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2024-06-26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精选8篇)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1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当前共青团工作的神经末梢,立足社区,充分开发青年业余时间,通过开展青年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社区居民日渐丰富的文化、生活需求。

可开发项目点预设:

(一)服务青年就业创业

1、职业生涯规划系列活动——六个一

一次性格测试

一次生涯规划讲座

一次就业指导讲座

一次理想职业的体验(见习)

一次职业技能大比武

一次职业生涯规划比赛

2、创业素质拓展活动——KAB课程进社区

(二)青少年关爱

1、社区“阳光雨露”计划

立足社区围绕青少年,特别是未成年人,以社区文化活动中

心为平台,开展“阳光雨露”计划。

阳光篇:

“党、团、代”薪火相传活动

“红领巾心向党,祖国发展我成长”主题实践活动红领巾科普园地

青少年法律大篷车

社区运动会

雨露篇: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2

截止目前, 南京市所有区、县都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877个, 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34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74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人次已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40%以上。作为城市最基层的医疗服务单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普及国家基本医疗政策、实现公共卫生广覆盖中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优势所在。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中型医院更明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医疗服一务主要是“小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除此之外, 还承担着12项公共卫生服务, 包括健康教育、传染病控制、慢性病防治、计划免疫、妇幼保健、老年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指导等。这些公共卫生服务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资金, 免费向居民提供。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 根据机构的服务人口数和提供服务的项目、数量、质量, 在全面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核定补助。2008年南京市、区财政将按照辖区常住人口每年不低于20元/人的标准, 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给予补助。同时列出7

(1) 南京市玄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南京210016项63个指标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考核。政府作为社区卫生投入的主体决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比大医院更加明显。

2 社区卫生服务强调的是以“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健康的含义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等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据统计, 全国每天约1.3万人死于慢性病, 占全国总死亡的70%以上, 城市地区高达85%以上。而且, 慢性病病程长、费用高、治愈率低、致残率高,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居民对防治慢性病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断增加。而这样的预防控制工作靠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是远远不够的, 更多的要靠社区卫生服务来实现。通过医疗、康复、心理、行为、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照顾与协调, 可以逐步提高全体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更全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是社区全体居民, 以社区全体人群为对象, 而不仅仅是病人, 包括社区中的病人、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同时提供服务的内容为综合性服务, 除了提供基本医疗外, 还提供融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使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提供服务的模式是连续性、全程性的, 对居民来说, 从出生到临终, 不论其性别、年龄或身体、行为及社会层面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均对人的生老病死整个生命过程提供连续性、周期性的卫生和医疗保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可和病人及家属保持情感的交流, 还可以为每位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联系卡, 通过社区的自动化软件系统对居民实行连续、动态的健康管理, 从而全面掌握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状况。

4 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成本更低

相对于大医院较高的诊疗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是基本药品, 技术是适宜技术, 这种服务价格比大医院低得多, 居民能够承受得起。目前, 我市多个区、县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已经执行药品的零差价销售, 其门诊费用只有同城大医院的1/2或1/3。据统计资料表明,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 同一种病每一门诊人次可以节省费用45元, 每一出院病人可以节省费用990元。

5 社区卫生服务更具便捷和可及性

人们在患病时往往有诸多不便, 尤其是老人、妇女、儿童和残疾人, 所以, 医疗机构方便与否, 成为社区居民日常就诊的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位于社区, 合理分布于各街道, 位居于社区居民的家门口, 无论您在何地、在何时都能在15分钟内到达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站) 及时得到诊治。同时, 医务人员可以按照您的需要, 预约上门诊治、访视或建立家庭病床等, 全方位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综上所述,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其完善的网络、合理的定位、方便快捷的综合服务, 越来越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健康保障的首选。但是,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多数是由原来的街道、乡镇卫生院转型而来, 基础较差。如:医疗质量还是得不到患者的信任;软、硬件建设跟不上老百姓的就诊需求;提供服务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和全科医师极度缺乏等等, 成为目前社区卫生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然而, 随着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投入的不断增加, 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认可程度的不断加强, 实现“小病在社区, 大病到医院, 康复回社区”的就诊模式将不再是梦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将成为实施公共卫生服务的摇篮。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3

上海电信将智慧社区建设纳入2013年重点工作,为了更好地构建综合开放平台,提升平台服务能力,上海电信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合作伙伴,希望双方在医疗、教育、商圈、政务服务等信息合作领域开展合作,共同推动智慧社区的建设。

公开招募“合伙人”

10月29日,“上海电信智慧社区合作招募大会”正式拉开帷幕。作为“智慧城市”体验周的“重头戏”,本次招募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家企业,首批12家企业当场与电信签订了合作协议。

签约的12家企业中,有“云家政”服务、北斗导航服务、健身服务等。据悉,双方在签署合作协议后,将就服务内容和合作方式进一步进行商讨。不久智慧社区的居民有望在IPTV、手机等多屏终端获得相关服务。

