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2024-06-15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精选9篇)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篇1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学生谈话是每个班主任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班主任与学生的有效谈话是完成学校教育的一种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手段能否很好地为教育目的服务取决于班主任能否恰当地对学生运用谈话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手中所掌握的是世界上的无价之宝——人。”每个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学生常常把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看作是知识、智慧、理想人格的化身。教师在他们心目中的神圣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如果班主任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巧妙地运用谈话艺术,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顺利地完成肩负的教育使命起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讲究谈话艺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谈话氛围,引起学生谈话欲望

班主任都有切身感受,平时最无奈的就是学生在自己面前一言不发,任凭你千呼万唤,他就是无动于衷。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抵触情绪,工作是很难开展的。此时,班主任就必须具有细腻的情感,掌握恰当的分寸,采取友善的态度,通过亲切的语音、语调形成良好的氛围,消除学生面对老师时产生的畏惧、紧张心理。例如,一个顽皮的孩子犯了错误。老师可以像没事一样,先麻烦这名同学为老师做件事。比如帮老师把作业送到办公室,或把办公室的垃圾倒掉,或为老师倒杯水、递本书等。然后很自然地说:“不知道为什么老师让你做事总觉得特别放心。有的同学却说你、、、,是真的吗?一般顽皮的孩子比较心直口快,在老师对自己如此信任的情况下,是愿意主动开口响应老师的。这样就会比较自然地拉开谈话的序幕。如果老师面对的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则可以这样说:“其实你有一肚子的话想说,听说你也很喜欢交朋友,你看我的条件够资格做你的朋友吗?”谈话时把“老师”换成“我”无形中就缩短了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这类和善的语言来诱导、鼓励学生。学生自然会产生谈话欲望,谈话工作就成功了一半。此后的教育目的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要善于启发,鼓励学生说心里话。

班主任通过与学生谈话,所获得的信息应该是真实情况的反映。因此,班主任要善于启发学生,要让学生清楚: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每个孩子的进步,是为了全班同学能更好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学生有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和正确的认识,就会比较容易讲心里话。例如,王平同学学习成绩优秀,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我就任免她为中队长。她也欣然接受,很努力地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我发现班级中有一部分同学似乎故意与她作对,根本不愿意配合她的工作。她也很苦恼。对此现象我深感不解,就逐个找同学谈话。我对每名同学都讲清楚:中队长是老师的助手,更是同学们的帮手。中队长能否令大家满意,直接影响到同学们的校园生活质量。通过谈话同学们弄清楚了中队长、同学和老师的关系。于是对老师道出实情:原来中队长工作热情有余但工作态度欠佳,不能平等地看待自己和同学的关系,同学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因此不愿支持中队长工作。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及时地找到中队长与她沟通,让她也能了解到自己存在的不足。然后召开主题班会“如何看待班级干部工作”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相互间能够在理解中工作、学习。班级的凝聚力更强了。这是班主任与同学们成功谈话的结果。

三、班主任要面对面与学生谈话,谈话时要专注、热情。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表现出双方的平等关系,不可以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这个距离用在教师和学生的谈话中,也很有实际意义。谈话时老师与学生要相互正视。实践证明,在两个人的接触中,如果相互正视,则意味着彼此有作深谈的兴趣。师生关系拉近了,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教师还要表现出热情。因为教师缺少了笑容,就好比花园失去了阳光和雨露。由此可见,和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中教师的笑容是这门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当同学们感觉到老师的友善,感觉到老师是那么专心地在听自己讲话,他们往往会谈得更加投入,更加详细。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学生就会解除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与教师建立“不设防”的和谐关系,教师的教育意图才会被学生心情舒畅地领会和接受。

四、谈话时要抓住核心问题,重视谈话效果。

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想好要谈什么内容、重点突出什么、预期达到什么目的、怎样快速有效地谈话。杜绝无的放矢,忽视谈话效果。例如,我班王伟同学受到母亲重病的困扰,不能安心学习,只想在母亲床前尽孝。我了解到这一事实后,决定找他谈话。在交谈中,我首先肯定他的想法很好,他的做法更令所有知情人感动。但他却没有体会母亲的真实感受:看到儿子孝顺,母亲会很宽心,为自己养育了一个知情懂理的孩子而骄傲。可同时,母亲也会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与不安中。(班主任

)她清楚自己已无力与病魔抗衡,最希望的就是孩子能学业有成。而自己不但帮不了孩子,还拖累了孩子。在这样的阴影中生活,又不得不强颜欢笑面对孩子,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孩子如果真的爱自己的母亲,就必须放下思想包袱,尽心照顾母亲的同时刻苦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用事实告诉母亲:她有一个真正值得她自豪的好儿子。王伟带着泪点点头,什么都没说。但从他坚毅的眼神中,我看得出:他懂了。从此,我看到了他勤奋的身影。他的成绩很快提高了。他告诉我母亲真正笑了,那笑容让他永生难忘。抓住谈话核心问题,可能会因一席话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五、谈话要深入细致,不能流于形式。

