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2024-07-03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精选8篇)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篇1

背景分析:

《观察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中的内容,这节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的信息容量比较少,学生的兴致不高。因此在新课标精神下,进行数学学科和信息技术整合,努力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数学与探究数学的有力助手,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帮助。

我们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有信息技术课,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鼠标操作方法,而且经常与幻灯片接触,他们对幻灯片中简单的拖、拉、连线等操作,比较熟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多次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由于练习的需要,有时我会请学生直接上讲台来进行操作。每当这个时候,学生的兴致会特别高。不仅上台的学生会认真地进行练习,在台下的学生也会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看。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学生有强烈的动手欲望,每个学生都想上台,他们认为这是在玩,而不是在上数学课。

设计理念:

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

开课时,我运用课件播放《盲人摸象》的动画故事,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形象生动的揭示了本课的主题——如何正确、全面的观察事物。

课中,设计的“拍照”活动,运用高科技数码照相的技术,让学生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拍摄、去评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后,“闯关”游戏,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新知进行了充分的巩固。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个性的平台。

在本节课的“闯关”游戏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拖、拉、比等一系列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并归纳出观察物体的方法,并利用多媒体展示交流,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任何学生都有平等的表现自我的权利,满足了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

让学生进行“拍照”活动、“闯关”游戏等,并不只是为了完成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时让学生在边操作、边体会、边感悟、边交流中,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这一系列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是探究性的,每个学生都是发现者、创造者;同时,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

四、运用多媒体,创建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管理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的学习成果也不能“资源共享”,只有自己或小组内同学才能看到,造成了时间和资源上的浪费。在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中,运用网络控制技术改变课堂管理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可以看到每位学生完成的和正在进行的工作,并可以在大屏幕上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以启发其他学生的思维。

活动过程:

活动一:“猜一猜”游戏

【任何的学习结果都离不开学生的情感参与,创设富有新异性、启发性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的欲望,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说,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我在教学《观察物体》时,采用“媒体设境,故事引路”的方法,很自然地引出观察的要求,吸引学生。】

教学案例:

1、课件出示一幅“盲人摸象”的画,配上故事。

(小朋友边听故事边哈哈大笑。)

2、你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因为盲人看不见整只大象,摸到一部分都说是大象;大象变成了柱子,变成绳子,真好笑。)

3、老师要和小朋友做一个“盲人摸象”的数学游戏。

请看自己的屏幕,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图形,这些图形也只是整个物体的一部分。请小朋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整个物体会是什么? 看谁最能干。

(学生的屏幕分三组:一组看正方形猜,一组看长方形猜,还有一组看着被分割成两部分的长方形猜。)

4、小朋友看了三个从不同位置看到的图形,想象出来的物体真多。

我们把这三张图形连起来看,就是把从上面、侧面、正面看到的都连起来想,课件同时出示三张图画现在你知道整个物体是什么东西?

(原来这是一个电冰箱。)

5、现在意见一致了,那让你们看物体的一面、一部分时,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不同的意见呢?和同桌小朋友讨论讨论。

(只从一个角度去观察物体是不全面的;我发现,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才能说对;因为我们只看到物体的一面,像“盲人摸象”那样只是物体的一部分。)

6、小结:

对,我们只观察物体的一部分,对物体的认识就不全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学会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不要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这个环节借助媒体,提供配有故事的画面,让学生充分运用“耳、眼、口”的功能,一开课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不同图形在不同的屏幕中出现让学生猜,各组之间互不影响,学生真正地向盲人那样只了解物体的一部分去猜,猜出的东西五花八门,然后课件同时出现三幅图,学生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认识到那是一台电冰箱。学生有了像盲人那样的切身体会,再顺水推舟向他们提出了这节课观察物体的要求,就能使学生有目的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活动二:拍、说照片

【《观察物体》从三维角度,给学生建立观察物体的方法、方位知识、识图方法,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如果单靠教师一样一样拿物体引导学生去观察,学生很难建立这种三维空间方位的概念和知识,而且还会引起视觉和听觉疲劳,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所以当学习活动继续深入时,我运用高科技数码照相的技术,让学生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拍摄、去评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要我动”变成“我要动”,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去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

教学案例:

1、刚才小朋友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现在小朋友要当小小摄影师,用数码照相机,从不同的角度拍照了。

拿出自己组的玩具,观察一下,你们组的玩具是什么样的?