上海电信表示将携本次招募大会成果,让智慧社区平台有更多符合用户需求的应用,为居民提供各类民生应用服务及线上交易产品,打造“便民信息服务超市”,进一步培养市民的信息消费习惯、优化信息消费模式、促进信息消费水平。

据了解,2012年上海电信启动首批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以来,已与大部分区县政府及半数以上的街镇签约共建智慧社区,服务覆盖了2000多个居村委。目前已建成的“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开放平台”,整合引入各级政府及委办局公共服务内容,汇聚了30多项由社会企业提供的各类生活服务信息,共同推出了如社区公告、上海旅游、健康档案、实时菜价、门诊预约、场馆预订等智慧社区应用。

为进一步切合当前热点民生需求,上海电信秉承开放共赢的合作理念,招募智慧社区合作方。本着“重点关注内容应用、产品优势与资源特色,淡化通信经历与公司规模”的招募原则,依托其700万宽带用户、200万IPTV用户及300多万天翼智能手机用户的高密度覆盖,进一步开放合作渠道。

招募范畴定位在交通出行、商圈服务、医疗健康、文化体育、养老服务、社区信息、教育服务、就业信息、政府服务、社交服务、资讯服务、百科服务为主的12大板块。

上海电信表示,在向客户提供业务承载平台及产品运营平台的同时,致力于提升智慧社区更为广阔的合作空间。此次招募为长期招募,凡符合招募条件的企业均可通过上海电信“对外合作之窗”提交合作意向申请。此外,为加快整合优质资源,对于合作商中的“特别优秀者”,可以进入合作的“快速通道”。

开启智能生活模式

所謂“智慧社区”,是指在智慧城市框架下,利用有线、无线、云计算等各种信息化技术和手段,整合社区的各类服务资源,为社区各类群体方便地提供政务、商务、娱乐、教育、医护及生活等多种社区服务。

主要涵盖四大类应用:智慧政务,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发布服务,向社区居民发布政府公告、物价等信息;智慧民生,主要包括智慧养老、医疗服务、网络教育等内容,为居民提供在线监护、远程医疗、远程学习等应用;智慧家庭,主要通过智能终端与各类智能家居、安防设施等形成网络,实现家庭智慧应用;智慧物业,以楼宇电梯、景观灯光、车辆出入等涉及小区管理的内容为重点,实现小区智能化。

截至目前,智慧社区平台已经覆盖了上海17个区县,不少市民率先享受到了全新的信息生活方式:按动遥控器就能通过电视远程挂号,不再受排队之苦;在社区菜场,只要刷一刷卡,就能轻松买菜;通过智能手机,能够轻松查询小区停车位和公告信息,参与社区投票。到今年10月,平台已覆盖上海5400个社区的近一半,完成年度预定建设目标。

自2013年起,上海电信智慧社区平台的构建工作进一步深化,一是接入终端由IPTV向各类智能终端的全面延伸覆盖。智慧社区手机客户端,是上海电信为手机用户精心打造的一款社区生活服务软件,它依托上海电信智慧社区综合信息开放平台,旨在汇聚政府公信服务、社区便民服务、企业优质服务,并通过移动终端提供给社区居民使用。

更值得一提的是,智慧社区手机客户端可将用户智能定位到其所在社区,更“接地气”,同时提供的内容更具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地推送诸如“出行交通”、“教育服务”、“就业服务”、“商圈服务”等服务信息。同时,智慧社区PC门户、PAD客户端也即将上线。

二是上海电信与全市区县、街镇政府广泛签约,面向社区居民推出便民服务,面向合作伙伴开放智慧社区平台承载环境。

据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电信智慧社区社会应用内容招募大会重点应用是交通出行类、商圈服务类、医疗健康类,例如健康档案查询、文化教育类、养老服务类等贴近民生的智慧应用。

针对优质应用软件,上海电信将在产品认证、终端定制、营销推广等多方面扶持,全面提升合作伙伴的品牌价值。“就像苹果商店那样,上海电信的智慧社区平台是开放的。作为平台的运营方,上海电信热切欢迎社会各界与我们一起创新更丰富的社区服务内容,接入更实用的社区信息。” 上海电信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上海市IPTV用户已有近200万户,在全国各大城市中继续领跑,高清IPTV用户也近60万;上海电信光网用户占比近75%,宽带用户平均带宽已超过20M。根据中国宽带发展联盟、NetIndex、蓝汛(CCIndex)、360等第三方机构公布的最新测速报告,上海宽带网速位居全国第一。

上海电信还启动了第六次“智慧城市”宽带大提速,为申城用户带来极速光网体验??2013年,进入《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的决战之年、收官之年,智慧社区项目被列为上海电信智慧城市一号重点工程,伴随着上海电信智慧社区项目的逐步落成和覆盖,上海电信再领申城信息化建设潮流之先。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在刚刚落幕的2013工博会上,中国电信以“创新科技、智启未来”为主题,展示了倾力构筑“宽带中国” 主力军形象、致力创新科技提供信息服务的整体实力,其中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各项展示内容,更是透露出未来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诸多发展趋势。

