木植物:春鹃;地被植物:葡萄风信子、诸葛菜、郁金香。

4.2.2 湿地净化种植区。该区利用梯田湿地净化场地雨污水, 通过水位设计, 形成丰富水深变化的湿地环境, 浅滩区以再力花、芦苇等挺水植物群落为主, 深水区构建挺水、浮水、沉水多层次水生植物群落, 发挥不同类型植物的净化功能。上层乔木选择喜水湿树种和开花树种, 营造混交林群落, 形成丰富多彩的湿地花田, 形成色彩缤纷的夏季景观。植物景观季相:夏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乌桕、广玉兰;地被植物:蜀葵、紫娇花;湿生植物:芦苇、荷花、再力花。

4.2.3 滨湖景观种植带。该区域位于场地与太湖的交接处, 采用减法方式, 在现状芦苇荡中开辟景观水面, 种植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 营造池杉树岛, 丰富植物多样性, 营造涉禽、水禽的栖息环境, 丰富生物多样性。堤岸栽植柳树, 形成芦荻飞絮景观。植物景观季相:秋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垂柳、池杉;水生植物:芦苇、香蒲、翠芦莉。

4.2.4 台地种植区。根据场地土方平衡的原则, 形成了高低不等的台地, 在坡地片植当地经济植物———茶, 形成坡地茶田, 台地顶部种植分枝点高的耐旱乔木———意大利杨, 营造恬静的林下活动空间。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意大利杨;灌木植物:茶。

4.2.5 植被恢复区。该区域现状植被长势良好, 种植设计以“绿”作为设计元素, 保留长势良好的雪松、香樟等现状植被, 并增植枇杷、香樟、桂花等常绿乔木和冬季开花灌木, 维持公园在冬季的景观效果。植物景观季相:冬季为主。主干植物:乔木植物:香樟、桂花;灌木植物:梅花、结香。

5小结

遵循植物的生态适应性和功能性原则, 结合场地设计, 根据湿地净化过程对污染物的处理要求和不同光照条件, 选择相适应的乡土植物种类, 营造多样的植物生境, 丰富场地生物多样性, 实现场地的低维护。

摘要:一个环境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 对居民生存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 其中景观湿地植物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 对于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植物设计的研究势在必行。

上一篇:茶室管理制度下一篇:“关爱孤寡老人”志愿服务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