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2024-07-01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精选11篇)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1

本学期末的实习课程是对各个港口与物流园区的参观,自然首选离我们最近的大港港口的参观。通过调查与实地参观,对大港的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

历史介绍:大港位于镇江新区,在近几年的新区规划发展中,大港片区得到长足发展。镇江新区十分注重专业、特色园区的建设。已建有中国镇江出口加工区、中国镇江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镇江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光电子与通讯原器件产业基地、国家级沿江绿色化工产业基地等6个国家级园区,以及省级镇江软件园、航空产业园、服务外包示范区等众多各具特色的投资创新创业载体平台。

大港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其所依托的镇江市及周边地区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市场容量大、购买力强的极具发展潜力的黄金地带,是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

带着对大港的一定的了解对它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在这里用管理课程所用的swot的方法进行以下探讨。

优势: 1区位优势:大港位于镇江新区,地处长三角中心地带,依托镇江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城市,毗邻京杭大运河,长江支流,交通便利。

2设施优势:转运库拥有500-1000平方米的库房18栋,多个料场、料棚,具有存储 石油专用管材等各类物资的能力;有汽车吊、抓管机、装载机等各种设备23台件,并配有专职起重工,可装卸、搬运各种物资设备;备有2台铁路内燃机车,有总长度7.5公里的6条专用铁路线和1条回转线,可为顾客办理 铁路整车到货、发货业务,可通达全国及欧亚地区。中心库库区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现有固定资产600206.22万元;库房使用面积37833平方米,其中材料库房占地面积28062平方米,铁皮料棚占地面积6944平方米,办公区占地面积2827平方千米。

3投资优势:在原有两库基础设施、设备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升级改造,可以有效节省建设资金,所需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4经营优势:经过40多年的发展,大港油田物资供销公司业已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经营管理模式,拥有较丰富的市场资源、经营管理经验和人员。

5人才优势:靠近镇江规模很大的江苏大学,为大港区供应优秀的人才,地处长三角地区入口密集,劳动力优势明显。

劣势:1港口的天然优势不明显,地处内陆,港口运营量相对薄弱。现有仓储设施、设备陈旧,无法满足系统高效运作的需要,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升级和技术改造。港内系统规划不很合理,出现许多过度作业的浪费。

2大型国有企业存在体制约束,供销公司拥有仓储设施和市场网络但却不能配备自有车辆,物资运输必须依靠集团内的运输公司,未来石化物流系统的建设必须突破体制制约,有效整合仓储和运输两种方式,达到更合理的利用。

机遇:1便捷的产品内外扩散条件:由于镇江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新区大港已成为镇江及周边地区的物流配载中心。镇江海关在大港港区设有派出机构,货物进出的海关手续直接在大港办理。2002年10月份建成的海关“公路直通监管点”使得通过公路进出的海关监管货物在大港可直接办理有关手续。国家开发投资公司携手镇江,共同投资14.11亿元,精心打造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建成长江流域最现代化专业散货泊位,长三角地区最先进的专业化铁矿石中转泊位。7月 5日,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举行盛大散货泊位试运行典礼,镇江亿吨大港目标指日可待,“以港强市”龙头腾空而起——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长江中上游各省经济总量和进出口总额也都将快速增长。根据GDP与港口吞吐量、进出口总额与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相关系数预测,“十一五”期间及以后,随着区域和腹地经济的发展,镇江港将逐步发展成为以原材料、能源等大宗散货和集装箱运输为主,具有装卸储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多式联运、通信信息、现代物流、临港工业以及保税、加工、客运、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港口,成为镇江最显著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风险:1来自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如镇江周边的港口城市建设,苏州南通等一大批竞争者抢夺市场份额。

2需要与港口,保税区,地方交通部门,信息部门,建立好密切联系,需要依靠科技进步来改进劳动生产效率,需要转变理念,创新发展。

3人才的流失,随着苏锡常地区的快速发展,镇江迎来了一个发展低谷阶段,需要克服人才短缺问题。

展望:港区新气象,镇江港大港三期工程位于大港一、二期工程上游,项目总投资14.11亿元,码头前沿设计水深为-14米至-15.1米,是江苏省、镇江市重点工程。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个,3万吨级多用途泊位1个,7万吨级散货卸船专用泊位1个,5000吨江船装船泊位2个,设计年吞吐能力1390万吨,其中:矿石1000万吨,集装箱40万标箱,钢铁、木材70万吨。新港区按照争创一流的理念,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将码头、堆场、仓储、物流设施统筹布局,由国内优秀建港企业施工,各项设施配备全部达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2

本文正是针对在当前的贸易环境下宁波港口物流发展作出各项分析的基础上对宁波港口物流发展进行SWOT定位分析。

一、理论基础

态势分析法, 即SWOT分析法, S指内部优势、W指内部劣势、O指发展机遇、T指外部威胁, 本文通过这四个方面对宁波港物流发展进行详细的分析。

二、当前贸易环境下宁波港物流发展SWOT分析

1、内部优势分析

⑴宁波港物流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 因其依赖于繁忙的港口所带来的业务量, 在新的贸易环境下, 宁波港各类吞吐量将会稳步快速地增长, 推动宁波港物流不断向前发展。宁波港的货物种类构成中以石油、金属矿石、煤炭、化工原料为主体。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宁波港港口各类吞吐量必将快速增长, 石油与煤炭的需求和运输也将加速增长。

⑵临港大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建设为宁波港物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宁波的产业优势在浙江省一直十分突出。宁波是中国品牌产品和企业最多的城市之一, 拥有雅戈尔、杉杉、欧琳、金田铜业、海天塑机等行业内的领导品牌, 他们的自营进出口业务十分强大。在新的贸易环境下, 这些优秀的品牌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吸引力积极参与国内外大公司的合作, 将产业链拉到自己的身边。利用好这些企业来发展临港大工业一定可以成为宁波港物流建设的新亮点。

⑶扎实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宁波港物流发展不断扩大规模的物质保障。宁波港口物流配套的基础设施正在逐年不断地完善。宁波现已基本形成以港口为中心, 公、铁、水、空互动衔接的综合集疏运体系物流通道网络不断完善, 物流装备水平明显提高。

2、内部劣势分析

(1) 宁波港物流发展的总体定位还不十分清晰。国家对宁波港的总体定位是“与以苏州港为中心的港口群一并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两翼的集装箱干线港”, 这种表述虽然肯定了宁波港在上海港周边港口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宁波港自身特点给出具体的发展方向。《浙江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中指出, 浙江港口应该以接轨上海、构筑“长三角”区域大交通为契机, 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龙头, 着力打造“三大基地”, 这个是站在浙江省港口经济发展的高度上的统筹规划, 并未单独对宁波港做出具体规划。

(2) 新的贸易环境下, 出入港的货物和船舶增多, 需要港内物流信息技术。能做出快速反应, 而现有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业效率、沟通效率还不是很高。就现在而言, 出入宁波港的船舶货物日益增多, 特别是原油类船舶, 宁波港需要立即提升与加强原油生产运输的操作效率, 并做好组织、协调二程船的疏运和管道疏运等工作, 加快进罐货物的疏运效率, 这样才能继续发挥宁波港区深水航道的优势, 以此来吸引大吃水原油船舶来宁波港装卸的总量。