2、选择喜欢的位置拍摄,组内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要拍的不一样。你们准备怎么拍?

(我们围着桌子坐,只用在自己的位置上拍就可以拍到玩具的不同侧面了;我们拍自己喜欢的那一面吧,第一个先选,一个个轮流;我要找一个让大家难想到的一面)

3、学生动手拍摄,拍完后优胜的两组组长将照片输入计算机马上展示。

第一组“小汽车”展示时,师提问:你最喜欢哪一张?他是从哪一面拍的小汽车,拍到了什么?

第二组“小叮当”展示时,拍照片的那组学生自己上来提问:请你猜一猜我站在小叮当的哪一面拍这张照片的?

(我发现照片上有小叮当的头,还有身子及四肢,我猜想是从后面拍的;照片上有小叮当的两只眼睛、两个耳朵、嘴巴和四肢,一定是从正面拍的;小叮当的左手上有开关,那张照片只看到一个耳朵,一只手、一条腿,而且手上有开关,就是从左面拍的。因为小叮当我观察过,左手上有开关;那个红红的两个大脚,就是从小叮当的脚底下拍的。)

4、这几张照片分别是从正面、后面、底部、左边拍的,但它们都是拍的小叮当,为什么会不一样?(在不同的方位上,看到的小叮当就不一样;我知道,如果我们只从一个方向拍小叮当,只能拍到它的一个面,其余的面是拍不到的;从不同的方位去观察,才能把物体看清楚、全面;观察物体时,要记住方位,还要记住物体在不同方位的特点。)

【这一高科技数码技术的整合环节看似简单却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增大了课堂的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实现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有机结合,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信息,主动地进行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进一步地完成这节课的教学要求。】

活动三:闯关游戏

【要使学生牢固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必须重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打破了课堂中原有的那种齐步前进,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它可以根据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实际,布置基本题和思考题,来弥补各层次学生练习的时间差,使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练习,最重要的是优生和学困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

教学案例:

1、小精灵明明想和大家一起玩“闯关”游戏。

课件出示游戏:游戏有四关,两关基础题,一关提高题,一关深度题,一关一关的练习相应地提高难度。

2、宣布游戏规则和时间。

3、学生闯关。师在监控台里调出几名学困生的屏幕,同时进行监控,搜寻练习中的难点,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指导帮助。

4、电脑切换到屏幕上,指名反馈交流。

5、奖励闯关成功的学生。

【这一环节通过学生直接上机操作电脑,使他们感觉在玩,有效地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件中我实施分层练习,使练习内容、形式最大限度扩展,优生从被动等待中解放出来,学困生从被动压抑中解放出来,计算机成了学生学数学和探究数学的有力工具。】

教学反思:

《观察物体》是一堂信息技术和数学操作活动相整合的研讨课,反思整个过程,我觉得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我们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合理选择有效的技术手段,能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

1、激发学习欲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育实践证明,学生对学习本身,对学习科目有兴趣,就可以激起他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他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现在面对学生的“减负”,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兴趣,有兴趣的事对他们来说不感到负担。要让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把教学过程组织得生动、有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高科技数码技术在这节课中的运用,正好满足这一需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照相机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出现,有一部分学生能熟练地使用数码照相机,还懂得将数码照相机中的照片输入计算机。在活动二中,让学生动手拍摄,给学生提供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积极地去参与。选用生动、可爱的玩具作为拍照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非常有兴趣。活动中让他们选择喜欢的位置来拍摄时,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做主,顿时激情高涨。他们对着玩具左看看右看看,体会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形状不一样。他们还积极地和组内同学商量,高兴地投入到拍摄活动中去。当优胜组学生的作品在计算机里展示时,他们专心地观察屏幕中的不同图面,描述物体的不同形状或根据看到的形状阐述自己的猜想,正确地判断拍摄者的位置。整个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深入,较好地完成教学要求。

