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电影剧情详解 情书电影观后感心得

2024-08-10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 情书电影观后感心得(共9篇)

情书电影剧情详解 情书电影观后感心得 篇1

豆瓣和时光上的影评各有千秋,豆瓣更加纯洁,深刻,感性一些,而时光则是华美,有种光与影的交错的美感,那排版,设计,颜色,背景,图片都相当地精美,还有细细地评说。对于我这个年纪,这个经历不多,感情不深,认识不深刻,思想不深沉的人来说,时光上的影评会好看好理解很多。我喜欢的影评首先是可以从剧情,人物,故事,场景,镜头,剪切,哲学,音乐,历史,以及导演的审美观等方面综合地详细地分析一部影片,然后再写点自己的深刻感受,或者把自己的感情穿插其中,这种影评是我这个年纪所喜欢的,因为要喜欢一部电影,起码你得看得懂这部电影,理解这部电影。豆瓣上的影评大都是个人单纯的感受,写得纯洁而深刻,但如果你不能理解电影,你就难以达到共鸣。

影片一开始博子安静地躺在雪地里,闭着眼,憋着气,仿佛她要假装进入死亡的状态,以此来达到能与死去的未婚夫共同呼吸,共同对话,进入同一个世界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幼稚到可爱的精神状态,可见博子对未婚夫的用情之深。白色的雪无疑是象征着纯洁的爱情,这是无用细说的,在电影后文中,几乎电影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笼罩着这么一种白色纷繁的世界中。

博子在车中与未婚夫的妈妈对话,以及在未婚夫家中蛋糕,毕业照这些小事上,都显示出一种主动和被动性格的对比。博子内敛含蓄,而妈妈则独立自主,勇敢自信。而在紧接下来的剧情中,在混乱而小气的小樽市,邮差和女藤井树也是如此,邮差热情主动,而女藤井树则冷淡退避,那些可爱的神态可以一一表现。邮差叫“啊树”的亲切有力,仿佛包含感情,而啊树则“”怎么啦的不耐烦和讨厌,明眼人谁都可以看得出邮差的心思。看到混乱而小气的小樽市的街道,我想到的更多的是无关剧情的历史和政治,想到隐忍,小气,认真的日本国民性格,想到日本狭小的国土面积和众多的人口,想到火柴盒式的房子,“居则养其气”,可能就是因为狭小的空间让日本人的性格中充满了小气,小气包含了认真,细腻和认真到要钻牛角尖的极端。这在日本的教室也可以体现,教室的窗子总是乱七八糟,黑板和墙上同样如此,细细碎碎的东西相当多,这如果在小学,那会显得很可爱,但在高中和大学就显得琐碎和多余了。

剧情来到破旧斑驳的女藤井树的家,木头的房子,屋子里煮着药,有烟有雾的灰蒙蒙,女藤井树又带着口罩病恹恹的,头发蓬松凌乱,给人一种很老旧,腐化的感觉,整个色调虽然还淡淡的阳光,但从小缺乏安全感的我害怕这种场景,我害怕得病,虚弱和没力,但我并不害怕残酷和黑色的深沉,那只会让我压抑。

一家人共同聊着莫名其妙的信,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阿树还竟然因此烦躁得睡不着起来回信,真是琐碎到了极点。

博子的细腻和浪漫在这里又一次地体现,深深怀念地恋人的她竟然给死去的恋人写信,“你好吗,我很好”,这本来就是一封不可能收到的信,她自己也没有期盼能收到回信,只是作为一种心情的寄托,想问候一下在天国的他“你在异乡还好吗,我想念你,我在这边很好,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朋友陪伴,父母健在,一切都好,你不用担心”。写信,这么古老的一种传情方式,安静而含蓄,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适合表达她的思念。收到信的博子眼神都有了光彩和亮光,洋溢着幸福和美满,说话和动作都欢快温馨起来了。

这边博子和秋山一起研究信,那边啊树(女)和同事也在一起研究,这真是细腻,更是琐碎和拖沓。

秋山刷了点小聪明知道了藤井树的真实身份,在古朴的酒馆里,穿上牛仔服的秋山,披着长发,点着香烟,喝着酒,帅得忧郁得就像是一个艺术家。他大方,勇敢,热情,积极,有又仿佛一个冲动的大男子主义。而在旁的博子仿佛永远都是深深地沉湎在过去的回忆中一直恢复不过来的样子,安静,内敛地不说话,或者在秋山的“敌人”二字伤害到她内心最敏感最柔软的最深处时她才激烈地反映,抗议。这时,秋山立即变得伤感忧郁些,悲伤地回忆起过去的时光,博子终究是一个内心细腻敏感而又善良单纯的女孩,终于被说服着去了小樽市。她们的关系一直就是这样,一个积极主动,而另一个被动回应,秋山在主动中又有嫉妒的情绪的作祟,想向博子倾注满腔爱意和热情,但是博子的态度却让他不敢全力放手去爱。博子则又是思想陷在过去的回忆中不能自拔,但身体终归还是在现实世界,对于秋山的热情示爱总是仿佛需要但更抗拒,两人都是这么矛盾,关系总是这么微妙。但秋山总归是一个正常人,犯不着跟一个死去的人吃醋,况且那人还是自己的死党好朋友,给予了博子很大的包容。曾几何时,从小的我就梦想着有一套灰白色牛仔服,看起来潇洒又沧桑,坚强而又有忧郁的流浪的艺术情怀,但终究是一个梦想,到今日也没有实现,或者说已经不想去实现。自己还是太怀旧了,这些年来,新的歌基本没听,新的电影基本没看,弄得自己也深沉忧郁起来,仿佛老了好几岁,从来就没有展现过青春朝气蓬勃的气象,没有展现过阳光灿烂的笑容和斗志昂扬自信满满的意气风发,我还是一个年轻人,我是怎么啦?

