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2024-06-25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共8篇)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篇1

一、公众平台认证的方式

(一)通过微信进行认证

1、条件

(1)企业服务号和企业订阅号皆可使用微信认证,不支持个人认证,个人的订阅号

可申请关联个人微博认证

(2)需提供资料:营业执照副本、企业开户银行、开户账号、运营者身份证复印件

2、审核步骤

(1)分为帐号主体资质审核和帐号名称审核。

(2)主体资质审核是指企业资料的真实性的审核,审核成功后,可获得高级接口,订阅号可立即获得自定义菜单,就可以进入后台管理、链接企业网站等,而服务号则可以获得开放功能接口中所有接口权限、多客服接口,以及可申请商户功能等);(3)账号名称审核则是指对代表企业标识的微信公众账号的原有名称进行审核,审核成功后,订阅号和服务号均可获得认证的“勾”和相关信息备注。如帐号名称审核环节失败,没有获得打“勾”认证标识,不影响已获得的高级接口使用。(4)只要帐号主体资质审核通过,就会获得所有高级接口和能力——订阅号获得自定义菜单,服务号获得开放的所有高级接口。

3、收费标准:收费为300元/次,一年有效。(用户每申请一次认证服务无论成功或者失败都需要支付一次审核服务费。可选择“微信支付”和银行卡转账两种支付方式)

(二)通过微博进行认证

1、条件

(1)公众号订阅人数超过500人

(2)拥有新浪微博或者腾讯微博,同时微博已经通过认证,并且微博昵称与微信公众

平台昵称一致。

【微博认证条件:清晰头像、绑定手机、关注数30、粉丝数100、2个互粉橙V好友(关注2个橙V用户,同时他也要关注你);腾讯微博认证条件:个人用户必须绑定手机,听众数50,收听数100,微博等级3级以上,有清晰本人头像,并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非个人用户,至少3条原创广播;与认证身份相符合的头像与昵称;不超过100字的简介说明,范围:政府、媒体、企业、网站、应用等官方帐号均可申请机构认证】

2、审核步骤

(1)通过微信公众账号后台设置界面进行微博审核;(2)提供对应的已经认证的微博账号、密码;(3)企业服务号不能使用微博认证。

3、收费标准:免费

二、认证后的益处

(一)微信认证的作用

1、订阅号获得自定义菜单,可进入后台管理、链接企业微网站、论坛、申请商户微信支付,微信小店功能等;

2、客户高级功能可以在用户发送消息后的24小时内,公众号会回复用户,实现沟通,在语音识别接口中,用户发语音消息时,此功能会给出语音识别出的文本内容。

3、关注者可以直接在添加好友里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你。使用者可以定位用户发消息时的方位,也就是用户的地理位置。公众号可以获取用户的基础信息,用户的头像、称呼、性别、地区等。

(二)微博认证的作用

1、头像旁边有V标识,和微博一样,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让企业微信账号看起来更官方、更可信。;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篇2

1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特征

1.1订阅用户的特征

1)用户多具有行业基本知识。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与普通平台的订阅者最大的不同是其订阅用户往往具有该学科领域最基本的知识储备,对本领域的内容有继续深入了解的需求。因此,当平台发布内容符合订阅者专业兴趣时,订阅者往往会选择长期持续的关注,并对自己认为有传播价值的信息进行一定的转发传播。

2)用户阅读方式多元化。在新媒体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不同订阅者对同一则推送内容的阅读方式也有所差异。部分订阅者由于时间关系,或者对于内容本身的关注程度较低,会选择扫描式阅读,即浅阅读的方式,这种新阅读方式带有极大的跳跃性、检索性和忽略性。对于极为关注的前沿资讯,订阅者往往会选择去精读详细内容。科技类微信公众号的订阅者除了具有以上特征之外,还会因关注程度大小对平台发布内容进行其他形式的扩展延伸阅读,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

3)订阅者传播更具群体性。科技类微信平台的订阅者往往归属于某一类学科行业,其明显的专业特征使其传播更具有群体性。在订阅者阅读并转发内容之后,很容易引起周围同行业群体的重视和关注,更容易产生二次传播。

1.2平台运营维护方的特征

1)公益性。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维护方大多具有公益性质。从目前普遍流行的例如“移动互联网资讯”“今日科学”等关注度较高的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方来看,大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和科普性。此外,还有诸多科研机构也开通了各自领域的微信公众平台,并长期发布与机构工作密切相关的科学资讯,普通公众只需订阅微信公众平台便可以及时掌握该领域的科技动态。

2)权威性。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维护方往往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在其领域内具有较大范围影响力。与一些非官方个体运营维护的平台相比, “中科院之声”“中国科学探索中心”等国家科技事业单位维护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科技资讯则更权威地代表了国家科研领域的最新成果。

1.3推送内容的特征

1)专业性和针对性。根据维护方的不同,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内容往往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尤其一些专业部门推送发布的内容, 则更加强调特定领域的专业特征。例如,中科院兰州文献情报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的“资源环境科技战略研究中心(CRES-LLAS)”微信公众平台的推送内容则主要限定在实时跟踪发布国内外资源环境领域的科技动态信息,另一个微信公众平台“全球变化研究信息中心(CICGCS)”则更侧重发布全球变化相关的科技动态信息,这两个微信平台具有专业倾向,因此使得发布内容、订阅人员均呈现出一定的专业聚类特征。

2)时效性。在科技极速发展更替的信息化社会,科学知识的变化也十分迅速。因此,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必须时刻紧抓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 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发布推送,从而将本领域最新动态传达给订阅人员,与传统媒介相比,这一过程大大提高了科技传播的速度。

2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在知识传播中的优势

知识传播,即知识的扩展,或者也可称为知识的分配、知识的流通等,是特指一部分社会成员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特定的知识传播媒体,向另一部分社会成员传播特定的知识信息内容,并期待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社会活动过程[8]。在传统的媒体推广时代,知识传播更多是通过在报纸期刊上发表文章,在线下举办科普活动等特定形式,这些传播方式往往由于受众需要付出一定成本或者受制于时空限制,其传播规模具有很大局限性,传播速度慢,准确度不高,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快速发展的自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系统,它使得传者和受者之间的关系转化为单向传播、双向互动、多向分享的模式[5]。 按照倪延年[9]对知识传播的阐述,知识传播包括知识传播活动的主动者、知识传播活动的受动者、知识传播的内容、知识传播行为、知识传播环境、知识传播目的、知识传播效果七个要素,这七个方面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传播路径,通过知识传播各个要素与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各个环节的对应关系,可以发现基于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传播过程具有以下3个主要优势。