2、人机互动,实施分层练习。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就是通过学生上机直接操作学件,实施分层练习。在活动三中,基础题、提高题和深度题相结合,一关一关的相应提高难度。教师运用教学监控装置,可以准确地了解学生练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将整体练习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机互动,实现因材施教,不至于因为要照顾学困生放慢速度而使优生吃不饱,也不至于因为要照顾优生加快速度或加大难度而使学困生吃不消。学生完成基础关后,有余力可以继续闯关,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练习,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规定的时间一到,进行反馈评价,这时监控台将学生的学件切换出来,学生的练习就呈现在大家的面前,对着练习题及时点拨,再加以分析、比较,从形象到抽象,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信息技术使学生在教学中有了更强的参与度,每个层面上的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而融为一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

3、值得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改进,选用学生身边的东西,引导他们进行观察,教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的方法,让他们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但这些过程都是在老师的牵引下,学生一步一步地去发现,老师注重强调解决问题,却忽视了学生怎么发现问题。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篇2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 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 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激起兴趣, 引入新课

1. 从生活问题设疑入手

去年是我们祖国建国60周年, 10月1日这天, 在北京天安门举行了隆重的阅兵仪式,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画面。 (观看视频)

有2个摄影师为这个方阵留下了美好的瞬间, 小朋友看看, 为什么同一个方阵, 拍出来的照片却不一样呢?

2. 揭题, 引入新课

因为这2个摄影师拍照时所站的位置不同, 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也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同, 所看到的事物的效果也就不一样。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评析】采用与时俱进的素材, 引入本课教学, 声色感官激发学生的兴趣, 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

二、组织活动, 引导观察, 自主探索

1. 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1) 符老师也喜欢拍照, 你们看, 符老师带来了2张, 你们可知道老师拍的是哪儿吗? (课件显示) 仔细看看, 这两张照片一样吗?

(2) 拍的是同一个教室, 为什么拍出来的照片会不一样呢?

(3) 你能猜出哪一张是站在教室的前面拍的?

另一张是站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

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4) 师小结:同样一个教室, 分别从前面和后面观察, 所看到的场景也就不一样。站在后面, 看到教室的前面;站在前面, 看到教室的后面。

【评析】通过观察从自己教室拍的两张不同的照片, 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 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会看到不同的样子。

2. 指导观察, 拍摄小熊。

(1) 本位观察

同学们, 刚才你们欣赏了老师拍的照片, 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每一组的桌子上都有一只可爱的小熊, (师指一组的4个同学说) 像这样, 4个小朋友坐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熊, 看到的小熊的样子又会是怎样的呢?

师示范:老师太喜欢这只可爱的小熊了, 想把它拍下来, 请看, 老师用两手的食指和拇指架起一架“照相机”, 坐正姿势, 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小熊, 仔细看看, 你镜头里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再拍。 (示范两个方位)

学生拍:你准备好了吗?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小熊, 仔细看看, 你镜头里的小熊是什么样子的, 老师数“1、2、3”, 小朋友一起喊“卡嚓”。耶!一张照片诞生了!

请小朋友想一想, 你拍出来的小熊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组长从大信封里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6张照片, 放在桌子上, 小组同学找到自己拍的那一张。

反馈:前面、后面:

你拍的是什么样子的? (贴图在黑板) 跟他一样的请起立。你为什么选这张?

(预设) :生:我坐在小熊的后面, 看到的是小熊的背

生:我站在小熊的前面, 看到的是小熊的脸

左面:右面:

你拍的是什么样子的? (贴图在黑板) 跟他一样的请起立。请选对的说说:你为什么选这张?

(预设) 生:我坐在小熊的左面, 看到小熊的左耳、左手、左脚…

生:小熊的嘴朝着我的左面

请选错的说说你现在明白了吗?

比较左面、右面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以模拟拍照这一游戏活动的形式, 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实际观察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 重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确保了观察活动的有效性。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熊的图片, 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正确区分小熊的左侧面和右侧面, 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 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 移位观察

第1次移位:刚才我们从自己的位置上给小熊拍了照, 想不想换换位置, 再给它拍几张?

要求:其他人在组长的带领下按顺时针方向换位置。

学生拍:你准备好了吗?把照相机的镜头对准小熊, 仔细看看, 你镜头里的小熊又是什么样子的?老师数“1、2、3”, 小朋友一起喊“卡嚓”。耶!又一张照片诞生了!

请小朋友想一想, 你拍出来的小熊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请你找到自己新拍的那一张。

反馈:小组里的同伴互相交流一下, 你为什么选这张?

