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24-09-11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用15篇)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蒋玉艳

摘要: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教学仍不同程度受传统教育的束缚,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要针对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主体的个性差异来设计适合使不同学生得到相应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应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来不断激发兴趣,挖掘学习的动力。我结合自身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从以下两个方面来阐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和方法: 一 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二 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培养 兴趣 策略 方法

综述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事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知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推动他奋发地学习,广泛涉猎有关的知识,并影响他们将来一生的发展。因此,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良好的兴趣,不仅能使人开阔视野,丰富心理活动内容,使人精神振奋,情绪饱满,而且对丰富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学家认为:在学习动机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两种成份是学习的目的性和认识的兴趣性。后者对于学生更为现实。因为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的,是在和谐完善的教学组织下,自愿学习的。当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总会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而觉得学习非常的轻松;相反,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就不会有惊奇和喜悦,这种学习是枯燥难熬的、沉重的苦差。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的最佳境界在于以兴趣激发动机,促进思维和想象,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至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善于激发表扬和鼓励学生,逐步培养浓厚的兴趣。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如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数学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喜悦?这是新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的崭新问题,也是为我们的教育研究指出的努力方向。一般地,兴趣的激发培养主要通过学校、家庭等途径,采用多条途径综合培养模式,以学校教学为主,同时辅之积极有效的家庭活动。下面就针对学校教学与家庭活动两条途径来探讨具体的激发策略。

一、学校教学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

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师的启发、诱导有很大关系,教师的教学艺术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求我们“寓教于乐”、“教学有方”,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运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较持久的注意力

(一)、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入手,创设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除了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高超的语言表达艺术外,微笑往往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当我面带微笑走进教室上课时,学生也以同样的微笑回报我,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在瞬间拉近了,学生紧张的情绪减少了,和蔼的语言打动了学生,大家都乐意和我交流、研究和讨论。从而消除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地位,有的只是一个大姐姐在和他们一块学习,一块交流,做他们的好朋友、好伙伴。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微笑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可增加师生的情谊,可使学生“爱屋及乌”,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让学生多看、多动手、多体会,以加强数学的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对直观、具体、形象和生动的实物很感兴趣,能在人脑中打下深刻的烙印,通过直观实物来了解、说明数学概念、性质和公式等,不仅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我在讲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找生活中的具体实物,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讨论、交流,得出了长方体的面、棱的特点和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观察、测量、分析对比后得出结论,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增强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在教学中,将抽象的学习知识,寓于学生的乐趣之中,寓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之中。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信不疑、记忆深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设计游戏则要因势利导,能尽量发挥学生好动好玩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适时、适度、适当地组织一些竞赛性的小游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增加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元、角、分”的练习中,我设计了“小熊卖文具”的游戏。请一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做小熊,大家当顾客,到文具店买东西。这一场景,真实地再现了孩子们的生活,他们顿时喜形于色,迫不及待地加入游戏行列,望着商店里想买的东西,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我及时的把商店里要买的东西变成简单的元、角、分换算,看着价格单上的价钱就能买到你想买的东西。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而不厌,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利用典型事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针对低年级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祖冲之是怎样发明圆周率的;华罗庚是怎样成为著名数学家的;童弟周、阿基米德的童年生活,利用精彩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抓住时机,因势利导,讲授新课,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树立了光辉榜样,既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又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五)、采用自编口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顺口溜学得快,记得牢。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自编口诀,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在讲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时,我在学生学完新课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找规律,总结出: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零头有点就是九,零头无点就是十”。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牢固准确地记忆,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培养其学习兴趣,使“苦学”变“乐学”。这样使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由抽象变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设置陷井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设“陷井”,是针对学生由于对某些数学知识不够理解而表现在判断、推理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失误等现象,有的放矢地编出一些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查学生对部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得以提高。在数学实践中我发现设“陷”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经努力学生跳出“陷井”获得成功,从成功的喜悦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倍增。他们在欣赏自己成功的过程中无形的进行了兴趣的自我培养。

