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2024-06-29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通用8篇)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篇1

该学期内,在我部门成员与心理保健员共同努力下配合院系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圆满成功,现总结如下:

一·日常工作

1.部门例会,每周的部门例会都会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及时召开,会议上下达各工作及通知等相关内容,每次都有相应的会议记录。

2.办公室值班(具体事项由办公室负责)。

二·活动总结。

1.运动会

运动会期间,我部配合我系的体育部做好了带领运动员的入运动场的工作。期间,部门成员准时签到,而且工作认真尽责,有效地为我系运动员在场上尽显风采出了一份力。2.“谈心”活动

所谓“谈心”,顾名思义,即为面对面,心对心地交谈。此活动的目的在于为同学提供一个倾诉心里话平台以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同学之间友谊,同时还能够预防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如自杀等。

该活动于11月初正式开展,到现在为止,已向院心理发展部交齐相关的记录材料。此活动的结束时间为2011——2012学年结束。

整体来讲,此活动进行的顺利,心理保健员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尽心尽责的帮助同学克服该工作会遇到的害羞,对心理保健员不信任等困难,顺利地完成了工作。可以讲他们是最大的贡献者。当然其中也不乏对此活动含糊其事的,毕竟该活动需要广大同学的配合,遇到的困难也大,所以造成其对工作的消极,这点还有许多待发现的等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改正。

3.心理情景剧剧本创作大赛

该活动是为下学期的心理情景剧大赛做准备,活动目的就不陈诉。

可以说这是本部门这学期以来最大的一个活动,本来我以为作为理科生的专业,大家对这个活动的积极性不会很高,但结果出乎我意料。首先作为理科生,我们并不强求质量,因为那是能力问题,但同学们的态度很好。

而这里也出现了工作上问题,评选作品时没有一个完整的评选体系,这直接与“公平公正”原则相悖,所以这是该汲取的经验。

活动共评选出三个优秀的作品,并届时进行颁奖仪式。

4.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为让心理委员及干事了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与一些涉及本部门相关心理常识等,院心理发展部应广大学生的心声开展了这么一个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讲座由院心理咨询老师为我们授课。我系的心理委员与干事都准时到场听课,并有

些做了相关的记录。

三·个人总结与展望

在我们部门里仅有六人,我想说说对他们的评价,因为相对活动也较少,并不能很全面的了解所有成员的工作态度等。至今为止,我很高兴也很欣慰他们能够尽力的配合我的工作,都让我很满意。

当然也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说自己在与上级汇报工作的地方不够积极,而不足是必然存在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改正。

至于特色活动,我还是坚持对干事与心理委员说过的那句话:要么不搞,要么就搞出一个对学生有意义,有作用的活动来,而不是总是让我们感觉在敷衍。现今的大概轮廓是在下学期开展一个心理座谈会。

最后,一学期的结束,代表着另一学期的开始,真理不用我重复,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超越过去的,还有现在的。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篇2

和过去相比, “00后”小学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条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也成为影响他们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原因。学校生活中, 他们在情感心理、认知能力和性格行为上表现出突出的群体时代特点。

第一, “00后”小学生情感心理波动大、速度快。大部分“00后”小学生长期生活在“4-2-1”家庭结构的环境中, 他们得到了来自祖辈和父辈大量的关爱。对于他们的需求, 家长们往往“有求必应”。从积极层面上看, 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对事物普遍有自己的看法, 完成任务时常常带有较强的目的性。从另一方面看, 这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他们易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的情感特点。加之目前“00后”大多为独生子女, 生活中少有与他人分享的经历, 使他们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易呈现独断、任性的特点。

第二, “00后”小学生认知能力提升快、不稳定。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 “00后”小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渠道变得异常丰富。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 许多“00后”家长特别重视对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 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家长的“早教”下, 体现出聪明、机灵、敏捷、学习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的特点。与此同时, “00后”小学生在意志力上的表现却呈现不同特点。“00后”小学生往往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 体现了他们抗挫折能力弱的特点, 认知意志忍耐力差, 吃不了苦的特点。

第三, “00后”小学生性格行为向往自由、寻求关注。大多数“00后”小学生的生活条件优越。生活的富足, 让他们在物质上享有得天独厚的选择权, 因而展现出了对物质的渴求和批判。“00后”小学生喜欢电视动画、动漫而不喜欢读书。在家庭生活中, 他们常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受“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等环境的影响, 在学校班集体生活中, 部分“00后”小学生为获得来自老师的关注, 会有乖张行为, 部分行为甚至过激, 乃至出格, 这显示出了他们向往自由独立人格和寻求来自老师、家长关注的特点。

二、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00后”小学生富有朝气、个性鲜明。班主任在处理关于“00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时, 要始终坚持互相尊重的原则, 把努力构建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钥匙”。拥有了这把“钥匙”, 许多“00后”小学生的教育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第一, 尊重学生的根本前提是保护学生的独立人格。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 他们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当前“00后”小学生普遍特别渴望来自老师的尊重。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 作为班主任, 应当尊重学生独立人格。这一点尤其体现在班主任对学生犯错行为的处理上。随着规范师德师风工作的推进深入, 绝大多数班主任摒弃了对学生的体罚教育, 但部分班主任仍会采用谩骂、讽刺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体罚”。这部分班主任认为:只要学生没有受肢体伤害, 就不构成体罚, 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惩罚是“最佳”的替代体罚选项。其实不然, 对于绝大部分“00后”小学生而言, 在他们犯错时最期待的就是来自老师的实事求是的批评。而这类“人格攻击”式的教育, 不仅没有根据事实、实事求是, 甚至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是罔顾事实, 肆意夸大错误。这样的批评教育不仅不能达到教育目标, 反而会严重挫伤学生人格。引发学生产生自暴自弃、厌师厌学的心理, 使教师对学生教育效果偏离目标轨道。

