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记忆作文

2024-09-02

父亲记忆作文(共12篇)

父亲记忆作文 篇1

我对于父亲节没有太多的记忆,几月的第几个星期几?此刻概慨颇多,写给父亲我的心里话。

很早以前,那时我还小,我和父亲很少言语,现在我明白,很多孩子都是如此,总在做错了事,说错了话的时候父亲会严厉的指责,似乎现在很少能捕捉到那时记忆里父亲面带微笑的影子。时光荏苒变化了太多,一年少有的几次假期能回家和老父亲畅谈,我享受此一刻的生活。学校里经常电话给父亲问长问短,杂谈琐事,我明白人上了年龄容易犯愁,需要我们闲聊一二!每次电话里和老父亲玩笑之余,听到父亲浅浅的笑我自觉万分幸福。人都会长大,人都会老去,我深深的`明白这个道理,也自认为很淡然的看待这种现实,但每次看到父亲额上深深的皱纹,看到父亲饱经沧桑的脸,看到父亲蓬松的头发,感受到父亲渐减的记性,总感觉有种酸楚翻腾。

老父亲:儿子和您说过很多次,别惦记太多,好好照顾自己,有一天能和您坐一块儿喝点儿酒细数过往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

父亲记忆作文 篇2

王侯成功出生在河南许昌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 直到4岁说话还不伶俐, 从事速记教育的父亲王宝录察觉到孩子的“不正常”, 开始对孩子进行有计划的听觉记忆训练。从简单的5组数字开始, 到10组、30组、100组, 王宝录将枯燥的数字变成有趣的图片和游戏, 小成功刚开始非常好奇, 后来随着难度的加大, 也表现出了烦躁情绪, 但父亲王宝录持续不断地爱和鼓励帮她克服了困难。在父亲的帮助下, 王侯成功用1年多的时间, 学完了1~6年级的全部课程, 8岁从1年级跳到6年级, 现在在许昌市三桥小学读书, 上学期所有科目测验成绩优良, 老师给她的评价是“年龄虽小, 但自控能力超强, 是个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王侯成功还是《许昌晨报》年龄最小的小记者, 2009年被中新社评为感动河南十大新闻人物, 2010年10月接受了韩国教育电视台的采访, 她的故事今年1月在韩国《世界记忆现场》栏目播出了30分钟。

“傻子孩子也能成功”

王侯成功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的父亲王宝录。作为中国家庭超前教育专家, 他探索的家庭教育和超常听觉记忆训练给了许多家长以启发。

父亲的记忆 篇3

店铺在城里石牌坊南。门前有一棵空心的老槐树。前院是柜房,后院是作坊——榨油和轧棉花。

我从12岁到安国上学,就常常吃住在这里。每天掌灯以后,父亲坐在柜房的太师椅上,看着学徒们打算盘。管账的先生,念着账本,人们跟着打,十来个算盘同时响,那声音是很整齐很清脆的。打了一通,学徒们报了结数,先生把数字记下来,说:去了。人们扫清算盘,又聚精会神地听着。

在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坐在远离灯光的角落里,默默地抽着旱烟。

我后来听说,父亲也是先熬到先生这一席位,念了十几年账本,然后才当上了掌柜的。

夜晚,父亲睡在库房。那是放钱的地方,我很少进去。偶尔从撩起的门帘缝望进去,里面是很暗的。父亲就在这个地方,睡了廿几年,我是跟学徒们睡在一起的。

父亲是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离开这家店铺的,那时兵荒马乱,东家也换了年轻一代人,不愿再经营这种传统的老式的买卖,要改营百货。父亲守旧,意见不合,等于是被辞退了。

父亲在那里,整整工作了40年。每年回一次家,过一个正月十五。先是步行,后来骑驴,再后来是由叔父用牛车接送。我小的时候,常同父亲坐这个牛车,父亲很礼貌,总是在出城以后才上车,路过每个村庄,总是先下来,和街上的人打招呼,人们都称他为孙掌柜。

父亲好写字。那时学生意,一是练字,一是练算盘。学徒三年,一般的字就写得很可以了。人家都说父亲的字写得好,连母亲也这样说。他到天津做买卖时,买了一些旧字帖和破对联,拿回家来叫我临摹。父亲也很爱字画,也有一些收藏,都是很平常的作品。

抗战胜利后,我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的身体很衰弱。这些年闹日本,父亲带着一家人,东逃西奔,饭食也跟不上。父亲在店铺中吃惯了,在家过日子,舍不得吃些好的,进入老年,身体就不行了。见我回来了,父亲很高兴。有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炕上闲话,我絮絮叨叨地说我在外面受了多少苦,担了多少惊。父亲忽然不高兴起来,说:“在家里,也不容易!”回到自己屋里,妻抱怨说:“你应该先说爹这些年不容易!”

那时农村实行合理负担,富裕人家要买公债,又遇上荒年,父亲不愿卖地,地是他的性命所在,不能从他手里卖去分毫,他先是动员家里人去卖首饰、衣服、家具,然后又步行到安国县老东家那里,求讨来一批钱,支持过去。他以为这样做很合理,对我详细地描述了他那时的心情和境遇,我只能默默地听着。

父亲是1947年5月去世的。春播时,他去耪耧,出了汗,回来就发烧,一病不起。立增叔到河间,把我叫回来。我到地委机关,请来一位医生,医术和药物都不好,没有什么效果。

父亲去世以后,我才感到有了家庭负担。我旧的观念很重,想给父亲立个碑,至少安个墓志。我和一位搞美术的同志,到店子头去看了一次石料,还求陈肇同志给撰写了一篇很简短的碑文。不久就土地改革了,一切无从谈起。

父亲对我很慈爱,从来没有打骂过我。到保定上学,是父亲送去的。他很希望我能成材,后来虽然有些失望,也只是存在心里,没有当面斥责过我。在我教书时,父亲对我说:“你能每年交我一个长工钱,我就满足了。”我连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作文:记忆中的父亲 篇4

父亲,是一个让我熟记于心的名词,又是一个奢侈的字眼,父亲早早离我们姊妹而去,而在我的心里,父亲这个字眼已经凝重,在心里已经刻成了碑,深深扎根。

当别人唱起《父亲》这支歌时,我会感动得流泪,父亲节来临,我会因为想起我的父亲而流泪,父亲,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意义上的父亲,而是我做人做事的标杆,有时还是我遇到挫折时生活下去的勇气。