流于形式的谈话费时费力,没有实际意义,只会加重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因此对待每次谈话,班主任都要力求深入细致。例如,我班刘慧同学家境困难,家长三番两次要孩子辍学。为了不毁掉孩子的前程,我多次找家长谈话,告诉他们孩子的潜力有多大。家长被我的诚意打动了,答应让孩子继续读书。然后,我再找刘慧谈话。我真诚地对她说:“你没有权利责怪家长,你很清楚他们身体不好,又下岗了,维持生活很难。你不能让他们毫无希望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挣回来,连治病都不舍得花的钱,用在一个学习不刻苦、读书没指望的孩子身上。如果你真是能力有限,我们不能强人所难。但事实上你是个很优秀的孩子,只是长时间背着家庭困难的包袱而没心思学习。如果你能专心学习,你有能力成为最出色的同学。那时,你一定会得到父母的支持。因为他们从你的身上看到了希望。再说,社会上有爱心的人士也会愿意救助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不是吗?我细致入微的分析使刘慧同学明白了自己的处境,懂得了自己无权选择目前的家庭环境。但她有权利选择未来,有责任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自己与父母将来的生活。从此,她开始发奋读书。自身的潜力一旦爆发出来是任何外力也挡不住的。她一跃成为班级最优秀的同学。现在的她正信心百倍地迈向属于自己的阳光大道。深入细致的谈话使刘慧同学摆脱了困境,看到了希望,挺起胸膛,直面人生。

六、谈话时班主任要学会倾听,适时评论。

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必须学会倾听,不能随意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从学生的话语中捕捉有用的信息。班主任就谈话内容发表评论时要客观公正,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措词要有分寸不能给学生造成压力或留给学生肆意传播的话题。班主任可以提些建设性的意见,或说些安慰、劝告、勉励性的话语。这样会提高谈话的效果。

七、班主任要重视对谈话内容的分析,客观对待每次谈话。

与学生谈话是班主任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谈话时班主任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或是为了证实推断、或是为了解开疑问。总之,谈话的原因有很多。所以,班主任在谈话后一定要对谈话内容认真分析,与自己了解的情况进行对照、比较,多方证实,再下结论。千万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迫不及待地去评判一个同学、评判一件事。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篇2

一、谈话中学会倾听学生心声

我们的主题谈的是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可是不得不说的是, 在我们开口说之前, 我们班主任老师要先学会倾听, 去认真的聆听学生的心声, 了解学生们的真实诉求。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比如班主任找某一个同学谈话, 班主任往往是谈话的主体, 学生往往一言不发, 学生充当了一个被动的只会倾听的角色, 这种谈话没有真正的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当然这种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其实并不会有太好的效果。

事实上, 很多学生在和班主任谈心时, 会有很多的顾虑, 有时是班主任过于强势, 学生怕说错话得罪老师, 有时是没有很好的谈话氛围。班主任老师如果能打消学生的顾虑, 让学生有畅所欲言的可能, 那这次谈话就成功了一半。比如笔者所带班级的一个同学因为考试作弊违犯了校规、班规时, 笔者会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进行单独谈话。在这名同学因为知道自己犯了严重的错误, 所以表现的比较沉默, 在和笔者面对面时一直低着头, 躲闪着老师的目光。首先, 笔者先和这名同学保持较近的距离, 面对面的让他坐在笔者面前, 让这名同学感觉到, 老师并没有他犯了错误就嫌弃了他并和他保持距离。在坐下之后, 笔者先让这名同学平静下来讲述自己考试作弊的经过。在他的述说之中, 笔者了解到, 这名同学其实是想考一个好成绩让父母开心, 让父母为自己感到自豪。但是有一些知识点自己并没有掌握好, 为了能让成绩更好, 才选择了作弊的方式。在陈述完整个事情的经过之后, 这名同学流着眼睛说: “老师, 我错了, 我不应该作弊。”接着, 笔者一边帮这位同学擦眼泪一边告诉他:“你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 想考一个好成绩让父母开心, 这一点初衷是好的。但是不应该为了一个良好的目的而选择一种犯错误的方式。”看到这名同学领会的点头, 笔者接着说: “你的父母如果知道你想考个好成绩让他们开心, 会为你自豪的, 但是如果他们知道你会这种方式考个好成绩, 他们会很失望的。你也不想让自己的父母失望是不是? 那咱们以后努力学习, 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考一个好成绩让他们高兴, 你说好不好?”这名同学最后对笔者保证说以后再也不会考试作弊了, 会好好准备用真本事考一个好成绩。让人欣慰的是经过这次谈话之后, 这个同学果然在平时的学习和考试成绩上, 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笔者经过这件事深刻的意识到, 大部分的学生虽然也会犯错识, 但学生的本质是好的。在和学生们谈话的时候, 如果能心平气和的倾听学生主动分析自己的错误, 主动给他们一个反省的机会, 效果会比班主任单方面的说教要好的多。学生在倾诉过程中, 班主任老师要认真倾听并不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建议, 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有正确认识。在和学生谈话时, 真诚倾听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和拘束, 学生的谈话心口一致, 从而让谈话变得有积极意义。

二、谈话中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情和理都兼备的谈话, 才能真正让学生信服, 增加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信任。古人说: “人非草木, 孰能无情?”又说: “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我们常说一个人通情达理, 其实也是说情和理都要兼备才能在谈话中奏效。比如通过观察, 笔者发现中学生中有一些早恋的现象, 一些同学受影视作品, 特别是一些唯美的以爱情为主题的影视剧的影响, 很容易引发早恋现象。尤其是当代的中学生, 无论在身体上和心理上, 都比之前的中学生都表现的较为早熟, 中学生的早恋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

