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2024-07-29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精选13篇)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

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阐述了教学方法改革重要性,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方法的核心,并围绕改革方法的核心介绍了具体的使用方法,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对教学方法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综合素质相结合的人才。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是基石和工具,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成本会计作为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课程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改革占据着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向企业输送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

一、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背景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教,学生学”,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教授过程中教师注重强调书本知识,以至于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实际操作起来不知所措。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来说是不利的,因为仅具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学生,将来就不能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的核心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将“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够用为度,强化操作技能训练”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方法改革中。如,针对学生觉得成本会计难学的心理,教师在本课程和每章开始时,将课程目标、考评方法,学生的责任、权利以及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再如,在运用“任务教学”教学方法时,将学习者置身于一定的只是场景之中,起到了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成本会计课程的兴趣。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法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差,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男生粗心、好动,爱动手;女生细心、好静、动手能力差。本课程要求学生除了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有良好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及超强的动手能力。因此,为了体现科学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通过真实或虚拟的任务,融“教、学、做”为一体,阐述所要讲授的技能和知识要点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学习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时,可设计工资结算和工资费用分配任务。在这个任务中“教、学、做”为一体是这样体现的:“教”指对教学内容精讲,讲解工资总额组成,工资计算与分配方法等知识,以“够用为度”。“学”是指学生理解工资总额的内容、工资计算和分配方法等,了解各种真实凭证、账页和表格的真实内容。“做”是指学生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动手进行工资结算凭证的编制、审核并进行会计处理等。

(二)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通过以真实或虚拟的项目,阐述所要讲授的知识和技能要点。在繁杂的成本会计内容中,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成本控制等基本方法的应用均适合采取项目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品种法的应用时,以某自行车厂某月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内容来授课。首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阅读整个项目内容。第二,要求学生回答该企业产品结构、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组织有什么特点。第三,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企业的成本核算应采用什么方法。第四,给出真实的记账凭证、账页和分配表,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独立完成成本核算的任务。第五,让学生梳理整个核算过程,总结品种法的特点及其成本核算程序,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上台演讲。实践证明,通过大量真实或虚拟项目的研讨和动手操作,有利于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高度融合。>

(三)启发式教学法

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必须摒弃以书本为中心,以传承知识为目的,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激活学生创新思维,拓展学生思考空间,积累创新能力为重点的的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的,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灵活机动的提问方式,包括难点提问(即就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提问)、扩延提问(即由某一个问题扩展、延伸到相关的其他问题,以期穷本究源)、归纳提问(即由一个问题引出同类的问题以归纳出其规律所在)、摸底提问(即在进行新的内容教学前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存疑提问(即将有争议的问题摆出而不回答,留给学生思考)等。

四、成本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一)注意多元化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坚持多元化原则,根据理论和应用学科的不同,选择适合本学科性质和特点的方法,不仅包括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也包括那些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班级讨论、布置作业、学生自学、模拟企业会计岗位人员等,还包括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注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开展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表现的信息图、文、声并茂的特点,使成本会计的教学变得形象、生动、直观,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教学,对成本会计中的有关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特点、成本计算的基础资料及各种表格进行演示,使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信息(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了解企业工艺过程和成本计算的全过程,理解和掌握一般有哪些生产类型企业,都采用什么样生产工艺过程,应用什么样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产品成本。这样可以改变过去单一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但是,这在同时也将给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在多媒体平台上,教师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融会到课件中,在课堂上通过操作、控制教学软件。

(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的主要应该是在于“学”,

如何能够达到学好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室里,不断的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最大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习实训中让学生亲临生产一线,了解成本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亲眼目睹生产工人是怎样从原料一步步加工最终形成产成品的,对企业产品生产的工艺过程,生产组织方式及成本管理的要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能真正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四)其他配套设施也应相应改革

学生能力培养受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环节的制约。传统的考试只考知识的记忆不考应用能力,光改革教学方法,动了一环,无法牵动其他诸环节,能力培养仍被其他环节制约着,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为此,在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教学内容、管理制度等要与之同步配套改革,才能获得能力培养的整体效果。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2

一、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需为社会输送具备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的技能型实用人才, 高职新闻教育需要针对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和人文修养这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高职新闻教育应定位于适度的理论、广泛的人文知识, 全方位的职业技能教育。 我们需要针对社会需要、岗位需求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对新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人才短缺现象开始显现。 如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和网络等新媒体行业, 都需要可以熟练掌握英语、有较强的文字功底的新闻采编人才。 因此, 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岗位需求。

高职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21 世纪知识经济社会、适应经济社会、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 培养适应新闻宣传单位、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需要的新闻专业人才。

人才培养目标应和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对接, 要实现这个目标, 就必须针对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高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中小城市的媒体单位, 企事业单位内宣、影视广告公司、会展策划公司等, 这些岗位需要的并不是新闻专业的“专才”, 而是样样都拿得起的新闻“全才”。 所以, 高职新闻教育应该更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高职新闻教育是“全才”教育也是“通才”教育。

二、根据人才定位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高职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需要改革原有的课程体系, 在保留原有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的前提下, 增加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等通识课程, 增加新闻实操方面的职业技能课程, 以职业素养、职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这三个部分构成整个高职新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一) 职业素养课程模块

职业素养课程 (通识课) 是对学生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 从而突出文化、传媒的人文艺术素质和职业道德要求。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都大量开设通识课 (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 如大学外语、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基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 这些通识课占用过多课时, 而专业实践类课程比例显得不足。

对于高职新闻教育来说, 通识课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学生人文艺术修养方面的教育。 在高职新闻专业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中, 我们需要增加如中外文学、实用文体写作、新闻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学生通过职业素养课程的学习, 可以增加其文化艺术修养, 在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会变得更加轻松。

(二) 职业技能实操课程模块

职业技能方面的课程是由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所组成, 此类课程主要解决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增加就业机会。