继续移位观察: (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熊) 要求同上:小伙伴们互相看一下, 你的同伴都选对了吗?

发挥想象:随机请一个小朋友起立, 其他人想一想, 起立的小朋友看到的是小熊的哪一面?小组讨论, 并由组长举出图片。

小结:通过刚才给小熊拍照, 你知道了什么?

练习:有一些小朋友看到我们班同学玩得这么开心, 他们也想为一只小猴子拍照, 让我们来认一认这4个小朋友, 他们分别是谁呀?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先静静地思考一下, 请把书翻到94页, 让我们动手连一连。

反馈:指名上台说。

小结:通过连线, 你又知道了什么?

【评析】移位观察, 并找到相应的视图, 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 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 从而真切感受到观察同一个物体, 观察的角度不同, 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三、联系生活, 实践运用

1. 观察汽车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这里有一辆汽车, 3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它, 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先静静地思考一下, 请把书翻到95页, 让我们动手连一连。

反馈:指名上台说。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 通过想象判断每一张照片是谁拍的, 适时地将学生的认知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 看到的样子不同”提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 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 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发展了空间观念。

2. 拓展延伸

找位置游戏:我们边玩边学, 学得很开心, 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个找位置的游戏, 好吗?请组长把小熊放到抽屉里, 拿出水壶。

(1) 壶嘴对着组长。

请组长拿出小信封, 取出信封里的4张照片, 组员迅速从组长那儿抽出一张照片, 根据手中的图片找到相应的位置坐下。比一比, 哪组找得快。

(2) 转变壶嘴方向。小水壶朝一个方向站累了, 请组长帮它转个方向, 把壶嘴对着别的小朋友。请你看看自己手上的照片, 再观察一下水壶, 还能坐在原地不动吗?想想你该坐在哪个位置?赶快找一找坐下来吧。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 这节课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 想一想, 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 在观察的过程中, 你发现了什么?

怎样正确观察物体? 篇3

其中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观察物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教师教学好、学生学习好该单元是整个“观察物体”系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该单元主要教学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物体。教材分两段安排:第一段主要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以及由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第二段主要引导学生观察由三个同样大小 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通过该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观察物体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感受物体与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增强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数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其他内容提供一些帮助。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正确观察物体时产生了以下几个问题。

1.长方体、正方体等形状的生活用品正面究竟在哪里?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补充习题第69页有这样一道题:

近90%的同学在练习时看到新华字典的摆放认为有“新华字典”四个字的是上面,较小长方形由于是面对我们的因此是正面。其实,这是学生一种错误的理解,根据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参考用书第185页指出:“很多日常生活用品的正面是人们在生活中自然约定的,而确定了正面,也就随着确定了它们的侧面。”观察物体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生活用品,一种是观察由两、三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前者需考虑所观察的物体在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如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87想想做做第1题中提到的洗衣机和电冰箱,通常有门的面是观察的正面。

2.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侧面究竟怎样观察?

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成如图一种简单物体,那么它是侧面是图一,还是图二呢?近七成同学都认为图一是该物体的侧面,还有近三成认为图二也是该物体的侧面。侧面亦称"矢面",是表达空间向量图的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之一,由Y轴(上下方向)和Z轴(前后方向)组成的平面根据观察方法的不同,可将侧面分为右侧面和左侧面。学生根据已有经验知道实物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左面、右面,七成同学是从右侧面去观察的,三成同学是从左侧面观察的。侧面,目前国内多采用右侧面。苏教版在教材中回避了该问题,但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明确该观察方法。

3.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的上面和侧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由三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简单物体有多种摆法,现仅列举上述A、B、C情况加以说明。学生对于上述情况的上面或侧面究竟是什么形状都很清楚,但部分学生对于摆放方向却总是模糊在图一和图二之间,往往会发生错误。查其原因发现,该部分学生在观察物体时身体总是固定在正面,在观察侧面时没有发挥想象力,只是面对着图或实物歪着头去思考,如果方向发生了错误;观察上面时则缺少手势帮助思考平面图形的摆放方向,即如下图: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篇4

李雪娜

教学内容:课本第94-95页的例

1、例2和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挂图、玩具猴、图片、茶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老师请来了小猴子客人和我们的一起上课,大家喜欢吗?它说:要看我们班的小朋友哪位表现得最出色、最棒。

