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扶贫感悟

2024-06-25

教师扶贫感悟(通用10篇)

教师扶贫感悟 篇1

不知是何事,也不管是什么事情,既然是紧急会议,我想没有会无辜请假的。我今天一早吃饭,按时赶到乡会议室开会。进去时看到已经没有座位,还有后面站着的许多教师。不过前几排还有座位,我不怕领导看到我,就坐前边了。

看看主席台,上边领导有乡吴书记和抓教育的乡长,当然缺不了我们的中心校张校长。看来是让我们做一些紧急的事情,开会就知道了,我不再多想,耐心等待就好了。原来是贫困户的教育扶贫工作的清查,要求应补必补。这次工作就是查以前工作是否落实,还有不管在什么样的学校和幼儿园,都要清查到位,应补必补。

看来国家对于贫困户的帮扶真的是动了真情,也从更长远考虑了。输血不如造血。我们全乡教师今天,就是这样任务。下午两点前把贫困户有无学生情况摸清,询问是否进行了教育补助金。若没有补助,这次一定要做到信息不漏,要登记监护人银行卡账号,落实政策。

我们一户一户的落实,家家到,家家询问。尽管了解一些家里没有学生,我们也要到家去。实际询问本人,做到情况千真万确。

方便群众,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尽管村委有贫困户的信息,我们没有打电话,让他们到村委落实情况。我们确实跑了不少路,因为不熟悉情况,还找了亲戚帮忙带我们去。我们到了贫困户家里,都受到热情的接待,因为我们讲明了来意。对于我们询问,都是积极配合。端茶倒水,感觉就是不一样。这恐怕是电话招来,享受不到的!这让我想到了焦裕禄,为什么深得人民爱戴?就是和人民一条心,方便于民。

是的,咱做咱自己,有领导带队看着,如何去做不是我管的事情。否则会有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之闲。

教师扶贫感悟 篇2

大自然的造物竟是如此神奇!

于是, 我不满足于美术字、书法、线条、色彩的一般教学内容, 决定用这块奇石为教具, 以《华阳藤韵》为课题, 给扶贫校学生上一堂奇石欣赏启蒙课, 教育学生亲近自然, 欣赏自然, 在与自然中的接触中发现、挖掘自然的艺术之美, 以陶冶情操、健全人格, 发展智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课前, 我仔细进行了教学设计和准备。

课堂上, 我首先从《华阳藤韵》的石形、石质、石色、石面、石图、以及石神、石韵、石趣等多方面, 多角度, 多层次对奇石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解读、和感悟, 以丰富学生的赏石知识, 启发学生发现美的敏锐性。其次, 我将事先择定好的几块奇石分组交换展示, 要求学生依据奇石的“形, 质, 色, 纹, 意、韵”尽情地展开想象翅膀, 试着完成由虚到实、由表到本、由简到繁、由形到神、由意到韵、由妙到玄的抽象艺术升华。最后我告诉学生, 提高赏石水平要有文化作基础, 努力学好各门知识就是打造自己扎实的赏石基础。基础好, 悟性就高, 空间就宽, 发现就广, 就能在奇石世界里飞得更高, 看得更远。

我认为, 奇石可遇不可求, 尤其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奇石欣赏的目的主要放在引导学生热爱自然, 在亲近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之美 (当然也不要因为无知错过机遇) 。基于这一启蒙理念, 这堂课我给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只是:到沙滩找上几个你喜欢的河卵石, 仔细阅读它的形状, 并用所学绘画技能作画, 认知“应物象形”技法。后来, 孩子们都在自己选择的河卵石上, 依其形状彩画上各种图画, 有花草, 有人物 (诸如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头像) , 更多的是动物 (诸如牛、鹿、蛇、鸭、兔、老鼠、蜗牛、猫头鹰等) 。

在同学相互欣赏、辅导老师选择点评的交流课堂上, 孩子们脸上写满了欣喜和满足的表情。显然, 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很愉快的, 《华阳藤韵》的奇石感染力显而易见, 孩子们的艺术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我相信, 艺术的魅力是强烈的, 是永久的……

在艺术扶贫的进程中, 我的教学总是试图以亲近自然为视角, 以本地资源为题材, 用手中的彩笔, 身边的景物, 一步一脚引导学生欣赏自然、透视自然、表达自然, 一点一滴感知美术、认知美术、创作美术。这是艺术扶贫活动给我带来的启迪和心境。

(二)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加大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继续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及保护培训工作, 使更多的人了解, 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工作。

(三)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活态载体。对掌握特殊传统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要保证传承人能够有效地实施传承活动。通过组织开展研讨、展示、宣传、交流合作及提供其他帮助, 有计划地征集并保管各级代表传承人的代表作品, 建立代表性传承人的档案, 给传承人提供一个非常有利于生存和传承的环境条件。通过发掘、培育、扶持等有力措施, 对具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艺术传承人, 尽力保护, 鼓励民间艺人带徒授艺,

