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2024-09-02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精选18篇)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

一、认真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对传染病管理,由副院长分管,公共卫生科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及监督管理。

二、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服从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和各级疾控中心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

三、凡诊治病人的中、西医务人员、检验、放射人员均为法定报告人,法定报告人必须熟悉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

四、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发现法定传染病、病原携带者或疑似传染病人时,要立即按规定的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1、发现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炭疽病人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报告公共卫生科科长及院领导,并同时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市疾控中心。

2、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时,立即填好传染病报告卡,报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6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

3、发现丙类传染病病人时,也必须填好传染病报告卡交公共卫生科,公共卫生科于24 小时内网上直报国家CDC。

4、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立即报公共卫生科及医院领导,医院以最快方式向市疾控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5、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时,要提高填卡质量,要做到:字迹清楚,项目填全。

6、在门诊日志上详细填写患者的家庭住址,城镇填写到门牌号,农村填写到村。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相关资料及联系方式(电话号码)等,住院病人还需详细记录身份证号码。

五、科室发现传染病病人,该转院的要及时转院,不能转院的应根据病种及时采取相应的隔离、治疗和控制传播等措施,并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做好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六、按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时间,按时按规范开设肠道门诊和发热预检诊室,并做好相应的消毒隔离工作和标本采检工作。

七、各科室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有关防止传染病的管理制度、诊疗护理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消毒隔离和医疗废物处理等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八、切实做好病人保密制度,不准将就诊的淋病、梅毒、麻风病、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原携带者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公开。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2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自阳曲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关科室保存的传染病报告登记资料。

2 结果

2.1 历年发病水平:

2004年—2008年发病率分别为:405.19/10万、346.08/10万、279.64/10万、292.00/10万、443.61/10万。以上数据表明:我县传染病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7年—2008年有所回升。

2.2 2004年—2008年共计发生传染病1 531例, 发病排序依次为:

2004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淋病; (5) 丙肝。

2005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风疹; (5) 麻疹。

2006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麻疹; (5) 流行性腮腺炎。

2007年: (1) 肺结核; (2) 菌痢; (3) 乙肝; (4) 梅毒; (5) 丙肝。

2008年: (1) 肺结核; (2) 乙肝; (3) 菌痢; (4) 流行性腮腺炎; (5) 梅毒。

2.3 年龄分布:

从历年疫情分析, 麻疹、风疹、腮腺炎的发病, 15岁以下的年龄发病率较高, 其余处于平均水平。

2.4 季节分布:

以冬春季节发病居多, 即每年12月至次年的4月发病率最高。

3 讨论

3.1

我县自2003年以后, 传染病疫情逐年下降, 说明近几年传染病管理工作比较到位。

3.2 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病种固定, 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源性传染病等, 应加强管理。

另外, 肺结核患者的发病率居每年传染病疫情的首位, 是与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加速行动提高中国结核病患者的发现率”分不开的。从2003年5月, 我县启动结核病防治项目工作以来一直至今, 成功地提高了患者的发现率, 以此可以推断出其他传染病疫情有漏报现象。

3.3 低年龄组发病率较高, 说明计划免疫工作应加强。

季节分布以冬春季为主, 应加强冬春季传染病的防控力度。

4 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4.1

县乡村专业队伍老化短缺, 业务素质有待加强, 全县传染病工作人员不固定, 而且一人多职。

4.2 传染病监测设备不完善, 基层疫情网络建设需进一步充实和加强。

经费短缺, 疾控人员的报酬较低, 工作积极性不高, 责任心不强, 致使网报工作呈下滑趋势。

4.3

村民居住分散, 宣传设施短缺, 广大人民群众对传染病防治知识了解很少。

5 措施

5.1

各级政府部门应加大卫生经费的投入, 改善疫苗冷链设备, 增加村级疾控人员的报酬, 使报酬真正落实到个人手中。尽快解决农村疾控队伍的工作和生活待遇, 保持农村疾控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和业务素质的提高。

5.2

各级政府应加大县、乡、村技术人员的更新, 加强对农村疾控人员的技术培训, 保证农村疾控工作处于较高水平。

5.3

政府要加大对农村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资金投入, 保证工作所需资金足额到位, 尽快配置和更新传染病疫情管理的设备 (电脑) 和冷链设备, 使其正常运转, 保证高效地接种, 保证传染病疫情及时报告、及时控制和较好管理。

5.4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7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75-01

传染病疫情报告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内容之一,杜绝传染病疫情的迟报、瞒报、漏报发生是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虽不断有新发或社会关注度高的传染病出现,但总的来说,传染病防控在部分医疗机构重视程度逐年降低。现将诸城市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报告如下:

1 现况

诸城市现辖19所镇(街)卫生院、8所市直医疗机构。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均设置了疫情报告员,负责本单位及辖区传染病疫情的网络直报及每月自查核对工作;各镇街卫生院、市直各医疗机构实现了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的全覆盖;建立健全了疫情报告的组织体系和疫情管理各项制度。近3年未发现传染病疫情漏报现象。

2 存在问题

①人员缺乏:各医疗单位传染病疫情管理人员都为兼职,在从事传染病疫情管理的同时,还承担着本单位其他工作,如预防接种、卫生执法等。②年龄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少数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部分单位疫情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绝大多数为中专和专科学历,在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疫情报告管理规定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且少数人员为非医疗专业。③疫情管理人员更换频繁:少数单位因工作调整等各种原因更换疫情管理人员,新任人员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要求不熟悉。④少数临床医师对传染病疫情管理要求不了解,报告意识不足,对法定传染病尤其是丙类传染病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诊断意识不高,埋下发生迟报漏报的隐患。⑤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在少数单位未得到落实。

3 对策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市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3.1 完善组织体系,建立健全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的各项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控属地管理原则,各单位成立了有分管领导及相关科室人员组成的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实行首诊医师负责制,疫情管理员审核上报,确保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有序开展。

