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2024-09-10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精选8篇)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1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司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开展好今后的科技工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开展工作。

一是,以公司科技中心为牵头部门,从创新科技工作思路、强化科技管理、积极推进项目立项等方面来加强科技管理工作。针对企业面临的深部采矿工艺技术研究和难选矿体提高金属回收率方面,积极争取省市和集团公司科技立项,为企业解决影响发展的实际技术问题。

二是积极推进目前在研的“红透山矿深部开采环境下采场顶板失稳活动规律及支护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国家2016重点研发项目“超深井典型事故灾害安全监测及预控技术”,保证按照国家和集团公司科技部规定的验收时间进行验收。

三是,在今年,从“十百千”科技人员立项攻关实施方面,重点推行“深部通风系统优化研究”和“新型的不全需要施工混凝土的人工矿柱”的研究工作。

四是,通过国家、集团公公司、本公司科项目的组织实施,来培养和带动一批技术人员。使他们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正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所提高和进步。

公司科技大会已经确立了公司科技工作未来几年的规划和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将努力工作,为公司科技工作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2

科技报道是传播科学的重要途径, 但在中国[1]和其他一些国家[2], 对许多科技话题的报道都面临各种争议和困难。那科技报道难易度的国际现状具体如何?由世界科技记者联盟 (World Federation of Science Journalists) 发起的世界科技记者大会 (World Conference of Science Journalists) , 是调查这个问题的好机会。笔者近日获得2015年世界科技记者大会的“旅行奖金 (Travel Scholarship) ”并应邀到韩国首尔参会, 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虽然本次调查规模不大, 但在此类跨国实证性研究稀缺的情况下, 所得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1 调查内容

问卷语言为英文, 请所有受访者填写了自己所属的国家, 并在自愿前提下提供姓名、所属机构、电子邮件联系方式等信息。为了让受访者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回答而不产生厌烦情绪, 将问卷内容精简到一张A4纸上, 主要有3个问题。

1) 请受访者在五级量表上评价多个科技话题的报道难易度, 并指出最难报道的科技话题。五级量表是:非常难、难、普通、容易、非常容易。问卷中列出了11个常见争议的科技话题:转基因食品、有机食品、核电、水电大坝、页岩气、地震预报、疫苗安全、垃圾焚烧、电子产品的辐射、补充性/替代性医疗、进化论。如果受访者认为最难报道的科技话题不在其中, 可以另行写明。

2) 对于受访者认定的最难报道的科技话题, 请指出与之相关的有哪些原因。问卷中列出了7个常见原因:科学本身不清楚、政府不支持科学、科学家不擅长沟通、大众缺乏科学素养、大众持有较强的传统信仰、商业利益、有些媒体耸人听闻的报道。每个原因之后有非常相关、相关和不相关3个选项可供勾选。

3)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 对于受访者认定的最难报道的科技话题, 请谈谈自己的立场, 以及对解决这个难题有什么建议。

2 结果分析

2.1 问卷回收情况

2015年世界科技记者大会于6月8日到12日在首尔举行, 期间共回收35份问卷, 来自五个大洲21个国家的科技新闻从业者, 具体地域分布见表1。

对这些问卷数据的统计原则是, 只有明确无冲突的数据才被纳入统计。比如一位受访者可能由于看错行, 在水电大坝一项中同时勾选了“容易”和“非常容易”, 则该项视为空白;或如勾选符号打在“非常困难”和“困难”两栏之间, 无法明确判断出偏向哪一栏, 也视为空白;再如受访者填写的最难话题是转基因食品, 但在五级量表上对转基因食品勾选了“困难”, 低于“地震预报”的非常困难, 则同样认为该受访者在指出最难话题一项上为空白。

根据这个原则统计后, 就某一选择性栏目而言, 最多的空白数量为4个, 也就是说35份问卷中至少有31份问卷对该栏目给出了明确的选择;有25人明确指出了自己认为的最难话题。这些都说明所回收问卷的数据总体上有效。

2.2 总体结果

对所有受访者的回答进行分析后, 各个话题在报道难易度上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 选择“难”和“非常难”的比例要明显高出“容易”和“非常容易”的比例。其中, 核电和转基因食品明显是难度最大的两项, 选择“难”和“非常难”的比例之和都超过了60%。

为了量化地描述科技话题的报道难易度, 这里将五级量表中的“非常容易、容易、普通、难、非常难”分别替换为“1、2、3、4、5”分, 然后计算出每个科技话题的难度平均分, 并对它们进行排序, 如表2所示。计算显示, 所有话题的难度平均分为3.21分, 说明受访者认为对这些科技话题的报道总体上看是偏难的。

在“最难话题”的竞争中, 也是核电和转基因食品这两项高居前列。在25份明确指出了最难话题的问卷中, 各话题得票数量如下:转基因食品8票、核电4票、地震预报3票、疫苗安全2票、页岩气2票、补充性/替代性医疗2票、电子产品的辐射1票、进化论1票、有机食品1票。此外, 还有1名受访者另行认为最难话题是科技政策。

在对原因进行分时时, 根据问题设计, 也只统计了这25人所选择的原因, 其比例分布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 受访者认为相关性最高的原因是“大众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身不清楚”, 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的比例之和都达到了80%以上。

2.3 南北对比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5年4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的数据[3], 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所属的21个国家中, 有8个发达国家和13个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按2014年人均GDP数据由高到低分别是:丹麦、美国、加拿大、比利时、德国、英国、日本、韩国, 以及巴西、马来西亚、墨西哥、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中国、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越南、印度、肯尼亚、乌干达、布基纳法索。调查回收的35份问卷中有13份来自发达国家, 22份来自发展中国家, 可用于南北对比。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所有话题的难度平均分已列在表2中, 数据显示发达国家受访者认为对科技话题的报道更难。并且在一些具体的科技话题上, 双方所认为的难度有明显区别, 如各自认为的最难话题, 在对方那里都是只排到第5位。

在原因方面, 在25份有效回答中, 有11份来自发达国家, 13份来自发展中国家, 仍可用于南北对比, 其结果如图3所示。可以看出, 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于“大众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身不清楚”两项, 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的比例加起来都达到了100%。而差异最大的一项是“科学家不擅长沟通”。

3 讨论

3.1 从创新扩散的角度看科技话题的报道难度

美国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在《创新的扩散》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S形采纳曲线[4], 并将采纳者分为五类:创新者、早期采纳者、早期大多数、后期大多数、落后者, 这也可用于描述创新扩散的相应阶段。

在本次调查中, 受访者总体认为报道难度排在前三位的科技话题是核电、转基因食品、电子产品的辐射 (表2) 。而在南北对比中, 核电在发达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三, 在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二;转基因食品在发达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一, 在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五;电子产品的辐射在发达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五, 在发展中国家受访者中排第一。

这可以从创新扩散的角度做出解释, 即如果一项科技处于扩散初期, 则报道难度较大。就核电而言, 虽然已有五六十年历史, 但由于其技术难度和军事用途等方面的敏感性, 迄今仍未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扩散, 仍处于早期采纳阶段, 所以总体难度较高。显然, 发达国家在核电采用上要领先于发展中国家, 所以核电话题在发展中国家的报道难度要高于发达国家。值得一提的是, 虽然现在拥有核电站的发展中国家还为数不多, 但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 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是非洲国家都把目光投向了核电, 比如乌干达就有发展核电的想法[5]。在本次调查中明确指出核电为最难报道话题的4个人中, 只有1人来自发达国家——几年前发生核电事故的日本, 其他3人来自发展中国家, 包括印度、乌干达和布基纳法索。这说明即使在发展中国家, 核电也已进入了扩散曲线的早期阶段。

在电子产品的辐射这个话题上, 也能看到类似规律。首先需要指出的是, 现在大部分电子产品所产生的辐射一般认为处于安全范围内, 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如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在2011年发布报告说, 手机辐射可能与脑癌相关[6]。由于手机等电子产品在发达国家早已进入了多数人采纳期, 对其报道的难度较低;而在发展中国家, 手机等电子产品还处于早期采纳阶段, 所以报道难度较大。在调查中, 唯一一名明确认为电子产品的辐射是最难话题的受访者来自发展中国家越南。

至于转基因食品, 其采纳现状比较复杂。转基因食品最普及的地方是美洲, 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巴西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转基因食品都大行其道。而在欧洲和非洲, 转基因食品还没有推广开来, 法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欢迎转基因食品[7]。因此, 在这个话题上难以像前面那样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看作是不同的采用阶段, 可能更大的影响因素是, 发达国家的食品已较充足, 所以更多关心“吃好”的问题,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争议也就较多, 报道难度较大;而发展中国家更多关心的还是“吃饱”的问题, 很多时候并不关心食品是否为转基因产品, 从而报道难度较低。在调查中, 有8名受访者明确认为转基因食品是最难报道的话题, 其中5人来自发达国家。这些现象也符合罗杰斯对创新扩散中相对优势、复杂性等方面的论述。

