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2024-08-31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精选8篇)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1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的重要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是两条同样重要的主线,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依托“一带一路”进行文化传播,是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构筑新时期对外文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一、依托战略平台,深入开展人文交流

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共荣,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也体现中国的文化品格。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沿线国家能够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媒体互动等活动,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继《愿景与行动》发布以后,中视媒资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沿线国家间将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人文交流构筑了良好的平台,我们应充分利用,大力促进我国的文化发展和对外交流。

二、抓住战略机遇,扩大对外文化贸易

“一带一路”的建设也为中国发展文化产业、进一步扩大对外文化贸易提供了崭新的契机和丰富的题材。以往中国的对外文化贸易主要面向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而这些国家本身的文化产业水平都比较高,文化输出能力强,加上其固有的文化偏好,中国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而“一带一路”战略涵盖了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地区,也向西亚、欧洲和非洲延伸,这两大区域国家众多,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23%和69%,且许多是发展中国家,这为中国未来的文化贸易开启了一个新的广阔天地。同时,因地缘的关系它们与中国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是中国今后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的良好合作伙伴。再者,这两大战略带也是不同文明的交汇之所,既包括历史悠久的大陆文明,也包含开拓创新的海上文明,中国作为同时富有这两种文化资源的文明大国,应充分发掘,从而形成一批具有传统特色和现代感的文化作品。

三、挖掘战略底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的重要举措。刘奇葆同志指出,“丝绸之路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带出去的不仅有精美的丝绸和瓷器,更有灿烂的中华文化。”开展“一带一路”战略与弘扬传统文化是无法分割的。首先,“一带一路”本身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唤醒和延续,它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所蕴含的精神理想与融合中西文化、广纳八方精华的汉唐风度是一脉相承的。通过“一带一路”,世界将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次,“一带一路”战略作为我国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我国崇和向善的传统战略文化。如今,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亚洲的兴衰荣辱紧密连接在一起,从“同舟共济”到“亲、诚、惠、容”,中国道路越走越明晰,传统文化作为我们的战略底色随着国家的发展也不断得到彰显。这些战略理念将内化为中国的软实力,对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2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 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独特的民族文化风俗。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宗教、风俗、节日和传统等精神文化内容。“一带一路”是经济贸易与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 蕴含着以经济合作为基础, 以人文交流为支撑, 以开放包容为理念的重要内容。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 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开拓市场提供了历史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民族文化传播的影响与作用

文化消费需要广阔的市场, 消费主体越广泛, 文化的传播就越广泛, 文化的影响力就越大, 文化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就越大。“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更为密切, 为各种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理念的传播提供了途径, 同时也为文化消费、文化产业跨越国界开辟了道路。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需要发挥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资源的优势, 同时也要求文化产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分工和转型升级, 进入全球文化产业价值链的更高层次。从这个意义上讲, 文化产业作为文化与经济双核战略结合的重要载体, 在实施“一带一路”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中将发挥出突出的作用。

“一带一路”为各国文化融合创新疏通了渠道。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政治背景, 使得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多样化、多元性意味着差异和矛盾, 这种差异和矛盾在带来更大变数的同时, 也带来更大的文化发展空间, 因为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正是文化交流、碰撞、融合、创新。正是在这种撞击与交汇中实现着自身的生长和创新。着眼点是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 是建立在文明融合而非文明冲突的立场上, 是以文化的交流交融为经济建设搭桥铺路并提供价值引领和支撑。这就要求各相关国家必须加大文化的对外开放水平, 通过文化的传承、交流和创新, 使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这种交融也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与社会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的路径

1.充分挖掘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表现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和丰硕的当代文化创新成果, 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出去, 为人类文明做出中国独特的贡献。一是要研究沿线各国风土人情、民族习惯、文化渊源、审美趣味和时尚潮流。充分考虑各种文化背景下的消费习惯和风俗因素, 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价值取向和接受心理, 找到他们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适销对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形成文化名牌。二是要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充分挖掘“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遗产, 引导和动员民间力量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支持沿线有关国家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在坚持其独特价值观和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内容和载体的创新, 发挥各国在文化资源、制造、资本、人力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 将各自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实际发展成果, 实现互利共赢、共同进步。

2.依托战略平台, 深入开展人文交流。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促进多元文化共生共荣, 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也体现中国的民族文化品格。在“一带一路”战略下, 中国与沿线国家能够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合作、媒体互动等活动, 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2015年3月, 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指出,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继《愿景与行动》发布以后, 中视媒资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 沿线国家间将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 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 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

3.增强民族文化企业的竞争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市场主体是推动中华民族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一是推动文化企业做好传播的心理准备。必须事先熟悉国际商务的各种通行惯例和规则, 对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政局状况、法律规章、风俗人情等充分了解, 同时, 为提高属地化水平, 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当地的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环境意识等特点特色, 善于运用国际语言融入和开拓国际市场。二是提升产业层次、产品质量、科技含量、供应链管理和品牌打造能力。民族文化企业必须适应当前在国际价值链中位置的上升势头, 顺势而为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与层次, 并最终形成综合性的优势。

4.突出资本带动的整合优势。资本走出去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但目前文化类对外投资占比还很小, 资本要素在民族文化贸易领域还没有形成规模。一是要形成以资本走出去带动优质民族文化产业和民族文化产品传播出去的思维, 鼓励民族文化企业创新投资方式, 加强民族文化出口平台和渠道建设, 走出去开展并购投资、联合投资, 扩大境外优质文化资产规模, 为民族文化产品和产业传播奠定基础。二是探索设立对外民族文化产业基金, 加强“一带一路”在民族文化领域的金融合作。人民币跨境结算、规划区域金融中心、筹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等工作的推进, 围绕重点民族文化产业和重点项目, 推动民族文化资源有效配置、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民族文化市场深度融合, 形成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发展金融布局。

5.注重民族文化科技的深度融合。当今社会是技术统治时代, 很多文化变革、文化创新往往是技术发展和突破所带来的。创客、“互联网+”、工业4.0等体现了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也代表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加强民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提高民族文化的传播力、表现力, 能够使民族文化产品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一是要推动有关科技领域先进、共性、关键技术成果向文化领域的转化应用, 创新民族文化产品及服务模式, 提升民族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二是运用互联网思维带动文化与科技融合。互联网改变了社会生活, 也逐渐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在推动民族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中, 不断推动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创新模式成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主流。

6.发挥贸易平台的带动作用。建设“一带一路”, 推动民族文化传播要推进各种国际化、外向型经济文化交流平台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是继续办好民族文博会。要继续推进文博会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建设, 扩大文博会的品牌效应, 优化集中展示、交易和信息平台的功能, 为促进中国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华文化传播和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新的积极作用。二是推进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建设。发挥对外文化贸易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从不同层面吸纳集聚民族文化贸易资源, 创新体制机制, 提供全产业链服务, 使之成为功能完善的对外民族文化贸易服务链和国际民族文化贸易政策创新试验区, 成为民族文化企业迈入国际市场的助推器。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需要关注的问题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民族文化传播既是一种宏观的战略布局, 又是一种实践推动, 需要作出顶层设计和一系列的战略规划, 以下几个问题必须予以关注。

