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故事教学鲜活起来

2024-06-16

让故事教学鲜活起来(通用8篇)

让故事教学鲜活起来 篇1

加强对新时期思想品德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本次课改的基本要求,我们在《思品》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等特点,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语言与学生一同认识鲜活的教学内容。

一、突破教材限制。

运用教科书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交流。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文化差别很大,我们应因地制宜,调整教材,使其为我所用。

重组内容:如教学第7册《诚实待人》、《不嫉妒别人》、《爱惜自己的荣誉》这3课时,我利用2~3节课时间,把内容进行重组学习。通过“做事待人要以诚为本”这条主线,将“陈景润和华罗庚的故事”、“孙膑和庞涓的故事”、“歌德与席勒的故事”、“李小琦与程小夏的故事”4个事例按时间顺序串起来,让学生自由讨论,这种优势是分散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改换内容:如教学第12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一课,课文是以1969年1月前苏联境内的“黑风暴”问题来说明的,由于此事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很远,我就将以上内容改换成“渭河为何干涸?”和“陇西刮起沙尘暴”问题,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学生“环保”要从身边做起。

增删内容:去年4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我在小学《思品》课中及时增加了“预防非典,从我做起”的新内容,从而拉近了《思品》教学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很好地达到了引导的目的。

二、突破教学任务的限制。

一些思品教师因急于完成授课任务,上课走过场,使教学毫无效果可言。其实要想从真正意义上完成教学任务,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如教学《尊敬老师》等课文,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文明礼貌课》课堂录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等,使学生既懂得为什么要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又懂得如何去尊敬老师、孝敬父母、友爱同学。

从课堂实际出发:在教《我们爱和平》一课时,一学生意外地提出:“美国、伊拉克为什么要发生战争呢?”我就因势利导,组织学生一分为二地讨论认识这个国际问题,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从教学内容出发:在教学《助人为乐》、《为人要正直》、《宽厚待人》等课文时,因其与师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而且道理浅显易懂,我就合并压缩,同样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三、突破课堂时空的`限制。

《思品》应将不断变化的生活和社会信息补充到课堂中,或者走出课堂,让学生学习到比课本上更加丰富、生动的知识。

实地体验:教学《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时,我让学生调查渭河为什么干涸?街道为什么垃圾成堆?然后再以“爱我家园”、“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写成小论文提交有关部门。让学生在实地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品德与习惯。

实践感悟:教学《不乱花零用钱》一课,我通过让学生合理安排春游食品,让学生懂得不乱花零用钱不仅包括不盲目购物和精打细算,还要学会货比三家。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在生活天地中得以拓展。

模拟情境:教学《讲公德,守秩序》一课时,我通过多媒体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这样的情境:十字路口红灯亮时,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依然前行,接着一声紧急刹车,此人倒在了路中……这种情境,突破了课堂的限制,淡化了知识的灌输,教师勿需多言,就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让故事教学鲜活起来 篇2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 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穿越千古的声音:“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孟子)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顾炎武) ,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孟子) , 等等。引入这些素材, 既能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动, 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历史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加入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培育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质, 将会使学生真正的终身受益。

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 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 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 满足于培养出一批“死读书, 读死书”的学生。

没有没来由的爱, 也没有没来由的恨, 每个事件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在历史教学中, 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开拓学生的视野, 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 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材料, 拓展延伸, 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比如, 在讲授时政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时, 我在课堂上补充了伊拉克问题的来龙去脉, 使学生对这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还特别选取了2003年初, 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时, 国内报纸广泛转载的一位17岁的巴格达少女的日记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同龄的少女在日记中记载:她每天都做“被美军的导弹紧紧追赶”的噩梦, 不断地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死去,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听到这些时候, 班级里鸦雀无声, 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这样的教学当然要比空泛地讲一百遍“要反对战争, 要珍爱和平”效果好的多。这样, 我们教授的才是“鲜活”的历史, 学生学到的才是“有补于时, 有益于世”的知识。

三、走教育改革创新路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 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理念, 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例如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既丰富又多样。沿用原来的单兵作战的学习方式, 往往会无所适从。例如, 我设计了一个“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的课题, 要求学生选择有兴趣的历史人物, 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学生在搜索引擎Google中键入“李鸿章”, 获得的信息总量是21700条。学生自主地选择了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 有人专门搜集李的生平简历, 有人专门搜集李的图片信息, 还有人针对不同的评价观点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升。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 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学习, 学生了解的李鸿章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人名, 一具除了“卖国贼”的骂名以外一无所有的骷髅, 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晚清官僚。学生除了学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 还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式, 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团体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 篇3