(七)、利用作业评语激发学习兴趣。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等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八)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例如,在教授“10的认识”时,我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画外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我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九)、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优等生是班集体发展的“领头羊”,更是班集体的宝贵财富,怎样调动他们,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既能充当学生,又能充当老师,是尽快提高班级成绩的一条非常便捷的途径。让优等生带动、影响、帮助自己周围的同学,这可是一股很强的力量。课堂中尽量避开整体讲授的方式,有时会浪费优等生时间,尤其针对于学困生的问题,我们就可以采用分层教学,个别指导,同时优等生还可以帮助一些学困生,这样就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家庭生活中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如:孩子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后,让孩子自己去理解,家长可问孩子:“家里有哪些东西的性状是长方形的?那些东西的性状是正方形的?”“地板砖是正方形的,„„”“那怎么样确定地板砖是正方形呢?” “用尺子量。”„„在家长和孩子的讨论下,再对新发现的正方形进行测量。再如:孩子知道了米、厘米长度单位后,家长列举牙刷、铅笔盒、床、裤子、冰箱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他先估计出每种物品的实际长度是几厘米、几米或几米几厘米,然后再用尺子进行实际测量,看实际测量的结果与估计的结果差距有多大。这样,不仅可以逐渐培养孩子估算、估计的能力和测量能力,巩固在学校中所学的数学知识,还可以使孩子感受到数学就在我身边,产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孩子的数学学习兴趣(1)以生活中的普通常识为起点。

孩子们的兴趣有个共同的趋向,那就是倾向于与自己关系密切或熟悉的事物。因此,在他们生活中学习数学,会引起极大的兴趣,更容易产生共鸣。例如,家长应该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在购物中,问孩子:你对人民币有那些了解?孩子们会很感兴趣,学习热情就被调动起来。家长可再告诉孩子一些关于钱的知识,如:各国的钱是不同的,钱的产生及其发展,如何辨认真假等。

可见,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数学知识。这不仅使孩子想学、乐学、会学,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2)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引导孩子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孩子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比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如天天上学要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外出旅游得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在孩子参与处理家务事的过程中,不但能发展智力,还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如:大扫除,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起计算水费、电费等家庭帐目。让孩子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如:家长布置给孩子“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几道乘法算式”;“家里一天生活费用是多少,记录下来,制成表格,再进行计算”。有意识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有助于孩子理解,同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也培养孩子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

一、明确学习数学目的,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当学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目的的手段时, 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

1. 在数学教学中, 向学生介绍数学在科学、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事例, 通过这些事例让学生领悟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月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 明确了数学在社会和现代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数学的兴趣自然随之而来。

2. 理解数学概念, 进行推理论证, 解答应用问题, 都要广泛应用逻辑的统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基本规律, 并利用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类比等重要思维方法, 它能养成人们从事确定的、不矛盾的、有序的、有依据的思维习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数学对于提高思维素质, 培养推理和想象能力的重要作用, 从而给学生树立“学数学能使人更聪明”的观念, 以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高明的教学之法, 关键的开窍之术, 在于“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 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 并运用生动形象, 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 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 把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调动起来。

1. 史料、故事法。

数学史、数学故事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摇篮, 它孕育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有了这两者, 我们的课堂就不会再枯燥乏味了。教师可结合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 适时恰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史、数学故事:从古埃及的土地丈量到几何学的形成;从勾股定理到《九章算术》;从终生勤奋好学的欧拉到才华横溢的高斯。一个个历史境头会让学生深深沉浸在古人奋斗的情景中, 它必会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努力上进, 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创设问题情景法。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识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 人的兴趣最大。因此, 课堂教学中, 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这一节知识时, 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 急于要知道问题的结果, 以便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3. 竞争法。

实践表明, 大多数人在竞争氛围下的积极参与性远远高出平时, 因而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设计问题比赛, “一题多解”的解答问题比赛, 读背法则、定义的接力比赛, 默写公式比赛等, 会对本来枯燥单调的数学内容在学生间相互竞争所产生的热烈, 高昂的情绪氛围中得到落实, 从而引发竞争意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变换教学形式, 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 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 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与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2. 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不搞一刀切, 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 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 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 使每人学有所获, 有所进步, 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 调整自己的教学, 以保持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重视师生情感的培养, 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3

【关键词】数学教学过程;培养;激发;学习兴趣

How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to cultivate and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Wu Fushou

【Abstract】Students on mathematics interest determines the students' mathematical quality. Interest on teaching mathematics knowledge, improve efficiency, decrease negative, learning quality is very important. Mathematics teacher carefully cultivated and careful care, as long as we each mathematics lesson can carefully created some spectacular teaching scene, dug up some mathematics interest factors, thus making mathematics classroom climax happen frequently, be full of wit and humour, can we fundamentally improve the mathematics problems, boring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students in learning mathematics process can feel happy, so as to achieve the" fun math"," happy study " in the best state. 

【Key words】the process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culture; excitation; interest in learning

学生对数学学科兴趣的强弱决定了学生数学质量的高低。兴趣对传授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增效减负,学习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吗? 

