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024-07-18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共13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1

岱岳区满庄镇第二中学 宋其甲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合理分配每大的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

二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

三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四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能够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

五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现薄弱环节的好方法。

六向他人提问。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

七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点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2

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 思维活跃, 兴趣广泛, 求知欲强, 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 但他们意志薄弱, 容易受外界的影响, 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 忽冷忽热, 有时甚至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 作为教师的我们, 应该给他们明确学习任务, 确立学习目标。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充满着对高中的好奇和渴望, 以为初中时的那种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高中, 结果高中课程多、容量大, 练习也多, 造成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让他们更为苦恼的是, 高中的英语语法对他们来说很抽象, 词汇多且比较零碎, 容易混乱。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 我给他们定计划, 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题, 每两天完成一篇完形填空题, 每三天完成一道语法填空和一道短文改错题, 每周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表达, 做好了计划还要定时检查, 公布检查结果。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了, 积极性也高了。就以1302 班为例, 刚开学他们就定好了学习计划, 结果每次月考成绩都在学校排名中居于首位, 学生有了荣誉感, 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逐渐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 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 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做得好坏都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总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预习的要求, 要求他们做到:第一, 文章的目标要求我们做什么?第二, 要求我们记什么短语?第三, 我们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作为教师都知道, 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前提, 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教师必须认真开动脑筋, 根据任课年级、教学内容、学生程度、教学进度等情况, 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 切忌一般化的布置。一般来说, 我通常抓三个环节:1.备课时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 思考题不用过多, 富有启发性、可行性且有一定趣味性的一两个问题就行。如在教必修一Unit 4 The earthquake的阅读课时,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 What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2) If we see this phenomenon, what should we do? (3) 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should we do?学生会按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 会找出the water in the well fall and down, the animals jump up and down, we should make well-prepared, we should bravely face the difficulty and so on.有了这些问题, 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就增强了。当然, 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 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培养和发展他们自学的能力, 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只是为上课做准备, 而上课才是真正贯彻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为了让学生上课精力更充沛, 在上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先读书五分钟, 一是练语感, 二是通过读让学生背一些常用的句子, 为口语和书面表达做好准备。在上课的环节上, 做好复习旧课讲述新课和操练巩固的教学中, 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 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提示大胆开口, 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 激励学生学习, 在操练过程中, 还要注意 “精讲多练, 以练为主”。 我们都知道, 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 所以要做好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如在讲授Book 5Unit 2The United Kingdom时, 预先展示英国各个地方的风景、文化、历史、教育及一些名胜古迹, 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 然后快速浏览文章, 回答问题: (1) How many countries does it be made of? (2) What is it famous for? (3) What about the weather in London? (4) What about the customs of Scotland?让学生用英语回答, 同时列出一些重点短语及句子, 让学生学会模仿造句。如be famous as/for/to→British is famous for its scenery.consist of相当于be made of, 但前者无被动语态。如Our class consists of fifty students.=Our class is made of fifty students.在下课前五分钟时, 还要注意对文章的总结 (summary) , 布置学生根据给出的文章线索 (clues) , 口头完成作业, 回归课文。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3

【关键词】化学;主动;探究;积极性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乐趣,更可以激发学生的智力,让学生们有充足的动力来学习。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应当是我们所有化学老师的研究重点。

一、当前高中生化学学习存在的问题

化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提升学生们探究能力、动手能力与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同学上化学课能够认真听讲,化学考试也能够取得好成绩,但是他们依然缺乏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总结起来有以下问题:

(一)没有意识到化学科目的重要性

在我们当前的考试制度下,学生们都能意识到分数的重要性,因此他们都会以分数为目的来学习化学,而忽视了化学这门课本身的重要性。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化学需要学生们主动地探究、深入地思考,将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然而,大部分学生仅仅将化学作为一种拿分的“手段”,而没有将其作为一门可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的课程。

(二)缺乏积极学习化学的动力

被动学习,是大部分高中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许多学生并没有养成主动、自主学习的习惯,他们之所以能够努力学习,很大原因是来源于家长的逼迫、老师的督促。这种态度在化学课上体现得也很明显,除了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学生们能够保持比较高的兴趣外,在对待其他的课程内容如讲述课本基础知识、课后练习上都不能做到积极主动,更重要的是,很少有同学能以探索、发现的态度来对待化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同学都成为“死读书”。

(三)化学自主学习能力弱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记——背诵、练习——考试,学生们不论是对待什么科目都是采用这种死板、效率低下的学习方式。结果学生陷入这样的怪圈:高中毕业知识还给高中老师,大学毕业知识还给大学老师,导致毕业生能力低下,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究其原因,多数学生都没能在上学的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对学生们自主学习能力、习惯的要求更高,而这也是培养学生们这方面能力的最好的“战场”,在高中化学课程中让学生们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已经是现阶段教育发展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

二、培养学们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提升学生们主动、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个大而泛的口号,我们要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每一门科目中,对于高中化学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意识到化学的重要性、发现化学的乐趣