改变单向传播的传统方式, 形成双向互动的合作格局。文化是互动的, 要打破简单强调以我为主的单向传播方式, 即便是一方的文化传播出去, 也需要在共同交往、理解尊重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从这个意义上说, “一带一路”战略并非简单地复制古丝绸之路线路, 而是要注重依靠区域主体自身的民族文化特点、发展特征、资源与制度禀赋的优势以形成发展合力;不是通过一套无差异或标准化的市场准入、经营模式、管理程序来挖掘各自的竞争力, 而是承袭其商贸往来与民族文化交流功能, 实践一种“合作导向的一体化”, 推动民族文化、经济等各种资源要素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进行配置和结构优化。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 要合理界定和发挥政府、企业以及智库、行业协会、对外贸易协会等非官方组织的作用。要树立民族文化企业贸易投资合作主体的地位, 引导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与, 强化民族企业文化责任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 大力培育发展包括智库、行业协会在内的社会组织, 通过商品、服务、媒介、教育等文化传播的不同载体, 形成政府支持鼓励、民族文化企业为主体、各种团体组织共同参与的局面。

四、结语

在“一带一路”总体战略之下, 民族文化传播前景广阔, 民族文化建设大有可为。应抓住这个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将中国民族文化在更广泛的区域内传播, 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产业, 从而更好地培育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和国家形象。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 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 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 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文化全球化威胁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生存, 而与之相关联的民族精神的更新和重塑也出现了许多令人忧虑的问题, 这促使我们必须对民族文化作出新的反思, 并且作出理性选择。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 应推进文化先行, 进一步深化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给民族文化交流与民族交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一带一路”战略,民族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王立志.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策略研究[J].科技传播, 2014 (24) .

[2]许萍.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转型策略研究[J].传媒观察, 2014 (9) .

[3]梁玲玲.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 2011.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3

一、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北海发展优势

(一)区位优势

北海位于南海之滨、北部湾畔,1965年6月从广东划归广西,面积3337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内陆腹地对外开放的重要出海通道和广西对外开放的先行城市。北海是一个既沿边又沿海的城市,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开放城市。从经济地理上考察,北海毗邻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粤港澳地区,面向“一带一路”上最重要的东南亚国家,背靠大西南广阔的内陆经济腹地,又刚好位于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北海既拥有东部的区位优势,同时又享受着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日益明显的区位优势,不断突出的战略地位,为北海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依托。北海对外已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国家开放合作的重点城市,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北海对内是中国大西南和中南地区走向海洋的主要通道,也是带动、支撑中国西部大开发的窗口和跳板。

(二)交通优势

经过多年的建设,北海已基本形成海、陆、空互联互通的立体化交通网络,并逐步实现海、陆、空交通的快速换乘,为联通海洋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提供最为便利的发展条件。铁路方面,已经实现北部湾经济区内各城市高铁1小时交通圈,借助黔桂、贵广、南广、云桂、南昆、湘桂、玉铁、合湛等铁路还可连通全国各地。公路方面,北海境内的4条高速可通往越南、云南、贵州、湖南、广东等地。海运方面,北海境内的北海港、铁山港与广西铁路网全网互通,借助规模优势与集聚效应,建设成为西南出海最便捷通道。空运方面,北海福成机场是广西三大机场之一,具备4E级大型民用机场的规模,已经开通了与东盟国家航班,有着良好的交流交往,通用航空也已经规划实施。北海已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一个同时拥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机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的海洋历史文化城市。

(三)商贸物流优势

北海位于北部湾沿岸,曾经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所在地,秦汉时期就已是中国海上对外贸易的一个中心和枢纽,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曾先后七次到沿海巡视,派员带大量丝绸、瓷器、黄金从合浦乘船到东南亚各国和印度东海岸开展商贸,打通了中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依托发达的航空、海运、铁路、公路运输网络,北海商贸物流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2003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北海出口加工区成为广西第一家国家级出口加工区,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第一家即临海又靠近东盟国家的出口加工区,已经成为广西发展加工贸易的重要基地。2012年3月7日,北海又申请在铁山港建设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的规划正式获国务院批准,2014年4月18日,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通过国家九部委联合验收后正式封关并投入运营;2015年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首年封关运营外贸进出口额已经达到A区首年封关运营时的30倍。

(四)文化交流优势

北海拥有深厚的海洋城市文化底蕴,传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再加上以英法德领使馆旧址及北海老城为代表的近代建筑文化,海上民族疍族民俗文化和饮食文化等,呈现出开放兼容、中西并存的特征。广西沿海与部分东盟国家在血缘、语言、生活习俗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广西的海外华侨华人有700多万人,大多居住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促成了北海对“一带一路”战略特有的开放性和创造性。目前,北海已与泰国合艾市、菲律宾普林塞萨港市、印度尼西亚三宝垄市、柬埔寨王国白马省等东盟国家城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还定期举办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市长论坛。近些年来,北海运用特色文化资源,创造了一大批特色文化的系列标志性精品,如以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和沿海传说、疍家文化等为素材创作的大型国际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就是极具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的文化精品,并先后赴马来西亚、斯里兰卡、韩国、瑞士、德国、比利时等欧亚国家巡演。

(五)生态环境优势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北海的优势和竞争力。1990年北海的天然红树林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海洋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北海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1998年,北海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北海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于内地100倍,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是我国“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从2005年开始,北海连续入选“中国十大宜居城市”。2013年10月,北海红树林荣获“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称号,成为泛北部湾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二、“一带一路”战略给文化名城北海带来的重大机遇

(一)“一带一路”战略为北海带来了开创新格局的发展先机

“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大战略,为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带来新一轮对外开放高潮。“一带一路”战略中,“一带”是要向西拓宽国际通道,推动沿线国家共同发展,打造紧密联系的自由贸易共同体;“一路”是要建立开放与合作的海洋发展新秩序,推进区域贸易一体化建设。“一带一路”作为中国新的全球化战略框架,不仅能促进沿线国家的繁荣发展,更能推进中国自身的产业升级创新,特别是中国沿海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将依据地缘优势和历史渊缘而得到多重跨越发展的历史机遇。

在这种大战略大规划的背景下,北海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自觉归位开放前沿,积极抢占发展契机。经济上继续加强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努力在粤桂琼一体化过程中谋求更大的发展,加强与西南、中南等内陆腹地的合作,加强对外开放通道和经贸合作平台的建设。文化上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活动,加快合浦汉文化公园建设和北海老城的开发和建设,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扩大北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争取开创崭新格局,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二)“一带一路”战略为北海带来了转型升级的时空大平台

1984年5月,国务院批准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城市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及后续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等政策支持,北海大力推进了对外经济开放与合作,形成了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结构,实现了很大程度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其他海洋历史文化名城一样,北海的出口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总体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