其中一名学生的家人给笔者反映, 他的孩子有早恋的现象。因为早恋, 这个学生对学业的注意力极大分散, 家长很担心, 希望老师能找这个学生谈谈话, 但又不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笔者选择在放学之后约这名同学一起到操场散步。此时夕阳西下, 凉风习习, 学生们在操场三三两两跑步、打球, 气氛很轻松。笔者告诉这位同学: “人的一生就像爬山一样, 你爬到半山腰的时候, 就会看到一些美丽的风景, 此时你以为就是人生最好的风景了。其实你如果爬到山顶的时候, 眼界会更开阔, 会看到更美丽的风景。就像爱情一样, 在不成熟的时候, 你遇到的人你以为是最美好的。但是如果在成熟之后, 其实你会发现之前的想法很幼稚。”这名同学此时意识到笔者谈话的意图, 他有所触动地说: “我懂你的意思了老师, 我会继续攀登人生的山峰, 去到山顶之后看更好的风景的。”笔者又告诉他, 这个阶段要以学习为重, 男女同学之前要互相鼓励一起努力学习。如果两个人真的有好感, 上了大学再恋爱也不迟。通过这一次夕阳下的散步谈话, 这名学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把重心放在了学习上。

这种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学生在成长中会有很多的困惑和迷茫, 绝不能粗暴的对待学生诸如此类的问题, 一定要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在一个适当的氛围下和学生谈谈心。在谈心中, 不能高高在上置身事外, 而要真正的关心他们, 用充满爱的语言去引导他们, 从而帮助学生们走过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惑。

三、谈话风格要因人而异

“世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时, 世上也找不到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因而, 教师与学生谈话时要全面把握学生的心理, 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 因人而异, 对症下药。”[1]有一些学生性格比较内向, 情感比较细腻, 和这类学生谈话时, 就不能过于直接和严厉, 因为内向的学生往往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强而又不会当场表现出来, 如果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会给学生们留下很大的心理阴影。和内向的学生谈话时要对他们留有余地, 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同样的, 有一些同学性格外向, 生性乐观而豁达, 这种学生往往喜欢直来直去的表达方式, 和这种学生谈话, 可以直言不讳, 明确要求, 令其改之。因为喜欢直接表达的学生对直来直去的批评也能接受, 如果过于委婉, 他们反而觉得老师的谈话不够坦荡。

另外, 对男生和女生的谈话也应该有所差别, 有所差异。因为中学生已经处在了青春期, 特别是高中生, 很多同学不但有了强烈的性别意识, 也有了成人的意识, 所以对男生和女生要采用不同的谈话方法。和女生谈话时, 应该更温柔一些, 多采用一些情感性的词语, 让女同学感觉到老师对学生情感上的关怀。和男生谈话时, 多采用一些逻辑性的词语, 让男同学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男子汉的责任感。

总之, “口能明其言”是一个班主任的重要能力。“班主任与学生谈话, 与其说用口在谈, 不如说用心在谈。”[2]以情动人, 以理服人, 是班主任谈话艺术的重要体现。和学生们谈话是一门艺术, 如何掌握和运用这门艺术, 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班主任努力探讨。

摘要:班主任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能力, 而与学生的沟通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谈话这种形式, 所以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成为一门艺术。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 谈到了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几个关键点, 为教师和学生沟通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班主任,谈话艺术,学生

参考文献

[1]李一玲.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J].中国西部科技, 2009.14.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篇3

一、创设谈话语境

在批评教育学生时,要善于创设语境以求最佳教育效果,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必要时可以先不正面直言,而采取“迂回战术”,从侧面,从远处,甚至从意想不到的话题开始,自然引出正题,既达到批评教育的目的,又能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著名的特级教师斯霞教育于虹的个别谈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于虹是个“三好学生”,曾获全国普通话比赛第一名,后来骄傲自满起来,瞧不起别人,不能热情帮助同学,甚至在别的同学受到表扬时流露出嫉妒情绪,斯霞老师敏锐地觉察到了,她在和于虹谈这一问题时没有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而是亲切地问她:“当你普通话比赛获奖时,同学们是不是不高兴?”当年于虹获奖时,大家都为她高兴,那激动人心的情景于虹怎会忘记呢?于是她瞪着大眼睛回答:“没有啊!”她奇怪老师为什么提起以前的事情。

斯霞老师这样开头,先在孩子心里造成悬念,引起她的注意,启发她联想,以便使于虹设身处地地体会对照。斯霞老师循循善诱的指点和开导,终于使于虹深感惭愧,并在行动中注意改正。

二、态度诚恳,尊重学生

师生面对面交谈,既是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师生增进感情的方式。“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跟学生谈话的语言应该是使学生产生爱而非恨,产生理想而不是使学生绝望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使学生感到,他们和老师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谈话的内容要针对学生需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接受能力。要细心倾听学生的意见,从长远的角度、切身的体会、身边的事例分析问题症结,使学生心服口服,决不能以粗暴的态度进行草率的批评,甚至挖苦讽刺,恶语谩骂,进行人格侮辱。

三、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与学生谈话,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教育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这种接触要尽量地排除外来因素的干扰,使师生之间的感情得以真实地交流。办公室经常是教师跟学生谈心的地方,但这对犯错误的学生来说并不理想。因为他们担心的就是老师的批评和训斥,担心自己的错误会被更多的老师知道。如果让校长知道了,在全校点名批评,那多丢脸哪!学生带着这样的心情与老师谈话,心神不定,躲躲闪闪,这样就难以摸准他们的思想脉搏,教育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一般地说,师生个别谈话宜在比较清静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有一个轻松、自然的感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能充分地袒露,教师才能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对症下药,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把握谈话时机

