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训论文

2024-07-01

新型农民培训论文(共8篇)

新型农民培训论文 篇1

培训现状调查报告

南溪地处成渝经济走廊城镇组团的核心区域,距离宜宾仅33 公里,已完全融入宜宾半小时经济圈。宜宾是万里长江的源头城市,是川南经济区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南溪作为宜宾市城市发展及沿江经济的重要组团,其优势十分凸显。

随南溪工业的大发展,区城经济结构将发生重大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必成当务之急,传统的生产模式必将打破,失地待业人员必将产生,各种新的种养模式也必然形成,新型农民必将出现。同时,现代农业、服务业、生产制造业的发展和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的兴起,也必将催生新型农民的出现。因此,开展新型农民问题的研究,构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全面实施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是适应我区当前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民工的学习需求,2012 年 4 月 6 日,我们深入罗龙镇长江村、东风村对李小姐、王女士、周先生三名农民进行了调查,总体来说,现在的农民学习进取心都非常的 xx,都希望能有更好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知识水平,让自己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有更好的提升空间。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

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学习需求”问题而进行。

李 xx,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 3 人,她现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 1500—2000 元左右。李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专业知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

王 xx,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 4(有子)。她现在一酒店工作。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另一方面,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

周 xx,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 3 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 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 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 30%,技术工 10%,普工为 60%(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 xx,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

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 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 岁—50 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 岁—30 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 8 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 12 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国家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

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位的现象。

四、关于农民培训的调查述评:

农民教育培训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迫切需要造就规模宏大的新型农民队伍,切实把农业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态度,对市场信息的选择和运用水平,对新品种和新科技的吸纳能力,以及能否移风易俗过文明、健康、向上的新生活,根本上取决于农民自身的文化、科技、技能、法律和思想道德等素质。农民素质的高低,在构建和谐社会及促进农村稳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地位。

而目前,对于农民培训问题,综观省内、外的培训现状,普遍认为:

(一)政府对加快经济发展有一种 xx 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而有些部门对农民教育是现实的生产力却认识不足,认为教育只是一种间接生产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重经济建设,重项目投入,忽视教育特别是轻视农民教育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存在“上热下冷”现象。我区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非常重视,每年都制定出台一系列措施。但是,乡镇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农民教育培训不是自己的重点工作,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基层干部认识不到位,认为农民只要不上访,就没有必要进行农民教育;农民只要有活干,就没有必要进行技能培训;工作存在形式主义,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浮在上面打电话、造文件的多,深入基层示范引导服务少;教育手段比较单一,依然停留在“读读报,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三)个别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敷衍了事,做过场,教育培训工作仅仅是“报名册争投资”,既耽误学员、又欺骗政府。农民培训没有实效。

(四)重课堂理论讲座,轻实践技能操作培训。

(五)缺乏本土教材、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没有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没有通过培训后去实际指导、帮助农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帮助转移就业。因此,新型农民技能培训随意性很大,培训效果甚微。

五、调查反思:

(一)培训机构的问题研究:目前,参与农民培训的部门多,又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致使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由于多个部门(农业、林业、水利、农机、劳动、妇联、共青团、科协、扶贫办)搞培训,加之一些企业、社会团体、个体户也进行培训活动,造成:一是培训内容难以统一,农民在生产中无所适从。二是重复培训多,主要表现为培训地点和内容的重复,往往一个地方培

训多次,而有的地方一次培训也没有;一种内容培训多次,出现了“学了的用不上,要用的没处学”的怪现象,使本来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培训缺乏连续性。有些部门的培训是一阵风,使农民无法受到连续性的培训。

(二)参训农民的现状问题:农民群体差异大、需求多,培训难度大。一是文化素质偏低。他们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二是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相当一部分已就业农民虽有培训愿望,但同时他们只看眼前利益,存在“小富即安”思想,轻视对科学文化和技术技能的学习,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不同程度的存在“等、靠、要”的思想,把农副产品的销售、价格的提高、市场风险的规避都寄希望于政府,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虽然小部分人对于能使个人有较好收益的技术往往热情很高,但是谈到费用时,就不愿参加培训学习,更没有形成交费参加科技培训的观念。三是由于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培训难度加大。

(三)培训的方式和教学的手段问题研究: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信息滞后,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

(四)培训教材问题:目前,培训的教材、资料五花八门,不切合当地实际。故如何解决切合当地实际的培训教材,以期达到应有的良好效果,是本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培训基地及设备设施问题: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讲座,只能是一种走形式、做过场,没有实际意义,达不到应有的培训目的。

六、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 xx 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灵活办学,把培训班办在企业、工厂、村社,送教下乡,把职业学校的办学与地方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为地方经济发

展服务。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新型农民培训论文 篇2

1.1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区别

我国传统的农民就是农夫,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是对他们的最好写照。他们日出而作, 日没而息, 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解决自家的温饱。他们虽然有着勤劳善良、忍辱负重的优良品质, 但也习惯于逆来顺受、保守短见, 更缺乏组织性和创造性;而新型农民是相对于传统农民而言的, 是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 用经济学意义表述应该叫“农商”, 即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 以需求指导农业生产, 以新产品引导市场, 并以商业活动为舞台的新生产者。

1.2 新型农民应具备的品质

新型农民应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对“三农”及其相关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有理想, 有追求, 有鲜明的创业精神;应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要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一定农业生产、农业经济等方面的一技之长, 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带头人;应有崇高的职业道德, 有良好的生产和生活习惯, 遵从“八荣八耻”, 做一个文明的社会分子;应有组织有纪律, 视野宽阔, 要懂得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2 加强新型农民培训的意义

2.1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着力培育新型农业人才。“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 作为新农村建设直接参与者、主要建设者和最终受益者, 农民素质的高低将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新农村建设宏伟目标和艰巨任务, 都十分需要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2 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出路, 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助推农业现代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唯一途径是加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培训工作。

2.3 是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农业需要通过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合作、商品化生产, 进行集约生产、规模经营, 以获取高效益。因此必须培育出具有现代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农民。

2.4 是实现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

农业科技成果只有转化成为现实生产力才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 让农民掌握先进的科技成果并运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才能从根本上增加农民增加收入。

3 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自身的文化素质较低, 思想意识保守、安于现状, 导致农民教育培训难度加大