3.2 强化督导检查,纳入年度考核 各单位疫情管理员对本单位相关科室报告情况进行自查核对,市疾控中心对各医疗单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存在零缺报单位进行月督导;各单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纳入对各单位年度考核,并加大所占比重。

3.3 加强人员培训,提升报告意识 每年根据传染病发病流行特征,及时组织举办各类传染病防控技术培训班和传染病疫情报告技术培训班,对各级各类医疗单位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参训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并将培训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指标之一。

3.4 严格落实疫情管理各项制度 对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严格按相关制度要求有序开展,对发现的问题严格按照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的要求,明確相关责任人职责,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奖惩。

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篇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结合本院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疫情报告重点科室有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内科、儿科、妇产科、皮肤科、普外科、检验科、放射科。

二、各科室发现法定传染病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报告医生实行首诊负责报告制。医生要做好病人的交接班工作不得有漏报现象。

三、报告范围甲、乙、丙类和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甲类鼠疫、霍乱(2种)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卫生部规定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乙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甲型H1N1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6种 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手足口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11种 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水痘、肝吸虫病、恙虫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森林脑炎、结核性胸膜炎、不明原因性肺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需要网络报告病原携带者的病种有霍乱、脊髓灰质炎、艾滋病。

四、传染病的诊断与登记严格按照传染病诊断标准诊断并进行详细的门诊日志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传染病报告卡、出入院登记本等登记。

五、报告时限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以及卫生部规定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等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对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卫生部决定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管理的其它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网络直报。

六、疫情报告接收科室本医院预防保健科遇到紧急传染病疫情时同时报告医院医务科或办公室。

七、报告方式利用电话方式报告传染病报告卡卡片要填写全面、完整、字迹清楚、地址详细、内容准确不得涂改、不得缺、漏项。发现甲类传染病或紧急疫情时可先口头报告以后补报传染病报告卡。

八、疫情管理人员负责全院传染病疫情的报告管理工作。各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的疫情管理工作。

九、建立疫情自查制度。每周一次小检查每月一次大检查做好检查记录报告医务科并进行月通报并与绩效挂钩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被检科室应及时进行整改。

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管理制度 篇5

为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疫情报告规定,特制定我校传染病疫情登记报告制度如下:

1、我校德育处具体负责传染病疫情登记和校长负责报告。2.学校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时,及时向巴林左旗教育局和巴林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不得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3.班主任每天进行晨检,对缺勤的同学通知家长了解情况,并进行登记。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等)以及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及时告知学校校医,班主任并通知家长尽快隔离患病学生, 校医进行进一步排查。对于因病缺勤的学生,了解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如有怀疑,及时报告给学校疫情报告责任人,疫情报告责任人接到报告后,及时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以做到对传染病病人的早发现。

4.1天有3例相似症状当天向德育处报告。

5.传染病报告员要加强责任心,对玩忽职守、瞒报或谎报,不按时报等造成传染病传播或流行的,要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6.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疫情报告人以最快捷方式向巴林左旗教育局和巴林左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做到不漏报,不瞒报。

7.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6

为了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提高报告的效率和质量,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及时、准确的监测信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基本要求

1.1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认真学习、讨论、宣传、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及相关传染病法律法规。

1.2成立由分管院长、责任科室及各相关科室主任组成的法定传染病管理报告领导小组,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医院的传染病管理报告工作。

1.3医院为法定传染病责任报告单位,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均为责任报告人。

1.4报告病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

丙类传染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以及在传染病网络报告中显示的其他传染病。

1.5报告时限:

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于2 小时内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网络报告。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也在2 小时内及时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发现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立即向市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1.6报告程序

每个医务人员发现原因不明的传染病或可疑新的传染病时应及时向防保科报告(电话直报)。

对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病人和疑似病人应立即报防保科(电话直报)。

对其它乙类、丙类传染病应于诊断后12小时内报防保科,下班后报信息科。

检验科和接诊医师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时应及时电话报防保科,对病人及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不得公开和传播。

2.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化验登记管理

2.1建立健全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薄、实验室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和卡片收发登记簿。

2.2医院各门诊分别建立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薄,住院部临床各科室要建立出入院登记薄、传染病登记薄。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法定传染病,由首诊医师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按要求填写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或化验登记及传染病登记薄,并完整准确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在规定的时限内报告预防保健科。

2.3对报告病人诊断变更、病人死亡或填卡错误时,应及时进行订正报告,对报告的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排除和确诊,卡片类别选择订正项,并注明原报告病名。发现漏报的传染病,应及时补报。

2.4传染病报告卡应使用钢笔或圆珠笔填写,内容完整、准确、规范,字迹清楚。传染病报告卡网络直报后,整理、装订、存档,保留三年。

3.培训

3.1疫情管理人员、网络直报人员和有关院科领导要积极参加各种有关传染病知识培训,全面了解有关法律法规及其规章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两次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新入院的医师和实习生必须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3.2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管理条例、传染病

监测信息工作指南、传染病诊断标准、传染病信息报告系统工作管理技术规范等。

3.3疫情管理人员和网络直报人员必须接受上级疾控部门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拒绝参加培训者将不允许上岗。

4.预防保健科职责及自查与奖惩。

4.1建立健全传染病登记簿、传染病卡片收发登记薄。

4.2预防保健科负责全院传染病的收集、审核、上报、订正、查重和自查工作,并定期进行疫情资料分析。疫情管理员每日对卡片进行错项、漏项、逻辑错误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审核完传染病报告卡信息并录入网络直报系统。每月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传染病报告登记簿、检验室登记有无漏报传染病病例;保存疫情资料;将每月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情况汇总,报医务科、业务院长。同时上报市疾控中心。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7

