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部欢送会的标语

2024-07-05

关于西部欢送会的标语(精选7篇)

关于西部欢送会的标语 篇1

1、出军营,海阔凭鱼跃;进社会,天高任鸟飞。

2、几载战友情,永远记心间。走向新岗位,迎接新挑战。

3、让本色永恒 让奋斗继续

4、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前方的道路更宽广,老兵一路走好。

5、几许报国心,拳拳为民终不悔。

6、进社会,天高任鸟飞。

7、数年军旅涯,点点入梦常相思。

8、不等不靠鲜花和掌声要靠自己争取。

9、热烈欢送退伍老兵!

10、出军营,海阔凭鱼跃。

11、老兵,一路走好!

12、几载战友情,永远记心间。

13、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14、衷心的祝福老兵一路走好,再创佳绩!

15、在岗一分钟,奉献六十秒!

16、昨日满腔报国志,今朝苦挣持家钱。

17、欢送老兵光荣退伍

18、退伍不退色,不忘军人本色。

19、走向新岗位,迎接新挑战。

20、青春汗水奉军营,退伍创业赛精英。

21、戍边疆,做忠诚卫士;返家乡,退伍不退色。

22、退伍不退色,永远是祖国的兵。

23、向老兵学习向老兵致敬

24、自觉投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

25、穿上军装做合格军人,脱下军装做守法公民。

26、感谢你,老兵!

27、在军营训练场上摸爬滚打勇夺魁;退伍后建设家乡艰苦创业争第一。

28、热烈欢送退伍老兵! 退伍不褪色!

29、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30、军营作标榜 归乡创辉煌

31、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32、战天斗地匐冰卧雪苦也甘甜 琴棋书画欢歌笑语兵亦风流

33、献青春热情三载 空余惆怅无限

34、得勇猛强健一身 实剩迷茫有数

关于西部欢送会的标语 篇2

一、高等教育的改革背景和西部高校的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在全国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人才培养的整体规模小,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据统计,西部地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6.57%,教育投入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47.79%。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因此,在当前西部地区经济较为落后、高校发展现状不容乐观的情况下,正确把握西部高校发展的趋势和走向显得尤为关键。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教育产业化是大势所趋。与经济全球化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的国际化,而人才国际化又刺激了教育的国际化需求。发达国家利用其国内教育资源的优势,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大量招收留学生,另一方面输出教师,形成教育产业链。在国外教育产业化的影响下,国内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始加快了教学科研向生产力的转化,从而能直接为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国内外经济、教育产业发展的宏观背景是高校发展策略制订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高校发展策略的重要指导思想,是高校发展方向和贯彻实施发展规划的根本原则和前提条件。高校发展策略的制订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方面的工作做好,并把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应用到高校发展的轨道上来,为西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党的十六大报告里第一次提出教育要“为人民服务”的表述,对大学来说,就是要树立一个观念,即为人民办学,用“人民是否满意”来衡量学校的工作。我国高等教育还处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初级阶段,因此,高校在保证培养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办学规模,既能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又符合国家利益。学校办学规模效益的提高不但可以让办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还使学校教师、管理人员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增加了学校收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然而,学校办学规模也不能一味扩大,它还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层次结构和专业结构必须符合学校定位,有一个合理组合,当到达一定总规模后,学校规模应保持相对稳定,并把精力集中到发展学校的其他方面上去,如提高质量、加强科研、优化结构和完善配套等。

三、明确高校发展目标和科学定位

科学定位一方面要满足国家和高校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性需求。各高校间有合理的分工,共同组成地区和国家的完整的高等教育生态体系。学校的科学定位,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定位,可以实现学校办学资源、财力、人力的最优配置;可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中培养、引进和调整目标;可以把学校领导的精力集中到抓主要任务上去;可以促成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可以保证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社会服务水平;可以提高学校在同类高校中的地位和影响。

高校定位要从社会价值、行业价值、自身发展三个层次考虑。首先,高校属于文化领域,而不属于政治和经济领域,认为高校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或者盲目强调教育的产业化,都会使高校发展走向歧途;其次,由于市场机制不断深入各行各业,每所高校必须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因此,只有明确定位,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才能在严酷的竞争中寻求生机;最后,每所高校要确定与自身发展相对应的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模、学科布局、管理模式等。

定位问题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而定位的关键是看学校的学科建设。以重点学科的发展带动非重点学科的发展,重点学科发展得好,就可以吸引更多的一流师资带动其他非重点学科的发展。目前,学科立校已成为高校人士的共识,一流学科成就一流大学,而不在于学校规模的大小、学科门类的齐全。耶鲁大学没有经济学院、教育学院;加州理工学院在校生两千多人,但它的航空航天工程、应用物理都是世界一流的,这些优势学科标志着学校的特色,从而形成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当今,办学特色已成为学校求生存、谋发展的关键。

四、以创新性思维制订高校发展规划

1. 以深入调研实地论证为基础,认真研究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广泛收集国内外高校发展和改革的信息,研究与高校发展密切相关的课题,不断提高高校发展规划研究的理论水平。

在制订高校发展策略和规划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集思广益,充分听取专家和第一线工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为关键的是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和制度,这是保证学校健康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制度创新,为师生员工提供“公平竞争”的舞台和制度保障,用先进的制度来保障公平竞争、学术自由和学术自律,从而提高办学水平,促进高校发展。

