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2024-06-01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共8篇)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1

杜宪丽

(2011——2012)第一学期

一.理念: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为

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益无穷。

通过一年的课题实验,我们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基本的学习习惯,二是更高层次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靠老师培养学生的训练,更多还是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研究的内容

学习习惯是人们长期有规律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我们在充分征求老师们意见的基础上,选择了以下研究内容: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式方法研究: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的习惯;3.认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4.善于动脑、勤学好问的习惯;5.良好的阅读习惯;6.良好的学习心理习惯;7.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8.听、说、读、写学习习惯;9.学会发现、讲究效率的习惯,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10查工具书,查资料的习惯;

(二)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机制的研究:

有效的学习过程不仅是由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思维等构成的认知结构,同时是一个对本身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过程。学习习惯表现出自动化的行为模式,必定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教师)实施教育干预——(学生)进行自我控制——(学生)呈现自动行为模式,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它不单是靠教师达成的,还要靠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建立起来。

三.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10年3—7月)

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进行前期调查与相关资料收集,确立课题实施方案,申报立项;开题会议。

第二阶段(2011年9月—09年12月)

申报子课题,按计划进行学习、观察、分析、实施、反馈、总结;每学期期末进行阶段性小结,整理研究资料;撰写中期报告;接受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10年1月—11年3月)

1.汇总课题研究资料;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2.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与交流研讨

3.积极做好课题结题。

四.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

1.开展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确定形成学校特色的障碍和主攻方向。使研究工作不走弯路或少走弯路。

2.师生形成共识,共同促进学生学习习惯早日养成。通过列举学习习惯好坏对人一生产生影响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让每个人都能从事例中感受到“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而坏习惯会贻误终身”。从而形成自觉培养良好学习惯、主动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氛围。

第二阶段:

在研究过程中,我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摸索出了一套值得借鉴的经验,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采取的具体措施:

1、培养自信心。让学生认识与理解“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的道理,促使学生下决心。这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

2、制定好习惯培养目标。各科组制定的《各级科好习惯培养目标》中,对各类目标都分有低、中、高段要达到的目标,老师会根据年段特点,对学生提出明确达标要求,并坚持经常性的鼓励、跟踪、督促。

3、规范习惯。通过学习、讨论、培训等形式,严格训练,每学期都使学生养成几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逐步完善。

4、主抓课堂。教师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和教学常规工作、素质工作都围绕培养学习习惯这一重点训练项目展开。

(二)实施的方法

1、讲清要求。讲清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具体要求、使学生心中有目标,行为

有准绳。

2、耐心指导。着重正面引导、多方面指导;坚持表扬、鼓励、巧妙批评、监督;注重循序渐进,因材施教。

3、榜样示范。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好的典型,要他们现身说法,号召大家照着做。要善于发挥学生的群体作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同时教师示范带头,用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楷模,使学生有榜样,学得其法。

4、反复训练。只有熟练之后才能形成习惯,要熟练必须反复训练。

5、个别指导。就是对学习习惯较差的学生实行教师专门辅导。

(三)精心组织、持之以恒

我们在摸清底子(学生学习习惯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确定起点(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明确内容(教师都清楚自己的具体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开展行动研究。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经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探究过程,将学习习惯的培养贯穿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教研的每项活动之中,每个研究阶段都能在学校课题组的指引下积累素材,及时总结,及时撰写研究成果,使我们的课题在中期总结时就有一些可喜的收获。

五.研究成果

(一)由于采用的具体措施到培养的方法有效,有力地验证了学生学习自我监控机制确实经历了:实施教育干预——进行自我控制——呈现自动行为模式,是一个不断反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二)摸索出各种好的学习习惯培养策略与方法

1.“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培养;

预习习惯的培养。学生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预习的学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进入“兴奋状态”,学习显得较为被动。相比之下,有预习准备的学生较快进入状态,稍加引导,启发就“热”起来,表现得主动合作。课题组老师通过要

求学生在学习新课之前,用“读——圈——勾——问”的方法,由组长检查,并向老师汇报这样的方法,学生们体会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渐渐自觉地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习惯的培养。课后复习与学习新课一样重要,放弃复习,事倍功半。要求学生课后一定要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

课后复习习惯培养的一个好方法之一就是养成收集错题的习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措施:作业-批改-订正-上改错集-错因-再做-再改-复习依据。

2.“书写规范,坐姿端正的习惯”培养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能保证书写自如,促进少年儿童身体的正常发育。头正身直,臂开足安,一寸一尺一拳头,正确姿势顶呱呱!长此以往,学生自然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通过一年多的强化练习,学生书写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并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坐姿端正的良好习惯。

3.“认真上课、认真倾听的习惯”培养方法;

4.“听、说、读、写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老师都希望每个学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当堂理解。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做到,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听的习惯:

1、听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讲话人。

2、别人讲的什么要动脑筋想,就算别人说得不对,也要等别人说完。

3、边听边记,就算记不住原话,也能知道要点。

4、对说话不够清楚的同学,要耐心帮助。对听的习惯不大好的学生,常常提醒他们眼睛看老师,或者不时地请他们重复老师或同学的话。对于说话不清楚的同学,总是鼓励他们再说一遍,同时,对听的同学提出要求,看谁最有耐心,保持安静,仔细听,离他最远的同学,看谁最先听清等,这样绝大多数学生养成了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说的习惯:

1、发言时站端正。

2、说话时眼睛要看着对方。

3、先想好再开口,开口就说完

整的句子。

4、声音要清晰、洪亮。

5、别人没说完,最好不要打断,如实在需要插话,应先举手,得到同意后,才能说。

对说话流利、大声的学生及时给予最高评价,对说话特别成问题的学生,要常常一对一地教他发音,鼓励他发言。对特别害羞的学生,再三鼓励,一句一句地教,又让同学来示范。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发言习惯养成,能让教室里的每一个人听清楚自己发言了。

读的习惯:

读的姿势要正确,双手把书拿起来,离眼睛约一尺远,遇到将要翻篇时,要先做好准备。

2、反对唱读。

3、语速、音量要根据内容变化。

4、多读,对内容理解很重要。7.“学会发现、讲究效率的习惯” 培养方法;

“善于动脑、勤学好问的习惯”培养方法;“探究问题、大胆质疑的习惯” 培养方法;

动脑、好问、质疑、发现等习惯就是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怀疑,敢于批判,这正是21世纪人才所需要的。只有今天敢于质疑,勇于批判,善于发现,明天才能超越与创新。

学贵有疑,提出问题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活动,必然是对思维能力的极好训练。因此,老师们做到:

1、及时鼓励孩子们质疑探究的精神。不论他们的问题是否有深度,是否有道理,都要认真地倾听,并给予适度地引导;

2、对提出质疑者,引导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3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教给他们一些解疑的方法,并允许存疑;

4、对于平时不爱提问的同学,哪怕只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也给予及时的肯定。长期坚持下来,慢慢地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学会发现、讲究效率的习惯” 培养方法;