3.2 从科技传播研究模式的演变看报道难的原因

近些年科技传播研究模式的演变可以分为3个阶段[8]: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85年左右的“科学素养”阶段, 认为问题是大众缺乏科学素养, 应对手段是加强科学教育;从1985年到上世纪90年代的“公众理解科学”阶段, 认为问题是公众对待科学的态度上有缺失, 应对手段是注重改变公众态度;从90年代至今的“科学与社会”阶段, 认为问题是综合性的, 不仅包括公众科学素养的缺失和态度的缺失, 还有信任的缺失和科学界在许多方面的失位, 应对手段也应该是多方面的, 包括鼓励公众参与、重建信任和加强沟通等。

在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自己认定最难话题所选择的原因中, 在“大众缺乏科学素养”和“科学本身不清楚”两项上, 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的比例加起来都达到了100%, “科学家不擅长沟通”这一项上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的比例之和也达到93.8%。这三项都明显与科学素养缺失模式相关, 即受访者认为如果科学本身清楚、科学家加以清楚解释、大众也具备一定科学素养的话, 对相关话题的报道难度就会容易很多。

而在发达国家受访者对自己认定最难话题所选择的原因中, 分布就明显多样化。选择“非常相关”和“相关”比例之和最高的是“大众缺乏科学素养”, 但也只有70%;最低的是“科学家不擅长沟通”, 说明发达国家受访者并非没有认识到科学界已经做出的科普努力, 背后隐含受众的信任和接受问题;此外, 在所有原因选项中都有选择“不相关”的。这说明发达国家受访者群体的看法比较符合综合性的“科学与社会”模式, 没有哪个单一原因占主导地位, 每个科技话题的报道难度都是由多方面因素构成。

在对问卷第三个开放式问题的回答中, 也可以看出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倾向于“科学素养”模式和发达国家受访者倾向于“科学与社会”模式的不同。多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受访者在回答中都强调教育, 如一名来自乌干达的受访者说:“我相信通过加强公众的知晓度和对记者的教育, 问题能够解决。”一名来自越南的受访者说:“对任何人和记者都提供更多的培训课程。”而来自发达国家的受访者则更多地谈到态度和情绪问题, 如一名来自英国的受访者说:“科学家害怕公开进行研究, 包括公开讨论。”一名来自丹麦的受访者说:“转基因食品是个在传统上就很难讨论的问题, 因为人们总是受到情绪驱使。”

3.3 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方向

由于本次调查是个人尝试性的行为, 缺乏人力物力支撑, 还存在一些缺陷。首先就是规模较小, 虽然覆盖了21个国家, 但问卷回收数量只有35份, 只够进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二分法对比分析, 不宜再进行更精确的相关性分析。第二就是问卷设计较简单, 如第一个问题中所列话题还不全面, 有受访者另行写出了科技政策、替代性能源和气候变化这个3个没有列出的问题。还有问题表述上需要更清晰, 如部分受访者在第一部分没有明确指出最难问题, 而回答了第二部分关于最难问题的原因, 导致这部分回答只能在分析中作废。

如果能增加问卷内容, 更全面地列举科技话题和原因, 并且对每个可能不清楚的地方都添加几句话解释, 可以形成一张更有说服力的问卷。更关键的是, 如果能吸引更多数量的受访者花时间填写这份问卷, 比如每个国家都能有5名以上受访者, 则可以将其答案的平均值用于反映该国情况, 然后计算各国人均GDP与各个科技话题报道难度之间的相关性, 获得明确的相关性才是调查性研究最大的结果。在首尔举行的2015年世界科技记者大会上, 美国旧金山当选下一届2017年世界科技记者大会的举办地, 经与美国主办方沟通, 美方表示己方有网络问卷调查系统, 可以探索在下一次会议上请上千名与会者都参与调查的可能性。

4 结论

本次调查显示, 全球科技新闻从业者总体认为对科技话题的报道偏难, 难度排名前三的话题为核电、转基因食品和电子产品的辐射。发达国家受访者和发展中国家受访者对话题难度的排序明显不同, 反映了相应科技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在创新扩散的不同阶段。在对难度原因的分析中, 发展中国家受访者更倾向于传统的“科学素养”模式, 而发达国家受访者更倾向于综合性的“科学与社会”模式。这些结果的意义在于, 科技报道在发达国家现阶段所遇的难题, 可能成为以后在发展中国家遇到的难题, 发展中国家如中国的科技新闻界可以未雨绸缪, 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并且在准备过程中, 需要注意不仅考虑科学素养缺失的问题, 而是从科学与社会的综合性关系出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贾鹤鹏, 谭一泓.争议中的科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011.

[2]Sharon M.Friedman, Sharon Dunwoody, Carol L.Rogers.Communicating Uncertainty:Media Coverage of New and Controversial Science[M].Mahwah, 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9.

[3]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EB/OL].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2015/01/weodata/index.aspx.Accessed on2015-06-28.

[4]埃弗雷特·罗杰斯.创新的扩散[M].辛欣, 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5]Moses Walubiri.Uganda told to speed up nuclear plans[EB/OL].http://www.newvision.co.ug/news/650135-uganda-told-to-speed-up-nuclear-plans.html Accessed on2015-06-29.

[6]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 classifies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s as possibly carcinogenic to humans[EB/OL].http://www.iarc.fr/en/media-centre/pr/2011/pdfs/pr208_E.pdf Accessed on 2015-06-29.

[7]黄堃, 等.转基因食品大趋势——引力大于阻力[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10/28/c_117897752.htm Accessed on 2015-06-29.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3

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自主创新是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把科技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一高度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在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当前,全球正在经历一场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其中科技支撑被摆在突出位置。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决策。依靠科技进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历史经验证明,知识和科技是克服经济困难的根本力量。每一次经济危机都带来科学技术的新突破,孕育新的产业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催生新一轮的经济繁荣。近百年来,成功应对重大经济危机国家的重要经验,就是重视科技对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以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举措的核心。我国抵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解决经济运用的深层次矛盾,从根本上讲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的社会生产力。越是在面临重大挑战的时候,越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需要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有力的技术支撑。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强调要重视知识和科技的力量,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内容,并提出了六项支撑措施和四项政策保障。我们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产业升级,加速转变发展方式,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惠民生做出切实贡献。

动员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基层、服务企业,是科技支撑重大措施中的关键一项。人是创新要素中最具能动性的核心要素。我国科技界历来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祖国奉献智慧和力量的优秀品格。在基层和企业发展遇到困难的时期,特别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急国家之所急,想国家之所想,积极行动起来,发挥专业优势,带着技术和成果,带着知识和经验,带着满腔热诚和奉献之心,帮助基层出谋划策,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这次科技活动周把重心放在了基层和企业,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机遇,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掀起争先创新的热潮。

科研人员要走出高等院校和大院大所,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企业和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紧密合作。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在基层和企业涌现出大量创新班组、技术标兵和岗位能手,推动我国企业和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千百万科技大军直接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性工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普及科学技术、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深入了解科技知识作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国民的科学素质是自主创新的土壤,要广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用科学思想战胜愚昧落后。这些都深刻阐述了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央对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要解放思想,按照《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总体部署,不断创新群众性科技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传播适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创新惠及亿万群众。要用科学技术武装群众头脑,引导群众尊重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提高群众的科学素养,使一切不科学的思想行为没有生存空间。要加强科普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密切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交流,激发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科技的兴趣,增进公众对科技的了解,不断提高运用科学技术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使科技进步更有效地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但要求自主創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也要求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要大力宣传我国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自主创新的光荣事迹,在全社会进一步倡导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新的理念。要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崇尚科学、追求真理、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让创新泉流竞相奔涌,让创造活力竞相进发。

在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篇4

这次全市科技创新大会,是我们在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巩固小康成果、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的全局性会议;也是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一次动员大会。下面,就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实施科技创新,既是当务之急,更是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用15年时间把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并强调要求,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发展的要求更高,发展的难度更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需要科技进步的支撑。发展的实践证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今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发展后劲之所在,前途命运之所系。这项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科技创新是推进率先发展的重大机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时代,人类社会步入了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也步入了一个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重要时期。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势头迅猛,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国民财富的增长和人类生活的改善越来越有赖于知识的积累和创新,科技竞争已经成为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及时制订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号召全党全社会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省和苏州市也进行了专题部署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可以说,科学技术的“第二个春天”已经来临,这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机不可失,稍纵即逝。这一轮机遇抓不住,不管是一个地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三五年以后必定会落后甚至被淘汰出局。从我市目前的发展阶段和特征看,加快科技创新也已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一是有综合实力优势。财政对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2005年我市科技三项经费投入超过7000万元,占本级财政支出2.53,高于周边县市,这为实施科技创新提供了资金保证。二是有规模经济优势。一批规模骨干企业转型升级的愿望迫切,只要我们加强引导,注重激励,就一定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三是有创业环境优势。我市地处长三角地区,交通便捷、物产丰富、文明安全,适宜人居和创业,也是各类人才向往的重点城市之一,这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此,全市各级一定要充分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机遇,进一步弘扬精神,确保科技创新走在苏州市的前列,为新一轮发展赢得主动权。

