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2024-08-12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精选12篇)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

北京景山学校是一所专门进行中小学教育改革试验的学校,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同志为我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二十多年来,学校在“三个面向”思想的指导下,在学制、课程、教材、教法、考试与评价、思想教育、课外教育、计算机教育和劳动教育以及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结构性综合整体改革试验和单项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和规律性的经验。特别是近十年,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遵循“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了一条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之路,为我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理念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基础,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关键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学校深深感到了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是教育的信息化,因此学校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积极更新观念,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与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优质教育结合起来,以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培训、教育资源的积累和建设,以及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我校提出:以校园信息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开发与建设为重点,以“数字景山”创建为抓手,以信息化制度建设为保障,来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持续发展。

二、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础建设

硬件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离开了一定数量的硬件投资,教育信息化只能是一句空话。从1994年开始,景山学校筹划建设校园网,1995年底,景山学校校园网络安装调试完毕,正式投入使用。当时的校园网以FDDI光纤为主干,各个教学楼采用100M连接,10M连接到桌面。建网的同时,学校也建起了4个网络教室,购买了200台486微机。1996年,学校建起了自己的网站,网站上放了一些免费课程和一些同步教学内容。校园网通过两条64KDDN专线分别连接CHINANET和CERNET,学校师生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校园网访问Internet、收发邮件。同时景山学校还建立了自己的影视制作系统包括Betacam SP前后期设备,MEDIA 100的非编系统及演播室灯光设备等。

2001年7月北京景山学校开始了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工程,改造后的校园网以1000M光纤以太网为主干,100M交换到桌面。同时DDN专线带宽扩展到256K。2002年,我校对全部中学教室及实验室做了多媒体改造,每个教室都配备了计算机、数字展台、DVD、录像机、录音机、投影、电动幕、功放、音箱、中控等设备。2003年,学校为全校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电脑,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师们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目前,景山学校共有各类计算机房4个,国际网络交流教室一间、两间专门用于录制课堂教学的实录教室,配备了现代化的电教及灯光设备,先进的数字遥控摄录像设备,可进行现场切换、录制,并实时制作成视频文件,供VOD点播。硬件的逐步建设与校园网的不断升级为应用搭建好了基础。目前校内形成了“四网”(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六室”(演播室、录像室、录音室、实录室、心理咨询室、学生阅览室)、“二中心”(校园网络中心、演播中心)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

在教室里通过计算机、各种视频设备和大屏幕电视进行各科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多媒体计算机教室里通过局域网进行网络化的各学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在阅览室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光盘阅览;在学校的各教研室里通过网络和教学资源系统辅助教师进行备课、资料查询和各种教学准备工作;在学校的各级行政办公室里通过校园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全校各方面的行政管理和教务管理进行监控和指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在学校的网络中心和其它环境里总结学校各学科教师的经验和方法,开展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

三、坚持以资源建设为重点,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应用

在以计算机为主要媒体的现代化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软件是灵魂”。如果没有软件,所有的硬件都是一个躯壳,所以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定位在软件的开发、研制与应用上。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发挥教师的群体作用,鼓励教师开发一些适合自已进行日常教学的软件,鼓励教师人人参与课件的制作,从而达到提高所有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

几年来,制作各种CD、VCD、CAI课件、资料库、常用应用软件和管理软件等光盘十余种,课件累计1000多件;各科教学录像素材650多课。学校还建立了教育信息库,收集教学法规,学校基本信息;课件素材库,为学校老师制作课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交流课件库,收集各学科老师做的一些优秀课件,供大家参考;教研论文库,将我校教师撰写的优秀论文收集,供老师参考;学科知识库,提供各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料。

仅靠教师自已开发教学软件自然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推进现代化教育的进程,我校近年来注重在软件建设上投资,已经购买安装使用CMIS管理系统、鼎点天源视频点播系统、华教新课标同步教学资源库、北师大心理软件等教育教学管理软件,为教师更好地实施现代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四、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只有“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我校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基础上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运用到课堂中、运用到学习中。经过几年的研究实践,由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把计算机作为认知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在包括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各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同时,熟练使用计算机与网络,不仅使学生们对教学内容得以更直接更生动的理解,而且在课前、课后,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站上寻找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拓展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想像能力。教师因为运用信息技术,课堂设计生动、教学形式活泼,教师教得“饶有兴致”、学生学得“热火朝天”。

五、以科研为先导,促进信息技术教育向纵深发展

我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的科学研究,坚持以课题带动学校的建设,以课题促进教师的成长,通过课题的展示实现实验学校的辐射作用。“十五”期间,我校独自承担了《电脑辅助教学实验班的研究与实验》、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一五”期间我校申报的《探讨网络联盟下的教育教学及科研应用研究》又被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重点课题。学校老师们还开展了《关于电脑美术学科建设的实验》、《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的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整合研究》、《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的比较与整合研究》、《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教学整合研究》、《基于多媒体网络的景山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一系列校本课题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与实验,师生互动合作、研究和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提高,学校在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教师信息化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六、以系列活动来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

通过活动来提高信息素养,是普及和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途径。我校积极组织师生开展并参加全国、北京市的各项活动,促进了学校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和学生信息化能力的提高。我们开展的活动主要有:每年科学节上专门举办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活动,如电脑绘画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对外公开的“网络教学日”活动;与有关专家、科研院所合作,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等多种途径,提高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每学年进行优秀课件评比;积极参加全国、省级和市级的优秀课件、论文及教学大赛的评比活动;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创建学生社团,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竞赛。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一些学生在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得了许多中学生科技类的最高荣誉。我校杨歌同学研究的“两足机器人”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学大奖赛获得工程类二等奖及两项专项奖。由我校学生参与撰写的《e矛e盾》一书就“科学家与学生谈网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此书已在全国发行,引起各界强烈反响。这一成果也获得第1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我校涌现出了张尚、杨歌、何江舟、杨群等一批“科技之星”,在国际大赛中有28人获奖,在全国和北京科技创新大赛以及众多国内评比中有50多人次获奖。

七、创建“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

网络时代核心的精神是协作、融合、共享。教育资源的建设、内容开发不是单一学校或公司能完成的,必须面向社会结成最广泛的合作联盟,建成各种学校的协作关系,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共同建设、共同拥有、共同使用。

因此,我校在“数字景山”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发起“创建网络环境下的校际联盟”,由国内外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的中小学校共同创建,以校际联盟的形式合作,以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依托,共建共享优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和教育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数字景山网络联盟”将在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1.建立国际教育教学交流研讨平台,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技术、学科课程的研究与共享平台。

