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2024-06-07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共9篇)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篇1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是: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农村小学教师从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论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撰写,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化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I)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篇2

1. 应试教育让农村小学生“望书兴叹”。

社会与家庭现在衡量一个学生成功与否, 主要以分数为依据。受应试观念的影响, 学校为片面追求升学率, 以大量的习题和测验来提高学生的成绩, 让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读书, 只能“望书兴叹”。致使课外阅读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野。

2. 留守儿童缺乏监管让学生丧失读书习惯。

目前的农村, 青壮年外出打工已经是很普遍的现象, 留守儿童就应运而生了, 部分家庭因为对孩子疏于管理引导, 甚至放任自流, 长期下去, 孩子们大多变得比较懒惰, 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在这种情况下, 即使老师强调让学生多看课外书, 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只能应付了事, 收效甚微。

3. 多媒体的影响让学生读书自觉性降低。

电视在农村的普及 (部分学生家中还有电脑) , 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他们对电视剧的热衷程度超过了课外书的迷恋, 他们更喜欢上网玩游戏, 使得对阅读的喜爱程度大大降低了。虚拟世界给孩子们带来了:视力下降、口头表达能力差、交际能力差、性格孤僻、对人冷淡、有暴力倾向等直接危害。

4. 图书资源的缺乏让学生无好书可读。

由于教育发展不均衡, 农村小学图书资料的投资本来就不是很多, 而身在农村的孩子们, 家庭经济本不宽裕, 资金主要投入到住房、生活用品的购买上, 他们对孩子的课外阅读投入就更少了。我们再看看市场上出售的书, 对于靠近农村的乡镇上, 像样的书店本来不多, 少儿读物就更少了, 使得学生没有很多很好的书读, 缺乏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

二、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需要教师采取指导策略去解决。如何正确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使之能够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让学生在有效积累“量”的同时, 能有“质”的突破, 笔者在班级活动中倡议“不吃零食, 多买书看”、去邮局订书、建立班级图书角等形式收集图书, 让学生们有书可读, 进而想办法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养成读书习惯。

1. 结合课堂教学内容, 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叶圣陶也说过:“得法于课内, 受益于课外”。课本内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 只有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反其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每学一篇课文, 就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内容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读。要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在课内教师要有语文教学观, 抓好学生的“自读”环节。一切语文教学总是与学生的读分不开的, 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 提出不同的“自读”要求。同时, 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 由课内带动课外阅读。教师可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作家及其代表作,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鼓励他们去更多地了解有关知识。

2. 以生动形象的读物内容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学生有了尝试阅读的兴趣, 教师应当进一步加以引导, 特别是选择有利于兴趣培养的课外读物, 也就是说学习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爱好特点。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爱好选择不同的图书, 例如:一二年级小朋友喜欢图文并茂的书, 三四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生动的图书。当然, 所选读物内容一定要是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法国的贝纳丹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位良师益友”, 让学生从读书的乐趣中找到最好的伙伴。

三、课外书该怎样读

1. 把对课外书阅读的指导写进教学计划。

为了孩子们能把这些书有效的利用起来, 教师就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 否则, 这些书就会束之高阁。笔者在学期的教学计划中, 把指导读课外书和读课外书的时间作出了详细安排。

2. 指导读书方法。

在阅读课外书时, 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 给学生提出读书要求, 如“眼到、心到、手到”等。并指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有些书“浏览”即可, 有些书要“细细品味”, 并有意识的摘抄、背诵。有了科学的读书方法, 学生读书才不走马观花看热闹。①精读和略读。课外阅读应以略读为主。略读方法指导可侧重于下面两种:一是浏览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广泛阅读课外读物、获取各类知识的读书方法, 可按照“速读—寻找知识点—摘记”的程序进行指导;二是筛选式读书法———这是一种快速查阅资料、选取所需信息的读书方法, 可按照“目的—检索—浏览—精读—摘记”的程序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分步筛选, 获取所需知识。②读想结合。托尔斯泰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 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 我们应当把教会学生边读边想作为课外阅读指导的又一个重点。指导时可着力于下面两种读书法:一是问题式读书法———这种方法是针对阅读材料从正反两方面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并逐一查询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解答, 从而理解知识, 把握知识;二是评议式读书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提出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列举优点和缺点, 提出改进意见。

3. 读书在“活动中”推进。

①开读书汇报会。学生在有了一定课外阅读积累之后, 让学生把读到的知识释放出来。我们班定期开读书汇报会, 可以在读书汇报会上讲自己读到的故事, 朗诵自己读的诗歌, 可以汇报自己都读了哪些书。②读书笔记展览。平时读书, 教师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 在一段时间之后, 全班举行读书笔记展览, 评出优胜者给予鼓励。③办“读书手抄报”。每一学期办一期读书手抄报。把自己一学期读书的积累、收获用手抄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并在全校范围内展览, 评出优胜者。

摘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作用, 但农村小学生条件有限, 课外阅读量不多, 这自然影响了农村孩子学业质量的提升,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 重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可以让学生从课外阅读获取营养, 使学生获得教育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

参考文献

探寻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篇3

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課外阅读状况令人担忧。我们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乡村小学,学生放学回到家后,忙于上班父母无暇顾及子女,照顾他们的大多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也只关心孩子今天是否安全,是否做完了作业。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完成了当天的作业后,就看上了电视。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因此,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要针对现状,以新的方式加以指导。

一、激发阅读兴趣,让农村小学生对阅读乐此不疲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动力。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事,他们就不厌其烦地做。只有当他们在头脑中树立了强烈的课外阅读意识,才能积极主动地去阅读课外书籍。特别对于那些刚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尤其应该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和乐趣相联系。用“兴趣”“乐趣”这两把“金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步入知识的殿堂。

(一)榜样激励引导

老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上的人物、科学家及身边的成功人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人物,都是博览群书、勤奋学习而成才的。

(二)利用有趣的故事激发农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节口语交际课上,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故事讲完后,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我抓住时机进行表扬,并询问他是从哪里学到了这么好的故事,他说他经常看故事书,从中还学到了很多好听的故事。于是我就借势引导学生回家多看看类似的书。真好,学生们以后都迷上了故事,更迷上了故事书。午饭后孩子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新读到的故事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他们讲起故事来娓娓动听。由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阅读的热情,使他们始终保持阅读的兴趣,能好读书,读好书。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阅读效率、形成阅读能力,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阅读,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终生受用。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常用工具书的习惯