2.1网络化、智能化的开放式传播环境扩大了知识传播的途径和范围

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让科技知识的传播进入了即时网络时代。智能化的终端平台让知识传播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书本纸质载体,传播形式也不仅局限于简单的科普宣传活动或者面对面的传授交流过程。一种更即时、更迅速、更易获取的知识传播环境已经形成。传统知识传播的区域性局限被完全打破,相同的科学知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瞬时发送,传播范围获得了极大拓展。二次转发更大程度地拓宽了消息的传播范围,实现了知识传播广幅度、大范围的转变。

2.2专业化、针对性的知识传播具有更强的目标性

微信公众平台订阅者通过关注特定主题的公众号实现了订阅者的群体身份认同[5]。因此,科技类微信平台发布的内容更容易得到订阅者的关注和认可。更加专业化、针对性强的知识内容更容易加强订阅者对领域本身的关注程度,提升订阅者的专业认知。从单独订阅者的视角出发,平台发布消息相对具有“一对一”的特征,传播内容和主题更为清晰明确,目标性更加突出,更容易获得订阅者的认同感,避免了阅读过程中复杂的信息筛选过程,提高了阅读效率,增强了知识传播的目的性。

2.3更加注重与知识接受者的互动,知识传播效果反馈更加迅速直接

传统知识传播更加侧重知识的“传出”,很少注重受众是否彻底掌握了传播内容,很难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价。而且,大篇幅的文字刊发,重点模糊的篇章累积,甚至有些形式化的科普宣传使得早期的部分科学传播过程显得十分生硬,甚至引起受众的反感。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在这些方面则取得了长足的改善。首先,在传播形式上,更加注重内容编排。从订阅者的角度上,使内容更简洁易读、重点突出,并且具有较强吸引力。此外,平台自带的回复功能以及评论反馈机制更容易让订阅者参与传播过程,增强了代入感,提高了订阅者学习、了解的兴趣。通过转发、点赞等功能,实现订阅者自身对科技资讯即时态度的表达。通过这些结果,平台维护者更容易掌握订阅者的阅读倾向,容易发现平台发布的每一条消息受到的关注程度。通过评论消息,平台运营维护者更易获取订阅者关于推送内容的看法,从而迅速抓住后期消息发布、知识传播服务的可能需求方向。这种迅速、直观的反馈机制让微信公众平台在知识传播服务过程中起到了灵活掌握、准确定位、及时解决的作用。

3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3.1主要问题

3.1.1发布内容的传播率有待提高

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是基于订阅用户的阅读和转载而进行的。但是,科技类微信平台的类别特征使得其订阅者往往具有领域差别,导致传播率的高低只能依赖于订阅者的最终阅读行为。如果是浅阅读,并且不发生转载评述,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知识传播的可能性。可见,如何有效地抓住订阅者的阅读注意力,并且拓宽订阅者的范围,提高并保持订阅者的总数将是每一个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维护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3.1.2传播内容可信度参差不齐

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权威发布科技信息, 传播科技知识的辅助平台,其发布内容的可靠度受到订阅者的关注。然而,近年来由于部分平台维护者自身或平台管理机制的问题,使得部分错误信息发布流传,又因为闭环传播的特点导致微信在传播过程中的自我纠错能力较其他网络更弱[10]。因此, 导致订阅者对此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出了质疑。据《2014年第一季度自媒体调查报告》显示,有31.48% 的用户对微信公众号上的科技知识表示质疑,这也导致有近68.48% 的用户更倾向于相信传统媒体[11]。可见,实现科技类微信平台的知识传播的长期持续发展对平台传播内容的可信度有着极高的要求。

3.1.3知识产权保护受到挑战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知识传播环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这一特征导致整个社交分享环境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极为不到位,侵权现象时有发生。对于科学类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而言,如果在内容运营方面不尊重知识产权,频繁抄袭,一方面会给自身带来法律风险,另一方面导致公众平台间内容同质化,损害公众平台的权威性。

3.2建议

3.2.1改善平台运营方式,提升平台知名度

第一,从用户需求出发,加强推送内容筛选。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自带的简单分析功能便可以较好把握订阅者的阅读需求。通过整理分析前期受到较高关注,得到较多阅读反馈的发布内容的整体特征, 便可以获得订阅群体主流的知识获取诉求。尽量选择最大阅读群体能够接受的内容进行发布,适当加深延伸内容深度,从而防止因为内容生涩难懂而导致的订阅者取消关注。

第二,适度推送,丰富形式。在微信平台运营维护过程中,切忌狂轰乱炸式的信息推送。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订阅用户的角度出发,思考订阅者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诉求。结合不同平台的实际情况, 确定适当的内容数量和推送时间。此外,单条内容的标题、配图和排版模式也值得思考。科技类微信平台作为科学类的平台,应当具有一定严肃性,在标题使用上,应该严格遵守科学名词的使用规范, 在图片选择上应尽量符合“题- 图- 文”相符的要求, 选用的图片内容应健康严谨,坚决杜绝诱导阅读和其他不利于平台和维护机构声誉的行为。在内容组织和排版上,应该丰富多样,切忌死板,避免阅读疲劳,降低读者阅读兴趣的组织形式。

第三,增强互动,建立反馈服务机制。虽然目前一些微信平台具有简单的咨询讨论功能,但是, 基于微信平台高效的互动功能还未实现,因此,在后期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着力提高与订阅者的互动性。此外,运营人员对微信平台的运行要进行实施监测,及时回答订阅者关于特定主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应答机制,加大平台的服务深度,提升平台的人性化服务能力,扩大平台的影响力,从而为更好的实现知识传播提供平台支持。

3.2.2加强平台内容质量把控,着力提高传播内容可信度

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运营机构的权威性和发布的内容的专业性导致订阅者对平台发布内容的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内容选择、编辑、发布、 后续延伸报道的整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内容的质量关,避免虚假信息、不可靠信息、消极负面信息以及其他不利于公众的信息传播。所有发布消息均应有准确数据来源和可靠机构支撑,应以有利于传播科学知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主要目标,着力提高传播内容的可信度,从源头避免虚假信息传播,让科学性微信公众平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运营道路。

