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2024-09-07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精选8篇)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1

14.基于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 15.PLC控制的升降横移式自动化立体车库 16.PLC控制的花样喷泉 17.PLC控制的抢答器设计

18.基于PLC的机械手控制系统设计 19.自诊断水塔水位自动控制 20.电子计算器设计 21.邮件分捡控制

22.PLC控制自动门的设计 23.PLC控制锅炉输煤系统 24.PLC控制变频调速电梯设计 25.自动送料装车系统PLC控制设计 26.基于PLC的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设计 27.多种液体混合加热PLC控制系统设计 28.成型机全自动控制

29.PLC控制的自动罐装机系统设计 30.步进电机控制 31.全自动皮带运输机设计

32.基于PLC的矿井通风机控制系统设计 33.基于PLC的矿井排水系统设计 34.基于PLC的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 35.工业污水处理的PLC控制 36.彩灯广告屏的PLC控制 37.组合车床的PLC控制系统设计 38.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2

1.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基础较差、前续课程特别是电路应用、程序设计等知识没有学好, 再加上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不大、参与度不高, 上课不够认真, 课外很少花时间巩固, 致使课程很难获得较好的效果。

2.学生认为课程内容抽象, 又不知道学了该课程有多少用处, 加上程序设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课程学习难度较大。教师讲授和编程练习的教学方法较枯燥, 课程实践学时数偏少, 教师辅导不足等, 也是造成该课程教学效果欠佳的因素。

由于课程定位与实际岗位要求之间、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 教与学之间没有完全匹配, 结果往往是班级有不少学生学完该课程后, 只知道一些基本概念, 根本不会使用PLC。

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针对上述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的PLC教学经历, 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目标定位偏离岗位工作要求

根据行业企业的调研分析, PLC应用岗位需要三个方面的技术人才:PLC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人员 (占极少数) , PLC控制系统的装配调试人员和PLC控制系统的技术服务人员 (占极大多数) 。显然, 如果将课程目标定位在PLC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培养上, 则与实际工作岗位的人才需求相偏离。

2. 课程教学要求超出多数学生实际水平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将课程教学要求规定为PLC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控制程序设计, 然而硬件电路设计需要一定的工程背景或设计经验, PLC控制程序设计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而高职学生的强项是形象思维能力, 而非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过多强调和重视培养学生的PLC程序设计能力, 不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反而导致学生该课程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

3. 教学内容重点不够突出

教学内容侧重于硬件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寻址方式、每条指令使用、编程方法及编程举例等, 内容多而杂, 重点不够突出。然而, 对于PLC应用项目涉及的电气控制柜设计。 (包括器件布置图和接线图设计) , 安装与调试技巧, 技术文档的编写等工作任务介绍较少, 导致多数学生学完课程后仍没有熟悉PLC控制系统的完整要素及开发过程。

4. 教学方法枯燥, 师生互动不足

以教师讲授和学生编程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缺乏真实的控制对象, 比较枯燥, 类似于“黑板上开机器”, 缺乏现场感和真实感, 再加上师生互动不足, 不利于高职学生掌握PLC应用能力。

5. 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不利于PLC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程评价是课程教学实施的指挥棒, 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向作用。目前的考核往往以了解、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为依据来评价, 与职业能力之间的相关度较低, 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偏离学习目标。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1. 根据岗位工作要求, 准确定位课程目标

根据PLC应用主要面向开发设计岗位、装配调试岗位和技术服务岗位, 结合PLC程序设计师或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要求, 课程目标定位为: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调试能力, 程序设计与编制能力;PLC控制系统整体运行与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技术维护与维修能力。

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 能根据控制功能及扩展要求, 正确选择PLC机型, 完成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2) 能够分拣器件, 正确选用低压电器与传感器, 按照工艺要求, 进行器件装配。 (3) 能进行控制柜的设计, 完成装配图、接线图与接线表的绘制。 (4) 能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与系统调试工作。 (5) 能使用常用工具、仪表进行PLC控制系统质量的检验, 并交付客户。 (6) 能根据工艺流程及劳动组织特点, 制定生产工作计划, 编制装接工艺卡。 (7) 能根据工作任务需要使用各种信息媒体收集资料, 包括阅读英文PLC使用手册。 (8) 能根据工作任务的目标要求, 制定工作计划, 有步骤地开展工作。 (9) 能从所给的参考资料中筛选出工作任务所需的核心资料。 (10)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能力, 训练学生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规范、工艺文件和安全操作规程, 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事业心。

2.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要求, 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

在进行PLC应用项目教学之前, 先进行预备知识的教学——开篇导学, 然后以当地四种典型产品为载体, 精选与组织教学内容, 见表1。

3. 改革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的教学项目和不同的工作任务,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技术融入传统教学。PLC应用技术特点之一是逻辑性、抽象性强, 将开篇导学、控制方案分析、电路设计、程序设计方法等教学内容, 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 能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 加深印象、增强理解;对教学重点或者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 用板书进行详细讲解, 加深学生的理解, 再配合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可使原本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起来, 提高教学效果。

(2) 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工程项目的特点, 将相关教学内容融入到4个工程应用项目中, 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解决来展开, 突出知识的应用性。教学项目实施时, 以2位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单位, 组员之间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工作任务。为了便于教学实施, 通常将每一个教学项目划分为控制分析、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程序设计、联机调试、文档编写等子项目, 并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由学生独立完成, 包括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及项目完成后的评价,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 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认证激励法。课程教学内容融入《PLC程序设计师》职业资格考核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考核即能通过《PLC程序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考核, 课程学完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PLC程序设计师》或高级维修电工的职业资格考核, 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 每年举办一次校内PLC竞赛或者组织参加省市PLC应用技能大赛。竞赛课题大多来自身边的生产、生活, 让同学们认识到所学的知识确实有用, 能解决实际问题。

(4) 现场教学法。分别在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实施现场教学。教学项目2、教学项目3、教学项目4一般安排在校内基地进行教学, 教师在控制柜接线工艺、控制系统联机调试等实操方面进行演示, 边分析、边演示、边动手, 学生在观察老师演示之后结合自身的工作任务进行操作, 使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加深, 在动手过程中积累经验, 不断升华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项目5一般在校内外基地交叉进行教学, 先在校内基地进行仿真操作, 然后到校外基地顶岗参与电除尘振打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亲身体验PLC应用产品的生产过程, 积累工程项目的实战经验。

