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2024-06-28

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精选9篇)

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篇1

——城镇一中暑假告家长书

各位学生家长:

根据上级规定,城镇学校暑假自2011年7月3日(星期日,农历闰6月3日)开始,2011年8月31日(星期三,农历8月3日)结束。

暑假期间学生分散在家,请各位家长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关注学生的安全,关注孩子的成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确保孩子平安、愉快、健康的度过假期。

1.交通安全方面。教育孩子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在公路上靠右行走,不乱穿马路;不在公路上打闹玩耍做游戏,有车来要及早避让;不搭乘超载车辆,不搭乘农用车、三轮车等非载客车辆,不搭乘无牌无证的摩托车。

2.建议您的孩子在放假期间减少不必要的聚会、旅游;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3.饮食方面的安全。家长要教育子女不购买无安全保证的食品;不吃变质的饭菜,不吃不干净的水果;少吃生冷食品,不喝生水;不吃山上的野果,严防食物中毒。

4.要教育监管孩子不去沟塘河坝水库等不明水域洗澡游泳;不私自或擅自结伴到水边玩耍,防止溺水事故发生。

5.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器、煤气等设施,安全使用、规范操作,做好防火灾、防触电、防煤气中毒的教育;教育孩子学会防雷电、防台风等避险常识。

6.教育孩子安全上网、文明上网,坚决不进营业性网吧、游戏厅、舞厅等场所,不看不健康的书籍、杂志等。

7.教育孩子学习自救自护的常识,牢记并学会使用110、119、120等求助电话。重视提高孩子防拐骗、防绑架、防敲诈、防盗窃的意识,教育孩子不经监护人同意不要在外过夜,不去僻静小路,不随便和陌生人交往。

8.为孩子营造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适当购置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籍;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好作息时间,有计划地完成暑期作业,多阅读课外读物,参加体育锻炼。

9.今年是建党九十周年,请家长引导孩子通过网络、电视、阅读报纸等了解新中国和家乡的历史,关心国内外大事;适当安排孩子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懂得关心他人,提高小公民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尊敬的各位家长,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让我们密切配合,加强对子女的安全教育,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学会自我管理,促进孩子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

城镇一中

2011年7月1日《暑假告家长书》请家长阅后签字:__

关注孩子的生命成长 篇2

关键词:走进孩子,关注成长

到现在我从教十六年, 提到教育, 我的脑海里闪现三个名词:成绩、成功、成长。这三个词语表达了三个不同的教育境界。更多的时候, 我们看到的是大多数老师紧紧盯住的是成绩, 成绩好了就是好学生, 老师、家长更关注孩子考上重点中学、高中、名牌大学, 就似乎已经迈入成功。这就忽略了大多孩子的成长, 成长是超越成功的东西, 因为成功了, 我们可以成长, 失败了, 也可以成长, 说不定是更好的成长。

我浅显的认为, 我们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成长, 只有健康的成长, 就不用操心成绩, 更不用操心成功。关于怎样关注孩子的成长, 我从两方面来说说。

一、用心走进孩子, 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 所以必须了解学生, 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特点、学习习惯、成绩变化、情绪波动、家庭状况等。认识到学生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有他们不同于成人的生活。这就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起走进他们年幼生命里那一段至关重要的岁月。

记得我当班主任的时候, 一个非常秀气、灵气的小男孩总是上学迟到, 因为当时年轻, 工作经验不是很多, 我当时严厉的训斥:“你咋回事, 总是迟到。”但我的这个严厉方法虽然有些见效, 但好景不长, 不太管用, 该学生多数还是迟到。这时候有的学生告诉我他家的状况, 父母离异, 都各自成家在外地居住。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 并且爷爷有脑血栓病, 勉强自理。他很懂事, 帮奶奶做完家务之后才上学。知道了这些, 我课上包括平时就多观察他:他非常聪明, 记忆力也比同龄的孩子快。于是有时机我就有意识无意识的和他聊天, 他也很坦诚。谈到家里人员的时候, 他就会不自觉的问一句“你问我哪个妈妈呀?”在他幼稚的眼睛里没有一点怨言。这时我深深的了解了他, 无论从学习还是生活方面, 都作为朋友的似帮助他, 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比如我借些课外书给他, 让他在书的海洋中遨游, 因为他几乎不买课外书;雨天, 我把雨衣给他穿, 感受师爱母爱;他有了困难我让同学一起帮他, 感受集体的温暖。我在给他当六年班主任中, 他生活很乐观, 学习成绩总是第一, 无论作文竞赛, 还是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 他取得了非常棒的成绩。

当然教育对象是参差不齐的, 一个浅显的比喻, 十个手指还不齐呢。所以对学生要细心观察, 珍视差别, 对它们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 首先是关怀备至的、深思熟虑的、小心翼翼的去触及幼小的心灵。”教学中对于孤僻内向的学生要采取开启心扉, 后提高自信的方式进行教育, 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灵。