下面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由老师发出方位口令,同学们用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师:指前面呀指前面、指侧面呀指侧面、指后面呀指后面。指侧面呀指侧面。

(2)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侧面、后面。同学们找得真好。小猴子说: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个个都很出色。好!今天老师、小猴子和同学们一起试着从这些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一看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观察物体。

二、实际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第94页例1的两张照片。

(1)谈话:小猴子和同学们一样,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

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想一想,哪一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请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后,指定部分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3)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在教室里拍摄的,但由于观 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1)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片吗?(学生回答)我们再来为小猴子拍照片好吗?请每个小组的组长拿出课前老师让你保管的玩具猴,让它面朝着黑板坐好。(2)学生自由活动:在自己的座上从玩具猴的前面、侧面、后面观察玩具,教师请几个小组的学生分别说出自己看到的玩具的哪一个面,然后为小猴子把“照片”拍下来。开始——拍!

(3)反馈:你是在小猴的哪一面为小猴“拍照”的,你拍到的“照片”的是哪一张?(学生一边回答,一边拿出相应的图片在全班展示)。

(4)提问:同一个小组的同学,为同一只小猴拍照片,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5)谈话:同学们想换一个位置为小猴拍照片吗?(学生回答)在每次换位置后,要先想一想,在你的位置上为小猴子拍的“照片”应该是哪一张!拍完了在小组内说一说。

(6)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请大家看黑板上的挂图,看看图上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出示例2挂图),谁来说一说图上的同学在干什么呢?指名学生回答说出:小红拍的是小猴的前面,小王、小云拍的是小猴的侧面,小芳拍是小猴的后面。

(7)同桌之间讨论一下,挂图下面的这些照片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巡视。

(8)谁来说一说。(注意让学生说出判断过程)。

(9)你说得真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还有谁知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多说说)。

三、巩固发展

1、做“想想做做”第一题。出示题目:

首先让学生开始讨论,讨论后让学生们说一说。

2、做“想想做做”第二题。出示题目:

谈话:有3个小朋友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辆中巴车,右面的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先在小组内说说,再在课本上连一连。小组活动,全班交流。

3、做“想想做做”第3题。游戏:找位置。游戏方法与过程:

(1)请组长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打乱顺序,然后给组里的每一个小朋友发一张。(2)每个小朋友根据自己手里的图片去找一找,你说觉得是在哪个位置看见的,就坐在那个位置上。

(3)学生根据自己手里的画找到相应的位置,并且互相 评价。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就把你们的收获带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家里的一个物体,并和他们说一说从不同方向可以观察到物体的什么形状。

教学后记:

在《观察物体》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前面、侧面、后面观察所得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弄懂怎样观察物体的能力,初步建立起物体的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个特点: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引入新课时设计了一个适合学生心理欲望的颇有趣味而又切合实际的小游戏活动和小猴子参加上课,再以学生喜欢拍照片的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通过游戏启动学生的“三动”,即动脑、动心、动手,本课三次观察活动:“从前、后、两个位置观察教室,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玩具猴和看挂图。再以连线,找位置游戏,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基本上理解和掌握从四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可以得到物体四个不同的面,即前面、侧面、后面、侧面。

二、配合教学开展适当的趣味性游戏活动是帮助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在本课教学中本人做到始终坚持贯穿这一主线。在组织学生观察玩具时,不仅要求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亲自体验,还要求学生目口配合,眼看口说,让学生看得认真,说得清楚,基本上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三、能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来自身边的众生具有的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与身边事物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由此培养学生乐于主动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认识、理解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点思考:

一、由于来自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整体能力千差万别,对同一事物的接受能力迥然不同,个别学生对观察物体的立体感接受较为缓慢,缺乏对实体和视图的空间想象能力。另外,对概念理解不清,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说出其视面,感到难于把物体与视面联系起来。

二、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个小插曲,让学生观察小猴子图片时,学生甲说错了,学生乙当即发现其错误而及时把学生甲的阐述错误纠正过来,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学生接受能力很强,可惜的是我作为教师没有及时给他作出鼓励性的正面评价,没有对他敢于质疑,勇于阐述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 篇5