中国电信展台全景展示了为上海“智慧城市” 建设精心打造的全套解决方案。以“智慧家庭”、“智慧物业”、“家庭全球眼”、“高清IPTV”等领军的民生类智慧应用,全方位展现了电信的这些信息服务已经深入百姓家庭和社区的方方面面。

开幕首日,很多市民就结伴来到电信展台观看这些民生类的智慧应用。来自闵行欧风花都小区的阿姨们,在上海电信“智慧社区” 的演示前驻足观看。尽管,她们对通过IPTV收看周边菜场的每日菜价驾轻就熟,但看到诸如“家庭全球眼”等智慧应用,还是有了心动。

参观工博会电信展台,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感受到移动互联网在为“智慧城市”建设推波助澜。在电信打造“城市光网”、上海成为“国内国外第一城”的过程中,上海电信进行了6次“智慧城市”光网大提速。百兆光纤入户,已是沪上百姓寻常事。而有了城市光网后,电信的天翼3G的“移动互联网”也展现锋芒,成为申城“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天地一体网络”,催生“智慧城市”的诸多应用落地开花。

上海电信的“车联网”,就是结合“移动互联网”的最佳应用。电信的“车联网”芯片装在家庭轿车上,可为车辆驾乘人员提供包含一键导航、实时路况、好友指路、位置共享、车辆监控、资讯信息等基于车辆位置的多样化行业应用。而装在120救护车上的则是电信的“智能120”智慧应用,可帮助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4

推进社区残疾人工作

我县西屏镇社区人口2.23万,辖6个社区委员会,有各类残疾人668人。近年来,在县残联的支持指导和该镇党委、政府的重视下,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探索社区残疾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领导重视,健全机构,将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民政厅、省残联等14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实施意见》,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残疾人服务的宗旨,在西屏镇党委、政府的配合下,将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在2002年初,就将社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要求列入基层残联建设工作目标考核。西屏镇所辖的6个社区专门发文并挂牌成立了“社区残疾人协会”,协会主席由社区主任担任,成员由社区工作人员或优秀残疾人及其亲属担任,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要求。在成立之际,县残联给予每个社区500元的开办经费补贴。同时,县残联深入社区与残疾人家庭,开展了一次社区残疾人特困户调查,了解并听取残疾人和社区负责人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第一手资料,以指导社区实际工作的开展,规范社区残疾人的基础工作。

二、政府主导,部门密切配合,为开展社区残疾人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社区残疾人工作是一项社会化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实施这项工程,单靠残联是不行的,必须有各有关部门的配合、支持,达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既能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又能协调工作,这样才能为残疾人提供全面的服务,获得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效益。在政府领导的协调下,各部门对社区残疾人工作达成共识,在人力、物力、财力、政策、资源、精神文明等方面,通力合作,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扶贫创造宽松环境。卫生部门负责残疾人康复工作,县人民医院在城中社区所辖地设立了“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免费挂号、免费咨询、免费上门服务等项目。工商税务部门支持残疾人私营、个体企业的发展,在办证免费、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了优惠政策;辖区的企事业单位积极安排残疾人就业,如城西社区所辖的浙江科马磨擦材料有限公司,安置了101名残疾人就业。教育部门对“三残”学生实行特困补助,各学校对特困残疾少年儿童或残疾人家庭子女入学减免学杂费。民政部门将特困残疾人家庭100%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线。文体部门和健身基地积极为残疾人运动创造条件,特别是为参加省市残疾人运动会的运动员无偿提供训练场地和运动器械等。同时,各社区组织残疾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培养残疾人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三、依托社区,立足服务,为残疾有排忧解难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龙头。在开展社区服务中,各社区牢牢抓住社区要为残疾人提供诸如康复、劳动就业、法律援助、帮包带扶、文体活动等系列性服务为重点,始终坚持各项工作向残疾人倾斜,为残疾人排忧解难。

一是加强宣传,强化社会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社区残疾人协会充分利用报刊、黑板报、广播电视等,发动社会关心和支持残疾人工作。充分利用每年的助残日,围绕主题开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在今年的助残日期间,古城社区和城中社区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残疾人捐款,成立了“扶残基金会”,并对残疾人进行了慰问走访,送上了社会大家庭的一份温情。

二是扎实做好残疾人扶贫帮困工作。残疾人是社会群体中最弱的群体,因此,各社区对残疾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优先、困难救济优先。在生活上,将困难残疾人纳入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动员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已结对帮扶了6位残疾人,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而且还不定期上门服务,及时帮助其解决困难。如城北社区肢体残疾人叶小娣,靠摆鞋摊维持生计,但去年因家中不幸被盗,这对本身困难的残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该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与电信局团委联系,送上了结对帮困款500元,解了她的燃眉之急。每逢春节,社区都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为残疾人免费送对联,并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

