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2024-07-01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精选8篇)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篇1

鹿阜中学七年级

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是公众教育,安全教育是世纪教育,仅仅依靠学校对学生进行保护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救知识,锻炼自护自救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可见,加强安全工作,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意识,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今天,在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些安全常识:

一、交通安全。

(一)、骑自行车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骑自行车外出比起走路,不安全的因素增加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如下:

1、要经常检修自行车,保持车况完好。车闸、车铃是否灵敏、正常,尤其重要。

2、自行车的车型大小要合适,不要人小骑大型车。

3、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不逆行;转弯时不抢行猛拐,要提前减慢速度,看清四周情况,以明确的手势示意后再转弯。

4、骑车时不要双手撒把,不多人并骑,不互相攀扶,不互相追逐、打闹。

5、骑车时不攀扶机动车辆,不载过重的东西,不骑车带人,不在骑车时戴耳机听广播。

6、要学习,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知识。

(二)、乘坐机动车应该注意什么?

汽车、电车等机动车,是人们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为保证乘坐安全,应注意以下各点:

1、乘坐公共汽(电)车,要排队候车,按先后顺序上车,不要拥挤。上下车均应等车停稳以后,先下后上,不要争抢,不要乘坐超载车辆。

2、不要把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危险品带入车内。

3、乘车时不要把头、手、胳膊仲出车窗外,以免被对面来车或路边树木等乱伤;也不要向车窗外乱扔杂物,以免伤及他人。

4、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5、乘坐小轿车、微型客车时,在前排乘坐时应系好安全带,不能乘坐无牌照及报废车辆。

6、尽量避免乘坐卡车、拖拉机;必须乘坐时,千万不要站立在后车厢里或坐在车厢板上。

7、不要在机动车道上招呼出租汽车。

二、游泳安全 游泳时应注意什么?

游泳是一项十分有益的活动,同时也存在着危险。要保证安全,应该做到:

1、游泳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去游泳。

2、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到江河湖海去游泳,必须先了解水情,水中有暗流、漩涡、淤泥、乱石和水草较多的水域不宜作为游泳场所。来往船只较多、受到污染的血吸虫等病流行地区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4、饱食或者饥饿时,剧烈运动和繁重劳动以后不要游泳。

5、水下情况不明时,不要跳水。

6、发现有人溺水,不要冒然下水营救,应大声呼唤成年人前来相助。

三、防火安全

(一)、在学校如何注意防火?

在学校里也有防火安全问题,主要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不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校园,也不带汽油、爆竹等易燃易爆的物品进入校园。

2、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一些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并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发生用火危险。

3、采用火炉取暖的教室,要先派专人负责,管理好炉火。

4、不随意焚烧废纸等。

5、打扫卫生时,要将枯枝落叶等垃圾作深埋处理或送往垃圾站场,不要采取点火烧掉的办法。

四、卫生安全

(一)、日常生活中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否则就会传染疾病,危害健康,“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五、户外活动安全。

(一)、参加集体劳动等社会实践如何保证安全?

中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常有机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到工厂农村参加义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加各类公益活动等等。如何保证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安全呢?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将面对许多自己从未接触过和或不熟悉的事情,要保证安全,最重要的是遵守活动纪律,听从老师或有关管理人员的指挥,统一行动,不各行其是。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认真听取有关活动的注意事项,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做的,不懂的地方要询问、了解清楚。

3、参加劳动,同学们必然要接触、使用一些劳动工具、机械电器设备,在这个过程中,要仔细了解它们的特点、性能、操作要领,严格按照有关人员的示范,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

4、对活动现场一些电闸、开关、按纽等,不随意触摸、拨弄、以免发生危险。

5、外出活动时要注意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随意四处走动、游览,防止意外发生。

(二)、外出活动如何防止中暑?

中暑是人持续在高温条件下或受阳光暴晒所致,大多发生在烈日下长时间站立、劳动、集会、徒步行军时。轻度中暑会感到头昏、耳鸣、胸闷、心慌、四肢无力、口渴、恶心;重度中暑可能会伴有高烧、昏迷、痉挛等。户外活动如何防止中暑呢?

1、喝水。大量出汗后,要及时补充水分。外出活动,尤其是远行、爬山或去缺水的地方,一定要带够充足的水。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带些水果等解渴的食品。

2、降温。外出活动前,应该做好防晒的准备,最好准备太阳伞、遮阳帽,着浅色透气性好的服装。外出活动时一旦有中暑的征兆,要立即采取措施,寻找阴凉通风之处,解开衣领,降低体温。

3、备药。可以随身带一些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品,以缓解轻度中暑引起的症状。如果中暑症状严重,应该立即送医院诊治。

(三)、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要注意什么?

