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2024-08-20

父与子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共15篇)

父与子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作品,发展观察与理解能力。

2、根据漫画创编故事,发展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感受漫画的幽默感,体验漫画带来的快乐,激发欣赏有益漫画作品的兴趣。

教学难点:

1、读懂组图漫画。

2、展开而又丰富的想象创编故事。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父与子》漫画作品,制成课件,打印部分作品。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文稿纸。

学生——收集漫画作品,自己欣赏阅读。设计理念:

漫画,是载体,承载的是发展学生观察、理解、欣赏、想象、表达以及创新能力的重任;漫画,是内容,提供的是鲜活而又各具特色的习作材料;漫画,是开心果,带来的是轻松、幽默而又快乐的课堂氛围。所以,我选择了漫画作文教学来进行这堂公开课,采用板块式教学程序,力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力求体现真实、灵动、指导无痕、高效有序的教学特色。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过程:

板块一:热身运动

预设方式一:欣赏漫画(出示三幅连幅漫画),展开想象(猜想第四幅漫画内容),把学生代入快乐课堂,感受漫画的幽默。

预设方式二:学生讲述自己和父亲之间的趣事,教师讲述卜劳恩与儿子的故事,引入新课。

揭示课题,板书:《父与子》漫画作文 板块二:阅读漫画

1、教师出示漫画书《父与子》,学生说说对这本书以及作者的了解。教师在学生发言后课件出示作者简介,学生自由读读P113《课外书屋》。

2、任选1幅,默看一分钟,读懂意思。

3、向同桌介绍一幅漫画作品的意思。

4、展示介绍:自主上台,投影其中的一幅漫画,介绍漫画主要内容或主要意思,台下学生补充或评价。

5、问:你们是怎样读懂这一组组漫画的?

教师小结:读懂漫画意思,感受幽默魅力。(板书:读懂漫画意思)板块三:引导想象

1、出示《父与子》中的一组漫画《引人入胜的一本书》,默看一分钟。

2、学生说大意,并说说组图中最幽默的地方及其原因。

3、选取重点画面(最幽默的那一幅)展开想象,变“画”为“电影”,想象创编,静“看”一分钟。

4、指名上台表演,引导表演得更丰富有趣,引导台下学生仔细观察。

6、写作片段五分钟。教师提示片段开头:

儿子一溜烟地跑到自己书房门口,只见……

7、自主朗读修改。同学互相修改。指名宣读,现场师生点评。

8、教师小结:展开合理想象,突出重点画面。(板书)板块四:自主习作

1、拟题指导:说说你为所选组图漫画所拟的题目,师生点评。

2、出示要求,布置习作任务:阅读《父与子》,从中任选一组漫画,自拟题目,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一篇语句通顺、内容具体、重点比较突出的习作。写完后图文对照读一读,改一改,并与同学或家长交流。

父与子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篇2

《父与子》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漫画集, 作者用多幅连续性的漫画构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教材编写者从中选了一则作为作文素材, 并给这组漫画起名为《引人入胜的书》。原作共由六幅漫画构成, 进入教材时编者删除了最后两幅, 意图让学生依据前四幅图想象后两幅的内容, 再将其写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笔者研读教材后认为, 如果课堂教学仅仅定位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就显得浅了些, 可在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上多花力气。所以我将此课的主要教学目标定为“引导学生用添加语言描写的方法将一组漫画改写生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写文章时加入语言描写不是新知识, 但要真正将概念转变为能力, 则需要通过扎实的言语实践活动才行。为此, 我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环节。

1.用一篇文言文和一篇学生改写的趣文,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引导其初步感知语言描写的作用。

2.组织学生用几句话描述、想象图意, 最后连句成段。

3.引导学生观察趣文中的语言描写, 复习语言描写的形式, 以及用动作、神态等描写充当提示语的知识。

4.基于漫画素材, 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语言描写指导。指导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 选择第一幅图, 出示句式, 引导学生想象人物语言。

第二步, 把图中人物想象成自己和家人, 再次想象人物语言。

第三步, 学生自选一幅图, 进行语言描写练习, 并交流。

5.学生完成习作。

教学若要有效, 一是教学目标要简明, “切口”要小。二是要设计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环节。教学环节应该由多个步骤组成, 或是“新授、练习、巩固、反馈”, 或是由浅入深, 层次清晰。如此, 教师才能实现细致指导, 让学生从不会到会。基于这些思考, 我进行了看图作文《父与子》的教学。

【课堂实录】

资料铺垫, 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 大家学过文言文吗?

生:学过“杨氏之子”。

师:先请大家看一则文言文, 大家边看边听我读。 (学生站着听)

鸭子捉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 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 掷之使击, 凫不能飞, 投于地。又再掷, 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 杀而食之乃其分, 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 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 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 可以搦得他兔否?”

师:只看懂一两句的同学可以坐下。 (几个学生坐下) 只有一两句看不懂的可以继续站着。 (大部分学生都坐了下去) 请大家把掌声送给这几位自信的同学。请一位同学回答, 看懂了什么?

(生概述文言文大意, 略。)

师:真棒, 只是听老师读了一遍, 就把这则文言文的大意了解得八九不离十了。有一个五年级的小学生, 将这则文言文改写成了一个故事, 我再为大家读一下。

鸭子捉兔

以前有个人想去打猎。出发前, 他到集市上买鹘。可他不认识鹘。在一个小摊前他对小贩说:“我要去打猎, 帮我挑一只好一点的鹘。”“好嘞, 亲!”小贩一边答应, 一边心想, 给他一只凫。他这么二, 肯定不会发觉的。

那人兴高采烈地带着“鹘”去了郊外。突然一只兔子跳出草丛。“走你!”他扔出了“鹘”。可是可怜的小鸭怎么会飞呢?它“啪”一声掉落在地上。那人赶紧再扔, 一次, 两次, 三次……小鸭实在hold不住了, 叫道:“我的天啊!我只是只小鸭, 被人吃进肚子才是我该做的事。你扔什么扔啊?人家很痛的!”“什么?”那人叫起来, “鸭子?可小贩说你是鹘啊, 可以抓兔子啊, 怎么会是鸭子呢?”“啊?嘎嘎、嘎嘎……”小鸭举起了小脚, 说:“你看看我的脚脚, 明显是游泳的料, 怎么可能抓兔兔嘛!亲……”“太过分了, 回去我要给他一个差评!”那人愤愤地说。

师:刚才大家在听的时候笑了, 为什么笑?

生:因为文章里有很多网络语言。

师:这是网络上流行的“淘宝体”。再请一位同学说———

生:语言里用了叠词, 所以很好玩。

【点评:本板块的教学为后面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有趣生动的语言进行习作奠定了基础, 且妙趣横生!】

欣赏漫画, 想象结局

师:用了叠词, 句子就会显得很可爱。大家可以看到, 在写一个故事时, 加入有趣的语言, 能让文章变得很生动。读有趣的文章让我们发笑, 看漫画也会让我们发笑。 (出示漫画书《父与子》的封面) 《父与子》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漫画之一。今天老师选了一组给大家欣赏。 (出示漫画《引人入胜的书》) 这组漫画共有六幅, 老师先给大家看前四幅。请大家用一句话归纳第一幅图的图意。

生:妈妈发现儿子不在餐桌边, 就让爸爸去叫。

师:说得好。 (将句子板书) 第二幅图呢?