2、科技创新是缓解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我市的产业经济以传统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投资拉动、资源消耗型为主。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面临着瓶颈制约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未来“十一五”发展,我们提出经济总量要再翻一番,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增长方式,土地资源已经难以为继,环境容量已经逼近极限,能源供应已经不堪重负,劳动力资源也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必须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依靠自主创新增创新的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拓展新的空间,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3、科技创新是应对竞争的关键抓手。一个地区的发展活力和创新能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标志。与先进地区相比,尽管我市已经进入了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经济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明显低于苏州平均水平,单位GDP耗能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单位土地的产出总量明显低于上海平均水平。即使是我们的规模企业,生产能力和产出规模在全国同行领先,但创新能力仍然相对滞后,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行业的外延扩张阶段,停留在与中小企业的同质竞争之中,始终没有实现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的跨越。这方面,周边地区的先进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常熟的梦兰集团,靠8根绣花针起家,在做强主业、进入中国家纺行业“十强”的同时,与中科院联合组建了国内惟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梦兰龙芯产业化基地,一举打破了国外芯片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实现了从“纺织梦兰”向“科技梦兰”的转型。江阴的法尔胜集团,前身是江阴钢丝绳厂,他们引入澳大利亚研发机构,建办了全国第一家由中方控股的光纤预制棒、光纤生产企业,承担了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及产业化任务,目前已经拥有国内40以上的光缆客户,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还有昆山的龙腾光电,主要投资方是台湾的全球制鞋大王,他们广引人才,与昆山合资建办了国内第三条第5代TFT-LCD生

产线,预计总投资将超过100亿美元,年产出超过1000亿元,成为全球的液晶显示器生产基地。在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和市场竞争面前,无论是我们的各级干部,还是各位企业家,都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增强危机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的作用,坚持向科技

创新要速度、要水平、要后劲、要效益,形成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不断提高全市核心竞争力。

二、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

要按照“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形成特色、实现跨越”的要求,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攻克一批关键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大、竞争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规模型企业,着力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要着力把握好以下四个重点:

1、更加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作为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在推动自主创新方面同样居于主体地位,这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源动力。从我市的实际来看,要突出抓好两块:一要发挥好骨干企业的规模优势。规模企业资金实力相对雄厚,技术力量相对充足,信息来源比较广泛,在推进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要充分调动规模企业推进创新的积极性,引导规模企业不仅要在自主创业方面争当全市排头兵,更要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当好先行军。要积极鼓励规模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集团增加研发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推进技术改造,开展科技攻关,转化科技成果,真正实现“技术一流、规模一流”的目标。二要发挥好中小企业的活力优势。有资料表明,上个世纪对世界有过巨大贡献的飞机、光纤检测设备、心脏起搏器、光学扫描器、个人计算机等65项重大发明,全都是由中小企业或者个人创造的。在我市12000多家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这是我市科技创新的生力军。要充分激发中小企业机制灵活的优势,加大扶持培育力度,引导企业开展各类技术创新活动,鼓励中小企业与大集团、大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实现从跟踪模仿生产转向自主创新制造的转变,尽快形成面广量大的高新技术企业群和产品群,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

2、更加注重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并积极创造条件加以组织实施。要眼睛向上,积极对接国家和省的重大专项。对照上级政策要求,排出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重大自主创新项目,积极争取,主动对接,确保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实效。要眼睛向外,加快科技招“商”引“智”。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把技术创新与招商引资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的科技项目,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引进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新的飞跃。

3、更加注重发挥载体的示范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创新载体的支撑。要进一步加大各类载体建设力度,夯实科技创新的基础。保税区、省级开发区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龙头,要立足产业特色,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承载能力,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先行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要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尽快达到国家级水平,形成“引进-孵化-毕业”的良性循环,成为我市科技创新的样板区。与此同时,要创造条件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专业园,结合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的培育,规划建设生物医药、电子通讯、高档汽车配件、新材料等具有竞争力的高新产业专业园,以此吸纳人才,引进成果,成为我市高新技术特色产业的聚集区。

4、更加注重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无锡尚德等一批成功典型的经验启示我们,一个人才,有时会带动一个产业,实现经济的一次飞跃。我们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强调用人才集聚产业,把企业本土化与人才本土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加灵活。坚持“不求所在、但求所用”,进一步创新人才柔性流动机制,有效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让更多的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要把项目实施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建设一支有干劲、善合作、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的优秀团队。二是人才创业环境要更加优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创业载体,为人才建功立业提供更好的舞台。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加有效。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机制,探索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支持企业将创新能力、创新成果及其产业化程度作为重要的分配标准,实行技术入股、股票期权等多种分配形式。进一步探索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的办法和途径,真正做到既能“引得来”,又能“留得住”,更能“用得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效益。

三、实施科技创新,既要完善政策,更要创新机制。

实施科技创新,需要机制创新有效推动。我们要注重从优化机制入手,充分发挥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营造环境,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1、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各镇、各部门、各企业都要牢固确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由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组织协调机制,提高科学技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使建设创新型城市目标如期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三年行动计划,要建立严格的检查考核机制,各镇和各有关部门都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做到既各负其责,又互相配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2、完善多元高效的投入机制。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稳定快速增长,充分发挥政府科技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十一五”期间,财政科技投入增幅要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建立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服务支持,积极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要大力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外商资本介入科技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市金泰科技创业投资公司要为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雪中送炭”,促进更多的科技产业化项目顺利实施,尽快成为新的增长点。

3、构建保障有力的服务机制。一要营造推进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苏州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一系列相关政策,认真实施我市出台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配套政策措施,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要开展推进科技创新系列活动。有关职能部门要精心组织好科技招商、产学研合作、科技下乡等系列活动,要在创新方式、拓宽领域、提升层次、注重实效上下功夫,使更多的科技成果在我市开花结果,使更多的科技人才在我市建功立业,使更多的企业走上“科技兴企”之路。三要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以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为方向,引导和扶持各类中介机构的发展,积极引进境内外科技中介机构,加快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有较高专业水平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要加快科技信息和技术市场服务平台建设,扩大服务内容和交易规模,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4、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需要营造全社会崇尚创新的氛围。要广泛开展各种形式创新教育和科普活动,扩大科技创新社会基础,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要大力弘扬“三创”精神,崇尚创新、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让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鼓励,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要树立一批自主创新典型,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各类支持创新、实践创新的优秀企业和先进个人生动事迹,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篇5

——在全区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何 关 新

(2006年4月5日)

同志们:

面对“十一五”余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征程,面对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区委、区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区科技创新大会,对于做好“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谋划推进余杭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国科技大会和全省自主创新大会精神,总结近三年来全区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表彰先进,分析形势,提高认识,理清思路,部署今后五年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团结动员全区干部群众特别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热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体系,为我区加速推进“三大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提供动力和支撑。

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1·

一、充分肯定近三年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引进培育创新载体,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推进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科技进步,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1、科技综合实力得到增强,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据2005年发布的全省科技进步监测报告显示,余杭科技综合实力列全省第11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先进区,科技实力明显增强。通过引进、培育和共建等途径,全区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达57家,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平台和企业创新载体32家,一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区域创新体系框架初步形成。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是我区近年来科技创新工作的重点。2005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8.3亿元,比上年增长2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已达到21.8%。全区经认定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21家。全区有19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其中国家级5个、省级2个,累计争取国家和省、市高技术产业化资助资金5000多万元。一个以电子信息、生

·2· 物制药和光机电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雏形开始显现。省级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先后引进共建了以浙江香港科技大学先进制造研究所为主的先进制造技术开发应用平台,以国家光学仪器工程研究中心余杭产业化基地为主的光电子产业化平台,以国家纺织CAD技术余杭发展中心和浙江理工大学数码纺织技术与创新产业化基地为主的数码纺织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平台。园区内已有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9家,有20家重点培育的科技型企业,2005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达36亿元,正在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3、传统产业改造成效明显,制造业信息化水平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区已有450余家企业应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商务等先进适用技术,全区的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和重点信息化项目实施企业达69家。我区还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CAD技术推广应用工程示范地区”,被杭州市确定为“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应用工程”示范地区。

4、农业科技进步进展较快,社会发展科技含量提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坚持都市型效益农业发展方向,全区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农业先进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项目32个。区高新农业示范

·3· 中心被认定为“杭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研究所6个,培育了以浙江林学院为依托的“苦竹种质资源库”等创新联合体。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350多期,受训人数达4万余人次,推进了农业科技进步,促进了都市农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现代服务业、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积极推广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生态环保、建筑节能等新技术,建立全民终身教育、医药卫生保健、治安电子监控、公共危机处理等体系,大大提高了技术含量和科技水平。

5、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加快,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拓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组织开展“750”干部培训和“139”优秀中青年人才等培育工程。全区人才资源总数已从2002年的30324人发展到2005年的69198人,每万人口中的人才资源数从 380人发展到855人,达到了全省中上水平。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深化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在西博会期间,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举办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对口洽谈,三年来,共签订科技合作协议53项,合同总金额达4.73亿元。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农科院等名校院所进行科技合作,先后建立了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余杭分中心等一批创新载体,为我区打造先进