1 影响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

1.1 漏报情况严重

虽然近几年来加强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 但疫情报告整体质量仍然不高, 漏报率偏高。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达23.1%, 其中市级医院漏报率为11.2%,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28.3%。在调查中发现导致漏报有以下原因。

1.1.1 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管理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全市17家医疗卫生机构有2家没有完善的疫情报告制度, 14个乡镇卫生院没有建立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6家医疗机构未开展传染病疫情报告情况自查工作。

1.1.2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项目不全, 无法检查传染病漏报情况。检验科和放射科没有阳性结果登记, 即使有阳性结果登记的也没能及时反馈到临床科室。还有部分阳性病人直接取走检查结果, 临床科室也没有认真填写病人就诊基本信息, 导致传染病疫情漏报。

1.1.3 报告程序混乱, 填卡质量差

目前通用的是门诊医生或住院医生填写纸质卡片, 由保健科或乡镇防保组网络直报。由于临床医生比较忙, 再加之缺乏传染病疫情报告责任意识, 不能及时上报或填卡项目不全, 医院内部科室之间卡片收发登记制度不健全, 导致临床记录、纸质卡片与网络报告不一致, 部分单位还存在隐瞒不报、涂改或补录登记, 有意识地不提供有效资料的情况。

1.2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

目前, 采用综合指数 (未及时报告率、未及时审核率、重卡率、零缺报告县市之和除以4) 评价疫情报告质量, 这个评价体系针对已网报的疫情系统确实有科学的一面, 但就整个疫情报告系统质量的评价来说显得不全面。尤其是现在疫情报告的关键是掌握真实的疫情信息资料, 如果大量的疫情资料没能上报, 单纯靠对已上报疫情的综合指数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有失偏颇, 更会造成疫情报告中的反比效应。

1.3 卫生监督对传染病疫情报告执法不严

《传染病防治法》颁布实施多年, 每年的检查大多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实施, 缺乏监督部门的参与和法律监督, 起不到督促作用。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医疗卫生部门在疫情报告中的违法行为得不到任何处罚, 也是导致疫情报告质量低的主要原因。

1.3 业务部门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随着疫情报告人员的新老交替, 一部分新上岗的疫情报告人员未进行系统的学习, 疾病预防控制知识跟不上步伐, 而疾控中心又缺乏经常性的技术指导, 难免会出现报告程序混乱的局面。

2 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对策

组织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 提高法制观念。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大《传染病防治法》执法力度, 对漏报和隐瞒不报的违法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加强各疫情报告单位组织和制度建设, 把疫情报告作为目标考核内容, 严格执行奖惩兑现。建立完善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制, 加强辅助检查科室和临床科室的沟通, 规范疫情报告程序。疾控机构加强对各疫情报告单位网报人员和临床科室医生传染病疫情报告的业务培训、技术指导。随时提供新的疾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标准。制定科学完善的疫情报告质量评价体系。除综合指数评价外, 应该把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实验室放射科等辅助检查科室记录完整性和漏报情况、疫情资料分析质量、有效利用列入评价体系中。在提高疫情报告质量基础上, 还应加强重点疾病监测工作, 让疫情资料真正为制定和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服务。

摘要:影响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医疗卫生单位疫情报告组织和制度不健全, 基础资料登记不全, 报告程序混乱, 法定报告人法律意识淡薄, 卫生监督部门对《传染病防治法》执法不严, 以及评价疫情报告质量指标欠科学等。因此, 必须提高法定报告人的法律意识, 完善各种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落实各项提高报告质量的措施, 经常开展疫情报告以及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指导。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质量,对策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全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M].2001.

[2]马改梅, 张文平.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疾病监测, 2006, 11.

[3]丁国瑛, 唐永煌, 邝翠和.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降低漏报率[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 12 (12) :929.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8

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2008年11月10日,卫生部公布2008年10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全国(不含台港澳,下同)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327841例,死亡1027人。除鼠疫、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白喉无发病、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22种甲、乙类传染病均有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痢疾、梅毒和淋病,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89.23%。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狂犬病、肺结核、乙型肝炎和新生儿破伤风,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2.70%。该月,四川地震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专家提醒“生吃螃蟹长力气”不可信

因为听信长辈“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重庆开县敦好镇10岁男孩小磊(化名)5年来生吃了百余只螃蟹,因此患上了肺吸虫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肿瘤外科主任王珊教授说,“生吃螃蟹长力气”的说法在偏远农村地区流传很广,许多居民有生吃螃蟹的习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科学。由于螃蟹等淡水类食品往往是肺吸虫的中间宿主,一旦生吃,不但使人难长力气,反而极易导致寄生虫病。

进口食品也非绝对安全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通报:仅2008年1~7月,就有2719批次不合格进境食品、化妆品被拒之门外,包括带菌奶粉、“哈喇”杏仁、搁了罂粟籽的饼干……可见,进口食品并非绝对安全。

心理压力可诱发感冒

每年秋冬季,许多上班族饱受着感冒频发的困扰。为什么上班族容易感冒?除了平时不注意体育锻炼外,其工作繁忙、心理压力大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西班牙研究人员调查了1149例大学职员,发现心理压力可以使感冒发病率增高1.9~3.7倍,提示心理压力是导致感冒发生的危险因素。美国研究人员在394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感冒病毒,另在26例健康志愿者鼻腔中滴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并对他们的心理压力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发现,心理压力程度越高,病毒感染率和感冒发病率越高。

上班族如何预防感冒?体育锻炼、劳逸结合和营养均衡都必须注意,喝点红葡萄酒也有一定的益处。

女性手上细菌多

人们普遍认为女性比男性更爱清洁,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却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比男性还多。

研究人员在科罗拉多大学校园内随机找来51名大学生,在他们手掌上提取了细菌样本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女性手上的细菌种类和数量比男性多很多。