生:爸爸叫儿子。

师:叫儿子干什么?把话说完整。

生:爸爸叫儿子吃饭。

师:第三幅?

生:儿子走出房间, 爸爸看起了那本书。

师:第四幅呢?

生:儿子到了餐桌边, 妈妈发现爸爸又不见了。

师:谁能说得更简练一些?

生:等儿子来到餐桌边, 爸爸却不见了。

师:接下来, 请大家猜猜最后两幅图的内容。

生1:妈妈去叫爸爸吃饭, 妈妈也被书吸引住了。

生2:儿子去叫爸爸吃饭, 结果儿子又看了起来。

生3:爸爸拿着书来到餐桌边, 全家人一起看书。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虽然结果各不相同, 但都紧扣住了题目———“引人入胜的书”。

(出示原作, 让学生与自己想象的结果作比较。)

【点评:根据漫画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 为习作铺垫了合理的思路, 又为学生思维的拓展以及语言的推敲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细致指导, 练写对话

师: (出示依据漫画写的故事, 请学生自读。略。) 你喜欢看漫画还是喜欢看改写的故事?

生1:我喜欢漫画。漫画没有一个字, 但是表达的意思却很清楚。

生2:我也喜欢漫画。漫画能让我们产生很多联想。

师:这是因为漫画画出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既然这样, 我们能不能把这篇小文章修改得好玩一点呢?加入动作、神态, 更重要的是加入漫画中没有的人物对白。修改之前, 请大家再看一下那篇“淘宝体”的小文章。 (出示《鸭子捉兔》, 把对话部分标红。)

师:观察文中红色的句子, 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红色部分是对话。

师:对话的形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是的, 在写对话时, 变化提示语的位置很重要。 (把提示语也标红) 请大家再观察, 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部分是人物的动作和神态。

师:这说明提示语可以由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充当, 这样组合, 语言描写就更生动了。 (把描写语言部分全部标红) 请大家继续观察, 发现了什么?

生:红色的部分全是与语言描写有关的句子。

师:是的。文章的大半部分都被红色占据了, 说明描写对话是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的好办法。接下来请大家看第一幅图, 图下有一句话:布朗太太便让布朗先生去叫小彼得吃饭。大家能否将它改成对话的形式?

【点评:用前面的范例引路, 教学重点便化难为易了。】

生:布朗太太对布朗先生说:“儿子怎么还不来吃饭?快去叫他。”布朗先生说:“好的, 我这就去叫。”

师:这就是一组完整的对话。能不能用上自己生活中的语言?

生:妈妈对爸爸说:“哎呀, 这孩子大概又在玩电脑, 快去把他叫来吃饭。”爸爸回答:“好的。”

师:这样的对话真是充满了生活气息。下面就请大家任意选一幅图, 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图意。

(生写对话, 师巡视。)

师:请几位同学交流。

生1:妈妈生气地对儿子说:“你爸怎么搞的, 凭空消失了啊?快去叫他来吃饭。”儿子回答:“我就去叫。”

生2:“唉, 又要吃饭了。这本书太精彩了, 我真想看完再吃饭。”小彼得说着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间。布朗先生看了一眼地上的书, 说:“咦!这本书很有趣啊!”

师:这位同学写得真精彩, 开头就是语言描写, 先声夺人。

生3:爸爸对儿子说:“小祖宗, 这都几点了, 你妈妈都等急了, 快去吃饭吧。”

师:写得真好。你和前一位同学写的是同一幅图, 但是写法不一样, 所以效果也不同。下面请大家将这六幅图写成小故事, 第一个要求是加入人物对话, 让读者感到有趣味。第二个要求是可以用第三人称写, 也可以把自己放进故事来写。

【点评:选择学生的优秀范例进行即时点评, 既有助于学生的相互借鉴, 又有利于唤醒学生的语言积累。】

(生写作)

交流习作, 点评提升

师:现在请三位同学交流习作。

生1:该吃晚饭了, 妈妈端着香喷喷的饭菜说:“老李同志, 你去把小李同志叫出来吃饭。”“好的, 老婆大人。”爸爸走进我的房间, 催促道:“你就知道看书, 赶快去吃饭。”“噢。”我依依不舍地离开房间。爸爸看了一下我的书, 不禁说:“真是一本好书。”就趴在地上看起来。妈妈见只有我一个人出来, 说:“你爸呢, 快去叫他来吃饭。”我连忙走进房间对爸爸说:“妈妈叫你吃饭。”于是, 爸爸拿着书来到桌边, 边吃边看。这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啊!

师:这位同学用第一人称写, 使文章读来很亲切。她的故事结尾与漫画里的不同, 写出了自己的想象。

(生2读, 略。)

师:这位同学也写出了与原作不同的结局。儿子去叫爸爸吃饭, 发现爸爸在看自己的书, 于是就和爸爸一块儿看起来。真有趣!大家觉得这位同学的故事有什么优点?

生:她写得很细腻。

师:大家在听别人交流习作时, 要学会从“写了什么”和“怎么写的”两个角度评价习作。

生3:一天晚上, 布朗太太在准备晚饭, 她看见只有布朗先生在餐桌边, 就问:“咱们的宝贝儿子在哪儿?怎么不出来吃饭?你去叫一叫吧。”“好的。”布朗先生答应着。他走进房间, 看见儿子在看书, 说:“妈妈命令你去吃饭, 就现在。”小彼得依依不舍地走出房间。布朗先生扫了一眼地上的书, 自言自语道:“好像很好看啊, 让我翻一翻。”于是就看了起来。布朗太太见布朗先生一直在房间里, 就说:“儿子, 快叫你爸来吃饭。”小彼得见父亲在看书, 就凑上去一起看。布朗太太见两个人都没有出来, 只好自己去叫。走进房间, 见两个人都在看书, 也看了起来。三个人异口同声地说:“真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啊!”

桌上的饭菜也很好奇, 什么书这么好看?真想去看看, 就大叫:“让我们也看看。”于是三个人就把书放在桌上, 和饭菜们一同看。

师:这位同学的故事和其他同学有什么区别?

生:她把饭菜写成人了。

师:说得对。不过遗憾的是, 这样精彩的结尾作者没有读好。下面老师来示范读一下。 (师范读) 哪位同学表扬一下我?

生:你的朗读太生动了, 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许多饭菜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书。

师:谢谢你的表扬。可见, 我们不光要写得好, 还要读得好。今天我们用添加语言的方法把一个小故事改写得具体有趣, 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方法。下课。

漫画父与子作文 篇3

在回家的路上,祝涛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父亲也跟在后面偷看,随着“咣”的一声,父亲撞到了电线杆上,顿时眼冒金星,捂着头呻吟,不巧的是,有开过来一辆轿车,差一点和他们“亲密接触”,司机愤怒地探出头来说“看书不要命啊!”