查工具书,几乎人人都会,但极大部分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碰到疑难字、词、知识点等,大多是一掠而过,并不深究。针对学生实际,教师要有培养计划,从课内到课外,作好指导,提出要求,并有检查与督促,使学生从被动逐步走向自觉。只要养成了习惯,就会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各种阅读的开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能在阅读时写上自己批注的只占少数,至多划上几条横线、划上几个圈。阅读,其实是一种读者与作品的对话,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交互。批注,看似形式,其实它体现了读者阅读作品过程中,心思的深入程度,不走入作品,不联系读者自身或社会现实,不会激起读者的心灵感悟,自然也不会留下具有读者个性色彩的“批注”。学生经常关注的只是文章表面的趣味性,或纯知识性文字。如此,印象不深,收获了了也就在所难免。批注是什么?怎样写批注?教师要有指导。如将精采的词句勾划出来;有疑问的,作好记号;有不同看法的,写上自己观点;有共鸣的,写上感叹感想;对写作有启发的,重点标出、摘记等等。过一阶段,教师作好检查、总结、表扬、展示。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一)讲一讲

教师可利用每天中午的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摄取的语言材料,让大家说一新闻,讲一趣事,背一古诗,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逐步达到厚积薄发,写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了。

(二)赛一赛

把竞赛引入课外阅读活动,能持续发展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如举行课外知识比拼,学生为了在比拼中获胜,就会在平时的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举行读书摘录展览,学生就会在课外阅读中对精彩片段进行收集……

(三)展一展

如果在遇到用得准确、生动的词语或形象具体的句子,或精彩的片段,格言、警句,可让他们用积累本摘抄下来,也可以定期在班上交流展评,看谁最好。同时,对那些优秀的读书笔记、剪贴本、摘抄本、手抄报等学生作品在教室中的学习园地里展出让学生欣赏,既鼓励那些读好书的学生继续坚持下去,又勉励那些读书落后的学生,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学生在广泛读报纸、杂志或其他书籍时,会发现其中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把这些材料剪下来,找一个本子,分类贴上,积累资料,每月在班上评展一次,以激发学生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篇4

“十三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实施方案

课 题 名 称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 课 题 类 别

一般课题 研 究 领 域

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课题负责人

韩国财

张宇宏

孙刚 申 请 单 位

林甸县鹤鸣湖镇中心小学 申 请 日 期

2016年12月12日

起 止 年 月2017年3月1日—2020年7月30日

一、问题的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纵观整个小学阶段,一个学生所学的课文不过三百来篇几十万字,即便学得再好,所得也很有限。我们也发现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

1.现代传媒抢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长时间沉迷于电视,不仅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更会很大程度地束缚孩子的思维发展。

2.我校从今年三月份开展了课外阅读进课堂的活动,每周利用2节课的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了这么长时间,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阅读认识观。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一些教师还是难以打破围着教科书转的模式,没有系统的方法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3.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难以养成。大多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粗浏览一遍即是阅读,很少做读书笔记。

4.课堂内外阅读脱节。课堂教学与孩子们课外阅读经常是两张皮,没有做到有效的衔接。学生回家后,没有了阅读的氛围,又没有良好的习惯和有效的督促,造成了课外阅读跑皮子的的现象。

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为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并申请课题立项。

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在国内外普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许多国家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都提出应当重视学生对读物的的反应、鉴别、批判和评价;自觉地通过阅读去参与社会。相比之下,我国的阅读教学目标则是更多地集中在要求学生对于读物客体的精确理解和背诵积累上,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代学生生活在国际风云变幻、大变动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各种观念的变革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因素的多元化趋势的增强,都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促进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交际工具的表层上,而应在相当程度上促进学生于语言习惯过程中培养人文精神,获得个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社会形态中阅读将是一种最为基本的日常活动,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主人,当今的小学生来说,必须具备更广阔的常识层面,具备良好的阅读方法和习惯,才能更快的获取信息,也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形态变化,所以,摸索出学生大量课外阅读指导方法势在必行。

三、概念的界定

农村小学:指县城以下的乡镇小学,条件比不上县城,但好于村屯小学

课外阅读: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语文课程以外的读物;另一方面指国家规定的课程设置以外的地方课程设置。

动,丰富学生的读书生活,观察、记录学生的读书活动。

4、开展“阅读导读课”、“阅读交流课”、“阅读汇报课”等课型的教学研讨活动,开展阅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经验交流活动,并撰写论文,完成教学设计集、反思集等材料的收集工作。

5、完成阶段研究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2020.3—2020.7)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

2、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

3、推广研究成果。

九、具体措施和保障条件

组织保障:成立强有力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且分工明确

课题负责人:韩国财(全程监控课题研究的动态,负责科研经费的划拨)

张宇宏(指导课题研究,把握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方向)

孙 刚(负责课题方案、报告的撰写,指导课题研究)

副组长: 刘占久 赵忠富(对教师研究过程的指导,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组 员: 张静 宋敏 杨俊军 牛秀敏(开展课题研究,参与修改方案,积累第一手资料)

学术保障:邀请林甸县教育学会等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给予理论和实际的指导。课题研究人员均为本科学历,从事实际教育工作多年,曾多次参与课题研究工作。

覆本率保障:多方筹措购买相关书籍,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与县城兄弟学校结对子,向他们借阅相关书籍,为项目研究提供了覆本率的保障。

经费保障:学校投入120000元进行此项研究。措施保障:

1、时间落实。统一指导的时间要落实,每周开设2节课外阅读课,指定一定量 的时间为课外阅读活动时间;落实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2、活动落实。开展读书故事会、优秀诗文朗诵赛、读书知识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

3、指导落实。选好读物,上好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汇报课,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

十、预期研究成果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篇5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而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学年,我们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保证、阅读量不足、阅读习惯较差、阅读兴趣不高,这样一种状态很难将新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和阅读能力。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深入学习新课标的同时,结合认知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人的发展理论,通过运用调查研究、行动研究、个案分析与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在深入思考与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是指教师从学校学情出发,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读书习惯。这一策略在运用中需遵循以下原则:第一,综合性。选择或制订指导策略必须对教学内容、媒体、组织形式、方法、步骤和技术等要素加以综合考虑。第二,可操作性。指导策略不是抽象的教学原则和僵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可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参照执行或操作的方案,要有明确具体的内容。第三,灵活性。指导策略根据不同的目标和任务,并参照学生的状态,选择最适宜的内容、形式、方法,保证指导过程的有效进行,完成特定的指导任务。这一策略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具体内容。

一、激发阅读兴趣,增强阅读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激发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一方面,从师生情感的共鸣上激发。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激发学生深层的内心震撼,使学生产生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强烈内驱力。另一方面,从知识本身的吸引力上激发。通过师生共同挖掘探究古今中外佳篇妙文,感受美的存在;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创作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具体做法。