一、以人文精神为导向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富有个性的历史杰出人物,如封建帝王中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乾隆帝的风流儒雅;辅国大臣中商鞅的锐意变法、诸葛亮的鞠躬尽瘁、魏征的忠贞劝谏;爱国将领中卫青的勇猛、祖逖的豪放、岳飞的精忠、史可法的气节;历代诗人中屈原的咏叹、李白的浪漫、陆游的忧思等等。我们可以听到他们穿越千古的声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等等。引入这些素材,既能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生动,又在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历史教育以人文精神为导向,加入丰富的历史材料以培育学生的情感和道德品质,将会使学生真正的终身受益。

二、与时代潮流相结合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古人尚且如此,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更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满足于追求象牙塔里的学问,满足于培养出一批“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

没有没来由的爱,也没有没来由的恨,每个事件后面都有其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渊源。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将历史知识与时代潮流相结合,揭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开拓学生的视野,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现实,培育学生健康的时代精神。

与时代潮流相结合,要求教师精心选择材料,拓展延伸,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讲授时政热点问题伊拉克战争问题时,我在课堂上补充了伊拉克问题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对这问题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我还特别选取了2003年初,伊拉克战争激战正酣时,国内报纸广泛转载的一位17岁的巴格达少女的日记在课堂上读给学生听。和学生同龄的少女在日记中记载:她每天都做 “被美军的导弹紧紧追赶”的噩梦,不断地看到或听到身边的人死去,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她。听到这些时候,班级里鸦雀无声,我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战争本身引向对战争所造成的对人类的伤害上面。这样的教学当然要比空泛地讲一百遍“要反对战争,要珍爱和平” 效果好的多。这样,我们教授的才是“鲜活”的历史,学生学到的才是“有补于时,有益于世”的知识。

三、走教育改革创新路

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教师要有崭新的教学理念,积极地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和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大刀阔斧地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变革。例如引进网络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历史课堂教学。

网络资源既丰富又多样。沿用原来的单兵作战的学习方式,往往会无所适从。例如,我设计了一个“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的课题,要求学生选择有兴趣的历史人物,撰写简单人物评传。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学生在搜索引擎Google中键入“李鸿章”,获得的信息总量是21700条。学生自主地选择了组建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完成这一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人专门搜集李的生平简历,有人专门搜集李的图片信息,还有人针对不同的评价观点进行分类、概括、综合提升。在一个课题结束的时候,学习小组提交了一份资料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清楚的报告。通过学习,学生了解的李鸿章不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人名,一具除了“卖国贼”的骂名以外一无所有的骷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充满矛盾的复杂的晚清官僚。学生除了学到了历史研究的方法,还学会了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他们合作的精神、团体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更多的办法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衔接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兴趣和提升能力并举的效果。比如:开展历史知识竞赛,进行历史观点辩论,条件许可的话,还可以组织学生做一场历史剧的表演等。让学生通过历史课堂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历史学习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历史教学鲜活起来吧!

让故事教学鲜活起来 篇4

---案例教学法教学设计

兴凯湖农场小学 纪秀娥

定稿

教学目标:

1、以片段为例,帮助学生初步(了解)人物动作描写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动作描写的基本能力。

3、训练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运用准确的动词,写出人物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游戏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游戏-看动作猜动词:推,举,压,拍,扔 2)请一个同学上来与老师配合着演一演,同学们一起来猜一猜。

2、同学们猜得很准,可见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板书:观察仔细

3、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描写动作,人物才能站起来”,可见人物的动作对于表现人物的特点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抓住动作描写 表现人物特点。

二、指导写作

(一)、例句引路,教给方法

1、我们来看这两句话(出示):

猪八戒到河边喝水。

猪八戒急急忙忙跑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下身子,撅起屁股,张开大嘴,咕噜咕噜地喝起来。

1)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猪八戒。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这两句话。2)谁来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指名说(生动)。第一句和第二句最大的区别他说出来了。第二句非常生动,为什么给我们这样的感觉了?

3)同学们找找第二句当中描写猪八戒喝水用了哪些动词?

4)指名说(趴、撅、张、喝)。这些都是猪八戒喝水的动作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猪八戒?(极度口渴的猪八戒)5)想想如果我把这些动词换成:(师指屏幕读)“猪八戒急急忙忙跑(走)到河边,也不管水黑不黑,脏不脏,趴(蹲)下身子,撅(抬)起屁股,张开大嘴,咕噜咕噜地喝起来”可以吗?(不可以)为什么?(建议:不要问可不可以,这是无效的的提问。可以问:与原句相比,哪句用词更准确,为什么?)引导:与原句的动词对比,哪个速度更快?