惊魂未定的父子俩回到了家,祝涛又打开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父亲也开始偷看。

父与子漫画作文 篇4

一天,一家人正准备吃饭,突然,妈妈发现儿子没到餐厅里来,就让爸爸去找一找儿子.爸爸走出餐厅,发现自我的刺猬头儿子正在地上看书呢!老爸心想:“这儿子,都要吃饭了,还在那里看书,害得我们久等.”于是他对儿子说:“快回去吃饭,不要让妈妈着急!”儿子听了,只好放下书,垂头丧气地走了出去.嘟着个嘴:“老爸也真是的,看会书也不行.正看到最精彩的地方,他却让我吃饭,真扫兴.”儿子刚走,父亲就被儿子看的书吸引住了,拿起来就看.儿子到了餐厅,妈妈一见爸爸没有进来,就问儿子爸爸去哪儿了,儿子却一点也不明白.妈妈就让儿子再去找爸爸.儿子找到爸爸时,看见他正在看自我的书,就把他拖回了餐厅.

我想:父亲与儿子这对“活宝”总是笑料不断,要是生活也有人这么幽默答话就好了

父与子漫画作文 篇5

老爸来到儿子房间,他看到儿子趴在地上,说:“儿子,爸妈给你洗衣服不容易啊!”“因为趴在地上舒服呀!”儿子回答,老爸说:“那也不行,儿子,我们去吃香喷喷的红烧牛排吧!”儿子说:“好啊,好啊!”

儿子跑去了餐厅,爸爸摸了摸地毯,趴了下来。就这样,儿子倒走了,老爸却趴了下来。

儿子他们不见老爸,母子俩只好干等着,都过了几个小时依然没见老爸出来,老妈说:“这都几点了,你老爸怎么还没出来?”儿子说:“老爸他一定在看书啦!”老妈说:“去!把你老爸叫来吃牛排。”儿子对老妈敬了一个“礼”,儿子去叫老爸了。

儿子来到爸妈房间,他不见老爸,他又来到自己房间,他快要惊呆了,老爸的动作和儿子的一模一样,趴在地上,手捧着脸,脚动来动去……

父与子 漫画作文教学设计 篇6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达亲情力量的文章。大家都知道, 父子俩的坚定、勇敢和一直坚持的力量源于亲情, 源于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但是, 这样的力量是如何浸润在父子心灵深处的, 是如何在情感的原野上蓬蓬勃勃生长起来的, 课文中必定隐藏着暗含此类内容的触点。事实上, 课文中这样的细节描写确实特别充盈, 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细微处开掘、体味和涵泳, 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常态性工程。如何在学生忽略掉的、以为是不言而喻甚至是平淡无奇的地方, 发现语文的精彩, 发现情感的“崇山峻岭”, 关键在于教师的引领、匡正和扶掖。如以下教学实录片段: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父亲很了不起”的呢?

生:我是从课文第2自然段体会到 父亲的了 不起的。“在混乱中, 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从这个“冲”字可以看出父亲很担心自己的儿子, 跑的速度很快。

师:是啊, 他是个伟大的父亲。还有不同意见的吗?

生:我也是从这里感受到父亲很了不起的, 不过不是“冲”字。

师:说说看。

生:文章说他是个年轻的父亲, 说他是“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后, “冲向儿子的学校”。他在那样危险的时候, 还会先“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再“冲向儿子的学校”, 说明他对家庭很负责任。

师:对, 他还是个伟大的丈夫。作为他的妻子, 也是很幸福的!这一点老师没发现, 你看书看得真认真, 我要向你学习。

……

的确, 如果我们仅仅把目光聚焦在父亲的“冲”上, 仅仅聚焦在父子之间, 那么“安顿好受伤的妻子”这样的细节势必会被忽略。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不仅仅关心自己的孩子, 也会关心自己的妻子。这样的“爱”才是丰满的, 具体的。真正的课堂应当有生命活力, 而活力首先意味着学生的情感能够在更大的层面上被激活;其次, 学生发出的声音和需求, 能够被教师听到、被教师尊重。

二、比较前后文本:多一点新的理解

汉语言博大精深, 有时候一个字, 一个词, 往往就是一种姿态、一种情致、一种风貌, 字字珠玑, “那份炫目、丰盛, 直指人心简直让人生疑” (马小淘) 。所谓的让人“生疑”, 其实就是读者对文本细节的多种解读, 就是读者触摸到的那些“藏着掖着”的语言的“险峰”。

《地震中的父与子》中不乏这样的“语言险峰”, 引领学生沉浸于此, 我们就会发现更多语言深处的隐秘。比如把“父亲在废墟中挖了36小时”分解成“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还有与中心有关的诸多词群、句群、意象群等等。教师的责任在于洞开这样的多重对话磁场, 使学生在言语的森林中得到滋养和沐浴。至少, 学生应该在以下几方面能有所触及。

(1) 消防队长说“太危险了, 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 请你离开”, 这似乎是命令的口气;而警察就不同, 先表示“理解”, 再强调“这样做, 对你自己, 对他人都有危险”, 说“离开”时也是“马上回家吧”, 语气比较缓和。

(2) 其他的父母为什么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之后就绝望地离开了呢?是因为平时没有建立起这种“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互信关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14位孩子的父亲对自己孩子爱得就不够深, 更不意味着那些父亲是胆小懦弱的。千万不能把特殊时刻正常的理性误解为“贪生怕死”, 因为这种误解将会滋生出一种畸形的价值观。我们有理由相信, 普天之下, 父母的舐犊之情都是一样的, 那14位父亲的丧子之痛也是真切的, 深厚的, 自然而然的。

(3)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 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一个带感叹号的“不”字, 表现出的是儿子的坚决、不加思考和坦然。因为心中有信念, 并且, 此时看到父亲真的兑现了承诺来救自己了, 儿子存在心中的信念根扎得更牢了, 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三、“跳出”文本框架:多一点新的探究

就《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而言, 如果师生仅仅停留在地震中的“互信”, 如果教学只是走到这一步, 那么, 对于文本的理解就尚停留在显性层面。所谓的“探究”和“鉴赏”, 还应当让学生学会触摸文字深处的温度, 留意文字背后的多重意蕴, 在文字的内涵和外延方面反复揣摩和咀嚼。比如:“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样的信念, 仅仅是在地震中才建立起来的吗?

我们同样以一段课堂实录来还原“探究”和“鉴赏”的价值:

师:这种父子间的心心相通, 其实就是互相的信任。但这种信任是一下子就形成的吗?