《愿景与行动》中“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着力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等“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高度契合海洋历史文化名城产业基础,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为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摆脱困境提供了一个转型升级的时空大平台。在这个大平台上,北海可以打破时空界限,利用大规模的双向贸易投资,加大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力度,完成产业的转移、培植与重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三)“一带一路”战略为北海带来了一批加快投资建设的重大项目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支持性金融机构,如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目前已经吸引了57个创始成员国加入。初始投资金额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也已正式开始运行。未来,通过发行债券等资本市场工具,将撬动数以万亿美元的资金。《愿景与行动》提到,要“加强与沿线有关国家的沟通磋商,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资源开发、经贸合作、金融合作、人文交流、生态保护、海上合作等领域,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重点合作项目”。

一些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充分利用对外贸易发达、口岸功能完善的优势,开始规划筹备了一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例如,泉州以“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为愿景规划了重大项目180余个,宁波以港口合作、通道建设、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跨境电商、体制创新等为重点规划了60个项目,青岛规划了30个产业转移项目、20个境外资源能源开发项目、20个国际承包工程项目、10个国际服务贸易合作项目。北海也要依据《愿景与行动》中明确的国际通道、战略支点和重要门户的定位,适时谋划和落实一批基础好、可行性强的重大合作项目,把“一带一路”战略落到实处。

(四)“一带一路”战略为北海带来了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大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国不再依赖于传统的产品输出,而是在技术、装备、资本等方面向沿线国家提供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外投资,这就把如何面对全球化的贸易竞争,创新科技能力,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迅速提上了议事日程。对外贸易一直是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2013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在对外贸易中,由于科技含量不高,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传统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日趋减弱。例如北海2014年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57.97%,加工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40.51%,这些数据说明出口还是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

科技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擎,也是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愿景与行动》适时提出“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凝聚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搭建的科技创新平台,北海通过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与经济产业对接,推动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为高附加值的产品,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名城北海的发展对策

(一)发挥资源禀赋优势,打造西部最重要海港

北海拥有北部湾562公里的海岸线,有多处天然良港。1876年,北海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北海成为近代西南地区最重要的海港,几十个国家的货物通过北海进入中国,英、法、美、德、葡、日、奥、丹、荷、挪等国家曾在北海开办洋行、造船厂、电报公司和轮船公司等实业。现在,北海有铁山港、北海港、涠洲岛港、大风江港、海角港、侨港港、榄根港、沙田港8个港区。其中北海港现有万吨级泊位4个,5万标箱集装箱码头1个;铁山港1-4号泊位均为10万吨级,年吞吐能力可达1200万吨,主要服务中石化北海炼化、北海诚德、渤海农业等临港工业产业集群。近代以来,世界上较早发展起来的城市大部分都是港口城市,北海要借鉴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城市在港口、码头方面的建设与运营经验,重新诠释和凸现了北海的沿海开放优势,重点加快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化建设,推进铁路、公路运输能力向港口码头延伸,实现“港站一体化”,打造西部大开发区域最重要的海港。

(二)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北海城市的发展空间

北海城市发展空间狭小,已成为制约北海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海下辖一县三区,即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户籍人口169.4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约63.7万人。在广西12个地级市中,北海土地总面积最少。历史上的北海曾于1926年升格为独立市,由广东省政府直管,开启了北海城市的现代变革,但由于区域范围狭小,资源无法支撑经济发展,1965年北海划归广西后,又在1987年7月1日把隶属于钦州市的合浦县(含铁山港)划归北海市管辖。当前,要使北海城市发展很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大战略,必须整合北部湾经济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素。因此,笔者建议将隶属钦州的浦北县和灵山县,隶属玉林的博白县划入北海,从而拓展北海行政区,使北海获得更大的城市发展空间。同时,北海要主动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借鉴上海自贸区的改革经验,继续加强北海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功能,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的后续建设,尽快解决制约铁山港发展的瓶颈问题。另外,要依托北部湾经济区更大区域的联动和推进,发挥资源互补优势,形成产业支撑,增强北海的区域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北部湾城市群崛起。

(三)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从互联互通起步,北海应利用地缘经济优势,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与沿线国家的国际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提升北海的互联互通能力。公路、铁路、港口和机场等在内的基础设施的便利化是互联互通的主要着力点,应抓住与北海衔接的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疏浚瓶颈路段,提升国际贸易通道的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良好的基础设施是互联互通的基础,它不仅能大大提高人员的互联互通,还会促进北海统筹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互利共赢,在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合作协议、制订区域发展规划的框架下,积极为北海的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创造条件。

(四)探索和开创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道路

经济实力较弱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探索发展道路时常常采取避强定位策略,避免与位于同一经济区的实力雄厚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直接发生竞争。例如与天津同位于环渤海经济区的秦皇岛,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使自己在发展过程中与天津有比较明显的差异,以创新引领发展,以互补促进合作。对于广西北海这样的后发型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则应该走内生力和外生力融合发展的道路,通过挖掘和整合利用潜在优势,盘活城市资源存量,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增量。近些年,北海据此把发展定位转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的序列,走国家文化品牌道路,与广州、泉州、宁波、烟台等历史文化名城接轨同行,使得北海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方向、目标更准确,具有国际化特色和国家标准的认同。“一带一路”战略下北海的发展道路仍需探索,但是其他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探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独特道路的经验和价值还是需要学习和借鉴。

(五)加大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才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特别是高端创新型人才,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只要利用好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对创新型人才的争夺也日趋激烈,能否拥有大批高端创新型人才,直接决定了北海的发展优势和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发展格局。因此,北海要做好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吸引高端创新型人才,通过设立高端创新型人才发展基金等一系列措施,加大对优秀高端创新型人才的扶持力度,不断优化人才服务环境,为高端创新型人才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促进北海在“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新一轮跨越发展。

总之,北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理位置、经济地位和历史传统等优势,无论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外贸易合作还是旅游开发上,北海都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常态下,北海要举全部之力,抢抓“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从而体现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文献:

[1]央视新闻.资金互联互通 打通“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EB/OL].(2015-04-14)[2015-09-22] http://m.news.cntv.cn/2015/04/14/ARTI1428970878769121.shtm.

[2]本报“一带一路”调研报道组.起底“一带一路”项目清单[N]上海证券报,2015-05-29(F02).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俄关系的重要性 篇4

20152689,会计学类5班,秦卓

摘要:长久以来,中俄都是对方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中国已经连续5年成为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俄罗斯则是中国第9大贸易伙伴。近十年是中俄历史上双边贸易持续增长时间最长,贸易活动最频繁,贸易数额最巨大,增长速度最迅猛的时期。2014年,中俄两国贸易额增长了6.8%至952.8亿美元。“一带一路”政策预计将为中俄实现2020年贸易额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中俄贸易必将得到两国政府更多政策、资金、项目的支持,随着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深化,彼此间的经济依存度越来越高,中俄的整体关系随之深化和发展。所以研究“一带一路”政策下的中俄经贸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俄关系,经贸合作,未来展望

