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国学

2024-07-01

一年级的国学(通用9篇)

一年级的国学 篇1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一(1)班《弟子规》节选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一(2)班《小儿语》四言

一切言动 都要安详 十差九错 只为慌张 沉静立身 从容说话 不要轻薄 惹人笑骂 先学耐烦 快休使气 性躁心粗 一生不济 能有几句 见人胡讲 洪钟无声 满瓶不响 一(3)班《弟子规》节选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一(4)班《三字经》节选

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2

一、指导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 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组织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中华文化的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各方面的素养。④通过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四、诵读内容:《三字经》

五、教学方法

1.加强背诵。背诵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管理方法,背诵可以定心养性,培养学生的专注神情。有时让学生用手指着书上的内容默读、默 背,背不出来再看书,反复默背,培养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集体背、同座位对背、接龙背、拍着手背、比赛抽背、见缝插针地背„„背诵要动嘴,纠正了发音,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背诵要用耳朵听,提高了对声音的分辨能力,开发了左右脑的潜能。教学中可以加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时有榜样、有 兴趣、有信心。

2.把经典的诵读与学生的文艺表演、体育游戏等结合起来。

六、具体措施:

1.每星期二读40分钟。在学校里由老师利用每周二一节的诵读课进行背诵。并帮助理解诗句的意思。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2.以黑板报、手贴报的形式进行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版块,创设学习环境。3.熟读成诵;讲求鼓励,了解内容大概即可。只要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诵读的乐趣和成就感。

4.通过开展竞赛,激发学生的热情。利用诵读课的一部分时间,举办擂台赛,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竞赛,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总之,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知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国学教学计划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篇3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1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大多在幼儿园时已经接触过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能背诵一些关于《三字经》《弟子规》的内容,但仅限于诵背,没有品尝,感悟的过程,本学期《地方课程》的学习就是要学生真正地去感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一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内容涉及广泛,节选的都是接近学生生活,琅琅上口的经典诗句,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篇目涉及到《笠翁对韵》《小儿语》《治家格言》等,还有部分绕口令,格言警句等。

三、教学目标:

1、懂得做事说话要从容、镇静,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别人宽容。

2、爱惜粮食,珍惜生活所得。

3、懂得做人处世的道理,孝敬父母,凡事从小处做起。

4、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5、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会做人。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诵读、熟背、品尝、感悟。

2、进行朗读、背诵比赛。

3、结合生活实际,谈处理方法。

4、搜集优美词句。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篇2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特制定学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一、目的与意义

1、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提升语文能力。在指认式诵读中使低幼学生扩大了识字量,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

3、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4、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二、组织机构

成立国学经典诵读活动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领导组织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组长:马继武

副组长:朱元海

成员:赵彬

主要实施成员:各班语文教师

三、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

《弟子规》、《三字经》、《千家诗》、《声律启蒙》、《论语》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古诗文、经典神话故事和寓言故事等。

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施

1、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在时间安排上以校本课程课时为主,每周一课时,与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由语文教师、思品教师具体负责。

2、每天利用早读课进行10分种的国学经典诵读。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恰当的背诵量目标。

3、语文课前两分钟诵读或背诵古诗词;

4、每月的黑板报和橱窗要有一定的国学教育的.内容;

5、每天中午午间时间播放国学经典的CD朗读碟或者是国学经典音乐;

6、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要努力体现国学教育特色。

7、充分发挥语文、音乐、美术、品德、社会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8、开展学习型家庭建设。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开设“家庭经典时刻”,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9、创新诵读形式,不断开展诵读比赛。每学期开展“经典诵读会”、“亲子诵读活动”、“诵读擂台赛”、“情景剧表演”等。将经典诵读活动科学的融入广播操、游戏、节目表演、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善于发现和总结,把一些好的、快乐的学习方法推广应用。如:表演背诵法、熟读成诵法、吟唱结合法等等。

五、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研究

1、开展听评课活动和专题教研,及时发现、传播好的经验和方法。

2、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国学素养和指导学生诵读的能力。

六、检查评比

学校将不定期对各校、各班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和指导。对在经典诵读活动中形成特色和成效显著的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以此推动整个活动向更高层次迈进。

小学一年级国学教学计划

1.国学教学计划

2.学校国学教学计划

3.小学国学教学计划

4.国学课的教学计划

5.国学课教学计划

6.书法与国学教学计划

7.国学班教学计划

一年级国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篇4

河北省定州市赛里小学 高 叶 学情分析

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对于国学有些陌生,孩子们对国学的经典知识的了解和认识也很浅显。教材分析