生:不是。

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当儿子站在树上摘桃子, 摘完桃子却不敢下来时———

生:父亲就说:“儿子, 勇敢地跳下来, 爸爸接住你!”果然, 父亲张开双臂把跳下来的阿曼达接住了。

师:当儿子遇到学习上的难题时———

生:父亲总是耐心地帮阿曼达讲解, 直到他弄懂为止。

师:当儿子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

生:父亲就在后面紧紧扶着阿曼达的车子, 让阿曼达放心地骑车, 直到学会。

……

师:这种信任, 已经根植在父子的心灵里、血液里。所以, 父亲、儿子都决不会放弃。

父与子漫画作文 篇7

然后,爸爸走到儿子的房间,打开门,忽然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一心一意地盯着一本书看。爸爸对儿子说:“儿子,别看了,早餐已经煮好了,你快点去吃饭吧!”听了爸爸的话,儿子去吃早餐了。爸爸好奇地看着儿子看的书,心想:咦,儿子在看什么书呢?我来瞧一瞧。

这时,妈妈和儿子正在位子上等爸爸,可是连爸爸的人影也没看见。

父与子漫画作文 篇8

其中有一家也不过如此,妈妈精心地烧了一盘香喷喷的牛肉炖粉丝。辛苦了一天的大胡子爸爸以离弦的箭的速度跑回家,一进家门,就发现了餐桌上那盘美味的牛肉炖粉丝。大胡子爸爸早已饿得饥肠辘辘,肚子还时不时发出“咕”的声音。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地跑向餐桌,喜笑颜开地说:“哎!这真是难得一见的美味,快快端来给我尝尝鲜!”便准备拿起手抓起来吃,妈妈却阻止了大胡子爸爸,气呼呼地说:“到了吃饭时间,儿子怎么还没来?”大胡子爸爸也跟着妈妈一起附和道:“就是,我就不信我都饿了,他还不饿?”妈妈再次打断,脸红脖子粗地说:“孩子他爸,快喊他过来。”

大胡子爸爸望着自己的肚子,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便大步流星地走向书房,还一边说:“你再不出来,我就把饭统统吃光。”儿子还是无动于衷。爸爸一打开门就发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功夫熊猫》的漫画,而且入迷的都快把眼睛盯到书上了,一边捂着耳朵,脚还不停地抖动,显得很轻松。爸爸一看,脸都快要气炸了,二话不说就把儿子拎起来,如老鹰抓小鸡般把儿子拉出了房间,儿子还是恋恋不忘那本《功夫熊猫》,三步一回头,爸爸也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什么东西像磁铁般吸引住了儿子,我要看个究竟。”爸爸一低头就被那惊心动魄的武打片段吸引住了。”

儿子只好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情不自禁地说:“拉什么拉,我还没看够呢,有什么大不了的。”几分钟后,儿子极不情愿地回到爸爸的位置上,正准备拿筷子夹牛肉是,大胡子爸爸又不知去何处了。

妈妈生气极了,大声地吼着:“哼,到底是什么,让你们父子俩都失魂落魄的,还是再等等吧!”又过了十来分钟,儿子实在等不及了,便气急败坏地说了一声:“妈妈,我去找爸爸。”妈妈也奇怪地说:“似的,你们父子一个去,一个来,你们在耍什么花样。我可是费了那么大工夫特意烧给你们吃得,现在菜都凉了,叫他不在一分钟内过来,我就把东西倒了。”

儿子小跑来到了书房,只听到了一阵哈哈大笑的声音,原来是爸爸在看漫画,儿子一看,嘴角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眼睛机灵一动,偷笑着对爸爸说:“爸爸,不如我们两个一起看吧!”爸爸看得瞠目结舌,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们一人看一面,嘻嘻哈哈地笑个不停。

浅谈漫画作文的研究策略 篇9

2005年, 我们在全校展开了两项调查, 一是学生的作文学习, 二是课外阅读状况。结果显示, 被调查的学生中, 特别喜欢作文的还不到20%, 60%的学生害怕、甚至讨厌作文。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作文教学自身存在的问题外,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抑制是直接的原因。主要表现有: (1) 要求写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脱节; (2) 要求过高。对小学生来说, 能把意思表达明白, 语句通顺、连贯就行; (3) 训练方式呆板, 使学生产生了厌烦情绪。

关于阅读, 90%以上的学生喜欢看动画片、玩卡通玩具、读漫画书, 有的学生甚至控制不住在课堂上偷偷地看, 几乎达到了忘乎所以的程度。调查结果归纳起来为两个“最”:课堂学生最怕的是作文, 课外学生最喜欢的是漫画。针对这一现状, 我们尝试着把学生最喜欢的漫画与学生最害怕的作文结合起来, 形成了我们作文教学研究的方向——漫画作文研究。

二、研究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以下研究策略:

(一) 改革小课堂, 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指导模式

1. 在低、中年段做到“三个有序”

在实践操作中, 我们通过不断探索,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力求做到三个有序:观之有序, 言之有序, 写之有序。

(1) 观之有序。在课堂上, 我们选一些学生喜欢的熟悉的漫画, 引导学生观察、联想、说话。在平时的训练中形成了如下的教学思路: (1) 从整体入手, 弄清画面主要画的是谁, 干什么等; (2) 观察背景, 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3) 看清细节、动作、提示语等; (4) 合理联想。为了使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鲜活起来, 在观察的基础上, 还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不仅激励他们说出画面里的内容, 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 说出画面以外的内容。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了。如, 二年级的《小猪运西瓜》一课, 老师让学生大胆想象, 说说小猪是怎样运西瓜的。有的同学说动作:“小猪找到了一个大西瓜, 它想搬回家, 可是西瓜太大了, 他怎么搬也搬不动……”;有的同学说神态:“小猪找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 它十分高兴, 瞧, 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有的同学说想法:“小猪像滚篮球一样的运西瓜, 真是笨极了……”。只要学生说得合理, 老师都一一肯定。孩子们的思维打开了, 话儿也就多了起来。

(2) 言之有序。在学生看图、联想说话时, 我们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序。可以按照观察的空间顺序进行, 如观察《天价月饼》一图既可以按照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的顺序说;也可以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说, 如《两只老鼠》一图就可以按这一顺序说。这两个教学案例分别在全国第五届、第六届小语发展与创新教育研讨会上获得了一等奖。

(3) 写之有序。在学生观之有序、言之有序的基础上, 再让学生把课堂上所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 写之有序也就水到渠成了。因为只有看得有序才能说得有序, 只有说得有序才能写得有条理。这就形成了我们低、中年级漫画作文教学的“三部曲”。

2. 在高年段做到“三个突破”

(1) 悟意。所谓“悟意”就是深刻领悟漫画的深刻寓意。不管写哪一类漫画作文, 把握寓意都是第一关。怎样“悟意”呢?一是理解画面意义, 正如阅读文字材料先要读懂文字的表现意义一样, 审读漫画同样要摸清画了什么内容。二是联系现实生活思考, 看看漫画有哪一方面的隐含意义。漫画的画面意义与现实生活是有直接联系的。如漫画《真爽!真痛》勾画了一个小学生调皮贪玩的个性, 提醒孩子们玩儿时一定要注意安全, 规范自己的行为;《方便筷子的自述》通过一棵棵大树变成一双双筷子来批评人类破坏森林, 呼吁人类要保护环境, 爱护家园。

(2) 选点。所谓“选点”就是确定写作的立意点, 不是泛泛而谈, 面面俱到, 而是抓住一“点”, 深入钻探。一幅漫画的寓意可以多角度理解, 在审读的时候理解的角度固然越多越好, 以便打开思路;但在确定写作内容的时候, 就必须选取某一个角度而“不及其余”了。否则, 文章内容驳杂, 头绪众多, 是不利于表达的。如《比美》这幅漫画, 从“什么是真正的美”这一点进行写作, 得出:美有内外之分, 外表美是看得见的, 内在美是深藏的、真实的, 也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