1.作品介绍性鉴赏——引发兴趣

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阅读作品的介绍,引发学生的兴趣,如利用文学作品中精彩的情节创设悬念,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开展进一步的拓展阅读;利用课堂阅读牵引出课外阅读,学了小诗《雨后》,可介绍学生阅读冰心的《寄小读者》《小桔灯》,学习了《鸟的天堂》后,介绍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利用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求愿望,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读物等。

2.方法指导性鉴赏——拓展兴趣

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读、记、思”套餐式阅读方法,使学生懂得鉴赏、学会鉴赏,在阅读课外优秀作品中拓展自己的阅读兴趣,并借此鉴赏不同类型的作品。诵读式阅读,在阅读一些抒情性较强的诗歌、散文作品时,可指导学生采用此种方法,即在阅读中利用眼、口、脑的协同活动,使书面语言有声化,而且是声情并茂地有声化;记录式阅读,教师可指导中高年级学生运用符号标注、卡片摘录、图表再现等方式进行鉴赏性阅读;思考式阅读,则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逐层深入、分析理解、品味体察、质疑求异、反思拓展等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实现深入的阅读鉴赏。

3.活动引领性鉴赏——维持兴趣

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既期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收获明显,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与赞许,从而获得成就感。为了稳定、保持这种兴趣,也为了获取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回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展示方法。如:通过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交流、读书笔记展评、文学作品创编等活动,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中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阅读带来的快乐和收获。

二、培养阅读习惯,促进阅读动力

习惯是经过反复训练养成的行为倾向。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生才能自觉、高效地进行课外阅读活动。在实施本课题研究时,课题组主要通过以下做法加以开展:

1.定向诵读,指导学生选择阅读内容

居里夫人说:“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指导学生阅读好书,才能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感染和陶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初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推荐合适的读物,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形成自己的鉴别能力,自主地选择阅读内容。例如,课题组就根据香港姊妹学校的阅读评价手册,经过改编、创作,编制了一本适合学生、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课外阅读指导手册《我阅读我快乐》,按学生低、中、高年段拟定了各年段课外阅读的目标和具体书目。

2.以读促写,巩固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实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如,在书中圈点勾画;在空白的地方作批注;利用课余时间写好读书笔记等。根据年级的差异,我们让低年级学生学会写摘抄式笔记,将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摘抄在读书笔记上;中年级则是指导学生在读过书时编提纲、作批注,在读书后制作读书卡记录读书心得;高年级则在写好读后感的基础上,能写出有个人见地的书评并进行再创作。课题实施以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也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3.家校联动,创设课外阅读的立体时空

本着“教育多主体”的理念,以家校合作的方式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既为父母提供了一个拉近亲子距离的契机,又为培养孩子的良好读书习惯奠定了家庭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探索:一是,合作沟通,搭建桥梁。通过家访、给家长写公开信、召开家长会、个别交流等形式,向家长推荐教育类书籍,和家长达成共识,实现家校共管;通过举办阅读讲座,指导家如何参与亲子阅读,指导孩子整理书籍等方法,让家长学会参与、学会指导。二是,方法引领,和谐关系。为家长们设计《亲子阅读指南》,引导家长初步掌握亲子阅读的方法。三是,亲子互动,趣味盎然。开展一系列家庭活动,如“家庭读书节”“家庭读报”“家庭读书俱乐部”“家庭读书大使评比”等,促进彼此情感交流,营造阅读的快乐氛围,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质量和阅读技巧。

三、指导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从读书内容到读书方法上的引导与点拨,解决“读什么”与“怎样读”的问题。一方面要坚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做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即课堂上教师结合阅读教材的特点,落实重点训练项目,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课堂外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另一方面坚持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即通过布置写日记、写读后感等多种形式,督促学生对读过的课外文章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1.构建课外阅读方法指导的基本课型

基本课型包括以下几类。一是,课外阅读推荐课,即要告知孩子如何选择好书,可以通过讲解主要内容、朗诵精彩片段、讲故事、学生之间、小组之间互相介绍自己喜爱的文章等多样化的形式加以推介。二是,课外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工具书及如何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启发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能力、评价人物和事件的能力、想象创新的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做内容摘要、批注、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等。三是,课外阅读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阅读材料,可以通过配乐朗诵、任务表演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积累语言材料,提高审美能力。四是,课外阅读分享课,即在学生课前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汇报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感受与收获,基本模式是“自主阅读——合作交流—

—课外延伸——综合实践——成果汇报”,主要形式有:读后叙述、开展辩论赛、交流评论、表演展示等。

2.指导学生灵活掌握“三读法”

教师在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实现自主阅读。课题组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出阅读的“三读法”。一是,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方式大致了解主要内容,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二是,探求性的速读。利用“东海一览”速读软件,逐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本领,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阅读尽可能多的信息,吸收尽可能多的资讯。三是,品味性的精读。对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品味妙词佳句,将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除了“三读法”外,我们还针对学生各年龄段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方法的指导,如:在低年级,让孩子们掌握记住故事梗概。并加以复述的方法;学习课外读物部分词汇,加以领悟和解说等。在中年级,教学生在阅读中学习语言技巧、语言美感的鉴赏方法;学习针对书中有疑义的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在高年级,应学会深入领会语言类型、各种写作方法的运用以及浓缩知识的方法等。

四、保障阅读时间,营造阅读氛围

1.纳入课程,强化指导

鉴于新课程对学生阅读质量的要求与生活中学生阅读表现的极大反差,学校大胆地尝试改革。2007年9月开始,在征询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意识地将课外阅读引入日常的课程计划,尝试每周把一节语文课调整为课外阅读指导课,低年级是与口语交际相结合,中高年级是与作文相结合,以此督促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带领学生潜心阅读经典美文,领略中外名著,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此外,学校还规定在低年级的口语/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图书室,中高年级的作文/阅读课至少每两周一次到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既为老师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又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在校的阅读时间,为量的增多、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设立快乐阅读时间段

随着课题的开展,我们发觉高年级的比较好操作,但时间还是嫌少,而刚进入学校学习的一年级学生,识字量低,限制了读书活动开展。因此,我们将每周一、三、四的下午2:10-2:30这一段时间定为“快乐阅读时间段”,每当“快乐阅读时间段”一到,学生们就会拿出自己心爱的读物开始阅读。在同一时间段,我们还开展了“大手牵小手”活动,让五六年级每班派出阅读小能手,到一二年级朗读课外书给低年级的同学听。“快乐阅读时间段”的设立,目的在于给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每天保证在校内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从小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经常读书的良好习惯。

3.共度“读书月”“读书节”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学校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同时,我们还设置相对固定的月份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一齐体验、经历“读书月”“读书节”。如我们把每年的十月设为“读书月”,设立不同的活动项目,让全校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既激发了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学习兴趣,畅谈阅读的乐趣与收获,又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

