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考语文试题

2024-09-10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精选8篇)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 篇1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西元20)指定科目国文科考试试题

国文考科

-作答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80 分钟

作答方式:�B选择题用 2B 铅笔在「答案卡」上作答,修正时应以橡皮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B非选择题使用较粗的黑色或蓝色原子笔、钢珠笔或中性笔,在「答案卷」上作答。祝考试顺利!

第壹部分: 选择题( 占55 分)

一、单选题( 3 4 分)

说明:第1至第17题,每题选出一个最适当的选项,划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每题答对得2分,答错或划记多於一个选项者倒扣2/3分,倒扣至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

1. 许慎〈说文解字叙〉有「六书」之说,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下列各组汉字,属於同一种六书分类的选项是∶

(A) 刃、本、日 (B) 犬、下、公 (C) 怂、阔、筐 (D) 森、国、龙

2. 下列文句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是∶

(A) 老唐误信友人劝说,导致投资失败,如今已到了走头无路的地步

(B) 张三不仅工作能力好,又笃实可靠,因此备受重视,是炙手可热的挖角对象

(C) 几位实业家一口同声表示,创业维艰,守成亦不易,必须战战兢兢,才可能鸿图大展

(D) 考前他抱著势在必得的决心,期待一举金榜题名,没想还是名落孙山,真教人为之挽惜

3. 下列各文句中内的词语,用法正确的选项是:

(A) 他平素「色厉内荏」,是位外刚内柔的正直长官

(B) 听到别人犯错时,应该抱著「哀矜而勿喜」的态度

(C) 孙君「当仁不让」,独吞与友人合作投资所得的利润

(D) 父亲鼓励张生要「不耻下问」,向老师多多请益,学业才会进步

4. 下列对《荀子?劝学》的解读,正确的选项是:

(A) 质「的」张而弓矢至焉――「的」是「之」的意思

(B)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假」是伪装、模仿的意思

(C) 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结」用以形容心志之坚定

(D)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两个「青」字和两个「蓝」字都是名词

5. 随著社会发展的加快,外来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这值得我们重视。含有音译成分的外来词主要有:(一)纯音译,如布丁(二)半音半意译,如千瓦(三)音译加类名,如卡片(四)音意兼译,如俱乐部。下列外来词依此顺序排列的选项是:

(A) 嬉皮、啤酒、吉他、华尔街 (B) 吉他、华尔街、啤酒、嬉皮

(C) 吉他、嬉皮、啤酒、华尔街 (D) 啤酒、吉他、华尔街、嬉皮

6. 成语是现成的简短有力的词组,运用得当,可使文章生色,所以作者多乐於采用,如:

甲、唉呀,不好了,阿弥陀佛,怎�N办呢?我急得□□□□(吴浊流〈一场虚惊〉)

乙、杨逵先生若是有三长两短的话,我蒙上谋杀名作家的罪名是难免的。多�N敬爱祖父的杨翠小姐一定不能原谅我。如今回想当时的忧虑,□□□□(陈秀喜〈杨逵先生和大邓伯花〉)

丙、每一次看见你□□□□/阿爸的心多�N绞痛/孩子呀!不要忘记/一时的得意/往往是无数怨恨的种子(吴晟〈愚行〉)

丁、在中篇小说〈雨〉里面,钟理和倒描写了反面的地方士绅人物�D�D罗丁瑞。「日据时代身任庄役场(镇公所)兵事系要职,大权在握,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地方上叱咤风云,□□□□,不可一世……」(叶石涛〈新文学传统的继承者�D�D钟理和〉)

上引各段文字□□□□内的成语,依序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A) 心有余悸/汗流浃背/趾高气扬/吐气扬眉

(B) 汗流浃背/心有余悸/吐气扬眉/趾高气扬

(C) 心有余悸/汗流浃背/吐气扬眉/趾高气扬

(D) 汗流浃背/心有余悸/趾高气扬/吐气扬眉

7. 下引文字,依文意排列,顺序最恰当的选项是:

始吾幼且少,

甲、是固不苟为炳炳�R�R

乙、及长

丙、为文章以辞为工

丁、乃知文者以明道

务采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A) 丙乙丁甲 (B) 丁丙甲乙 (C) 丙甲乙丁 (D) 丁乙甲丙

8. 新诗并非全无格律可言,其取法古典诗,讲求句式整齐、句尾押韵的例子时有所见。请据此推敲,下引戴望舒〈寂寞〉一诗,□□内最适宜填入的选项是:

园中野草渐□□/托根於我旧时的□□/给他们披□□的彩衣/星下的盘桓从兹消隐

(A) 离离/脚印/青春 (B) ��/忧愁/年少 (C) 青青/怀念/缤纷 (D) 瑟瑟/创伤/斑斓

9. 以「也」字为句尾词,《论语》、《孟子》及先秦诸子已多见,宋人散文亦好用之,其中使用「也」字形成特殊风格而最为后人所称颂的文章是:

(A) 苏洵〈六国论〉 (B) 苏轼〈留侯论〉 (C) 曾巩〈墨池记〉 (D) 欧阳修〈醉翁亭记〉

10. 人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质素,而文人亦常在诗作中流露对人伦的真切感受。我国传统将人伦略分为五个层次: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君臣;为了更切合实际,可以稍稍改动为:(一)

夫妻(二)亲子(三)手足(四)朋友(五)群己。下列诗篇,其内容符合此排序的.选项是:

甲、自君之出矣,罗帐咽秋风。思君如蔓草,连延不可穷(南朝?梁?范云诗)

乙、游人武陵去,宝剑直千金。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唐?孟浩然诗)

丙、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唐?杜甫诗)

丁、一春檐溜不曾停,滴破空阶藓晕青。便是儿时对��雨,绝怜老大不同听。

雁回杳杳浑无梦,鹊语啾啾似有凭。忽得远书看百过,眼昏自起剔残灯(宋?刘克庄诗)

戊、灯怯寒威焰不青,忽闻急雪打窗棂。宵深未敢抛刀尺,为伴孤儿课一经(清?汪铃诗)