在漫天雪白的小樽市,热情大方或者说不解风情,木头一样的秋山安排了一切,在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又成了博子,细腻敏感,害怕未知的未来,害怕主动,害怕承担,变成一个深深地缺乏安全感的人,等着一个人来照顾,来关心,来安排一切,处理一切,我要做的就是等待和随从。秋山的行为无疑让我也感到在寒冷的小樽市里的一点温暖。在如此一个陌生的寒冷的城市,真的让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啊树(女)的爷爷给我印象并不太好,从一开始在地里蹲着耕种的姿态到跑来开门的神态,矮小的身子,一把眼镜,日本式的胡子,还有那个仿佛是无时无刻的极其难看的马步,一切都透露着猥琐的神情,让我想到淫荡的龟仙人,想到那个恶心的日本AV,想到日本国民性的不好的一面,冲动,极端,动作夸张得幼稚和小气。当然,这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感觉,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还很宁愿这是错误的,我也不希望日本人这样,更不希望自己看到这样的场景和情况。

啊树的姑父和妈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导演对死亡的故意的淡化,姑父不记得大舅子什么时候去世,而在博子未婚夫的家中,藤井树(男)的妈妈也说“看到这张照片,树的形象仿佛就模糊了起来”。也是是因为“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博子对秋山说的,所以导演可以淡化死亡给人带来的沉痛和悲哀,这样使得影片的基调就相对温和一些,积极一些。死亡在日本的哲学中从来就是一个经常讨论的话题,日本的自杀率一直排名世界前列也是因为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个命题。这种问题仿佛他们全国民都深入人心一般,青少年就已经很深刻地去理解生存的意义了。这与我们身处正统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我最记得的是一个青年女生的生存观和价值观“让生命像樱花一样在最灿烂的时候凋落”,她选择了在生命最美好最灿烂的,一生中用黄金锻造的青春时代,在这豆蔻年华,青春萌动的时刻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因为她认为要保持完美,她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经历年长之后成熟现实的肮脏和世俗。在日本的歌曲中,经常有很多仿佛来自生命和灵魂深处的声音,悲怆得让人不敢倾听,因为那会使人陷入深深地寂静和死亡的情绪中。在现实中,日本歌曲经常会用A小调,这会使歌曲哀婉,忧伤和悲凉。但是尽管有这种倾向,但是日本人会有两个极端,虽然会经常陷入悲观的情绪,但是真正面对困难的时候,你一点也用不着害怕和怀疑他们承受艰难的能力,他们会在困难面前默默忍受,极端地忍受到仿佛没有半点痛苦,仿佛就算世界末日来临也不动声色,也不去寻求倾诉和发泄,这其实是很不好的。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经常面临地震,火山以及飓风,狭小的国土面积,拥挤的人口,资源的匮乏............你真的压根不用去怀疑他们的承受能力,他们的承受能力甚至达到有点变态的地步,比如军国主义中的自残,比如武士道中的忍者。日本就是如此奇怪的一个国家,民族性在两个极端间来回震荡,自信与自负,狂妄与卑微,我总有一种感觉,日本就像是一个超级国家的试金石,谁能让日本真心地心悦诚服,让日本真正地谦虚卑微下来去学习,那么这个国家就是超级大国。比如现在的美国,比如以前中国的唐朝。

高速公路上秋山的“打搅了”又一次显示了细腻。而博子的小心翼翼和静静站在藤井树(男)曾经的家的门口,仿佛在怀念什么,好像又要沉溺到过去的回忆当中,更显细腻。

藤井树(男)的家门口写了信,含蓄内敛的博子还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和自己恋人同名同姓的人,在回去的路上,博子再一次展现了她的深深的怀念和用情之深“我希望他很健康,也在工作”,她的希望虽然简单却是那么令人感动,即使不在一个世界了,她仍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里能过得到,仍惦记着他过得好不好,心里面也默默地想着只要你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这样就已经很好了,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在剧情发展到此时,电影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镜头,博子和藤井树(女)在街上相遇,博子叫了藤井树,但藤井树回头却不知道是谁叫了他,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镜头,仿佛是一种命运中的巧合。从情景中看到,博子一直低着头,应该没有看到树,但她却突然叫住了藤井小姐。这是导演在思想上暗示两者之间存在某种命运般牵扯不断,虽然显得奇怪,但是却很有意思,很有创意;另外在剧情上可以用这个场景让博子看见藤井树(女)的真实相貌,为她接下来的剧情确定自己和藤井树(女)真的长得很像,然后去恋人的家去查毕业照的照片,并怀疑恋人对自己一见钟情的原因是因为自己和恋人的初恋情人长得很像做铺垫。这时镜头中出现了人群,人群是岩井俊二很喜欢用的场景,在《爱的捆绑》中男女主角在人群中激励忘情拥吻,《四月物语》中女主角骑着单车经过成群的背着书包的小学生,就像吴宇森很喜欢用飞翔的白鸽一样,这是导演的一种偏好吧。人群并没有太多的寓意,更多地只是一种衬托突出的作用,而在《情书》里,人群也就是想让藤井树(女)淹没在拥挤的人潮中,使得她回头没看到博子更加自然(因为人群也把博子包围了),也让她转身离去不显得那么单薄,而显得更加自然,从容。细心的人在这里可以发现,导演在营造两者之间的距离上用了先是两个中镜头交代场景,再变换到两个远镜头表示她们距离越来越远,最后又变为两个中镜头,恢复常态。

藤井树(女)在回忆两人的初中生活时说很困扰,刚开始我觉得有点夸张,除了第一次点名有点冲突之外,值日也没什么的,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不过那些孩子们的“藤井树方程式”的说法倒是很可爱和搞笑。

到这里突然想到日本情节这个词,林夕有日本情节,写《富士山下》《再见二丁目》,而且看着日剧来写歌词;痞子蔡有日本情节,《雨衣》里面把日本女孩痴情和柔情发挥到极致;郭敬明有日本情节,《幻城》几乎就是仿照着日本漫画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来写的。台湾更加有很深的日本情节,房子的设计,街道,学校,以及少男少女的情节,娱乐圈的流行,很多的很多都深受日本的影响。

在藤井树(女)的初中生活,似乎很多电视剧都是这样。女的安静勤奋,学习成绩好,是老师心目中的乖乖女,而美少男则安静到冷酷,基本不说话,不喜欢学习,学习成绩也很差,然后两个人之间就有点火花。