外出或在公共场所,同学们遇到的社会情况会比较复杂,尤其需要提高警惕,在自我防范方面应当注意:

1、应当熟记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以及家长姓名、工作单位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以便在急需联系时取得联系。

2、外出要征得家长同意,并将自己的行程和大致返回的时间明确告诉家长。

3、外出游玩、购物等最好结伴而行,不独来独往,单独行动。

4、不接受陌生人的钱财、礼物、玩具、食品、与陌生人交谈要提高警惕。

5、不把家中房门钥匙挂在胸前或放在书包里,应放在衣袋里,以防丢失或被坏人抢走。

6、不独自往返偏僻的街巷、黑暗的地下通道,不独自一人去偏远的地方游玩。

7、不搭乘陌生人的便车。

8、外出时衣着要朴素,不戴名牌手表和贵重饰物,不炫耀自己家庭的富有。

9、携带的钱物要妥善保存好,不委托陌生人代为照看自己携带的行李物品。

10、不接受陌生人的邀请同行或做客。

11、外出要按时回家,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返回,应设法告知家长。

(四)、受了外伤怎么办?

受了外伤,比较严重的,需要送医院诊治。比较轻微的,可以按照下述方法来处理:

1、出现伤口并且出血的,需要清洗伤口并擦涂消毒、消炎的外用药,如消炎粉、红药水、创可贴等。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伤口局部的温暖干燥;可多吃鸡蛋、瘦肉、豆类、乳类等蛋白质含量多的食品;适当服用维生素C或多吃些新鲜蔬菜和水果;合理换药,保持清洁。这样做,有利于伤口的痊愈。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篇2

一、中俄日韩四国学校安全教育简介

1. 俄罗斯。

俄罗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学生安全教育上升到国家课程层面的国家 (1) ,在学校开展专门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1991年,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通过了《关于俄罗斯普通学校青年应征训练》决议,要求在普通学校、中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校废止《青年应征训练》课程,代之以《生命安全基础》课程。俄罗斯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有多种大纲。根据俄罗斯部长会议决议,俄罗斯教育部在1994—1995年度开始试行由U.K.托波罗夫主持制订的《生命安全基础》教学大纲。该大纲指出,《生命安全基础》课程是人类在其所有领域预防自然和人为危险、有害因素的理论和实践的一种科学知识体系。其目的在于形成学生对自身周围安全问题的自觉和负责的态度,培养学生认识和评价人的生活环境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对其防御的方法,以及在出现危险的情况下消除不良后果和进行自救、互救的方法。

2. 日本。

日本历来重视学校安全教育,日本的安全教育是其学校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内容。安全教育主要是消除学生对自然灾害的恐惧心理,在学校的学科教育中进行防灾教育和避难训练。此外,由于交通事故频频发生,不利于学生出行的交通环境的危险程度到了非常严重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防止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使他们珍惜生命,交通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安全教育的又一项重要内容。 (2)

随着安全教育的开展,其安全教育内容也在不断扩充。在日本,传统上来说儿童之间的暴力行为被认为是隐私,是政府政策和法律行为管辖之外的事情(Upham, 1989)。但由于受大众传媒的影响,一些被大肆报道的儿童之间的袭击事件迫使日本教育部不得不关注这些被忽视多年的问题,并制定一些政策和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日本安全教育开始改变(Fujita, 1989)。安全问题再次受到教育部重点关注最重要的转折点是在2001年一名37岁的男子闯入隶属于教育部的Ikeda学校杀死8名学生并致使13名学生受伤,这就是轰动全日本的Ikeda事件。这一事件迫使教育部不得不重新考虑学校安全教育问题,开始关注暴力犯罪问题。目前,日本教育部将学校安全教育细化为生活安全、交通安全和灾害安全三部分(Ishige, 2002;Kobayashi&Nagaoka, 1995)。 (3)

3. 韩国。

根据韩国教育大辞典,学校安全教育是其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部分 (4) 。学校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学科目学习中的安全、娱乐活动中的安全、野游或修学旅行中的安全、休息时间中的安全、清扫活动等工作时间的安全、校内外游戏或运动中的安全、自然灾害等紧急时刻的安全、家庭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发生时要遵守的事项、事故的原因、交通安全等。而韩国的中小学没有单独设置健康教育这一科目,健康教育是贯穿于各个学科和生活指导之中的。在学科课程中实施健康教育的主要有统合课程、体育课、社会、家政、国民伦理等科目。

4. 中国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校园安全方面制定了相关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自1996年起,我国建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制度,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随着近年来社会对中小学生安全的重视,有的学校还规定了安全教育周、安全教育月,说明我国对中小学校安全极为重视 (5) 。

但是,安全教育在我国的学校里没有被视为“学科”,而且安全教育活动的形式单一,更多表现在社会方面的“宣传预防”功能,而学校“教育指导”功能则不突出,这必将会影响到我国健康教育学科的建构和活动的有效开展。 (6) 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2月7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对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出规范的要求,为有效开展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提供了国家层面的政策依据和保障。 (7) 《纲要》的基本原则是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二、中俄日韩四国学校安全教育目标的比较研究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教育目标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对安全教育教学具有选择与决策作用。关于教育目标,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有助于寻求为达到该项目的所有方法”,“指示到达目的所应采取的步骤”。 (8) 在泰勒看来,教育目标是有意识地选择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育职员所向往的结果 (9) 。布卢姆则认为,教育目标是教师所预期的学生的变化。 (10) 教育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有层次之分。从广义来说,教育目标是指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对教育包括教育发展与教育活动提出的要求。从狭义来说,教育目标是指一定的社会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 (11) 。