2.共同建设新型的现代化数字教材体系。

3.搭建学校教改、教育科研的平台,继续深化教育教学传承与发展的基础工作。

4.推进合作校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5.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2

关键词:山东气象,办公自动化,PHP生成Word文件

系统使用的开发环境PHP+My SQL是目前基于Web开发的最佳组合,有技术成熟、开发迅速、执行高效、安全可靠和跨平台移植等优点。PHP导出Word文档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用com,并且作为PHP的一个扩展库安装到服务器上,然后创建一个com,调用它的方法。安装过Office的服务器可以调用word.application,生成Word文档,不过这种方式因为执行效率比较低,执行时,服务器会打开一个Word客户端,并不推荐;第二种方法,是用PHP将doc文档内容写入一个后缀为doc的文件中。使用这种方法不需要依赖第三方扩展,而且执行效率较高。本系统导出Word文件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1 系统界面和功能

图1是首页的界面,全部的功能或者链接都集成在首页中。

1.1 提交提醒

当前月份已经提交与未提交工作信息的山东省各地市气象局名称,已提交的地市名称呈现蓝色字体。

1.2 各地市工作信息查看

已提交地市的内容展示,点击部门名称会弹出提交的内容,供各地市检查内容是否符合格式要求。

1.3 历史逐月工作例会材料汇编

系统将包括本季度的以往工作信息汇总在此,山东省局办公室通过该功能导出Word格式的汇编文件打印,列出了以往的汇编文件,选择目标日期点击,进入该季度内容界面;通过该季度的内容界面生成Word文件,Word文件的内容包括封面、目录和各地市工作信息,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分别是本季度待打印的工作材料汇编的封面、目录和各部门工作信息的内容,通过图2的导出Word功能导出Word后打印。

1.4 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修改

图5和图6分别是各地市工作信息录入和工作信息修改的界面。两个界面提供工作总结和工作计划两种类别的选择、各部门工作单位的选择和添加工作内容条数的功能。

1.5 管理员工作界面

该界面包括管理员登录密码修改和发布通知两个功能。该界面通过首页的管理链接输入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的密码即时生效;发布的通知将在系统的首页右侧一条条展示,首页最多展示5条通知,点击“更多”查看全部的管理员通知。

2 格式设计

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对导出的工作汇编Word文件格式有3个要求:材料汇编格式、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2.1 材料汇编格式

打印后的材料汇编包括材料汇编封面、材料汇编目录和材料汇编内容。其中材料汇编封面展示材料的年月信息;材料汇编目录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对应的页码;材料汇编内容展示各地市的工作信息内容。

2.2 工作信息类别和排版

工作信息分为本季度工作总结和下季度工作计划,每个地市的这两部分在导出Word文件各占一页B5纸张,超过会影响整个材料汇编的排版;经过测试,考虑打印时上下边距的影响,网页中24行内容是打印后不超过一页B5的极限。

3 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使用My SQL数据库,根据需要完成的功能,设计admin、history、notice和office 4个数据表。

3.1 admin表

管理员账户信息表,存储管理员更新的账户密码。

3.2 history表

历史材料汇编日期表,记录有工作信息内容的历史材料汇编的日期,导出历史材料汇编时根据数据表中的日期进行索引查找。

3.3 notice表

系统通知表,存储管理员发布的系统通知。

3.4 office表

工作信息表,存储各单位录入或修改的工作信息内容。

4 PHP生成Word

本系统的开发目的是统一各地市上传工作信息内容的格式成方便打印的Word文件,PHP生成Word是本系统的核心功能。本系统的导出Word是将纯HTML写入Word,如图7所示,没有引入外部CSS(样式)文件。

利用ob_start将html页面存储起来,再写入Word。Word文件发送至客户端的方法是:先在服务器端生成Word文件,记录这个文件的地址,通过header(“location:xx.doc”)使得客户端可以下载这个文件。通过下述代码展示PHP导出Word保存在服务器端后供客户端下载的过程。

5 结语

山东气象季度工作信息汇报系统自2015年起已在山东省气象局投入使用,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山东气象月度重点工作信息公开系统也已在全省范围内使用,供山东省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向山东省气象局办公室提交本部门工作信息;济南等两个地市局也使用了本系统的衍生系统,希望本系统可以更多地为山东省气象系统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肖维明.基于PHP+My SQL的网站开发[J].电子商务,2009,06.

[2]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 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04:059.

学校月工作汇报制度 篇3

一所学校能否成为精品学校,关键在于学校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我们学校也进行一系列改革,通过连续3年的管理实践,我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在本地区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认为,这些成绩主要来自于科学化、精细化、高水平的管理——学校实施了月工作汇报制度。

我校是省级首批重点完全中学,学生年龄跨度大,在12~20周岁之间,由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学生要完成的学业任务不同,防止初中学生过早“高中化”等原因,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管理。由于学生层次多,有在城市长大的少数民族学生、有在牧区长大的少数民族学生、有本城的汉族学生。因此,出现了授课方式多样化,有蒙语授课班级,有汉语授课班级,有加试蒙语授课班级。加之,少数民族学生学业管理专业化、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又是统一的,初高中不能完全脱离关系。基于上述多元的复杂关系,学校在一段时间管理上本位主义严重,独立作战,不能形成合力。因此,出现了“木桶原理”中的短板效应,严重地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为了有效发挥各部门的功能,使学校各管理部门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作战、相互认可,发挥1+1>2的作用,培养管理者的学校整体意识,学校构建了月工作汇报制度。

原则

在其位谋其事。以党员的信仰为保证,从对学校和本人负责的角度,实事求是地向学校各级管理人员,对本月个人所做工作进行陈述汇报。努力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实事求是的原则。本着对自己对事业负责的态度,汇报者不夸大地叙述出自己的工作过程。

2、言简意赅的原则。由于每个人的时间都是宝贵的,在能说明问题的前提下,工作的介绍应该是陈述性的,不用描述性的文学语言和修饰性的语言来陈述。

3、借鉴学习的原则。由于教育的复杂性,完成每一项管理工作时,每个管理者都有各自的优点体现在里面,尤其是个人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4、可串不可占的原则。由于某种原因,学校月工作汇报没有按期进行,可以近日择期进行,决不可取消。

内容

1、你做了哪些工作?怎样做的?具体方法和策略是什么?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努力工作的效果如何?有什么后续反思?

2、工作中你发现的问题。对该问题不解决的后果有什么思考?寻求到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吗?如何解决问题比较好?