“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作为教师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同孩子一起成长, 一起发展, 成为孩子的朋友, 就便于对学生的情况作深入的了解, 对孩子心里变化的细致观察, 只有这样, 教师才能接触到孩子真实的情感。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活, 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发展成长。

二、多一评价把尺子, 发现优点

古人说得好“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是人总会犯错, 总会有不足, 何况中差生。教育专家魏书生老师是这样看待中等生、后进生:他们每天上学, 即使把中文听成日文, 却还能坚持在椅子上一坐一天, 这是何等的毅力?他们考试屡考屡败, 这是何等顽强的抗挫能力?他们如此艰难却很少有人理解, 同情, 还受到批评指责。即使这样, 学生吃过饭后, 背上书包, 还能一步步朝着这个自己从来没有成功, 还不断有人讽刺挖苦的教室走来。见了老师, 还憨厚笑笑, 这是何等开阔的胸怀, 他们有了这些经历, 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 没有过不去的坎。我想, 我们老师能理解这一点, 就应多给中等生、后进生一些关怀、希望、鼓励甚至表扬, 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 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中, 平等温和的走进每个学生, 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 促进其进步。

不管是怎样的孩子, 身上一定会有长处的, 发现长处, 并耐心等待, 等待孩子的长处发挥出来之后, 他的自信心, 学习动力就增强了, 能力提高了, 动力和能力就会产生积极的迁移作用, 扬长补短。哲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就是渴望被肯定, 而学生更是如此。”

我教过的一个男孩, 贪玩, 任性, 学习一般。一次的六一儿童节, 我发现他的大鼓打得特别好。我于是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太棒了”他倒不好意思的低了头, 也许是第一次爱表扬呢。活动后, 我问他:“你知道自己能打出这么美妙的鼓声吗?”“不知道”平时那吊儿郎当样, 今天言语却有点羞涩。“老师平时就觉得你歌唱的最好, 这是你的一个特长, 也是一个大优点, 其实你有很多优点呢!”我例举了他爱帮助同学, 爱清洁, 劳动积极等等。“你的记忆也很好, 可是你总觉得自己学习不很好, 那是你不把学习当做一件事认真做过, 是不是这样呢?如果把学习当成打鼓一样, 认真的琢磨, 练习, 我相信你同样很棒。愿意试试吗?”他却出乎我的意料, 点了头。时间一点点推移, 他呢无论言行, 还是学习一天天进步。

关注一切孩子的生命发展 篇3

一、赏识评价,学生学习的“原动力”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于人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使人因为喜好而努力学习,化被动为主动,化高效为低效。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学习的最高效益。那么,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学的方法、师生的关系、教学效果、教学策略、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赏罚情况等。而教学评价语言,正是教师的教学教育理念、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师生关系的最好体现,适当的评价语言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可以更好地树立教师的威信。

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场合,应该使用不同的评价语言,切忌千人一面,再好的“饭菜”,吃了一年也吃厌了,再好的评价语,如果用在每个人的身上,难免会生搬硬套,学生也会感觉厌烦,这样的评价语,就如风吹过耳背,留不下一点痕迹。

如班上的洋洋学习怠惰,成绩差,每次生字听写总是错很多。有一天放学,我把他叫到身边,对他说:“明天课前听写,老师想请你到黑板前听写,你有信心写对吗?”他点头答应了。我又把听写内容告诉了他,让他回家复习。第二天课上,我让他到黑板前听写,他认真地写着每个字,只错了两个字。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洋洋进步真大,生字书写工整,干净,虽然错了两个字,但我们相信,他下次一定会写对的。”只见洋洋的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严肃神情。

对于学习基础差,缺乏关爱的学生,教师的鼓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我们不是说了吗,“为了一切孩子”。成绩差的孩子,也是一切孩子之中的一员,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 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二、幽默评价,学生学习的“润滑剂”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幽默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幽默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老师笑着看学生,学生就会笑着看老师。”

幽默、风趣、创新的评价语言是课堂交往的润滑剂。同样,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也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富于幽默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更容易缓和师生间的紧张气氛,也更能使学生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处理矛盾,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于老师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时,请一个学生朗读。这个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声情并茂:“……没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学生读完,于老师扫视一遍教室,一本正经地说:“小建同学最投入,他在边看边听的过程中,使劲咽了两次口水。”

学生们先是一愣,很快回过味来,全都咯咯地笑了起来。

“课文中描写的事物,肯定在他的脑海里变成了一幅幅鲜明生动的画面。我断定,他仿佛看到了那红得几乎发黑的杨梅,仿佛看到了作者大吃又酸又甜的杨梅果的情景,仿佛看到了杨梅果正摇摇摆摆地朝他走来,于是才不由自主地流出了‘哈拉子……”学生笑得更响了。待学生笑过,于老师郑重其事地说:“如果读文章能像小建这样,在脑子里‘过电影,把文字还原成画面,那就不仅证明你读进去了,而且证明你读懂了。老实说,我刚才都差点淌口水了,只不过没让大家发现罢了。”学生再一次笑了。

于老师生动的评价,如一缕阳光,洒入本来应该是严肃认真的课堂,使学生在欢乐的笑声中体味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使无声的文字成了生动有趣的画面,如此课堂,不是充满了幽默和生机吗?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能够对学生产生示范的作用,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试问谁会不喜欢妙趣横生的老师,趣味盎然的课堂呢?而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的学生,又是多么幸运啊!