孩子们走进教室,并非是从零开始的,他们在不同的生活背景下,带着各自不同的疑问,教师必须为孩子们“问”的释放创设空间:

1、讲新课时,让孩子们先动脑,提问题;

2、新课进行中,孩子们可以随时提问,随时质疑;

3、新课结束时,还要请孩子们再说话,再提问题。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学生动脑,好问、质疑的好习惯。

做事有条理,可以提高效率。培养学生高效率的方法包括:

1、做事有计

划,善始善终;

2、自我管理有条理,按计划执行;

3、每天学习生活有规律,节省时间,做事不拖拉;

4、做事中善于分析规律,按规律做事。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有以下收获:

1、学生的参与欲望提高了;

2、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强了;

3、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自信心得到了培养和提高。认真审题、仔细答卷的习惯;

关注学生审题能力,仔细答卷的习惯,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仔细答卷,形成较强的审题能力与答题是很有必要的:

1、先审题再作答,2、做题时,先勾画题目要求,再按要求细心去做,3、检查的时候,按照要求去检查并划上“√”,4、心里大声地读这句话,看是否通顺,有没有漏字加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普遍有了审题、答题、检查的习惯。查工具书,查资料的习惯;

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勤查资料的习惯,使其成为自己的良师益友,这是老师们经常向学生灌输的思想。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对工具书的利用有了一定的认识,遇到陌生的字、读不准的音、不理解的词语等等,主动查找工具书;习惯应用工具书给学生带来自学的好处,可以避免一些知识的混淆,经常使用有关工具书,使我们的文字表达规范化;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反复操练,查阅的速度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小组:

1.培养学生有秩领取器材和物品的习惯;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真实记录习惯;3给足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4.真实记录;5.从细节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6.实验后的反思

经过近一年的习惯性培养,70%以上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大胆举手等,具有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学生比例在逐步下降。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2

一、习惯越早抓起越好

学生年龄小时, 习惯既容易建立, 也容易巩固, 不良的学习习惯若被及时发现也易于纠正, 等到不良习惯越积越多并稳固定形时, 既影响良好习惯的建立, 又不易纠正。如有的学生有上课不专心听讲, 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坏习惯, 即使在老师的教诲下有了改正的决心, 可往往是改了又犯, 犯了又改, 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 才能彻底改掉。很多人认为小学低年级要让孩子多玩, 到了高年级习惯自然就养成了是极其错误的, 所以从小学一年级, 甚至幼儿园起, 就要开始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并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强化训练, 从而形成稳定的自觉行为。

二、兴趣、训练促习惯养成

抓学生不良习惯的转化、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 无论对学生, 还是对老师来说, 都是一个艰苦甚至是痛苦的过程。我的做法是:反复训练、严格把关、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在对学生进行排队出操训练时, 我要求学生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 听到口令, 老师数三下, “声落、动止、队形成”。慢了, 解散重做, 做好了表扬, 反复训练, 直到达到要求, 形成习惯为止。

三、循序渐进, 逐步发展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 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 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 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 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 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由小到大, 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如在小学低年级, 要让学生养成上课专心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学习水平的提高, 知识的不断更新, 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 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习惯, 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习惯等。那种不遵循习惯形成规律, 幻想一朝一夕就养成某种高级学习习惯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也是极其有害的。

四、竞赛活动巩固良好习惯

纠正不良习惯, 形成良好习惯, 需要不断的巩固训练, 需要激发学生的自觉性和上进心。为此, 我与学生开展多种比赛活动。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我班存在的问题, 然后讨论从哪些方面来开展比赛活动, 最后制定出评比方案和一系列评比要求。我在黑板下的瓷砖上开辟出了“比、追、赶、超”争夺红星的竞赛活动栏目, 给每个学生剪了一颗淡蓝色的大星, 比一比谁的大星里的小红星最多, 谁的淡蓝色星变得最红。按照制定出的比赛要求, 设立了“天天奖, 周周奖, 月月奖, 大总奖, ”每天从早读就开始评, 评出”早读之星“, 上课评出“纪律之星”“爱动脑之星”等等;然后周末数数谁的红星多, 评出本周之星, 到月底的时候, 再数数这个月谁的红星最多, 评出“本月之星”, 并发给他们奖品;到了期末按照红星的累计数量评出“十佳之星”, 在此基础上评出“三好”生。通过这样的争夺红星竞赛活动, 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得到了及时提醒、督促, 逐渐形成行为迁移, 养成良好习惯。

五、严格要求, 密切配合

良好习惯的养成, 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 并且对学生来说, 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 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 也易消退, 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 反复训练, 直至巩固为止。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 而应结合教学实际, 精心备课, 细心指导, 反复训练, 认真检查, 严格督促, 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中, 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要注意各科教师之间, 教师与家长之间, 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密切配合, 步调一致, 否则会降低强化效果, 影响良好习惯的形成。

六、树立榜样, 启发自觉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 所以设身处地, 树立榜样, 不仅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 就是对高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多树立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榜样。如在班上多表扬一些上课认真听讲, 作业工整, 遵守纪律的学生, 使其他学生自觉模仿, 形成习惯, 对学生的每一点良好行为, 教师不仅要及时给予表扬, 而且要在班上营造一种良好的议论氛围。同时家长和教师, 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 做好学生的表率, 不能使自己的不良习惯传染到孩子的身上。对高年级的学生则要给他们多讲一些名人持之以恒, 勤奋好学, 刻苦钻研等方面的故事, 引导他们多读一些课外书籍, 从中感受良好习惯对一个人成材的重要影响, 从而自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家校联系促习惯养成

学生的进步与成长, 离不开教师, 也离不开家长。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我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联系, 不仅沟通信息还增进了情感的交流。我班学生明明, 学习上依赖性很强, 一遇到做作业, 他总是愣在那里, 等着老师去教他。我发现这一现象后, 一方面与他父母取得联系, 了解该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 原来该生做作业, 每天都由父母陪着他做, 已经形成了习惯。我就与家长讲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性, 要求他们培养孩子独立作业的习惯, 等作业做完了再检查, 作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我找他谈心, 让他明白作业是自己的事, 一定要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配合, 现在他终于会自己作业了, 一般会做的题目他都独立完成, 实在不会做的也会问老师了。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习习惯 独立思考 认真听课 阅读课本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作为数学的启蒙教育阶段,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时期,如何让小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关系到小学生的日后成长,而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好数学知识的根本保障。所以,笔者努力寻找到最佳的教学途径,试图通过常规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

一、教育学生养成平时认真听课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习的最初源动力”。只要学习的主观愿望被调动起来,学生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学习当中,专心听老师讲课,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对于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教师要把枯燥无趣的课堂氛围变成欢乐的海洋,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体会到乐趣,感受到快乐。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的讲课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认真专心上课听讲,尽量用简洁略带幽默的语言来教育学生,条理清晰,生动有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愿意听课,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初愿望,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针对数学课堂上,学生不认真听课的不良习惯,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向学生了解课堂讲课的建议和意见,便于更好地改进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育学生要充分地养成阅读课本的习惯

