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2024-05-08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1

2018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

选举试点工作方案

为认真做好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现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现就2018年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制定方案如下。

一、时间安排

全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在10月上中旬启动,11月上旬以前完成。

二、试点单位

1.××社区;

2.××村。

三、资格条件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村党组织注重选拔有政治觉悟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领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出和谐,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优秀人才进“两委”班子。特别是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要求,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社区党组织注重选拔有担当精神,勇于改革创新;有服务意识,热心社区事务和公益事业;有协调能力,善于统筹整合资源;有治理本领,善于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的优秀人才进“两委”班子。特别是要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服务能力强、基层治理能力强的要求,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候选人应具备以下资格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

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作风过硬。

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作风民主,公道正派,群众认可。

(三)能力较强。

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热心为群众服务,有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促进一方发展的愿望和本领。

拓宽来源渠道,村“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注重从本村致富带头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乡村医生和教师等人员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走出去的大学毕业生中引回。本村暂无合适人选的,要从县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也可从退休人员中聘请。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党组织书记,要注重从现任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网格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以及物业服务企业、业主委员会等社区各类组织中的党员负责人中选拔,也可从居住在本社区的退休人员中聘请。

(四)新推选的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一般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

村党组织原则上应有1名35岁以下的党员和1名女党员。社区党组织要适当提高女性委员的比例。原则上新任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年龄不超过55岁,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年龄不超过60岁。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宜继续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政治觉悟不高,“四个意识”不强,不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严格执行党的惠民政策;(2)法治意识不强,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依法办事,乡村(社区)治理较差,存在“村霸”、非法宗教势力、黑恶势力;(3)履职能力不强,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精神不振、心思不专的;(4)工作业绩不优,连续2年工作绩效考核在本乡镇排名靠后;(5)群众满意率较低,缺乏服务群众意识,为民办事不尽心不尽力,任期内所在地多次出现越级上访、群访;(6)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较低,不适应新时代基层工作信息化等需要的;(7)有恶意失信行为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且未撤销的;(8)村党组织书记在一个任期内,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5万元以上且经营性收入没有明显提高的;(9)其他不符合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继续担任的情形等。

村党组织书记年龄超过60周岁和村党组织委员会其他成员年龄超过55周岁,且身体健康、业绩突出、党员群众拥护,经乡镇党委研究,报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可以继续提名。

(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1)违反法律法规,曾受过刑事处罚或劳动教养的;

(2)违反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正在被审查调查(侦查)的;(3)受撤销党内职务及以上党纪处分的;(4)受撤职及以上政务处分的;(5)近3年内被评议为不合格党员且被劝退、除名的,或者仍在限期改正的;(6)参与邪教、非法宗教组织及其活动,非法组织参与集体上访,影响社会稳定的;(7)涉及“村霸”、涉黑涉恶的,或者利用宗族房头势力甚至黑恶势力等干预村(居)务的;(8)存在拉票贿选等违反换届纪律行为,利用各种方式操纵、干扰、破坏选举工作的;(9)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差,多数党员、群众不拥护的;(10)不符合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规定等其他不宜提名的情形;(11)其他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成员候选人的情形。

对村(社区)“两委”新提名人选受处分影响期未满的(截至2018年9月30日)和继续提名人选受处分影响期已满的或受处分影响期未满的,如不存在上述不得作为村(社区)“两委”候选人的情形,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乡镇党委审慎研究,准确把握因公失误错误和因私违纪违法的政策界限,综合考虑本人所负责任、一贯表现和社会影响等因素,报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可作为推荐提名候选人人选,原则上每乡镇此类人选人数要严格控制,所占比例不得超过村(社区)总数的15%。

四、职数配备

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职数3-5名,一般为3名,其中书记1名;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职数一般5至9人,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职数原则上不超过上届职数,具体由乡镇党委确定。坚持把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依法依规推选为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候选人,通过选举兼任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居)民委员会主任“一肩挑”,村(社区)“两委”成员交叉任职。

要加大年轻干部选拔力度,统筹推进团支部书记进村(社区)“两委”班子。村(社区)妇联主席应当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

五、实行“两推一选”

村(社区)党组织“两推一选”,是指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推荐的情况,由村党组织研究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报乡镇党委批准,再举行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

(一)前期准备

1.调查摸底。各乡镇党委全面了解所辖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班子成员公信度、党员群众愿望诉求等情况。结合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整顿建设,重点摸准吃透难点村、重点村、后进村的情况,认真排查分析可能出现非法、非组织活动干扰及其他可能影响换届选举的问题和隐患。

2.集中整顿。整合工作力量,集中整顿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对于确实没有合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选的,可选派书记或第一书记抓班子带队伍,筹备换届选举工作。

3.离任审计。各乡镇党委积极配合农业、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成员进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公布审计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妥善处理。

4.分析研判。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逐村逐社区摸排,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分析研判,制定换届人事调整初步方案。

(二)部署启动

5.成立机构,制定方案。各乡镇党委成立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组建驻村(社区)工作指导组。乡、村(社区)结合实际,分别制定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要求、工作程序、职数结构、资格条件、选举方式、纪律要求、组织领导等内容。

6.动员培训。县、乡镇分别召开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动员会,正式启动换届选举工作。对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业务骨干进行重点培训。

7.任期目标考核。乡镇党委对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进行任期目标考核,由各村(社区)指导组主持,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及成员在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述职,并进行民主评议,公开结果。

8.请示、分工。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研究开展换届选举有关事宜,与乡镇党委沟通后,报送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按照乡镇党委批复要求,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研究党员大会的筹备事项。委员对筹备工作分工负责,村(社区)党组织负责同志加强督促和协调。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决定,定期与乡镇党委沟通情况。

(三)宣传动员

9.宣传发动。利用广播电视、党建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标语板报、公告信件等方式和阵地,集中宣传换届选举重要意义、政策程序、工作安排、纪律要求等,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注重典型示范引导,做好网络舆情监测,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对于长期在村(社区)的党员,要通过多种形式,宣讲换届选举目的、意义,使党员统一思想认识,参与支持选举;对于外出务工经商的党员,要通过电话、信函、手机短信等方式,将换届选举的政策要求和有关事项通知到本人,动员其按时返乡参加选举。