4.创建书香浓郁的校园

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学校充分利用“红领巾”电视台、广播站、黑板报、橱窗、学校出版的《菩小春苗》等宣传阵地推荐好书、介绍读书方法、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感悟,让同学们在无意有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学校还不断完善两级图书管理制度,一方面不断

加强学校图书馆建设,另一方面要求各班建立班上“图书角”,构建班级读书会。我们希望阅读能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五、关注阅读过程,优化阅读评价

评价也是一种激励、指导的方式。只有建立常规化、科学化、多样化的课外阅读评价形式,才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和鉴赏的水平。我们主要从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方式方法着手,积极倡导激励性评价,以评价促发展。

1.评价原则

在课外阅读评价的过程中,我们注重评价的有效性、过程性、导向性、激励性,努力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课外阅读是一个开放式的不受时间、地点、形式约束的语文学习方式,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课外阅读的过程来看,它是一个“积累于现在,得益于未来”的过程,其效果很难在短时间得到收效。因此,我们评价时要注重课外阅读的过程的评价,收集能够反映学生阅读过程的资料,淡化课外阅读结果的评价。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引导学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量,对其进行课外阅读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其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善读书,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评价内容

为了有方可偱,有效地评价课外阅读,我们从课外阅读的读物和数量、课外阅读的效果两个方面来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从2006年9月开始,我们每学期为学生拓展阅读的书目,必读书目近七十本,选读书目近八十本。我们引导学生建立制订好自己的课外阅读计划:内容包括与语文课程学习内容相关的名篇名著、报刊、科普读物;时间可分设周阅读、日阅读;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检查的形式来了解阅读状况,在评价的过程中,帮助学生随时调整阅读计划。采用故事会、片断朗读会的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采用谈读书体会等形式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领会和表述的能力;通过读书笔记的交流,剪贴本、摘抄本的展示考察学生的积累与运用情况。我们利用学校每年举办校园读书节的活动,定期开展“古诗词知识竞赛”“儿童诗的表演朗诵”“编诗歌小报”“诗配画”等一系列的读书专题活动,用这个办法来督促、激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还开展了读书系列活动,如好书发布会、读书故事会、人物评论会、优秀诗文朗读赛、经典美文欣赏会等。同时让学生编写自己的作品集,邀请爸爸、妈妈、老师、小伙伴走进自己的“诗意童年”,分享创作的快乐。

3.评价方式及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查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们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自我评价方式。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学会独立评价自己的言行。学生自我表现评价的过程就是不断地自我表现完善的过程。可采用自我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相互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可采取多种方法,如同桌互评、小组互评、全班互评以及自由配对互评等。在生生评价这一环节,课题组的教师们有的采取每周一评,以三人一学习小组互评方式展开的,用小卡片的记录方式将自己小组里的学习伙伴这一周的阅读行为如实地记录下来,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教师评价在整个课外阅读评价中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大部分的评价工作都需要教师来操作。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准确使用评价用语等评价手段,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四是,家长评价。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亲子阅读”,让家长能有效地监督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及时向教师提供反馈意见,纠正学生不良的阅读习惯。五是,借助考级制度进行定量评价。根据规定的读书篇目和阅读要求制定出考级细则,以书面测试和口头表达为主要形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定量评价,最大限

度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而言之,课外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全新的生活领域,更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新教育的倡导者朱永新说:“一个热爱读书的国家,必定是不断向上的国家。”一个民族爱不爱读书,标志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质地。如果从这个高度去认识我们所做的工作,心中便有了不竭的动力,为了孩子们的精神阳光更充足,我们定会将读书进行到底!在儿童身心快速成长的季节里,让我们给儿童开启一扇扇窗户,让他们的心灵悄生双翼,在文化的天空下,在知识的辉光中,振翅高飞!

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

在写论文之先,可能需要广泛阅读相关题域的学术论文,最好是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权威论文。网络上有一个专门的“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上面发表的是国内教育教学核心期刊的教育论文。“中国教育教学论文网”下有一个专门的“语文教学”论文频道:http:///chinese/。其中就有五六个“小学语文教学”栏目,比如:

http:///chinese/primary-teaching/

希望您能找到您所需要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祝好运。参考资料: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篇6

一 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强调小学阶段应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其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文阅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我们又发现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阅读量不达标,有许多学生不能主动去阅读课外书籍。我们的语文教师和家长对阅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缺乏更是一个重要因素。学生所获得的阅读能力经验严重缺失。学生阅读能力缺乏指导,只看些订阅的报刊,作文书,对于经典名著的领悟,望而却步,也很难坚持写读书笔记。

鉴于我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阅读的具体情况,我们确立了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指导策略研究这一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内容 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兴趣。纠正学生在阅读能力中存在的误区,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享受阅读过程。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全校开展读书活动。家校共建,建立班级阅读库。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三 课题研究的目标

我们研究的目标就是激发学生阅读能力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习惯,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真正享受阅读的乐趣。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言行可直接影响着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

教师自己对阅读充满着欲望,必会潜移默化使得孩子也热爱阅读能力推荐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让他们的童心被喜爱的故事浸染,利用多种多样的阅读方式让孩子喜欢上“书”这个充满趣味与想象的东西,真切地感受阅读的成功与快乐。一旦他们把阅读不再动作沉重的负担,他们就会热爱语文,从而形成语文学习的良好循环。

(1)创建良好的校园读书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展示学生的个性风采。

我们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多渠道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打造书香学生,书香班级,书香校园,并营造书香家庭,让家长也参与其中,这非常重要。通过立体式的互动交流,营造家长,孩子,教师全员参与的氛围。能极大地激发孩子的自觉阅读兴趣,唤醒家长的亲子共读意识,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

(2)各年级语文实验教师互相合作,选择课本中经典的文章,设计拓展性阅读指导方案,进行共享,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

(3)课题组教师每周至少上一节阅读能力指导课和读书汇报课,使读和写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4)科学地利用好学校的图书馆,强化管理,发挥其最大的功能。倡导学生以及家长,少买一样玩具,少吃一次零食,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图书,并和班级同学共享,成立班级图书角。这样,学校和班级互相配合和补充,保证每一位学生的手边时时有书可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又完整的知识。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5)各实验班级确定必读书目和推荐书目,认真填写阅读能力记录卡,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开展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会,评选小书迷,读书笔记评比,读后感评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6)创造平台,引导学生积极进行阅读评价。开好阅读交流课,体验阅读的成就感,并适当加以引导,捕捉学生阅读交流的共性体验及时地予以点评和鼓励。以读促写,架起阅读和作文的桥梁。教师引导和要求学生积极作文,将自己阅读的体验和心得用观后感的形式表达出来,也保证学生鉴赏实践课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通过加强教师阅读能力的指导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 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进程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历代文人和教育家对阅读能力都十分重视,都有过精辟的论述。