(5) 自主学习法。由于PLC应用涉及的知识面较宽、逻辑性较强, 仅靠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是很难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为此, 将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动画视频、工程应用案例等内容制成学生便于自学的材料放在课程网站上, 让学生通过在线网站进行自主学习, 以补充和巩固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6) 经验分享法。在每个项目完成后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制作PPT进行项目总结汇报, 回顾项目实施以来的工作得失和体会, 并回答师生的提问, 最后由老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师生共享劳动成果。平时注重引导学生开展组内、组间的交流和商讨,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对所做工作的总结与评价, 进一步加深对所做项目的理解, 提高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课程改革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依据, 以培养PLC应用能力为目标, 根据不同学生的智能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培养, 将课程教学要求分别定位在PLC控制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装配调试能力、技术服务能力之一。并根据教学项目的不同,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同时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实行个人评价、小组评价、老师评价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案, 极大地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三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 改革后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技术文档编写能力等素养均得到了显著提高。教学改革也促进了教师不断钻研专业知识, 探索改革教学的新思路, 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成福.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2]刘健, 丁国香.高职《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4) .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3

一、重要任务

为进一步深化高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适应社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设计开发,已经成为高职教育探索和实践的重要任务。

本文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根据企业调研确定职业岗位,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融合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应知、应会)的标准要求,将实际的“工作”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高职PLC课程内容的结构进行了设计开发。在实训室模拟真实的工作过程进行教学组织实施,实现教学和企业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课程开发的背景

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我院物流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物流工程技术”两个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本课程由继电接触器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两大部分组成。传统教学中,该课程教学内容仅仅是进行验证性实验,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学生学起来往往不得法,普遍感到费时费力,难以掌握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教师授课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现代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的应用。这些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的效果,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程设计内容开发

根据工业现场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的需要,本课程以小型PLC应用技术为重点,课程内容围绕设计制作工业现场典型的小型PLC控制系统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展开。课程强调工艺标准和规范,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创业品质、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PLC课程学习领域确定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与行业企业结合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我们通过对湖南先步科技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等现代化企业中电气控制、仪表控制等工作领域的调研,提炼电气、仪表等岗位对PLC知识和技能的需求情况,经课程专家的引领、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研讨与归纳,并结合我院二个专业教学领域的培养目标,确定了PLC控制技术这一行动领域,并转化成学习领域。如图1所示。

2、PLC课程学习情境的设计

在课程设计的思路上,围绕PLC小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及维护运行等工作过程,考虑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设计了7个学习情景,通过学生个体与模拟真实的车间环境互动,达到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逐渐实现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课程教学情境设计完全体现了PLC课程的教学特色:一是工学结合特色,完全采用工程实例,项目载体即是现场工程项目,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第二是开放性教学特色,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的环境,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第三是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PLC应用技能不仅是我院维修电工考证的一个子项目,还是企业维修电工技师考证的必备技能,我们也已将湖南省机电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维修电工职业技能考核标准纳入到PLC的教学情境及项目中。

3、相关教学资源的开发

课程内容应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重构、序化,体现教、学、做理论实践一体化。我们相继开发了PLC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学习情境描述、引导文、授课说明、考核标准、等教学资源。同时还提供了国家标准与规范、PLC资料、低压电器资料、传感器与仪表资料、工程技术文件样本等相关标准、手册与资料,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

课程考核方法:按照岗位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设计课程评价体系进行课程考核。分为教师考核与学生考核两部分组成。学生自评占40%,教师评价占6096。考核内容及方法(见图2)。

4、PLC课程教学组织设计

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来进行教学组织(见图3)。

基于工作过程的完整的教学行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里真实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流程,围绕1个或多个完整的真实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作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程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实践、探究性学习,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它综合了当前传统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案例教学的特点,旨在把学生的学习训练有效融入工程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真实的项目展开。

5、教学手段与方法设计

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课程内容及教师的教学特点,灵活运用项目教学法、演示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a、模拟真实的实践教学环境,紧贴生产实际,提高课程岗位实习的适应能力;

b、采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展示产品装配工艺过程,规范工艺操作要领,提高对装配工艺缺陷原因的分析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PLC课程设计与开发,对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和教学观念运用做了有益的尝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开发方法是目前高职教育先进的课程设计方法之一,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探索。职业教育者要积极思考与探讨,进行课程改革与内涵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识课程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 篇4

一、判断题:

1、学习支持服务是开放教育的鲜明特色之一。(对)

2、开放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

3、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证书遗失可以补发。(错)

4、开放教育学生可以自主选课,按照一定规则获取学历证书或非学历证书。(错)

5、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一般由教学点安排并聘请教师进行辅导。(对)

6、开放教育学生必须进行课程注册,才能参加课程学习和考试。(对)

7、目前开放教育免修课程可按原课程成绩及学分记载。(错)

8、开放教育教学中,教学点具体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对)

9、凡是少数民族学生均可申请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英语科目免考。(错)

10、自愿退学的学生可重新报名参加开放教育学习。(对)

11、学生每学期所学课程均须到教学点办理课程注册手续。(对)

12、开放教育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对)

13、广播电视大学是我国从事远程教育的典型代表,是我国远程教育的骨干力量。(对)

14、开放教育毕业证书属于国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对)

15、教育部全国网络教育公共课统一考试科目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免考。(对)

二、配伍题:

1、一般认为,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代:(1C2A3B

[1]第一代[A]广播电视教育

[2]第二代[B]现代远程教育

[3]第三代[C]函授教育

2、开放教育的主要特征是:(1B2C3A

[1]学生既可以注册学习专业,也可以注册学习课程[A]教育对象开放

[2]既有国家提供的卫星电视播出资源,也有远程教学平台提供的动态资源,还有传统的文字教材等

[B]学习过程开放

[3]面向全社会各类成员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对入学者的年龄 职业 地区等方面基本没有限制

[C]学习资源开放

3、“天地人网”指的是:(1B2C3A

[1]天网[A]全国电大系统

[2]地网[B]卫星电视网络

[3]人网[C]计算机校园网

4、下列开放教育的学习资源对应的类型是:(1B2C3A

[1]DVD(Digital Video Disc)光盘[A]文字教材

[2]IP(Internet Protocol)课件[B]录像教材

[3]学习指导书[C]网上资源

5、下列开放教育学习资源的类型对应的是:(1B2A3C

[1]文字教材[A] 通过流媒体技术呈现在计算机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2]IP课件[B]是开放教育学习中最基本 最主要的学习资源