一年级国学第五单元为信德篇,由第13课《见未真 勿轻言》,第14课《守信之人 言不妄发》,第15课《借人物 及时还》,和一系列的古今道德一体化综合实践活动组成。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本单元运用故事,经典诵读,以及课外延伸等环节,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旨在以圣贤之道开启智慧,以经典教育涵养人生,以优秀文化陶冶情操。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故事内容,课内的国学经典在熟读、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讨论,探究式学习,体会文章意图,把握课堂主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道理,厚其德行,开其智慧,学会诚信对待身边人,身边事。教学重点

积累经典,熟读成诵,理解主旨,学以致用。教学难点

理解古文的词义,含义,引导学生批判性的对待古典文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教学方式

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导学为辅,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养成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手段

PPT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书法作品,导入新课。

播放课件,欣赏“信”字的书法作品,讲解“信”字的由来。欣赏作品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如何“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的思想教育,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读故事,讲故事,知其意

1、课件出示故事《晏殊立信》。学生自由读,齐读。

2、教师讲解这个故事,学生试着自悟。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并汇报,从这个故事里,你觉得晏殊这样做对不对?你还可以学到什么?

三、积累经典

1、课件逐条展示经典古文,学生先试着自己解读。

2、指名理解古诗句,教师随时订正,课件出示正确解读。

3、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四、悟一悟,感情升华

教师小结:你身边发生过或者听说过哪些关于诚实的故事和例子吗?你应该怎么做?生自由说一说。

五、故事延伸。

教师讲解司马光的故事,学生了解什么是诚信。

六、践行作业

1、看视频《狼来了》回答问题。

2、表演三句半。

七、板书设计

第13课 见未真 勿轻言

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观看视频,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跟大家介绍一个人—曾子,他身上发生了一个故事,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看故事,明其理。

1、教师简要介绍曾子。

2、学生自由交流,并选择印象较深刻的一部分说一说。

3、自由发挥,讲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有学生可上台模仿其动作。

4、分组讨论:曾子为什么把猪杀了?

5、交流汇报,可举例说明。

三、国学经典

1、教师课件出示三条古文及解释,学生自读自悟。

2、熟读成诵。

3.检查诵读情况及古文理解情况。教师随机表扬鼓励。

四、悟一悟,情感升华

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人格不是一夜之间就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积善过程,学生说说自己平时关于诚信的事或者是听说过的的故事,并总结关于诚信方面的名言,读一读。

五、教师讲延伸故事 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他们的事迹。学生谈自己的观后感。

六、践行作业

1、收集并记录“诚信格言”,准备班内进行的朗读比赛。

2、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和同学约好今天去图书馆看书,可是早上起来却发现下起了小雨。

七、板书设计

第14课 守信之人 言不妄发

曾子杀猪 信守诺言

第三课时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导入新课。

教师适时鼓励,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二、观看视频故事,谈感想。

1、按要求自读课文,捋清故事条理。归纳故事情节并讲一讲。教师适时鼓励。

2、分组讨论:那家主人为什么对宋濂说可以随时来借书?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3、流汇报讨论结果。

三、解读经典。

1、自学本课的经典古文,读准字音,明其句义。

2、教师检查自学结果。

3、熟读成诵。

四、悟一悟

学生自己谈感受,教师适时表扬并小结。

五、故事延伸

课件展示故事。学生谈听后感,教师归纳总结。

六、讨论交流

1、说说身边“借人物,及时还”的正反例子。

2、对“借人物,及时还”你是如何理解的?你又是如何做的?

七、践行作业

1、情境表演:“借花笔”。

2、读一读《诚信歌》。

八、板书设计

第15课 借人物 及时还

用国学锻造一所有根的学校 篇5

——记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经典诵读汇演

■秦志新

“晨读课堂,书声琅琅,有《弟子规》相伴;上下楼梯,出入教室,有笑脸的灿烂;路遇师长,自然大方,有纯真的问候„„孩子们如饥似渴地汲取传统文化,尽情享受经典的熏陶。”这是一位数次到玉林附小参观学习的老师真诚的感言。的确,以往在人们心目中“高深莫测”的国学如今已经轻松、自然地走进了玉林附小,走进了小学生中间,更深深扎根在每一个玉林附小人的心里。