1 明确学习数学目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应该使学生了解所学学科的实用价值,各种知识技能对他们有什么直接或间接的用途。当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是他们达到某种重要的目的手段时,他们就会产生求知欲和认识的兴趣。

2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首先的教学之法,关键的开巧之术,在于教师“寓教于乐”,根据学生特点和容易乐于接受这一要求,使教学内容进行加工处理,并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妙趣横生的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把学生学习数学的艺术美、科学美的感受得到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关键和重要手段。 

2.1 故事法:

美国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过:“为了使学生富有成效,学生应该对所学知识倍感兴趣,并在学习中寻求欢乐”。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照本宣科,对学生灌输数学知识,而应积极创设数学情景,启迪学生数学思维。学生都喜爱听故事、猜谜语、作遐想。教师应适时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以引起学生心理矛盾冲突。使他们意识到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的冲突,从而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2 创设问题情景法:

创设问题情景是指在新奇未知事物刺激下,学生认知中突然提出问题或接受教师提问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作为自己学习活动目的的一种情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的研究表明:当感性输入的信息与人现有认知结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人的兴趣最大,因此,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驰有效的理念气氛。 

2.3 教具法:恰当运用教具,除了能向学生直观形象地传授知识外,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奇妙的效果,如有一个严冬的早晨,某老师摇着一把纸扇走进教室,同学们不解地望着他,当大家明白老师这节课要讲扇形的有关计算时,都露出了欣喜的微笑。 

3 变换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除了在改进教学方法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根据各类学生学习基础的不同情况,利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

3.1 开展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适当通过幻灯投影的演示、电视录像、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电教化教学形式,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变换、曲线的坐标变化、平面几何图形的重叠、旋转;立体几何图形截面的形成、空间图形等等。这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形象观的视觉会给学习数学留下鲜明和深刻的印象。 

3.2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课堂教学之余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举办趣味数学小讲座、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专题讲座、数学学习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开展数学实习作业等来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培养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

3.3 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学习上练习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基础高低、兴趣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教学,以适应不同需要,使各类学生能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基础差的学生讲课时要注意浅显易懂,对基础好的学生则可寓理深刻一些,布置的练习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层次,对基础差的学生多练一些基础题;对基础好的学生可布置一些灵活题目和难度较大的思考题,使每人学有所获,有所进步,同时认真做好辅导工作,通过个别辅导帮助他们越过学习上的障碍,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要随时注意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深浅,教学节奏的快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慢,都应由课堂上学生对数学教学信息反馈来确定,以保持教学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兴趣。 

4 重视师生情感受的培养,内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生在某一学科上学业落后,考试不及格,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那冷漠的态度。如何改变学生这种对学习数学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的态度呢?心理学理论认为:情感具布两极性,其一是积极的增力作用和消极的沉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教学功能,尽量避免消极作用。

总之,除了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外,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与激发,还有赖于数学教师的精心培养和细心呵护,只要我们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景,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我们能从根本上改善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负面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其乐融融,从而达到“有趣的数学”,“快乐的学”的最佳境界。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4

在数学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一、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统的教学虽重视了教师权威性的建立,却忽视了学生平等性,独立性的体现,学生自主意识受到压抑,交往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过程中也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培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的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为了完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准确‛、‚简洁‛、‚富有逻辑‛外,并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另外在语言上加上一点‚幽默‛,那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第二,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情感的养成等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一、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增强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家的故事是极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阿基米德如何帮助国王鉴别王冠中的含金量的故事;祖冲之小时候用麻绳量车轮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长大后算出3.1415926< <3.1415927,比其他国家早发现一千年;数学家高斯请妈妈给做萝卜灯晚上坚持学习数学的故事等。数学家们的故事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一点点地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精心备课,精心选择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练习,使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亮点,把更多的精彩留给学生,努力缩小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的距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有效的、多项的、高质量的互动,使学生对我们的课堂感兴趣。如:我听的一节计算课“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先复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就是利用这么一个简单的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数学。又如:我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中的一道例题:一项工程,由甲队单独修需要30天,由乙队单独修需要20天,如果两队合修需要多少天?例题出现前,我是这样做的:先出示这样一道题“一段公路长160千米,甲队每天修15千米,乙队每天修25千米,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很快就利用掌握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解答。我接着快速把题改为“修一段路,甲队30天完成,乙队20天完成,两队合修需要几天?”学生看了都觉得很简单,问题同前一题一样,也是求工作时间的,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我接着问:工作总量是多少?工作效率又是多少?学生一时答不出来。我接着又说:“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希望大家认真学,积极讨论思考。我就是通过这样的情景变换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使学生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新知中来。

