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2024-06-30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共9篇)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1

内容摘要: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认真砖研和设计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障;着眼于诱导,抓“兴趣点”能使学生“爱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着眼于疏导,抓“知识点”能使学生“学会”,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着眼于指导,抓“能力点”能使学生“会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师要通过精心导入、优化教材、讲究教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落实“三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地理课堂充满生命力,有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全面发展。

关键字:地理 课堂 教学 兴趣 知识 能力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为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师的什么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呢?研究结果表明教学行为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只有增加有效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通过教师有效地“教”实现学生有效地“学”。本人就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了以下尝试。

一、钻研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南针”。从宏观上看,初中地理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每堂课的教学又有相应的具体教学目标。为此,教师要钻研课程标准,课前认真备课,既熟悉每堂课教材的内容、体系、特点和优势,用好教材、超越教材,又熟悉学生实际,科学设计教学目标、独创性地拟写教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剖析热点、科学的组织课堂教学进程。

二、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郭沫若说:“兴趣出勤奋,兴趣出天才。”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该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无疑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导语激趣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地理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 ”,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反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

2、行程激趣

“领导标新二月花”。地理教学过程应是一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让学生感觉到上地理课就象漫步在景色宜人的山间小道上,令人感到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内容、方法上要努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惊讶、刺激、疑惑、悬念,产生“逼人期待”的教学魅力,从而打动学生的感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演示激趣

地理研究的对象,其时空界限广阔而遥远,内容涉及多学科知识,单纯依赖学生装的视野和见闻是难以掌握的,必须借助地球仪,各种地理教学挂图、拼板、地理景观图、电视录像、幻灯片、投影仪和各种课件,把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语言激趣

教学中对于内容比较抽象而无挂图、插图的内容,利用生动有趣、富于启发、和谐动听、节奏明快的语言,可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可巧借古诗教学:如讲气候时用“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夏):“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还可采用成语和谜语进行教学。

5、插叙激趣

教材中常用一些比较重要但又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地引用一些教材有密切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真实的、生动的、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证,一方面可以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6、讨论激趣

分小组讨论地理知识,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这种讨论范围小,周边环境熟悉,学生敢想敢说,无拘无束,兴趣高。讨论式教学给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讨论中,学生能抒发自己的见解,当对同样的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时节,讨论给予参与者解释自己的观点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解答了自己的疑问,同时在解答其它同学的疑问的同时对自己所掌握的问题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小组讨论,倾听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等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并作适当的指导,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课堂效率。

7、歌谣激趣

教学中可抓住地理知识的关键内容,编成简洁明快、琅琅上口的歌谣,学生颇感兴趣,记忆较快。如学习“黄河的治理”,可编歌谣“黄河之水天上来,万里奔腾入渤海,卷走黄沙十六亿,填充华北觉降带,走南闯北拐大弯,泥沙滚滚多危害,淤寒河道高筑坝,造成悬河飞天外。”又如学习“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可编歌谣:“南极地区,资源丰盛;铁矿煤炭,淡水储存;海洋生物,鲸虾成群;冰川地质,需要考证;长城中山,南极扎根,北极考研,大功告成;深海取样,采雪钻冰;科学考察,如同会诊。”同时适当引用民谣、谚语进行教学,通俗易懂,且易生趣,可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情感激趣

在教学中投入教师的情感,就是情感教学,实践证明:情感教学是上好地理课的有力保证。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它是在师生教学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态度,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如果教师能热爱自己的学科,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循循善诱,就必然能感染学生,使之与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情感。

三、对“知识点”的把握要做到如下几点:

1、抓住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就像一棵大树,有主干、有细枝、还有末叶。但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抓住主干知识,没有主干,枝叶就没有了依托。构建知识体系,使主干知识凸现眼前,知识脉络清晰,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2、抓住知识联系,说透因果关系

任何一个地理事物都是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的,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特征正是在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还不能只着眼于学生知识的积累,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讲述一个区域自然环境时,更要注意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湖等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例如:欧洲的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与同纬度的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相比,其主要特征是比较温和湿润。这是因为:(1)欧洲大部分地区处在盛行西风带;(2)西濒辽阔的大西洋,海岸线漫长曲折,众多的内海和海湾深入内地;(3)沿岸有世界最强大的暖流——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源源不断地给欧洲大陆输送热量,使西风更加温暖湿润;(4)地形以平原为主,且东西连贯成片,主要山脉多呈东西走向,便于湿润的气流送进大陆内部。由于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形成了欧洲气候的突出特征。其中温带大陆西岸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而地形、海陆轮廓和洋流则起到促进和加深的作用。再往纵深联系,欧洲的地形和气候特点,又决定了欧洲河网稠密、水流平稳的水文特征,从而为发达的内河航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布鲁纳指出:“掌握事物的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并以这种方式去理解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抓住知识联系,有助于学生全面地分析思考问题,获得明确而全面的地理概念。

3、抓住重点难点,达到理解突破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重点知识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有用的关键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突出,但并非机械重复。如中国地形知识中“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重点知识,教师可先从海拔高度与地形类型入手,加深三级阶梯概念并具体说明阶梯界线,然后深入分析其对气候、河流、交通、水能等方面的影响,最后从平面图到剖面图,印证概念,建立空间立体的概念。

难点知识一般是学生难以感知和体验的知识。在地理学习中,很多知识往往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所以理解这些知识是学生能否掌握和运用新知识的关键。教师要借助多种教学手段,予以点化,使之清晰。例如,在学习“西北地区”时,为了让学生能形象地感悟到西北地区的干旱以及干旱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在教学中插入通过电影“美丽的大脚”中的一段情节——年轻的城市女教师第一次来到西北农村,洗漱完毕后,正想把水倒掉,乡村女教师赶紧阻止,并把用过的水端到孩子们面前,让好长时间不舍得用水洗脸的孩子沾点水洗洗,然后再把剩下的水让驴也饱喝一顿„„这一情节无疑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对西北地区“干旱”这一突出区域特征的掌握自然迎刃而解。