国学介入礼仪教育——

为走进学生的心灵寻求支撑

进入新世纪以来,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国学越发彰显出它的独特价值。我校自2001年3月起,展开了礼仪教育的课题研究。至2003年11月结题时,在课程化的礼仪教育、系列化的礼仪训练及学生礼仪评价等方面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通过礼仪教育,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主动参与,在德育活动中自觉实践,基本形成了随时随地“学礼仪、守礼仪、用礼仪”的局面。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正如《中国教育报》报道所说,“礼仪教育改变了一所学校„„”

然而,在前阶段研究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由于家庭、社区、社会等诸多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礼仪教育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削弱乃至被抵消,学生的礼仪意识、礼仪习惯在家庭、社区未能及时得到巩固和强化,学校礼仪教育的效果及稳定性被弱化。

同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当下小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不尊重别人以及在仪表行为、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尊敬师长、社交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在我校学生身上也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具体表现为:自我中心,心中乏爱;校外言行举止不文明;自私,与人交往欠缺无私精神;尊重和维护社会公益表现较差;不珍惜社会劳动成果。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个性特征较强,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和行为随意性。加之,他们又生逢多元文化交织并存、互联网高度普及的信息时代,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等所谓的“流行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莫衷一是的社会思潮包围着他们,使得他们往往真伪难辨,难以形成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

作为教育者,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礼仪教育、道德教育只有力求创新,才能别有洞天。于

是,我们想到了将国学教育作为礼仪教育的切入点。

从道德价值的层面来看,国学经典中蕴含的传统美德,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人格,提升孩子的基本素养。用经典充实孩子的人生,就是给了孩子一把开启心智的钥匙。诵读古代优秀诗文,无异于与先贤对话。接受这样的熏陶,对一个人的品德、性情、情操乃至精神,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作为全国礼仪教育示范学校,我校将国学教育与礼仪课题研究结合可谓和谐共生。国学教育为礼仪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是礼仪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实现途径之一。而礼仪则是从行为方式上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有力抓手。它们共同指向将道德内化到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外显成家长、教师、学生的行为。

2008年2月起,我们把诵读传统经典活动从一些班级的零散行为、一些教师的自发行为变成了学校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行为。至此,礼仪教育得以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努力实现师生道德人格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让国学走进日常教学——

孩子时时处处身处经典之中

如何使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国学走近小学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难题。在充满激情与蕴含冷静的实践中,渐渐地,我们找到了使国学经典走近孩子、走近教师、走进日常教学生活的操作方式,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喜悦与感动。

环境润泽,触摸经典。我们将国学经典的内容纳入环境,在校园大环境、班级小环境、课程软环境中,努力摸索着能与孩子对话的环境创设方法,从而使“无声的环境”成为“有声的老师”。

首先,环境润泽,大象无形。走进学校教学楼大厅,第一眼便能看见“琢玉成器,育才成林”8个大字,它是全体玉林附小人的精神追求和行为追求,似一道清泉,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低小部的石刻《论语》碑文、“活水源”等景观,蕴含着学校追求自主、自由、自然的生态教育理想境界。高小部的百米艺术墙、“万世之师”孔子塑像、“国学墙”竹简上刻写的《四书》经典句选等景观,处处让师生们能随时感触中华文明的千年历程、触摸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

教室里、楼道间、过道旁、栅栏上,定期更换的书画展、以国学为主题的学生作品展、校园广播站的“附小雅乐”栏目、“附小书简”栏目„„经典正以其独有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

其次,课程润泽,大音希声。中华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学生也许要用几十年来消化。因此,我们设想,读经诵典可以不求甚解,只需让传统文化陶冶学生的性情;读经典也可以只求理解感悟,濡染熏陶的过程便可让学生终身受益。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期望给孩子更进一步的熏染。自2008年起,我们尝试将书法、二

胡引入课堂。2008年9月,我校开设了国学经典诵读之“书法校本课程”。1—3年级开设硬笔书法,4—6年级开设软笔书法。2009年2月起,我校还开设了二胡校本课程。学生从二年级起就能接受免费的二胡培训。每周一节国学经典诵读书法课,一节二胡课,学生在欣赏书画名篇、二胡名曲的过程中,就能充分领略民族文化、民族器乐的巨大魅力。

经典诵读,植入日常。首先,我们确定了精选诵读内容。各年级必读内容为《弟子规》。结合不同年段特点,低段选读《唐诗三百首》《弟子规》《三字经》,中段则背诵《论语》《诗经》以及分主题背诵若干首唐诗、宋词,高段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四大名著以及《史记》《大学》。其次,我们还以各种形式将诵读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