藤井树(女)回忆起来是虽然过去曾经有同名的尴尬,但还是轻松愉快的,而博子则深深地浸淫在自己浪漫的幻想里。

两个藤井树在图书馆中相处上了,这可能是导演心中一直存在的梦想吧。在如此古香古色的图书馆中,被琳琅满目的图书包围着,仿佛空气中都充满了等待你去理解的精神和灵魂,在如此温馨安全的环境下,无疑对感情的产生和发展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岩井俊二是喜欢书的,也是一个文艺作家,听说他拍电影之间总喜欢把心中的想法写成小说,然后再改编成剧本。但岩井俊二的文学色彩比起哈韩国的李沧东来又要差得远了。小说就是说故事的,而且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但是岩井俊二无疑是一个不怎么会讲故事的一个人。他的电影故事总是很短很小,而且赋予了太多的哲理和寓意,让人看得很压抑。如《烟花》混乱青春,两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约会,但两段故事都稍显奇怪和短小;《梦旅人》则三个精神病人行走在都市的围墙上,一直走,一路虽然有风景,但并没有太多的人物交流和情节;《爱的捆绑》则更是没有故事,来来回回地用毛线,各种各样的绳子和物品,以及各种各样的捆绑手法表达寓意;《燕尾蝶》稍微有点剧情,但色调灰暗,场景是社会底层和废品回收站,垃圾场,真是压抑,只有沉着帅气,仿佛一切都胸有成竹,淡然从容的狼朗稍微给人安慰。《四月物语》也有点剧情,讲一个高中女孩暗恋学长,为了爱情努力考上学长的大学的故事,情节略显老套和拖沓,画面在故意的营造中很安静华美,但是我却感觉不到这是青春的颜色,这样还不如《假如爱有天意》;《关于莉莉周的一切》说的是残酷青春,残酷郁闷到连剧情都没看懂,真的不知道谁的青春有这种变态的残酷,《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也没有;《花与爱丽丝》故事到挺清晰,但是却莫名其妙而且令人难以信服,具体也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什么主题。中国的影迷说岩井俊二是中国王家卫,我倒觉得他是韩国金基德,虽然金基德出道比他完,但是我是先接触金基德的。但人家金基德每部电影主题都非常鲜明和明确,而且画面还清晰,至少让人看得懂剧情。

岩井俊二喜欢看书,《情书》中藤井树(男)手里捧着一本书,藤井树(女)的家一屋子都是书,她还是市立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员;《梦旅人》黄毛捧着一本书;《爱的捆绑》男主角一屋子都是书,职业是写书;《四月物语》的男主角是书店的工作人员,女主角也喜欢看书;《花与爱丽丝》的男主角连上学的路上都在看书。岩井俊二还喜欢钢琴,每部电影的配乐都是大段大段的如水的钢琴,有时甚至有喧宾夺主的味道,一部电影看下来,电影没看懂也没记住,脑中却总是环绕着那如水流般流畅连续的钢琴曲,但并不一定就很美,至少,我没感觉出很美的钢琴曲来。

温馨的图书馆中,安静勤奋的女孩在埋头工作,劳累之余偶然抬头望去,一个美丽安静的少年倚靠着窗,双手捧着书,神情安静投入,梦幻般的阳光照进来,轻轻的风舞动着雪白色的窗帘,美得就像是一副定格的画。风轻轻地吹动着女孩的刘海,女孩仿佛看得动情起来,眼神温柔而安静,一刹那间,仿佛少年的身影已经深深地印在她单纯的少女的心中,仿佛一刹那间那美好的一丝丝情愫就由此偷偷地产生。华丽的大提琴如梦如幻,一个镜头还显示了男孩的缺失,仿佛在预示着什么,仿佛又是再让人做对比,对比有男孩子存在与否时窗子的区别,仿佛暗示着女孩眼中心中已经存在了这个人,一下子没有了这个人,仿佛觉得风景就算再美都会显得孤单,也从这个镜头处,音乐自然地变成钢琴,女孩侧过头望去,窗帘轻轻拂过男孩的脸又落下,她抿了抿嘴角,眼睛因为看得太入神而眨了眨,仿佛要努力将这一刻深深地印在脑海之中,但内心终究还有少女的羞涩,她还是低了头,安静写自己的借书卡。

深情的博子一直在努力去想分享藤井树(女)的回忆,想要了解恋人过去的点点滴滴,这是多么浪漫和细腻的表现。像赤名莉香在永尾完治的小学教室的墙上,在永尾完治名字的旁边刻上自己的名字,像《好久不见》里歌词写的“我来到你的城市,走过你熟悉的街”,像“你的未来我已经不能参与,你的过去我一一挖掘记忆在心底”。曾几何时,在去玩的时候,在树上总可以看到“XX爱XX”这样的用小刀刻上的字,在凉亭的天花板或者某块石板看到用粉笔写下的“XX,XX永远想着你”。曾几何时,自己曾在一个中学的跳远的沙池里写下“XX,my lover”,本来想刻在树上,以便以后回来还能看到那深深的印记,后来想想还是不要伤害树吧。

日本的单车还能自行发电,看来资源匮乏的日本人为了节省真的是想尽了办法。男孩为了争取多一点的相处时间,故意慢条斯理地看试卷,还要对答案。

回到两个人的回忆之中,女藤井树仿佛被打开了记忆的匣子,人也变得轻松愉快起来。竟然把以前的试卷都翻出来了,看来尘封的记忆对她来说真的是一场难忘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真的是历历在目。

男生因为女孩帮别的女生做媒人,生了一点小气,在放学回去的路上,弄了一个恶作剧“报复”女生,这是影片中少有的两人嬉笑怒骂的场景。

女藤井树按博子的要求回到当初的操场拍照,此时的回忆仿佛她们两个人同时在分享,但终归是女藤井树的对回忆的感受深刻一些,毕竟那是她自己亲身的记忆,她愉快地在大雪中,音乐中飞舞拍照,那么开心,那么快乐。