2. 以创新性思维调整办学专业,更新教学内容。

当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因而对所需人才的专业结构也相应进行调整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以满足社会需求,改善学校的学科生态环境,促进多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和繁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学科的内涵不断更新,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及时地作出相应调整和更新。在教学中及时淘汰过时内容,充实新的科技进展,以增强培养人才的适应力和竞争力。高校对办学专业的调整扩大、对教学内容的更新,也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涵。

3.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采用新颖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步伐。

例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快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既提高了教育质量,又减少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投入;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兴办独立二级学院,依托办学条件好的本科院校,引进社会资本;继续发展民办高校,是不用国家投资发展高等教育的一条路子。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高校发展规划工作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求。同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更有效地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效率,增强高校在未来教育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高校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坚持科学发展观, 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求, 对于保证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西部高校,发展现状,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卢铁成.科学发展观与高校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2) .

[2]朱永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效发展规划[J].高等农业教育, 2005, (12) .

[3]喻立森.走向21世纪:高校图书馆的新理念[J].大学生图书馆学报, 2001, (3) .

[4]杭晓平.关于高校发展规划的战略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 2006, (9) .

关于西部农村教育的思考 篇3

如何理解“农村教育”?它有没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2000年在和《甘肃日报》记者的谈话中,我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西部地区农村进行素质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在我的教学中,有过这样的体会,许多农村的孩子比城里的孩子拥有更多的想象力与艺术天分,这是由于他们比城市的孩子更多地接触大自然的缘故。如何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独有的自然资源与地域文化资源,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教育新课题。在这方面有许多文章可做。”但我的这一意见,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然这样的忽视并非偶然。因为在城市中心主义的教育观念里,乡村教育是绝对落后于城市教育的,这背后有一个“城市——乡村”“先进——落后”的二元对立模式。如此,城市化就成为乡村教育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说,乡村教育城市化就等于教育的现代化。这其实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乡村教育的独特性及其独有的优势就完全被忽视了。

在座的大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大家不妨回想一下,你们从小是怎样接受教育的?其实在接受书本教育以通向一个超越本土的世界之外,还有农村本土的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的熏陶。比如乡村有许多民间节日,你们西北地区有社火、演戏等活动,小孩子活跃其间,在享受童年欢乐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文化传递,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融入生命的教育,影响更为深远。老师们不妨从教育的角度去重读鲁迅的《社戏》,还有他的《无常》《女吊》,就可以知道,童年时期农村文化,地方、民间文化的教育对一个人的终生发展,对鲁迅这样的文学大师的培育作用,是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的。而民间文化教育、熏陶的缺失,正是城市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在北京两个重点中学上课,讲鲁迅的《无常》《女吊》,我本以为学生会很喜欢这两篇散文,结果没想到学生最不理解的就是这两篇,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童年记忆,他们完全陌生于,甚至抵制这样的地方、民间文化。他们问我:鲁迅为什么对这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如此念念不忘?坦白地说,他们把我问呆了,我感到十分震惊。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从小就对本民族的地方与民间想象持排斥态度,那么他的精神发展就是畸形的。这可以说是“科学主义教育”与所谓的“唯物主义教育”结出的恶果。

还有大自然的熏陶。“人在大自然中”,这本身就是一个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也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脚踏泥土、仰望星空,这样的生存状态对人的精神成长可以说具有决定意义。现代都市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对人的生存空间的剥夺,这也是现代城市教育的最大缺憾。而在这方面,农村教育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因此我向许多城市里的年轻父母建议,一定要创造条件让自己的孩子到农村去,不是走马观花猎奇式的旅游,而是实实在在生活一段时间,和农村的小朋友一起在泥里打滚、在山野疯跑、接受乡村野趣与野气的熏陶、呼吸新鲜的空气,这对城市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绝对必要的。“西部阳光”行动中有些大学生从小在城市长大,这是第一次到农村,最大的体会就是他们的童年缺少了这一课,有人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城市里的孩子有很多很多遗憾,他们或许永远没有机会在这样整齐的梯田中品尝如此美味的烤洋芋,在这空旷的山野中畅快奔跑……”,这其实也是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警示。当然,如果有条件,农村的孩子也应该到城市去看看他所不知道的更广阔、更丰富的世界。总之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应该是互补的。

以上所说,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刘铁芳教授有一个精辟的概括,我的分析就是受了他的启示。他说:“乡村地域文化中原本就潜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传统的乡村教育体系正包含着以书本知识为核心的外来文化与以民间故事为基本内容的民俗地域文化有机结合,外来文化的横向渗透与民俗地域文化的纵向传承相结合,学校正规教育与自然野趣之习染相结合,专门训练与口耳相授相结合,知识的启蒙与乡村情感的孕育相结合”。这既是乡村教育的特点,同时也构成了其特殊优势。在我看来,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乡村教育的这些特点与优势更显示出其重要价值和对城市教育的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当然,也有人批评刘教授“把原有的乡村教育理想化了,是不是在削弱那些引导乡村少年走出乡村世界的正规书本教育的重要性”。我想这其中可能存在某些误解。农村学校教育显然仍是以正规书本教育为主,我们已经说过,这是使农村青少年走向超越本土的更广大的世界、接受民族与人类文明结晶的基本途径,其重要性是自不待言的。当然,这样的批评也是一个提醒,就是不可将乡村文化教育“过于理想化”,它也有其自身的不足与劣势,需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城市文化教育的精华。我们一定要走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不要将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对立起来,而要强调其互补性。其前提就是要承认,从人的心灵乃至智慧发展的视角来看,显然乡村文化和城市文化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承认并尊重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各自特点。鉴于长期以来教育界对农村教育特点的忽视,所以我们今天在发展农村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要注意吸取乡村本土地方文化与民间文化的教育资源,开发农