数学课本是获取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教师在教会学生们培养创新思维、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让学生注重于从课本知识当中,寻找到最初的教学目的,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思维活动,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学生没有仔细阅读课本知识,就开始做题,就会基础不牢,在做题和审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马虎大意的错误。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数学其中一节课的时候,有一道题是这样讲解的:“请在下面的方块内画出一个等腰三角形,然后再标记图形的名称。画出等腰三角形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但是标记出图形的名称,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班级有四分之一的学生都没有做出。究其原因,就是只看到了题的前半部分,忽略了后半部分,马虎大意没有读完题,造成解题失误,失去了分数。由此可以看出,良好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判断和思维,对于解题至关重要。

三、教育学生要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会学生如何思考,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人生当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数学是极需要动脑的一门学科,只有开动思维能力,善于思考,主动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攻克一道道数学的难题。小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比较严重,主动思考能力较差,往往被教师牵着思维来思考。所以,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主动为学生创造出思考的环境,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对课堂说不,敢于向不懂的知识挑战。并且,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在兼顾优秀学生的同时,还要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利益,鼓励一些学困生多学习,多参与到数学回答问题中来,多给学困生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这部分群体也能够体会到学生的乐趣,促进他们积极主动的思考数学知识,开动自己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潜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四、教育学生要养成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进步提高的重要方法,这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学习能力,促进个人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例如,在给学生讲到统计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段十字路口的视频,让学生注意观看一分钟内过了多少辆车,这其中轿车几辆、面包车几辆、卡车几辆、公交车几辆,教师播放完后,由于车辆驾驶太快,学生们根本就数不清楚到底都过了什么样的车。有的学生说老师放的太快了,就要求教师再放一遍。教师按照同学们的要求再放了一遍,学生还是没有记清楚。教师于是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有什么方法能够解决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同学就提出应该让大家每个人都记录一种类型的汽车,分好工。等待教师再次播放完视频后,学生们就会发现,通过分工合作,很容易的记录了每一种型号汽车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数学过程,能够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力量,进而在学生中增强互帮互助的能力,促进学生之间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五、教育学生要养成应用数学的学习习惯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更应该为生活服务,只有数学服务于生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之中感受到所学所用,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际当中出发,教育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情况,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在生活之中感知数学、认识数学、应用数学,发现数学与生活之中的联系,才能够让学生在应用数学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学习的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和存在感。

总之,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教师加强引导,时刻灌输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理念,学生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够快速形成,在教学之中开花结果,进而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沙开义.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如何养成的.科学导报,2015.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4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了“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说法。由此可见,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主动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学习方式,它是一个人学习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一个人成长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智力发展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广泛存在于学习的所有内容中,体现在学习过程里。例如课前预习、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独立认真作业,自觉检查订正的习惯等都属于学习习惯。

但现实中,少年儿童却普遍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作业马虎,拖拉,上课开小差等;另一方面,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不够高,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没有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如果任其发展,必然影响学生日后的健康成长。因此,开展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研究就很有价值。

二、理论意义:

习惯是一种可以主宰人生的,顽强的、巨大的力量。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小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以小学生为培养对象,以学习活动为内容,有目的地经过重复或练习逐步形成,进而巩固下来并为之需要的学生行动方式。据统计,习惯在一切活动中处于轴承地位,如:形成好成绩的各种因素的比重是:学习习惯占33%,兴趣占26%,智力占15%,家庭影响占5%,其它占25%,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习惯是影响各门学科学习成绩的重大因素。因此,从所有学科的第一课时开始,就应该根据教学条件、学习情况、课本、教师所用教学法体系以及所依据的教学理论,有计划地、持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研究措施:

该课题立项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把它当作主要任务来抓。我们要在注重科学性、规范性的同时,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在实践中逐步摸索经

验、澄清认识、提高水平,力争早出成果。为此,主要采取了以下三方面措施:

〈一〉、精选组员,优化人力资源

要使本课题研究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关键是有一支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厚实的现代教育理论底蕴,乐于奉献,善于思考,大胆实践的研究队伍。

课题组长;„

人员分工;

1.小学生数学、综合科等学习习惯的养成负责人;„

2.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负责人;„

3.小学生英语科学习习惯的养成负责人;„

〈二〉、课余充电,提高科研能力

1、强化理论学习

(1)规定每位课题组成员至少订阅两种优秀的教育报刊或杂志;

(2)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学习先进的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3)每月学习一次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推荐论文,写好摘要与心得,再组织讨论与交流。

2、参与各类培训

(1)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课件制作培训班,让课题组成员能自己进行课件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到周边兄弟学校听课学习,开阔课题组成员的眼界,外出教师回校后,向课题组成员汇报学习情况;

(3)学校教育宽带网使用后,进行网络常识和网络教学技术的培训。

四、研究策略及过程: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和分析:

课题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要设计关于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问卷,把本校小学部1-6年级学生分成低、中、高三个层面,以部分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情况,为研究对策提供依据。在研究的实验过程中,要针对这些学生作连续的追踪调查,并进行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分析。

调查内容包括:课堂听讲情况,预习复习情况,家庭作业环境情况,课外阅读情况,对待各科作业的态度等,共18道试题。

调查方式:以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为主,辅以教师、家长、学生座谈会,个别交流等。

经过调查分析后,课题组要针对低、中、高三个层面,拟订了三份调查报告,制定相应的策略。要改变学生不良习惯,应该在实际操作中对各类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引路,设疑和指迷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严谨自学的良好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一种自觉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当前的学习和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跟上当前科技迅猛的步伐。

〈二〉、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针对调查报告,课题组成员要积极探索,采取点面结合,逐步有序推进的方法,一方面拟订了三份低、中、高年级实验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措施,另一方面课题组每名成员选择了一名学习习惯差的学生,一名学习习惯好的典型学生作为个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

〈三〉、借助“各方”力量,内外因素结合,促使习惯的养成。

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一般受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外部因素是指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社会、家庭、学校因素,内部因素是指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智力发展和学生的自我意识能力。只有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共同努力、紧密配合,保持教育思想、教育目的的一致性,才能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环境。

我们要充分利用班级家长会,部分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对学生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及其目的,取得家长的配合参与,对每个学生进行检查和督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毕竟是相辅相成的,家庭的氛围和情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校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活动课程,优化校园文化环境。通过“我的理想”“学习习惯交流会”“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和“这样的孩子好吗?”等主题班会,以及召开“内因、外因”谁起作用的辩论会,“抄作业的好处与坏处”等讨论会,部分学生座谈会等形式,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活动,学生明确自己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存在哪些坏的学习习惯,并能针对不好的学习习惯,总结改进方法和措施。每个教室、家庭、文具盒里张贴有关学习习惯方面的挂图和名人名言,让学生发挥主体意识,时刻激励自己,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五、研究方法:

1、坚持每月一次的课题组例会制度。及时分析总结前阶段工作得失,部署下阶段的工作,不定期开设科研沙龙,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2、建立课题组研究课制度。抓好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课堂评议五关,每堂研究课设有研究指标、达成情况、研究课听课笔记与课堂教学评议表,全体成员听课、评课,从中得到提高;

3、撰写研究性文章。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基础上,每学期撰写与课题有关的论文。

4、进行资料积累。要求课题组成员把既是重要参考资料又是成果的课题研究资料、学习材料及时整理好,学期结束时及时收缴与归档,以便于同组成员学习借鉴其中的有价值的经验。

六、研究阶段及预期研究成果

2013.3.20---201.3.30.准备阶段:

1、申报课题。

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

3、做好动员发动工作。4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实施计划.2013.4.1---2013.12.30。实施阶段:

1、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

2、课题组成员选定自己实验课题。

3、全面深入开展研究。4.定期做好汇报、总结工作.2014.1.1---2014.1.15.结题阶段:

1、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2、所有研究人员撰写论文。

3、总结上报,做好结题工作。4.形成一批有价值的论文.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相信,一方面能促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我们教师享受深受收获的喜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需要我们边实践边思考边总结,主要在研究策略方面努力,以提高研究效率。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5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基础阶段。语文学习究其本源就是个习惯的问题,再聪慧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也很难学好语文,甚至影响其他学科。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适应方面说,是养成一种习惯。”叶圣陶先生还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位教育界人士说,小学阶段,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开启语文大门的钥匙。可见,低年段的语文老师重点不是教孩子语文知识,而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形成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一旦形成就将成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和需要,并自发的表现出来。我是一名在农村基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发现,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小学生(尤其是从低年级的小学生)抓起。本文就从习惯的概念和特点、培养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入手,以本校低年级学生为案例,着重调查现今低年级小学生所突显的不良语文学习习惯,并分析其中原因,力求寻找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方法,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促使他们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本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可以使之终身受益,对其今后的语文学习、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后的工作也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习惯的概念和特点

(一)习惯的概念

习惯是非意识行为,也可以说是不自觉的行为,它是人的生存、生活实践中经过多次重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固的动力定型。培养低年级

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成为促使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部动力因素。

(二)习惯培养具有的特点

1、习惯培养具有微观性,必须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一定要从早抓起,从低年级抓起,从小事抓起,起点低一点儿,要求严一点,固本培元。如: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因而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注意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由此产生的内部动力,对其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

2、习惯培养具有长期性,必须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明代学者王廷相在《慎言》中说的好,“思之自得者真,习之纯熟者妙。”人们按照一定的规矩行事,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逐渐成为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都不会轻易改变的本性,平日一点一滴培养成的习惯性格就是素质了。因此,培养低年级小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学习习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反复进行训练。

3、习惯的培养具有随机性,必须注意“家庭与学校拧成一股绳”。“新课标”指出:要“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课件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个好习惯的养成必须经过长期的强化训练逐步形成。这就需要家长、教师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让不良习惯有滋生的营地。

二、小学生为何要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于能力转化的关系

通过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更好的转化。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身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但它却是获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永久推动力。

(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对语文学习效率的影响

能力的转化可以提高小学生学习的效率。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将来就能在没有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情况下,自觉

地、饶有兴味地去读书、去学习。正如王尔德所说:“起初是我们造成了习惯,后来是习惯造成了我们。”

(三)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是我国小学语文教材的特色之一。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把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它将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地处西南边陲,群山起伏,林海茫茫。我就从教于这个西南边陲小县城的坡脚镇山车鱼塘寻中心学校学。在三月份,我对本校鱼塘村中心学校低年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又了解了本片区马额、盐塘村中心学校低年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结合本校老教师和课题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总结了低年级小学生中突显的不良语文学习习惯问题并初探了造成不良习惯的原因。

三、低年级小学生中突显的不良语文学习习惯

(一)不喜欢课前预习

我在调查中发现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会预习的学生只有13%,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都不喜欢课前预习。一方面是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其次是教师没有严肃并正确地引导;再次是当今低年级小学生对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不高。

(二)不认真听人说话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还不够理想。就鱼塘小学来看,上课时会认真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话语并喜欢思考做出相应回应的学生占32%,43%的学生表示自己上课不太认真的听讲并思考听课,剩下的有时会认真听,听课凭兴趣,上课还容易走神。在平常与本片区的上低年级课的老师的交流中也发现,近一半的学生听课全凭兴趣,缺乏意志力,上课容易开小差走神,一半多的学生能认真听,但不习惯思考、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三)不爱动脑筋思考

鱼塘小学的调查情况显示,会积极参与教学内容的有一半,他们能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但这部分学生里面只有少数能做到想好再说,很多都是人云亦云;30%的学生表示有时会积极参与讨论,却不愿意发表意见;还有20%左右的学生不敢或是不喜欢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根本没有自己动脑筋的想法,比如不爱发言回答问题。这种情况在低年级表现很明显。

(四)不仔细书写字词

在我所调查的低年级学生中,45%的学生知道正确的书写姿势并能做到看清楚弄清楚笔顺再写;还有43%的学生表示知道正确的书写但平常自己没看清楚就写,觉得自己的书写还不够认真;还有10%以上的学生还不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平常作业都是写完就了事,让老师批改。这可能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对写字不够重视,布置的作业量大,学生做作业也马虎了事。

(五)上课不专心听讲

我班上就有些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喜欢开小差、讲悄悄话,其实都是些特别聪明的孩子,他能清楚的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注意到他了,什么时候又没注意到,之后便自由的“表演”了。但是对待学习又是另一种景象了,比如说,我在一堂语文课堂上上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当时只有几个人举手回答,而我认为能回答出来的还有学生没有举手,于是便叫了一个这样的学生起来回答,你没想到他站起来后,一定要我再把问题重复一遍,这才答对。原来他并不是不会回答,二十没有认真听讲,连老师问什么他都不知道,自然就无从谈回答了。想这种情况有很多次出现在我的教学中,我的同事也常遇到类似的问题,生发同样的感慨。

(六)课外不主动阅读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就拿我们班的学生来说,只有零零散散的几个喜欢主动去阅读课外读物,大多数的学生根本没有主动阅读的想法,甚至觉得那是浪费游戏时间的。

(七)课后不及时复习

根据我校的对低年级学生的调查,只有21%的学生会及时复习学过的知识,多数学生则表示不知道要复习什么,还有少数几个学生表示不会去复习。

四、造成小学生不良语文学习习惯的原因

(一)学校方面

1、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根本转变,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对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学校很少把“学生学习习惯培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内容,日常听课评课活动也不太贯透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教学方式,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2、只顾教学内容的推进

不少教师较多的把注意力投放在教学内容的实施上,只顾教学内容的推进,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培养。他们没有把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也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没有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就学习习惯进行自评和互评,而是当成额外的负担。