(3) 引发。所谓“引发”, 就是由此及彼地加以联想与引申, 在画面意义的基础上联想到另一层新的内容。

我们知道, 在漫画作文中, 有一类漫画, 必须运用联想的法宝, 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如有《早起》这么一幅漫画, 画面告诉我们家长在不停地催促孩子早起读书, 而两个小孩儿却迟迟不愿起床这么一个现象。由画面联想到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学习动力, 同时告诉孩子, 我们拥有的东西没有比光阴更贵重, 更有价值了。所以我们要从小珍惜时间, 好好学习, 懂得“一天之计在于晨”的道理。再如《安全第一》这幅漫画, 起初, 让学生观察后, 只有一个公式化的结论:鞭炮是危险品, 不能随意燃放, 应该注意安全。经过下面的引导:鞭炮出现在哪些场合?生活中还有哪些安全隐患?于是学生的思维飞跃到:马路上的交通安全、大商场的安全出口、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山西煤矿的安全事故、凤凰倒塌的沱江大桥、这样通过引发联想, 安全意识和生命意识就变得具体可感, 我们应该爱惜身体, 注意生命安全。

在开展漫画作文前, 有不少同学常常说:“我天天在生活着, 作文时却没有什么话可写。”而漫画作文使学生克服了自己无话可说的毛病。这就是我们高年级漫画作文教学的三突破:悟意、选点、引发。以上做法, 让学生视作文为乐事, 开口说真话, 使学生善于观察、想象和思维, 思路敏捷, 头脑灵活, 养成了“大语文”意识。

(二) 突破小课堂, 营造漫画作文的氛围, 丰富漫画作文的素材

1. 拓展中课堂, 积累习作素材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开展漫画作文研究, 我们不是仅仅停留在小课堂, 而是鼓励学生突破小课堂,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丰富作文素材。漫画充满孩子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电视、画报、服装、文具等往往印有孩子喜欢的动漫人物。课外, 我们发动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漫画作品, 让低年级学生画活泼可爱的动漫人物, 张贴在教室办成漫画角, 并让孩子们与动漫人物对话。让中、高年级学生画出有一定主题的漫画并写成作文。孩子们从学校阅览室、电教室、网络上以及街边书店找到了丰富多彩的漫画。除了多处搜集, 我们还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创作漫画要求学生要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是进行漫画作文构思辅导的关键。小学生观察能力很差, 对一些生活琐事不屑一顾, 即便注意了也会很快忘记。我们尝试了许多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观察生活的习惯。要求每名同学准备一个本子, 随身携带, 随时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然后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记录一些小笑话、歇后语、成语、相声小品的精彩对白, 选择有用的“点子”加工成为漫画作品。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经常开展漫画作文交流评比活动, 把写得好的作文张贴在漫画专栏里, 供大家学习欣赏。漫画作文内容不拘形式, 活动中有的学生把课外书上看到的自己喜爱的漫画作品, 观察后写成作文, 如《精彩极了》《绿》《真爽!真痛!》等;有的学生自己先创作一幅作品再写成文, 如《笨笨运西瓜》《蓝天草地风筝》《山爷爷年轻了》;有的学生还结合教材创作漫画再写作文, 如学了课文《鸟儿的侦察报告》后, 创作了《方便筷子的自述》《一次性塑料袋旅行记》等漫画作品, 然后把漫画写成作文;还有的学生把自己的作文配上漫画, 如《妈妈打针记》《大森林里的音乐会》等, 当画画时感到模糊不清无法成画时再经过观察, 修改作文, 使图文相融合。

2. 开展实践活动, 丰富习作素材

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名言:“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指头尖上。”这句话说明了人的智力发展离不开实践活动。为了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 围绕课题研究, 我们开展了一系列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读成语故事创作漫画, 学习长征的故事开展作文评比;通过集体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丰富漫画作文素材。特别是抓住创建文明卫生县城、创绿色学校的契机, 开展“我爱我家”漫画作文评比活动, 让学生从周围环境污染的种种现状, 增强环保意识。在以上基础上, 要求学生创作有关环保的漫画, 心中有了素材, 脑子中就形成了画, 作品内容丰富多彩, 有《地球哭了》《夏天来了》《大树的眼泪》《还鸟儿一个家》等, 每一幅画都主题鲜明, 学生在评论时, 漫画作品中的是与非、美与丑、文明与野蛮, 学生都分得清, 道得明。在说的基础上, 让学生变画成文, 用作文形式表达关心社会, 明辨是非、爱国爱家的思想感情, 从而形成学生的好思想、好行为、好品质。从交上来的漫画作文看, 学生常能满怀信心地写出生动活泼、语言流畅的漫画故事。这样进行漫画作文, 思维的辩证性、求异性及聚合性在漫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学生变枯燥乏味的作文为兴趣主动地写作。

三、总结

通过几年的研究, 学生习作现状得到较大的改观。

1.学生的习作兴趣普遍增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习作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全身心投入学习, 不再将习作视为苦差事。创建新课程下的漫画作文课堂, 要求老师尊重每一个学生, 激发他们观察漫画写作文的兴趣和自创漫画写作文的欲望, 启发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讲出自己的见解,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最终提高写作能力。总结阶段, 我们对学生习作兴趣的情况再次进行了抽样调查, 对照研究前的情况, 我们发现:样本班喜欢作文的人数从20%提高到70%, 所有参与漫画作文研究的学生习作兴趣都有了大大的提高。

2.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作文创意大大增强

看漫画作文:父与子 篇10

“咦?乐乐呢?”爸爸见饭桌上没有乐乐的身影觉得很纳闷:平时没吃饭时,乐乐早就已经在饭桌前等着开饭了,今天怎么搞的?好奇怪。

“不知道,大概闻不到饭菜的香味吧,你去叫一下,顺便看看他在干什么,弄得废寝忘食。”“好。”爸爸一口答应了。

“嘻……哈哈哈。”爸爸大老远就可以听见乐乐在那“嘻嘻哈哈”地笑着。爸爸走到房间门口,悄悄地打开了门,爸爸看见乐乐的腿正上下不停地摆动着,嘴里还发出笑声:“哪里有人在内裤上写字的,还是印刷的呢。”“哦,是吗?让我看看。”乐乐被这声音吓了一跳,转过身来问:“老爸有什么事吗?”“哦,对了,现在是吃饭时间,你看什么书?快出去吃饭!”在老爸那震耳的声音下,乐乐被勒令出去吃饭,乐乐走后,大乐,也就是乐乐的爸爸捧起了那本书,准备把它合上,可是却发现,那本书真的好有趣,便不由自主地趴下来看,看着看着,那本书让他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乐乐和妈妈在餐桌前等爸爸,过了半个小时,菜都凉了,妈妈叫乐乐去叫爸爸,看看他怎么还不来?乐乐点点头。

父与子漫画作文300字 篇11

一天,爸爸正在树下打瞌睡。

渐渐地,天暗了下来一阵冷风吹过,爸爸不由地大量个哆嗦。“哗”的一声响,爸爸彻底清醒了,定睛一看,迎面飞来一只披着黄袍,长着尖尖的鼻子,呲牙咧嘴的鬼。爸爸吓得犹如一只炮弹,跳了起来,又重重地落了下来,“哎呦,真疼啊!”爸爸摸着自己的屁股说道。

那鬼运气也好不到哪儿去,好像没长眼睛,径直撞上了树,儿子也跟着滑板车从鬼的黄袍里摔了出去,头上鼓起一个像苹果一样的大包。这时,爸爸回头一看,原来是儿子在捣鬼。“小鬼,我绝对饶不了你!”爸爸气的头上都要长出一团火。“怎么办,怎么办?被发现了,”儿子急得直跺脚,“没办法,只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他瞬间变成“飞毛腿”跑走了。

爸爸也不示弱,站起来一跛一跛的向前跑去,还时不时揉揉屁股,说:“看我抓到你以后,怎么收拾你!”“救命啊!”

