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落户安顺

2024-06-05

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落户安顺(通用2篇)

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落户安顺 篇1

投资60亿元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项目落户安顺

12月27日,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项目奠基仪式在安顺开发区举行。安顺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安顺文化旅游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时值全省上下大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二次全会精神之际,安顺市与盛鹏达公司携手共建“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项目,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具体举措,希望你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大胆创新,团结奋进,努力把“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建设成为贵州文化旅游产业的样板项目,为促进我省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助推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据了解,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项目位于安顺开发区杨湖片区,是贵州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项目将以文化科技休闲娱乐产业为核心,以AAAAA级旅游区为标准,打造旅游度假、商务会议、SPA养生、城市文化休闲、大型主题游乐、实景演艺、多民族文化展示、现代高科技体验健康产业于一体的国际旅游度假区,形成“吃、住、游、娱、乐、购”产业联动发展的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该项目由贵州盛鹏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项目占地约3平方公里,总投资约60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至3年。建设内容包含七彩乐园、七彩花溪、万国风情酒店等八个子项目。该项目建成将解决就业人员2万余人,每年接待游客500至600万人次,实现年营业收入50至60亿元。

贵州多彩文化万象旅游城落户安顺 篇2

关键词:屯堡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600年历史活化石”的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安顺屯堡, 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彰显着隔代的文明, 是人类珍贵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因此, 安顺地方政府在保护好屯堡文化遗产的同时, 更应抓住古老、鲜活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安顺旅游业, 实现文化传承与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双丰收。

一、屯堡文化意蕴分析

安顺屯堡文化丰富多样, 包括建筑 (民居村寨、戏楼、庙宇、作坊等) 、语言、民间文化艺术 (地戏、花灯、山歌等) 、习俗文化 (婚嫁丧葬、传统服饰、节日、饮食等) 、传统工艺制作技术和技艺及艺术品等。

1、地标象征——屯堡建筑。 (1) 安顺村寨的建筑风格带有强烈的军事防御思想。朱元璋为平定西南叛乱, 命令军队择地建城, 设立屯、堡、官、哨、卫、所、旗、关、卡等。屯堡多依山傍水、切合当地地理环境和位置、灵活选址, 建筑材料大多为石头, 辅之以木头, 坚实的木石结构使路面、桥梁、街巷、围墙、城垣、碉楼、屯、堡、寨门纵横交错, 与哨楼、关、卡紧密配合又独立一体, 极具战略防御功能。 (2) 稳固与轻灵的契合。屯堡建筑布局移用江南四合院、三合院的布局, 形成平稳、封闭、幽深特点, 并与街巷、采用外墙防护、低矮门廊、窗子开口小而高, 墙面设置十字形射窗, 满足军事意义“堡垒”作用的同时, 充分展现室内装饰艺术, 在木质材料上, 如进院门楼、柱头、基柱、横梁、枋、窗户棱子等重点部位予以精美装饰, 描绘与镂刻相结合, 有龙形水漏、古老钱、蝙蝠、喜鹊、表达福禄寿喜等主题的图案, 与房子的结构功能和调一致, 一家人的住房、横铺、牲口圈、卧室、厅堂又户户相连, 与整个村寨整个布局完美连接, 营造出石桥、流水、人家的古雅意韵。山、水、石、木完成一次建筑的对话, 内陆平稳牢固风格与江南水乡轻灵性格得到完美融合。

2、屯堡饮食。600年的历史流转, 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织, 形成了安顺屯堡独特的饮食。 (1) 食物种类丰富。老汉族人在安顺因地制宜地种植水稻、麦子、玉米、高粱、土豆、小米、糯米、红薯等, 并将其制成各种糕点、粑粑、粉等, 还将其制成高粱酒、玉米酒、米酒等酒类。菜类则以豆花火锅、一锅香等为代表, 更有折耳根炒腊肉等菜肴。 (2) 干粮繁多, 带有军旅气息。屯堡人战时打仗, 平时务农, 其“战备式干粮”激发了商贸活动的产生, 如流传至今的糍粑、糕粑、腊肠、波波糖、血豆腐、糟辣椒、豆豉、咸干菜等。