第二, 尊重学生的重要方法是引导学生的主体选择。笔者的班主任工作中, 常需要培养推荐学生参加文体竞技。工作一段时间后, 笔者发现, 部分文体活动乏人问津。对此, 笔者向学生调查“是否希望参加比赛”、“是否渴望成功”、“是否害怕失败”3个问题。结果显示:大量的“00后”小学生追求成功, 但回避失败。根据成就动机理论, 这表明“00后”小学生表现出了比以往学生更高的成就动机水平。但这种成就动机水平, 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来的具体特点除追求成功之外, 还普遍喜欢选择非常困难或非常简单的任务。究其原因, 是因为“00后”小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了解或遇到的“成功”经验往往比“失败”经验多, 造成了他们内心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和对失败的竭力规避, 甚至因力求规避失败而放弃任务。我通过引导学生合理归因, 教会他们以扬长避短地方式实现成功, 使学生乐于参与文体活动。由这件小事可见, 在班主任工作中, 要坚持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 遇到各种关于学生的问题时, 要始终坚持从学生角度看待问题, 从学生的主体选择入手分析问题, 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三, 尊重学生的必要条件是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差异, 是因其所处的环境和所经历的经验不同而产生的。这种差异可能体现在性格、身体成长、智力水平、能力层次上。在“00后”小学生群体中, 这种差异突出体现在性格方面。作为班主任, 应关注每一个“00后”学生的独特个性, 并承认他们独特的个性正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学生的特质。在笔者所任教的班级中, 一些“00后”小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是行为特点是自控能力差。在历任班主任眼中, 他们是的“品性顽劣、学习困难”的双差生。作为接班班主任, 我尝试了解他们, 发现他们与其他学生的性格差异后, 体会他们性格特点中活泼好动的优点。再结合其好动、爱玩耍的特点, 投其所好, 让他们自行组队参加学校篮球比赛。期初, 班级其他学生并不认可, 认为代表班级参赛的应该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通过集体教育, 说服其他同学给他们一个尝试的机会。通过竞技比赛, 这些历任班主任眼中的“双差生”找到奋力进取的动力、重拾了对学校生活的信心。在取得比赛良好成绩后, 他们变化极大。这种使他们独特个性充分释放的教育, 也就成为了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方式。

三、用自主和合作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学生自我管理是学校教育中采用的最为广泛的学生管理形式。在“00后”小学生班级中, 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 能够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团结、管理、发展班集体。

第一, 班主任要正确认识班干部的作用。学生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班主任的助手。同时, 他们也是普通学生中的一员, 是其他学生的好朋友。不能把班干部与其他同学分开, 把班干部当做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督察员”。“00后”小学生中表现叛逆的学生为数不少, 班干部的作用应当是协助班主任关心、支持、帮助他们的成长。若将班干部与其他学生区隔, 易造成班干部与其他同学间的冲突。尤其在“00后”易激动、易怒、情绪反应快的心理特点下, 很容易造成班集体内的意外事故。班主任要在建立班干部队伍之初, 清晰的认识到班干部的作用是服务、促进集体的良性发展, 而非管理、制约学生的行为, 这样才能减少冲突发生的可能, 促进班集体的和谐稳定。

第二, 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自主工作能力。班上发生的事, 如果每一件事都要班主任过问, 不仅班主任工作负担过重, 也不易培养班干部的工作能力。反之, 如果利用“00后”班干部爱思考、爱研究、积极主动的心理特点, 把班干部管理班级、服务集体的积极性竖立起来, 那么, 班主任日常管理班级将事半功倍。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学期初, 通过班级全体学生表决《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的方式, 明确班干部工作职责, 形成集体对班干部的监管、制约, 让班干部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方式, 自主开展工作。学期中, 在班级组织的活动时, 如主题班队会、文体竞赛的班级初赛等, 笔者会组织相关班委利用2至3天的时间与同学沟通意见, 组织活动前要求班干部向笔者和学生做好说明, 组织活动时笔者则负责监管和调控。笔者认为要把学生的集体和活动真正还给学生。经过这样的班干部队伍自主工作训练, 班干部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 班集体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班主任工作负担也明显减轻。

第三, 班主任要培养班干部组织合作意识。“00后”班干部往往自主工作能力强, 但团队合作意识不足。在遇到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 班干部之间往往不善于沟通合作。笔者的做法是在具体工作中培养班干部的合作意识。引导班干部思考“这个问题, 我可以寻求哪位同学的帮助?”的问题。通过“找同学帮忙”迅速培养起了班干部团队内部、班干部与同学间的合作意识。班干部的合作精神往往能在在大型活动中得到了验证。比如学校运动会中, 笔者所带领的班级由于班集体的合作意识明确, 形成了若干个职能团体, 相互支持, 取得了活动的成功。

四、用任务合作模式驱动积极的家校联系

班主任育人工作中, 来自于学生家长的合作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在目前的教育实践中, 家校共育工作有家访、家长会、校园开放日等活动形式。部分学校和班级还都成立了“家长委员会”。要发挥好“家委会”的作用, 笔者在一线工作中探索出了以任务合作模式驱动家校联系、提升家校育人工作水平的具体做法。

第一, 建立家校联系的沟通渠道。现代社会, 班主任应当合理利用各种联系渠道与家长保持联系。如运用博客、微博、微信群、QQ群、飞信群、学校短信平台等方式。以上各种沟通渠道没有孰优孰劣之分, 无论采用哪一形式、哪一种类的沟通形式, 都能有效地联系家长和学校。家校联系沟通的管道畅通能为家校联系铺平道路。同时, 只有将家校联系沟通渠道、形式、方式确定下来了, 才能为开展后续“任务合作模式”驱动家校联系铺平道路。

第二, 向家长及时、准确、全面地反馈学生在校表现。每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在校表现都不同。客观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在校表现, 是建立家校长期、有效沟通的基石, 也是“任务合作模式”驱动家校联系的基础。若班主任在工作中不能及时地反映学生在校表现情况, 会导致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脱节, 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若班主任在工作中没有准确地反映学生在校表现, 或者一味强调学生消极、不良的行为表现, 则会把问题扩大化, 导致学生和教师的关系对立;或者一味赞扬学生的表现, 没有把不良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 则会给学生将来的学习生活埋下隐患。为此, 作为班主任, 在与家长沟通时一定要做到实事求是、不偏不倚地反映孩子在校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情况, 清晰准确对家长提出相关工作配合要求, 只有这样, 才能和家长建立有效沟通, 构建家校共同育人的联合体, 共同为孩子成长助力。