村教育的内发性资源,这种作法是完全有必要的。

二、重新认识农村教育在乡村建设和改造中的地位与作用

这里实际上还内含着一个农村学校在乡村改造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这也是长期被忽略的。我在贵州参加安顺九溪村的文化建设(那一带保存了明代从江南地区传来的独特文化,即“屯堡文化”)与乡村建设的学术讨论会时,谈到农村老师在乡村建设中实际上处于边缘化的位置。老师们对此有不满,却不知道如何参与,从而引起了我的注意与深思。当年晏阳初、陶行知等提出的使乡村学校成为乡村改造与建设的中心的设想,对我们今天的思考与探索也同样具有启示意义。农村学校不仅要把学校自身办好,而且也应积极参与乡村改造与建设工作;农村教育不应是自我封闭的,而应是开放的,要充分发挥学校外扩性的影响与辐射作用。

这里还涉及一个更大的问题,即乡村教育在乡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我们所说的“乡村教育”包括两个方面的教育,一是我们这里所讨论的乡村“学校教育”,这是属于“国民教育体系”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即“现代乡村社区教育体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对农民的教育与培训,亦即所谓“村民教育”。我们所说的乡村建设与改造,必须要以农民为主体,但农民要真正发挥主体作用,在我看来,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二要使农民接受现代教育,包括公民教育、文化、卫生教育、科学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地方文化传统教育、环境保护教育、法律教育等等,成为具有现代意识、觉悟与知识的现代农民,这才有可能使他们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学校应该把国民教育与社区教育统一起来,同时担负起村民教育的重任,通过办夜校等方式,使学校成为农村文化教育的一个中心,成为乡村社会“家园”的象征与载体。由此乡村教师自然也就成为乡村精英的重要成员和乡村建设与改造的骨干力量。当然,这样的任务仅仅依靠学校教师是不能完成的,还需要乡村政权、乡村教育自治组织与学校相互积极配合。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更需要具体的实验。这里也只是提出一个理念与设想,算是我对农村

教育的一个梦想吧。

三、重新规划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这同时就提出了乡村教师的培养目标问题,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的乡村教师不仅是一个乡村教育人才,而且应该是乡村建设与改造人才。

乡村建设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在上20世纪30年代的乡村建设运动中,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四所全国著名的大学曾经成立了一个“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晏阳初先生称之为“中国大学教育史上的新记录,大学教育的一大革命”。他说:“农村建设运动是伟大的事业,必须以大学为基础,方能巩固。大学教育能走到乡村建设的路上来,比办几次识字运动、几个民众教育馆,其意义不知要深远多少倍。只有大学源源不绝地培养农建人才,这运动才会发扬光大。”晏阳初先生的这番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乡村建设是一项科学事业,它需要专门的人才;而大学教育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培养乡村建设人才的任务,这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一场革命。我想,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提醒:因为在当下所有的大学教育改革的设想与实践中,乡村建设问题都没有进入他们的视野。我不敢有过多的奢望,但是可以提出在地方院校、至少在省市师范院校的教育中,要以乡村建设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之一。

下面我想更具体地来讨论一下关于西部地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大家已有共识,自不多言。我要讨论的是,西部地区农村教师的培养应该有一个统一规划,建立一个新的结构。

这些年关注农村教育的人逐渐增多,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支农、支教活动,这当然是城市反馈农村的一个重要方面。问题是如何建立起一套乡村支教体系,使它更具规模并形成制度,以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有效沟通。或许可以把大学生志愿者也纳入这个体系,这应该是乡村教师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不可低估。

我想着重讨论的是,如何就地培养能够在农村呆得住、又能胜任农村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在我看来,他们应该是农村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与骨干力量。因此,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师范教育是农村教育发展的灵魂,是改变贫困与落后最有效的途径”,可谓一语中的。现在的问题是,师范教育不仅不被重视,而且有被取消的趋势。这些年师范大学纷纷向研究型综合大学发展,很让人忧虑。这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不承认教师是一个专业,需要经过严格的专业教育训练才可以胜任,反而认为只要具有大学本科、研究生的水平,经过短期的教师培训就可以胜任教师工作。这种作法在实践中是非常有害的,造成教师选用上的唯文凭倾向,出现了非师范生比师范生更容易被聘为教师的怪事