回到母校,回到曾经的熟悉又陌生的图书馆,女生们知道这是藤井树之后都默契地轻轻发笑,整整87张的借书卡上写着她的名字,这份爱意遍布了整个图书馆,整整流传到了现在,“真是浪漫啊”女生们都这么说。是的,这真是浪漫,这也是岩井俊二最浪漫的时刻了。恋人中想着一个人的时候,在无聊的时候总是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书写对方的名字。男生是把它写在了借书卡上,这就更加添加了文艺气息,仿佛是自己的爱意通过书作为载体去表达了。曾几何时,我也想把自己的姓名和联系方式写在书签上,然后夹在一本自己很喜欢的书里,然后放回图书馆,等着有缘有心的人来发现;曾几何时,也曾想写在自习室的桌子上或者墙上,又或者到江边写在漂流瓶里或者写在风筝上,但理智总会告诉我,那样太神经,于是我都没去做。当然,影片中的男生还是借助了与自己同名的契机,不然像他这么内向孤僻的人也不会如此大胆去表白自己的心声。

剧情发展到这里,以前的老师告诉了女藤井树关于男藤井树的死讯,导演用蒙太奇的手法将三段死亡连接起来,女生爸爸的死亡,还有蝴蝶的死亡,画面和镜头来回穿梭和切割,使得叙事更加完整。

博子还是那么深深怀念过去,还是那么害怕去面对新生活,再去登山的路上,博子再一次似乎很决绝地拒绝登山,害怕继续向前进,在她隐忍卑微的性格中在此处仿佛有巨大的爆发力。她的这些性格简直可以用来代表日本女人,敏感细腻,安静含蓄,内敛勤奋,卑微忠诚,但是内心总有一股很坚定的原则和想法,虽然可能想法幼稚可爱到让人发笑,但她们会为此而坚持,因为,那是她们生存下去的力量和意义。

在寒冷的风雪中,关上门,墙边点着火炉,几个人围着桌子,打着火锅,喝着小酒,抽着烟,吃着热菜热饭,安静地聊天,回忆过去,一切显得是那么的温暖温馨和温情。

在博子和秋山温暖吃饭聊天的另一边,女藤井树打了一行“我父亲因为感冒延治而去世”字之后就病倒了,仿佛这行字预示着她也要病倒。这边在安静平和,而另一边则在紧张的抢救当中,两边对比仿佛有一种寓意在里面,似乎是要让人印象更加深刻。

男藤井树在死亡将至的时刻,在人生的最后一个唱着悠远忧伤的松田圣子的歌,这似乎在表示一种对死亡的冷静对待,一种对死亡的艺术性的渲染。

在秋山的创造性的浪漫的启发下,博子一个人走得远远地,在空旷的雪地里,面对着空旷遥远的雪山,此时的她,仿佛处于一种天堂般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此深入地进入大自然,融入大自然,在没有人烟的空旷原野,仿佛一种天人交际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下,仿佛人的灵魂可以与大自然融合,可以与山的那头已经失去的灵魂对话和融合。“你好吗,我过得还好”短短八个字凝聚饱含了博子多么深沉的思念和爱意,这么平凡的八个字虽显普通,但却那么亲切动人,感人至深。“你好吗,我很好”,一遍又一遍地,不停地,大声地呼喊,仿佛用尽所有的力气去倾诉自己灵魂深处的感情,想要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全部的思念和爱意都表达出来,直至掏空自己的感情和灵魂,直至自己呼喊到嘶哑,哽咽和痛哭,此时,博子的感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而在另一边,躺在病床上的女藤井树在念着博子给她的第一封信的内容,这种时空交错和镜头设置,仿佛让人感觉是在那一刻,女藤井树和男藤井树融为了一体,所以女藤井树收到了博子对男藤井树的呐喊,因为女藤井树收到了呐喊,所以天国当中的男藤井树自然也收到了,在此,导演浪漫而创意地表达了灵魂的交汇,以及感情的交流。而在另一方面,男藤井树的死亡与女藤井树的成功抢救形成对比,表达生与死的交接,表达一种温馨的希望。而静静在一旁的秋山看着博子能够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也舒心地笑了,那一刻,他也显得那么宽容和博大。

男孩拿着书来到女孩的家,一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想要女孩帮他还,男孩对女孩的心思到此表露无遗,就要转学了,请她帮自己还书,而且书中有一张可以证明自己心意的卡片,他当然是希望女孩子看到的,这也已经是他那种性格能做到的最明显的表白了。知道女孩父亲去世了,男孩也不禁替自己喜欢的人悲伤痛苦起来,仿佛感同身受,知道恋人家里出事,他心里也很难过,那明显表露而又小心隐藏的表情表明男孩确实是喜欢女孩。女孩看到他这种可爱的表情甚至忘记了悲伤难过笑了起来,这是难得一见的女孩的笑。男孩跨上车,在看一眼女孩,走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此时在男孩的心中显得多么伤感,而女藤井树回忆起来也是如此。

女孩拿着书回到图书馆,还是那个图书馆,依然有阳光和窗帘,只是没有了那个人,也没有了那阵撩拨心弦的微风,女孩看了一下卡片,终究错过了发现了男孩暗恋自己的秘密。追忆逝水年华,从她走进图书馆的那一刻起她就在追忆了吧。从还书的依依不舍,到最后离去时静静地回望,仿佛她要记住这一刻,仿佛她要从此告别这里。而那曾经熟悉的窗边,阳光在照,风依然在吹动着窗帘,只是窗边再也没有了那个青春的认真看书的少年,而另外一侧,也不会再有安静勤奋看着男孩的女孩,再也不没有了那些曾经的青春,这是多么的令人伤感。