第三, 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家校互动。笔者在与家长们交流、沟通时, 会以一个“共同任务”为纽带进行, “共同任务”也是家校沟通的核心任务。如, 学生有带零食进入校园的情况发生时, 笔者并不会以告状的形式联系家长, 要求家长予以批评教育。而是会以“如何引导孩子不带零食进校园”为“共同任务”, 引起家长们甚至是学生们的思考, 从而避免了老师向家长发号施令的刻板印象。再如, 学校举办各类大型文体活动时, 笔者亦会以“如何更好地完成比赛”为“共同任务”, 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借助家长的力量实现家校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关注和鼓励, 让学生感到强烈的团队感。以任务为核心驱动家校互动, 能够转变过去家长依附班主任开展教育活动的情况, 让学生感到家校共同为建立学生健康成长的“后援团”, 使他们对成长更具有信心。

“00后”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 与以往时代学生的班主任工作相比, 既有相同点, 又有不同点。相同点在于, 总是需要班主任不断深入了解研究学生、总是需要班主任的奉献精神。而不同点在于, 面对“00后”, 需要班主任针对他们独特的心理特点, 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 开展教育活动。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做好“00后”小学生的班主任工作, 归根到底, 要班主任老师重视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变化特点,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时代心理发展特点;要革新固有的教育理念, 形成新的学生观和教育观;要班主任老师不断奉献、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创新, 在工作中总结、在总结中成长, 在成长中不断收获教育的果实。

参考文献

[1]张万祥.给年轻班主任的建议[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林洪.一名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活动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684(2009)11-0009-04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人们对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高个体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便是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现的学校教育中,如何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便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但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其在制度保障、服务体系和作用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通过解决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内外因素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它的产生与发展适应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对学生具有预防、补救与发展的功能,维持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正常运转,必须建立科学的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保障系统。本文在借鉴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及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学校社会工作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并大胆展望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的研究现状

国外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其研究成果主要集在以下三个方面: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研究、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研究、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保障机制研究。

1.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研究

早在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德国就几乎同时开始了教育与福利两种制度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构建家庭、学校与社区相互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工作程序、工作管理等相关的工作制度、人员配置及角色定位等。总的来看,国外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实现,政府大都提供一定的经费与政策支持,以促进工作的发展。在组织方面他们大多成立了一些专业组织与协会(包括全国性专业组织及州、地方性协会等),在政府和上述相关协会中也设有专门的制度或相关的服务准则对组织与管理作了一些相关规定,以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监督。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在各国发展水平不尽相同,故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分布情况在各国各有差异,但具体在人员组成方面,国外从事学校心理健康维护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学校社会工作者、辅导教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病医师等,这些人构成了一个服务网络,共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学校社会工作者,他们是这个服务网络的核心,起着联系其他服务人员、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作用。Allen·Meares(1991) 指出学校社会工作者是学校内的职业心理健康工作者,他们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性因素来提升人们心理健康状态。总之,学校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综合的角色,可称之为学生援助计划员(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mers),他们应该同时兼备预防计划专家、危机管理者、评价专家、转介员和案例管理者等角色。

2.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服务体系研究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及工作者采用的工作方法等,不同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的方法技术、依据的心理学的理论也不尽相同。

总的看来,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的目标在于协助学生、家庭、学校与社区排除障碍,提升学生在学校的成功学习经验;其主要工作内容是评估学生的问题,向其他人解释学生的问题,提供给学生、家长等相关人员教育咨询服务,调解学校—社区—学生的关系,及其向个别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以全面解决学生的情感、行为、学习和适应问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大体为个人辅导、小组工作、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等;其服务模式主要有四种:传统临床模式(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model)、学校改变模式(the school-change model)、社会互动模式(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及社区学校模式(the school community model) 。

3.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机制研究

对于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机制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在国外也比较少见。为保障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国外大都从政策法规、人员培训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对其提供保障。

在国外,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国家大多用立法的形式对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此外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协会也制定了相关准则以确保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很少有国家有专门的学校社会工作的法律,仅仅是在保护未成年人等法律中有所涉及;在资格认证方面,目前学校社会工作相对完备的西方发达国家大都形成了体系化的证照制度,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关证书,最低限度必须是合格的工作者,受过大学以上專业训练;在人员培训方面,专业组织负责相关人员的培训,包括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各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也设置相关课程对学校社会工作者进行培训,他们大都建立了有效的督导机制。在培训模式上,Koller等提出要建立一个针对学校员工的以预防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该模式以预防、合作、各学科之间共同努力为基础,既包括岗前培训也包括在职培训。

二、展望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趋势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完全可以说是适应了时代的要求特别是在学校教育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与深刻化、而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又比较缺乏的背景之下,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不仅只是单纯的解决问题、更注重在方法论和价值观上实现变革的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展现了外部力量进入学校教育现场、努力改善学校现存问题的新局面,充分展示了学校社会工作固有的特点效果和魅力,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整合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社会工作的优势,在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现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中,其作用越来越大,也预示着其美好的发展前景,具体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体上强调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任何管理活动都受一定机制的制约,而机制的有效运转必须通过制度来保障。由此,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转也必须通过制度来保障,只有以制度化来规范管理,才能保障管理朝向科学性、有效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在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灵活整合各种社会工作方法的同时需要不断地总结、归纳,并将其经验制度化、标准化。具体而言,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以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促进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发展。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刚刚开始,人们对其认识尚且不深,再加上我国是一个行政导向十分明显的国家,没有来自政府的派遣制度,很难保障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进展;因此,为保障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需要积极寻求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引导功能,以求从制度上更快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与科学化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文件明确开展此项工作的宗旨、意义、目标及要求,并尽快制定相应的学校社会工作岗位职责、工作守则及享受待遇等文件,出台有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注册管理制度、从业规范制度、薪酬标准指导制度、培训制度及专家评估制度等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职业体系,以明确学校社工任职条件、享受待遇及职责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法规方面,应考虑社工人员的参与,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学校社会工作者参与学校社会工作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一定会朝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2 运作上提倡国际化、协作化、本土化、人性化