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指出:“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唐彪也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多为之自工。”

1997年2月,克林顿提出“美国教育行动”,其目标就是让每一位儿童都能阅读,每一位成年美国人都能进行终身学习。

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

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

五 课题研究成果预期

针对此现状,我们期待“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制定学生阅读指导课常规。学校开展阅读能力指导经验交流会,并有大量作品呈现。教师阅读能力指导论文在市级获奖。学生能将阅读成果运用于课堂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六 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其中有国家级、市级、区级优秀论文获奖教师等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资料准备

我校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阅读能力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

(1)问卷调查法

(2)经验总结法

(3)学习成果展示法

(4)教育观察法 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小学教科主任组织牵头,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七、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一)规划实验阶段(2012年1月---2012年3月)认识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到的资料及对目前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情况分析,使每位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并决心将这种理念转变成为具体的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行为。确定实验班级、实验教师和对照班级。

3确定研究人员,研究人员强化阅读能力指导理论的学习。

(二)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4月----2012年6月)做好开题及相关工作。多渠道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目(主要是拼音读物和绘本读物等)。

由课题组成员通过上网寻找、到儿童书店寻找、向学生或家长做问卷调查等形式收集适合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书籍,以备研究之用。制作问卷调查表和《小学生阅读能力成长记录袋》及童心读书卡。开展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级的语文水平统一测试。

第二阶段(2012年7月----2013年8月)氛围营造。提高巩固。

(三)、总结和成果展示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2月)1 阅读成果展示。实验总结,资料归类,成果结集或制盘。撰写结题报告。推广研究成果。

八、成员分工

组长:

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副组长: 负责收集、归档研究资料,负责课题组会议的人员召集,负责通讯联络,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组员:

负责保障课题研究的经费,为课题组成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适时调整研究方向,从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研究。

组员:

负责制作和印制各种调查表格、文本及摄像、照相事务,课堂调查材料的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学生阅读能力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组员:

负责课外调查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及典型案例展示,进行亲子阅读和建立班级阅读库的尝试研究。指导中心本部的老师的研究工作。

组员:

进行阅读能力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组员:

张秀琴、徐年华 负责摘录并借鉴和提供先进案例、研究成果,进行课题数据分析。进行课题研究的开题和结题工作。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案 篇7

但因为小学生、特别农村小学生的缺乏生活阅历、缺少读书环境、缺少正确的读书导向,从而造成了农村小学生阅读量远远低于城市同龄小学生、低于新课标的要求的现状,大量的关于农村小学生读书现状的调查表明,农村小学生读书仍处于盲目、无序、低效而凌乱的自发状态中,而这种低读书量或零读书量的现状又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下降、书面语言匮乏、行为偏差、认识能力低下的种种后果,直接影响着下一代农村新型人材的产生和未来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读书量,如何正确地指导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任务,就成了农村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此,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为农村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的方案,这套方案共分为七个环节:

一、分类读书法

小学生是正在成长的群体,也是一个年龄跨度较大的群体,它包括从6岁到12岁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心智与心理的发育期,所以吸收知识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理解能力、对学习的兴趣都有很大的差异。如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应当选择一些有韵律、故事情节较强、故事篇幅较短并带有插图的书籍,如(365夜儿歌》、《幼背唐诗三百首》、《伊索寓言选》、《中外民间故事》、《成语故事》、《谜语》等,让这些低年龄段的小学生从认读字句开始,从体会文句入手,在伴有优美图片的浅显故事里,由浅入深地学习做人的道理,一步步体会出阅读的乐趣,从而准备向更高的读书层面过渡。而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则注重介绍优秀作文、古代文学故事、中外名人故事、优秀童话等作品,如《安徒生童话集》、《唐诗故事》、《获奖作文集》、《作家的童年》等,以便加强他们的文字吸收量,为下一步的作文教学相配合。而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则要介绍一些科普读物、名家名作、小说诗歌作品等,特别要注意的是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并有了吸收自然科学知识的能力和渴望,所以要加强科普读物的导读。如世界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小说)、《夏洛的网》(小说)、《小海蒂》(小说)、《十万个为什么》(科普)、《动物世界》(科普)、《植物世界》(科普)、《昆虫记》(科普)、《大自然奥秘故事》(科普)等,都是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特别喜爱的图书。

二、课文引导法

小学语文课本中,不乏一些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如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契诃夫的《凡卡的故事》、李白的《望天门山》、陆游的《示儿》、古诗十九首《长歌行》等都是深受几代小学生喜爱的传统经典之作。正是在这些课文里,包含着大量的阅读信息,值得语文老师去深入挖掘。比如:安徒生的作品还有哪些?安徒生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及作品?契诃夫是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的人?你还读过哪几位唐代诗人的诗篇?什么叫古诗十九首?陆游为什么写出《示儿》?通过这一连串的提问和引导,激发起小学生的兴趣,引起小学生探求这些问题答案的欲望,在小学生兴趣盎然地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老师可以系统地向他们介绍一些相关的童话知识、著名童话家的生平故事、唐宋名人的生活经历、古代诗歌常识、成语故事之类的书籍,比如安徒生的作品《海的女儿》、《小意达的花》、《丑小鸭》等,比如契诃夫的作品《渴睡》、《一个小公务员之死》等,比如《唐诗三百首》等,有了这样充足的读前准备和有效的读前渲染之后,小学生再去阅读书籍,课外知识和课内知识就形成了一个有效的整体,课外读书又推动了课内教学,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趣味导读法

阅读名著前应当有一定导读工作,这是指小学生开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阅读前,老师所进行的趣味性的导读。以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为例,可以先介绍马克.吐温的生平,将马克。吐温在密西西比河上做领航员的传奇生涯进行生动渲染,然后再介绍本书的写作年代背景,最后重点介绍书中最精彩的部分:汤姆粉刷墙壁的场面和汤姆逃到荒岛上的场面、汤姆迷失在溶洞与杀人犯相遇的场面。此种有声有色、重点突出的导读过程能够使小学生阅读此书的兴趣更加高涨,并加强了小学生对书中重要章节的感性认识。

四、摘抄词句法

在进行名著导读的同时,还应当把作文教学的内容结合进来,以阅读活动直接带动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具体用法是:老师在介绍这些名著中的经典场景的同时,可以把文中一些有趣的句子、个性极强的词汇、精彩的描写片断抄写在黑板上,让小学生抄录下来,反复地朗读以体验其中的妙趣,以增加小学生对名著的记忆,以有效地积累文学词汇。老师可指导小学生将笔记分为多个门类:风景类、人物类、抒情类、哲言类等,将名句警句分门别类地摘抄下来,并用反复朗诵名句等方法来加强小学生对读书的记忆,在阅读的同时直观地体验文中的人物描写、场面描写、景物描写手法的多样性。以边读边记、边记边想、边想边作的方式完成一本书的阅读。通过这样的导读,不仅提高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更丰富了小学生的语词能力,为今后的作文写作奠定了坚实基石。