3.2.3细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坚决维护平台权威性

科技类微信公众平台发布内容的专业性和针对性特征使得其在运营维护过程中必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从平台建设方(腾讯公司)层面,应建立一套侧重于微信平台发布内容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细则,并严格要求每个公众平台用户在维护发布内容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加强对违规操作的公众平台的惩罚力度,追究侵权平台及运营机构的责任。从运营机构层面,在平台维护建设过程中,应着力加强发布内容的原创性,增强引用标示意识,并且提高自身知识产权权利意识,一旦发现自身知识产权遭到侵犯,要勇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保证维护公众平台的权威性、公正性。

参考文献

[1]艾媒咨询.2015中国手机网民微信自媒体阅读情况调研报告[EB/OL].[2015-11-16].http://www.askci.com/news/chanye/2015/11/09/16049dpid.shtml

[2]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等.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现代传播,2013(6):122-127.

[3]陈锦波.基于微信的图书馆信息资源推送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3(4):7-10.

[4]李辉,王青.出版企业的微信营销策略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3(12):69-71.

[5]钟永刚,权淑静.科技类学会微信平台运营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2015(1):60.

[6]石婧,段春波,周白瑜,等.科技期刊应用微博微信平台影响力评价初探[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5):655-660.

[7]王玥,郑磊.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J].电子政务,2014(1):66-78.

[8]倪延年.知识传播功能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28(5):13-16.

[9]倪延年.知识传播学[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10]王眉.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及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5):8.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篇3

微信公众平台的兴起及其传播特点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打造的一个自媒体平台。结合运营主体及其推送的信息类型,当前的微信公众账号可以细分为名人明星类、新闻媒体类、数码科技类、生活健康类、旅游运动类、企业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等几大类。

相较于其他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播符号多元化和受众参与主动化两个方面。注册后的公众号用户可以通过公众平台向“粉丝”群发文字、图片、语音等信息,实现了传播形式的多样化,满足了受众对信息的视听接收需求。此外,微信用户在订阅公众账号时享有完全的主动权,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添加或者取消对任一公众账号的关注。微信用户还可以通过回复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众账号索取对应信息。

微信公众账号的受众使用现状

2013年12月,笔者曾对全国范围内822名关注过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进行了《微信公众平台使用现状》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纸质问卷和网络问卷同时发放,发放范围涵盖了中国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等地。

直接信息推送得到受众认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几乎可以实现100%信息到达率,但这并不能保证每一条推送的信息都完成了有效的传播。用户对微信信息的接收情况才能直接反映出微信公众账号的实际传播效果。从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认可状况来看(见表1),调查显示(1为非常不认同,4为非常认同):“公众账号满足了我的信息需求”的均值达到了2.76(SD=0.681),“公众账号的服务功能方便了我的生活”的均值是2.69(SD=0.762)。这说明微信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是认可的。公众账号提供的信息能基本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确实给用户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表1 用户对公众账号的信息传播功能

依据信息获取方式的差异,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推送划分为直接推送和间接推送两种形式。其中,对话框推送的信息,以新闻标题、图片和文字导读为主要内容,是微信阅读的第一级界面,属于直接推送的信息。通过点击第一级界面的网址链接或回复关键字,受众可以进入到第二级阅读界面,这就是利用微信公众平台间接推送形式来获取信息。与直接推送相比,间接推送需要用户主动点击索取,并且所获得的信息也较直接推送更丰富翔实。调查结果显示(1为非常不同意,4为非常同意):“通过对话框推送的信息我都会读完”的均值(M=2.36;SD=0.782)高于“通过链接推送的信息我都会读完”的均值(M=2.11;SD=0.783)。这说明,相较于直接推送的信息,间接推送方式获得的受众认可度较低。受众在接收微信信息时,以直接浏览关键信息为主,很少会再主动索取详细的信息。

传受双方缺乏深层次的互动反馈。微信公众账号的间接信息推送没有得到用户的广泛使用,这说明微信用户的信息获取还未完全“主动化”。用户的这种媒介使用习惯不仅与当下社会“碎片化”的信息传播模式、现代人“快餐式阅读”的习惯和“深入阅读”所需耗费的手机流量有关,而且与用户对微信公众账号的媒介接触印象存在相关关系。

“使用与满足”理论表示,人们在接触使用媒介之后会有两种结果,获得了满足或未获得满足。但无论满足与否,都将影响到以后的媒介接触行为,人们根据使用满足程度来修正既有的媒介印象和对媒介的期待。根据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互动程度的调查结果(见表2),“我会主动回复指定的关键词向公众账号获取内容”的均值是2.68(SD=0.820),“我会与公众账号的运营者交流”的均值是2.19(SD=0.772);“我会参加公众账号组织的线下活动”的均值是2.17(SD=0.817)。

表2 微信公众账号的用户互动程度调查

从中可以看出,用户和公众账号运营者之间的深层次互动交流,以及线下活动的参与度还不够。这主要是大部分媒体和企业采取群发、机器自动回复的方式来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所导致的。微信用户通过“主动索取”获取的只是“冷冰冰”的自动服务,而非真正所需求的个性化服务。用户享有的传播主动权在实际运营中未得到真正实现,这会直接影响用户今后的媒介接触行为。同时,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者未能充分利用好微信公众平台一对一的互动传播特点,掌握到每个微信用户真正的信息需求。

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的未来发展策略

在当前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直接的信息推送服务将很难成为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的核心优势。通过重视用户体验、加强传受互动,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打造传播的品牌优势将是微信公众平台未来的发展趋势。

保证有效传播。现在,微信用户在订阅号的信息框内,只能看到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主体的名称(例如南方都市报、央视新闻)以及十几个字以内的关键信息。这就意味着如果推送的关键信息并不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微信用户将不会点击打开第一级阅读界面,后台运营者的信息推送将面临无效传播。

要提升信息的有效到达率,必须要先提高信息的推送质量。在选取信息时,要注重独家资源,避免同质化现象;在传播信息时,倾向于图文并茂、视听结合;在推送信息时,要确保标题的新颖精简。媒体、企业在运营微信公众平台时,要突出品牌理念。通过微信的整体定位、独特的品牌理念、鲜明的品牌形象以及精细的内容生产,使用户对微信公众账号有一个感性认知,形成一种标志性的视觉形象。在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构建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提升信息的实际到达率,推动群发信息的有效传播。