几年来的艺术扶贫活动, 我感触甚多, 感悟甚深。

以“关注农村、关注教育、关注贫困”为主题的艺术扶贫工程, 把我和县文化馆的同事们带进了艺术教育贫乏的农村中小学。我深知贫穷与文化有关, 和贫困的学生在一起, 我逐步认识到现在学校的贫困生, 需要的不再是温饱意义上的帮助, 他们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照亮。

然而, 农村艺术教育的相当贫乏。农村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历来比较薄弱, 课程属于副科, 位置相当次要, 副科经常还要让位主科。农村艺术教育师资匮乏, 课程一般由主科老师兼仼;农村教师身兼数门学科教学, 艺术教育作为兼仼课程, 农村教师难有精力、也难以用专业状态投入, 以致于使许多孩子对手中的美术、音乐課本认知肤浅;再加上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短缺, 也就难以深化孩子们的美术线条、音乐符号、舞步舞姿了。

农村贫困孩子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心境, 只能茫然。虽然城里在寒暑假办起了许多美术、音乐、舞蹈培训班, 可那都是营利性的, 只能满足几个有钱家庭的孩子。大多数贫困家庭的孩子, 他们不仅交不起培训费, 进城食宿也是一大问题。艺术培训的招生广告比比皆是, 农村贫困生的艺术兴趣、潜能或天赋在这些招生广告面前, 简直是头顶上的一盆冷水, 进而生成心境上的一种无奈和压抑。

艺术扶贫工程让更多的山里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 不愧是扶贫工程的一项明智之举。它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中统筹城乡发展观, 即统筹城乡文化发展。艺术扶贫工程的和畅惠风, 敦促各县文化馆各类专业人员走进当地农村中小学校, 向贫困孩子们打开了艺术教育大门, 激活他们艺术兴趣、潜能和天赋, 使他们欢天喜地、满怀激情地走进了美育世界。而且, 文化馆各类专业人员在填补农村艺术教育贫乏的同一过程中, 不仅拓宽了视野, 发挥了专长, 施展了才干, 而且扩充了舞台, 服务了社会, 升华了境界。

艺术扶贫工程不仅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新篇章, 而且推动了文化馆事业的发展,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形成了多赢的局面。我对自己所拥有的一点艺术知识和技能能够给贫困孩子带去乐趣和慰藉感到愉悦, 也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我乐于在农村这块艺术教育贫瘠的土地上, 不断播撒美的种子, 不断生成我的新的艺术扶贫教学课题。

加强中青年艺术骨干的培养, 使民族民间艺术绝技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四) 加强陈列展示。

通过近年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 我们发掘到不少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的民族民间工艺品, 要充分利用市、县 (区) 现有的非遗展室, 用以陈列、展示固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中获得的大量实物、文字和影像资料, 并将其打造成为全市精神文化产品新的服务平台, 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作者简介:

感悟以人为本扶贫 篇3

亲民扶贫

以人为本扶贫的前提是亲民。就是把扶贫开发的对象作为亲生父母和兄弟姐妹对待。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决策。而决策是否以人为本,取决于是否亲民。青海省扶贫开发干部始终怀着一颗“民苦我忧,民贫我愧,民愿我为,民富我荣”之心,坚持深入贫困地区,进村入户,问苦于民,问需于民,问策于民,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情同手足,向服务对象说心里话和真心话,服务对象向扶贫开发干部说实话、吐真情,从而使扶贫开发干部全面而详细的掌握民情、村情和实情。在此基础上作出的扶贫开发各项决策,才能反映民声,表达民愿,体现以人为本。由此可见,亲民是“实”的前提,“实”是“求”的基础,“是”是“求”的结果。实践证明,每一项科学决策,只有来自于民,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才能政通人和,万事皆兴。以人为本则胜,反之则败。这是古今之训。

诚信扶贫

自古以来,诚信而立,立则国强。作为共产党员和扶贫开发干部,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以民为本,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行必有果是至关重要的。新世纪之初,青海省制定了2453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规划。在当初制定规划时,一些干部群众说:“规划规划,纸上画画,墙上挂挂。”为何有这样的言论呢?根源是在历史上有些规划由于各种原因而没有实施,失信于民。针对此问题,青海省制定的村、乡(镇)、县、州(地、市)、省5级扶贫开发规划,不仅让广大贫困群众讨论通过,而且经过了各级政府审批。在规划中明确了先难后易的原则,即先实施绝对贫困村的规划,后实施低收入贫困村的规划,任何个人和部门无权改变先难后易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在实施扶贫开发规划的数年中,青海省始终坚持先难后易、公平正义和取信于民的原则,从而使规划实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2004--2008年,累计投入各类资金14.86亿元,1398个贫困村按规划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22.55万户、106.85万贫困群众直接受益。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我国和青海省即将分别制定新的10年扶贫开发《纲要》和《规划》,继续坚持诚信扶贫尤为重要。因为,这是赢得人民群众信赖和支持,加快脱贫致富进程,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尊民扶贫