教师掌握好谈话时机,是使谈话取得最佳效果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我们知道,教育活动的成败是受一系列条件制约的,只有当这些条件已经具备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那些必要的条件(如学生开始觉察到自己的错误等)还没有成熟,教育者便对他们说一通大道理,那只会徒劳无益。当然,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促进这些条件的成熟。一般地说,学生在犯错误的时候,总是有他的理由的,如果这时老师凭着一时的冲动,立刻把学生喊来,他将会极力向老师申诉“理由”,有时会与老师争执起来,甚至出现“顶牛”的现象。这时,任何严肃的批评或者说理规劝学生都是口服心不服,根本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我们常常碰到这样的事情:上午打过架的同学,下午又言归于好了。这种现象表明,他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教师如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地找他们谈心,晓之以理,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要反复谈话

班主任是做人的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很大,但班主任一定要有不怕麻烦的思想,对学生一定要有耐心。

曾经有一学生经常迟到,严重违反了班规、班纪,我给他做了思想工作,提醒他第二天要早些,不要迟到。可是第二天他偏偏又迟到了,这时是呵斥,还是再次做工作与之谈心呢?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学生迟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上次可能是“闹钟坏了”,这次可能是“早饭太迟了”,下次可能是“塞车了”。要使“不迟到”这一概念深深地扎根学生脑中,就需要反复地、耐心地做同一工作。我曾经找这个学生谈心四五次,他不为所动,后来反复进行第六次、第七次……他总算“长记性了”,终于彻底改掉了迟到的坏习惯。

班主任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篇4

-----心与心的交流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学校生活中,学生总是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

作为教师要能自塑良好的形象,端庄大方,平易近人,有和蔼可亲的形象;热爱本职工作,以身作则,教师真诚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学生感到老师可亲可敬,是自己学习的楷模。这样,教师的“传道授业”才能通过学生感情的“过滤”和“催化”,变成学生的需求和行动。当师生在感情产生共鸣形成遵师爱生的氛围 时,才能真正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我在平时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力求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遇事尽量以商量的口气,不用命令的口气或责备的语气说话。尽量在学生中间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与情感。我知道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个性、有自尊心,有时犯一些小错误也是正常的,要正确引导,不要大惊小怪、小题大做,更不要为此去处罚他们。平时对学生多一分关怀少一分训斥;多一点鼓励少一些批评。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但是,现实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通过和班主任的谈话,解开了思想疙瘩,焕发了青春热情;有的学生却因谈话更加重了思想包袱,甚至产生“顶撞”现象。这说明,谈话不仅要有思想性和哲理性,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艺术技巧。笔者根据一些班主任的经验和本人的体会,拟就谈话艺术,提出几点浅见。

一、有的放矢精心准备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矛盾的原因和

心理活动就没有针对性,甚至会越谈越远,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会增加新的矛盾。只有对交谈的对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才能把握住谈话的主动权,达到谈话目的。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些有经验的老班主任认为谈话最佳时机是:问题未形成,矛盾初露时;初次犯错误,产生悔恨时;个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火头已过,心平气和时;思想疙瘩解不开,易产生过激行为时。以上仅是一般谈话需掌握的时机,碰到学生受到重大挫折时,谈话宜早不宜迟,笔者做学生时,曾看到一位性格内向的女生,因第二天要到会上作检查,晚自习后独自跑到河边徘徊了一晚,第二天终因想不开而轻生的事件。事后,有位班主任痛心地说:若当时及时开导她,是不致于产生这种结果的。

二、专心倾听适时提问

被谈话的学生一般都会先将情况向班主任诉说。这时,班主任应是学生最专注的知音。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看看手腕上的表,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也愿意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即使有伤害你的言词,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半天提不到正事,也不能着急发火,应点拨引导,适时的追问和插话,引导他尽快表述正题。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若刚听一两句话就感情冲动,轻率下结论,往往搞错,俗话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班主任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三、注意方式讲究艺术

“谈话要注意自己的对象,点明问题也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一位老班主任多年从事学生思想工作的体会。他找学生谈话时,若是该生性情豪爽,谈话往往开门见山,直陈主题;若是自尊心、羞涩感较强的学生,往往采取委婉含蓄的技巧,让人思而得之。现在的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若是初犯错误,本人又有悔改之意,多采用委婉谈话较好。正如英国思想家培根所说:“交谈时的含蓄和得体,比口若悬河更可贵”。曾有一位学生在宿舍只讲究自己干净,而不顾他人的卫生,造成同学对他意见很大。我们找他谈话时,采用的是讲同班另一位同学处处帮助他人,同学们也十分乐意帮助他的事例来引导他。同时,也表扬了他爱清洁的好习惯,希望他能带动大家将寝室的卫生搞好,从头至尾,没有一句责备他的话。后来,他主动帮助别人整理内务,赢得了大家好评。在谈话的语言技巧上,班主任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清晰明确,通俗质朴,简洁精当。若说话词不达意、吞吞吐吐、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

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云:“动人心者莫先乎情”。唯有炽热的感情,真挚的语言,才能使被谈话者感到可亲。切忌在谈话时,表露出不耐烦神情。老师皱一皱眉头,学生有时都会敏锐地产生一种被轻视的感觉,从而引起对立情绪。因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有一点“人情味”,这样容易很快和学生沟通感情。晓之以理,就是摆事实,讲道理。有一位老班主任找一位吸烟的学生谈话时,不是仅仅用校规警告他。而是首先谈了自己如何为烟瘾所害,现在得了气管炎,经常咳得厉害,同时,也给他算了一笔经济帐。并且,请学生监督他,自己也