相当一部分人文化基础偏低, 对新兴的农业科技、现代化的生产经营方式缺乏接纳、吸收能力;有的虽有培训愿望, 但同时只看眼前利益, 存在“小富即安”思想, 认为学习技术耽误生产, 普遍存在既想致富又对政府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市场观念、市场意识非常淡泊;部分农民存在急功近利思想, 希望一次培训就能掌握一门技术, 只想要“如何增加产量、如何减少投入”的“秘诀”, 对应该具备的基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缺乏兴趣;年龄的大小不一和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 决定了农民对科技的认知、需求、接受和实践操作上有很大的差异, 使培训的成效大打折扣, 培训难度加大。

3.2 培训机构和培训内容不规范, 严重挫伤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 扰乱了培训市场

正规的培训机构往往存在培训不连续, 培训是一阵风, 上冷下热的状况, 培训的地点和内容难以统一, 重复培训较多, 严重浪费教育资源;个别培训机构敷衍了事, 做过场, 工作存在形式主义, 教育内容不够丰富;一些企业、社团和个体户往往是为了推销某种产品也进行培训, 甚至推销一些假冒伪劣产品, 使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挫伤。

3.3 师资力量薄弱, 培训方式和教学手段落后

很多培训教师是临时上阵的, 他们没有教师资格, 多数些普通的管理人员;目前的培训仍以传统的教学为主, 主要是理论讲述多、实践指导少, 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的结合;远程教育设施不足, 信息滞后, 新技术不能及时推广, 就更谈不上数字化信息的多媒体教学培训。教育手段比较单一, 依然停留在“读读报, 开开会”、照本宣科上级文件的老套做法。

3.4 政府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培训效果不明显

目前农民培训还没有相对固定的经费投入主渠道, 也没有将农民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经费投入难以保障。培育新型农民, 加大各方资金投入是关键;在现有体制下由于农民培训工作的资金、师资、场地等诸多要素无法统筹安排, 无法资源共享, 导致培训方式单调, 培训内容不系统、不深入、难持续, 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 有相当一部分培训项目尽管投入了许多人力、财力、物力, 却难以达到预期的培训效果。

4 解决问题的途径

4.1 强化政府责任、加大宣传力度, 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文化等综合素质

以政府为龙头, 尽快制定出台并实施“新型农民培育计划”, 确立实施目标、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 全面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要深入乡村做好宣传工作, 向农民讲清务工与务农的区别, 讲清科技致富、科技兴农的重要性, 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等媒体, 大力宣传科技致富、自主创新致富的先进典型, 让农民逐渐主动接受培训, 参与培训。另外, 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 对经过培训取得“农函大”结业证书、农民技术员职称的农民, 在农业项目贷款、土地流转承包等方面给与政策性倾斜, 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学员, 可以聘任为村级农技指导员, 并给与相应的资金补助, 实行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 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4.2 有效整合资源, 规范培训机构, 建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政府统筹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 农业部门牵头, 组建培训实施机构。成立新型农民教育培训行政领导机构, 负责教育培训项目的全面领导协调工作;建立培训指导小组, 负责保障、监督、协调、督促、培训等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项目管理办公室, 主要负责项目实施的日常管理工作。成立专家组和师资团, 成员包括农广校、农技站、植保站等单位的专家组成, 使农民教育培训真正的形成合力, 共同培养适应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新型农民。

4.3 强化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 积极改善培训手段

加强对培训机构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培养, 或直接聘请专业的培训教师;积极推广以计算机为支撑的数字化信息多媒体教学培训的形式充分发挥现有远程培训资源, 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为依托, 积极建设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设施, 把具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生动直观的数字化多媒体培训形式应用到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中;将新的远程培训模式———“手机短信移动学习”引入农民科技教育工作来, 使农民无论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利用手机的短信平台进行交互式的技术培训、信息交流等, 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4.4 加大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 确保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从根本上提高培训效果

政府要高度重视, 要将农民培训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有所增加, 对所拨经费实行集中管理, 专款专用, 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同时, 适时引入市场机制, 鼓励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 建立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投入的多元化投入体制, 解决农民教育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 从根本上确保农民教育培训活动的顺利实施。

摘要:本文对新型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分析 篇3

关键词:新型农民;培训;河北省;供需失衡

中图分类号:F32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0)02-0026-04

一、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就是“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繁荣农村经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民就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2]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现代农业的实现速度,进而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提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目的。但是,我国目前农民的素质整体不高,这与新农村建设对农民素质的需求极不相称。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规划项目《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表明农林牧渔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7年,是16个行业中人力资本水平最低的。[3] 农民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提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素质,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对农民进行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均衡问题是我国农民培训的最根本问题,因此从经济学角度对我国新型农民培训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型农民培训调查的供需均衡分析

(一)样本与调查说明

本课题组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连续三年组织了以“农民教育培训”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本文所作分析主要以2008年的调查数据为主。本研究采用访问调查法,调查员进行入户访问并填答问卷。调查对象中市县(区市)的选择主要以调查员所属地区确定,村庄和农户的选择则选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本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463份,其中有效问卷415份,有效率为89.63%。样本覆盖河北省30个县(市、区)、60个乡镇、120个行政村。调查地点的选择包括平原、山区、城市郊区三种类型的地区,而且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亦不相同,在河北省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查中有些问题是让被调查者按重要程度排序的,在计算过程中按重要程度赋予数值,如:某个问题包含5个选项,让被调查者选择其中的3项(按对自己的影响程度大小排序),对可排在第一、第二、第三位这三个位置上的选项分别赋予数值3,2,1,对每个选项在这三个位置上的得分进行加总,然后比较各个选项得分的平均值的大小。

(二) 新型农民培训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

新型农民培训单从供给上看,供给形式多样化、总量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区域供给不均衡且主要以政府部门为主。单从需求上看,农民期望短期连续性、种类较多、费用较低、实用、授课形式多样且最好由大中专院校提供的农民培训。从经济学供需均衡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总体表现为供需失衡。