3、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有些教师在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过程中缺少持之以恒的精神,比较急功近利,训练一段时间后看不出来学生明显的变化就泄气了;有的还没有摸索出良好的训练方法就放弃了。

4、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习惯

部分教师自身缺乏良好的阅读、倾听、认真书写等习惯,起不到言传身教的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小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态度和效果。

(二)家庭和社会方面

1、留守儿童增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村中产生了很多的剩余劳动力。本校地处偏远山区,很多家长长期外出打工,于是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孩子交与老人看管,老人大多文化素质偏低,不识字的

占到90%以上,更谈不上对孩子学习辅导以及学习习惯培养了,另外老人多数又溺爱孩子,生怕他们吃半点儿苦,受丁点儿委屈,这些导致孩子的习惯问题更加多。

2、孩子过早入学

当下有这样一些家长,他们特别注重对孩子早期的智力开发,认为自己的孩子提前入学,会比别的孩子聪明。由于不及龄入学,学生年龄偏小,自制力差,导致这些学生的学习习惯普遍不好。

五、从小学生自身出发,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一、二年级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发育特点

低年级学生一般为6---8岁,在生理上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但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同时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2、心理发展特点

低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像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他们开始评价自己和别人,但评价自己时,只看优点,评价别人时容易受成人的左右。他们很少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只会以自我为中心,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对自己的依赖感,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同时,要在各个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使学生的这种依赖感能够更加持久。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的教学艺术在于用真情去感染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如果学生对老师没有感情,很容易对老师所教的学科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因因此,教师成为学生最真诚的朋友,方能在共同的生活、学习当中将“良好的习惯”传递、感染给他们。

《小学教育学》里说“儿童的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即是其生理成熟与其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于变化的复杂过程”。要了解他们的共性,又要了解其个性差异。在语文课上,教师尽量多采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不断的刺激学生学习。如:“读了课题,你想知道这个故事吗?”“还有谁觉得自己比刚才的同学读得更好?”“还有哪个同学

想试试?”“你的想法真好!”等等。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兴趣,慢慢形成习惯。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学会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要求学生听课时眼睛看着老师;听学生发言时,要求学生看书,不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思考相一致,则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教师可通过一目了然的观察,了解学生听课的质量。小学生的一大特征就是表现欲强,总以为自己想的都是对的,别人说的都是错的,学生听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谁在说,怎么说的,而忽略说的内容,甚至只想着自己的回答,而不听他人发言。因此,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到对学生进行引导:(1)要求学生听同学回答问题时,不一定要赞同,但起码要做到理解,弄清同学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2)不随便给予否定,即使有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也要以“我以为„„”“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等方式参与交流。由于受年龄特征的限制,学生普遍存在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听别人说的问题,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教给方法:(1)猜想要发言的同学说些什么。(2)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3)想想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2、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一年级起,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在每节语文课上给学生创设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发言的机会,并注重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设计了“学习小卡通,发言小能手,小小书法家等等各种各样的小奖章。此外,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所以我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例如,低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说话不完整的习惯,所以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与学生交流时,我都启发学生说话要完整,这样才能使别人听清楚听明白,才能更好的与别人交流。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习惯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千万不能小看它。只有让一、二年级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学好语文,会学语文。

3、认真阅读的习惯。

低年级的教材文字优美、富于童趣。这就给朗读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和条件。课标在朗读方面提出了三点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老师应紧扣这三点要求展开朗读训练,从而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1)、初读。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文字障碍,通读一遍课文。遇到较长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接着标出自然段,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通顺、读正确。

(2)、精读。让学生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课文中优美的句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也可以同桌互相比赛读。老师再把课文中一些优美的句子或者较长的句子出示出来,集体练读,师指导读。读书时要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并且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再提出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教给他们动笔的方法,教给学生方法后,还应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多次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如范读、领读、伴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在教学中,老师还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使学生读得入情、读得入境,养成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基础。

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的过程就是学习做人,培养学习态度、习惯的过程,孩子们的情感会从中得到熏陶。郭沫若曾说过“培养中小学

生写好字,不一定人人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可见抓好写字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是何等重要!

良好的书写习惯包括认真的书写态度,正确的执笔运笔方法和写字姿势等。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和“先入为主”的特点,格外注意他们的坐姿老师上课的时候要常强调:眼要离书本一尺远,胸要离书桌一拳远,手要离笔尖一寸远。但是不管怎么嘱咐,总有孩子做不到。坚持不到10分钟,很快就又把身子贴到了桌子上。因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坐姿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还有他们小肌肉的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因此,教师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执笔方法:大拇指的指肚和食指的指肚弯曲地从笔杆的左右两侧捏住笔杆,中指的第一关节的左侧从笔杆的下方抵住笔杆,无名指、小指依次紧贴中指,自然弯曲,拇指指尖朝着正前方,和食指尖应留有间隙。拇指和食指的各骨节自然突起,握笔的高度约离笔尖2~2.5厘米(如果使用铅笔,应在削笔削成斜面的上方),不要握得太紧。笔杆的角度大约是45度,笔杆大约搭在食指根部的左侧。正确的书写姿势:头部端正,不向左右偏侧,肩膀自然下垂;上身自然挺直,略往前倾;前胸不要挨在桌沿上;双臂对称张开,自然弯曲;臀部稳坐在椅子的前半部;双腿自然弯曲(90度);双脚分开,脚尖朝前,与肩同宽,平放在地上;写字本放正。然后进行严格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书写时“头正、身直、肩平、足稳”。再把书写姿势的基本要求和执笔方法写在黑板上,要求熟记,自我检查。每节写字课和学生作业时我先抽查学生的书写姿势,然后让学生按要求摆好姿势再开始写,以强化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意识。在写字过程中,我经常表扬书写姿势好的学生,纠正差的,并提醒学生观察纠正自己的写字姿势。在经过长期的训练之后,学生养成了较好的书写习惯,书写质量也不断提高。

5、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的拐杖,是无声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自行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难,提高语文学习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生最重要的工具书是字典。二至六年级每册教材均有查字典的练习,以便使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我的具体做法是:学生在课文预习时至少查五个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动手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了查字典的习惯。另外,《词语手册》也是小学生常用的工具书,教学中也应加强指导,使学生正确使用,防止养成抄袭、依赖《词语手册》的不良习惯。

6、勤于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大量积累材料的最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阶段是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不可错过。背诵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对于课本中规定背诵的课文,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对于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佳句名篇,也提倡学生背下来。

7、主动识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一、二年级孩子来说,学习语文的最大任务是识字,这也是他们面临的一大困难。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鼓励学生自创各种各样的识字方法,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尤为重要。多采用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出现新字,教师可以问问学生:“谁有记住这个字的好办法?”“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看见这个字你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哪个字?”等等。同时教给孩子识字的方法:“以旧带新”、“形近字对比”、“同音字”、“基本字加偏旁”、“熟字去偏旁”、“拆部首”、“增减笔画”、“联系生活”等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拥有一定的识字量,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和保证。