三、教师应改变学生观,找准角色定位。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主动地把自己置于学生的群体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突出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受到重视,增强自信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不断提高,主动参与意识就会不断增强。学生都有爱动、爱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让他们亲自动手去做、去说,使他们通过实践、观察分析的过程中产生兴趣。如:在教学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先复习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然后让学生拿出自己剪好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问他们能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步步深入地引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后,通过观察分析推导出计算公式,他们就会真正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习的效果。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小数加法简便运算时,简算6.42+6.46+6.54+6.58一题,我让学生先小组讨论,接着尝试做一做。由于原来已学习整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结果都是26。接着又出了四道题:6.26+3+0.74 0.25+0.35+0.75+0.65 27.15-(7.15+3.4)10.12-2.65-3.35,整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自主探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学习效果极好。

数学家们的故事,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们就要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找准角色定位,充当好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思维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才能真正提高。

一、改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求知欲。

师生之间有了融洽的关系,才能在教与学上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传统的教学虽重视了教师权威性的建立,却忽视了学生平等性,独立性的体现,学生自主意识受到压抑,交往被动,学习低效。教学过程中也就无从谈起创新能力培养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情感表现和投入,以自己的敬业爱生的情感去感染全体学生,激起学生对教师的热爱,对学习的喜爱之情,为了完成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因素的促进和补偿作用,教师要做很多工作,特别要做好以下几点:第一,要在语言上狠下功夫。教师的教学语言,除了要求‚准确‛、‚简洁‛、‚富有逻辑性‛外,若能带上一点‚童趣‛、‚稚气‛和‚天真‛就更好。并经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使学生有‚平等‛的感觉。可能的话加上一点‚幽默‛,那更有利于情感的调动,例如:教学中一位学生求出飞机的飞行速度是100米/小时,老师就风趣地说:‚根据这位同学的计算结果我们要把‘飞机’改名为‘蜗牛机’了‛。学生们一下子乐了,这样把孩子逗乐了再听讲,效果反而比正规的说教要好。它使整个教学过程都弥漫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第二,课下和学生打成一片,共同活动玩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体现良好的人际关系。当这种情感到一定程度时,不但会使学生由‚畏其师‛变为‚亲其师‛进而达到‚信其道‛,‚乐其学‛的效应,而且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情感的养成等都同时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发展。

二、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创新灵感。

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不要直接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启发他们自己来解答。非由教师解答不可的问题,也应立足于启发,即以启发的方式予以解答。要尽可能将一些知识的发生过程详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共同参与这个过程,从中得出结论。如在进行珠算加法训练时,学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来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进行,将有神奇的效果:‚一张纸按0.1毫米算,折叠多少次后,厚度可超过珠穆朗玛峰呢?‛有的学生怀疑能否办到,有的说至少也得三天,这时你告诉学生,3分钟内就可办到,但要借助珠算。此刻学生哗然,纷纷动手,在连加27次后就远远超出了世界最高峰。只有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才能使其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以诱发创新灵感。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结论,更要侧重引导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几何知识教学中的表象形成过程、计量单位教学中的单位观念的建立过程以及知识的迁移过程。让学生了解所学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发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发现意识,提高探索学习的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内容都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发展是无限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1、注重学习方法和实践,增强创新能力。学习方法可以保证一个人继续不断地获得知识,提高学习和创新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对阅读、观察、询问、动手操作等学习方法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等思维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渗透。动手、动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实践活动之一。在教学中,一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制作、动手操作、尝试错误和成功等活动,让学生接触贴近其生活的事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身边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在探讨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掌握观察、操作、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发现意识。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让学生动手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去探索新知识。二是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科学兴超活动,社会考察活动和各种内容的认识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定方案,自行探索研讨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化,体验创新快乐,进一步引起创新冲动。

2、鼓励质疑,保持创新的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永远是一种对未知的探求、创造性的过程。培养学生质疑问难,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教学中,教师一定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尤其是在承上启下的过渡处,新旧知识的连结处,思考问题的转折处,沿着学生的思路认真斟酌,精心设计问题。使课堂中的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真正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钥匙‛。二要层层设疑提问,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在每节课的重点、关键处,要给学生提供引起观察、探索、讨论、发现的疑问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递进式的质疑问难。三要针对学生实际采取竞赛、评比、游戏等方法,激励学生质疑问难,以维持其探索的动机,不断唤起新的创新意识。如,一位老师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有个学生发问:‚为什么2+2=2×2,而4+4不等于4×4呢?‛这是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提出的独特的有价值的问题,这位老师及时予以表扬,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这样,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深化了学生对乘法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强化了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探求热情。这一问题的解决过程既体现了这位老师的教学艺术,同时也反映了学生只要在教师的积极鼓励和指导下都具有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5