一、什么是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体。

二、中俄经贸合作现状

随着俄经济摆脱危机,进入恢复增长期,市场需求活跃。2001年,中俄贸易额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6.7亿美元。2002年到2014年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从120亿美元增加到了952.8亿美元。除2009年金融危机时略有下降外,一直呈增长态势。2015年双边贸易额超过1000亿美元,到2020年的时候实现2000亿美元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贸易增加主要是因为:俄从中国增加进口一些产品,以替代西方禁售的产品;卢布贬值,有利于中国从俄增加进口货物;俄此前不售中国的先进技术或军技产品,现在也考虑出售了。三、一带一路下中俄经贸合作前景

(一)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将带动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的更大发展。中俄互为最大邻国,有4300多公里长的边界,对俄贸易口岸达20多个。中俄毗邻地区贸易占双边贸易的1/3左右,是两国贸易的一大特色。此外,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已不仅仅停留在边境贸易,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和中小投资项目发展较快,这是我国沿边开放和边境省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经济互补性将继续为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提供动力。俄罗斯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资源大国。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成为世界上出口石油、天然气、金属材料、木材、化肥等物资的重要国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能源、原材料等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俄是我国在资源领域开展合作的重要伙伴。俄在航天、航空、核能、激光、电站设备、金属材料加工、生物技术等诸多领域至今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在我国一直有着较稳定的市场需求。我国的家电、轻工、纺织服装等工业制成品在俄市场上也具有竞争优势。我国可扩大向俄出口上述产品,并在这些领域对俄进行投资或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

(三)中俄经贸合作取得历史性突破。2014年5月份,俄罗斯总统普京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政府签订《中俄东线天然气合作项目备忘录》,同时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功签署为期30年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的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天然气合同,中俄能源领域合作取得实质性突破。访问期间,两国公司、企业、金融机构签署了近50个合作协议和备忘录,涉及电力、煤炭、天然气、核电等许多领域的务实合作。两国贸易合作力度的加大,必将为自治区对俄贸易开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自治区作为国内对俄贸易的前站,应努力抓住历史机遇,用好政府合作机制,努力争取大项目落地,重点推动战略性大项目合作,力促对俄贸易发展。

四、一带一路下中俄互惠互利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中俄贸易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健全从生产到运输到出口的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确保贸易信息积极共享,使双边贸易更有保障。完善贸易体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贸易渠道畅通,消除贸易壁垒,加快推进中俄贸易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

(二)改善贸易结构,加强高技术领域合作。大力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扩展贸易领域、改善贸易商品结构,促进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和出口,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利用。加强两国企业之间的互助合作,积极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优

势,使企业之间找到更多的利益共同点,深化中俄企业间交流合作,破除两国崇拜欧美的思维定式,树立产品认同感,打造品牌效应。在加强能源领域合作的同时,加大在农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促进贸易结构多元化,在双边贸易、直接投资、信贷等领域推广使用本币。还可加强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经济贸易提供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

(三)优化扶持措施,增强对俄贸易政策的针对性。政策引导对企业经营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政策和措施的方向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如,修改和完善现有奖励及补贴政策,实行分类补贴,向对俄出口贸易企业进行倾斜;协调国家商务部门,争取新的资金支持,争取新的政策倾斜;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时机,积极协调相关部委,突破部分管制类商品进口经营权和特许权的政策瓶颈。五、一带一路下中俄未来关系展望

中俄关系当前处于历史较好时期,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稳步前行,许多重大战略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双方在“一带一路”构想内展开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以开展产业合作为主要内容,逐步形成了区域大合作,最终实现中俄两国自身以及亚欧大陆的共同发展与繁荣。因此,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平台,不断推进中俄两国基础设施投入,而且相互连通,经济和贸易就能顺利流动起来,必能出现经济合作1+1>2的互补局面。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5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博士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讲题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的思路。

在这一讲当中,我同大家一块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的内容就是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有哪些?第二个内容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的推进思路是怎样的?

一、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风险

(一)投资风险

我们说“一带一路”的愿望非常美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仍然会存在一些风险,那么这些风险比较突出的包括投资的风险还有地缘政治风险。首先我们来看投资风险,从企业的角度,投资风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企业人员的人身安全,我们假设如果东道国有战乱或者存在恐怖主义的活动,或者是与中国存在冲突,那么中国的企业就有可能会面临人身和财产的危险,这个层次的风险是最高的。那么其次就是企业所有权的风险,如果东道国政权的更迭,新政府上台以后有可能会将外国的投资国有化,或者通过种种的措施转移外国企业的所有权,比如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的中冶集团就正式接管了希腊艾利,就希腊比艾弗斯港的经营权,但是在2015年1月希腊政府上台之后终止了这项工作,导致了希腊比艾夫斯港的经营权遭到了转移。

那么第三个方面是企业投资收益的风险。可能出现的情况有政府违约的情况,东道国政府可能会违反协议,导致企业没有办法按照原来合同继续实施投资,比如在2011年的9月份,缅甸政府就单方面宣布要搁置我们中甸投资公司在当地密松水电站的项目,那么这样的一个政府的违约就导致了企业前期投入70亿人民币的损失。

另外还有法律变更的风险,东道国政府可能由于产业调整或者为了保护本国的企业,而临时立法或通过行政命令改变原有的政策,这样也会使得我们外国企业投资收益遭到损失,还有就是汇兑限制,当东道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的时候,它有可能禁止或者限制跨国公司汇出自己的利润。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这是中国企业在境外遭遇严重风险的一个极端例子。2014年在越南发生了大规模的反华运动,给我们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们工厂遭到抢劫、焚烧,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我们看一下在越南海外的经济利益有多少?我们同越南的贸易量有500多亿美元,中国从出口到越南贸易有300多亿美元,还有中国在当地的投资有将近70亿美元,我们的工程项目900多个,工程承包金额200多亿美元,所以我们发现在越南产生这样的恶性事件,对于我们海外利益损失可想而知。况且我们还有人员伤亡,所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中冶集团实际上在这次**当中损失比较惨重。

在我们左手边的图上可以看到,这实际上是发生在**当天,在项目工地被焚烧的画面,右图是手上人员回国接受治疗的画面。中国政府应该运用软实力,以更加真诚积极的态度去周边国家分享中国经验,帮忙他们解决现实问题,加强双边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统的霸权论相比,中国传统文化天下主义情怀,其实对小国而言是很有吸引力的。

那么下面我们具体剖析“一带一路”国家印度,来具体分析在战略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具体困难和风险。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呢,与南亚国家相比,印度官方回应一直是比较消极的,在2014年9月,习近平访问印度时,就曾经多次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建议,但是并没有得到印度方面积极回应,相反印度也提出了相应反制计划,也就是季风计划和香料之路,它们同样是借古喻今,发展当下。与中国的丝绸之路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再来看印度的媒体是怎么说的?在2014年2月的今日印度上,有文章指出,中国在印度洋周边的动作也在挑战印度在该地区的地位。中国邀请印度加入海上丝绸之路,但中国的提议显得太自私。另外在今年4月份,《印度时报》发表文章称:蚕丝并不是沿着整个丝绸之路交易的唯一商品,古代印度的棉纺路与丝绸之路具有平等的历史意义。那么通过这些,我们就可以看到印度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态度。