以“趣味式”植入学科课堂——以语文学科教学为主力,每周一节经典诵读指导课,不强求会背、会写,以契合孩子的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始终保持“乐学”状态。

以“滴水式”植入日常环节——在学生日常教育中融入国学经典,将习惯与礼仪教育的研究覆盖到学生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以“丰富性”植入社团活动——增设与国学相关的兴趣活动:书法、二胡、国画、乐曲欣赏等。

以“主题式”植入大型活动——根据诵读内容,把诵读植入礼仪综合演练、读书、艺术节活动中,还将诵读活动与感恩教育、生命教育、传统节日、集体朝会等活动结合,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诵读活动。

以“体验式”植入实践活动——立足诵读激趣、行为强化,开展系列古诗诵读活动。

以“互动式”植入学生家庭——家校结合,强力推动诵读活动的深度、广度与影响社会的力度。

快乐诵读,温润推进。我校把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纳入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坚持清晨一读,午间一诵,晚间一省。学生对照诵读内容反省自己的言行,家长示范、点评、激励。诵读与家校结合、与学科结合、与活动结合,形成合力,教师、家长、学生一起走上诵读之旅。

首先,读经典。学校的每个年级都选择了一个共同的国学主题来研讨,并自筹教材指导孩子们进行细致研读。二年级的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研读有关月亮的诗词,连平日里说话都有了“月”的柔美。五年级研究的主题则是与“礼仪”有关的所有古训,小到如何饮食,大到治国为官。六年级毕业在即,他们则选择了“离别”这一感受作为自己的研讨主题。另外,学校还把家庭的“亲子阅读”与学校的诵读结合在一起,学生每日在校背诵后,回家还得与父母再背诵,达到“温故而知新”。

其次,唱经典。每到中午的“附小雅乐”广播时间,校园广播在悠扬、空灵的琴声后,便开始播放配乐古诗文歌曲。悠扬的歌声带着孩子们穿越厚重的历史,让他们在歌声中懂得“诗词是祖先在向我诉说。”

再其次,画经典。给古诗配画,给宋词插图,用连环画画出名著中的故事;把诗歌按作者、内容、主题分类,办成手抄小报„„这也是学校学习国学的另一方式。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中,孩子们都会用一周的课余时间来专心收集资料,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经典诗文。通过“画”这种艺术形式,孩子们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表达了出来,并在原文的基础上,加上了自己的艺术联想。

最后,演经典。周一的晨会是玉林附小全体师生最盼望的时刻。因为每周的这一天,各班都会轮流派学生代表本班进行精彩的国学诵读汇报演出。孩子们非常有创意地把国学的精髓部分用“读、唱、讲、品、书、画”等多种艺术形式展示出来。在第六届校园艺术节上,以年级为单位自编自演的“演国学经典”更是让与会者难以忘怀。

国学感动孩子和家长——

在潜移默化中共筑和谐人生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展开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学生的喜爱。通过一年多的诵读活动,孩子和家长身上发生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

学会感恩,心中有爱。经典诵读的教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们的习作中这样写道:“爸爸早上送我上学,我坐在他的自行车后,把脖子缩在衣领里。天气好冷,我呼出的气都变成了白雾。我靠在爸爸背上,问:‘爸爸冷吗?’爸爸打了个寒战,说:‘你靠在爸爸身上,爸爸不冷。’不管刮风下雨,我从来都没听到过爸爸有过一句抱怨,我觉得爸爸真的很爱我。”孩子们的言语中已经包含了一颗能感受到爱的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孩子心灵的触角会在此基础上延伸到邻居、同学以及更多的老师,延伸到一切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延伸到整个社会,他们会更完整和生动地体验来自周围的点滴之爱。在感受爱的过程中,他们的心灵也会逐渐被爱浸润和涨满,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塑造品德,提升素养。五年级1班的陈相龙在诵读感言里这样写道:“在学校我常常和同学因一点小事就吵架、翻脸。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红了,因为我常常不宽容一些小事。现在我知道了怎样和同学相处。”童蒙少年时期是人格的奠定时期,在学生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接触独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使孩子们在诵读吟咏中逐渐培养了良好的品质。同时,据老师们反映,孩子们通过诵读经典名作,还可以是语文课内学习的有益的补充,作文中、课堂上学生不时引经据典,听、说、读、写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上升。另外,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也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己创办诗社,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共同提高。