小学数学第九册教案之《观察物体》之《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 2、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3、更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2、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具学具: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由若干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正面图形,请同学们猜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较复杂物体的观察(板书)。 (二)新授课 师出示四个小正方体按例3摆放在讲台上,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其左面、正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抽生展示并说明其理由。 (三)巩固练习 1、完成例3及做一做。 2、完成练习九1-3题。 (四)动手操作,思维拓展。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 的情况。 (3)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是 从左面看也是 (有多少种不同摆法,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最多只能用多少个小正方体。) 五、课外作业:练习九4-6。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教案 篇6

回龙小学:钟永兵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五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教具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师:平时经常听到同学们背诵古诗,今天在数学课上,老师想请大家读读一首古诗《题西林壁》。

全班读《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师:背的真好,你们学过这首古诗吗? 生:学过。

师:那老师要向大家请教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的庐山会成岭又会成峰呢? 生:游人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同。生: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也不同。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实际上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同样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揭示课题观察物体。(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出示一个长方体的盒子,放在讲台上。(长方体的位置放在一组学生的正前方)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分别都是哪些面?

生可能说:这个长方体的小药箱一共有6个面,分别是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师:你说的很有条理完全正确。

师: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仔细观察讲台上的盒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生可能说:我看到了一个面。师:哪一个面?你能上来给同学们指一指你吗? 生:一个(学生用一个手指点面)师:同学们要注意了,我们在指面的时候,应该怎么指啊?(教师示范,用手去摸整个面)你再来指一指。

生:一个(用手摸面)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我看到了两个面。

师:哪两个面?你能上来给同学们指一指你吗? 生1:一个、两个。(用手摸面)

生2:我也看到了两个面,和他看到的不同。(生2上台摸所看到的两个面)师:他们都看到了正对着你们的那个面,请问这个正对着你们的面叫什么面呢? 生:正面。

师:那么这两个面叫什么面?(师边摸边问)生:侧面。

师:都是侧面怎么区分?在你们左边的侧面叫左面,在你们右边的侧面叫右面。接下来的同学在回答问题是要说清楚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生1:我看到了正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和右面。生3:我看到了正面和左面。

生4:我看到了三个面,正面、上面、左面。师:你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能看到上面吗? 生4:不能,我站着看到了上面。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站起来能看到三个面,你们想试试吗?(全体起立站在自己的座位上再观察盒子)

师:你们看到的和坐着看到的相同吗? 生:不同,多看到一个面。

生1:我看到两个面,正面和上面。

生2:我看到三个面,正面、上面、左面。生3:我看到三个面,正面、上面、右面。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认真,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个物体,你们看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却不相同?

生1:我们观察的位置不同。

生2:我们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也不相同。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还能看到更多的面嘛?

生:我看到四个面。师:你上来看看,把你看到的指给大家。(生弯腰看并指出他看到的正面、上面、左面、后面。)

师:我们在观察物体时要注意物体的位置不能动,观察者的眼光要平视物体,观察者选择好观察角度就不能乱动。

师:你在观察试试,选择一个观察角度,看看一次最多能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生:三个。

师:谁还能一次看到更多的面?谁能一次看到物体所有的面? 生:不能最多一次只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师:站在任一位置观察长方体,都不能看到长方体的所有面,最多一次只能同时看到它的三个面。

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生1:我们看到的两个或三个面都有一条线连着。生2:我们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生3:不能同时看到前面和后面。生4:不能同时看到相对的面。

师点评:我们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师: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师出示小药箱的图(教科书38页例1)

“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B 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D 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

师:你们愿意帮助冒险小虎队找到那个说谎的人吗?生齐说愿意。

生:第四个人在说谎。因为我们在观察物体时不能一次同时看到物体相对的面。师:同学们的推理能力真强,个个都可以当小侦探。

2、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物体,学习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

活动一: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师:同学们,你们能够正确辨认出从不同位置看到的长方体的形状吗?在任意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生:都是长方形,在任意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如果换成正方体,同学们想象一下,从不同的角度看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在任意位置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呢?

生:正方体每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我认为它和长方体一样,在任意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

师小结:同学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个几何体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你们看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两个几何体,你认识它们吗?

活动二:观察球体和圆柱体

师:(分别出示两个物体)你知道这个物体叫什么名字吗?