我是个女孩,出生时的男尊女卑思想还很盛行,更别说我上边还有几个都是姐姐,我的出生和到来,父亲不但没有任何嫌弃,相反,爱女之心让邻里乡亲无不称颂。

我家人口多,娃儿也多,还有一个老祖母,在挣工分吃饭的年代,我家年年都是典型的“补钱户”,父亲肩上承担着一般人无法想像的养育责任,他不得不整天忙于农活、忙于生计,当时的农村实行统一打铃出工、收工,父亲是生产队的男劳动力,主要活计是犁田、耙田、栽秧、打谷等重活,可自从我满月后,我就基本上是在父亲的背上渐渐长大,起初把我背在他背上出去干活时,生产队的好心人会劝告他:“活这么重,还要拿个女儿来背起,受得了吗?”也有不理解他的人说:“不晓得这人是怎的,一个女儿值得他这样辛苦、这样重视啊!”……不管别人怎么说,怎么劝,他还是一如既往背上我干活、赶集赶场,渐渐地我长大了,他送我上学,其实他自己从来没上过学,也不识字,可是他会在我上学的阶段给我提出我应该学会的知识,比如小学二年级时,他会要求我把生产队的人的名字他念一个,我写一个给他看,说来还有点奇,我写错了的字,他会跟我说不是这样写的,叫我重新写,有些简单的字,有时我会故意写错,他又会笑嘻嘻地喊着我的乳名告诉我:“君儿,弄简单的字也不会写呀!”,我也不知道他究竟会不会写,反正当时认为他是很聪明的人。

童年的生活是快乐的,尽管生活是困苦的,但我的童年,有父亲的满满的爱可以说是很精彩的,小时的我用现在的话说叫很“野”。

父亲在生产队收工、出工前后,会用我家满园子的蓝竹、慈竹、水竹、鸡爪竹等竹子编出很多诸如箩、筐、篼等之类的篾货拿到集市上去卖,再购回家中需要的日用品,父亲在编篾货的时候,我也会很自然地扒在他的背上,稍大一点了就会用谷草给父亲的头发扎上大大小小的小羊角,再绕着他前后左右地边看边取乐,父亲也非常开心。

在我家的生产队还有两大块石头坝子,这两大块石头坝子都是有坡度的,生产队栽种了很多打草席的灯草,收获灯草的季节,两大块石头坝子就成了我们一大群孩子的乐园,因为危险,有些女孩只能在边上站着看热闹,而我却混在男孩子中,与男孩子们一起抱一团乱灯草垫在屁股下边,再坐在灯草上往下滑,一遍一遍地,好玩极了,到天黑了,家家户户都在喊着自己娃儿的名字,一个个玩兴未尽却不得不回去了。

当然,我们小时的活动也还有很多,比如大热天,趁大人不注意的时候,我们会用吹口哨的方式暗中集合到大水库或者生产队的几口大堰塘去洗澡、到岩边去摘黄桷苞、到岗架子下边的山坡去爬桐子树、玩下跳,下跳的方式就是生产队的很多梯田一层一层的,我们从上往下跳,一直跳到坡底,欢乐的童年,有时也让大人们担忧起来,在我们玩的时候,我们快乐了,但问题出现了,在我们常去摘黄桷苞吃的地方,田五爷的五女儿掉下岩去了,从此再也见不到她漂亮的脸蛋,我与伙伴们在我老家的堰塘洗澡,比我大一个月的好伙伴差一点就上不来,是我父亲及时发现救她上岸把她喝下的水倒出来才慢慢苏醒,我们常去比试攀爬的桐子树也终于因为一个小伙伴从树上掉下来不能站立而终止攀爬,我们的跳高也终于因李五爷的儿子成了跛子而终止……童年是快乐的,但现在想来,风险值也是很高的。

说来也怪,小时候的我,父亲待我的方式也很特别,那时,集镇即公社礼堂上只要来了演剧的,不管演什么,父亲都会去看,并且一定把我带上,进入公社礼堂,我常常很纳闷,里边坐着看戏的多是大爷们,女的基本没有,更别说小孩子,也更别说我还是个女孩子,每次看戏后,不管我懂不懂或是父亲懂不懂,他都会津津乐道地给我讲包公的故事等,其实,稍大点后我才知道他从内心是想让我多学习、了解各方面的知识。

进入初中,“野”性逐渐淡出,开始知道好好读书了,进入初二,学校就开始安排我读快班,快班就是初中只读两年就毕业,我也自然加入上晚自习的行列,由于我家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父亲每晚会背着一根扁担到校门外来接我,有一晚,老师要讲重点的习题,熬了点时间下晚自习,外边也下着大雨,住校的同学就叫我住在学校,我们刚好躺下,就隐约听到我父亲找我的声音,我一翻身起床立即向校门口走去,我看见我父亲已经进入了校门正向我走来,那一刻,雨中的父亲好美,好让我感动,我小跑到他面前什么也没说默默地跟着他回去了,从此,无论再迟再晚我都坚持上完自习就会往家走,因为我知道我的父亲会在我回去的路上接我,再黑的天,再大的雨,有我父亲在,就什么也不是问题。

初中毕业了,我的年龄比较小,只能考高中,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没想到,父亲给我的答案是:“高中读了才好考大学”,这句话让我这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我佩服他这种在我当时看来是太有远见的思维方式了,假期,我得到了上高中的通知,我们班考上了几个中师中专、几个高中我也从来没去问过,但是在我们生产队已经有好几个高中生了,得到通知,父亲没有表现出更多的高兴,感觉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高中要开学了,父亲母亲专门给我添制了两件花布衣服,一条蓝卡棋裤子,一条蓝卡基裤子,反正就是一条厚点,一条薄点,还专门买了一双胶鞋,这在当时的姊妹中是最奢侈的了,为这事,我的姐姐们还是多少有点心里堵得慌,大些的姐姐们没什么,最小的姐姐一个人跑到屋基房子背后去生闷气,制衣服这些还是小事,开学了要交书学费十块零三角,再加一月生活费,小姐姐看到父亲把一块一块的钱折叠在一起拿给我,看得出她心里是很难过的.。

第一次上学,那时客车很少,我家到读高中的学校可能有十里路左右吧,父亲帮我扛着米袋,背着蚊帐、被盖,提着小木桶等生活用品,我自己只背着书包一直跟他往前走,但父亲只送了我一半的路程就返回去了,弱小的我眼看着他往回走,我坚强地扛好所有行李一步一回头地往前走又往回看看离去的父亲,可父亲是很执着地一点也不回头看我,我想这就是父亲培养我的又一种方式吧。

读高中的日子,生产队的老辈们对我评价很高,生产队的石坝子是他们开会的地方,我每次回去经过石坝下边的大路,他们都会高度评价我走路的姿态、架势、实际就是气质,并对我父亲大加赞扬,说是“跨了牛栏门的女儿大不一样,懂礼貌,走路都和别人不一样”,当父亲听到这些的时候,他什么也不解释,只是笑笑。