[3]CAI课件[C]是用计算机开发的教学辅助软件,使用时需要通过一台计算机来完成6、开放教育的教职工主要为学生提供哪些服务?(1A2C3B

[1]教师[A]主要为学生提供导学和助学服务,包括 面授辅导 网上辅导 电话答疑 作业批改等

[2]管理人员[B]主要承担天网与地网的技术维护 教学媒体的开发等

[3]技术人员[C]主要负责招生注册 学籍管理 考试组织与安排 教学安排等

7、下列开放教育的课程指的是:(1C2B3A

[1]必修课[A]是注册开放教育本科(专科起点)专业学习的学生中,部分不具备相同专业专科学历学生的必修课

[2]选修课[B]是供学生拓展知识 开阔视野自主选择的课程

[3]补修课[C]是按照各专业知识结构的需要所设置的学生必须学习的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

8、下列重要事件对应的时间是:(1B2C3A

[1]邓小平批准创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A]2007年

[2]教育部批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实施开放教育试点[B]1978年

[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通过教育部总结性评估[C]1999年

9、下列软件指的是:(1B2C3A

[1]WinRAR[A]网页浏览器

[2]MSN[B]压缩解压缩软件

[3]Internet Explorer[C]即时通讯工具

10、学生如果有以下情况,应申请:(1C2A3B

[1]想从甲省换到乙省学习[A]留考

[2]两门课程考试时间冲突[B]免修免考

[3]学了跟现在所学层次相似的课程且成绩合格[C]转学

三、单选题:

1、截至2009年,分布在全国电大系统的县级电大教学点的数量是(C)。

[A] 1000多个

[B] 2000多个

[C] 3000多个

2、学术性支持服务主要是指由教学人员提供的(C)。

[A] 与选课注册相关的服务

[B]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服务

[C] 与学习课程相关的服务

3、开放教育学生学籍的有效期是(C)。

[A] 4年[B] 6年[C] 8年

4、下列有关开放教育考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开卷考试允许互相讨论

[B]闭卷考试不允许带任何学习资料进入考场

[C]参加考试时必须要携带身份证 学生证 准考证

5、综合实践是各专业学生的必修环节,一般安排在(A)。

[A]最后一个学期集中进行

[B]第一个学期集中进行

[C]第三个学期集中进行

四、多选题:

1、广播电视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ABD)。

[A]学籍管理

[B]考务管理

[C]形考测试管理

[D]教学计划管理

2、开放教育的文字教材一般包括(BCD)。

[A]教学大纲

[B]学习指导书

[C]参考资料

[D]主教材

2、开放教育学生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

[A]学生的基本信息

[B]学期和课程注册情况

[C]考试注册与考试成绩记录

[D]学习过程中的奖惩情况

3、开放教育学生的学籍异动主要包括(AC)。

[A]转学

[B]转班

[C]转专业

[D]转课程

4、开放教育专科的入学条件是(ABD)。

[A]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毕业

[B]技工学校毕业

[C]初中以下毕业

[D]中等专业学校毕业

5、开放教育综合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CD)。

[A]课程实习[B]课程实验 [C]社会调查 [D]毕业作业

6、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有(ABCD)。

[A]电话答疑 [B]网上答疑[C]学习小组 [D]语音信箱

7、开放教育学生参加期末考试要求携带的证件有(ABD)。

[A]学生证[B]身份证 [C]工作证 [D]考试通知单

8、开放教育学生毕业资料审核的主要内容有(ABCD)。

[A]是否在学籍有效期内

[B]是否达到最低毕业学分数

[C]是否符合最短学习年限规定

[D]网络统考科目是否通过(本科学生)

9、省级电大制定相应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ABD)。

[A]选用或编制限选课程和自开课程

[B]指导和检查基层电大的教学过程

[C]制定必修课程

[D]组织考试和阅卷

10、下列哪些毕业生可以报读开放教育本科专业(AD)。

[A]普通高等专科毕业生

[B]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毕业生

[C]党校高等专科毕业生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5

(三)一、名词解释

1、沟通: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符号或其他表达形式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行为及过程。

2、非语言沟通:指的是除语言沟通以外的各种人际沟通方式,它包括形体语言、副语言、空间利用以及沟通环境等。

3、倾听:就是用耳听,用眼观察,5、横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构中横线进行的沟通就是横向沟通,包括同一层次上的管理者进行的跨部门沟通和不同部门间不同层次上的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斜向沟通。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接收者的障碍(B、表达模糊)。

10、下列哪项不属于网络沟通的优势

(C、安全性差)。

1、下列选项中,哪个不属于信息发送者的障碍(C、知觉偏差)。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1.2~3.5米属于(A、社交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商务信函属于(A、书面)沟通形用嘴提问,用脑思考,用心灵感受。换句话说,倾听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的搜寻行为。

4、冲突:一般来说,冲突可以描述为个体或组织在实际目标或所关心的事物中察觉,或经历挫折的过程。

5、跨文化沟通:是指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

1、面谈:是为了达到预定的目的而有组织、有计划开展的交换信息的活动。

2、网络沟通:指企业通过基于信息技术(IT)的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企业与外部相关关系的沟通。

3、团队沟通:“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内部法伤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

4、会议:是群体或组织中相互交流意见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常见的群体活动。

5、潜在冲突:是旨在企业和个人关系所处特定环境里潜伏者但尚未凸显出来的冲突。

1、管理沟通:是围绕组织运作而进行的信息、知识与情报的传递与交流过程,是实现管理目的的媒介,也是企业有效运作的润滑剂。

2、口头沟通:管理者的口头表达,系指管理人员在经营实践中,为了实现管理目标而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表情达意以实现管理目标的活动和过程。

3、书面沟通:是指以书面或电子作为载体,运用文字、图式进行的信息传递。

4、纵向沟通:组织中沿着组织结构直线等级进行的沟通就是纵向沟通,包括下行沟通和上行沟通。

2、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0.5属于(C、亲密距离)。

3、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纵向沟通的障碍(C、猜疑、威胁和恐惧)。

4、组织结构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A、直线职能型组织)。

5、下面哪种沟通不属于非语言沟通(D、打电话)。

6、人在一天里精力最旺盛的阶段是(B、7:30~10:30)。

7、下列哪种方式不利于会议沟通形成成效(C、会上分发会议文件)。

8、沟通是管理中的黏合剂,可以理解为(A、沟通可以将个体与团体捆绑在一起)。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持)。

10、对于情绪性冲突,应采取何种冲突解决取向(A、回避式)。

1、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信息发送者的障碍(D、心理障碍)。

2、冲突过程大致可分为(B、五个)个基本阶段。

3、(C、追根寻源者)类倾听者常急于获得正确的信息,他们表现出强烈的专注,这样往往会使信息传播者感到发窘甚至恐慌。

4、(A、肯定性信函)信函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好消息,便于读者正确理解,消除负面影响。