生:一个是球体,一个是圆柱体。

观察球体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个球体,你看到了什么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生1:我分别从上、下、左、右去看,无论怎样看,这个球都是圆形的。

生2:我发现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我们看到的形状都是圆形的。

师:是的,同学们,球体无论从哪个位置上观察,给我们的视图感觉都是圆形的。

观察圆柱体

(1)师: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圆柱体,观察时注意:无论从哪个位置观察,视线都必须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师演示给学生看)

(2)师:任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把你从不同位置上看到的形状和同学说一说,小组内有疑议可以提出来和老师交流。

(3)学生自由观察

(4)学生汇报。

生1:我看到了圆柱体的上面,它是圆形的。

生2:我看到了圆柱体的侧面,发现它是一个长方形。师:同学们再看,老师现在把这个圆柱体变矮了,你再看它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呢?,生1:我看到了,它是一个正方形。

生2:我发现了,圆柱体的高矮不同,它的侧面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师:这位同学很善于发现有善于总结,其他的孩子一定要多向他学习。

4、观察两个物体。

师: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下面我们对两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师:(师示范)同学们看老师现在面对的组合物体的面就是它们的正面,那么同学们也要和老师站在一样的位置上先观察它们的正面,然后再从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

(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后汇报)

生1:我从上面看到的事两个圆。

生2:我来补充,因为球和圆柱在上面看都是圆形,所以从上面看到的事两个圆。

师;这位同学表现的真好,同学们也要象她那样,回答问题要说出理由,做到有理有据。

生1:我从左面看到的是球正好在圆柱的前面。

生2:我同意他的看法,这个图形是在左面看到的。

师:大家都同意吗?

生:同意。

生3:我从正面看到的是一个圆和一个长方形。

生4:他说的不对,因为在正面看时,球正好在圆柱的左面,所以从正面到的是左边是圆右边是长方形。

师:问题在同学们的争论中越来越清晰了,你们观察的很认真,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老师很喜欢你们。

生:从右面看时圆柱正好把球挡上了,所以只能看到圆柱体。只看到长方形。

师;同学们看到了吗,我们只要弄清楚它们的位置关系,就能很容易的进行判断了。

师:同学们还记得《盲人摸象》的故事吗?故事中的盲人为什么说大象是柱子,是绳子,是扇子?

生:因为他们只摸到了大象的其中一部分。

师:老师要和同学们做一个“盲人摸象”的数学游戏。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一想整个物体会是什么?看谁最能干。

生1:我猜是正方体。

生2:我猜是长方体。生3:我猜是圆柱体。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太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吗?

生1:让我们看到这个物体另一个面的形状,就可以判断了. 生2:我们得从不同的角度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师:听同学们的,再加一个条件,我看到的物体的另一个面是长方形。

生1:是长方体。

生2:两个物体,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体。

师:好你上台来看看这两个物体。(生2观察后汇报)

生2:不是,从侧面看有长方形,不管怎么看找不到正方形。师:对了。你真是一个爱思考问题的好孩子,大家掌声鼓励。师:猜题师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因而同学们咱们在观察物体的时候,如果只知道一个面就去判定它是什么物体,就会犯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错误,我们应该从多角度去观察了解物体。

三、巩固新知

1、完成教材39页例2 指导生独立完成,并将答案写在书上,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完成教材40页练习八第1——3题。

指导生独立完成,并将答案写在书上,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四、畅谈收获 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1可能说:我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生2可能说:我知道在观察长方体时我们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生3可能说:我知道了观察物体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能只根据一个面的形状就去判断它是什么物体。

浅谈如何观察和表现物体的色彩 篇7

一、光源色与物体色的混合

当物体受到光的投射时, 我们能看到客观物体的颜色出现了明暗深浅的变化, 还看到存在着光源色与物体色相混合的色彩变化, 二者变化是一致的, 不存在明显的矛盾。下面以一个红色圆球为例, 说明物体固有色和光源色的关系 (如图示) 。

各种物体受到光的投射时, 就蒙上了一层光源色的色彩, 光射的角度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直射角度的集光部 (高光) 受光源影响最大, 基本上呈现着光源的色彩, 由直射部位渐渐转向侧光时 (中间调) , 光源的影响渐渐减弱, 固有色渐渐明显, 所以整个受光面蒙上一层不同程度的光源色。