实现分众传播。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群发的实质是大众化传播,然而这种大规模的信息推送是很难为微信公众平台未来发展凝聚核心竞争优势的。

在实际生活中,受众可以依据性别、年龄、学历、居住地等统计学变量进行划分,每个人都可归类于不同的受众群体。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即使身处相同的社会群体,每个受众成员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化差异。不同的受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将受众依据以上差异进行分组,将大众传播转换为分众传播,实现不同分组的定向推送,将有利于凝聚忠实的核心用户。

体现个性化传播。微信公众平台本来营造的就是一种运营者和用户之间能够实时交流、平等对话的传播环境。但现在大部分微信公众媒体的后台采用机器回复来维持日常运营,这不仅消减了用户参与的热情,而且也消弱了用户反馈的动力,让运营者丧失了与用户沟通的便利渠道。

打破提前设置好的“人机”交流模式,加强微信用户与运营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参与热情,不仅让运营者能够实时了解用户动态变化的信息需求,而且微信用户也可以通过互动参与,得到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这将有助于建构微信用户的归属感,提升用户对公号的忠诚度,推动微信公众平台更进一步地发展。

微信公众平台的SWOT分析 篇4

1.优势分析(own Strengths)

比微博更有潜力,首先微信的推送在系统优先级上高一个段位(会推送到通知栏,默认会有声音提示)。如果占据了这样的高地,微博被动推送的方式在微信面前还是挺无力的。

平台更加稳固。由于是基于社会化关系网络,用户之间的黏性更高一些,稳固的关系保证了用户的数量与质量,这点比微博更加牢固。我身边有很多朋友一直拒绝用微博,觉得太乱,可是微信要与朋友与家人联系,每天都会用。

用户关系更加平等。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双向互动,微信用户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交流起来更加顺畅。加上微信公众平台的智能自动回复,有助于接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这点上微博比较难做到,企业、明星微博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非常少,以至于总有种地位落差感觉在。

信息精选、定位准确。大家使用微博都有体会就是信息太多,总不免遗漏重要信息,除去信息过量之外,这也是由微博信息的时间线性决定的。微信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解决方案,从平台建立之初就制定下”精选“的默认规则,每天一到两条优选的精品信息推送,更多内容让用户自己主动发掘。另外,微信的信息推送是瞬时同步完成的,所有人接收信息没有时间差,这也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避免了中间环节的误导、加工和丢失。

微信的开放平台。看得出来微信的野心很大,很早就开放了第三方平台,未来会有更多的软件接入到微信,比如说音乐分享、第三方订阅、天气、游戏等等。

2.劣势分析(own Weaknesses)

关键字自动回复功能是微信公众平台的产品定位,而我们的邮微时光公众平台正是定位为邮储智能客服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要用微信公众做聊天机器人,首先词库是最大的问题,其次即使不考虑词库,多关键字优先级的问题上微信也没有提供更完善的解决方案。另外,微信并没有为公号提供自动回复规则的分类功能,因此自动回复规则的检索较为困难。

未来微信开放平台的竞争,主要还是集中于微信推送者的运营能力,对运营能力的要求比较高。

当未来微信的公众平台到达丰满的阶段的时候,大众的媒体开始进入这个领域,市场开始饱和,推送信息会丰富甚至是跟微博一样过载的时候,第一个瓶颈就会出现了。

公众平台是主动推送信息,可是用户接受信息是有一定限度的,当超过这个限度的时候用户会取消掉部分其他的微信推送者,先进入者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快速积累起用户,造成用户壁垒。在与其他竞争者的竞争中,用户会对两者进行对比,从而取消掉运营更为差的微信推送者。总而言之,用户关注的微信推送者的数量有限。

微信只能是点对点的传播,不能做到点到点到点的传播,也就是,微信不能特别方便的转发。

微信的信息流通的方式只能够通过关注特定的人去关注,而不能够通过第三者去获得特定推送者的信息。

3.机会分析(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在web2.0时代,社会化网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人们越来越喜欢用微信来作为关注好友家人的桥梁。现在,微信的中国用户接近5亿人,海外注册超过7000万,且用户使用量仍在增长。移动互联网基于智能手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它将发展成为全球第一大信息服务平台、第一大新媒体和第一大潜在营销渠道。企业、机构和个人都会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者和服务对象,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4.威胁分析(environmental threats)

用户可以随时取消订阅。作为直接推送到手机上的信息,“垃圾信息”和“优质信息”只在受众的一念之间,一旦让他们感觉到时间上(例如在上班等很忙的时间段推送)或在内容上不满意,用户很容易就会流失掉。

受众积累难。除了认证账号会显示在订阅用户的微信个人资料页面里,微信并不提供其他任何形式的公众账号展示推介平台,推送消息也无法分享到朋友圈和其他社交平台。以微信公号的受众积累,全部来源于公号在其他渠道的号召力。

微信公众平台的功能定位

结合微信的消息群发功能,我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主要功能的定位做了以下总结。群发推送:公号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

自动回复:用户根据指定关键字,主动向公号提取常规消息;FAQ。1对1交流:公号针对用户的特殊疑问,为用户提供1对1的对话解答服务。

总结

关于建立微信公众平台的报告 篇5

为适应现代化信息传播的新形势,用好各类新型网络宣传平台,拓宽的信息传播渠道,进一步扩大住建公开、廉政文化信息知晓范围,树立良好的政务形象,申请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名称为“睢宁建筑施工安全”。为加强平台信息发布和日常进行管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平台管理

微信公众平台是工作宣传、树立形象的新型媒体,其日常管理由主要领导负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专人负责日常管理、运行及信息的发布。

二、报送信息

(一)内容要求

1建筑施工安全重点、亮点、特色工作进展情况、阶段性小结。

2、管理中创造的新思路、新经验、新做法,取得的突出成果及经验教训。

3、各级领导、上级部门重大决策以及重要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情况。

4、单位会议、活动情况、便民服务信息等。

5、好人好事、道德建设和日常工作情况等。

6、重要事项公布、有关动态、业务宣传内容。

7、因工作需要在平台发布的其他信息。

8、建筑施工安全知识、案例分析、监管措施、相关法规条例、标准化文明工地创建。

三、指定专人进行管理

专人负责公众平台的日常运行。安排专职管理员负责定期发布信息。专职管理员在负责平台日常运行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发布的信息内容严格把关,逐级进行审核,确保发布的信息准确无误。