导演在这部电影的最后留了很多的希望:一,爷爷种下了一颗名字叫“藤井树”的树,这棵树正在茁壮成长,这仿佛意味着女藤井树以后也会像这棵树一样坚强健康,更加意味着其实“男藤井树”一直没离开,他一直陪伴在女藤井树的旁边;二,妈妈决定不搬家,要呆在这个温暖的地方,这个曾经留下很多记忆的地方,要守候这个家,守候这份温暖,守候这份回忆;三,博子寄回了女藤井树给她的所有的信,表达了要忘掉过去,勇敢进行自己新生活的决心;四,一直是白雪包围门口因为春天来了而变得清新起来,树叶变绿了,风也轻轻地吹着树梢,由冬变春,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的,影片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白雪纷飞的冬天,此处结尾春天来临,万物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春风也吹来了一群轻快的女生,看着卡片后面自己梳着刘海的画,仿佛一道闪电击中了自己。青春单纯的心如同那铅笔的肖像画,青春的情景,男孩的面容顿时变得那么清晰。也许我们在很多年后,在某一个悠长无聊的午后,在整理旧东西的时候偶然发现自己当年片言只语,看着当时幼稚的字体和不成熟的思想,我们都会回忆起那青涩的脸庞,那无忧无虑的青春时光,那有阳光,有微风,有绿色树叶,有单车,有打闹,有暗恋的青春时光。那真的是一段用黄金锻造的时光。

一封信牵出两段深厚的感情,一段是博子细腻深情的爱意,一段是青春青涩萌动的暗恋。从各个方面分析,女藤井树当时并没有喜欢上男藤井树,虽然影片中有女孩曾经生气地介绍过女朋友给男孩,虽然有女孩在门口分别时那真诚地发自内心的笑容,虽然有女孩怒摔放在男孩桌上的菊花,以及在图书馆静静地看着男孩,这些都是很明显的证据,但是影片的开头女藤井树自己就说自己对初中生活没太大的印象了,而且就在她差不多完全回忆完初中生活后,她也没有很深深地去怀念男藤井树,说明在她的心中,她对男藤井树只有稍微的好感,并没有那种热切的喜欢。在翻开卡片的那一刻,在知道男孩暗恋自己的那一刻,她的激动和感动更多的是在怀念男孩那安静浪漫的举动和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这是将由博子引出自己去回忆初中时光的最高潮,也是一个总结。如果女藤井树是喜欢男藤井树的话,此刻的她更多的是表现遗憾和悲伤。所以,女孩对男孩并没有喜欢。

最后一个镜头本来是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镜头,看的时候我思绪万千,可到此时此刻却不知道该写什么。同样的,关于影片的主旨本来也有很多话要说,但是此时此刻,也还是千言万语不知道从何说起,其中有两点是不用怀疑的:一,青春时期的暗恋或者说人的第一次情感激发是最最珍贵的,是最值得珍惜也是最值得记忆的,不管在豆蔻年华的我们的第一次是暗恋还是成功的恋爱,在青春单纯时期的情感的激发总是最珍贵的,因为这时的情感最真实,最亲切,最纯洁,所以最动人;二,怀念青春时光,这是岩井俊二永恒的主题,几乎每部电影都在描述和纪念青春,他是一个喜欢回忆的人,更是一个喜欢回忆青春的人,也许他的青春过得很值得回忆吧,而我的青春回忆起来却总是如同一场灰蒙蒙的水玻璃,带着一点残酷,带着一点破碎,带着一点灰蒙蒙,王家卫的所有的记忆都是潮湿的,而我的,则是所有的记忆都是破碎的。

《情书》电影观后感 篇2

刚开始听到这个电影名字的时候,觉得剧情无非就是讲述青涩的爱情,一路上成长的经历,但是剧情却让我刮目相看了。由一个丧礼开篇,死者是藤井树,有着一个名为渡边博子的未婚妻子,未婚妻对于自己的未婚夫藤井树已不在人世间这个消息,还是未婚夫的妈妈告知她的,随后开始了后续一系列的剧情。

整体的电影故事想必让我们很多人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就好像藤井树对于渡边博子的感情一样,虽然是很青涩稚嫩,但是却是十分的珍贵。不管是从在男主角的角度来看还是女主角的感情线来看,也算是给了一个比较满意的结局给观众。

在这一封封诉说着回忆中情感的书信之后,让女主角渡边博子的内心终于自由了,到底藤井树对于渡边博子的感情有所深,可谓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为每个人感受到的东西不一样,所以不好说,况且这个也只有导演知道,到底要给观众表达一个什么样的情感。

电影情书观后感 篇3

世界上有两个藤井树,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在国中的时候他们正好在一个班,点名的时候尴尬的认识彼此,之后的相遇、陪伴和分离,像极了我们曾经历过的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好像冬日雪花,干净得近乎纯粹。但是当多年后,长大后男藤井树的未婚妻博子执念于她曾经的爱情,向已在天国的男藤井树写信,便给了这段普通的校园生活另一种意义。因为同名,女藤井树收到了这封信,在往来的回信中,过去尘封的记忆再次打开,一封远隔了漫长时光,跨越了生死之后,终于抵达的情书,终于借由那些同样年少的国中少女的手送到了它本应呆在的主人手中。

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告白,最后还是被你听见了。

我觉得最后这个画面极美,极圆满,是年少时那场藏在内心深处暗自热烈的暗恋有了归处,也是曾经所有藏于图书馆窗帘后的悸动有了好好的告别。我相信,在天国的男藤井树早已不再想起或者追悔,因为他早已做好了告白和告别,并且拥抱了新的人和新的生活,而真正一直记得这些要打开这些的,是活着不肯放手的博子,是经历了人生执着不肯离开的女藤井树,是觉得干净纯粹的感情不为人知的遗憾的国中女生,是她们要在失去的痛苦里回忆明媚的阳光,去告别伤痛,去感受温暖,去对茫茫的雪山说,“你好吗?”、“我很好”。

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篇4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成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之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影片在此深沉大义,催人泪下的语声中结束,令我回味感叹良久。自此革命党人凛然大义,为自由献身的形象便在我心内深深地扎根了。

《百年情书》从林觉民的《与妻书》这一小处,以平凡感人之事表现出了革命的厚重感。这部影片主要写的是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生活中的几件小事及林觉民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为敢死队员在广州举行大规模武装起义的事件。那时的革命家们都坚信:革命最终是要靠武力来推翻清廷的暴政。在影片的前半部分,革命思想就已经在还处于学生时代的林觉民和他同伴的心中萌芽了。他们认为:“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革命者,去腐败而存良善者也;革命者,由野蛮而进文明者也;革命者,除奴隶而为主人者也。是故一人一思想也,十人十思想也,百千万人百千万思想也。亿兆京垓人,亿兆京垓思想也。”慷慨陈词之后,他们陆续走上了革命道路。