国际间合作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技术、经验是人类所发明的,且学校社会工作的共同性也决定了全人类能够共享这些理论、技术和经验,这种共享最直接的形式就是与国际学校社会工作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专业机构之间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系统地、有计划地加强与国际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机构的合作和交流,聘请国外的专家学者讲学,引进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派遣人员到国外学习取经等,使这种国际合作制度化,成为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专业体制建设的重要方面。

所谓协作化,即重在协调好各相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完善的现代学校不仅需要科任教师与行政人员,还需要心理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的配合和服务,这就要求科任教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各尽其责;其次,善于沟通,善于协作。科任教师由于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长,较易发现学生问题,这就需要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平时多加留意,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地与相关人员探讨及相互配合,最终保证学生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得到专业人士的服务和指导,避免更严重问题的产生。总之,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工作者的工作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为此,我们需要将相关专业人员的工作结合起来,促进其功能整合,以形成一个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系统,最终解决其心理问题,达到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的目的。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每个国家、地区的现实情况是分不开的,如何根据本国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开展积极有效的本土化研究,也是将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国际性的专业社会工作在我国开始扎根,但它仍不能脱离中国实际,仍要积极需求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制度与文化传统的实际社会工作,走上专业社会工作本土化的过程。对从属于社会工作范畴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而言,其发展更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因此,我们在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理念的同时,也必须切实考虑我国的国情,根据现阶段发展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制度环境与学校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我国本土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创新,以正确解决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的冲突。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服务,其工作对象主要涉及学生,此外还包括教师管理者、家长、社区相关人员等,总之,其工作对象是人,这就需要工作者提供的服务要体现人性化特点,并能及时根据当事人的发展需要调整对策。从总体上来看,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发挥着救治性、发展性与预防性三种功能:救治是一种维护性的工作,具有滞后性、局限性;预防是其一个重要功能,即通过努力,使学生问题与系统问题降到最低程度甚至不发生;而发展功能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实现助人自助的主要途径,由此必须倡导更高层面的预防与发展功能,以启发学生和学校制度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综合素质与生存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本主义的一切以人(学生)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学生)的利益相一致,即强调学生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思考的逻辑起点,其基本措施的制订和实施根本的出发点是为了人(学生)的权利、尊严、需要、成长、发展以及最终实现人(学生)的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学生的利益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及权力意识将有所萌生,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认识也将由浅入深,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推动学生工作方针和措施在价值取向上朝人本主义转移,更体现了工作的人性化特点。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服务的实效性

受实用主义的影响,社会对社会工作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要求:必须对自己使用的工作方法负责,对服务的结果负责,也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注重服务的实效性。再加上学校社会工作本身是一个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领域,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社会工作人员参与到心理健康领域,注重对具体实践模式和方法技术的研究将会继续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其次,从现实层面来讲,现阶段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还面临着被人们认可与否的问题,故此更需要发挥其服务的实效性,以结果示人,以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上海市浦东新区试点工作来看,学校社工通过以理论指导实践,转化了部分行为偏差学生,消除了一些潜在的隐患,且通过其开展的各类活动活跃了学生的身心,提升了学生的多方面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而且心理偏差、行为偏差学生的矫治和转化,也减少了对其他学生的负面影响。因此,心理健康学校工作者必须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以取得服务的实效性。

4.策略方法更加系统化、整合化

作為系统性很强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在工作方法方面更需要用系统的思想去理解和实践。系统论的观点强调跳出案主的问题来看案主的问题,充分考虑问题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复杂关系,其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概念。在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看来,学校是学生社会生活的主要场所和重要支持系统,但其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其他系统的支持,即任何学生问题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孤立,学校、社会、家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引起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实现系统之间,以及系统与个人的良性互动,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因此,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只有保持科学、系统的理论深入学生生活的各个系统,找出症结,才能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这个特定时期内解决各种问题尤其是心理健康问题。

在工作方法上,呈现出多元整合的发展趋势。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学生问题越来越复杂多样化,使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单纯的个案、小组、社区的介入方法难以有效地解决问题,且这种方法区分服务对象,限制服务对象从更广泛的途径获得资源,影响了服务的最终效果。所以,目前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方法开始呈现出多元整合的发展趋势:工作者用全面的工作和介入手法去服务工作对象,主动地认识个案、小组、社区等不同工作方法,并灵活地将他们加以综合,同时在不同的工作手法内运用不同的模式和辅导理念。此外,在整合的过程中也不乏创新,以创造性的思维来灵活整合各种社会工作模式与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将来的研究也应关注这个方面,同时也可从具体方法上升到理论层次,发展出更科学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从而进一步指导方法的应用。

5.从业者要求专业化、职业化、社会化

职业化一般指的是某一职业从其他职业领域脱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有别于其他任何职业,具有自身特色的职业领域的过程。专业化是职业化的更进一步发展,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对其他国家、地区的经验和理论研究使学者们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即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必须要与专业化和社会化联系起来,只有三者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社会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并发挥作用,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将朝着专业化、职业化与社会化的方向发展。

从专业化的角度看,国外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必须具备专业的基本属性:专业理论及技术、专业伦理与守则、专业教育与训练、专业组织与机构、专业自主及认可。从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状况来看,在专业伦理与技术方面虽然大量借鉴国外经验并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其专业化发展尚存在如下窘境:它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职业;真正的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寥寥无几,具有专业素养的师资严重匮乏;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尚处于不稳定的发展状态;理论与实践之间整合面临很大困难且缺乏本土性的研究等。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前途,从根本上来说掌握在工作人员的手中,针对目前我国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兼职者居多且专业素养低下的状况,我们正在采取相关措施以提升工作者的专业素养,由此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随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其将会得到越来越多认同与理解;其次,从工作者队伍来看,兼职工作者将接受正规训练,由业余化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专业化水平将会提高,专职工作者将占据主导地位,两者将走向互动、结合与渗透;再次,从工作模式与方法上看,其正经历由封闭到开放,由单一到综合化的转折,即朝向系统化、整合化方向发展;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注重本土化的研究,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服务的实效性。总之,无论从制度层面还是从专业伦理与守则、工作方法等层面,虽然我们离职业化、专业化的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我们有理由相信,面临纷繁复杂的社会以及时代变迁对学校环境的冲击,学校社会工作更加需要以一种专业化的工作方式出现,只有以一种专业化的精神来对待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才能不断地研究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因此,职业化、专业化是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稿件编号:090923005)

参考文献:

[1]葛爱荣.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的调查分析.西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年5月.