班主任与个别学生谈话的艺术 篇5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仍然是新时期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谈话是一种教育艺术,是班主任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班主任,若能多一点关怀,多一份理解,多一些引导,及时地找他们谈心,就能温暖一个人的心,甚至在他人生道路上留下一块闪光的里程碑。那么,班主任要想和学生顺利交住,就要求班主任在教育中的谈话艺术。下面,就本人的体会,提出几点浅见。

(一)精心准备,选准时机

当班主任确定谈话的对象后,就要去了解对方。一般要先了解对方的思想症结所在,接着,要研究对方的性格特征,才能因人而异,对症下药。在谈话时,班主任要有所准备,如果词不达意、模棱两可,会使学生失去对你的信任感,增加谈话的难度。其次,谈话还要注意选择时机,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谈晚了时过境迁。一个人处在愤怒、烦躁的情绪状态时,往往听不进劝告和批评,只有当他们心情平静下来了,就容易接受批评帮助。

(二)避开公众场合我觉得交谈场所虽然不是谈话的具体内容,但对语言交谈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我们找学生谈话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回家的路上等等,但最好避开一些人多的地方。记得我刚踏上教师这行业不久,也许是年轻气盛,也许是经验不足,对学生的犯错行为忍无可忍时,自己就会很情绪化,不管什么场面,都会严厉地批评,甚至是“审问”。后来才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批评学生,伤到了学生的自尊,让他丢尽颜面,这样不但没起到效果,反而会使学生更叛逆,越喜欢和你作对。意识到这点后,我换了一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各种犯错行为,会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单独和他聊,结果完全不一样。

(三)态度平和,由浅入深,引出重点

我觉得小学生一听说班主任要找他谈话,一般都怀有一种紧张不安的心情。此时若不先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情绪,谈话就会变成“审问”或问答式,达不到

教育的目的。作为班主任要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首先是态度平和,给学生亲切感,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慢慢切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讲述,引出要谈的话题。这样,师生间的谈话就比较自然、和谐,学生不会有恐惧、不安和抵触的心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学会倾听

上课时,我们常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在与学生谈话时,老师也要学会倾听,而不是劈头就“审问”。在听学生说话时,绝不可心不在焉,或用手指在桌上漫不经心地敲打;而要全神贯注,身体稍稍倾向于说话人,这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关心,自然会将心里话告诉老师。有的学生是急性子,加上表达不清晰,这时,也要耐心地听完,然后再说明你的看法;而有的学生是慢性子,加上表达条理零乱,半天提不到正事,这时,也不能着急发火。在听对方倾诉时,班主任不要急于下结论,需要冷静与理智的态度,在听的过程中进行分析判断,抓住真实的、本质的东西。

(五)平等对待优等生与学困生

一般情况下,老师对优秀生多少会“宽容”一些,他们思维敏捷,自我批评等能力都比较强,只要轻轻一点,就能把学生逐步引向谈话的中心,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而学困生大部分成绩低下,他们不爱学习,爱惹是生非,他们接受的批评多、表扬少,得到的往往是歧视和疏远,因而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一味地鄙视疏远他们,就会使之彻底丧失信心、自暴自弃,越退越远。所以班主任只要用真诚的心去反复感化他们,让他们看到前途,看到希望,找到光明,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加以肯定,给予表扬,对他们的错误要实事求是,不算旧帐,诚恳地指出其错误和将会产生的危害,不要对他们刻意批评训斥,这样,他们就会从心底里亲近你,感激你。“人非草木,焉能无情?”只要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人格上尊重他们,他们就会日新月异地转化,脱胎换骨地做人。

班主任只要能从繁忙的工作中抽空跟不同对象的学生促膝谈心、互相交流,善于应用谈话的艺术,启迪学生积极向上,就能建立起新颖融洽的师生关系,创

我看班主任谈话艺术 篇6

我看班主任谈话艺术

陕西省府谷职中(719400)马艳萍(***)

陕西省府谷中学(719400)贺 瑞(***)

[摘要]: 班主任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要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这样班主任与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谈话时要注意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关键词]:班主任 学生 谈话 艺术

古人云:“一言可兴邦,一言可误国。”又有“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面对班上几十名学生,班主任怎样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工作方法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项重要的经常性的工作就是与学生谈话。俗话说,“药到病除,言至心开”。谈话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

第一,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自己的体态,表情。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 班主任和学生谈话时态度要和蔼,语气要亲切,只有这样,学生才易于接受,才敢讲真话,才会向你敞开心扉。要与学生面对面而坐,认真倾听学生的谈话,始终表现出对学生谈话高涨的热情。如果不苟言笑,语气强硬,命令和训斥较多,只有自己说了算,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这不利于与学生的沟通。和蔼可亲的班主任,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班主任缺少了笑,就好比花园失去了阳光和雨露。由此可见,和学生谈话是一门艺术,谈话中班主任的笑容是这门艺术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中不可缺少的添加剂。对于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要及时纠正,千万不能板起面孔,当众讽刺,挖苦,更不能揭他们的底儿。在谈话的过程中,始终让他们感到班主任是关心,爱护自己的。

第二,班主任在与学生交谈时首先要尊重学生,还要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美国心理学家萨默的实验表明,两个人能进行轻松谈话的最佳距离不超过5.5英尺。因此师生谈话时应坐得近一点,促膝交谈,平起平坐,这样自觉不自觉地缩短了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感到教师可亲可近,从而“亲其师,信其道”。没有平等就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流。所以作为班主任在进行个别谈话时一定要允许而且要鼓励学生说话。不要一味地责怪学生,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去考虑问题,客观地想想对方的处境,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只有“将心比心”地分析问题,学生才会接受。班主任如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多为学生想想,尊重他们,相信他们,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利用各种条件及时加温,学生心中的上进之火,定能熊熊燃烧起来。当班主任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优点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散散步,拉拉家常,开开玩笑等,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第三,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要扮演好“鼓动师”的角色。班主任应真正有爱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要吝啬表扬,善用巧用表扬,这往往比批评更具威性。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做教师的要善于发现并及时鼓励。《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曾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