3、下个月你工作的重点。工作现在准备到什么程度了,有什么好的方案?需要哪些部门帮助或哪些方面需要协助。

4、对个人工作的自我评价。主要从成绩和不足两个方面如实地进行自我反思。

过程与方法

每学期开学初及每个月月末进行,一般是月末占用双休日最后一个周日上午进行。由校长主持,参加人员有学校领导班子、宿舍食堂负责人。汇报顺序首先是校长,然后按初高部顺序汇报。汇报要形成文字材料,使用书面语言,条理清晰,规定时间内完成。参加会议人员,要对各汇报人的主要事迹、优缺点进行记录,以便进行对比评价。所有人汇报完后,校长组织讨论与评价。最后,发放“管理者月工作评价表”对学校管理者进行定量评价,总分在前5名的管理者奖励积分1分。对管理者汇报时提出的建议,被学校采纳的,也奖励积分1分,积分在本学期内累加。作为月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每次汇报时要专人记录整理,形成总结材料,在学校校园网上公布,让老师们知道,学校工作的近况和成绩。

教育信息化创建工作汇报材料 篇4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得到广泛运用,也给教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加强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努力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进而推进学校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已成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我校开始信息化教学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校与时俱进,根据市、县、镇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科学制定了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并一直致力于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学生1316人,教职工62人,有多媒体教室1个,计算机教室2个,计算机总数60台。回顾以前的工作,我们有探索,有思考,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汇报如下。

一、建立机制,科学规划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我们进入的21世纪,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大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

拿教育来说,以信息化带动现代化,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由此可见,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整个

教育的深化改革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而充分的运用,又是教育现代化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可以这样认为:没有教育信息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通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报刊及网络上相关文章,在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中统一了思想,建立以校长为首,以教导处、总务处、教研组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学校信息化工作小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并着手长期规划和近期规划。每学期在工作计划中,我们都对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领导班子坚持科学、严谨、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明确职责规范,定期督导反馈,注重工作实效,从而保证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顺利、稳步推进。

二、健全制度,保障经费

有了规划,还要制度规范来保证。为此,学校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建立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高洪勇主任为总管理员、王乐民主任负责培训指导)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顺利开展。学校每学期初,由校长跟各部门负责人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然后,各部门分别与教师签订信息设备使用安全责任书,并且各部门要定期对教师、班级使用信息媒体进行检查、打分。每学期结束,校长对各部门信息使用、维护情况进行考核,而各部门分别对教师信息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核。通过这些制度,使学校的信息化设施、设备能很好的利用、使用起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经费的落实也得到很好的保证。学校争取镇中心校支持每年逐步加大在信息技术软硬件上的投入,这些经费用于添置电脑,更新设备,除了保证使学校最大班额与电脑的比例达到1∶1外,学校还购置了实物投影仪、数码相机、打印机等,此外,每年信息化设备、设施的维修、养护费用,学校也能在经费上得到保障。计算机教室的硬件设施到位,安全措施到位。

三、全员参与,资源整合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深入每个校园,计算机辅助各学科的教学更显示出更大的优势。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必须跟上,才能保证计算机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时,整合校内与校外,网上与网外教育的各类资源,则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学校积极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在考核、评优工作中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学校聘请名师、专家定期来听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课,这些课大多是自制课件或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有效。2009年,学校有2节录像课获泰安市录像优质课一等奖;2011年6月,学校张学红老师的电教优质课获泰安市一等奖,王成慧老师的电教课获新泰市二等奖。由此激发了全校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利用率达到了80%。

教师在自制课件的同时注意与引进、购买、下载现成的正版的教育资源和开发资源相结合。如今学校拥有教师自制课件上百个。利用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整合教育资源,搞好二次培训,做到资源共享,有效的提高了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

四、加强培训,提高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上的信息资源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吸引人。学生正处在求知欲强,好奇心足的时期,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三至六年级开设计算机课),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班子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外出学习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2009年,学校全体教师参加了新泰市教育培训中心组织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计算机水平有了很

大提高;学校每年都进行教育技术校本培训,并将培训结果纳入学校量化评估之中;2011年,学校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全部参加了网上远程研修,现在还未结束。通过各种形式的现代教学设备技术培训,使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电脑应用水平和电化教育水平,我们又要求全校教师人人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上课,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全体教师也尽可能多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进行辅助各科教学工作,运用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学校教师的电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五、注重应用,讲求实效

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的教育现代化。我们在启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时就明确提出“注重应用”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计算机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和实验。实践表明,这一切入点,提高了教师应用计算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电脑水平和能力,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现在,我校教学运行机制正在悄然有序地发生改变,如:传统的备课形式正在发生改变,教师们能摄取网络资源进行备课,组织教学,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新颖,更富时代感,形式更生动活泼。借助于现代教学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老师和学生的共识。

当然,在工作中,我们也存在困惑和问题,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今后,我们将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明确目标”的工作原则,为把青云一联小这所普通小学建设成一个现代化学校而不懈地努力。

新泰市青云街道第一中心联办小学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5

一、实施“三项建设”,健全信息化支撑平台

1、班班通教学设施建设,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均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为每位教师配备有备课必需的终端设备,师机比达到1:1.有效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出资 80余 万元,完善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装备和资源。已经建成校园网无线全覆盖,达到百兆进校园。

3、网站信息平台建设。

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内容及时更新,通过网络进行校内通知、信息发布和教学资源共享等,实现网络化管理。

二、以任务驱动为主要策略,加强信息化应用

1、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目标,强化校本教研,以研促教。

如每个学期的每个老师都要进行公开课教学,主题就是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任课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开通比例基本达到要求。

2、以“安徽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为载体,实现网络资源备课。

无论是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我们充分发挥优教通平台提供的资源和空间。实现了教师人人通,提高了教研的实效性。比如我们的教师网络集体备课,打破了传统集体备课在时间、地域等方面的局限,促成了教师之间跨时空的合作与共享。老师们随时都可以进入优教通平台当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大大提高了备课效率,化繁为简。

3、以提高信息素养为主旨,加强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先后进行了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班通使用培训及微课制作培训等校本培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我们每个学期还开展例如白板课件制作,微课制作等专题的教学研究活动,三、保障工作措施方面

1、建立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分管校长任副组长,信息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信息化工作。

2、学校制定关于信息化校园建设的三年规划。学校信息中心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并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做出具体安排。

3、注重信息化骨干队伍建设,从专、兼职信息技术教师中挑选优秀教师任骨干,成立了“e秀坊”教师社团,定期组织培训,研究活动方案,发挥先行研讨和示范引领的作用。

4、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以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设;安排预算时,包括新购置设备和设备维护经费。