安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安全教育目标的确定是安全教育成功的重要前提。通过对俄罗斯、日本、韩国、中国的安全教育目标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自身的长处与不足,还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的认识来,藉此探索安全教育目标的发展趋势。具体比较见表1。

四国安全教育的目标不同,但在安全目标的设置方面却具有很多的相同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既注重安全教育内容知识、技能层面的学习,又兼顾对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和安全情感教育,使学生真正理解安全教育,保障其健康成长。

三、俄日韩中四国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在实际教学中的直接体现。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而教育内容不应只是关注到知识层面,更应该让学生在知识得到增长的同时获得能力上的提升。比较各国安全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进一步窥探到不同国家在安全教育方面的异同。具体比较见表2。

通过对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四国在内容的选择和设置方面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做到既本土化,注重实用性,又满足学生的实际情况。日本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更加强调灾害安全教育;韩国更多地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教育;而俄罗斯和中国则更加注重应对突发事件的安全教育,在关注个人安全的同时也考虑社会安全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

1. 建议开始专门安全教育课程,或在健康与体育课程设置安全教育内容模块。

通过比较研究,我们发现俄、日、韩三国在学校安全教育方面都有专门的课程,或者是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单独模块,而这样的编排设置更系统,便于学生掌握学习。而我国目前的健康与体育课程中也有涉及安全方面的内容,但主要是运动安全方面的知识,其他的一些安全教育内容主要在社会科(即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中渗透。这样的编排方式固然尤其优势,但鉴于安全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建议开设专门的课程,或在健康与体育课程中设置单独模块。

2. 建议加强安全教育方面的技能训练与实战演习,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我国学校安全教育除了知识方面的普及外,还应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加以实践演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做到“学以致用”和“做中学”相结合,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摘要:本文对中、俄、日、韩四国的学校安全教育的开展情况、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 希望能对我国学校安全教育有所启发。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篇3

道德自主  述评  道德主体性发展  道德体验  道德实践教育

道德的形成离不开特定形式的教育。从教育的空间看,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教育的形式看,既包括道德环境教育,即指某种言与行的道德环境的塑造作用,以及道德实践中的体验与感知,也包括道德的说教或灌输,以及非灌输式的道德价值判断的认知教育。个体道德的形成虽然离不开教育,但其最终形成必定依赖于个体对特定道德环境与道德教育环境的偶然的或主动的建构。所以,道德自主至关重要,关于这一点,理论上有诸多的探索,实践上更是丰富多彩。

一、学校“道德自主”的不同研究维度和研究方法

虽然道德自主这一概念经常在文献中得到运用,但这一概念并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其内涵也还不够清晰,学者们多倾向于把它作为含义清楚的概念,使之成为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学者们更主要是在道德教育目标这一维度上使用“道德自主”,似乎这一概念的内涵不言而喻。关于“道德自主”,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围绕把它作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开展的,比如强调道德主体性发展,强调道德自主人格培养,更多的则是探讨道德自主发展的教育方式方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道德体验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实践教育等。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基本上围绕如下几个维度。

1.把道德自主作为道德发展的重要途径

比如,邓惠明的硕士论文《“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提出了“主体——发展”式道德教育模式[1]。所谓“主体”,强调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在道德活动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培养他们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践行能力,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道德创生能力的个体。所谓“发展”,是指道德个体不仅提高自身的道德自律水平,而且在社会生活中,既能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履行社会责任,又能按社会要求发展与提升自己的品德水平,满足完善自身人格与德性发展的需求。当然,道德自主可以提升道德发展水平和道德建构水平,即增强个体的道德适应性和主动性,但是否可以提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道德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道德自主的内容是否仅仅包含道德选择能力、判断能力、践行能力及构建能力的要素提升,也有待进一步探讨。

2.从道德自主人格角度研究道德自主

蒋红斌提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教育问题。[2]他认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其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德主体是自由的、自主的,因而也是自为的。而自由的道德选择,则必须是根植于道德主体心灵深处的、充分体现道德个体主体性的、自主自由的选择,而不是一种外设的“选择游戏”。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实践形态在当代表现为主体选择性道德人格,其构成成分包括自主选择意识、自主选择需要、良好的道德直觉、自主选择能力。

3.作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研究道德自主

道德自主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种主体性道德。主体道德教育是一种在主体教育思想或主体性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为基本要素,旨在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强调承认和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受教育者成为具有独立性、创造性、能动性等“主体道德素质”的社会主体的德育模式[3]。万美容把主体道德教育模式概括为以师生互动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主体性原则为基本原则的教育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是以培育和优化学生道德接受机制为核心的教育模式[4]。

4.关于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方法的研究

道德自主教育方法主要有:道德两难问题法,增强学生的道德辨别能力和选择能力;移情法,旨在有效提高学生的情绪辨认、情感体验与道德敏感力、理解能力;社会行动法,指组织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接受锻炼与训练,增加他们对道德生活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参加道德实践的自觉性与道德践行能力的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学生自主领会社会道德价值,组织学生就道德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与感悟,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社会实践体验,以及引导学生参与社会道德实践[1]。