捷克著名的教育教夸美纽斯说:“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而我还要加上一句:假如他们是幽默的,是充满机智的,不用呆板的话语去使学生厌倦他们,而用丰富的表情与音调去融化他们,一切都是从学生的发展出发的,那么,就更加容易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学生就宁愿在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三、多元评价,学生个性张扬的“基石”

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一种有极大个体性、差异性和丰富性的心理行为。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不要人云亦云,赞赏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适时地把他们的新想法、新创意、新探索引向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之中,努力去呵护他们,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我问:“诸葛亮向鲁肃‘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大多数学生认为:诸葛亮能准确地把握鲁肃的真诚,并大胆地向鲁肃借船,没有聪明才智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所以借船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但也有个别学生认为:“预见大雾、预见曹操不敢出战,这确实高明,但借船不算,因为都知道鲁肃诚实,不打小报告,向他借船这不算什么神机妙算。”学生们还因此激烈地争论起来,一时难分高下,最终把焦点落在了教师的评价上。我没有将学生引入到事先设定的框框中,而是巧妙地做了这样的评价:“‘借船能不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同学们各有各的理解,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正常的。因此,大家讲的都有道理,特别是后面学生的发言能与众不同,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真了不起。”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尊、自信的个性品质,使学生爱思考、敢思考、会思考,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在课堂评价中尊重学生的独特表现,就是在尊重学生生命发展的独特性,就会主动去欣赏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更不会用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这样才会真正去聆听每个学生的心声,了解每个学生的长处与不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发展,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

四、鼓励评价,学生发展的“助推器”

实践证明,鼓励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里可与老师、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众多优秀教师在课堂上总是自始至终地进行鼓励性的评价。如:“相信自己,你们会读好。”“你真行!”“再努力一下就成功了。”“我怎么没想到,你体会得太精彩了。”“你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快说出自己的想法。”“很佩服你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好的问题,会读,会思考,进步真大。”“大家在认真读书,渴望知识的热情深深地感染了我。”据说,优秀教师有一个共同的法宝,那就是鼓励学生的方法多,有的多至近百种,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及时得到恰当的鼓励。因为鼓励能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得到迸发,并使火花熊熊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课堂充满生机。同时,为了让每一位学生不仅体验到成功的愉悦,还能充分认识到自身水平与更高水平的差异,形成“自我求成,自我发展”的新需要。

“一切为了孩子,关注一切孩子的生命发展”。是的,只有把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致力于培养孩子成长的目标,只有把我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贯穿在我们一切的教育行为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才能真正达到教育是为了一切孩子的目的。

(作者单位:长春市东光学校)

关注孩子成长的亲子日记家长 篇4

新的一天又来啦。今天早晨起床之后,他又忘记了我给她从上个星期开始的新方案,就是要自己主动安排自己的时间。早上起床后没有第一时间洗漱,然后吃饭。而是起床后,什么事情也不做就是跟弟弟在那儿玩起来了。看见他之后,我并没有冲他发脾气, 而是告诉她:“晴晴,我们还是跟之前一样,你什么时间准备好,告诉我,让我去送你上学,然后我才去送你。”她知道我话的意思后,开紧张的关注了下时间,然后去做她本来就该做完却没有做的事情去了。洗脸刷牙完毕后又主动坐在吃饭的位置上,开始吃饭。可吃饭时间,偶尔又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情。真是让人头疼啊!真心希望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成长,呵护生命 篇5

新教育实验认为,新生命教育是新教育实验视野下的生命教育。新生命教育是以提学生身心素养为核心,让儿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生活为宗旨的教育。生命教育,简单说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美丽的生命》的课程目标是:让孩子们发现、体会生命的美,学会珍爱生命,使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通过亲身的体验,获得对各种生命的科学认识。

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生命教育,第一个层次就是“珍惜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还珍惜别人的生命,不仅珍惜人的生命,还要珍稀动物植物的生命。”所以,调整后的课程就以第一层次为目标,先了解自己,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了解别人,珍惜别人的生命;然后通过种植管理植物及喂养小鸽子和其他小动物,学会珍惜动物植物的生命。从而以感恩的心回馈父母回馈自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述我的《美丽的生命》课程中新生命教育的体现。

一、了解自己,健康成长

1、我又长大了,测身高体重

每个学期,我会带着孩子们测量两次身高体重,学期初一次,学期末一次。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本子,用来记录在课程活动中的收获,我要求他们在本子的最后一页画一个表格,用来记录每次测量的身高体重,并写上日期,看看自己在几个月中成长高了多少,这可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孩子们从来没有过的体验。

当孩子们记下第一次测得的数据时,一脸的庄重,好像接受了一件非常神圣的任务。今天乃至以后所记下的两个数字,承载了对自己的一份责任,未来的自己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学生期待着。