平台访问密码由指定专职管理员负责管理,不得向任何单位或个人私自泄露。

四、信息审核

需在平台发布的和各单位报送的信息,在单位负责人审核签批。未经审核,专职管理员和任何人不得在公众平台发布任何信息。

五、公众号头像

微信公众平台建设方案 篇6

一、建设背景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和5g的应用,应用新技术、建设新媒体成为事业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制高点。目前,微信成为国内最具传播力的手机用户终端和最具广泛性的信息发布重要平台,比其他渠道更快、更有个性,获得公众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更高,在社会舆论格局中产生的杠杆效应更明显,网民对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参与度高涨,由无数个圈子化部落联网合成的微信舆论场已逐步成形,在疾控事业改革发展的当前,亟待建立微信去发声,快步走向公共事务前台是形势必然。

二、建设的必要性

作为疾控体系建设和公共卫生体系改革的排头兵,需要加快确立本行业的权威、品牌地位,向社会提供专业、可信、周到的服务。通过建设服务号,占领行业制高点,提升专业影响力,增加敬业美誉度。

1、有助于抢占舆论阵地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散化、多渠道传播成为一大趋势,为拓展传播空间和渠道,必须实现从传统单一媒介平台为主向立体化多功能平台的转型。建立微信公众号,是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有利于扩大疾控机构影响力,塑造公共卫生“威信”。

2、有助于扩大舆论影响

随着微信和朋友圈等人际关系圈的互通,微信成为最为重要的“手中的名片集装箱”“可移动的信息中心”“有价值的沟通工具”,并由此相互链接而形成无数个密集分布的圈子网络。建立微信公众号,对巩固拓展服务人群,提高疾控工作信息受众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3、有助于推进与民互动

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据统计,微信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可以基本保证发布的消息至少有950以上的人会看,实际传播面更广。微信具有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的特点,可以进一步拉近网民距离,促发咨询愿望,互动性效果更好。

三、建设目标

1、工作展示:通过微信平台,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向公众推送公共卫生信息、推广介绍服务项目、展示疾控体系建设成效。

2、品牌推广:通过微信的推送和转发,让疾控的品牌在特定人群和圈子得到快速传播,加深品牌传播的广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

3、服务平台:活动组织、服务查询、客户投诉等功能的实现,开辟一个全新的移动互联服务平台,让服务内容更丰富,服务形式更新颖,服务途径更便捷。

4、自媒体渠道:微信公众号汇聚大量粉丝,成为重要的宣传渠道,对单位的卫生应急、健康宣传、项目营销等都有着积极意义。

四、建设规划

(一)内容设计

应用服务号的菜单功能,开设健康驿站、健康客、健康之家3个专区。

1、健康驿站:

本栏目主要介绍工作动态,包括五个子栏目:走近疾控、健康资讯、服务项目、健康文化、疾控荣誉。

走近疾控:及时宣传报道疾控中心在服务大局、奉献社会方面的典型事迹(通过文章或者微场景展示)。

健康资讯: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等形式,用新闻报道和工作通知方式,对重要事件、重要工作进行记录和报道,结合健康主题日宣传健康科普知识。

服务项目:预防接种、健康管理等服务项目简介。

健康文化:通过图片与文字的形式,全方位展示和介绍健康郧阳的精神内涵、建设亮点等内容。

疾控荣誉:展示单位荣誉、员工荣誉以及来自媒体、社会大众的好评,树立发奋图强、再创辉煌的良好风貌。

2、健康客:

本栏目主要是打造微信客户服务平台,让客户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服务,包括三个子栏目:微活动,网上预约、体检查询。微活动通过策划各种在线活动,例如微信红包、大转盘、刮刮卡等,配合线下活动宣传,增加客户黏度,提升客户体验。

3、健康之家:

本栏目会员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可在公众平台一键咨询、投诉、进行活动报名等,微信后台把咨询投诉内容自动生成投诉处理单,分送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二)日常运营

1、内容更新:对走近疾控、健康资讯、健康文化、微活动、投诉建议等内容保持定期更新。

2、内容推送:结合疾控工作需要,合理利用每月4次的内容推送机会,向微信粉丝推送信息。

3、与公众号菜单设置同步,建立微站。客户在浏览时能看到更详细、完整的图文陈列页面,不受微信对资讯条数的限制。

4、适时开发趣味互动程序,支持举办各类公益、推广活动,并通过这些活动将参与对象的微信号绑入客户管理。

5、互动管理:经常登陆,关注粉丝互动情况,对粉丝反应问题及时回复并跟进,引导话题,增强互动。

(三)项目推广

1、内部推广

通过单位内部职工关注,鼓励共同参与到微信建设中来。结合日常工作告知订阅服务号,引导她们对平台推出的服务内容、知识在“朋友圈”分享。

2、窗口推广

在中心各服务窗口显眼位置以及其他所有宣传物料上印制二维码,邀请服务对象关注微信资讯和服务。

3、活动推广

开展线上线下微信推广活动,以赠送小礼品等形式让更多人关注微信,利用平台趣味互动技术不断推出各类有奖活动,借以吸引用户参与。

4、其他渠道

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发展的关系 篇7

越来越多的传统科技期刊创建微信公众平台, 通过数字与传统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期刊的品牌建设、关注量和影响力, 最终的目标是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1]。现就《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和经营经验与同行业专家学者分享, 介绍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发展的关系及切合点, 分享创建微信公众平台的机遇与挑战, 以及详细介绍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策划与经营技巧, 总结开放性和精准性建立微信公众平台, 实现传统科技期刊顺应微时代要求的转型。

1 微信公众平台和期刊发展的关系

1.1 什么是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公众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 2012年8月由腾讯公司推出[2], 微信是一款即时通讯软件, 而微信公众平台是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注册的微信公众号, 它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等全方位沟通、互动, 还可以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 认证之后有二维码订阅、消息发送、品牌传播等特色功能, 是企业进行营销推广的有效手段。微信在2013年8月5日从4.5版本升级到了5.0版[3], 同时微信公众平台也做了大幅调整, 微信公众账号被分成订阅号和服务号, 运营主要是组织 (比如企业、媒体、公益组织) 可以申请服务号, 同时运营主体是组织和个人的可以申请订阅号, 但是个人不能申请服务号。