10.党员选举登记。根据宣传发动情况,调动党员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了解登记意愿,确认计算党员大会选举的应到会人数,报乡镇党委批准,同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

(四)确定人选

11.制定办法。乡镇党委研究制定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推荐产生办法。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本村(社区)推荐办法,并向党员群众公布。在此基础上,乡镇党委形成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推荐考察工作方案。

12.党员和群众推荐。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居)民代表会议,按照不低于委员应选人数20%的差额比例,推荐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

13.乡镇党委推荐。乡镇党委召开党委会议,推荐并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把好资格初审关。

14.研究比选。县委组织部综合分析研判情况和村(社区)党员和群众推荐、乡镇党委推荐及平时掌握情况,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反复比选,确定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

15.资格联审。县委组织部会同纪委监委、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公安局、民政局、政法委(综治办、县610办)审计局、信访局、安监局、环保局、卫计局、财政局(减负办)、民宗局等部门,对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资格联审,并报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复审。

16.组织考察。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按照不低于委员应选人数20%的差额比例,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考察名单,县委组织部会同乡镇党委组织考察。

17.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村(社区)党组织召开委员会议,研究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在村(社区)进行公开公示。

18.请示批复。公示结束后,村(社区)党组织向乡镇党委上报确定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的请示。乡镇党委研究确定候选人预备人选,其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经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委组织部分管基层党建工作的副部长签字确认,报县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领导小组研究确定审批后,乡镇党委批复至村(社区)党组织。

19.纪律承诺。乡镇党委与参与换届的工作人员、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候选人预备人选开展换届纪律谈话,签订严守换届纪律承诺书。其中,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书记、副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承诺内容要作为竞职承诺的重要内容,并在村(社区)进行公示。

(五)大会选举

20.筹备组织。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在乡镇换届选举工作指导组的指导下,做好召开党员大会的筹备工作,主要包括起草大会工作报告、准备大会有关文件材料、研究确定党员大会议程和召开时间及地点、讨论党组织工作报告、提出会议纪律及任务要求等事项。向党员下发书面通知、布置会场。

21.上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主持召开党员大会,通过党员大会议程,村(社区)党组织上届委员会负责人作工作报告。

22.分组讨论,大会休会。党员分组讨论和审议工作报告、酝酿候选人人选、讨论大会选举办法(草案)、推选监票人。

23.召开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议,审议大会选举办法(草案)和委员、书记候选人人选及监票人名单、指定计票人。

24.大会复会,通过大会选举办法和监票人、计票人名单,宣布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书记候选人名单。

25.候选人发表竞职演说,进行竞职承诺(含纪律承诺)、创业承诺、廉政承诺和辞职承诺“四项承诺”,回答党员提出的问题。

26.投票选举。竞职演说后,在党员大会上,由党员一人一票投票选举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原则上采取间接选举,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再召开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书记。也可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先差额选举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委员,再等额(或差额)选举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选举结果及时向乡镇党委报告,并当场公布。

27.报告批复。选举结束后,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要向乡镇党委书面报告选举情况。乡镇党委及时作出批复。

(六)后续工作

28.班子交接。乡镇党委组织村(社区)党组织新老班子做好移接交工作,帮助新班子熟悉情况,开展工作。

29.思想疏导。乡镇党委与换届选举中落选和不再继续提名的同志谈心谈话,落实好符合条件的离任村(社区)干部待遇,引导他们正确对待选举结果,继续发挥自身作用,支持新班子工作。

30.材料归档。认真做好换届选举总结工作,指导村(社区)党组织收集整理换届选举工作材料,一并归档。

31.配套建设。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委员会及时做好团支部、妇联、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健全民兵连等配套组织,建立简明实用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行“五议五公开”制度,制定任期目标并作出履职承诺。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把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聘任为监察信息员,提倡把非村(居)民委员会成员的村(社区)党组织纪检委员聘任为监察信息员,并通过民主程序推选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或者成员。与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相结合,大力实施“一村(社区)多名大学生计划”,每村选聘1至2名村干部助理,每个社区建立“红色物业”专业服务队伍,壮大基层工作力量。乡镇党委在换届选举完成后3个月内组织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32.动态调整。县委抓好新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集中培训。建立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定期分析研判、动态调整优化机制。

六、组织领导

1.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试点“指导在县、责任在乡镇、工作在村(社区)”。乡镇党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试点乡镇要成立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向试点村(社区)派驻一个指导组,成员由分管副书记、党委组织委员及熟悉换届工作的人员担任。联系乡镇的县直部门要积极配合,派人参加指导组。健全完善村(社区)党组织换届试点工作情况报送制度,试点乡镇工作中的重大事件、重要舆情、重要信息及时报县委组织部。

2.严肃换届纪律,确保有序运行。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环境,坚持依章依规选举,严禁违规操纵选举;坚持工作程序,严禁干扰破坏;坚持公平竞争,严禁拉票贿选;坚持有报必查,有错必究,严禁玩忽职守;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对候选人及其亲友直接或指使他人用金钱、财物或者其他利益收买本村选民,被确认为有贿选行为的,取消其候选人资格或宣布其当选无效。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2

㈠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 农民富则国家盛, 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是事关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事关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重大课题, 也是社会转型期的紧迫任务。因此, 不断提高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也是农村基层党组织保持先进性、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根本条件。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而言, 根本任务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这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也是新形势下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 深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 从而成为我们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拓展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 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城乡“二元”结构等热点问题。

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之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巨大成果, 蕴涵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要求, 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为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历来是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基层党建工作总的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基层党员干部在指导思想上易达成共识、形成合力。村级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其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积极开创基层党组织工作新格局, 能为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 能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引领农村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㈢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力保障科学发展的理念是在总结中国现代化建设经验、顺应时代潮流以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在党。重视党支部建设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基本观点。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对增强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的要求。没有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保障,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更不能落到实处。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下, 基层领导班子会改进思想作风, 改善领导方式, 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使农村党员、干部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和坚定实施者。