8、课前预习的习惯

低年级小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课前预习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共同监督。上新课之前,老师要反复强调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不住校的学生回到家中,家长要监督孩子去认真完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须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杜绝学生产生“老师也不知道我有没有预习”的想法。从而达到使小学生首先是“为了应付老师检查过关”的硬性要求,逐渐形成自觉课前预习的习惯。

六、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校固然负有主要责任,而家庭教育也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各属于不同形式、不同范畴的教育活动,各有优势,也各有局限性。因而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也各有各自的特点。如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不好,就会影响良好习惯培养的质量和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得房子一样塌下来”,因此我们不能重视一方而忽略另一方。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还要树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作的教育观念,重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作培养,确定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的目标,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促进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从早抓起,强化认知

《汉书.贾谊传》写到:“少年若成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习惯须自小培养才会不花多少力气而比较容易获得成功。与其晚操心要花费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力气去克服坏习惯,不如早操心教育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从早抓起,需要学校和家庭统一思想,注意强化孩子对习惯的认知,使他们知道每一个习惯的具体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操作有哪些要领,怎么样一步步地完成。

(二)激发兴趣,启发自觉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乐于学习,就是要善于创设情境、创设机会,实施愉快教学,营造轻松、欢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验成功学习的甜头。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的窍门。教师和家长相互配合,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学生懂的为什么要养成这种学习习惯,对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有很多好处。另外必须将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欲望”转化成“习惯的养成”的信心、决心和恒心,使学生自觉做到“我要学”,而非“要我学”。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自信心,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三)点滴抓起,树立榜样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是从时间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这说明习惯的养成要从点滴抓起,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局部到整体,日积月累,才能达到习惯培养的目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积累需时刻贯穿于教学工作和日常生活当中,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习惯要求。

小学生模仿性强,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我们可以采用多种示范方式,提供模仿的范例,如教师的示范、同学榜样、树立榜样标兵等用于训练孩子们的外显性行为,让学生相互检查、相互纠正,促使他们更快的形成良好的习惯。如某某同学昨天的作业写得真好!排列整齐,书写工整,肯定是用心了!又如看得出某某同学课前预习课文了,你看,不仅给段落标示了序号,还把四字词语都画出来了。再如某某同学课前提问回答得非常好,肯定是课余时间认真复习了,大家要向他学习哦!等等。在老师赞许的话语里,同学崇拜的目光里,被表扬的学生今天就像明星一样,浑身带着光环,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增强了自信心,有了自尊心,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没有表扬的同学会暗暗使劲,在榜样的引领下,模仿优秀学生的做

法,努力在语文学习习惯各方面做得更认真、更细致,力争得到老师的点赞。另外实践效果显示:板书工整的老师,他的学生的作业也相对认真,写字也相对要工整;朗读水平高的的老师,他的学生在朗读情感方面、吐字清楚度等都比较好;爱好写文章的老师,他的学生在写作方面也会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喜欢阅读的老师的学生也会相对会去看课外书。甚至,我们还可以从学生考卷上的字迹来推断出这是哪一位老师的弟子。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做学生的楷模,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要手首先做到;不让学生做得事情和行为,教师字迹要先禁止。而作为生养学生的父母,是孩子第一个模范的对象,是孩子的第一楷模,则更需要注意言行举止,将良好的行为、学习习惯在日常当中点滴地言传身教教给孩子们。

(四)持之以恒,锻炼意志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也不可能一次就统统养成,他是一个把认识变成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因此必须区分主次、难易,要似水长流,循序渐进地反复抓、抓反复。而低年级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弱,需要教师和家长协助学生反复训练,反复纠偏,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并逐步落实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锻炼他们的意志,直至良好习惯成自然。

(五)鼓励创新,体验成功

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也需创新,包括学习方法的创新、学习途径的创新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来增加孩子们的新鲜感,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如,组织学生参与写作、阅读、练字、朗诵等实践活动,并经常在班上进行评比,当获得成功,得到认可后,学生就会更广泛地阅读、更积极的写作、更认真写字、早读效果更佳等,这便促进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写作习惯、朗读习惯和写字的形成。

另外,今年每个班实现了电子白板教学,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不再是可望不可及,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会用它、用好它。随着社会进入

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数字化时代,学校课堂对丰富的图片、视频等数字化教学材料的需求随之增加,黑板、粉笔已不能适应这种发展。而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电子白板以它多功能的自身优势,将成为我校未来现代化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

在小学低年级在语文教学中,我运用电子白板制做教学课件,充分体验了白板技术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上的优越性:

1、电子白板改变了以往“教与学”的枯燥模式,以师生间整体的互动让教学过程更加轻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是演示功能,教师运用PPT、FLASH等制成的语文教学课件,因其内容无法更改而使 演示过程中学生无法参与,对于一些发散型思维题,即使老师有预设但要按照学生的回答来演示不易做到,更不要说解决课堂突发性问题了。而用白板技术制作的“课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白板上面亲自操作,随时在计算机界面、网页上和光盘播放界面上进行标注、画图,展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能与老师进行讨论,可以及时修改错题,充分发挥起师生间教与学的互动性。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互动提供了可行的技术和方便,促进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的有效互动,建立和保证了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2、白板的视觉效果有助于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理解力。白板技术集文字、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是一种新型教学手 段,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感性知识,形象直观的教学更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

相对于传统的黑板教学,白板的视觉效果显著,色彩、照相、拉幕、隐藏、动画等教学功能,能极大地吸引以兴趣为先的低年级小学生的注意力,老师也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尤其是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和概念时,老师可以借助白板技术为学生提供多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其中对资源的库存、互联网连接功能,使语文教学更加方便、生动、有趣。而且在运用中,我也注

意到,白板课使原来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现象大大减少。

电子白板既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任教师随意涂写勾画,也可以满足多媒体教学的各项要求。因此电子白板兼具传统的黑板和多媒体教学的双重优势,而且弥补了后两者的不足,以灵活便捷的实用功能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可以想见,电子白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这些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养成认真听课和积极思考的习惯的养成。

(六)制定标准,及时激励

激励方式可以是采用物质奖励,也可以采用精神奖励。物质上的奖励一般采用梯度式奖励。我们采用的方法是如在某方面习惯做得好就奖励一颗小星星,如一天里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认真就奖励一颗小星星,在星期五班会课进行统计,每五颗小星星可以换一颗大星星。每月的夺星冠军可以颁发奖品,并以短信、电话方式告知全体家长,以此来肯定学生在习惯养成上的收获,增加学生保持良好学习习惯的动力。如此做法坚持下去,平日里稍纵即逝的“好的表现”都一一展现在自己面前,而容易忽视的却又很主要的行为也得以不断加强、规范并影响其他学生,逐渐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追赶的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最终达到了“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复习,广泛阅读”等好习惯的养成。