四、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而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因此,课堂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会学”,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紧密结合,是伴随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进行。知识向能力转化,思维是桥梁,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的核心。由于地理学科中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都很丰富,因此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时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充分利用地图,可活跃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因此,地图作为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地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直观教具。空间概念的建立,必须凭借地图来呈现,这是地理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可构建以地图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环节都应注意充分运用地图,引导学生读图、识图、析图、填图、绘图„„只有掌握地图技能,熟悉地理的图像语言,牢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才会灵活地进行空间想象,开展空间思维活动。

2.加强区域对比分析,能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思维能力。

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初中地理内容也以区域地理知识为主。各种地理要素在地域组合上的不同,导致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异。因此地理课堂教学中可通过指导学生区域对比分析,如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矿产、植被„„等诸地理要素对“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进行分析,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各地区的综合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并由此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3.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

由于地理事物普遍联系的,因此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教师要讲清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引导学生在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这是促进地理思维的关键。要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首先要善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地理思维习惯。如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到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南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的迎风坡,会形成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与地形、位置等地理要素相互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地理思维,也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2

一、初中地理教师要适时展示自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学高为师”, 毋庸置疑, 拥有扎实的地理专业知识是每一位地理科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笔者认为教师基本功的展示与初中学生的特点密切相关。 初中地理知识中的很大一部分难度较低, 只要学生“想”学, 就会取得好的成绩。“亲其师, 信其道”, 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对教师的认同程度。当学生看到老师熟练地勾勒出各大洲的轮廓或迅速而精确地画出中国政区图时, 敬仰之情就会油然而生。当学生以崇拜心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中, 注意力会更集中, 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所以, 合格的地理教师要苦练教学基本功, 板书、板图、板画等基本功都要过硬。适当的时候利用板图、板画, 可使知识简洁明了。如五带的划分, 画简图, 图上标注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则学生对五带的范围、分界线一目了然, 再加以适当启发, 学生就可掌握好这方面知识。再者, 适时展示还意味着展示要“适可而止”, 教师展示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课堂的主体是学生, 不可为展示而展示, 要把握展示的时间, “漏一手”, 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接下来要留空间给学生, 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秀”。如稍易的简笔画, 教师的展示旨在抛砖引玉, 学习“七大洲”、“四大洋”时, 请学生参与一笔画世界的活动,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合理使用教材, 用教材教, 而不是教教材

依据《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编撰的教材有不同版本, 如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等。教材编写者为了前后逻辑及知识的连贯性会增加一些知识, 教师在授课时要依据课标设置重难点, 做到详略得当。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和湖泊时, 要明确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1.在地图上找出我国主要河流, 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2.运用地图和资料, 说出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所以, 教材中“众多的河湖”这一框题要以“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为重点, “黄河的治理”要以“黄河的环境问题和治理”为重点, “长江的开发”应以“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为重点。每一专题的介绍不必面面俱到, 但要注重培养学生读图, 运用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根据不同知识要点的特殊性,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一, 要根据认知规律, 结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 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采用适当教学方法。如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地球、地图”这一部分知识时, 因这部分知识过于抽象和对空间想象能力要求较高, 所以要依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边教学活动, 可以用地球仪或多媒体课件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直观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其二,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之积极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这一节内容时, 可结合平潭综合试验区规划之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方面知识。其三, 依据课标设计简明扼要的学案, 让学生先学后教。“告诉我的, 我会忘记;动手去做的, 我会记得……”学生自主完成学案后, 则听课效率更高。学案必须由教师亲自编写或认真筛选, 决不可将市面上的练习不加筛选就用之。其四, 运用比较法学习易混淆的知识点。如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时可以用以下表格。

四、关注学生的课堂吸收程度, 调整教学进度

在教学计划中, 往往会把某一部分内容归结到一个课时, 这样导致全市乃至全省统一的教学设计忽略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不同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速度有快有慢, 在现有班级人数下, 为保证及时掌控课堂,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不超过二十分钟, 教师就要对之前授课的内容进行提问, 已掌握同学以举手为标志, 四人小组中已掌握知识的同学可指导尚未理解的同学。这时教师可粗略估算已掌握知识的人数, 决定是否放慢授课进度。研究表明, 指导他人, 可对自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起到巩固的作用, 受到指导的学生能及时查缺补漏, 紧跟学习进度。课后教师要随机询问几位同学, 对本节课有哪些建议, 做到心中有数, 及时反思。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篇3

关键词:地理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策略

作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课堂上的教学始终是教学活动开展最核心的场所,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课堂来实现对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地理老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重点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并不断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并探索实践新的初中地理教学新方法,从而真正为学生的地理学习带来质的提高。

一、充分发挥地理教材的有效作用

地理课堂教学中,注重通过看图来学习,那么老师在进行看图教学时,要让学生注意看图的分类,并对地理学习中各种图有一个特点的认识,并在这个过程提升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看图能力。例如,在学习比例图和参照图这一内容时,这两种类型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内容,因此老师要重点对这部分进行细节化的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区分这两种图。又如,在学习“七大洲五大洋”的过程中,老师要摆脱过去通过死读书的方式让学生呆板地死记硬背这些洲和大洋,而是应该划分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掌握如何通过看图来记忆,并能够提高记忆七大洲五大洋的效果。而且,老师对教材中的习题要引起重视,并对存在的重难点知识进行巩固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学习到如何有效地去看图、认识图,提高学习效率。作为老师要让学生对教材中习题的重要性引起重视,并结合教材知识点来进行习题的训练,只有这样,教材与课后习题的结合,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地理知识教学的效率。