三个月后,期待已久的第二次测量开始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自己长高了多少,长胖了没有。你听——“我又长高了 2厘米!” “我也长高了!”“我长胖了1千克!”“我也长胖了!”“我怎么还瘦了呢?” 有几个一点也没有长高,有三个同学的体重比以前减少了。他们满脸的疑惑,还有一点点不开心。但只要是比第一次有所增长,我就表示祝贺,祝贺他又长大了!这一次,厉来灵是这些同学里面长得最快的一个,她长高了7厘米,体重由25.5千克长到36千克,好多同学都围着她,羡慕得不得了,她也高兴地合不拢嘴。

接下来给他们分析了数据。首先,孩子们身体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三个月内长高1厘米以上是正常的,体重增加也是正常的,并不是长胖了。

那么,为什么有的同学长得快,有的长得慢呢?除去遗传的因素和个体的差异之外,还会有哪些因素影响了生长呢?为什么有人不如别人长得快,为什么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

我们用了一节课的时间来讨论这个话题,孩子们七嘴八舌:从家庭的配餐结构到个人的饮食习惯,从自己的挑食到妈妈的唠叨,从喜不喜欢吃菜到爱不爱吃零食,从爱睡懒觉到喜不喜欢运动„„孩子们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原因——

“老师,我平时就爱吃肉,一点菜也不愿意吃,哪顿饭没有肉都不行。” “我不爱吃妈妈做的饭,妈妈就给我零钱让我买自己喜欢的零食吃。” “我最不喜欢上体育课。”

“我天天在楼下打球,回家后就饿了,吃一大些。” “我从来不出去活动,写完作业就躺在床上看书。” „„ „„

问题找到了,怎样解决呢?我们总结出了加强体育锻炼和注意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使我们健壮成长的普遍规律。于是,我给他们讲食物的营养,讲合理的饮食结构,讲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帮他们制定了属于自己的营养计划。

再以后,每一次测量,孩子们都能试着自己分析,及时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方案。可喜的是,有部分孩子还督促家长学习做营养套餐,他们上体育课做课间操也认真多了。

2、人体大机器

人体是一台复杂的大机器,每个器官都是这台机器的零件,它们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工作,不管哪一个零件出现了问题,都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个环节我们主要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分布与构成,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模拟各部分器官功能的活动,体验这些零件在人体这台机器中是怎样协调工作的。对于中年级的学生,这将是一个有趣而神秘的主题。身体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个暗箱,学生能够感受到,但不能直接观察。我们就用多种直观的方法来体验、发现身体各器官在工作中的协调,从而更好地感受到人体大机器的精密与和谐之美。

该主题是以欣赏歌曲《健康歌》开始的,让学生随着音乐一起运动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在这个舞蹈动作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学生很自然地会说到胳膊、腿、腰等部位,也有几个说出来骨骼、肌肉,甚至血液、心脏。老师都予以肯定,然后以各种体验活动进入主题。如:(1)摸一摸

摸摸自己的胳膊,看都能摸到什么,感觉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骨头硬、关节能活动的、肌肉是软的)也就是说在刚才的舞蹈当中,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然后再让学生摸一摸头部、躯干部、上肢、下肢的主要骨骼和肌肉,看谁分得清、找得多。当学生得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一个人身上的肌肉却多达600多块时,都惊讶地张大了嘴巴。(2)看一看

出示骨骼模型,在我们人的身体里有206块骨头,当这些骨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就组成了骨骼。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骨骼还有什么特点? 此时,孩子们的发现可谓五花八门:“骨骼是一节一节的。”“骨骼有的地方是空的。”“那些围成一圈圈的叫肋骨。”„„我们也是用这种方法认识关节的。(3)做一做

在研究骨骼作用的时候,我出示两根同样的橡皮泥,把这两根橡皮泥立起来,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看到了什么现象?(一根立起来,一根倒下去)这是怎么回事呢?猜想立着的橡皮泥里有什么支撑着。打开它,发现立起来的橡皮泥里面有一根吸管支撑着,在这里,橡皮泥相当于肌肉,吸管就是骨骼了,由此得出骨骼有支撑作用的结论。用豆腐脑模拟大脑,在上面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器皿相当于头盖骨,让学生在玻璃器皿上拍一拍,豆腐脑完好无损,假若拿掉玻璃器皿会怎样呢?由此让学生体会骨骼的保护作用。(4)试一试

对于骨骼、关节、肌肉的作用,更多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的方法获得的,如:肘关节不动,摸一摸自己的耳朵,膝关节不动,从教室后面走到前面,从而体验到关节的灵活性;在研究肌肉牵动骨做运动时,让学生做伸臂曲臂的运动,观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变化等。让学生做一个动作,说说参与这个动作的骨骼、关节和肌肉有哪些,它们是怎样协调完成这些动作的。学生通过做各种活动亲自体会,慢慢领悟到各器官的神奇功能,这样获得的知识是最有说服力的。(5)拼一拼

了解了人体的主要骨骼和肌肉,知道了它们分布在什么部位,我打印了人体骨骼、肌肉的图片,裁剪成不同的部分,分发给孩子们,比一比谁拼得又快又准,然后在相应的位置标出各部分的名称。在拼图的过程,对人体的主要骨骼肌肉又加深了印象。

3、我要健康成长

本环节是人体主题的总结和后续。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认为怎样使自己长得又高又壮,使自己的骨骼肌肉更加有力量,关节更灵活,使自己健康地长大呢?