二、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各类学校举办了多种活动。其中,开展道德实践教育、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培养学生道德自主选择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主要内容。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教育必定是在生活实践中的活动。所以,从传统道德说教的弊病中,人们很快发现道德教育必须走向实践。张华比较早地提出了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观点,他认为,道德教育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是主体参入式回归,用“交互主体观”统摄道德教育过程,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将道德教育过程由传统的主体与客体间的权威服从的关系转化为新型的主体与主体间的民主交往关系[8]。从实践看,学校主要是通过开展专题活动的形式加强道德实践教育。专题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非常丰富,比如义工活动、同伴互助活动、环保小卫士活动、红领巾活动、文明小交警活动等,有的甚至超越了道德教育的范畴,比如安全教育等。很多学校还开发出系列的道德实践教育校本课程,应当说,道德实践教育越来越生活化,更多地包涵到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于孝敬父母这样的道德情感问题都纳入到道德实践教育。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学校道德实践教育还主要限于专题的实践活动,课堂内的道德实践教育被严重忽略,因为课堂教学还主要是知识传授,没有走向师生之间的交互活动。

2.增强道德体验

如何增强学生的道德自主性,加强德育的实效性?很多学者提出从说教走向道德体验教育。道德体验教育成为重要的研究潮流,也是重要的实践活动。刘惊铎提出体验是道德教育的本体的观点,认为可以从体验活动和体验课程的融合上展开实践探索,从而凸显道德教育的主体性、情境性和生成性[13]。而冯建军则提出另一个概念,即道德学习[14],虽然道德学习也强调情境创设与道德体验,但道德学习的概念可能更能表达道德建构的内涵。从实践上看,道德体验教育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方法和样态,并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道德体验教育。主题班会的内容丰富,涵括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而采取的形式则主要是通过角色的模拟和表演,在特定情境中增强学生体验。但学生在角色模拟和表演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演讲或辩论,而没有很好地走入情境,或者说没有真正地呈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体验;即使有体验,也不深刻,更多地是一种既定思路下的简单对白,存在一定的虚假性。所以,如何开展体验教学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形态,而且还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情境设置形式化、联系生活的简单化、教育主体的虚化等[15]。但更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这些。道德体验教学的实践主要是通过专题教育的形式开展,而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是在课堂,因此,道德体验教学的空间非常有限。

3.培养道德选择能力

国内最早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是陶西平的一篇关于德育实效的论文,文章对道德选择教育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强调不是简单地去灌输某种道德观念或准则,而是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选择、判断和检验,从而实现道德的内化。从实践来看,学校对道德灌输的低效性已有清醒的认识,通过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道德自主判断和选择教育。同时,学生道德选择也意味着对学生的尊重。这些年来,已经有一些学校开始探索道德尊重的教育,让学生在师生的相互尊重中获得道德自主的体验。李耀臻的博士论文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的内涵、特征及实现方式[5]。他把道德选择教育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四个方面:允许选择——道德选择教育的先导,尊重主体——道德选择教育的本质,提升能力——道德选择教育的核心,完善人格——道德选择教育的归宿,并提出了道德选择教育的实现形式,即在道德冲突中做出选择,在选择中得以提升和完善,从而做到德育回归人本、回归生活、回归现实、回归人的自由。更多的研究则主要是围绕道德选择能力培养进行探讨。这些研究在批判传统道德价值的专断与道德教育的价值服从的基础上,或者是在分析现代道德价值多元的背景下,提出道德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包括增强道德认知,提供道德价值分析,回归生活世界和加强道德实践教育等。比如,薛文平认为,道德选择能力培养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给予学生道德选择的自由,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正确选择和掌握科学的选择方法[6]。道德选择能力实际上是一种理性思辨与判断的能力,这种能力培养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这一点,西方德育模式早有研究和实践,并总结出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包括道德判断、推理、选择和反省等理性能力为根本目标和惟一任务的主知型道德教育模式[7]。但是,如何重视道德认知深度,促进学生道德辨别能力的提高仍然是个重要的研究任务和实践任务。个体对道德现象的认识存在不断的建构过程,个体没有足够的道德辨别能力,对道德词汇的理解就是肤浅的,从而难以对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评价,追求善的初衷也会被引上歧途[7]。除此之外,这些研究还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道德选择教育真的可以教会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另一个就是道德选择教育的背景问题。这些研究无一例外都认为是道德价值的多元才有必要推进道德选择教育。也正因为如此,道德选择教育便成为一种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其实,道德选择在任何社会都存在。道德更主要是一种生活,是一种可能的生活的选择,即在与他者的关系中如何处理的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可能生活的选择问题的教育。

三、有效开展学校道德自主教育需要厘清的几个问题

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能力是学校道德自主教育的重要内容。为实现道德自主需要改进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重点是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特别是日常的生活世界和实践交往中的生活世界;加强道德体验教育和道德实践教育,促进学生道德经验的主动建构;加强道德认知教育,教会学生道德选择。为了进一步推进学校开展道德自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还有一些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究,实践上也需要更有效的探索和行动。