物体的暗部色彩, 主要受着周围物体色彩的反射影响, 一般叫做环境的影响, 这种影响与明部受光源投射相同。由于受到环境色反射的角度不同, 整个暗部就不同程度地蒙上了一层环境反射的色彩, 反光部分受环境色彩影响最大, 基本上呈现着环境色与物体色相混合的色彩。

明暗交界线, 相对来讲受光源色和环境色影响最少, 固有色最明显。但是我们看到的物体都是处于多光源下, 因此往往带有第二光源色的影响。如在室外, 明暗交界线都带有光的蓝色调。

以上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在特殊情况下, 如, 当受到特别色彩的光源照射时, 物体的明部会显现出强烈的光的色彩, 其固有色则显得很弱。又如, 若物体的固有色特别饱满鲜艳, 光源色的影响就显得微弱。但是无论情况如何不同, 客观物体在光的投射下, 总是蒙着一层厚薄不同的光的色彩。

光色与物体色混合的一般现象:

红色光源投射下, 红色=更鲜艳明亮的红色, 黄色=带橙味的黄色, 蓝色=倾向紫味的蓝色;

黄色光源投射下, 红色=带橘红味的红色, 黄色=更明亮的黄色, 蓝色=带绿味的蓝色;

蓝色光源投射下, 红色=带紫味的红色, 黄色=带淡绿味的黄色, 蓝色=更鲜艳的蓝色。

二、物体色彩受空间的影响

一切物体都是处于空间之中。在人们生活着的大气层空间中, 存在着大量的空气分子和水分子, 以及尘埃杂质的微粒, 它们的密度是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的, 这种不同密度, 对于我们感觉远近不同的客观物体的色彩有着不同的影响。一般讲, 空间微粒密度越浓, 对于物体色彩的影响越大。空间距离越远, 对于物体色彩的影响也越大。这种影响与素描的空间影响也是一致的。下面举几个例。

明度对比的减弱:

纯度对比的减弱:

冷暖色的转换:

其他天空的色彩变化以此类推。

三、视觉引起的冷暖变化

客观物体色彩主要受着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远近的影响, 而展现着一个极其丰富的色彩世界。同时, 当色彩客观地反映到我们眼帘时, 由于我们的眼神经对于色彩感觉调节的需要, 客观色彩之间产生着相互对比的色彩关系, 即色彩的冷暖对比关系, 主要体现在明部和暗部、前景与背景、并列着的物体相互之间。客观物体的色彩冷暖对比关系, 不像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等那样明显地存在, 而是比较含糊, 有时是若隐若现的。如果我们迅速地看色彩, 看得快些, 猛一看, 色彩感觉比较新鲜, 客观色彩的对比关系就显得明确而且突出。如果我们慢慢地看, 看的时间长, 盯着一个局部看, 色彩感觉迟钝了, 这时色彩对比关系就会显得模糊而不明显。

因此, 对色彩的辨别能力需要从明暗、远近、相互之间的对比关系的观察中训练, 这种训练必须经历反复实践的过程。

我们对于色彩的物理作用的认识 (光学、颜料学, 包括光色与物体色的混合等认识) , 还仅限于一个大的概念, 只能让我们对于客观色彩有一个比较科学的理性认识。我们做素描练习不能仅仅依靠透视、解剖和明暗规律来画人像, 因为这样来画, 只能画一个模型或解剖图像。我们只有通过写生, 依靠自己的眼睛带有感情的直接感觉, 才能准确地把对象在具体场合下的具体形象的特征表现出来。所以说, 绘画的基本功在于训练画家的眼与手, 就是这一道理。我们画色彩也是如此。对于色彩的物理作用的理解, 只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感觉色彩, 只有培养、训练出敏锐、准确的色彩感觉能力, 才能准确地、恰到好处地把握客观色彩变化的微妙关系, 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色彩的真实性。

综上所述, 我们做水粉画练习时, 一定要理解和掌握准确的观察方法, 即首先从物体固有色、光源色的混合, 空间远近的影响来理解客观色彩的实际存在, 依此再深入琢磨客观色彩的明暗、远近、相互之间的冷暖对比的微妙关系, 也就是说要培养和掌握从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去观察色彩的习惯和方法, 提高色彩感觉的能力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意图 篇8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上一篇:镇二0一一年平安建设工作总结下一篇:清明节的教育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