1.2 应该把微信公众平台放在期刊发展的什么位置

微信公众平台与期刊发展相结合, 必将在期刊内容的生产、推送、接收和反馈等各个环节带来变革。如果微信公众平台的创建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同步发展, 它的存在必将打破传统期刊发展瓶颈, 也将克服随着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 使它对于传统期刊媒体的存在不仅仅是一个新的内容推送渠道, 更是一次发掘用户资源、将传统期刊媒体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 它将开启期刊发展的崭新未来。

2 微信公众平台给期刊发展带来的影响

2.1 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机遇

《自然》杂志主编菲利普斯·坎贝尔在2010年第六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的主题报告中强调, “数字化是出版业的未来发展之路”。《2010—2011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显示, 从2008年到2010年数字出版营业收入保持了30%以上的年增长率[4]。数据告诉我们, 网络发达的时代背景下相较于传统期刊, 数字出版更受欢迎, 这也为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5]。

2.1.1 改变落后的运营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用关注量说话, 发文范围相较于传统期刊不拘谨, 涉及内容范围更全面, 读者范围更广, 出版周期短, 使期刊走出实时媒体的风格, 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期刊出版规模小、发行量小、发行周期长、经营能力低的单一的、小作坊式的编辑模式。

2.1.2 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

传统期刊内容局限, 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阅读需要, 例如, 传统期刊的新订阅用户只可以看到订阅部分的内容, 微信公众平台却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强大的素材管理板块以及历史消息阅读使新关注的用户也可以随时看到之前发表的内容, 满足需要, 同时完全免费。

2.1.3 信息化互动模式

即使传统期刊从纸质出版发展为数字出版模式, 但大多数科技期刊的门户网站依然处于Webl.0时代, 仅提供期刊目次、摘要或全文下载功能, 实现稿件流程化、网络化管理的科技期刊数量偏少, 而实现Web2.0的互动、沟通模式的科技期刊更是凤毛麟角[6], 微信公众平台强大的实时互动功能很好地解决了作者、编辑、读着互动难的问题。

2.2 微信公众平台带来的挑战

2.2.1 取代危机

事实证明, 微信公众平台更受读者的喜爱, 关注量远超过期刊发行量并在不断刷新记录, 传统期刊本来就面临着发展瓶颈, 长此以往,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 如果传统期刊不能突破瓶颈很有被取代的危险。

2.2.2 内容为王

无论是传统期刊与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都不能离开“内容为王”的不变定律, 这是所有期刊媒体发展的根本。由于网络环境复杂, 如果微信公众平台没有系统定位, 不能始终如一, 一旦内容偏离主题, 就可能影响期刊原有影响力和期刊的品牌价值。

2.2.3 版权保护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内容的特点就是转载、分享方便, 同时复制、粘贴也很方便, 如果用户分享内容到朋友圈时会有原文链接功能, 但是其他公众平台转载时如果不标注那么就不知出处, 引起版权纠纷, 现在的网络环境混乱, 版权保护问题比较严峻, 值得引起注意。这也是微信公众平台给期刊发展带来的挑战和微信团队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2.2.4 同行压力

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期刊发展的一种普遍方式, 同行业微信平台很多, 微信公众平台发表内容的特点就是周期短、反馈快、实时评比, 随时用转载量衡量质量, 一旦出现问题影响巨大后果严重。

3 怎样经营微信公众平台

经营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 只有有计划, 有目标, 并具有超强的执行力才会经营出一个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平台, 它不仅仅是一个平台, 更是一个网络、一个集团、一个单位。现就《中国急救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的经营经验与大家分享, 希望可以为同行业借鉴、互相交流学习。

3.1 定位

3.1.1 如何给微信公众平台定位

定位相当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灵魂, 所以确定之初要慎重考虑, 综合分析。一旦确定不宜更改。我刊的定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1) 追溯根本, 以传统杂志为依据, 在本职内容上加以丰富, 同时根据编辑人员优点以及擅长方向选择主题, 只有专业才精彩, 只有喜欢才热爱, 只有定位清晰灵感才能源源不断; (2) 分析读者群体, 选择读者关注度高的主题, 多方面收集、整理素材, 二次创作, 做原创微信公众号, 建立自己的品牌; (3) 定位要依据编辑部有限人员量力而行, 在完成好每期杂志出版同时经营微信公众平台, 确定形式、更新内容、数量, 同时随着不断发展进步定位后续服务, 确定一个宗旨不改变, 多个短期目标不过高, 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3.1.2 定位后怎么做

取一个符合定位的名字;做一个吸引眼球与主题相关的头像;写一段不超过50个字的简介;添加微信公众平台自动回复, 内容清晰、简单, 让用户一目了然。

3.2 微信公众号的推广

微信公众平台注册成功后要进行有效的宣传推广, 增加关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如下几条: (1) 私人微信号推广; (2) QQ群推广; (3) 论坛贴吧推广; (4) 微信导航网站收录; (5) 利用传统期刊影响力、投稿系统、杂志版面、邮寄物料及邮箱自动回复等宣传; (6) 用内容吸引关注, 口碑相传。

3.3 如何运营微信公众平台

3.3.1 设置添加自动回复

当有新用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时立即自动回复消息, 告诉用户这里的简介以及能为他做些什么。

3.3.2 关键词自动回复

针对用户不同的提问设置统一关键词, 符合关键词的答案会自动回复给用户, 这样既能减小编辑回复工作量也可以缩短用户提问等待时间。例如回复投稿, 有相关投稿内容系统自动做出响应。

3.3.3 实时消息交流

实时消息交流可以提高用户黏度, 相当于一个客服功能。针对高关注量的微信公众平台无法全部回复, 但建议定期和不定期的回复一些有意义的提问, 是平台就要有交流, 另外可用QQ群作为辅助工具, 自动回复用户“可能现在不能回复你, 但是你可以加QQ群讨论”。