尊民扶贫就是扶贫开发要尊重人民群众的尊严、人格、意愿、选择和创造,这是扶贫开发事业成功的关键。贫困地区和群众缺资金、缺项目、缺科技、缺信息等,但人民群众不缺尊严、人格、意愿等。在历史上,有些项目之所以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心愿,群众没有得到实惠,因此造成政府定项目、干部抓落实、群众不积极的被动局面,出发点和结果相反。青海省扶贫开发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吸取了历史上的教训,坚持以人为本扶贫,把扶贫开发的知情权、规划制定权、项目选择权、项目实施权、管理监督权和效益享受权全部交给贫困群众,从而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扭转了过去“要我干”而“我不干”的被动局面,开创了现在“我要干”和“抢着干”的主动局面。由此可见,尊民扶贫,是一条成功的宝贵经验。在今后的扶贫开发等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中,我们应更好的尊民愿,顺民意,得民心,赢天下。

靠民扶贫

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创造和力量,是扶贫开发等各项事业科学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证。有些建设项目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是造成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是缺乏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自我管理的有效制度。依靠人民群众制定制度,依靠人民群众执行制度,依靠人民群众监督制度,依靠人民群众检验制度,依靠人民群众完善制度,才是有效可行的制度。青海省新阶段扶贫开发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组织引导贫困群众自我制定和实施扶贫开发项目管理制度,即推行了“三权”管理制度:村民代表大会的决策权,村民委员会的执行权,村民监督委员会的监督权。以“民有、民用、民管、民受益”的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制度为例,该制度就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践证明,靠制度管人,靠制度管财,靠制度管事,最根本的是要情、理、法并举,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和智慧制定及执行以人为本的好制度。

扶贫工作心得感悟 篇4

紧盯关键,重点整治“三不高”。聚焦责任不落实、侵害群众利益、扶贫项目推进缓慢等整治问题,围绕扶贫项目建设、扶贫政策落实、解决群众诉求等关键事项,以发现和解决时效不高、质效不高、群众满意度不高问题为重点,多形式对各乡镇、各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不定期对帮扶单位、帮扶工作队、联户帮扶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开展谈心谈话,确保全市扶贫领域作风持续向好向上。

走村入户,重点落实“早和快”。早摸底,通过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公布信访举报电话,走村入户摸排、深入基层集中接访、设置问题反映点等方式,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和纪律规定,收集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快排查,建立“扶贫领域专项工作”问题线索台账,逐条登记汇总、分类建档、批转办理,强化跟踪办理,确保问题线索大起底、无遗漏。

扶贫干部感悟心得体会 篇5

打开一本“问题”手册,给扶贫干部念念经。“三省吾身”是反思己过的最好方法。在扶贫路上,反思自己、反思工作、反思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贫困户家中“一越线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是否得到了全面解决,今年的扶贫政策是否得到了全面的宣传和落实,致穷的“病根”是否已完全拔除,致富的“密码”是否已完全破解,返贫的“风险”是否已完全消除。念一念这些“问题”手册,想一想这些“问题”对策。收起“贪玩儿”这个心思,做好最后的冲刺。

打开一瓶“致富”喷雾,给扶贫干部醒醒神。“扶贫要先扶智”是脱贫攻坚这么多年来一直号召和行动的。在脱贫最后的关头,对于那些还有脱贫困难的群众,扶贫干部切不能“打盹儿”,迷迷糊糊,给钱给物就把“扶贫”这件事给搪塞过去。“致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这瓶“致富”喷雾,不是给钱给物,而是给一个“好思路”。

从思想上,要巩固加深贫困户“靠自己”脱贫的观念;从政策上,要明确发展“助农”项目,做好就业岗位安排,技能技术培训;从行动上,要护住贫困户的“钱袋子”,除了激发内生动力外,要整治不良之风,减轻“人情往来”的负担。

打开一袋“语录”食粮,给扶贫干部提提劲。脱贫攻坚关系着贫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也是总书记日夜牵挂的事情。总书记今年在大大小小的场合和地方都有关于脱贫攻坚的语录,这一大包精神“食粮”,是扶贫干部们应该慢慢咀嚼和回味的。