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作 者:廖武金 作者单位:四川省遂宁市安居区保石镇水井初级中学校刊 名:魅力中国英文刊名:CHARMING CHINA年,卷(期):“”(23)分类号:G622关键词: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6

敬南镇果河小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先导。当学生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们就会自主地、积极地、执著地探索。《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孜孜不倦,全神贯注地沉浸于求知的境界中。因此,使学生喜欢数学,对数学感兴趣,建立自信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前提。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要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联系,教师必须真情付出,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人的感情有潜移功能,小学生则更为强烈。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他们对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兴趣。

要想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必须首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事实证明,小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容易受到挫伤。在课堂上,当学生敢问而又问得不当,敢说而又说得不对时,如果不能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正确对待,相反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嘲笑、指责、歧视,那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刺伤,就有可能由积极变为消极,大大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个学生,即使常常受到批评的学生,也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欲望,也有对成功的期盼和肯定的渴求。如果教师能够向这些学生敞开爱的大门,那么这份爱心对于他们来说尤为珍贵。如果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机会,珍惜、爱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就会表现出异常积极的态度,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而真挚的情感。他们会把感激之情化作学习的动力,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对问题回答得十分完满的学生赞一声:“你说得真好!”“你表现得非常出色!”对问题回答得不够完满的学生说:“你说得虽然不完全正确,但只要你再想一想,你一定能回答得更好!”对于想回答而又不敢回答的学生,老师给予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赞扬声中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之间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把书本数学变为生活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教学植根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有价值,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到学数学的兴趣。怎样才能让数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喜欢数学呢?教师可将教材例题、习题的情节作适当的改编,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有生活气息的学习内容。例如:教学“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时,教师先请学生汇报课前购买商品的情况,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的概念及三者间的关系。

三、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的重要手段。通过动手操作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与探究。

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悟知识。教师让每位学生先准备一个任意平行四边形,再让学生沿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接着让学生通过旋转、平移,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操作,学生很快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引导学生得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学生不但能很牢固地掌握了知识,而且激发了他们勇于探索知识奥妙的情趣,让他们成为获取知识的劳动者,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主人。

四、进行体验成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成功后,因成功而产生的自信心可以成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新动力,随着新成绩的取得,心理因素再次得到优化,从而形成发展进步的良性循环。”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心,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关注差异,根据大多数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背景来设计教学,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

五、巧妙设计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精彩的课堂开头,往往给学生带来新异,亲切的感觉,使学生迅速地由抑制到兴奋,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的情境中。因此,新课的导入设计十分重要。导入的关键在于突出一个“激”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由“好奇”转化为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尽快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教师以故事引入:“一天,小白兔和小灰兔给山羊伯伯收白菜,山羊伯伯把6筐白菜按1:1分给它们,那么两只兔各分得几筐?分得同样多吗?第二天,小白兔总结经验,动作迅速地帮山羊伯伯收了许多白菜,山羊伯伯很高兴,又把6筐白菜按2:1分给小白兔和小灰兔,这时两只兔各分得几筐?还是平均分吗?”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体会到“平均分”只是按比例分配的一种特殊情况,迫切想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学生思维积极,求知欲强烈。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7

一、以“爱”去保护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以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小数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0·15÷0·03=5 1·5÷0·3=515÷3=5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李琴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李琴,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她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她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从这次以后,李琴上课很爱举手回答问题了,学习也更有信心了。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以“争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每个学生是个不相同的个体,我们教师不应用“唯我独尊”的威严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而应创造一个能让学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争论之中,寻找自我价值的体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内驱动力,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我注意抓住契机,适时点燃争论的“导火索”,尽量给学生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尽好引导者的职责。如教学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时,简算1800÷400一题,我让学生先自己在本上试着做一做。由于刚学完商不变的性质,在计算方法上不存在问题,所以学生们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做了起来。之后我组织同学交流结果:“商4余2”“不对!应该商4余200”班里一阵骚乱,而且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学生居多。这时,我让学生开展讨论,双方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可以向对方提问。于是,双方同学马上就展开了唇枪舌战,一开始学生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渐渐的,同意第一种答案的同学就意识到自己错了,并且对那些反驳他们的同学表示心悦诚服。在这个过程中,完全是学生们自己在讨论、交流。实证明,学习效果是极好的。因为,他们是在主动学习,有自我价值的体现在等着他们。所以,鼓励争辩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心需要。