(A) 甲丙乙丁戊 (B) 丙乙甲丁戊 (C) 甲戊丁乙丙 (D) 丙丁戊甲乙

11. 1959 年,潘天寿画了一幅「诚斋诗意」(如附图)。诚斋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别号,下列杨万里所作七绝符合画境的选项是:

(A) 〈诚斋〉:浯溪见了紫岩回,独笑春风尽放怀。谩向世人谈昨梦,便来唤我作诚斋

(B)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 〈晓坐荷桥〉:四叶青苹点绿池,千重翠盖护红衣。蜻蜓空�Y元无见,只见波间仰面飞

(D) 〈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政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12. 《西游记》假借玄奘取经的史实,改写成长篇小说,流传中外。下列有关《西游记》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西游记》叙述唐僧取经的历程,是一部历史小说

(B) 历史上的唐僧取经,只有孙悟空为伴;猪八戒、沙和尚和龙马是《西游记》添加的虚构人物

(C) 齐天大圣大闹天宫,要玉皇大帝搬出天宫,让他来住,并且说:「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表现了民主精神

(D) 美猴王离开花果山水帘洞,参访仙道,遇到一个樵夫,樵夫指点神仙住处说:「不远、不远。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其中「灵台方寸」、「斜月三星」指的都是「心」,意指学仙不必在远,只在此心

13. 下列关於书信用语、格式、礼仪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为了保障自己的隐私权,信封上不可写出自己的姓名,最好是连姓氏都不要轻易泄露

(B) 写信回家,称呼自己的家人应加一「家」字,如「家严」、「家慈」、「家兄」、「家姊」等

(C) 为求信件顺利传递,信封上收信人的邮递区号务必正确填写;发信人的邮递区号与信件传递的速度无关,自可略而不写

(D) 自谦而尊人是礼仪的基本精神。老师对学生有所教导,在书信中往往用「商量」、「讨论」等语,以示谦逊;但学生仍当恪守分际,而用「请教」、「请益」等语,保持敬意

14.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子华使於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注:公西赤,字子华;釜、庾、秉都是量的单位)(《论语?雍也》)

(A) 「请益」是指冉子向孔子请教赠粟的多寡

(B) 孔子认为君子行事,宜雪中送炭,非锦上添花

(C) 「周急不继富」的「周」字通「周」字,是救济的意思

(D) 从「乘肥马、衣轻裘」,可知子华行装豪华,并不穷困匮乏

15.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於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

(A) 「大舜有大焉」,「有」同「又」,意谓舜又比子路和禹更伟大

(B)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子路喜其得闻己过而改之,是勇於改过的表现

(C)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於人者」,「耕稼」谓种田,「陶渔」谓以陶器捞鱼

(D) 此章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隔,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施予别人

16.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郗太傅(郗鉴)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佟X┫嘤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伲�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王羲之),因嫁女与焉。(《世说新语?雅量》)

(A) 「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是送书卷作为见面礼

(B) 「丞相语郗信」,是说王丞相口授回信给郗太傅

(C) 「唯有一郎在��上坦腹卧,如不闻」,「一郎」是指王家的大少爷

(D) 「郗公云:『正此好!』」郗鉴择王羲之为�伲�是因为他不做作,是个率真的人

17.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一种社会所最可怕的不是民众浮浅顽劣,因为民众通常都是浮浅顽劣的。它所最可怕的是没有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卑劣的人。比方英国民众就是很沉滞顽劣的,然而在这种沉滞顽劣的社会中,偶尔跳出一二个性坚强的人,如雪莱,卡莱尔,罗素等,其特立独行的胆与识,却非其他民族所可多得。这是英国人力量所在的地方。路易铿笛生曾批评日本,说她是一个没有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的希腊,所以不能造伟大的境界。据生物学家说,物竞天择的结果不能产生新种,须经突变(Sports)。所谓突变,是指不像同种的新裔。社会也是如此,它能否生长滋大,就看它有无突变式的分子;换句话说,就看十字街头的矮人群中有没有几个大汉。(朱光潜〈谈十字街头〉)

(A) 作者认为一个社会能否向上提升,系於这个社会有没有卓越的大人格

(B) 「矮人群」一词喻浮浅卑劣之民众;「大汉」一词喻特立独行有胆有识之人

(C) 从文中的观点来看,可知日本优於英国,因为她虽没有柏拉图和亚理斯多德,可是民众并不浮浅卑劣

(D) 「在浮浅卑劣的环境中而能不浮浅卑劣的人」,这种人近於顾炎武〈廉耻〉所谓:彼众昏之日而独醒之人

二、多选题( 2 1 分)

说明:第18至第24题,每题各有5个选项,其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选项,划记在答案卡之「选择题答案区」。每题3分,各选项独立计分,每答对一个选项,可得0.6分,每答错一个选项,倒扣0.6分,完全答对得3分,整题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在备答选项以外之区域划记,一律倒扣 0.6分,倒扣至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

18. 下列文句中的「行」字,有「实施」之意的选项是∶

(A)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陶渊明〈责子〉)

(B)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公孙丑》)

(C)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战国策?秦策》)

(D)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襄公二五年》)

(E)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论语?述而》)

19. 美学家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因此,文学家多善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意象,藉以引起读者的联想,激动读者的情绪。下列作品中运用上述感觉意象三种以上(含三种)的选项是:

(A)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Y长(王昌龄〈送魏二〉)

(B)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Y斜阳暮(秦观〈踏莎行〉上片)

(C)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李��〈南乡子〉)

(D)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

(E)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也睡不著,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洒芭蕉(关汉卿〈双调?大德歌〉)

20. 古人论孝道的言论很多,如敬养父母、先意承志等。除了事亲之外,宝爱自身也是尽孝之道,下列文字,符合宝爱自身之孝的选项是:

(A) 孝子不登高,不履危(《大戴礼记?曾子本孝》)

(B)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

(C)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

(D)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

(E)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孝经?纪孝行章》)

21. 滕宗谅重修岳阳楼,「刻唐贤今人诗赋於其上」,并请范仲淹作记。范仲淹读了前人作品,将其归纳为悲、喜两类。下列有关岳阳楼的唐诗,抒发悲怀的选项是:

(A)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空�L棠树下,不见政成歌(张说〈岳州看黄叶〉)