1.农户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较高,但实际参与率较低。积极性用来度量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程度。调查显示,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被调查者占78.55%,而只有21.4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参与农民培训。调查表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是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因为多数被调查者已经意识到科技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无论是在农村,还是进城务工,才能增加收入。但当问到愿意参与农民培训的农户是否参与了农民培训时,参与了培训的只占27.61%,而没有参与的高达72.39%。究其原因,或是这些农户没有得到培训的信息,或是对培训的内容不感兴趣等,总之,当前的农民培训不能使多数的农户满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对农民培训的供给与需求分析,农民培训存在着供需失衡的现状,不仅表现在总量上,而且也反映在结构上。从总量上看,农民培训供给小于需求,供给总量严重不足,且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不均衡的态势,致使农民培训参与率较低,广大农民对于接受培训的渴望无法满足。从结构上看,存在着农民培训主体相对单一,培训内容、培训层次及培训形式等供求错位的状况,致使农民培训供需失衡的态势进一步加重。

2.政府在教育培训中的行为与农户期望有所差距。当问及“您对发展农民培训的意见和要求”时,回答比例最高的是“政府加大对农民培训的补贴力度”,所占比例达到35.12%,说明当前发展农民培训最缺的是资金,多数农户还是愿意参加农民培训的,只是没有足够的钱去参加培训;回答比例占第二位的是“多举办一些真正帮助农户脱贫致富的培训”,比例为31.05%,虽然目前各地都在举办农民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户的需求,还有相当比例的农户感到经过培训后和培训以前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变化;回答“严格管理,落到实处”的被调查农户所占比例为18.80%,占第三位,说明基层政府在培训政策落实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排在第四位的为“干部清正廉洁,办实事”,比例为12.02%,说明基层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不合格的干部,影响了基层村干部在农民心目中的整体形象;排在第五位的是“加快经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比例为2.99%,说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农民生活水平还比较低,这样农户就没有多余的资金去参加各种培训。

到目前为止农民培训仍有不少方面不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当问及“您认为应该怎样才能搞好农民培训”时,“加强政府引导”是农户最关注的方面,赋予数值为5.1,说明农户普遍认为政府的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河北省开展的农民培训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中大部分培训机构基本上都是孤立存在的,只是与政府有联系。除此之外,各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内容或有交叉或有共同的空白区,不能很好地满足农户的培训需求;排在第二位的是“完善农民培训相关政策”, 赋予数值为4.21,说明农户认为制定并完善农民培训政策,把农民培训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当成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选出好的带头人”(赋予数值为3.5)及“加强农民对培训的认识”(赋予数值为2.58)也是农户认为搞好农民培训的重要方面。

(三) 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失衡的原因分析

1.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对培训投入不足。由于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需要加强领导,明晰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有关培训项目的统筹组织工作,使各级农民培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科技部门应抓好“星火”科技培训;农业部门应抓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绿色电波入户等工程;劳动保障部门应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同时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培训的投入力度,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多渠道投资机制。但据调查显示,当问及“您认为影响农民培训发展的因素时”,49.68%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领导及管理部门的重视”。可见,政府对农民培训重视程度不够成为影响农民培训供需均衡的严峻问题之一,政府部门对农民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尽管农民有强烈的致富欲望,并且农民也看到了参加培训能给他们带来的收益,但是较高的培训费用使农民望而却步,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影响供给。调查显示,85.68%的被调查者认为获得一定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求职用处较大,但仅有37.44%的被调查者愿意花钱进行职业资格认证。64.68%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的培训费用过高,已经超过了农民的可承受能力。可见农民接受不了现实中较高的教育培训费用。目前各级政府对农民培训虽然给予了一定的补贴,但效果并不理想。农民对于培训的巨大需要难以转化成现实的需求,进而影响了农民培训费用的供给,因此培训费用过高与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民培训的供给,使供需失衡的程度进一步加深。因此,加大政府对农民培训的补贴力度很有必要。

2.农民培训体系不健全。农民培训体系是开展农民培训工作的重要载体。但就目前而言,农民培训体系的培训供给在总体上仍是比较薄弱的。调查显示,44.4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地缺少培训学校”是影响其参加农民培训的最主要因素。来自民间或非政府组织的培训活动也是农民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调查问卷,仅有14.07%的被调查者参加了行业协会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农业技术主要来源的问题也印证了农民培训供给体系不健全、供给主体相对单一这一现状,52.34%的农户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来自于政府农业部门,而来自农业学校、专业协会、企业获得的农业技术仅占22.66%。这不仅减少了农民接受培训的机会,而且也从总量上使培训供给减少,进而导致供需失衡。

3.培训信息传达不畅。及时获知培训信息,是农民根据自身的偏好,有选择地接受培训的前提。培训信息能否及时传达给农民直接关系到农民对培训的需求。调查显示,13.35%的被调查者认为无法及时获知近期培训信息是影响其接受培训的主要因素。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为目标,实行培训与就业转移挂钩和“一条龙”培训就业服务办法,对特别困难家庭有就业要求的劳动力实施培训就业援助。河北省自2004年开始实施阳光培训工程,作为一项转移剩余劳动力的培训优惠措施,73.33%的被调查者都未听说过,接受过阳光工程资助培训的被调查者仅占7.79%。调查表明,培训信息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培训信息不畅直接制约了农民对培训的需求。

4.农户文化水平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资料表明,劳动者文化素质与其劳动生产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基准,小学毕业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43%,中学毕业可以提高108%,大学毕业可以提高300%。这说明科学文化素质是使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形态的生产力的直接桥梁。[4]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22.22%,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2.11%。可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到了被调查者总数的过半,农民的受教育年限仍然普遍偏低,农民素质整体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广大农民缺乏科技知识,并且制约了他们对于一般性农业生产技术的掌握。选用优良品种、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知识,是保证农业高产、优产的基础,但大部分农民对这些方面的知识仍旧匮乏。调查显示,对于选用优良品种、合理施用化肥、科学使用农药,分别有65.39%、68.00%、54.77%的被调查者回答不完全知道(包括知道一些、不太知道和不知道),说明大部分农民科技意识薄弱,缺乏必要的农业生产知识,农业基本生产知识在农村中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农民不仅要具有一般的劳动技能,还应具备一种或多种专门技能。但调查显示,仅有32.16%的被调查掌握一种以上的专门技能。目前河北省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现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使农民接受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可能性降低。此外,由于传统小农思想的狭隘性、偏激性的存在,农民不愿接受教育培训,不敢应用科技成果,对农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的技术敬而远之。我国农民对于教育培训的观念意识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型农民培训的供需失衡。