6)指名说。(原句的动词更准确表现了猪八戒极度口渴。)

7)小结:所以,我们在动作描写的时候,要结合当时的情形选用恰当的动词,只有用词准确,才能表现人物的特点。板书:用词准确

2、同学们,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话:同样写猪八戒喝水,你看,第一句“猪八戒到河边喝水。猪八戒是如何去做有没具体描写出来?(没有),那第二句呢?(有)。

1)到河边喝水,这是一个大动作,所以我们要学会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像第二

句这样一个个连贯的小动作。我们的动作描写才能够生动、具体,猪八戒喝水的画面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大动作与小动作的概念值得商榷。建议:可以说,所以观察之后,我们要注意通过人物每一个细致的动作刻画来写具体,突出人物的特点。)

2)那要想把大动作进行分解,做到用词准确,首先需要我们做什么?你说。(那就需要我们用眼睛、用心去细致观察。)板书:细致观察。看清楚人物每一步都在做什么,然后把它牢记在我们的心里,这样我们在动作描写的时候才能做到有话可说。(建议:这一段可以省略)

3、刚才我们通过这两句的对比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才能把动作描写写生动、写具体呢?首先需要我们用眼睛、用心去细致观察,看清楚人物每一步动作,然后运用准确动词把它描写下来。(建议:这一段可以省略)

(二)运用方法,学会表达

为了奖励大家的表现,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视频,大家请看:(生看视频)

1、这个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片中的猫和老鼠有个响亮的名字叫什么呀?(汤姆和杰瑞),透过这个小片段,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汤姆?(贪吃的汤姆、狡猾的汤姆)你基本上把这个片段的内容说出来了。

2、小小片段里面,汤姆和杰瑞没有一句话,那究竟是什么给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人物的动作)通过夸张的动作吸引人们的眼球,这其实是《猫和老鼠》这个动画片成功之处。

3、这个动画片里有三个镜头,你知道哪三个镜头?(出示):汤姆偷鸡腿、汤姆嫁祸杰瑞、汤姆吃鸡腿。

4、那究竟哪个镜头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我想,由于时间关系,大家可能还没

看清楚,想不想再看一遍,现在老师提个要求:请大家细致观察每一个镜头,看清楚汤姆和杰瑞的每一步(建议:用个)动作,然后牢记在我们的心里。(生看视频)

5、再看一次,肯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究竟哪个镜头给你留下印象?谁来说说?(建议:谁来说说第一个镜头?然后再第二个镜头,第三个镜头?力求做到每一个镜头都有人说。以便为下面的写作打下基础。另外,屏幕上再次出示:汤姆偷鸡腿、汤姆嫁祸杰瑞、汤姆吃鸡腿。)师关注动词的准确点评、引导。评价标准:观察是否细致,动词是否准确。a、钻、盯、伸、舔 望、抓、拔。b、举、碰、喊、转、跑、敲、塞、逃。c、抱、探、追、靠、抽、抛、吃、扔、躺。

如:(1)我关注到他盯着鸡腿,“盯”字,用得非常准确,把汤姆的贪吃表现了出来。(2)汤姆嫁祸于人把鸡腿给了杰瑞,你觉得把“给”字改成什么更好?(塞),与汤姆嫁祸于人的意图更相吻合。(3)他不仅关注汤姆和杰瑞的动作,还关注他们的神情,观察特别细致。

6、为了让大家都有说的机会,请大家选取一个镜头说给同桌听,一个说,一个听,看看他是否做到(建议:添上“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7、大家都说得很认真,下面请大家将自己说的那个镜头,运用准确的动词写一段话。开始动笔吧!(生练写)。

三、赏评巧改,提升表达 一改一评:

1、(建议:可能省略,此处先不用同桌交换读一读。)可以改成:写好了,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读读自己的练笔。然后再引到评价标准上。最后分镜头请学生读。

2、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一个镜头。指名读。

1)大家都是小评委,看看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评价他的习作。指名说。(是否做到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2)真是出色的小评委!老师确实想用这个方法评价。不过老师想根据这个标准给他打分,(指黑板)做到细致观察加50分,动词准确加50分,都做到100分。读得声情并茂的另外再加50分。带上你的习作上来读一读。

3)投影:我们一起看,先把动词找出来(师圈动词)。谁来说说她用词怎么样?指名说。有没有什么建议?能不能用更准确的动词?给他打多少分?

3、还有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二个镜头。指名读。1)投影:我们看看他用了那些动词,(师圈动词)。2)谁来说说她用词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多少分?

4、还有谁愿意把你的习作与大家一起分享第三个镜头。1)投影:我们看看他用了那些动词,(师圈动词)

2)谁来说说她用词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给他多少分? 评价标准:观察是否细致,动词是否准确。二改二评:

4、(建议:分两步骤:

1、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好建议,现在请你们对照自己的习作改一改。

2、现在,请大家把练笔读给同桌听,同桌看看有没有修改的痕迹,再对照这两项标准给他打分。)

5、改好的同学,用你的坐姿告诉老师,打100分请举手。请你来读一读。我想问问同桌你为什么给他打100分?