女性手上为什么更容易“藏污纳垢”? 研究人员说:“这与皮肤的酸碱度有关”。男性皮肤更偏向于酸性,手掌上的细菌在酸性环境中不易生存。女性手上细菌多,还与她们经常用化妆品、皮肤较薄,以及激素分泌等有关。

□声音

1.“冬天最好戴条围巾。”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吴夏勃近日指出,颈部是人体的“要塞”,无论体质多强壮,在冬天也要注意颈部保暖,而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戴条围巾。戴条围巾就能避免感冒,消除脑疲劳,缓解在冬季容易加重的颈椎病、高血压、心血管病、失眠等。

2.“口味反映身体的需要。”

——著名中医学家、央视《健康大讲堂》主讲樊正伦说,五味入五脏,在日常生活中,口味常常预示着身体的需要。当你自己特别想吃某种东西的时候,中医的原则是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

3.“胆石症不必见蛋生畏。”

——胆石症患者必须限制油腻食物,包括油煎鸡蛋或蛋炒饭等,但并不等于鸡蛋不能吃。山东老年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于峰说,若改用其它不用油的烹调方式,如炖蛋、煮蛋等,还是可以的。胆石症患者每天或隔天吃1个水煮蛋或炖蛋、蛋汤等,是既安全又能保证营养的措施,且不会发生胆绞痛现象。所以,胆石症患者不必望蛋生畏。

4.“吃苹果不宜过快。”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9

1、传染病报告实行准接诊,准报告的原则。报告传染病疫情是医师执业的责任与义务。

2、医生在门诊接诊病人中如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时,应填写污染病报告卡或电话传真,报由当地负责传染病管理的卫生部门防疫中心。

3、如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电话、传真)。

4、对其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在24小时内电话、传真报告或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5、对发热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要及时送上级医院诊治。

佳健诊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1、凡在门诊医疗处置过程中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污物,要进行严格管理,集中销毁,不得乱丢、乱放、乱弃,更不能卖给废旧回收人员流入社会,污染环境。

2、在门诊治疗过程中,对一次性注射器或医疗器械用品用后要立即进行毁型,放进废物集中箱进行集中销毁处理。

3、对使用后注射器的针头要放进纸合或硬容器集中处理,每天要对废物污物进行清理,用废物包装袋包装后交由环卫或指定专人焚烧或销毁处理。

4、医疗废物、污物的放置和收集都要有容器,并标有明显的废物标识,集中存放,月月清理。

5、要认真做好医疗废物销毁处理登记,坚持做到交由专人集中销毁处理。

6、医疗废物的收集、包装、贮存、处理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执行。

佳健诊所

诊室工作制度

1、热情接待前来就诊的患者,做到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全心全意为患者解除病痛。

2、关心病人,体贴患者,细心检查,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陈述,对小孩和老人要坚持测量体温和血压,综合分析,准确诊断。

3、合理用药,要了解患者既往史和有无药物过敏史,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和毒副反应,严密观察注射后患者,留观15至20分钟无反应后方能离开。

4、诊室要保持安静,不得高声说话,大声喧哗。

5、注意清洁诊室内外环境卫生,坚持天天打扫卫生,用消毒液拖地,擦抹诊台、桌椅、器械,保持诊室清洁、干净、卫生。

6、认真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诊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0

一、为及时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特制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二、本校建立传染病防控管理组织,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卫生保健教师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具体工作,各班班主任老师协助配合。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责任疫情报告人提供情况。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职责:接受卫生部门对学校疫情登记报告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指导。

四、本校传染病报告顺序:第一发现人→班主任→校(园)保健医生(教师)→当地疾控中心、校领导→卫生行政部门。

五、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流行期间,学校、托幼机构应按照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的规定及时上报。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六、学校疫情报告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1

就中国各地出现的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HansTroedsson(中文名韩卓升)博士于5月5日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记者的专访。

自2007年9月起,韩卓升被任命为世界卫生组织新任驻华代表。他拥有20多年国际卫生的工作经验,1990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并在非洲地区、孟加拉、以及世卫组织总部等地工作。于2004~2007年出任WHO驻越南首席代表,在此期间,积极参与该国禽流感的控制和卫生体制改革。

韩卓升刚到中国上任6个月就遇上EV71病毒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爆发。5月4日在北京召开的记者会上,韩卓升说,现在还不能确定手足口病疫情是否已经或何时会达到最高峰,虽然疫情被迟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病例的发现,他相信此次疫情的爆发并不能构成严重威胁,“EV71病毒主要影响的人群是儿童,我想它不会破坏到今年8月8日开幕的奥运会和其他即将举行的活动。”

安徽3月初便已发现疫情,但截至上周才对外公布情况。国内一些媒体纷纷批评当地官员,称责任人应该被撤职。韩卓升否认了地方政府在疫情爆发初期进行了隐瞒的说法,“省级政府之所以推迟了报告,是因为他们没搞清楚不同病例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最坏的情况就是疫情持续恶化。现在庆幸的是,我们已经找到了疫情的原因所在,而且中国政府已经在采取行动,世界卫生组织也在向中国提供技术建议与支持。”

上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个警告,指出在中国爆发的疫情很有可能会再持续几个月,因为病毒在炎热的天气条件下也可以存活。世卫组织建议要经常消毒、频繁洗手,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关闭学校和托儿所,以此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手足口病疫情跟前几年疫情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EV71病毒引发的疫情会导致这么多人死亡?是当地的医疗条件差,还是病毒发生了变异?