感同身受,重受教育。一年前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刚开始时,家长们要么对孩子学习经典诵读表示无所谓,要么心存疑问:“学这些老古董有什么用?”如今,孩子们的变化感动了家长。很多家长反映,过去连扫把倒了都不扶一下的孩子竟然知道打扫清洁、帮忙做饭洗碗了;还有些嫌弃爷爷奶奶啰嗦的孩子学会了耐心地倾听,还知道给老人家们梳头„„家长们都说,国学经典诵读让传统文化走进了他们的家庭,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于是,通过“小手拉大手,儿童带家长”的方式,一些家长也自觉加入到经典诵读的行列。许多家长表示,经典诵读的内容让他们也重新受到了教育。

深化国学经典诵读——

让国学走进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通过一年来的实践,我们在国学教育方面达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一是正确认识国学、礼仪、道德三者间的关系。我们强调礼仪教育的同时,并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道德教育。国学、礼仪、道德教育,三者共同指向将道德内化到人的精神血脉中,并外显成家长、教师、学生的行为。

二是国学教育需在环境中熏染。校园“无声的环境”可以成为“有声的老师”。学生可以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学校“礼仪教育”特色与环境和谐共生。

三是国学课程需进课堂。在课程设置上,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内容选择上,必须根据学校特点、师资条件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作出科学选择。可广泛地将书法、民族器乐、象棋、古筝、国画、剪纸等纳入。

四是国学教育必须体现时代性,使经典诵读摆脱枯燥、晦涩的学习方式。大胆剔除诵读材料中不尽科学、合理的成分,并结合时代特点给经典以新的诠释,给经典注入时代内涵。让孩子们在扬弃和继承中学习、创新。

五是课程设置应采取灵活的体制,多方协作。时间上可采取弹性制,通过学校的工作、孩子的诵读,影响学生家庭、影响社区,构建和谐。

趣味国学第一课时 篇6

我是考古小专家(民风民俗)

一、课前准备,学生调查自己生活范围内或者接触过的有趣的习俗,并查清楚缘由。调查范围:当地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奇特的语言、歌曲、舞蹈、食物、风俗、节日等

二、学生汇报自己所调查的民俗。

1、学生依次的对自己的调查做小讲解,可以展示的予以展示

2、教师展示自己当地的民俗

我的家乡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其他地方登高是九月初九,我的家乡是元月初九,有元九登高一说,来自于古人元稹。我的家乡在达州,以前叫通州,也正是元稹当年别贬官之处,他勤政爱民,人民为了纪念他,有元九登高的一风俗。(此时向大家介绍元稹)

元稹,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元和四年(809年)为监察御史。因触犯宦官权贵,次年贬江陵府士曹参军。后历通州(今四川达州市)司马、虢州长史。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用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来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任何女子都不能取代韦丛。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遣悲怀三首》作于韦丛去世后两年。虽然就在同年,元稹即在江陵府纳了妾,有些言行不一,但是他对韦丛的感情是真挚的。我们不能用王维终不再娶的标准来衡量每个人。

韦丛,短命的富家女子

元稹到长安之后,应试落榜。却得到了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的女儿。韦夏卿不仅是地位显赫的三品大员,韦姓更是当时的名门望族,权贵显要遍于朝廷。元稹做了阔人家的女婿,利用裙带关系以求飞黄腾达。

韦丛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其时元稹尚无功名,婚后颇受贫困之苦,而她无半分怨言。韦丛嫁给元稹命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贫困不说,还连生了五个孩子,却个个夭折,连续的打击使得韦丛二十七岁便撒手人寰了。

元稹作了一首首纪念妻子的诗。最著名的《谴悲怀三首》,还有《离思五首》、《六年春遣怀八首》、《杂忆五首》等等,可以说篇篇都感人至深。我们从这些诗篇里可以想象韦丛是一个贤淑美丽的女人。

《离思五首》其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经历过沧海之水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