(3) 新的贸易环境下, 宁波港的主营货源种类由石油、金属矿石、煤炭等

构成, 它们的物流业务也是集团利润的最大来源, 但这些泊位远远没有达到充分利用的地步。

3、发展机遇分析

新的贸易环境下, 宁波港物流面临着提升发展的大好机遇, 表现在:

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与我国不断开放的市场使得更多的外国物流巨头公司及国内优秀物流企业涌入宁波, 它们拥有先进的资本技术和管理方法, 这让宁波港物流业的竞争更加充分。宁波港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高与发展, 可以说这些跨国公司的加入为迅速提高宁波港物流业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创造了条件。

⑵新的贸易环境下, 宁波港港口物流的货物主要流向国家和地区数量日益增多, 宁波港物流业务发展遍及世界各地, 形成了以美国等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主, 以韩国等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为辅的局面。这些国家对于宁波港提供的国际物流服务业务数量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 流向这些国家的货物数量的增幅也迅速提高, 宁波港物流发展的市场日益扩大。

⑶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给宁波港的实际开发建设带来了很大的机遇。洋山港的建成让其成为上海港的延伸, 也缓解了上海港泊位紧张的情况, 而宁波港也由交通末端城市变成了通过式的区域中心城市。宁波港在上海港的发展中如何寻找市场, 成为上海港有力的后方补给, 抓住机遇迅速提升, 是宁波港物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4、外部威胁分析

⑴新的贸易环境下, 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导致宁波港出口环境的恶化, 国

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宁波港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始加深, 中国遭受着更多的贸易壁垒, 宁波港物流的发展的外环境变得严峻。

⑵面临着国内外各个港口的激烈竞争。宁波港不仅面临着相邻国际港口在集装箱航运市场的剧烈竞争, 更面临着来自包括上海港、天津港、广州港甚至温州港等在内的周边港口的激烈竞争, 再加上杭州湾跨海大桥产生的“双刃剑”的效果已经慢慢凸显, 使得宁波港的发展变得内外受敌, 压力不小。

⑶与舟山港的一体化合作关系出现问题急需解决。

几年前, 宁波港和舟山港就启动了一体化的合作。但是, 由于宁波、舟山在行政上是分开的, 因此两港在很多地方只能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划分内做文章, 两港的部分项目上都出现了重复建设, 这些问题急需解决。

三、综合分析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3

关键词:SWOT;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 概述

随着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物流产业的发展已经与城市现代化程度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可以说,物流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标志。虽然物流业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就物流企业而言,在经营管理上扔存在极大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优化,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整个物流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2 物流企业发展分析

物流企业要实现经营管理的改革和升级,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应对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客观分析,这就需要用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即SWOT)理念对以上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并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寻求有效途径。

2.1 物流企业发展优势分析 ①新管理理念容易推广。根据我国企业划分类型标志统计,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企业的组织规模不大,管理层次简单,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式或管理策略处于相对灵活的水平。若在这类中小型企业中推行供应链管理理念、绿色物流理念、服务物流理念以及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改造都比较容易,这是大型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②业务流程改造简单。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相对单一,还没有完全形成现代化的物流框架,在运输、存储、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方面没有形成有机的整体,只能实现个别功能的组合。业务流程的单一化,使得通过外力改变企业的流程就显得相对简单,并且很容易取得改革效果。③管理模式便于优化。就当前的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各地的物流产业多为私营或个人经营,没有受到政府部门的统一管辖,物流企业所处的多头管理的状态,使得各部门对该行业的管理效率极低,若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对物流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将极大提升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并且能收获巨大的成果。

2.2 物流企业发展劣势分析 ①物流企业管理体制缺失。物流企业管理制度缺失严重,管理较为混乱。当前各地的物流企业的前身多为配货企业,多为家庭管理模式,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企业中所使用的运输车辆多为个体户挂靠经营,这就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混乱、管理水平较低的现象。②缺乏服务意识。物流企业多为传统的运输业或仓储业演变而来,经营物流企业的单位或个人对物流工作的复杂性及难度没有准确的认识,一般根据原有的管理经验进行业务管理。企业经营者缺乏必要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造成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配送等低层次服务上,而在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投入,给现代物流一体化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障碍。③专业人才的缺乏。物流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且主要以家庭式分散经营为主,工作环境较差,这就难以吸引具备先进管理理念和信息操作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创新能力的竞争,而这两点是通过人体现的,因此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之间竞争的关键环节,不解决物流企业人才匮乏的问题,难以突破企业的发展瓶颈。

2.3 物流企业发展机遇分析 第一,物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推行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支持物流行业的发展,物流企业得到了来自于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其他服务上的支持。第二,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的形成,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管理制度方面的包装,使企业由小、散、乱的管理模式向规模化、科学化、现代化的转化成为了可能。第三,物流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交通事业和信息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陆、海、空等各种交通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所需的各种软、硬件设施不断健全,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4 物流企业面对的挑战 物流企业面对的挑战是严峻的,具体表现在,首先,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愈演愈烈。经济全球化速度越来越快,渗透的行业越来越广,国外先进物流企业的入驻,给我国的物流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度。其次,行业内的不正当竞争。行业之间良性竞争,可促进企业的发展;而恶性竞争,只能造成企业之间的两败俱伤。部分企业不顾自身形象和服务质量,只一味靠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严重破坏了市场的竞争秩序,给行业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最后,客户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物流行业逐渐向买方市场转变,客户不仅对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了要求,更对服务范围和服务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纯的货物运输或仓储,已经无法满足客戶的需求。

3 物流企业发展策略建议

3.1 进一步争取政府的支持力度 物流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物流企业向现代化企业改革,需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人才方面进行改进,这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持。争取国家财政上的支持,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雄厚的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以及人才支持。

3.2 建立健全物流行业的规章制度 物流企业的管理人员应树立现代化的管理理念,以供应链管理思想指导企业的业务活动。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物流市场混乱的管理局面,加快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速度,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扩大管理内容,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3.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 物流企业应改善职工的工作环境,为招聘人才、培养人才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加强与科研单位、中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不断营造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管理氛围,为企业向现代化企业过渡准备必要的技术支持。

4 总结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物流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了解经济环境和国家政策对行业发展的影响,是每个物流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在SWOT理论的基础上,对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分析,并由此得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宋之苓.金融危机下中国物流企业的SWOT分析[J].中国商贸,2009(19):113-114.