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可见,夸奖和鼓励是对学生的信赖,它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注入信心和力量,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不断地进步和完善。因此,班主任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情绪,适时地,恰到好地鼓动学生的斗志显得尤为重要。当学生取得较优异的成绩时,要及时鼓动,告诉学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不要埋怨学生,要以急学生所急的心态,及时帮助分析,通过鼓动性的语言,告诉学生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缺,争取下次“反败为胜”。

另外,选择好谈话的地点和场合也是班主任谈话成功与否的前提。谈话场合可以在办公室、教室、走廊、操场、饭厅、回家的路上等等,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譬如,有一个同学有经常迟到的习惯,如果将他叫到办公室,当其他教师的面教训一番也未尝不可,然而这样做是否有效果呢?被批评的同学也许会这样想:我反正被批评过了,办公室也进了,面子都丢光了,自尊心受到伤害,破罐子破摔,以后照样迟到,假如换一种方式,选择一个比较随便的地方,比如可以在回家的路上,可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要根据谈话的内容和要求,认真考虑选择合适的谈话地点。有的谈话应选择在僻静处与学生单独谈;有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公共场合与学生以聊天的形式进行;有时为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要找一个安静且严肃的地点谈话等等。而且谈话次数不宜太多,时间也要掌握得当。总之,班主任要尽可能的创造条件,让谈话对象能够畅所欲言,从而提高谈话的效果。

总之,班主任与学生的个别谈话,既可以说是语言艺术,又涉及到体态,心情,表情等因素。但归根到底是关系到班主任的育人观,如果总是抱着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学生服务的信念,那么一个班

主任一定会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每一次谈话一定都会谈得非常成功,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渔浦江.教育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浅谈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篇7

一、班主任谈话中生命意识的缺失

1. 应试教育压力下班主任谈话忽视了以人为本

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校,教师眼里最重要的是分数和成绩。为了分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在一个方方正正的“盒子”里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言论,不允许任何不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言行。时不时想从“盒子”里挣脱出来的学生最不受欢迎,最不易被信任,是班主任谈话的主要对象。

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会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脾气爱好,在跟学生谈话时会因人而异,而不是“一刀切”。

2. “师道尊严”观念下班主任谈话忽视了精神的沟通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很多教师的意识中仍然存在,他们谈话时常常居高临下。与学生谈话只有在平等的态度下才能有平等的交流,才能有精神的沟通,达到教育的效果。

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不妨放下自己的老师身份,以朋友的姿态平等地交谈。可是现实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办公室里有这样的情景: 老师坐着,顾自批着作业,人高马大的学生站在老师身边,等待着老师的训话,而办公室里其他的老师和学生进进出出……既然把学生叫来了,为什么不及时谈话呢? 在这样的谈话方式下,师生之间怎么可能会有精神上的沟通。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找学生谈话,在尊重、平等的理念下, 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

3. 功利性目的下班主任谈话缺乏生命情怀

教育应该是慢的过程,是慢慢享受生命的过程,但如今的学校急功近利, 抛开人的心灵培养,看重的只是教育的结果。

生命情怀,是对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爱。班主任对学生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爱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跟学生的谈话体现出来的。 “一个受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应该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教师; 一个真诚的班主任会避免任何对生命的亵渎和戕害。”生命教育研究学者冯建军认为: “一个真正关心学生,将学生看做具有生命价值和尊严的教师,是不会对学生恶语相伤的。”“温情的语言是滋润心灵的甘露,但尖酸刻薄、冷嘲热讽、讥讽嘲笑的语言是心灵的最大‘杀手’……是一种 ‘扭曲心灵的病理性语言’”。尊重、友善、肯定的语言带有正能量,而愤怒、指责、否定的语言带有负能量。我们虽看不见言辞,它们却成为一种能量,充满在房间、家庭、环境和我们心里。

二、基于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谈话艺术

1. 从关注知识到关注生命

在当今应试教育的模式下,班主任无力改变高考的指挥棒,但作为与学生亲密接触的老师,班主任可以先转变自己的观念。改变“知识至上”“成绩第 一”的观念,转向对学生生命发展中智慧的启 迪和灵魂 的润泽,改变成“材”、成 “器”的教育,转向真正的成“人”的教育。班主任要做到“目 中有人”,尊重每个生命个体的发展。班主任要把学生看做一个个独特而独立的生命个体,要认识到学生有自己作为一个生命的特性,他们不是被控制被管理的对象,更不是制造分数和成绩的“机器”。在这样的观念下,才有可能在平等的态度下,以尊重的语气中跟学生进行有效的谈话、和谐的沟通。有生命意识的班主任跟学生谈话时,会用信任、赞赏、鼓励的语气,相信学生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

2. 从单向独白到双向对话

在一个班级里,跟班主任谈话最多的往往不是遵纪守规、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是不守规矩、常常犯错的学生, 这些学生往往是被班主任叫来“批评教育”的。这样的批评教育,其呈现方式往往是班主任个人的训话为主,训话完毕,“教育”结束。