评:1)、他运用恰当的动词把汤姆和杰瑞的大动作进行分解,也能够根据内容运用恰当的修辞,写得生动传神。2)、他不仅关注汤姆和杰瑞的动作,还关注他们的神情,特别细致,写得很生动。3)、他不仅细致观察,而且用词准确,从他的描写中,似乎又让我们重温了这个动画片,很有画面感。

评:1)刚才同学们说到汤姆把鸡腿塞给杰瑞,能不能在“塞”字前面加个修饰语(建议:再加上“能够体现汤姆的动作的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塞给杰瑞。这样把速度之快表现了出来。2)、汤姆偷完鸡腿惊慌逃离,能不能用修辞手法来形容迅速逃离的情景(飞一般的逃离)。你看,在动词前面添加修饰语,我们的动作描写就更生动,更具体!板书:(添加修饰语)三改三评:

6、同学们,我们再拿起笔读一读,改一改,看看能不能在动词前面添加适当的修饰语,如:能不能在动词前面加上人物神情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等。

7、改完了,再与同桌互相交换着读一读,如果能给动词添加适当的修饰语的,(建议:添加“请划出来”)另外再加50分。

(建议:拿几个同学的练笔展示一下,以体现添加修饰语的效果,并加以点评。)

8、(建议:教会孩子将前面的三个片段进行整合贯穿,就是一片完整的文章,降低难度,树立孩子的写作信心。)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画片,虽然只有一分钟,但它却是一个完整的小故事,请三个同学把这三个镜头连起来读一读。150分请举手,谁来读第一个镜头?谁来读第二个镜头?谁来读第三个镜头?(生读),一个完整的故事就呈现在大家的眼前,再给这篇文章拟定个题目,(贪吃的汤

姆)你看,一篇作文就大功告成了。看看今天自己的作文在100分以上的请举手,大家都很棒!

如何让作文鲜活起来 篇5

黄小琴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么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时积累的材料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每天半夜三点多种起身,走十几里路,去观察包身工上班的情景,终于搜集到关于包身工日常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写出了脍炙人口的《包身工》。又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绿》,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等等都是观察生活后写出的名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园、家庭、社会,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结果不少同学写出了好文章。如08级的王云凯的《春夏秋冬话武中》因观察生活,写出了个人的真情实感,所以以初一学生的身份参加学校校庆作文比赛,获校庆征文一等奖,并发表在《九江日报》上。

二、提倡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学生要写好议论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故而我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在家里,早、中、晚饭时间都要求学生注意收听新闻,关心时事。同时,我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班里订的《九江日报》、《中国青年报》,学生个人订的《文摘报》、《文粹》、《作文报》、《语文世界》等,同学们都争相阅读,作读书笔记,积累不少的典型材料,在此基础上,我又要求学生把报纸上他们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结果学生的剪报作文比老师的命题作文还要写得好,因为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作文训练力求系统化、系列化。在教学中,一方面,我让学生对以往的中考作文进行审题,我作分析,详细讲评“状元”文章,让学生较系统地熟知中考作文类型;另一方面,我又以符合写作目标要求,符合学生实际,有新鲜感为原则,精选作文体裁和题目,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系列化的作文训练。如200字小作方面,我选了下面一些类型和题目:(1)说明文《圆珠笔》,按一定的说明顺序,运用三种以上说明方法。(2)场景类片断《课间的荷花池》,运用记叙、描写、抒情写场面。(3)徽章介绍,介绍“武蛟中学”的校徽塑像,讲清构图及寓意仪。(4)续写想象情景作文自习课上,突然一个同学笑起来...。至于大作文方面也是这样,有命题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有材料记叙文,材料议论文(包括看图作文)等。

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文章成败的重要一环。因此,写作训练步第一步就是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题意,也就是审好题。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审题的一般技巧。如命题作文要(1)审标题,注意题目的限制性;(2)审文体;(3)审写作要求(包括注意事项,提示);(4)应试中审评分表;材料作文(包括看图作文)除了上面(3)(4)点外,更要审清材料,多则材料要进行归纳总结,找出最佳角度、最佳立意。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的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借鉴名家名篇,提倡学以致用。

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学习了课文中得到名家名篇,让学生也去尝试一下,用刚学到的方法去仿写文章,也是我进行写作训练的一种方法。如学习了李健吾的《雨中登泰山》后,要求同学们用“移步换景法”去写《登武山》、《登鞋山》、〈〈游赤湖〉〉等;学了李乐微的〈〈我的空中楼阁〉〉,让学生用“定景换点法”写〈〈校园之春〉〉,提倡学生学以致用。当然这种仿写不是呆板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2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的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的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有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

为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的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讲解两三篇文章,列出评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子参与了文章的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的几个学生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9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成绩不俗,其中王文丽是初

一、初二两个年级中唯一的一个一等奖。另外,每个学期都有同学的作文刊登在校刊《春雨报》上。而绝大部分学生也不再害怕作文了,这些都是得益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的照搬照套,而是让学生借鉴,学习名家的写作方法。

