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2024-06-14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共12篇)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1

院级项目结题总结

项 目 名 称:《汽车机械基础》专业课程教学

改革与实践项 目 编 号:2012013项目主持人:项目主持部门:工矿建筑系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总结

从国外先进国家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看,高等职业教育无一例外,都是伴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要求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而且还具有更广泛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高职教育的核心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在专业上要培养学生具有在生产,建设与管理第一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具有一技之长,在非专业素质上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健康的心理素质。

《汽车机械基础》是汽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基础课,它在汽车专业学生培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学好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底盘机械系统检修、汽车使用与维护等后续专业课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做好汽车维修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基于培养目标和教学原则,同时兼顾高职教学特点及高职学生学习特点,对《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进行教学过程和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是有很大和必要性的。

《汽车机械基础》实际上是一门“大杂烩”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机械原理》、《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液压液力传动》、《工程力学》四门课程的学科知识,知识面宽、概念复杂抽象、理论性强。传统的高职教学以“学科型”模式进行,较多地注重了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原理的论述、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计算,这些对于文化基础差的高职学生来讲太困难,也没有必要。且实训环节太少,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实践技能较差,工程综合应用能力不强。基于能力本位的课程改革,不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训练,改革后的内容均要体现汽车专业特色和职业特点,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机械基础。全面改革教学安排、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使教学适应学生现状,适应职业教育的规律。教学内容上,以汽车构造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教学方式上,讲课与实训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要求上,知识和能力并重,以能力为主。

过去,我院开设的汽车类专业,实验条件相对落后,学生动手机会较少;并且教学组织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开的方式;教学条件较为落后,理论教学基本上是在教室进行,辅以简单的教具、挂图,底盘结构图则采用幻灯片进行投影,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但是自今年9月,进行大量的准备我院开始招收三年制的高职大专层次的学生,由于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有诸多不同,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方式上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本课程研究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高职汽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在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教师教学能力的差异及学生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课堂教学显得缺乏生气,教与学难以达到共鸣,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与各学科的整合已经是我们教育教学发展的趋势,多媒体辅助《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是当代教学的主要趋势。

多媒体辅助《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的特点

(1)弥补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能将机构的运动形像的表现出来,利于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2)加大了教学密度,节约老师板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3)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最优化。

2.采用实践教学一体化

将课程安排在汽车机械基础相对应的实训室进行,采取多媒体课件讲解、模型演示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在实训室教学,能增强学生对机械、机构、零件、部件的认识,使深奥的知识、难以看懂的图与图纸与实物联系起来变得通俗易懂,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时使用电子教案、演示系统相结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3.加强实践环节训练

在实践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以前的实践教学大多以验证理论和培养动手能力为重点,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明显不足。我们在实践教学改革中,通过对实验对像的研究和制作两条主线来构建具有创新特征的实验教学体系。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进一步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

本研究取得的成果

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后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有效实现直观教学,将一些难以想象和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如机构运动的形式,机械的组成结构等制成多媒体课件,用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采用多媒体教学可在计算机上模拟实验或视频演示,这样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方式灵活快捷,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3.得用多媒体效果,通过改变字体大小、颜色等方法,能够很好的突出重点,便于学生突出记忆。

4.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主动性,这就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制作更加适用的教学课件,这个过程有效地提高了教师备课水平、教学水平。

5.对教材讲授内容的顺序进行调整后,并力图采用最典型的图例、最简洁扼要的文字和高度的概括性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2

1 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教材采用模块式, 内容和学时都能根据不同学制、不同学时、不同专业的学生来进行调整。机械基础课程知识面涵盖太广, 每个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 多数理论知识点过于抽象, 学生们无法想象。但各个部分的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很广泛, 所以教学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既要保证掌握牢固基础知识, 又要对一些实际中用的不多的内容进行删减。就汽车专业的学生而言, 就业方向大多是进入汽修行业, 或是销售行业, 这就要求学生对机器要有了解。在教学内容上, 机械工程材料, 常用机构及传动装置等这些都要熟练掌握, 这些内容在汽车上运用的较多。比如汽车材料的运用对汽车轻量化有很大的影响;汽车变速箱内用到的齿轮传动;汽车差速器运用的行星轮系等等, 这些都是在教材中要重点学习的。这几年, 液压系统也越来越受到汽车专业的重视, 这部分内容的学时也有增加, 学生对液压传动的基础知识要有清楚的认识。由于学时的减少, 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课时要相对减少, 比如材料的弯扭组合变形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 难以掌握, 可以不涉及, 重点放在材料的四种基本变形上。而对于课程当中涉及到一些理论推导过程和繁琐的计算过程, 这些都可以在教学中一笔带过。

2 教学方法改革

2.1 从学生出发, 培养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高职高专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大, 究其原因, 学生认为自身的知识缺乏, 对学习新知识没有自信, 觉得自己肯定学不好。再者, 这门课程理论性强, 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多, 学生就更没有自信了。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动口, 动脑, 不批评, 多鼓励, 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让学生更轻松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其次, 课下与学生多交流, 多沟通,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课下轻松的交流不仅能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还能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查漏补缺, 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的比较模糊的知识后, 在课堂上将这些知识点提出来让学生自己讨论, 既能提高学习兴趣, 还能把知识掌握的更牢固。再者, 学习本课程的时候, 可以运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例如, 在学习平面四杆机构时, 可以引入大量的实例, 雷达天线机构、车门的启闭、翻斗车、飞机起落架等等都能让学生更形象的去感知平面四杆机构的运动。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比书上枯燥的介绍更能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