【“怪物”来啦】

孙靖轩

父亲正走在路上,从路旁飘来一个巨大的鬼,只见它披着一身浅黄色的斗篷,两只眼睛瞪得像大灯泡一样,其中充满了杀气。尖尖的鼻子下,咧着一张长满锋利的牙齿的大嘴,似乎要把它面前的人吞到肚子里一样。

父亲朝眼前一看,他吓得大叫了一声:“啊……有鬼来吃我啦!谁来救我呀!”只见他跑了起来,还没跑几步脚下一软,摔在了地上。

鬼的运气也不比父亲好多少:它像没长眼睛似的,直扑向一只树杈。只见鬼的头被那只树杈卡住了,而儿子这时骑着滑板车从鬼的身体中“啪”一下摔了出来。原来鬼是儿子扮的呀!儿子看自己已经露出了马脚,心里想:啊,不好!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想着,儿子便扔下滑板车,一边喊着:“爸爸真是个胆小鬼……”,一边向前跑。而父亲早已发现事情不对,朝儿子飞奔过来,还不停地喊着“你个臭小子,快停下,看我怎么收拾你!”……

【鬼怪】

简志烨

一天,父亲正悠闲地散步。突然,从草丛中冲出了一只鬼。那鬼身穿黄袍,在一张苍白的脸上,有着一双突出的眼睛,比诺曹似的长鼻子,张着血淋淋的嘴,好像吃了成千上万人似的。父亲吓了一跳,喊道:“惨了,这鬼要来吃我了,死定了。”父亲想逃,可他逃不动,他的腿吓软了。

父亲只好一闪,避开了那鬼。那只鬼撞到了树上,一阵狂风袭来,黄袍张了起来,父亲定睛一看,儿子躲在黄袍下,被甩了出去。原来儿子用一根竹竿立着,用滑板车,面具和黄袍做成了一只假鬼。儿子摸摸屁股,说:“惨了,被发现了。”说着,儿子便飞快地逃走了。

父亲愣了一会,突然想明白自己是被儿子耍了。于是,他站起来,追在儿子后面大喊:“你个好家伙,居然敢耍我,站住。”“不,我一定不停下,谁停下谁是猪。”儿子在前面边逃边叫。

哈哈哈,这群父子真的是好有趣啊!

【“鬼”来了】

刘钰薇

一天,父亲吃完晚饭后出去散步。突然,几朵乌云挡住了月亮,一阵风刮了过来,父亲打了个寒颤。没走几步,父亲感觉后面有人跟踪他,转过头去,只见一个“鬼”穿着一身黄斗篷向他冲来,苍白的脸上,一双眼睛怒目圆睁。父亲吓得一蹦三尺高,随后一屁股摔在地上。难道世界上真有“鬼”?

“鬼”直径地“冲”去,父亲灵巧地一躲,而“鬼”从他身边掠过,卡在了一旁的树杈上面。又刮来了一阵风,“鬼”的黄斗篷被风吹飘起来,斗篷中飞出来了一个身影,父亲睁大眼睛看一看,竟然是儿子!

原来这一切都只是儿子的恶作剧呀!父亲向儿子追去。

【怪物来啦】

郑屹

一天,父亲吃完晚饭,在外面悠闲地散步。突然,一阵冷风吹了过来,父亲转过身,想看看是什么东西。啊!一个高三米,披着黄斗篷的大怪物飘了过来,还不时发出吓人的声音。那个怪物的脸色苍白,眼睛比灯泡还大,里面充满了血丝。它的鼻子很长,嘴里有着锋利的牙齿,上面还挂着血滴,好像刚吃完人一般,看它的样子,是很想把父亲当晚餐。父亲吓得跳了起来,后退了几步,瘫坐在路边的一颗大树下。

谈漫画类话题作文的写作技巧 篇12

漫画类话题作文作为不可回避的一种作文类型, 初中生如何才能写好呢?关键要关注以下五个方面:

1. 仔细观察, 审清画面。

读懂漫画的大意, 是漫画作文立意、构思的关键一步。学生只有读懂了画意, 掌握了漫画的意旨, 才不至于在审题时偏离题意。因此, 必须由表及里地读懂画意。

一幅漫画, 往往是由各要素整合而成, 如画中的人物或其他事物, 画中的文字、符号, 画中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等。它的每一要素, 都是和漫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 甚至一句话、一个小小的符号, 都会传递给我们某种特殊的信息, 对表达漫画的寓意有提示作用。只有把各个要素和整体联系起来, 做认真的分析, 才能明确漫画的意蕴。因此, 在观察漫画时, 一定要注意审视画面的每一个构成部分, 把漫画的每一要素跟整体联系起来。

首先, 要注意漫画的标题。漫画标题是漫画的灵魂, 也是漫画的眼睛。透过这个“眼睛”, 可以洞察整幅漫画的主题。所以, 审画时先要看标题。

其次, 要观察漫画里的每个细节。要从画面中人物的形体、相貌、服饰等, 弄清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从人物的表情、动作, 推测人物的思想面貌, 以及他在干什么;还要观察周围环境, 弄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和事件有关的物品;还要分清主次, 弄清画中谁是背景, 谁是主要人物;多个人物, 哪个是主要人物;多种情节, 应分清哪个更有意义、更典型。

我们特别要揣摩漫画的夸张之处。漫画为了说明某种观点, 常常对人物行为或场景描绘变形夸张, 以引起读者共鸣。夸张之处往往是漫画的弦外之音, 是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第三, 要品味漫画的语言文字。漫画为了表达其寓意, 有时会配有言简意赅的文字。漫画中的文字包括标题和画注, 这些文字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表明作画者的观点, 以帮助理解漫画的主题。

切记:不要看到一点就草草而作, 从而漏掉主要信息。

2. 深入思考, 确定立意。

在了解了画面表面内容的基础上, 进一步深入体会画外之音, 明确画面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什么主题, 想想作者要通过漫画反映什么现象, 流露什么感情, 进而达到什么样的深刻思想、新颖立意。漫画类作文的论点是根据漫画原作精神主旨来确立的, 是从绘画原作中产生的, 而不是观察者外加的, 所以一定要尽量忠实于作画者观点。

漫画通过讽刺漫画、新闻漫画、歌颂漫画、抒情漫画、哲理漫画、寓言漫画和幽默漫画等形式, 来达到或讽刺或歌颂或启迪的目的。因此, 在审题过程中, 我们必须清楚漫画的特点———歌颂真善美, 抨击假恶丑, 以提高审题的准确性。