有的班主任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厉害,常为说不过学生、辩不过学生而感到烦恼。有生命意识的、成熟而智慧的班主任不跟学生斗智斗勇斗口才,他们不搞独白式甚而发泄式的谈话,而是跟学生在民主的气氛中平等地对话。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在找学生谈话之前,班主任应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复自己的心情,在宽容、平和的心态中开始跟学生的谈话。带着怒气谈话往往会不公正地对待学生,提高声调在现今的学生面前增加不了威严感, 只会引起学生心里的鄙视,从而激化矛盾,以致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任何事情都有不止一个解决方案,但心情只有一个解决途径———感同身受。感同身受会让对方在情绪上有认同感,这样才能做下一步的事———解决问题。

教师解决问题前最好先倾听———听一听学生怎么说。听学生心里的话,不要反驳他。如果觉得他的想法不对,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想,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 他们就会很明确地告诉你。因为一方面,中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开始不轻易披露自己的内心世界,日渐远离成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被人理解,他们的心扉向理解、尊重、信任他们的人敞开着。教育需要唤醒、激励和赏识,而不是说教、批评和指责。

3. 正面肯定,传递正能量

班主任跟学生的谈话应该多说正面的语言,因为负面的语言重复多次将会对学生造成莫大的伤害,是很不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有个家长曾经跟笔者谈过,她的女儿在高一和高二时遇到了不同类型的两个班主任。高一的班主任每次见到她,总是带着不满意的口吻说她女儿的缺点和不足,以致她每次见过老师后就心里不悦,回家就数落女儿, 女儿因此很不喜欢这个班主任,常常觉得待在这个班里不开心。高二的班主任则每次见到她就称赞和表扬她的女儿, 她因此高兴,回家后也随之表扬女儿, 女儿在高二阶段总是神采飞扬、开心快乐,学习成绩也进步了。这就是正面语言传递的正能量。

4. 以诚感人,以情动人

唯有真挚的感情、诚恳的语言,才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有个高中班主任曾经跟笔者说过,他不怕辛苦,就怕学生从内心里看不起他,因为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能力强,说起来一套一套的。所以他跟学生谈话时常常不自觉地提高声音,意图用老师的威严来压住学生。其实,高分贝和 老师的威 严是“压”不住学生的,也得不到学生的尊重,更别谈敬爱了。而坦诚相待、真挚关爱是“收服”学生的法宝。坦诚相待的一个法宝是分享式沟通。如果班主 任在学生面前能把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分享给学生,哪怕是不光彩的经历,也往往能打动学生,感动学生,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老师的诚意,往往会就此打开心门。这其实是给了学生一份理解和信任,远比单纯的批评教育有效得多。坦诚相待的另一个法宝是班主任的自我面对,自我批评。

5. 锤炼语言,提高谈话能力

提高谈话能力非一日之功,需要班主任做长期的努力。

( 1) 平时要读书,时时充电。笔者曾经问过一个高中班主任,业余有没有在读书。这位班主任说大学毕业后就没再好好读过一本书了。学生每天都在学习,在进步,老师却从不学习,从不提高自己,靠“老本”教育学生,脑子里缺少新东西,跟学生谈话岂能言之有物? 所以要提高谈话能力,必须要多读书。

略论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篇8

关键词: 班主任 谈话艺术 针对性 说理性 启迪性

开展班级工作,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全面有针对性的教育,班主任经常运用的方法就是谈话。这种方法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个性的学生,便于班主任创造和谐、平静的气氛,让师生表达真实思想,促进情感交流和融合,增强教育效果。总之,班主任谈话在整个班主任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这并不代表只要经常和学生谈话,就可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并不是所有班主任都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好谈话法。对学生不进行全面深入了解,致使谈话缺乏针对性,失去教育意义者有之;缺少必要耐心、诚心和真情,用粗暴的训斥代替说理,严重伤害学生自尊心者有之……

凡此种种谈话,时常碰钉子。轻者学生赌气,低头不语,不予配合;重者与班主任当面顶牛,谈崩或谈僵,班主任进退两难,陷入尴尬局面。那么如何运用谈话法,才能取得谈话成功呢?这里有谈话艺术问题。这里所讲的谈话艺术,指班主任通过口头语言艺术,直接与学生交谈,交流思想信息,摆事实,讲道理,情理交融,疏通思想,入情入理地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良好品德和个性,促进班级工作开展的一种教育方法。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交往中的谈话,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具备基本要求。

一、针对性

谈话方式和态度有多种,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须根据不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环境,运用不同语言进行有针对性的谈话,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1.因人施言。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心理特征选择谈话语言。同一个年龄段的学生由于个性心理不同,有的学生内向敏感,有的学生外向活泼,施教时应注意用不同语言。首先,注意学生性格、气质,选用不同语言。班主任在和学生谈话时,应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其次,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差异,选用不同语言。成绩优秀的学生学习勤奋,学习能力强,但不好的特征是骄傲,只顾分数而不愿参加文体活动;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存在一些消极的心理因素,诸如厌学,与老师对立等,这是最可怕的心理因素,对这类学生的谈话艺术尤其重要,对他们只能是鼓舞和帮助,而不是挖苦和训斥。最后,根据性别差异。从智力差异看,女生偏于形象思维,而男生更多地偏于逻辑思维,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性格上,男生多开朗、勇敢、不拘小节,但也有不少人逞强好胜;女生多文静温和、细致耐心、待人亲切等,但也有不少人优柔寡断、性情脆弱。班主任在与男生或女生谈话时,应注意由于性别不同带来的各方面差异,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谈话语言。