·4· 制造业基地,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6、科技创新氛围日趋浓厚,科学普及活动蓬勃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工作方针政策,出台一系列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通过广泛宣传,提高了各级领导的科技意识,激发了广大科技人员的创造性。特别是组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大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三年来,全区专利申请量达到1170件,专利授权量635件,其中发明专利77件,拥有专利的企业已达87家。2005年全区专利申请量579件,授权量达到359件,专利授权量列全省第12位。以提高公众科学素养为重点的科学普及工作正在我区蓬勃开展。全区已拥有各类学会、协会、研究会31个,会员达10789人,特别是专家咨询委员会、区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基本形成了多专业、多学科、多层次的群众性科技组织。通过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月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促进了社会文明进步,一个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

应该说,经过这些年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区科技综合实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为近年来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是短腿,是瓶颈,是薄弱环节,与实现经济结构调整、·5· 增长方式转变和破解资源环境制约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和建设现代化都市新区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具体表现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加快培育。企业创新意识还比较淡薄,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面还比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还很少,产业装备水平还比较落后,工业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为70.29%,低于省市考核指标近5个百分点。全社会科技投入需要大幅增长。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有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我区全社会科技经费投入、研究开发经费支出仅占GDP的1.46%、1.35%,分别列全省第44位、41位;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78%,列全省第59位,还不到省市科技进步条例规定的1%标准,与我区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很不相称。科技人才队伍需要不断壮大。科技人才数量不足、人口占比不高与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够的情况同时存在,使科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科技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切实加强。科技孵化器规模较小,满足不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科技咨询和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技术市场还不够活跃,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等等。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切实加以改进。

二、切实增强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自主创新是第一竞争力。在我

·6· 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央明确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经过15年努力,到2020年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确立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省市委也相继作出了加快提高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城市的重大决策。我们余杭作为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的县(市、区)之一,一定要充分认识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谋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区。

1、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推动文明进步的主导力量。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表明,每一次重大的发明创造和科技突破,都会引发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使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的飞跃。古代,铁器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告别原始的刀耕火种,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近代以来,以蒸汽机、电力、计算机的发明与应用为标志的三次科技革命,引发了三次产业革命,推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1世纪,科技发展的势头更加迅猛,信息技术发展方兴未艾,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导力量;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迅猛发展,成为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

·7· 键环节;能源科学和技术,成为解决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新途径。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2、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实现既快又好发展的根本之计。近几年来,我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制约方面做了较大的努力,关停“十五小”企业,整治石头经济,提高招商引资准入门槛,严把项目环评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们的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导致经济运行成本大幅上升,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形势。从我区工业企业发展情况看,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一的规模企业面临着发展困难,而占企业总数四分之三的规模以下小型企业平均规模小、亏损面大,已经面临着生存危机,如果这些企业继续延续原来的发展模式,不重视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长此以往必将死路一条。“十一五”期间,余杭经济社会发展要再上台阶,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要实现翻番目标,只有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之路,抓住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抓住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既快又好发展的关键,才能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产业层次低和产品附加值低的状况;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3、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改

·8· 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区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生产能力,促进了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和块状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偏高,技术引进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引进、轻消化,重模仿、轻创新的问题比较普遍。一些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处于国际产业分工和产品价值链的低端。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自主知识产权不多的弱点将进一步显现,一方面产量很大但利润空间很小,另一方面还要受到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市场风险增大。如果我们不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不加快推动产业和产品升级,就不可能化解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4、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人均生产总值已达到4300多美元,“十一五”时期,即将跨入人均5000—8000美元这个关键期,这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期,又是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矛盾会阶段性地暴露,经济结构不合理、质量和效益不高、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等会接踵而来。从余杭工业化发展进程来看,我区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工业经济增长方式正处于“准集约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时期,产业结构正由轻工型向重化工业型转型、由传统产业为主向高新

·9· 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并进转型。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是把握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实现余杭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向科技要办法、靠创新求支撑。从我区企业成长阶段来看,现有的企业多数孕育于原来的集体企业,属于第一代民企,家族制的烙印还非常明显,缺乏真正意义上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法人治理结构,制度创新的任务还非常重。从发展农村现代生产力来看,现有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存在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也还很重。从余杭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来看,我区的城市形态已开始从“平铺直叙”摊大饼转向规划主导重配套,注重空间结构的优化;城乡布局开始从分散零落转向集约发展,注重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动。这就要求我们把创新放到突出重要的位臵,以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断创新来为城市化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筹措庞大的建设资金。从社会发展进程来看,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多样化、多元化趋势日趋明显,社会结构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加强社会管理,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要求我们以创新的理念、思路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从激发创业热情、建设都市新区的要求来看,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认同性,需要我们创新组织体系、组织方式,提升组织能力,·10· 把广大市民、各种中介组织、专业团体紧紧地团结在党委、政府周围,扎扎实实地推进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此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法治余杭建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等等,都离不开体制机制创新和工作方式方法的不断创新。因此,创新已不仅仅局限于工业和农业以及服务业等经济领域,它涵盖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方方面面,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项具体工作之中。创新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自主创新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建设创新型城区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创新型城区是一个主要依靠科技、知识、人力、文化、体制等创新要素驱动发展的城区,是一个生产关系顺应生产力发展、产业平台适应现代生产要求的与时俱进的城区。面对波澜壮阔的科技革命浪潮,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面对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变化的新要求,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科技强区和人才强区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将科技创新倾注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到2015年基本建成创新型城区。基本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较快,50%以上的规模企业拥有专利技术和产品,企业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

·11· 收入的比例平均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以上,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通过ISO认定的企业占规模以上企业比例60%以上;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以上;科技意识大大增强,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4.5%以上;每万人口拥有人才资源数达到2750人以上;通过科技创新推进节能降耗,万元GDP能耗下降25%。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着力自主创新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坚定不移地走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之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三、“十一五”时期我区科技创新的目标任务

“十一五”期间,是我区乘势而上快发展、创强争优再进位的关键时期,也是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关键时期。今后5年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高新技术产业有较大发展,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6%以上,力争成为沪杭甬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点城区和杭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全国先进家纺制造业基地、杭州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企业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新建一批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比例达到20%以上,基本建成能满足余杭科技经济发展需要的区域创

·12· 新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新水平,推广一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基本建成都市农业科技示范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成效显著,全区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000件和2000件以上,全区拥有专利企业超过500家;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每万人口中人才资源数达到1700人以上,人才资源总数超过14万人;科技投入大幅度增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2.5%以上,政府财政科技拨款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不低于5%;综合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十一五”期间进入全省科技强区的行列,科技进步、自主创新的考核体系比较完善,初步建成创新型城区框架。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抓好省、市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奥坦斯公司研发中心等一批骨干科技型企业研发机构的示范带动作用,力争两年内经认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突破全区规模企业总数的10%。发挥科技资源作用,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完善四大科技合作机制等创新平台。提升政府组织力,大力推进创新平台与企业的结合、与产业的结合、与产品的结合,做大做强新产业。采取引进和自建相结合,坚持政府与企业共同参与,建设10个左右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一批科技咨询机构、专利代理机构,充分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和网上技术市场的作用。二

·13· 是引进、培育两条腿走路,不断壮大有余杭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继续大力引进、培育和孵化,形成以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光机电一体化、精密仪器仪表和新材料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围绕产业链配套、企业集群、龙头企业培育,做大做强做精新产业。用信息技术、现代数码纺织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等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作用,建设好先进制造业基地。三是推广节约增效技术和生态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水、节能、节材、节地以及资源再生利用和紧缺资源替代技术的研究、引进和推广,实现生产、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及产品转化率;建设废弃物回收利用、固废集体处理、垃圾分类回收、污水集中处理和中水回用等再生回收利用系统;选择部分企业和园区进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的试点,抓好仓前工业功能区块高新技术园区和黄湖镇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推广作用。四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效益、生态和创汇农业,加快农业和农村科技进步,抓好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市级以上现代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实施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加强标准化和品牌建设,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快电子商务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广,提高教育、医疗卫生的技术水平,加强科技强警、公共安全、公共危机应急处理系统的建设,加强科普和人文

·14· 教育,发挥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五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认真贯彻《专利法》和省市《专利管理条例》,强化管理者和广大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制度,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扩大和发挥专利示范企业的作用,认真制订和完善科技人员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大力倡导创新文化,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平等竞争、团队协作、鼓励创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

根据上述目标任务,我区加快创新型城区建设,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概括起来是坚持四个“两手抓”。

1、坚持一手抓投入产出扩张,一手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在量质并进中跨越发展。

近几年特别是“十五”以来,余杭经济走出低谷,跨过平原,开始爬坡,现在更是进入“换档加油”的快速发展平台。但是总的来说,余杭经济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水平,发展空间不够宽广,发展后劲还不够强。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还是要靠投入来拉动,靠投入来增长。经济工作好比一步一个脚印,今天的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总量就上不来;今天的技改投入不下去,明天的水平就上不去。近三年来,余杭工业性投入达到了近200个亿,就是凭借这较高的投入,工业经济总量才能突破千亿、不断扩张。“十一五”时期,我们还是要继续加大投入,以投入拉动增长。但是我们也必须认