二、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受制于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教与学的过程更加侧重于“教”,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作用,给学生对知识的吸收过程造成了束缚,让学生没有自主学习理解的空间,无法有效吸收所学的知识。所以为了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树立正确且积极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让学生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学习和思考能具有主动性。首先老师要善于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学习交流和沟通,以此为出发点来改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学习上的困难和疑点,这即是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的效率在课堂上得到提高。例如,在学习“陆地水循环”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引导性地提出疑问:我国各个地区气候形成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然后经过学生的发言表述,内陆蒸发量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内陆地区干燥气候的形成,而且还对海洋对陆地气候的影响逐渐有了了解和学习。这样的过程就能让学生参与进来,并意识到地理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主动进行学习,从而提升地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三、有技巧地使用地图资源

地理学科的学习,最重要的是围绕图进行知识的学习与活用,只要能读懂图,那么地理的学习就会更容易。所以老师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来让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水平跟着老师走,并逐渐形成学生自己的习惯和能力。在初中地理中,各种地图复杂多样,因此老师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与读图能力,善于通过课堂中较为零散的时间来指导学生专门通过识图获取相关地理知识的信息,可有针对性地使用一些地理符号,给学生提出疑问并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意识,并能对一些简单的地图进行模仿绘图。例如,在学习大洲与大洋的知识内容时,要求学生绘图只需要能画出大致轮廓即可,而不用像美术课一样精益求精。而且随着学生绘图能力的不断提升,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并逐渐训练学生的填图能力,即挖去地图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让学生进行填补,实现对基础知识的有效巩固。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个人素养的提升都有着密切联系,所以老师要善于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提升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吸收和学习,不断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吴瑜.打造高效课堂感受地理魅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2(4):142.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4

【摘要】目前,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有效教学这个教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但是,当今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却并不如人意。如何才能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教学,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与访谈,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建议通过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瞄准高考舞台,焕发地理学科新生机四个方面来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问题及成因 改进建议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指“指凡是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从基础性和发展性两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描述,而在国际上,对有效教学的标准主要从以下方面评述:师生的互动,如共同参与活动、对话教学等;语言发展;学习背景化,联系生活实际;提供学生适当的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背景下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关注全人发展、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反思与创新四方面。基于以上研究,笔者主要在文中针对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改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推动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形成,有利于实现地理教育标目,发展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当前初中地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笔者在江西省章贡中学教育实习过程中,通过一系列听课以及上课逐步了解了初中地理课堂的一些情况,同时通过对地理科任老师与学生进行访谈、与在其它中学教育实习的同学交流,经过分析发现当前江西省部分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单一落后的地理教学模式

现今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因新课改的进行而在一定程度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所增加,但总的来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仍然主宰着课堂。笔者在听课中发现,在40分钟的课堂里,老师授课输出知识时间约为四分之三,学生发言时间只占四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的师生互动只是一些简单的提问,整个课堂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教学设计走,整个课堂成为老师掌控的“静态教案据”。

2、地理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在笔者与科任老师及别处进行教学实习的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地理老师都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别的科任老师充任的,这些老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教材的把握程度不够,重难点不突出,缺乏治学的严谨性,课堂中出现对一些专业知识的曲解和自说自话式的解读,专业术语使用不规范,对一些基本的地理原理的阐述错误和示意图的绘制错误,等等。这些都不利于高效地理课堂的构建。

3、“生活”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

“生活”在当前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缺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只是对教材简单组织后机械输出以及对考点的着重强调,教材中的活动多是略过或简单带过,整个教学过程呆板、枯燥,缺乏积极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江西省中学使用的是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该教材“让地理走进生活”这一章节中学生人物形象为“东仔”、“珠女”以及它的一些活动的设置都是与广东相结合的,这使得教材不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副科地位尴尬,不受学校与老师重视

地理在初中课程体系中,一向被认为是副科,并且相对与高中地理,初中地理考试压力小,因此即使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推行素质教育,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地理的学科地位仍然比较尴尬,学校对地理学科不够重视,笔者进行教育实践的中学地理每周仅两个课时,每个地理老师要交6到8个班。笔者经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听课中发现,在这种情况下,地理教师对地理课堂教学多只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不追求教学质量。

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建议

除了以上问题,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其它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导致了低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地理课堂教学走出低效?针对它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在当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是讲解——接受地理教学过程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虽然它有利于使较多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有效地接受地理知识,但是,如果无论什么教学内容,都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或者长时间内只使用着一种教学模式,学生便会对这种互动性不高、单调的教学模式产生疲倦,注意力难以长久地集中。在这种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难以在课堂上自由地发挥自主性和主动性,逐渐丧失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地理课堂教学何谈高效?