小调查:你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吗?你喜欢什么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和不经常锻炼身体的人有什么区别吗?

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 篇6

张志宏

(兰州市第二中学,甘肃

兰州

730000)[关键词]

语文教学

学生

生命成长

关注学生精神生命的成长是造福子孙后代的百年大计,学生生命的成长首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得以关注,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这是一项无比崇高的壮举。

一、语文教学本真的内涵是引导学生领悟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建立 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是关注人的生命。具有现代观念的语文,就是能以积淀着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可歌可泣的生命精华,来哺育和滋润人的生命的语文。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对生命意识的感性体悟和对生命价值的理性思索,树立一种对生命敬畏,无限热爱和珍惜意识的教学过程。

近几年,见诸报端的校园自杀和伤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成为中学生生命最主要的杀手。为什么年轻的生命如此脆弱?为什么中学生视别人的生命如同草芥?作为教师,面对发生在这些如花少年身上的惨剧,我们怎能坐视不管,又怎能不陷入深思呢?从生命的角度看,这正是生命意识淡薄的表现,他们不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极易轻易处置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他们或把它作为逃避挫折的应对方式,或把它作为报复别人的手段,解决问题的办法,造成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除了社会的功利主义泛滥,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的漠视和推崇等因素外,我们的学校教育也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而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重知识灌输轻人文培养,重“素质”轻生命教育,没有切实承担起理应成为自觉承担的“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神圣职责。语文教学必须复兴、回归和高扬人文关怀,语文教学的本真归根结蒂还要回到“关注人的生命”这一点上。

二、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建构学生的生命意识。

关注人的生命,关键是学生个体在生命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对生命的认识和观点。为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语文教学需要紧扣文本教材,深挖文本的生命意识,将“生命”视作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比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就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很好教材。课前为了能引起正处于青春年少的学生对这篇文章足够的重视,那天的5分钟讲话,我特意征得班里有位孩子的同意后,让她做了一次特殊的“课前讲话”。在她饱含热泪的倾诉中,孩子们得知不久前的一场车祸,夺走了这位品学兼优的同学母亲的生命,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这场灾难并没有摧垮这位女孩,反而使她更加明白了生命可贵,母爱的伟大……此时孩子们都低下了头,一片肃静的教室里,只听得我走上讲台的脚步声,我默默地站在讲台上,低下头来表达了一份哀思,当再次抬头时,无数双晶莹澄澈的眼睛注视着我,我知道自己该说点什么了。“生命并非一路坦途,酸甜苦辣构成了我们的生活,生活的复杂性带给我们的有幸福,但更有哀痛。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苦难,我们该怎么办呢?刚才这位同学作了一定的诠释。今天,我们即将接触的另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青年,在他20岁人生韶华时,忽然残了双腿,面对这场飞来横祸,他的精神几至崩溃。但他最终还是打败了自己的敌人,用心灵和行为启迪了人们,他是谁呢?”“史铁生!”„„此时去学习这篇文章,效果不言自明。课后出现了过去少见的情形,在他们主动要求写的读后感中,我看到了不少让我感动的字眼:“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在命运将他摔入人生的低谷时,他为自己点了一盏“灯”。这是一盏名为“写作”的灯。他是从生生不息自然中,获得感悟,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之后,才在轮椅里给自己点了这盏灯,才摆脱了生与死的纠缠,从而从残疾自伤的阴影中走出来,‘决定活下去’”。“双腿残疾的史铁生从自杀的阴影中走出来,母亲去世后,他要和自己的妹妹‘好好活下去’,活得最苦却最坚韧的母亲用自己默默的行为,毫不张扬的爱,告诉儿女应该怎样活。‘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最好的悼念和报答,也是对孝顺最准确的诠释。” 还有孩子在读后感中写道:“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踬,我们都应该想想史铁生,他是生死达观的智者。”在孩子们真诚的文章中,洋溢着浓浓的生命气息,几乎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能聆听到他们的生命旋律在叮当作响。此刻他们已感受到生命是脆弱的,需要用心呵护;生命是可贵可爱的,需要加倍珍视,爱惜。正是因为生命的脆弱和神圣,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因此而善待生命。正因为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生命因素,语文教学对生命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是责无旁贷的。

三、彰显语文教学的人文魅力,引导学生洞悉生命的美学意义。当代中学生受成人世界的熏染,把追逐金钱财富和名誉地位,追求刺激和享受作为人生的幸福,这样只会离幸福越来越远。这样把生命手段生命本位本末倒置的做法,就会使人陷入深深的精神迷惘和生命危机之中。长期下去,就会怀疑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甚至轻视或放弃生命。语文教学就是要纠正这样错误的生命态度。要让学生感知到生命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是人的生命创造了一切艺术和文明。