三是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为了使残疾人能够得到更具体的帮助和服务,社区残协开展“一助一”结对服务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也在为残疾人服务中塑造了新形象,至今社区已有10多位残疾老人得到他们常年的扶持和帮助。社区卫生服务站每年免费为残疾人体检一次,并建立健康档案。各社区都对社区的重度残疾人逐一进行了解,并走访其左邻右舍,耐心地向邻里们宣传,促成了残疾人与其邻里结对子,做到了残疾人的困难有人帮。为特困残疾人办好事、办实事,已成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是积极鼓励残疾人自强自立。残疾人虽然在身体上有缺陷,但他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政府和社会,他们也应通过自身的努力,平等地参与社会。社区残协通过召开座谈会的形式,教育残疾人乐观进取,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同时,对残疾人进行《残疾人保障法》和就业方面的培训,鼓励和帮助残疾人自谋职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优先安排残疾人到社区服务网点和公益性服务岗位上就业,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就业、经营方面的实际困难。

五是丰富残疾人的文体生活。社区在创建精神文明的活动中,把社区文明宣传教育和残疾人教育、扶残助残教育结合起来,把社区各类讲座和残疾人工作讲座结合起来,把社区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残疾人协会的活动结合起来,为残疾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一批残疾人文体人才脱颖而出:肢残人陈军的书画作品在省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 并参加了省残联组织的中日书法交流,出访日本。肢残人饶伟民在举重项目上夺得市首届残运会金牌和省第六届残运会铜牌的可喜成绩。在文体活动方面,组织适合残疾人身心特点的联谊或小型文体活动,如城南社区组织残疾人参观福利企业和本县的一些旅游点,并为他们拍照留影。

创新服务理念 打造精品社区 篇5

黄泥岭社区属于长沙市岳麓区西湖街道,东起金星大道,西至望城坡,南临龙王港社区,北接白鸽咀社区。社区总面积0.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850人,1850户,楼栋44栋。主要由长沙帆布厂、灯泡厂、格林星城小区及周边散户居民组成。社区于2001年8月成立,现有社区工作人员9名。2006年10月社区成立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现有直管党员174人。

社区支居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创建“精品社区”这一工作目标,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服务社区居民为根本、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创新社区工作特色,全力推动创建工作,在2009创建省级文明社区的基础上,提出了 “提升服务,打造亮点,争创精品社区”的口号。制定了“争做文明人、争创文明城”的创建规划。目前整个社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气氛和谐,到处一派祥和,使人如沐春风。

一、加强领导,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一)领导重视,创建保障有力。

社区党总支、居委会将社区文明创建、争创 “精品社区”纳入社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社区的重要议事日程。一是健全机构,落实工作目标。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主任何胜美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把社区的日常工作与精品创建相结合,明确专人负责,并把以党建促社建,以创建带社建作为工作连心轴来运行,充分发挥了创建领导小组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地凝聚了民心,增加了广大居民的认同感和社区的向心力,促进了精品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健全机制,规范管理。建立健全长效创建管理机制, 制定了《精品社区创建方案》,并建立了创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将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驻社区单位、各居民小组,不断加大督导和协调力度,实行动态、静态结合管理,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例会,及时讨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使创建工作真正做到了全民参与,共驻共创。三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适应创建工作新形势的要求,努力提高社区为民服务水平,社区积极协调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近年来投入近100万元,完善了社区“一站式”办公、居家养老、绿色网吧、残疾人康复站、党员远程教育中心、雷锋超市、社区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在党员服务、计生服务、劳动保障、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居家养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城管物业及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积极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通道,受到了居民群众的好评。

(二)广泛宣传,形成创建合力。

我们紧紧按照精品社区的测评要求,制定了详尽的宣传工作方案,加大对创建精品社区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文化广场、市民学校等宣传阵地和资料、板报、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标准要求、特色活动和先进典型,营造出了浓厚的创建氛围。社区从2005年开始陆续开展了“好母亲、好媳妇、好婆婆、好女婿”、“社区文明家庭”、“社区文明市民”、“两型家庭”、优秀楼栋长及优秀共产党员的评选活动,共计评选出优秀共产党员14人、优秀个人30人,文明家庭10户及两型家庭20户。通过此类活动的开展,以身边的人和事为榜样,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邻里和谐的文明意识,现在社区内文明人多了,主动帮助孤寡老人、困难户的多了,形成了团结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文明社区

(一)标本兼治,改善人居环境。

社区以创建“精品社区”为契机,采取多种强有力措施,坚持标本兼治,加大整治力度和投入,先后拆除违章150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对灯泡厂老宿舍,帆布厂宿舍进行了彻底根治,挖下水道、铺平路面、楼栋清理、道路硬化、新装路灯、栽种树木、花草、新建了单车棚,改变了老企业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为实现城市常态化管理,2009年社区成立物业管理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制定各项制度,实行专人专项定点、定责,生活垃圾袋装收集率达100%,新增晒衣架50个、垃圾桶40个、路灯18盏、新建单车棚2个,此项投入共计10万余元,让群众享受文明创建带来的成果。