·15· 识到,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面对要素制约、环境承载,仅仅依靠投入拉动已经难以为继。工业化的进程,又是科技不断创新、块状经济不断成长、规模效应不断显现的过程。在转变增长方式方面,我们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处于领先位臵,电器电子行业有华立、老板、八方电信、华泰电子,建材行业有诺贝尔、钱潮、波达,家纺布艺有奥坦斯、众望、力达、柯力达、中亚,服装行业有华鼎、杰丰、博卡,汽配汽车行业有西湖离合器、科特、飞碟,生物制药行业有天元、杏辉,化工行业有争光、海虹、威尔达。此外还有金成数码、斯凯菲尔、益利素勒等等。但这相对于余杭这么多企业而言,还只是星星点点。今后,我们不但要坚持抓后劲投入、技改投入,更要把自主创新、科技进步摆上议事日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发展裂变和跨越。

2、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高新产业拓展,努力在优存育新中提升发展。

据统计,2005年我区重点税源企业税收入库同比略有增长,但比重有所下降,50万元以上重点税源企业共实现销售335.7亿元,比上年仅增加4.9亿元,除诺贝尔集团、华立仪表、西湖离合器等龙头企业外,其它规模企业的销售增长较慢,有的甚至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的趋势,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说明我们的强企还不够强,大企还不够大,·16· 缺少核心技术,产品老面孔,增长幅度微弱、发展后劲不强。应该清醒地看到,核心技术是企业的“根”,自主品牌是企业的“神”,科技和品牌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放大器。企业如果仅仅依靠廉价劳动力、资源大消耗,“贴牌生产”、“来料加工”,其利润只能是汗水钱、辛苦费,如果将汇率变动、原材料价格、工人福利、甚至环境资源的破坏等因素计算在内,恐怕连这点汗水钱、辛苦费也是赚不到的。纺织服装、家纺布艺、机械制造等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主导规模产业,如果不依靠自主创新提高产业能级,越往上走,空气就会越来越“稀薄”,甚至还会出现“高原反应”。“十一五”期间,要瞄准科技发展前沿,组织实施一批科技攻关项目,加快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在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我们还要高度重视、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实力具有乘数效应,滨江区通过引进UT斯达康仅财政收入就增加了6、7个亿。目前,全省经过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只有10家,我区占1家。我们要珍惜这块牌子,珍惜这一资源,发挥这个优势,规划好、利用好这个功能区块。要以华立仪表、八方电信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通信设备、电子仪表等信息产业,以天元生物、杏辉药业等企业为骨干,培育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以金成科技、科汀光学、飞华照明等企业为骨

·17· 干,培育发展光电子、半导体照明等特色产业。此外,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镇乡工业功能区块内,要预留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用地,确保发展空间,加快建设符合余杭实际的高新技术产业群。

3、坚持一手抓原始创新,一手抓开放集成,努力在兼容并蓄中推动发展。

科学技术领域的创新活动,大体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其中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比较难但却是最根本的。核心技术是花再大的代价也买不来的,人家也不可能转让,因为技术的独占优势能转化为市场的垄断优势和品牌优势。如果产品的核心部件都是舶来品,一台彩电的利润还不如修理工开一次机盖的费用,一台电脑也只能赚“几斤枇杷的钱”。再大的企业,一旦丧失原始创新能力,也可能被市场抛弃;再小的企业,一旦掌握核心技术,也可能成为市场宠儿。从追踪到赶超,从跟跑到领跑,需要全力一跃,这一跃就是原始创新。我们浙江的吉利汽车,面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和轿车市场激烈的竞争局面,没有一分钱的国家投入,没有外方任何的合资,短短几年内,就依靠原始创新成为民族汽车工业的领跑者之一。我们余杭的争光树脂成为本行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多的龙

·18· 头企业,产品用在“神舟六号”上,靠的就是原始创新。原始创新,事在人为。要鼓励我们的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合作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在合作当中逐步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当然,原始创新需要产业基础,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我们倡导原始创新,绝不排斥开放与集成,更不是要关起门来自己一切从头干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中小企业来说,引进技术、兼容并蓄、集成创新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事半功倍的好路子,既能降低创新风险和开发成本,又能缩短开发周期。要鼓励企业以开放促创新,瞄准科技发展前沿,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抓好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逐步提高集成创新的能力。

4、坚持一手抓企业主体,一手抓政府主导,努力在创新创业中促进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处在创新的第一线,创新需求敏感,创新冲动强烈,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力量。只有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快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提高一个地方的竞争力。现在,困扰我们企业自主创新的有三大病症:一是“设备过剩症”,用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二是“创新恐惧症”,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够,大多数开发新产品以仿造为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的消极心态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三是“大脑缺乏症”,企业普遍人才缺乏,·19· 一些企业只能依靠聘请薪酬较高的“星期天工程师”。我们建设创新型城区,必须切实医治好这些“病症”,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要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要着力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研究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增强企业创新动力,鼓励引导企业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技术集成应用的主体。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政府、企业、中介“三位一体”,支持力、基础力、服务力“三力合一”,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管理等品牌基础工作,举行自主创新与品牌余杭论坛,着力提高企业的创牌能力,尽快形成一批以自主创新为支撑、以知名品牌为标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为知识产权提供强有力的保护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激励人才创新、鼓励人才冒尖、人才创业的体制机制,做到高质量引才、高待遇留才、高效益用才。高度重视人才引进,拆除围墙,降低门槛,敞开大门,积极吸引各类创新人才来余杭工作、为余杭服务。引导企业创新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使科技成果、专利发明等价值

·20· 得以实现,使科技人才增强在余杭的归属感,激励他们创新创业创造。

四、把建设创新型城区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国际经验,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小于1%的国家和地区,基本处于技术引进与应用层次;在1.5%以上,一般是具有较强引进、消化、吸收能力的中等发达国家(地区)水平;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发达国家(地区),都在2%以上。而我们余杭,2005年全社会研发经费仅占全区GDP的1.35%。要用10年的时间把我区建设成为创新型城区,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需要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区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以背水一战的勇气,过华山天险的气魄,攀科学高峰的智慧,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扎扎实实地做好自主创新的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努力奏响科技创新大合唱。广泛宣传和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文件,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增强建设创新型都市新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进一步加强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领导,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把科技创新工作摆在核心位臵;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协调,形成合力;继续加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

·21· 制考核,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实施科技创新工程,每年根据工程的重点和需求安排一批实实在在的项目载体。

2、进一步加大全社会科技投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财力支撑。

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明确今天的投入就是对未来余杭竞争力的投资,从增强创新能力和提高竞争力出发,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增加科技创新的投入,迅速扭转全区企业科技投入占销售收入还不到1%的局面,要求近期内一般企业提高到1%并力争达到2%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达到3~5%以上。区委、区政府已下大决心加大政府财政的科技拨款力度,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2005年达到6376万元,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08%,今后5年每年将增加0.3个百分点,到2010年达到5%以上,2015年达到6%以上。各镇乡、街道也要在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经费,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和奖励企业和科技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同时,要发展融资担保投资事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科技事业,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多元化投入体系。

3、大力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智力保障。自然资源有限,智力资源无限,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一流的发展优势。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必须始终坚

·22· 持以人为本,把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放在突出位臵。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强化人才工作的统一协调、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特别是高端人才和余杭急需的专业人才,继续开展科技创新突出贡献奖、十佳科技人才奖、重才单位奖、引进人才购房奖的评选活动。要规划和建设好“人才公寓”,抓紧研究科技人才购买经济适用房相关政策,为引进优秀人才创造条件;继续实施“750”干部培训工程、“139”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工程和农民素质教育工程等,抓好各类人才的培养;大力优化激发人才队伍活力的环境,完善建立人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的机制,加大对专业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资助的力度,促进专业技术人才科研能力的提升。继续做好人才宣传服务工作,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4、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政府科技计划和科技经费的导向作用,建立绩效优先、鼓励创新的资源分配和评价机制,使资源真正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企业、团队和科研机构倾斜。区委、区政府将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区目标,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出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2个政策文件,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企业研

·23· 发机构、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安排高新技术企业用地、建设科技孵化器和科技中介机构、资助专利申请鼓励发明创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员的奖励等方面,作出一些新的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和执行好这些政策,各企业要利用好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作用,使全区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6

努力推动XX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全县科技工作暨第十届科技进步奖励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县委、县政府隆重召开全县科技工作暨第十届科技进步奖励大会,表彰奖励我县近三年来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科技普及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获奖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科技工作者及所有关心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前面,邓县长总结了近年来我县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基本经验,安排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我就进一步推动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强调四点意见。

一、必须充分认识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

当今时代,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如果我们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无所作为,就会在加快发展中丧失竞争优势。近年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科技成果转化、对外科技合作、区域科技资源整合等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但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县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很高,依靠高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任务十分艰巨;县域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偏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不容忽视;科技成果总量不足、质量不高、转化率偏低的问题依然突出。解决上述矛盾和问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二、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开展科技工作