(七)家校配合,整体培养

在我们这个偏远的山区小学,大多数学生都住校,很多家庭把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学校老师身上。家长更多的是周末和假期的督促,如果学生周末离开学校,回到家里离开了老师的督促,家长又放纵学生的话,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除了学习习惯外,小学生要养成的良好习惯恨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也能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条件。

如,假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个粗心大意的人的话,要培养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就比较困难,因此,为了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连同生活、卫生、劳动等习惯结合起来进行整体培养。而孩子的某些神情举止、思维轨迹,是老师不容易发现和抓住的,家长往往能入微的观察与注意到,并及时给孩子立竿见影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家长实际上是最好的家庭老师。所以说,学校在对小学生进行整体的良好习惯的培养时,需充分发挥家长家庭教育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家校配合,共同启发学生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教育孩子们自觉地与自己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作斗争,帮助学生解决行动中的具体困难,不断提醒、督促、检查,并用心的良好行为来代替它,最终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计划 篇6

(一)评价细则

讲道理:学校讲,班主任讲,让学生明白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明白养成好习惯是自己成人成才的需要。

反复训练:习惯的培养是不能单靠说教的,要靠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中重要的四个字:严格、反复,要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进行训练。好的习惯不是一个月两个月,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形成的,如读写姿势正确一项,就必须每次写字都要提醒学生坐正立直,坚持很长一段时期,反复训练,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好习惯。不能企图只提醒两三次学生们就能做好。

教育活动:是载体,是动力。学校和班级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在不同时间段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开展竞赛活动。

抓好“三个常规”(一日常规、纪律常规、卫生常规)一天一检查,“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教师、各任课教师)共同目标,“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

(二)、评价方法

根据评价细则,养成教育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学生评价、班级评价。

学生评价:以贴“红星星”作为评价形式,采取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种形式,以学生完成分解目标评出学习习惯星和行为习惯星。

班级评价:班级以“星级班”作为评价形式,根据学生的评价结果评出本班为几星班级。如:全体学生都得到双一星,该班为“一星级班”,以此类推。

五、良好习惯养成应注意的问题

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小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不是靠某个人就能办好的,它需要学校上上下下共同努力,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齐抓共管。它也不是一朝一夕中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工作,把习惯养成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长效评比机制,促进工作长期开展。要建立周例会通报制度,将习惯养成作为重要内容每周一次情况通报,并通过各种比赛活动,进一步调动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目标要一致。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注意横向和纵向之间的联系,各方面要协调一致,班级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任课教师的要求与班主任要一致;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要求要一致;家庭的要求与学校的要求要一致。否则的话,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师生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儿童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时时处处为学生做表率。作为教师都要反省自己,看自己有哪些好习惯值得保持,看自己有哪些坏习惯需要矫正。

习惯养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总结以前的经验和做法,根据新时期的要求和学校实际,进一步发展完善教育方案,创出自己的特色,努力做到“教孩子六年,孩子受益六十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六、小结

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要在工作中一点一点去做,我要努力培养他们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为将来能够适应新的环境打下基础。

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计划篇三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根据四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齐抓并进,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活动、健康的成长的“温馨家园”。

二、工作目标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全面执行生活管理职能,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检查各项常规的落实、自主活动的组织、自我困难的克服、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2、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个案的分析与追踪,使学生在诚实守信、感恩孝敬、关爱他人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3、重视环境熏陶,努力建设楼层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

三、主要工作要求与措施

1、随时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2、加强班小组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深入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及时掌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3、强化楼层一体化管理意识,加强楼层管理力度,坚持每周的楼层全体教师集中交流制度,统一楼层管理要求和管理措施,及时处理楼层的偶发事件,齐心做好楼层特殊生的帮助转化工作和各类优秀学生的培养与评比。

四、效果预测

小学科学课养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篇7

一、养成听的良好习惯

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 首先从听力入手。试想我们一出生, 感受语言的第一神经是听力神经, 也就是说我们接触语言首先从听力开始的。说的前提条件是听。只有听清, 听懂语言, 我们才能说得清, 才能把语言表达明白。教师必须把听力作为学习英语的首要任务。教师在上课的时候, 要尽量用英语来和小学生交流, 在交谈的过程中, 要注意使用手势、表情等来帮助学生感受语言。

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材上有大量的图片, 并且在这些图片下用英语写着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意思, 教师在讲课时, 要通过播放录音, 让学生边听录音, 边看图画, 来准确地把握这些图片所要表达的录音内容, 进而让学生可以正确模仿。在录音播放的过程中, 会出现不同的角色, 有大人, 小孩, 有男人, 也有女人, 他们用不同的音调来朗读课文, 可以很好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小学生的兴趣,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置身于其中。众所周知, 小学生天生爱模仿, 并且模仿力极强。小学生也正是从模仿开始接触世界的。他们模仿大人说话, 模仿大人动作, 模仿大人各种表情等。但是他们的自我控制力较弱, 他们一听教师发音, 便开始说话。不去仔细听, 也不去考虑怎样发音, 就急着去开口说话。这也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所以教师在用英语说话的时候, 要尽量放慢速度, 准确发音。

根据这些特点, 我在讲课的时候, 首先让学生必须保持安静的课堂纪律, 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听到清我的发音;并且结合手势, 采用重复朗读的方法进行练习。例如, 在朗读单词apple时, 我连做两遍示范发音, 并且连续打两次手势,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可以看得清我的嘴型, 注意嘴型的大、小、扁和圆的变化, 在我打第三次手势时, 学生开始发音。这样不仅能够听得清, 读的也准, 效果非常好。教师在播放录音时, 也要采取同样的方法, 连续播放两遍录音, 然后让学生进行跟读, 并且让学生读准音的时候, 注意语调的变化。

二、养成说的良好习惯

听是学习英语的第一要素, 要想学好英语必须让学生开起口来, 让学生大胆地开口讲英语。小学生相对于中学生来说, 由于年龄特点敢于开口, 不害羞。所以教师要紧紧抓住这些特点鼓励学生开口讲话。教材的改编, 课堂内容的设计, 为学生的开口讲话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的习惯。教材的设计是死的, 但对于讲授这些知识是灵活的。教师在讲授这些知识时要注意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

古人说得好:“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教师要想讲好课, 必须首先要赢得学生的好感, 只有学生尊敬你, 愿意听你的课, 你讲授的知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因此,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基础。同时, 教师应精心备课, 组织课堂教学, 创设生动有趣, 贴近生活实际化的教学场景, 运用必要的教学工具, (幻灯片, 录音机、投影机, 语音室) , 尽可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置身其中, 感受英语环境, 这样学生才敢于开口讲话, 充分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 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 为学生创造开口讲话的机会, 例如, 英语演讲, 英语话剧表演, 英语歌曲表演等, 对于赢得冠军的学生发小红花, 对于表现突出, 有进步的学生发小红星以示鼓励。要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大胆开口讲话, 对于教师来说, 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 当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和表扬时, 他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到起来, 才敢于用英语讲话。也就是说必须让害羞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实践证明, 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 它的积极性就越高。可以这样说成功是建立在自信的基础之上。所以教师就要努力帮助那些心里有负担的学生不断地克服思想负担, 在上课的时候, 哪怕只有一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以表扬。课下教师又给以他们积极的帮助, 练习题的设置有坡度缓, 层次多, 一步一个脚印, 不要急于求成, 让他们在口语的训练中找到欢乐和自信。