在师范教育中,这些年出现了取消中等师范教育的趋势,这在西部地区的农村教育界已经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校长、老师都反映,“中师教育在西部地区是比较适合农村教育需求的,中师生在现在很受基层学校的欢迎”,农村教师中的许多骨干教师都是老中师生,他们撑起了西部农村教育的一片蓝天。有些老教师担心若干年后会出现断层,没有完全适合农村学校发展的老师,这并非杞人忧天。一位从师范毕业被保送到北京的研究生说得好:“中师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特色教育,尤其是在中国农村。长期以来,中师教育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一方面,它为广大农村培养最基层的师资,是培养地方教育资源最成功的范例;另一方面基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教育体制,它没有高中的升学压力,也不像专科院校强调‘专’字,因其是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摇篮,中师教育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体育、舞蹈、音乐、绘画、三笔字(毛笔、硬笔、粉笔)、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样样都有所涉及,这是最适合农村小学教育的需要的,最后受益的肯定是学生。”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本人就在贵州的中等专业学校,先是卫生学校,后是师范学校教语文,为所在地区的广大农村培养卫生与教育人才,这里的学生有几大特点:一是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很明确,都能安心在农村工作,呆得下来;二是学生所学与农村所需相符合,专业基本功比较全面、扎实,因此能胜任工作;三是没有多少好高骛远、见异思迁的想法,工作踏实、勤恳,受到基层领导与农民家长的欢迎。直到今天,这个地区卫生、教育两个部门的许多基层领导、骨干都是我们当年的学生。应该说,五、六七十年代的中国中等学校教育是成功的:一是目标明确,面向农村;二是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都比较切合农村实际,这确实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因此,在我看来,对中等教育包括中等师范教育的削弱乃至取消,反映了教育改革中指导思想上存在的某些问题:一心只想“与国际接轨,和世界同步发展”,忽视中国自己的教育传统,忽视中国农村、特别是西部农村的实际,尤其是西部农村教育的实际。现在一味强调教师的学历,统一的硬性规定,是不切合西部农村教育实际的。正如有些老师所说:“在农村教书,文凭是次要的,关键是能力,文凭不能代替能力。我们不能用城市的眼光来看农村,不能用城市的标准来要求农村,我们提高文凭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育人,而不是追求一种形式。”如果我们为追求文凭,而否认过去曾是、现在以及将来相当一段时间都绝对是培养农村教师的主要基地的中师教育,那很有可能如一些老师所尖锐指出的,“我们将会成为历史的罪人”。

因此,我主张农村教师的培养仍应以中等师范(主要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与专科师范(主要培养农村初中教师)为主体,而且应对这两类师范教育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即全额免费、包分配,学生则与学校、政府签订合同,保证毕业后到农村任教3~5年。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贫寒子弟的求学问题,更可以吸引一大批农村的优秀青年入学,并在学成后回到农村,使农村学校得到稳定、合格、甚至高质量的老师。这样的培养基地与我们前面所讨论的在职教师的培训体系、城市的支教体系相结合,一定可以形成一个培养农村教师队伍的合理格局。

欢送毕业生条幅标语 篇4

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每一步都要迈得有力,走得踏实!

3. 来,是快乐地来!走,要文明地走!

4. 不辜负学校对我们的期望,以实际行动回报学校的关怀与信任

5. 积极行动起来, 一起站好最后一班岗,做到文明离校。

6. 母校是真挚的朋友,无论你离开多久,她都会在原地看着我们远去的背影,默默地祝福。

7. 未来有风雨兼程,也有雨雪初霁,但只要秉承勤奋拼搏的信念,就会迎来属于每一个人的光辉岁月。

8.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9. 热烈欢送届毕业生奔赴工作岗位

10. 今日是挑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栋梁

11. 饮水思源 母校情深

12. 昂首走天下,母校留心间

13. 挥手道珍重,昂首笑春风,情留校园里,心系大天地

14. 将文明留给母校,将感激留给老师,将关心留给同学,将信心留给自己

15. 师恩难忘、珍重同窗、告慰父母

16. 放飞梦想,畅想未来

17. 认真做人,踏实做事,荣耀母校,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18. 留恋总在回眸间

19. 勇往直前,让我们的事业更辉煌!让我们的生活更美丽!

20. 情系校园,志在四方

21. 昔日建大共生活,今日各自作奉献

22. 志当存高远,无愧梦少年。

23. 牢记自己在建大的小小理想,在浮躁的世界上有所坚持会让你不会轻易放弃;

24. 牢记老师对于你的期待与关爱,这份诚挚让你在人生起伏冷暖变换中感到温暖;

25. 牢记同学的友谊,这份纯真伴随着你们青春的成长与记忆,不可磨灭,难以替代。

26. 祝学哥学姐天天拥有:蓬勃的激情,雄壮的豪情,执着的热情,甜美的爱情,洒脱的表情,爽朗的神情,愉快的心情!

27. 让我们迈开双腿,去挥洒汗水,去踏一路雷声!校门外,有的是鲜花簇拥的前程!

关于欢送发言 篇5

欢送发言1

尊敬的吕总、林总、蓝总、各位同事:

大家晚上好!(鞠躬)

非常感谢公司领导特意为我安排了这场特别的晚宴,我仅代表全家人对公司表示诚挚的谢意!