可是,好景不长,在我刚刚进入高二的冬夏,父亲瘫痪了,再也站不起来了,人不能动弹,但思维却是清醒的,他瘫痪在床后,家里没了更多的生活来源,母亲娘家的哥嫂们也非常心痛母亲,希望我不再继续读高中,外婆也反复要求我不要再读了,可躺在床上的父亲却一点也不愿我放弃学业,要求我必须继续读书,虽然我的生活费是用父亲没生病时多给我的钱,但我心里始终就是父亲的影子,有时每周回去一趟,有时会每天回去一趟,成绩也直线下降,读书的压力也非常大,看到一天天憔悴的母亲,我也把父亲以前多给我的钱掏了几十元给母亲,我在困难与心里矛盾的困境中终于熬到了高中毕业,毕业考试则是一塌糊涂,在考场上,平时能做甚至反复练习过的题动不了笔,头脑中一片空白,就叫临时卡壳吧,结果是以几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

高中毕业后,回到了农村,可父亲的瘫痪已经到了身上长疮,肉都大块大块烂了的地步,我没考上,父亲没有任何责备,现在回想起来,他当时心里的痛和身体的痛已经到了什么程度,他身体的痛没有听到他半句呻吟,听到最多的反而是他一遍一遍地劝说母亲希望让我回去复读,在他的挚着下,我又回到了读高中的学校进行假期补习,在学校,我没法静下心来学习,还是每天早上六点出门到学校,下午放学又回到家里,我知道父亲的日子不多了,一个假期我就这样每天来回一、二十里路程往返在家里与学校,这样,我每天早晚能与父亲静静地呆一会,我会喂他的饭,看着他可亲可敬的脸。

可是,上天的眷念总是有限的,父亲终于在我高中毕业那年的农历七月二十三日中午,丢下我们一个人去了,下午放学后,我走在回家的路上,临近家门,看到生产队的父母辈们都带着一些胡豆、小菜之类的往我家赶,他们看见我一声“回来了”却再不说什么,眼里直流泪,我心里知道,父亲已经去了,我快步回去,什么也不说,静静地站在停放父亲的边上看着父亲,大人们忙着如何安葬父亲,我没有一滴眼泪,心里却是万分悲痛,看着父亲的离去,忽然之间,我像是一个长大的男子汉,帮着家里忙前忙后,需要请谁帮忙,这些活计我会尽量揽下,经历父亲的过世,十五岁的我长大了好多,我也知道生产队的人和亲友们对我及我家的好,这份情一辈子让我终身受用,也懂得了人情的宝贵。

父亲的过世,终于让我的假期补习自己也坚持不下去了,默默地回到家里,帮母亲做活,带弟弟妹妹,但没能考上大学仍然很不甘心,忙完活我会拿书本看看,可母亲却因为生活的重负而看到我在晚上读书会十分心烦,因为点煤油灯的油钱也是问题,有一次终于惹恼了母亲,母亲把我装满书籍的箱子使劲踩、使劲砸,还把箱子里的书、本子、高中毕业照、高中毕业证等全部发疯似地撕得粉碎,看着她发泄的表情,我终于流泪了,我发誓不再留念读书,一定要发家致富,扛起生活的重担,帮助家里渡过难关。

那年,生产队正在酝酿分田到组,我参加了集体的劳动,生产队的好心人看我干活吃不消,又读了弄多书,安排我当计分员,我一边当计分员,一边努力学习水稻制种技术、养蚕、养兔技术、编织席草技术等,期间还得到一个代课的机会,可是这些努力,我的几个好老师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他们亲自到我家来看我,做母亲的工作,希望我能回到学校复读,并说:“有几个一下就考上了,都是通过复读才能考上,她的成绩好,复读应该考得上大学”等等,经过前前后后很多次反复做我母亲的思想工作,母亲在万般困难与无奈的情况下终于又让我回到学校复读,这也许也是母亲为了完成父亲对我寄予的希望吧。

记忆中的父亲高中生作文 篇5

从我有印象开始,每天都能看见父亲挺着他那个将军肚拿着书躺在沙发上看书,每每我嘲笑他的肚子时,他总是笑笑说:“人家说,宰相肚能撑船,这肚子要是不大能撑的住船吗。”听他这般说,我也只能无奈的离开,其实我只不过想让他减肥罢了。

渐渐我长大了,父亲也越来截止忙了。我和父亲的关系也没有原来那般亲密了。有时通电话也讲不了几句就挂了。有时我甚至觉得父亲不爱我了。

天气总是这般无常,一个不注意我竟然患了重感冒。于是提前请假回家,打开门,家里却一个人也没有,原本难受的身体似乎更加支持不住了,直直的向沙发上倒去。不知睡了多久,我感觉到了有人在摸我的额头。厚厚,快醒醒,爸爸带你去医院,我有意识的睁开眼看见老爸那着急紧张的面容。

记忆中的父亲美文 篇6

少年时记忆中的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人。

父亲做过很多工作,比如泥瓦匠,裁缝,养殖户,小贩,货车司机、客车司机……

我觉得他做的最好的是机车修理和木匠。父亲修车的技术在家乡是很知名的,方圆十几公里内的农用车及货车出了问题大多都会请父亲去。他觉得这是别人看得起他,所以总是很热心地去帮忙。父亲做过一阵子木工,那时家里所有的柜子、桌椅和门窗都是父亲动手制作的,妈妈曾自豪地向别人说过好几次。他还发挥做木匠的天赋,DIY了一个卷烟机,自做卷烟。做得不太成功的工作应该是造火药了,他为了炸鱼而自制黑火药,曾经把厨房给烧了。我很想知道父亲脑袋里究竟还有多少没有来得及实现的想法。

青年时我意识到父亲是异常节俭的人。

记得入小学时,报名的学杂费都是1角以下的硬币,在老师桌上摆了一堆。当时年龄小,只觉得很好玩,并未意识到那是父亲走街串巷卖玉米棒的收入。父亲当司机时,车老板常在出车送货前给一些路费以及烟钱。父亲只抽最便宜的烟,把钱省下来。做卷烟机也是为了省烟钱,他把各种植物的叶子烤干碾碎,当作烟丝卷成烟卷抽,那味道非常辛辣。

省吃俭用是父亲践行一生的习惯。我小时候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读中学时开始发现自己家和同学们家的不同,曾经暗自嘲笑过父亲的抠门。但到了高中和大学时代,逐渐明白了父亲的不易。在我姐弟三个年幼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先后患癌,长期住院治疗,父亲有没有兄弟,巨大经济压力只能一个人背负,他不得不省吃俭用,以及尝试各种挣钱的门路来养家。至今我都很遗憾那时没有能感同身受父亲的压力。