三、结论和对策建议

通过对河北省415份问卷关于新型农民培训供需均衡问题的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而且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总量不足且各区域间不均衡。(2) 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旺盛且以短期、实用和技能培训为主。(3)农民培训的收费机制极不合理。国家实施的一些农民培训项目基本上免费,而一些职业技能培训费用较高,农民有限的收入又难以支付,农民对于培训的巨大需要难以转化成现实的需求。

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农民培训长效机制。加快建立政府扶助、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培训机制,将经费纳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企业社会赞助为辅,受训农民量力适当负担”[5]多渠道投资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培训的参与率,同时缓解农民有限的收入难以支付较高的培训费用的情况。(2) 划分农民培训类别,区别对待。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可将农民培训划分为农业技术培训、基础知识培训及专业技能培训等类别。[6] 针对农民培训的类别的不同,政府资金投入及政策措施方面应区别对待。(3) 农民培训必须要立足区域经济和教育培训资源现状有度开展。无论是务农农民技能的提高还是富余农民的转移,都需要与当地的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4) 在农村广泛开展短期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应贴近农民需要。短期培训是现阶段农民教育培训需求面最广、人数最多的一种教育形式,其以时效性、实用性较强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农民求实、求知、求富的需求。[7] 根据区域特点,建立农民培训需求动态管理模式,围绕农民主要经营活动和资源优势,以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技术推广,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快捷有效地为广大农民提供技术、信息和咨询服务,采用有效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种实用技术及职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 林克显.新农村建设中福建农民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4-5.

[2]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19.

[3] 周亚,甘勇,李克强,等.中国人力资本的分布差异研究[J].教育与经济,2004(2):17-20.

[4] 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关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5(4):52-57.

[5] 蒋寿建.村支书视角的新型农民培训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8(1):71-74.

[6] 张娟.农民培训产品的属性探析[J].农业经济,2007(8):67-68.

[7] 姜长云.农民的培训需求及培训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5(35):2-27.

Analy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New Farmers’ Training

——Base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Farmers’ Training in Hebei Province

ZHANG Liang,ZHANG Run-qing,ZHANG Yan-feng,ZHAO Bang-h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1,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of new farmers’ training in economic view from 415 sample data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farmers’ training of Hebei Provinc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is in imbalance.The enthusiasm of farmers to participate in training is high,and the training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but the amount is inadequate and imbalances exist among regions.At present farmers demand for training is urgent, mainly for short-term,practical and skills training.The charging mechanisms of farmers’ training need to be improved.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卷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大量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理念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迫切需要高素质的___。A、职业农民

B、科学家

C、工程师

D、外资企业

2、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批“___”的真正的新型职业农民。

A、懂技术

B、会种地

C、能经营

D、肯钻研

3、当前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发展趋势是:___。

A、绿色(安全)农产品

B、品牌农产品

C、方便食品

D、营养健康农产品

4、选择和确定___,明确经营者具体服务对象,是经营者制定营销策略的首要内容和基本出发点。

A、品牌

B、价格

C、目标市场

D、农产品

5、目前推广应用的目标产量配方法是:___。

A、地力分区(级)配方方

B、养分平衡法

C、地力差减法

D、肥料效应函数法

6、可以使用于有机水稻的生产技术是:___。

A、使用有机农药防治病虫

B、使用乙草胺除草

C、使用经无害化处理的禽粪作底肥

D、选用熟期适宜的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7、幼龄花园施肥应做到薄肥勤施,至少做到一基三追,即:___。

A、春茶前施足基肥

B、春、夏、秋茶前各施一次追肥

C、秋末初冬施足基肥

D、春、夏、秋茶后各施一次追肥

8、大棚蔬菜栽培的制约因素有哪些:___。A、虫害

B、肥害

C、药害

D、旱害

9、有机食品与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区别:___。

A、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

B、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种苗及一切基因工程技术和产品

C、从常规农业到有机农业通常要2-3年的转换期

D、无化学农药残留

10、无公害水稻可以喷施下列哪些农药?___。

A、敌百虫

B、吡虫啉或扑虱灵

C、杀虫双

D、富士一号或三环唑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调研、___、___、___、___、产品存贮和运输、产品销售、提供服务等一系列与市场有关的经营活动。

2、农产品定价策略有:___、___、___、声望定价策略、新品定价策略。

3、有机白茶我县以秋栽为好,移栽时间在___到___。

4、早春大棚黄瓜一般在___月中、下旬播种,秋后一般在___至___播种为宜。

5、稻曲病的重点用药阶段在___期,防治药剂主要有:___、___、___等。

6、选择农产品中间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一要注重中间商的___;二要看中间商的___;三要看中间商产品销售组合;四要分析预期合作程度。

7、农产品仓储保管的方法有:简易贮存、窖窑贮存、___、___、___。

8、大棚豆角常见病虫有:___、___、___、___等。

9、日光温室辣椒苗期温度管理原则是:___;___;___。

10、绿色食品标准分为两个技术等级,即___和___。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农产品市场营销的任务就通过一定方法或措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消费者购买范

围内满足其对农产品的需求。()

2、农产品分销渠道可分为直销、单一环节直销型和多环节销售型三种。()

3、卷叶虫用药最佳适期是蛾高峰后7-10天或田间始见束尖期。()

4、随着二代温室的推广,温室采光和保温性能的改进,一大茬辣椒育苗右提前到10月上旬,元月上中旬种植,3月上旬开始采收。()

5、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管理机关为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但申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可以直接向所在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提出()

6、县农业局可以对生产、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现场检查,对经检测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有权查封、扣押。()

7、农产品具有自身的特性,良好的包装不但能促销,还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8、水稻穗颈瘟防治对象是所有感病品种田,在抽穗期气候有利于发病,且又是病区,必须在破口期与齐穗期各喷药一次。()

9、绿色食品可以使用转基因技术。()

10、在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可以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的农药,如安打、米满、抑太保、锐劲特等。()

四、问答题(40分)

无公害蔬菜是一种经过权威机构认证并实行标志管理的安全农产品,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其病虫害的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相关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

选择题:

1、A(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2、ABC(农产品市场营销序);

3、ABCD;

4、C;

5、BC;

6、ABCD;

7、BC;

8、BCD;

9、ABCD;

10、BCD 填空题:

1、选择目标市场、产品开发、产品定价、产品促销(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折扣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促销定价策略;

3、10月上旬,11月中旬;

4、1,8月至9月上旬;