那么实际上中国在印度投资发展的也并不顺利,这里总结出了中国在印度投资的一个特点。首先中国企业在印度的引进外资比重是非常低的,从2000年到2013年

中国大陆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占比为:0.15%,可以少到忽略不计。那么中国在对外投资当中,流向印度资金有多少?印度作为亚洲第三大经济体,世界第十大经济体,却只吸收了中国对亚洲直接投资的0.19%,对世界投资总量的0.37%,实际上也是可以忽略不计。也就说明中国与印度对外经贸关系发展是非常缓慢的。

我们来看具体的例子,也就是中国的华为公司在印度投资所遇到的一系列被限制的行为。中国的华为公司成立于1988年,1996年的时候,它开始正式进军国际市场,并将印度市场定位为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发展区域。1999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开始投资软件的开发,2001年的时候,华为在印度成立了研发中心,但是华为在印度发展其实并不顺利,在2005年的时候,华为计划在班加罗尔投资6000万美元成立生产中心,但是这个需要向印度外国投资委员会提出申请,但是印度的内政部确认为,我们的项目存在安全危险,所以迫使华为与同年9月收回了这个申请。然后2006年的时候,华为又计划投资1.64亿兴建新设施,但是印度政府又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华为发放销售许可证。2009年的时候,印度国有电信公司对系统进行扩容,向外招标,招标的金额到60亿美元。然后华为公司由于价格低廉,方案杰出胜出了,但是随后印度情报局和国防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反对中国的设施。所以中国华为还是与这个项目失之交臂。然后在2009年印度政府又称中国电信设备商的设备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在全国的22个电信服务区内当中的20个电信服务区,它们定义为敏感区域,认为在这样的敏感区域内使用中国的设备是很不安全的,所以通过法律强制性的禁用中国设备,而这个禁令严重影响的华为在印度业务扩展。2010年的时候,印度政府更是制定了一份电信设备供应商的名单,名单当中明确将华为公司列为禁止购买名单。所以我们发现华为公司在印度的投资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比比受到限制。但是华为公司只是中国若干公司的一家,其实很多中国公司在印度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这张表当中举例了其他的一些公司在印度投资,印度以“危害国家安全”为由拒绝的事件,其中包括香港的和记黄埔,包括中兴,包括中国的港湾建设集团、海尔集团,腾讯科技等等,都曾经在印度遭遇了这些不公正的待遇。所以我们说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当中会遇到一系列的风险,从硬度的例子当中我们就可见一斑,我们需要采取更加谨慎态度,更加周全规划去推进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投资计划。好了,刚才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海外投资可能面临的一些风险。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海外投资的风险与推进思路

那么接下来给大家介绍第二个内容,就是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海外投资有什么样的推进思路?我们看主要是有这些的推进思路,首先在合作原则方面,我们倡导是: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就是说要集思广益,兼顾各方面利益和关切,体现各方面的智慧和创造。无论是在酝酿倡议还是推进收获阶段,都有沿线国家商量着办事,“一带一路”倡议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提出,本身就是采取与东道国共商的形式。“共建”就是体现共动参与,发挥自身优势和潜力,形成新的合作优势,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沿线国家它们的国情国力各不相同,可以各尽其力,各司所长。然后就是“共享”,就是坚持互利共赢,寻求利益契合点,就是大家一起做大蛋糕,然后在公平合理的分配蛋糕。那么具体的推进思路,我们看如下这样几个方面:

(一)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 首先要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的基础设施网络,实现沿线国家互联互通。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那么我们以高铁为例,来说明在实现互联互通方面我们有着一个很大发展潜力。我们说高铁,实际上是中国现在一张耀眼的名片,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最成功的战略性产业。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中国的高铁连通整个欧亚大陆的话,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我们说连通欧亚大陆三条线,第一条是北线,北线是从新疆进哈萨克斯坦,再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比利时。那么实际上这条线当中,中国到欧洲的普通铁路,现在就已经运行了。但是比较糟糕的是前后需要两次的换轨,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俄罗斯在周边推行宽轨的准铁路,被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都采用这样的宽轨,但是中国使用却是国际标准的轨道,轨与轨距的不同,火车在跨越过境的时候,需要把每一节的车箱吊起来,然后在车箱底下去更换转向架,由于需要换装,那么货物通关时间大大延长,甚至达到了运输时间的2倍以上,这样不仅运行效率低,而且增加了装卸过程中货物的损失风险。所以这条铁路运输线路难以发挥它的优势,那么我们想象一下在这样一条铁路修建中国的高铁,并且采用是国际标准的轨距,而不是俄罗斯的宽轨的话,它将是一个非常而具有效率的工程,而我们继续向西修,与西欧各国的铁路连通,如果这条铁路最终变成中国与伦敦的高铁,那么它将成为代表欧亚大陆经济整合最重要的象征。当高铁打通中国与西欧以后,这条线路的客流量会大大增加,从经济上也更加具有可行性,中国在这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做好俄罗斯工作。

我们再来看中线,中线即中吉乌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吉尔吉斯斯坦,再进乌兹别克斯坦,然后经土库曼斯坦南下伊朗,再经土耳其进欧洲。那么这条线路,可能开展工作比较困难。因为在2013年的吉尔吉斯斯坦就宣布不参加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但是我们也要积极在这条线路上开展工作。

我们再看看第三条南线,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线路,包括中巴铁路,由新疆喀什通往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在沿线的某个点上西进伊朗,经土耳其进欧洲。我们说中巴铁路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非常重大的意义。首先它有助于帮我们解决马六峡困境。中巴铁路协到瓜达尔港以后,中国不但有了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而且可以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其次有了这个中巴铁路,中亚国家就有可能同意修建中吉乌铁路,他们也可以通过这条铁路通往印度洋的出海口。那么第三可以近距离的接触霍尔木兹海峡。我们说霍尔木兹海峡与瓜达尔港只有300公里,而霍尔木兹海峡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它重要在哪里呢?那是因为世界上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还有海洋运输的石油贸易三分之一,以及整个海湾国家出口石油的90%,都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如果我们有一条中国到巴基斯坦的高铁,而且现在的瓜达尔港也已经交由中方进行管理。如果能把这条铁路修通的话,那么整个一盘棋就可以火起来。让我们再设想一个更加宏伟的计划,就是我们知道霍尔木兹海峡最窄的地方不到40公里,而法国到英国的海底隧道也就是40公里,所以从技术而言,在霍尔木兹海峡修建海底隧道可能不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如果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达成和解,修建霍尔木兹海底隧道,把中巴铁路经伊朗通到阿拉伯半岛,再往西去经过沙特、也门这些国家,然后在非洲国家大陆与吉布提之间的海峡架设一个大桥的话,那么中国的大陆就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这样一来“一带一路”就变成了“一带一路+一洲”。对于中国而言,非洲大陆是未来输出铁路重要地区,海湾国家的参与也将为中国铁路进入非洲提供重要的战略支撑。一旦打通这条陆路通道,从哈什到非洲,能比哈什到广州远不了多少,大家想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当然了这个设想还是相对长期的,从目前情况看也不具备马上实现的条件。