5、(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是冲突的“行动阶段”。

6、在沟通距离的划定中0.5—1.2m之间属于(B、私人距离)。

7、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属于横向沟通的障碍(D、不善倾听)。

9、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常采取(C、头脑风暴法)。

式。

5、下面哪种沟通属于语言沟通(D、打电话)。

6、颁奖词属于(C、口头沟通)。

7、(D、公开冲突)冲突阶段被称为是冲突的“行动阶段”。

8、交流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的会议,常采取(C C、头脑风暴法)。

9、商务场合行握手礼时,右手握对方的同时左手握对方肩膀,表示(A、支持)。

10、以(A、合作)姿态来处理冲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信息发送者的障碍包括(ABCD)。A、目的不明B、表达模糊C、选择失误D、形式不当

2、根据沟通所采用的媒介,管理沟通可以分为(AD)。A、书面沟通B、正式沟通C、非正式沟通D、口头沟通

3、团队决策的模式有(ABCD)。A、议会讨论法B、冥想法C、头脑风暴法D、德尔非法

4、下列选项中,哪些是跨文化沟通的障碍(ABCD)。A、语言和非语言B、信仰与行为C、文化的多样性D、价值观

5、个人对待人际冲突的态度有(ABCD)。A、回避B、对抗C、妥协D、迎合及合作

1、工作冲突的处理方法包括(ABCD).A、否认或隐瞒B、压制或缓解 C、妥协 D、合作

2、有效的会议的策略应注意(ABD).A、不搞形式主义B、明确会议的目的和目标 D、控制好会议

3、下列选项中,哪些是网络沟通的优势(ABD)。A、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B、使工作便利化D、跨平台,容易集成

4、下列选项中,属于横向沟通的障碍有(ABC)。A、部门“本位主义”B、性格冲突 C、猜疑、威胁和恐惧

5、个人对待人际冲突的态度有(ABCD)。A、回避B、对抗C、妥协D、迎合及合作

1、下列选项中,属于倾听的类型的是(ABC)。A、全神贯注的倾听B、专心的倾听C、随意的倾听

2、常见的反馈类型包括(ABCD)。A、评价B、分析C、提问D、复述

3、即兴发言包括(ABCD)。A、颁奖辞B、欢迎辞C、祝酒辞D、口头报告

4、下列选项中,属于横向沟通的障碍(×)

5、在倾听过程中,有效反馈可以起到激励和调节作用。(√)

6、主体部分是长篇演说的核心所在,它一般要占整个演讲的80%的时间。(√)

7、商务信函为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方式。(×)

8、回避这种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没有自信心且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

9、意见箱是最常见的保障上行沟通的途径之一.(√)信任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其次,反馈必须适度。因为不适当的反馈会让对方反感到窘迫,甚至产生反感。

2、何谓“团队沟通”?成功团队的特征有哪些? 答:“团队”,是指按照一定的饿目的,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雇员组成的工作小组。这种工作小组内部发生的所有形式的沟通,即为“团队沟通”。成功团队的特征:(1)团队内的所有成员对团队目标都很明确,并能全身心地投入;对团队有(ABC)。A、部门“本位主义”B、性格冲突C、猜疑、威胁和恐惧

5、跨文化沟通的障碍主要来自于(ABCD)。A、语言和非语言的障碍B、信仰与行为方式的不同C、文化的多样性 D、价值观比较

四、判断题

1、组织结构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矩阵型组织。(×)

2、非语言沟通在沟通活动中有时比语言沟通起的作用更大。(√)

3、非语言信息有时可以替代语言信息。(√)

4、在决策前目标冲突越大,决策后认识冲突就越小。(×)

5、当两人之间地位差距拉大时,那他们之间的沟通距离反而会更近.(×)

6、下行沟通利于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完整性。(√)

7、商务信函为组织内部信息传递的方式。(×)

8、引荐发言的目的是要激发听众去听发言人讲话,而不是去听引荐者讲话。(√)

9、回避这种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没有自信心且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

10、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常采取“议会讨论法”。(×)

1、组织结构中最传统也是最常见的形式是矩阵型组织。(×)

2、非语言信息有时可以替代语言信息。(√)

3、调整沟通风格的基本原则是:需要改变的不是他人,而是你自己.(√)

4、当两人之间地位差距拉大时,那他们之间的沟通距离反而会更近。

10、会议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议决策人。(×)

1、用耳听就是倾听。(×)

2、非语言沟通在沟通活动中有时比语言沟通起的作用更大。(√)

3、明确演讲的目的和自己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是成功演讲的第一步。(√)

4、在决策前目标冲突越大,决策后认识冲突就越小。(×)

5、感知冲突阶段被称为是冲突的“行动阶段”。(×)

6、下行沟通利于保证信息的传递和完整性。(√)

7、一个会议成功与否取决于会议主持人、与会者以及会议秘书的共同努力。(√)

8、引荐发言的目的是要激发听众去听发言人讲话,而不是去听引荐者讲话。(√)

9、团队的规模越大,规范可能越简单。(×)

10、会议的目的在于集思广益,常采取“议会讨论法”。(×)

五、简答题

1、为什么有效倾听强调反馈的重要性?

答: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只是“倾听”而毫无反馈,对于信息提供者来讲,就好比是“对牛弹琴”。有效反馈是有效倾听的体现,管理者通过倾听获得大量信息,并及时作出有效反馈,这对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具有重要作用。

在倾听过程中,有效反馈可以起到激励和调节作用。当然,要使反馈有效,首先,沟通双方应建立起相互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2)成员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亦即相互沟通畅达,即使有反对意见也能畅所欲言,没有人担心打击报复。(3)问题产生时,所有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并能贡献全部才智。

(4)决策时所有成员都能参与,不同意见受到欢迎;一旦实现一致,所有成员都能全力支持。

(5)团队的人员构成具有灵活性,可根据需要而增减。(6)只有当团队的劳动成为社会劳动时才有价值,因此,团队极其重视客户并注重未来。

3、使会议有成效的策略是什么? 答:(1)不搞形式主义:只有在需要多方协商或有较多信息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迅速传达的情况下才召开会议;(2)明确会议的目的和目标:用书面的形式将会议的目的与目标记录下来;(3)提前分发会议备忘录:在会议召开之前,应以备忘录的形式提前通知与会者,以便使他们有充分的准备时间;(4)选择合适的与会者:主要邀请那些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人参加会议;(5)分发会议简报:在会议结束的24小时之内将会议简报分发下去。

4、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认识这些问题?