2.要因时施言。抓住引发学生思想转变的时机,见机而言,因势利导,以求事半功倍之效。特别对于那些犯了错误想悔改,或被人误解、曲解的学生,更要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只有时机恰当,谈话才能收到得心应手、水到渠成的效果。谈早了,条件不成熟,达不到预期目的,甚至可能起反作用,谈晚了,又会事过境迁,失去意义。

二、说理性

班主任找学生谈话的目的是使学生树立正确认识,改正缺点,纠正错误。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在谈话过程中摆事实、讲道理,让学生认识到不良思想和行为造成的危害,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并启发矫正错误行为的愿望,从而达到知其错而自觉抵制,知其丑而决心改正的积极效果。说理要把握好以下几点:第一,说理必须有理。俗话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要说理,必须有理,是经得起推敲的理,是实践验证的理,不是主观臆断的理。这样,说理才能理直气壮,才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第二,情理结合。说理不仅要进行理论灌输,还应注意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没有情感基础,道理再正确,也打动不了人心,难以被人接受。第三,要讲究说理艺术。首先,要注意语言艺术,把道理说得浅显易懂、形象深刻。力求做到语言生动、鲜明、简练,有逻辑性、有趣味性、有感染力。其次,要善于喻理于事,用生动、典型的事例说明道理,增强道理的感染力。最后,说理要透彻,善于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事物的根本透彻分析,说理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启迪性

班主任的谈话语言不应是生硬的、干巴巴的、乏味的,而应该注意巧妙地引导学生,善于把握问题情景,创设问题,通过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诱导学生勤于思考,领悟出新的道理,从而矫正自己的言行。与简单粗暴的训斥或长篇大论的空洞说教相比较,启迪性教育口语更容易让学生愉快接受。班主任谈话的对象是人,是一个个年轻、鲜活、富有活力的学生,他们有很多创造力和想象力。班主任与学生谈话,要真正体现的是师生之间的亲切“谈心”,而不是“我说你听”强行灌注。一次成功的谈话付出的劳动不亚于一堂好课的艺术构思。课堂教學要讲究艺术,同样,与学生谈话也要讲究艺术,这样才能以语言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郭启明.教师语言艺术[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59-89.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谈话教育 篇9

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谈话教育

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一般教育的同时,抓好个别教育,并以此联系学生情感,了解学生情况,解决学生的问题,这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善于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别教育的教育家。他深切地了解学生各自的特点,作出不同的评价。如“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唁。”意思是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而且孔子对同一件事针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教育迥然不同。有一次子路和冉求先后问:“闻斯行诸?”(听到了就行动起来吗?)孔子给予了两种不同的回答,当人们问这是为什么时,他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意思是冉求胆小退缩,因此我要鼓励他;仲由好勇过人,因此我要约束他。孔子这种个别教育的方法,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时,经常运用个别谈话这样一种说服教育方式。为了使谈话卓有成效,班主任必须要注意谈话的策略。一、要有责任心、爱心作为一名班主任,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自觉主动地关心、爱护学生,时刻把他们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只有这样, 才能运用好谈话这种方式,积极主动地开展学生教育工作。其次,班主任还应有一颗爱心,时时处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解学生所惑,乐学生所乐。教师对学生的爱心是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心,就能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只有热爱教师,才会信赖教师。为此,班主任在谈话时要多进行“心理换位” ,也就是说教师以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因素、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用学生的思想去度量,从心理上、思想上完全扮演成学生角色,和学生一道去开创新局面。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正是这种“心理换位”的体现。这样,学生自然就会渐渐地与你心贴心。班主任就会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最终赢得学生的心。二、要善于放松心情由于班主任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而找学生谈话的。所以,学生一听说班主任要找他谈话,一般都怀有一种准备受“训”的紧张不安的心情,与此同时,在思想上已作好了对付老师的准备。此时,如不先消除学生的这种紧张情绪,谈话势必要变成一问一答的`“审问”,事与愿违,达不到教育目的。因此,班主任首先总是以热情打招呼,主动让座等礼貌行为给学生以亲切感,然后从学生所感兴趣的问题引出话题。这样,学生的戒备心理解除了,师生的心就靠近了,谈起话来就自然、和谐、投机。重要的是,只要班主任平常不只局限于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更多地应用于增进了解和激励进取,经常这样做,学生就不会对个别谈话产生防御、恐惧和不安的心理了。三、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谈话要把握时机,教育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是否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说早了,条件不成熟,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谈晚了,失去最佳时机,甚至可能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只有在有可能引起学生内心的需求及共鸣时,谈话教育才是适时的。那么,什么是有利的教育时机呢?心理学研究指出,每个人平时都有一种相对的心理平衡状态。当学生原有的心理平衡被打破时,正是他最容易接受教育的时候,也就是教育的最佳时机。当学生犯了错误或情绪激动时,班主任应该先稳定他的情绪,等到情绪较平静能听进老师的意见后,再视情况找他谈话。否则,会形成逆反心理,使谈话受阻。在学生积极上进,取得成绩,受到表扬情绪高昂时,当学生违反校纪受到处罚时,当学生或其家庭遇到困难、挫折、或不幸时,当学生心理困惑不知所措时,班主任都应主动去找学生谈话,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经过我的教育的实践证明,新学期或新的一年开始时;学生的正当愿望得到满足时;调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时;师生感情比较融洽时;学生在教训面前已认识到错误的后果时,也是教育的有利时机。在这些时候找学生谈话,都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要捕捉教育的有利时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视研究学生,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做教育的有心人。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主题教案反思《大树和小鸟》下一篇:三年级三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