1、大力开展工业科技创新。要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运用高新技术不断地开发新产品,以优质新产品不断扩大市场占在率。要积极支持齐祥食品公司分割肉生产线扩建、兴华药业GMp达标、嘉宝公司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建设、航星冶炼生产线改造、金坛电化环保设施建设等技改工程。同时要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进程。目前,全省已有8家工业企业实施了信息化工程。嘉宝汽车公司在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新产品开发、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已被列入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马电公司建立了计算机监控系统,运用自动发电控制AGC技术,每年增收260多万元。因此,全县有条件的工业企业都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快实施信息化工程。

2、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培育特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主要标志是科技含量,培育特色农业就必须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因此,农口部门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科技人员必须从行政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全身心从事科技推广服务工作。凡是生猪、水果、蚕桑、薯业重点乡镇,必须实行具有高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包片,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包乡镇,中级以下(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职称的科技人员住村住社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把技术推广任务落实到每一名科技人员,把工作成效与奖励发放、职称评聘直接挂钩。要积极引导、支持特色农业基地乡镇、专业村社建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育种养大户和科技示范户,通过互助合作的方式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3、加强区域间的科技合作。两年来,我县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已与县内外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大中型企业完成了20多项技术合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把南充打造成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随着这一目标的逐步实现,南充在川东北的科技中心地位将会更加凸显。而我县随着营高一级公路的建成,将迅速溶入“南充半小时经济圈”,也更加有利于我县对外科技合作。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不断创新科技合作方式,在引进人才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努力使我县成为技术和人才竞相流入的洼地。

三、必须优化科技工作的环境与条件

1、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科技政策和法律法规。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措施,绝大多数部门和乡镇贯彻落实得好,但也有个别部门和乡镇贯彻落实得很不够,今天,我再次提出来,就是要引起各级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科技工作搞得好不好,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看对党和国家的科技政策法规贯彻如何。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研究科技法律法规,吃透科技政策,用科技政策法规来指导我们的科技工作。

2、要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各级各部门要调整引进人才的政策思路,从以提供相对优厚的生活工作条件为主,转向以平等竞争前提下提供发展机会为主。要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承包、租赁经营经济实体,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工作。要坚持科技奖励制度,对拥有重大科研成果、作出特殊贡献的拔尖人才,给予重奖重酬;对拿着职称、占着位置、经常不下基层、几年不出成果的科技人员,要将他们从岗位上“请”下来,从职称上降下来,从待遇上减下来。

3、要进一步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县财政每年对科技三项费的预算要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力争2—3年内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各乡镇财政每年也要安排一定数量的科技培训费、科普宣传费以及科技试验示范推广经费。要培育和发展风险投资基金,提高面向社会、企业和金融部门融资的能力,并努力吸收外资,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

四、必须加强和改进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紧抓好。县科技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认真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为科技进步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领导班子为共同责任人,切实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科技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技工作的宏观指导和协调,抓紧制定全县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和短期计划,随时掌握我县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和新动态。要抓好科技中介机构、科技孵化和产业化基地等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和发展环境。要不断加强科技部门自身建设,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共同推进科技事业发展的整体合力。我县今年将把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工作延伸到各乡(镇)和县级经济技术主管部门,县委、县政府将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实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使用干部的一项重要依据。

科技带头人在科技大会上的讲话 篇7

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展览会 (CCBN) 就要开幕了, 我代表广电总局和王太华同志对CCBN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 对参加展览会的中外厂商、各位同行和各界朋友表示热烈欢迎, 对大家多年来为我国广播影视繁荣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正是有了你们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 才有了今天的CCBN, 才有了我国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CCBN已成功举办十七届, 今年的参展厂商和展览面积再创历史新高。伴随着我国广播影视的快速发展, CCBN已成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广播影视盛会, 已成为国内外广播影视同行交流新技术、展示新成果、沟通新经验、加强新合作的重要平台和重要品牌。希望通过CCBN, 有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向世界, 有更多的国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 有更多的智慧谋划广播影视发展, 开放合作, 融合共赢, 共同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宣部的领导下, 经过全国广电系统的艰苦创业, 我国广播影视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 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 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手段并用, 中央与地方结合的广播影视网, 形成了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混合覆盖的广播影视体系, 走出了中国特色的广播影视发展之路。广播影视已成为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 是人们获取资讯信息、享受文化娱乐的主要渠道, 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影视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和新使命。

(一) 新时期新阶段, 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要求, 广播影视肩负着新任务、新使命。

党的十六大以来, 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要求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 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年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 取得明显成效。针对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今年初, 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讲话, 指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争创新优势、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 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要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并提出了“八个加快”重点工作, 其中, 明确要求加快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自主创新,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广播影视是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广播影视发展, 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广播影视系统要按照中央的要求,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和优化结构布局, 创新体制机制, 创新节目内容, 创新服务业态, 提升产业发展和自身价值, 为我国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二) 经济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更趋多元、多变、多样, 广播影视必须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

近年来,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GDP) 每年以8%以上的速度增长, 人民群众的收入也快速增长, 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人们在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 对精神文化和信息的需求更加迫切, 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文化娱乐和信息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期, 具有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二是人们思想文化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 多元、多变、多样的趋势更加明显;三是人们的自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 维护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意愿更加强烈。当前, 我国电视机、收音机社会拥有量都超过5亿台, 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4亿、固定电话用户超过3亿、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亿, 网民超过3.8亿。新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娱乐方式不断涌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音视听节目和信息的需求量很大。广播影视作为主流媒体, 拥有庞大的节目内容资源和信息网络资源, 有责任也有能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 充分运用高新技术, 盘活现有资源, 开发节目新形态, 拓展服务新业态, 完善服务方式, 不仅满足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的新需求, 还要满足各行各业以及计算机、手机、车载等多种终端用户的新期待, 使广播影视真正做到与时代同进、与世界同步、与人民同行, 推动广播影视快速持续发展, 努力实现大众媒体为大众的目标。

(三) 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不断发展, 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广播影视面临三网融合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 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 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出现新的重大变化, 以绿色、智能、可持续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断发展。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突破了传统媒体行业内部以及与电信等相关行业的技术壁垒, 媒体之间的融合竞争更加激烈, 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发展势头更加明显, 互联网、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新兴媒体。从国际上看, 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已经逐渐停止地面模拟电视播出, 数字化的广播电视网不仅提供音视频节目, 还提供互联网接入、话音等综合服务, 极大地促进了三网融合, 加快了互联网宽带服务的普及。美国有线电视网提供的宽带接入服务占到整个宽带市场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 各国电信运营者通过多重业务捆绑的竞争策略, 不仅提供传统的电话业务, 还提供互联网接入、IP电视等视频服务, 提高用户ARPU值。从国内来看, 早在2000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就明确提出“促进电信、电视、计算机三网融合”。我国电信改革经过十几年的努力, 已形成了市场竞争的基本格局, 全行业基本完成了战略转型, 实现了从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运营商的转变, 在体制机制、资本市场、网络基础、用户规模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已经实现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 并开始进入IP电视等广播电视传输的基本业务领域。去年底, 经广电总局批准试点城市的IP电视用户超过200万。而我国有线电视网, 主要依靠各地广电部门自我发展、自我积累, 形成了1.74亿的用户规模, 但由于缺乏国家投入, 各地分级管理、分散经营, 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实力的竞争主体, 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格局。我国有线网络承担着宣传任务和公益性服务, 完全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数字化, 难度很大, 在全系统的艰苦努力下, 在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用户的大力支持下, 近来年全国有线电视数字化发展很快, 但是目前仍然有近2/3的用户还是模拟的, 有线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另外, 由于政策等原因, 有线网络提供的宽带接入用户较少, 去年底只有300多万, 在全国1亿宽带用户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 有线网络也还不能提供IP电话等话音服务。三网融合给我国有线网络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同时也是严峻的挑战。今年1月13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 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三网融合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三网融合将打破广播影视传统的层级分割和分散格局, 给广播影视的传播理念、方式方法、业务形态、体制机制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我国广播影视只有抓紧从过去的单纯的节目内容提供向综合业务服务转变, 从过去的各自为战、分散粗放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一体化迈进, 实现广电行业的战略转型, 才能适应三网融合的发展需求, 广播影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十二五”时期, 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时期, 是我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攻坚时期, 也是推动广播影视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 我们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推动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传播能力、推进三网融合, 推动我国广播影视又好又快发展, 更好地引领带动我国现代传媒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有三项重要任务:

一、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质量, 丰富内涵, 推动广播影视从过去的模拟、分散、单一服务, 向数字、集约、综合服务方向转变。

广播影视是高科技、重装备的行业, 涉及采编、制作、播出、传输、发射等多个环节, 涉及到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传输手段。当前, 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影视的技术基础发生了深刻变革, 特别是由模拟向数字的重大转变, 使传播方式正由单向传输向双向互动转变, 接收终端由单一向多元多样转变, 业务形态由封闭分割向开放融合转变。加快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一) 要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推动跨越式发展。