(二)维护稳定,共建邻里和谐。

为让居民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社区成立了综治办、治保会、人民调解文员会、警务室、信访室、巡逻队、法制宣传队、安置帮教队,在社区重要路段安装了监控器,24小时对小区内进行监控,有效地保护了小区居民的财产安全。社区对流动人口开展不定期的检查,做到了不漏登、错登。社区工作人员处理居民纠纷效率高,矛盾纠纷调处率达100%,成功率在97%以上。形成了小事找栋长调节,大事找社区评判的调节局面。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来社区几名法轮功练习者都步入了正常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辖区内未发现有法轮功、吸毒分子,犯罪现象,邻里关系的和睦促进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三)丰富载体,提升居民生活品位。

社区“支居”两委十分注重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联系驻社区单位、租赁单位、新建物业小区给予支持,修建了融居民健身、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广场,开设并全天开放了图书阅览室、绿色网吧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配有投影机、音响、DVD等多媒体设备,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狠抓文化队伍建设,为把社区居民组织起来,在共同的健身娱乐中陶冶情操,我们先后组建了文艺宣传队、合唱团、腰鼓队、健身舞队、交谊舞队等文体队伍,他们活跃在小区、楼栋,每年为居民表演文艺节目50余场,极大的丰富了社区文娱生活。去年7月份,在格林星城文化广场,从居民自编、自演、自导的多个节目中,筛选出文化底蕴强、切合主题、有创意的成熟作品15个,由社区主任亲自带队,给居民呈现了一场以“我的社区我的家”为主题的社区大型文艺晚会。由于我社区文化氛围浓厚,群众积极参与,今年潇湘电影频道“金牌社区”和湖南公共频道“开奖有礼”等大型群众参与性栏目“相中”我社区录制节目,各种音乐晚会、电影晚会、戏曲晚会也纷纷进驻社区。群众观后,反响十分热烈,都称赞演出水平有品位,社区文化活跃,人心凝聚。为传递爱心,社区在2008年5月14日举办了大型赈灾晚会,晚会当场募捐资金达50余万元。充分表达了社区居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社区居民的凝聚力不断增强。

(四)扶贫帮困,和谐社区温暖人心。

社区十分关注弱势群体,上门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残疾家庭276人次。六年来,共发放慰问金额达14万余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面对金融危机,社区努力化解就业压力,组织了12次招聘会,推荐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对符合条件的72户家庭实行了应保尽保,解决了他们的生活难题。对社区“三无”人员陈淑君老人开展了“一对一”的帮扶,将生活不能自理的孤寡老人邱云华送到了敬老院由专人护理,逢年过节,到敬老院进行看望,并在不同的时间送上老人爱吃的菜、水果及四季衣裳,让孤老不孤。通过扶贫帮困活动的开展,真情投入,温暖了人心。

三、打造品牌,凸显文明创建特色

(一)挖掘资源,打造社区未成年人教育亮点。

我社区原是一个市灯泡厂和市帆布厂两个特困企业合二为一的家属委,社区内贫困人口多、下岗失业人员多、孤老残疾多,社区居民整体素质较低,根据这一情况,为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教育,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2005年起,社区先后成立了科普学校;家长学校;计生学校;公民道德教育等文明课堂,从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公民道德、家庭美德等多方面,对居民进行基本道德观、行为规范教育,形成人人讲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我社区老党员谭国雄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战斗,曾是罗盛教烈士战友,不顾自己八十高龄,心系社区青少年,活跃在社区、学校给广大青少年讲爱国主义故事、文明礼仪知识,几年来共为社区、学校演讲达50余次,并用三年时间撰写一本《真情如歌》。2008年我社区专门为谭国雄老人设立了“谭爷爷故事吧”,通过讲故事这一寓教于乐的方式,针对青少年朋友开展传统革命教育,谭老也被居民群众和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谭爷爷故事吧”的开设,不仅在社区反响较大,而且在网上也有较高的点击率,吸引了很多市内外爱国宣教人士来我社区邀请谭爷爷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鉴证人,为其进行讲座,形成了社区特有的文化教育品牌。

(二)创新载体,开创党员服务新特色。

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本着整合力量、资源共享、勤俭节约的原则,建成了三室(党员活动室、党员谈心室、党员会议室)、一网(党员服务中心办公网)、一线(服务热线电话)、一站(流动党员登记管理站)、一窗口(党员服务接待窗口),坚持“前台接待,后台办理”,做到“热心接待、耐心受理、细心承办、真心服务”,向党员群众提供党务知识咨询、居务信访接待、计生、社会事务等“一站式”服务项目。去年以来,共受理登记党员群众咨询、求助服务78件。充分发挥中心作用,积极组织开展服务活动,坚持做到“五必到、五必访”,即党员逝世必到必访,党员有思想问题必到必访,党员生活困难必到必访,党员生病住院必到必访,党员家庭纠纷必到必访。社区通过党员服务带动社区创建工作,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党员志愿者、社区公益活动、文明创建宣传等各项创建活动。使社区党员服务中心成为了解民情民意、倡导文明新风的重要窗口,社区166名党员也成为文明创建一支重要的宣传队和生力军。2009年我社区党员服务中心被评为区级党员服务中心示范点。