扶贫日记――一杯热茶工作感悟 篇6

说到扶贫故事,我们总是滔滔不绝,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讲不完的喜怒哀乐。今天,我想跟各位读者们分享一件甜进心窝里的扶贫小故事。

“妹妹,今天跟我扶贫好不好?”关系一向要好的周姐笑嘻嘻地问我,看着她期待的神情,我答应道:“好呀!正好我也想你的这位贫困户柳大姐了。”为什么我会想念这位柳大姐呢?因为每次跟着周姐入户帮扶的时候,我都能在柳大姐的身上学到些东西,她就像一个知心大姐一样,说些浅显易懂的道理,虽然她不是我帮扶的对象,但是,我非常乐意同周姐一同看望她。

柳大姐是一个命苦的女人,年纪轻轻就失去了丈夫,凭借着一个人的能力把三个儿女抚养成人,就在以为快要熬出头的时候又身患癌症,成为了一名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尽管生活对她比较“苛刻”,但是,如果你见过柳大姐的话,你绝不会把病魔、窘迫这些词语同她联系在一起,因为她的脸上常挂微笑,好似心中装着太阳。

说走就走,我和同事周姐20分钟后出现在了柳大姐家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干净得似乎没有一点灰尘的大院坝,是的,这绝不夸张,柳大姐的家是出了名的干净,东西总是放在合适的位置,甚至连做猪食的南瓜都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丝杂乱,我由衷地称赞柳大姐:“柳大姐,你怎么这么棒!家里被你这么一收拾,感觉比城里还巴适。”柳大姐憨厚地笑了:“妹妹,你别取笑我了,我都是瞎收拾的。快请坐,又辛苦你们跑一趟了。”说着,柳大姐拉来了板凳,给我和周姐泡了两杯热腾腾的“老林茶”(也就是园茶)。

一阵玩笑过后,周姐开始了她的扶贫工作,她细致地替柳大姐计算年收入,因为柳大姐是20xx年的脱贫对象,因此算得格外的仔细。周姐轻声细语地问着,柳大姐轻声细语地回答着,就像两姐妹在讨论着家长里短,一派和谐,让我沉醉其中,我端起茶杯,像是和这美好的时光碰杯一般,美妙极了。我刚喝完放下杯子,柳大姐就赶紧拿起身边的水壶自然而然给我“续杯”,我连忙说:“柳大姐,我这还没喝完呢!”她不慌不忙,温柔地回答我:“女孩子要多喝热水,茶凉了就不好喝了。”于是,我的手中就又有了那杯充满温度的.“老林茶”,一直温暖到心窝。

一杯热茶暖了心,没多久,周姐就把具体数据给柳大姐算得清清楚楚,同时放在周姐旁边的那杯“老林茶”也还氤氲着热气,不曾冷却。周姐端起来大大地喝了一口,嘴里不停地说着好喝,我也表达着喜欢,直呼这是最好喝的茶。其实,“老林茶”我们天天都喝,可是一杯永远充满温度的茶却是第一次在柳大姐这里体验到。她的热情、乐观、待人和善令人感到这份扶贫工作做得有价值,也鼓励着我、周姐及成千上万的扶贫干部更好地做好扶贫工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奉献一份青春力量。

职校教师下企业锻炼之感悟 篇7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重要性

(一)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是国家教育规划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提出:“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 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这为教师走进企业提供了法规保障。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在国内外早有先例。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 专门制定了兼职法规约定教师到企业兼职。《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明文规定:“鼓励企业设立自主创新岗位, 引导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和学校科学技术人员到企业兼职、挂职, 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

(二)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是学校与企业实现双赢的有效途径

职业学校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与现实企业需求相脱离, 是因为教师专业思想、专业水平、专业技能不足。从企业引进人才, 让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述矛盾。但企业技术人员懂技术不懂教学, 难以掌握学生心理, 不会运用职业教育心理学, 更谈不上教育教学方法, 常有“茶壶煮饺子, 有货倒不出”的尴尬。让教师到企业兼职, 则可以把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带到学校, 教给学生, 从而培养出掌握最先进技术并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 达到互惠互利。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现状

总结现行的校企合作, 基本是两大类型:一是学校引进企业办学、办厂办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等, 可归纳为硬件的合作开发;二是“工学交替”、“工教结合”、“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等, 可归纳为学生技能学习与就业合作。这些合作方式在实施中普遍没能很好地发挥教师的纽带作用, 难以使教师很好地把握企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与实用技能, 也就难以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人才。

推行“教师下企业锻炼”是在认识到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后的一项重要举措, 是促进教师了解企业需求的一项重要途径, 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这项工作往往是学校主动, 企业被动甚至不动, 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一边热, 一边冷。从企业方面考虑, 让某个企业吸收几十或上百人锻炼, 这些人身心素质和技能参差不齐, 也着实让企业为难, 由此导致教师下企业锻炼最终流于形式, 或是企业把教师当作客人, 或是教师走马观花地参观。