[2]龚耀斌,吴晓.基于SWOT分析的传统物流企业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5(5):169-169,170.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4

谢运洁

(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物流中心;SWOT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国家“十一五”规划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2007年6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市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市要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重庆在“十一五”期间,打造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中心,推进全国统筹城乡发展顺应了国家发展规划的要求。

20世纪末21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经济,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区域、长江上游水陆交通主要枢纽,打造长江上游区域物流中心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认为有必要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的一种分析方法—SWOT(S-Strengths优势、W-Weaknesses劣势、O-Opportunities机遇、T-Threats威胁)分析方法对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内部条件之优势与劣势和外部环境之机遇与挑战进行客观系统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下面就重庆市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详细的分析。S(Strength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优势分析

1.1 区位优势

重庆具备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明显区位优势,重庆管辖着长江干线1/3的航线,北有陕西、宁夏、内蒙,南有云南、贵州、广西,西有四川、西藏、新疆、青海、甘肃,东接湖北、湖南,是长江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带结合区、东部和西部结合区、渝贵川结合区的重要节点,是撬动“连接中国11个省市区,跨越东、中、西三大经济带,辐射近4亿人口的长江流域”这一杠杆的支点。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能依靠长江航运的城市,在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具有承接东西、沟通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是人流、物流的重要集散地,从而也引发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聚集。

1.2 交通优势

重庆具有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是我国西部地区惟一拥有水、陆、空和管道运输四位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城市。

(1)公路:2007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0470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049公里,一级公路11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谢运洁(1980年-),女,四川南充人,重庆教育学院图书馆信息技术部,馆员;武汉大学情报学硕士,主要从事信息技术管理、文献检索教学、信息管理、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386公里、二级公路6300公里、等外公路54747公里。到2010年,重庆市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914公里,将大大提高交通运输能力。重庆在“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基础上,还将再规划 “一环两射”及“一联线”。

(2)铁路:重庆现有5条铁路与全国相连,2007年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257公里,已开通直抵达香港九龙的集装箱专列。2010年,重庆将建成为拥有“八干线”(即:成渝线、渝黔线、襄渝线、渝怀线、兰渝线、达万线、万宜线)的西部最大的铁路枢纽城市,铁路营运里程达到1394公里。

(3)航空:重庆现有机场三个,其中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可起降波音747大型货机。目前已开通至日本名古屋、美国西雅图、泰国曼谷、法国土鲁兹、韩国汉城、新加坡,中国香港、澳门等地的国内国际(地区)110多条航线。

(4)港口:长江年货运量13亿吨以上,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莱茵河的2.3倍,居世界之首。长江的运能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重庆是长江三大港接点之一,是西部最大的通海港,已实现江海联运,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重庆境内有大小通航河流30余条,有上百个港口分布在航道上,吞吐量在50万吨以上的港口有15个,其中长江干线12个。九龙坡集装箱码头年通过能力20万个标准箱,寸滩港集装箱通过能力达70万个标准箱,汽车滚装通过能力达30万辆。2010年,重庆港口货物吞吐能力将达1.25亿吨,集装箱160万个标准箱,汽车滚装76万辆。重庆内河航运在西部各省中独具优势,境内航道网络沟通70%的区、县(市),是云南、贵州、四川等西南地区沟通东中部地区的水上通道。

如此便利的交通环境赋予了重庆极强的商品集散及广阔的市场辐射能力,也为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

1.3 政策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重庆直辖、重庆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务院3号文件《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物流业被列为国家十大振新行业之一等政策的实施,加快了重庆对内外资的引进。

1.4 产业优势

重庆是中国西部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长江上游最大的商贸口岸,辐射中国西南、西北和华中地区。直辖至今,重庆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直辖10年生产总值翻了近两番,增长了2倍。200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436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61.23亿元,2010年,重庆工业产值预计达到1万亿元,将聚集2万亿元的贸易销售额和巨大的物资运输量。工业、农林牧业和第三产业的良好发展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

1.5 能源优势

重庆是中国电力最有保障的几个城市之一;重庆现有500多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并有12条22万伏-50万伏的干线与湖北、四川、贵州相连;2010年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重庆境内天然气探明储量3650亿立方米,气田开采量占全国1/4;重庆是我国南方重要煤炭生产基地之一,煤炭探明储量30.5亿吨;重庆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超过5000亿立方米,经济可开发的水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20万千瓦;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1.6 教育优势

重庆拥有重庆大学、西南大学等57所高等院校和众多的科研院所。近年来,这些高校都紧随时代步伐,大力开设物流专业,已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的物流人才。同时,重庆拥有许多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这些可以为高校学子提供很好的物流实习基地,是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摇篮。

1.7 规模优势

重庆现有汽车运输经营户56587户,其中大型货运企业515家,集装箱运输户9户;水路运输经营户达2800家左右,建制企业63户,44家骨干企业。铁路运输由铁路货运公司、铁路

集装箱运输中心和铁路快运公司经营,货运代理户总计1303家。储运方面,重庆市拥有189万多平方米的仓库、15亿公斤容量的粮库、125万立方米的石油库、6万吨容量的冷藏库、4.7万平方米的危险品仓库、货场38万平方米,这些数据每年还在不断的增加。W(Weaknesse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劣势分析

2.1 物流基础设施严重不足

相对于国内比较发达的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来说,重庆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较小,运输网络密度较低,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严重影响着物流集散和运输效率的提高。

2.2 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不高

目前重庆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现代物流经营理念、规模小、装备旧、信息化程度低、行业竞争大、经营状况不佳,只能提供单一的服务并且服务水平不高。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因而也造成物流成本过高。从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来看,全国总体上保持在20%左右,上海约为12%,青岛约为13%,重庆约为18%,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不小,与发达国家8%至10%的先进水平差距更大。并且尚未引进和培育出在国际上有影响、在全国或者区域物流中具有带动和示范作用的龙头企业。

2.3 物流市场管理混乱

重庆目前的物流市场非常混乱,条块分割现象很严重,还没有形成社会化、专业化的供应链条。

重庆市还没有建立全市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各类物流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整合,造成物流资源浪费、货物通关效率低。工商企业无法借助网络信息掌控货物流动过程中的实时信息,致使工商企业对物流企业缺乏信任,推进企业物流业务分离工作难以开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企业缺乏滋生发展的外部环境。O(Opportunitie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机遇分析

3.1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极大提高物流量的增长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将要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从而极大地缓解基础设施落后对经济制约的作用。国家对西部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优势,将会吸引大量资金流向西部,国内发达地区以及国外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其分支机构。这些都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货物的频繁流动,从而带动物流服务需求的增长。重庆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和依托地,其快速的经济发展的波及效应及城市扩张的辐射作用,将为物流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3.2 重庆被批准为西部地区唯一直辖市

直辖的重庆实行市对区县直管,没有中间层,行政损耗相对较小,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执行效率相对较高,这种体制优势有利于统筹市内各区域发展;地域扩大和人口众多,使重庆土地资源、旅游资源、能源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更加丰富,这种资源优势有利于全市生产力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和各类资源的有效配置;处于我国南北东西几何位置的枢纽,这种区位优势有利于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实施“以点串线、以点带面、重点开发”战略,加快建设和发展。

3.3 重庆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重庆市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请国务院同意,正式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国首次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3.4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正式挂牌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享受“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区内自由贸易”等特殊的税收政策。内陆保税港区的设立,标志着重庆站在了内陆开放的最前沿,重庆港将成为长江最大的枢纽港,同时拥有西部最大的货运吞吐量和内陆最便宜的货物运输费用。

3.5 物流业被列入国家十大振新产业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促进了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同时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

3.6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出台

为重庆量身订制的《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国务院2009年3号文件)近期出台,3号文件明确了诸多先行先试任务,使我市下一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工作方向、着力点更为明确,物流业被列入国务院支持重庆发展的重要项目,使重庆物流业发展得到了更多政策支撑。T(Threats)——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挑战分析

4.1 外资物流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物流市场竞争激烈

外资物流企业在我国经营多年,已有一定基础,大多数都得到了高增长和高回报,使其更看好我国市场。联邦快递(FEDEX)、荷兰天地(TNT)、德国辛克(SCHENKER)、敦豪(DHL)等纷纷在重庆设立分支机构、增加投资、创新服务、扩大业务。这些外资公司纷纷入驻重庆对本土物流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严峻的挑战。