2.2 从教师出发, 改进教学手段

传统的授课形式是教材加板书, 再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学生理解教材的内容。但是机械基础这门课用这样的方式很难使课程内容形象具体, 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时讲解得不清楚, 还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更为直观、更为生动地将知识教授给学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起来也不费力。例如, 在学习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的时候, 利用动画将两种方式都形象直观的呈现给学生, 能让学生一下就能理解这两者的区别, 再去讲解产生弹性滑动和产生打滑的原因, 以及哪一种可以避免, 哪一种无法避免, 学生自己都可以判断出来, 老师再进行总结, 这个知识点学起来就容易的多。所以, 我们教师在课下不仅要把课备好, 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 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

在大学里的教育, 应该以启发式教育为主,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综合性较强, 实际运用非常广泛, 对汽车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方法, 这些都要仔细讲解, 力求使学生能理解、掌握和记忆, 只有掌握了最基础的知识, 解决启发式问题时, 学生才能活学活用。在课堂上, 要多对学生提问, 引导学生思考、比较、归纳、总结,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对于课程中的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分小组讨论, 教师进行点评, 不仅使学生互相促进, 还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机械基础课程除了上课有大量的例题讲解, 课下还有很多习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大量的课下作业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是有负担, 有压力的, 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为了完成任务还会养成相互抄袭的恶习。这样完全违背了布置作业的目的, 因此“给学生减负”就很有必要了。我认为可以采取一人一题的方式, 每个学生做的习题都不一样, 或是把一个班分成几组, 每组做的习题不同, 小组成员做一样的题。在习题课上, 同学之间把自己的习题拿出来互相讨论, 老师从旁指导, 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学习, 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 共同探讨出最佳解题方案。这种方式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课后作业量, 节省了时间, 又能把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提高了学习效率。

2.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注重实践教学能使学生把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中去,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这正契合了高职高专旨在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诉求。学生对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 通过做实验进行实践教学。例如, 学习了轴和轴承之后, 学生对轴的结构有了模糊的认识, 再进行减速器拆装实验。拆装的过程中, 为学生讲解拆分下来的各个零部件及其作用, 学生再对照教材归纳总结,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能很好的掌握一些难懂的内容, 也能直观的看到一些无法想象的复杂结构, 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除了重视实验教学, 还要重视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到工厂车间里面去参观学习, 让学生能接触到实际的事物, 能让学生亲自操作更好, 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 学生完成了金工实习之后, 再对他们讲解牛头刨床、往复式运输机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就比较容易。学生在实习中已经认识了这些设备, 实际也操作过, 教师稍加点拨总结理论知识, 学生就能掌握。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和汽车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因此, 要进行考核制度的改革,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考核, 通过课程的考核去促进学生学习, 促进学生发展。传统的笔试考试通常采用闭卷形式, 学生考前大量的背诵原理、公式、定理这些基础知识, 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有所缺乏。我认为笔试可以开卷, 主观题要多于客观题, 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 将更多精力放在知识点的实际运用中。我们要培养的是一出校门就能上岗的技能型人才, 要把考记忆力变成考实践能力, 考综合素质, 这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因此考核内容不能忽视实践成绩。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对于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 更看重实际运用和动手能力, 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到实际操作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动手操作情况, 以及学生的口头阐述, 综合评定学生的实践成绩,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理论知识, 又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 为将来就业铺垫了基础。总之, 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改变了以往学生为了毕业而考试的心态, 激发了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究的热情。

《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要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将学生培养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和汽车行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要根据汽车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岗位需要, 适当增删授课内容;还要处处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展开教学活动;在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 更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作为教师, 要及时总结、创新教学方法, 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培养出行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代礼前, 李东和.机械基础[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13.

[2]牟玉波.怎样培养职校生学习《机械基础》的兴趣[J].吉林教育, 2010, (1) .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3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 汽车机械基础 运用措施

一、背景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师作为教学辅助者的形式所组成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相对于常规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学习能力等,能够帮助职业院校教育出实用性的技能人才。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应用过程中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有效形式,主要通过师生共同完成某一项教学任务,以此来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环境中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并且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今后的课堂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课堂教学环境中的教育形式。

二、确定教学项目

教学项目的设计工作是项目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为了更好地提升汽车机械基础的实际教学效果,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工作者应当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优化教学项目设计的方式,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使设计出的教学项目能够更加具备吸引力,使学生在参与教学项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思考能力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提升,以此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学工作者在设计教学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独立性与团队协调能力的相关因素。

三、制定教师示范重点

教学示范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教学内容,优秀的教学示范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我国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的实践环节中,教师往往需要采用诸多教学手段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为学生今后的课堂学习与实践奠定必要的基础条件。因此,项目教学法在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应该更加重视教学项目的示范,教师应当在开展教学项目后,及时对学生进行示范,结合汽车机械基础的课堂教学要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教学项目的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项目当中。

例如,在实际的教学“汽车常见机构”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项目,然后由教师将设计项目进行分步讲解,并且亲身操作教学项目中的难点,为学生讲解项目知识问题,让学生能够明白项目的相关细节,使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熟悉相关的操作步骤,以此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四、设计教学步骤

针对汽车机械基础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情况,教师在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并在授课过程中注重教学项目的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开展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课程知识,并且逐步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改正与调整。

五、有序开展课后复习与总结

在汽车机械基础的教学中,不能够只以传授新的教学内容作为主要目的,还需要定时或不定时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复习或总结,复习主要是指将过去学过的知识重新联系一次,而总结便是将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巩固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形成一个结构性的知识框架,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通过项目教学法,教师能够适时拟定具备多个教学重点的项目并进行总结、复习以往学习的内容。

例如,在《汽车机械基础》的第四章“汽车常见机械传动”的教学内容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等内容进行整理,并设计出相应的项目,给予相应材料,让学生制作出最为有效的传动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将所有教学难点和重点都进行有效的梳理,深化学生的记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六、小结

机械基础教学总结 篇4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按照学校的教学安排,担任了职高班两个班的《机械基础》的教学任务。如今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虽然日子过得很紧张很劳累的但收获也是蛮大的。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教书育人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如下总结:

一、教学思想

一个学期来在各级领导的领导下,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教学上采取“教学做”三合一,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确实做到“教一懂一”、“教一会一” 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彻合《机械基础》教材的特点,抓住重点(如:齿轮传动、凸轮机构等章节。)把实用放在首位,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并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一个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对于教材中的其它次要内容(如:其他常用机构、液压元件等。)加以简明介绍。对于教材中的难点(如:V带的相关参数计算、螺旋传动的旋向判定及移动距离的计算等章节。)应彻合现实生活加以适当点评,多讲多练,使学生对这方面有一定的掌握。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是重要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来进行教学。首先从认识上加深对《机械基础》在本专业课程中的重要地位,例举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在工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床、机器,交通运输的各式汽车,航天航空的歼—

10、神舟号、嫦娥系列等。生产生活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对于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课堂上的气氛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把他们的精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借用各种教具模型是一方面,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也是一种选择。由于学生的特点课后是很少去看书复习预习的,因此我每次上课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复习完后板书出这次课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和一些预习题目,给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黑板的题目预习这次课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点。之后集合学生预习的情况讲述新课解答学生的问题。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相关的习题,务必做到教一会一,课堂剩下最后10分钟左右给学生自己消化整理当次课的内容并布置相关作业。

四、作业情况

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教师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思

在教学上的一些方法与学生的接受能力。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以典型题目为主,最具代表性题目才能反映学生真实掌握的程度。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上新课前对上次作业评讲,为曾强学生的自信,每次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教学质量

为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课前作了充分的备课,对教案进行工整有序的书写。教学前,在大脑里作一次完整的模拟过程。课后对所教内容进行总结记录,并对当天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以便下次上课时有所提高。由于是新教师听课是用来提高自己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从中取长补短,从别人的经验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进,学习别人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经过课后调查,发现了有同学抵触这一科目,就是因为抽象学不懂。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匆略他们,对他们投入了更多的时间。社会是发展的,特别是我国目前逐步成为“世界工厂”机械工业更是突飞猛进,教学也应与社会同步,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面向社会,解放思想。因此,不能匆略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了解新技术。通过阅读各类科技、人文书藉和网络来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

六、存在的不足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努力,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做好教育工作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漫长的过程,其中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开始,由于对学生基础不了解,导致教学进度过快,讲述内容偏深,重点把握不够准确,使有的同学失去了对本课程的信心。经过分析与反思,与学生的沟通,我迅速地调整了过来,学生也很快适应了自己,各方面都进入了正常状态。在对学生的管理方面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学生上课迟到屡禁不绝,部分学生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屡有出现。如此种种令我举手无措,多次与其他老师探讨也没有取得多大的成效,管理学生是我亟待提升的一大环节。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缺点。如对教学基本功、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学生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机械基础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高一

机械基础:

机械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文中的内一般都是生活中见到的,在上课时我们尽可能多的举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不感到模生,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列举事例,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了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理解和掌握了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了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了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6

(一)理论基础

项目驱动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杜威(JohnDewey)的“做中学”与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杜威指出,学校即社会,学习就是经验的连续不断的连接。也就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该重视其学习兴趣与爱好,让其参与活动,从活动、实践中学习。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结合中国教育实践提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学的具体行为应该是一体的,我们需要将三者统一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实践能力。项目驱动法正是在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诞生的。

(二)内涵

项目驱动法是一种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将课程教学目标与项目任务相结合,师生共同完成项目,使教材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技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与其他教学法相比,项目驱动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实践项目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二,以学生的“做”为主,以教师的“教”为辅,“教”与“做”统一于学生的实践行动中;第三,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给学生提供实践方法和思路,而具体的项目操作则由学生自己完成;第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项目任务,一切行动以完成目标和任务为导向。

二、项目驱动法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专业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熟练掌握生产技术,并根据生产实践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经济、社会效益。随着企业集约化的不断深化,产品生产周期不断缩短,项目生产就成为了众多企业的主旋律,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大量储备专业基础过硬、项目生产能力强、项目生产理念新的技术人员。所以,在高职教育教学中推行项目驱动法,既是顺应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吻合了高职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

(二)有助于重新定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

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应用性与理论性兼备的课程。现有的教材仍然只设计了原理的解释、运动分析和技能训练等模块,而忽视了具体项目的学习,这严重违反了高职教育的原则。而项目驱动法的引入则解决了这一问题,重新确立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这有利于应用性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降低理论难度,从而使学生在项目操练中学习专业知识与专业理论,并提高自身专业技能。

(三)有助于实现学生“最近发展”

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evVygotsky)指出,学生的发展关键看两个因素:一个是学生的现有基础,一个是通过指导或努力所能达到的发展。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被维果茨基称为“最近发展区”。由此看来,高职教育教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尤为重要,它可能直接决定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从高中和中等学校分流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存在思维能力较差、理论感不强、学习热情不高等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引起这些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问题越来越突出。所以,我们必须引入项目驱动法,使学生在项目制作中重获信心,以实践形式强化理论知识,做到学会学习、快乐学习。

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现状

(一)没有形成三维教学目标

随着课程理念、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作为机械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而首先需要改革的则是教学目标。所谓三维教学目标,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时应该既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获得,也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情感的培养。从现有的教育教学情况看,许多教师只注意高职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获得,而忽视学生学习动力的维持,以致许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主动性难以发挥。

(二)缺乏可行性操作

许多教师已经注意到实践项目的重要性,也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实践性的教学。但是,受众多条件的限制,他们的实践性教学缺乏可行性操作,不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项目。一方面,教师还没有多媒体教学的意识,仍然采用板书教学,并以简单的二维图形式呈现机械原理;另一方面,抽象的讲解使制图基础较弱的学生看不懂原理图,这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实践项目的有效开展。同时,许多教师设计的实践项目没有可探讨性,只是简单地验证前人的研究成果,这使整个实践项目变得浅显和简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开发。例如,教师在讲解牛头刨床时,许多学生没有看到真正的实物,仅仅靠黑板上的二维图,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刨床的内部结构。又如,长期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相关实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实践项目的兴趣度。