职校教师到企业兼职的探索

(一) 校企合作的关键———互惠互利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学校个别业务骨干专业特点, 让教师短期或在一定期限内到企业兼职。兼职教师作为企业的兼职工人, 应享受一定的薪资等待遇, 更应符合企业需求, 能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或完成某个项目。这不同于以往校企培养或设备合作, 也不同于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教师到企业锻炼, 而是学校与企业的共同需求, 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互惠互利。

比如, 扬州某商务学校旅游专业的某教师, 利用暑期帮助某旅游公司带团旅游。对于旅游公司, 暑期是旅游旺季, 人手不足, 急需导游;对于教师个人, 带团出去锻炼自己, 同时可以了解最新的旅游资源, 把握最新的旅客需求, 从而能更好地指导和教育学生;这种实践能得到劳动报酬, 这种报酬使该教师工作更有积极性和责任心, 更加理解旅客心理和各种需求。

(二) 教师须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任祖平教授是硕士研究生导师, 原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工业培训中心主任, 现任东南大学保卫处处长, 多次担任江苏省职业教育四大赛事之一“创新大赛”的评委专家组组长, 还担任华东工程训练教学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机电设备招标中心评标专家组成员、南京汽车维修管理协会理事、南京市消协仲裁委员会委员等社会职务。这么多的社会职务, 让任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任教授自己曾总结到“我实施或参与实施了上万个种类或项目的技术革新”。所以, 民间称他为“创意王”、“在机电、控制、汽修, 没有任教授不懂的”。目前, 虽没有任何人或组织让任教授到某企业兼职, 但他一直在企业、行业兼职, 而且我认为这是教师到企业、行业兼职非常成功的案例。

除了任教授和上述教师的成功探索, 笔者也在企业兼职中逐步成长。2010年春节前一个月, 接到一个与企业合作项目———来料加工油箱配件 (50套31种约2000件大小不等产品) 。据了解, 基本没有难度, 仅涉及车、铣、钳加工;加工精度不高, 公差在1~1.5mm左右;产能也没有问题。既可以锻炼师生, 又可以创收, 我欣然接收, 于是亲自挂帅并组织7名技能大赛参赛师生组成最强阵容, 但我们却是仓促而又尴尬地“完成”了任务, 其原因如表1所示。虽然在这个项目上我们不是很成功, 但在教学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有效指导了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

除了上述工作, 笔者也到校外企业兼职, 在一个个项目中锻炼自己, 并及时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一系列经验教训强化了我的质量意识。在平时教学中, 我不断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 认真学习质量体系, 在校本教材中植入质量体系内容。针对切屑问题, 强化学生基本素质的养成教育, 积极参与学校“技能+素养”2S培养模式的研讨, 参加省级课题“职业学校‘技能+素养’2S培养模式研究”。参与了企业工艺制定、工艺卡编制与监督工人对已定工艺的实施, 形成了强烈的工艺意识和规范化品质, 也运用到我的教学中, 并申报了市级课题《创新与“呆板”的校本特色教育》。参与企业人事招聘会, 了解到企业对员工更重视素养和可塑性, 技能不足可以培训, 素质差是坚决不要的, 这指导我日后的教学以规范为首、素养为要。参与企业现场改善, 了解到“定置管理”———大到液压车, 小到螺丝刀都有其固定的位置, 这是企业现场5S规范化要求, 是企业整洁有序的基础, 是企业从细微处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 也被引进学校, 作为实训管理和对学生实训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在每一个项目中, 总能找到改善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方法或途径, 有些可能仅仅是意识问题, 如切屑、毛刺的处理等;有些需要提供环境或文化氛围, 如定置管理的“定置”等;有些是需要反复强调和不断考核的, 如质量和工艺等。这些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在书本上很难学到或难以有深刻体验的。

参考文献

[1]鲁昕.在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OL]. (2011-12-28) .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104094336693&cata_id=N208.

[2]王云珠.对校企深度合作的思考与建议[J].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 , 2011 (2) :39.

[3]马成荣.职业教育要做到专业与产业、企业、职业的三维对接[J].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 , 2011 (1) :1.

[4]百度百科.校企合作模式[OL]. (2011-09-01) .http://baike.baidu.com/view/486909.htm.