三、以“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我们都知道,由于应试教育的原因,使得很多孩子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一提起数学课,仿佛就是无休止的计算。其实,数学应该是小学阶段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有趣的科学。因为它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还有较强的人文性,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我就灵活运用各种手段,如形体语言,课件、录音录像,简笔画,故事表演等等,再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涉境体味,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记得我在上一堂公开课时,教学“相遇”,我请了两名学生上台表演怎样是“相遇”,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有时我们借助教学课件,分别以生动的小故事、有趣的小游戏导入新课,孩子们在娱乐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产生了新问题,接下来便主动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学习效率很高。

四、以“动”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之父赫尔马特说过,任何个体在获取知识时,其兴趣都要发生四个阶段的变化即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可见最后要真正获取和巩固学习数学的兴趣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行动。我们的数学教学要在立足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的同时,建立一个开放似的课程体系,从学生出发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我通过开设数学活动课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本身存在着一些有规律和诱人的奥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和总结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量出一个三角形的三内角和,或者用剪刀把三个角剪下拼在一起,观察能否组成平角,然后让学生讨论三角形内角和到底等于多少?从而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得出了括论,记忆深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数学有兴趣,就会积极地自主学习,就会从“厌学”到“爱学”,数学学习兴趣油然而生。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下面就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教学导课新颖,引起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中,合理采用“创设情趣、设置悬念、小故事、小幽默”等形式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统计初步中,样本及样本容量时,就举一个实例:在考察某棵苹果树的果子的品质时,考察员是否将每个苹果均吃一口才能得出该棵树所结果子的品质?此时学生就会议论纷纷,从而引出样本的定义、及样本容量的概念。这样导入新课,生动、形象、自然又切合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能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创设一种紧张,活跃和谐生动,张弛有效的理念气氛。例如: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章知识时,教师提出如下问题:你能否不过河就测出河宽?不上山测出山高?不接近敌人阵地而测出敌我之间的距离?从而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使学生一开始就对新问题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尽管这节课和后面的内容都是一些繁杂的运算,但学生在学习中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此,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变换教学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创造性地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如:讲《垂径定理》一课时,我采用“试验观察法”,要求课前学生用纸片剪一个小圆,课堂上通过“动手画”、“动手叠”、“用眼看”、“动脑想”,即通过“试验—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教学。整堂课的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效果很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这无疑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课前还可以进行小测试,课中开展小竞赛,课后参与数学活动课等,这些都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直观形象,调动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形象的实物演示,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情境,不仅使枯燥无味的知识产生美感,而且能提供丰富生动的动感画面,从而使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时,教师向学生演示一些丰富多彩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图形的美,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使学生懂得数学不仅来源于生活而且服务于生活,并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生活实践,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而它的实用性则体现在实践中,教学中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缺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必然会感到学习数学乏味、枯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手实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的一个好办法。比如:在学习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要求学生用剪刀剪出一张扇形的纸片,然后卷成一个圆锥,学生就能深刻休会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就是一个扇形。又比如: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出学校蓄水池的体积,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实践,让学生休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无处不用,数学离我们很近,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勤奋学习,有效地发展了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9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第一,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紧密结合教学活动,严格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计算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一些赞赏鼓励性评价。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习惯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0

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兴趣往往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对某种事物感兴趣,就会更加关注,并投入更多的精力.正因为如此,本文从日常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手段,如,教师自身的魅力;课堂教学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练习多样;重视实践活动等,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作 者:刘清 作者单位:大连市金州工业职业高级中学,辽宁・大连,116031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633.6关键词:数学 兴趣 培养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1

关键词: 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物理实验属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手段,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观察能力,二是操作能力,三是探究能力,四是创新能力,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学生只有对物理学习感兴趣,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物理学习,进而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一、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策略制定的理论基础

要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情况合理制定兴趣培养方案。高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感知能力不断增强,感知属于物理知识的基础来源,也是学生开始认识物理学科的基础和开始。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感知特点,高中生的感知能力具有较强的系统性,能够配合教师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高中生与初中生的记忆特点相近,都是以形象记忆为主,抽象记忆为辅。新形势下,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高中生学习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物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在不同类型物理实验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一)演示物理实验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演示实验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手段,能够更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物理教师比较重视演示实验。但是部分物理教师没有认识到演示实验的重要性,认为只要能讲清楚的知识点就不需要通过实验演示。事实上,语言并不能代替直接感知,高中生对于形象记忆更深刻。由此可以看出,演示实验可以更直接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演示,学生要亲自动手,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细心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增强学生对实验过程的记忆,进而提高学习质量。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对于一些危险性比较大的物理实验,物理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细节演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吸引高中学生的注意力。