(三)实践项目的局限性较大

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相对完备的实践设施,即使在实验课中,许多学生也没有机会动手实验。同时,学校的设备设施破损较为严重,实验的精准度不足,学校的相关设备与工厂的设施相差较远,型号、规格等都存在较大差距。另外,校企合作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大部分实践项目只能在校内进行,而具体的实践效果却没有得到检验,所以,实践项目还没有从学校的小范围实践拓展到工厂企业的一线生产实践中,其局限性较大。

(四)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性地通过闭卷考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致学生机械记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甚至直接背诵教师事先制定的考试内容。许多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或直接以固定的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设计作为唯一的实践项目。这种评估方式大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不利于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院校有必要建立健全教学评估体系,让学生注意实践项目,使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四、运用项目驱动法的基本原则

(一)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是指教师应该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和难点的目的,使学生从做中学、在学中做。项目驱动法不是让学生盲目地操练项目,而是让学生在具体项目中理解和体会机械基础的专业理论,并以理论指导项目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理论的过程。为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矛盾冲突,我们可以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与三维软件课程相结合,整合成一门新的课程,实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融通,提高综合课程的比例,这样既可以缩短课时,使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还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实践性原则

实践性原则,就是教师以实践项目引出课题,以实践项目为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和条件,在实践操练中反观专业理论知识,并以实践项目为主要评估方式。首先,教师在引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时,应该以实际项目作为切入口,这样可以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也有助于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灵活而生动。其次,在具体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之前,应该将相关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可以降低讲授内容的重复率,也有利于树立实践性的指导思想。再次,具体操作项目时,可以通过学生拆卸和装配相关机械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以实践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将每一个模块的相关知识运用于一个具体项目中,使学生完全掌握机械设计的相关技能。总之,从引出理论知识、讲授专业理论、具体操作实践项目到以实践项目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我们都应该以项目为中心,突出项目实践的重要性,实现实践与理论的高度融合。

(三)探索性原则

探索性原则,就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操练的过程中,要启发学生,让其全面认识现有的机械设计知识与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具体的实践项目中,学生会对某些零部件的参数选择、数据处理等产生不同观点,而这些观点和疑问正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合理的自我探讨,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逐一推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基于项目驱动法的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改革途径与方法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第一,树立好三维教学目标观。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学习情感和态度同等重要,都不可偏废。既要让学生掌握一定量的理论知识,也要让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同时还要让学生具备持续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第二,树立项目驱动教学观。在开展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实际项目为中心,使学生在做中学,以做带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合理设计实践项目

第一,教师应该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应该体现学生的现有水平和能力,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合理迁移相关知识与技能。例如,在设计齿轮传动这一模块时,教师可设计制作一个齿轮传动机构,使其包含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齿轮齿条传动三个部分,学生通过拆卸和装配了解传动的本质,学会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齿侧间隙的测量,从而实现这一模块的教学目标。

第二,设计项目应该实用而明确。高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同一时间解决许多问题。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设计项目,使其在实践中提高机械设计能力。

第三,项目的设计应该围绕着学生创造力而展开。随着机械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涌现,原有的机械就面临着淘汰的趋势。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机械行业的前沿动态,以最新的工艺和设备操作实践项目。

(三)合理开展实践项目

第一,合理设计实践项目。在进行项目操作之前,教师应该合理设计好实践项目,介绍本实践项目的相关内容,提前涉及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明确项目操作内容和实施步骤,从整体上了解实践项目;指导学生阅读操作指导书,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好项目操作时所需的工具;引导学生按照操作指导书进行合理操作,使其形成正确的职业技能;引导学生根据实践项目完成相应的书面作业,使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验收,完成本模块的教学。

第二,合理实施实践项目。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实践项目的具体操作步骤,使其严格按照项目指导书的相关规定熟悉整个项目的运行;另一方面,教师还应该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共同讨论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究项目实施的其他途径与方法。

(四)建立健全机械设计基础教学评估体系

第一,树立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评估观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包含了许多前人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往往以理论的方式呈现于教材中,而单纯的理论学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所以,教师应该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评估观念,让学生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中获得发展。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7

一、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然性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重点研究各种机构的运动特点和机构在汽车中的应用。因此,常规教学中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准确地描述上述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汽车各部分的组成,展示各机构的运动情况。现有教材提供的素材不够充足,内容也相对滞后,示图是静态的,难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此外,学生对汽车内部结构和传动原理缺少必要的感性认识,增加深入理解的难度。故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是必然的选择。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特点

(一)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兴趣能引起对物体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它导向有意义学习,并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动机。教育实践也证明,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注意的最重要因素。《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述,用挂图、模型演示为主,学生通过有限的视图感官去获取感性认识进而再转变为理性知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较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教学质量难以提高。而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对学生的视听觉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满足学生全方位感知信息的需求,对许多现象加以形象描述,学生认识深刻、记忆持久,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就会激励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学习、去探索,有利于对新知识的获取和理解,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如在新课程导入时,一个非常逼真的汽车模型呈现在面前,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汽车的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的结构清晰地展现在屏幕上,教师可以形象、生动地描述汽车的动力从发动机通过离合器、变速箱、传动轴、差动器最后传递到车轮的过程。兴趣被激发出来,进而有了强烈学习的欲望,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二)解决教学重点难点,增大教学信息量。

在学习知识过程中会遇到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就是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课程教学中,有许多概念和原

每个学生都希望能在自己服务的企业里有一番作为,希望自己不仅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同时也能为企业的品牌运作做出一定贡献。为此,就要求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文化气质,使他们将市场与设计有机结合。