4.2 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浪潮中,同样作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西安、成都等地,在物流方面都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经济实力、运输总量、便捷程度都对重庆建设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造成严重的威胁。周边城市都提出了积极建设物流基地、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战略,因此,重庆要建成现代化的区域物流枢纽城市将面临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

4.3 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竞争的日趋加剧,客户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将更高。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服务的传统物流服务已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要,客户会要求物流企业参与其物资管理、能为其产品提供包装、配送等增值服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物流服务。5 重庆建设物流枢纽城市的对策

5.1 建立大运输量的城市快速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市政府应加大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快渝万铁路、成渝城际铁路的建设,增修石忠路,外环东、南、北段,江合一期,水武,武彭,彭黔八段高速公路,完善主城、万州、涪陵、永川、江津、奉节、合川、武隆八大港口码头、江北机场、人和汽车货运站、唐家沱火车货运站、井口货运站、上桥储运中心等设施建设,整合这些设施的无缝连接。

5.2 建设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

以重庆市政府为主导建设重庆物流信息平台,实行企业会员制,会员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发布广告和承接物流业务,客户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物流信息和办理委托物流业务,实时了解货物的运输、储存情况,海关、检验检疫、外经贸、工商、税务、公安、金融、交通等部门可以通过平台对会员进行管理,资源配置与共享。

5.3 整合现有资源,培育现代物流主体,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整和现有重庆市的客户资源、能力资源和信息资源,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重点引导规模大、效益好的钢铁、汽车等大型生产企业如重钢、长安铃木等剥离自营物流功能,形成以钢铁及大宗原材料、汽车及零部件配送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实现物流供应社会化、集约化,全面提升制造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推动传统储运企业及批发贸易企业如重庆交运集团、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以及重庆长安民生物流集团等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此外还要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物流中介服务机构,大力发展新兴的民营物流服务企业,加强与传统储运业的嫁接和联合,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有影响、有规模、有实力的现代物流企业。

5.4 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依托重庆现有的金融网络和服务体系提高票据结算速度,缩短资金在途时间,完善金融综合服务,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5.5 开发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

开发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物流组织与经营管理高效化。开发应用GIS、GPS等技术,对物流基础设施及物流企业进行综合管理,实现电子地图与数据信息之间的图数互动及快速定位查询功能。

5.6 加强培养、引进物流专门人才

通过各种有力的措施和方法培养、引进物流专业人才,建立强大的物流业人才队伍,国内的上海和深圳在这方面发展相对较早和较成熟,重庆完全可以吸收经验取长补短,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物流体系。

鼓励学校开设物流专业,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贯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渠道,实现“产、学、研”结合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5.7 建立健全现代物流体系的法制法规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制定重庆物流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将其纳入重庆整体经济规划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做好城市现代物流体系的规划与设计工作,将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结束语

将重庆建成物流枢纽城市,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发展西部地区经济、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利用一切的优势,聚合一切的要素,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指引下,以更加开放的思路,和更加务实的精神,经过不懈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把重庆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区域物流枢纽城市。

参考文献:

[1]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2]卞彬,倪春华.论壮大重庆物流产业发展的基本途径[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7(5).[3]彭维德.打造重庆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J].港口经济,2007,(2).[4] 孙朝霞,蒋明,刘小艳.基于SWOT分析论重庆发展现代化区域物流中心的战略[J].物流科技,2006,(10).[5]孙仁中.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重庆竞争力[J].决策管理,2006,(8).[6]孙元明.重庆建设长江上游现代物流中心的基础、思路及对策[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Study on Counterplan of Chongqing Constructing a Logistics Pivot City

with SWOT Analysis Method

Xie Yun-jie

(Library Of Chongqing Educational CollegeChongqing400067)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5

2008年,一场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堪称七十年代石油危机以来的又一次历史性的经济危机。在融入全球化与国际接轨进程中的中国,必然受到巨大的打击。从沿海到内陆,无论是外贸还是内销型企业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动荡,同时劳动力市场发生巨大变化,大量失业人员涌现,而高校不端扩招,毕业生人数年年增多,而其中的未就业人数也在剧增。这一切将对今年及未来两年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极大影响。目前物流行业因为经济和外贸的影响,不是特别景气,特别是航空物流和海运,小公司倒闭的特别多。哪怕是物流比较发达的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也是不景气,预计在未来两年里,可能都不一定能缓的过来。

第一、关于SWOT分析理论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它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

第二、关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环境

就业环境是指与大学毕业生择业有关的个体成长环境、社会心理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素,避免不利因素,趋利避害,从而制订出符合社会实际的择业目标。

一、当前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目前,我国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行政分割、行业垄断严重。物

流交易系统分内贸外贸,运输行业分属数个部、委、局机关,流通受地方保护主义限制,各行业、各地区用尽一切办法进行物流垄断和不正当竞争。重复布点、重复投资带来严重浪费,而市场垄断又导致物流服务低质量和低效益。

外贸、民航、铁路、包装、通信等部门高度国有化,使得这些部门政企不分,官商作风严重。我国出现的经济犯罪也大多在物流领域发生,更使物流消费者失去对服务供应者的信任。

物流观念淡薄,许多决策人士不懂现代物流。目前,现代物流的观念只在学术界讨论,“第三方物流”仅靠少数企业推动,供应链管理几乎寸步难行。许多决策人士对物流的重视只是停留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上。结果,重复投资给物流发展带来了更多的麻烦。

二、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优势(Strength)分析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以及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已把物流作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物流模式引入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和管理之中,给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劣势(weakness)

总体来看,中国的物流流通规模还比较小,效率比较低,现代化水平不高。2003年中国企业500强中的商业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年周转速度仅为2.4次,而发达国家的周转速度最快的每年达到20多次。目前,中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大约为20%左右,而美国等

发达国家只有10%左右。中国流通现代化的投入不足,对流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流通业在资金规模、营销技术、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竞争能力还不强。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基本结束,中国分销业的市场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商投资商业流通领域在股权比例、地域和数量上的限制都将取消,国外大型商业资本会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这必将进一步改变国内流通领域的竞争格局,引发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国内流通企业将面临新的挑战。

四、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可在物流企业、港口、海关、货运公司、商贸企业等就业,就业前景良好。今后一段时期,除储存、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领域的物流人才紧缺外,相关的系统化管理人才、懂得进出口贸易业务的专业操作人才、电子商务物流人才、掌握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以及成本核算等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高级人才将更吃香。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缺口达60余万。据了解,目前最为抢手的物流人才,是那些掌握现代经济贸易、运输与物流理论和技能,且具有扎实英语能力的国际贸易运输及物流经营型人才,他们的年薪最高可达100万元

五、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威胁(threat)分析

金融、结算、保险、通信、信息技术等行业同样处于高度垄断、低质低效的发展阶段,因而在物流领域推广电子商务是很困难的。物流服务水平的落后给我国生产行业增大了成本,而与物流服务相关的服务体系落后,又给物流业企业本身加大了成本。另外,我国物流业企业内部自办各类专业服务,其专业化程度又不高,致使物流服务整体效益低下。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6

前言:

山西煤炭年产占全国总量三分之一,但是由于相对落后的交通以及煤炭运销总公司(行政性质的国有企业)对煤炭运输公司的垄断,各中小煤炭企业煤厂囤煤如山,许多企业因此致使资金周转不良最终濒于破产。与次形成强烈对照的却是,省内各煤炭加工企业(如焦碳生产企业)以及省外各用煤企业(如电厂)却闹煤慌。尤其是在全国能源紧缺的最近几年,此对照更明显。

由于大型煤炭企业的政府背景和强大的谈判能力,所以不存在上文所述问题。本文仅对省内中小型煤炭企业的煤炭运输外包之可行性用SWOT方法进行粗略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适合他营物流”

SWOT分析是指:分析优势(stren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s)。其中,优劣势的分析主要是针对生产企业的自营物流水平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则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自营物流的影响上面。

强势(strenth):

(1)他营物流对资金的需求较小,增强了中小型企业抗风险能力。自营物流需要投大量资金于仓储建设,运输设备及相关的人力成本。这必然会减少企业对其他环节的投入,如对生产设备的更新(迫在眉睫),而大量陈旧的生产设备是矿难发生的一重要原因。

(2)他营物流的情况下,减少了中小煤炭企业的不必要的物流管理成本。

(3)在与民营车队的谈判中有强大的谈判能力。中小企业都是由原来的市属县属企业转制而来,具有一定的设备基础和机械化的生产线。生产能力比较强大,年产煤炭占全省五分之三多。所以在与车队的谈判中有优势的谈判地位,再加上煤运公司对私营车队的挤兑,优势更加明显。

劣势(weakness):

(1)在他营物流的情况下,煤炭企业对供应链环节脱节,导致运输依赖于他人,市场操纵在运输车队手中,不能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以适时调整。尤其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条件下,只有通过降价,否则便找不到买家。

(2)他营物流增加了中小煤炭企业在流通环节的费用,如果是自营物流,则可以减少流通环节不必要的费用。

机会(opportunity):

(1)煤炭运输公司垄断的放松,原来由于行政力量的支持,煤炭运输公司一直对煤炭运输实行某中程度的垄断,譬如规定:某煤炭企业产量的几分之几必须卖给煤运公司。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政府对次适当放松了管制,不在设限。

(2)社会上闲臵着大量的运输能力,一方面,这是由于,国有煤运公司改制,原来许多大型运输设备私有化,另一方面,由于运输行业相对较高的利润,民间已有大量的个体运输户以及运输公司。

(3)相对完善的交通网络,近年来9条高速公路的相继竣工,打通了省内与省外主要交通干线的联系。主要有大同至北京,太原至寿阳,晋城至郑州。初步形成了太原及同地区1小时通达经济圈,达省内11市3小时通达经济圈,山西到河北河南及渤海港口5小时经济圈。

威胁(threat)

(1)现阶段各第三方物流公司在起步阶段,虽然为数众多,但都很分散,形不成运输能力优势。缺乏政府背景的情况下亦没有行政资源优势。

(2)由于国有运输公司的政府背景,以及其庞大的网络的渗透力。如果企业采取了民营的第三方,有可能会招致国有运输公司在各个环节的刁难。这样就为企业增加了许多非市场成本。

结论:

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篇7

军事逆向物流, 是指在平时和战时, 从军事力量手中回收不合格、失去原有军事使用价值或储备到期的军用物资, 为满足一定的军事需要, 从军事消费点和储存点一端返回并加以适当处理, 直至最终处理完成的整个过程。

军用逆向物流的流动对象是废弃的军用和不合格军用物资;流动的目的是为了重新获得废弃物资或不合格产品的使用价值, 或者对最终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置;流动的过程包括对相关军用物资的回收、重用、翻新、改制、再生循环和垃圾填埋等流程。通过SWOT分析法对军事逆向物流发展进行分析, 可以找到发展军事逆向物流的策略。

2发展军事逆向物流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S)

资源丰富:它是指军队可利用的资源和可回收的资源丰富。现在我军军事物流初具规模, 各种运输工具齐全, 并拥有众多专用路线和专用站台, 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构成了联结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再者军队物资众多, 回收资源丰富, 对其回收容易形成规模优势。

经济性优势:发展军事逆向物流, 可以回收军用物资, 并且通过简单的加工或再制造恢复其原来的技术状态, 重新装备给部队使用, 节约了资金。对废弃军用物资进行回收处理, 可以把物资重新利用, 获取新的价值。

标准化优势:通过发展军事逆向物流网络, 对军用物资的包装物进行回收, 可以解决集装包装物的返回问题。集装箱运输是一种标准化的运输方式, 它的标准化包括:集装箱的标准化;承载货物的标准化;货物包装的标准化;装卸机械、堆场机械、堆场设施、运输工具的标准化;运输组织技术的标准化;运输法规的统一化和标准化。这样可以促进我军各方面标准化的发展, 充分发挥其标准化的优势。

2.2 劣势分析 (W)

基础设施薄弱: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不同于其正向的物流发展, 不能完全共用其正向物流的设施设备, 而且我军没有专门的回收处理中心, 需要建立其回收中心和再制造中心等, 购买各种处理设施设备, 所以基础设施是薄弱的环节。

管理手段劣势:发展军事逆向物流, 要经过收集、储存、整理分类、再制造等众多过程, 其每个过程都需要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但是军队物资回收的管理手段在很多地方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 这样造成了军用物资的回收不及时。

信息技术落后:军队很多单位都在研究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及其包装信息化, 努力实现物资储存和使用整个过程的可视化, 这样众多的信息系统不能形成统一标准, 就算有先进的信息技术, 也没有完全应用于军队, 这是造成信息技术落后的原因。

2.3 机会分析 (O)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机遇:在国家号召相应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条件下, 军队后勤也在积极发展“节约型后勤”。

企业逆向物流的发展:现在国内外对逆向物流的研究如火如荼, 我国企业也越来越重视其逆向物流的发展, 有的企业已经发展了比较完善的逆向物流, 从实际上证明了发展逆向物流的可行性, 给军事逆向物流的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军事逆向物流理论的发展:军事逆向物流是军事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研究表明我军应该加强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 现在军事逆向物流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大力推进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

2.4 威胁分析 (T)

未来信息化战争的挑战:为了取得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胜利, 我军正在加快由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化的过程。信息化条件下, 给军队物资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军队物资种类越来越多, 数量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 增加了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难度。

人才的挑战: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众多的军事物流方面的人才, 不仅要具有高技术的人才, 还必须要有奉献和创新的思想。因此, 人才的培养也就成为了发展军事逆向物流必须应对的挑战。

3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选择

通过对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以及对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的阐述, 利用SWOT矩阵, 可以得出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

3.1 S+O战略

S+O战略组合是一种发挥内部优势而利用外部机会的战略。采用此策略, 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对策:充分利用第三方逆向物流, 回收军队与社会通用的物资;完善各种法规, 指导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通过军事逆向物流理论促进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

3.2 W+O战略

W+O战略组合是通过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为目标的战略。采用此策略, 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对策:加强军事逆向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借鉴企业逆向物流发展的经验, 并与企业建立物流联盟;做好军事逆向物流的整体规划, 实现整个逆向物流网络效益最优。

3.3 S+T战略

S+T战略组合是利用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挑战的影响。采用此策略, 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对策:发展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逆向物流, 使其适应信息化战争;加强制度的落实检查。

3.4 W+T战略

W+T战略组合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劣势同时回避外部环境挑战的防御性战略。采用此策略, 军事逆向物流的发展需要做出以下对策:加强军事逆向物流重点部分的建设;实施军事逆向物流人才储备战略。

4结束语

军事逆向物流是军事物流领域的新观点, 要想加快发展军事逆向物流, 就必须抓住当前的机遇, 充分利用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 回避、减轻外部威胁和弱势, 加快军事逆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第三方逆向物流, 降低成本, 整合社会资源, 构筑信息平台, 加快军事物流人才培养的步伐, 才能建设一个高效的军事逆向物流体系。

摘要:文中运用SWOT分析法对军事逆向物流发展进行综合分析, 指出了军事逆向物流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提出了军事逆向物流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军事逆向物流,SWOT

参考文献

[1]殷地亮, 申金升.基于逆向物流的SWOT分析探讨[J].物流科技, 2005, (10) .