(二)分组物理实验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分组实验同样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手段。在开展分组实验之前,教师要把班级内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控制为8人左右,小组内每一位学生都要参与实验教学中,这样才能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在分组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适当地给予指导,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在分组实验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展开合理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

(三)边学边做物理实验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

在边学边做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物理教师既要起到引导作用,又要学生动手参与物理实验。在边学边做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先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巩固训练。物理教师需要结合实验的类别和特点采取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策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形势下,物理教师必须改变传统实验教学理念和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物理教师要结合实验的类别和特点采取学生兴趣激发和培养策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事实上,语言并不能代替直接感知,高中生对于形象记忆更深刻。由此可以看出,演示实验可以更直接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参与实验演示,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分组实验同样是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在分组实验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展开合理评价,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现自身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海英.非智力因素对高中物理教学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宁文文.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D].聊城大学,2015.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2

一、 创设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 教师的设问是十分重要的, 是激发学生乐学、爱学数学的内动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 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二年级《平移》时, 我为学生创设了“白雪公主捉迷藏”的童话情境, 巧妙的设计了“白雪公主向左平移几格才能捉到小矮人”的这一挑战性问题, 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到课堂中, 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感悟, 尽管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有过挫折, 有过怀疑, 有过失误。但是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 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 不仅兴趣浓厚, 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比较透彻。

二、 发展好奇心, 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 好奇心是创造学习的先导, 也是探索未知奥秘的钥匙。当一个人对某一事物好奇时, 本能上就会有一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想弄清事物的来龙去脉,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3的倍数特征》一课时, 不是一下子就把“3的倍数特征”告诉学生, 而是先让他们随意说出几个数来“考”我, 我立即作出准确的判断:哪些是3的倍数, 哪些不是3的倍数, 并让学生当堂验证。当学生发现我的判断十分准确时, 感到非常的惊讶:老师真神呀!怎么这么快就知道答案呢?这时, 学生的好奇心都被激活了, 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此时, 我再问:“你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学生就再也坐不住了, 求知的欲望高涨, 这就为下面上好“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课, 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 动手实践,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迪生曾说过:“我从来没有作过一次偶然的发明, 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 严格实验的结果。”教学中我尽可能的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让他们亲自动手, 投入到实践操作中去。如:分一分、数一数、拼一拼、摆一摆、画一画、剪一剪等, 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中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 我让小组按要求把小棒摆在桌面:第一行摆3根, 第二行摆5根, 第三行摆7根。小组观察:每行摆的小棒根数一样多吗?请同学们商量一下, 怎样移动小棒, 使每行的根数一样多, 学生边讨论边操作, 小组汇报每行都有5根小棒, 我说:这个5就是原来3、5、7这三个数的平均数。老师很想知道, 这个平均数5,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小组汇报:一种是“移多补少”法, 另一种是“汇总均分法”。将游戏引进课堂,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分小棒的游戏, 使学生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 积极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

四、 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学中, 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信任、理解和认可, 渴望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和肯定, 这种欲望正是他们参与学习的内驱力, 此时老师积极的评价、表扬对调动学生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抓住时机多表扬学生, 给学生一个满意的微笑, 一句由衷的赞美——“你讲解得真详细”, 一声真诚的劝告——“做题可要认真”, 都会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摘要: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当前一个热门话题, 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重视其实效性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3

罗悃小学王周富

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习兴趣。数学的教学内容较抽象、枯燥、无味,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生认数和记数时,我采用具体形象的事物和一些有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为了让学生记住数字1—9的字形,我教学生背诵顺口溜:“1象粉笔,2象鸭子,3象耳朵,4象小旗,5象钩子,6象口哨,7象银锄,8象葫芦,9象蝌蚪。”以此来帮助学生记住字形。通过这样的教学,赋予数学内容以一定的感情色彩,将数学的知识渗透到童话的故事中去,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时,让学生先摆10个三角形,然后在下面摆6个圆形,并向学生说明摆的时候要从左边起,把圆形和三角形一个对着一个地摆。教师问:“哪一行摆得多?看看第一行里的三角形哪一部分和圆同样多?请你们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互相检查一下,看看画得对不对?再画出三角形比圆多的部分。”接着问:“同样多的有几个?三角形比圆多几个?”再启发学生想,三角形比圆多,三角形可以看成是哪部分组成的?多的部分是几个三角形?从而使学生直观地看出三角形多,圆少,三角形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和圆同样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圆多的部分,从而体会到多的数能分成两部分,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时,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如复习“小数的减法”时,可让学生做“争当模范营业员”的游戏,教师一手拿着人民币,一手举着所购买的物品的价格卡,让学生算出要找回的钱,并写在练习本上,五次后评出模范营业员,这样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到的知识。