(B) 日长风暖柳青青,北雁归飞入�冥。岳阳楼上闻吹笛,能使春心满洞庭(贾至〈西亭春望〉)

(C)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D) 倚楼高望极,展转念前途。晚叶红残楚,秋江碧入吴。云中来雁急,天末去帆孤。明月谁同我,悠悠上帝都(江为〈岳阳楼〉)

(E) 万古巴丘戍,平湖此望长。问人何淼淼,愁暮更苍苍。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孤舟有归客,早��达潇湘(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

22. 下列关於词、曲的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北曲的四声是平、上、去、入

(B) 词、曲原可入乐,都属音乐文学

(C) 相对於词而言,曲的语言比较通俗、浅显、自然、接近口语

(D) 一般来说,词不能随意增加衬字,曲可以有衬字,而曲的衬字大都用在句尾

(E) 词、曲的句式,在其格律内可以长长短短,不必通首都是四言、五言或七言

23.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在胡适以前,白话文、新文言体和汉字拉丁化的运用,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和教育上的需要而已。早期的社会改革者在提倡白话文的时候,从未想到要涉及到文学的范围去,而白话小说的作者自己,亦从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中国的正统文学。因此,胡适在白话文运动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不但认识到白话文的教育价值,而且还是第一个肯定白话文尊严和它的文学价值的人。在他看来,中国文学能有今天的成就,乃是因为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有通俗的作品以非正统文学姿态出现的缘故。关於这一点,他在《新青年》早期的文章里、在《白话文学史》上卷中,一再从中国诗歌、戏剧和小说的发展史中引用例子来证明。依此看来,当时倡导白话文学,不但不会与中国文学的传统脱节,而且还是保证这传统继续发展下去的唯一可靠办法。(夏志清〈文学革命〉)

(A) 在胡适的观念里,非正统文学是丰富中国文学的重要成分,是成就中国文学的重要力量

(B) 有人以为胡适是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人,实不正确;但他的确是第一个肯定白话文的文学价值的人

(C) 「不把自己的作品看作中国的正统文学」,可见白话小说的作者普遍有求变求新的精神,要在正统文学之外,自创新局

(D) 所谓「主要是为了适应政治上和教育上的需要」,意指白话文、新文言体和汉字拉丁化,都更便於吸收新知、传布新知,有助当时中国政治与教育的改革

(E) 本文旨趣在於强调当时倡导白话文学是正确的,并凸显胡适对「文学革命」的重大贡献

24. 关於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

公明宣学於曾子,三年不读书。曾子曰∶「宣,而居参之门,三年不学,何也?」公明宣曰∶「安敢不学。宣见夫子居宫庭,亲在,叱吒之声未尝至於犬马,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应宾客,恭俭而不懈惰,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见夫子之居朝廷,严临下而不毁伤,宣说之,学而未能。宣说此三者,学而未能,宣安敢不学而居夫子之门乎?」曾子避席谢之曰∶「参不及宣,其学而已。」(《说苑?反质》)

(A) 就公明宣所答可知:对於「学习」范围的认知,公明宣比曾子更开阔

(B) 公明宣「三年不读书」,实际上他所读的是「为人处世」这部书

(C) 曾子「避席谢之」,是因为他自认忝为公明宣的老师,却未能鞭策他读书,深感惭愧

(D)平心而论,曾子自身言行庄重,无意中产生了不言而教的效果,又时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固无负於老师之职分

(E) 子夏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与公明宣对「学」的看法相近

第贰部分: 非选择题( 占45 分)

说明:本大题共有二题,请依各题指示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案卷上,并标明题号。

一、 语译(18 分)

请将下列文言文译为语体文, 并注意新式标点的正确使用: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 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 民无异国, 四时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 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V盗粮者也。( 李斯〈谏逐客书〉)

二、作文(27 分)

请以「探索」为题, 写一篇首尾俱足、结构完整的文章, 文长不限。

【注意】不得以新诗、歌词或书信的形式书写。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 篇2

关键词:台湾,安徽,语文高考试题,对比

纵观14年台湾的语文高考试题卷和14年安徽省的高考试题卷, 二者在出题倾向上存在着较大区别。

例如在14年台湾语文高考卷中, 第一题就考到对注音符号的运用, 这在大陆的语文高考卷中是很难见到了。这是对古代传统语言知识的运用考察, 体现出台湾语文教育对传统语言文化的传承。在大陆的语文高考卷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修改病句, 修改标点符号这一类的题目, 这一类题目考察对语言知识的运用, 重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大陆和台湾, 在语文教育方面, 虽然存在各自的特点, 更应让二者在交流的基础上相互影响, 良性融合。通过具体比较, 在比较中发展。

从出题结构上看, 安徽省14年语文高考试题主观题所占比重高于客观题, 台湾14年国文科高考试题, 主客观题所占比重相当。安徽卷客观题设置了三种题型:单选、填空、句型改错。台湾卷客观题有单选和多选两种题型, 所占分值比重与主观题相当。在主观题的设置上, 分为两个部分:阅读与写作。安徽省语文高考用时2个半小时, 150分钟, 台湾国文科高考卷用时是80分钟, 从题量上少于安徽卷, 但考察范围广泛。从古时音韵到现代词句的理解, 题目形式较安徽卷更加灵活。从整体上看台湾卷出题的重点放在古文, 安徽卷对古文的考察会单独列为一项, 或是放在阅读相中。对古文的考察台湾卷主要设置于客观题中, 出题非常灵活, 例如台湾卷第三题选择题, 就考到对“桃花”意象的理解, 这道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桃花”意象在不同语境中的辨别能力, 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古文积累功底。

安徽卷中还考到对文言虚词的用法, 是对学生古文阅读能力的一种考察方式。相比较而言台湾卷中较少涉及到对文言虚词考察的题目, 出题方向多是对文章整体的理解与解读, 如果说安徽卷古文阅读注重考察的是学生对文意的理解能力, 台湾卷考察则注重学生在对文意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例如在安徽卷中第二大题文言文阅读, 四道题目有三道题是对文中词句的解释理解题, 只有一道题考察对文意内容的把握。纵览台湾卷, 很容易发现几乎都是从对文意主旨的把握这个角度进行命题, 对文中词句的考察少之又少。安徽卷在题量上远超台湾卷, 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部分比较多, 理解运用的部分不及台湾卷, 台湾卷在题量上少于安徽卷, 但在深度上要略高于安徽卷。