(三)树立榜样,弘扬人文关怀之正气

前不久,包括湖南新闻频道、腾讯新闻等十多家电视和网络媒体争相报道的标题名为《老父照顾瘫痪母亲25年不离不弃 女儿请人写歌传唱》的感人事迹中的主人公便是我们社区的退休老人李坤根,他是一位老党员,生活几经波折:前妻在婚后不久去世,后来与现任妻子结婚,又生下两个女儿。没想到妻子因病瘫痪,在病床上一躺就是25年,全靠李老照顾。虽然李老的大女儿是妻子与前夫生所生,但李老对她和自己两个女儿一样好。3个女儿想替母亲给父亲送一份礼物,她们特地请市音协老师写了一首歌,把老人的恩爱故事传唱给大家听。一首《可爱的父亲》伴着徐徐江风,把感动送到了路人心里。湘江风光带里,十几位爹爹娭毑吹拉弹唱,用歌声表达了3个女儿对慈父的感恩心愿;岳麓山脚下,从此父亲的爱传遍千家万户。

(四)积极探索,构筑社区矫正新模式。

为加强对两劳人员的回归管理,社区和湖南省司法警官学校实行共驻共建,创办了以社区矫正为中心的扬帆工作室。对社区3名管制和缓刑人员实行了“四多”工作理念,即:生活上多关心、思想上多沟通、学习上多指导、就业上多帮扶。使他们在思想上认识自己犯罪所带来的危害,以及法律知识的贫缺和心理上所产生的阴影,彻底认识自己的错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劳动,自觉参加社区活动,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改造思想、回归人生。缓刑人员刘峰,既无就业技能,年龄偏大且无工作,社区见此情况及时和驻区单位联系,为其安排看守工地,因其工作踏实认真,被提拔为管理人员。工作稳定了,社区又帮助他张罗个人的婚姻,使这个曾经三次劳教的浪子回了头、安了家、稳了心,让他从心里感谢政府和组织的关怀。通过矫正工作的开展,社区实现了稳定,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去年7月14日,市政法委张湘涛书记来社区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并作为全市现场经验交流会现场向全市7个区、县作经验推介。扬帆工作室的创建,引起了省司法局及市政协领导的高度关注,先后组织市政协常委和其他区、局司法系统领导来我社区观摩。

围绕服务中心打造“五民”社区 篇6

——南明区着力构建“服务型”社区党建新格局

中共南明区委组织部知工办

南明区属贵阳市中心城区之一,面积89.68平方公里,总人口68.81万,下辖两个乡11个村,15个街道办事处140个社区。近年来,该区坚持以创建“三优社区”、“三好社区”和“星级精品社区”为载体,把社区建设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和总抓手,作为满足居民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该区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打造“知民、安民、富民、便民、乐民”的服务型社区,通过不断地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丰富社区服务内容,改进服务的方式方法,着力构建“服务型”社区党建新格局。

知民开启服务窗口

南明区始终把及时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求和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作为居民群众工作的切入点,作为开启构建服务型社区新格局的窗口。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沟通协调机制,多渠道体察民情,收集社情民意,切实将社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一是建立健全反映灵敏、快捷高效的信息反馈机制。通过不断拓宽社区群众的民意表达渠道,在社区党组织与居民群众之间架起一条知民心、查民情、体民忧的绿色通道。大南门街道办事处为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挂出了“民情信箱”,开通“民情热线”,对群众提出的建议意见以及投诉举报及时研究解决。二戈寨街道办事处八公里社区在“为民办实事,满意在万家”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接到居民群众对中医学院南校区违章建筑的举报电话后,及时与中医学院协商,拆除中医学院南校区300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并由学校投资12万元在拆除后的空地新建绿地500平方米,得到了学校师生的好评。

二是建立入户调查机制。南明区结合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岗位实际,以社区党支部牵头,党员代表、社区委员、社区积极分子为联络员组成信息联络网,实行

入户调查机制,每名联络员联系3至5名党员和5至10户居民,准确掌握辖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低保户、残疾人员、流动人口等各类人员家庭情况并逐户建立人口档案,定期联系,为更好地服务社区、服务群众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三是建立沟通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以社区支部书记为主任,居民代表、单位党组织代表参加的社区议事协商制度。凡是群众关心的社区建设问题,凡是同居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社区都要通过组织召开公开征询会、协商会、座谈会、听证会等形式,让居民参与处理社区事务,搭建社区居民的沟通平台,解决问题,消除矛盾。

安民牢筑服务防线

安居才能乐业,平安才能发展,太平才有盛世。几年来,南明区按照创建“平安南明”工程的总体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区治安长效防范机制。

一是夯实社区管控基础,进一步加强社区安全防范。以“平安南明” 创建活动为载体,区政府投入经费2000余万元,在l40个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加强了社区民警和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协调,加强了全区治安防控体系。在治安复杂区域建治安岗亭30个,增加警力119人,扩招巡防300名、社区治安联防735名。以“五进社区”为载体,夯实社区管控基础,全区社会治安形势良好,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二是强化群防群治,共同营造稳定、祥和的社区环境。通过动员社区老党员、退休职工、下岗职工、低保人员组建治安巡逻队、摩托车巡逻队和低保人员巡逻队等多支群众性治安防范队伍,强化重点部位巡逻值班守护,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截止目前,该区共成立了189支社区治安巡防队,落实值班守护率达90%以上,协助公安机关抓获各类犯罪人员318名,挽回经济损失12446.48万元。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南明区刑事发案率明显下降,刑事破案率明显上升,区公安分局获得了全国“三基”工程建设示范单位和全国模范拘留所荣誉称号,为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富民确定服务目标