[2]李淑庆, 王芳.构建我国现代物流中心的条件分析与对策[J].物流技术, 2006, (2) .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8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区域物流 SWOT分析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黑龙江省对发展现代物流业的要求也日益提高,能否形成黑龙江省的区域物流网络,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物流产业集群,是黑龙江省十二五物流发展规划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 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发展的SWOT分析

1.1优势(Strength)

1.1.1牢固的经济基础是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保障

黑龙江省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4.7%,人口3831.2224万人。初步核算截止至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1250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幅高于全年目标0.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连续十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是全国重要的食粮、石化、矿产资源、装备机械、绿化食品加工产业带。

2008年底,黑龙江省进出口总值达229亿美元,环比增长32.4%。对俄罗斯、美国、韩国、日本进出口值分别为110.6亿美元、14.4亿美元、9.6亿美元和6.2亿美元。涨幅分别增长3.1%、84.5%、1.3倍和4.7%。区域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增长及其拉动力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网络的形成起到了助推的作用。

1.1.2良好的地缘位置是创造更大物流价值的充分条件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有3038公里的边境线,占中俄边界总长的42%,与俄罗斯的5个边区(州)相邻,地处我国对俄经贸合作最前沿,是我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在中俄间分布的25个边境口岸中,黑龙江占15个,其中11个口岸已经开通了国际道路运输。国际道路运输企业经过重组整合,进一步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服务方式也由单一的运输向代理、仓储等综合性和现代化国际物流企业发展。由于中俄两国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俄罗斯经济还处于调整阶段,本国的轻工商品难以满足需要,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很大,而且依赖性很强。中国商品通过黑龙江的口岸城市辐射周边地区及远东各大城市及独联体各国和欧洲地区。黑龙江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工作思路中,把大力发展黑龙江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确定为工作重点。

1.1.3强大的运输网络是保正物流畅通的前提

黑龙江省交通运输网络发达,2011年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984.7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7.2%。

(1)铁路。黑龙江省铁路专用线优化整合效果逐步显现,全省铁路货运效率显著提升。据统计2011年1~6月份,平均每条专用线日装车增长11.7%,日卸车增长11.9%;车辆周转时间压缩0.04天,铁路货运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11年全年哈尔滨铁路局货运发送货物24547万吨,比2010年增加1197万吨;创造运费收入181.42亿元,比2010年增加21.94亿元。

(2)公路。截至2011年底,黑龙江省现有公路货运站119个,年平均日换算货物吞吐量10.03万吨。 2011年,全省货运量分别达到4.4亿吨,货运输周转量843亿吨公里,较上年同比增涨10.6%。

另外,黑龙江水运担负着对俄贸易,沿江煤、木、粮、油大宗货物及江海联运等任务,在全省经济发展、支援边疆建设、扩大对俄开放、运送国际物资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11年,水运完成的货物周转量达7.42亿吨公里。

1.2劣势(Weakness)

1.2.1运输成本高,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黑龙江省地大物博,被称为是资源大省、粮食大省,正因如此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原材料输出省份。但因黑龙江省地处我们最北部、农作物季节性突出、大宗货物输出比例高等原因造成单向运输特征突出,导致空车返程率高,物流运输成本也随之升高。

1.2.2混乱的物流市场,是整合物流行业形成行业规模化的阻力

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业的市场需求持续扩大。基于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位置和对俄贸易方式,物流业在黑龙江省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各种中小型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但这些企业所能承担的业务能力和业务风险却略显薄弱,这些企业又处于互相竞争、相互排斥的状态,缺乏政府统一的管理,各自为政,难以兼容。所以整合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混乱的局面,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2.3物流行业的信息化、专业化、标准化成程度不高

信息化是现代物流业的灵魂,每个“物流孤岛”无法连通,是传统物流业转型升级的巨大障碍。缺乏EDI、RFID和GPRS等技术,无法跟踪货物,即时获取信息,影响效率。同时,物流设备陈旧、技术更新缓慢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在黑龙江省众多仓库中专业化、标准化仓库比较少,许多几十年前的仓库已无法继续使用,但新型自动化仓库仍未建成,导致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缓慢和物流系统难以形成网络规模。

1.3机会(Opportunity)

1.3.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战略的延伸,制造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新兴地方产品的推进都将增大黑龙江区域物流的需求。黑龙江省粮食外运利用铁路运输通过山海关至关内,或通过铁路运到大连方向后通过水路运到南方各省或出口,可占总量的80%以上。还可以通过满洲里、黑河、绥芬河等口岸出口到俄罗斯,总量不大但却在逐年增长,是可深度开发的的粮食物流通道。

1.3.2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项政策的扶持

为大力推进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和黑龙江省区域物流网络系统的大规模建设,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黑龙江省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文件中指出: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 GDP的比率下降2%,物流业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产业;建立覆盖城乡、产业联动、高效快捷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培育10个年营业收入超5亿元和5个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物流企业集团;形成若干具有较强集聚辐射能力的物流产业集群,使我省成为东北亚国际物流发展核心区域之一。规划中还强调对黑龙江省物业产业发展要实行政策扶持,如取消向货运车辆的不符合规定的各种收费项目、减免纳税额、省重点物流建设优先保证用地需求、支持物流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等政策。

1.3.3对俄贸易复苏的促进作用

黑龍江省作为对俄贸易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依靠地缘优势和传统优势,黑龙江省近几年对俄进出口总额逐年增长,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额110.8亿美元。

黑龙江作为我国对俄经贸合作第一大省,与远

东地区始终保持着比较密切的经贸关系。在这种大经济、大环境下势必提高农业、农机、原材料的进出口总量,从而促进我国对俄的国际物流网格的发展,对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1.4威胁(Threat)

1.4.1国际市场的竟争

加入WTO后,国外的物流业发展较早,物流企业规模成形,管理模式先进,可凭借自身优势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中国的物流网络。另外,国际市场开放后,外来品的输入远远超过外销产品,国际市场风险增大。

1.4.2国内市场的竟争

黑龙江省处于东北三省的最北部,西临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和辽宁省的物流业发展迅速,省内建设的物流园区均成规模,成为大宗货物流的中转基地,辐射东北、华北以及俄罗斯、韩国和日本等国家,而且硬件设施完善,增值服务精细。目前,物流业处于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客户选择余地更多,要求更高。这种结构矛盾使黑龙江物流网络的形成降低了发展速度。

2. 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发展策略选择

通过对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阐述,得出SWOT分析矩陈,如表1所示。

SWOT 分析的策略有 4 种类型:增长型战略(SO)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对于黑龙江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的发展来说,政府要进一步深化物流体制改革,加强对物流网络的建设,为物流网络的发展提提供有利条件,构建基础平台,加大科技和人才的投入,消除不利于网络形成和发展的不利因素;扭转型战略(WO)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发展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要利用本省的经济和运输优势,区位和产业优势。整合物流企业,逐步建立符合国际要求的专业化区域物流网络。多元经营战略(ST)是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的策略;防御型战略(WT)是凭借克服内部弱点来防范外部威胁的策略,这两种策略目前来讲是一种冒险的举动,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竞争力不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很难形成自身特色,创造品牌,因此,不太适合采用这两项战略组合。

综上所述,SO战略和WO战略是黑龙江区域物流网络发展的适宜采取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吴翔,付邦道. 基于 SWOT 分析的河南区域物流体系发展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09,(3):12-14.