5、抽穗,18%多菌酮粉剂、5%井冈霉素水剂、30%爱苗;

6、信誉、实力;

7、通风库贮存、冷藏库贮存、气调保鲜贮存;

8、煤霉病、锈病、白粉病、炭疽病。

9、晴天高,阴天低;白天高,夜间低;出苗前高,出苗后低。

10、AA级绿色食品标准和A级绿色食品标准。

判断题:

1、√(农产品市场营销P14);

2、√;

3、√;

4、√;

5、√;

6、√;

7、√;

8、√;

9、×;

10、√

问答题: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原则:一是培育和选用抗(耐)病虫品种,调节蔬菜生育期等一系列措施,提高蔬菜对病虫的抵抗能力;二是防止新的病虫侵入,对已有的病虫采取压低越冬技术、切断传播途径等手段,防止病害侵染,或将虫害消灭于严重为害之前;三是栽培管理,改善菜田生态系统,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发生发育的环境条件。其防治措施有:

(一)、农业防治:通过选用抗(耐)病虫品种、采取健身栽培、合理轮作等一套农业措施,提高蔬菜抗逆性,减轻病虫为害。

(二)、物理防治:通过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但有利于或无碍于蔬菜生长的生态条件的防治方法,是一种较理想的无公害防治方法。如人工捕杀、杀虫灯或毒饵诱杀、高温灭菌、隔离保护等。

(三)、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它的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有害微生物或减轻其危害程度的方法。如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施用生物农药(BT乳剂、农抗120、农用链霉素等)、施用无污染的植物性农药(鲜苦楝树叶、臭椿叶等)。

(四)、化学防治。无公害蔬菜并非不使用化学农药,化学农药是防治蔬菜病虫害的有效手段,特别是病害流行、虫害爆发时更是有效的防治措施,关键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加以使用,既要防治病虫为害,又要减少污染,使上市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注意事项:

1、严禁按规定使用农业投入品,禁止使用国家禁用、淘汰的农业投入品,如甲胺磷、氧化乐果、呋喃丹、三氯杀螨醇、除草酶等;

2、严格按照农药使用间隔期安全使用化学农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方案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一号文件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要求,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职业技能和创业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推进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建设,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目标任务

2018年,全县培训40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00人(养鱼大户50人、茶叶种植大户50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100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雇员)、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200人(农业经纪人100人、农产品电商人才100人)。对培训合格者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培训合格率达到90%以上。对培训合格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三、重点工作

(一)确定培训对象

1、县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

⑴培训对象条件。长期稳定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培训需求和愿望迫切、初中以上文化、年龄不超过60周岁(电商人才培训对象不超过50周岁)。其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的家庭人均纯收入为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以上且产业达到一定规模,具体参照《省农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申报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民生工程任务需求的通知》(皖农办科函〔2018〕5号)。2016、2017年已培训的职业农民今年不再培训。三类型培训对象当年不得重复。

⑵严格遴选程序。遵循立足产业、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个人申请、村委推荐、乡镇初审、县农委择优选择的程序确定。

2、省市级培训对象。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及时完成省级培训的现代青年农场主、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市级培训的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遴选工作。

(二)遴选培训机构

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遴选,遴选2家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并报省农委备案。培训机构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农民培训资质(办学许可或培训、推广职能),必要的培训场所、专业教师、现代教学设备和实践实训基地,具备与培训内容相适应的培训能力和跟踪服务能力等。县农委与承担任务的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

(三)明确培训内容

参照农业部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要求,优选培训内容,科学安排课程。鼓励采取参训人员“点单式”培训。培训内容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部分。公共基础课,重点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素养、涉农政策法规、农业生态环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品牌化经营、农业创业指导、“互联网+”农业、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等内容;专业技能课,重点培训农业绿色增产增效攻关模式、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农信融合、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内容。电商人才重点培训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网络店铺建设、网络店铺营销等内容。

(四)规范培训方式

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小班制、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训方式。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5天,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5天。原则上每期培训班不超过50人;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农时季节和农民对技术需求等,分时段培训,每段培训时间不超过3天;注重实践技能操作,理论课和实践课时间按1:2安排;做到系统知识培训与跟踪指导服务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传统培训方法与现代手段相结合、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

(五)做好考核和认定管理

培训结束后,由培训机构采取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方式,对学员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市、县农委审定。对考核合格者,由培训机构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进一步落实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责任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并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建立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动态管理机制。对培训合格的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进行统计造册,鼓励其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

(六)政策扶持,务求实效

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扶持力度,重点在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农业补贴、农业保险、产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创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各类农技人员力量,建立农技人员跟踪服务职业农民机制,将跟踪服务与基层农技推广补助县项目有机结合,实行农技人员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对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别进行为期3年、1年和1年的跟踪服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在产业发展、生产服务、营销促销等方面开展联合与合作,鼓励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展览展示、创业创新项目路演和技术技能比赛。

(七)建立资金拨付和监督机制

1、资金拨付。省以上补助资金标准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3000元、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人1100元。县财政部门根据省下达的培训任务和下拨的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及时将70%补助资金预拨到培训机构。培训结束后,根据考核验收等情况,对验收合格的,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有关规定,再将30%的余款拨付到培训机构。对验收不合格的,要收回预拨的资金,并取消以后培训资格。培训机构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免费培训,不得再收取其他费用。

2、资金监督。各培训机构要建立项目资金专账,确保专款专用,规范使用,坚决杜绝“挤、占、腾、挪”项目资金现象。建立项目资金审计制度,项目结束后,一律进行项目审计,切实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用出效益。

四、进度安排

(一)精心制定方案(5月份)。一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施办法》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及时分解落实培训任务,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并及时报省农委、省财政厅备案。二是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依据县实施方案,参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按照规定的培训时间和分阶段培训等要求,结合职业农民特点和生产经营需要,制定分专业培训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培训机构承担任务情况报省农委备案。三是制定教学计划。培训机构根据专业培训方案,制定每期培训班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主要反映教学目标、培训对象及人数、培训内容、培训日程(含具体课程设置、培训时间)、教材教师、考核发证等方面的内容,报经县农委批复后实施,做到“一班一计划”。

(二)遴选培育对象(4-5月份)。按照省市文件要求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工作。