5、学校各项信息化设施建设、使用、管理、维护等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建立信息化应用激励评估机制,提高教育信息化应用积极性。

6、建立信息设备的维修、维护保障机制,仅此一项一年来投入20余万用于设备维修,保证了信息化教学的正常进行。

四、下一步的打算:

1、准备建一个录播教室。

2、准备从秋季新一年入学开始尝试利用电子书包,改革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方式,追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素养方面准备成立“创客”学生社团。想建一间创客教室。

4、通过信息化建设带动教育教学管理实现信息化,争创信息化建设示范校,全力打造现代化的优质学校。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6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网管员、计算机教师和教学骨干为成员的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负责人,教务主任负责远程教育条件下教学应用和研讨。网管负责设备的管理、维护和教师的培训。骨干教师带头推广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资源,带头上整合课、示范课,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设备使用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网络管理制度》,远程教育制度规范,有章可循。对设备管理、使用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校选派专人负责远程教育的维护和管理,管理人员每天收集、整理教育资源,及时做好教育资源的更新和推进工作,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开校初,学校制定出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计划和课时安排表,要求教师有计划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学校建立了严格的考评机制和激励机制,将教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情况纳入教师目标责任书的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学校远程教育形式形成了职责明确,责任到位,齐抓共管的良性运行态势。

二、强化培训、注重实效。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培

训机制,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途径,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培训计划,完成培训任务。在培训时间的安排上,学校每周2小时业务学习时间由计算机教师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尽量选择一些短、平、快的实用技术,有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上机操作,开设讨论课和网上论坛,在实践中提高、在应用中精练、在回味中反思,从而不断提高全员素质,达到“一个教师带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全体教师带动一所学校”的目的。在培训上注重五个结合。即: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自练相结合,培训与应用相结合,培训与研究相结合,培训与提高相结合。提升了现代教育意识,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远程资源的使用促使教师掌握了一门教学新技术,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在,学校90℅的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远程资源制作课件,搜集网上信息,下载课件,制作网页,上好多媒体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网络建设,整合资源、注重应用,确保远程资源发挥实效。我校组织教师通过观看优秀课例、课堂实录、专家点评等资源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弥补了教师自制课件中缺陷。远程教育资源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已经能够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做好一个课件,备好一节课,上好一堂课。学校还应用现代远程教育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每周都组织学生利用远程教育设备收看爱国主义优秀影片,进行专题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校本教研,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网上资源制作课件,课堂上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参与教学,用手写,用嘴说,用眼看,用脑想。构建了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精彩课堂。我参与、我快乐、我成长,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发扬了学生个性,挖掘了学习潜能,提高了学习兴趣,呈现出精彩课堂。

随着我校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极大的丰富了学校的教育资源,转变了教育理念,优化了教学手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学校注入了全新的教学资源,实现了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多样化,使我校师生的教学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发生了根本变化,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生机和希望。

平定二中初中部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7

一、狠抓德育, 全面育人

一直以来, 学校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学校以基础道德建设为主线,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 以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为根本,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口, 以建立健全德育评价机制为保障, 全面落实德育工作。学校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以学生为本, 道德为先, 在学生的德育工作上取得了一些成绩。

1. 常规管理。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保证学生在一个文明、高雅、整洁、舒适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我校开展了各项班级评比工作活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 我们针对不同年级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在校行为教育训练内容。

2. 加强心理教育, 滋润学生心灵。

学校领导充分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成立了以校级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 形成政教牵头, 少先队协助, 班级为核心, 心理咨询室辅助治疗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3. 安全教育, 常抓不懈。

学校利用校会、升旗仪式、主题班团会等,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以提高学生的自护、自救能力。我们还组织师生学习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 树立他们“教育在先、预防为主”的思想。学校广泛开展法制安全教育活动, 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纳入教育教学计划。

4. 重视法制教育, 积极落实法律进校园活动。

学校坚持在校园内张贴普法知识宣传挂图、板报, 多次邀请专家来校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反邪教、“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等专题讲座, 使广大师生知法、学法、懂法、用法, 自觉守法。

二、重视廉政文化,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 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1. 利用校园宣传载体, 促进廉政文化传播。

学校充分发挥校园网、板报、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的作用, 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反腐倡廉政策法规、工作成果和先进典型事迹,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2.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清正廉洁师表形象。

学校把廉政教育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干部教师中开展党风党纪教育, 突出依法治教、廉洁从教, 有效预防职务犯罪。

3. 把学习贯彻党章和国家廉政精神要求作为教师政治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不断强化教师意识, 增强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

4. 做好校务公开工作。

学校不断深化校务公开, 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权利, 实施阳光分班, 完善监控机制, 积极推动重大事项决策过程公开, 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保障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5. 规范教育收费问题。

学校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 认真做好教育收费公示和收费政策宣传工作, 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现象。层层抓落实, 坚决抵制向学校搭车收费和乱摊派行为, 为规范教育收费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提高教育质量,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与形象。近年来, 我校坚持深化新课程改革, 狠抓教学管理, 开展了一系列颇有实效的工作: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8

《要点》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要点》确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 “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完成150万名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5万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2000人左右县级及以上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七是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工作。加强教育系统信息技术安全的统筹领导,做好顶层设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工作机制、完善防护体系。

(注:《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具体内容参见“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9

2004年是区教文体局实施“二次创业”的开局之年,是我区教育事业迈向腾飞的一年,教文体局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可以看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为确保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年初,我中心校就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首先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网管人员负责全办事处中小学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提高各校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交流,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一年来我们中心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2004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引领队伍建设,加快步伐实现分期目标。

办事处成立了以贾朝斌、付清澄为组长,王秀魁、崔山岭为副组长,各中、小学校长为组员的长兴路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长兴路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各中、小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制定了本校“2004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三年发展规划”和“教师培训计划”。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分清职责,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信息化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为给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教育提供技术支持,中心校选拔技术高、业务精的王中华老师为专职网络管理员,负责中心校及各中、小学的信息化建设并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各中、小学指定一名兼职网络管理员,负责本校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成立信息技术教研组,每两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同时负责信息化建设、网络的运行维护以及信息技术教育等工作。

三.建立完善的教师培训机制,积极组织教师培训。

为整体提高教师的网络应用水平,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建立了完善的培训机制,教师培训以实用为主,旨在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水平。建立三级培训网络,中心校网管和各校网管积极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培训并担任起本校的培训工作,中心校组织四十名骨干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本网络培训共进行六次、24个课时,今年暑假又利用10天时间对这些教师进行了网页制作和课件制作培训。目前这四十名骨干教师已掌握了网络的基本使用技能和课件制作的技能,能充分的利用信息化为教育教学服务,并担任起了信息化应用的领航人。