职业技能实操课程需要相关实践实训平台支持, 高职新闻专业的实践实训平台主要有专业实验室、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训平台三级实践平台。 对于专业实验室而言, 传统的做法是按照媒体的不同设置不同的独立的新闻实验室, 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设计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新闻演播室等。 而目前的媒体行业已不再是相对独立地运营了, 而应该是多种媒体融合, 对于高职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来说, 也应该实现多种媒体通过一体化的管理流程实现融合。 相关专业课程的实操环节不再单独在课程内完成, 而是按照媒体分类进行实际项目的一体化实操训练。 实操课程体系按媒体类型的不同可分为:以纸媒实验课为主的初级课程、以网络和新媒体为主的中级课程、以广播电视实验课为主的高级课程。 这样的实践教学课程划分明确, 学生可以分步进入三个级别的实践课程学习并获取相应学分。 这种建立在一体化管理流程下的实验室, 我们称为“大实验室”也叫“实验室群”。 在这个实验室群里, 教师给出选题, 学生扮演记者和编辑的角色, 进行选题策划和完成作品, 实现媒体生产的仿真模拟。

(三) 职业综合技能课程模块

职业综合技能方面的课程 (毕业作品) 则是仿真业界新闻生产环境, 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 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提前适应媒体工作。

通过采、写、编、播全套实操训练, 实现各项技能作品化呈现、毕业作品集成化整合、技能水平可视化表达, 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强化教学实践平台建设

经调研, 浙江省高职院校多将新闻专业的实习环节安排在第六学期, 这种安排方式存在问题。 对于三年制的高职教育来说, 第六学期是最后一个学期, 学生面临就业。 毕业实习安排在这个环节, 会导致实习变成找工作, 实习环节形同虚设。 我们可以考虑把实习环节放在第五个学期, 或者把一次大实习变成多次的小实习分别安排在第三、第四、第五学期。 学生通过实习提前接触社会, 接触实际工作, 这样可以在教学中解决他们在实习中所遇到的问题。

校外实习属于三级实践实操环节的最高一级, 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根据对浙江省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情况, 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并不好找。 为此,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一) 加强校内实践平台建设

校内实践平台是高职新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建立校园媒体, 安排学生参与管理运营;专业实验室和校园媒体实现互动, 让学生实际参与媒体运营, 提高校园媒体的节目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也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高职新闻专业学生利用校园媒体进行实践时, 需要有专业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指导, 从而更好的发挥校内实践平台的作用。 学生在校内实践平台中所做的工作成果, 可进行量化考核, 并计入相关专业课程期末成绩, 从而调动学生参与校内实践平台的热情。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为解决学生专业实践问题, 自2005 年开设“新文人工作室”, 就是模拟一个真正的“媒体集团”。 该工作室真实模拟一个媒体集团, 可以让学生进入各类媒体的仿真实践环境进行实践。 按媒体类型分平面媒体部、网络媒体部和电视媒体部, 按媒介载体分有报纸杂志、网站微博微信、电视编辑实验室、虚拟演播室等, 按工种分有记者编辑和相关管理角色, 如电视媒体部主任、网络媒体部主任、平面媒体部主编等角色。 分线安排校园记者, 定期召开编前会, 安排新闻采访报道的工作部署等工作, 这种以进行新闻作品生产的仿真实践教学模式, 可以让学生真实融入仿真媒体环境, 积极参与其中, 实现职业能力的提高。

(二) 校外实践平台的建设

校内仿真实践平台毕竟不是真实的工作环境, 要让我们的教学更加贴合用人单位岗位需求, 建立长期的校外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必不可缺。 目前, 各高职新闻专业都在和当地的媒体单位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但大多数实践基地有名无实, 很难开展下去, 合作项目也仅限于开办讲座、带学生参观等。 归根到底, 就是因为没有找到两者的共赢点。

高职新闻专业和相关实践单位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

1.科研课题

双方可以针对新闻领域的相关课题进行合作研究。 对于高校来说, 教师的科研得到了应用,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相关市场调查, 参与撰写调查报告;对于实践单位而言, 科研课题可以解决其实际问题, 为其发展提供帮助。

2.人才交流

高校和实践单位可以互派人员挂职锻炼。 高校的专业教师到实践单位可以发挥特长为其发展服务;实践单位选派业务骨干来学校进行相关实践课程的讲座, 指导学生实践。

3.建立实训基地

高校和业界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学生可以进实践单位进行实习实训, 实际参与媒体生产。 实践单位安排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实习, 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 向学校反馈。 学校可以根据收到的反馈情况调整相关教学;对于实践单位来说, 也需要调整思路, 今天的实习生就是明天的员工。

转变思路开阔视野, 人才的培养不应该只是高校的任务和责任。 用人单位和高校合作, 共同参与实践教学改革, 才能培养出用人单位需要的专业人才。

(三) 改革毕业论文形式,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其实践性强, 不需要用传统的论文形式进行对毕业生的考核, 完全可以采用实际的新闻作品来代替毕业论文。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高职新闻专业的相关考核还限于传统的理论知识方面, 需要调整考核方式, 针对高职新闻专业毕业环节的最终检验内容, 我们可以改毕业论文为毕业作品。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高职新闻专业自2012 年开始深化毕业作品改革, 从原来要求每个学生制作完成一个新闻作品 (动画制作、报纸排版、小视频) 到以四到六人的小组进行一个完整的视频专题片的制作。 在整个毕业作品制作过程中, 小组同学要体验导演、文案、摄影、配音、采访、后期编辑、节目包装等一系列的专题片制作流程, 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新媒体不断产生, 媒体行业开始出现多类型融合的趋势。 高职新闻专业需要根据业界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自身的教学改革, 对于该专业的教师来说, 需要不断的适应业界的发展变化, 更新知识结构, 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构建一个合理的专业师资队伍, 改革相关制度, 才能更有效地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一) 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新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结构合理、理论和实践技能兼备的教师队伍。 专业教师如果缺乏理论知识, 其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如果缺乏新闻实践技能, 那其对于学生的实践教学也将无从谈起。