3、屯堡服饰。安顺屯堡服饰是有明一代的服饰风尚的精灵, 是活的历史。 (1) 女子服饰带有鲜明祈福的寓意。《安顺府志》记载:“屯军堡子, 皆奉洪武敕调北填南家口随之来黔, 妇人以银索绾长发, 分三络, 长簪大环, 皆凤阳汉装也。”[1]女子头梳着风头髻, 插上发簪, 耳配有坠子, 或银质或玉, 腕戴银手镯, 以白帕缠头, 象征与丈夫白头偕老, 着青、绿、蓝、紫、粉、白色等的大襟长袍大袖, 系一尺二寸长的丝头腰带, 吕红认为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平安。大脚穿尖头平底绣花布鞋, 适合奔跑, 辅助男人作战, 同时也反映出“马皇后大脚”风尚。 (2) 男人的服饰多特殊功能, 满足行军作战需要。著名的如带有战靴性质的“战要鞋”, 具有防滑、保暖功能, 更有激发男子气概的作用:“战要皮鞋穿脚上, 行走如风稳当当;走南闯北脚有劲, 妖魔鬼怪也避让。”[2]

4、戏剧活化石——地戏。 (1) 地戏的产生充满深刻意义。《续修安顺府志》记载:“当草莱开辟之后, 人民习于安逸, 积之既久, 武事渐废, 太平岂能长保?识者忧之, 于是乃有跳神戏之举。借以演习武事, 不使生疏, 含有寓兵于农之深意。” (2) 演出充满神圣意味。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演出有严格严肃的祭祀仪式, 屯堡地戏的演出程序分为“开箱”、“请神”、“顶神”、“扫开场”、“跳神” (地戏的主体, 包括“设朝”、“下战表”、“出兵”、“回朝”四个环节) 、“扫收场”、“封箱”八个环节。开箱环节中有抬箱和开箱两部分组成, 抬箱子, 需正式由存放箱子的地方抬出来, 地方多为神庙、祠堂或德高望重的人家里, 开箱子, 掐公鸡鸡冠上的血分别点箱子的面、口、角等, 主持者边点边念吉祥语;二是对脸子的高度尊敬, 脸子是由专门的制脸艺人选择上好柏杨或丁香树材雕刻而成, 并根据人物类型分别描绘, 木脸因为历史人物的“附体”而变成神格, 融入了唱戏者的角色认同和圣人崇拜;三是在特殊节日或重要事情上请神祈愿, 如在七月半、丰收时节、起屋造房、出门远行、求子上请求神仙赐福。 (3) 风格原始奔放, 气氛紧张高昂。地戏演员们额上戴“脸子”, 披长衫, 背插小旗, 腰系战裙, 手持枪刀 (现改为木质) , 在锣、鼓的奏乐下唱着原江西弋阳腔, 通过唱、念、打 (扬、开、合、拆、挡、跳、架、翻、窜) 等动作表现英雄或神话人物的“戎马征战”。 (4) 演出内容鲜明而多样, 演出的角色为正面的战争英雄人物。鲜明指的是地戏只演战争题材戏, 是表现忠君爱国、忠肝义胆的英雄战将的征战内容;多样则是指演出剧目的丰富, 现存30多种, 有现存剧目有:《岳飞传》、《三国演义》、《封神演义》、《郭子仪征西》、《薛丁山征西》、《楚汉相争》、《薛仁贵征东》、《五虎平西》等;演出中角色即便是正面的历史英雄人物也不演出其打败仗、命运惨淡的一面, 于是地戏便有“《三国》不演关羽败走麦城, 《岳飞传》不演风波亭。”之说。

以上四个方面分别代表了安顺屯堡文化的住、食、衣、乐四个方面。

二、屯堡文化现状分析及与旅游发展策略

(一) 屯堡文化现状

1、成就:

成就学界成立了屯堡研究会, 并形成一门崭新的“安顺屯堡学”学科, 几代学人多角度的收集、整理、建构与重塑着屯堡文化。安顺市政府也出台了屯堡文化保护条例, 批准其为市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 国务院将安顺云山屯、本寨古建筑群批准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缺点:一是安顺各界对屯堡文化宣传不到位;二是屯堡文化对安顺旅游经济的拉动作用贡献比列过小, 屯堡文化的深厚底蕴没有发挥优势;三是随着时代的变迁, 屯堡文化在经济、观念的影响下, 现今的屯堡人已逐渐地丧失了其自身的独特性, 即文化特性消失。屯堡的武术拳法、地戏的传承、服饰、饮食、民居都在现代社会的挤压下悄然改变, 仅有年老的屯堡人在苦苦坚守。个体小背景下则是屯堡人看到的地域差距和生存困境, 单一的经济来源让年轻屯堡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他们对祖辈坚守的文明的不理解, 也不感兴趣。村寨因为年代的久远, 已经有落败、木头腐烂的痕迹, 戏剧活化石的精神内涵年轻人已经体味不到, 屯堡服饰早已被流行服饰逼到了角落。

(二) 旅游经济“嵌合”文化的发展策略

旅游“是一种消闲的活动, 它包括旅行或离开居住点较远的地方逗留, 其目的在于消遣、休息或为了丰富自己的经历和文化教养。”[3]而文化又处于“既外在又内在于地方场合的广阔影响过程之中, 保持着一种永恒的、具有历史敏感性的抵制和兼容状态。”[4]这印证了马克思韦伯、费孝通等人论证的文化景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意识形态对经济体系或经济行为的影响的结论。因此, 安顺市政府应根据自身区域文化特色、旅游的机制、游客的心理机制, 切实秉承文化传统的历史使命, 最大化的保护非物质文明遗产, 又将文化作为产业, 嵌合在旅游发展中, 建构特色化旅游与文化产业, 拉动区域经济。

首先应当对安顺屯堡文化深入摸底, 对重点文化景点重点打造, 并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与组合, 使旅游景点点面、线三者结合。资源开发的价值取决于市场的需求度和旅游开发的战略及方式对市场的对应度, 安顺应充分打好屯堡文化、三国文化、夜郎文化等人文景观与黄果树瀑布、龙宫风景区等自然景观的结合, 形成整体布局下的旅游业。

其次, 对屯堡文化个体类型的深加工, 做好基础建设和媒体宣传。坚持以下原则:1、民族文化品牌化。2、民俗节庆“生态经济化”。3、民族艺术、医药、工艺品等产业化。打造地戏村落, 积极培养地戏人才, 避免文化传承者断层。对地戏等地区品牌戏采用“迎进来” (吸引游客观赏) “走出去” (走向国际国内大舞台) , 塑造贵州品牌。将屯堡的节日, 如玉皇会、灯会、抬汪公、观音会、过河会、蟠桃会、清明节、开秧门、端午节、秧苗会等21个节日形成节日谱系, 联系屯堡庙会、赶场点、社区仪式, 围绕节日及艺术表现内容、艺术品、特产等进行旅游大展销, 以门票车轮拉动“吃、住、行、游、购、娱”的旅游马车。

综上所述, 论文从住、食、衣、乐四个方面分别探讨了贵州安顺的深厚意蕴的屯堡文化, 指出了屯堡文化发展的不足, 并提出安顺旅游嵌合文化发展的策略, 以期实现文化传承与区域旅游经济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田里主编.现代旅游学导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4.

[2]、杨延康, 郑正强.大山深处的屯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

[3]、王芙蓉, 张志春.屯堡服饰文化研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报, 2007 (19) .

[4]、杜成材.安顺屯堡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 2012 (2) .

[5]、刘建浩.石头与木头的对话、历史与现代的交融——贵州屯堡建筑景观特色保护[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2008 (5) .

上一篇:雷声大雨点小阅读题答案下一篇:个人毕业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