3.3.4 消息发送

这是经营微信公众平台最重要的一条, 也是长久发展良性循环的关键所在, 发送消息要有规律性, 有可读性。

3.4 内容的要求与用户维护

3.4.1 必须保证专一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垂直化细耕的土地, 每一个微信公众平台都有特定的细分点吸引了用户, 如果不够专一, 显然失去了这个细分点的诱惑力, 到头来会“泯然众人”。

3.4.2 必须保证内容创新

前车之鉴, 微博在经历了初期的爆炸式增长后内容明显出现了“炒旧饭”的现象。而这种情况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绝对是零容忍。由于微信公众平台主动推送的特殊性使它必须承受着更加严格的用户审核, 如果内容创新性无法保证, 长期经营也无从谈起。为了保证内容源源不断的创新, 必须保证编辑人员有大量新鲜信息组稿, 建议给每位微信公众平台编辑配备记者证。

3.4.3 定期回复

对关注用户的提问要重视并认真定期回复, 回复的时间与用户的忠诚度成正比, 如果能满足实时回复那么用户的忠诚度也会大幅增加, 研究显示, 如果用户添加一个微信公众号后, 连续回复三个信息, 这个用户就基本不会取消关注了。

3.4.4 必须保证能形成独特“用户依赖”模式

用户依赖模式是把微信账号的推送时间或者内容与用户某种即成的心理依赖挂钩, 这必将有利于长期经营, 但这种模式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慢工细活。打个比方, 利用下班和吃饭这类日常生活中的下意识依赖去联系另一种事物的依赖 (诸如晚报) 就是一件非常成功的事。

3.4.5 必须保证口碑效应

口碑效应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内容带领, 用内容吸引用户、征服用户、管理用户, 每次更新的内容都有亮点, 有创新, 引起用户的兴趣, 让用户愿意与身边的人分享, 这样微信公众平台的经营就算走上了正轨, 零推广、自然增长, 在细分领域中满足了主题圈子用户的要求, 有内容有质量, 灵感是养育微信公众平台的源泉。

4 微营销对未来期刊发展的影响

4.1 什么是微营销

微营销是一个移动网络微系统。微营销=微博+微视频 (微电影) +个人微信+二维码+公众平台+公司微商城。微营销是将线上线下营销整合起来, 线下引流到线上支付, 线上引流到线下 (实体店面) 浏览。

4.2 微营销的特点及优势

微营销作为社会化媒体相较于传统营销有如下特点及优势: (1) 社会化媒体可以精准定向目标客户; (2) 社会化媒体的互动特性可以拉近企业跟用户的距离; (3) 社会化媒体的大数据特性可以帮助企业低成本地进行舆论监控和市场调查; (4) 社会化媒体让企业获得了低成本组织的力量。

4.3 微营销与期刊发展的关系

传统期刊发展已经走向了没落的瓶颈, 我们用数字出版缓解问题, 用微信公众平台开辟新路, 但都是杯水车薪的解决着问题, 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期刊发展的特定时期的难题, 究其根本是传统期刊无法自给自足, 而未来的发展必将淘汰无法养活自己的企业, 微营销, 是期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7]。社会化媒体在营销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 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到来, 社交媒体营销的体系也必然会逐渐完善[8], 所以, 每一个营销人都不能选择躲避它, 我们要直面这个新的挑战。微信公众平台的最终方向是把生产资料转化为生产力, 同时取得剩余价值, 这也是期刊发展的最终目标。

通过微营销经营期刊平行产品, 广告厂商合作, 品牌价值的实体转化, 最终的期刊将不再是以版面费及财政拨款生存, 而是学会用企业发展模式经营整个期刊, 自给自足, 收入与业绩挂钩, 供养整个期刊从业人员。

排除金钱利益, 将更有助于期刊内容质量的提高, 学术水平与国际接轨, 我国的科技期刊也将收集到更多的精尖实验与高含金量的学术文章, 增加国际影响力。同时期刊发展企业化也将有更多的精力及财力培养编辑人员, 增加编辑队伍整体素质。微信公众平台已经成为期刊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9], 用科技期刊的角度办实时杂志的平台, 因为结合所以新颖, 因为角度所以犀利, 要的就是这种与众不同, 未来的发展就是要创新、要特别、要话题、要关注点。

5 总结

微信公众平台相较于传统期刊已经不再是附属品, 更是一个并驾齐驱同等重要的媒介, 我们应该拨出一部分编辑力量在微信平台方面, 建立更完善, 更有时代性的平台, 这样才能受到关注, 开辟一个数字化期刊的全新时代。微信不仅仅是一个软件, 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一种手段, 一个世界, 一个时代——微时代。

注释

1[1]梅阳传统科技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与经营传播与版权, 2013 (7) :22-25.

2[2]白浩, 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3 (4) :78-80.

3[3]张文婷.都市报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与发展探索[J].中国记者, 2013 (5) :7-11.

4[4]秦绪军.国外出版商发展数字出版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J].科技与出版, 2007 (12) :11-12.

5[5]董宝君.微博时代期刊的生存之道[J].宁夏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06) :3-5.

6[6]贾佳, 潘云涛.数字出版是科技期刊发展的必经之路[J].科技与出版2013 (2) :68-71.

7[7]朱晓云.学术期刊微博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出版, 2012 (18) :16-18.

8[8]赵敬, 李贝.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现状初探[J].新闻实践, 2013 (8) :8-10.

微信公众平台的作用 篇8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央视新闻;新闻传播

2013年“两会”期间,央视新闻频道推出“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经过对“央视新闻”的追踪和调查,笔者认为微信平台的引入将对新闻的产生、传播、接收以及反馈等各个环节带来重大变革。但是当下“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正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如果可以突破这一瓶颈期,“央视新闻”公众平台将不仅是一个新闻推送的渠道,也会是一个能够挖掘用户资源并且使得传统的媒体向着新的媒体领域推送的一次重大机遇。

一、当今“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

在2014年3月,中央電视台策划部杨继红主任写的一篇《“央视新闻”:于细“微”处着力》的报告中得出“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关注量已过百万,并且还在增长。这使得“央视新闻”的传播力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被扩大。一般来说,微信是一个聊天工具,但是站在媒体的角度上看,微信是他们提升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工具。那么利用微信平台,“央视新闻”又会给民众带来怎样的体验呢?以下就是对其的分析内容。