在我年届而立的前后,父亲经历了一生最多的忧患与喜乐。

这一时期家里诸多大事此起彼伏。我在读研究生时,父亲在一次车祸中受了重伤,手术期间家里一直瞒着我,一是觉得我没有经济能力,二是为了让我专心读书。但父亲二次手术时,我辗转千里去医院探望时,看得出来他是很高兴的,可能是觉得我长大了吧。后来我受伤做手术时也没有告诉家里,因担心父母受不了接连的打击。父母后来知道时,觉得没有在我困难时帮衬一下而颇多懊悔。再后来父亲得了脑瘤,两次手术后未能康复,便匆忙走完了历经磨难的一生。在这一时期,我博士毕业,开始在首都工作、定居,成了父亲得意时的话题。也在这一时期,我和弟弟分别结婚、生子,让父亲有生之年看到了孙子、孙女,也许算是对他的最大安慰吧。

步入中年的我,想到父亲时,总是无尽的悲伤。

我刚刚有了稳定工作,能够为他减轻负担时,他竟然匆匆忙忙地离开了。刚开始的五六年里,我常常做同一个梦,梦里父亲身患重病,不愿意给家人增添负担,便离家出走,躲到没人认识的地方独自生活。也会梦到我们把父亲找回来了,很苍老、很疲惫、步履蹒跚的样子,没几天又走了。那几年,我有点分不清梦境和现实,依稀记得似乎在某个村镇边的草堆里看到过他。

我有时候在想,上帝可能是瞎了,否则为什么给人们带来这么多的苦难?我也在想,也许会有轮回转世,能让我有机会陪着父亲走一遍不一样的人生。

父亲记忆作文 篇7

在北京昌平,16岁少年的母亲一次意外出轨,导致父母分道扬镳。青涩少年用心良苦,想尽各种办法撮合父母破镜重圆。然而,父亲始终无法抹去母亲带来的耻辱记忆,这个复合之家矛盾重重,风雨飘摇。为了挽救父母的婚姻,悲情少年竟然为父亲开出让他忘记耻辱的“药方”,想让他删掉痛苦的记忆。然而,他能找到这种药物并能最终挽救这个家吗?

不做单亲孩子,

青涩少年撮合父母复婚

2009年6月3日,对于12岁的少年彭凯来说是个“黑色星期五”。这天母亲高玉华与父亲彭建东办理了离婚手续,彭凯随母亲生活。当父亲拎着简单的行李走出家门时,望着父亲沧桑的背影,彭凯苦涩的泪顺着眼角流下……

小小的彭凯哪里知道父母的恩怨?37岁的彭建东是北京一家机电公司的工程师,比他小两岁的高玉华在联通公司卖手机。夫妻俩1996年结婚,次年有了儿子彭凯,一家三口也曾有过平静幸福的时光。因为经常出差,聚少离多的生活让彭建东与妻子渐渐有了隔阂。2008年10月,寂寞的高玉华与同事聚会,借酒消愁,有几分醉意的她在男上司的引诱下,投入了他的怀抱……

彭建东是公司最后一个知道这件事的人,他将妻子暴打一顿后提出离婚。高玉华深知自己对不起丈夫,但她实在不愿意这个家就这么散了,跪在丈夫的面前,声泪俱下地哀求:“是我一时糊涂,求你看在孩子的份上,给我一次机会吧。”彭建东心疼儿子,可屈辱就像刺一样插在他的心口。高玉华见丈夫去意已决,含泪同意离婚,一个好端端的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但她和丈夫商定,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离婚的原因一定不要告诉他。

离婚带给高玉华的不仅是冷寂,还有生活的艰难与沉重。2010年3月,在朋友介绍下,高玉华有了第二段婚姻,然而婚后夫妻俩经常为鸡毛蒜皮的琐事发生摩擦。婚后不到一年,高玉华再次离婚,剩下母子俩相依为命。

而彭建东离婚后,在熟人介绍下先后与两个女人交往过,但都觉得她们不适合自己,至今孑然一身。这时,彭凯已经14岁,家庭的变故让他比同龄孩子多了一份成熟与敏感。母亲的两段婚姻给他幼小的心灵烙下了创伤,一听到别人说单亲家庭,他就会伤心难过。他多么渴望自己有个完整幸福的家,能得到父母完整的爱呀!

这年中秋节,彭凯去看望父亲。父亲明显苍老了,看得出来,父亲过得很不好。再想想母亲,这些年来又何尝有过舒心日子?为什么就不能说服他们复婚呢?那一刻,这个念头在少年的心里格外强烈!彭凯哭了:“爸爸,你和妈妈复婚吧,我做梦都想和你们在一起。你們当初为什么非要离婚呀?”儿子的话一下子又触痛了彭建东心灵的伤口,他想说什么,却欲言又止,因为他答应高玉华在儿子面前永远保守这个秘密。

彭凯满腹心酸地回到家。见说服不了父亲,他又想从母亲身上打开缺口。他在一张纸上画了两个男孩,一个戴着博士帽,一个戴着手铐,对母亲说:“妈,这两个男孩一块长大,一块上学,你知道他们的命运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吗?”高玉华不解地望着儿子。“戴博士帽的这个男孩家庭完整幸福,父母恩爱;而戴手铐的男孩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心灵遭受创伤。”彭凯哽咽了,“妈,你和爸爸复婚吧!”高玉华心如刀割,自己复杂的情感经历给儿子带来多少伤害呀!她与彭建东的感情就像一面摔碎的镜子,即使将碎片重新粘合在一起,也是千疮百孔,伤痕累累。

这年11月15日是彭凯14岁生日,在他的要求下,彭建东赶来祝贺,高玉华做了满满一桌子菜。席间,彭凯又要求父母复婚,并将父母的手搭在一起。彭建东和高玉华颤抖了一下,尴尬地将手缩了回去。这顿饭吃得异常沉闷。

复合之家硝烟再起,

少年的心水深火热

半个月后,彭凯与班上几个男孩踢足球,奔跑时不小心将对方撞倒在地,导致对方鼻子流血,两人吵了起来。放学时,那个男孩的父母赶来了,大骂彭凯:“单亲孩子就是没教养!”这一切让彭凯伤心不已,想着自从父母离婚后自己经常在同学面前遭受冷眼,这个少年的心都碎了:如果父母不离婚,如果父亲在身边保护自己,对方还敢这样欺负自己吗?