经过对国内两百多家高职新闻专业的调查, 其教师队伍基本上由两类人构成:一类是新闻专业出身的专职教师, 大多为硕士学历, 中级职称, 理论知识扎实;另一类是来自业界的教师, 有丰富的媒体经历, 实践经验丰富。

对于高职新闻专业来说, 需要的是既有理论功底也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 我们把这种全能型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 目前, 各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还很低,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师去媒体单位挂职锻炼、聘请业界人士组织专家讲座、客座讲学等方式来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二) 加强外聘教师管理

很多高职院校的新闻专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 需通过外聘教师这种方式来弥补。 通常会聘请媒体单位的资深记者或其他高校的专业教师来担任兼职教师。但因为兼职教师的工作重心在原单位, 对教学并不会全身心投入。 所以需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 教学应以专职教师为主, 兼职教师适当补充。

(三) 实现师资共享

受办学规模的限制, 高职新闻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并不饱和, 而有些学校新闻专业也刚好缺这方面课程的专业教师。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 要么通过外聘兼职教师的方式解决, 要么新招聘该课程教师。 这两种方式都存在问题, 通过外聘兼职教师方式解决的问题在于兼职教师不具有稳定性, 其次工作重心也不在聘用学校;新招聘专业教师的方式会更进一步加剧人才浪费, 教学工作量不饱和的问题。 所以可以通过师资共享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前提是要转变人才专属于某个学校的传统观念, 调整相关的人事机制, 建立人才社会共享模式。

五、升级实验室体系建设

高职新闻教育注重对学生新闻职业能力的培养, 其专业实验室建设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 几乎所有的高职新闻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专业实验室, 但均为单一型实验室, 如报纸编辑实验室、平面广告设计实验室等。 这样的单一型实验室并不适合培养复合型、综合型的新闻“全才”, 我们可以模仿目前业界媒体流行的的“大编辑部”模式, 将一个个单一型的实验室有机整合, 变成可融合的综合型的“实验室群”, 可以让学生参与仿真的纸质媒体、 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相关媒体形式的生产管理流程, 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技术, 综合锻炼媒体处理能力。

高职新闻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是校园记者, 出了校门就是社会记者。 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他们提供“新闻采访包”, 除了纸笔以外, 还需要有可以进行各种媒体形式采访报道的新闻设备。

参考文献

[1]朱丹.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中国报业, 2013 (2) :131-132.

[2]欧晓东.关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 2004 (4) :53-55.

[3]冯瑞.实验室是现代化大学的心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0 (5) :1-4.

[4]徐可晶.湖南省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 2008:43-51.

[5]王婵媛.融媒时代下辽宁省新闻教育改革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 2012:18-26.

[6]冯丹, 何同林.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 2009 (8) :11-12

[7]柏伟, 徐茂.产学研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 (11) :32-33, 41.

[8]俞仲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杨定安.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 2006 (Z1) :142-143.

高职学院语文教学改革浅论 篇3

关键词:高职学院 语文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b)-0028-01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在中国高校的在校生中有近60%都是高职生,高职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对于新一代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具有很重要的影响。而语文教学,是高职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工具课程之一,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怎样在有限的语文教学课程中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内容,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是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之一。下面笔者在本文中就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 高职学院语文教学的现状及改革优势

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的调查来看,语文教学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水平亟待提高。现在的学生许多都喜欢上网,有几乎70%的学生都把课余时间上网当成了一种主要的生活方式,但是当需要书写文章时错别字却多的是不堪入目,有些毕业生甚至在毕业时都不能独自完成一封求职信。通过这些可以看出现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倾向性要注重实用性。必须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录取的生源分数较本科院校录取分数是相对偏低的,其中多数学生的基础课成绩较差,而高职学院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往往忽视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所以高职学院的教学内容中在教学课时上就有了明显对比。语文教学的课时非常少,甚至许多学院都只把语文课程当做是选修课程,再加上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所以就造成了学生语文功底较差。到需要运用时方显现出不足。这就更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更有效的进行教学,不只让学生们有所收获,更要让他们获益一生。

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其任务虽然艰巨,但是与高中和普通高校而言还是有一定优势和有利条件的,首先,高职院校学校本身有很强的自主性在教学改革上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实用性,所以改革阻力较小。其次,高职学院现在正在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所以这些活动的进行又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高职院校不像高中教学那样为了高考而实行应试教育,可以采取更多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引起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2 高职学院语文教学改革的努力方向

语文是一种语言学科的教育,既要有语又要有文,语文其实也是所有中国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即是一种教学方式的改革,又是一种教学的思想的改革。高职学院的语文课程应该在以前中学课程基础性、工具性教学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审美性、人文性、实用性、思想性等方面的教育。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判断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本人认为作为高职学院的语文教育不能只注意读写的教育,而是要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鉴赏能力、人格素质、文化修养、思想道德等更高层次的能力。因为语文主要是以汉字为载体,对于一名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大学生来说,都应该有足够的重视,通过语文学科的学习去培养自己的阅读、欣赏、审美、判断、理解、交流、表达的能力,增强道德认知等提高语文水平的修养。