鼓励各中、小学开展结合本校实际的,形式多样的培训,例如南阳小学只有十六名教师,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年龄偏大,学习困难大,不适合组织集中培训,他们就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了“1加1”帮带培训,并制定严格的培训计划,即先组织一部分教师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然后再回学校组织帮带培训,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培训效率。目前,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中心校和各中、小学在加强网络应用培训的同时,还不失时机的对师、生进行思想教育,杜绝反动、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在网上传播,科学、健康、有效地运用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和学习。老鸦陈小学的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成立半年来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四.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习。

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以教文体局举行的“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为依托,举行“长兴路中心校第四届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长兴路中心校组织的决赛于2004年10月24日在惠济一中举行,各校共参加人员60名,经中心校领导小组认真评审,共有26名教师的课件分获一、二、三等奖。

五.信息化建设的开展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

在实施信息化建设一年来,我中心校在上级的领导下,全民动员,上下齐努力,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为信息化建设的下一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中心校自主开发了“长兴路中心校教研网”,不仅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网络互动平台,更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共享的舞台,实现了我们创建信息网络教育平台所倡导的“共建、共管、共享”的理念。2.我中心校所辖中学1、2年级,小学3、4、5、6年级全部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并把有关网络应用的教学作为本学期教学的重点,经过教师的认真辅导和学生的努力学习,目前大部分已掌握了上网技术,并能独立制作课件和个人网页。

3.为加强各校网管之间的技术交流及提高,我中心校组建了以王中华为组长,各中、小学兼职网管和计算机教师为组员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并制定了完善的教研计划和严格的教研制度、教研时间。经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提高了各网管的技术水平,更提高了在计算机教学方面的水平。

4.校园网建设已成规模,老鸦陈中心小学机房的电脑原来没有联网,更不能上互联网,为了近早让学生接受网络应用的教育,孙广韬校长年初就多方筹措资金购买网卡、网线等设备对机房进行了改造,联通了互联网,其他三所学校的机房也都连通了互联网。我中心校所辖的惠济一中经过多方筹措资金建成了以三条光缆为主干网的高速校园网并购置了高性能的IBM服务器,老鸦陈中心小学、王砦小学、南阳小学也已建成校园网,并将网络延伸到了教室和办公室,将原来集中于电子备课室的计算机分配到了各个办公室,更加方便了教师们的使用,也使校园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实现了办学条件现代化和信息传输网络化。惠济一中于暑期又新装了一个容纳60人的机房和一年级12个教学班的“班班通”,目前其它三所学校的“班班通”工程正在加紧筹划和实施过程中,老鸦陈小学、惠济一中专门架设了本校服务器,使学校原有的教学软件得到了充分利用,中心校做成了教研网实现了无纸化教研,通过网络的快速性提高了教研效率。在硬件添置和使用方面做到用什么添置什么,做到资金的充分利用;加强计算机维护,使现有的计算机能充分发挥现有的性能和功能,做到设备不闲置。5.教师培训的效果明显。南阳小学的武利娟老师在惠济区教文体局组织的“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中”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获市三等奖。南阳小学的徐瑞风校长,不但积极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培训,而且在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在培训本校老师的同时,还兼做本校的网站管理员。

6.惠济一中拥有150多台计算机和相关设备的“一站、一基地、一系统、一网、两室”的现代化教育环境已充分介入教学,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和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联办网络教育已走向成熟。目前,惠济一中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和北大附中的同学同步上课,使用北大附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使我们的网络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延伸。

7.老鸦陈小学从全校学生中选拔了20名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组成了计算机课外活动小组,在计算机教师崔永超的辅导下,队员们刻苦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有的同学甚至开始为老师维修电脑,今年计算机表演赛中,有6人获得市级以上奖励,小队员也都变成了计算机高手,带动了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六.加大资金投入

本学期不管是中心校还是各中、小学都加大了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可谓是不惜重金,截止到目前,全中心校共计投资76.37574万元。七.存在的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经验和人力、技术上的缺陷,我中心校所辖的南阳小学、王砦小学还没有专职的计算机老师,四所学校已全部建成校园网,计算机及网络维护力度不够。另外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这些都是今后我们努力的方向。

长兴路办事处中心学校 二00四年十一月

惠济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关于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

汇 报 材 料

惠济区长兴路办事处中心校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0

安全工作巡查信息情况汇报

二〇一六年六月三日

东辉学区

安全工作巡查信息情况汇报

根据凉州区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巡查工作的通知》(凉教安发〔2016〕25号)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的特点,从5月26日至6月底组织开展全校师生经常性开展校园安全检查,确保校园、师生安全稳定。现将本周我学区各校、幼儿园安全检查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东辉九年制学校:

1、全校每月进行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专题会议,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2、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演练。本学期来,学校组织全校师生分别进行了防震避震、消防疏散、交通应急安全疏散演练,收到了良好效果。

3、学校内部安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每学期学校都与教师、学生、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种节假日前、开学初、期末,都要对全校师生做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学校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园安全专题会议,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我校实行放学路队制。一至三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高年级路队制。放学后,值周教师将学生集队带出校门外,家长方可接送孩子。接送孩子的车辆要停放在校门外200米外的道路两侧,不得阻碍交通,绝不允许农用车、三轮车、摩托车等违规车辆接送学生上下学。

5、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全面落实学生营养餐和教师食堂的监督管理,确保全校学生营养餐和教室食堂的食品安全。营养餐管理人员和食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健康证、上岗证。学生营养餐建立规范详细的原料索证管理台帐,做到食品及时留样、领导按时进行陪餐、留样及配餐有完整的记录。

6、重视对学生消防知识的教育,通过周会课、升国旗、上下学集队和安全演练等活动教育学生安全用电、防火防电,严禁学生带危险品进校。并 对消防设施进行了检查,消防设施完好。

7、校舍安全。由于学校多次对校舍进行安全普查,并根据普查情况进行了整改,对教室宿舍的门窗玻璃、课桌凳椅、线路布设、疏散通道进行了检修和维护,不存在安全隐患。东辉和平小学:

1、学校内部制度建设比较完善,每学期学校都与教师、学生、家长签安全责任书,各种节假日前、开学初、期末,都要对全校师生做专题安全知识教育,学校定期检查、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全校定期进行安全自查自改,24小时有教师在学校值班,实行封闭式管理,上课期间,校外人员不得进入校园。教师在上班时间内外出必须履行请销假手续,经批准后方可外出。