[2]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1:7.

[3]林万亿,黄韵如等.学校辅导团队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师、辅导教师与心理师的合作[M].北京: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72~79.

[4]杨国愉,龚德英,张大均,郭成.国外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研究现状与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7,(05):83~88.

[5] Allen-Meares, P. The contribution of social workers to schooling. In R. Constable, J. P. Flynn, & S. McDonald (Eds.).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M]. Chicago: Lyceum Books, 1991,2: 5~16.

[6] Fraser, M. W. (Ed.). Risk and resilience in childhood: An ecological perspective[M]. Washington, DC: NASW Press, 1997.

[7]Theresa J Early,M Elizabeth Vonk. Effectiveness of school social work from a risk and resilience perspective[J].Children &Schools.Washington, 2001,.23(1):9,23.

[8]Franklin, C. Predicting the future of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new millennium[J]. Social Work in Education, 2000, 22(1):3.

[9]Huxtable,Marion ,Eric Blyth eds. School Social Work Worldwide[M].Washington,DC:NASW Press, 2002.

[10]Costin LB. An analysis of the tasks in school social work[J]. Social Service Review, 1969,43:274~285.

[11]Meares, RA. Analysis of tasks in school social work[J]. Social Work, 1977,22:196~201.

[12]宣兆凱.学校社会工作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13]Whitted B R., Constable R. Educational mandates for children with disabilities: School policies, case law, and the school social worker. In R. Constable, S. McDonald, JP Flynn (Eds.). School social work: Practice, policy,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s[M]. Chicago: Lyceum, 1999: 166~183.

[14]阎德明主编.现代学校管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本文系200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成果,主持人:张大均;批准号:06XSH012。作者单位:遵义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563002;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400715。电邮:geairong-sun99@126.com)

心理发展部9月工作总结 篇4

9月份外语系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在这个月中心理发展部主要工作是接待新生和招新。在接待新生的过程中,干事积极努力,并把各个项目工作坐好了。面对大一报名的新同学,我们用代表外语系热情,积极接待,并且主动帮助新生们提行李。当时太阳很热,我们满身大汉,不过看到每一张大一新生的面孔,心理还是挺开心的。不过在此次接新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工作时间的安排不适应,出现迟到的问题,说明在时间观念上需要提升;另外我发现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还有待加强,以后本部门要多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促进外语系学生会发展。这个月本部门进行了招新,首先我们到了各个班进行宣传,次日收到了47分申请简历,把我们几个干事乐坏了,很开心看到新生们如此积极。在面试的过程中,本部们干事认真严谨,新生们也是机智回答。在次过程中收获很多也学习到了很多,我们也从中选出了8位优秀的新干事。

希望本部门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更加出色,积极配合学校安排,一起为整个外语系学生奉献一份力量。

心理发展部十月份工作计划 篇5

工作转眼,接任经贸系心理部的工作已经有一个月有余了,在这段时间我们部门针对同学存在的问题,定期召开心理委员会议,每周通过心理健康周报表来了解各班同学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从上半年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心理部在某方面还存在 不足,为了更好的为同学服务,更好的帮助大家解决心理问题,在十 月特制定如下计划:

1.定期召集各班心委开会,讨论近期班上出现的异常情况并找出 解决的办法,情况严重的及时向辅导员和老师反映。

2.让心理部的成员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多与各班心委沟通。

3.举办不同的活动,来帮助同学减轻学习和生活压力,如:开主题班会,组织娱乐活动;请专业的老师给大家讲些同学中普遍关心及最烦恼的问题。让心理发展部真正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4.课下认真学习有关心理学的知识,加强自身心理素质,来更好 的帮助同学

5.加强与学生会内部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互相合作,相互进取。新的学期,我们心理发展部将会以最新的状态,最认真的态度来 为同学们服务,随时关注同学们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做一名倾听 者,做大家的朋友,帮助同学和老师建立好心灵沟通的桥梁。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篇6

作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不仅仅是注重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关爱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如何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作为一个班级成员的荣耀和责任,让他们投入达到班级管理中来。让学生来管理班级。作为一个班主任,他的做事风格和管理方法可能将会影响学生的未来。尤其是高中的班主任。

在大多数学校里,学校对班主任的的考核是将班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标准,而将班主任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影响忽略。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要将学习和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在一个班级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学生,有的性格孤僻,有的性格开朗,有的好动,有的懒惰。对于一个班主任,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征,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这样班主任在开展工作时,会方便很多。班主任是学生在学校的监护人,班主任不要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忽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当今社会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校园惨案,我想这与班主任的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关。如果在初高中一个学生遇上一个好动班主任,我想就不会出现像马加爵,药家鑫等这样的大学生杀人案。怎样做好一个高中班主任,我通过一些案例来说明总结班主任的工作方法。

一.用爱去教育,情感化管理

高中学生要比初中生更懂得爱,更需要爱。他们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方面表现出比较成熟、自信、顽强等,但另一方面有比较脆弱,遇到困难容易退却,这就需要老师的关爱,使他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特别是那些有毛病的学生,他们平时听到的多是批评,他们最缺乏别人的理解及老师的爱。因此,高中班主任不仅要在学习上,而且还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感到老师可亲。

案例一:当前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高中越来越多,而这些学生常常感到自卑。我班有几个这样单亲家庭的学生,他们会看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举动是否信任他们。当这些同学犯错误时,如果对他们采取强硬办法,反而适得其反。如我班的侯婷婷同学以前经常犯错误,我在班上随时关注她,对她的进步及时进行表扬,并且对同学说,犯错误是正常现象,正是因为大家的世界观还没有真正形成,我们才会出现错误,而不是单单联系他们父母,通过他们父母开导他,同时这些同学因为我没因此歧视他们,反而更加努力的工作,上学期,每次劳动她都第一个协助老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而且平时很积极的为班级做事,期末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同时家长也反映在家比以前懂事多了,也愿和家长沟通了。