从内容上看, 要学生识记的主要是语言知识、表达及文学常识部分, 而占大比例的现代文阅读与文言文阅读及文学鉴赏, 更多考察阅读分析与理解能力, 作文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相比前几年安徽省语文高考题, 近一两年的语文高考题需要学生背诵记忆的部分所占分值越来越小, 需要理解分析鉴赏的部分所占分值越来越大。14年的作文题目是以材料作文的形式出题, 相对于前几年的命题半命题式的作文, 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了很多。再对比来看台湾卷, 台湾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文言文考察范围明显大于其它知识。这也体现出台湾很重视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与掌握。选择题的范围其实涉及到了非常多得内容, 如还有对诗文意向的理解, 先秦诸子散文知识, 对联, 文言文片段理解, 对表达方式的理解, 代词的理解, 唐诗知识等, 需要学生所具有的知识面非常得广。题目相对于安徽卷也更加灵活, 例如在台湾卷中就出现了多选题这种形式, 多选题相对于单选难度更大一些, 台湾卷中有7道多选题, 内容涉及表达方式, 代词, 唐诗, 现代诗, 文言文鉴赏等。

对比台湾和安徽的试卷我们会发现有很大不同, 这和两地的教育方针, 教育纲要, 以及教育背景都有联系。在对比中, 有一些好的因素以及趋势, 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首先语文教育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这一点在14年安徽高考语文卷中已经有很好体现, 阅读比例比前几年加大很多, 范围也涉及到现代文, 文言文和说明文。台湾卷值得我们的学习的就是, 在题型的设计上可灵活一些, 加强深度与难度, 突出选拔性的特点。

其次, 不论是在平时的语文教育还是在语文考试中都应当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精髓。这一点可以多借鉴台湾。引导学生多去阅读中国的经典的古典文学。

最后, 语文的课程与考试都应当尽量地贴近现实生活。近年来在大陆的高考卷中也出现了很多贴近生活的考题, 例如14年安徽卷中第19就有考到说明文的应用, 对一个产品进行说明描述, 这个很像我们平时遇到的说明书。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 篇3

一、文言文与语体文试题比例大致相当

台湾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于2007年9月公布的《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考试说明》(以下简称台湾《考试说明》)规定:“命题应参酌九五(2006)课纲之基本精神。文言文与语体文之试题取材比例应大致相当,其差距以不超过5%为原则。”“文言文与语体文取材比例之计算。仅限选择题及非选择题中非作文之题型。不包含作文。”正缘于此,台湾2009年学测国文试题,除了非选择题第二题与第三题为作文题不列入计算之外,其余63分,文言文占32分,语体文占31分。它们的分布与所占分值对比参见表1。

二、试题内容适当反映教材选文

台湾《考试说明》指出:“学测与指考,旨在评量高中学生的语文、文学、文化之知识与能力。为考核考生之学习效果,命题委员会应在试题上适当反映教材内容。”2009年台湾学测国文试题中关于教材选文的试题约占19%(选择题第8、19、20、23及非选择题第一题)。其中,非选择题的第一题“语译”(参见例1)即是节录五家教科书版本共同选文《出师表》,以评量学生阅读文言文并译写为语体文的能力。还是台湾2006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指定的“文言文四十篇”之一。

例1:语译(占9分)

请将框线内的文言文译为语体文。并注意新式标点的正确使用。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诸葛亮《出师表》)

此外,在教科书版本多样化的现状下,试题内容如何合理的反映教材选文?台湾《考试说明》的解决策略是:“教材选文,按选录版本之多寡,分A、B、C三类。四至五家版本之共同选文为A类,二至三家版本之共同选文为B类,仅一家版本之选文为C类。C类试题之总占分比例,以不高于教材选文试题之10%为原则:B类试题之总占分比例,以不高于教材选文试题之40%为原则;A类试题不受上述比例之限制。”@其中。“A、B、C三类选文之订定原则,以应届考生所习之历年教材版本及选文情形为依据。各版本之延伸教材与教科书内之附录等,不列入统计。”“本次学测国文试卷完全符合上述原则,并无偏袒任一版本的情形。”

三、试题设计凸显生活化色彩

试题素材源自生活。本年度学测试题现实生活素材涉及台塑董事长王永庆,“三聚氰胺”事件(参见例2),电影《海角七号》(参见例3),北京奥运会(参见例4)等。

例2:下列文句“”内字音相同的选项是:

(A)果了半晌,他才从打碎花瓶的震“慑”中回过神来,“蹑”着脚步逃开

(B)家属们难掩悲“怆”,踉踉“跄”跄地步入追愚会场,悼念王永庆先生

(c)这位部长具专业能力却缺乏政治手“腕”,以致黯然下台。令人“惋”惜

(D)奶粉含有毒物质被“揭”发后,政府急谋对策,“遏”止相关制品流入市面

参考答案:C

例3:阅读下文,推断该文作者认为电影《海角七号》容易引起观众共鸣的原因为何?

“你看《海角七号》了没”近来成了全国性的见面问候语。在电影中,导演魏德圣很赞同且体恤乡下小民那些充满漏洞、微有破碎的生活调调,像骑机车不戴安全头盔,像与交警一言不合可以互练摔跤,像邮件送不完竟堆置在家里,而能妙手偶得这样的情节,导演便需天然具备这种“容许”的气质——茂伯(戏中的老邮差)执意担任台上一名乐手,他容许;水蛙(戏中的机车行员工)暗恋老板娘,他容许;友子(女主角)在阿嘉(男主角)家里住一晚,轻手轻脚下楼梯,阿嘉的妈妈瞧见了,笑了,导演让这个妈妈也容许。若有一件创作,可以带着大家去犯一些不伤大雅的小错,那么这创作的欣赏者或参与者必定很踊跃,并且参加之后犹很感激。(改写自舒国治《为什么全台湾疯(海角七号)》)

