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橘随想作文

2024-07-12

摘橘随想作文(精选2篇)

摘橘随想作文 篇1

爷爷家的桔子熟了,一直还没人摘,今天就去爷爷家摘桔子吧。爷爷不在家,估计是和一帮老年人一起娱乐去了吧。自打爷爷退休后一直遵循着这不变的规律,上午在家附近转悠,下午就约好几个人一起娱乐,晚上是不出门的。看着他现在的日子,再想想以后的自己,人是会慢慢变老的,我不敢相信自己老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会跟爷爷一样吗?还是跟街道上那些捡破烂的老头一样,穿着破烂不堪的衣裳,推着一辆板车或是提个破麻袋,穿梭于大街小巷。我想爷爷的老年是享福的。

爷爷家的桔子树不多,只有几颗,就种在家门口,看着树上结满的桔子,很是可爱,在阳光的照耀下,金黄色更是显得耀眼。听别人说树顶的桔子比底下的要好吃,于是搬来了一个楼梯,小心爬上去,每一个桔子都要用剪刀小心翼翼地剪下来,不能随手摘,损坏了桔子根部就不好储存了。一个,两个,三个……一边数,一边摘,耳朵上还戴着耳机听音乐,尽情享受着摘桔子的乐趣。等桔子摘满了一篮,就下来了,留着过几天再摘,也给爷爷,叔叔,姑姑,还有爸妈他们留点吧,看着满蓝的桔子,情不自禁的我就笑了,是一个人的傻笑,也是为自己收获的成果偷笑。

尝一个吧,虽然打槟榔嚼多了后,我就不怎么吃桔子了,因为怕酸,但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不能不尝。在掰开桔子皮的那一刹那,口水就开始在嘴里骚动了,掰下一瓣,因为怕酸,就先咬破一个口子,用舌头舔一舔,再用嘴稍微吸一吸,感觉甜甜的`,不酸,这时我就可以大胆地吃了。一个桔子吃完后,正准备吃第二个,突然感觉牙齿还是有点不适,只好打住。我把摘好的桔子都放在了爷爷家,见时间还早,就将我放在爷爷家的古董翻出来――以前读过的书本。有两大箱,有的还长霉了,都是我没保存好的原因,以后要抽空拿出来晒晒太阳了,至少这些古董可以见证我的过去。我选了几本会计方面的专业书,英语教材,还有三个日记本准备带回家,我记得前几年都烧掉几个日记本了,居然爷爷这里还有三个,真不敢相信我还真能写,这几个不能再烧了,拿回去好好保存吧,等以后怀旧了,再拿出来读读,看看以前写的东西有多幼稚。

高中作文教学随想 篇2

所有的写作教程都讲,写文章要在审题、立意、布局、构段、谋篇及表达方式等多方面下工夫。我认为,这是针对具体写作而言的,要想全面提高高中生高考作文的质量,还必须加强以下几方面训练。

(一)勤积累

很多同学的作文,干瘪枯瘦,究其原因,就是平时掌握的作文材料太少。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题目,再好的构思,再好的写作方法,如果没有话说,那也只能是苍白无力的无病呻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之始,就做好学生的物质储备工作。笔者主张应指导学生阅读《读者》一类杂志上的经典美文,因为这些文章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学识,还能让学生学会作文的方法,既省时间又见效快。这一短平快的做法,为本人多年教学实践所证实。我让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把自己认为有实用价值的事实材料,或寓言故事,或名言警句摘抄下来,最好讲给同学们听,以便加深记忆和信息共享。但要记住考虑到应用。名言警句最好要分散开来抄写,三五个放在一起。这个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要培养学生养成平日留心媒体上有意义事件的习惯,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作文的内容自然就丰富了。长此以往,作文自然有话说,肚儿也就鼓起来了。

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积累,教师也要把自己积累的材料与学生共享,互通有无。一方面学生作文积极性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师的信息更新也就加快了,教师在教作文的时候,自然也就不再是老调常弹,正好一举两得。