答:网络沟通存在的问题:(1)沟通信息呈超负荷态。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个人、个人与个人间进行流转。信息流速加快的必然结果之一,就是对于组织中的个体所接收到的信息数量远远超过其所能吸收、处理的能力。(2)口头沟通受到极大的限制。沟通不仅是表达事实,也可以传递情感和意见。因此,口头沟通作为能完成这连个沟通目的的最佳介质,在组织沟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网络时代使得工作与工作场所的分离成为可能,在推崇工作自由派取得全面胜利的同时,组织沟通却遭受了最严重的打击。而且,令没有自信心且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人们运用这一方式来远离冲突,置之不理不同意见者或中立态度。

对抗的特点: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有自信心但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它是人际冲突中的“赢—输”处理模式。策略之三:对不同个体进行分析。在决定书面沟通前,有必要根据以往与读者的交流经历对其进行个体分析,以便增强针对性,实现有效沟通。

2、冲突处理态度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

人遗憾的是,弥补因口头沟通不足带来的工作情绪不高的窘境的手段和途径还未得到充分的开掘。(3)纵向沟通弱化,横向沟通扩张。在网络环境中的横向沟通由于减少了官僚体制的阻碍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流畅。同时,也增加了发现意外的可能性,使得我们在不经意中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

1、沟通的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沟通中得障碍:(1)信息发送者的障碍:目的不明、表达模糊、选择失误、形式不当;(2)信息接收者的障碍:过度加工、知觉偏差、心理障碍。

克服沟通障碍的策略:

1、使用恰当的沟通节奏;

2、考虑接收者的观点和立场;

3、充分利用反馈机制;

4、以行动强化语言;

5、避免一味说教。

2、商务信函主要有哪几种类型?试比较他们各自的沟通目的。

答:商务信函主要包括肯定性信函、说明性信函、负面性信函和劝说性信函四种。

肯定性信函的主要目的在于向读者提供好消息,便于读者正确理解,消除负面影响,即你同意做某事、答应某个要求,如发送货物、提供服务、支付款项、出席会议等。

说明性信函的主要目的是向读者说明情况,便于读者了解有关信息。负面性信函的主要目的在于告知读者坏消息,让读者阅读、理解并接受该消息,同时保持公司或撰写者已有的良好形象和信誉。

劝说性信函的主要目的在于让读者采取一定的行动,提供读者采取行动所需的足够的信息,消除所有阻碍行动的反对意见。

3、处理人际冲突的态度有哪些?各自有哪些特点?

答:处理人际关系大致有五种不同的态度,即:回避、对抗、妥协、迎合以及合作。

回避的特点: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采用这一策略的人往往只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不顾别人的利益。

妥协的特点:这一冲突处理策略属于基本合作和自信行为,它涉及谈判和让步。较之合作态度,妥协态度不追求双方的最佳满意程度,而是取得各方适中的、部分的满足。

迎合的特点: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合作的但不自信的行为。迎合表明一种无私的行为,它是对别人愿望的一种服从,是一种与别人长期合作的策略。

合作的特点:以合作的姿态来处理冲突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冲突处理方式。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很具有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的行为。

4、网络沟通的优势有哪些?如何制定有效的网络沟通策略? 答:网络沟通的优势:(1)大大降低了沟通成本;(2)使原先一对一的单调的语言沟通立体直观化;(3)极大缩小了信息存贮空间;(4)使工作便利化;(5)安全性好;(6)跨平台,容易集成。

网络沟通的策略:(1)交流面对面,管理最有效;(2)信息传递前,深思又熟虑;(3)注重影响面,圈内与圈外;(4)技术新趋势,冷静多思考;(5)控制通讯费,事半又功倍。

1、书面沟通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如何克服?

答:书面沟通的心理障碍有:

1、语气障碍;

2、写作障碍;

3、不同个体障碍有效书面沟通的策略:策略之一:语气的正确运用。语气可以揭示撰写者对待读者的态度,它对书面沟通的有效性起到制约的作用。正确的语气不仅有助于读者正确理解,而且有利于展示撰写者及其组织的良好形象,保持良好信誉,从而建立与读者的良好关系。策略之二:克服书面沟通的心理障碍。要克服写作的心理障碍,撰写者必须注意以下问题:积极参与公司的活动;掌握各种写作技巧;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就写作问题多与他人交流。

答:个人对待人际冲突大致有五种不同的态度,即:回避、对抗、妥协、迎合以及合作。

特点:(1)回避: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没有自信心且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2)对抗: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有自信心但缺乏合作精神的行为。(3)妥协:这一冲突处理策略属于基本合作和自信行为,它涉及谈判和让步。(4)迎合: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合作的但不自信的行为。(5)合作:这一冲突处理态度属于很具有合作精神和自信心的行为。

3、横向沟通中存在哪些障碍?如何提高横向沟通的效果? 答:横向沟通中存在的障碍:(1)部门“本位主义”和员工短视倾向;(2)“一叶障目”,对公司组织结构的偏见;(3)性格冲突;(4)猜疑、威胁和恐惧。

横向沟通的策略:(1)树立“内部顾客”的理念;(2)倾听而不是叙述;(3)换位思考;(4)选择准确的沟通形式;(5)设立沟通官员,制造直线权力压力。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6

案例分析题

1、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一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了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2、以下是一位教师执教《在大熊猫的故乡》的教学片段:

师:作为有志于大熊猫保护的我们,能不能为“大熊猫栖息地申遗”做一些我们能做的事情呢?比如设计申遗主题词或策划一个保护大熊猫的宣传广告。

屏幕出示:用一两句话来表达申遗美好愿望或设计一则保护大熊猫的公益广告。

师:有困难吗?老师举个例子。比如,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申请主题就是“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再比如,中央电视台保护水资源的公益广告是这样的:“如果人类再不节约用水,那么,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自己的眼泪。”这项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现在开始。(几分钟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

生:我写了三条:第一条:保护大熊猫,别让大熊猫成为灭绝动物。第二条,保护大自然,让大熊猫快乐地生活。第三条是,别让“活化石”成为博物馆的标本。

师:哇,太棒了,一下子就来了个高产作家!(笑)

生: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熊猫走了,没有再回的时候。

师:哈哈,当代朱自清!(笑,掌声)

生:保护大熊猫,为中国添一份荣耀!

师:掷地有声!(掌声)

生:等到大熊猫灭绝的时候,你的记忆里是否还有它的模样?