(A)导演揭露乡下小民遭受不平等待遇的辛酸

(B)演员们以充满漏洞、制造笑料的方式演出

(c)垒片由破碎而不连贯的剧情串接,新奇有趣

(D)剧中乡下小民偶有小错的生活小节,得到包容与谅解

(E)观众对随兴生活的憧憬,透过剧中人物的生活调调暂得满足

参考答案:DE

例4:意见阐述(占18分)

请综合框线内的两个事例,提出你的看法。文长限250字-300字。

(一)苏丽文在北京奥运跆拳道铜牌争夺赛中,强忍左膝受伤之痛,十一次倒下仍奋战到底,令全场动客。回国后,数所大学争取她担任教职。

(=)邱淑容参加法国18夭超级马拉松赛,途中脚底破皮受伤,仍坚持跑完全程。送医后,因细茵感染引发败血症,右脚截肢,左脚脚趾摘除。试题题干设计的生活化。该学测第17题采用网络MSN聊天的形式设计试题题干(参见例5)。

例5:阅读下列章君雅、柯学面的对话,选出填入内正确的选项:

章君雅说:我弄璋哆,恭喜我吧!

柯学面说:弄璋?那么古典!就说(A)不就好了!

章君雅说:喂!你是国文老师耶!好像还有更古典的。叫梦什么?

柯学面说;叫(B)。现在很少用这个词了。

章君雅说:我的朋友后天开演奏会,我叫花店在花篮上写“彤管流芳”可好?

柯学面说:(c)!

章君雅说:那(D)呢?

柯学面说:嗯,不错啦,但何必卖弄呢?用“演出威功”就好啦!

章君雅说:唉!以前学一堆题辞,拿来用一下嘛!

柯学面说:那就用明白大方的吧!像结婚红包写“珠联璧合”是很有水准啦,但写(E)也不错啊!

(A)生儿子(B)梦熊(C)很好啊(D)“余音绕梁”(E)“百年好舍”

台湾 语文高考题目分析 篇4

中新网7月3日电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台湾“指考”(相当于大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远方”,高中老师认为,考生必须描述自己对于“远方”的目标有所期待,进而说明目标的价值、寻求突破及追求过程,才能拿高分。

台北市景美女中教师陈嘉英分析“远方”题目看起来很新鲜,内容是希望考生写自己的理想,考题同时给了学生多个思考方向,让学生可自由发展,算是容易发挥的题目。

她说,“远方”是相对于现在的方向,隐含人们对当下生活、人事所产生的期待与追求,和前几年的学测作文“想飞”、“探索”类似。“远方”也意味着时间、空间、情感的距离,考生写作时,要提到对远方的向往与期盼、追寻的心情,以及目标的价值。

补教老师潘华说,考生如果只是写去远方旅行,住好的旅馆、吃好吃食物、玩得很高兴等内容,就有点离题,拿不到高分。

但考生感想不一,有人说简单,有人坦言抓不住方向,愈写愈抽象,连自己都觉得“写偏了”。

淡江高中考生李俊毅说,他将“远方”比拟为理想,“人因梦想而伟大”,应设定目标,朝远方前进。大安高工吴同学阐述人不能驻足原地、停滞不前,要望向远方,起而行动。也有考生写,这几年世界各地天灾、冲突不断,她期待一个和平的乌托邦。

东南科大重考生林岩说“远方”让他联想到寒假参加的健走活动,书写这段经验,说明要勇于迈向远方,才能看到世界的宽广与自由。

2010高考语文试题 篇5

语文(陕西卷)

C.在古代,起初没有专门写字并且因为书法而出名的人,直到唐朝文人写碑成为风气,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人由此成为书法家。

D.在古代“书法”是指书写的方法,“法书”是指好的书法作品,到现在则把这两者合而为一,都称为“书法”。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字形的繁难复杂方面,秦隶和汉隶要超过真书,甲骨文又要超过秦隶和汉隶,可以说这是真书使用时间特别长久的根本原因。

B.古时候书法流派不多,当时甚至没有“书法家”这一称呼,而到唐代书法大盛,流派逐渐增多,看来书法的发展跟社会的崇尚有很大的关系。

C.中国人自古就把书法作为人的品格和形象的代表,所以北朝人所谓“尺牍素书,千里面目”,也就是今人所谓“见字如见其人”的意思。

D.在唐代有些无名书法家的水平也很高,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只是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保护 .

C.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归顺 .

D.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掠取 .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

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

雨雪曲

江总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

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故木受绳则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千里马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韩愈《杂说

(四)》)而伯乐不常有

骈死于槽枥之间

(3)莫笑农家腊酒浑。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丰年留客足鸡豚

柳暗花明又一村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保护人

【法】莫泊桑

玛兰做梦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官运!

有天早上,他从报上看到从前一位同学新近当了议员。玛兰重新成了他那位同学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朋友。不久议员摇身一变当了部长,半年后玛兰就被任命为行政法院参事。

起初,他简直有点飘飘然了。为了炫耀,他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仿佛别人只要一看见他,就能猜到他的身份。后来出于一种有权势而又有宽宏大量者的责任感,他油然萌生一股压抑不住要去保护别人的欲望。无论在哪里遇到熟人,他都高兴地迎上去,不等人家问,就连忙说:“您知道,我现在当参事了,很想为您出点力。如有用得着我的地方,请您甭客气,尽管吩咐好了。我在这个位置上,是有权力的。”

一有机会,他对任何人都主动给予无限慷慨的帮助。他每天都要给人写十封、二十封、五十封介绍信,他写给所有的官吏。他感到幸福,无比幸福。

一天早上,他准备去行政法院,屋外已经下雨了。

雨越下越大。他只好在一个房门口躲雨。那儿已有个老神父。在当参事前,他并不喜欢神父。自一位红衣主教在一件棘手的事情上客气地向他求教以后,他对他们也尊敬起来。他看看神父,关切地问:“请问您到那一区去?”