[5]王彦飞, 宋婷.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管理边缘化探析[J].江苏教育 (职业教育) , 2011 (1) :27.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 篇8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啃最硬骨头”的冲刺时期,越是到最后,越要坚定信心,越要保持重新出发、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归零”心态,以“鼓劲扬帆再出发”的精神,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打好全面脱贫“收官战”。

何谓“归零”?“归零”意味着卸下思想包袱,找寻初心,重新出发,以“空杯归零”的态度面对现在和将来。如果没有“归零”的心态,就容易听不进其他意见,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受不得别人的批评,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傲自满,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并堆积,脱贫攻坚亦是如此。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广大扶贫干部要正确对待目前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短板,保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作风,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保持“归零”心态,就要放眼将来重新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在全体选派帮扶干部的勠力同心、实干苦干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面对脱贫攻坚已取得的巨大成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2020年全面脱贫已进入冲刺倒计时,仍须着眼目前脱贫攻坚存在的一些难点痛点、短板弱项,要以重新出发、推倒重来的态度,立行立改、真抓真改。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扶贫产业长远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前瞻性工作,提前进行思考与谋划,理顺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保持“归零”心态,就要脚踏实地起而行之。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时,也出现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如: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不强,靠投资企业保底分红,未发挥带动村民致富效应;

少数地方和干部通过巧算收入账、虚假拔高群众收入,发展扶贫产业未能够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导致产业扶贫项目与当地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等等。广大党员干部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纸面政绩”和“数字政绩”。要从内心深处怀着对群众的关爱、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实事求是为群众办事,加大智与志的帮扶力度,积极宣传落实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民政救助、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

“行百里者半九十”,保持“归零”心态,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不少脱贫干部觉得胜利在望,会产生松一口气、干累了歇一歇的骄傲松懈思想。然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而对于那些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而言,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并非易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没有吹响前,要继续保持“慎始如终”的心态和戒骄戒躁的作风,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成绩留给过去,把精力投到当下,把目光转向未来,保持重新出发、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归零”心态,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篇二】

在脱贫攻坚最后一百米冲刺阶段,广大帮扶干部应砥砺务实作风、涵养为民情怀、锤炼过硬本领,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不留遗憾、不余遗力,全力以赴、使命必达,以奋进的姿态书写脱贫答卷。

砥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务实作风,以“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擦亮公仆底色。脱贫攻坚已迎来最后的冲刺阶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要想啃下硬骨头,把硬骨头嚼碎,实属不易,加之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的洪涝灾害双重加压下,要想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还需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帮扶干部要自觉端正工作作风,杜绝形式主义,在脱贫工作当中,要真抓实干、苦干实干,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一锤敲,拿出水滴石穿的韧劲,不管是入户了解,还是送去组织温暖慰问,不管是解燃眉之急还是提供脱贫致富之道,都要实实在在,不搞“花拳绣腿”,注重“求真务实”,切实把每一件群众事落实好,每一次走访都走到位,有实效,确保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涵养“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怀,以“一心为民、人民至上”诠释公仆情怀。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是“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外在表现。对于广大帮扶干部来说,要主动倾听贫困户的心声,从他们的呼声里寻方向,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多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多问问他们生活的困难,多找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及时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深入分析困难的来源和影响,及时妥善地解决好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树立好“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让脱贫攻坚工作始终以此为轴,不脱离人民群众,拥护人民群众,借走访时的一来一往凝聚鱼水之情,让人民群众这一底气更足,让群众基础地基更牢。

锤炼“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过硬本领,以“夯实底气、磨练功夫”彰显公仆担当。“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只有个人本领过硬、素质过高、底气过足,才能接得了“烫手的山芋”,当得了“热锅上的蚂蚁”。帮扶干部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时,不仅是要帮助贫困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还要注重个人的能力提升,为更好践行为民宗旨打下坚固基础。“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攻城拔寨阶段,广大帮扶干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松懈,行动上不能有丝毫迟缓,要有“善始善终”的决心和“善作善成”的担当,在磨练中蜕变成长,在烈火中淬炼成钢。“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要能直面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问题,并能迎难而上,化险为夷,用“钢铁一般”的过硬本领助力脱贫攻坚战完美收官。

【篇三】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距离响铃交卷,满打满算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稳住“神”,守定“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初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关乎千万贫困人口拔穷根摘穷帽的务实之举,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稳住“心神”、守定初心,做到摊子不撤、队伍不走、帮扶不减,对一些边缘贫困户、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要定期走访、常态化联系,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反复失学辍学、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到问题一线,找症结、作分析,精准开好“处方”,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铆住“劲”,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从区域扶贫开发到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从“输血式”单一帮扶到“造血式”探索之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防控“加试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容不得任何懒惰思想、松劲心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铆住“劲”,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品滞销、产业基础薄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以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活力,通过“直播带货”拓宽渠道,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在一项一项解决问题,一户一户攻坚中,确保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关于驻村扶贫故事工作心得感悟 篇9