元稹虽是这样说的,但代替韦丛的女人来的竟然是那样地快……

元稹31岁时,在成都认识薛涛,她已经42岁了,但仍风韵不减当年。薛涛一生未动过男女之情,及遇元稹,忽然就把那一点温柔的女性之花爆放了开来。

元稹确实是个懂诗的人,尤其是他写给薛涛的情诗更令薛涛爱潮汹涌。在薛涛自称自己已经老了,比不得那些如花似玉的女孩子时,元稹的诗着实给她很大的刺激。他写道:风花日将老,佳期犹渺渺。不结同心人,空结同心草。我们将会是同心人。因为我们都爱诗。大唐开国以来,女诗人并不多,洪度,你是最杰出的一个。洪度是薛涛的字。这些年来,薛涛几乎已忘记了自己的字。但,元稹居然知道。如此这般,两人开始日日谈诗,日日游玩在锦江边上,相伴于川中各地。那一段日子,是薛涛一生最快活的日子。那段日子里,薛涛仿佛从四十多岁回到了十四岁以前。然而元稹也算是既风流又有头脑的人,一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之后,元稹要回京城了,临别时笑眯眯对她说:洪度,我走了,我会尽快回来的。薛涛心灰意懒随口道:勿忘我。他说:不会的,我即使会忘记你,也不会忘记你的诗啊。你的诗我全带了,如你怕我忘记,就常常写诗给我吧。”元稹就这样带走了薛涛的诗,和薛涛的爱情。这是她一生唯一的爱情。踏上他新的仕途,后又做了乘龙婿。而薛涛重回了浣花溪。

三、观看中国民俗视频,并做讲解。

1、南宋皇城图

2、华县皮影

3、三寸金莲

4、安塞腰鼓

5、陕西十怪

整理的五年级国学教案 篇7

永远热爱祖国、人民、中华民族

教学目标:

1、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理解中华民族精神是永远的精神火炬。

2、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并培养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3、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报效祖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角色扮演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放国歌课件。

2、听了国歌,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说)

3、是呀,只要你是个中国人,无论你身处何方,一听到这歌声都会激动起来,民族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永远热爱祖国、人民、中华民族。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2、小组诵读课文。

3、全班交流:

(1)开火车读课文,评议朗读情况。

(2)交流已解决的问题,讨论未解决的问题。(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诵读课文,交流研讨

1、诵读全文,思考:为什么说永远热爱祖国、民族、中华民族?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二)自读课文,品悟内涵

结合上下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人民、中华民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感情。(三)整合信息,深入感悟(四)品味赏读,背诵积累

1、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谈谈读后的体会。

2、和小组内的同学比一比,看谁读得有感情。

3、背一背自己认为精彩的词句。(六)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谈学习本课的收获。(七)作业超市:(任选一项)

1.把你搜集的与本课有关的其他资料和同学交流交流。

2.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小组互相背诵文本内容。

二、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背诵文本内容。

三、小组成员交流学习感受。

四、全班齐背全文。

五、作业:学生回家收集和课文有关的知识。

第四课时

一、学生在全班交流收集的资料。

二、了解一些和文本有关的知识。

三、分小组背诵课文。

四、作业:和父母分享学习内容。教学反思:

第二课

伟大的“中国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国梦,明白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是紧密相连的;鼓励学生畅谈梦想,认识梦想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引导学生确立梦想。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爱国之情。教学重难点:

1、通过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实现梦想需要坚持,需要努力,需要积极探索。

2、增强学生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每个人心中的爱国之情。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倾听梦想——“他人的梦”

1、莱特兄弟的飞翔之梦

2、茅以升立志造桥故事

3、交流感受

好多好多的人为了自己美好的梦想,不断努力,不停进取,才有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为了祖国的腾飞,他们让鲜血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今天世人瞩目的辉煌

4、板书课题

三、何为中国梦?

总书记在参观国家体育馆的大型展览《复兴之路》时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

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

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四、齐读课文,理解中国梦。

五、中国梦(出示课件)

1、刘洋的航天梦

2、姚明的体育梦

3、人大代表的中国梦

4、袁隆平“禾下乘凉梦”

第二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

二、男女分别读课文,看书读得好。

三、小组成员交流什么是中国梦?

四、名人名言

1、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4、人生重要的事情就是确定一个伟大的目标,并决心实现它。

5、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五、讨论交流

我的梦想是: 今后我会:

六、齐读课文

七、欣赏歌曲《中国梦》

八、小结

梦想很美,有梦就有未来,可实现自己的梦想却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梦想永远和眼泪和汗水在一起,假如梦想和眼泪、汗水不在一 起,就变成了空想。俗话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一个人要想幸福、一个国家要兴盛,我们就一定要有梦想,每一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好好学习,不断进取,放飞我们的梦想,期待明天的成功!再过十几年,愿我们班的同学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都能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力量。

第三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

二、每组派代表谈对中国梦的理解。

三、分组讨论如何践行中国梦。

四、完成课后练习。

五、每个学生把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收获说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

二、开展古诗背诵比赛。

三、反复诵读课文,了解“中国梦”的深刻含义。

四、联系中国历史,深入体会中国梦“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这句话。

五、背诵课文里总书记说的话。教学反思:

第三课 中国古人的梦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生动地认识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是一个富有梦想的、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民族,但是许多美好的梦想,只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新时代,才能实现。我们青少年一定要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好好学习,继承祖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并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准备:

1、课前师生排演此剧。

2、必要的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教师简介本节课学习内容,板书课题。

三、根据本科的学习内容,补充一些有关资料。

四、课件出示《桃花源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五、教师简介这两篇诗的大致意思,并讲解学这一课为什么要增添这些学习内容。

六、学生自读自悟,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古诗词背诵。

二、布置本节课学习内容。

三、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内容。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三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每个小组分角色表演此剧。

三、全班选出陶渊明、杜甫的扮演者。

四、在教师指导下全班进行排练。

五、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第四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全班同学一起表演此剧。

三、表演完毕,大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体会。

四、每组派两名代表上台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五、布置作业

1、回家把本次学习心得体会写成文字。

2、和家人一起表演此剧。教学反思:

第四课 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诵读及背诵“亲仁”的内容。

2.学会辨别好人与坏人,从而学会如何交朋友。

3.理解内容,内化寓德。

教学重点:会背诵“仁”的内容,联系实际,懂得仁爱。

教学难点:理解内容,内化寓德。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第二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复习导入,创设情境。

1.《弟子规》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共分为哪几部分?说说你了解的内容?

2.《弟子规》中的“泛爱众,而亲仁”是什么意思?谁能说说内容的意义?

3.背诵“泛爱众”的内容。

三、初读内容,探究交流。

1、出示学习内容。

2、师范读,校准字音。

3、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

4、小组交流,看看谁读得准确、流利。

四、再读内容,理解记忆。

1、你们能说说“仁”一词的意思吗?

2、理解字意。

3、教师讲解。

五、小组合作交流本次教学的感受。

第三、第四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

二、检查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课件出示孔子以“仁”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道德价值体系:

“仁”延伸到对父母是“孝”; “仁”延伸到对兄弟是“悌”; “仁”延伸到对子女是“慈”; “仁”延伸到对夫妻是“义”; “仁”延伸到对朋友是“信”; “仁”延伸到对国家是“忠”; “仁”延伸到对人类是“仁民”; “仁”延伸到对自然是“爱物”。

四、联系我国当前社会的道德模范的事迹,深刻理解“仁”的重要意义。

五、思考:当我们看到有人把垃圾丢在我们的座位上时,往往都会再把垃圾丢到别人的座位上,心想,这又不是我的垃圾,也是别人丢过来的,这样做对吗?

六、学生自由谈学习体会。

七、故事引读,内化寓德。

1、教师讲述故事。《仁者不俗》和《仁者无畏》

2、请同学们说说感受和想法。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写我本课学习收获。教学反思:

第五课 仁者爱人

教学目标:

1、理解孔子“仁”的含义及其对于生命的尊重。

2、明确现代社会中继承仁爱思想的现实意义。

3、掌握辅助资料中涉及的简单文言文常识。

4、将雕塑剧演绎好。教学重难点

理解孔子“仁”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谈话导入新课

三、说文解字,切入课题。

1、解字: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有58个章节都涉及仁字。所以,儒家学说甚至被称为“仁学”。仁字从象形字演化而来,《说文》解释为“仁,亲也,从人,从二。”《礼记》郑玄注:仁是相人偶之意,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PPT)

仁字人旁加个二字,为什么不加一呢?一说明一个人只要做好自己、管好自己就行了。加二就是两个人,除了要管好自己以外,还要管好另外一个人。那就产生了相互关系,发生了怎样相处、怎样相助、怎样相爱的问题。仁就是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关系变得和谐的方法。你自己处好了,对人也好了,就是仁者了。(PPT)

——南怀瑾《论语别裁》

2、仁,就是爱别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儒家思想最精髓的东西,亦即讲“仁”。俗话说:“智者可赞,而仁者则可敬也!”