科技进步是广播影视发展的永恒推动力。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 广播正向数字广播、网络广播、多媒体广播方向发展, 电视正向数字电视、高清电视、超高清电视、网络电视、移动电视、下一代电视方向发展, 电影正向数字电影、立体电影方向发展, 广播电视网正向数字、双向、智能、多功能、全业务方向发展, 并积极为物联网提供有力的支撑平台。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准确把握广播影视的发展趋势, 始终发挥科技进步的引领、带动、支撑和保障作用, 以数字化、网络化为龙头, 以自主创新为依托, 改造广播影视的生产流程, 提高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 加快推动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电影放映等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为广播影视发展开拓新空间, 不仅为电视机、收音机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 还要为手机、计算机、MP4等终端用户提供良好的节目内容服务, 不断提高数字化的传播能力, 实现广播影视面向多终端的全方位服务, 满足不同受众对数字化传媒生态中内容的新需求。

(二) 要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质量提高, 加快推动广播影视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高方向转变。

经过60年来几代广电人的艰苦创业, 我国广播影视已形成庞大的数量规模:一是播出机构、节目套数和内容生产数量很大。去年底, 全国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2654座 (广播电台251座、电视台272座、教育电视台44座、广播电视台2087座) , 开办了3985套开路播出的广播电视节目 (广播2675套、电视1310套) , 还有178套付费广播电视节目 (付费电视139套、付费广播39套) 。去年生产的电影故事片超过450部、电视剧超过1.3万集、动画片超过17万分钟。二是传输覆盖网和用户规模很大。全国有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3万多座, 卫星上行站30多座, 有线电视网络400多万公里, 去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6.31%和97.23%, 全国电视用户约4亿、有线电视用户约1.74亿, 都占全球的1/3。我国广播影视在节目套数、生产数量、播出时间、用户规模等方面都位居世界前列, 但布局分散、大而全、小而全, 没有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运营主体;节目雷同、同质化竞争、图像质量低下、服务方式单一, 不能满足各类终端用户对节目内容的需求。广播影视转变发展方式和服务方式已迫在眉睫。此外, 去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已超过1600亿元, 转变发展方式已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在内涵提高上下功夫, 更加注重结构调整, 更加注重品质提高, 更加注重品牌建设, 更加注重业态创新, 更加注重产业发展, 更加注重节能环保, 合理配置资源, 完善体制机制, 加快推动广播影视传播方式从模拟单向传输向数字双向互动转变, 加快推动运营模式由小规模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 加快推动服务方式由简单单一服务向多样化的综合服务转变, 培育一批充满活力、有竞争实力的骨干企业, 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市场影响的文化品牌, 不断提高广播影视服务水平和整体实力。

(三) 要更加注重队伍建设和劳动者素质提高, 充分发挥智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 劳动者的素质决定着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广播影视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 更需要强化技术革新和文化创意, 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广播影视专业岗位门类齐全, 既有新闻宣传、文艺创作专业人员, 又有工程技术、经营管理专业人员。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分类指导, 加强领导, 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 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作风建设。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实施人才兴业战略, 用事业凝聚人才, 用机制激励人才, 用实践造就人才。要加强政治思想学习和专业技术培训, 造就一批懂宣传、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造就一大批业务骨干和专业领军人才,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广泛吸纳社会有识之士和专业人才,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 共同推动广播影视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着力加快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统筹协调, 覆盖广泛, 不断提高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写入了党的纲领性文件。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 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 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传播力决定影响力。去年, 中办、国办下发24号文件 (关于印发《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总体规划》的通知) , 要求到2020年, 在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领域建成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媒集团, 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称的媒体国际传播力。经过几十年的建设, 我国已建成了多种手段并用、多层次覆盖、规模庞大的广播影视网, 如何以较短时间、较低成本、安全平稳地实现从播出前端到用户终端全系统的数字化, 构建完善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现代传播体系, 是我们全国广电系统“十二五”时期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

(一)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和网两个积极性, 台网联动, 共同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广播电视是内容和载体的有效统一。广播电视台负责节目的采编、制作、播出, 广播电视网负责节目的传输、覆盖和用户服务, 是广播电视节目进入家家户户的桥梁和纽带, 两者缺一不可, 共同构成了广播电视传播体系。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台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龙头带动作用。要按照广电总局下发的白皮书的要求, 进一步加快台内数字化、网络化应用, 建立面向多种播出平台、面向多种终端用户、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内容资源管理系统, 提高节目质量, 创新节目形态, 丰富节目内容, 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去年, 全国已开办13套高清节目。要继续把高清电视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实行标清与高清同播。加强高清节目制播网络建设, 制定完善高清节目制播流程, 加强高清节目制作储备, 加快高清节目制播人才的培养, 增加高清节目的播出时间和节目套数, 加快高清电视的推广普及, 带动高清电视产业发展。

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网在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中的基础支撑作用。广播电视网是确保让党和国家声音传入千家万户的文化宣传网, 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网和备份网。要积极利用新技术, 开发新业务, 提供新服务, 满足新需求, 最大限度地发挥广播电视网的单向传播优势、宽带接入优势和用户资源优势。同时, 加快双向化改造、新业态开发, 加快融合集成创新, 加强台网联动, 努力做到跨网络、跨屏幕、跨平台、跨地区、跨行业的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汇天下精华, 为政府、行业、社区、家庭提供全方位的广播电视和信息服务, 满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对广播电视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总之, 要以数字化、双向化、高清化为契机, 推动我国广播电视发展上一个新台阶。

(二) 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手段, 构建现代传播体系。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地形复杂、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收入水平不均衡, 东部、中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差距较大。我国有4.12亿户家庭, 有约4亿户电视家庭用户, 分散在全国的城市农村、山区村寨, 必须统筹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进行混合覆盖。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 我国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广播电视传播体系。特别是近年来, 国家实施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无线覆盖工程、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工程、地面数字电视工程, 我国广播电视覆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是实施村村通工程。已完成全国11.7万个行政村“盲村”、10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解决了近1亿多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今年底将全部完成全国71.66万个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村村通建设任务, 其中, 通过直播卫星方式将解决1230万户、近5000万人听广播看电视难的问题。由于采用了直播卫星加密方式, 可以实现对每个用户、每个机顶盒实行精细化管理和服务, 为下一步推动广播电视户户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实施西新工程。西新工程经过十年的建设, 从根本上改变了西藏、新疆、内蒙古、宁夏等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薄弱的问题。下一步将继续加强覆盖和少数民族语言节目译制, 使少数民族同胞不仅能听到看到、还要能听懂看懂广播电视节目。

三是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已完成6626部发射机的更新改造和运行维护任务, 使中一广播、中一电视、中七电视的人口无线覆盖率从2005年底的61%、38%、0%, 提高到目前的85%、85%、69%以上, 无线覆盖人口分别超过11亿、11亿、9亿, 初步建立了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体系, 从根本上扭转了无线覆盖滑坡的问题, 保证了人们打开电视机、收音机就能免费听到广播、看到电视, 享受公共服务。下一步要在确保无线覆盖质量的基础上, 积极研究利用新技术手段, 使无线覆盖地区2亿多户群众能够接收到更多的高质量的节目, 努力做到城乡广播电视服务均等化。

四是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全国已有160多个地市、460多个县市完成了数字化整体转换, 广西、海南、宁夏、江苏等省区所有城市已完成整体转换。目前, 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1.74亿, 其中,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超过6500万, 占用户总数的1/3以上, 有线数字电视呈快速发展势头。下一步要把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新业态服务结合起来, 推动有线网络成为三网融合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平台。

五是推进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 (CMMB) 建设。CMMB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移动多媒体技术和标准, 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开通了CMMB信号, 30个省份完成了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和运营签约, 并与中国移动一道, 推动我国自主创新的TD+CMMB的融合发展。TD+CMMB的融合发展, 开启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线通讯广播事业融合发展的新领域, 是实践三网融合的有益探索, 对于推进科技创新、带动国内消费、促进文化信息产业发展、满足人们多样多变多元精神文化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正加紧优化网络覆盖, 创新业务新形态, 完善服务体系, 加快手机、手持电视机、笔记本电脑、车载等各类CMMB终端的推广普及, 满足移动人群随时随地听广播、看电视、查信息的需求。

六是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工程。全国已有100多个城市开通了地面数字电视, 今年底所有地市都将开通地面数字电视。为了保证公共服务, 我国地面电视实行模拟与数字同播、标清与高清同播的方针, 以避免因为技术升级而使目前收看模拟地面电视的用户接收不到电视信号。

互联网作为新兴媒体, 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聚合力, 它以“多对多、自传播”的方式, 改变了广电“一对多、点对面”的传播模式, 满足了信息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个性化的新需求。近年来, 广电系统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 积极利用互联网的新途径、新方式, 不断提升广播影视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大力推进网络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的发展。央视网、中国广播网、国际在线等网站的点击量快速增长, 开播了中国网络电视台。通信方式的手机电视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总之, 我国已建成了针对城市、农村、山区等不同地区, 针对电视机、收音机、手机、车载等不同终端的, 无线、有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广播电视现代传播体系。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 遵循各种传输手段的传播规律, 统筹兼顾, 明确定位, 有序竞争, 共赢发展, 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基础上, 着眼于高速、高清、互动、便携、移动等新业务、新业态、新服务, 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 要加强技术监测监管, 构建安全可靠、可管可控的现代传播体系。