(三)认真开展培训(6月份至9月份)。培训机构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分专业培训方案和教学计划开展培训,严把培训时间和质量关。遴选专业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深受农民欢迎的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为授课教师,每期培训班至少聘请1名以上的省级专家。按照《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关于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目录(2016年)〉的通知》要求,认真选择教材,并保证参训学员人手一套省级以上统编教材(公共课教材10种以上和专业技能课教材3-5种)。每期培训班建立5项制度:即班主任制度(每班确定一名班主任,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第一堂课制度(市、县农委安排人员上第一堂课,宣讲政策,并了解培训机构培训工作安排和学员需求等情况);学员培训考勤制度(实行学员每天签到);满意度调查制度(最后一堂课,由市、县农委安排人员组织学员开展满意度评价,了解培训效果);培训台账制度(建立培训台账、培训过程影像资料等培训档案)。同时,抓好培训班日常管理和服务、考核和颁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证书》等

(四)严格培训验收(10月份)。制定验收办法,及时进行验收。培训机构在完成培训任务后,及时向农委提出验收申请,农委会同财政局按照有关要求组织验收,对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报告,对存在问题的待整改后再验收。

(五)抓好认定服务(11月份)。培训结束后,按照要求开展认定、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工作,并将相关信息录入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落实跟踪联系服务和扶持政策。

(六)做好总结工作(11月份至12月份)。县农委在项目验收基础上,认真做好总结工作,并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绩效评价的部署和要求,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会商机制,各成员单位加强协调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建立县新型职业农民(职业)培训师资库,实行优质师资资源共享。

(二)注重条件建设。充分利用农广校、农技推广机构等公益性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建立培训机构认定与评价管理机制。开展师资能力提升培训、推介培训名师和精品课程活动,探索建立授课教师教学效果评价与师资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加强农民田间学校、实践实训基地建设,鼓励依托农民田间学校、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和家庭农场等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确保每个专业建立一个实训基地。

(三)创新培育机制。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即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阶段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按照不少于一个产业周期全程进行培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短期培训与学历提升结合机制,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与精准扶贫结合机制,鼓励贫困地区的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训对象,每人结对帮扶一个同产业的贫困户。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四)强化监管评价。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实行目标和绩效管理。明确工作责任,落实管理措施,强化过程督导和监管,确保任务完成、政策落实到位。建立学员培训质量随机抽检机制,并将抽检结果作为对培训机构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违反规定的培训机构,严肃处理,收回补助资金直至取消培训资格。建立月报告制度,每月1日前将培训进度情况报送省市农委。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开展监管和服务。按照民生工程实施要求,重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和绩效评价工作。

新型农民培训会议交流提纲 篇6

报示范村。通过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全县农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

我县自今年1月份,被列为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来,在全县农业部门、各镇乡、村和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至目前,全县共开办甘蔗、玉米、茶叶、橡胶、水稻、马铃薯等方面的高产栽培实用技术等重点培训班期,乡镇普及班168期,参加培训人数3784人,核心农户2000人次;进村入户现场培训100期,受技术指导3784余人。全县10个乡(镇)镇都较均开展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并很好的完成了上半年的培训任务。在工作中,主要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组织领导健全。县里成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农业局农广校。抽调骨干人员组成专门工作班子,认真抓好课程设置、教学安排、督查考核等工作,各镇乡也确定专人负责,全县形成了县乡互动的、完整有效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体系。

2、工作机制完善。一是计划制订科学;二是培训手段多样化。通过县、镇乡、村基地等多级培训网络体系,采取专题培训、技术讲座、现场参观学习、农技咨询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培训工作;三是师资力量充足。从农业、蓄牧及经验丰富的技术大户中挑选了15名技术人员,组成师资库,并将师资库成员的姓名、专业特点、联系方法等内容打印成册,发到各乡(镇)、村;四是农技人员通过“联基地、联大户、联农业龙头企业”的三联活动进行培训,做到技术人员到户,技术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五是整合示范基地。让农民在基地中学习实践,使基地真正成为科技人员及农户培训、参观、咨询、试验的示范区;六是组织编写了切合当地实际的技术资料。组织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甘蔗、玉米、茶叶、橡胶、水稻、马铃薯等方面的高产栽培实用技术资料,分发到核心农户。根据核心农户所学专业发放给他们,便于在家自学。

3、管理规范健全。一是培训程序规范。对符合培训要求,并愿意参加培训的农民,一律经乡镇、村签字盖章推荐进入核心农户花名册。二是档案管理规范。对各类文件、总结、汇报、统计资料等全部装订成册,输入电脑进行规范管理。三是资金使用规范。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按照教材经费、教学经费、管理经费和服务经费之比支出。四是培训制度规范。立足于提高培训工作实效,建立了培训工作月报、督查、考核等三项制度。

目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交流,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农民未能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缺乏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培训工作进展不够平衡,镇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有一些乡镇对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工作班子没建立,职责不明确,责任没落实,工作比较被动。三是培训硬件设施投入不足,目前农村的培训还是以“一个老师、一间教室、一块黑板”的模式为主,形式单调,手段落后。

针对存在问题及上级对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要求,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村务必要引起重视,抓紧时间,根据年初分配的计划任务,对照本乡(镇)、村的实际,重新制订培训计划,确保培训任务不折不扣完成。为了更好的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作,做好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进一步探索和制定有利于农民培训工作开展的政策措施及方式、方法。把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与创建学习型社会等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培训的新形式、新手段,努力提高培训的实际效果,努力保证培训质量。

二是要紧紧围绕当地主导产业这条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面向农村基层干部、青壮年农民、农村妇女等不同培训对象,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协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开展形式多样、有所侧重的分类新型产业农民培训。根据不同的年龄结构和文化水平因人而宜地开班,提高办班灵活性。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是高度重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及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台帐资料收集和相关档案整理工作。对已培训的核心农户进行效果调查,完成填写技术人员培训效果调查表和核心农户辐射带动效果调查表两张表格,把今年来所开展的各类农民培训的信息资料都收集齐全,并装订成册。随时准备迎接上级部门的考核。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新方式探索 篇7

关键词:职业农民,培训,方式,探索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加快农业增效, 促进农民增收为方向, 以提高农民农业科技水平及文化素质, 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为主旨, 进一步加强农民农业职业技能培训, 培育一批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 能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建设一支与农业现代化相适应的主体力量。