(一)将优质资源推送给广大用户

经过全体编辑人员对“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推送内容进行仔细研究并进行多次调整后,形成了现有的早、中、晚三个时间的新闻推送时段[1]。并且不定时的在晚间22:00向用户推送关于文教图文的专题,随时进行重大型新闻的推送。其中早间新闻会在上午10:00左右推送早间新闻专题,其内容一般以图文形式展现,数量大概为5条,可分为二级界面,其中一级界面为标题和导读等,二级界面为新闻正文;午间新闻的推送时间大改在下午的3:00左右,推送的内容也与早间新闻有所不同,编导会根据当天的实际情况增加报道突发事件性质新闻,这大大提升了新闻推送的时效性;晚间新闻的推送时间一般会在晚上8:00左右,推送的内容更加注重新闻评论,采用用户互动的方式对网路新闻进行议论,有利于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作用。

(二)与传统媒体进行互动

“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互动性更强。传统媒体传播方式过于单一和封闭,与民众的互动途径比较匮乏。媒介之间互相融合是媒体未来发展的趋势,各媒体通过“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这一媒介与其他媒体展开长时间的互动,对传统媒体互动性进行改善。当前,央视新闻已经通过手机中微信、微博以及客户端全面登录的方式进行新闻的传播。在2014年春晚期间,“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和央视新闻CCTV-13以及搜狐视频强强联手,开展春晚互动平台。另外,“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还能通过回复功能进行网友互动,这一举措使得2014年春晚收视率飙升。

(三)进行重大突发性新闻的报道

作为新闻,它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多次的传播对于民众来说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对于重大突发性新闻来说,对其的时效性要求更加严格,第一时间将新闻推送到受众者手中是新闻发展的关键[2]。微信这一工具使得新闻时效性能够很好的实现。例如,2014年4月16日,韩国“岁月”号客轮在韩国的西南海域浸水下沉。36分钟后,“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将这条消息向用户推送出去,这条消息是所有媒体中最为及时的,“央视新闻”公众平台对其后几天的新闻进行实时报道。并采用单图快讯等方式对此事件相关新闻进行推送,这一系列的手段都凸显出我国媒体的权威性和专业性。

二、“央视新闻”如何抓住发展机遇

当前新闻已经是人们生活工作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项社会化的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平台,是人们互相交往一个重要组成部分[3]。微信公众平台对于“央视新闻来说是一次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央视新闻如何抓住这次机遇,关键在于其要根据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规律,做出人们喜欢的新闻。

(一)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掌握最终话语权

作为媒体既要具有时效性,又要做到具有权威性,这样才可以掌握话语权。当今社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消息层出不穷,网络对新闻传播难以严格把关,信息较为杂乱。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网络谣言等显现,作为“央视新闻”在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带领作用,发出权威性消息,引领民众接收正确的新闻消息。掌控最终话语权,引导民众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例如,2014年内蒙古“呼格”案件。12月15日当天,内蒙古最高人民法院宣布其无罪,瞬时,此事件成为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但是当时网络谣言大量散播,有些媒体称“呼格”案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起嫌疑人被执行死刑后又宣布无罪等谣言。在12月22日“央视新闻”及时辟谣,使得民众舆论重新走上正确的轨道。

(二)内容要通俗易懂,做亲民的新闻

在我国,新闻媒体的发展过程中,分不清“宣传”和“传播”,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宣传色彩。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而传播新闻严重违背了新闻传播的根本目的。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过多的运用专业术语和政治口吻,新闻内容上摆出一副“说教”的语气很难让民众接受[4]。

在新闻传播的方式上采用一种庄重严谨、不苟言笑的传播风格,内容表达上过多的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虽然实现了内容的完整表达,但是过于呆板生硬,不易被社会大众所理解。“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平台积极创新,转变新闻传播方式,逐渐向着亲民化、生活化、简单化的方向发展。其新风格受到广大网友的一致好评。

例如在2014年的一则关于李克强外交的新闻当中,“央视新闻”用简短通俗的语句代替传统新闻中长篇大论的方式达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并给民众一种强烈的吸引力,瞬间明白新闻的表达重点。当下“央视新闻”把一些网络流行语运用到了新闻传播中,比如“酱紫”“吃货”等词语的运用。这使得“央视新闻”受到网友的广泛欢迎,大量的点赞和转发促进了“央视新闻”的快速发展。

(三)利用图表,将新闻简单化

2013年的5月,“央视新闻”的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改进,并推出新的产品——可将新闻复杂的逻辑转变为易懂的直观图形式的“一图”。这项新产品极大的降低了新闻数据的理解难度,使得人们能够轻松的理解其表达内容[5]。

例如2015年1月份推出取消流动人员档案保管费中“央视新闻”运用“你的档案保管费不用交了”系列图,民众通过这一系列图可以轻松直觀的了解到新闻要表达的内容,其中包括档案对民众作用,以及取消流动人员档案保管费后,民众得到的益处等。

再如2014年卢布的暴跌,“央视新闻”推出卢布暴跌系列图,将卢布暴跌对物价的影响相关数据用图片的形式清晰的展现在民众眼前,使得民众不用了解相关知识就能对此进行理解,对图上内容一目了然[6]。巧妙的运用图片的方式可以将新闻背后的复杂数据以直观的方式进行表达,从而让民众对新闻内容深度了解,对于新闻的传播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 语

作为微信,它自身就具有传播性,它的出现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央视新闻”设立了微信公众平台使其传播方式顺应了现在媒体的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新闻媒体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微信平台的出现给新闻媒体的发展创造了很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给新闻媒体的传播带来挑战。作为“央视新闻”以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众认可的优势很好的抓住了这次机遇,并以科学的办法积极做出了改革和创新。既没有受到微信的冲击,又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其发展步伐,使其朝着健康丰富的方向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林茂申.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及治理探究——基于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11):50-54.

[2]朱元君.传统媒体如何利用微信——以“央视新闻”官方微信为例[J].广播电视信息,2015,(03):56-59.

[3]袁媛,沈亚圆.电视新闻节目基于微信平台的应用研究——以“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为例[J].南方电视学刊,2015,(02):74-76.

[4]李奕悦.从微信公众平台央视频道栏目集群看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14,(06):38-28.

[5]王眉.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点及趋势分析[J].互联网天地,2014,(05):28-30-34.

[6]刘婷婷.自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路径探析[J].新闻世界,2014,(08):194-196.

上一篇: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试点工作总结下一篇: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