“态度决定你的高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国内的教育家们早已经肯定了心态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们意识到化学这门科目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们知道化学对于他们来讲并不只等于分数,学习化学是一项技能培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拓宽思维的广度、深度,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容易的适应社会;第二,要让学生们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提升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的独特性决定了这门科目要比其他的科目更容易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在平常的化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自我观察、师生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找寻学习化学的乐趣。

(二)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的进步,教学的主要任务由原来的知识的传授成为当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法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单纯的知识讲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体制与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要求,在教学中提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可以促进让学生们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精英人才。高中化学课是提升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以后的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当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以引导为主,让学生们养成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动手的化学学习习惯,通过日常学习来提升学生们的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们养成自我学习的习惯,有意识、有能力主动去进行化学课程的学习。

(三)運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任课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有着很大影响,这要求老师不能采取过于单一、落后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应当与先进的教学理念接轨,运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教学的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要让他们从简单的知识学起,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巩固他们的基础知识,让他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

总之,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化学不仅影响着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更是可以作为锻炼学生学习能力、探究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高中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学生们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要注重学生们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塑造能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外,更要革新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高中化学中养成主动、自主学习化学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叶兆平.浅谈高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J].保山师专学报,2006(2).

[2]窦福林.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2(8).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4

石头坡中心小学

薛晓敏

小学三年级 刚进入小学英语学习,几乎是一张白纸,一点一滴都要从头开始教。良好习惯的形成也就在每天学习的细微之处体现出来。小学英语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和习惯,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表现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语言,掌握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

一、听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敏捷反应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小学阶段,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培养小学生两种听的习惯。

1.善于倾听的习惯。

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课堂上,常有学生一听教师示范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而且还影响了他人听音。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生边听教师发音,边看教师嘴形,注意观察其大、小、扁、圆及变化情况,做到看明、听清,当手势打三时,全班齐声模仿。这样,发音易到位,模仿效果好。小学生听录音跟说跟读,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力求做到听一次录音,便有一次收获。

2.仔细听的习惯

听的练习要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仔细听的好习惯。做到开口前要先听,学习新课的过程不忘听,在巩固环节中适当听,课余时间经常听。

二、说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小学生是学习第二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习语言所具有的天赋是成年人所不可比拟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低年级学生人小,较之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其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得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让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并且做到音量适度、仪表大方。

1.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使师生感情双向交流,密切师生关系,形成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

2.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优化教学方法。

利用一切教学媒体(图片、实物、玩具、幻灯、投影、录像、录音、指套、木偶等等)创设情景,寓教于乐,让学生身置语境,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开口练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从课内到课外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机会。

如:组织语言游戏、竞赛,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兴趣小组,排演英语文娱节目,强调师生间同学间用英语问候,要求学生把所学英语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对做得好的学生给予小红花、小红星奖励等等。以此造成说英语的氛围,激励学生多开口说英语。

三、读《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小故事;能认读所学词语;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能读懂问候卡中的简单信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要求大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由于小学生英语学习缺少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的环境,在他们开始学英语,词形声义协调融合还不能熟练掌握的时候,必须加强对学生英语朗读习惯的培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训练中,要把好语音关,严格要求,适度纠音,持之以恒,切实打好语音、语调基础。英语朗读要有正确的读音跟语调,必须靠多读多练。即要求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养成正确理解、准确模仿、深刻体会、主动表达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听录音跟读的良好习惯。

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小学生模仿力强,如果他们能坚持跟录音朗读,并自觉地将自己的读音与标准规范的音调进行对比,纠正自己音调上的错误,那么这将为他们学好语音、语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良好习惯。

为了不学成哑巴外语和聋子外语,就需要学生读出声音来。其实,朗读的作用还不止于此,最重要的是朗读能够加强记忆。因为自己发出声音和听到自己的声音,不仅需要用脑,还需要同时动用自己的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这样不仅增加了对脑子的刺激强度,也多建立了一些条件反射,能使记忆过程加速并巩固。我们可以先大声朗读单词、短语、句子和课文,水平稍有提高后可以朗读报刊。

3.培养学生眼到、口到、心到的良好朗读习惯。

由于受儿童年龄特征的限制,小学生的朗读往往随心所欲,不注重意群,甚至读破句。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新授朗读句子时,要重视对学生朗读技法的指导,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朗读习惯。

4.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的良好习惯。

语言是用来交际的,如果学生仅仅会说书本上的几个句子,一旦情境发生改变,学生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平时应加强培养小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的习惯。从最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开始,逐渐过渡到自己创造性的发挥。