林觉民说过:“中国欲富强必先民主自由,欲民主自由必先革命,欲革命必先流血革命,吾辈不才,愿将平凡肉躯付诸革命。虽有万死,却不敢辞。”林觉民作为一个革命党人,他的凛然大义令我佩服,而

他对妻子的情深意重则令我感动。依我看来,这也是影片的看点之一,更是《百年情书》所表达的内涵。林觉民这种舍小家保大家,牺牲自己福利谋求天下人福利的高尚品格在这封《与妻书》中彰显得淋漓尽致。影片中,他在小房间里挥泪作《与妻书》这个场景,连同窗外那枯枝败叶所带来的悲凉寂寥景象,我恐自此不能忘怀。若非情深,怎能令堂堂七尺男儿泪流满面而不能自抑?想到情深恩爱的一对伉俪自此一战将会天人永隔,我心伤不已。但想到林觉民那一句“当以吾辈之血浇灌自由之花”,为大义而死何尝不是死得其所呢?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人浑噩一生,长寿百年,若干年后,又有谁会记得他?相反,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永远活在后人心中,万年不朽。

这场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据影片中反映,事败最大原因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在起义前夕,革命党人因枪支弹药和后备力量的供给不足,他们内部在是否按照原计划去攻打总督府和水师衙门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而林觉民那句“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先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恰恰体现了这次革命的意义。事实也正如觉民所说,这场旨在推翻封建统治的广州起义震撼了全国,轰动了世界,为同年10月10日的武昌首义成功揭开了序幕······

百年情书电影观后感 篇5

“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无奈,等待,执着,理解。心随君。爱给予了恋人的力量。

意映:不论去哪里,不论多远,都要带着我,别再丢下我了,好吗?你就像这个风筝一样,只要乘着风就会越飞越高。

觉民:来,给你。你看啊,这个风筝虽然高高飞在天上,但是线却始终在你手里啊。

意映:我害怕。

觉民:别怕,有我呢。

世间最真挚的爱情,两颗心紧紧的守候着彼此一辈子。在当时国破家亡的情况下,林觉民用自身行动表达了对于国家的大爱以及对于妻子陈意映深切的感情。

我为何哭泣,我又为何感动。

因为有一种爱,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那种柔情,那种纯情而忠贞的感情,让两个人从而更懂得去爱。

情书电影观后感作文 篇6

一、首先是主题

岩井俊二导演有着相当大的野心,他一方面力图在其电影里展开对生与死的探讨,展现留下来的生者的状态,这本身是一个很严肃的命题;他另一方面追溯一些青春时光的萌动与那些不能言说的心思,叹息这些逝的美好,这一方面他叙事口吻温柔的仿若女性。这两个主题一直伴随着博子和女藤井树通信这条线索反复交汇出现,同时被男藤井树这个核心人物牢牢牵引的。

关于生死——“好像大家都心怀鬼胎”

本片对死亡的态度似乎很耐人寻味。开场的第一个画面便是博子在雪地里如梦初醒,纯白的画面、低沉的提琴,配以喧嚣的人群,显得格格不入,让人不舒服。常理中,怀念故人应该更静穆更沉重更哀伤。包括女藤井树父亲的死,影片提及时,房屋中介也会因其死因而大笑;办葬礼时,也是很嘈杂,

导演故意将死亡、葬礼这些肃穆的场景闹剧化,尽可能淡化悲伤,从而引起“故人的离世,到底给生者余留了些什么,生者到底以怎样的状态生活”这样的叩问。

“如果像的话…我就不能原谅,如果这是他选择我的原因……”

“博子现在是我的了”

这些台词其实已经在表明导演的诉求。男藤井树死后,博子其实是活得很压抑的,而秋叶不能公开恋情也很不快乐。“他已经自由了,你也可以自由了”其实导演赞同生者拥有各自常态的生活和幸福,他通过影片传达一种救赎,一种洒脱和解放,博子终于明白了为什么男藤井树对自己一见钟情,也明白了树的爱是穿越时空给了另一个人,所以博子释怀了,能在雪地里挣脱厚重的枷锁。影片里的每一个人都继续他们的生活,并且更轻松快乐了。

关于恋情——“他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

本片选取了大量的细节来表达此主题,无论是博子对男藤井树的长久怀念,还是少年藤井树之间的朦胧情愫,抑或博子和秋叶之间相互扶持的感情,这些情感的营造和流露需要大量生活化的细节营造,而其中最成功的,最让人感怀的莫过于那段青春时光少年男女间的情感。

关于中学时代,导演的叙事选取了诸如点名、值日、图书室、班委选举、试卷这样琐碎而真实的小细节,看似寻常不经意,实则导演煞费苦心,一是这些正是中学时代最真实的代表,二是正是这些日常细节让两个同名的少年之间慢慢产生情感,整个叙事显得自然而温暖。

特别是两个情节,让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女藤井树听闻男藤井树转学走后,她的失落和伤心都以砸碎花瓶来表达了。年少时的男藤井树不擅长表达,女孩又何尝不是。另一个是女藤井树翻转借书卡后看见素描时,那种惊讶、害羞、感动、不知所措的表情。年华走失的爱,少年时被封藏的到若干年后重新被开启,女孩肖像素描是迟来的告白,这样含蓄而温情的表达能让人心怀感动。

导演在传达一种宿命一种巧合:如果没有博子念念不忘的探寻,女藤井树永远也不会了解少年的心思,而能把那份年华里遗失的告白送到才是让男藤井树真正安心吧。以情动人的主题永远是最打动人心的主题。

二、然后是叙事结构

不得不感叹导演叙事结构安排的精当,让情节能从容不迫地层层展开。岩井导演良好的逻辑性和作家的文学性得以彰显。无论是少年少女之间欲说还羞的朦胧暗恋,还是博子与秋叶之间兜兜转转的患难之情,这样的题材已在各类影片泛滥,而本片却能运用巧妙精良的叙事结构,铺垫了层层悬念,然后所有的美好抽丝剥茧而出,把这个主题表达的那么深刻,让人满怀感动。