[2]白世贞,夏盛盛,哈大齐区域物内物流配送系统评价. 物流技术 2010,(20):59-61。

什么是内部环境SWOT分析法 篇9

一、SWOT分析的一般方法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SWOT分析是一种对企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的分析,在分析时,应把所有的内部因素(包括公司的优势和劣势)都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

什么是内部环境SWOT分析法

这些外部力量包括机会和威胁,它们是由于竞争力量或企业环境中的趋势所造成的。

HacK50.com-是最好的入门资料网站

这些因素的平衡决定了公司应做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去做。可按以下步骤完成这个SWOT分析表:HacK50.com-收集整理入门资料

(1)把识别出的所有优势分成两组,分的时候应以下面的原则为基础:看看它们是与行业中潜在的机会有关,还是与潜在的威胁有关。

HacK50.com-,投资者入门的好帮手

★ 怎么用SWOT分析法自我介绍

★ 大学生职业规划范文

★ 大学生职业规划记者

★ 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范文

★ 汽修大学生职业规划

★ 精选大学生职业规划书

★ 大学生五年职业规划范文

★ 大学生职业规划论文

★ 室内设计大学生职业规划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篇10

标题: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时间:2010-04-23 11:49:32

关键词:工艺、信息、技术

字号:中

冷链物流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冷链物流泛指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和消费等一系列过程中,为保障产品品质而采用相关技术或设备进行温度控制的全过程,是以冷冻工艺、上海到重庆物流制冷和保温技术为基础的物流过程。我国的冷链物流行业始于早期的进出口贸易,多用于跨国、跨地区的长远距离运输过程,应用领域有限,当时的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也较为恶劣。时至今日,冷链物流已逐渐发展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一个重要行业,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的发展环境正逐步得到改善,冷链物流在工业生产、民众生活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多。

一、发展冷链物流的政策环境发展冷链物流有利于减少农产品、食品等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食品等的安全性,y2yu3c 对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民众生活都有积极的作用。基于此,、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等部门近年来均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政策,以促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1)冷链物流产业规划政策2004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指出要通过“加快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来加快农产品的流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积极发展以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冷链物流系统。2006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农业部、科技部发布了《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指出“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要重点发展速冻小包装、冷冻调理水产食品,大力发展冷却、分割和熟制品、扩大低温制品、功能性制品的生产;重点发展低温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鼓励企业建设包括预冷、分拣、包装、储运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2008年商务部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加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保障生鲜食品消费安全”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之一。工作内容有:加强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的整体规划,制订有利于冷链物流发展的相关法规、标准和制度,建立冷链物流业绩评价指标、冷链物流环境的监控办法等,满足冷链物流不断发展的需求。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推动产地配送中心的建设;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低温冷链系统建设,实现冷链物流配送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2)冷链物流产业扶持政策除了在大行业政策方面的规划外,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学术委员会也积极在行政、财政、法律、行业标准方面对冷链物流行业给予支持。2002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颁布了“冷藏工国家职业标准”,为在食品冷冻、冷藏行业内从事冷藏商品的搬运、堆码、保管和对库房内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的人员制定了职业标准;上海到昆明物流2009年全国物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冷冻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和《冷藏食品物流包装标志运输和存储标准》。2005年发布的《商务部、、税务总局关于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试点的通知》指出对试点企业建设的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可以实行加速折旧的办法进行财政支持;2006年商务部安排5亿资金,启动了“双百市场工程”用于扶持100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100家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建设和改造。

二、发展冷链物流的社会环境冷链物流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不仅影响工农业生产的有效运行,而且还直接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习惯和质量,或者从另一方面来说是后者的不断变化促使着前者的不断发展。1)食品质量和安全备受关注新中国成立直至20世纪90年代,国家政策和民众生活的主题一直停留在解决温饱问题,进入21世纪以后,生活步入小康的民众才普遍开始关注食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近年来连续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苏丹红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等都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作为食品生产重要环节的冷链物流也频频出现在政策议题和民众话语中。2)鲜活食品成为消费新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蔬菜产量占全世界的49%,居世界第一位,2007年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427公斤;2007年我国水果产量超过1.8亿吨,人均水果占有量达到138公斤,十年间增长了3倍;2007年中国水产品产品达到4,747万吨,比2002年增长了20%,人均占有量达到44公斤。瓜果、蔬菜、水产品等鲜活食品越来越受到民众的青睐,如何将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从产地快速输送到消费者手中,是冷链物流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为冷链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3)速冻食品和冷饮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以冻水饺、冻汤圆为代表的冷冻、速冻食品和以牛奶、乳制品为代表的冷饮产品正逐渐成为都市白领们的最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至2007年间,中国速冻食品工业总产值每年以33%的速度增长,达到197亿元,成为食品工业发展最快的子行业;而根据冷饮行业协会统计,2007年全国冷饮生产总量达到200万吨,5年间年均增长28%。但是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消费量相比,我国速冻食品和冷饮行业未来提升空间还很大。2007年我国冷饮人均消费量为2.3公斤,而澳大利亚为17公斤、瑞典为16公斤、日本为11公斤、荷兰为18公斤;2007年我国速冻食品人均消费量为9公斤,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60公斤和20公斤。

三、发展冷链物流的技术和设备环境与冷链物流相关的技术和设备包括冷库建设技术、制冷设备、冷藏车和信息系统平台等,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1)冷库建设技术发展状况冷库按结构类型可以分为土建冷库和装配式冷库。前者的主体和墙面都采用钢筋混凝土堆砌而成,而后者的墙面采用隔热板材拼装而成。如果按冷库大小来分又可以分为大型冷库(容量10,000吨以上)、中型冷库(1,000吨-10,000吨)和小型冷库(1,000吨以下)。冷库建设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是由于内外温差而引起的冷桥问题以及降温后引起的汽桥问题,通过加入隔热夹芯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早期的冷库隔热板材主要采用软木、珍珠岩等天然材料,80年代后聚氨酯材料和聚苯乙烯材料得到迅速推广,目前仍然是冷库墙体的主流材料。国内专业建造冷库的厂家很多,冷库建设技术也很成熟。如开封空分集团制冷工程公司已经可以建造几万立方米的大型室外冷库,其他如大连制冷设备厂、天津森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也都有较为成熟的技术。2)冷库制冷设备发展状况制冷设备是冷库的心脏。制冷设备的主体是制冷机,按制冷剂不同可以分为氨机和氟机。制冷机和冷凝器等设备组合在一起常称作制冷机组,制冷机组又分为水冷机组和风冷机组,上海到乌鲁木齐物流风冷机组具有简单、紧凑、易安装、操作方便等特点,是目前较为常见的制冷机组类型。冷库制冷设备通常归类于空调/制冷设备制造行业。中国的空调/制冷设备行业在20世纪末开始迅速发展,到2007年,工业总产值从2000年的180亿增加到1080亿,产品产销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6%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已经达到800多家,是2000年的4倍。行业内较为知名的企业如大连冰山、烟台冰轮、深圳大冷王、上海开利等,企业多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一带。3)冷藏车行业发展状况冷藏车泛指运输易腐货物的专业汽车,是公路冷藏运输的主要工具,主要用于农副产品和食品饮料的运输。根据汽车工业年鉴统计,2007年我国共有冷藏车3069辆,其中中型冷藏车和轻型冷藏车占总冷藏车数量的80%。国内专业生产冷藏车的厂家不多,只有20多家,市场集中度较高。其中河南冰熊、山东中集和郑州红宇三家企业产量占据整个