3 语文教学改革的途径和方法

3.1 在教学中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文学作品,引导学生竖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为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又离不开对一些作者的了解和评价,在学习中要重视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强调一些积极、乐观的因素。如讲欧阳修的《秋声赋》,我们不仅要尊重作者,讲他在这篇文章中想要表达的主题“人事忧劳更胜于秋的肃杀”,但又不是要同学们学习他本人淡泊名利不去追求上进和积极进取,而是引导学生们,当我们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会有挫折、磨难,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而不是要用激进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中国的一些作者和文学作品还比较容易去做出正确评价,尤其是对于一些外国作品来说有些难度。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们要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对古典作家进行正确评论,一定要看到他们在历史中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又要看到他们具有的一些局限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不仅学到外国文学的相关知识,又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事物的方法。完善了自身的知识理论,为他们全面的看待问题,更好的解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是很重要的,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关心人类命运的教育。因为在文学史上的许多作家都可以认为是思想家,虽说不一定都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但是最起码都有其积极的一面,许多文学作品中都表现除了关心祖国前途、关心人类命运的思想。许多都为帮助人们脱离苦难、赢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倡导自由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就比如中国近代史中的文学大家——鲁迅先生,他把手中的笔当做是一把匕首来进行革命,他的文章激励了一代代有志青年投入中国革命,他的作品也唤醒了许多沉睡中的中国大众,所以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们生动形象的去学习怎样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和树立怎样的爱国主义情感。所以,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可以结合此类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多的去关注祖国命运,关注人类的命运,通过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来体现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导向性改革和发展。

3.3 加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在中外教育史上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对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也历来受到广大学者和教育家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们的审美教育和培养。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审美教育:第一,语言美。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通过一种形式的语言展示出来的,也是通过语言把作者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受表现出来的。第二,理解美。所有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对社会上美的感受和认识,都是按照美的规律和形式创造出来的,它的所有的美学价值和意义都包含在文学作品所描绘出的文学形象之中。第三,创造美。艺术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认为创造出来的没,就是要寻找一种引人入胜的情境,去追求那种可以呈现人们心灵方面的深刻而且重要的震中意义的那种情境。

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学还存在问题,需要提高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和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语文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作为一名高职学院的语文教师,笔者会在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改革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松叔成.文学概论讲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出,2009.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4

摘要:教学评价改革有其现实的必要性。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并以此为基础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最后,从评价理念、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功能上论证该方案。

关键词:成本会计;教学评价;信息化

一、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基础,而如何通过成本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评价提升教学质量,也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首先,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深化高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高职课程改革中,“轻评价”的现象较为严重,即专业教师往往非常关注课程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教材等“标志性成果”的开发,没有较好地“回归课堂”和有效地“评价效果”。因此,课程改革只停留在第一环节。长期如此,成本会计课程改革终将是“学科结构活动”的纸上谈兵。其次,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促进院校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高职会计教育也开始转型,由原来的重数量规模向重内涵质量发展。所以,教学质量的转型升级必不可少,而教学评价改革又是推动教学质量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最后,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是实现高校特色办学的`重要途径。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竞争力。伴随硬件条件的显著提升,应进一步合理定位办学特色。而教学评价改革也是体现办学特色的重要维度,对后面一系列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改革起到重要引领推动作用。综上,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优化路径

(一)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成本会计课程培养目标

传统智能理论是由智商测试发展而来。二十世纪初,《比奈一西蒙智力量表》就是最初的“智商测试”。80年代,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念(七种智能)。经过论证筛选,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到八种智能。现在,这种理论已成为世界各国改进教育的重要方向。本课题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成本会计课程的多维教学目标,见右图。

(二)教学评价方案重构

笔者基于上图中多元智能与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融合的分析,结合成本会计课程特点,重构了该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案,具体如下:

1、考评内容解析。

(1)考勤、笔记、作业: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占10%。课堂笔记可以开发校本化的成本会计课程课堂笔记,包含课前预习、随堂练习、课后作业三个模块。

(2)平时测验:平时测验可以有效督促学生及时巩固复习,进行阶段性总结,避免高校普遍存在的“临时抱佛脚”现象。

(3)分项实训:以成本会计信息化实训平台为依托,在对应的实践课程中进行实务操作。为了保证实训效果,采用“课课评”的评价体系,通过专任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内互评对课堂表现、实训效果等维度开展评价。借助信息化手段可以节约成本,使用问卷星。

(4)小组作业:一组展示小组作品时,其他组对该作品点评打分。小组互评评价模式可以在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性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信息技术等综合能力,实现以生为本。

(5)调研报告:自行寻找企业进行成本岗位或成本核算的相关调研。引入校外兼任教师的指导、打分、点评。

(6)综合实训:帮助学生掌握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的编制、分析方法。

(7)期中、期末理论考试:理论测验。

2、评价方案分析。

(1)从评价理念看:从传统评价理念向新课程理念转变:这套基于多元智能理念的评价方案将新课程理念再次置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方案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发展,而不仅仅强调学生的专业能力;注重学生发展的综合化评价标准开发,而不仅仅通过单一标准评价学习效果;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差异化发展,而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全体发展。

(2)从评价主体看:从教师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高职《成本会计》课程的评价标准由专、兼职教师基于每个项目的教学目标,结合初级会计实务考试的要求共同开发,是融学校、行业和企业标准于一体的综合评价标准。专任教师是本课程评价的负责人与协调人,兼任教师和学生通过相应评价方式参与考评,实现了教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3)从评价过程看:从总结性的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该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由6项形成性评价和3项总结性评价共同构成。学生的总评成绩中,平时成绩占60%,大于考试成绩40%的比重,符合培养复合型人才价值取向的要求。

(4)从评价功能看:从只有反馈功能向多元化功能转变:在教学评价中,每个项目设计了《能力自评表》,包括专业、方法、社会能力自评三部分。项目结束后,根据学生成果和学生自评,进行教师评分。自评结果既是学生考评的依据,也是改进教学的参考。这套方案突破了现行教学评价中单一的反馈功能,实现了诊断、导向、激励、反思、记录等多元功能。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5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先进的教育观念逐步深入人心。但任何教育的改革都不可能超越时代的需要,课堂教学的改革往往与教育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研究息息相关。为此,我们在着手高职会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时,要充分地认识到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策略的变换并不意味着割断历史,做简单的相互替代,必须从历史的、辩证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处理好以下一些关系:

一、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国内外文化知识的交融,现在的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已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改革的经验。其中,就有反映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规律、至今仍有生命力的精华。譬如:注意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和生长点;教师系统传统教材内容,精心处理重点、难点;运用边讲边问,启发思考,师生共同参与,取代了教师的填鸭式、满堂灌、单向传授;精心组织练习,小步快进,当堂反馈校正,力求把问题解决在课内等。但是,对照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先进经验,我们也明显感觉到自身的不足:习惯于从概念出发,而不是从问题出发,注意结论的记忆,而忽视对知识的发现过程和思维方法的探究;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缺乏对学生自主精神、创新意识的尊重与关怀;未注意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动手实训,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紧密联系,未充分重视学生小组学习、生生合作互动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高度重视创新的同时,还应十分重视对于前人科学成果的继承,在继承、反思我国传统教学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充分挖掘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土特产”。在这里强调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而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国内外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上课只是一味地灌输和注入固然不妥,但我们必须承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起主导作用,只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单纯地从知识的传授者、组织管理者转向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意味着教师责任的减轻和教师作用的降低,而是恰恰相反──这两方面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离开了教师精当的讲述、巧妙的点拨和渐入佳境的引导,离开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怎么能上出好课呢?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到学生怎样学,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三、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

学生在课堂上除了接受知识,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了课堂,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在课堂上,他们除了与教师交往以外,还有与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因此,学生的课堂学习远不只是学习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会计素养,提高自己的会计核算能力,发展个性等。他们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立足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课堂教学,要把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的培养也作为教学目标,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处理好基础与发展的关系,着眼于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但这并不是说可以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求有会计的眼光去思考,把能力与会计专业知识、技能密切相关,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会计专业水准的能力。因此,我们说会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是学好会计专业的基础。

四、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

创设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对于教学目标而言,都只是手段。任何手段的运用都必须服务于目的,坚持有效性原则。如教学手段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和计算机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它能集图、声、色、文于一体,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是教学手段毕竟是为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它受到学校的电教设备、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内容等因素的制约。况且,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相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并不意味着现代化的教学思想。二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绝不排斥其他教具、学具的使用;相反,各种教学手段的密切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处理好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注重实效。

五、处理好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的关系

教材是落实教学大纲、实现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但教材内容和教学内容并不是等值对应。因为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及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不仅包括教材内容,而且还包括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活动的全部,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教学内容的重要成分。况且,教材本身还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材写得一课时、两课时是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只是一种参考,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重新处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与灵活处理教材相结合,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没有一个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在设计具体的一节课时,实际上就从事着一项创造性的活动。

六、处理好教学与研究的关系

在广大高职教师的职业生涯中,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相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的“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辅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所产生的明显的弊端就是:教师逐渐丧失了教学研究的主动性,致使一些先进的理论未能转化为教学实践,一些好的经验未能及时进行提炼和总结,从而给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因此,无论是从学生成长还是从教师自身专业化成长的角度,教师都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加以推广和应用,从而使众多教师从大量重复的、低效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教师的研究在战略上要从大处着眼,跳出学科看学科,跳出教育看教育,使自己的研究不至于坐井观天,甚至迷失方向;在战术上必须从小处着手,甚至从一节课、一个细小的问题开始研究。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6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猛而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上.而其直接原因则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因此,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刻不容缓.

作 者:陈丹  作者单位: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江苏,镇江,21 刊 名:文教资料 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高专   课程改革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7

1体育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

1 . 1现行高职体育教学忽视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近年来,很多的高职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只是注重单一的教学,而且在体育教学中通常是按照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的模式,在根本上就没有对职业教育做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突出职业性。在教学实施中,教师只是对于某一专门的技术进行,学生不能够主动的进行体育的学习,只是被动的进行体育活动。这种方式的体育教学没有突出高职学校的专业方面的特色,不能够系统的进行学生相关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并且高职学生对于自身的情况和体能之间的联系不明确,不能够认真的进行选择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不能够达到学生职业所需要的身体素质。学生不知道自身职业需求和体育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会影响以后职业发展。

1 . 2高职体育教学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学校的德育与智育的共同教育一起进行,形成完整科学的高职学校教育体系,这是高职学校培育出合格的社会需要的人才的重要的途径和基本手段。随着社会科学的快速进步以及现代化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社会上很多的岗位不仅仅要求高职学生具有优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拥有强健的身体、优良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工作的需求。在进行高职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探索以及作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内容,将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职业特点实现紧密的结合,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与高职学校培养专业华人才的目标相互融合,努力的建立高职学校体育教学与职业教学相互结合的教学氛围,加强学生职业工作和体育教学共同性方面的发展,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与今后职业相关的体育技能和职业体能素质的相关方面知识的教育,从而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以及自身的体能素质,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时代现代化、高强度、快节奏的工作技术人员,满足社会对于高职学生的要求和需求。由此可见,加强高职学校学生体育教学与职业素养之间联系,对于高职学生身体素质以及职业素质的共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今后高职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结合学生的职业素养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职体育教学现状

就目前来看,我国高职学校的体育教学重点还是主要在体育技能的培养上,还处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目标上,和其它的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培养没有太大的差距,不具备突出性。目前的高职体育教学没有足够重视高职学校的主要特色,高职学校注重实用性,高职学生今后的工作性质大多数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基层的工作, 工作强度和工作要求逗比较大,因此对于学生的体能和整体的身体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普遍面临类型专业和工作岗位少,不能满足对学生体能的要求。所以说先前的体育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已无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对未来的职业需求非常不利。我们借助了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职院校的体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了解,结果显示有93.2%的学校认为有必要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而仅有34.7%的学校在近3年间进行过与学生职业素养相关的改革;在申报教学改革课题的级别上看,在省部级和厅级层面,与职业素养相关的课题仍未取得突破,而在学校层面,仅有12.4%的学校在近3年间获得过相关的改革课题;教材是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没有好的教材就不能交出品学兼优的学生,因此我们调查了高职院校的教材使用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其中有2所院校组织从事教学的教学人员自行编写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体育教材,其它的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挪用国家教材。可见当前高职院校进行职业素养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教师进行与职业素养相关的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3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