二、X市村规模调整后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状况

㈠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全市基层党组织中的方位X市通过行政村规模调整, 精简了村干部职数, 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 减轻了村级经济负担, 提高了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以Y镇为例, 该镇由37个行政村调整为16个行政村, 涉及调整的有33个村, 调整幅度为56.8%。新村中规模最大的有4222人, 最小的村有1032人。调整后村党员平均人数为74人, 基本达到了“布局调优、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好的目标”。

㈡行政村调整后农村基层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第一, 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地位和作用边缘化。村集体经济是农村党组织凝聚群众力量, 开展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薄弱的村级集体经济不能为巩固基层政权经济和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2007年X市行政村可分配收入为17620万元 (剔除上级补助收入) , 但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有56个 (其中1万元以下的村20个) 。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集体经济薄弱, 导致村级组织“软、散、瘫”, 影响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在村规模调整后, 一些村财务融合出现“肠梗阻”, 新村班子不同程度上遇到了村级集体债务融合和经济发展难的问题。党员应有的形象和模范带头作用被淡化, 村党组织缺乏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基层党组织地位和作用边缘化。

第二,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整体不高。首先, 村规模换届后, 党员人数的增多使党支部的设置已不能适应新村发展党员、开展组织生活的要求。其次, 行政村规模调整后, 由于新村班子成员分别来自不同的原行政村, 彼此熟悉了解还需时日, 容易受原行政村的宗族势力等因素的影响, 和村民群众的融合程度受到影响, 班子合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村党组织班子协调不到位。再次, 村干部整体素质与带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村干部思想保守, 缺乏科学发展意识, 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党员队伍的老龄化、人才的选拔机制不成熟、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制约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 各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三, 农村基层组织教育培训随意性大。农村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工作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具体落实者,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排头兵, 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能力状况直接决定着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但是农村基层组织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严重, 加之缺乏认识, 不能整合培训资源, 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随意性很大, 不能正规开展。村级干部参加市级培训的批次、层次和数量非常有限, 而且培训成本相对较高。村规模调大、行政村党员人数增多后, 原村级活动场所不适应新村发展的要求。因此, 村级党员教育培训的基地建设迫在眉睫。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

村党组织是领导核心, 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农村方针政策的骨干, 是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带头人。X市以行政村规模调整为契机, 狠抓农村基层党建工作, 不断增强村干部的动力、能力和活力, 为该市战略转型、打造覆盖城乡和全民共享的“富裕阳光之城”提供坚强的基层组织保障。

㈠以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为保障, 统筹兼顾, 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X市村级换届工作是2007年村规模调整后的首次换届选举, 行政村数量从611个调整为287个, 调整率达53%。方方面面的利益重组和博弈使村情复杂的“难点村”面临了新挑战。X市认识到村党组织建设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 以实现科学发展的体制为保障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 推动村组织团结统一、树威信, 合力为村民服务,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村民利益。

X该市村干部在磨合期着重做了以下的工作来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开展。一是村干部联系交流经常化, 强化工作理念, 淡化个人利益。换届后村党组织干部趁热打铁, 多沟通, 增进了村民的理解, 消除了误会。交流经常化有利于村干部总揽全局, 科学筹划, 统筹兼顾, 尽可能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二是村级工作制度化、日常化。完善原有制度, 让制度说话有利于统一思想, 减少矛盾;着力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通过日常化、制度化的机制来解决阻塞民意表达的因素也成为X市贯彻群众路线的一大特色。三是村情具体化。通过走村访户摸透民情、了解民意、摸清问题、明确措施。同时X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在Y镇试点搞了村级大社保工作室, 建立了民生保障的长效机制。Y镇充分发挥市社会保障委员会这一创新机制的作用, 村大社保工作室起到了健全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投入、决策、反馈、评估和监督考核机制, 为破解村民“七难”问题提供了平台, 也逐步形成了办好村民实事的长效机制。四要村财务收支公开化。身正方能放手干。当然, 对分歧要有前瞻性, 有分歧时允许求同存异。但由村支两委决定了的事不能由个人随心所欲, 更不能把矛盾外泄, 以免激化。Y镇以统筹兼顾的科学发展机制为保障, 尽可能地协调各方利益, 借村党组织调整之机有效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

㈡以科学规划“新农村”为契机, 推进改革成果为村民共享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胡锦涛同志曾指出:“相信谁, 依靠谁,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 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那就意味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如党章所述:“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 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这凸显出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党执政后最需要重视的一对基本关系。

X市以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推进民生成果为村民共享, 借此来实现村民利益的最大化。村庄规划能实现人口、产业、资源、功能的聚集, 使行政村合并后的“大村庄”打通农村经济发展的“快车道”。Y镇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形成了决议, 最大限度地保证规划发挥作用。Y镇村级规划因地制宜、科学发展, 在个性上做文章, 把村规划和市发展战略规划有机融合在一起, 结合村实际, 干老百姓家门口的实事工程, 宣传政策措施, 让广大村民明白村支两委所做的工作是在维护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从而使广大群众理解支持, 并主动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确保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顺利推进。Y镇主要做了三方面的工作。首先, 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时, 坚持结合已建设施, 采取补缺的方法, 科学合理地使用有限的建设资金, 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做到村村有重点、有特色。根据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 分清轻重缓急, 合理安排建设项目、建设时间、建设资金额度。以解决农民最急需、最现实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入手, 突出重点, 择优扶持, 明确各年度建设任务, 设法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使用效率, 让百姓盼得到、看得见, 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力争更快更大的改善农村面貌。其次, 改善民生条件。利用各级载体, 抓住契机, 访贫问苦送温暖;多渠道创造条件, 让村民富起来。再次, 巩固社会稳定局面, 建立村级应急机制。无论天灾还是人祸, 有备无患, 最大限度地保护群众的利益, 诚心为民服务, 让百姓相信村组织确确实实是为民服务的。村民根本利益的具体化, 使工作更具有操作性, 容易落实, 也容易密切党群关系。