一是整合社区资源,实现社区居民之间的互惠互利。南明区充分整合社区内的各种硬件软件资源,采取依法有偿服务的方式,努力拓展社区服务业,发展社区经济,提高社区居民自我服务的能力。金地社区党支部和居委会向河滨街道办事处申请了3万元,注册了社区服务中心,建立了一家社区幼儿园和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餐饮点,开展了家政服务、疏通管道、代收水电费、托老托幼、缝纫、文化教育、信息中介等15个系列服务项目,并对社区内的老年人、军人家属、残疾人、下岗失业人员等服务对象给予一定的优惠。这样,既给辖区内的失业人员找到了工作,又为社区群众生活提供了方便。截止目前,已帮助3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8名为“4050”人员。

二是发动辖区单位优先向社区提供就业岗位。通过积极协调辖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发动他们向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就业优惠政策,切实解决就业难问题。西湖办事处通过举办“再就业招聘洽谈会”等形式,协调辖区单位广泛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省电力公司就直接提供了13个保安工作岗位、好月嫂家政服务公司和金盾保安公司也拿出了125个岗位等。近三年来,街道社区共安置2165人就业,其中失业人员916人,下岗职工1249人,有305人属于“4050”人员。

便民构架服务桥梁

南明区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积极协调辖区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服务渠道,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

一是构建社区服务基础网络。以在街道办事处建立的一站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在社区建立的各类社区服务站点为基础的社区服务基础网络。初步实现了“小事不出社区,难事不出街道,好事办在家门口,温暖送到人心头”。如,创办党员“爱心医院(诊所)”、“爱心超市”等社区救助机构 ,为社会弱势群体解决生活困难,重点开展面向老、幼、残、孤、困、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经统计,2005年全区共投入资金2265万元为民办实事、办好事1462件;建立了15个“爱心超市”,社区困难群众凭优惠卡可购到低于市场价格30%的物品;为解决“就医难”,全区建立了33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及服务站,建立了20个“爱心医院(诊所)”,已有近千名困难群众享受了免费看病服务,全面解决社区环境卫生、医疗保健、社会治安、就学就医就业等方面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是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帮扶联系社区困难户制度。组织机关党员干部、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困难居民家庭结对帮扶。通过发动驻区单位赞助、党员募捐、邻里互助等方式,建立社区爱心互助资金,增强社区自身帮扶实力。为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区委下发文件要求全区副科级以上的党员干部结对帮扶2名困难学生,领导带头开展“献爱心,一帮一”助学帮扶活动。龙洞堡街道党工委建立了爱心救助基金,每年从中拨出3000元为辖区10位孤寡、残疾、特困老人发放“爱心救助免费医疗卡”,为老人们在龙洞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看病提供方便,还会同“快乐宝贝”幼儿园一起资助2户特困幼儿度过一个愉快的童年。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架起了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乐民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体活动。南明区充分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积极动员社区居民参加社区活动,通过丰富的活动内容,创造和谐优美的社区人文环境。龙洞堡街道办事处以“四进社区”、“五在社区”为工作突破口,积极开展社区文艺汇演、国庆汇演、消夏纳凉晚会等演出活动,开展创建文明城区和禁毒宣传活动。2006年,仅龙洞堡街道办事处龙水路社区就举办了各类文艺演出20余次,观看人数达上万人。同时,成立老年健身秧歌队、健身舞蹈队等社区文体组织,举行了社区篮球、乒乓球、拔河比赛等体育比赛,既促进了交流,又增进了友谊,在社区、居民、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形成了社区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兴关路街道送变电社区开展评选钻石婚、金婚、银婚活动,召开表彰大会评选出十佳老人,优选出98对恩爱夫妇,通过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推进文明和谐社区建设,创造了“精品社区”的人文环境。

二是加强绿化建设,让群众乐居其中。南明区逐年加大投入,不断优化社区环境。据统计,2005年南明区已拆除违章建筑4.4万平方米,新增绿地3万平方米。以前,大南门街道办事处尚武社区被群众曾戏称“风起满天土,下雨一街泥,楼边是违章,治安状况差。”为此,该区精心制定方案,多方争取支持,筹措资金进行综合改造,栽种了花草树木,建起了鱼池假山,为社区营造了一个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这些举措得到了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赞扬。几年来,还先后建起尚武、护国路、甲秀新村等大型社区绿化带,使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现在社区群众有了自己休闲、纳凉的地方,许多已搬去和儿女居住的老人们也陆续搬了回来。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7