尝试写作辩论式作文,突破常规思维。

1992年的中考作文题是“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要求考生任选其一写作,这其实便是一种辩论式的作文题型。我借鉴这种作法,以“名师出高徒/名师未必出高徒”、“有志者事竟成/有志者未必事竟成”等为题,让学生进行作文辩论,让他们持其中的一个观点去驳另一与之对立的观点,要求既要观点鲜明,又要注意论证的辩证法,不失之于片面偏激,写作时要求学生按观点分成两组,写出文章后各派四个代表出阵参与辩论。结果不少学生能突破常规思维,拓阔写作思路,写出了言之有理,不落俗套的好文章,辩论场面也十分热烈,学生兴趣盎然。

教师评改作文与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重在讲评、鼓励。为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批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的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讲解两三篇文章,列出评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优点,再指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子参与了文章的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做法都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其中对日记、周记、剪报作文、作文系列化训练和文章互改等方面有所侧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008学年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我所教的几个学生的征文,均获校二等奖,2009学年,我任教班的几位同学在学校征文比赛中成绩不俗,其中王文丽是初

营造画面感,让作文写作鲜活起来 篇6

摘 要:写作一直以来都是语文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学生最惧怕的环节。缺乏写作素材,不知道怎么写,语言空洞、废话连篇强行凑字,字数写不够等等。记叙文多以记叙人事物景等,写好记叙文的关键在于如何将文章中人事物景等写得生动鲜活,这要求作者营造出文章的画面感,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令文章赋予生机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观察积累与写作方法技巧的学习运用:加强对某画面的特写、增加对人物等细节描写、通过对景物描写增强画面感等。

关键词:作文 画面感 特写 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践中发现,批改学生作文时时常感觉如同嚼蜡,语言苍白无力、文章千篇一律、符号化格式化。学生对作文往往有一种恐惧心理,缺乏写作素材不知写什么,不懂写作技巧不知怎么写……这些都导致学生对写作没兴趣写不好。那么,怎样使学生的文章达到基本要求并添上画龙点睛的一笔,让学生的文章写得出彩,这就需要学生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并灵活运用语言技巧。文章要有“画面感”,使文章赋予生命与灵魂,句中有画,文中有景,令读者身临其境、如遇其人、如见其景,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变得有血有肉生机勃勃。再多苍白的文字也显得无力,千言万语都抵不过具有“画面感”的文字带来的神奇效果。那么,如何写出充满活力情景交融的美丽文章呢?[1]

一、用“特写镜头”描绘所见之景

看过泰坦尼克号的人都会对船上男女主角相拥在甲板面朝大海“大船双飞”的唯美场景记忆尤深,这个画面也成为了永垂不朽的经典,这就是“特写镜头”所带来的惊人效果,它能够让描绘的唯美画面驻扎在脑海里令影响更加久远,让我们的心灵为之震撼。

例如: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刀,向一只瓜尽力地刺去。那瓜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跨下逃走了。(鲁迅《故乡》)

2.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箫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鲁迅《故乡》)

3.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鲁迅《故乡》)

这几个场景是小?W课文《少年闰土》中鲁迅笔下描绘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几个场景,这几个场景的描写极为生动细腻,人物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情都给读者带来深刻印象,并且对环境的刻画有远有近层次分明,给人以强烈的空间感。关于成年后的闰土与鲁迅记忆中的闰土反差的描写,细致的描绘了闰土形态的变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对细节的细腻描写能够瞬间博取读者眼球吸引读者的注意,这种写作手法使文章产生极强的画面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极大增强文章渲染力。

二、用“细节描写”再现场景

细节描写就是通过对语言、动作、形态等等刻画出人的性格,揭露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人物微妙情感。它是一种极其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手法,让读者在文章的细腻丰富中欣赏并判断出其中的真假善恶。例如:肌肤油亮仿佛远古的铜像,眉毛浓密细致,眼神荡漾的是黑森林里的清流,加上一株挺秀的鼻子守护温润的红唇,回眸一笑顿成万古千吻的渊薮。她的锁骨是神鬼的雕工,神斧顺势往下勾勒一道幽谷,酥美一双春山盈然起伏,刹那间葬送多少铁马金戈。(董桥《橄榄香》)这段文字的细节描写极其细腻,令人回味无穷,短短几句将人物刻画的美妙无比,极具魅力,通过细节描写勾勒出文中人物的美丽。此外作者还用了一些修辞手法,如肌肤仿佛“远古的铜像”,眼神是“黑森林里的清流”,将锁骨比为“神鬼雕工”……无比细腻的笔下刻画出如此绝世美人。细节的描写越细腻越能给人以真实感,仿佛面前就站着一个活生生的美人,让人感到栩栩如生。[2]

三、用景物描写营造“画面感”