Y镇某村党委书记说, 在通过下属4个支部到10个自然村征求、梳理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 村党委已提炼出“践行科学发展观, 加快建设中心村”的实践载体, 现正着手进行中心村规划布局调整、农居点建设和饮用水工程改造, 并已初步取得了成效。截止2008年9月底, 农村饮用水工程已解决3.5万人的“饮水难”问题。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村庄整治建设工程。新增村内主干道硬化工程168公里, 新增村内河沟池塘整治面积11.7万平方公里, 新增绿化面积21万平方米, 新增公厕55座。完成25处水旱信息采集点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建成风能自动监测站一个。为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两大难题, X市出台了了基本养老保障方法和基本医疗办法, 按照“全覆盖、按类别、不重复、有底线、可持续”的大社保要求, 使全市城乡所有人均受益。同时加大公共服务的软硬件投入, 建立“一村一卫生室”格局, 有效缓解了村民看病难的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 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 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村干部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观, 深刻领悟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 在新农村建设中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核心, 切实推进了改革成果为村民共享。

㈢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载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是带领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 这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着力解决党性不强、党风不正、执政不严的问题, 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基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作风建设, 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信念。科学发展观赋予党的先进性建设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是党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具体的表现, 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衡量标准。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 全面推进农村社会基层党组织建设, 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党在群众中的形象是以每个党员干部的党性和作风来表现的, X市要求党员干部要具备甘于吃苦、敢于负责、善于解难、乐于奉献四种精神, 积极打造“先锋”工程和“领头雁”工程。

针对新形势下年青党员在理想、信念、意志方面存在多样化的现实问题, 党员群众入党动机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 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载体,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建设意义重大。作为杭州市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单位, Y镇按照中央总体要求, 根据X市提出的“争做科学发展的主动实践者, 争创实践科学发展的示范点”的目标要求, 学习实践不落俗套, 强化分类指导, 在学习内容和方法上积极探新。同时, 该镇结合农村工作实际, 从理清思路、落实任务、推动工作出发, 精心设计活动载体, 努力在科学发展理论大普及、科学发展难题大破解等方面下功夫、做示范、出经验, 探索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以纯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思想作风。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 基层党员干部明确了本市的战略方针、发展思路, 提升了科学文化和政治素养,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带领群众致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和水平, 党员干部求真务实, 重实际、干实事, 服务大局, 及时带回致富信息, 引进致富项目, 沟通致富渠道, 引领群众走向富裕之路。

㈣以基层党校为主阵地,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就要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 提高用人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公信度, 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要使农村基层组织得到加强, 各乡 (镇) 党委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必须把选拔年轻、有文化、能致富的农村能人进入村班子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 自觉摒弃求全责备、论资排辈的观念, 不拘一格选人才。X市要求今后选拔村干部, 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 具有中专 (高中) 以上文化程度, 有相当规模的家庭主导产业, 家庭人均纯收入高于本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新农村发展关键在人才, 抓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X市以基层党校为干部培训主阵地, 切实整合利用了已有资源, 落实了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升干部素质的要求。X市充分发挥基层党校贴近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的优势, 不断加强基层党校建设, 突出其在农村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阵地地位,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校工作, 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X市同时积极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 在村建设中既立足现在, 又放眼将来, 大力培养优秀青年, 尤其是加强了对本土年轻人的培养和锻炼。Y镇每年都要开展数次不同形式的党员培训和村官培训, 其中“小班化”的党员干部培训最有实效, 增强了干部能力, 提高了农民整体素质。村党组织还有计划地坚持一手抓教育培训、一手抓实践锻炼, 给年轻人压担子, 在实践中发现有胆识、有魄力的人才, 通过“建党对象选拔、评选党员积极分子、优秀党员传帮带新党员”等活动抓好村干部后备军的培养, 让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接受锻炼、增长见识, 大力实施“能人战略”, 把年轻、有文化、能致富的农村能人选入村班子, 为村建设的后续发展打造一支敢干、能干的“后备军”。

㈤以乡镇分类考核机制为导向, 引导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着换届结束, 各村建设进入新的历史起点, 党建工作也会出现一些新矛盾、新问题。只有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举措, 催生动力、激发活力, 在创新中前进, 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X市提出要结合本村实际抓试点、抓培训、抓项目, 走出符合本村村情的发展新路子。为了引领本村的发展, 要放开手脚, 大胆地闯、大胆地干, 克服思维定势, 增强“干”的创造性和科学性, 走出创新路。打破传统对乡镇考核“一刀切”的办法, 不再搞单纯的GDP竞赛, 根据不同乡镇街道的不同条件, 设立分层次、分类型考核新体系, 引导干部走科学发展之路。依据全市发展战略规划, 从各乡镇街道的经济实力、资源禀赋、产业比重等出发, 根据市域不同区块的空间结构、功能定位、生产力布局、区域特色, 实施新的乡镇街道发展目标考核办法。这一办法把25个乡镇街道分为工业主导型、综合发展型、农业生态型。这三个类型的划分不仅体现了产业布局, 更体现了空间布局, 反映了中央提出的四个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要求, 突出了各乡镇街道的功能定位、区域特色和各自发展重点。一方面需要富阳市自身把该办法坚持并继续完善下去, 另一方面需要更大范围的领导干部解放思想, 真正一心一意往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谋划。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3