韩卓升:病毒没有发生变异,还是EV71病毒。中国政府从实验室得出的该病毒的基因序列显示,这个病毒是一个亚种,在中国以前就有,不是新出现的。去年在山东就有近40000人感染了该病毒,15人死亡。此次疫情与往年疫情的唯一不同之外在于它在初期就出现了很多死亡病例和重症病例,疫情比较严重,而且很多病例并没有呈现典型的临床症状。但是一旦病因得到确认,地方卫生部门就立即上报了卫生部。在确定了病因之后,疫情发展就开始减速了,并恢复正常。现在疫情的情况与往年的情况大致相同。

中国新闻周刊:既然这个病毒以前就有,那为什么这次花了这么长时间才鉴定出来呢?

韩卓升:这次许多被EV71病毒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都没有体现出典型病症症状,比如在很多患者的手、脚和臀部没有出现皮疹和水疱,再加上他们确实是死于呼吸道疾病,这就给专家诊断带来了困难,不能在第一时间马上确认病因,使得疫情被迟报。

(编者注: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研究所的洪坤学研究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部分病例没有体现出典型症状这一现象,目前还不清楚原因。一般来说,同一类病毒表现出不同症状,与病毒种类和感染群体都有关,前者关联性更强一点,同一类病毒,不同毒株导致的症状不同,这在流感、HIV等其他病毒中都存在,这次的情况也并不很特殊。另外,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次病毒与往年相比毒力有增强。但迄今没有充分证据支持这一观点。一般来说,某一类病毒的毒力增强都跟变异有关。)

中国新闻周刊:你在5月4日的记者会上提到,从这次手足口病疫情来看,从省一级到国家级的疫情报告制度方面尤其需要得到完善。具体指什么?

韩卓升:疫情上报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不让疫情延误的情况发生,不要错过防控时机。有时候确实需要加快疫情上报的进度。尤其是从省一级向国家级上报的过程中,就算现阶段没搞清楚疫情发生的真实原因,或者没有完全了解发生了哪些异常情况,也要先上报,争取时间。中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系统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我想在这方面还需要加强。

另外,卫生部门也应该更加开放,及时向公众传播他们应当知道的信息,不要让更多人受到伤害。

中国新闻周刊:你如何评价中国政府在此次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的表现?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南宁市各城区县医疗单位通过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的传染病资料;人口资料来源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 以常住人口计算发病率。

1.2 方法

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用Excel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传染病发病概况

2.1.1 流行情况

2008年南宁市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26 309例, 死亡135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01.84/10万、2.06/10万、0.51%, 与2007年比较分别上升5.14%、6.10%、0.90%。乙类传染病发病病种与2007年相比增加人禽流感、出血热、登革热、百日咳4个病种, 减少流脑、布病2个病种。

2.1.2 疾病位次

2008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在前5位的病种为肺结核 (132.47/10万) 、病毒性肝炎 (114.83/10万) 、梅毒 (77.77/10万) 、淋病 (35.85/10万) 、痢疾 (29.74/10万) , 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

2.2 传染病流行特征

2.2.1 时间分布从发病时间看, 发病高峰在3—5月, 发病较少的月份为11—12月 (图1) 。

2.2.2 地区分布

2008年南宁市6城区及6县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192.14~683.89/10万之间。报告发病率在前3位的区县为兴宁区 (683.89/10万) 、青秀区 (613.53/10万) 、西乡塘区 (565.07/10万) ;宾阳县报告发病率最低, 为192.14/10万;其次为邕宁区, 报告发病率为232.35/10万 (图2) 。

2.2.3 人群分布

(1) 性别分布:男性发病16 945例, 发病率为491.46/10万;女性发病9364例, 发病率为302.14/10万;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 (χ2=1461.75, P<0.01) 。 (2) 年龄分布: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0~1岁发病率最高, 为1325.67/10万;其次为80~84岁, 发病率为939.50/10万;10~14岁和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 分别为42.23/10万和44.30/10万。故发病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3) 职业分布:各种职业均有发病, 以农民发病最高, 为12 159例;其次为散居儿童 (1903, 例) 和家务待业 (1837例) , 分别占发病总数的46.23%、7.23%、6.98%。死亡数以农民最高, 为83例, 占死亡总数的61.48%。

2.3 各类传染病分析

2.3.1 肠道传染病

病毒性肝炎 (甲肝、戊肝、未分型) 、痢疾、伤寒+副伤寒3种, 发病2686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10.21%。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10.50%。

2.3.2 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肺结核、百日咳、猩红热4种, 发病8969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34.09%。死亡41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5.61%。

2.3.3 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禽流感、出血热、狂犬病、乙型脑炎、登革热、钩体病、疟疾7种, 发病73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28%。死亡35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3.61%。

2.3.4 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 (乙肝、丙肝) 、淋病、梅毒4种, 发病14 565例, 占乙类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5.36%。死亡59例,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上升8.48%。

2.3.5 新生儿破伤风

发病26例, 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0.06%。无死亡, 发病较2007年同期下降42.42%。

2.4 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2.4.1 艾滋病

发病283例, 死亡49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4.32/10万、0.75/10万、17.31%。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42.26%、73.28%、21.82%。本病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 以3—4月报告发病较高。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宾阳县 (73例) 、横县 (50例) 、西乡塘区 (46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农民 (131例, 占46.29%) 和家务及待业 (51例, 占18.02%) 为主。年龄分布主要在25~44岁 (191例, 占67.49%) , 其中男性225例, 女性58例, 男女之比为3.88∶1。

2.4.2 乙型肝炎

发病5935例, 死亡7例。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90.65/10万、0.1l/10万、0.12%,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17.55%和下降13.37%、26.31%, 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的78.94%。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159例) 、上林县 (819例) 、西乡塘区 (729例) 、青秀区 (611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主要以农民 (3061例, 占51.58%) 为主, 其次为学生 (428例, 占7.21%) 和工人 (422例, 占7.11%) 。年龄分布以20~44岁 (3567, 占60.10%) 居多。其中男性4081例, 女性1854例, 男女之比为2.20∶1。