每一次到她家走访,她只是一句话“你们来了”,剩下的只是呵呵地笑。询问她的吃穿用等,还是呵呵地笑,什么都不说,村干部说她的精神有问题,这样子已经很多年了,平时根本就没人理她,她也不和任何人说话,只是邻居看她可怜,时常接济一下,关注一下。

贫困户的情况让人心酸,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只能靠低保兜底,根本没有很可行的帮扶措施,每次到她家走访,史景尔都会自我介绍一下,我叫什么,来干什么,她仍旧是呵呵地笑,一句话也不说,仿佛我的不存在,一度让他产生放弃的心理。但是,每一次走访,还是不忍心将她家拉下,送米、送面、送油,送白糖、送风扇,帮她家打扫一下卫生,整理一下门前的杂物,维修一下破旧的门窗,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去帮扶她。

2020年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感悟 篇1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县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必须始终坚持把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贯穿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促精准脱贫。

一、搞好顶层设计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关键

抓扶贫必须抓党建,抓党建就是抓扶贫。实践证明,只有紧紧围绕扶贫开发谋划和推动党的建设工作,把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才能更好地推动扶贫攻坚工程。**县地处**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革命老区,也是全国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扶贫攻坚是全县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我们艰巨而光荣的历史使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信心、共同发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为此,6月29日,我们召开县委全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12346”的精准扶贫工作思路,制定了《关于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的实施意见》,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强化社会合力、加强基层组织,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扶贫攻坚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和保障网,确保以过硬的党建工作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的成效体现党建工作实绩,为坚决打赢十万贫困人口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同时,在全县深入开展“县情再认识、思想再解放、经济快发展”大讨论活动,通过深入调研,重新认识县情,转变思想观念,开阔视野思维,推动全县上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背水一战、决战决胜的坚定决心,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斗志,担当担责、主动作为,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奋力夺取脱贫奔小康的全面胜利。扶贫第一书记感言

二、狠抓队伍建设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保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在打赢扶贫攻坚这场硬仗中,只有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发挥各类资源,以“弱鸟先飞”的意识、“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各级干部的作用。基层干部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我们按照“一帮到底,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把“真蹲实驻、真帮实扶”作为包扶干部的基本准则,严格落实机关干部“下基层”制度、县级领导干部包扶重点贫困村制度、结对帮扶工作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切实做到点面结合、合力攻坚,实现群众“点菜”、干部“下厨”式全方位帮扶。充分发挥帮扶单位的作用。按照“统一组织、整体筹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全面覆盖”的原则,我们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帮扶单位和社会力量作用,在落实任务、明确职责、完善制度、规范程序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全力解决贫困群众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保帮扶对象准、帮扶任务明、帮扶责任清、帮扶措施实、帮扶效果好的全员帮扶模式。充分发挥村“两委”班子的作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一个好的村党支部书记,就能带出一支队伍,干好一番事业,惠及一方群众。我们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通过深入实施农村党员干部“一帮一”小康工程,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工作质量。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作用。选派扶贫工作队、配强第一书记是加强基层扶贫工作的有效组织措施。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县154个行政村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同时,还提出了建立培训、管理、考核制度,定期对驻村第一书记进行政策培训、法律培训、工作方法培训、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解决好他们“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做到工作抓得准,引领作用发挥好,帮扶工作做得实。

三、夯实基层组织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基础

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做好扶贫开发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全面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基层党建工作搞得好不好、抓得实不实,关键在各级党组织书记。今年以来,我们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不断规范基层组织建设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基层党建“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和党组织书记“双述双评”等制度,进一步明确“第一责任人”党委书记抓什么、“直接责任人”党委副书记做什么、“具体责任人”党支部书记干什么,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充分发挥政绩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作用,定期就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专项述职,保证经常性工作的进度和实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按照“定任务、定目标、定责任和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三定三有”要求,全面加强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同时,我们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千方百计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鼓励和选派了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真正把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明白人”,领着农民干的“带头人”,甘于奉献的“热心人”选拔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中。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注重选“奉献型”干部,搭“发展型”班子,通过全员轮训、教育培训、实践锻炼等途径,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群众立场、群众感情,提高了带领群众奔小康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依法管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是满足党员群众多样化需求的保证。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以强带弱、分类管理、村居联建、县乡直管等有效模式,坚持把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保障水平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扶贫开发和保障民生相结合,注重在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产业基地上建立党组织,增强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真正把农民组织起来,把分散经营联结起来,把农户与市场对接起来。通过县级领导联系、乡镇领导包抓、后备干部挂职、技术干部指导、“1+1”结对单位帮扶、重点项目支持等措施,进一步细化量化星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标准,以实施后进党组织整顿转化和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示范创建“双百工程”为抓手,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四、抓好责任落实是打赢扶贫攻坚战役的底线