采用启发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较差,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巧妙地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回答,从而集中注意力。同时,对学生准确回答的问题加以肯定,对不懂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启发引导并加以鼓励,从而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4

庆城县土桥学区贾桂芸

(摘要):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状况,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本身的有利条件,调动一切教学手段,采用创设情境、巧设质疑,运用直观形象、趣味语言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始终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效应,这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十分重要的一环。记得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曾说过:“有了强大的兴趣就会入迷,入迷自然会勤奋,最终达到忘我。”可见,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论文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15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 良好的课堂气氛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 课堂参与积极性高。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并将在师生沟通时, 起到重要作用。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中, 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会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 双方的交流会更加积极主动, 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像力, 以最佳状态进行数学学习。

例如, 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创造学生喜爱的问题情境,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出示例题, 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顺利地把学生引入与课题学习有关的活动中来, 并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在积极思考的思维状态下进行研究、讨论、合作和交流,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力求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学生在学习数学中完全陌生的内容是很少见的, 对学习的内容总是感到既熟悉又陌生。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比较中找出共同点与区别点, 顺利地完成正迁移, 通过类似的探索解决新的问题。

教师授课应采用启发自主式, 教师学做导演, 让学生扮演主角,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举手踊跃发言, 提出质疑, 展开讨论。教师要积极评价学生回答的问题, 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 教师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 尽可能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 使学生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

例如, 教师可根据所学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讲一些相关的人或事, 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好奇心, 营造出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教师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兴趣之乐。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开火车、开房门、找朋友、夺红旗、放鞭炮等游戏, 使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数学知识。这样, 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也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学生十分欢迎, 兴趣更浓, 教学效果也更好。

三、竞争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胜心是每个学生的天性, 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好胜心, 让学生得到进取之乐。如, 在口算时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确, 在回答时实行抢答, 看谁先回答出来。在进行简便运算时, 看谁的方法最简便。在解答计算分数百分数应用题难度较大的时, 看谁最先解答出来, 比一比谁用的方法对, 并亲自讲解争当小老师。

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而学生的认知环节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 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环节, 激发学生的参与竞争的欲望。

四、树立标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无论大小, 都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只是理想和目标不同而已。所以, 一定要给学生树立一个理想和目标, 无论是本班的, 还是本校的, 或是从本校走出去的成功人士, 都可成为学生的标杆性人物。

俗话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一个榜样, 就会使学生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 学生就会为实现这个目标, 而更加刻苦和努力。同时, 也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严格管理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 教师要经常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让家长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状况。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 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管理, 从而强促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不断进步中成长。有成绩要表扬, 有错误要及时纠正, 让学生永远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虽然要严格管理, 但是要注意严中有松, 张弛有度。在教学中努力解放学生的嘴巴, 让学生敢说、爱说、喜说。

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加法”时, 先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儿歌:“小白兔, 白又白……”然后问:“这首歌大家熟悉吗?今天小白兔和小灰兔进行一场拔萝卜比赛, 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出示主题画) ,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图上内容, 说出两只小兔各自的位置, 说出它们的表情及内心活动, 还有对话内容。在得出算式“28+41”的时候, 我不急于教给学生算法, 而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 让人人动口, 说出自己的想法, 在组内交流后, 将合理的算法说给教师和同学听。在学生得出用计算器、口算、竖式算等方法的时候, 我又发动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好些?为什么?学生有的说用计算器方法好, 最准, 但携带麻烦;有的说, 口算最好, 速度快, 但有可能出现错误;有的说竖式算得好, 又快又准确, 不过要注意数位对齐, 又费稿纸……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课结束时, 我让学生总结出本节课学会了什么?学生争先巩后地抢着说, 热情很高, 不仅说出了这节课所学的全部知识点, 还体验到了求得新知的喜悦。

六、巧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艺术性地使用游戏, 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兴趣, 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要, 使他们在欢乐活跃、气氛高涨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例如, 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 在学习了平方厘米这一面积单位后, 教师故意让学生用它度量教室地面的面积, 学生都非常踊跃地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当他们忙着忙着自然会产生“要有一个更大的面积单位”的需要。这时, 教师顺势抛疑:“这个更大的面积单位就请你们创造一个, 叫什么呢?”诱导学生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名称创造出平方米, 进而根据三者所具有的共同因素帮助学生类推出平方米的意义。这样的游戏活动, 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六城联创”工作总结下一篇:牛年新春学校简短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