二十一世纪是文化的世纪,人们对文化具有更为迫切的需求。优秀的传统服饰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现代服装设计的巨大源泉。对于服装的文化内涵更要继承民族传统,寻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魂,寻觅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专业教育要结合学生素质,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逐步积淀自己的文化,才能逐渐地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理是比较抽象的,不易透彻理解,此时多媒体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在区分机器、机构、构件和零件概念时,以内燃机为例,通过画面的演示,首先将单个零件组成构件,连杆、滑块和曲柄,接着构件装配成机构,然后由机构装配成内燃机,最后教师简单概括各个概念的特点,学生很容易理解了各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平面四杆机构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机构的运动,用动画的形式进行了演示,再经教师的适当引导学生很容易理解机构的运动特点,为机构在汽车中应用这一重点、难点的解决提供了基础。再借助汽车平面结构的实物图片,如汽车转向、车门启闭等机构,进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和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想象力得到了很好的发挥,顺利地解决了重点、难点的同时增大了教学信息量。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多媒体课件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且是共享的资源,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课件,复习相关内容,预习授课的重点、要点。多媒体课件的可修改性强,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学生参与课件的修改,增强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

在校园网平台上实施网络多媒体教学方面作了尝试。课件上传到学校校园网的服务器上,学生可在校园网上去浏览电子教案的具体内容,建立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学习环境。鉴于学生对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的肯定,正设想在校园网上建立《汽车机械基础》精品课程网站,逐步建立、完善多种教学资源,供学生课外学习。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件中重点、难点如何突出的问题。

在考虑将教学内容使用图、文、声、像的形式去呈现时,不能忽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进行课件设计时要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以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方式合理呈现出来,条理清楚,深入浅出,易于学生理解。同时,在设计上要注意文字醒目,画面简洁清晰、和谐、自然,注意利用色彩对比突出主题。

(二)教学内容整体性、系统性如何体现的问题。

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的整体性、系统性体现有一定难度。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尝试分段式多媒体教学,比如在轮系的教学中采用分段式课件,首先演示定轴轮系的动画,针对演示板书定轴轮系的运动特点和传动比计算;接着演示了周转轮系的动画,板书了周转轮系组成、特点和传动比的计算。多媒体的直观、生动、形象和板书的整体性结合起来,优势互补,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魅力。

(三)大信息量和学生接受能力如何兼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晓刚.品牌服装设计理念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11-114.

[4]卞向阳.国际服装品牌备忘录[M].上海: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2000.4.

[5]黄小玲,王林.中国服装用文化开门[Z].商界名家,

从多元智力理论谈学生创造力培养与发展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福建福州

摘要: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由此演绎出多元创造力的观点,丰富了对创造力内涵的认识,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基于此,全文试从多元智力理论出发,简单阐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与发展。

关键词:多元智力多元智力理论创造力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为了能在激烈的科技竞争、教育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都在致力于教育改革。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是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旋律,而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在这种新形势下,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自然成为人们的主流话题了。许多学者根据不同的理论,对培养与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性、可行性、方法、原则等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多元智力理论对智力的概念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并由此演绎出多元创造力的观点,丰富了对创造力内涵的认识,为创造力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1.多元智力理论的内涵、内容及特点

1.1多元智力的内涵。

智力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长久以来,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的智力理论,试图揭示人类智力的本质和结构。传统的智力理论通常把智力定义为那些解决问题、寻求特定问题的答案以及迅速有效地学习的能力[1]。这种智力观强调的是数理逻辑或语言方面的能力,而忽视了在人类和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同样重要的其他能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重智力理论,对传统智力理论提出了挑战。他在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智力定义:“智力是在特定文化背景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的非常重要的能力。”该定义一方面特别强调了智力离不开具体的实际生活背景,必须而且只有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或生产、创造出社会需要的产品来体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智力与创造是分不开的,智力的最高表现就是能为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提供创造和服务。

根据新的智力定义,加德纳提出了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多元智力理论。也就是说,加德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问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这些智力每一部分都分别占据了大脑的一个独立单元[2]。

1.2多元智力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认为,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九种智力,它们分别是:(1)言语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信息量明显增大,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学的节奏,学生对问题思考不充分、理解不透彻,会造成学习困难、兴趣下降的现象。因此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课前预习、课堂提问、小专题讨论、例题训练与讲解等。

四、结语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

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2)逻辑数理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3)视觉空间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4)音乐节奏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7)自我反省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力。这种智力主要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9)存在智力。这种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

加德纳认为,这几种智力只是大致分类,每一种智力还可以再细分,彼此之间的顺序也可以重新排列。他还指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九种多元智力,这九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3]。

1.3多元智力理论的特点。

1.3.1多元性。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由九种智力要素组成,这九种智力要素是多维度相对独立地表现出来的,而不是以整合方式表现出来的。九种智力同等重要,不能只重视某几种智力而忽视其他几种智力。

1.3.2文化性。加德纳认为,人类是有文化的生命体,要重视智力的社会文化背景。他指出,智力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们的价值标准有关,智力实质上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

1.3.3差异性。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力要素,而这九种智力要素在每个人身上都以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地组合,使得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1.3.4实践性。加德纳把智力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智力理论发展的一个突破性进展。他强调智力是每个人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拥有的解决一系列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实践,是在教学手段和方法方面进行的一种改革和尝试,并已取得一定的经验和良好的效果。其中的不足之处有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和改进。

摘要:本文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多媒体教学应用实践的基础上,对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进行阐述,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兴趣,效率

参考文献

[1]卢晓春.汽车机械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8

关键词:机械基础  教学方法  方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U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b)-0167-01

《汽车机械基础》是该校汽修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为学习其他专业课打好基础,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的前提。但是,目前该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较弱,学校的教学设备再有限,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效果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借此机会与同行交流探讨。