现阶段,我们的中国高铁走出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里给大家罗列出来几点,在2014年8月,中国帮助土耳其开通了约160公里的高速铁路,与俄罗斯已宣布要建设北京到莫斯科高铁,并且与印度,中东欧地区,还有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地区也开展了相关合作。当然虽然中国的高铁有了比较丰富的运行经验,但是目前还处于需要证明自己的阶段,而且还需要考虑很多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对我们高铁走出去带来的一些困难和阻碍,所以中国还需要谨慎而全面的去应对这些问题。

(二)提升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一带一路战略发展 篇6

摘 要

“一带一路”建设,是国家寻找新的增长点,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促进亚欧国家共同繁荣的重要战略。这一战略利用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带动中国腹地地区和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以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化全球贸易合作。中国建立亚投行和丝路基金保证资金融通,确保周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为国家间合作扫清交通障碍。“一带一路”包含“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理念。

关键词: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基础建设

引言:

2013 年,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2015年《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正式发布。根据《愿景与行动》,在面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像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1]。“一带一路”通过联系欧亚非大陆和附近的海洋,使得“一带一路”合作的国家在经济上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构架。这表明中国期待全球经济能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能带动周边国家一同享受经济发展的红利,为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稳定的政治格局做出贡献。这表明中国国际政治外交上的转变,又一个旁观者到参与者,到现在政治的制定着,改变了西方政治霸权的格局,为亚洲国家能争取平等的机会。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发展的同时,也让周边国家享受中国发展的红利,“一带一路”就是中国给周边国家共同发展提供的契机。战略分析

中国自从改革开放后,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的份额只有5%左右;出口额占世界的比重不到1.5%。到2013 年,中国 GDP 占世界的份额已上升到 12.3%,出口额所占比重上升到12%。相应地,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这是中国经济的奇迹,也是中国为世界做出的贡献,中国伟大复兴的时刻正在到来。“一带一路”是国家顶级战略,从它萌芽至今,已经发挥了很大作用,但随着国家间合作加深,未来成果将更加显著。

从国内来看“一带一路”沿着两条历史之路,丝绸之路以西安、洛阳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圈定上海、福建、广东、浙江、海南5省市。丝绸之路带动了我国腹部经济发展,将成为改善东西部经济差距,使得我国内陆地区能克服地理区位的阻碍,借助“一带一路”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3]。“一带一路”利用各区域及其毗邻国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为后盾,开展全方位的开放。

第1页(共5页)

图1.“一带一路”路线图

表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1)西北和东北地区的开发。我国内陆将建成以新疆和福建为“一带一路”核心区[4],利用陕西和甘肃综合经济文化和宁夏、青海民族人文优势来打造西安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5]。兰州、西宁打通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内蒙古联通俄蒙,完善黑龙江对俄铁路通道和区域铁路网,以及黑龙江、吉林、辽宁与俄远东地区陆海联运合作,推进构建北京-莫斯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

(2)西南地区开发方案。广西位于海上丝绸带上,利用东盟国家陆海相邻,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开放发展,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6]。云南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为辐射南亚、东南亚的中心。西藏加强与尼泊尔等国家边境贸易和旅游文化合作。

(3)沿海和港澳台地区发挥后台作用。长三角、珠三角、海峡西岸、环渤海等经济区开放程度高、经济实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支持福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充分发挥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沿海城市地理优势,深化与港澳台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

(4)欧亚国家积极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来。习近平主席出访欧亚国家,许多国家表示愿意支持与参与“一带一路”,与14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与中印缅孟合作建立“中印缅孟经济走廊”[7],“中巴经济走廊”是重要组成部分[8]。

战略成果

目前中国在“一带一路”共取得五方面的成果。(1)政策沟通。我国有293个对外开放口岸,其中264个分布在沿海、沿边地区,第2页(共5页)内陆地区口岸只有29个。我国将进一步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将根据于不同区域开放型经济,形成陆海空统筹、东中西互济模式的对外开放,并拓展外贸增长空间来提升外贸发展潜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目前与多国签订了协议:中俄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与7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5国开展海洋领域合作,2国表示完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

(2)设施联通。与沿线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制定良好的对接体系。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保障“一带一路”沿线交通顺畅。现有的成果:中俄同江铁路桥,中巴喀喇昆仑公路,中哈连云港为物流合作基地,建设瓜达尔港东湾快速路。

(3)贸易畅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占中国贸易总额比例逐年增大,2001年的16.5%增长到2014年的26.0%。其中出口比例从2001年的 14.5%增长到 2014 年的 27.2%,几乎增长了一倍,而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大于中国出口对其依赖程度[9]。国内腹部地区经济也取得显著的发展,经济增速十分明显。新疆地区以其地理优势作为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在“一带一路”中收益极大。新疆近年来GDP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均超过全国平均GDP。2015年新亚欧大陆桥是建设重点,新疆收益许多。

图2.新疆2009-2014年GDP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3页(共5页)

图3.新疆2009-2014年GDP增长率和全国平均GDP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4.新疆2009-2014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美元)

(4)资金相通。“一带一路”合作国家之间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便于合作国家之间金融合作。同时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币互换和本币结算要加快。“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中的资金得到更好的利用,共同推进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

(5)民心相通。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内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巨大,各国家相互尊重各国习俗,人民之间相互团结,才能使“一带一路”得到国家人民真心拥护和支持。各国做出许多贡献:累计向沿线有关国家提供中国政府奖学金1.8万名,与沿线国家互办文化年、艺术节、中哈吉联合申遗成功、国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遥感卫星数据共享与服务平台。

(6)生态环境保护。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环保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带一路”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创造绿色丝绸之路[4]。与9国签署关于河流、林业、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谅解备忘录。与东盟国家签订了有关环保的合同:《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行动计划(2014—2015)》、《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战略(2016—2020)》、《南海及其周边海洋国际合作框架计划》。

第4页(共5页)结论

中国在经济发展上有许多经验,“一带一路”实施以来建树颇丰,随着合作加深将继续带给中国和合作的国家经济发展,同时也会加深亚洲人民之间的感情,欧亚大陆将联合一个整体,享受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福利。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2015-3-28 [2]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地理科学进展.2015-5 [3] 袁新涛.“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家战略分析[J].理论月刊.2014 [4]冯瑾,姚彤.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乌开幕[N].新疆日报,2014-06-27(1)[5]赵正永.向西开放:西部大开发的新机遇一带一路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3-10-9(7)

[6] 陈武.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N].人民日报,2014-01-15(7)

[7]赵明昊.习近平逐渐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N].人民日报,2014-06-11(1)[8]杜尚泽,赵成.习近平会见巴基斯坦总统[N].人民日报,2014-05-23(1)[9] 邹嘉龄,刘春腊,尹国庆,唐志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格局

及其经济贡献[J].地理科学进展.2015.5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7

2015年3月, 我国正式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战略框架, 旨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将国家间互利合作推向新高度。