(二)学点花拳绣腿

在武术上,“花拳绣腿”是讽刺没有真功夫,只会点花架子的肤浅者。但写文章学会一招半式,毕竟比随意行文要好得多。因为,从多数学生的作文来看,写作的随意性较大。有的同学对所给材料全抄全搬,机械生硬,死板呆滞;有的学生写作带有意识流的痕迹,不顾文章观点材料的统一,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或者有道理未明,与论点相悖的现象;或者不顾古今中外事例的内在逻辑顺序信手写来,一团乱麻;或者材料堆积,缺少分析,材料与观点油水分离;或者作为论据的材料一展再展,一叙再叙,忽视了论据为说理服务的宗旨,主客颠倒,冲淡了文体;或者脱筋断骨,缺少过渡,思路跳跃,文脉断层;或者材料古旧,缺乏新意,七百年谷子八百年糠,却嚼得津津有味,不忍割舍;或者一股脑儿三段式,不知分段,不知展示自己文章的精彩之处,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使得文章是写成了,但在布段谋篇上却陷入了困顿。作为教师,应针对以上弊端予以纠正。结合作文的基本程式,让学生的作文有章有法,学会文章布局的基本技巧,使文章的各部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为中心思想服务。

(三)小处不可随便

高考作文占语文卷面分值的百分之四十,接近半壁江山。因此,作文平时训练的严格要求和作文讲评的精雕细刻,就显得很重要了。

1.文章的第一段要“打眼”,结尾要简洁利落,首尾要呼应。 “打眼”就是惹人注意,让人喜欢。古人讲文章的开头要做成“凤头”,就必须做到语言的表述过关。写记叙文要从小处下笔,自然人题,才能无斧凿之痕。写议论文一般要做到开宗明义,或褒或贬,观点鲜明。同时,既然是“凤头”,那就必须要短,一般在二百字左右,给人以清秀的美感,否则,就变成猪头了。虽然也可能内容不错,但总给人以闷、蠢、笨的感觉。文章写到最后当结则结,该指出的指出,进一步亮明自己的观点,加深读者的印象;该含蓄的含蓄,让读者有余味无穷的感觉,但如果拖泥带水,没完没了,读来就会让人生厌。

2.标点符号要规范。每届高三抑或高考作文的评卷中,我们都发现很多学生连起码的标点符号常识都不能准确把握。有的不知断句,把两句话或几句话合在一起说,或不能根据逻辑重音的要求正确地点断,有的一逗到底,全段甚至全篇都没有一个句号;有的句逗不分,全是似有似无的瞎瞎眯眯的小点,有的错用标点符号,甚至有的同学给自己的作文标题加上了书名号。

在标点符号知识点块的训练中,学生一般都能明白理解,可到了实际应用上,他们却往往不加以注意,致使在作文中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尽管近几年高考考试说明中谈到不再单独在这方面设题,但作文正是检查学生这一方面实际能力的手段。标点符号是一篇文章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使用和书写标点符号,可以让读者包括阅卷者读懂文章,把握文脉。有人说只要内容好,标点使用不规范无伤大体,充其量算作白璧微瑕。殊不知,这一点瑕疵也要在阅卷者的心目中留下印痕,影响作文的得分。

3.书写要认真,字体要美观。好的文章,美观的字体,能给阅卷者以愉悦。据统计,高考每篇作文的平均阅卷时间大约为三分钟。客观上讲,阅卷者不可能不受心理愉悦程度的影响,书写出众的作文自然会比其他同样内容的文章得分高些。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高中生的书写水平很差。笔者曾经在一个班级做过调查,百分之九十字写得不好的同学都承认自己现在的字写得都不如小学时候好,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呢?那就是很多学生平时写字不认真,缺乏老师的正确指导。再加上学生感到学习内容太多,书写自然就马马虎虎,长此以往,写字连横竖都写不好了。所以,老师应坚持要求学生用钢笔写字,必要时要按照字帖练字,抓住一切动笔机会练字。同时,作为教师的板书也要工工整整,大大方方,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作文教学要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不断提高。作为教者,有了思想就要付诸行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结合作文讲评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其结果,对自己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有益无害的。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一篇:旅游资源调研——以绍兴为例下一篇:雨季巡回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