1 结合学生实际,整合教材内容

该校汽修专业选用的教材是李予杰、陈建华主编的,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的《汽车机械基础》。该书共分五篇,是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属材料》、《机械基础》、《液压传动》等课程整合为一的。根据学生和该校的实际情况,如果再照本宣科显然是很不适合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以够用、实用为准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删去了第一篇机械识图;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并减少了理论推导,删减了设计计算,如工程力学篇中的杆件受力分析、计算以及强度计算,大部分学生学起来有困难,而且在今后工作中不一定用得上,对本部分知识应少讲、浅讲;重点讲授第四篇汽车常用零部件和机构,力求体现高等教育课程特色的教学指导思想,使教学内容更加适应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这门学科感兴趣,才能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全身心地投入到此专业的学习中去。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鼓励全体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兴趣,可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来讲解相关知识。如讲解平面四杆机构一节内容时,可以举学生熟悉的家用缝纫机踏板机构、汽车前窗刮雨器、公交车门的启闭、汽车自动卸料装置和汽车发动机的曲轴连杆活塞组等事例来分析;介绍链传动时举自行车的例子、讲解齿轮传动时结合汽车变速系统等。这些常见实例对学生来说熟悉又实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思想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引导,只有通过学生吸收才会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教师要讲究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应不断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诱化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汽车机械基础》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机械的内部结构和常用机构的运动过程,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实物、教具、录像及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可以增强直观性教学,从而便于教师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

(1)采用模型教具教学。

在第四篇汽车常用零部件和机构的教学中,在讲授新课时,我借助模型导入,让学生通过观察形象逼真的直观教具,激发了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时,我自制了一个铰链四杆机构的教具,讲课时,生动形象地演示出了取不同的构件作机架便可得到三种不同类型:曲柄摇杆机构、双曲柄机构、双摇杆机构,使学生在直观印象中掌握了重点。然后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得出属于哪种类型的机构,如缝纫机踏板机构(曲柄摇杆机构)、汽车前窗雨刮器(双曲柄机构)、汽车自动卸料(双摇杆机构)。这样既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有很多要求有动态演示的内容,在缺乏直观教具的情况下,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如带传动这一节,弹性滑动和打滑是两个很容易混淆的概念,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分层显示,把這两种现象形象地演示出来,通过观看动画,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效果。再如四杆机构死点位置的应用以及克服死点的方法等,都是授课中不易掌握的难点,由于学生缺乏的实际生产经历,很难通过想象加以理解,如果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技术就显得方便多了,通过动画演示,把难点体现得直观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另外通过动画演示,学生犹如走进了生产现场,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效果,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不再是抽象的。利用多媒体课件中声、像、文、图并茂的教学信息,增强了教学的艺术效果,增强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 重视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而且与工程实际结合紧密,实践性强。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智能和技能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基本技能。为达到这一目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实习车间,组织学生到车间进行现场教学,折装简单的机械,如减速器、汽车变速箱、轴承等,学生通过动手拆装获取直接参与的经验;同时能够通过实践来促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又为今后从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践证明,以上几种做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学生既学到了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践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聂勇.汽车专业的机械基础课教学[J].职业,2011(21):154.

[2] 田春如.浅谈汽修专业课的教学方法[J].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2010(3):50-52.

[3] 谢少芳,姚佑平.高职近机类《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95-98.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9

在项目的设计开发过程中, 教师设计的项目是否适合学生参与, 会对学生对此阶段知识点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造成直接的影响, 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成功实现。项目法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首先设计的项目难易程度要适中, 其次设计的项目要体现出适应性、先进性以及创造性。下面是项目法教学在《机械设计基础》课堂应用中的几个成功案例,通过几个成功教学案例,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案例1,以钟表机构中的轮系设计为例, 开展项目法教学的具体做法是将此项目分解为两个项目来进行。这样做的好处是将重点、难点分解到两个真实的教学任务中。第一个项目,进行简单的齿轮传动学习。具体做法是教师设计让学生制作齿轮结构的项目, 让学生们通过对齿轮的拆卸以及安装有效地对参数进行分析应用,进而可以了解学习到齿轮传动的特点及测量方法。第二个项目中,首先,教师简要介绍关于轮系的相关知识点, 引导学生分析梳理三个指针之间的运动关系, 并讲解项目所设计的内容以及要求, 告诉学生项目中所使用的工具, 使学生对项目有个初步的了解, 并且能够知道基本的步骤。其次,对轮系传动过程中所设计的计算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并让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具备完成此项目的基本分析设计能力。再次,学生根据项目的要求确定实施方案并进行实际设计。最后,进行结果检验,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展示并对其给予综合评价, 对其中问题进行讲解指导,对好的设计方案思路予以表扬,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案例2,以齿轮减速度器的设计内容为例。以实际使用来促进学习是项目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为了教学内容的生动直观便于理解,我们结合工程实际背景,提出让学生设计“一台带式运输机中使用的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要求。在此项目中通过带式输送传动装置设计这一任务的实施, 使学生掌握减速器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会设计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的型号、分配传动比、设计传动的零件、选择润滑方式等。

案例3,机械设计基础中, 结构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每个机械零部件的设计都需要按照不同的设计理论计算出主要参数, 然后根据每个零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进行具体的结构设计, 其计算程序相对比较规范, 但如果遇到结构设计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其它问题, 比如要综合考虑加工条件、维修维护、材料选择等, 这些问题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 老师给出的答案也不能解决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 教师可事先准备各种规格的轴、杆等构件, 引导学生展开探索、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动手设计、组装各种类型的机构, 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面连杆机构是机械设计基础里面比较重要同时又是学生比较难学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开展设计一个四杆机构就可以使其实掌握机构设计部分的相关知识点。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将学生根据能力强弱平均分配为三组,每一组分别制作一种类型的四杆机构,通过此步,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会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第二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连杆和转动副,这样学生不但兴趣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加深了学生对转动副的理解,对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凸轮机构, 教师设计了让学生制作凸轮的子项目。