师:诗一般的语言。

生:茂密箭竹,绵绵白云,清清泉水,可爱熊猫„„

师:一幅画!一首诗!当代小诗人。

生:老师,我还有一条。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成功成为新的遗憾。

师:成功?这个怎么说?我帮你改一下好吗?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

生:地球已经有很多遗憾,别让大熊猫的离去成为新的遗憾。(掌声)

生:老师,我这个是一幅画,大熊猫妈妈对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吃早餐!”(笑,掌声)

师:哈哈,真好!老师忽然觉得这是个绝妙的广告创意。广告画面是:大熊猫妈妈对着小溪对面竹林里的孩子说:亲爱的,过来喝早茶!(笑)然后响起背景音乐:(教师用新近流行的网络歌曲《两只蝴蝶》的旋律唱道)亲爱的,你慢慢来,穿过竹林来喝小溪水„„(全场笑声,掌声,气氛热烈)

试从课堂教学评价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这一理论在这一课堂评价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老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就要对每个学生抱以积极、热切的希望,并乐于从多角度来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这正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观。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怀,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得以充分张扬,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聪明人,体现出评价是为了孩子发展的理念。但也有个别处引导得不够巧妙。

答二:从《在大熊猫的故乡》谈教学评价:

此课例的教学评价充分的体现了教师是教学内容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内容过程的合作者。教师也时刻在运用自己的评价激励、唤醒、鼓舞着学生的学习、进步。

这位教师已闲熟地掌握了点石成金、由表及里等各种教学评价并融汇贯通。教师从语势上、表达方法上等多角度给予评价引领。如:“哈哈,当代朱自清!”看 随意的评价、赞美。实则是在用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声望来激励孩子的进步,指导学习运用名人、名家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这样的评价产生了强大的榜样示范效果,这远比“你说得真好,写得真好”评价的准,更有指向性。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

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

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

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

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4、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

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

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置过高)

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

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

生:贴在题目旁边。

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

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

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5、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一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师生间单一的信息交互形式,而设计二是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方式,后者较前者无疑是一种进步。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全员参与,个个兴趣盎然,通过说、改、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交往,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采用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学生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语文中的合作学习作为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平台,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

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

7、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

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

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

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

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

生:“丛”去掉横就是“从”。

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答一:《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低段的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但案例中的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与偏旁见面。她把偏旁称为“偏旁娃娃”,把认识偏旁称为“与大家交朋友”,把找到字中的偏旁称为“捉迷藏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都迎合了儿童的心理,使学生对偏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他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记忆生字,效果颇佳。教学中,教师不但语言亲切活泼,而且采用了儿童最喜欢的识字教学形式——游戏(捉迷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兴奋不已,识字自然就欲罢不能了。游戏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答二:在这个识字教学片段中,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1、营造了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一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里难以持久。教师在出示偏旁的时候,把偏旁叫做“偏旁娃娃”,认偏旁说成是“偏旁娃娃想与大家交朋友。”在生字里找偏旁说成是“偏旁娃娃与小朋友做捉迷藏的游戏。”虽然只是说法不同,但却迎合了儿童心理,使之产生浓厚的兴趣。

2、发现汉字构造的趣味性。我国的文字分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类型,有些甚至可观形推意。在让学生记生字是,学生自己利用学过的方法记生字,出现了好多记字的方法,有联系生活的方法,有组词的方法,有造句的方法,有熟字加一加的方法,有熟字减一减的方法等,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从而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答三:该识字教学案例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身心规律和识字教学的规律,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1、营造轻松愉悦的识字氛围,教给识字方法。

【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2、发现汉字构造规律的趣味性。【学生对偏旁“冫”“彳”“扌”“刂”推意】

3、采取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排”字的教学)

4、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活动中识字。(树:编字谜)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7

一、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团队构建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 教师个人局限性的日益暴露。一直以来, 教师大都单打独斗, 集讲授课程、编写教案、组织教材等工作于一身, 在这种情况下, 个人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而随着教学内容的日益综合化, 一个人不可能精通各方面的专业知识, 哪怕是一门课程也很难说对每一个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而教师队伍相对年轻, 缺少具有企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教师之间缺乏沟通, 不能及时的反馈教学信息, 有好的教学方法没有平台去沟通和交流, 这样教师只能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 时间长了无法进步。总之,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不仅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差, 教师一直苦于提高教学水平, 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因此。教师作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实施者, 只有将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通盘考虑, 才能真正与组织共同进步, 与学生共同进步, 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研的内涵。针对教师现状组建一个教学平台——教学团队, 实现教师之间在教育教学上的沟通和交流势在必行。

二、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学改革

在构建了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团队之后, 教学团队对电气与PLC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具体如下:

1. 优化课程教学标准, 体现课程设计的“两化”原则

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调查, 经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职业行动领域分析、工程任务课程化及教学任务工程化课程开发等环节, 最终确定了《电气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的课程标准体系, 明确了课程的改革方向和方法。将电气与PLC课程提炼成7个工程任务,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岗位能力等各项素质。

2. 建设电气与PLC精品课程

团队整体规划, 突出课程重点, 分步实施课程, 全面推进电气与PLC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进以“两化原则”、“五会标准”、“四三原则”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突出实践能力, 使学生学会开发项目、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等。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与奋斗, 2009年7月, 《电气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被评为黑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

3. 重视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

在教学资源建设和网络教学上, 电气控制与PLC精品课程网站中, 除了提供全套的教学资料, 还为学生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项目技术文件样本, 以及非常丰富的工控产品技术资料作为学生的参考资料, 并开通了网上互动栏目, 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 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 在教学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4. 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 反哺教学

教学团队在锐意教学改革的同时, 也在不断开展产学研结合的工作探索, 先后主持或参与省教育厅科技处、省教育厅高教处、黑龙江省职教学会课题6项, 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 产生专利4项, 帮助企业完成技术开发和技术革新多项。彻底实现了教学团队将教学教研成果、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优质资源, 渗透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等环节, 实现了科研向教学的多方位转化, 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三、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团队的发展方向

电气与PLC课程教学团队针对师资组成复杂, 初中级职称占大多数等特点, 为改善青年教师的知识结构, 轮派教师出去培训和下厂实习锻炼, 拓展教师的视野, 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在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中,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团队采取了多种有效的措施。

1. 培养青年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团队认真研究和探讨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为了他们尽快的成长, 制订了相应的培养计划, 并在教学工作中实施。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 选派的资深教学经验、高学术水平、教学效果好的具有副教授职称的教师作为导师, 签订双向责任书。教师团队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 请资深教师作报告, 传授教育教学经验, 引导青年教师走上正确的教育之路, 保证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延续性。