案例二:通过情感教育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成绩。比如在上学期几次大型考试中,尽管我班入学时前120名一个没有,我充分发动学生的积极性,告诉他们上高中只要你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成绩。因为我们这届我们班的成绩和重点班几乎相似,因为我们是尖子班,同学也急于想证明自己,利用此心理教育他们,我们在成绩上和尖子班有差距,但在其他活动中我们应该证明自己,应该展现自己,我们其他方面不差,结果我们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取得了几个单科第一,并有5名同学进入年级前25名。

分析:班主任一味的批评和说教会导致学生的反感,特别是那些有毛病的学生,设身处地的为他们考虑考虑,或因势利导的去教育或许有更好的效果.一、充分发扬民主,制度化管理

高中生总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更愿意在同学中表现自己,基于这一点,我们应因势利导,发挥学生的这种优势,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班级的管理和建设,做班级的主人,调动学生的积级性,形成良好的班风。(班主任)讲究民主,就是要求老师与学生平等,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讲究民主,更应注重科学,没有科学的民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发展民主。制度化就是规范化,做到公正、公平,一视同仁。

案例: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助手,但也是难处理的一群,处理不好就会增加班级管理的难度。因而我在百分考核中设置班干部工作积分,但犯错误决不偏袒,如我班团支部书记早恋,每天两人同时到校,彼此到了不可分开的地步,对此,我不仅找他们谈心,而且在班级当众批评这种现象,摆事实讲道理,对班干部进行说服教育,调动积极性,其他学生看到这种情况,觉得管理是公正的、规范的,也就自觉遵守学校要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

分析:制度化管理需要相对的公平、一视同仁,才能起到很好的约束力,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细化管理,常抓不懈

细化班级管理工作,是高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高中班主任首先要制定一套学生认可的班级管理制度,按照班级管理制度对学生实行量化管理。在班级管理工作中,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的情况要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总结。

案例:我班罗晓堤同学学习情况、行为表现都较差,而且家长不配合,行为超出了中学生范畴。针对她的情况,我有的放矢的引导,先让她过行为表现这一关,帮她明确应该完成的任务,只要有好的表现,立即表扬,如他是语文科代表,积极负责,我当全班同学面前及时表扬她,树立她的信心,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过学习关,这段时间她非常用功,进步也非常的快,无论是学习还是思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分析:精细化管理需要“细”,更需要“精”,当学生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到位的时候,高中班主任要及时地提示、教育、引导,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但在教育、引导的同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因人而异。

四、树立良好形象,做到言传身教

高中班主任工作经常和学生打交道,是做人的工作,而做人的工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用言语说教人,要靠自身的表率作用吸引人,影响人。也就是说,对学生,班主任要靠言教,更要靠身体力行。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树立自身良好的形象,做到言传身教。特别要注意一些小事、细节,不要自己觉得没什么、无所谓,其实学生的眼睛一直盯着呢。尤其是学生行为习惯较差,乱扔乱抛非常普遍,遇到此种情况,我先是该检的检,该擦的擦,然后才教育学生,学生看到他面前检他扔的垃圾,很有触动,基本上都不再乱扔乱抛。上学期,我班扫雪任务非常重,下雪次数又多,每次我都亲自和学生共同劳动,在我的亲自带动下,每次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所以,班主任的言传身教是很有效的。

分析:有时我们老师蹲一下身,弯一下腰,比100句说教好的多。

当然,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学问很大,作为管理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班集体。首先,班主任是核心,是引导者,更是组织者。班主任应融入到学生当中,成为学生信服、尊敬的“领袖”,万不可与学生对立,成为单纯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最直接的一点就是不要当众发脾气,起不到好的效果,却会在学生心中造成老师爱发火不亲善的影响,久而久之,难以服众。

其次,班主任管理要公平。大事公平,小事更要公平。公平体现在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男女同学要公平,成绩差异同学要公平,班委与同学之间要公平。处理问题要就事论事,尽量避免带有个人色彩;不要针对个人,而做出相应处理要统一要求。

再次,班主任要以身作则。中学生最容易模仿,班主任的一些思想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有些时候,在处理一些细节问题时,“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动作就能胜过千言万语,所以,在处理上述问题时,我没有批评,而是用行动去做,以老师的行为和力量去影响学生的思想。

关于发展心理旅游的思考 篇7

1.1 心理旅游的概念

早在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公开发表的《马尼拉宣言》中曾明确指出“旅游也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之一。旅游应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当前的种种迹象都表明, 旅游业正以“朝阳产业”的姿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现在, 旅游主题和形式日新月异, 旅游者也更追求一种个性化、多样化的旅游模式。

心理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也许很多人还没有听说过,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主题旅游, 是指旅游活动过程中针对旅游者本身心灵缺失部分, 以帮助旅游者得到心理上的治疗, 拥有健康心理素质为目的, 加入包括心理调整、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开导难题等等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旅游形式——也就是和一个亦师亦友的心理医生一同上路, 在大自然中敞开心扉, 面对山水说心事, 在旅途中边游览边接受心理医生的疏导。在心理旅游过程中, 为我们提供服务的服务人员不再仅仅是导游人员, 还增加了许多从事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人员, 以及在身心疗养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护理人员、心理讲师、营养师等等, 并且如果有特殊需要的话, 还需要随行的导游人员也要掌握一些心理方面的知识。心理旅游, 这是中国心理学提出的新概念, 其心理学内核其实就是展开社交训练, 大家开心地游山玩水, 再穿插一些社交技能训练等等, 这正是心理旅游的独到之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 心理旅游已逐渐被人们认识并为旅游业所利用。如今, 这种旅游形式已在中国悄然兴起。而这种心理旅游属于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消费, 旅游者购买旅游产品, 不是为了获得物质上的满足, 而是为了追求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因此, 有些学者将这种消费理念称为“舞台消费”。