3 . 1设置“专项 + 职业”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专项+职业”课程主要在低年级(一年级)传授基础体育教程, 基础体育教程包括操类、田径类、球类等。一年级体育教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入门体育课,完成过渡,对新同学的身体进行锻炼,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二年级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执业技术,在体育项目的技巧、学生的兴趣上多下功夫,表现出学生的不同爱好、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或者天赋有针对性的开发,重点培养优势项目。在体育项目的选择上,不同的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装饰、营销、旅游等专业,可以辅修三大球、武术、游泳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添学生的自动环节,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竞赛活动, 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

3 .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与评价方法

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的死板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不仅要将文化课成绩提高,还要张扬高职学生个性;不仅要占有多方位、多思路教学模式,还要发掘高职学生潜能。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组学习能力,一改常态,以启发为主,硬性教育为辅,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技术动作。以往的评价方法是以考试的形式开展,用成绩来说问题,这种方式不能全面的评价高职学生的自身素质,是不科学、不可取的。现阶段应开发新的评价方法,全面、综合的完成高职学生的评价。新评价方法应突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考核重点放在集体协作情况、项目完成过程以及完成情况。

3 . 3创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取不仅与校方有关系,很大程度上还与高校的教师有关系。在体育课程教学中,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如何实施、开展,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教学组织方法。职业技能包括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如何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培养出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解完基础知识技能后留有时间供学生消化、吸收。学生遇到问题首先自己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节教学方法,灵活掌握,进而增强学生主动意识与参与意识。不仅要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我肯定的心理素质、展现自我的个性。

4结语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提高,对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高职学校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思想教育等方面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能够有利于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规划,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需要的有用人才。

摘要:高职教育除了传授知识以外,更加重要的是对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本文介绍了体育教学在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并从几个方面概述了我国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根据具体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高职体育教学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8

【关键词】成本会计 高职院校 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现状

1.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普遍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陈旧、有局限的问题。现代成本会计较传统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已有所变化,虽然成本核算仍然是基本职能,但其内涵已扩展至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多方面,现在更注重在成本管理和控制等方面。而现在大多数院校使用的成本会计教材,仍然是停留在让学生进行大量“纸上谈兵”式的演算上,不注重和企业实际经济活动流程的结合,使得学生纸上成绩再好也只是“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2.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教学手段相对落后,使教学乏味,影响成本会计的教学效果。成本会计主要是通过成本数据的前后勾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这种数据的前后来龙去脉关系又主要是通过成本核算的有关表格反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又受课时、黑板等传统教学手段的限制,只能一味地从书本上针对表格解释某些数据在各表格中的关系,对于教材的依赖性强,容易给学生以照本宣科之感,学生听起来乏味,教师有时难免有厌烦情绪,使得教学效果不佳,造成课堂气氛的涣散。

3. 《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上普遍缺乏前端引导知识的铺设。学生学习《成本会计》时普遍反映《成本会计》难学,其症结就在于学生基本都不了解工业企业的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他们都是直接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实际工作经验,更缺乏对工业生产的直观了解和认识。而《成本会计》教材又通常是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为例,所以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一些简单的工业生产的步骤、术语、产品类别都“一头雾水”,谈何理解企业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结果就只能是“从纸上到纸上”的死记硬背。

4. 《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的僵化。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基本上沿用了期末闭卷考试的传统形式,考核内容基本上是对书本知识的直接考察。实验环节的评分也仅是以低分值的形式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对总评分起决定作用的仍旧是卷面成绩,而闭卷考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可突击性,不能起到应有的以考助学的作用。

二、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1. 针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目前普遍存在教材和教学内容体系陈旧、有局限的问题,应加强教材编写的突破,组织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级教师和企业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收集一线实际资料、账证表、数据流程等,编写符合企业实际经济活动特点的,集“教、学、做、练”四合一的高质量教材。

2. 鉴于当前《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普遍单一和教学手段的滞后,使教学乏味,影响成本会计教学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成本会计课程单靠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已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学生专业知识及岗位技能的需要,而应采用“教、学、做、练”四位一体化的方法来教学。

教师应根据课程不同知识点要求,在教学中积极尝试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景模拟、研讨互动等灵活多样的主动式教学法。

3. 对于《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上普遍缺乏前端引导知识的铺设的问题,应结合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强教学辅助环节建设。在典型教学案例基本确定的基础上,联系好相应类型的企业作为前端实习基地。在进入基地之前,教师应将认知实习和专业学习的关联点进行细化。比如可以将企业有哪些基本部门?生产部门有哪些?生产几种产品?生产这些产品需要哪些耗材?每种产品都要经过哪些生产工序?动力费是怎样由外部进入并且被内部消耗的?这些具体问题可以作为认知提示编写列示在基地实习指导手册中,使学生入厂之前理清自己要了解些什么知识。允许的话还可将实习基地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拍摄成影像、图片资料作为素材,用于以后的成本会计课堂教学中,真正对以后的成本核算学习形成有利支撑。在课程的教学进程当中适时的加入仿真的模拟实训环节,可以某个企业某一期比较完备的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前后衔接,以真实企业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完成从要素费用的发生到产品成本报表的生成的一个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的成本会计循环的教学过程。

4. 结合目前《成本会计》课程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比较僵化的问题,可以考虑开发多元化教学考核方式。在改革成本会计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前提下,由于新的课堂组织形式的引入,相应的也可增加新的考核方法,如增加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形式。将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分解为考试成绩、课堂互动成绩、课后创新成绩、模拟实训成绩等多个部分组成,并适当缩减期末卷面成绩在学生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重。这种复合考核方式将有助于改变目前成本会计沿用了几十年的一卷定“乾坤”的传统考核模式,这必然给成本会计教与学带来更有意义的变革。

当然,《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以及教与学质量的提高,还有待在今后持续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革、尝试、创新和总结推广,无论如何,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徐晴. 对《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改进的若干思考 .企业家天地,2012(05).