有了生命的意识,就会严肃地思考人生。生命是一个整体,生命的成长常常要面对挫折、苦难、甚至死亡;人生的偶然与意外,个人的渺小与无助,也不可回避。但人类并没有因此而拒绝生,相反还为了生存得更好而艰苦卓绝地不懈努力,奋争。高中教材中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当死亡降临到司马迁头上时,他选择了生,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真谏烈臣;但司马迁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仅如此。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份完成千古使命,他立志要作孔子第二,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史书。于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光照千秋的《史记》流传于世。在生死面前,司马迁选择了受刑忍辱,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表明自己人生价值的宣言。在信中他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干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勇者不必死节,怯夫幕义,何处不勉焉”。贯穿《史记》全书的就是司马迁这种生死观和价值观,同时这也是他唯一的向着摧残他的一切敌人进行示威和复仇的手段。

读过司马迁这封声泪俱下的书信,生命的美学意义也就尽显其中了。生命脆弱、短暂、不堪一击,但生命又顽强不屈,擎得了天,也撼得了地。学习后让学生们明白:饱尝艰难忧患的人获得了永生,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享尽富贵安乐的人却只能速死,他们的名字早已随尸骨腐朽。进而让学生懂得:让有限的生命发挥无限的价值,使自己活得更为光彩有力,全在我们自己的掌握中。《报任安书》读后感言

磨难是一笔财富。司马迁若不经历磨难,也就不会有光照千秋的《史记》流传于世。(仕途顺,则思为封建统治者服务,少了批判性和进步性)纵观历史,大凡能创作出名篇佳作,流传千古之人皆如此。屈原若未遭放逐,便不会创作出《离骚》这样的瑰丽诗章;王勃若未见弃,便不会创作出《腾王阁序》这样的鸿篇佳作;李白若早被重用,便不会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样蔑视权贵的豪放词句;杜甫若不经历坎坷,穷困潦倒,便不会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心怀苍生的思想。一个典型的反面事例是:“江郎才尽”。官越做越大,生活越来越安逸舒适,终至文思枯竭,才断能尽。有道是:“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也可这样理解:饱尝艰难忧患的人获得了永生,他们的名字永远铭刻在世人心中;享尽富贵安乐的人却只能速死,他们的名字早已随尸骨腐朽。古人云:“苦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百世耕。”此言得之。

司马迁表明自己受极辱而不自杀的原因的句子,从而了解司马迁曲折丰富的思想感情,了解他的忍辱负重的生命历程。

推进绿色教育,关注生命成长 篇7

一、绿意中陶冶,园林中蕴润

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是学生的特定的“心理场”,都在影响他们的心态。因此,学校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使环境绿化与园景文化、设施文化等融为一体,使整个校园成为一处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园林式”的景观天地。

校园内“三风一训”、名言警句、墙壁文化随处可见;学校德育长廊嵌于绿荫之中,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学校东南面的绿韵种植实践基地,分为休闲区、蔬菜区、农作物区等,由学生自主管理,快乐采摘;设有塑胶篮球场、书法教室、美术教室;为每个班配备图书角,建立“绿韵心灵”图书漂流站。学校努力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亮化”,每寸土地都发挥着育人育心的作用。

二、理论中研究,探索中前进

教师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和基础。我们致力于培养一支心理健康、师德高尚、善于协作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2]学校成立了绿色心育责任小组,以班主任老师为领导、心理辅导老师为骨干、其他教师为辅的心育辅导组,为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专题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举办专家、领导讲座,提高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认识;举行绿色心理讲座,向教师们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调节的方法,提高教师的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水平,帮助他们了解并把握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教师心理成长工作坊”活动中,教师主动了解他人、与人沟通,体验领导、配合、服从,悦纳自己、欣赏他人。目前,学校有一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四名三级心理咨询师负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校根据师生心理健康现状,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小组,申报了山东省教育学会教育科研课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优化》、中央教科所《生命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学校选购了全套生命教育读本,以此为蓝本,理论、实践结合,有目的地对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心理方面的疏导和热爱生命的教育,让绿色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重视理论研讨和实践结合,组内成员先后多人次参加区、市优质课展示,个人获得了成长和提升,给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带来了实效。

三、心育中突破,活动中润泽

1.课程辅导,排忧解难

学校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组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首先对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力量的各班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培训,确定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之后再由各班班主任独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此举切实提高了实际教学效率,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校在编排课程时安排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并将之纳入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检查。

班主任老师充分发挥了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辅导功能,针对本班学生存在的心理方面的共性问题,给予及时到位的集体辅导。通过做心理作业,学生逐渐向心理老师敞开心扉,如实诉说自己的心理体验,寻求老师的理解与帮助,从而使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自觉进行心理调节。