“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开展对我国的旅游文化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旅游业日渐开放繁荣, 以各旅游城市、旅游带为代表, 形成面向发达国家的较成熟的国际旅游营销服务体系。“一带一路”不仅为我国旅游文化产业打开了新的发展空间, 更是赋予了历史性重任。旅游业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中国与沿线国家人民了解双方的文化, 是消除偏见、促进文化认同、做到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因此, 有必要从资源丰富、市场完善的旅游城市入手, 研究挖掘便于与沿线国家进行文化交流的资源和对外传播途径。本文通过对旅游城市扬州的研究, 分析增强旅游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策略, 以提升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美誉度和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合作和民心相通。

二、旅游城市扬州的文化国际影响力分析

(一) 扬州城市文化国际影响力的现状分析

从传播学角度看, 文化国际影响力是指甲国文化通过各种传播渠道, 对乙国受众在对甲国文化的认知、态度和接受行为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其对外传播不仅需要在国家层面进行, 而且也需要各城市将文化具体化, 让他人认识了解区域风采, 从多层次彰显国家魅力, 赢得其他国家的文化认知和认同。

城市国际形象是国际社会对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整体印象, 是城市的自然资源、人文环境、历史传统、经济发展、科教文化、建筑景观、整体风貌等多方面要素在国际受众认知中的综合反映。旅游城市扬州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 历史上人文荟萃之地, 传统文化资源丰富, 不仅有风景秀丽的自然水乡文化, 更留下了开放兼容的运河古城文化。2014年“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借此东风, 扬州围绕“运河名城”这一城市形象主题, 多层次地提升城市文化传播能力。承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 以运博会为文化传播载体, 举办多种文化活动, 彰显扬州的特色城市文化, 传递“提倡个性、包容开发”的城市精神, 促进文化交流;开发农业、旅游等文化经济、文化产业, 推进地区经济发展;将地方文化融入国家文化外交, 让更多外国游客通过扬州运河文化旅游领会中国独特的运河文化内涵, 了解现代中国文化精神。通过运博会这一文化交流平台, 扬州更加积极地走近各国运河沿线的主要城市, 极大提升了国际影响力。

(二) “一带一路”背景下扬州城市文化对外传播所面临的新形势

1.“一带一路”战略为扬州对外宣传制定了新目标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 国家文化部率先提出以文化先行方式建设“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的构想, 以文化、经贸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促进各国各民族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一带一路”的建设将给我国各城市地区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市场空间。扬州作为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一带一路”战略为扬州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形象的塑造传播提供了新的机遇。扬州的城市形象对外传播也应与时俱进, 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制定新目标, 促进旅游业及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一带一路”区域合作的理念为扬州对外宣传确立了新思路

国际旅游是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形式。深入开发国际旅游业务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旅游城市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民众宣传中国文化及地区间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同时, 区域合作、共同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精髓。面对国际化旅游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 扬州的对外宣传需要确立新思路, 挖掘自身与“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契合点, 提升沿线国家民众对扬州文化的亲和度;开展区域合作, 开发对接“一带一路”的区域旅游线路, 提供针对沿线国家民众习惯的软硬件服务, 抱团宣传, 增强区域城市的吸引力。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扬州名城文化国际影响力提升的策略

(一) 挖掘外宣资源, 彰显城市魅力

作为全国首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是江苏的旅游大市, “运河名城”的城市形象已深入人心。目前, 国家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经济合作。借此东风, 扬州应深入挖掘“一带一路”外宣资源, 寻找与沿线国家地区社会历史文化的契合点, 从历史中寻找文化认同, 进而吸引民众领略扬州文化的独特魅力, 加强与上述国家地区的经贸合作。

在这一方面, 扬州已经有成功的经验, 通过鉴真、崔志远两位历史人物事迹的挖掘宣传, 寻求与日韩文化的共同点, 加强了与东亚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联系。这种跨文化交际新模式美国学者多德教授提出。他认为当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某一领域相遇并进行交流和沟通时, 会产生焦虑感, 传播参与双方彼此的第一感觉是“他与我不同”。多德称这种感觉为“感知文化差异 (perceived cultural differences) ”。为了消除这种焦虑感, 多德提出构建跨文化交际新模式, 即寻找两种文化的共同点, 以共同点为基础建立一个共通的语义空间, 或称建立第三文化, 在一种新的文化环境下进行两种文化的沟通交流。扬州可以效仿这一模式, 通过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 构建与南亚、阿拉伯地区乃至非洲地区的文化共通空间, 开展对上述地区的文化宣传。通过和亲西域的刘细君这一历史人物, 加强与古乌孙国即现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所在的西亚地区的文化联系, 构筑与西亚进行人文交流的通道, 进一步丰富扬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形象。

(二) 开发文化产品, 提升城市内涵

在“一带一路”战略影响下, 沿线国家地区积极开发旅游产业, 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而在国内市场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的情况下, 旅游城市需要拓宽思路, 开发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积极发展文化市场。以扬州为例, 以往游客来扬州仅仅是赏风景、品美食, 来去匆匆, 经济和社会影响力有限。近年来, 扬州经过不断地开发文化市场, 游客更愿意停留2-3天, 休闲娱乐, 消费各种文化产品, 领略民俗、工艺、书画等运河古城文化, 人文扬州、精致扬州的影响力凸显。在此基础上, 扬州可以进一步细分宾客需求, 有针对地开发更多元的文化旅游融合性产品。比如, 目前在扬高校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地区招收的留学生数量已形成一定规模, 且他们均要在扬州学习生活一年以上。根据调查, 上述国家地区的留学生对学习体会中国文化有极大热情。扬州可以开发面向这些地区的留学生的相关文化产品, 鼓励他们通过体验扬州的人文风情, 来了解感受中国文化。

(三) 拓展交流途径, 注重品牌效应

“一带一路”战略是建立在历史文化影响力基础上的沿线国家地区全面合作战略。文化是沟通各国的桥梁, 因此文化先行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一大特色。扬州应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蕴, 开展区域内协作, 打造特色旅游文化品牌。例如, 扬州可以借“畅游江苏”品牌效应, 参加沿线国家展会, 推介运河名城文化旅游。同时, 可以不仅着眼于旅游市场, 也可以拓展交流途径,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教育、学术、艺术等人文交流, 打造运河文化品牌, 吸引民众向往古城文化, 开展修学旅游、文化旅游等多种旅游途径。

(四) 完善服务设施, 提高旅游质量

旅游城市在开发面向“一带一路”的旅游产品时, 应完善服务设施, 提供适应沿线国家民众的风俗习惯的旅游服务。扬州现有的服务公共体系在面向日韩欧美国家地区的游客有比较成熟完善的自助旅游设施, 有必要增加针对西亚、南亚等新客源地游客的导游介绍、餐饮服务等自助设施。针对“一带一路”各区域市场需求差异较大, 开发智能服务平台, 依托大数据分析, 整合推荐满足游客需求的古城吃、住、游项目, 提高服务质量, 延长来访宾客停留时间, 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注重口碑效应。

四、结语

扬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 历史上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汇点, 有着丰富的丝路文化资源。在“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发展的进程中, 扬州需要抓住机遇, 在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品、联合品牌营销、改善服务设施等方面增强城市文化实力, 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交流合作, 开拓“一带一路”客源市场, 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关世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评估体系初探[J].对外传播, 2014, (03) .