会议强调,一是充分认识重大意义。此次换届工作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改革之中,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夯实党在农村执政的主力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从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基层基础的站位,从推进国家基本体系和建成农村现代化的高度,从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等方面充分认识重大意义;要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要求上来,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做好村“两委”换届工作,不断充实农村基层基础。二是全面把握,严格要求。要切实强化党的领导,严格依法依规操作,充分保障民主权力,坚持先谋事、后选人,注重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三是抓实抓好换届选举,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切实保证选举规范,严格执行换届纪律,努力做好工作衔接。四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一要强化领导责任,各级都要成立换届选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领导;二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教育和宣传,借用媒体,真实、准确、全面、客观地宣传报道换届选举工作,使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家喻户晓,切实增强党员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换届选举的准确性和自觉性;三要做好信访工作,各地要指定专人为党员群众提供法律顾问咨询服务,对换届选举的来电来访,要及时调查落实,妥善解决;四要加强指导督导,成立巡回指导组和督导组,加强对换届选举工作的重点村、难点村的关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迅速传达此次会议精神,周密部署;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实施;要统筹推进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4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党的基层组织设立的委员会任期届满应按期进行换届选举。如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延长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根据实际情况,党总支、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为二至三年。支部委员会任期届满时,应及时进行改选;不设支部委员会的党支部,也根据上述规定,按期换届党支部书记。若需延期或提前进行换届选举,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如因工作调动及其他原因,造成党支部委员出现缺额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补选。

一、选举前的准备工作:

1、酝酿推荐候选人。不管是机关党委、党总支、党支部,都要实行差额选举。酝酿推荐候选人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20%。其推荐方法如下:①党的机关党委、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由上届委员会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②新建机关党委、党总支、支部候选人的确定,由主管部门党组织拟定候选人名单。

2、向上级党组织提出书面请示。党委的换届选举由县委组织部审批;乡镇党委下辖的总支、支部的换届选举,由乡镇党委审批,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县直机关直属总支、支部的换届选举,由县委组织部审批。请示的主要内容:一是召开党员大会时间;二是下届党支部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名额;三是选举办法及差额选举的比例;四是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及基本信息。

3、召开支部委员会研究换届的筹备事宜。进行换届选举的请示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后,即可筹备党员大会,起草并讨论支部委员会的工作报告、选举办法和会议议程,进行选举工作的宣传教育、印制选票等等。

4、准备就绪后及时向上级党组织汇报,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后,党支部即可召开选举大会进行正式选举。

二、召开支部党员大会 会议议程如下:

1、大会主持人向全体党员报告党员出席情况,宣布党员大会开会。

2、上届支部委员会负责同志做工作报告。

3、选举新一届委员会

(1)清点人数和确认选举资格。会议主持人在宣布开会前,应首先清点到会的党员人数。有选举权的到会党员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4/5,会议有效,否则改期进行。

(2)通过选举办法。在支部党员大会正式投票选举前,应以举手表决的方式通过选举办法。

(3)通过监票人名单。监票人必须经大会全体党员表决通过。

(4)公布候选人名单并介绍候选人情况。正式选举前,应向支部党员大会公布下届支部委员会候选人名单,并如实介绍候选人的推荐过程和逐个介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

(5)检查票箱,分发选票。选票只发给到会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多余的选票应封存。

(6)填写选票。选举人应按照大会通过的选举办法中的规定填写选票。

(7)投票和清点选票。首先由选举工作人员投票,接着到会党员按坐席顺序依次投票。然后由监票人开票箱,当众清点收回的选票数。如收回的选票等于或少于投票人数,则选举有效;如收回的选票多于投票人数,则选举无效。清点结束后,由会议主持人向党员大会报告清点结果。

(8)计票。即通过唱票和记票,将候选人得票数全部记录下来,以统计每个人的得票数,并按照规定确定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当选人的名单。被选举人得的赞成票超过实到会有选举权的人数的一半,才能够当选。当被选举人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人数多于应选名额时,以得票多的当选。如遇票数相等不能确定当选人时,应就票数相等的被选举人重新投票,得票多的当选。当被选举人得赞成票超过半数的人数少于应选名额时,对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如果接近应选名额,也可减少名额,不再进行选举,在选举中非候选人得票数超过半数,按得票多少的顺序在应选人数范围之内的,应为有效,并当选。被选举人得票刚刚达到半数未超过半数的,不能当选。

(9)宣布选举结果。监票人首先向党员宣布收回的选票数、有效票数、废票数;公布候选人、另选人分别得赞成票数。然后由会议主持人宣布当选的支部委员名单,并说明当选名单需报请上级批准后生效。选举结束后,选举工作人员将选票清点密封,交新产生的支部委员会归文书档案保存。

4、大会结束。

三、会后工作

1、支部党员大会选出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后,由上级党组织派人主持召开第一次委员会,选举党支部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并协商确定各支部委员的分工。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5

区委组织部:

为严格执行按期换届制度,根据区委组织部统一部署,**乡党委自6月下旬以来,在全乡党组织中开展了基层组织不按期换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党委共下辖18个党(总)支部: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3个,村及其他单位党(总)支部9个,非公企业党支部6个,.此次不按期换届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主要集中在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乡机关党支部1个,学校党支部2个),5个村党(总)支部。

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认真部署。区委召开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之后,**乡党委及时召开了各支部书记及组织委员会议,会上,学习并印发了《中共**区委组织部关于基层组织长期不换届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针对基层组织长期不换届的2方面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并对基本要求进行了讲解和说明。

二是精心指导。乡党委在认真开展党组织软弱涣散整改落实情况的基础上,指导各党(总)支部对各自是否按期换届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乡党委根据各基层党组织汇报情况,认真填写了《未按期换届基层党组织情况表》、《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情况专项检查统计表》和《未按期换届基层党组织整改情况说明表》(附件1、2、3)。

三是强化整改。经排查,18个党(总)支部中仅有3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未按期换届,根据文件精神,责成乡机关支部于6月底完成换届,两个事业单位党支部即**乡中心学校支部和**中学支部,因两校整合已于6月底撤销,经乡党委讨论研究,决定适时新建支部。

三、今后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的`做法

基层党组织换届工作实施方案 篇6

1.召开基层妇女组织委员会全体会议,做出换届选举的决议,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妇女组织批准。请示的内容包括:基层妇女组织工作情况,改选的时间、地点,下届委员会组成人数及选举方案等。

2.起草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届委员会所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对下届委员会的建议等。工作报告要充分征求女职工意见,并经委员会集体研究通过。

3.酝酿提出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基层妇女委员会根据多数妇女的意见,集体研究确定新一届委员会委员、主任、副主任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并填写《基层妇女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登记(报告)表》。女职工人数较少的部门和单位,也可以不提候选人,直接由妇女会议选举。