当天晚上,彭凯怀着悲壮的心情告诉父母,如果他们不复婚,他就死给他们看。高玉华和彭建东以为儿子说的是赌气话,没有放在心上。当天夜里10点,彭凯爬上6楼,一脚跨过楼顶的护栏……高玉华吓得脸都白了,浑身瘫软,连忙给彭建东打电话。

彭建东心急火燎地赶来了。夫妇俩跪在楼顶上,苦苦哀求儿子:“小凯,只要你不做傻事,我们什么都答应你,好吗?”这时,泪流满面的彭凯才从护栏上慢慢爬下来。高玉华和彭建东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

儿子的过激举动深深震撼了高玉华和彭建东的心,他们这才认真考虑复婚的事。在高玉华看来,当初与彭建东离婚,是自己有错在先,为了儿子有个完整的家,只要彭建东没意见,她同意复婚。而彭建东经过这么多年的生活磨砺,也渐渐意识到,当初与高玉华分手有些冲动,她是一时糊涂,也真心悔过了,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给她一个机会呢?为了儿子,高玉华和彭建东决定放弃过去的恩怨,重新给儿子一个完整的家。2012年元旦,高玉华和彭建东复婚。

离异三年再聚首,高玉华和彭建东感慨万千,曾经的不快被两人压在心底,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新鲜与幸福。彭建东能吃上可口的热饭菜,脏衣服有人洗干净熨烫整齐;有时深夜从单位回来,高玉华还坐在温暖的灯光下等他……而高玉华也觉察到了彭建东的不同,复婚不久,彭建东就主动将工资卡上交,她每个月再“派发”给彭建东零花钱;高玉华患有慢性咽炎一上火就嗓子疼,彭建东每天早上一起来,就烧开水给她泡上甘草、冰糖和红枣,让她润嗓子。在高玉华和彭建东的苦心经营下,这个复合的家庭里流淌着爱与温情。

家庭的和睦、父母的恩爱,让彭凯觉得自己生活在蜜罐里,心头的阴霾一扫而光。这个早熟的少年,性格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明显提升。2012年3月,他特意拉着父母去影楼拍了一张“全家福”,放大后挂在客厅的墙上。

nlc202309020348

但毕竟是走过弯路的婚姻,两人心里有过伤痕,时间一长,被高玉华和彭建东强行压制的矛盾和隔阂,又在彼此心头沉渣泛起。与高玉华生活在一起后,彭建东每天晚上10点得准时睡觉,不能再整夜上网,不能再与朋友在外面喝酒打牌,更难以启齿的是,与高玉华复婚后,彭建东反而不习惯与她进行夫妻生活。高玉华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心里却感到憋屈。

渐渐地,夫妻俩开始争吵不断。有一天,彭凯流着泪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别吵架好吗?我不要你们给我买电脑,也不要你们给我买MP4,只要你们和睦相处,我就心满意足了。”儿子的话让高玉华和彭建东的内心五味杂陈,他们当着儿子的面表态:以后再也不吵架了。但心灵的隔阂岂是几句话就能消除的?

当着儿子的面,他们努力表现出和睦相处的样子;但背着儿子,夫妻俩冷战、争吵,互相揭对方的伤疤。因为对彼此都很失望,高玉华和彭建东再也无心修补婚姻的裂痕。彭建东甚至在心里泛起一种醋意:除自己外,高玉华还经历过另外两个男人,而自己与她离婚那几年里,一直是单身,没有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接触。这样一想,彭建东心里强烈不平衡,这个心结在彭建东心里迅速膨胀。

看到夫妻关系的恶化,高玉华也曾想尽办法和丈夫沟通,但彭建东性格内向,往往是两人说不上几句,就又吵了起来。在内心深处,彭建东越来越觉得是高玉华对不起自己,在这场婚姻中,高玉华应该一切以他为中心,这样他才能挽回一些男子汉的尊严。他向高玉华要回了工资卡,经常在外面与朋友喝酒不回家。高玉华抱怨几句,他就大发雷霆。

不仅如此,彭建东对高玉华很不放心,生怕她又背着自己与别的男人在一起,常常电话“查岗”。这一切,让高玉华与彭建东的心越走越远,夫妻感情日益淡薄。

悲情捍卫一个家,

少年药物删掉父亲痛苦记忆

2012年10月19日深夜,睡得迷迷糊糊的彭凯,突然听到父母的房间里传来“噼里啪啦”的响声。彭凯知道父母又吵架了,推开门进去,眼前的一幕让他痛心疾首:父母扭打成一团,地面上满是摔碎的玻璃杯屑……彭凯哭着哀求:“爸爸妈妈,为了我,你们别打了好吗?”

这时的高玉华和彭建东就像两只斗红了眼的公鸡,谁也不肯让步。彭凯的心都要碎了,他惨叫一声,冲进厨房,抄起菜刀在自己左手腕上划了一刀,血顿时涌了出来。高玉华和彭建东见状,赶紧“熄火”,将儿子送到医院。幸亏血管没被割断,医生为彭凯止血消炎包扎后,第二天他就出院了。

次日上午,彭建东上班去了,高玉华在家里陪伴儿子。彭凯流着眼泪问母亲:“妈,你和爸爸为什么老吵架?”高玉华长叹一声:“孩子,你也这么大了,有些事妈妈不想再瞒你。当初妈妈一时糊涂,做了对不起你爸爸的事,你爸爸一直耿耿于怀,总是拿此事惩罚我。这些年我过得生不如死啊。”说着说着,高玉华禁不住在儿子面前痛哭起来。得知真相,彭凯惊讶不已,他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会做出这种事。然而看着母亲痛苦不堪,少年的心像针扎一样难受:看得出来,母亲的内心其实很苦,她一直为自己当年所犯的错误悔恨不已。

原来父母吵架的症结在这里!彭凯想了整整一下午,他决定做父亲的工作,恳求他原谅母亲。当天晚上,高玉华在卫生间里洗衣服,彭建东在书房里上网,彭凯悄悄走了进去,直言不讳地对父亲说:“爸,妈的那些事都过去那么多年了,你为什么还总是提起?你知道妈妈的心里有多么痛苦吗?”

彭建东重重地叹了口气:“孩子,你不知道,其实爸爸的心更苦。爸爸也想把过去的一切统统忘记,可我忘不掉。这些年以来,爸爸就像在油锅里过日子……”说着说着,彭建东泪流满面。

因为担心儿子再做出什么过激举动,彭建东和高玉华不再提离婚的事,但两人在家里很少说话,家冷得像冰窖。为了忘记过去屈辱的记忆,彭建东常常将自己灌得酩酊大醉。

彭凯觉得,父亲对母亲、对这个家还是有感情的,不然他也不会这么痛苦,只是他忘不了过去。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父亲忘记过去的痛苦记忆,他们会是多么和谐的一家呀!