神父有点犹豫,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朝王宫方向去。”

“如果您愿意,神父,我可以和您合用我这把伞。我到行政法院去。我是那里的参事。”

神父抬起头,望望他:“多谢,我接受您这番好意。”

玛兰接着说:“您来巴黎多半是为散心吧。”

神父回答:“不,我有事。”

“哦!是件重要的事吗?如果您用得着我,尽管吩咐好了。”

神父好像挺为难。吞吞吐吐地说:“啊!是一件无关紧要的私事„„一点小误会。您不会感兴趣的。是„„是一件内部的„„教会方面的事。”

“哎呀,这正属行政法院管。您尽管吩咐我好了。”

“先生,我也正要到行政法院去。您心肠真是太好了。我要去见勒尔佩、萨翁两位先生。说不定还得见珀蒂帕先生。”

“哎呀,他们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刮刮叫的同事。我都恳切地去替您托托关系。包在我身上好了。”

神父嘟囔着说了许多感恩的话。

玛兰高兴极了。“哼!您可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神父。瞧吧,瞧吧,有了我,您的事情解决起来一定非常顺利。”

他们到了行政法院。玛兰把神父领进办公室,请他坐在火炉前面,然后伏案写到:“亲爱的同事:请允许我恳切地向您介绍德高望重的桑蒂尔神父,他有一件小事当面向您陈述,务请鼎立协助。”

他写了三封信,那受他保护的人接了信,千恩万谢地走了。

这一天平静地过去了。玛兰夜里睡得很好,E.桑蒂尔神父起初并不想用“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麻烦玛兰,因此他回应玛兰的请求时吞吞吐吐,这种神情表现了他内心的犹豫。

(2)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那些作用?(6分)

(4)这篇小说以“保护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更加长久”。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都要求学生给父母洗一次脚。这引发了有关人士的质疑: ①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知恩图报使我们的传统美德。

无疑是正确的,但是,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年龄以及生理与心理的差异和特点,只是简单地采取③,恐怕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④

。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而且涉及到很多方面,它需要⑤。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能长到3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实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高考语文试题评析 篇6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如全国I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作文命题春风化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如全国II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选取了6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北京卷作文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国百年华诞为情境,要求考生通过拍照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夏兴的辉煌成就,小切口,大开掘,暗合“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有利于发挥想象,也激发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2.聚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全面彰显文化自信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在选材上侧重于历代思想精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突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引导考生融通古今,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个人、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试题材料选取着重于展示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德情操。名篇默写中,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曹操《观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呈现出了自我超越、自省好学、乐观进取、推己及人、洁身自好、责任担当等优良品质。文言文阅读中,浙江卷引用《论语》中孔子与子贡、颜渊的两段对话,引导考生品评古人平等善诱、好学勤勉、谦虚恭顺的良好品质;山东卷谢贞聪敏好学、孝敬父母、忠诚正直;江苏卷汪中专心学术、正直友善、笃于亲情;上海卷李大亮宽厚仁爱、智勇双全、忠于职守;天津卷王充恭顺仁爱、好学深思、廉洁清高;全国I卷谢弘微热爱知识、清廉正直、笃于亲情,全国II卷赵憙忠于职守、耿直磊落、忠于国家、勤政爱民,全国III卷许将为官有方、护国有节、勤政爱民,他们作为中国传统道德的楷模,在当下也是立德树人的榜样。

在试题材料主题规划方面着力体现中国传统文化,让传统照进现实。如全国II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青花瓷兴起”即为一例。郑和下西洋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开拓,而青花瓷崛起正是大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全球文明交融的硕果。在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展望中,引导考生了解古代的丝绸之路及其重大意义,进而对党中央“一带一路”的战略决策有更深入的了解。再如天津卷《中国人的时间制度》,考查中国古代的计时方式特点,涉及传统二十四节气的来源。全国卷中的语言运用试题,有意识选取中国书法、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国诗词大会”等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带领考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活力依然,根源在于其思想精髓总是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到今天还能与我们当下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而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完全可以说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所激发出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全国II卷作文将鲁迅、毛泽东与历代贤哲并列,即意在引导考生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关注,从古代的优秀文化一直延伸到近现代,一直延伸到当下,鼓励考生以时代精神继承并激活优秀传统文化,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开拓者与奋进者。

为了全面彰显文化自信,体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体现时代精神,体现高考的功能与价值,2017高考语文特意设计了古代科举与当代高考相呼应的试题。如全国I卷古代诗歌阅读选取欧阳修的《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借以强调中国选拔人才历来德行为先的传统,试题要求考生赏析诗中“下笔春蚕食叶声”的精妙之处,表露出诗人对考生“如春蚕食叶而不断成长”的殷切期望与美好祝福。考试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不论是封建时期的科举制度,还是当前实施的高考制度,都为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展现高考改革成果,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为充分展现提出的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改革成果,2017年高考语文全力加强内涵建设,主要通过均匀分布考点、合理搭配难度、加大区分度、防止宿构套作等方式,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同时,为了适应高校对“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的选拔需求,更加科学地规划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加强对信息筛选、逻辑推断、审美鉴赏等诸项能力的重点考查,以“核心价值”为引领,实现高考评价体系在“必备知识”基础上对“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全面覆盖。

语文高考试题应返璞归真 篇7

一.忽略了汉字的正确书写

现行的高考语文考试以阅读题为主, 汉字书写的正误只体现在写作中, 那就是每错一字扣一分。根本无法引起考生及社会对汉字书写的重视, 以致社会上出现了提笔忘字, 错别字连篇的现象, 严重影响了汉字教学, 破坏了传统文化。

二.忽略了语文的实际运用

现行的高考语文无论是小现代文阅读, 还是文言文阅读, 古诗文阅读甚至大现代文阅读和语言文字运用试题, 全部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主, 且参考答案让人费解。以致于出现“文章作者不会做自己所写的文章的阅读理解试题, 大作家不会做小学三年级试题”的怪现象。使本来充满情趣的语文教学变得让学生望而生畏, 望而生厌的现象, 不能不说是语文高考试题设计者的悲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批出:高考要进行改革, 高考语文要加大分值。这是改革语文考试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此, 我认为语文高考试题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增加汉字听写内容的考试

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赛已经为高考语文试题改革指明了方向。未来的语文高考应和现行的英语高考一样, 增加听力测试部分。考查学生听与写的能力, 从而引起考生和全社会对汉字听写的重视, 在社会上掀起汉字听写热, 保护我们的母语。