五、实践引导法

与城市小学生相比,农村的小学生虽然较少接受电子网络信息,较少接触高科技成果,但却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吸收着来自于大自然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体会着自然界的变化,这正是农村小学生的优势,也正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关注的一个读书导向。农村小学生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农业耕种时所接受的自然信息的不同,所以也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观察自然、描写自然、体会动态的动植物学的机会。因此,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要充分地关注农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着不同的季节与农时,把一些科普类、动植物类、历史知识类、气象气候类的图书介绍给他们。比如在进行《动物故事》(科普类)、《我们的地球》(科普)、《昆虫记》(科普)这类图书的导读时,老师可以很方便地结合眼前的动物、生长着的植物、变化着的气候、随处可见的昆虫与小学生们自已的亲身经历,将他们的生活与图书中的知识融为一体。这样一来,书本上的知识变得生动了,小学生们的经历变得科学了,二者叠加在一起,书本与生活的距离大大缩短。

六、作文配套法

在读完某一本书之后,可以围绕这本书进行作文选题,选题的范围有:读后感类、对书中人物或事件的点评类、对作者写作此书时的背景的评价类、对书中某一个章节的感会类等等。以契诃夫的《渴睡》一文为例,可以先把《渴睡》与《凡卡的故事》相比较,体会书中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两个小主人公的命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或指导小学生为两个小主人公加上不同的命运结局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读书作文凡例。

七、成果展览法

对课外图书的阅读指导活动进行到一个时期后,与之相配套的读书成果展览、读书经验交流活动将会把课外阅读的活动再次地掀起高潮,在校区内渲染出更加浓烈的读书气氛,并可以将小学生读书的兴趣巩固加强。这类活动包括举办读书故事会、举办读后感作文竞赛、举办读书征文活动等等。对于读书量比较大、读书程度比较深的高年级小学生们,还可以尝试写一些科普小论文、科普小故事、搞一些科普小发明以将自己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践中。以《昆虫记》一书为例,在引导小学生读完此书后,可以写出一些与昆虫生活有关的作文,也可以做一些有关昆虫习性的读书报告,或举办与本书有关的昆虫小知识讲座、或举办与昆虫有关的专题故事会等等。

在记录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之后,也可以举办读书笔记的评比活动。小学生们可以把自己摘抄的大量的读书资料拿到会上进行展览,将其中优秀的读书笔记以墙报的形式展出,为小学生们提供读书笔记的样板,以带动更多的人养成读书记笔记的习惯。

八、明星引路法

评选校园读书小明星是课外阅读活动的高潮,也是课外阅读活动的最后一环。可预先提出读书小明星的标准:如读书量的多少、作文写作提高的幅度、为同学提供读书信息的多少、所记下的读书笔记的字数等来对小学生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进人人争当读书小明星的良好氛围。当选出的校园读书小明星,可获得在校园光荣榜里张挂照片、可以成为下一届读书竞赛活动的学生评委等荣誉,促进更多小学生的读书兴趣,从而掀起人人争当校园读书小明星的热潮。

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工作,除了与城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具有一定的共性之外,还应该注意到农村小学生读书的种种困难,比如书源匮乏的问题、比如家庭缺少读书氛围的问题等。因此,为农村小学生们解决阅读的书源的问题就成了指导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而附带产生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各地同行们提供如下可以借鉴的经验:

1、充分发动农村小学生的城市亲属,让城市亲属们将家中闲置的各种图书捐献出来,用来成立农村小学校、乃至小学校里每个班级的图书室,让城市闲置的图书在农村发挥更大的作用,也让农村小学生得到更充足的图书资源。

2、动员每一个小学生将自己的私人图书用于本校内的交换与流通,在学校里创建营造出“一本好书大家读、人人都能读好书”的优良读书环境,让好书更大限度地影响更多的小学生。

3、动员每一个小学生注意收集读书信息,将自己平时在报纸上、电视里、各种媒介上、外出做客时看到的图书信息用手写文字的方法记录下来,再用黑板报、小字报、墙报、小广播的形式在学校里交流,以创建最方便最快捷的校园读书信息网。

4、充分利用在校老师个人的经济能力与图书资源,动员老师将自己收藏的图书投入到学校共享的大系统中,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策略研究 篇8

1 学生方面

(1)从兴趣来看,大部分学生完成作业后,业余时间选择玩耍或看电视,有部分学生回家要帮家里干活,有条件的学生还要选择上网,选择读课外书籍的学生甚少。

(2)从动机来看,有部分学生认为课外阅读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有部分学生就无所谓,而有的甚认为会影响学习,耽搁时间,就连最基本的家庭作业都完不成,就更不用说看课外书了。

(3)从心里需求来看,确实有部分学生很喜欢读书,但没有书可读。作为农村的孩子又买不起书,图书室开放的时间较少,也不能满足学生读书的需求。

(4)当然影响学生课外阅读也有一些外部因素:如:学生功课太多,不知看什么书,没有书可读,或父母反对等。

2 家长方面 大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是有用的,课外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作文水平,提高学习成绩。有的家长做的比较好,经常和孩子一起读书,便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而少部分家长则认为,课外阅读对孩子没什么明显的帮助,又加上孩子阅读能力不够强,只要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就不错了。甚至认为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没有用。这部分家长持不赞成的态度,直接扼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 教师方面 学生课外阅读理解能力困难的主要原因,我认为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有关,只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会学生分析,学会理解。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和理解能力,有了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就能顺利完成课外阅读。

根据以上存在的原因,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要使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开展的有实效,就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3.1 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好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新智,主动去了解,研究,逐步形成阅读的习惯。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的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学校,班级要营造学生好读书,想读书的氛围,教师要从不同的方面,以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阅读趣味。在图书室、阅览室、教室张贴激发人奋进的读书标语、名言警句、格言、挂图等,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书中自有成才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中知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把孩子们带进书店、图书室、阅读室,让孩子们感受书海之浩瀚,让孩子们读自己喜欢的书,体验读书的乐趣,受到知识的熏陶,形成与书交友,从书中求知。另外教师还要发挥家庭的力量,帮助家长,使孩子们在家里拥有自己的图书库、小书桌,把书放在孩子随时可以看得到、拿得到的地方。鼓励家长与小孩子进行“亲子共读”活动,共读一本书,共享阅读的快乐。