很长一段时间里,彭凯苦恼不已,放学后也不愿意回家,经常和同学一起去网吧看电影。一个偶然的机会,彭凯看到一部美国侦破片,男主人公为争夺遗产,给爷爷服用一种叫Propranolol(普萘洛尔)的药物,让他对以前的事失去了记忆。彭凯脑海里突然迸出一个念头:要是用这种药物使父亲忘记过去的痛苦,那么父亲就不会再恨母亲,他们家不就又是和谐之家了吗?彭凯来到网吧,立即搜索这种药物的功效。他发现这种药能抑制压力荷尔蒙产生,慢慢地会使破坏性记忆在脑中无法扎根,不过会出现眩晕、神智模糊、反应慢慢迟钝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但对生命没有危险。彭凯心里一阵惊喜。

2013年9月13日,彭凯放学后去药店询问有没有这种药卖。对方见他是个孩子,就摇了摇头。彭凯一连找了三家药店,终于买到一瓶普萘洛尔(片剂)。回到家里,在认真看了说明书后,他将15片碾碎的普萘洛尔粉末放进父亲的茶水里。傍晚,彭建东从外面回来了,习惯性地端起茶杯,一饮而尽。夜里躺在床上,彭建东感到全身乏力,心跳减慢,头痛欲裂,一宿没睡好。

接下来一整天,彭建东感到脑袋都要爆炸了,反应迟钝。高玉华赶紧把他送到医院。医生为他做了全身检查后,惊讶地问:“病人是不是服用了超剂量的普萘洛尔?这种药能慢慢让人失去记忆,副作用很大。”听到医生这么说,彭建东觉得是有人在害自己,马上报警。警方经过侦破,很快将彭凯抓获归案。彭凯原原本本地交代了自己伤害父亲的隐情。办案民警感慨不已。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彭建东的脑神经受到严重的损伤,经医院尽力救治,但他的部分记忆永远无法恢复,经鉴定,属于四级脑伤残。目前,彭凯已经被公安部门刑事拘留。

编后:在这起事件中,作为父亲的彭建东无法相信这一切是儿子所为。自己这么爱儿子,他怎么会伤害自己呢?作为母亲的高玉华更是痛不欲生,丈夫成了残疾,儿子可能又要受法律制裁。而无辜的孩子因为“良苦用心”,变相地成为了施害者。究其原因,父母的情感恩怨,无论谁对谁错,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阴影和伤痕。当感情破裂,婚姻中的双方都应该进行反思,如果是有一方走错了一步,那就必须承受一些东西,要主动、努力去修补情感裂痕,抚慰对方的伤痛;而另一方也应做好心理调适,如果选择原谅和接受,就应该以一种宽容、平和的心态去重新建造和谐家园,努力忘记过去,让过往的不愉快记忆尽可能小地影响现在的生活。即使婚姻走到了尽头,只要双方有共同的孩子,就应该一起想办法做孩子的心理工作,修复孩子受伤的心灵,给他们的心灵成长一个温馨的港湾。否则,父母的恩怨纠纷,令孩子选择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悲剧的代价太大了。

责编:方堃

父亲与“年糕”的记忆散文随笔 篇8

小时候。我们小时候,应该是一九七几年的时候,我们那时七、八岁的样子。

那时的农村,朴素的人,朴素的日子,朴素的乡景,但时至今日,我们仍不觉得那样的日子是苍白的,相反倒觉得那时童年以及少年的日子相趣成章,那是简单的然而是幸福的旧时光。

记得那时候在过年大约接近除夕之前的两三天,各家各户才动手包点冻饺子,这是因为:那时家家条件不好,有点大米白面都留着过年的时候吃,冻饺子包早了,如果吃没了,除夕以及大年初几以里就会没有饺子吃了。那时所有的好吃的都会留在过年那几天吃。

而相对于白面的金贵,糜子磨成的黄米、黄米面包成的豆包倒是我们最认可的好吃的食物了。那时,生产队都会种糜子、谷子类的庄稼。到秋收后,每个生产队都会给各家各户分糜子、谷子作为各家各户的口粮,而我们那时对糜子比谷子更情有独钟,因为我们都知道,谷子磨成的小米饭,我们真的吃的不耐烦了,而由糜子磨成的黏黄米对我们来说有着在那个岁月难以抗拒的诱惑,因为那时母亲用大锅焖成的黄米饭是我们除了一年也难得吃上几顿的白面之外最好吃的饭了。我现在都还记得母亲曾把红芸豆和黄米放在一起焖,当热气腾腾的黄米饭焖熟了的时候,我们放一小勺凝了的荤油伴着黄米饭吃,真是香啊。如果锅底上有糊嘎被,母亲就会用炝刀子把它们炝下来,我们拿着吃,我们的牙那时很锋利,牙被贫困岁月磨砺成锋了,咬得那些糊嘎被儿酥脆满口香。那时感觉什么东西好吃,我们都会先尝试着吃,比如夏季园子里刚要泛红的西红柿,我们就会迫不及待的先摘下来咬上一口,青涩之苦是必然的了,然后我们把咬下去的一口吐掉,很愤愤的把那个咬去半边的青涩的果也抛到很远的地方。

那是真实的岁月,我们的少年以及青涩的果,连着我们清贫的时光。

而那时我们最惬意的对于生活的美好的奢望就是寒冬腊月的豆包了,家家户户在腊月门子都会淘米、磨黄米面、包豆包。那时全村就一个磨米厂,人们排起了长队磨黄米面,我记得父亲磨回黄米面回家之后,母亲烧了满满的一大锅开水,和面,那时家家都会发上几大盆黄米面。母亲先把大豆烀熟,攥成豆馅在外面冻,待包豆包时好包。那年月豆包是仅次于馒头饺子,是最好的东西了。关键是那年月饺子和馒头是屈指可数的好食物,而豆包,我们几乎能吃上一个漫长的冬季。那时母亲蒸熟了一锅之后,把吃剩下的豆包就会拿到外面的仓房冻上,那时候数九寒天,豆包冻得嘎嘎的,而我们在外面玩够了也不管这豆包冻成啥样了,拿过来就啃,有时候初始啃不动,豆包上面有时会留下几个牙印,有时甚至会把牙硌出血,但即使那样,我们仍乐此不疲,那年月豆包对我们诱惑就像在贫瘠的沙漠里看到一朵花那样令人感觉生活是有希望的。

后来有的时候,或许母亲嫌包豆包费事,就开始撒粘糕了,母亲把干黄米面,一层面一层红芸豆的均匀的撒在大锅里的蒸布上,撒到一定的厚度,就盖上锅盖,把锅烧个滚开。待揭开锅后,母亲用刀,把这一大锅粘糕切成一块一块,然后也同样拿到外面冻上,这一片一片的粘糕吃起来很容易咀嚼,就是冻得在实成,也好啃。但总感觉没有豆包好吃。有一次我问母亲父亲为啥不包豆包了,父亲意味深长的说:“年(粘)糕、年(粘)糕,年年高”。那时懵懂,后来感知这应该是父亲母亲对美好生活的语言寄托吧。