1.进一步明确“道德自主”的内涵

在现有研究和实践中,可以看出“道德自主”的基本内涵主要是强调学会道德选择,自主建构道德关系,自主践行道德等。这种表达似乎形成了“道德自主”的三个维度,但能否构成还需要研究。现在的问题首先在于,这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否可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道德自主”的本意。或者说,“道德自主”的核心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推敲。道德选择或许是道德自主的重要体现,但问题是,道德选择只可能是一种认知上的选择,而实际生活中由于道德生活的极其复杂,个体选择何种道德生活或与他者的何种道德关系并非是由认知完全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况且,即便理性上可以做出认知的选择,实际行动则未必按理性认知行事,即知未必行。所以,道德判断与相应的认知选择不过是道德自主行动的前提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自主践行道德同样需要进一步探讨。

“道德自主”不应定位于简单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行动上,而应定位于:在日常生活世界和道德实践中自主理解道德现象、理解道德意义,进而通达道德世界,建构出自己的道德关系世界,并可能建构起自己的道德行动。这里,自主的概念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的道德自主一定是在实践交往的生活世界中形成的,是在相互的关系建构中形成的。这就表明,自主一定不是绝对的自主,而是受到他者世界的先行的关系构造的制约。在他者关系的制约中,个体必然受到既定道德关系框架的限定,但人仍然是自由的,需要在相互关系中做出自身的选择,可能是一种经验的选择。所以,道德自主并非是绝对的自由自觉的选择和建构,而是指不受到某种特定的道德指令的强制,做出自我的道德建构。

2.关于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

道德总是生活中的道德,道德选择也必然是可能生活的选择;德育回归生活和人本,是主体性道德的必然要求,道德选择教育的目的和旨归应当是实现生活的更美好,那么,道德选择教育真的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道德选择吗?道德选择的前提既可能是出现道德两难和冲突,也可能是道德生活出现多种可能而不简单地是对与错的问题;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即道德生活有多种可能,那么,人究竟选择何种更适合自身的道德生活则不简单地是一个道德认知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所以,道德选择教育究竟教什么还需探讨。道德选择更主要的是个体建构自身道德意义与世界的问题,即自己如何与他者相处的关系问题,因此,道德选择教育就不仅仅是提供道德价值分析的问题,而可能更应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自身与他者的关系建构。

同时,道德选择教育是一种道德认知教育或价值教育,往往通过道德案例开展教育,但由于道德案例或道德故事无法完整再现道德实践;并且由于道德实践生活的复杂性和情境性,道德认知无法为具体的道德实践提供准确的指导。道德实践总是存在特定的情境与经验建构,道德认知是否可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则存在诸多的偶然性。为此,道德选择教育应当是通过道德案例或故事,不断地接近道德事实,从而为受教育者提供道德意义的理解和通达。只有达到足够的理解,才能实现个体有效的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

3.“自主践行道德”这个概念尚需进一步厘定

显然,个体并不必然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产生相应的道德行动。道德行动受到具体的情境、经验与情感的约束。个体根据特定的道德认知和选择,必然自主地践行相应的道德。理性的认知与实践之间并不相等,只有当理性的认知成为一种信条才可能产生持续的道德一致行动。自主践行不应当是一种道德的自律或修养行为,而应当是自主地在交往实践中或主体间实践的道德建构行动。自主践行道德不应简单地理解为按照既定的道德认知,从事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应把它理解为在交往的生活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社会和世界处理好关系。这种相互的道德关系建构显然是一个复杂的、情境式的建构。

4.道德实践教育的空间限制问题

道德教育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回归主体间的交往实践世界,无疑是有效的道德教育方法。但如何回归生活世界,则是实践中的难题。通常的学校道德教育形式往往是采取专题道德实践教育形式,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道德教育应贯穿于学校教学生活的全过程,而专题道德教育则受到时空的限制,无法有效地完成道德生活和实践的教育。况且,专题教育的主题往往单一,无法体现和再现人的道德生活的全部。课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课堂教学缺乏有效的互动和生活化,成为单向的传授式教学,因此,学校道德教育的功能无法有效地发挥好。课堂教学主要是一种认知的教育,但认知仍然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只有建立起有效的交往互动机制,道德教育的实践性也才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

————————

参考文献

[1] 邓惠明.“主体——发展”道德教育模式初探.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2] 蒋红斌.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教育评论,2000(2).

[3] 张玉茹.论试主体道德教育理念的建构.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8).

[4] 万美容.论主体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特征.党建.2001(10).

[5] 李耀臻.论大学生道德选择教育.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6] 薛文平.网络德育的回归:从服从与灌输到自主与选择.现代教育科学,2004(5).

[7] 许瑞芳、杨华欣.论西方主知型德育模式的问题及其理论修正.外国教育研究,2011(12).

[8] 张华.论道德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1).

[9] 项贤明.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1).

[10] 冯建军.主体道德教育与生活.2002(5).

[11] 丁晓东.走向交往实践的道德教育.教育探索,2005.5.

[12] 肖川.道德教育必须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

[13]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教育研究,2003(2).

[14] 冯建军.论当代学校教育中的道德学习.教育评论,2002(2).

[15] 赵杰.对道德体验教学的反思.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12).

[作者:周宏斌(1966-),男,山西大同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毕业,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督学。]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9 篇4

l、生活中哪些事情会造成喉咙被卡住?