智者,是头脑聪明,善于了解别人的人。与智者相比,仁者的内心是温柔的,他不仅爱自己,更爱别人。仁者就像一位宽容慈祥的长者,他能善待生命中的每一个人,甚至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所以,仁者更令人敬佩。

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亦即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会想到让别人有所树立。自己想要实现理想,马上也会想到帮助别人实现理想。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推己及人,就是实现仁义最好的办法。(PPT)

——于丹《论语心得》

3、小结:由此可见,仁的本质就是爱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奋斗,终于使我们的祖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有了今天世人瞩目的辉煌

4、板书课题

四、整体感受文本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围绕主题讲了几个故事?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小组派代表发言,检测小组学习情况。

五、作业

1、回家熟读课文,和家长一起演绎文中的故事。

2、找有关仁者爱人的故事,以备下节课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一、快乐十分钟(学生主持)

二、复习旧知。

三、学生交流找到的仁者爱人的故事。

读国学经典一点体会 二班家长 篇8

澳门路小学开展的“诵国学经典”活动,提倡“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每天十分钟。借着这项“亲子共读国学经典”的活动,我不仅感受到了国学的博大精深,同时也尝到了“亲子共读”的乐趣之所在。益处多多,值得大力提倡,我们做家长的绝对拥护。

每每陪孩子一起诵读时,孩子用小手指着一行行方块字,稚气的小脸上显出一丝不苟的神态,小大人似的样子,让我顿时感觉孩子真的长大了。孩子也表现得很兴奋,在我们家长面前,读呀,背呀,还能纠正我们家长在诵读时出现的错误呢!孩子通过诵读活动,认字一天一天的多了,而且也从中明白了一些做人做事的规矩、道理,并且能主动和父母讲述她从中学到的东西。好难的篇章她居然也能背下来,我真的对小孩子的记忆力刮目相看呀,不禁感叹:现在的孩子懂得真多呀!看来要想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我这个做家长的,还要不断地为自己充电才是。

一个人的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练习和自我训练,而幼儿时期是培养良好阅读兴趣的关键期。我真正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每天除了陪孩子诵读以外,还鼓励她每晚睡觉前借助拼音为我读两篇故事。我是这样跟她说的:你小的时候妈妈每天给你讲故事,现在你长大了,已经是二年级小学生了,能不能每天给妈妈讲故事?听了这话她便欣然同意了,而且读得一天比一天有进步了。

对我们二年级孩子来说“亲子共读”活动,开展的时间虽然还不长,但我和孩子都已尝到了其中的“甜头儿”那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趣儿,接下来我和孩子要做的是将这一“活动”长期坚持下去,通过亲子阅读,由浅入深,让孩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地喜欢上阅读,并把这种愉快的经验延伸到未来的成长阶段。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读书受益匪浅。

我们能用什么给孩子带来深远、健康的生命滋养?用什么鼓舞孩子学习的动力,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是否有时常感叹时间都去了哪里,时常抱怨工作忙碌?孩子一天天独立,我们也将慢慢老去,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会不会让你懊悔不已?从现在开始,给孩子一个拥抱,说一句爱你,一起读读书、讲讲故事,不再错过他们的成长。

因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陪伴,是最深的爱。真诚的希望通过“亲子共读国学经典”活动的平台,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能共同进步,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2)班 张琼月家长

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第一单元教案 篇9

礼仪篇 主题一

孝敬为先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启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基础;能文会算是做人的本钱。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就必须这从两点做起。

【译文】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孝顺的子路》。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二

尊师习礼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译文】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曾子避席》。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三

谦逊礼让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译文】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孔融让梨》。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第二课

劝学篇 主题一

学方有为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名言链接。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二

好学上进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启示】人类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掌握前人留下来的知识,并以此来开拓更深、更广泛的知识领域,不断地改善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生活环境。动物的活动不过是一种本能的表现,是无法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相比的。

【译文】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凿壁借光》。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三

勤学苦练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启示】我们应该立志努力学习,知识的领域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是财富、是力量、是智慧。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只有刻苦地、不间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和运用它。

【译文】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王羲之练字》。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第三课

做人篇 主题一

感恩尊长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启示】家庭成员之间要礼貌相待,和睦相处,这样的家庭才是幸福的家庭。我们中国人很注重家族观念,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能和睦相处,社会也必然安定了。

【译文】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羔羊跪乳》。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二

诚实守信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启示】五千年的中国文明史,有多少仁义之士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迹。这些人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译文】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失信的商人》。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7、作业:吟诵课文。

主题三

胸怀大志

目标和要求:

1、能正确流利的吟诵课文。

2、理解并掌握意思。

过程设计:

1、吟诵课文

2、理解意思:(1)学生自悟。(2)讲意思: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启示】没有任何力量比知识更为强大。你要使自己变为一个强者吗?那么你就要立定志向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成功就一定会属于你。光明的前途也会属于你。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3、齐读意思。

4、齐背课文。

5、学习小故事《岳飞学艺》。

6、采用不同的方法练习吟诵。

上一篇:社团部工作计划正式版下一篇:地理课堂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