四、写养成书写规范的习惯。每一种文字都有统一的形体标准(即正字法),英语也是如此。在入门阶段,书写教学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端正、熟练地书写字母、单词和句子的能力,能用书写体在三格本上熟练、清楚地书写,格式、大小写、连笔、标点正确。为了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书写习惯,教师必须注重规范书写,提高小学生英语书写素质。小学生书写英文,从字母到单词,最后到句子,教师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对待。在刚教字母ABC时,教师就要教育学生书写规范、标准的英文手写体字母,决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临摹书上抄写。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以下几方面:首先,教师自己的板书应该规范、标准;其次,教师要保证学生有充分的书写时间;最后,教师要注意及时纠错。总之,教师应该从教字母时就加强对学生规范书写的教育和督促,提高小学生书写英语的质量,使学生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5

张宝山

大 杨 乡 第 二 小 学

联系电话:***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摘 要】: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教”和“育”应该在人性中达到完美的结合,所有的“教”都应该是服务于“育”的,都应该最终落脚于“人”的成长。具体到学校教学中,学习最终是孩子自己的事,所有的“教”都为了学生的“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才是最好的教学。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就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能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求知识,敢于质疑问难,个性充分发展的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班级文化 学习方法 人格魅力 家校交流 【正 文】: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强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是以提高人的创新精神,促进人“学会学习”为目的的学习,是强调完善人格、提高素质和促进人的智力、体力、情感、伦理等平衡发展的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在终身学习的背景下,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浩如烟海的且会很快过时的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想得到培养,能力得到发展。经过多年来的探索,我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建特色的班级文化,唤醒同学们自主学习的欲望。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行的形势下,班级建设不仅要为完成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面的任务创造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是创设一定的文化

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其主体作用,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切实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开展班级文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把握班级文化中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本着以上认识,我从新生入学起,就进行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深深感受到了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对于一个班级的健康发展具有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学第一天,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同学们明白、理解特色班级文化的内涵。我班的班风是“严律守纪,积极向上”;让同学们明白好的纪律是取得成功的保证。班训是“健康,活力,团结,拼搏”;让同学们产生一种团结友爱的健康情感,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愉快的学习中去。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对一个人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奠定了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学生能否成才的关键因素。所以我对学生的寄语是“今天养成好习惯,明天成就大未来”。另外,我还在光荣榜板块中设置“学习标兵”,及时鼓励、表扬学习进步的学生,将他们获得的奖状张贴在光荣榜中,激励其他学生积极进取的欲望。就这样,同学们的学习意识都大有改观,都能积极地迎接挑战,积极地投入学习了。

二、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使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会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终形成离不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古语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读,做到百读不厌,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

方法。学生每多读一遍,总会多一点收获。比如当学生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第一遍读要让他们读通顺课文,读准字的读音;第二遍读要让他们理解积累一些好词佳句;第三遍读要让他们产生自己的点点感受并愿意思考一些问题„„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俗语也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之说。让学生在多读的同时,必须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常对孩子们说,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要有方法,背课文时首先要读懂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之后,分段背诵、各个突破。千万不要在没理解内容的情况下,就摇头晃脑念念有词,死记硬背,这样只是暂时记住了,过一段时间就会忘记。另外,我要求同学们认真做好预习,记好笔记过后认真整理,.课后要及时复习,遇到问题要争取独立解决,建立纠错本及时改错,训练习题要养成条理清晰的习惯。

总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会爱学习,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三、以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自主学习形成习惯。

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它不是强求而是影响,不是制度而是感化,不是规范而是自律。它来源于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渊博的学识水平,幽默的语言艺术,宽厚博大的胸襟,真诚的爱和信任。

这虽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班主任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以高尚的道德,良好的个性教育学生,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到。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从而让学生听从你的教导,养成良好习惯。

我一直坚持为学生提供优秀的课外读物,放在班级的“读书角”,供大家随时阅读,每星期更换一次,坚持不懈。学生们在积极的课外阅读中既巩固了课内阅读方法,更强化了自主阅读的习惯。阅读习惯养成后,班级里打闹的现象少了,发呆、闲聊的人也少了,同学们一有空就读书看报,文化水平渐渐提高,人也越变越文明了,学习也变得积极主动了。

结合学校涌起跳绳的热潮,我常和孩子们一起跳绳,并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成立一支跳绳队,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和兄弟班级举行友谊赛,这样一来,孩子们训练热情顿时高涨。我又因势利导:我们应以学习为重,孩子们表现的出奇的好,不光作业能按时交了,而且同学们都能做到主动提前预习,我感慨于同学们的变化,同时也欣慰于孩子们的成功。

四、与家长密切配合,为自主学习提供保障。

作为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主动与家长联系,定期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家长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共同指导,督促学生培养自觉,主动的学习习惯。

我坚持每次考试后都要与家长沟通、交流,一般我选择两类型家长,一类型是有进步的学生,这主要是班级中等生或者后进生,我会放大孩子的优点,在家长面前使劲夸孩子,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孩子肯定会在下段学习中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另一类型是成绩有起伏的学生,这针对的是优等生,我采取欲扬先抑的方式,先指出孩子的不足,然后再给予充分的肯定,帮助孩子重拾信心,重整旗鼓,轻装上阵。马双雨同学是我重点关注的学生之一,他的特点是聪明但十分懒惰,对他的问题我总是毫不保留,和盘托出,家长也频频表示在家中要严加管束,但最终我仍然让家长明白,孩子是很可爱的,成绩也不算落后,我们要的是更进一步,精益求精。在家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孩子的转变很大,学习也能积极主动了,同时他也收获了成功。