1.2 开展心理旅游的必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心理问题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事物, 虽然没有准确的数字用来表述, 专家们评判的标准也各不相同, 但可以肯定的是心理问题在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年龄越大, 心理问题就越明显。在心理问题由小变大的过程中, 有可能转化为心理疾病。正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时常会遇到种种矛盾、困难和不顺心, 经常产生不良情绪, 以致对人们的身心产生很大的伤害, 心理学家推荐了一些措施以化解这些抑郁悲伤、愤怒等损害健康的恶劣心理情绪, 如多运动:跑步、转圈、疾走、游泳等运动是化解不良心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晒太阳、赏花草、还有观山水等会将你置于美好的氛围中, 心情自然会好转, 获得舒缓身心的效果。而如今心理旅游的提出, 正好与心理学家的建议不谋而合, 它的优势就在于心理旅游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人们置于这种美好的环境中进行一个调整心理状态的过程, 正是可用来做心理康复, 可以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度放松的过程。其目的是要通过这个过程来达到逐步调整人的心理和情绪。让人们在心理旅游中改变恶劣心境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解除不良情绪、健全人格的目的。因此, 心理旅游已成为当前人们调节自身心理和身体综合机能的一种良好的途径和迫切需要。另外, 那些喜欢新事物或者本身就拥有健康心理的旅游者也会希望尝试一下此类新鲜的旅游方式。

2 心理旅游的作用和其发展的可行性

和一般的旅游相比, 心理旅游究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首先, 心理旅游是用来做心理康复的, 可以带来深度的放松。现代人工作压力大, 经常感到累, 实际上并不是体力透支, 而是不会休息。比如, 国庆长假, 有些白领人士觉得平时工作太累了, 选择打牌、听音乐、看电视等看似很放松的休闲方式, 还有人干脆睡上好几天的觉, 实际上这些并不是科学的休息方式, 因为白领人士的疲劳大多属于脑力疲劳或者心理疲劳, 并非体力疲劳, 体力上的休息并不能缓解这些人的疲劳感。而通过心理旅游, 比如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进行有益的社交活动, 使大脑在运动中得到放松, 调整好精神状态, 才可以解决脑力疲劳和心理烦累的问题。因此, 组织一批心理上有困扰的人一同出游, 可以让每个人都同时成为他人的一面镜子, 让他们在一种感同身受当中去敞开心扉, 认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同时, 让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自然景物当中去。让他们沉浸在自然对他们的震撼和陶醉当中, 这样心理压力和心理疲劳也就自然减轻了。

其次, 心理旅游对于青少年和儿童们会有着更为明显和多方面的作用。因为孩子们的情绪容易郁积, 但也容易释放, 同时, 孩子们的世界观, 价值观尚未定型, 比较容易矫正, 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渠道、组织者合理的安排, 他们在短短的几天之内是可以得到很大的收获, 并可能发生较大改变的。在旅游过程当中, 孩子们从未见过的景象, 极美的, 或者是极贫穷的, 都可以对孩子的心灵产生巨大的震撼, 这对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健康形成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心理旅游的优势就在这里。心理旅游正是这样一种排解忧郁、放松平衡身心、调整心态的好途径, 加上旖旎的、令人愉悦的自然风光, 再加上心理讲座、心理咨询更能很好地解决人们实际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所以, 心理旅游必然会成为人们出外旅游的主要选择, 开发心理旅游具有很大的现实可行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心理旅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2002年心理旅游已经首次在北京出现。最初是在2002年底, 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杨霞, 首先带着自己的一批朋友, 踏上去江西婺源的路, 揭开了心理旅游的大幕。在七天的行程中, 一帮在喧嚣城市中迷失自我的人们从陌生到熟识到无话不谈, 最后成立了名为“清心”的俱乐部, 定时聚会, 谈心。在这短短的一周当中, 杨霞教授通过“工作与压力”等讲座, 敏感性测试、自信心训练等游戏使队员们真正放掉了心理上的包袱, 真正自由呼吸到了清新空气, 放松了紧张已久的身体, 振奋了精神。2003年春节期间, 杨霞教授又带着壮大了不少的队伍, 走进了武夷山。后来, 他们又结伴去了草原。在这两次旅游中, 杨教授更是大胆地取消了一些纯知识性的讲座, 放手让队员们在诸如“爬山比赛”等一些小组性质的活动当中去重新接纳身边的人, 同时也让身边的人接纳。

就在协和医科大学心理旅游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 北京大学金秋心理研究中心也将服务的对象瞄准心理状况不稳定但并没有引起社会足够重视的青少年。他们组织了北京的一些青少年, 去北京周边的一些偏远的山区、农村进行春游、夏令营。在旅游的过程当中, 让孩子们将心中郁积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让孩子们在纯自然的环境当中领会到在学校在家庭在城市当中无法领会的东西。所以说, 心理旅游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旅游, 更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而是在专业心理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种特殊心理训练。这些训练有二三十项之多, 分别在室内和户外进行, 有集体木鞋、电网、四绳桥……甚至包括插花、设计制作软陶等等。人们在此不仅能进行良好的交流和互动、放松情绪而且心理旅游运用独特的方式, 把不同的人组建成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家庭小社会”, 在这个“小社会”中把大家的心牵引到一起, 使每个人都在不同的心理游戏和训练中释放自己, 得到身心的双重放松。这两个地方的心理旅游都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功, 并且正在进一步地发展和壮大中。随后, 北京的百合旅行社也首家推出了特色旅游——心理旅游, 命名为“清心之旅”其形式是:旅游+心理咨询, 并在当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 发展心理旅游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 在旅游过程当中, 一定要摆正心理服务人员对旅游者的态度, 决不能把他们单纯地当作病人来看待, 更不能以一种怜悯的、同情的态度来表现你的关心, 也不能字字句句暗示或明示他人的病症”要注重人性化, 在旅游过程当中, 我们要始终以一种老师看学生的态度来对待旅游者、心理旅游营究竟有没有作用, 这是每一位想参加心理旅游的人所关心的问题。参加心理旅游对培养人们的心理素质、纠正某些心理问题是有一定作用的, 心理学家许天红认为, 人们不能认为短期的旅游会让孩子换一个人, 参加心理旅游关键是发现问题, 同时让人们寻找正确感觉。

其次, 要注意有效地制造互动, 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在心理学疗法中也有种治疗方法, 它是鼓励人敢于对人倾诉自己内心不满的地方, 重复多遍, 达到宣泄不良情绪的目的, 甚至敢对一个具体施加对象的当面斥责或提出。