为了提高学校各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执教和渗透水平,每年五月份,学校都会开展“寻找最美丽的心灵”心理健康优质课观摩活动,不断探索和完善心理教育工作的方法,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规范性、有序性、系统性、生动性显著提高。

2.心理咨询,指点迷津

学校开设“绿色心语”咨询室,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每周一、周四中午12:00—13:00对全校学生开放,在实际工作中遵循“求助、助人、自助”的发展性咨询工作原则,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而温馨的宣泄场所。增设“星星知我心”信箱,学生可以通过信箱和老师交流,利用广播站的“星星回音壁”解答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时传递心理健康知识。邀请部分同学到“绿色心语”小屋单独交流,认真耐心地进行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最后为有严重问题或者情况特殊的学生建立特殊学生心理疏导档案———《让阳光写在脸上》,完善特殊学生跟踪机制,采用沙盘疗法,间隔一或两周进行跟踪心理辅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通过了解、引导等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3.创新活动,全程护航

从校情实际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组织开展校级、班级和自发的心理健康活动。通过“呵护每一片绿”心理教育讲座、“架起心灵的彩虹桥”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心理健康知识的电子小报、学生精彩的演讲、“心理趣味运动会”、心理健康小游戏等活动,真正打开全校师生的心扉,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组织开展以“绿润童年”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定期开展“绿色心灵,健康相随”讲座、“宽容别人,快乐自己”快乐宽容周系列心灵抚慰活动,开创了适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色模式———心理情景剧表演,通过类似话剧的表演形式,传播心理健康的理念,激发同学们对生活的体验,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为保证每个孩子科学处理好分离情结,顺利度过学期末的分别时刻,轻松快乐地迈入寒暑假,学校还特别为每位学生、每个班级设计了学期末的特别心理辅导课———校本《告别》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两大环节:第一环节是让过去的过去,第二环节是让未来的到来。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就要到来,带着憧憬走进假期,浑身自然充满向上的力量。学校出台“绿色少年”评比细则,把绿色少年的评比标准细化成“八星”,包括诚信礼仪星、健康合作星、勤奋好学星、环保守纪星等等。每学期评选两次,期末积累5星以上将获得“班级绿色少年”称号,积累7星以上将获得“校级绿色少年”称号。同时,学校还提倡老师用短信、喜报、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各方面发展情况,促进孩子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接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四、家庭中延伸,促进中发展

众所周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植根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如不能及时引导,就会成为隐患。而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实施是不够的,因此,环山路小学联合学生家长,齐心做好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坚持向家长提出合理建议,指导家长正确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3]

为了有效地形成家校合力,学校根据家长需求,实行自选菜单授课,即家长委员会提前征求家长们关于授课内容、范围的需求,汇总成“家庭教育菜单”。家长可根据自身情况,有选择地到学校听课。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家长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发放相关材料,落实对家长进行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同时,创办家长报、建立家校联系卡,增加宣传力度,向家长讲授与孩子身心发展有关的知识,使家长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定期帮助“特殊家庭”学生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引导家长端正对孩子的期望,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多为孩子们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在家庭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学校建议家长为孩子建立心理档案,记录孩子的心理成长轨迹;一旦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就及时和老师取得联系,共同给予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几年来,学校将“绿色心育”渗透到学校发展的方方面面,引导师生注重心理健康,树立科学的自然观、人生观和发展观,共同创造纯净、自然、积极、健康的绿色成长空间。“绿色心育”就像春天的芳草在环山路小学校园内不断生长、蔓延,逐渐植入广大师生的心灵深处。学校相信,选择了绿色,就是选择了未来、选择了希望;学校期盼,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心灵的微笑;学校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绿色心育将不断调整、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郭亭.浅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硅谷,2009(22).

[2]高成军.文化相融,心灵相通——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作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5).

关注单亲孩子的成长 篇8

我开始每天关注她,并俯下身子站在她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努力使她改变。对她的关心不需要太多言语,重要的是行动上的关心与体贴。記得那天天气炎热,她满头大汗,我发现后拿纸巾轻轻为她擦拭。虽然只是小小的一个举动,当她看见我为她这么做时,她那大眼睛发出了一丝闪烁的光芒。她最爱吃的是鱼香茄条这道菜,每次午餐配送的时候我都把自己饭盒里的这道菜直接夹给她,她总是用充满感激的眼神看着我。我成了她的知心姐姐,慢慢了解了她的内心世界,帮助她认识了自我,让她学会学习,学会责任,学会改变。

我想单亲的孩子,有的坚强得有些过了头,有些可能会放在心里不会说出来,所以要去感受他们所感受的,体会他们所体会的,相信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还要密切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并要设身处地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明白自身的价值,让孩子回到正确的人生轨迹上,谱写他们的人生篇章。

提高责任意识关注孩子成长 篇9

在现有教育体制和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可谓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同时也让每一位教师感到教师这行业越来越来不好干了。特别是对在校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让孩子在一个宽松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下茁壮成长,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走上一条正规之路。