具体操作步骤是:首先利用AUTOCAD 绘制盘形凸轮机构郭线, 进一步了解凸轮的成形和设计规范, 接下来在线切割机上制作, 使学生学会工作的装夹、电气参数的选择和机床的调整与使用。通过将一个大项目切分成几个小项目,项目法教学使学生不但学到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同时提高了动手能力。

4 结语在矿冶类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堂中采用项目法教学,使“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而且还能得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10

一、项目背景

由于中职学生理论基础差,同时又缺乏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认为学习难度大学不会因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致使课堂出现学生睡倒一片或不听课各行其事的现象。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完成工作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遇到问题,就会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这样使学生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这种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实施情况

(一)组织召开专题会 为了确保课改取得实效,机电一体化教研组组织有关教师召开专题会,就如何开展好课改工作进行讨论,认真听取这门课有经验老师的建议,制定出课改实施方案。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原则

1、坚持课程与技能岗位相对接;

2、下企业调研岗位工作任务;

3、提取典型工作任务;

4、确定课程学习任务与技能目标;

5、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三)项目教学内容的确定

在对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工作任务的分类归总,提取企业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涵盖电工基础、模电、数电三部分的八大块内容共十三个学习情境(即项目任务)。在确定的学习内容中较侧重电子部分,任务的层次也是由易到难,十三个学习情境如下图所示。序号

学习任务

学习情境

直流电路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掌握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

正弦交流电路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了解日光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掌握安装方法。

异步电动机

学习情境1:通过实验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电路及应用

磁性材料和磁路

学习情境1:拆装电铃

常用半导体器件

学习情境1:声控灯元器件 学习情境2:心形灯元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

学习情境1:利用实验完成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的静态、动态测试及调试

集成运算放大器

学习情境1:音响

学习情境2:电子温度计

逻辑代数与组合逻辑电路

学习情境1:三人表决器 学习情境2:数字时钟 学习情境3: 四人抢答器 学习情境4:行走机器人

(四)项目教学的组织实施

1、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项目学习中有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2、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们还是能够给予较积极配合的。《电工与电子技术》计划的每周7课时安排在一天内进行,其中2节为理论课时,其余5节为任务实训课。但由于教师人手不够,后改为4节理论,3节实训。相比于理论课,学生还是偏向于上实训课,更喜欢做训练动手能力的项目。在教学方法上,摒弃了之前一味地只讲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而是结合了我们设计的项目任务,在任务的完成中找出知识点,并结合实物消化重点,让学生不仅能够了解所学知识点,更能够掌握怎样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当中去。例如一个小的心形灯,它所涵盖的知识点有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电阻等元器件的原理、技术参数等。当一个心形灯焊接完毕时,学生们不但了解了这些元器件的性能、作用。还能从中知道它的工作原理。相比较于之前的传统教学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观。

3、由于是初次尝试项目教学,因经验不足以及该班三自教育和技能大赛等原因,导致本学期只完成了11个项目教学,有电子温度计、行走机器人两个项目未能完成。

三、项目教学取得的成效

1、开展项目教学,打破了体统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课堂气氛活跃。

2、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热情,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变学生“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3、增进学生间的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沟通能力。

5、通过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改补充完善课程标准。

6、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对仪表工具的正确使用。

7、开展项目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记忆。

四、存在的不足

1、本课程的实训项目是在4号楼201、402进行,因做实训项目时需要大量插座,但实训室条件无法满足,故需要大量的接线板代替。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项目任务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有的项目任务涉及到的教学重点是重复的。有的项目任务所需时间很短,而有的项目任务又较为复杂。难易程度缺乏过渡性衔接,造成在知识点的过渡上存在一定的跳跃性。

3、在实训内容的监管方面,因教师人手不够,导致理论内容花费时间过多,而用于实操训练的时间没有保证。导致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学生过多的在意产品制作的成就感,而对于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及相关知识点缺乏深度的了解学习。

五、需改进的方面

1、项目任务的设计在现在执行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2、过程考核的表格设计上还需完善,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重点学习,应充分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

3、考核时不仅要考核学生的实操能力、团结协助能力,但更要注重学生的品格品质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文明操作。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11

关键词:高职高专;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改革

·G712;U472-4

高职高专《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相关专业如汽车制造专业,汽车营销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专业、汽车检测专业等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专业基础类的一门课程,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想要进入更为专业的课程的学习首先就应该学好《汽车机械基础》课程,该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在于实践性、基础性、综合性都较强。而在现代的新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汽车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对该课程内容以及教学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该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的问题也凸显出,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基于此,文章中笔者将在充分分析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问题的基础上,就其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一、简要分析目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缺乏高职教育特色和专业联系不够紧密

《汽车机械基础》所涉及的范围比较的广泛,内容比较多,但目前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合理,存在专业特色缺乏,与专业联系不够紧密,过于偏重理论和系统,对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办学宗旨衔接不够紧密,虽然选取或者是删除了一些在难度上比较大的内容,但是总体上看,其内容还是理论性较强,较为抽象,缺乏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实用性欠缺,没有足够的针对性,造成了学生很难将自己的专业与这一门课程联系起来,学习过程会有茫然的感觉,无法建立起明确的学习目标,有碍于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提升,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缺乏实验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汽车相关各专业的兴起和发展相对较晚,《汽车机械基础》的课程设计和教学都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基本就是沿用过去的方式和体系,尤其是在进行实验实践内容的教学时教学的方法缺乏创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动手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对实验实践进行设计的时缺乏系统性,也缺乏专业相关性。

(三)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单一,多采用讲授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且在考核方式上无论是在平时还是期末都较为单一,偏重于分数的结果,而忽略实践能力与专业素养高低,而该课程因为具有范围较广、内容较多的特点,教学大纲对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理论架构的建立都有要求,而现有的考核方式却无法很好实现对学生这两个方面的考核。