4.向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妇女组织报送关于召开妇女大会进行换届选举的请示。内容包括:召开女职工大会的时间、指导思想、主要议程;下届委员会委员及主任、副主任名额、建议人选名单和选举办法等,附《基层妇女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登记(报告)表》。

5.待党组织和上级妇女组织原则同意后,即可筹备正式选举。拟定选举办法(草案)、候选人情况介绍材料、印制选票、准备票箱、布置会场等。

6.召开全体女职工大会。大会由本届委员会主持。主要程序是: 一是宣布开会。

二是向大会报告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三是审议通过工作报告。四是大会选举。

(1)介绍新一届妇女组织委员会委员候选人的有关情况。(2)通过选举办法和监票人名单。

(3)清点并报告应出席大会的人数、实际出席大会的人数、缺席人数。(4)发放选票并报告发出选票的数量。(5)说明填写选票的有关注意事项。(6)组织选举人进行投票。

(7)监票人和计票人清点并报告收回选票的数量。(8)监票人和计票人计票,并分别在报告单上签名。

(9)监票人向大会报告计票情况,并向大会主持人提交当选人名单(以得票多少为序)。

五是大会主持人宣布当选的新一届妇女组织委员会委员名单。六是新当选的妇女组织委员代表讲话。七是单位领导讲话。八是宣布大会结束。

7.召开新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主任、副主任,并明确委员分工。

8.选举结果报同级党组织和上级妇女组织审批。主要内容包括召开选举大会的简要情况、进行选举的情况和选举结果等;第一次委员会会议选举主任、副主任以及委员分工情况等。附委员会工作报告。

论基层党组织的一线工作模式 篇7

一、“一线工作模式”提出并实施的必要性

(一)实施“一线工作模式”,走群众路线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

1.政党政治的特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政党作为“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取得和参与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其在社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基本作用便是联系人民群众与国家政权,是人民控制政权之手的延伸。从法理依据来说,国家政权授权自全体人民,如果不能获得与这种授权关系相适应的群众基础,国家政权就无法得到巩固。

2.保持对社会领导的有效性要求执政党必须具有稳固的社会基础

执政党对国家和社会领导的有效性,即执政党的利益整合功能,要求对社会利益需求加以分析、取舍,从而实现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必须充分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然后依据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去制定政策。如果没有坚实的群众基础,执政党的基本功能就会弱化。

3.合理的政治参与要求执政党必须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影响执政党执政地位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执政党本身的制度化水平;另一方面是政治参与的状况。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执政党的思想、体制、方针、政策等给予了充分的认同,才能保证群众对执政党的政治参与。

(二)实施“一线工作模式”是光武街道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内在要求

光武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辖九个社区,其中多数社区是由原来的行政村以路为界重新分割划分而成,且先后经历不同的乡(镇)、街道管辖,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近年来,随着南阳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南阳已进入了社会全面转型时期,尤其是当前南阳中心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种利益冲突加剧,而光武街道所处的城乡结合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的集中点。利益群体多元化,社会结构复杂化,社会发展多样化等问题集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迫使街道领导找出一条路子来解决这些问题。“一线工作模式”顺应了解决这些矛盾的内在要求,保持了稳定,促进了发展。

(三)实施“一线工作模式”是建设“和谐光武”的基本要求

以前,光武街道不仅底子较薄,有不少历史欠账,而且辖区内居民贫富差距较大,弱势群体较多,近年来经济发展步伐较快,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说既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期”,又面临着“矛盾的凸现期”。因此只有顾及各方利益,统筹兼顾,均衡发展,才能维持社会稳定,推动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光武街道结合工作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破解发展难题,提出了“一线工作模式”,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创造性地运用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制度化的途径推动领导干部和机关干部走出机关,深入社区,深入群众,深入家庭,深入社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中去,创新和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时也推动了社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一线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一)“一线工作模式”的主要内容

“一线工作模式”是通过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建立健全党组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有效方法;通过党组织和职能部门直接面对群众的有效方法,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其基本内容是: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暖民心,感情在一线融合;听民意,干部在一线考评。街道领导干部带领机关干部每月定时、定人、定点下到每个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服务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谋福造利。

(二)主要做法

1.明确工作理念,提升责任意识,把握关键环节

只有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执政理念的高度来理解和掌握“一线工作模式”的意义,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才能自觉、有效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光武街道工作委员会运用各种方式,坚持教育引导每个领导干部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始终把手中的权力看作人民群众托付的责任,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线工作模式”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作为检验政绩的根本标准,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自觉把“沉”到“一线”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乐趣,并在实践中不断强化这种理念。

2.明确工作主体,合理配置资源,提升服务质量

一线工作的绩效取决于领导责任、力量和资源整合诸因素的有机组合,光武街道党工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合理配置资源,使干部在一线的力量得到积聚,干群关系在一线工作中得到融合,特别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化、最有效的发挥,推动和促进各类问题的解决。在安排人员下基层时还考虑了便于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加强与所属选区选民的联系,以及开展机关党小组与社区党支部“双十结对”、“十名公务员与十户困难家庭结对帮困助学”等活动,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使之达到最佳状态。

3.建立工作平台,创新工作形式,促进目标落实

精心搭建活动载体,注重运用现代管理和媒体传播手段,在卧龙区政府门户网站和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开设“党工委书记信箱”;编发《光武工作信息》,定期对一线工作队情况进行通报;在社区设立“街道领导社情民意联系点”,定期召开恳谈会;利用“四轮驱动”(约、谈、调、答)的方式密切党群干群联系,并相应制定了各自的运作规则,有效地搭建了工作载体,促进目标落实,丰富了“一线工作模式”的内涵。

4.不断总结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只有不断总结“一线工作模式”实施过程中好的做法和经验,才能使这项工作不断深化。为此,街道党工委每月对出现的情况进行收集、汇总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进行推广。此外,还邀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具体指导,对经验进行了概括、提炼和吸纳,把它上升为固定的制度,形成了长效机制。