切记:要有全局意识———有些较为复杂的图画, 由多种元素组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对这样的图画, 审题时不能偏于一隅, 顾此失彼。

3. 依据形象, 抓住特征。

总体说来, 大凡漫画, 都具有引人开怀、发人深思、启人心智三大特质。这三大特质, 就是漫画的基本特征。

学生必须依据漫画的形象特征, 揣摩漫画中主角的形象, 熟悉其本质所在。具体说来, 在分析画面时, 要注意画面突出了什么, 夸张了什么, 或画错了什么。只有抓住了漫画的形象特征, 才能深刻地构思, 新颖地立意, 及时地捕捉素材, 顺利地谋篇布局。

4. 展开联想, 对接现实。

学生要学会联系生活实际, 跳出画面, 由此及彼, 由“实”及“虚”, 由表及里, 对接现实, 挖掘隐含信息, 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理解了画面寓意之后, 学会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 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 运用联想和想象加深对画意的理解, 获取大量写作材料。

切记:仔细品味图文中的幽默或无奈, 做适当发挥, 不做简单描述。

5. 选定文体, 构思成文。

对于漫画类话题作文, 学生既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 也可以写成书信、寓言等。其写法和文字类作文的一般写法是相通的, 也就是在多角度仔细观察漫画所涉及到的人、事、景的基础上进行画面述评, 然后再亮出观点进行论证, 一般遵循“简介画面 (引) →概括画意 (评) →展开议论 (议) →总结照应 (结) ”的结构思路, 其目的是直接为从漫画中所提炼的寓意来演绎相应的相关联的事理, 从侧面去展示类似漫画意蕴的某种道理。

漫画类话题作文, 说到底是要运用类比的方法, 将画面所讽刺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逐层类比, 或叙事, 或说理。为此, 一要找准类比之点———“点”即中心;二要展开类比之面———“面”即条理;三要回至类比之旨———“旨”即漫画的主旨、文章的中心。

根据父与子漫画写作文 篇13

一来到大街上,儿子就瞅到了一位有着一个又长又红鼻子的先生。儿子拽拽父亲的衣角,对他耳语了几句。于是父亲点点头,径直向那位先生走去,跟先生说需要帮助。先生很热心,欣然答应了。

你瞧,这位先生脑门秃秃,眼睛半眯着;鼻子又长又难看,活像撒了谎的皮诺曹;嘴巴咧着,像似了微笑着的兔八哥,露出两颗雪白的门牙;还挺着将军肚……儿子拿出笔“唰唰唰”,一张画就画好了,而父亲正叼着烟斗,悠闲地抽着烟,可快活了。

你瞧,儿子画的多么逼真啊!脑门上稀稀拉拉的头发,眼睛半眯着,鼻子又红又长,鼻孔露在那儿,两颗雪白发亮的大门牙毫无遮掩地露在外面。儿子看着自己的作品,满意地笑了。看着儿子的画,再看看长相无比滑稽的先生,父亲也忍不住笑了。只有大鼻子先生不知情,还在笑着,手叉着口袋,做他的模特儿呢!

这时,儿子把他的“杰作”show给大鼻子先生看。儿子笑着指向那幅画。看了这幅画,大鼻子先生停止了笑容,一脸无辜地指向那幅画。父亲看到先生的样子,笑得更厉害了。

父与子漫画的启示作文 篇14

滑冰的人可真多呀!其中就有一位大哥哥也在滑,只见他双臂交叉,傲气十足,好像在告诉所有人,他的技术是最棒的。

两个小朋友滑得非常开心,砰砰的声音,他们撞到了一个人,撞到了那位傲气十足的大哥哥。几个人同时摔倒了,他们摔了个四脚朝天。大哥哥爬了起来,只见他瞪着眼睛,凶巴巴的对着两个小朋友大吼,你们没长眼睛啊!你们会不会滑呀?不会滑还在这儿瞎冲乱窜的。两个小朋友吓得直哆嗦,连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滚一边去,大哥哥说。两个小朋友吓得转身就溜走了。

三维目标在历史漫画教学中的运用 篇15

历史漫画以简洁、生动、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 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 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 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在历史教学实践中, 如何利用历史漫画教学, 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历史漫画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拙见。

历史漫画以简洁、生动、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事件, 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 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 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在历史教学实践中, 如何利用历史漫画教学, 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就历史漫画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三维目标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提取漫画中的历史信息

漫画作为一种绘画体裁, 担负着传播信息的功能, 它能够通过形象化的手段, 传播许多受众未知而欲知的信息。在历史漫画教学中,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基础, 是最重要的一个维度。知识与能力目标即回答漫画“画什么”的问题, 具体包括:准确描述和解释漫画形象的特征和含义, 确定这幅漫画涉及的历史事件;能够运用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对历史漫画进行解读。要准确提取历史漫画信息, 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首先要重点指导学生关注漫画上的关键信息, 如漫画的标题、漫画作者、漫画创作时间、漫画中有限的文字说明、时间、地名、人物形象等;其次, 要引导学生迁移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初步确定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及其主题;再次, 要引导学生观察漫画形象以及漫画形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描述和解释漫画形象的特征和象征意义, 体会漫画家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态度。

比如, 笔者在讲授“五四运动”时, 选用了漫画大师沈伯尘所作的一幅漫画 (图1) , 并设问:

(1) 这幅漫画描述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2) 这幅漫画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最终结果如何?

要回答这些问题, 学生就必须仔细研读这幅漫画。在研读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漫画中画有“太阳”标记的骷髅头和眼珠, 骷髅口中有“山东”、“青岛”等文字。根据已有的知识基础, 学生初步判断出骷髅头象征日本帝国主义, 企图侵吞中国的山东青岛, 而中国国民正在奋力往外拉, 阻止骷髅吞下肚去。此外, 学生关注到该漫画创作的历史时间是“1919年”。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历史背景知识, 确定该漫画所描述的是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 进而迁移五四运动的相关历史知识来解读漫画并回答问题 (2) 。

提取漫画中的历史信息是历史漫画教与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浅层次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 漫画只是载体和平台, 以此载体来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对于学生而言, 只要掌握并运用相关历史知识, 就能较快地完成对一幅历史漫画的解读。但若仅限于此, 则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历史漫画的价值。因此, 还需对历史漫画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分析漫画蕴含的寓意

“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想要硬塞的教师, 不过是在锤打冰冷的铁。”美国学者贺拉斯曼的这句名言鞭挞了灌输教学模式, 也向我们昭示:必须改进教学方法, 让学生充满热情、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 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落实“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的确切表述应是:通过什么样的教学过程来学习什么知识, 让学生学会怎么样的方法。历史漫画教学活动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即回答漫画“怎么画”的问题。漫画具有评议功能, 教师在引导学生提取漫画基本信息、确定主题的基础上, 就应分析漫画家是如何评价历史事件的, 即通过漫画表达出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态度和看法:或赞成, 或反对;或褒扬, 或贬斥;或高兴, 或愤怒;或兴奋, 或担忧;或欢欣鼓舞, 或痛心惋惜。在解决漫画“怎么画”的问题过程中, 学生重新演绎、感悟漫画家通过创作一幅漫画来评述某一历史事件的思维过程。漫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 漫画家一般都会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评述历史。因此, 分析漫画蕴含的寓意的主要方法是:首先是整体感受这幅漫画的特征和创作手法, 体会该漫画的某些突出特点;其次, 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背景知识, 判断作者在创作该漫画时的立场, 并分析作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所持的态度。

比如, 笔者在讲述“斯大林模式”这一知识时, 使用了一幅出自苏联漫画家库克雷尼克赛的讽刺漫画《片面发展的经济》 (图2) 。

从画面中的人物形象特征及漫画标题等信息, 可判断出该漫画所描述的应该是某国经济畸形发展的现状。在学生得出基本判断的基础上, 先后提出以下问题:

(1) 漫画家是如何描述该国经济发展状况的?