2014年9月初, 根据达州市达川农发【2014】69号《关于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及培训教学计划报送要求的通知》, 该站培训承担培训任务, 并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新型职业农民专业技术能力、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增收这一重点实施开展新型职业培训工作 (也称为民生工程培训工作) 。

该站在达州市达川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办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目标要求, 如期开展专项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 完成4期215人新型农机类的新型农民培训任务, 创新了培训模式, 让每个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不但掌握新型农业机械方面的专业知识, 为职业农民朋友创业致富创造必要的技术基础条件, 也更有力地推动全市农机化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在培训过程中, 通过采取多种措施, 该站选择确定了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种植与养殖大户等共4批培训对象, 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 制订了详细的针对性强的培训方案, 组织优秀的由高级工程师、高级农艺师与研究生组成的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选取结合本地实际的实用培训教材内容,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培训, 同时精心组织实施培训, 严把培训质量关, 关心学员培训期间的生活, 培训后受到学员一致赞评。

1 培训新方式

该站在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的新方式方法式详细介绍如下。

(1) 分级细化组织领导

一是成立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站长为培训工作组组长、分别成立培训小组、管理小组和后勤保障小组, 每个小组都明确责任目标, 多次召开会议, 制定培训工作方案, 分解落实每位培训成员的工作任务和教学团队成员的教学任务, 实行分工负责制, 从组织上和制度上保障培训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2) 健全培训体系

落实了培训师资队伍, 课程由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和研究生学历人员任教, 上级指定的理论培训教材, 往往介绍的是大平原地形上广泛使用的大型农机, 而该市属于典型的山区丘陵地形, 往往需要的是中小型农机, 因此在组织授课内容时结合了本市实用农机, 还将该市最新农机类科研成果融合到授课内容中, 制定详细的图文并茂的幻灯片教案和通俗易懂的文字讲义资料, 满足培训教学需求, 将教案课件刻成光盘, 发给需要的学员, 或将教案课件以邮件方式发给需要的学员, 并开通了新型职业农民网络课堂。

(3) 重实训, 学员参与式教学

与以往的培训不同的是,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不但重视理论上的教学, 更注重实训教学, 课程设施符合本地职业农民的特点和学习规律, 实训活动多样化, 重针对性、实用性和规范性。如该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就是4天理论学习课程, 8天实训操作课程, 把学员组织到新型农机制造厂去让工厂的技术人员给讲解新农机具的设计原理, 组装过程, 故障排除与维修等内容, 并让学员动手实际操作, 还安排学员到新农机具使用现场 (用户) 处现场操作, 由用户现场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种问题。

(4) 注重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该站以往的培训比较注重农机方面的培训内容, 这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时, 不但将该市该单位最新农机具新技术融合到教学内容中, 还特地聘请了农艺专家来讲授新农艺技术。如该站的“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班, 就请该市农艺专家讲授“高产优质蔬菜栽培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还有的一堂课由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来共同授课, 如“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新型喷灌技术”、“食用菌机械化生产技术”就是有农机农艺两方面专家共同组织课件材料并同台授课, 使授课达到高质量高水准。

(5) 注重政策法规与管理等内容的培训

该站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也讲授了“农业政策与法律法规”、“农户经营管理”和农机购置补贴等内容, 这些正是新型职业农民所需要的知识。

(6) 培训生源的科学组织

广泛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好处, 是新型职业农民朋友积极主动自愿参加培训, 通过与区乡农业技术站了解掌握职业农民的分布状况, 培训需求等。

(7) 妥善落实培训资源

落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场地、专业设备以及新型实用农业机械。建立班级及学员培训档案, 为学员详细准备了学习所用的各种资料, 为培训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8) 加强宣传, 营造良好培训环境, 激发学员培训热情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公示与悬挂横幅标语等, 介绍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意义、内容、国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扶持政策, 激发学员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 广大新型职业农民充分了解党和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心、支持, 再创业工作得到有效推进。

(9) 创新思路, 保证培训质量, 提高培训成功率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 认识到培训要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的新要求。同过去相比, 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方式有了很大变化, 从事高效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 每年脱产学习一段时间, 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认识到培训要讲实用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知识。过去该站的培训着眼于实用技术, 现在, 新型职业农民有了发展的要求, 不但要重视实践, 也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 还要重视管理方面的知识;三是力抓培训质量, 上好第一堂课。在培训中, 达川区培训办领导亲自上了第一堂课, 传达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宗旨, 市农业局农机化科领导宣讲了达州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须知, 增强了学员的培训热情;四是专家和专业老师亲临授课及现场指导。培训老师深入现场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教学, 手把手地教各种操作技巧, 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在互动问答中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技能;五是注重培训成效。培训学员通过培训后感触颇深, 非常希望得到更多培训机会, 有很多学员谈了他们培训的感受:第一, 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可以找到求教的人, 避免请人花钱的尴尬。第二, 参加培训中把问题反映给老师, 让他们带着问题来学习,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员, 实打实让科技在我们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10) 规范日常管理, 正确处理矛盾, 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效果

一是成立班委会。建立班级管理制度, 严格考勤, 加强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对各位学员在该站的培训情况及时反馈到区培训办, 对培训期间表现好的个人, 颁发优秀学员证书, 增强了培训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约束力。二是处理好生产与学习培训的矛盾。实行“产后”培训, 在生产后开展培训, 让农民带着问题参加培训, 参与讨论, 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得到解决, 从而不断提高发展生产的能力和水平。通过培训时间安排调整, 大大提升了培训效果。三是认真搞好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 建立好培训台帐。严格资金管理制度, 确保专款专用, 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效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中, 通过对学员的走访调查, 现阶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不尽如人意, 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培新型职业农民训工作后续政策跟进不及时, 长达12天的长班学员不容易组织, 学员培训的积极性还有待于提高。

(2) 在确定培训实训内容上, 还应将实训技术与创业技巧紧密结合起来。

(3) 建议上级领导定期组织培训教师外出学习, 提高教师的培训水平, 尤其是实训教师的水平。

3 今后培训的打算

(1) 及时总结经验, 推介成功典型, 搞好宣传报道和信息上报工作, 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要做到将上期培训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进行图文并茂的跟进报道, 上一期的先进典学员给下一期学员现身讲解, 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网络答疑和交流, 形成良好的培训氛围, 将培训信息及时准确地上报给上级相关部门, 并实行网络衔接, 上级部门可以对培训实现动态管理与指导。