当前, 我国广播影视正处于模拟与数字、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发展的关键时期。广播影视从节目采集、制作、播出到传输、覆盖、接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要使整个系统高效运转、安全运行, 需要强有力的技术监测监管体系作为支撑和保障。近年来, 为了防范和应对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以及重大技术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 全国广电系统已建立了反应快捷、令行禁止、调度灵活的安全播出调度指挥系统, 建立了全国无线、有线、卫星广播电视监测网络系统以及节目收听收看、境外卫视、互联网视听节目监管系统, 广播影视的安全保障能力和监测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当前, 我们正积极整合优化现有的监测监管资源, 建立集技术监测、节目监管、安全播出调度指挥于一体的统一技术监管平台, 对不同播出形态的广播电视业务进行全方位的监测监管。要加强技术革新, 积极采用新技术, 提高监测监管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为确保安全播出、提高传输覆盖质量、加强节目监管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要进一步完善技术监测监管手段, 将地面数字广播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广播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互联网音视频广播等新业务纳入监测监管范围, 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要加强对网络视听等新媒体的监管技术研究, 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视听新媒体技术监管体系。同时, 要围绕国家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需要, 充分利用现有广播电视资源, 建立分级、分区域、多部门联动的国家应急广播运行机制。总之, 安全可靠、可管可控, 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基本要求, 加强技术监测监管是构建现代传播体系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

三、着力推进三网融合, 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 促进有线电视网由小网变大网、模拟变数字、单向变双向、标清变高清、事业变产业、由看电视变成用电视。

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信息化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是数字、网络等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是满足人们多元多变多样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必然选择。按照国务院下发的《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 推进三网融合主要有四项任务:一是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 明确双向进入的业务范围, 组织制定试点方案, 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二是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和统筹规划, 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建设和整合, 推动电信网宽带工程建设以及加强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三是强化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监管, 落实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管理职责, 加强技术监控系统建设;四是切实推动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加强信息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 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三网融合工作分两个阶段推进, 今年到2012年是试点阶段, 2013年到2015年是推广阶段。目前, 广电总局正与工信部制定试点方案, 在有条件的地区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三网融合不仅仅是广电与电信业务的对等开放, 更重要的是服务业态的创新, 真正让用户感受到三网融合带来的全新视听享受和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让用户体验到三网融合带来的新变化。我们各级广电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 服从国家利益, 服从人民利益, 尊重科学规律, 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发展方式, 实现战略转型, 突出广电特色, 发挥广电优势, 加强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服务创新, 确保安全可控, 积极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三网融合发展之路。

(一) 要加强技术创新, 加快数字化转换和双向化改造, 加快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 (NGB) 。

数字化、双向化是有线电视网开展各类综合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是有线电视网络升级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目前全国已完成整转的6500多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中, 双向覆盖用户3000多万, 但实际双向机顶盒用户只有200多万, 所占比例很低, 有线网络双向化改造任务很重。已完成数字化转换的城市, 要加快双向化改造步伐, 加快宽带数据基础平台建设, 既发挥单向广播的优势, 又提供双向交互多功能服务, 使有线网成为推进三网融合的高速宽带、高清互动的重要支撑平台。尚未完成转换的城市, 要坚持高标准、高起点, 一步到位, 直接向双向化过渡, 使互动电视、视频点播、时移电视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今后, 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 大力推进宽带接入等综合服务, 努力实现有线网络的战略转型。今年, 广电总局将在去年与科技部、上海市政府签署的合作协议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加快制定NGB战略发展规划, 明确NGB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实施步骤和相关配套措施, 努力构建NGB传输网络 (骨干网速率达每秒1000千兆、接入网用户端速率达每秒100兆) 、NGB业务平台 (提供高清电视、数字音视频节目、移动多媒体、高速数据接入和话音等三网融合的“一站式”服务) 、NGB管理系统 (对业务、内容、网络和用户实现智能化的监控和管理) , 实现广播电视网络业务跨地区的互通、交换和节目资源的共享, 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全方位服务。要结合三网融合试点, 同步推进NGB示范网建设,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在全国主要城市建设NGB示范网。要统一技术标准, 加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度, 加快组织制定NGB标准体系, 制订完善相关技术、网络、业务标准。要充分调动和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组建NGB技术和产业联盟, 对重大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加快产业化进程, 形成合作共赢、良性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加强NGB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努力做到可控可管、安全可靠, 确保安全播出和政令畅通。

(二) 要加强体制创新, 加快有线网络整合和事转企步伐, 培育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要求的合格市场主体。

去年, 广电总局已颁布《关于加快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地要加快网络中心事转企的步伐, 加快推进省级网络整合, 在今年底之前基本实现一省一网的目标。目前, 全国有13个省份基本完成了网络整合, 北京、陕西、湖南、深圳等网络公司已经上市。各地要抓紧推进网络整合。一是要始终坚持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存量保值、增量分成的原则, 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 特别是要保护地市、县的实际利益, 推动省、地市、县三级贯通、共同发展。二是要采取股份制方式, 省、地市、县共同协商, 确定资产评估标准,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 共同塑造和培育自主经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格的市场主体。三是要坚持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并重并举的原则, 业务发展与网络整合要相互促进, 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 影响有线网络的快速发展。广电总局将按照三网融合总体方案的要求, 抓紧研究提出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方案, 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股份制改造等市场手段, 尽快形成有线电视网参与三网融合的市场主体, 提高有线网络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 逐步实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联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 要加强服务创新, 加快新业态开发, 切实提升有线电视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用户的需求是有线电视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人为本、用户至上, 是有线电视服务的基本要求。各地在推进数字化转换、双向化改造和网络整合的同时, 要把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开发服务新业态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不断提升内容丰富度、图像清晰度、用户体验度和价格实惠度。一是要抓紧研究制定广播电视基本业务、增值业务的科学分类标准, 建立广播电视业务分类目录, 抓紧研究制定有线电视服务质量管理规定, 为全国有线网络开展各类业务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提供有力的政策规范和标准。二是要明确服务定位, 完善服务规范, 细化服务流程, 严格服务管理, 及时处理用户投诉, 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终端提供精细化的周到服务。同时, 要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用户的监督, 形成有线数字电视的良好服务品牌和公众形象, 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三是要加强服务新业态开发, 推动融合创新和本地化服务。要加强对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技术的融合研发, 大力开发高清电视、视频点播、电子政务、银行支付、民生信息、电视通话、宽带接入、家庭智能化等多种新业务, 使有线数字电视真正成为家家户户人人享用的多媒体综合服务信息平台,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多元多变的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 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家庭信息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科技兴农的带头人 篇8

张玲,湖北省枣阳市南城办事处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35岁的女大学生村官、枣阳市李家庄恩谷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张玲参加了市委党校组织的函授学习。系统学习了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课程,取得了襄阳市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证书,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

2011年、2012年,张玲参加了阳光工程培训,并认真学习小麦、水稻、病虫害防治等农业专业技术知识,进一步增强了为农服务的本领。

敢想才敢干,巧妇敢做无米之炊

2011年11月,时任村妇女主任的张玲,在村民们的极力推荐下,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地处枣阳沙河、滚河流域交汇处的李家庄村是传统的农村,加上又是水利、交通的“死角”和“盲点”,后进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十几年。

“修一个高压管道,把沙河的水抽上来,解决三个小组的用水难。”2012年春节后,张玲决定先解决用水难问题。张玲和村委会委员李家友带头垫资1万元,又跑到办事处争取了3万元。为省钱,张玲带领群众300多人,人拉肩扛,挖沟架线,一个月时间,把涵管一节一节拼接好。造价11万元的工程,张玲只用了5.8万元钱,就解决了村里600亩水田的用水需求。

村里要修路,60多万元资金又成了“拦路虎”。2012年中秋节,张玲买了两件家乡的月饼,下广东,上襄阳,找本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化缘”,半个月要回了30多万元。又跑部门争计划、要物资,自己和村干部带头捐款5000元,发动群众捐款捐物。2012年11月8日,惠及全村1800多人的4.8公里组组通水泥路竣工,告别泥巴路的村民奔走相告。

成立恩谷合作社,带领村民走致富路

为了让群众多增收,张玲在枣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支持下,2013年7月1日正式注册成立“枣阳市李家庄恩谷农民专业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200多户。张玲以合作社为平台,组织群众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建立千亩高产农业示范田。

2013年恩谷合作社在全村水稻病虫害防治上开展统防统治,张玲决定由合作社统一采购稻种,并从4月开始分阶段聘请农业专家,进村入户开展水稻拌种、育秧、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共集中培训村民6次,技术指导、现场解决问题30多场(次)。

合作社组建植保机防队,购买安装喷头、水管、水箱,组装移动式喷雾机14部,由42名社员组建6支植保小分队,开展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有偿服务。真正做到科学防治、综合防治,每亩为村民节约农药20元、节省打药成本10元,提高防效30%。在张玲及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2013年水稻单产突破800公斤,实现高产增收。

2013年秋播,张玲召开合作社成员大会,计划在小麦生产上实行全程服务,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得到了社员的积极响应,有1700亩面积纳入合作社,另外又流转土地200亩,由合作社统一种植管理,收益全部用于合作社的发展。

上一篇:他是爱运动的孩子小学作文下一篇:学生安全家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