要营造文章的“画面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景物描写,但景物描写也是学生最薄弱的方面,其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掌握好对于景物的写作技巧,并对“此情此景”缺乏情感的表露。此外,文章也要表现出“层次感”,要以不同的视角描绘出近景远景等,同时利用不同感官描写出真实的情感。例如:学生在一次题为“难忘的_____”作文中写道:“上野的樱花开了,那一条条树枝上开满了花,似绯云似白雪,一团团一簇簇仿佛压低了枝丫,每一棵都慎重地开满了花,每一朵都在用生命怒放。一阵风吹过,樱花飘落,一片片或粉红或雪白的花瓣仿佛跳动着的精灵随风飘舞,形成了一场绚烂的樱花雨”学生对樱花怒放状态的景物描写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引人想象,仿佛身临其境,从樱花整体的形态到花瓣的描写营造出“层次感”,细腻的描述可以给人已真实感,令人印象深刻。小学生往往想象力更加丰富,作为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更加富有感情的文章,该学生将花瓣比作“跳动的精灵”从而“随风起舞”,将樱花飘落的形态比作一场“樱花雨”,可见其丰富的想象力与心思的细腻柔软,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之情。越细腻的描写才能给人越真实的感觉,这也离不开学生平时在生活的积累以及对细节的观察体会,学会用心去感受身边的景物事,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中,令自己的情感在读者心中播种发芽。[3]

结语

描写是作文中最重要的技巧之一,生动的描写才能令文章具有画面感,给人已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令文中的人物景可以“活”在文章中,文章有画面感不仅显得内容丰富,而且令人如沐春风,赏心悦目。在进行“特写镜头”“细节描写”及“景物描写”的同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令文章更加优美形象。[4]

参考文献

让复习课“鲜活”起来 篇7

复习课在教学中并不讨人喜欢, 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往往如同把已学的知识进行“回炉”, 学生缺少了首次学习知识的新鲜感;复习课的教学方式僵化、呆板, 一般都是“整理+练习”的板块结构, 教师组织复习时, 大多是一厢情愿机械地对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重复、堆积、罗列, 学生缺乏主动性……因此, 与新授课相比, 师生都不钟情复习课, 教师讲得累, 学生听得累。

那么, 复习课是否就因复习内容的旧、方式的死而无法“美容”从而吸引学生呢?复习课非得有复习课的模式吗?笔者以《乘法公式复习课》这一案例来述说复习课教学有时可不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 让复习课“鲜活”起来。

二、情景描述

(师课前已分给学生所需的学具) 打破传统复习课教学模式, 教学一开始, 不再是立即告诉学生这节上的是乘法公式的复习课, 而是从游戏引入:

师:同学们, 你们喜欢网络游戏吗?学生异口同声道:“喜欢。”

回答在意料之中, 师微笑地说:“今天, 老师就带大家进入网络拼图游戏。”屏幕上出示当时最流行的网络游戏画面。

此时, 笔者发现学生们的注意力开始集中, 连平时上课精神涣散的个别学生也聚精会神。

【片断一】

现在如下图有正方形 (1) 一个, 正方形 (2) 一个和长方形 (3) 两个, 请你用它们拼成一个正方形。

学生一看是拼图题, 个个劲头十足, 课堂气氛活跃, 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动手拼图之中。

师:谁能把你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大家反应非常踊跃。一生上台展示后, 笔者乘胜追击, 因势利导:你能根据所拼图的面积关系验证乘法公式吗?

一生站起来: (a+b) 2=a2+2ab+b2。

反应快的同学情不自禁赞叹道:“好样的。”反应较慢的则露出迷茫的眼神, 这时一位平时好问但成绩不好的学生问道:“老师, 为什么可以验证乘法公式?”

生:因为拼好后的大正方形边长为a+b, 面积则为 (a+b) 2, 若看成4部分面积和, 则为a2+2ab+b2, 所以正好验证了完全平方和公式 (a+b) 2=a2+2ab+b2。

师进一步提出疑问:你们能根据下面拼图的面积关系验证另一条完全平方公式吗?

(学生思考片刻, 纷纷举手抢着要回答)

生:这个拼图中红色部分正方形边长为a-b, 面积则为 (a-b) 2, 如果看成大正方形面积减去两个长a, 宽为b的长方形的面积, 则多减了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 所以还要加上这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所以是a2-2ab+b2, 因此正好验证了完全平方差公式 (a-b) 2=a2-2ab+b2。

笔者对他们的积极思考和发言给予肯定。

于是趁热打铁, 出示一道数形结合的综合运用题:

如图, 已知a+b=3, a·b=1, 求a2+b2的值。

为了能让学生了解一些代数式的几何意义, 为他们今后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 笔者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向学生出示这样几个问题:

(1) 你能用图来解释这个代数式的几何奥秘吗?

(2) 还有其他求面积的方法吗?

(3) 你能根据以上提示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吗?