综上所述,班主任要用自己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学生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要想尽办法帮助他们尽快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通过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事,从点滴做起,让自主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朱慕菊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上好课:小学语文问题与对策》彭小虎 主编 王宗海著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6

[主要内容] 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笔者主要从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激发自主探究和以活动为平台,在实践中促进自主探究两方面阐述,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关键字]实践活动 自主探究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语文学习的直接经验与感受而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而言的。探究性学习注重对生活的感受与体验,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和探究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让学生乐于学语文,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我们广辟渠道,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笔者作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激发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是课堂学习。因此,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1、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语文教材上的许多文章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学生在阅读中 1

提出问题时,怎么办?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或请学生帮助解答,忽略了引导学生自己从生活中,从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做,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欲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我们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如上口语交际《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和感受》,由于课前让同学准备。在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向大家介绍图片描绘的内容,有的说风俗人情。他们所了解到的,多数是从电视中看的,或者询问家长,或者在书上看到的,或者是亲身体验的。这些活动,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培养了他们了解课外知识的兴趣。事实证明,将语文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2、利用书籍、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他们了解的信息比老师的还要多。在一些语文课上,老师在介绍文章时代背景等有关资料时,有的学生莫不关心,或者根本就不听,因为他早就知道,或者不想知道。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一定想办法解决。汇报交流时积极主动。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搜集资料,知道祖国有那些名胜古迹,驰名中外的物产,通过自己的努力了解祖国。每位学生都行动起来,对祖国的名胜和物产了解比教师了解的要多得多。

3、开展小组学习,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表达,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学习,是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形式。如教学《尊严》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开展小组讨论,选择喜欢的段落,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学习。汇报交流时,各组推选一个同学先介绍学习情况,然后组织大家汇报。这样的学习活动,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问,学生答、学生读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体现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二、以活动为平台,在实践中促进自主探究

语文的课外学习资源非常丰富。“课标”指出:“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都是语文课程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丰富的资源,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提供了无数的契机,为学生增加了许多学语文、用语文的机会,有利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调查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我们要让学生密切关注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让语文学习走进生活,实现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和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1、由语文课延伸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学习了《纪昌学射》这篇课文,学生读了许多类似这样的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自相矛盾》„„他们还挑选自己喜欢的寓言,制作道具,进行表演,在汇报展示活动中,他们有的解说,有的表演,有的做动作,这些课本剧演的活灵活现,如果学了一篇课文,让同学拓展阅读类似的文章,或给予机会演一演,就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2、同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相联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生活即语文。从社会生活、自然现象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实现了语文教学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

(1)、来自国内外世人关注的新闻的活动。如《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学生通过电视、报纸、网络,搜集了许多资料,在口语交际的演讲课上,他们各抒己见 :有的谴责美国的霸权主义,有的同情伊拉克的人们,有的讨厌战争带来的灾难„„言由心声,学生通过资料搜集,感受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才说出了这样的见解。

(2)来自生活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采访„„》、《赞老师》和辩论《过生日该不该请同学》等,都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3)来源于自然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如组织学生开展的《走近榜样》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采访。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其方法与途径很多,确实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能较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但是,并不是给一点事让学生做,教师袖手旁观就行了,它必须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具有连续性,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活动时间、汇报评价时间,教师要加强学习过程的管理,不然,探究性学习就只是一个提法而已,起不到真正的作用。经过探索研究,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提出要求、准备、实施、汇报展示。这是活动开展一定时间后,对活动的总结、评价,是让学生品味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强的探究欲望的环节,通过汇报展示,学生互相分享探究活动带来的快乐,并学习评价活动的得失,为下一次的探究活动作准备,在汇报展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和谐、宽松、具有情调的氛围中互相交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交流,如:《我喜爱的名言》,我精心设计了汇报展示环节,课堂上同学们个个出口成章,名言多种多样,学生愉快地汇报交流,《赞老师》的学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学生跟着录音机学唱,把对老师的赞美之情融于歌声之中„„,在展示活动中,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如《我心中的童话》,学生读了自己的童话故事后,大家评一评:像童话故事吗?为什么?提高了学生对童

话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童话作品质量的提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究类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正是为了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实践活动的开展促使我们努力探索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求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创新潜能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

相信随着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的习惯的养成,随着学生自主探究经验的不断积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鉴赏水平会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出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学生们的阅读会逐渐走向深刻与成熟。而这正是学生最大的收获,也是语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7