时光荏苒,日子真的不扛过,我们已成家了许多年,如今对豆包已没有了小时候的那么大的盼头了,年节时候淘点米,有时候都买黏大米,包出来的豆包有时候包成白色的,感觉终没有小时候豆包的样子了,感觉是不伦不类的豆包。而大街上小贩叫卖的“切糕”倒是很适合人们的口味,人们在想吃粘糕的时候,随手买上一些,随时吃个新鲜。

记得父亲那年重病从医院回到家养病的时候,只能吃一些小米粥之类的`流食,有时候喝些奶啥的,一天两天倒是没啥,时间久了父亲很想吃一些扛饿的饭菜啥的,但父亲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饭菜在嘴里干咀嚼也咽不下去。有时候我们看到日渐消瘦的父亲,很是心疼,看到摆在桌子上的那些好吃的,父亲不能吃,看到父亲流露出很想吃的目光,我们真的很难受。

有一次,那是午后暖暖,我在父母家陪父亲,村子大街上有叫卖“切糕切糕”的声音,父亲循声向窗外望去,不由自主的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真想吃啊”。一霎时我的泪潸然,我背对着父亲,泪眼朝着窗外,安慰着父亲:“爸,等病好了再吃呗”。但我知道这只是我们单方面的对父亲美好的安慰的话而已,我们哥兄弟以及母亲都知道:父亲的病是好不了了的……

父亲记忆作文 篇9

在接受采访时,李健表示,希望一首歌曲能够言之有物,让听众即使不看歌词,也能听懂歌手在唱什么。竞演当晚,李健娓娓道来的自弹自唱不仅将父亲对子女的爱与责任,以及子女在察觉岁月流逝父亲已老后的无奈诠释得丝丝入扣,情感演绎也拿捏得刚刚好,让现场所有人都泪湿了眼眶。以前是自己听这首歌泪崩,现在是观众为自己唱的这个版本动容,李健表示这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这体现了音乐本身的力量,作为作者和歌者会引以为傲。”

《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的原唱和作曲都是许飞,歌词则是青年诗人董玉方根据自己父亲的日记创作的,全曲看似平铺直叙,但在不动声色之间就能轻易引起共鸣,李健称自己曾在澳大利亚反反复复听了足足一个中午,听到热泪盈眶。

“这首歌我有很多感同身受的地方,歌中唱到的那种买一个饼干都需要家长下很大决心的情况,虽然是比较心酸的一件事情,但其实是一代人共同的经验和回忆。尽管那个年代大家生活都比较拮据,但是它也有今天无法企及、已经丧失了的东西,那时候的人们虽然物质匮乏,但容易满足和感到幸福。”谈到这首歌为何能轻轻松松直击灵魂深处,李健也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这首歌之所以催泪不是因为夸张的煽情,而是因为它本身的存在。它在那,自然而然就有股力量,时时刻刻如磁场般在影响、打动着你。”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父亲写的散文诗》感悟

2.董玉方《父亲写的散文诗》

3.李建《父亲写的散文诗》

4.许飞《父亲写的散文诗》

5.父亲写的散文诗 (许飞演唱歌曲)

6.写关于父亲的散文

7.关于父亲节的散文

8.感恩父亲节散文

9.父亲节怀念父亲的散文

父亲记忆作文 篇10

老K向我郑重推荐那张光盘,说这片子跟他一家人的命运特别有关,名叫《没有天空的城市》,战争片。就在这一年,他65岁的父亲中风了,后来知道,那是血管性痴呆的开始。

65岁还谈不上老,很快就恢复了,只是血压一直偏高,多少年来靠吃降压药撑着。也是这年,他父亲从部队机关某个处退下来。

A

老K父子发生了一场争吵,把邻居们都引来进行安抚,起因是他爸非要挖洞储存大白菜。老人家原先对这事根本不热衷,挖洞,他从生理上都有厌恶感。

这个大院到处都是洞,这些当年被用作防空洞的地洞是负责施工的老K之父带着战士们挖的,从办公楼下通到礼堂、食堂和家属宿舍。那会儿一拉警铃,全院老少就有组织地钻地洞,有一时期大家吃喝都在里面,每家把木板床、行军床也都扛进来了,备战。“九·一三”事件后就不太搞战备了,地洞便成了孩子们的游戏场所。那个夏天的傍晚大院突然又响起了警铃,人们喊着:“礼堂那边儿的地洞塌了!”这阵子,K父正带领有关人员在礼堂一带搞修建,沉重的沙土砖瓦把地洞压塌了!孩子们被埋到下面了!不知从哪儿一下子调集来那么多士兵,可是多少人拼命也没用了,3个孩子的尸体扒出时已经僵硬,老K弟弟就在其中!从此老K父子对地洞都有了排斥反应。

中风似乎改变了父亲的情感记忆或生理反应,他执意要儿子买冬储菜,自己去挖洞。儿子觉得父亲绝对出了问题:他一改素日的温和,抄起饭锅饭碗就往墙上砸,脾气过后还哼几句抗美援朝歌曲……这冬,家里菜窖到底没挖成,他把所有带锁的抽屉、柜子都卸下来,儿子下班刚进门,他又让儿子卸大门,母亲大哭着:“谁也没丢钥匙,是他蛮不讲理……”老K骂了爹,事后又很后悔,因为不久老人又一次中风。

B

老人家最初的病态出在钥匙上。因为退休前一直在大院分管后勤一摊杂事,所以退下来后身上永远挂两大串钥匙,一串是他家大门的和各类二门的,一串就是家里柜子橱子抽屉的,丁丁当当。照老K的话说,他爸脑子年轻时就没那么好使过,及至老年,活得警惕性一天比一天高,生怕被谁给算计了……

老人家没有一天不为这两串钥匙倒腾的。一种情况是他自己的哪把钥匙插哪把锁,给弄乱了,这时他要小闹,要全家人放下手中事情随他忽上忽下地紧张,直到插对了孔;家中哪个人把钥匙放在哪儿一时想不起,他就叫起来,然后把大锁、小锁、抽屉锁、门锁等等哆哆嗦嗦地拆掉,这样的大闹没出半天,他就急得嘴上起几个大泡,一天下来,嘴角就烂了。最令他起急的是家人全不配合,老伴说犯病了,儿子吓得不敢着家,他又急又气,原本就有血压高呀!