1)口里含着食物,互相打闹、跑跳。

2)写作业时。常将笔帽、别针等含在口中。

3)吃零食时,抛出食物,张口去接。

4)吃饭时,一边吃,一边笑。

5)吃鱼的时候。

2、在我们跟小狗玩耍的时候被它咬伤怎么办呢?

1)立刻仔细彻底清洗伤口,用流水冲20分钟以上。

2)将伤口上端(近心端)用布带结扎,防止血液倒流。不要覆盖伤口。

3)快速及时送去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破伤风疫苗。

3、如果遇到同学中暑与昏厥怎么办啊?

1)立即扶他到医务室,找校医。

2)把他扶到阴凉处,松开衣扣,用毛巾冷敷颈部,及时补充水分。

3)用手指掐嘴唇上方的人中穴。

3、游泳时,都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下水之前应做些准备运动,使身体适应水温。

2)游泳时使用合格的救生设备(救生衣、救生圈)。使用之前检查救生设备是否脱离或者破裂漏气。

3)过于冒险,在竹筏或爬到岩石上跳水,入水下洞穴探险,冰上嬉戏。

4)不要到深水、风浪、急流,有岩石、陌生的地方及没有安全标志的区域游泳。

4、怎样预防食物中毒

学校安全教育应包括哪些内容 篇5

一、安全法规 加强宣传教育,强化安全责任和意识。深入贯彻教育系统普法规划,继续加大对《义务教育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等有关教育和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各级各部门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责任,增强师生法制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对校长的培训,提高校长安全意识,落实校长“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二、交通、消防、地震、用电、户外、网络安全教育

进一步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加强师德教育和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对学生思想、心理的教育疏导工作;开展学生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地震安全、用电安全、户外安全、网络安全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组织消防或地震应急疏散演练,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及逃生技能,提高青少年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公共安全意识。在进行安全宣传中,要注意形式的多样化,主题的多样性,让学生有积极的兴趣来学习安全知识。重点要对学生进行紧急突发事件处理方

法、自救互救常识的教育;紧急电话(如110、119、122、120、校园110等)使用常识的教育。

三、食品安全

加强制度建设,强化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继续强化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领导和管理,建立食品卫生责任追究制度。落实食品定点采购、索证、检验及食物48小时留样等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加大对学生食堂的资金投入,完善各种卫生设施。进一步推进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执行中小学和幼儿园食堂不得对外承包规定。继续加强校内小卖部的卫生监督管理,要求各地各校落实专人负责,定期不定期对小卖部的食品卫生进行抽检,发现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立即制止销售,同时向卫生、质监部门报告,促使小卖部经营者守法经营。对学校内部个人承包的小店,学校指定专人、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促使其守法经营,保证师生的饮食安全。

四、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和必要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耐挫教育,特别是面临高考、中考,要严密注意“问题”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传授学生必要的火场逃生知识、紧急救护知识,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素质。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规范教师行为,学生出现的某些心理问题,与教师的行为规范存在着联系,教师要加强责任心教育,力争将事故隐患扼杀在萌芽阶段。对学生之间出现的纠纷,一般的“小摩擦”学校自行处理,大的冲突报派出所协助

处理。

总之,学校安全工作涉及千家万户,责任重大。应切实把学校安全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努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放心的教育,为建设和谐平安广西博白作出贡献。

学校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

1、学校应当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和地方课程设置要求,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2、学校应当在开学初、放假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新生入校后,学校应当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学校安全制度和安全规定。

3、学校应当针对不同课程实验课的特点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实验用品的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等的安全防护教育。

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对寄宿学生进行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教育。

4、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安全防范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应对不法侵害。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和

行为规范。

学校应当对学生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有条件的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消防站参观和体验,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逃生自救的能力。

学校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到江河湖海、水库等地方戏水、游泳的安全卫生教育。

5、学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

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司法行政等部门以及高等学校协商,选聘优秀的法律工作者担任学校的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

兼职法制副校长或者法制辅导员应当协助学校检查落实安全制度和安全事故处理及定期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等项工作,其工作成果纳入派出单位的工作考核内容。

7、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8、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学校安全日常管理内容 篇6

安全是教育发展的保障,学校安全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永恒不变的主题,为了加强和规范我校安全管理工作,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创建安全文明校园,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保证在校师生的生命健康和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学校安全管理等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宁海县潘天寿小学安全日常管理内容》,望认真贯彻执行。

一、楼道日常安全管理

1、学生每日出入校门口时段采取值班领导值日。

2、班主任每日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校内安全规定”,发现有违反“规定”的行为教师应批评教育,及时纠正错误行为。

3、学校应每日安排人员随时检查楼道线路、确保照明、确保应急电源的正常使用。

二、门卫日常安全管理

1、门卫应严格遵守作息时间,每日按时开关校门,执行校外人员入校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校园。

2、教学期间和课间活动时间,严禁学生出校门或到校门口购买零食等,特殊情况需出校门的学生必须经班主任批准同意后才可出校门。

三、班级日常安全管理

1、班主任每天应对学生认真考勤,发现未按时到校学生应及时告知分管领导及家长,并妥善处理。

2、班主任应熟悉了解学生,特异体质学生应告知任课教师,注意保护特异体质隐私,给予特别关照。要善于了解和化解学生矛盾,避免打架斗殴,要加强管制刀具、铁棍等的收缴,防止相互伤害,教室内不得有砖头、木棒等危险品。