本刊讯“自从移动社区服务站建到了小区里面, 不出门就可以缴话费、办业务、修手机, 还能帮代收包裹,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四川成都清水路苑小区的吴大妈高兴地说。面对新型居住区域, 楼盘多、商铺少的情况, 四川移动坚持“客户在哪里, 服务就在哪里”, 创新思路, 已在全省建成393个社区综合服务站, 为社区家庭提供多元化、一站式便民服务。

为最大程度地方便市民, 四川移动自去年12月起整合资源, 在全省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 实现移动综合业务、光纤宽带和家庭电视等业务的办理, 提供水电气费代缴、快递代收等民生服务。“营业厅建到小区里, 居民随时都能来, 不能下楼打个电话我们的工作人员还能上门服务, 第一时间满足客户的需求”。据悉, 后期四川移动还将逐步完善服务站功能, 提供家庭信息化、物业管理支撑、便民生活等服务, 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各种解决日常生活所需。

立足社区,打造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策划 篇8

关键词:团结;高效;服务;和谐

社区积极探索新思路,落实新措施,突出新亮点,坚持将“三基”创建与“潜力再认识、对标再分析、办法再创新、打造一流上水平”主题活动有机融合,将“三基”工作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员工责任感和执行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素质硬、水平高、纪律严、善管理、敢创新的战斗团队,为建设一流胜利大本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扎实推进“三基”创建工作。

社区党委始终把基层队伍作为全部工作和竞争力的基础,社区领导办公会多次研究“三基”工作,并利用周一晨会、月度生产会、季度工作会等会议,对“三基”工作进行阶段性部署和讲评,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了“三基”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党建工作,打造素质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党的思想建设持续深化。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组织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集中学习宣传活动,强化了党性党史和优良传统教育,基层班子的思想理论素质明显提升。党的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加强了党建创新、先进支部与党员服务社共建工作,扎实开展了创“四强”党支部、争“四优”共产党员活动;深入推进“强三基、除四害”专项整治活动,加强了支部带头人队伍建设,所有基层支部书记基本轮训一遍,基层班子水平得到提升。

三、做强思想文化,提升团队凝聚力、向心力。

加强思想教育,锤炼思想素质过硬的队伍。社区定期开展员工群众思想动态分析,通过召开分析会、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及时把握动态、分析动向、找准问题,为做好思想工作提供了依据。注重总结提炼,建立富有特色的基层文化体系。近年来,社区党委高度重视基层文化建设,用文化的力量影响人、凝聚人、塑造人,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富有临盘社区特色的基层文化。以文化为引领,共建和谐临盘。社区党委积极践行“大临盘、一家人”理念,建立社区、主营单位、小区居民三位一体的共建共享机制。加强典型选树,突出示范引领作用。今年以来,重点选树了管理局“标杆队”临盘二幼、“中石化创先争优服务群众满意窗口单位”电力管理队等先进基层典型,起到了很好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并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使各基层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四、夯实基层管理基础,,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帮扶”活动。按照管理局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百队帮扶”活动,管理局对口帮扶老年站和曙光党员服务社。社区内部开展了“N对一”帮扶,选定6个基层队作为改造提升的重点,由社区机关部室和社区先进基层队分别进行“N对一”对口帮扶,提升了社区 “三基”工作整体质量和水平。基层环境条件不断完善。社区不断加大对基层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了基层办公环境和工作生活条件,各基层单位面貌焕然一新。今年筹集资金,为供水一队、供水二队、电力管理队、热力二队等基层单位的工作场所进行维修改造,为部分基层单位配备了多媒体教室,改善了工作、学习条件;对成老年活动中心进行了整体改造,为老同志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活动环境。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原则,进一步健全落实规章制度,管好用好设备设施,整体提升基层硬件建设水平。加强制度标准化建设。社区成立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工作标准,制定工作计划,为基层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已经完成了社区成立以来的各项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工作,共清理各项制度 159件,准备废止70件,进行标准化改造53件。加强HSE管理。三、四级单位以“两争”活动为拉手,从严从细全面开展“我能安全”大讨论,梳理安全节点,查找安全隐患。基层通过班前会、演讲比赛、岗位技能比武等形式,加强班组交流,全面推进现场管理规范化、岗位操作标准化,夯实基层班组安全基础。深化创新创效。各基层单位采取修旧利废、技术革新等手段降低成本,优化管理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多层级设立节点目标,寻找生产流程中管理的关键点和增效点,将精细管理向基层、班组、重点岗位延伸。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社区规范信息化建设基础,深化信息应用,有效提高了社区的管理与服务水平。拓展应用“一号”通平台,深化了“440”品牌化服务,建立完善了严格的交接班制度、回访制度与监督管理制度。

五、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做优矿区服务。

开展“建功创一流”劳动竞赛,夯实“为民服务”基础。社区各单位以争创“四杯”活动为主线,深入推进素质提升工程,全面开展“建功创一流”劳动竞赛活动。社区分别在物业公司、供热供水大队、社区医院、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四个赛区举办了职业技能竞赛,200余名职工参加了比赛。通过竞赛职,职工业务技能得到了普遍提升,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培,锻炼队伍的目的。

上一篇:初二生物上册测试题的总结下一篇:应届生个人自荐书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