首先我非常理解领导以及公司做出的这个决定,并且我也愿意遵从这个决定。

就要离开大家了,很多心里话要跟大家说一说

回首走过的4年,我心里充满了感动和感谢。

2008年的初冬时节我来到这里,而今即将伴着隆冬的冰雪离开公司,新年开始前,我就要挥别这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此时此刻,我的心情很不平静,回顾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这几日我辗转难眠,有太多的感慨和留恋,很多难忘之情常常浮现在眼前。这里有我朝夕相处的同事,有给予我无私帮助的朋友,有关怀爱护我的各级领导,借此机会,我要向你们致以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不知不觉走过4年多的时光。4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他长,那也是1500多个日日夜夜。说他短,四年多的时间转瞬即逝了,直到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见时容易别时难的内涵,虽然区区4年不过是漫漫人生旅途中的弹指一挥间,但这里良好的环境,朴实的企业文化,真挚的情感,热情的同志,都给我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在国泰人寿这充满朝气蓬勃的公司里,我度过了值得终生回忆的鎏金岁月,为国

泰事业的发展出了点微薄之力,与同志们一道见证了公司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伴随着公司一路走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今将要离去,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是我想,无论走到哪里,今后,国泰人寿都将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将时常想起它。

在四年多的工作当中,肯定会有一些事情、说的一些话难尽人意。我从社会上来,自由惯了,难免会伤害同志们的感情和自尊心,但是同志们都能够善意的理解我、忍让我。这是我最为感动和感谢的。让我更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包容的内涵,对我以后和人相处起到很大作用。谢谢你们!

“自古伤别离”,工作的需要,我要遵照公司和领导的安排,离开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离开并肩战斗的同志们。但我会一如既往地关心国泰事业的发展,关注同志们。我相信只要大家伙携手并肩,在林总的率领下一定会开创潍坊国泰更加辉煌的明天。

最后让我把各种情感汇集成对同志们的良好祝愿!祝同志们身体永远健康,家庭幸福和睦,万事顺心如意!

请大家办事时或者在路过赋海世家到我家里做客,我会热情地接待你们!谢谢同志们!(鞠躬)

欢送发言2

尊敬的许老师、周老师,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这天,会议室内,喜气洋洋,情谊浓浓。我们学校全体教师在那里欢聚一堂,欢送x、x两位老师光荣退休。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张舍分校全体师生,向两位老师表示真诚的敬意和完美的祝福!并借此机会,向应邀参加本次欢送会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x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呕心沥血辛勤耕耘30余载,先后在雪堰、胡埭两地辗转十数所学校,从代课到民办、??年转公,一向工作在教育第一线。许老师长期担任低年段的启蒙教学工作,她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绩。她所教的班级学风正,兴趣浓,作风实,成绩好,受到广大学生的好评和家长的称道。从教几十年来,许老师始终把名和利看得很淡,一向持续着良好的平和心态,教书、育人组成了许老师的全部生活。

x老师:从1993投身教育事业,踏上了为师从教的慢慢人生路,屈指算来已有18个年头了,18年来,周老师先后到过莲杆小学,鸿翔小学,张舍小学,闾江小学,中心小学,最后又因工作需要回到我们张舍小学从事后勤工作,周老师几十年如一日,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对待工作更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在临近退休的这几年,两位老师没有倚老卖老,也从不得过且过,而是能够服从大局,勇挑重担,按质按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许老师、周老师既是我们的同事,又是比我们年长的同志,更是我们的老师。“回首执教生涯,笑看桃李芬芳”。是你们用知识的甘霖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用青春的热血承传着人类的礼貌,用无悔的青春演绎着诗意的人生,用几十多年的平凡造就了伟大,用几十多年的高尚摒弃了功利,用几十年的微笑勾画着年轮……为学校的发展,为学生的成才贡献了力量,奉献了青春。

最后衷心地期望许老师、周老师在合理、科学安排好自我晚年生活的同时,继续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常回家看看!;真诚地祝愿两位老师情绪舒畅,退而不休,老有所乐,健康长寿,合家欢乐!

多谢大家!

欢送发言3

尊敬的刘总,各位同事,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这天,在那里,情谊浓浓。我们特意为杨同志举行欢送会,据我了解,杨总来x的一年,是x业历进步最快的一个阶段,我代表x全体同事对杨总表示真诚的敬意和完美的祝福!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相聚是完美的,李强老师说:同事朋友是500年修来的缘份,我们倍加珍惜。但事事难料,这天杨总有事,要离开我们企业,离开大家,我们不舍。借此机会让我们大家相聚一齐,共同回忆昨日,相互畅谈明天的完美。

杨x既是我们的老总,也是我们的老师,他来到x的短短一年间,透过他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对工艺大胆革新,使我们的产品品质有了质的飞跃。管理上他紧抓团队建设,多方吸纳人才,为我们建立了一支强大的人才济济的团队;培训上他不遗余力,找资料,下课件,亲自上阵,为大家的学习提高费尽心机。他是技术方面的专家,对品质的追求没有止境,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我们建起了长葛第一流的品检车间,为我们x产品品质的提升保障打下了基础。

杨x还是我们的好兄弟,老大哥,在会上他无数次的告诉我们,在公司我是老总,咱们在一齐工作互相配合,私下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我珍惜这个缘份,期望大家有什么问题,开诚不公,我愿意帮大家来解决问题。

在与杨总相处的这段时光里,我感觉到他就是一位工作踏实、管理细心的好领导,更是一位关心他人、用心帮忙他人的好朋友。对我熟悉的工作他不吝指点,期望我们把工作做好,对于我不了解的工作,他耐心讲解说明,能在x相识杨总是人生的一件幸事,从此多了一个朋友,多了一个老师。在那里真诚的感谢他。

在那里,我们的情绪十分激动。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杨总这样辛勤奉献,用心工作的人,才奠定了我们x事业蓬勃发展的基础;正是你们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们团队的健康成长;正是你们的爱岗敬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你们勤勤恳恳做事、踏踏实实做人的优良作风,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你们的经验智慧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伴随着不舍和祝福,衷心地期望杨x总经理,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事随所愿,步步高,家庭美满,幸福安康。欢迎杨总常回x看看。

欢送发言4

同志们:

李院长即将离开x,走上新的更重要的领导岗位。这天,我们在那里隆重举行的大会,欢送我们尊敬的好领导、好班长。在此,我代表x法院党组、代表x法院的全体同仁,向李院长表示热烈祝贺!