现在的教育确实越来越难干了,这不仅是很多人的感叹,更是每个教师的体会。既要把学生教好,又不能逾越法规戒律,而我们所面临的群体则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活力,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同时也是一个从个体生活走向集体生活的巨大变化期。如何引导他们适应新的生活是每个教师所面对的。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在12岁之前就基本定型了,人的性格或说人格将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所以,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既然我们从事的事业如此伟大,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积极的面对现有状况,培养孩子高尚情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是我们的重大责任。早期针对孩子的个性给与健康的心理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社会实际,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落到实处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成功的教育首先源于成功的家庭教育,而现在多数家庭则多是采取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只要学习好听话就是好孩子,而对孩子平常喜欢什么,想什么就很少过问。一旦出了问题就把责任推给学校,社会。对孩子的管教不当,关心不够,沟通少是父母的通病,或简单粗暴,或溺爱过分娇生惯养,造成对孩子进入集体生活后产生种种心理障碍,不能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更缺乏对孩子责任、义务的教育,爱心的教育。有的父母怕孩子吃亏,对孩子进行“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不检点,把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带入家庭,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教坏了自己的孩子。还有些家长以钱为本,以不择手段挣大钱为荣,给孩子穿名牌用名牌,等发现孩子的问题时以为时过晚。由于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加平时缺少正确的关爱,容易给孩子养成是非不清,自私冷酷的毛病,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走上歧路。建议孩子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多表扬少批评,不要压抑否定孩子的情感来换取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的认同,如果孩子的童心受到压抑就会造成他们情感的缺失,也就无法体谅他人的情绪。批评教育要适当,要善于引导。因为很多经验都是从失败中获得的,让他们在失败中找到教训,学习成长。还要学会和孩子多沟通少施压,多给孩子一些主动权,也许他们会更快的融入,适应自己的生活。父母不见得懂得孩子这一代,如果太多的施压,可能会造成他们日后责任心的缺失。他们会找不到自己的乐趣,失去自信。应该说只有改变自己的家长才能更好的改变你的孩子。

教育和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而优则仕”可能是人们对读书一事终极认识。因此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就特别高也导致了为分数论的功利主义盛行。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品行和他们如何

处世,关爱他人理智的把握自己行为等人格教育。特别是小学教育更好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人生开端,关注起点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杜绝一切不良思想和行为在学校泛滥。为了应对各种检查,学校怕出问题,影响学校的声誉,做表面文章多,对问题只堵不疏,暴露出学校一些学校管理的缺失。学校应加大对学生是非教育的力度,让学生对自己有所认识,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让他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教师素质和责任心意识也有待于加强。因为老师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每一位教师都应以你的善良,真诚去影响你的学生,用你的敬业和无私赢得学生信任。作为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的变化要多关心少训斥。如对课堂注意力难集中,厌学,成绩下降等问题及时发现苗头及时解决。只有平时多掌握学生动态才能更好的找到解决学生问题的钥匙。教师责任重大,应该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而不仅仅是上课。所以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质量有大的提高。

时下社会教育的缺失,也是影响孩子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影视剧,网络游戏,卡通漫画也在时刻影响着孩子的品行,毫不夸张的说上网已经逼近地球上所有的孩子。由于孩子缺乏甄别能力,很多孩子应经陷入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再者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现实中黑网吧等屡禁不止,导致孩子心目中的价值标杆扭曲,误以强者为荣,金钱为自己人生坐标。有些暴力视频,淫秽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被部分孩子所津津乐道。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法规

中都禁止未成年人接触暴力,色情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行规定基本处于放任状态。网路监管的缺失应有所改变,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应对影视,电子游戏,书报,杂志分类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精神产品。净化社会风气,净化文化市场,净化孩子们的视听,切忌让孩子们接触一些不良文化,为他们营造一个人宽松,愉快,健康的生长环境。

在这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好孩子,不仅是家庭,学校一方所能完成的,任何一方都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需要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几天,就应最大限度的挖掘多数孩子的闪光点,让心存好奇的孩子学会用稚嫩的小脑袋去考虑问题,思考问题。所以要求每一个关心孩子的人,对孩子的问题深思熟虑。

培养孩子是父母一生积极面对并尽力解决的最棘手的问题。满足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书香之基。满足他的好奇可能会持续一生。让孩子不仅想了解某些事情,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万事万物。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经得起失败的打击,让他们在失败中站起来。让孩子多留心生活的经验,这样就要求家长多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孩子在场是要满怀激情的描述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少谈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尽管孩子只是听但一定受益匪浅,这可能就是潜移默化吧!

家长教师要惯于深度思维方式,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或许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示其理念的机会,开启他们创造思维。更不要限制孩子的

梦想。如果孩子一开始就有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按照自身的意愿生活,他们就一定达到成功的彼岸。言传身教的力量:儿童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对其父母和老师及自己最信任的人的行为形成对公共事业的态度和看法。教师家长对自己事业的热情,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最终选择。或许也能鼓舞那些问题孩子重拾信心重建生活。希望所有的人都要以无私的仁爱之心,热忱而耐心的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上一篇:如何写活动方案及参考下一篇:旅游管理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