3、查巡晚间值班安全情况。晚上注重学校大门的坚固及关锁与否,提醒值班老师在校园内加强巡视,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解除或报告。

4、我们发动全体教师对学校房屋各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特别是教师宿舍、食堂的防盗防火设施。对自查出的事故隐患提出具体整改办法。

5、校舍建筑安全:在检查中发现,操场后边的观礼台因年久失修,墙体裂缝,存在隐患。解决办法:设置隔离带,悬挂警示牌,与村委联系维修或拆除。

6、学生上学路上安全情况。我校实行路队放学制,一二年级学生家长接送制,对部分学生家长骑摩托车接送孩子上学放学提出安全要求。

7、在校舍拆除期间,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加强了巡查力度,严禁学生进入施工区域,并对施工方提出了安全施工要求,确保师生人身安全,顺利完成了校舍校舍拆除工作。

东辉中心幼儿园:

1、组织落实、制度保证

幼儿园十分重视安全文明办园创建工作,形成群防群治、齐抓共管的 3 工作合力。同时严格执行门卫登记、验证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预警预案体系,落实应急反应机制;制定各部门,各科室管理制度。

2、危爆物品管理制度等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严格落实行值日制度,做好记录,坚持落实校长责任制,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文明建设工作责任追究机制。

3、加强宣传,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中心幼儿园积极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宣传教育,坚持做到全园师生了解安全文明幼儿园巡查活动的意义和要求,并能积极参与其中。

4、加强与村委会联系沟通,及时主动地反映存在的问题,积极争取支持和配合。同时加强工作协调,定期沟通情况,研究问题,密切协作,加强配合,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推动巡查工作深入开展。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周边无违规违法经营现象;幼儿园周边尤其校门出入口交通秩序良好。

5、确保全校师生的全面安全

幼儿园在巡查工作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园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的情况,大力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提高预防、发现、控制和处置能力,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东辉李家寨幼儿园:

1、交通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上下学交通安全情况。

2、食品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营养餐洗手、就餐和垃圾回收情况。

3、消防安全。重点检查了消防设施配备管理使用情况和幼儿园疏散通 道、安全出口设置情况。

4、幼儿园设施设备安全。重点检查了幼儿园教室、厕所、围墙及各功能室仪器设备使用及管理情况等。

5、幼儿园及周边环境整治。重点检查了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情况。

6、自然灾害防范。重点检查了各类安全应急逃生救援演练情况。

7、应急值守工作。重点检查了领导带班责任制和24小时值班制度情况等。

东辉学区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1

昭通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和全省各州市一样,得益于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特别是2006年、2007年实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更进一步加快了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总投资近7000万元,覆盖了11个县区的所有中小学校,全市教育现代化信息技术环境已初步形成。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职责,认真实施农远工程。昭通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远工程的建设,紧紧抓住机遇,认真组织,周密部署。市、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领导组,成立工作办公室,抽调专业骨干人员落实各项工作。各县区项目办在省、市项目办公室的精心指导下,明确职责,深入一线,带领各项目点学校广大师生努力工作,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是牢牢把握远程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应用这一核心。始终坚持“建设是基础,培训是重点,管理是关键,应用是核心,效益是生命”的工作原则,抓好抓实建设、培训、管理、应用和效益五个环节,努力做到工程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资源建设相结合。

三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始终做到“四个结合”。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我市“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工作结合起来,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狠抓教师培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教师继续教育中的作用;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三教统筹”、“农教科”结合起来,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农村改革与发展。

四是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搭建平台,进一步发挥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效益。昭通市教育局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昭通分公司协商,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的原则,建成昭通市教育信息化系统。昭通市教育信息化项目采用中国电信昭通分公司投资建设平台和接入,昭通市教育局负责向教育系统信息化平台提供教学资源及平台的推广、管理。该平台既为全市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教育管理、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远程教育、招生考试查询等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也是全市远程培训工作平台、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和电子政务办公应用系统,同时将建成为全市学生学籍管理系统、校舍管理系统等多位一体的现代教育信息平台。

二、教育信息平台应用的效果

1.资源中心的应用

一是更好地发挥远程教育工程模式三设备的效益。全市现有398所中小学校接入电信宽带网,共享市信息中心资源,使建成的教育资源平台向中小学校教师开放,中央电教馆智能题库系统、中央电教馆视频资源管理系统、中央电教馆教学资源库、天方数字有声图书馆等5000G容量的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正在被广大教师所运用,从开通到现在,访问量已超过100万次,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好评。

二是教师培训效益更加明显。通过市中心平台完成了4200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有3310名教师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教师2742人,合格率83%;完成了1879名教师高中新课改教师培训工作,培训率达96%,经过10天的培训,11717人经平台考核合格,合格率91%,圆满完成新课改革培训任务。

三是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初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工作。学生考试平台已建设完成,各学校计算机管理教师在2010年4月23日已经完成考试软件的使用培训。

四是有效降低全市中小学上网资费。全市统一与电信合作,降低了中小学校的上网资费。例如:农村中学每月的上网费从2100元降低至每月600元,有效降低了学校上网资费。

2.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

一是通过建成的市县教育局视频会议系统,节约了会议时间,降低了会议成本,提高了会议效率。方便、快捷地完成了骨干教师培训,提高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

二是缩短了办公时间,减少了办公经费。全市教育系统298家单位接入了电子政务网,市、县、乡教育系统的办公实现了网络化、无纸化。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每年投入50万元,用于信息化平台的资源建设,通过今后几年的投入,逐渐建成强大的昭通市教育信息化平台资源库,更加充分地发挥平台的作用,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

二是逐步建成和完善教育科研平台、学籍管理平台和校舍管理平台,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有效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是进一步加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力度,使全市中小学教师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汇报 篇12

可以说, “1654”工作举措, 是锦江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思路和基本方法, 其内涵丰富、具体, 而且具有可操作性。

一、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1”是指“确定一个指导思想”, 即“以信息化促进教育均衡化、以信息化领跑教育现代化、以信息化助推教育国际化”。

这个指导思想是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 既是工作策略, 也是工作方法。它厘清了信息化与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关系, 明确了信息化是实现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载体和手段, 有利于在具体工作推动中打出“组合拳”, 促进“三化联动”和“四化融合”, 整体推进教育品质的提升。

二、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6”是指“搭建六个工作平台”, 即我区自主开发和建设的网络基础平台、教学应用平台、教学资源平台、在线教研平台、教育技术管理平台、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1.网络基础平台