三.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作用, 增加应用性试题

1.增加交际运用试题

在日常生活中, 同是办一件事说一句话, 有些人一句话能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有些人一句话能让人有如入冰窖的感觉。语文要发挥工具的作用, 就要教人会说话, 如:一位老太太过99岁生日, 通常的祝福语是“祝您长命百岁”, 但在这种特定的人物特定的环境下显然极不恰当。如改成“祝您寿此南山, 福如东海”, 会显得更得体。语文考试就要注重这样的实际运用试题。

2.增加文明礼仪试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传承传统的文明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在考试中也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如:举办家庭宴会, 坐车旅行时, 长辈与晚辈的座位该如何安排。外出做客时, 见了长辈及同龄人如何称呼等等, 都关系到一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素质, 应在考试试题中有所体现。

3.增加应用文写作试题

日常生活中, 需要写请假条、个人总结、发言稿、演讲稿、启事等应用文。由于高考试题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许多人连最基本的格式都不会。如, 有人常把“寻物启事”写成“寻物启示”, 把“请示”写成“请事”等等, 严重影响了文明古国的形象, 若高考试题中出现这样的内容, 情况会大为改观。

4.增加汉字书写试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书写已被计算机键盘所取代。在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 也给汉字书写带来了诸多不利。许多人不仅不会写字, 写错别字, 甚至字写的歪歪扭扭, 面目可憎, 以致比外文都难认的比比皆是, 严重影响了人文素质。因此, 语文考试应增加汉字书写内容的试题。如让考生抄写一首短诗, 根据字体好坏给出不同等级的分数。从而彻底扭转语文学习只注重考试答案, 不注重书写的不良风气, 永葆汉字的优秀性, 树立汉字在世界文化中的美好形象。

台湾高考语文试题 篇8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与台湾地区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①,都是高等学校入学选拔性考试,都对中学教学起导向作用。由于所从属的政治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的价值取向不同,它们所体现的教育目的、对学生素养的要求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也有较大差异。但两地毕竟同宗同源、同文同语,拥有共同的文化传统,所以其高考语文试卷都在摸索一条有益于中华民族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命题思路。因此,通过对两地高考语文试卷的比较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两地语文教育及其评价的异同,也可为今后改进命题工作,提高试题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文拟从试卷形式、语文能力和知识等方面,对《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湖北卷)》(以下简称“湖北卷”)和台湾《2009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国文考科)》(以下简称“台湾卷”)作一比较分析。

一、关于试卷形式

1.题型

两地试卷的题型在多样化的基础上呈现出一致性,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构成,但两地对客观题和主观题的重视程度有所不同(参见表1)。

表1 两地试卷的题型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显而易见,湖北卷客观题与主观题之比约为1∶3,而台湾卷的客观题却占到了总分值的一半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试卷的难度,但相对于湖北卷多选题的缺失,台湾卷高达21分的多选题则从另一个角度加大了试卷的难度。湖北卷的主观题包括填空、简答、作文三种题型,从识记、理解、翻译、仿写、表达等方面考查考生的语文能力,台湾卷则只有一道简答题和作文。可见,传统的语文测试方式在湖北仍然受到重视。

2.选择题的计分方式

台湾卷不论单选题还是多选题答错一律倒扣,并扣至该大题的实得分数零分为止;湖北卷则不倒扣。比如,台湾卷的计分说明为:“每题3分,各选项独立计分,每答对一个选项,可得0.6分,每答错一个选项,倒扣0.6分,整题未作答者,不给分亦不扣分。在备答选项以外之区域划记,一律倒扣0.6分,倒扣至本大题之实得分数为零为止。”湖北卷则是:“15分,每小题3分。”

答错倒扣分的计分方式利于避免考试因猜题而侥幸得分,旨在维护高考的公平性;不倒扣分则能鼓励考试尽量作答,使考生不至因畏惧倒扣分而无法呈现其真实能力,二者各有利弊。

3.试题的呈现方式

湖北卷以纯文字的形式呈现试题,台湾卷则以文字直叙和图画的形式呈现,追求试题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如对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查,让学生根据早期汉字的意义找出与之相配的字形:

汉字是目前极少数还保留表意功能的文字,早期汉字尤其明显,例如:“斗”字,甲骨文写作,像两个人徒手搏斗的样子。根据下列“册”“明”“监”三字在早期汉字所表示的意义加以判断,与字形配对正确的选项是:

册:用绳子编缀成篇的竹简 (A)册=c 明=a 监=f(B)册=a明=b监=e

明:月光照在窗上 (C)册=b 明=d 监=c(D)册=e明=d监=f

监:一个人低头对着器皿中的水照脸

二、关于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指字形、字音、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词语、成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语法结构与词性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阅读及欣赏作品的能力,表达及创作的能力等。两地试卷对语文能力的考核范围有明显的趋同性,都把阅读和表达能力视为考核的主体,但个别项目的考核重心有所不同(参见表2),考核方式也各有特点。

表2 两地试卷的语文能力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下面就两地试卷对这五种语文能力的考核方式进行具体分析。

1.字形、字音、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湖北卷遵循“字不离词”的原则,以“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为题干来考查字音,每个选项都包括三对含有多音字或形近字的词语,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形近字读音的辨识及其语境应用能力;而台湾卷则坚持“字不离句”。它对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干为:“下列各组文句中‘内的字读音相同的选项是”,该题四个选项都是一组含有形近字的句子,目的也是考核学生对相似字体读音的辨识及其语境应用的能力。

2.词语、成语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两地试卷对该能力的考核都采用“词不离句”的形式,不同之处在于,湖北卷重在考核词语、成语的应用,台湾卷则辨识与应用兼顾。以对词语、成语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为例,湖北卷为:“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刚刚苏醒的大地上,袅袅炊烟弥漫开去,远处传来汪汪的狗吠声,一切显得那么静谧。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台湾卷为:“下列文句中,依序而填,最适当的选项是:这本名著的作者究竟是谁,一直(甲),莫衷一是,但对它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大家却都(乙)加以推崇,毫无争议。全书角色刻画(丙),情节发展(丁),具有令读者爱不忍释、废寝忘食的魅力。(A)议论纷纷/七嘴八舌/井然有序/汹涌起伏(B)言人人殊/有志一同/惟妙惟肖/千锤百炼(C)众口铄金/同声附和/别开生面/波澜壮阔(D)众说纷纭/异口同声/栩栩如生/千回百折。”两相比较,台湾卷在考核成语运用的同时,还通过意义相近的成语来考查学生的成语辨识能力。