第二、以故事的形式诱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最喜欢故事,教师要有目的地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名人成才的故事,以及名人的读书经历及成就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给他们讲有趣或惊险或奇物,或令人感动的故事。把孩子们带进一个美妙的世界里,在享受奇妙的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第三、以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有趣、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如:上完了《丑小鸭》,可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蝙蝠和雷达》,可推荐《十万个为什么》等。利用学生的从众心理,组织学生参观书店,图书阅览室,让色彩缤纷的封面和插图,妙趣横生的内容吸引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热情。

第四、展示成果,巩固学生阅读激情,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教师要为他们搭建展示他们课外阅读成果的平台,进一步巩固可课外阅读的兴趣。利用晨会、班会开展读书交流会,评选出最佳的读书能手。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爱读书的情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在博览群书中采集各类型的信息资料,使学生逐渐把读书作为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2 拓展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有效开展课外读书活动,必须让孩子有书可读,因此要开辟、拓展书源。

第一,要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履行借还手续,让学生随时能借到书籍,保证人手一册,随时更换,借还书的时间不能变,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第一渠道。

第二,要召开家长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使家长明白课外阅读能让学生受益无穷,动员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书,选择健康的书,并能力所能及地引导孩子读书,开通学生课外阅读第二渠道。

第三,要建立班级图书角、书香角。统计班级学生中的图书、刊物、造册、登记,搞好管理,让学生相互传阅课外书,班级与班级相互传阅,实行课外图书资源共享,开通课外阅读第三渠道。

第四,寒暑假及节假日、双休日,布置、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阅读、收集对联、广告语,进商店、知店名,逛超市、知商品,把玩耍与大量识字相结合,把观察与积累相结合,把课外阅读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又一渠道。

第五,教师要向学生介绍、推荐名家名篇、名著。向学生发放图书目录,供学生选购。经典古诗文背诵篇目70首

3.3 保障时间,让孩子有充分读书的机会。农村孩子放学回家后,无书读,读书少,还有不少的孩子要帮助家长做家务,读书时间少,甚至没有时间读书。学校应根据农村实际,图书室、阅览室必须向学生开放。图书室借书的时间不能少,不能变,阅览室中午开放的时间不能少,不能变。每周的两节阅读课决不能被挤占;每周还要开设一节“读书交流”课。让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机会。学生能合理安排时间读书,合理利用时间读书,能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阅读的冲突,读书的兴趣不减退。

3.4 加强指导,让孩子学会读书。

3.4.1 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读什么书,什么时间读,要有长打算、短安排。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名人名篇名著,教室内设计图书角,张贴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从网上找出一些课外资料贴在书香角或读书角内,让学生去看自己喜欢的书、去选健康有意义的书,去作计划,去作短安排。学期内计划读哪些书,近期安排读什么书,列一个课外读书计划安排表。有了计划安排,就能大大提高阅读效率。

3.4.2 指导学生会写课外阅读笔记。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于书中的故事情节,对于积累收效甚微。因此,我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书中动笔圈圈、点点、画画、注注。摘抄书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善于积累的好习惯。并且要求学生保存自己的课外阅读笔记,珍惜自己的读书果实。一学期一学年,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不断积累,将是多少本、多少万字的课外阅读笔记呀!这样,学生头脑中装有多少词汇,多少语言文字?写作起来不愁没有词汇,没有语言材料了,避免语句干巴,内容枯燥了。

3.4.3 指导学生学会交流、讨论、评价。教师应时常组织、引导学生相互交流阅读情况,交流心得体会。始终把读书交流摆在重要位置。应在教室内墙壁上,设计“课外阅读天地”,及时将记录真实、记录详细、记录优美的读书笔记张贴、悬挂在栏目园地里,交流自己的读书所获、所想。表扬先进,促进后进,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交流自己的不同看法,讨论、解决读书中的疑难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读书后的疑惑、困惑,并相互进行评价,由此挖掘学生

3.5 开展活动,让孩子有足够的表现机会。学生阅读是有目的和对象的,如果学生的阅读缺乏目的和对象,那么学生对阅读就失去了兴趣。因此,我在学生当中开展一些小学生喜爱的活动,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开展读书讲故事比赛,读书活动演讲比赛,佳作欣赏会,小小作家作品展,人物评论会,诗文朗诵会,好的读书笔记展评,各种读书征文活动等。使学生有充分表现机会,读书兴趣更浓。

3.6 实施考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不断提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在课外阅读方面的要求,为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有效地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量”与“质”,必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实行考评。每学期考评一次,先由学生自主考评(参照考评表),低学段学生由家长配合填写。然后由班级综合考评,学校颁发等级证书(附考评系列表)。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及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在写作文时不再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教师及家长要经常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督促学生完成定性定量的阅读任务,只要持之以恒地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将让农村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给孩子撑起一片多彩的生活空间。

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索性研究 篇9

菖 蒲 小 学

一、课题界定

所谓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地、有选择地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它是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字、文学、文化,是对生命个体精神生命的提升,并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语言的熏陶。它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自主性和合作性;

(三)趣味性和专题性。

所谓课外阅读指导,和一般的语文课不一样,学生有更强的自主性,老师们把阅读课的着眼点放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分享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习惯,指导阅读方法等目标上,力求使他们走出校门后仍能和好书交朋友,并源源不断地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研究背景

早期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美国五十年代就开始系统地早期阅读研究,而一些发达国家从80年代开始就把儿童智力教育的重点放到了提高阅读能力方面。儿童早期阅读被看作是教育的重要发展项目,每年针对性的活动层出不穷,在全社会形成了儿童阅读促进的价值链条。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为了确保学生完成这一课外阅读量,学校要创造一切条件,加强课外阅读的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积累尽可能多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经验,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词典”“和心理图式”,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积淀。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口头和问卷调查,发现绝大部分学生爱好课外阅读,但在选择、理解、运用等方面存在较多误区。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选择较盲目。由于小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粗糙低劣、甚至具有较强暴力色彩的书籍进入了学生选择的领域。而一些较为高雅严肃的作品少人问津。另外,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极端功利色彩,误以为课外阅读会影响成绩,只重视与文化考试有关的参考书,一些科普以及人文性很强的作品魅力不再。再则,个别学生凭潮流看书,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

2、方法较陈旧。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从问卷调查中发现,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一味从头至尾读的大有人在,而现实生活中,这显然滞后于社会高速发展的潮流。由此可见,方法陈旧、呆板是阻碍学生阅读水平提高的重要方面。

3、研读不够深。从调查中还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

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说来,因为应试教育的影响和相关理论研究的滞后,一直没有能够在小学阶段建立起一个科学的阅读课程体系。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因为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等,因此很难将“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怎样在的新环境下,充分开发和利用各种阅读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阅读教育的衔接和整合,构建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儿童阅读教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三、理论依据