我区教育系统网络基础平台以锦江教育城域网为核心, 实现了“市-区-校”三级千兆光纤互联, 出口互联网带宽为1 G。区域标准校园网100%满覆盖, 部分学校已在进行三网合一和软硬一体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作。随着成都“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 我区还将进行区域学校无线网络满覆盖工作, 建设统一认证、泛在学习的锦江智慧网络和智慧校园。

2.教学应用平台

目前, 我区已普及上课终端到教室 (班班多媒体) , 普及备课终端到教师 (人手一机) , 全区每一个班级教室均已升级为“数字化班班通教室”, 拥有了全省领先的高品质基础教育一线互动教学环境, 而且高效易用, 使得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现实, 促进了全区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为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3.教学资源平台

以“服务一线应用”为导向, 我区于2013年建成了锦江云资源平台。这个平台覆盖了全区中小学校, 由“资源中心 (三期)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锦江云搜索”“锦江视频中心”“信息化应用成果评选展示”“虚拟实验室”“云数字图书馆”七大模块构成, 形成了教育资源区校一体、云端存储、分级展示、分层建设、分级管理、自动推送、集中展现、区域共享的新型资源建设模式。该平台以锦江云搜索为核心, 不但使教育资源海量化, 而且易检索, 让教师应用起来更简洁, 更高效。

4.在线教研平台

我区以“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为建设理念, 在全市率先搭建高标准的网上视频直播平台和视频教研平台, 实现了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有效辐射。同时, 通过平台实现了锦江区、金堂县、青白江区等县域间对口帮扶学校的网上教研和集体备课, 促成了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跨时空的互动交流, 充分发挥了本区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有效促进了边远地区学校教师团队的成长。

5.教育技术管理平台

该平台是区教育局电教馆自主研发完成的, 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力。它是通过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的整理、归纳, 进行网络流程再造, 将学校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中的基础考评、绩效考核、应用效益、综合评估及教育技术装备中的项目论证、项目过程管理、设备调拨、售后服务等一系列工作全面纳入信息化管理的综合平台。辅以常规的跑校调研和对口联系机制, 这个平台有利于对教育技术诸方面工作进行区域层面精细化、过程性的指导与管理, 提升电教馆对学校的服务水平。该平台的深入应用, 使得我区在教育技术管理工作上走在了全省的前列。该平台获四川省教育厅教育技术成果评选一等奖, 并在第65届全国教育技术装备展示会上作为成都的区域管理创新案例展出, 深受同行好评。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领导曾两次专程赴蓉了解此平台的功能实现情况, 并准备在全国推广。

6.教育目标督导考核平台

我区大力进行学校评价模式探索, 积极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从2010年开始, 借助信息化手段, 契合我区“基础+发展”的综合目标评价模式, 建成了锦江教育目标考核平台, 对学校的目标督导工作进行网络化、数字化、过程化的管理。这个管理平台具有明显优势:

一是设计科学, 表现为透明、互动、易操作, 学校能在平台上看到所有科室对学校的考评, 包括得分情况、扣分点等, 并可以与各科室在平台上交流、互动, 及时沟通。

二是体现过程, 专家和督学可以在平台上针对督导对象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 将情况反馈给学校;学校可以根据不足或问题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并在平台上留下回应记录,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过程性督导。

三是旨在服务, 表现为把繁冗的指标精简为数字化的考核量表, 资料实行网上报送, 切实减轻了学校负担。锦江目标督考考核平台的开通使用, 标志着锦江教育在信息化管理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三、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5”是指“五大举措促进信息化背景下教师能力的提升”, 即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1.融合教研,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我区把四种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研活动融合在了常规教研活动之中, 既免除了教师的舟车劳顿之苦, 也达到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

一是通过“锦江教师在线教研”, 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在网上指导教师开展教材解析活动, 组织同学科教师相互答疑解惑, 互动研讨。

二是通过“空中观课”, 实行名师课堂、优质课课堂全开放, 跨时空发挥名优教师、名优学校教学的示范作用。

三是通过“锦江网上视频教研”, 开展校际间 (包括对口帮扶的金堂县部分学校) 同学科教研组实时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 发挥名校的辐射、引领、帮扶作用。

四是通过“微格教室”, 开展“微格教研”, 切实达到了教师对课堂教学行为的自我反馈、自我矫正与学科组的有效集体研究相结合的目的, 进而促进教师在互教互学中提升教学能力。

2.融聚资源, 提升教师的应用能力

我们利用锦江云资源平台, 优化组合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育局资源库、高校资源、厂商资源和区内资源, 为全区教师“全天候”提供聚合资源, 形成泛在的资源超市, 使教师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更简洁, 更有效。目前, 锦江云资源平台已为区内每所学校建成了学校资源库管理平台, 每个教师建立了个人资源空间, 组成区教育局的“公有云”和学校教师“私有云”的“混合云”。教师可通过个人空间实现个人教学资源、教学成果的收集与梳理, 提升教师对教育资源的处理与开发能力。云资源平台通过教育成果评选系统, 还实现了锦江教师优质教学资源和成果的展示与共享, 促进教师在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中不断提升资源应用与处理能力。

3.融析数据, 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 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反映教师专业能力的基本因素应该包括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有关教育教学的反思能力。实践证明, 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是以经验为基础, 以相关信息为依据, 以科学分析为手段来促成的。这两年, 我区通过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合作, 开展区域学生学业质量水平监测, 监测分析的指标包括师生关系、教学策略与方法等与学生学业成绩高度相关的内容。教师可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并结合专家建议, 诊断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 进而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建立民主、平等、互信、合作的师生关系, 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对学业质量监测数据和结果及其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增强区域教师在“大数据”背景下的反思意识, 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4.融创载体, 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

2012年, 我区建成了“锦江教师网络学习平台”, 其具备课程建设、班级管理、学分设置、在线考试、实时和非实时互动交流等功能, 重在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但这对于提升教师的学习能力远远不够。2013年, 我区在此基础上以“建设云技术下的教师成长平台”为理念, 着手建设“锦江教师网络成长空间”。新的平台能依据具体学习需求, 面向不同学科、不同信息化素养水平的教师, 定制开发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学习课程。它还能以学分管理和模块考核的方式对教师进行过程性管理, 实施引领式、自主式、协作式学习, 拓展教师接受培训的时间和空间, 有利于教师“随时学”“随处学”“有选择地学”。现在, “教师网络成长空间”一期已经上线试用, 全区教师网上学习与网上研修及成长记录均可呈现, 使“教师学习可见, 教师成长可视”成为现实。下一步, 锦江教师将人人拥有实名管理的网络学习云空间, 进而强有力地支持区域教师提升学习能力和实现专业发展, 并为教师的评优选模工作提供可信服的依据。同时, 为名师成长轨迹的个案分析及探索名师成长路径提供服务。