他爸第一次中风不知是不是跟这两串钥匙有关,中风前,他爱大白天拉上窗帘,窗户也从没敞开过,他觉着这样有安全感。

C

这次中风后,K爸左胳膊不听使唤,他就用右手跟桌子、柜子、窗户和门较劲,家人无奈,又劝又哄地让他多出去活动,老人的钥匙目标有所转移。

那天的午饭晚饭爸都没回来,大院值班室通知家里到派出所接人。老K去时,民警正训话:“在地铁口,拉住人家女同志不让走,您什么意思呀?”爸说:“外面在扔炮弹危险呀!在这洞里躲躲……”老K扯起父亲就走,父亲急得跺着脚:“柱子呀,不能冲出去,我眼看着班长的脑袋给炸飞了!”说着就呜呜地哭开了。

老K被镇住了:童年时爸就给他讲过!柱子是爸爸抗美援朝的战友,打坑道战时,他们班在坑道里闷了几天几夜,实在是快饿死了,可外面阵地还在不停歇地轰炸着,柱子憋不住往外冲,没冲出洞口几步就炸飞了,父亲眼看着他的胳膊、腿、脑袋在空中分家……那个班在山洞里熬了十多天,熬不住冲出去的都死了,留下来的就活着……往前说,爸出生在抗日战争的山洞里。鬼子一来扫荡,人们只能几十天、几个月地住在山洞里。再往后看,爸先当工兵四处修路穿山,调进机关后“备战备荒”领导着在自家门前挖防空洞……

——父亲被“洞”护着,也被“洞”伤着。看着父亲那飘忽的眼神,儿子感觉到他的精神世界已经没有天空了!看着一辈子小心翼翼的父亲一下子变得疯疯痴痴、胆大妄为,别的人中风偏瘫可没这么疯痴呀!家人就这样被父亲折磨着,母亲气得突发心脏病没抢救过来,K夫人称工作忙不敢回家,老K为看护父亲辞了工作。

D

自那次地铁事件后,凡出大院,他必定要拉着爸的手,老人已不认得家门,每天就在窗下用铁铲挖洞,像小孩过家家那样尽情尽兴,不招谁惹谁,自说自话。一天,郁闷之极的儿子出去散会儿步,回家见爸正和邻居撕扯,原来他趁人家忘记关防盗门的工夫就砸锁,卸不下那锁就把人家木门砸了个洞!邻居们都通情达理,可老K时刻紧绷的神经快撑不住了。几乎每天都有出乎意料的事件!当然,在这种事件的大多时候,是老人家或把自己或儿子的胳膊、手、脚砸伤,或者是砸坏了家里的生活用品。

老K说句残忍的话,幸好父亲那一年又连续中风两次,终于瘫倒在床上,脑子也像一锅粥了:越来越没有清醒的时候,连糊涂也是混乱如泥,战争可能也离他远去,不知白天黑夜地昏睡,偶尔睁开眼睛时,只会不停地喊:“娘,娘……”

老K用了“幸好”两字。他说父亲瘫了就安稳了。他是孝子,瘫了的爸爸总不会再去伤害邻里,他还会尽心尽力地伺候患了血管性痴呆的爸爸……

作者手记三:没有安全感的人生和血管性痴呆

高血压与脑痴呆。K父的大脑怎么走入失灵状态的?我们必须对高血压进行剖析。美国曾向世界公布医学信息:中年患高血压者大脑的体积将随年龄的增高而倾向缩小,从而得出:高血压加速大脑老化。

脑小动脉是直接为大脑输送新鲜血液的唯一渠道。高血压患者恰恰是因为小动脉遭受伤害而使大脑麻木不仁。据我国有关调查显示,血管性痴呆的发病特点是阶梯式发展,K父正是如此。

痴呆与人的精神状况关系密切。抑郁、焦虑、易怒、悲伤等不良精神的刺激,都会导致老年痴呆。在这个病案中最值得关注的研究点是K父的个人生活史:抗战的山洞、坑道战的坑洞、备战备荒和砸死儿子的防空洞,地铁事件……与“洞”有关的创伤记忆追逐包围着他。至于是生理病变还是由于长期精神状况不良致病,谁也无法判定这两个罪魁孰重孰轻,但专家们将心脑血管病的心理变化因素分为7级,是我们衡量和警示自己的依据:

一级心理因素是安静;二级心理因素是忙乱;三级心理因素是已不高兴,但未显露和争吵;四级心理因素是中度争吵,声音提高了;五级心理因素是大声争吵、紧握拳头;六级心理因素是极度愤怒,失去控制,大声拍桌子;七级心理因素是狂怒,完全失去理智,伤害自己和别人。

专家认为,心理因素在二级以上就会受到影响,五级以上就可直接刺激血管和心脏。换言之,许多心脏病突发者和脑出血者都在发病时有三级以上的心理干扰。心理卫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问题。

老年痴呆症任何症状都是病理产生的病态表现,对患者和家属都不是耻辱。家庭和亲人在怎样维持诸多患者的生命和生命质量?请见下篇《家庭护理档案》。

父亲节作文:父亲 篇11

我看妈妈一个人一下子要去拿化验单,一下子又要去取药,东跑西跑非常忙,于是我说:“妈妈,爸爸就让我来推吧!”爸爸和妈妈异口同声地说:“你这小不点,行不行啊!”我觉得他们太看不起我了,说:“你们就相信我吧,让我来当爸爸的脚。”

我准备推着车往前走,奇怪了,车子好像粘在地上了,一动不动的。边上的妈妈看了就帮了我一把,就这样起步了。我兴奋地一边推还一边跑了起来。可是到了拐弯的地方,爸爸好像变得重了起来,轮椅怎么也不听我的命令了,弯也弯不过去,我差点直直地撞到了墙上。坐在轮椅上的爸爸吓了一大跳,连忙喊着“停停停!”还好我停得及时,真是有惊无险啊!到了电梯口,电梯门打开了,我非常慌乱,心里想:“推着爸爸动作好慢呀,电梯会不会不等我们了?”我用尽了洪荒之力,飞快地把爸爸推进了电梯,顺利地把爸爸送到了目的地。

父亲节作文:父亲 篇12

甚至他们都说:"你看她爸,那个土劲,穿的、带的,咦!恶心死我了。"我在一傍听着。而他听见了,却想说些什么,但又合阻不 说了。当我看到这一面时,我觉的他没本识,也因此我很自卑。

我为什么要有这样的爸爸?为什么不像别人家孩子的爸爸?又为什么他偏偏要给我去丢脸呢?我想不通。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来实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助人为乐。

有一次,我看见他了,就想喊一声:"爸爸,你在干什么啊?"而他先开口说:"放学了,饭做好了,自己去吃吧。我给它修好了在去吃饭。"我问他:“这是谁的车呀?” 他说:“老王家的。”我只噢了一声就去吃饭了,我吃完饭了,他却还沒吃。我说你快去吃饭吧!一会儿凉了!他说马上去。

上一篇:梅山的美丽秋天写景作文下一篇:组装维护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