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学习理念即转变地理学习方式,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这对于改变初中地理单一落后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打破沉闷,创造活力课堂有一定的启示。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入点,教师可选择多样化的地理教学模式。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图的运用,此章节教材比较简单,但知识较难理解,部分知识如依比列尺来选择合适的地图比较抽象,讲解——接受地理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达到目标,教师可依据皮亚杰和布鲁纳的建构主义的理论,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进行建构,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式教学,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如下:(1)提供给学生一个可供探究的主题:如新学期学校又迎来了新同学,他们对学校的建筑分布还不了解,为了帮助新同学了解我们的学校,请同学们试着画出学校的简单地图;(2)制定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阅读教材,了解地图的基本要素,制定探究方案;(3)各小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收集资料探究:首先学生依据教材内容以及查找资料,了解地图的种类以及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图例、注记,然后通过在学校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学校的建筑极其分布状况,小组成员分工合作,画出简单地图;(4)交流并进行总结:各小组派出代表讲述本组地图制作过程,进行比较交流。教师适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提出问题,如:为什么你们画的是同一个地方的的地图,在图上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与其大小却不同呢?以此问题来点拨引导学生来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进而学会选择合适的地图;通过学生对资料收集部分发言的总结来强化学生对地图图例和注记的识记,进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因地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以上教学过程模式的步骤中确定主题、制定方案及资料收集可在课余时间进行,教学不拘泥于课堂,学生可到办公室寻求老师指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由学生进行自主后动,教师只在该过程中作为引导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民主与合作的精神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利于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构建。

除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外,还有抛锚式教学模式、自学——辅导教学模式等,新课程倡导讨论式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等,地理教师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地理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增强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

教师是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地理教师的的地理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七章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李家清《新概念地理教学论》一书中提到:现代地理教师的知识构成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素养性知识。这四项知识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基础,它主要包括地理科学专业知识、教育学即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情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知识以及除地理学外的其它领域如自认科学等的知识。基于此,要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与业务水平,从国家与高校层面来说,应该重视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完善师范生培养机制。除地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外,可以通过邀请知名专家举行地理及地理教育方面的讲座,组织各种教育实践活动,如教学实习和教学技能大赛,与中学形成合作共同培养专业地理老师等;从中学与教师自身层面来说,各学校间组织的地理教研研讨会、教学观摩等等,教师不断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学习与自我反思,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学习,如参加社会时间案活动,阅读相关文献等。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依赖于地理教师教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而仅仅注重培养教师的地理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技术是不够的。优秀的地理教师,同时也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教育研究者。有效就学的研究理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重要内容。因此广大的初中地理教师与教育人员,尤其是农村教师,应投入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中去,充分利用身边第一手教学教学经验与资源,同时动员学校、社会等多方力量,因地、因时制宜,寻求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构建高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三)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生活是地理知识的源泉,我们的衣食住行也都离不开地理知识。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杜威将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在教学上他倡导“做中学”,提倡活动课程。因此,我们理应将生活事实融入地理教学,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存在,增加对地理学习的亲切性。针对当前中学地理课堂“生活”却严重缺失的现状,可以从一下方面融生活于地理教学。第一:做到地理教学目标与生活的融合。布鲁姆提出:有效的教学,始与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师要正确领会和把握地理课程标准,正确理解和恰当表达三维教学目标,牢记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内容理念——学习对生活、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在地理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要关注学生的感性生活,重视地理过程与方法,注重发展学生将地理知识与技能迁移到生活中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保护大气环境一节时,可设计学生的实践活动,调查学校附近的有哪些环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通过这个是学生有保护大气环境迁移到周边环境,发展其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第二,要将地理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融合。学校可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结合乡土地理资源,丰富地理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立足于教材,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课后活动。同时也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若教材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则可以从身边寻找地理教学信息,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地理教学素材。如粤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不能很好地切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其基础上适当设计与本土相切合的课后活动。例如,在讲授八年级下册“南方地区”一节时,教师可结合赣州市的自然环境、土地资源设计乡土地理素材将其与教材相结合;第三,学校与教师可在保证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开展地理活动课程。校内可设置地理角,由老师指导,学生负责收集生活中与地理相关的热点话题、地理在生活中的小妙用以及与地理相关的小故事和谚语,并鼓励学生投稿讲述自己发现的生活地理小常识等等,做成简报,供学生观看、讨论:也可组织学生在老师的实地观察学校周边的河流等地理事物。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地理、学习地理。

(四)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

针对学校不重视副科,初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追求讲完,不追求质量的问题,为切实推行素质教育的发展,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纲第二十章提出,完善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对辖区内各中学素质教育的情况进行监督,督促各中学对各科平等相待。同时学校也可以建立督学部门,对各科老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督导检查,并可建立一定的奖励机制,以此来促进初中地理老师追求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考改革政策已经出台,未来高考将实行“3+3”的模式,除了语数外之外,考生自主选择三科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加入总成绩中。这一改革给地理学科带来了新的挑战,若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得不到提高,学生成绩上不去,地理学科的生存空间将会被其他学科挤压。但这也不失为一次机遇,在“3+3”模式下,学生考试文理不分科,初中地理的高效课堂构建将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为高效的高中地理课堂的构建提供优质的地理生源。笔者认为各初级中学应不仅仅局限于中考,切实地推进地理课堂教学高效发展,将目光放在地理学科的长远发展上。

三、结论

综上,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1、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打造生动活泼的地理课堂;

2、注重高地理素养的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从国家、高校、中学、教师四个层面入手,促进地理教师专业化;

3、重视生活实际与地理教学的融合,教育不可成为无土之木,应抓住生活中的地理素材,使地理学习背景化;

4、关注教育改革前沿,焕发地理教学新生机。各中学与老师应时刻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动态,抓住其与地理学科的契合点。高考考试科目“3+3”的变革打破了文理分科的考试形式,初中地理教师应据此引导学生改变对地理学习的观念,面准高考舞台,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意愿。同时,各地方教育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教育督导制度,保证素质教育中地理教育的高效发展。参考文献

1.郝丽波.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J].学周刊,2013,19(4):75-76.2.李家清主编.新概念地理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3.3.张彦顺.新课程下初中地理课堂低效的形成原因及改进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5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程作为其主要载体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首要内容。目前,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改革在初中地理课程中也进行得如火如荼,改革要求初中地理教师必须以素质教育的严格标准要求自己,对初中地理教学教材深入研究,教师在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引导作用,努力发掘学生潜能,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围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种方法策略展开论述,以期望初中地理教学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永不落伍。