学生在讲英语的过程中, 教师要给于鼓励的眼神和表情, 对于出现的错误, 教师不要立即给予打断和纠正, 而是在学生讲完之后, 可以提问其他学生有没有发现错误, 是什么?怎样纠正?这样不仅给了学生应有的自信心, 还给其他学生提供了说话的机会。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刚开始接触英语, 怕说不好, 所以声音比较低, 教师不要给予批评, 让他们多讲, 多练。只有他们觉得发音正确, 没有错误了, 自然声音就高了。这时教师要让学生注意表达时的表情、语气等, 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三、养成读的良好习惯

“读”是指有感情地朗读单词、句子、课文。朗读的过程中, 教师从一开始就要严格把关, 单词的读音必须要正确, 然后是语调。例如, 陈述句用降调, 一般疑问句用升调, 特殊疑问句用降调等, 在这些基础之上朗读时要注意有感情, 掌握节奏, 并且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体会语感。朗读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必要途径, 朗读英语是说英语的基础, 只有能够流利地朗读, 才敢于开口说英语。朗读时教师的示范、领读尤为重要, 教师怎么教, 学生怎么学。所以教师必须要读准发音, 不准的地方要勇于纠正, 和标准发音保持一致。同时在领读的过程中, 要注意手势, 表情, 轻重音等加入。课改到今天, 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 相应的一些教学设施都以配套到位, 上课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利用录音机来领读学生朗读课文和单词, 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发音的准确, 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有, 学生每人配有一套光盘, 教师要督促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认真听朗读。

四、养成写的良好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说, “写”主要包括:书写规范, 单词的大小写要正确, 标点符号要准确, 格式要规范。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平时的指导。再有学生书写语言时句子要正确, 这和我们上面讲的学习习惯是分不开的。从小养成写英语日记的习惯, 对于学生的作文有相当大的帮助。

小学生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浅尝辄止。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针对这个问题,我想了以下方法:

1.鼓励孩子刨根问底的积极性

日常生活中,孩子对许多事总爱刨根问底,这是好奇、求知的表现,说明孩子爱动脑子。家长切切不可嫌孩子嘴贫,冷漠对待。最好跟孩子一块儿刨根问底,能解决的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请教他人或者查阅资料。

2.指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

由于学习任务多,孩子往往满足于知识是什么就过去了,很少多问几个“为什么”。家长不妨教给孩子每天学习之后,给自己提一个、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动脑筋思考,想出合理的答案。

3.孩子考家长,家长考孩子

安排一个时间,全家人坐下来,就某一方面的问题孩子和家长互相考一考。内容应事先定好,大家有所准备,谁提出问题,自己必须有准确的答案。

鼓励孩子一题多解。老师留的作业,常常不止一种答案、一种解法。孩子完成作业时,只写一种。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答案、别的方法。时间允许,可以写在另外的纸上或本上。

4.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除了一般的字典、词典之外,各门学科都有专门的工具书,家长要指导孩子多利用工具书,家长自己应给孩子做榜样。这方面习惯养成了,孩子将终生受益。

5.善于请教的习惯

善于请教是一种好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我注重引导家长指导孩子随时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向老师请教,向同学请教。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提问题要讲质量,翻开书本就能解决的,最好自己解决。有些疑难问题,如果自己有尝试性答案,带着答案去请教,就会收获更大。

6.良好习惯的养成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

对学生来说,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养成,也易消退,我们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一心向学”的意识,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不能只讲要求,而应结合教学实际,精心备课,细心指导,反复训练,认真检查,严格督促,使良好习惯的养成融于课堂教学之中,同时在反复实践和强化训练中尤其注意各科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班与班之间的密切配合,步调一致。

7.家教联合,注重方法

给孩子制订学习规范。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实际帮助制订具体的家庭学习规范,如设计一个时间表,每天安排固定的时间让孩子复习、预习功课、完成作业等,要求不完成学习任务就先不做其他事情,使孩子在家的学习活动有计划、有规律,逐步养成习惯。多关心、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父母每天应抽出一定时间询问孩子的学习,了解孩子应该在家里完成的学习任务,热情帮助孩子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孩子感受到你时刻在关心他的学习。

8.按計划学习的习惯

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游戏、交往等内容。家长指导孩子制订计划,应该包括德、智、体各方面的安排,学习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孩子的计划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每天的计划安排,星期一至五除了上课之外,要把早自习和放学回家以后的时间安排好。早自习可以安排背诵、记忆基础知识、预习等内容,放学回家主要是复习、做作业和预习,应该有玩的时间和劳动的时间。周六和周日应安排小结性复习、做作业、劳动、文体活动和参加课外兴趣活动。内容不可排得太满,否则影响效果。寒暑假时间较长,除了完成假期作业之外,还要安排较多的课外阅读和较多的文体活动。有的孩子学习吃力,应利用假期补习一两门功课。制订计划要发挥孩子积极性,家长不能代替,应该提出指导性意见。督促孩子严格执行计划,不能订完计划放在一边。计划可以调整,不可放弃。

9.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不少孩子学习“磨”得很,看书、做作业,心不在焉,时间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养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孩子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一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既要讲清道理,更需要认真训练。由于孩子年龄不同、个性不一,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要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如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每次学习时间以20分钟左右为宜,以后逐渐延长。开始,孩子往往不会掌握时间,家长要指导他,该学时学,该玩儿时玩儿。可以教孩子上好闹钟,按定好的时间作息。最重要的是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一旦坐到书桌前,就进入适度紧张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家长及时给予鼓励。坚持下去,就能养成专时专用的习惯。有些家长只要求孩子学习,没有安排休息与放松的时间。这样,反而容易使孩子形成磨磨蹭蹭、不讲效率的毛病。

兴趣培养是要家长平时注意观察孩子的每一个细节,发掘出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培养,同时为了强化孩子未来在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选择一些有针对性的、有能力培养的二课班,如英语,就要家长首先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兴趣,学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因此,家长为孩子报的第一个培训班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对孩子能力进行培养,而且要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认知和兴趣上的引导。

错误的培训方式极易导致孩子的厌学情绪,进入学习误区,对孩子的未来造成极大影响。有的家长在孩子5-6岁的时候就开始重视读写能力培训,若干年之后,孩子的读写能力是没有问题了,但是说的还是哑巴英语,这样如何适应现在社会对每一个孩子的要求?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是天才宝贝成长的必要条件,如何促使孩子树立正确的心理认知十分重要,该怎么学,如何学,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相互配合。

上一篇:半年度老干部经济形势通报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中国慈善事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