(三)“一线工作模式”取得的成效

1.在一线了解了民情

(1)在一线了解了民情,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各级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要想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把理论和当地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毛泽东曾经指出,做工作关键有三条:一是情况明;二是决心大;三是方法对。其中情况明最为关键,而要做到情况明,只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光武街道党工委要求一线工作队员每天在走访过程中,认真记录民情日记,随时随地记录自己深入车间、班组、居民家中所见、所闻、所思、所为以及居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发挥“记录民情,促进和谐”的作用,真正想居民群众之所想,急居民群众之所急。目前,街道一线队员累计记录民情日记两千六百余篇。

(2)在一线了解了民情,畅通了信息的传递渠道。

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客观世界,每天都在发生新的变化。街道工作处于和人民群众接触的前沿,要想真正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洞察辖区内的主次矛盾,及时处置可能激化的问题,理顺人民群众的情绪,调动人民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就必须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得各方面的情况和信息。要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最为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干部深入一线了解民情民意,使信息传递渠道畅通。

2.在一线解决了民忧

(1)在一线解决了民忧,贯彻了党的执政为民宗旨。

在一线解决民忧,是贯彻党的执政宗旨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就是因为代表了人民的利益,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基层党组织到一线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主动为人民服务,有利于把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真正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而这一作用是否能够得以发挥,根据光武街道工作的经验,就在于基层党组织是否深入一线主动服务、解决民忧,把党的执政宗旨落到实处。例如,东华城中村改造项目是市政府首批确定的六个城中村改造试点之一,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个别拆迁户觉得拆迁补偿太低,经常带领家人到街道上访,严重影响了街道的正常工作。在街道领导和一线工作队员的努力下,最终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2)在一线解决了民忧,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区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买菜难、吃水难、就业难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小问题,其实正是让人民群众“急愁难”的问题。光武街道在解决这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问题时不等不靠,不遗余力。2009年7月和2010年3月初,一线工作队员协调社保、民政部门,联系用工单位举办招聘会,为42人办理了小额贷款。安排了五百余名失业、无业人员再就业。正是由于“一线工作模式”的深入开展,使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关系进一步融洽,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的连心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3)在一线解决民忧,满足了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大力加强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以满足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素质和文化品位,既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社区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自2009年以来,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街道工委会在文化建设的投入上不断加大力度、硬件建设上因地制宜、功能设置上逐步完善、管理运作上积极探索、文化惠民上成效明显。

3.在一线交融了感情

(1)在一线交融感情,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只有了解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群众,才能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实施“一线工作模式”后,广大工作队员带着感情走进群众,深入一线,真正把握了群众的思想。比如在开展“六创一迎”工作中,要求搬迁取缔废品收购点和畜禽养殖点。在开展这两项工作时,大部分业主态度冷淡。面对这种境况,广大队员换位思考,帮他们联系转产项目,寻找新场地,真正为他们排忧解难。广大业主和居民群众对街道和工作队员的工作从怀疑变为信任,从旁观变为支持,党群、干群关系融洽,有力地推动了辖区内经济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一线工作模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载体。

(2)在一线交融感情,改善了干群关系,增强了工作合力。

开展“一线工作模式”以来,广大工作队员和人民群众联系日益紧密,理解日益加深,感情日益增强。街道领导经常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沟通,群众有什么喜愁哀乐,街道了如指掌;反过来,街道有什么难处,和群众有了沟通,群众对街道的难处也了如指掌,这就是休戚与共,就是鱼水关系。一旦群众与街道一起共同分担难处,分享快乐,工作就很容易推进下来,贯彻下去。推行“一线工作模式”以来,干群关系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由以往的没事“躲”干部,有事“闹”干部转为没事找干部,有事靠干部,干群关系融洽,增强了街道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工作合力。

4.在一线考评了干部

(1)干部在一线锻炼,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为人民群众服务,解决人民群众“急、愁、难”问题是“一线工作模式”的目标。广大工作队员牢记这一目标,主动走进社区、企业第一线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中,在为企业发展扫除障碍过程中,在保持社区稳定和谐的过程中,锻炼了本领,增长了才干,工作能力显著提高。

(2)干部在一线考评,促使干部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光武街道党工委在制订考评办法时,把人民群众对工作队员的考评作为重要一环,年终奖惩要由工作绩效来决定,工作绩效要由群众说了算。新考评办法的实施,激发了工作队员在一线为民服务的积极性,真正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3)干部在一线考评,提升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一线工作模式” 实施以来,一线工作队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排忧解难,架起了党与群众信息高速交流的桥梁;与民生相关的各部门选调干部参与一线工作队,架起了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的桥梁;还架起了民情民意到达领导的“直通车”桥梁,提高了解决“急、愁、难”问题的决策效率。

(4)干部在一线考评,形成了做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广大干部深入一线工作以后,通过社区排名对比,思想上受到了震动,工作上找到了差距,能力上认识到了不足,进一步鼓起了奋发进取、勇于承担的精神和责任意识,有力地促进了街道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良好的发展势头前,广大工作队员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获取了领导的信任,从而坚定了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形成了做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一线工作模式”的启示

(一)“一线工作模式”提供了一个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新视角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一线工作模式”集中表达了党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的政治理念和建设服务型政党的意愿。首先“服务”是长效的,在一线工作的同志在感情上贴近党员、群众、实际,始终做到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其次“服务”是具体的。“群众利益无小事”,从关注民生的“小事”出发,用发展的办法化解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实现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大化。再次“服务”又是自觉的。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中存在的诸多困难,不同程度地与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不到位”有关。因此更应该坚持“服务型政党”和责任政府理念,规范公共服务行为,落实公共服务责任,以高效、通畅、负责的方式提供有效服务,并从静态服务向全方位动态服务转变,从应急服务向常态服务转变,从事后服务向前瞻性服务转变,通过现场办公等方法,减少信息不对称、行政效率不高带来的决策失误,节约执政成本。