一、鼓励质疑, 发挥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疑是思之源, 思是智之本。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 也是对知识的进一步了解的过程。只有学生在思考之后才会产生疑问,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 我时刻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质疑, 经常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发挥其创新的潜能。有的时候学生问的问题是做教师的想不到的, 他们有的时候会比教师想的更全面、更周到。因此, 教师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质疑, 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肯定、耐心的解答。

二、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关键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去学习。教师要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要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中语文这个学科和我们无时无刻都在密切联系着, 促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1. 导学, 开辟自主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例如, 我在讲《太阳》一课时是这样完成这堂课的: (1) 先让学生自己去读课文, 然后我让他们把自己读懂的内容说出来, 最后和同学相互交流。 (2) 学习太阳的三个特点时,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特点自主学习, 然后小组合作, 交流认识, 相互增进知识。 (3) 在学生学习完太阳的特点后, 让学生把这些特点和现实生活中的太阳对比。这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带进实践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好奇心, 让他们知道原来语文就在我们的身边。

2. 启思, 激发积极的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活动很重要。思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开发智力的襁褓。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善于思考, 积极动脑, 从而使学生的思维灿烂地开放。例如, 在讲《司马光》一课时, 我让学生想一想除了“砸缸救人”, 还能有哪些办法?然后我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使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三、在解题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敢于超越传统习惯束缚, 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 善于把大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 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发现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 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各种法则、原理、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

1. 词句。

词句的运用训练是词句教学中较高层次的训练, 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训练。例如, 《飞夺泸定桥》一文中有“红四团仍旧摸黑……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了后面”一句, 学生对文中的“抛”甚是不解。为了让学生体会到这个词的精妙之处, 我先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关的词语, 有“扔、甩、落、丢”。学生在比较之后, 意见不统一, 很多人认为“扔、甩”比“抛”在文中更适合。我并不急着把答案告诉学生, 只是叮嘱学生再想想。这时, 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抛’在文中更合适。因为抛不光说明远, 还说明这个动作很轻松。”学生联系上下文的确发现红军赶往泸定桥很轻松, 轻易地克服了很多的阻碍。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 既使学生扩大了词汇量, 又锻炼了学生品析词句的能力。

2. 段。

教师要让学生在读中悟写, 读写结合, 运用迁移,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打培养。例如, 《穷人》这篇课文对桑娜内心的活动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写。桑娜矛盾的心理状态, 真实地反映出一个穷人的思想感情,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学生首先要弄懂桑娜忐忑不安的心境是怎样产生的, 然后悟出人物的内心活动与人物思想感情的关系, 从而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有位学生是这样写的:“今天, 老师正式通知我参加今年全省的作文竞赛。听到这个喜讯, 我又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有机会让自己一显身手, 如果得奖同学就会对我刮目相看;担忧的是万一比赛时作文没写好, 没得奖怎么有脸见人呀!到时就太丢人了……”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

四、教师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写字和识字是最基础的东西,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部门在招聘人才时, 特别强调应聘者的应聘书必须手写, 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 教师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 就要端端正正的一笔一画地写, 力求做到姿势端正, 笔划清晰, 结构合理, 行款整齐, 美观大方。在小学这个阶段语文教师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这个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探阶段, 教师要以身作则, 教给学生在写字和识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 绝对不能马马虎虎。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教师一定要在学生的萌芽阶段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8

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应是消极被动地接受,而应是主动参与,要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新时代的学校教育观念要转向终身教育的观念,“怎样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取决于学生是否“愿学”、“会学”、“善学”。笔者在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探讨。

一 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2.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

语文学科内涵丰富,与社会、自然等学科联系密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将语文实践向课外延伸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课前、课后可通过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找资料,交流资料,举行故事会、展览会、演讲比赛、课本剧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联系课文自主拓展,扩展他们的视野。如学《蒲公英的梦》,我让学生想像自己就是那棵蒲公英,等到自己醒来后的续写。再如学完《台湾蝴蝶甲天下》,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一个“蝴蝶模型”知识展览。孩子们一听,都很高兴。课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忙开了,有的去请家长,有的去图书馆,有的去上网……一周后,展览会如期举行。由此可见,学生的查找、交流资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打通了课内外的界限,也使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发展。