(2) 在总结经验基础上, 实现了两个转变:第一是培训的着眼点实现从个体培训到群体培训的转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对农民群体的培训。一是实用技术培训, 以传统农业为主;二是创业培训, 就是培训农村经纪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组织领办人, 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高能力;三是新型农民培训, 就是对农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帮助他们尽快掌握就业本领, 顺利实现就业, 并能小创业。第二个转变是培训主体实现了从单一到综合的转变。努力整合各种农业教育资源, 把单一的农业部门进行的培训, 转变为农业科技部门、农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社会力量参加的培训体系。组织一个农业科技讲师团, 让讲师团常年活跃在农村。让身边人来讲身边事, 新型职业农民更容易接受。

4 结语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的不断推进, 中国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有较高生产技能、较强创业意识、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 培育创业型的现代专业农民, 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 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增强农业农村经济活力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 因此,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爱华.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几点思考[J].科技与企业, 2012 (13) :369.

[2]胡德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创新对策[J].成人教育, 2012 (11) :85-88.

[3]苑庆庚.农机技术培训的有效途径[J].新农业, 2005 (12) :43.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思考 篇8

关键词 新型农民;培训路径;优化;农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13.68;G7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15--02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各行各业都开始关注自身的科技实力与知识实力。我国为农业大国,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浪潮中,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想要在新时代维持生存,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使农民摆脱以往的观念、生产方式,成为知识经济体制中的新型农民,为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础。

1 新形势下新型农民培训的制约因素

在多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笔者发现,当前阻碍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有。

1.1 基层培训条件有限,关注意识较低

1)就当前的基层农业推广单位及其员工而言,在培训条件以及关注意识上存在缺陷使新型农民培训工作难以实现有效发展。

2)在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条件建设上存在不足,相关部门没有投入一定的财力,或者受到划拨资金不足的影响。例如,缺乏基层培训站点与专业培训人员、培训所需的机器设备等落后、培训相关教材缺乏等[1]。

3)关注意识上也存在问题。当前,大多数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往往过度关注农资推广以及新型农业技术推广,而忽视了对农民的培训工作。这也是造成培训相关软硬件条件跟不上的原因之一。

1.2 农民基础文化素质低,认知水平差

虽然国家在义务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方面早就加大了创新力度,新时代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提高,但是,相比于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基础文化素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尤其在观念方面,一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依然存在着“读书无用”的陈旧观念。较低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影响到农民的认识水平,其间接地导致新型农民培训难度的加大。

1.3 培训方式与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当前需要

制约新型农民培训的另一大因素为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层面的缺陷。主要表现为:培训方式单一,在大多数农民培训中,还是延续传统的口授式培训方式。这种单一的方式对于文化程度有限的农民来讲,不易背其吸收并灵活掌握;培训内容单一,在笔者多年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发现针对农民的培训,其内容主要为农资应用介绍、种植技术讲解等关于技术层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农业风险掌控、有机农业开发等较为前沿等新时代的农业经济相关知识。这些知识的缺乏与多元化社会以及农业经济的发展不相符,使农民不能满足时代需要[2]。

1.4 农民数量多,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我国为农业大国,虽然近几年我国城镇化建设加剧,农村常驻人口大幅度缩减,但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农民的数量与比例已经排在前列。在我国地区中相应的农民数量也占有较大比例。面对庞大的培训对象,数量及人员有限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难以实现培训的全面化。

2 优化新型农民培训的具体路径分析

就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而言,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现代化程度,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来优化新型农民培训工作。

2.1 提高新型农民培训的认知,加强软硬件建设

在倡导知识、科技以及创新的当下,从事农民培训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农民培训对其农民自身、农村经济,甚至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在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后,才能够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才能够促进一系列农业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说,在提升认知以及强化软硬件建设上,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通过政策与形势的分析,负责农业培训相关部门管理者向每位员工普及农民培训的重要性,使其明白这项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基础;2)多渠道争取资金来完善新型农民培训所需的软件与硬件基础。除了尽量保持农业划拨资金的转款专用外,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应当积极依托社会组织、自身多元化运营来充实培训事务所需的各种条件。

2.2 摆正培训态度,确保培训效果

针对当前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认知程度有限的客观局限,就我国庞大的农民群体及我国的基本国情而言,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加以扭转。为此,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应当积极地做出相应的努力来弥补这一缺陷。这就需要其摆正培训态度,即面对农民接受能力、认知能力差的客观现状,在培训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在态度上保持耐心、细致、真诚的状态。当面对问题时,不应感到厌烦、无奈,要积极地需求有效途径从侧面加以解决,从而最大程度地帮助农民充分吸收培训内容,完成培训的目标,确保培训效果。

2.3 创新培训方式,促进培训内容的多元化发展

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农业经济来说,创新同样重要。在新型农民培训中,对于传统的、单一的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关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必须要投入一定精力与人来来加大创新力度。1)在培训方式创新上,应当充分借鉴现代化企业培训方式,合理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来展开立体化、富有画面感的演示操作、图片展示等培训方式。这样能够便于农民对培训内容的吸收与借鉴。2)在培训内容上,相关培训机构应针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完善与充实培训内容,如应当适当引入农业风险防范、生态农业等新型农业观念与内容。此外,在现阶段的培训中,要注意内容的通俗易懂,以便农民掌握。

2.4 完善农村合作社培训点,使其达到以点带面效果

对于庞大的待培训新型农民而言,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相关农技推广单位应当积极寻求其他途径来加以优化。例如,负责培训的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在农村成立合作社,联合当地的农业种植技术员或者具备一定文化素质水平的新型农民依托合作社建立培训点。重点培养一批达标的新型农民,然后通过这些农民的作用将培训知识与内容传播至基层农民身上,起到一点带面的效果[3]。

3 结语

在当前的新型农民培训中会出现一些制约因素,相关部门应积极发现问题,并想方设法来对培训路径加以优化,进而促进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满足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唐小平.新型农民培养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16(2):69-71.

[2]耿会霞.加强新型农民培育 提高农民综合素质[J].吉林农业,2016(5):61.

[3]孟繁君,金青,苏春辉,等.探索培训新形式 拓宽培训新途径[J].基层农技推广,2016(3):57-58.

上一篇:最新高中、初中作文批改参考评语下一篇:成语熟语必备资料——高考易错成语