3、班主任每日要坚持晨检,发现流行病及传染病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4、班主任应依法执教,严格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不违反有关规定,不歧视侮辱学生,批评学生有度,注重方式方法。

5、班主任应随时观察校舍及周边环境,教育学生课间不开展有危险的活动。不攀附栏杆,不在教学区内哄打追跑,一经发现及时制止并批评教育。

6、班主任要善于发现班级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教师要按照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规定模块备好安全课、搞好安全教育,安全警钟长鸣。

7、遇恶劣天气时,学校立即启动应急通讯网络;遇洪水暴发,教育学生不过沟桥或绕道行走。

8、任课教师每节课要认真清点课堂人数,并认真组织课堂教学。事前要充分检查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对可能发生的不安全事故要有较强的预见性,增强安全操作的防范措施。要爱生如子,批评讲究策略,不伤害学生身体,不剥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侮辱学生人格。

9、学校每期应将学生上学、放学时间告知家长,班主任应将学生非正常缺席和擅自离校情况及学生身心异常情况等关系学生安全信息及时告知监护人。

四、课间活动安全日常管理

1、体育教师要经常检查体育活动设备设施的安全性能,不堆放影响学生活动的物品。

2、学校应当在水池,楼梯或施工地段等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设置警示标语,采取有效防护设施,严禁学生攀爬依附。

3、学生每日课间活动应有值勤教师和值勤学生执勤,发现危险活动及时制止。

五、组织大型活动的安全管理

1、建立大型活动开展逐级申报制度(包括运动会等)。

2、活动开展前要制定较强的安全应急预案,各职责人员分工明确,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3、组织者要在活动前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关安全常规的教育。

4、所开展活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严禁组织学生参加安全预见未知因素多的或上级主管部门禁止开展的活动。

5、精心组织,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要安排有教师具体负责。

六、学生实验、药品安全管理

1、所属科目教师对危险物品包括化学药品的购买、保管、使用、登记、注销等要进行登记;保管做到双柜双锁专人保管;使用要有分管领导签字。

2、使用前要告知学生危险性,让学生弄懂操作程序,对各种不安全因素有积极应对措施。

七、学校校舍安全日常管理

1、学校安全分管领导、负责教师每天应对校舍及周边环境特别监控,对校舍每日进行检查记录。

2、雨季到来之前,着力疏通排水系统,监控校舍周边山体、高大树木等可能危及学校的安全隐患做好夏季“四防”。

学校安全教育内容 篇7

一、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解读

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及基本理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十大方面。这些教育内容的先进性和正确性是无容置疑的, 然而在内容安排上却有失偏颇, 忽视了层次性, 急于求成, 甚至出现内容序列的“倒金字塔”现象。例如, 在小学阶段要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而在大学阶段却教学生讲文明、讲礼貌, 导致了学校价值观教育过程中的“目中无人”, 甚至出现了理想高尚, 却行为失范的伦理道德悖论。最常见的是不按照人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选择价值观教育的内容, 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强行灌输, 这十分不利于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作用, 因此, 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循序渐进, 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价值观理论应用到实际行动上, 达到知行统一。

此外, 我国当前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与价值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之间存在着冲突, 主要体现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长期不变, 排斥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价值观, 甚至对于流行于青少年生活中的那些已具较大影响力的价值观视而不见。在现时代国际化背景中, 大量存在的价值观应该成为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之一, 甚至于成为教育的主要内容, 这样才能与时俱进, 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服务,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发挥作用。

二、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内容缺乏灵活性。

教育内容要与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内容的选择依据目标而定。目前, 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目标的特征是从政治化向生活化的转变, 这就决定了教育内容也存在同样的转变过程。然而, 根深蒂固的传统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和制度等因素, 使学校经历着长期不变的教育模式, 这对以更新和与时俱进为特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来讲无疑是一种制约, 反映在教育内容中就更为明显。

2. 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学生同外界交往变得越来越便利, 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相伴的是学生客观需要的日益多样化。主体意识增强与主体需要多样性造成了主体价值观念的多元化, 而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较单一, 并不是针对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广泛接触的价值观选择和安排教育内容。值得注意的是, 政治价值观只是诸多价值观中的一种, 过于强调政治价值观势必使价值观教育内容缺少针对性。

3. 教育内容缺乏创新性。在价值观多元化的背景下, 学生的价

值观也相应地出现了多元化, 然而价值观教育内容上并没有对社会中出现的诸多新情况作出及时的反映, 造成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思想状况脱节。比如, 现在学生的价值取向中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协调、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等, 这些积极的价值取向在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中强调不够, 造成了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多元化现实的矛盾。此时, 学生会觉得这种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观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 从而消弱了学生价值观学习的积极性, 降低了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三、对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对策与展望