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篇6

厦门同安第一中学 夏成志

摘要:课堂教学是传播和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有效课堂教学”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教学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教师的有效行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有效的发展;它的外延涵盖有效的课前准备(解读课标、背景分析、资源整合,有效预案等)、有效的教学实施(即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有效的教学评价。本文就如何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结合教学实践,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关键词:高中地理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融洽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和谐才能有效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对学科的喜爱程度,往往与任课教师有密切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使学生更加热爱地理学科的必要条件,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教学和谐才能有效。在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方面,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在生活中,以关怀和平等为主

关怀学生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在学生生病和有困难时多关心学生,学生情绪波动时和他们交朋友,和谐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必然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平等对话是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课后积极参加学生的文体活动,课间多与他们交谈等。时间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就会拉近。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就会愿学老师所教的科目。

2、在课堂上,以尊重和鼓励为主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高中生具有强烈而敏感的自尊心,是自我意识中最不容冒犯的部分。他们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为此努力学习,力图在各个领域有出色的表现,争取在集体中赢得适当的地位,得到好评和重视。因此课堂就成了展示他们自我风采的舞台。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得到老师的肯定、赞扬和鼓励,他们会更加奋进,积极性也更加强烈!因此,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充分给予赞扬和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能动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有趣才能有效

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德国大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教学应强调以各种不同的兴趣为基础,把引起学习者的兴趣作为其重要任务之一。因为,津津有味的学习,才能学得既快又好。”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的参与到这门功课的学习,在地理教学中也不例外。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是课堂教学有效性实施的有力措施之一,课堂教学有趣才能有效。

1、优化新课导入,诱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时,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运用幽默风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开场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进入主动参与学习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学习活动的最佳状态,又使教师讲课水到渠成、轻松自如。例如在讲气压带和风带第一课时时,可这样导入新课:400多年前,当航海探险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第一次越过南美洲的最南端向太平洋驶去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长达几个月的航程中,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开始,海面上一直徐徐吹着东南风,把船一直向西推行。后来,东南风渐渐减弱,大海变得非常平静。最后,船队顺利地到达亚洲的菲律宾群岛。你们知道,为什么这里长达几个月,大海显得非常顺从人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是要揭开这个奥秘。经过这样的导入,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课堂处于活跃的气氛之中,学生处于高效兴奋的状态,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乡土地理,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乡土地理展现本乡本土的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是最生动、最直观的地理感性材料。而人教版必修2的人文地理教材有些内容枯燥乏味,乡土地理就是最好的调节纽带。地理课上只要展示厦门乡土地理案例,学生便会聚精会神地听讲,师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好。每当学生看到自己收集的材料或小论文被老师编成案例在课堂上运用时,心中充满了无比的自豪感和地理学习的无限热情。可见,利用乡土地理进行研究性学习和案例教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营造轻松活跃的地理课堂氛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关注社会热点,引发学习兴趣

与现代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相比,现在的地理教材虽几经修改,仍显得相对滞后,赶不上时代的节拍。而现在中学生思维活跃,见多识广,对现实社会中的一些热点问题特别关注,喜欢探究。针对这一实际,可以结合教材的内容,及时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并引入教学之中, 以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他们对本来感到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产生强烈地求知欲。如在讲“自然灾害”时,我及时引入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2010年西南省市百年一遇旱灾等消息,这时,许多同学都纷纷议论,仿佛当天的情景就在眼前,认为一定要认真学好自然灾害知识,珍爱生命,防震减灾。

三、合理运用媒体,课堂教学高效才能有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明显。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地理课堂教学环境,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高效才能有效。

1、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起点,也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承载工具。学生可以从图上获取很多知识,并能锻炼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难免要借助地图、挂图和其他教具教学,在课堂上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且挂图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其内容又是静态的、无声的,给予学生的印象依然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既可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正确的空间概念,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又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利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中的电教媒体卓越的图像处理能力可全方位帮助学生具备

正确的、全面的快速地阅读地图的能力,促使学生养成用图的习惯,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巩固知识和分析地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2、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紧紧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是课堂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对于教材中提出的重点或难点,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单靠老师讲解,学生难于直接感知与观察,理解起来十分费力。而多媒体教学,讲究的是时效性,可以弥补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面,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在学习地球公转的特点时,如果用传统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就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有效结合flash动画制作(图1),可以增强学生认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图1 地球公转Flash动画截图

3、运用多媒体教学,加大课堂节奏容量

地理教师的教学活动不仅要依据地理教科书,还应该选择和补充一部分地理课外知识,这是地理教学的学科性决定的。地理课内容涉及的范围广泛,包罗世界各地、各民族,有众多的地名、地理事物。由于时间和资金的问题,不可能学到什么地方,就到当地亲身体验。对于学生来说,教材和地图册上的知识相对抽象,不便于理解和体会。而通过播放相关地区的资料图片和视频,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名胜古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把抽象的知识感性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因而,同一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既加快了课堂节奏,又增加了课堂容量,并可以给学生多一点地理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反复练习,教学高效有效。

四、反思教学行为,课堂教学提升才能有效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是对个体自身的教学进行批判和反省的过程。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逐步培养和发展自己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深化自己的实践性知识,直至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那么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主要有:反思自己的成功做法;反思失败、失误之处;反思课堂灵感;反思对新理论新经验的认识;反思同行之共识;反思学生方面的问题;反思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意;反思再教设想等等。教师及时进行课后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催化剂。以反思促教学,把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路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上为笔者几年地理教学中的浅见,以供商榷。

参考文献:

1.袁书祺 《地理教育学》 福建教育出版社 1995 2.《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 华东师范大学 崔允漷著 3.饶水平《利用地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地理教育》2003年1期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7