[2]倪建平.“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对外传播策略——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 2015, (06) .

[3]邓清, 张开.地方文化外交对国家形象塑造的贡献——以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为例[J].当代世界, 2011, (09) .

“一带一路”战略下文化传播大有可为 篇8

今天这样的论坛放到百年名校西北大学是再合适不过了。西北大学2014年1月10号就成立了丝绸之路研究院,丝绸之路研究院这两年出了许多研究成果,尤其一大批论文成了中国社科界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前年发表的《中国的“一带一路”和“马歇尔计划”的区别》这样一篇高品质的论文在全国影响极大。其实“一带一路”大家都知道是习近平主席2013年9月7号在萨克斯坦发表演讲的时候说,我们要打造路上丝绸之路,在2013年10月7号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的时候说,我们要重新打造海上丝绸之路,这就是陆上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的丝绸之路就构成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其实这两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给中国也带来了实惠,首先大量的天然气进来了,缓解了我们国家能源紧张的问题。我去年在甘肃的兰州、张掖、嘉峪关、敦煌等地实地走了一遍,我发现这些地方旅游人数攀升,甚至于到了8月份,去敦煌住一间酒店比登天都难,快捷酒店的一天价格在1000元左右,就那还订不到。所以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战略实际上作用已经体现出来了,反映在我们西安,我们西安去年境外到西安的人数276万,来陕西旅游的人数突破3.85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3000亿元。这就是“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好处,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上反映了出来,而不是空谈文化。我们今天在民族文化的发祥地长安来谈丝路文化,我觉得有价值、有意义,又在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换届的日子谈这个事,对青年文学的创作会带来一些感悟、带来一些灵感。

刚才听了各位大师的演讲,我觉得真的醍醐灌顶、获益匪浅,这实际上是一次很高端的学术研讨会,所以体现出今天下午文化论坛的价值,也是一场思想文化盛宴。谈到“一带一路”丝路文化起点西安,我们脚下这块土地历史非常漫长,中国文化里周文化上下800多年,这是从公元前1047年武王伐纣算起的历史,秦人做秦人梦也大概有接近700多年的时间,汉朝前前后后,从公元前206年到最后东汉灭亡也用了接近426年的时间,大唐帝国长达289年,这儿丰富的文化积淀对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法门寺,包括黄帝陵。作为青年文学家,应该用自己的笔去助力“一带一路”,去弘扬我们中国熠熠生辉的中华文化。咱们中华文化教人们去守规矩的内容,你现在拿出来在全世界依然适用,尤其在2015年12月份由浙江大学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君子文化研讨会,这样一场研讨会轰动全球,由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北师大这样的文科院校著名专家学者齐聚杭州西湖共同研究探讨君子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意义,而当下中国恰恰缺少的就是君子文化,中国君子文化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和具体能够落地的一种文化,高于西方的骑士文化、绅士文化、贵族文化等等。君子就是这样子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义利兼顾,小人唯利是图;君子一诺千金,小人背信弃义;君子大义凛然,小人贪生怕死”。我们的社会不正是缺乏这样的君子精神吗?君子坚持做好12个字,那就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以及忠和孝,你做到这样的境界,就有君子之范。君子有谦让精神,现在到处都在争,争土地、争项目、争资金,没有不争的东西,甚至争航空座席,一人一张票都在争座位,有什么争,缺乏谦让精神,缺乏忠和孝的精神,没有任何对党和国家的忠、对组织的忠,自以为是、自由主义泛滥,所以缺乏忠精神。也缺乏孝道信仰,现在我们的社会有时候看到对父母和长辈的悖逆,有时还和父母对簿公堂、大吵大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一个社会的孝文化如果衰落了,这个社会经济再发达都没有用。一个真正的现代化高品质的社会,不是看你楼房盖的有多豪华,地铁有多快,穿的有多好,而是看这个社会出品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如果人人讲规矩、讲诚信,说话算数,尊老爱幼,这样的社会才好,这样的社会不是虚构出来的,在历史上大唐帝国就达到这样的效果了。在大唐的时候丝绸之路达到了最高潮,大唐时号称东长安西罗马,我们用我们大唐的文化去感染世界去影响世界,达到了“文播四海威震万邦”的境况。大唐西市是丝绸之路最早的起点,也是真正意义上全球贸易中心。1300多年前位于劳动路的大唐西市占地1600亩,建筑面积110万平方米,有222个行业,47000个商户在此经营,没有你买不到的物品,所以全球人只要到大唐帝国来逛逛西市东市没有你买不到的物品,所以就说买东买西,最后就成为了买东西,买东西就源于大唐西市和大唐东市,因为唐朝很辉煌,唐的文明程度也很高,唐朝讲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唐人永远懂得尽孝、行善、担责、感恩。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走中庸之道,永远坚持四个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德为本,坚持以和为本,坚持以民为本,坚持四本主义,你没有以人为本、没有以德为本、没有以和为本、没有以民为本,一切的政治、一切的管理都是无效的,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熠熠生辉的内容。但是我们也看到西方文化对中国的渗透,值得警惕。三千年过去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几百个皇上和王,又有谁能记住多少?现在许多人只能记住十几个皇帝的名字,但是十大圣人和思想家大家基夲都记住了。所以,思想是一种力量,只有强大的思想才能影响久远。所以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优秀的博大精深熠熠生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弘扬君子文化,走君子之道。其实在我们身边好多人君子距离你并不遥远,君子就在你身边,比如肖老师辛辛苦苦几十载,一直在传道授业解惑,他依然谦虚、谨慎、低調、随和,我看到他对很多偏远山区文学爱好者提的词写的诗,所以我们非常钦佩这样一位1940年出生的肖云儒老师,我希望各位给这样有君子之风的大师给一些热烈掌声。其实王西京主席也一样,王西京主席9岁就读中国通史,王西京对父母的孝让我感叹,他对继父的孝让我感叹,对老师的孝更让我感叹,所以今年我陆续写了7篇文章,题目就是读懂大家王西京,在社会上转载非常高,我需要解读这些大家,当然也包括德艺双馨雷珍民老师等等……

我是甘肃庆阳人,我19岁离开庆阳到兰州上大学,最后分配到国家医药管理总局,80年代技术改造项目来陕西工作。那时候回甘肃非常困难,那时候没有隧道,要翻山越岭,但是我每次哪怕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回家看父母,我对父母的尊重在我们老家成为了好多人教育子女的一个标杆。包括丈母娘从88年跟我住到现在近30年了,觉得跟我住在一起开心,跟我住在一起非常愉悦,她从50多岁退休就跟我在一起生活,她觉得跟我在一起开心,因为我把孝摆在第一位,百善孝为先。

我对这次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换届表示最诚挚地祝贺,我也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们。我认为这些青年人创业非常艰难,因为现在的社会诱惑非常多,但他们能掋制诱惑搞文学创作,实在不易。所以我们要大力支持文学青年,大力扶持文学青年,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君子文化,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谢谢大家!

上一篇:DJ公主部管理制度下一篇:求学路上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