学生陷入沉思, 一会儿, 有一位学生站起来发言 (激动地忘记了举手) :老师, 我想出来了, a2+b 2表示边长分别a、b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之和, 并且这两个正方形面积也可以看成最大正方形面积减去两个相同的长方形面积。所以代数恒等式为:a2+b 2= (a+b) 2-2ab。因此题目中的a 2+b 2的值也可以根据这个恒等式求出来, 得数为7。

生2 (插嘴) :根据完全平方和公式就马上能推出

对于他们的回答, 笔者感觉无懈可击, 心理很是得意, 同学们个个备受鼓舞。

此时, 师趁机引导:同理a2+b 2= (a-b) 2…?生七嘴八舌道:a 2+b 2= (a-b) 2+2ab。

【片断二】

如下图: (1) 是一个长为2a, 宽为2b的正方形, 沿虚线剪开, 均分成4块长方形, 然后按图 (2) 的形状拼成一个正方形。

动手操作, 请讨论以下问题:

(1) 在图 (2) 中, 空白正方形边长是多少?

(2) 在图 (2) 中, 请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空白正方形的面积。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代数恒等式?

(3) 你还能根据图 (2) 写出其它代数恒等式吗?

(开始, 全班都在动手操作, 过一会儿, 同学们有的一个在想, 有的和同桌在小声讨论。)

这个练习笔者考虑了很久, 因为它不仅能训练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 而且能进一步理解完全平方和与完全平方差的关系。但是, 是给出图形要学生写代数式, 还是给出代数式要学生拼图呢?后者显然更难, 最后决定给出图形要学生写代数式。但是, 是象前面给出提示让学生写代数恒等式呢?还是放手让学生写呢?因为考虑到学生水平, 最后采用提示一种, 其余放开手让学生发挥。结果学生反馈时出现了4种很好的思维:

学生1说:空白正方形边长为 (a-b) , 面积为 (ab) 2, 如果空白部分看成大正方形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 则面积为 (a+b) 2-4ab, 因此 (a-b) 2= (a+b) 2-4ab。

学生2不甘示弱, 马上举手回答:根据求大正方形面积的两种方法, 可以写出 (a+b) 2= (a-b) 2+4ab这个代数恒等式。

这两个代数恒等式虽差不多, 但思路不一样, 笔者还是及时表扬了他们, 学生的情绪更加高涨, 纷纷举手想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3肯定地说:从求四个长方形面积和的两种方法中, 我们写出代数恒等式 (a+b) 2- (a-b) 2=4ab。

学生4说:我也是求大正方形面积, 不过跟前面的同学有不一样的分法, 我是把大正方形看成三个长方形的和, 所以得到的代数恒等式为

【片断三】

如图, (1) 你能将它剪成两部分然后拼写一个长方形吗?

(2) 若能, 你能用两种方法求你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吗?

(学生自发采用四人小组合作方式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 课堂气氛迅速活跃起来, 看得出学生的思维状态非常活跃。)

“哪组能派个代表上来演示作个汇报?”师适时地问道。

生1:这个图形面积可看作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差, 即a2-b 2我沿这条线剪开拼成一个长方形, 这个长方形为 (a+b) , 宽为 (a-b) , 所以a2-b 2= (a+b) (a-b) 。

生2:我是沿这条线剪开, 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 (b+a) , 宽为 (a-b) , 所以a2-b2= (a+b (a-b) 。

师:太棒了, 你们很会学习。

(成功的喜悦立即刷红了学生的小脸, 他们自觉地进入到下一个探索中。)

为了培养学生从学会解这个问题到会通过它解决其他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笔者创设了下面一个探索题。

(1) 如图 (1) 是由2个边长分别为100和99的正方形重叠得到的,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对于这一题学生很容易解决。)

(2) 如图 (2) 中若由100个边长为100、99、98、……2、1的正方形重叠而成的, 那么, 按这种方式重叠而成的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

对上述题, 笔者以为学生理解可能会有些困难, 可学生的反应非常不错。

【片断四】

希望学生在思维方面能有所拓展, 笔者设计了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练习。

问题:你能用以下3个正方形和6个不同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没有重叠, 没有空白) 并能根据这个大正方形的两种不同面积法写出代数恒等式吗?

一下子, 整个班静悄悄的, 都陷入思考之中, 似乎他们感觉到此题有难度, 按惯例自发组成小组合作探索。过了一会儿, 有一小组举起了手, 随后过了片刻, 又有几个小组举起了手。笔者让第一个举手的小组代表展示并汇报, 这名学生果然不负众望, 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很会思考。”笔者对他的展示及汇报表示了充分地肯定, 其他学生也报以掌声, 不少学生脸上充满了自信。

(下课钟声即将敲响, 我们的课也在小记者采访同学学习收获中结束了。)

三、教学研究

1. 课后反思。

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 要求学习方式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 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听中学, 在思考中学习、游戏中学习、合作中学习,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 让身体更多的器官参与学习, 从而获得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的确,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但大部分的教师对于新课程的理念都只体现在新授课中, 笔者认为, 复习课中也应有新课程理念的体现。

本课通过拼图游戏贯穿整节课, 复习痕迹淡化, 在拼图中复习乘法公式及其变形, 又在拼图中学习根据图形列代数恒等式的能力, 并从中体会数形结合的奥秘。整节课学生都是在拼图游戏中复习旧知, 在合作探索中理解旧知, 一扫以往复习的沉闷。

在此, 笔者的思考是“复习课与新授课可以融合, 可以是新的不新、旧的不旧, 新中有旧、旧中有新。”

2. 与同行讨论的问题。

(1) 本课的设计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 由于时间问题, 知识能力目标是否会受到影响?