实际出发是指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对于初中地理教学而言, 还是比较容易的。例如, 气候的认识与学习、岩层结构的熟悉、国家的地理位置以及各国的首都等等都是初中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要把握教材与实际生活的切入点, 进而展开教学, 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 体会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二、初中地理学科的实际性分析

相比高中地理教学而言, 初中地理教学更加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高中地理教学更加强调理科意味, 加入了很多计算以及立体几何的内容。而初中地理则以文科意味为主, 主要要求学生们对于一些国家地区、气候、地形等的学习与认识和记忆。例如, 在学习地形分析的时候, 可以先让学生们思考, 自己生活的地方属于什么地形。然后, 再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 对自己生活的地形进行回忆与观察, 讲述自己生活地形的特点。例如, 一个学生生活在丘陵地区, 那么学生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可能会有以下的回答:耕地较少、身边以较为低矮的山为主, 耕地多为山地的特点。土地肥沃度一般。那么根据这些比较生活化的语言, 再去认识书本所讲述的丘陵地区的真正特点。这样对于教学而言, 更加有吸引力。联系实际, 以实际出发进行地理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因此, 对于初中地理进行实际教学, 其可执行性还是非常高的。

此外, 在对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 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学生们更愿意接受身边熟知的信息, 对身边的实际情况更加有心理预期, 希望能够通过课堂知识的积累与学习, 达到能够解答部分实际生活问题的程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惑, 而现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根本就是为了知识的传递, 而没有应用与扩展这样的实际应用的内容。学生们会一直存在这样的一个疑问, 学习这些知识是否有用?因此, 进行实际出发的地理教学其可行性很高。

三、如何让实际出发成为初中地理教学的主线达到预期有效性

初中地理教学, 其教学的进度还是相对比较宽松的, 没有十分紧张的状态。因此, 让实际教学成为其教学的主线可行性还是非常高的。那么, 如何将实际性教学作为主线还需要具体的教学方案。以下将对方案进行案例分析, 并谈论如何使其达到预期的有效性。

案例:某初中地理教学课堂。其中, 将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地形、气候以及国家地理位置都进行了实际性分析。首先, 地形的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 教师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 还有能力方面的提

浅王高胜现。代教育理念教师要从学,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现在出发, , 我将建立谈霞一、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自己平时的教学方式摘选一二, , 和大家共同探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语《 (巨的兴趣学习心理学》中指出: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文鹿县更能鼓起进一步求第生有了积极探索, 克服困难, 成功的努力。继续向前的动力支成功的体验让学教二持。因而,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 让学学生成积极的学习心态中学生能够一分为二地, 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看到学习上的成功与。失败当学, 的, 河习上取得成绩时北学生在教师的肯, 定中看到自己的实力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 感受成和鼓励, 功让几的喜悦巨志昂扬, 。当学生学习上有失误并转化为新的学习动力, , 有失败感时学习起来更, 教师加斗种鹿要帮助学生找出失败的原因足之处, 鼓励学生勇于正视困, 难找, 迎难而上到自己存在, 积极的不方05改正52学生。说教:“非常好师对学生”“你们太棒了的语言激励作”用更加直接“学习上再认, 真一如对式) 50样些, 的错误就不”“虽然你会出错了”写的字太潦草, “相信你下次一但是你的写作定不会犯错同

能力很高。”

尤其是学困生, 他们更需要教师的激励, 获得

教师的认可, 从而重新燃起了学习的激情。我们不能用对待优秀生的标准去评价学困生, 他们的考试分数虽然差, 但是, 并不是毫无可取之处。如果放弃了学困生, 就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有愧于教师教书育人, 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我们要能发现学困生身上的优点, 通过优点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 鼓起学习的勇气。对于智力差的学生, 要肯定他们的努力过程, 多给予学习上的辅导, 不断鼓励他们克服自己的弱点, 从点滴的进步中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不是没有尺度的。对于优等生, 我们不能总是在全班学生面前鼓励, 不能过分夸大, 这样就容易滋生学生的骄傲心理, 也会给其他学生造成心理不平衡和心理落差。对后进生和中等生要应给予更多关注。在教学过程中, 多给予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 让他们能发现自己学习上的成就感, 以增强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评价就是针对他们具体的学习进行的, 比如, 阅读带有感情, 声音洪亮;回答得有条理等, 总的来说, 评价要让所有学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二、课堂教学与生活接轨, 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一直以来,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中心, 如何最大限度地把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是教师所关注的, 学生只有接受了、记住了这些内容, 就代表完成了教学任务。这就造成了教师教学的僵

实际性教学, 让学生们以分组方式, 说出自己所在家乡的地形特点, 并对不同地形特点进行比较。然后教师给学生们讲解地形的分类以及不同地区的地形分布, 造成不同地形的原因。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 联想其形成所需条件等等。其次, 气候的学习。依然让学生们说明自己生活的气候是怎样的, 具体是什么特点, 不同的季节有怎样不同的气候变化。然后教师再讲解气候的分类以及不同气候之间的特点, 让学生们从教师的分类中, 找出自己所在位置的气候特点, 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还应该能够将本地的气候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气候, 气候与哪些因素有关。联系学生们生活的地区, 是否内陆地区, 生活在哪个半球, 这些都是气候学习时候的实际联想。最后, 国家地理位置的认定。人们常说:“学习地理要拥有两张图, 一个是世界地图, 一个是中国地图。”通过地图, 我们可以非常直观地进行地理位置的判断, 以及国家之间的地理位置。这些地理位置都造成了所谓的地形、气候等的差异。教师在此可以强调不同纬度、不同地域会有不同的气候以及地形特点。