(二)“一线工作模式”探索了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新方式

“一线工作模式”的实践,为领导干部积极探索和创新决策方式提供了便利。在解决每一个涉及社区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之前,自觉地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贯穿于决策全过程。决策前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决策后及时“回”到群众中去,依靠群众不断完善决策,从而把科学执政的目标落到实处。在一线工作还可以做到民主执政。民主,作为“一种社会管理体制”,“在该体制中社会成员大体上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影响全体成员的决策”。坚持“从群众中来”,建立制度性的参与机制,发扬民主,集中民智,不断提高决策民主化的程度,同时建立起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公共权力的运行始终按照民主的程序进行。充分考虑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人们承受程度的协调与统一, 探索效率与公平的结合点,依法合情合理地化解各种利益矛盾,提高整个社会的稳定度和有序性,增强依法执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一线工作模式”开辟了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1. “一线工作模式”有利于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应该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载体来实施

通过实施“一线工作模式”, 大力选派机关干部深入一线工作,让干部零距离地接触群众, 直接体验群众生活的艰辛, 能够帮助干部熟悉民情、了解民意、增强服务意识、培养务实作风,让干部在实践中体会到了“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许多社区群众反映:一线工作队员做事热心、耐心, 让我们感到放心,这样的干部我们非常期盼和欢迎。由此可见,“一线工作模式”是新形势下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有利于干部作风的转变。

2. “一线工作模式”有利于让干部补上“基层”课程,应该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途径来推进

采取“一线工作模式”, 大力选派干部到经济建设一线工作, 帮助干部在学中干、干中学, 在实干中丰富了阅历、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两年来,光武街道党工委先后选派72名干部到第一线锻炼成长,许多到一线工作的干部认为:“到一线锻炼是人生当中的一次宝贵经历, 在实践这个大课堂中学到了许多在机关学不到的东西!”一些队员的分管领导也纷纷反映:“一线工作队员回来后, 不仅沟通协调、服务基层、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 而且政策把握运用也更为到位、更加符合实际。”“一线工作模式”让干部在实践中丰富了基层阅历, 掌握了做好群众工作、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服务的水平。

3. “一线工作模式”有利于形成“战场选马”的新机制,应该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探索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 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采用“一线工作模式”锻炼选拔干部,带来了“战场选马”的新理念, 成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的一项新探索。通过这种方式选出的干部, 工作的适应性更强, 各方面的认可度更高。实践证明,“一线工作模式”为干部提供了一个展示才能、展示形象的平台, 能够使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得到群众的公认和组织的认可, 符合中央提出的“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

4.“一线工作模式”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应该作为干部工作的重要方向来把握

贯彻科学发展观、推进光武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保障。经济一线、重点工程是“创业创新”的主战场, 也是培养优秀干部的广阔天地。2009年, 光武街道党工委坚持“沉下去”的思路, 在派驻工作队的同时,又选拔9名干部到社区任职,到一线锻炼, 让干部深入基层掌握实情、攻坚破难练就本领, 在具体实践和创业创新一线培养使用干部。实践证明,“一线工作模式”既为事业发展“助跑”, 推动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又为干部成长“助力”, 帮助干部在一线成长成才。

摘要: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光武街道工作委员会提出并推行的“一线工作模式”是党的基层组织创新性设计的程序化、长效化工作制度,是党的群众路线与光武街道实际相结合的硕果;是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解决影响和制约基层经济发展障碍的一副妙方;更是落实“以人为本”思想的核心要求;是推进基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小议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创新 篇8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基层党组织工作 创新

引言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是创新党组织工作的基础,是全面推进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现实需要。通过多年的努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思想观念、组织设置、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等方面存诸多不适应。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的机遇。如何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保证基层党组织在新的形势变化中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仍然是当前亟待深入研究和扎实的一项重要工作。

1.基层党组织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执政党是一个有机体,而基层组织则是党生存、发展和执政的组织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也在不断加强。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基层党组织还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队伍结构不够优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建设推进难,社区党建的推广内容单一,党建在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建设不平衡以及党建的人才储备、选拔、任用、考核、奖惩机制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

2.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与时俱进

党的十六大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报告对党情变化的内容、特点和方位的论述,大大地深化了我们对21世纪中国共产党党情的认识,是我们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社会主义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以往对党基层组织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依附和依赖已经发生了改变,基层党组织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权力资源和工作条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牢牢把握时代脉搏,用创新的精神不断研究新问题,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来迎接新形势下的新课题,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不断创新和发展基层党组织的工作,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利益的途径和方式,更好的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坚强的领导地位。

3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3.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这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基层党组织新的任务和职责。面对新时期下的新形势,基层党组织要及时调整工作职责和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成为党执政和领导国家建设的组织基础,承担起巩固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的责任。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基层党组织体现党的先进性的时代要求,增强影响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推进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需要基层党组织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办事三者的关系,不能仅仅依靠行政的、命令的手段开展工作,必须更多地运用法治的方式、民主的方式和群众参与的方式。

3.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

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正确面对和认真研究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树立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目标,逐步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能够有效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组织工作机制。要适应基层经济社会管理体制、治理模式的变化,规范党组织与经济、行政、自治组织的工作程序,健全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保证党组织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具有领导核心或政治核心职能的农村、社区、学校、国有企业等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保证经济、行政和群众自治组织发展目标的实现,支持和保证各个组织依据法律和章程充分行使职权,对于需要共同负责、共同决策、共同实施的重要事项和工作,按照“统分结合、协调制约、运行有序、简便易行”的原则,与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制度相衔接,由党组织牵头建立具体的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

3.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基层党组织队伍的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的核心价值理念。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一是积极拥护党的执政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主张党的政治领导和实现执政为民宗旨有机结合起来,做党的政策的坚定实施者和群众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二是在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上,坚持以党员为本,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权利、激励和监督党员履行义务。培养造就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加强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清除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坚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队伍,为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结语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的精神来推进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党领导和驾驭发展全局的水平和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一支高素质、综合能力强的队伍。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07.

[2]陆侬,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上一篇:大学生活部年度工作汇报下一篇:学校后勤人员年度个人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