三 运用导语,激发兴趣

导语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如教学寓言《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课前教师故作神秘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老师让大家听两个令人发笑的故事,然后请你给大家讲讲你听到的,好不好?”听完后,大家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抢着讲故事。有的同学讲得完整,有的讲得有疏漏的地方。于是教师趁势说:“现在请大家打开书,看看这两个故事怎么讲的。还要想想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这样在轻松愉快中呈现了教学内容,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呈现形式,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又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从课题上你能看懂什么?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写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朗读这篇课文。这导语通过引疑设问,激发情感,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 注重质疑,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另一重要因素。要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打开其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问题。在学《穷人》一文时,我采用的是以图质疑(课件出示插图),学生们看到图中的渔夫和桑娜家境已经够贫寒还收养西蒙的孩子,今后日子该怎么过?看到这里学生兴趣盎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课文内容的问题:一家人只够捕鱼为生,鱼能吃得饱吗?何况还要养那么多人?自己的孩子都吃不饱?再抱回西蒙的孩子,今后的日子怎过?由于学生抓住了课文内容,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去寻求答案,很快就弄清了课文主要内容,并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 关注差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新课程指引下的语文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意识、积极态度、合作方式、探究精神。例如:在教学古诗《春夜喜雨》时,在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意境这一环节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方式:喜欢朗诵的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喜欢音乐的同学,自己给古诗配上合适的音乐后朗读,也可以自己拿乐器伴奏朗读,让他们在音乐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古诗;喜欢画画的同学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古诗的内容画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学生就能在不同的区域中发挥自己的智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也轻松愉快地理解古诗的意境。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让学生增强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六 教给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适当传授一些学习的方法,将能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学生掌握了方法,也就能利用方法更快乐,更有效地去获取知识。方法的教学可以单独地进行,如教学生学生字时,指出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就行了。也可以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教,具体如下:

1.教师通过“帮”,教会学生处理信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分析问题、处理信息的能力还相当有限,教师就应该指导与帮助他们,让他们学会分项整理,再综合挑选自己最喜欢、与自己的课题内容最贴切最有用的材料。

2.教师通过“放”的方法,教会学生自主选题,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实验、找资料、比较、综合等方法后,教师对一些较浅显的问题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选题、自主研究。

3.教师通过“导”的方法,教会学生主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总而言之,学习是学生的学习,老师只能起引领,启发的作用,我们当老师就是想方设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分析,去思考,去寻找答案。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感受学习的快乐,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如何培养孩子爱学习的好习惯 篇9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事实上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

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比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以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习惯。

有些家长,只要求学习,恨不得能让孩子老坐在书桌前看书、做作业,没有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怎样培养这方面的习惯呢?

方法之一: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阅资料。

方法之二: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去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方法之三: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答案。

方法之四: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在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孩子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如何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篇10

观水中心小学姜利浩

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将会促进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能力,为将来学习奠定更加厚实的基础。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我们要训练孩子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于孩子认真计算有进步的时候要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自信心。发现孩子在计算方面存在问题,可联系家长配合老师进行辅导提高,在家每天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一定量的口算、笔算练习,帮助孩子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算的对,算的快,这是进一步学习、研究其它数学知识的必备技能。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起的。

培养学生整体把握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我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题目的运算符号,看清题目的运算级别,应分几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数字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蕴含的信息,然后根据运算顺序及规则进行计算。

在运算过程中我要求学生每计算一步都要认真检查。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我规定学生对所做的题目进行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是验算、心算也可以是估算。平时我让学生除了对规定的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他题目也得通过心算或估算来自觉验算,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计算中的一些低级错误。

再次,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因此,我严格要求学生书写规范,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思想要集中,书写时,数字符号要工整,格式要规范,以数学书上的例题为样子。

在计算过程中,我让学生做到三对照和纵横检查,保证做一步对一步。三对照是防止马虎大意的有效验算方法,具体做法是:

1、从书上抄到作业本上对一遍,检查是否抄对了。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篇11

关键词:自主学习;培养;质疑解疑;学习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尤为重要,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现就我本人这几年在实践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习主体作用与教师的态度密切相关。一般学生都喜欢笑口常开、和蔼可亲、幽默善导、宽容赏识的良师,而心底里拒绝神情严肃、心胸狭隘、苛刻责备、讽刺挖苦的教师,所以教师更新理念,改变角色非常重要。

学生的学习大部分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对象观,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和谐融合的课堂气氛,以民主、平等的态度面向全体学生,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大舞台,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二、让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新课标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语文规律”。我们老师就要有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了解学生个别差异和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

把课堂还给学生,尽最大限度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我们众多老师经常在口头上说要改变教育观念,但是在具体操作中仍保留着落后的教育模式的惯性,总是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认为以前讲得那么多,那么细,那么透,都还有那么一部分学生不懂,要是真放手了,岂不是更糟?这是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心理问题和认识问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并不是老师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有知识。

三、构建良好的好课堂教学模式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善于通过各种手段,找准切入点,通过言语激趣、情景激趣、谜语故事激趣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就要引导他们明确本课或本课时的学习目标。如在教《桥之美》这篇课文时,我运用录像和电脑课件,创设出从不同角度引领人们用另一种眼光去欣赏、品味“桥之美”,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学生对“桥之美”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又用美妙的乐唤起学生对美的体验,品味美的意蕴。学生们积极开动脑筋,在品味文章遣词造句之精,桥之美时,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主动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争论,整堂课气氛活跃。朗读课文更是抑扬顿挫,有声有色,语言积累水到渠成,达到了优化课堂的效果。

实践证明,多种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萌发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自信心与自主意识的驱动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个性、寻求发展、获得成功。