1. 强调“接受”理念下的内容设计。

无论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如何发生变化, 学生对课堂上传播的价值观念只有两种结果, 即要么“接受”, 要么“背离”。当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与学生自身所持有的价值观念相近或相符时, 更容易引发师生间的共鸣, 从而形成一种“接受”的学习氛围;反之, 会形成一种“背离”的学习场景。所以, 在以后的学校价值观教育当中, 应当将教育内容与当代学生容易接触到的价值观相结合, 鼓励教师努力营造“接受”的学习氛围。

2. 增强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学校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多样性要求将教育内容融入各种具体的课程当中, 以便引起青少年的学习兴趣, 同时注重传授内容的实用性与生活性。如在某中学, 学生们要求学习一门为期一学期的“参与行政管理”类的教育课程, 目的在于提高青少年的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 从中得到相应的诸如民主、平等、公开、公正等方面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学校的价值观教育, 不仅可以获得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 尤其是教育界的热议, 同时也得到了青少年和家长们的认可。

3. 扎根生活, 放眼未来。

教育内容是教育目标的载体, 是青少年实现个性的舞台, 它应成为社会风尚、道德伦理、自我风采的集中体现, 也应扎根于个人生活, 迎合个人兴趣, 这将是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在内容选择上的努力方向。源自生活的价值观才是最为真实的价值观, 是贴近学生主体意识的价值观, 也是教育无法回避的使然和历史发展的必然, 作为教育主体的青少年将自身的主体意识带入课堂, 开拓自己的思维空间, 展现自我的人格, 都离不开扎根于生活, 放眼于未来的价值观, 这些将成为价值观教育内容的集中表现。

摘要:对我国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解读不仅可以整体把握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还能发现存在的一些时代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了丰富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对策, 并展望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学校教育,价值观教育,教育内容

参考文献

[1]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5:468.

[2]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3:33.

浅谈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与做法 篇8

关键词:德育教育 内容 强化做法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b)-0227-01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到有的放矢,定位准确,力度适宜。学校德育工作要抓住重点内容,要活化具体做法,注重实效。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浅谈一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及做法。

1 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1 时刻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目前学校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 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以及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1.3 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当代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21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广泛影响,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2 学校德育工作的强化做法

2.1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手,强化德育实践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五彩缤纷的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绚丽多彩的社会提供诸多教育机缘。教师可确定一个学生感兴趣,与品德行为密切相关的问题为主题,组织他们参加讨论,使其相互间思想产生碰撞,在讨论过程中,教师不做决断者,只是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矛盾所在,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判断,分析得出正确结论,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例如针对学生买零食现象,学生是屡禁不止,可以变“禁止”,为“疏导”,组织全班同学参加“买零食的利与弊”辩论赛。经过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吃零食的危害。最后提倡大家把买零食的钱花在订阅书报等精神粮食上。通过辩论,学生不但分辨了是非观,还从中学到了商标条码、厂址日期、价格质量等一些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知识。

2.2 从环境建设着手,强化艺术育人

校园环境指的是学校所特有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包括校园设计规划、绿化美化、团体氛围、人际关系等。干净整齐、绿化优美、秩序井然的校園环境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启迪心智的功能。学生置身优美、宁静的校园中,自然而然地约束了不规范行为。教师准时上下班,周一升旗仪式上,班主任和其他教师站成两排,每次劳动课,教师们身先士卒,可谓是“此时无教胜有教”,教师们以身作则,文明守纪,团结合作的人格魅力,在学生心中无疑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3 从时事政治着手,强化时事育人

时事政治是时代脉搏动荡的记数表,也是世界风云变幻的温度器。德育工作应牢牢抓住时事政治,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依靠报刊评议,电视传播,社会舆论,使学生感同身受,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借时事东风,发挥德育最大的功效。如6月5日“世界环境日”,学校可以开展“只有一个地球;珍惜生命,保护资源”等读书演讲活动,让学生结合周围环境变化,深切感受地球正面临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严峻考验,真正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德育误区。

2.4 从课外活动着手,强化实践育人

学校的德育要走出课堂,因为德育面对的不是书本,而是活生生的社会生活,是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德育必须密切结合课外活动,加大实践环节。一方面,在校内教育过程中设计“我多么希望……”“今天我当……”“假如我是……”等社会角色扮演的训练活动,适时对学生进行体验教育和情景感染;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可以组织学生到街道和敬老院进行卫生大扫除,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并在劳动中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责任感。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还使他们懂得了“尊老爱幼”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5 从现代科技着手,强化创造育人

随着民主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观念的变化,教师扮演的不再是居高临下的德育权威,而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贴标签、喊口号”的教育框框,摆脱“高、大、全”的思想束缚,借鉴经验,不断创新。如日本的教师在天安门前要求自己的学生数一数在长安街上通过的每一百辆汽车中,有多少是日本制造。这种独具匠心而富有现实意义的教育,无疑给我们深刻的启示。比如在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后,在与学生交流观后感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恢宏的画面里凝聚的是高科技成果结晶,灾难的主题中蕴涵着追求自由,蕴含着关爱弱小人类永恒的精神,正因如此才使该片成为世纪绝版的经典之作。”

3 结语

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教育的方式灵活多变,我们要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就一定能把德育的各项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上一篇:白雪乌鸦读后感800字下一篇:一场秋雨一场寒优美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