硬化, 唯本教学, 很多教师上课离不开教材, 没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语言特色, 离开了课本就不知教什么、怎么教了。这就让学生学得枯燥乏味, 认为听讲和自己看书去死记硬背没什么区别。教学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口号, 教师必须转变这种机械的教学, 让教学变得生动、有灵性, 学生从中能学到自己看书所不知道的知识。让教变得丰富起来, 改变教教材的被动教学方式, 要挖掘教材的内容, 用生活化、人性化的手法去体现教材内容, 拓宽学生学习的途径。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强调要以生活为中心, 反对传统教育以书本为中心;强调要以生活为学校的中心内容, 反对脱离社会的死学习;强调实践的重要, 反对注入式教学。他的理论深刻地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内在联系, 把教育看作一个生长、发展的过程, 推动了教育的科学化, 民主化, 有重大的理论建设意义。

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特别近几年来, 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 语文试题多元化。因此, 我们要学好语文, 过去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学生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 了解国内外大事, 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 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 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 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能力。

三、变“学会”为“会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 人人过好自学关。

我根据异步教学法的要求, 自制了一套自学符号, 教会学生在课文上圈、点、勾、画、批、注。达到“五会”即会读 (拿到一本书就会读) 、会找 (会找重难点和关键词句) 、会提 (会提问题) 、会记 (会做笔记, 在书上画画写写做不同记号) 、会结 (即概括、总结、提高) 。并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 (字、词典等) 和查阅参考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能力。

2. 从以下三个方面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1) 指导学生掌握教材的主线。每指导学生学习一篇课文, 我都在出示课题后, 让学生先找题眼, 然后根据课题至少设计三个问题。 (2) 学生学习课文要有学法, 开始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对初一学生, 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初读课文, 了解内容, 朗读生字词, 读准字音, 记住字形;再读课文, 画出生字新词 (用符号) 。 (3) 把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几遍, 理解字词的意义。再如, 学习句子, 我是这样指导学法的:画出句中的关键字、词;查工具书了解字词的本意, 读句子理解关键词的意思。

总之, 教学方式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教学目标, 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所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这样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教师对教学方式的把握, 运用的实际效果, 有赖于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的指引, 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我们要抛开单一教学方式, 从大语文的教学观,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体系, 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环境,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

案例分析中可以得知, 实际出发为主线, 确实可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得以实现, 并能够达到不错的教学效果。此外, 锻炼学生们联系实际的能力, 也是避免教学枯燥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 实际教学的有效性是可以实现的。

四、结语

地理教学是相对较为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学科, 初中地理主要以记忆与简单理解为主。在这一时期, 教师如果能够通过将教学内容实际化的方式, 把地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的生存环境相结合, 必然会让学生们更加热爱地理学科。同时, 将抽象化的教学内容具体化, 也是培养学生们学习方法的一项重要手段, 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开端, 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初中地理教学一直以来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 其教学内容相对而言比较生活化, 更有趣味性。但是随着一些课改以及教学改革的来临, 初中地理教学的地位已经有所降低, 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开始有了侧重性。此外, 一些地理教师对于地理教学的把握度不够, 造成地理教学的可行性不高, 教学效果不好的现象。而从实际出发, 联系生活进行地理教学, 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样的问题。因此, 本文就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 探讨在以实际为出发点的基础上进行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地理,地理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方敏, 《中学教学参考》, 2010

[2].郭莉, 《学问:现代教学研究》, 2012

[3].陈厚德, 《有效教学》,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 篇8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0-053-1

一、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想学”

许多家长、学生、教师认为地理是“副科”,学不学问题不大,临近考试“抱佛脚”突击一下就能过关。为了改变他们的这种观点,每学期七年级开学笔者都会精心准备第一堂课,告诉学生:“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地理与生物、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等学科均有联系,学好地理有利于学生各学科基本能力的提升。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每天的起居,穿着,收看的天气预报、观看的动物世界、地震、低碳生活、环境保护以及人类不同生产方式等等。学习这些内容,既可帮助同学们揭开地理知识奥秘,又可增加生活情趣。地理学科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一个人不管将来从事农业、工业、资源开发、交通建设、商业活动、旅游业等等,扎实的地理功底对这些职业都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农业种植要因地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生产;交通建设要注意各地的地质构造以及社会经济状况等;商业活动要讲求地域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要注意合理有序,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总之,学习地理可以为学生们将来就业提供丰富的、终身受用的知识和技能。”

上好第一堂课,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它并不是有些同学所说的“副科”,它是一门“富科”。地理也并不是简单背就能掌握的,要理解了才能牢牢掌握。通过这堂课帮助学生认识和体会到地理学科的价值和作用,摆正地理学科的位置,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喜爱这门学科,使学生“想学”。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变静为动,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介绍《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一课的课前3分钟,可以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悦耳的音乐、美丽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解说,学生的脑海中会涌现出亚洲地势的壮丽的画卷,犹如亲临其境,一方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另一方面可以把学生分散的心一下子集中到课堂来。像这种导入新课,应该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当讲到亚洲地形和河流时,笔者问学生:“《亚洲雄风》这歌曲中‘山是高昂的头,河像热血流’,这座山应该是哪座山,河流从哪里流出,流到哪里去?由此可知,亚洲地势有何特点?”这时同学们会在亚洲地形和河流图中积极找答案,七嘴八舌回答。有个学生问:“老师,亚洲的河流都发源于中部地区吗?它都注入海洋吗”?这时笔者播放亚洲地形和河流,并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河流的源头,入海处,这样同学们很容易找到答案。就这样,让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求知欲被激发,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名言。笔者认为: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们要“授人以渔”,不能只“授人以鱼”。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这几方面:

1.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和气候》,教材知识的安排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每一节的知识帮学生积累知识,梳理地理现象,分析地理事物之间形成原因,掌握地理事物发展规律,为下学期学习区域地理打下扎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读图、析图、用图、构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如“经纬图”、“七大洲四大洋”、“天气符号图”、“长江和黄河图”等等,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并且记得牢固,从而避免死记硬背。

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若干思考 篇9

钦州市第二中学

地理组曾慧声

[摘 要]本文通过对广西地理新课改的准备实施及其对高考成绩影响的探讨,阐述了地理课堂有效性的界定及其重要性,并就笔者几年的教学心得总结出了若干策略,也对新课改实施和地理课堂有效性的相互关系做了思考,得出的结论是:一节高效的地理课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 体验学习过程、能主动建构地理知识体系,形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和技术素养,这样的地理课堂不因教材版本的变化而降低教学效果。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有效性 新课改 1.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

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

[1] 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新课程理念下,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是:有效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为学生的主动构架提供学习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

[2] 人学习反思;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2.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是国际教育改革的发展

[3]趋势,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的客观需要。课改之风已经吹遍大江南北,广西成为最后一批实行新课改的省份,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迫在眉睫!新课改是大势所趋,许多省份都实施新课改,问题也随之出现: 新课改不成功的学校高考成功了,新课改成功的学校高考成绩却下滑了。必须面对的是,高考成绩还是老师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试金石,只有让学生通过高考顺利进入大学的教学才会获得社会和家长的认可。改革不等于文革,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还是地理课堂的重要任务。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下面笔者就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若干见解。3.提高地理课堂有效性的若干策略

3.1 精彩的教学导入,可以提高课堂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导入新课非常重要。导入的教学方式方法很多,可能是一个故事、一些图片或者一个问题,也可能是一个演示或实验。比如,在学习旅游地理景观的欣赏之前,笔者先播放一组非常美丽的自然风光给学生欣赏,引起学生对美好风光的向往。在“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 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点燃蜡烛放在教室门口,引导学生观察火焰的方向引出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接着引导

[4]学生思考风是如何形成的?设置这样的悬念,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3.2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有效性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某一个问题。还是以“大气的运动—热力环流”为例,笔者为了说明山谷风的存在创设了一个情境:“三国时期,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谷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真乃火攻的良机。诸葛亮依计划将司马懿之众引诱入谷中„„然而,正当大火冲天,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壮志,使他喊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歌。”学生还沉浸在这个悲壮的故事当中,1

笔者马上抛出一个问题:这雨是如何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用热力环流的模式图来分析谷风造成了地形雨。

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把枯燥的知识分析得生动有趣。例如,笔者在分析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移。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的知识点是①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②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③赤道上,无偏移。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把学生从昏昏欲睡中唤醒,笔者创设了一个武侠的情景:你和你多年的敌人在江湖上又相遇了,你的武器是一架直线发射的大炮,你请问你在以下的哪个场所能炸到敌人(要分析原因)?一是北半球、二是南半球、三是赤道地区。学生一听,是他们最喜欢的武侠立马就来了精神,翻翻课本吱吱喳喳地讨论开了,很快就得出答案:在赤道能报仇,因为赤道上水平运动的物体不会发生偏移,大炮直线发射能打中敌人!3.3把知识分模块处理,逐个击破

还是以旧人教版的高一地理教材“2.6气候的形成与变化” 为例,学生需要掌握气候形成因子、特征、气候判读、气候模式、气候成因、气候变化六个模块的知识,知识点多而繁琐,又是高考中自然地理的重点难点。可笔者发现,这六个模块的知识实际上要用三个课时来学习,每节课只需掌握两个模块,在教学中又注意利用上一堂课旧的知识体系来构建下一堂课新的知识体系,学生学起来难度系数小。又比如按高考要求,学生需熟记10个气候类型的特征还要会判读,学生第一反应就是好多好难。于是笔者把10个气候类型分四个小模块,分别是热带气候4个,亚热带气候2个、温带气候3个、极地气候1个,引导学生逐个小模块击破,学生学起来得心应手。

3.4任务驱动,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在考试过后,笔者时常发现学生会在总结中抱怨,没有时间复习啊、背笔记啊等等,这说明学生的课堂效率很低。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课堂上限时小复习,然后马上大范围地抽背学生,笔者发现那些平常喜欢伏台睡觉的学生精神了,口中念念有词,手还在空中划来划去,在课堂上就把该记忆的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

当然,为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死记硬背知识,笔者把分析问题及总结结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笔者只在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引导。比如,笔者只指导学生气候的特征要从气温和降水来描述,然后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例,根据教材柱状图可以得出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的特征,其他的9个气候类型的特征学生自己就能分析出来。

[5]3.5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地理课堂教学中有许多抽象的知识点,往往教师讲解费力学生理解也费力,而多媒体地理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既可增加生动感,又利于知识的获取,从而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 “地球的昼夜长短”,笔者先用投影展示春秋分时的北半球的昼夜长短图,再用动画的方法演示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学生观察动画演示后兴致很高,并自己总结出了规律,显然课堂有效性比传统教学法更高。

4.关于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新课改中的一些思考 从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广西实行新课改。新课改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核心的转变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给所有的学校都提出了挑战,首先是:师资资源不足;二是教师负担过重;三是课时不足;四是课堂质量、五是学生学习、六是高考问题、七是选修课程安排、八是选课程指导等等。其中,最让学校头痛的是广西高考方案还没有出台,如果高考的改革跟不上新课程的改革,那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至于在新课改实行的同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待广大同行们的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 钱柳松.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金华市婺城区教研室.http://218.93.114.186/wzhan/news.asp?id=992

上一篇:刷子李教学设计详下一篇:写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