(2) 判断漫画家所讽刺的对象, 并说明你的判断依据?

(3) 结合相关知识, 分析这幅漫画出现的时代背景?

学生在迁移的相关历史知识后, 逐步揭开这幅漫画所蕴含的深刻寓意。学生首先可以看到画面主要人物左右腿和左右手明显畸形, 并且右腿上注明有“军事工业”、左腿上注明有“民用工业”、拐杖等信息, 可得出结论:漫画作者在讽刺某国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忽略了民用工业, 导致国家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重工业过重, 轻工业发展不足。对于第二问, 部分学生非常容易得出错误结论, 误以为这幅漫画讽刺的是苏联工业化。细心的同学可能会关注到画面人物胸部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信息, 再关注到漫画作者是苏联漫画家, 由此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这副漫画是苏联人讽刺美国经济的。那么, 为什么明明是苏联本国经济畸形发展, 漫画家却去讽刺美国经济畸形发展呢?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相关历史知识, 以“冷战”为背景, 站在苏联的立场, 理解该漫画的创作意图。

当然, 漫画所描述的历史并不一定是绝对真实的历史, 漫画家创作的漫画也只能体现出漫画家对该历史事件的态度。由于受时代、阶级的局限以及漫画家所持的立场等因素的影响, 漫画所表达的情感态度并不一定就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态度。因此, 学生还需要运用辩证的、理性的态度去看待历史漫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客观、科学地评价漫画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青少年中产生困难的最重要原因, 就在于教育行动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现在他们面前。”高中生的自主意识与思维的批判性明显加强, 认知过程和情感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他们反感生硬的譬喻、简单的贴标签和纯粹的道德说教。因此, 历史教师可以挖掘历史学科中俯拾即是的漫画素材,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笔者认为, 历史漫画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主要回答漫画“画得怎么样”的问题, 即将漫画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 对漫画所表达的主题、所蕴含的寓意等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在对历史漫画评价过程中, 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坚持唯物史观, 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础, 如果背离了这一原则, 历史教育将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比如, 笔者在讲授“马歇尔计划”时, 选用了一幅漫画《来吧, 小鱼》 (图3) , 并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

(1) 观察右图漫画, 分析漫画作者是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的?

(2) 结合所学知识, 谈谈你是如何评价漫画作者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观点?

(3) 如果让你来对这一副漫画进行修改或加工, 你该怎么改?

这两个问题都是有关评价的问题, 初看上去很相似, 在教学实践中, 有些学生甚至老师没有将它们很好地区分开来。但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问题———前者需要回答漫画是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的, 而后者则是要求学生去评价漫画。前者评价的主体是漫画作者, 后者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前者评价的对象是“马歇尔计划”这一历史事件, 后者评价的对象则是漫画本身;前者更多是考查“过程与方法”目标, 而后者更多是考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对于问题 (1) , 学生在观察到图片中的“来吧, 小鱼”、山姆大叔的形象、美元符号编织的渔网等信息, 可得出结论:漫画作者认为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美国企图以美元来控制西欧国家。问题 (2) 则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评价能力, 要解决该问题, 需要学生调动和迁移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历史知识, 运用唯物史观去客观分析、评价马歇尔计划及漫画的寓意。实际上, 从主观目的上看, 马歇尔计划确实是美国企图利用和控制西欧国家的手段, 这一点也被漫画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来了;但从客观效果上看, 马歇尔计划对战后西欧经济的复兴确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这一方面, 漫画本身没有能够体现出来, 这也是我们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容易忽视的。因此, 漫画《来吧, 小鱼》的作者更多关注到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主观目的, 没有客观地认识到马歇尔计划所带来的客观的积极的效果。从教学实践来看, 在学生分析上述两个问题的基础上, 对于问题 (3) 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 都很有想法。虽然众说纷纭, 但有一点是一致的, 那就是要在漫画中体现出“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的积极作用”。当学生能够一分为二地评价马歇尔计划和漫画《来吧, 小鱼》时, 不仅加深了对“马歇尔计划”这一知识点的认知, 而且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综上所述, 在历史漫画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主要是在历史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对漫画“画什么”、“怎么画”、“画得怎么样”等问题展开探究, 逐渐完成提取漫画中的信息、分析漫画蕴含的寓意、客观评价漫画等学习任务。此外, 在历史漫画教学过程中, 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重视对三维目标的整合

历史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相辅相成、彼此联系的。“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桥梁;“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均需要有“过程与方法”的支持与保证;三维目标并非是简单的并列关系, 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的。实际上, 笔者在使用前文所述的三幅漫画时, 并不是只要求学生关注“画什么”、“怎么画”、“画得怎么样”其中的一个方面, 而是都要解决。学生在对历史漫画展开探究的过程中, 就可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的有机融合。

(二)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历史漫画多姿多彩、题材广泛、蕴含丰富, 可以从不同角度发现信息, 提出问题, 可以产生丰富多彩的联想, 可以做出不同的阐释。所以, 历史漫画教学更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漫画的方法的指导, 彻底抛弃那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 教师不要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暗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历史漫画教学的课堂活动中来, 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张扬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三) 构建开放的课堂氛围

历史漫画教学是一个双向甚至多向交流的过程, 没有交流的课堂是沉闷的、无效的, 课堂教学也是合作的过程, 没有合作的课堂是单调的、枯燥无味的。历史教师要根据历史漫画教学的特点,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选用不同风格的漫画,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式课堂、一个能够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中完成对每一幅历史漫画的探究。

摘要:历史漫画是深受广大师生喜爱的艺术形式, 也正在成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资源和有效教学手段。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 以三个教学实例来说明历史漫画教学过程中落实三维目标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并指出漫画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三维目标,历史漫画,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徐继宽.历史漫画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与策略[J].教学与管理, 2012, (10) :71-73.

[2]许中华.在历史教学中引用漫画例谈——漫画中的《两极格局的形成》[J].当代教育科学, 2011, (6) :63-64.

[3]宋翠萍.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漫画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09.

[4]张小玲.历史漫画教学活动三步曲[J].中学历史教学, 2005, (Z2) :109.

[5]谭静.漫画与历史教学[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0, (4) :109-111.

上一篇:监理单位安全责任制下一篇: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级)结题考试(多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