2、学生自读,引导质疑解疑,启迪思维。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贵有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他们来讲充满疑问的情境。创设质疑的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之间制造一种反差,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景的过程。教师应通过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明确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老师在备课时可以从课文本身和学生的理解出发设计好若干问题,但不要急于在学生整体感知教材之前就把问题塞给学生,这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被剥夺了。老师所设计的问题的提出要等到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并有了心得体会之后才提出来,而且最好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但是,何处寻疑?怎样寻疑?对于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时,肯定是有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方法,从扶到放,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质疑,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四、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留下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可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善于“授之以鱼”,引导学生学会“织网”“捕鱼”的方法,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教师能引导学生归纳一些方法,学生可以举一反三去实践运用。比如,遇到一篇新课文,须要求学生先读一读,读不准,查一查字典、辞典。预习中理解不了的问题,可以上网或到图书馆查资料寻求解决,还理解不了,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课上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每一个学习环节中都始终让自己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疑难问题别人是怎样理解的,教师是怎样说的,自己是怎样思考的。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在阅读时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和随笔等等。学生掌握的方法越多、越细,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越强,把课内的学习主动迁移到课外去,并将所学的知识技能用来解决新问题,加以创造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就可由被动地听讲与接受转变为自主探究获取知识,促进自身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为学生创设善思、勤问的良好学习空间,设计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学习。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沈伟.《初中语文课堂教学》[M],吉林:世界图书出版社,2009.

[3] 陈毛美等,《中学语文教材教法》[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 韦志成.语文教学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篇12

所谓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 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但是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重视, 学生由于师源性的心理问题, 学校容易陷入“心理辅导工作做加法, 学科教师做减法的”的窘迫境地。所以我们从德育心理入手提出“每一位教师都是心理工作者, 每一个办公室都是心理咨询室”的理念, 旨在形成学校上下、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人人重视积极“健康自我”的培育。

一、健康课堂文化建设, 发挥学科渗透主渠道作用

课堂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学生在学校的自我感觉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课堂的感觉。宽松愉悦、充满情趣的课堂, 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发挥其聪明才智, 从而使学生发现自我的价值, 提高其童年生活的质量。

结合我校学生实际, 我们提出了健康课堂文化建设的两点要求:一是四个带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把激情带进课堂, 把微笑带进课堂, 把鼓励带进课堂, 把趣味带进课堂。二是四求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体现“求实、求活、求趣、求智”的教学模式,

这“四求”模式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 也是学校教风建设的要求, 其目的在于打造严谨治学的教师队伍,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我们认为,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风影响学风, 教学态度影响学习态度。教师的人格特点、待人处世哲学、文明行为举止等都不同程度地以这样那样的方式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得以呈现, 对学生施加影响。在教师“实活趣智”的教风影响下, 学校教学质量得到根本的保证, 学生文明守纪、好学向上、健康活泼的学风得以发扬。

二、设立重大节日, 维护心理健康

(一) 心理健康节是我校才开设的一个特色节日

在举办的心理健康节中, 已经成为学校发展学生健康自我、营造心育文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今年我校举办的心理健康节, 开展了“感统训练、心育活动课研讨、展我风采、健心行动”等四个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活动, 并将心理健康节和校园文化节、“六一”儿童节等传统节日整合起来,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内涵, 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品位。心理健康节活动由校内向校外延伸, 学生走上街头开展心理漫画书法表演展示、心理咨询师街头现场咨询、邀请家长到校听取专家心理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 营造了全社会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扩大了学校心育办学特色的影响。

(二) 举办读书节, 发挥读书的治疗功能

我校每年下半年举办读书节, 读书不仅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和文学修养, 更能起到陶冶情操、消除浮躁心态, 实现心理治疗的目的。心理专家认为:读书具有心理治疗的功能, 在读书的过程中, 阅读者的经验与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产生交互作用, 促进阅读者的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形成良好的生活适应。日常的读书活动具有发展性和预防性, 在心理咨询师协助下的读书则具有治疗性。我们举办读书节, 兼顾学生心理发展, 面上发动, 学生人人参与读书以及相关活动;点上拓展, 对重点学生推荐必读书目, 在心理咨询师引导下读书, 激发当事人产生新的认知、态度和行为, 试图解决一些心理问题。实践证明, 读书活动对心理困扰、智能不足、阅读困难、低自尊、孤独、畏缩、自我实现、学业成就、同理心、果断行为、态度改变、行为改变、降低恐惧、自我发展等问题有一定疗效。

三、培育典型,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既催人奋进, 又能抵御来自校外不良思想的影响。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典型, 树立身边的榜样, 可以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群体。