李院长在x法院工作了三年,视x为第二故乡,怀着对审判事业的无限忠诚,对x法院干警和x人民的深厚感情,对x发展的强烈职责感,无私地奉献了自我最宝贵的年华。

我们不会忘记,20x年菊花初开的日子,李院长刚刚到x法院任职,就以《理性分析法院院情、精心打造法院明天》激情昂扬的主题报告从此拉开了x法院崭新的篇章。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中,李院长带领我们一齐遵行其提出的“用规范打造秩序,用公正谋求,用高效建立业绩,用廉明赢得形象”的治院理念,x法院连续两年被市中院评为全市“五个一流工程”先进法院、被市委政法委授予“示范性政法单位”、司法绩效和司法状况一向处于省、市法院的前列。x法院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倾注李院长的汗水和智慧。

我们不会忘记,三年来,李院长坚定不移地按照上级党委、上级法院的指示精神,忠实践行科学发展观,狠抓政法队伍建设。他带领党组一班人在全市法院率先推行了贴合x法院实际的纲领性文件——《联带包创精细化管理暨岗位目标考评办法》,并与时俱进地不断修改与完善,规范化、人性化地管理法院工作,使x法院的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有序的发展轨道。他如实地兑现了“干部向骨干看齐,骨干向班子看齐,班子向我看齐”的承诺,并要求中层骨干做到“管人、管事、管自我”,用科学规范的制度约束干警的各项行为,确保了全院干警零违纪。李院长重视人才,完善用人机制,让x法院《中层骨干管理办法》落地生根,在全院上下构成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让“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一批年轻人脱颖而出,干警的履职职责心得到了空前加强。

我们不会忘记,李院长高度重视审判执行等业务工作开展状况,并将案件质量视为x法院的生命。他带领全院干警在争创“五个一流”工程建设中,把案件质量、司法绩效等工作看成重中之重,多次亲自部署与调度。他率先开好示范庭、多次临危不惧地指挥大型的、疑难复杂的执行活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出色地完成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他关注民生,无数次接待来访来诉的当事人和老百姓,均做到了耐心、细心、真心,为人民群众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化解了许多重大、难缠信访。为x法院的司法绩效提升和“五个一流”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不会忘记,李院长在加强经费、装备、福利保障等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三年来,他倾尽全力,在县财政拨付严重不足的状况下,不辞辛劳地跑省、市部门向上争资,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使两栋机关大楼焕然一新,干警的硬福利和软福利均有了明显提升,如绩效奖的设定与发放、组织干警参观学习、外出旅游、组建老干门球队、老院长金则业在广西去世后,李院长亲自千里前往悼唁传送法院团体对老同志的关怀等等。李院长胸怀全局,运筹帷幄,带领党组一班人,调动各方面的用心性,把x法院营造成了一个温暖、和谐、健康的大家庭。

x法院的工作有这天这样的好局面,李院长功不可没。自从李院长踏入x法院成为我们院长的那一刻起,他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便已铭记于我们全体干警的心中,我们为拥有这么优秀的院长感到幸福,更感到自豪。同时,也恳请李院长一如继往地关注和支持x法院的发展,有时光多回来走一走,看一看,x法院永远欢迎你!x法院的伙计们永远欢迎你!

惜别之言,难以诉说,临别之情,难以释怀。

最后,祝李院长在新的领导工作岗位上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前程似锦。

关于西部山区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 篇6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本质

《小语大纲》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悟性,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育要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社会主义的道德品质教育,逐步加深爱祖国、爱民族、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陶冶美的情趣,锻炼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大纲的这些要求给我们指明了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

笔者认为,语文课绝非仅仅是读课文,总结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解释几个生字生词那样简单。语文课本质上是利用语言这一工具传递文明、承继文化、激扬情感、升华心灵、增强审美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课堂中得到文明的浸染、情感的陶冶和美感的升华,从而真正理解生命的美丽和文明的魅力。至于对词和字句的理解则应贯穿于平常的读写过程中。现有的僵硬呆板的语文课之所以不受学生欢迎,就是因为偏离了这一主旨,抛弃了语文的灵魂,把语文教育变成了八股说教。

二、当前西部山区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育观念陈旧

在西部山区,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原因,语文教师的素质普遍不高。西部山区条件艰苦,很少有大学生毕业后愿意到山区里任教。现有教师差不多都是中师毕业后直接到学校任教,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教育观念、教学方式都十分欠缺,所受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培训也尚不够系统完备。而限于学校条件,所谓继续教育基本上形同虚设,再加之上课任务繁重,下课后又要忙于田间劳作,根本没有时间进行教研,进行知识和观念的更新。另一方面,社会对教师和学校水平高低的评价还完全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面上,这也在客观上使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用在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上,从而使整个语文教育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上。社会一再呼吁的素质教育仍然只是纸上谈兵。