[2]张春梅. 浅谈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现状和改进建议.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9

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问题与改革对策

在高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建立以职业岗位为单元的立体式教学模块,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本文分析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阐述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作 者:孙联 作者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215104刊 名:职业教育研究英文刊名: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年,卷(期):2009“”(3)分类号:G71关键词:高职 财务会计 模块式教学 考核评价机制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0

一、现行会计电算化课程存在的问题

1.1教材及软件建设问题。教材内容陈旧,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会计软件的发展迅速。主流技术已经由会计核算软件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而教材内容大多是三前年的技术,学院教学用的软件还是未升级的单机版本。学院除了对软件进行升级后,还应该对教材内容及时更新。

1.2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没有对接。目前依然还有部分高职院校是以提供一套模拟实训资料,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凭证录入、审核、签字、记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过程。这一模式不适合会计电算化岗位分工的要求。在会计电算化实训中,学生在操作时一人担任多角色,如系统管理员、操作员、审核员、出纳员、会计主管等,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学生对会计岗位分工没有真实体验。ERP软件需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与人员的分工合作。如采购、销售、库存业务应分别由采购部、销售部、仓储部有关人员完成的。但是在实训中采购单、入库单、销货单、出库单等均由学生独立完成,不能体会到会计人员与其他部门人员的工作关系,实训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学生毕业后不知会计从何做起。

二、课程改革的内容

2.1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材内容。解决教材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教材建设要走校际联合、校企联合的新路。高职院校要组织有经验的老师、企业专家共同开发教材。企业专家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校企合作能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教师还要与会计软件公司密切联系,取得软件公司的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实训教材只有由学校、企业、软件开发商或销售商共同开发,将实际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过程编入实训教材中,才能让学生明白我在充当什么角色、在做什么、怎样做。

2.2校内实训场地的建设。会计电算化实训场地建设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建设,由于会计软件版本升级较快,软件开发的平台也在升级,不同版本的会计软件对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的要求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要配置会计软件相适应的硬件和系统软件。要设有专业机房,不能使用公共机房,以免软件冲突无法运行。专业机房要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以便老师演示。学院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购置用友ERP网络版会计软件,配置一台大容量的服务器。正版会计软件可以解决教学演示版会计软件受三个月期限的限制,学生不会因软件质量问题无法进行操作。

2.3开展校企合作,走工学结合的办学新路。

2.3.1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职院校的教育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企业合作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最好途径,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企业改制,许多企业不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特别是会计专业,很难找到实习单位。因此,模拟实习就应运而生,虽然说模拟实习具有仿真性,但不能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氛围,为了解决实习难的问题,我院集全院之力,利用各种关系与企业联系,目前会计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了实习协议。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掌握会计核算程序,熟悉会计业务处理。

2.3.2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学科调研。特别是青年教师一定要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学院要提供条件让青年老师到企业挂职或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际工作能力。教师要及时了解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掌握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调研中收集到的资料编写成案例,组织案例教学。

2.3.3定期聘请企业会计专家或已毕业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企业人员可以将社会信息传递给学生,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企业需要什么人才。

2.3.4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随着CAI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运用,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图形、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技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老师通过多媒体教学,对会计软件进行操作,可以使教学更直观、高效、准确,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语言叙述的教学方法。以实际会计工作设计情境教学,采用讲、演、做三者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实际工作。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平台。由于课堂教学受时数的限制,课堂上没有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得到解决。我院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资源已上传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登录,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会计最新动态,丰富专业知识,网络教学不受时空限制,补了课堂教学内容的不足。

三、结语

浅淡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 篇11

一、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普及开设,以及就读学生的增加,促使会计专业的教学问题日益凸显,总体而言,有以下三点:

1、 教学的观念上,还是主要以教师为导向

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支配下,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认为是什么,大大地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

2、 教学的内容上,过于单一和重复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内容,都是基于各种会计教材的理论内容,过于单一和重复,同时也缺乏灵活性和可拓展性。无论是给学生的学习还是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一定的束缚和限制。

3、教学的方式上,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

基于会计专业的内容,目前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进行的填鸭式教学,整个教学氛围枯燥,学生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打击。

这样的三方面的教学问题,使得教育出来的会计专业的学生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就是实操能力欠缺。虽然学生通过努力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毕业后有资格从事会计行业的工作,但实操能力的不足使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就业市场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

基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改革应该从三个方面的问题点着手进行:

首先应该要改变教学观念,从以教师为导向转变为以学生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灵活丰富的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对于会计专业和会计理论的学习兴趣;

第三,在教学内容上,不仅仅是单一的书本教学,应该增设实训基地教学,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走进企业实践,在真正的公司会计工作中去理解和吸收他们所学的课堂知识,增加他们的实操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 改革后的展望

浅论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方法的改革论文 篇12

素质是一个人经过长期历练而积淀下来的具有稳定性的特质。素质可以长期影响甚至决定人的各种行为。职业素质指的是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审美素质等。职业素质具有下列一些主要特征: 一是每种不同的职业所需的职业素质是不同的。二是一个人的职业素质一旦形成, 轻易不会改变。三是职业素质是个人在其职业生涯中通过自己学习和亲身体验, 积淀、升华而成。四是职业素质具有整体性。职业素质好的人不仅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 同时, 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也好。五是职业素质具有发展性。社会发展要求个人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所以, 素质具有发展性。