一是“四星”评比, 培育学生典型。我校开展了学生“四星”评比活动和“风采少年”评比活动。根据学生自我意识培养的具体目标, 相应地在学生中开展“礼仪之星”、“诚实之星”、“开怀之星”、“智慧之星”的“四星”评比活动, 通过评比, 树立典型。“四星”评比各班每月一次, 对照具体的评比条件, 将评上同学的照片、资料简介张贴于教室外墙壁的专栏中, 达到典型引路、学有榜样的目的, 发挥了榜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二是开展行为规范合格班创建活动, 树立班级榜样。学校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制定了适合我校实际的分阶段逐步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及各阶段的评比细则, 坚持每日检查与每周评比, 督促学生加强对不良习惯的自我监控, 并逐步改善, 使全校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月对班级进行考核, 学期末进行综合评比, 评选出行为规范合格班和先进班级。

四、编写心育读本, 助人自助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 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则是助人自助、育人自育。从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教育的内容来看,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心理学知识、原理和方法, 特别是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的方法, 有利于实现助人自助、自育, 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从而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 冷静自如地面对各项激烈挑战。基于这种认识, 我们组织学校的心理教育骨干教师致力于心育自助读本的编写。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 我们以故事的形式汇编了《听听我的声音》一书, 期盼学生通过阅读, 在故事中感悟、在故事中收获。接着, 我们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上存在的主要困惑, 由学校心理老师为大家答疑解惑, 并将这些材料按低、中、高三个年阶段分别汇编成一套自助读本——《漫步两小》, 给学生提供心理自助。

五、同伴聊天, 心理互助

根据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时期, 处于勤奋与自卑的矛盾之中, 这个时期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老师和同伴。因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影响力量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据此, 我们建立了同伴聊天室, 充分利用同伴群体的资源, 由小咨询员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

一是岗前培训。我们从各个班级选出一批成绩优异、交往能力强, 志愿帮助别人进行心理沟通的同学进行岗前培训。由专门的心理老师给他们进行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内容、技巧、原则等方面的培训, 使他们了解相关知识, 初步具备与同伴心理沟通的知识和能力。最后通过理论和技能考核, 取得小咨询员的上岗证。

二是助人自助。小咨询员队伍形成之后, 评选出室长全权负责同伴聊天室的工作, 心理咨询老师做指导老师。周一至周五每天中午由两名小咨询员在同伴聊天室接待来访同学并做好聊天记录, 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就集体讨论, 再解决不了的转交给心理老师。在这个过程中, 他们不但帮助了别人也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体验和成长, 实现了助人自助的目标。

三是小课题研究。对于同伴聊天过程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 以及校园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小咨询员组成了问题会诊所, 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讨论, 形成小课题、小论文。《网络游戏成瘾研究》、《上课小动作现象研究》、《学生交际能力调查》、《取绰号心理问题调查》等小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他们获得了更多的成长, 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 增强了信心, 培养了创造性智慧, 自我意识得到了更高水平的发展。由学生组成了小咨询员、小研究员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成为校园里最活跃、最热情、最受欢迎的一分子, 成为心理老师的得力助手, 也成为维护同伴心理健康的小卫士。

六、撰写心理日记, 宣泄心理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调节心理情感问题, 学校开展了指导学生写生活日记的活动。学生每周写一篇生活日记, 反映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学校每学期择优汇编成《开心果》日记集。学生通过平时的日记, 反映自己当时的心理状态:或伤心难过或舒畅轻松或困惑无助。这样, 一方面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发泄自己苦闷、烦恼的平台;另一方面通过学生的心理日记,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掌握学生心灵脉搏, 及时实施必要的辅导和干预。心理日记既是学生心灵的轨迹, 又是道德的长跑, 可谓是一举两得。

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篇13

寻甸县金源乡安秧小学潘艳芹

课前预习的确是一种好习惯,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表现。其实上课无非三个大环节要把握住:一课前学生能否认真预习新课,二课上学生是否专心听讲,三课后学生是否会认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但学生课前预习这一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好了,上课学起来很轻松,老师讲解时也不费力。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小小年纪却要学很多知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与社会五门功课都要学,一门都不能落下。要把这五门功课都学好,预习是最关键的一步。

小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不高,因为年龄小,还不懂得读书的重要,而且小学生天性爱玩。那么怎样教会小学低段的学生学会预习新课呢?

首先要让小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小学低段语文预习可以这样来安排:

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要求圈出生字,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给课文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认真读写课文后面田字格里要学习的生字,要把生字变成熟字,课前要试着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实也就是这个道理。语文学科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学科。小学中段语文学科怎么来预习呢?首先,生字、新词肯定要自己完成,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的意思,实在弄不明白的,留到上课听老师讲解分析来消化,要是老师上课没讲到,或是自己没听到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

课后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来学习。其次是理解课文内容,课前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后面提出的重点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有疑问,上课要注意听老师讲课,争取弄明白每一个问题。对于小学低段的学生,老师可以带领学生预习课文,教会学生怎样预习,把重点难点理出来,以问题或纲要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等学生已经学会预习了,老师便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可以请教老师。当然,老师必须耐心地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其继续努力,这样学生有了预习的动力,才会主动预习,养成自主预习的良好习惯。

上一篇:建设局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下一篇:创二甲工作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