2.4.3 麻疹

发病27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4.15/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263.98/10万, 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发病高峰在3—7月的春夏季。除邕宁区无病例报告外, 其余的5城区和6县均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14例) 、江南区 (47例) 、兴宁区 (39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以散居儿童 (183例, 占67.28%) 为主, 年龄分布以0~3岁 (179例, 占65.81%) 居多, 其次为20~39岁 (50例, 占18.38%) 。其中男性173例, 女性99例, 男女之比为1.75∶1。

2.4.4 肺结核

发病8673例, 死亡41例, 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32.47/10万、0.63/10万、0.47%, 与2007年相比分别上升3.45%和下降17.15%、19.91%,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首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横县 (1435) 、西乡塘区 (1381例) 、青秀区 (960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5159例, 占59.48%) 为主, 其次为离退休人员 (685例, 占7.90%) 和家务及待业人员 (605例, 占6.98%)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以20~79岁 (7901例, 占91.10%) 居多。其中男性6201例, 女性2472例, 男女之比为2.51∶1。

2.4.5 梅毒

发病5092例, 无死亡。发病率为77.77/10万, 与2007年比上升10.87%, 发病数居乙类传染病第3位。该病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全年各月均有发病。6城区和6县都有病例报告, 以西乡塘区 (1031例) 、青秀区 (665例) 、江南区 (538例) 、横县 (525例) 报告发病数较多。职业分布以农民 (1842例, 占36.17%) 为主, 其次为家务及待业人员 (537例, 占10.55%) 。年龄分布以20~59岁 (3798例, 占74.59%) 居多。其中男性2308例, 女性2784例, 男女之比为0.83∶1。

3 讨论

从2008年疫情统计结果显示, 南宁市2008年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与2007年相比均呈上升的趋势, 表明目前南宁市传染病预防工作的形势相当严峻。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 说明这5种疾病是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要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首先要降低肺结核和病毒性肝炎的发病率, 尤其是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提示除应继续抓好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外, 还应重视和加强成年人的乙型肝炎疫苗的预防接种工作[1]。肺结核病近3年来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是主要的呼吸道传染病。因此, 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群众对结核病的认识, 加强医防合作, 规范结核病的治疗和管理, 提高病人的治愈率。麻疹的发病率较2007年高, 原因可能与免疫水平降低有关。今后仍需继续加强麻疹的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 在做好小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的基础上, 适时开展大年龄组儿童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 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水平[2]。艾滋病、梅毒、淋病等疾病的发病率仍在上升, 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南宁市哨点医院的性病监测、疫情管理工作, 继续开展特定人群 (吸毒、卖淫嫖娼、服务行业人员) 的艾滋病、性病监测工作;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宣传安全性行为, 控制艾滋病、性病的发病率。

从全年各月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数以3—5月较多, 11—12月发病较少, 其余月份差别不大,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生以春季较多, 冬季较少, 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 但季节性高发特点不明显。

从南宁市6城区6县报告结果来看, 发病率居前3位的是以城市人口为主的地区, 居后3位的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 表明2008年南宁市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存在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 这与外地报道相一致[3]。

从人群分布结果看,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年龄组发病率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 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 提示目前南宁市乙类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人群应为男性的幼儿和老年人, 重点职业应为农民和散居儿童。

参考文献

[1]黄夏萍, 石健, 唐莉.南宁市2002—2006年乙型肝炎疫情分析.现代预防医学, 2008, 35 (9) :1722-1723.

[2]吴美忠, 吴爱兰, 陈茂芳.2005—2007年浙江省东阳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防控策略探讨.疾病监测, 2008, 23 (8) :499-500.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3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为使学校的传染病疫情报告统一、有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建立从各班学生到班主任,到级部主任,到校卫生所,到学校的传染病疫情发现、登记及报告制度。

二、在疫情发生时,启动学生晨检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制度。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应及时报告校医进行排查,并将结果记录在排查结果登记日志上。

三、对因病缺勤的学生辅导员应(必要时和家长联系)迅速了解患病学生情况和可能的病因,让其马上去医院检查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四、学校疫情报告人要依法履行职责,一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要按照下列要求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1.当发现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时,疫情报告人应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2.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疫情报告人应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3.学校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五、发现传染病人或传染病疑似病人时,不得隐瞒、谎报或缓报,如因疫情报告人玩忽职守造成学校内传染病传播流行,将被追究责任。

疫情报告人:

级部主任:***

校本部卫生室电话:*****联系人***

手机:********

传染病疫情报告奖惩制度 篇14

为保障传染病疫情报告的质量,杜绝漏报、迟报和报告信息不准确的现象,特制定奖罚措施如下:

一、按照医院、科室、责任人三级管理制度,科室主任直接负责本科室传染病管理工作。

二、每季度根据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从工作突出的人员中评选先进个人5名,给予奖励300元/人。先进个人由疫情管理办公室按季度推荐,如本季度优秀人员不足5名者,按实际人数推荐。

三、根据传染病报告及管理情况,年终评选先进个人1名,给予1000元奖励。

四、发现传染病迟报、漏报或报告资料不准确者,根据情节按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1、凡漏报、迟报,未造成传染病疫情播散、暴发、流行者给予50元/例处罚,其所在科室负责人给予20元/例处罚,以此类推,上不封顶。

2、对工作督导不力,检查不及时造成漏报不能及时发现者,对责任科室及责任人给予50元罚款处理。

3、全年个人漏报、迟报病例数超过3例者,年终取消优秀个人评优资格,科室合计漏报、迟报病例数超过5例者,年终取消优秀科室评优资格。

4、凡违反《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未能及时上报传染病疫情,造成传染病暴发、流行且后果严重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处理。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5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范围与抽样原则