“就是因为收不到所以才寄的,因为我是寄到天国的”

怀念故人的葬礼为切入点,以一封封信为线索、为叙事转场。用信来连接彼此,在通讯不发达的时代,这样彰显了一种传统的美学观念。而这两个时空的连接点就是男藤井树,相同的名字,回忆里的少年,使两条线索能无缝对接,叙事丝毫不显混乱。

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有心见面,博子和女藤井树也很戏剧性地错过。其实,这样的叙事安排更巧妙,如果两人见面了,少了通信沟通的含蓄美,同时剧情上也会有更多不必要的赘述。

而铺垫上,除了通讯录上的相同名字、借书卡背后的素描这些经典铺垫,还有一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女藤井树在医院看病时,往昔的记忆全部接踵而来,闪回了藤井树的脸。导演很聪明的引导了这段记忆,即女藤井树生病了,而她父亲死于肺炎,而从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得知,正是她父亲死的那年,她和男藤井树有密切的交集,男藤井树敲门时欲说还羞的告白,最终因为不回时宜而没有开口。

按照很多电影的叙事模式,若有回忆剧情,就会持续很久,直到把这个故事讲完整讲清楚。然而,女藤井树的回忆却是断断续续的。在这里,导演用意有三点,一是剧情需要:逐步回忆,能让女藤井树有个心理过度,慢慢抛开对记忆里藤井树的误解,牵引出女藤井内心的柔软和感动,明白年华流逝后,青春岁月的美好,也就是导演的诉求之一。二是主题要求:无论怎样,现在还活着的人才是主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心里世界才是导演所更想挖掘和表达的。三是受众心理:观众需要一层层明白了解少年之间感情是如何产生的.,这需要一个递进的心里接受和心理认同。

影片的叙事节奏一直是略显缓慢的,各种或低沉或悠扬的音乐也是锦上添花。想特别说明的是,影片的高潮安排的很是巧妙,运用了平行蒙太奇,女藤井树在医院里,博子在雪山上,前者是生命的延续,后者新生活的抉择。“你好吗?——我很好。”当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诉求呈双倍展现时,给观众的冲击无疑是相当巨大的。那种美好的、乐观的情绪会充满胸腔。

三、最后是镜头语言

《情书》的镜头之美是有目共睹的,镜头蒙太奇之经典也是广为流传的。只需初看时观众就会察觉与惊艳这种镜头语言美,但美在哪里却是需要反复揣摩与细心留意的。

色彩之美,女藤井树开始回忆中学时光的第一幕,一个向后拉的镜头,画面由窗外的雪变成飘飞的粉色樱花,由蓝白的冷色调转换成微黄的暖色调。再比如身着橘色毛衣的博子在雪山里,橘色和青色是对比色,视觉冲击力最强。

构图上,则随处可见,譬如简单的一个博子和秋叶乘火车上山的镜头,拉出来后火车的全景,它是从左下角开往右上角,呈具有延伸感的对角线构图;再比如最后的那个图书室窗帘的镜头,温和的阳光,飘飞的樱花瓣,左边的窗帘一直是在画面的三分之一的位置,也就是说保持在视觉停留上最舒服的位置,不突兀;同时对角线的镜头视线使空间不显闭塞。

镜头蒙太奇运用之美,笔者认为有两个值得详谈。

一个是女藤井树听闻后男藤井树世后离开学校的那个转场,镜头缓慢的拉过厚厚的墙壁,女藤井树骑自行车骑出大景深的画面,然后就直接组接博子和秋叶准备上山的画面。配合着低沉的提琴,那种故作平淡下不能言说的隐伤很是让人心里一痛。

而另一组镜头组接地十分有趣,耐人寻味。一面是她在学校得知藤井树离世后骑自行车下斜坡,一面接的是她在雪地里滑雪时看见的被冻住的蜻蜓。初看时不懂,只当是为后面的叙事做铺垫。后来才慢慢品味出,那种美好逝后遗憾的心境是一样的。片中没有任何一个关于女藤井树听闻这个消息后的表情特写,但那种悲伤的表情应是和看见雪地里蜻蜓是一样的。看懂了这一层,岩井导演所擅长的镜头含蓄之美,让笔者拍案叫绝。

其实《情书》里的可圈可点之处远比我论述的要多得多,还有台词、音乐、角色演技等我没涉及的地方。所以,它会被奉为经典、历久不衰。

无论怎样,一部好的电影能让观众在观影时完全被吸引,在谢幕后让人长久的回味。从第一封信满是绝望感,到后来越来越温情,如同由冬到春,树的生长、希望的萌芽。《情书》成功地做到了让人念念不忘。

“我的爱已随那南风远”

《情书》电影观后感800字 篇7

以我之名,冠你之姓

那时候没有一秒钟可以到达的邮件, 等一封信,漫长如一生,但是慢一点,才能写出优雅浪漫的话语;慢一点,才能仔细寻觅盼望的爱情。

那天趁着兴致,我们三个支持国产电影的老女生去看了这个评价挺不错的电影。没有想到影院里排这部电影的人,从放映厅门口一直到了电梯出口。

不久电影开始了,汤唯大气自然的美又一次吸引了我,她脸上随意展露着的不羁,宣告着小虾的正式出场。教授呢,就是腐女最爱大叔吴秀波叔叔,一身简洁明快的西服,脸上适时的笑容,透漏着属于生意人的一切。

《查令十字街84号》,在这本书出现前,小虾每天恣意妄为地过着自己不过脑子,动则全盘皆输的赌场生活。随意一挥手的压注之后,要么睡大街,要么住进星级豪宅的小赌手。直到老同学的出现,让她背上债务的那一刻,她落泪了。

极度缺乏安全感时,她会迷失自己,一头扎了进去,以为那个富豪级玩家对她是真爱,然而遍体鳞伤。教授呢,由于从小父母离异,离开家庭远赴美国,心里极其抵触家庭氛围,欢愉的女伴也离开了。幸运的是,他和小虾却依靠着一本书的邮寄,从开始的吵闹变为彼此的灵魂。此时我的内心波澜很大,就像小虾一样,对爱情总是飞蛾扑火,以为爱的越挚烈越纯真,就会走得更远,手拉得更近,然而结果却不如愿。