5.融联机构, 服务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升

对于一个区域而言, 推动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能力建设, 电教馆自身能力不及。而光靠教师进修学校或人事科等部门的一己之力, 往往也会力不从心, 收效甚微。部门融合联动、多管齐下才是形成工作合力, 推进教师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我区教育局2011年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和应用的实施意见》就提出, 要“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形成推动学校深化教育信息化管理、应用的工作合力”。2013年, 我区进一步理顺教育技术应用工作体系, “一把手”局长亲自任应用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并正式明确由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学校的教导处来主导教师能力建设 (教研和培训) , 深化教育技术应用工作, 推进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电教馆和学校的教育技术中心作为应用推进的协作部门做好相关平台开发, 负责管理的信息化;人事科配套出台教师能力建设和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激励政策;财务科负责提供全区教师能力建设的经费保障;教育督导室负责对学校教师能力建设和教育技术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考评。顺畅的工作体系, 明确的工作分工, 确保了部门间的常态联动, 形成了服务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合力。

四、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4”是指“四抓”, 即抓培训、抓课题、抓特色、抓试点。

1.抓培训

教育信息化不但要克服传统装备“见物不见人”的倾向, 更应在“人”上做文章。我们的观点是, 教育信息化, 培训要先行。为此, 我区从2008年10月开始着手实施“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 持续、深入开展面向学科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两条线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致力于提升全区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应用力、管理力和支持力。继2009年全区满覆盖通过“全国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初级考试”后, 电教馆以提升学科教师信息化应用力、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支持力为目标, 举办了以“精细定制, 深度融合”为特征的系列培训。我们向一线采集培训需求, 由应用前端遴选参培教师, 在培训过程中帮助教师找到个人信息素养的生长点, 提升实际应用水平, 有序、持续培养教学信息化应用“种子教师”。通过与英特尔中国教育事务部、四川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等合作, 建立了高效的定制机制, 先后举办了教学信息化骨干研修班、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培训班、基于PPT的教学资源二次处理能力提高班、交互式白板教学应用提高班、校园网网络管理员实训班、教育技术中心主任信息化管理力暨上岗培训班等, 并举办交互式白板应用基础、互动课堂竞赛赛前辅导等系列讲座, 着力解决教师应用方法与技巧问题, 有力提升了全区中小学教师的信息通信技术 (ICT) 素养。

2.抓课题

“问题即课题。”实践证明, 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和解决信息化应用实际问题的有效方式。我区目前有13项“十二五”省、市级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 (其中8项2011年立项, 5项2012年立项, 涉及14所中小学校) , 另有5所碳足迹项目学校、1所戴尔项目学校, 有三分之一的学校开展了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是省内承担市级以上教育信息化科研项目最多的区 (县) 。2013年, 区电教馆作为主研单位之一参与了成都市“十二五”教科研的龙头课题“中小学数字化图书管理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区电教馆参研人员根据校园网在各学校普及和电脑家庭化以及现代传媒技术正在深刻冲击着传统阅读、学生的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的实际情况, 确定开展子课题“新形势新技术背景下, 区域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工作整体推进的研究”, 实践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融合。2014年, 经区电教馆申请和推荐, 七中育才学校、天涯石小学加入了北师大“十二五”国家重点课题“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元互动课堂的教学策略重构”研究。我区学校广泛开展信息化科研课题研究, 对于解决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促进课堂变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 也达到了“以研代训”的目的。

3.抓特色

特色就是竞争力, 特色就是影响力。我区在部分学校成立“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工作室”, 推动区域教育信息化工作, 成效非常明显, 辐射面日益扩大, 成为在全市有一定影响力的信息化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的特色项目。2012年以来, 全区4个“教育信息化示范研修室”秉持边示范边研修、边研修边成果转化的理念, 在区域教学信息化课例研讨、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制作培训、示范校创建帮扶、教育信息技术科研课题交流等方面, “传帮带”效益逐渐彰显。梁娟工作室“英语教学中的微课程制作和应用”, 马庆达工作室“基于PPT的教学信息化二次资源的应用”, 杜玉工作室“基于model平台的语文学科教学整合”, 汪海鹰工作室“基于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解决的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 均在各研修室成员中产生了良好影响, 有效促进了研修成员的教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

4.抓试点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全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区 (县) , 我区以“应用前置, 试用先行”为原则, 开展了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为代表的试点探索。从2012年开始, 我区陆续在七中育才学校、盐道街小学、成师附小、天涯石小学、附小万科分校、盐小得胜分校6所学校开展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建设与应用试点。各校建立1~8个实验班, 结合区情和校情, 创新实践“学校主体、电教馆主导、校企协作支持”的建设思路, 探索适用于本地本校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应用模式, 并延伸探索区域内常态化和规模化应用的模式, 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七中育才学校的试点探索得到了专家们的充分认可, 该校也因此得以承办2013年“英特尔教育年会”。有专家在会上高度评价说, 锦江区和七中育才学校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代表了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方向”。我区始终致力于应用的前瞻性探索, 致力于保持锦江教学信息化先试先行优势。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 我们正准备在七中育才学校和盐道街小学试点装备3D打印机教室, 鼓励学校从全新的角度摸索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途径。

五、结束语

通过全区教育人的共同努力, 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成都市教育局举办的多项教育信息化应用赛事中, 我区连年成绩优异, 在“成都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成果评选”“成都市信息技术环境应用赛课”和“成都市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中, 我区连续七届获得优秀组织奖第一名。在全国最高等级的教育信息化赛事—“全国中小学交互式电子白板学科教学大赛”中, 我区已连续三届获得大西南片区第一名的好成绩, 获奖等级、数量和比例, 在西南片区均属最高, 受到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领导的关注和赞赏。2013年12月23日,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康一行到我区调研教育信息化工作, 充分肯定了锦江教育信息化“重心前移、注重管理、典型引路、深化培训、评估跟进”的创新举措, 高度评价锦江教育信息化工作“有实践、有思考、有探索、有创新、有亮点”, 认为锦江在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经验“值得学、学得到、可复制、能推广”。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深切认识到, 教育信息化只有起点, 没有终点。教育信息化, 锦江永远在路上!

注释

上一篇:幼儿园艺术教育专题下一篇:基层医疗状况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