二、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进一步整合教学内容,强化专业实践内容和教学

在新课改下《汽车机械基础》这门汽车相关专业的基础类课程,首要任务就是对其中的教学重点内容要加以明确,并进一步整合,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理论方面的完整的体系,切实提高其实践能力。其中对于在以后的课程中涉及到的会详细讲解的内容可以忽略,而其他一般性的内容可以降低一些,一定要强化基础内容的教学,比如我们设计实践换件这样的试验时,将汽车上那些各种零部件实物作为对象,其中在进行液、气压的传动技术这样的实践过程中,拆出和安装齿輪泵的时候,过去基本采用的是外啮合齿轮泵(型号一般都是(CB-B),现在我们就可以采用汽车所用的圆弧齿轮泵(型号为YHCB),这让我们实践的内容更加适应行业的发展和专业实际。

(二)创新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该课程教学过程方法单一,滞后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目前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合理的选择,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比如说在具备相应的教育教学环境条件的情况下,我们应尽最大可能采用案例以及现场展开教学的方式,并在充分专研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教学设计过程中设计出来的关于现场教学的相关项目,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而没有办法组织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和进入车间进行观摩或实习的情况下,教师可采用探究教学法,即根据教学的内容、任务、目标等来设计出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在认真观察、思考、分析的过程中进行自主的探究,教师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此外,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去进行实践性的动手操作,比如对工装、机床等设备进行调整调试,进入厂家观摩或实习等。此外,充分利用计算机设备和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三)构建科学的考核模式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构建相应的科学考核模式,比如以课程教学不同内容模块设置相应考核节点,而对各个节点的考核分别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如在完成实验实践之后,完成课后的任务或练习时,平时的考试和期末的考试成绩,甚至课堂上的考勤情况等都进行考核同时,采用计分形式记录下来,计入到最后的总分之中,这样的考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偏重考试成绩,而轻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单一考核模式,有效地将学生在日常学习和实践中的情况纳入到考核之中,让最终的考核情况更全面、更科学,更具参考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是适应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举措,而这门与汽车相关的各个专业的基础性的课程,在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构建专业基础知识体系和形成与提升其专业素质养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落实课程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不断的进行探索,并加以认真的分析和总结,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内容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别玉娟,刘晓洁.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4,18:1.

[2]顾琪,苏宏林. 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 机械职业教育,2014,11:39-40.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项目总结 篇12

一、了解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机械基础课程的开设最基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机械方面的知识。了解一些基本的机械零件、标准件、常用的零件等,并且要求学生掌握机械运作的基本原理、进行受力分析、选用合适的材料以及在安全方面做好最大的保障的知识。学生也要熟悉机械不同的图表样式,在国家的标准规范下安全操纵机械零件,并且利用所学的东西学会自己动手用机械零件组装机械。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良性的竞争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方面,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独立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有务实的作风,工作时要严谨,精益求精,一点点小细节都不能放过。在需要实际操作的项目类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让学生自主动手操纵,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学会团队协作,机械的组装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每个人就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机械零件,少了哪一个都组装不好或者运作不起来,只有拥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二、设计机械基础的项目化教学

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项目和课本知识的有效结合。项目和课本不能独立开来,这样就不是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了。例如,该课程课本中会涉及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工程力学内容,教师就应该将工程力学的内容分布到项目的每一个部分中,在组装每个零件时都会应用到工程力学的内容。若对某些有遗漏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加一些辅助的项目对其进行补充。项目化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项目两个字上,知识点加入方式要合理,不能变成只以知识点为重心,那样的话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无任何区别。

教师在选择贯穿项目的介质时也要十分注意。介质要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并与学生所学的技能知识相关联。要将课本的知识与实际动手操作相结合,始终遵守从简单到难的模式,最好还与学生未来可能的从事职业相挂钩。项目的介质最好借鉴外企、国企的生产操作模式,以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最后,我们便可以确定项目和任务了。教师设计的项目应最大限度与学生未来相关的职业相契合,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快速适应并且更加得心应手。教师给学生提出的任务需要加强学生自己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懂得如何操作。教师只要遵循步骤设计项目化教学便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门课程。

三、实施机械基础的项目化教学

实施项目化教学有这样几个步骤:说明任务、提出计划、执行计划、总结思考。在学生投入项目化教学之前,教师应先和学生说清楚他们的任务,他们应在任务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学生必须先搞清楚他们在项目教学中的目的,才会找到下手的方式,否则则会在项目中像无头苍蝇般乱转,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得到什么。在清楚自己的任务之后,学生应注意团队合作,自动分为几个小组,小组成员的分配最好能够优势互补。因为这门课程是基本不可能独立完成,所以需要小组成员的互相协作。小组成员应根据任务相互讨论,提出可行的计划,也可以让教师帮忙。在想出合理的计划之后,小组成员应根据分配给自己的任务认真执行,确保自己负责的那一部分工作不出任何差错,经过这样一个流畅的流程,这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才算完成了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接下来的这一部分更为重要,它让学生能够及时改善自己的方法做到更好更完善。

总结思考是项目化教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学生在合作完成整个项目后,应让别的小组和教师一起进行评估,可以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程度打分。但是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从中进行总结,分析自己的不足之处,明白自己哪一个知识点并没有弄清楚,从而对这个知识记忆深刻,并复习巩固,避免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发生类似的错误。教师也可以为每一个小组打分,小组之间互相比较竞争,让学生明白这门课程不仅仅和个人的成绩有关,更重要的是小组团队的合作,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最后学生应对自己本次的学习进行一个总结,思考自己的劣势所在,弥补不足,加强长处,为以后的工作学习起到促进的作用。

上一篇:行政管理人员求职简历英文版下一篇:汪国真经典诗文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