2. 教学方式滞后

基于应试教育的要求,众多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至今沿用的仍然是流行了几十年的教学方式:将课文分解为字、词、句、段、篇等基本知识点,解释生字(词),划分段落、总结中心思想这三步曲进行教学。然后,“监督”学生拼命地抄写和背诵。填鸭式的语文教学手段,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去用心体会蕴藏在优美文章里的情愫和美感。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的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想的引导、情感的培育、文明的熏染、审美的过程都成了空中楼阁。长此以往,把一个个性情开朗、活波天真的阳光少年变成了暮气沉沉、木讷呆板的考试工具,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就彻底烟消云散了。

3. 教学资源匮乏

山区小学语文教育资源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及一些城镇学校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当东中部地区语文教育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多元化、系统化、立体化时,西部山区很多小学却由于教育投资不足,经费紧缺,连维修校舍和添置桌凳都很困难,至于增添教学用品,购置现代教学器材则几乎是一种奢望。有人戏称语文老师上课是典型的“三一”式:即一块黑板、一本教案、一支粉笔。而学校设备则是“三无”式:学校无图书馆、班级无图书角、学生无课外书。除了教室后面墙上的“学习园地”上学生们用笔抄写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豆腐块儿外,你很难感受到一个学校应有的文化氛围。学生一天到晚除了学校那短暂而枯燥的一两节语文课外,其余时间便是在家玩耍或和家人一起进行农务劳作,语文课外资源完全处于“原生态”。

三、切实加强语文教育的对策

对于西部山区的小学语文教育,要改变现状,笔者认为至少应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 转变教育观念,切实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教育的目的不同,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考试、升学,师生的一切活动都围绕一个“考”字转,培养的是僵化的工具。而“素质教育”的目标则立足于它的长期效应,语文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以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取舍。它要培养的是有理想、知文明、守信念、懂情爱、会审美的全面发展的具有健全心智的公民。教学对象则面向全体学生,着重于提高学生个体的素质水平,在教学中强调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突出把外部的教育影响内化为学生个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重点。而转变教育观念的核心是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学一线的教师。这就要求从根本上转变对学校和教师的考评机制,不再以升学率和简单的分数作为考核教学好坏的主要标准,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改革成绩评定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传统的只据考分定好坏的评价方法,既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也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考评方法应该多样化,要跳出一张试卷的圈子。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考评中应注意以下两个结合:(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行量化评价,又要对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进行质的鉴定。(2)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既要注重考试结果的静态评价,更要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知识积累的动态评价,从成绩考评思想上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自觉摒弃片面追求高分的短视行为,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3. 加大教育投入,添置教学设施。

适当加大对山区小学教育资金的投入。各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发挥教育投资主渠道的作用,在国家财政增长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对西部偏远山区小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同时应在政策层面上加大灵活性,允许地方政府在法律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购买必需的教学资料、教学设备以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报,建立并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设立班级图书角。

努力引导小学生走进名著

严晓雷

(启东市和合镇中心小学,江苏启东

摘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二、投其所好;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关键词:课程标准与大师对话内在魅力投其所好激发兴趣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落实这一教学内容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读名家名篇,与大师对话,让学生在读名著的活动中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得到高尚道德情操的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积累语文知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读名著的兴趣呢?这里谈点粗浅看法。

一、精心指导选择读物,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内在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英国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这部作品为什么会从英国走向全球,吸引着当下这么多的青少年如痴如醉地阅读,原因就是符合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所以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名著,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些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内容生动有趣,知识性强,易于被学生吸收领会的名著,如《西游记》、《汤姆索娅历险记》、《爱的教育》等,让学生感到自己有能力去阅读、欣赏和品味,有能力直接与大师对话,直接去亲近原汁原味的“绿色文体”。

二、投其所好,充分分多媒体,吸引学生走近名著

电脑电视以直观的形象刺激,利于学生放松心境。因此,许多学生课余时间多愿用来上网,或看电视剧,我们何不投其所好,引导他们走进名著。我把他们带到了多媒体室,把雨果思想简介以及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建筑的图片等相关的资料下载,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使学生大开眼界。学生纷纷举手问《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是讲什么的?好不好看?我于是趁机向他们介绍这两本书,布置学生利用“五一”长假阅读它们,并布置写读后感。假期回来后,科代表向我反映:读后感收不齐,书不太读得懂,文章写不

4. 多管齐下,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

具体说,首先应加大对现有一线教师的继续教育支持力度,所有教师必须定期到教育比较发达的地区进修、观摩教学,学习先进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应想尽一切办法吸引更多优秀大学毕业生自觉到西部山区任教,尤其是本地走出去的大学生,实现一线教师的及时更新换代,为西部小学教育输入新鲜血液;再次,应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真正促使广大一线教师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加强教研,优化知识结构,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应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采取一些措施,派城