当今社会, 仅具备专业素质的人不会得到好企业的青睐。只有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能顺利找到好工作, 进而在事业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功。因为, 职业素质高的员工所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职业素质低的员工, 职业素质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此, 许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 把员工的职业素质列入首要考核的范围。这就解释了是为什么企业招不到人, 求职者找不到工作这一矛盾现象。因为, 企业需要具备职业素质的员工, 而很多求职者没有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质。

二、语文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作用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就业教育, 从前文对职业素质的相关叙述可以看出,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对学生的成功就业、胜任本职工作, 进而在工作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本校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 以确保其能顺利就业。较高的语文基本素质对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 一是可以为学生今后职业能力的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可以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这对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因此,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本校的语文教育。

三、高职院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我国,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实施素质以来,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已逐渐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但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走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路。具体表现如下:

( 一) 高职院校对语文科目的认识存在误区

国家明文规定,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备专业技术的高级人才。但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 这一培养目标被部分高职学校断章取义为高职院校只需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 学生来学校是来学一门技术或手艺, 以期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语文对学生的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因此, 语文课可以尽可能少开, 甚至不开。

( 二) 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及动力

高职院校的生源为高考没能考上普通高等院校的高中毕业生及从中等技校毕业的学生。前者是抱着不情愿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学习, 这类学生语文基础薄弱, 学习态度不端正, 学习目标不明确, 学习动力也不足; 后者是因为没考上高中后到中等技校就读的, 这部分人本身语文基础就非常薄弱, 再加上高职院校的语文又比初中的难度要大得多, 这些学生基本上无法接受教师所教的知识, 这就导致了他们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 从而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另外, 不管是高中毕业生还是中等技校毕业生, 他们对语文这一科目的认识都存在误区。在他们看来, 高职院校是学习技术的地方, 不需要再学习语文。正所谓态度决定一切, 高职学生对语文科目的不正确态度导致其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动力不足。

( 三) 高职院校语文教师队伍的质量良莠不齐

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一般都是来源于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师来源单一。再加上参加工作以后, 教师根本无暇或没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素质, 导致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素质低下, 教学水平低, 无法满足需要。

( 四) 现有教材没有体现高职特色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普遍采用与普通高等教育一样的教材, 这些教材理论偏深, 实践性内容偏少, 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另外, 教材内容陈旧, 缺乏有关各行业新理论、新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四、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学质量的对策

( 一) 转变观念

高职教育的各相关部门应转变“语文对学生就业没有帮助”的观念。充分认识到语文对提高学生职业素质, 进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作用。并在具体操作中进行贯彻落实。比如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并提供财政支持, 提高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教育主管部门设置专门的机构来开展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与探讨, 以提高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对学校的语文教学予以高度重视, 并在物质方面和政策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

( 二) 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走出认识误区

“语文对就业没有任何帮助”, 这是普遍存在于高职院校学生当中的错误观念, 这一错误观念使得许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 没有任何动力去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及高职院校应加强宣传力度, 纠正学生们的这种错误观念, 使其明白学好语文对其在就业、胜任本职工作及在事业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影响,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 三) 对高职院校目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

摒弃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 根据不同专业, 不同年级, 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 采用具有极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低年级可以较多的采用讲授法。但要注意把控讲授的时间, 确保讲授时间不超过上课时间的三分之一, 把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来进行师生互动, 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中高年级较多采用情景教学法、实验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鼓励学生勇敢提出不同见解。

( 四) 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为主要目标, 改革现有教材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 一是要选取那些贴近社会生活, 反映时代精神的资料, 让学生跟上时代的步伐, 形成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二是要注重教学实用性。切实把教学重点放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上来。

( 五) 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 拓展师资来源渠道。其次, 要鼓励并提供机会给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及研讨, 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静.高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反思[J].文教资料, 2010, (27) .

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改革论文 篇13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又是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段。

过去这十多年,大学(大专)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时候从事毕业论文写作,难免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和负担,也使得学生无心专注于论文写作。

其结果是,学生对论文采取敷衍应付的态度,随便找些东西抄抄。

这样的毕业论文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容易使得学生养成弄虚作假的不良习气以及应付了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对其走进社会和今后的人生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这种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也分散了学生参加实习和找工作的精力,对学生就业产生不利影响。

第二,对教师而言,一方面自身的精力和时间有限,另一方面也心知临界毕业的学生不重视论文,即使倾注相当的时间和精力来指导毕业论文,最后的结果仍然不会有显著的效果。

临近毕业时,不仅学生忙,老师也非常忙碌,工作任务也非常重,既要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又要填报各种各样的表格。

而且通常是一人负责多份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的工作强度非常高。

但是,更重要的是,指导教师心里清楚毕业生对论文的态度,也同情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也就容易放松对论文的指导。

最致命的`是,面对一份份敷衍了事的毕业论文,“让指导老师觉得付出的根本没有价值,整个毕业环节就是指导老师在‘自编、自导、自演’,所以最后看到就是一张张极度疲惫的脸庞,烦燥敷衍的情绪也随之产生,整个毕业论文环节开始恶性循环。

”[4]另一方面,由于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必然要影响毕业实习等的指导工作,顾此失彼,最终不仅使老师疲惫不堪,影响教学质量,还背离了高职教育的目标。

第三,对许多高职高专学校而言,各级管理者不是不了解毕业论文的现状,也不是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随着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政府对高职高专学校就业率的考核越来越严,学校担心抓论文质量影响毕业生找工作,影响就业率,最后也不得不暂时将毕业论文质量放在次要地位。

如果就业率下降,就会影响学校的招生。

上一篇:关于国外成熟汽车营销策略的分析及借鉴论文下一篇:公司岗位工资等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