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涉及项目更多、投入资金更密集。管好、用好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最大限度地使其发挥集聚效应和放大效应,切实把有限的扶贫项目资金转化为贫困群众无限的“造血”功能。抓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为确保扶贫攻坚工作顺利推进,我们研究修订了《**县进一步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施意见》,进一步厘清了党委(党组)班子主体责任清单、党委(党组)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清单、党委(党组)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明确了责任追究情形和方式,完善了责任清单制度、报告制度、签字背书制度、述职述廉制度、接受评议制度、廉政谈话制度、纪委约谈制度等8个方面的保障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各级党委(党组)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扶贫攻坚工作责任意识。抓资金管理。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为保证扶贫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把精准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制度建起来、规矩立起来、纪律挺起来,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我们建立健全了严格的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采取七部门联席会审、县委政府研究决定,实行层层把关、审批、使用、绩效评估流程,不断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的监督。同时,建立了常态化、多样化监督检查机制,强化执纪监督问责,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切实利益的问题,严肃处理贪污、挪用、挤占扶贫资金的违纪违法行为,确保资金安全、项目安全、干部安全。审计部门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服务作用,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背靠背”审计新模式,筑牢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高压线”。抓苗头正风肃纪。干部作风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是群众密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必须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我们始终坚持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前面,认真贯彻落实《**县关于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的实施意见》,严厉整治履职尽责不到位,重大事项、突发事件处置不力,工作态度粗暴冷漠及不文明执法,公车私驾、公车私用等八个方面的38条突出问题。紧盯清明、端午、中秋、国庆等重要节点,加大对中央八项规定和区市县若干规定的监督检查力度,采取与兄弟县区交流互查、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狠刹公款吃喝、送节礼,公车私用,铺张浪费等不正之风。广泛开展“严肃纪律、严明规矩、严守廉洁自律”专项整治教育,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着力在全县营造守纪律、讲规矩、廉洁从政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为坚决打赢扶贫攻坚硬仗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2020年扶贫第一书记驻村感悟(2)

2018年x月,我到xx县xx乡xx村扶贫,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始终没忘记军人吃苦在前、敢打硬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时刻提醒自己,要勇担当、打头阵、当先锋,一刻不敢松懈。回顾两年来的驻村扶贫工作,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是要不忘初心、坚定信心,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前提。刚驻村时,在贫困户识别中,部分群众相互“攀比”,争当贫困户;原有养殖产业项目因经营不善,已经倒闭,村里增收渠道更加狭窄;本来列入计划的修路、水利项目,以及易地搬迁新区建设迟迟无法动工;村班子成员普遍信心不足,有的村干部长期不在岗……改变迫在眉睫,我在村“两委”和工作队联席会议上号召大家:“再这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了,还谈什么脱贫致富?咱们必须马上干起来!咱们全体党员都必须跟上!”之后,工作组和“两委”班子迅速行动起来,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相关政策,深入分析存在问题,查找制约因素和矛盾点,逐个研究破解办法。短短两个月,摸清了村情底数,学透了扶贫政策,平复了群众情绪,坚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要不等不靠、主动作为,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为打消群众对发展xx种植产业的顾虑,我认真研究有关政策,积极做群众工作,下决心担起项目发展的重担。20xx年3月,我们创办了xx村xx种植合作社,动员xx户xx名贫困村民积极参与,通过流转土地、打工、收益分红,实现户均年增收xxxx元以上。为了推广xx村扶贫xx品牌,我先后跑了北京、xx、xx等地,驱车行程将近x万公里,成功销售xx万余斤。此外,还积极联系xx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共同开发了新品种“白玉xx”。在帮助群众就业增收方面,积极引进xx市xx县强久集团,吸纳xx多人稳定就业,人均月收入xxxx元左右,得到大家点赞。

三是要勇于担当、攻坚克难,这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xx村是“异地搬迁村”,新村建设拆迁任务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还有16户村民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拆迁。攻不下“山头”,项目建设就无法开工。这个档口,我主动扛起攻坚任务,一方面研究政策、吃透精神,把政策写成通俗易懂的口号,用大喇叭广播,入户宣传,还请人制作了美丽新村效果视频,给村民播放,并组织大家到已经完成搬迁的村子参观。另一方面,我深入了解村民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协调解决合理要求和生活困难。半个月时间里,可以说是跑累了腿、磨破了嘴,最终做通了拆迁户的工作,确保了新村建设如期开工。为加快完成村里水利、交通等基础建设项目,我积极跑办、多方协调,不断督促加紧施工,不到1年时间,10.3公里的通村公路通了车,新村住宅建设项目全部封顶,新建的大口井及蓄水池投入使用,河道防洪工程和河道绿化提升工程也即将完成。

上一篇:山西专科院校补录开始 未录考生可补报志愿下一篇:提高胎儿智力的食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