出。我安慰科代表,没关系,晚点收。正好我买了这两部名著的光碟,学生兴致很高,说“原来名著这么有意思”。课堂时间不够,同学们自己找课余时间看完了。茶余饭后经常有同学模仿剧中的人物表演、背台词,写出了许多有较高质量的读后课。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使学生保持阅读名著的兴趣,并提高阅读效益,老师还要经常指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1.读书笔记展览。当学生们阅读了名著后,往往情动于衷,有话想说,我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凝思于纸,发话于文。指导他们写出一篇篇内容充实,情真意切的读后感,适时进行评选,在校刊上刊登,在展览窗内张贴,在校广播站广播,并鼓励他们向全国的报刊杂志投稿,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快乐和收获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2.召开研讨会,任何一部名著,其内涵都是十分丰富的,任何人都不能穷其所表达的意义。中学生由于受知识阅读的限制,肯定疑惑会更多。例如读《巴黎圣母院》后,我提出:同学们通过读原著,看电影,对这本书有一定的了解,但书中还有哪些问题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听就都兴致勃勃深钻原著,寻找问题,新问题层出不穷,诸如:为什么聋子也可以做法官?弗洛德二十多年来收养卡西莫多是出于真心,还是别有用意?世界之大,为什么雨果偏偏写巴黎圣母院,况且这地方以前也没有什么名气?害死爱斯梅兰达的真凶是谁,作者为什么要写爱斯梅兰达的母亲发家致富的事,这与文章主题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电影中她的母亲没有出现?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我带着鼓励的语气问:同学们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哪些同学愿意从中自由选择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结果学生发言十分踊跃。

还有一些问题,没有人解答,怎么办?我这样引导:对于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不少同学谈了自己的见解,但在课堂上我们仅作了初步的讨论,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哪些同学愿意带着问题到课下广泛查寻资料,继续作深入的探讨研究?学生纷纷举手领取问题,研究同一问题的学生,还兴高采烈地结成学习小组,准备课后继续研究。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钻研问题的能力,分享了阅读的快乐,促进了整体学习水平和全面素质提高。

名著阅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和文本、和大师对话,从而丰富、充实、深化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察、感受与思考,培养他们的精神,丰富他们的心灵的最好途径。

里的教师下乡支教,安排骨干教师“送教下乡”,上好示范课,安排山区教师到城市学校听课学习进修,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胡如镜.山区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探讨.现代教育,2007.1.

[2]刘玉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甘肃教育,2006.10.

关于中国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浅析 篇7

【关键词】中国西部经济金融;发展成就;发展方法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方针与政策逐渐在我国的西部地区推广,尤其是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与金融又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无论是就经济与金融的发展质量与水平而言,还是就经济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说,我国西部的经济金融都无法与东部地区的经济金融相比,双方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就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成就,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提升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水平,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

二、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成就

西部经济金融发展的成就我们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水平与质量在不断提高。第二,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第三,通过对出口、投资、消费等方式的综合运用,我们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第四,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我国西部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不断的改善。第五,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优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在不断加快。第六,我国西部地区金融行业获得了大的发展,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与社会进步的需求。第七,融资规模的扩大与市场资本步伐的加快应经成为明显的特征。第八,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带动了保险市场的发展。

三、进一步发展西部经济金融的方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想要进一步发展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金融,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首先需要摆正位置、承认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并且需要充分对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进行对比,寻找出其中的原因,从而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比如:第一,冲破旧有观念的束缚,积极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今后的经济发展,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经济与金融发展规划,本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方针,推进经济与金融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第二,积极转变发展经济金融的方式,提升本地区金融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树立起良好的信誉与形象,提升消费在拉动经济发展中的能力。

2.优化资源配置

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与进步,需要西部地区的各级政府充分的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进行各种发展资源的优化,探索出发展西部经济金融的新模式。具体来讲,第一,调整西部地区企业的产业结构、进行重点企业的优化布局,使得它们在今后的发展中进行科学的市场定位、不断进行技术探索与管理模式的变革。比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各种各样的产业园区,提升西部地区产业的市场竞争力。第二,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扶持。因此,西部地区需要充分的运用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给予西部地区的优势政策,完成各行业资源的重新配置,切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3. 开拓进取不断创新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西部地区需要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使西部地区经济与金融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活力。具体来讲,首先,进行企业发展模式的创新。比如:对于西部地区的国有企业需要加快进行市场化的改革,使其自负盈亏、自主发展。其次,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比如:不断提升企业的科技水平,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提高市场的发展潜力。再次,进行金融组织与融资方式的创新。为了进一步的发展西部地区的金融与经济,其金融组织需要进行市场化的改革,应用现代的网络信息技术进行发展模式的深化变革,提升市场竞争力。建立起网络化的融资平台,政府提供必要的信贷担保,有利于增强网络融资平台的市场影响力。最后,需要进行金融服务方式的创新。比如:运用网络化的技术,建立起网络金融服务窗口、提升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4.增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

西部需要与东部地区进行积极的合作,引进东部地区的资本、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等,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开展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农业领域合作,建立起西部生态农业产业,提升其农业技术的质量与水平。进行必要的商业合作,全面使先进的商业项目在西部地区生根、发叶、开花、结果,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进步。

四、结论

对于中国西部经济金融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我们高中生增强对于西部地区经济金融的认识水平,开阔我们的视野、丰富我们的知识,为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毅.中国区域金融结构差异性分析[D].辽宁大学,2011.

[2]温涛,王小华,董文杰.金融发展、人力资本投入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的经验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2:27-36+171-172.

[3]刘贵生.改革开放30年来西部地区经济金融发展与全国的对比分析[J].金融研究,2008,07:456789+50-54.

[4]王保庆,李忠民,何风隽.中国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支持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2,07:83-89.

上一篇:从《人民的名义》看职务犯罪的辩护下一篇: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