再次, 满足游客的心理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衡量优质服务主要是看服务人员是否了解游客的需求、并能满足游客的需求。那么, 游客需要从服务中得到什么或期待什么?概括地说不外乎如下几方面: (1) 游客期待着实用性和享受性的服务。通过我们提供的实物和环境, 使游客产生舒适感和美感; (2) 游客期待着高效率的服务, 即要为游客提供方便, 尽可能地简化手续和缩短等待的时间。 (3) 游客期待着标准化的服务和破格优待的服务, 坚持标准化的服务可以体现出“一视同仁”, 破格优待则使游客更加满意。 (4) 游客期待着声情并茂的服务, 所谓声情并茂即指游客感到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的服务, 而是由生气勃勃的活人所提供的有生机、富于人情味的服务。从游客期待的内容我们不难发现, 游客需要得到的服务不外乎两方面:一是功能服务;二是心理服务。前者是解决游客的实际问题, 为游客提供各种方便的服务, 后者则是在为游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 还能让游客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它是服务员针对游客的心理需要利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提供的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受得着的东西。由此可见, 游客需要得到的是双重服务——即心理服务和功能服务, 仅有功能服务是不够的, 没有良好的心理服务, 功能服务也会黯然失色。

总之, 发展心理旅游不仅能使游客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扩大旅行社赢利的途径, 而且也是充分发挥旅游资源新功能, 适合旅游需求和发展趋势一条新路子,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们对心理需求的日益明显, 心理旅游必将会受到众多旅游者的欢迎。当然心理旅游的开发, 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 一个地区旅游业的各个部分和各个环节只有均衡发展, 有一个合理的开发构想和计划, 才会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从而推动这个新兴旅游形式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伟伟.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4, (4) .

[2]何杏清.现代经营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3]张伟伟.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青少年研究, 2004, (4) .

心理发展部工作总结 篇8

三省一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均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表现为:

口 出台相应的指导性文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三省一市都转发了教育部的文件,并出台了相应的文件。如,河北省教育厅于1997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的意见》,于2000年5月,下发了《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工作指导纲要》,于2003年3月,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辽宁省教育厅于2001年初,下发了《关于加强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

口 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一领导。

三省一市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领导,他们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如广东省在省、市两级均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高校专家共同组成。广东省明确提出:“教育行政主管与专家业务指导相结合是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关键。”为此,他们在教育事业经费中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共安排200多万元建立起省和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支持各市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辽宁省教育厅在省基础教育教研培训中心和心理学会下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负责全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海市成立了“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下设“校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委员会”、“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心理辅导教师专业委员会”。

口 制定相应的政策规范,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行统一管理。 三省一市都充分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为了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他们都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如,广东省教育厅把‘规范管理作为推进全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则”,在师资培训方面,“做到了统一教学内容、统一课时、统一教材、统一备课、统一考核、统一颁发证书”;在检查评估方面,制定了“示范学校评估标准”,河北省教育厅下发了《河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评估指标体系》,以此来规范和检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海市则以“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示范校”为榜样,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和管理。

二、抓住关键环节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保证

三省一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不仅因为领导重视、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有统一的管理,很重要的一点是他们紧紧抓住了关键环节,表现为:

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中小学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必须有师资队伍。要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就必须加强对专职教师和全体教师的培训工作。为此,广东省教育厅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分为A、B、C三个级别。省教育厅对不同级别的培训,在学员资格、培训时间、课程设置、掌握技能、考核内容、持证上岗后所从事的工作范围和要求都有统一的明确的规定。2002年和2003年,共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11000多人,这为实现教师全员培训、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了基础。辽宁省教育厅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省“十五”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课程体系中,2003年更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省级骨干教师培训。上海市则更加重视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培训,推出了“个案辅导研修班”的培训模式。

把课题研究作为带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龙头。

河北省明确提出 “以科研为先导”的理念。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了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 “九五”、“十五”期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被列为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并形成了省、市、区三级实验网络。辽宁省有45%以上的中小学校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省、市、区各级立项的科研课题,涉及教师6000多人。广东省立项“十五”规划科研课题88项,其中省重点科研课题16项。上海市由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挂帅,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另外,协会仅2003年就立项课题93项,以此带动上海市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结合本地实际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根基

三省一市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时指导原则是一致的,坚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全员参与的原则。

1.能够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学生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6.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

7.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

在途径和方法上几乎是相同的。

1.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2.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在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

3. 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如通过家长学校指导家长转变教子观念,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营造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环境,以家长的品格和行为影响孩子。如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排解心理困扰。

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流。

除了以上共同点以外,三省一市都积极做到了把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发挥各种方式和途径的综合作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如上海市“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以生命教育为切入点”,把性别教育、生殖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性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整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整合起来,深受学生的欢迎。河北省构建了省、市、区(县)三级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提出了“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指导原则,并提出了“理解、赏识、成功”的操作方法。广东省始终坚持“要让学生成才,先让学生成人”的理念,在发挥高校专家的作用方面,在规范管理方面,在示范学校评定方面都有创新。辽宁省在发挥社会各界心理健康教育人才方面,在家校合作方面很有特色,全省50%以上的中小学校都开办了家长学校。他们利用家长学校这个平台,通过专家报告、家长经验介绍、教师家长对话、分发心理健康教育资料、学校开放日等形式,达到了家校配合并共同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四、总结经验发现不足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新起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否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地区是否能够及时总结经验,及时发现问题或不足。在这一点上,三省一市都做得很出色。如,广东省每年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活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软件评选活动,个案分析评选活动和示范学校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达到总结提高的目的。河北省在省内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活动,同时,积极参加了“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仅石家庄市在两届“健康杯”评选活动中参评的文章数量都达到一千篇以上,列全国首位。辽宁省在省内开展征文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文章数量也在前列。

在谈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三省一市都认为:“发展不平衡”是主要问题。在“区县之间、学校之间、班级之间、教师之间都存在着不平衡”,甚至还存在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学校,存在应付检查或流于形式的现象。他们认为:在观念上,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师资方面,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需要增加,全体教师的心理素质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还有待提高。为此,他们提出:要积极组织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当地和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以及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学习、操作技能训练、案例分析和实践锻炼等内容。通过培训,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加强对校长和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校长和全体教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与此同时,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全体教师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上一篇:读书滋味作文800字下一篇:青春不停步—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