1、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级理论指出,需要是调动人的主体积极性的内在动力,突出了满足需要在人的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他把人的需要看成一个多层次、多水平的系统,认为只有高层次的需要的追求和满足才使人更充实、更幸福,并首次提出了超个人的动机或超越性动机的概念,认为自我超越并不是一种没有任何基 础就能自发出现的心态,而是人性一种合乎规律的高度发展和执着追求。

应当指出,超个人心理学非常重视人的精神生活及其内在价值,而生命个体的精神成长是需要高品位阅读的滋养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对于人的精神成长而言,学校教育就相当于母乳,它把人类的一些知识,通过科学的方式整合成适合你接受的形式和内容,但是,它不能代替你的精神成长,精神的成长依赖于那些伟大的著作。阅读是改善和丰富精神营养结构的最佳手段。

2、苏霍姆林斯基等关于阅读的论述

“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需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

“要做到教会学生自学,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

“所谓‘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这就是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的财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

一个不热爱读书的民族,肯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崇尚读书的民族,则肯定蕴蓄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3、《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有了具体而明确的量化规定: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 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课外阅读指导强调的正是: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四、研究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1)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对学生进行科学读书方法的指导。

(2)创新阅读教学的模式,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读书愿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3)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

2、教师发展目标

通过实验,转变、更新教师的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一支科研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融科学性、创新性、实验性为一体的个性化办学特色。

3、科研目标

(1)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阶段特征,制定详细的小学生课外读物的推荐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拟订具体的推荐书目及推荐说明。(诵读、阅读书目)

(2)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和不同的文体,制定一系列指导学生进行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方案和切实有效的措施。(阅读方法)

(3)尊重小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建立多样化的阅读交流模式。(读书活动)

(4)初步建立一个注重动态过程的小学生课外阅读评估体系。(阅读评价)

五、研究时间、对象及方法

研究时间:2010.3—2013.12 研究对象:本学校一—一五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方法:(1)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校内不设对照班,全体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本实验综合采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

六、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3--2010.4)(1)学习资料文献,确立课题目标与课题内容,成立课题组。(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3)制定课题方案。(4)课题论证、专家咨询。

2、研究阶段(2010.5--2013.10)

(1)推出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开设阅读指导课,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明方向。(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的方法的指导,对课外阅读指导的模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3)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4)研究各类读书计划的制定。(5)对各年级学生的读书效果进行评估。

3、总结阶段(2013.11--2013.12)课题组对研究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反馈、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编辑有关成果,做好结题工作。

附:研究内容

(一)阅读现状的调查。

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小学各个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化的策略,以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

(二)阅读内容的选择

小学生受年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的限制,缺乏正确的审美观念,在选择课外读物上,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选择合适的书籍尤为重要。教师和家长有责任向他们推荐一些好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课外阅读。

1、以《学校推荐阅读书目》为辅助材料,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2、形成本校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古诗文诵读篇目、必读篇目、选读篇目)。

(三)阅读方法的指导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这样才能有所得。而每周一节的自由阅读课应重在读书方法的指导和读书笔记的辅导。

1、阅读方法指导。a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工具书或网络查检资料;b指导学生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c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能力;d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熟练运用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点、注、评、摘等能力。

2、读书笔记辅导。a指导学生学会摘录,写摘录笔记。要教会学生在理解、品析的基础上,摘录课外书里的精彩语句语段,提高鉴赏能力,加强阅读积累。b指导学生学会归纳,写提纲笔记。要教会学生首先对阅读材料认真分析,再对其思想内容、结构形式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培养化繁为简的能力。c指导学生学会批注,写心得笔记。要教会学生将阅读时大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智慧的火花随时记录下来,形成点滴体会,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内化运用。

(四)读书活动的设计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正处于逐步形成发展中,他们往往缺乏坚持阅读的恒心。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系列的相关活动,形成学校----班级----学生个人的三维活动体系。

1、校级活动如“阅读节”、“校园童话节”、“我爱读书月”、“名人读书故事会”、图书插画比赛、配音大赛、跳蚤书市、阅读能力竞赛、评选“阅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

2、班级活动在创建班级图书角的基础上,开展如故事会、朗诵会、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同伴阅读、图书人物大游行、主题阅读等。

3、学生个人活动如自编读书小报、写读书笔记、建资料袋等。

(五)读书计划的制定

课外阅读由于其形式的独特性,对它的管理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阅读实践有较大的随意性。制定相应的阅读计划,能有效控制课外阅读的正常有序进行,以收到应有的阅读效果。

1、学校整体规划的制定。一个学校的“必读书目”反映了该校的办学理念,折 射出人文精神的光彩。学校应思考“我校的毕业生应该有怎样的文化积淀”,从而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阅读任务。

2、班级阅读计划的制定。每个班级要以学校整体规划为总纲,根据各班实际情况,从课外阅读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评价等方面制定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3、学生个人读书计划的制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和爱好,制定出每学期、每月、每天的课外阅读目标和计划。

(六)读书效果的评价

1、实行课外阅读考级制;

2、考级前提:阅读量、文摘卡、心得卡必须达标

3、考级内容包括:阅读书目、阅读速度、古诗文背诵、名著研读报告等

七、保证措施

1、学习措施:课题组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体方案设计,编选有关资料,定期组织交流总结。

2、研究措施:

(1)各教师要及时搜集、整理研究材料,以各自的班级为研究阵地,有目的、有步骤、创造性地开展行动研究,并在研究方案付诸实践的同时,写出研究总结及结合自身实践的研究报告。

(2)课题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3)课题负责人要集中时间研究课题,开展工作。

(4)阶段性地展示研究成果,征求多方面意见,及时改进研究方案。

3、成员情况分析:

本课题课题组成员中,有在教学一线工作多年的学科带头人、小学高级教师,又有年富力强,富有探索精神的各级能手、新秀,强大的阵容,使课题研究的进程能稳步前进。

八、研究预期成果:

1、构建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各种实践模式;

2、撰写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探索性研究”的实验报告;

3、构建出小学生课外阅读推荐书目(古诗文诵读篇目、必读篇目、选读篇目);

4、编制《阅读成长手册》

5、汇编教师专题研究论文集、活动设计集、教案集、个案分析等;

6、构建出“小学生课外阅读考级办法”;

7、写好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文林堂 学校校长 小教高级 小学语文教学 对课题研究进行理论指导持课题研究,赵鹏庆 教导主任 小学高级 教育科研设计课题方案,撰写研究报告 魏俊元 教研组长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阅读评价研究 胡晓燕 教研组长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阅读方法研究 王淑贤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阅读内容研究 王海梅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经典诵读研究 王春花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阅读活动研究 宋吉国 小教一级 小学语文教学 负责阅读计划研究

上一篇:女人爱自己多一点散文下一篇:高楠小学2016年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