爷爷奶奶的出现,为我们刻画了爱是什么。爷爷奶奶办仪式的那天,爷爷拒绝了牧师的套词,对奶奶说出了,你比我先走,要是你不嫌弃我,到了那里,就等等我。此时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他们还是相见了,即便错过了那么多次。相视一笑,我们早已读懂了这场关于书信的爱恋。爷爷去世后,奶奶卖房子签的名字,更是冲击了我的视线、内心、心灵。林唐秀懿,以我之名,冠你之姓。

感人爱情电影《百年情书》观后感 篇8

与妻书中有:「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 他心中有深情,但对革命的心却坚定不改。陈意映虽是旧式女子,但她会诗文,有才气。 是以她不仅仅是林觉民的妻子,为他生儿育女,更是他的知己,朋友。如此,他与她心灵交汇,促就了一段百年深情。

人们总是说,情深不寿,情深不寿。未必无理。我总想起陆游和唐婉这一对。

那两篇著名的钗头凤: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 (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二人被陆母强行拆散后,唐婉无奈再嫁,陆游被迫再娶。然而新妇远没有唐婉知他,懂他。这何等寂寞。

唐婉郁郁寡欢,在三十岁那年死去,陆游直到七十四岁才得知。那时,他已经两鬓斑白。

《沈园》里,他写: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今的如今,我只能在梦里与你相逢。

自古动人情爱故事多,我们缅怀过去,然后审视自己的内心。

有记载,林觉民死后,陈意映「秉志抚孤,终因悲伤过度以终,年仅二十二岁。」这是个中国式的传统结局。但我更希望陈意映这样被热血男儿爱着的女子,应该是柔韧而坚强的。在林觉民死后,她还能够孤勇的凭借那些美好的回忆活着,作为林觉民生命的延续,活下去。

情书-无声的电影 篇9

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有太多无奈和太多不可言喻,有人说“人生如戏”,那么我希望一切只是在演戏,而自己却又不希望它只是一场戏,因为如果它真得是一场戏,那一切的一切都不会发生了。

至今在我的记忆中,水的影子依然那么清晰。认识水是在一个普通的星期一,那天我在传达室收到了一封很特别的信,信上只有23个字:“我是与你同学号的一名男生,如果可以愿意交个朋友吗?放学后在传达室见!不见不散!”当时,学校正盛行这种交友方式,而我根本不想多加理会。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那封信依旧在我的书包里被我冷落着,我根本就没有去看看。有一天,我再次收到他的信,他说他很失望。因为那天对他来说,是他一生当中最不开心的一天,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失约,更重要的是他对这个世界失去了信心。我不知道我的失约会造成这样的结果,我想后悔,然而这一切是否可信,还只是一个谜。我决定去见见他。我们最终还是没有见面,只是约好在网上聊天,我们聊了很长时间,可是内容不过是一些很平常的话题。我知道今天是不会有结果了,决定放弃与他的聊天。我在屏幕上打出了再见的字样,他也对我说了BYE-BYE。我想一切都该结果了,正当我站起身的那一刻,我发现后座的一个男孩也站了起来,我俩对视着,满是惊议。“你是残酷天使!”“是,我是!”此时此刻,我是如此近的看清楚了他,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然而,就在我们两目相接的时候,我在他眼里看见的除了痛楚,还有绝望。我对自己说不该如此的,他只有十八岁,和我一样拥有无数梦想和希望的年龄,可是我却很肯定,在他眼里看见了不属于他的东西。对于他来说,我是一道难解的题,而他对于我来说根本就是一场无声的电影。

后来,我们就因为一个学号而相识相知了。我只知道他叫水,我好想听水的故事,水从没有告诉过我,每一次提及,水总会说都过去了。直到后来,他突然说要讲一个故事给我听。他说从前,有一个女孩一直都是一个男孩的一切,因为那个女孩是如此的好,而男孩又是如此喜欢女孩,他们彼此都没有告诉对方。有一天,男孩终于鼓起勇气对女孩说他喜欢她,女孩答应了男孩做他的GF(女朋友)。然而就在三个星期以后,女孩全家在前往千岛湖的路上遇到了车祸,就这样他们一下子成了两个世界的人。男孩无法接受命运如此的安排,因为他是如此喜欢那个女孩,他只能对自己说也许是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一切都说得太迟了。

故事讲完了,而我感觉到水的心在哭。我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深深愧疚,因为那天给水带来失望的是命运还有我。水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我摇摇头。他说他发现我和那个女孩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我真得呆住了!如果说命运把水推向深渊,那么命运又把我推向了什么呢?

自从水知道我与那个女孩同一天生后,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水不太一样,而自己似乎也被一种特殊的力量牵引着。我开始逃避,因为我并不想做第二个女孩。水终于还是说了那句话,我拒绝了他。水问为什么,我说我不是一个替代品,况且我根本没有想过这类事。在说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清楚我心里在哭,因为我发现我是如此得喜欢水,然而我只能在水无声的电影当中做女主角的替身。无论水是多么的伤心与绝望,我只能残酷得对他说“不”。水走了,走出了我的生活。我诧异他的无声,他离开时没有说一句话,也许一切只是戏,只是一场无声的电影。后来,我才明白。水为什么无声得走开了?他在给我写得最后一封信上说。(小残,也许你以为我喜欢你是因为那个与你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孩,那么你错了。你和她根本不一样,但是我不能如此的自私,要求你来接受我。因为我忘不了她,我一定会把她放在我心里一辈子的,而这些我不能保证你会接受。我决定放弃,我努力从她的影子里走出来,你帮助了我,谢谢你!我要走了,离开这个城市,希望你能开心!在你身上我看见了一样东西,那就是感动不是永远,也许很多人会被这个故事所感动,然而它终究不是永远的。……)看完信,我这个一直都不太哭的人,竟流了一夜眼泪。我不知道我当初的决定是错还是对,只是这段感动不是永远却在我心里深深的扎了根,就像水忘不了那个女孩一样,我也忘不了这场无声的电影。

上一篇:创业机会及意义下一篇:一个令我敬佩的人小学话题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