2. 建设“双师”型团队, 培育团队精神

教学团队中既有具有较深学术造诣和教学成果的教学名师, 也有长期致力于教学科研一线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既有立志于本专业发展的不断进取的青年教师, 也有在企业一线工作多年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中年教师, 整个教学团队年龄结构较好, 年富力强、锐意进取, 有较强的教学、实践指导和知识更新的能力, 教学团队中具有双师素质教师5人, 占整个教学团队的55.6%, 具有鲜明的应用型教育教学团队特色。教学团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及教学经验交流研究教法和学法, 实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 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选出教学团队领导组长, 强化组长的责任, 对建设团队、团队发展的全面负责。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机制, 改变以往每个教师独立承担课程, 各自为政, 教学方法单一等特点, 支持教师走出传统教学模式, 重新定义教学的意义和价值, 关注教师的实践积累和实践反思, 进一步提高团队成员的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团队还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参加团队建设情况交流汇报会, 对团队建设的情况进行诊断, 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结束语

《电气与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的教学团队构建完成后, 将教学改革的方法应用到平时的教学中去, 通过学生的反馈、学生平时表现和成绩考核等方面来判断教学成效。电气与PLC教学团队的构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可以应用于其他同类院校学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吕改玲.我国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 2008.

[2]徐肖邢, 袁荣鑫.应用性本科院校基础化学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13.1.

[3]徐平利.工学互动组合.重构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学团队的新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 2007.2.

plc课程设计参考答案 篇8

摘要:PLC的教学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遵循“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开发路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真正掌握PLC的应用。

关键词:PLC技能培养;工作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42-03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冶金、能源、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传统的PLC教学中,大都以教师为主体,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严密性,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工作过程教学法的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且总是在讲完课之后再专门安排实验,人为地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无法独立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把PLC的内容融合到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了对PLC应用的理解,自然地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强记理论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此的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工作过程的选择

一个好的工作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恰当的工作过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工作过程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解决,这样就会对课程产生不重视的态度,而工作过程过于复杂,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择适当的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工作过程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工作过程必须精练。选择的工作过程数量不能多。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工作过程。第二,工作过程必须典型。工作过程要能代表对象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工作过程。第三,工作过程必须有系统性。在PLC教学中运用的所有工作过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工作过程整体排列结构的合理化能发挥工作过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本文以三菱FX2N系列为机型进行介绍,以自动运料小车的工作过程为例,学生掌握后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尽管PLC的内部结构与微机相似,但其接口、编程语言不一致,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需要根据PLC本身的特点、性能进行系统设计。设计一个经济、实用、可靠、先进的控制系统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

第二步,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PLC的I/O点数;

第三步,确定PLC的型号;

第四步,分配PLC的I/O点,设计I/O电气接口连接图;

第五步,进行程序设计;

第六步,将设计好的程序用计算机输入,进行编辑和检查;

第七步,对程序进行调试;

第八步,保存已完成的程序。

四、PLC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例

按照PLC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工作过程的要求展开教学。

自动运料小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控制要求如下:

(1)小车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正转时小车前进,反转后退。初始时,小车停于左端,左限位开关SQ2压合。

(2)按下开始按钮,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小车前进至右端,压合右限位开关SQ1,小车开始卸料。

(3)8s后卸料结束,小车后退至左端,压合SQ2,小车停于初始位置。

(4)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等必要的保护措施。

图1运料小车示意图

图2运料小车电路示意图

根据上述的要求,学生很难马上设计出正确的程序。但如果将以上小车的工作过程简化为多个小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一步一步设计,则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个工作:小车停于左端,按下起动按钮X0,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

第二个工作:装料结束后,小车前进至右端,停止前进。

对应这两个工作,程序的输入输出分配关系如表1所示,梯形图如图2所示,从梯形图来看,此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可以设计出正确的程序。

表1输入输出关系表(I/O分配表)

启动按钮:X0停止按钮:X1行程开关SQ1:X2行程开关SQ2:X3极限限位开关SQ3:X4极限限位开关SQ4:X5第三个工作:小车停止前进后,开始卸料,8s后卸料结束。

第三个工作的梯形图设计,与前2个工作相比,基本类似,在难度上没有延伸。此时输入输出关系增加了电动机卸料接触器Y2。

第四个工作:卸料结束后,小车左行,并停在最左端。

图3运料小车接线图

此时,程序在输入输出关系中又增加了电机反转接触器Y1。到此,程序设计基本结束。但是,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短路和过载现象,不仅在硬件上我们要采取措施,在软件设计中同样要采取措施,因此对梯形图还要从全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完善程序设计。

图4自动往复部分程序

最后按照评分表给每位学生进行评分,达到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构建自主、协作、开放、竞争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总的来说,本专业在这个学期的一个教学班中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的示范性教学,一年来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中,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工作过程知识,关键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才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任务完成后,又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正是职业教育最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吴银,王金海,温如春.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广场,2007(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俊杰(1982-),男,广东省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科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拖动、PLC自动化设计、机床维修等。

摘要:PLC的教学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遵循“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开发路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真正掌握PLC的应用。

关键词:PLC技能培养;工作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42-03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冶金、能源、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传统的PLC教学中,大都以教师为主体,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严密性,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工作过程教学法的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且总是在讲完课之后再专门安排实验,人为地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无法独立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把PLC的内容融合到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了对PLC应用的理解,自然地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强记理论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此的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工作过程的选择

一个好的工作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恰当的工作过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工作过程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解决,这样就会对课程产生不重视的态度,而工作过程过于复杂,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择适当的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工作过程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工作过程必须精练。选择的工作过程数量不能多。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工作过程。第二,工作过程必须典型。工作过程要能代表对象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工作过程。第三,工作过程必须有系统性。在PLC教学中运用的所有工作过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工作过程整体排列结构的合理化能发挥工作过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本文以三菱FX2N系列为机型进行介绍,以自动运料小车的工作过程为例,学生掌握后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尽管PLC的内部结构与微机相似,但其接口、编程语言不一致,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需要根据PLC本身的特点、性能进行系统设计。设计一个经济、实用、可靠、先进的控制系统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

第二步,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PLC的I/O点数;

第三步,确定PLC的型号;

第四步,分配PLC的I/O点,设计I/O电气接口连接图;

第五步,进行程序设计;

第六步,将设计好的程序用计算机输入,进行编辑和检查;

第七步,对程序进行调试;