每年度进行2次调查, 调查范围包括全市乡镇级医疗机构以上的所有医疗机构。市直综合性医疗机构和县级综合性医疗机构为必查单位;乡镇级医疗机构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 每县 (区) 抽取2家调查;有民营医院的县 (区) 抽查1家民营医院。

1.2 调查内容

2010年被调查医疗机构报告的甲、乙、丙类39种法定传染病漏登、漏报、及时报告情况等。

1.3 调查方法

现场查看感染科、急诊室、内科、儿科、皮肤科、住院部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科室的门诊日志、出入院病人登记簿, 检查门诊日志、出入院登记簿项目是否齐全, 填写是否规范, 有无漏登和缺项。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从门诊日志及出入院登记簿中随机抽查法定传染病60例, 其中门诊病例40例, 住院病例20例;乡镇级医疗机构抽查15例;其中门诊病例10例, 住院病例5例。若该单位当年相关记录中病例不足则以实际查到的病例为准[1]。

1.4 数据录入、处理与统计分析

通过查阅各医疗机构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簿查找传染病病例, 对查出的传染病病例与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电子卡数据进行核对, 以确定传染病的漏报情况、报告及时性、报告卡填写完整性和一致性情况。采用率、构成比等指标对样本特征及调查指标进行描述, 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共检查11个县 (区) 53家医疗机构, 其中市直医疗机构2家, 县级医疗机构20家, 民营医院8家, 乡镇卫生院23家。共查阅门诊日志和住院登记簿196 339人次, 查出传染病19种810例, 报告724例, 漏报86例, 漏报率为10.62%。其中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8.42% (50/594) , 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6.67% (36/216) 。两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1.34, P<0.01) 。

2.2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情况

市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8.51%,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6.56%, 民营医院漏报率为13.33%,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为42.31%。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00, P<0.01) 。

2.3 不同病种传染病漏报率

查出传染病19种, 有漏报的病种为13种, 各病种漏报率分别为:手足口病3.53% (3/85) 、肺结核4.64% (13/280) 、病毒性肝炎9.19% (17/185) 、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10.53% (2/19) 、痢疾11.43% (8/70) 、疟疾20.00% (1/5) 、伤寒21.43% (3/14) 、其他感染性腹泻25.00% (2/8) 、梅毒26.67% (4/15) 、丙肝26.67% (4/15) 、流行性腮腺炎27.36% (26/95) 、淋病37.50% (3/8) 、风疹37.50% (3/8) 和乙脑50.00% (1/2) 。

2.4 及时报告率

查出的810张卡片中, 通过网络直报的724例, 报告率为89.38%;及时报告数596例, 及时报告率为82.32%。其中市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为93.02%, 县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为79.96%, 民营医院及时报告率为92.31%, 乡镇卫生院及时报告率为93.75%。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1.52, P<0.01) 。

3 讨论

自2004年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工作以来, 昭通市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得到了极大改善。但医疗机构中传染病漏报和不及时报告现象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2010年全市传染病漏报率为10.624%, 高于2009全国医院抽样调查传染病总漏报率 (5.47%) [1]。此次调查中丙类传染病漏报率高于乙类传染病漏报率。原因是丙类传染病属监测管理传染病, 2005年前疾病监测点才将此作为传染病疫情上报, 2005年后丙类传染病纳入网络直报, 因此部分医务人员对丙类传染病报告意识不强, 容易忽略。

调查结果显示,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报告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乡镇卫生院漏报率最高。近年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卫生院工作量大增, 人员不足, 受经济利益影响有重医轻防的现象, 疫情报告工作有“滑坡”现象。这一现象还反映在门诊日志的登记率上, 部分卫生院无门诊登记, 仅有新农合登记, 且门诊日志漏登和缺项严重。

2010年调查的及时报告率为82.32%, 高于2009年全国医院抽样调查的网络及时报告率 (94.84%) [1], 且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有统计学上差异。与漏报率相反, 县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低于其他机构。这与县级医疗机构疫情报告人员配备不足有关。县级医疗机构承担了辖区内近70%的疫情报告量, 在调查的20家县级医疗机构中, 有95%的机构疫情管理人员只有1人, 难以保证节假日的疫情及时上报。乡镇卫生院报告的疫情占区域疫情的10%左右, 上报疫情及时性好于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存在的主要问题还是报告意识和报告责任的问题。有疫情报告意识的单位, 基本掌握了报告规则, 疫情都能及时上报。

调查结果显示, 不少医疗机构疫情管理制度不健全, 领导不重视疫情报告, 缺乏经常性的检查监督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医务人员责任心不强, 是导致各级医院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报现象和质量问题的原因。因此, 只有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加大监督力度, 提高医疗机构对传染病疫情报告的重视程度, 规范对疫情报告的管理, 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新进人员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 强化《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 明确职责, 认真履行报告职能, 才能进一步提高报告质量, 保证疫情信息的全面、及时和准确。

关键词: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6

为了及时有效遏制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要求,制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一、学校疫情报告人员设置

1、舒中浪校长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2、学校设置邓小东为兼职疫情报告人。

3、学校其他教职员工、学生发现传染病疫情均有义务向疫情报告人和校长报告情况。

二、疫情报告人职责

1、在校长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我校传染病疫情和疑似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实践报告工作;

2、定期对全校学生的出勤、健康情况进行巡查;

3、负责检查指导全校的学生晨检及消毒工作。

三、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

1、在同一个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有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2、当学校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

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烧(37.5度以上)、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1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

四、报告方式

当出现符合本制度规定的报告情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学校领导、教办和街道疾病防控中心报告。

五、学校疫情监测与宣传

1、学校建立学生晨检、午检因病缺课追查与登记制度。

2、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我校发生的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

3、接受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督、检查。

4、负责组织开展对我校全体人员及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5、学校应严格执行病患学生复课证明制度,复课证明须由原诊断单位开出,并加盖诊断单位公章,由学校疫情报告人保存。