3.语法结构与词性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对于语法和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的考核,两地的考核内容和方式基本相同,都采用“找对”的方式,从句子有无语病、标点的使用是否正确、句子的用法等方面进行考查。如对于句子的考核,湖北卷的题干设计为:“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台湾卷为“下列文句的用法,语意无矛盾或语词使用正确无误的选项是”。

4. 阅读及欣赏作品的能力

两地试卷的阅读材料都由古代诗文和现代文组成,但二者在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对阅读材料的使用也不相同。

表3 两地试卷的阅读理解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由表3可以看出,两地都认可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湖北卷阅读材料的篇幅较长,涉及范围较窄,且对一则材料设置多个问题,即“一料多用”,重在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鉴赏与品味。台湾卷则相反,其特色是“一料少用”,通常情况下,对一则阅读材料只设置一个问题,有时是两个问题。如摘选自《汉书·朱买臣传》的片断只要求“关于下引文字,叙述正确的选项是”。这样更有利于考核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此外,尽管台湾考试说明规定国文科对文言与白话的考核比例为1/1,但仅阅读部分,文言文比例就占到了七成。可见命题者旨在通过考试来挖掘、发现学生潜在的国文素养,使他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5.表达及创作的能力(以写作为例)

湖北卷和台湾卷都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考核,对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具有一致的认识,但考核的具体方式和要求有所不同。

表4两地试卷的写作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对比发现,两地的写作都是“要求”之下的写作,不同的是,湖北卷是半命题作文,台湾卷则是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结合。今年湖北、福建两省一道引领了高考作文命题的新潮流,采用了充满活力的半命题模式。横线上填的是题目的中心词,这无疑加大了作文的自由度,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在写作中考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平时的阅读积累和写作素材。这种题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拓展,有利于考生尽情地写出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对生活的思考。台湾卷作文贴近生活,选题比较宽,但也需考生仔细思考和选材,才能尽量发挥,对评价考生国文写作能力以及阅读、思考、观察有一定效果。该题没有限定思考的方向,只要考生能够抓住题眼,文意对题,根据自己所思、所知、所感进行表达,同时注意结构的完整,平时有积累的学生应该能够写出不错的文章。

三、关于语文知识

我们这里讲的“语文知识”指关于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的语言知识和文学、文化基本常识。它们在两地试卷中的分布与所占分值见表5。

表5 两地试卷的语文知识分布与所占分值的对比

可以看出,文学基本常识是两地语文知识考核的重心。但就两地对语文知识的重视程度而言,台湾卷更注重考核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其语文知识所占分值是湖北卷的三倍。并且,湖北卷对语文知识的考核是以填空的方式,要求学生补充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而台湾卷则是以选择题的方式,考核内容涉及到了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其文章特色,如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志怪小说、明清传奇等的相关知识。

四、结论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两地试卷异同及台湾卷对湖北卷命题的启示可归纳如下:

(一)共同点

1.体认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地试卷在考核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都注重考核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湖北卷的现代文阅读材料选自著名教育家、作家杨振声的散文《书房的窗子》,文章处处透露出学者的情怀,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家内心世界的折射;台湾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带父亲回家》,把送亡父骨灰坛回老家的车程,描述成一趟充满回忆与糅杂哀愁的旅行,情真意切,读来令人动容。

2.把读写能力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从前文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湖北卷还是台湾卷都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考核的主体。78.7%(湖北卷读写能力分值占总分值之比)和66%(台湾卷读写能力分值占总分值之比)这两个数字显而易见地说明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考核在两地试卷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二)不同点

1.对标准化考试的态度不同。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对语文人文性的张扬,大陆对语文标准化考试的态度也由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热衷逐步转变为今天的淡化;台湾则一如既往,长期保持传统的语文考试与标准化考试的均衡。

2.对传统和现代文化的重视不同。湖北卷较为重视学生对当代社会及文化生活情境的关注,重视培养学生更好地认知当今社会的能力;台湾卷则更加强调对古典文化的重视,对现代生活的内容涉及较少。

(三)台湾卷对湖北高考命题的启示

1.拓宽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范围

台湾卷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广泛的选材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例子。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身份标志,也是民族和个体自我认同感的依托。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它是当代中国人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就语文学科来说,对它的考核不应局限于对一篇文言文的阅读理解、对名句和文学常识的空缺部分的补充,还应包括重要文学流派的常识、重要文学体裁的特质、重要作家的地位与成就、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以及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及影响等内容。

2.明确阅读材料的考核目的

快速阅读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之一,是在信息社会生存的重要工具。高考语文试卷应该确立以快速阅读能力为考核目的的地位,才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台湾卷的“一料少用”更有利于对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核,因此,我们应该考虑由完全的“一料多用”逐渐过渡到以“一料少用”为主、“一料多用”为辅,再慢慢变为完全的“一料少用”,在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从而提高其文化素养。

————————

注释:

①自2002年开始,台湾取消大学联考,实行多元入学。也就是说,可以经由“甄选入学”和“考试分发”两种途径。“甄选入学”是指考生必须先通过“教育部”大学考试中心举办的基本能力测验,然后各大学再结合专业特点自办考试,自设面试、口试等,综合评估后再确定是否录取。大学入学测验较早举行,约在每年的1—2月份,共考6科——语文、英文、数学、社会、自然。通常经由大学入学测验上大学的学生只占了两三成,考生参加最多的则是在每年7月初举行的指定科目考科(相当于大陆的高考)。指定科目考试分得较细,文科有语文、英文、数学(乙)、历史、地理等5门学科;理科有语文、英文、数学(甲)、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通常文科的学生只考文科,理科学生只考理科,但也可以全部都考。这就是“考试分发”。

上一篇:援疆教师工作计划下一篇:2022年社区重阳节主持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