第八步,保存已完成的程序。

四、PLC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例

按照PLC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工作过程的要求展开教学。

自动运料小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控制要求如下:

(1)小车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正转时小车前进,反转后退。初始时,小车停于左端,左限位开关SQ2压合。

(2)按下开始按钮,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小车前进至右端,压合右限位开关SQ1,小车开始卸料。

(3)8s后卸料结束,小车后退至左端,压合SQ2,小车停于初始位置。

(4)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等必要的保护措施。

图1运料小车示意图

图2运料小车电路示意图

根据上述的要求,学生很难马上设计出正确的程序。但如果将以上小车的工作过程简化为多个小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一步一步设计,则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个工作:小车停于左端,按下起动按钮X0,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

第二个工作:装料结束后,小车前进至右端,停止前进。

对应这两个工作,程序的输入输出分配关系如表1所示,梯形图如图2所示,从梯形图来看,此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可以设计出正确的程序。

表1输入输出关系表(I/O分配表)

启动按钮:X0停止按钮:X1行程开关SQ1:X2行程开关SQ2:X3极限限位开关SQ3:X4极限限位开关SQ4:X5第三个工作:小车停止前进后,开始卸料,8s后卸料结束。

第三个工作的梯形图设计,与前2个工作相比,基本类似,在难度上没有延伸。此时输入输出关系增加了电动机卸料接触器Y2。

第四个工作:卸料结束后,小车左行,并停在最左端。

图3运料小车接线图

此时,程序在输入输出关系中又增加了电机反转接触器Y1。到此,程序设计基本结束。但是,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短路和过载现象,不仅在硬件上我们要采取措施,在软件设计中同样要采取措施,因此对梯形图还要从全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完善程序设计。

图4自动往复部分程序

最后按照评分表给每位学生进行评分,达到检测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是学习的行动主体,教师以行动过程为导向,从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构建自主、协作、开放、竞争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全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总的来说,本专业在这个学期的一个教学班中进行了学习领域课程的示范性教学,一年来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来源于工作实际、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学习任务中,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工作过程知识,关键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在这种模式中,学生为了更好地理解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才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这就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任务完成后,又激发了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这正是职业教育最应该达到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 [1]吴银,王金海,温如春.PLC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科技广场,2007(12).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黄俊杰(1982-),男,广东省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科专业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电力拖动、PLC自动化设计、机床维修等。

摘要:PLC的教学要跟随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遵循“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的开发路径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真正掌握PLC的应用。

关键词:PLC技能培养;工作过程;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6-0042-03可编程序控制器(英文全称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它具有体积小、组装维护方便、编程简单、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因而在冶金、能源、化工、交通、电力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三大支柱之一。

在传统的PLC教学中,大都以教师为主体,灌输理论知识为主,强调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和严密性,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因此,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已经迫在眉睫,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

一、工作过程教学法的优势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多,而且总是在讲完课之后再专门安排实验,人为地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使学生毕业后很长时间无法独立工作。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把PLC的内容融合到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让学生在每一个工作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增进了对PLC应用的理解,自然地掌握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他们不再是强记理论知识,而是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如此的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必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工作过程的选择

一个好的工作过程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恰当的工作过程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工作过程过于简单,学生很容易解决,这样就会对课程产生不重视的态度,而工作过程过于复杂,学生长时间解决不了,就会产生倦怠的心理,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选择适当的工作过程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选择工作过程时,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工作过程必须精练。选择的工作过程数量不能多。只需要选择那些高质量的少数典型工作过程。第二,工作过程必须典型。工作过程要能代表对象的特点,必须有针对性,应该针对所讲的教育规律、当前的教育实际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来选择和编排工作过程。第三,工作过程必须有系统性。在PLC教学中运用的所有工作过程应该相互联系,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地有序地编排。工作过程整体排列结构的合理化能发挥工作过程教学法最大的教育功效。

本文以三菱FX2N系列为机型进行介绍,以自动运料小车的工作过程为例,学生掌握后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

尽管PLC的内部结构与微机相似,但其接口、编程语言不一致,因此PLC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需要根据PLC本身的特点、性能进行系统设计。设计一个经济、实用、可靠、先进的控制系统要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生产的工艺过程分析控制要求;

第二步,根据控制要求,确定所需的用户输入、输出设备,PLC的I/O点数;

第三步,确定PLC的型号;

第四步,分配PLC的I/O点,设计I/O电气接口连接图;

第五步,进行程序设计;

第六步,将设计好的程序用计算机输入,进行编辑和检查;

第七步,对程序进行调试;

第八步,保存已完成的程序。

四、PLC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例

按照PLC设计的一般步骤,以工作过程的要求展开教学。

自动运料小车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控制要求如下:

(1)小车由电动机驱动,电动机正转时小车前进,反转后退。初始时,小车停于左端,左限位开关SQ2压合。

(2)按下开始按钮,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小车前进至右端,压合右限位开关SQ1,小车开始卸料。

(3)8s后卸料结束,小车后退至左端,压合SQ2,小车停于初始位置。

(4)具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等必要的保护措施。

图1运料小车示意图

图2运料小车电路示意图

根据上述的要求,学生很难马上设计出正确的程序。但如果将以上小车的工作过程简化为多个小的工作过程,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一步一步设计,则可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思路如下:

第一个工作:小车停于左端,按下起动按钮X0,小车开始装料,10s后装料结束。

第二个工作:装料结束后,小车前进至右端,停止前进。

对应这两个工作,程序的输入输出分配关系如表1所示,梯形图如图2所示,从梯形图来看,此程序还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可以设计出正确的程序。

表1输入输出关系表(I/O分配表)

启动按钮:X0停止按钮:X1行程开关SQ1:X2行程开关SQ2:X3极限限位开关SQ3:X4极限限位开关SQ4:X5第三个工作:小车停止前进后,开始卸料,8s后卸料结束。

第三个工作的梯形图设计,与前2个工作相比,基本类似,在难度上没有延伸。此时输入输出关系增加了电动机卸料接触器Y2。

第四个工作:卸料结束后,小车左行,并停在最左端。

图3运料小车接线图

此时,程序在输入输出关系中又增加了电机反转接触器Y1。到此,程序设计基本结束。但是,考虑到有可能发生的短路和过载现象,不仅在硬件上我们要采取措施,在软件设计中同样要采取措施,因此对梯形图还要从全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从而完善程序设计。

图4自动往复部分程序

上一篇:B2B经营模式种类方法介绍下一篇:海南:高考特困生故事 家贫少女体重仅36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