晨 午 检 制 度

为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预防学校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每班班主任教师负责每天早晨及中午对本班在校学生进行晨检及午检。上午、下午学生一到校,查看学生体温自测,异常者,隔离并重点重测。

二、晨、午检时应认真、细心,通过观察、询问等方式了解在校学生的健康情况;对未到学校的学生要及时了解缺勤的原因。

三、每日晨、午检情况要做好记录,特别对异常情况更要做好详细的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电话、异常情况以及就诊情况等。

四、对晨、午检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特别是出现发烧、头疼、咳嗽以及不能确定的症状和现象,要及时、详细地报告学校卫生室;督促有关学生及时就医;在重大传染病流行期间,出现相关疑似症状时应根据要求立即采取隔离及消毒等措施。

住院病人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 篇17

1、住院部医生对入院病例应认真填写出入院登记且各项内容填写完整。需报告的传染病要认真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内容要真实、详细,同时将填写好的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收到传染病报告卡后,要在出入院登记本的相应位置

加盖“疫情已报”章。

2、定期核查出入院登记本,对漏报和误报的传染病要及时给予补报和订正,订正后的传染病报告卡要及时上报防保科。防保科疫情管理人员每月要认真检查一次出入院登记本,避免漏报和错报现象发生。

3、疑似病人确诊后要及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上报防保科。

4、病人出院时,如果与入院诊断病名不符,需订正的传染病要及时填写订正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防保科。

5、要保管好出入院登记本,以备后查。

传染病管理疫情报告制度 篇18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不同进行抽样。每年抽查1/4以上的市及被抽查市的县 (区、市) 1~2个。市级调查单位:所在市的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综合医院和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专科医院;县级调查单位: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家和乡镇卫生院 (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家。

1.2 调查方法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每年统一制定并下发的《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现场随机抽查当年1月份至现场调查前1个月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和感染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的科室门诊部和住院部登记的法定传染报告信息, 比较分析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传染病病例和同期该机构网络直报的病例, 若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计为报告, 否则计为漏报。及时报告率:比较分析医疗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日期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日期, 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要求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 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 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 其填写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信息完全一致, 其他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 视为一致。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 可认为不一致。

1.3 质量控制

每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现场调查实施方案, 抽样方法和调查技术路线经专家反复论证。调查组人员抽调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级疾病预防控中心业务技术骨干组成, 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期间各调查小组长负责现场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统一的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质量的评价方法参照《全国法定传染报漏报调查方案》。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率调查

累计调查医疗机构194家, 其中省级7家, 市级51家, 县级72家, 乡镇级64家。调查乙、丙类传染病共27种3 977例, 漏报183例, 年均漏报率为4.40%。不同年份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122, P>0.05) , 见表1。漏报前3种疾病依次为戊型肝炎 (56.2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3.33%) 和风疹 (11.32%) 。其中乙类传染病调查20种, 漏报率为4.28% (90/2 055) ;丙类传染病调查7种, 漏报率为4.84% (93/1 922) , 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7, P>0.05)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情况: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9.47% (18/190) , 市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9% (64/1 425) ,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50% (83/1 846) 、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3.49% (18/516)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2, P<0.05) 。在医疗机构内部, 门诊部漏报率为4.90% (134/2 735) , 住院部为3.95% (49/1 242) , 门诊部和住院部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7, P>0.05) 。

2.2 及时报告率调查

2.2.1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调查:

抽查病例3 807例, 及时报告3 421例, 年均及时报告率为89.86%, 及时报告率逐年提高,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7.57, P<0.05) , 见表2。

2.2.2 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调查:

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最高 (97.09%) , 最低为县级医疗机构 (87.48%)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0, P<0.05) 。

2.3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调查

2.3.1 总调查情况:

调查传染病报告卡3 079张, 报告卡填写完整2 937张, 填写准确2 382张, 录入一致2 778张, 年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5.39%、77.36%和90.23%。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074, P<0.01)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最高为2012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256, P<0.01) ;录入一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3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录入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82, P<0.01) , 见表3。

2.3.2 各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报质量情况: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分省级、县级、市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76, P>0.05)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县级、市级、乡镇级和省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69, P<0.01) ;报告卡录入的一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168,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疾控中心不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 每年都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 故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 漏报率呈逐年下降, 年平均漏报率为4.82%, 比2008年的漏报率 (15.99%) [1]下降了69.67%, 低于2009年全国漏报率 (5.47%) [2], 高于江苏省2010年的漏报率 (2.05%) [3]和福建省2011年漏报率 (0.33%) [4]。报告卡填写质量高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5]。说明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调查发现,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结果相似[6], 这可能与传染病管理为属地管理, 省级医疗机构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难度大、力度不够有关;医院级别越高, 诊疗技术也高, 就诊的病人多, 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易做细以及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有关;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存在差异, 提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工作不均衡。这与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落到实处, 部分临床医生法制意识淡薄、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人员变动频繁等因素有关。说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是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 是传染病暴发早期预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科研工作的基础, 其质量的提高将使中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更为科学规范有序成为可能[7]。针对以上现状,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质量如何, 关键是看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其次是看疫情责任报告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如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理念, 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 完善管理模式和手段,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从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使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志智, 吕炜, 吴秀玲, 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3) :137-139.

[2]刘世炜, 王丽萍, 王晓风, 等.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J].疾病监测, 2011, 26 (5) :392-397.

[3]李媛, 刘文东, 艾静, 等.2010年江苏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4) :36-41.

[4]陈彩粼, 张莹诊, 黄文龙, 等.2011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11) :801-803.

[5]姬一兵, 郭岩, 郭青, 等.2011年中国6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0) :4266-4268.

[6]黄亚兰, 龚苍涛, 王晓云, 等.泉州市2005-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9) :800-801.

上一篇:主题班会国防下一篇:基建工程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