(2) 是否有必要把本课设计分成两节复习课, 对每个知识点再纵向深入复习, 对每个知识点再添加几个巩固应用?

让体育课堂教学语言鲜活起来 篇8

一、语言要准确、简洁、精炼

对教学内容、动作要领、学习方法等进行准确、科学的描述,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前提。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精讲多练,言简意赅,同时,也要清楚地讲解内容、突出重点,使学生在大脑中留下一个简单明了的基本概念,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例如在讲解原地掷铅球的动作要领时,如果按教材中的叙述讲解,内容多、费时间,学生也很难记住。我们若用直观的示范,结合“蹬、转、挺、推、拨”五个字,准确描述推铅球的动作过程,既突出了原地掷铅球的各个重点环节,又便于学生记忆和学习,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篮球的三步上篮时,可用“一步大,二步小,三步用力向上跳”一句话,就把冗长的动作要领讲述清楚了,再结合直观的示范,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三步上篮的基本技能。当然,在简洁、精炼表述的同时,表述内容的准确性是最重要的,失去了准确性,简洁和精炼都会失去意义,教师在表述动作要领时应特别注意这一原则。

二、语言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领会和掌握运动动作,进而形成运动技能。在这一过程中,动作表象、要领讲解、模仿练习、动作定型等几个环节是相互影响、相互交叉、彼此联系的。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语言要富有启发性,结合直观示范,使学生在模仿中了解动作顺序和结构,在观察中牢记动作要领和动作表象,逐渐使他们看、听、想、练四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在教跳高“制动性踏跳”时,只靠理论性的讲解是无法讲清楚的,许多学生很难将制动和踏跳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时教师可联系学生日常生活来启发学生思维,如问学生“人坐在快速行驶的汽车里,突然刹车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会联想到“人会被向上弹起、跳起”,从而明白制动性弹跳可将助跑向前的力量转化为向上跳起的力量的原理,学生就能较快地掌握起跳的动作要领,教师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也就更加容易。

三、语言要及时到位

指令和口令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特殊语言。指令的作用在于以最简明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来指挥学生练习和向学生布置任务。例如在学习双杠挂臂屈伸上时,为让学生完成收腹、屈体、打腿、收腿、压肩等动作步骤,教师及时准确地发出“屈”、“打”、“收”、“压”的指令,有利于学生适时地控制身体动作,了解各动作的空间位置和身体感受,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对提高动作完成率和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

口令则是某些指令的口语化。口令在队列操练、体操、武术以及一切具有鲜明节奏的练习中被广泛运用。正因为口令可以科学而熟练地调整队形,可以节约时间、节省力气,增加课的密度,所以口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娴熟、灵活地运用口令,是体育教师的基本功。体育教师在使用口令时,一定要目的明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语势果断,不要拖泥带水、模棱两可,使学生无所适从。

四、语言要热情诚恳

体育课堂教学的公开性和竞争性特点,使学生需要面对许多挫折和困境,教师热情诚恳的评价是体育教学的一个关键所在。根据这一教学目的,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用一种欣赏的眼光来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热情、赏识性的语言做出评价,少用或慎用批评、责备性的语言。学生在体育方面表现出的能力是不同的,教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特别是体育上表现并不优秀的学生,注意发现他们闪光点,及时给予进步的肯定,使他们从怕体育课、烦体育活动中逐步找到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五、语言要生动形象、幽默活泼

教师的讲解艺术,对课堂气氛与学生兴趣有着很大影响。教师语言生动、易懂、形象逼真、富于幽默感,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轻松活泼的氛围,并能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凝聚学生注意力。同时,通过合理、恰当的形象比喻,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学生听起来有兴趣,易于理解,有助于动作技能的掌握,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善用形体语言

无时不在的形体语言,是体育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的又一鲜明区别。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清晰完美的示范动作、自信开朗的性格特点、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对学生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往往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比说一大堆话的效果还好。有学生违纪时,教师可用目光注视他,学生会有收敛,比批评他一顿效果可能更好。教师在课堂中适时的微笑,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教师紧皱的双眉,学生便会感知到自己表现不好,注意力便会集中在所学内容上来,从而把动作完成的更好。

上一篇:风俗作文高一下一篇:我爱家乡的田园风光作文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