物流环境的swot分析 篇11

[关键词]高职院校;物流教育;SWOT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中国加入WTO,制造产业和服务产业的迅猛发展及外资的加速进入,使物流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的物流现代化已起步并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物流产业是21世纪中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据专家估计,我国的物流产业将会以每年30%的速度迅速增长,我国物流市场的发展空间至少在1000亿以上。我国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导致物流人才需求量的急剧飙升。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然而,我国物流人才却十分匮乏,据权威机构调查,国内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缺口量达600余万人。物流人才的供需矛盾渐显,中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已成为众相争夺的焦点,物流专业人才奇缺已经演化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物流教育,尤其是高职物流教育已迫在眉睫。

二、高职院校发展物流教育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战略分析法,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1985年所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了基于SWOT分析的4种可供选择的战略,即SO战略,WO战略,ST战略,WT战略。其实质是通过分析自身内部所具有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判断所面临的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来提出相应的战略方案。下面就对高职院校发展物流教育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逐一进行分析。

1、高职物流教育的优势分析(Strengths)

(1)专业设置的导向性。各高职院校以社会需求和技术领域需求为导向,灵活地设置各个专业(包括物流专业)的招生人数、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有计划地进行招生,为学生在激励的就业竞争中选择好了一个生存空间。

(2)教学计划的针对性。高职教育往往非常注重物流专业的实践教学,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中心组织教学,实施产学结合。高职毕业生一般受过良好的专业技术教育,有职业或行业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在人才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能力培养的认可性。我国近年来推行的物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取得社会认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认识日趋成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盲目追求高学历、或盲目降低雇员的工资,而是根据企业不同层次的岗位选择不同层次的人才。因此,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高职毕业生因为是“双证人才”,将更加走俏就业市场。

2、高职物流教育的劣势分析(Weaknesses)

(1)高职物流教育人才模式与物流管理的冲突。现代物流业是由商业、物资、储运等众多产业、部门和企业组成的一个社会化服务的整体。但现代物流业绝不是上述产业、部门的简单加总,而是一个系统的、整体的概念。但在物流相关学科的教育与人才的培养模式上,我国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物流教育条块分割的状况依然存在,各专业之间课程设置重复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许多学校的物流教育只是现代物流理论中的某一个环节,使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既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综合能力的培养。

(2)高职物流教学课程设置与现代物流的犄角。高职物流专业和人才的培养则首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自1993年就开始物流管理专业。这些学校在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时就比较注重引进国外物流学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设置了一些新的课程,如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学、供应链管理、仓储学等。这些课程的设置使我国的高职物流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国外物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状况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迫切需要改革我国物流教育,培养出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新型物流人才。

3、高职物流教育所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1)国家政策导向。一方面,政府组织有关物流科研教育单位的专业力量,研究高职院校物流学科建设、发展; 另一方面,国家鼓励企业与高职院校、 合作,以加强应用性物流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此外,国家给予高职院校开展物流教育各种优惠政策、必要的启动资金。

(2)社会实际需求。我国的物流专业人才十分紧缺,有关方面统计物流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人,我国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国家12类紧缺人才之一。例如有关部门最近专门调查了江苏无锡新区700多家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发现普遍存在“管理人才好找、技工人员难觅”的问题,技工缺口高达上万人。而当前的物流教育的发展,是以高等学校本科为主,对中等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重视不够。无论是现在和将来,中等专业物流教育和高职物流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都是巨大的,他们主要担当物流一线的实务操作,是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各项具体工作的执行人员,在数量需求上远远超过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的一线技术型物流人才将更受企业欢迎。

4、高职物流教育所面临的威胁(Threats)

物流教育所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面临国内本科及以上物流教育的威胁;二是面临国外物流教育办学机构的威胁。

三、高职院校物流教育发展的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它特有的优势,把握住发展机遇,努力实现高职院校物流教育的快速发展。

(1)大力推进办学模式改革。联合企业举办职业教育机构,与产业界建立广泛、稳定联系,要建立一批物流专业的实训、实习以及实施产教结合场所,能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所有实训、实习项目,能满足结合专业教学开展技术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的需要,聘请产业界专家为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进行咨询指导,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2)积极促进教学内容务实。高职教育主要培养高素质的操作型劳动者,增加实践性课时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手力。传统的物流管理教育在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显得较为薄弱。未来物流人才必须要突出综合素质,具体体现就是要让学生掌握物流管理实践的实用性技能;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以增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着力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高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物流专业教学要广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其直观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可采用项目式教学、进行现代生产仿真实验和推广案例教学。

(4)积极促使教学理念的再提升。 我国物流高职教育要在对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最新成果吸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教学的具体要求,物流职业技术教育必然定位于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对高职物流专业的学生的培养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自学能力、为人处事的能力、社会适应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相应地,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将围绕教学思想的现代化必然做出调整。

四、结束语

我国的物流人才教育现状虽然不是很让人乐观,但是随着政府、企业、高校、社会经济界对物流的逐渐重视,整个社会对物流以及物流教育的投入会大幅度增加,以各种形式发展和壮大的物流人才教育工程会在我国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我国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也会随着物流教育的快速发展而得到有效的解决。相应的,物流硬件设施逐步地完善、软件设施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使整个国家的物流行业更加高效而稳定地得到提高,加上高职院校大力培养物流方向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我国物流教育事业也正在迎来发展的春天。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 考 文 献]

[1] 郑红友.高职院校物流教育[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23

[2] 李肖夫.关于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J].物流科技,2006.35-37.

[3] 高和鸿,郝建彤.我国物流教育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8-29

[4] 宫丽,徐筱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现代物流人才[J].经济师,2003.42

[5] 魏际刚等.物流人才的教育与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15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职业院校物流专业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文件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5.

[7] 林为群,张进宝.现代物流业呼唤人才培养[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3.3

[8] Michael E.Porter,Competitive Advantage,New York Free Press,1985.

SWOT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eveloping Logistics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Fan YingyiWu Jiajia

(Wuxi Institute?of Commerce)

Abstract:Based on the existing condition,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strengths, weaknesses,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of developing Logistics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with SWOT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advices。

上一篇:驻足初三优秀作文下一篇:政府部门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